(通用)教學案例分析

來源:果殼範文吧 9.46K

教學案例分析1

【案例敘述】

(通用)教學案例分析

〖教學設想

《醜小鴨》是一篇安徒生的童話故事,故事內容生動感人,故事情節曲折揪心,學生喜歡閱讀。但文章篇幅相對較長,生字較多,給學生的自主閱讀帶來了相對的難度。因此在教學時我主要以降低閱讀難度,提高閱讀興趣為教學目標。採用在讀中識字,讀識結合的方法,指導學生整體感知童話內容,自主感受醜小鴨在成長過程中的不幸遭遇和最後成功的喜悅,從中使學生獲得閱讀成功的愉悅。在教學中我力求充分體現新課程“以學生為本”的教育理念,體現民主、和諧、生成的課堂氣氛。根據以上教學設計思路,本課的教學重點為引導學生感受醜小鴨的可憐和分享醜小鴨變成天鵝時的快樂,從而使學生受到美好情感的薰陶。教學時數為一課時。

〖教學實錄

一、情景匯入,激發興趣

出示優美的畫面,引導學生進入童話的世界。

二、輕鬆談話,揭示課題

師:同學們,你們認識世界著名的童話大師嗎?

生:世界著名的童話大師是安徒生。

師:對安徒生同學們已經瞭解了多少?

生:我知道安徒生是丹麥人。

生:我知道安徒生小時候很苦,七歲就死了父親。

生:我知道安徒生寫了很多童話,我看過他寫的童話有《皇帝的新裝》、《灰姑娘》、《醜小鴨》。

生:我也知道安徒生,他小時候就是像醜小鴨一樣的。有很多人都欺負他。

師:同學們知道得真多,這些知識都來自課外的閱讀。大量的課外閱讀不僅能積累豐富的知識,更能美化我們的心靈。這節課老師想帶著大家一起來閱讀一篇安徒生的童話故事《醜小鴨》。

三、聆聽故事 ,初步感知課文

1、範讀全文,激發學生閱讀興趣。這麼好聽的故事你們也想讀一讀吧。

2、學生自讀課文。

四、聯絡課文,學習生字生詞

師:通過朗讀課文,同學們已經學會了那些生字。

生:彙報朗讀生字生詞。

1、帶拼音朗讀,讀準字音:

hōng wò shèng

暖烘烘 臥 下 剩 下

liè qī fù tǎo yàn

裂開 欺 負 討 厭

gū bā jī

孤單 籬 笆 譏 笑

wěi jiāng kuī

蘆葦 凍 僵 幸 虧

2、去拼音讀詞,讀懂詞義:

暖烘烘 臥下 剩下

裂開 欺負 討厭

孤單 籬笆 譏笑

蘆葦 凍僵 幸虧

師:讀了這個故事,你知道醜小鴨長著什麼模樣?

生:我知道醜小鴨長得很醜,不好看。

生:我知道醜小鴨身上的毛是灰灰的,嘴巴大大的,身子瘦瘦的,樣子很難看。

師:課文中有描寫醜小鴨樣子的句子,請你讀一讀,看誰能把你所想象到的醜小鴨的樣子讀出來。

生:指名讀。

師:這位同學有沒有把你頭腦中的醜小鴨的樣子讀出來?

生:評價。

師:文中的醜小鴨不僅長的醜,而且還讓你感受的了什麼?

生:我感受到醜小鴨很可憐。

生:我感受到醜小鴨很幸福,因為後來他變成了美麗的天鵝。

生:我感受到他很不幸,怎麼會碰到那麼多欺負他的人。

五、體會醜小鴨的不幸,呼喚同情之心

師:請同學們找到文中描寫醜小鴨可憐的段落,自己讀一讀,體會一下。

生:自讀課文。

師:醜小鴨這麼可憐,我們怎樣來讀呢?

生:我想讀第三段,讀出醜小鴨受同伴欺負很可憐。生讀,生評價。

生:我想讀第四段,醜小鴨離開了家就更可憐了。生讀,生評價。

生:我想讀醜小鴨只有媽媽一個人喜歡她,其他人都不喜歡她,此時他一定很孤單。生讀,生評價。

生:我想讀醜小鴨看見大家都不喜歡她,心裡很傷心的樣子。生讀,生評價。

生:我想告訴醜小鴨你要堅持住,勇敢一些,不久你就會變成美麗的天鵝的。生讀,生評價。

師小結:醜小鴨的不幸深深地打動了我們每一位同學的心靈,我們為醜小鴨的遭遇感到難過,為醜小鴨的經歷感到揪心,真希望自己能為醜小鴨做些什麼或幫他一把。

師:此時此刻,你想對醜小鴨說些什麼?

生:醜小鴨你別難過,他們不喜歡你,你就到我家來吧,我會跟你玩的,這樣你就不孤單了。

師:你是一個善良的孩子,你在為醜小鴨擔心。

生:醜小鴨你馬上要變成美麗的天鵝了,你一定要好好的活下去。

師:你在鼓勵醜小鴨,讓他看到了生活的希望。

生:醜小鴨你好可憐,在家裡大家都欺負你,在樹林裡你又要捱餓,我真替你難過,以後你就再也不要跟他們好了。

師:你在為醜小鴨打抱不平吧,因為你對醜小鴨產生了同情心。

六、感受天鵝的美麗,分享醜小鴨的快樂

師:春天到了,醜小鴨真地變成了天鵝,他向湖邊飛去。啊,太美了!你知道她美麗的樣子嗎?請同學們,再找到文中的句子,讀一讀,體會一下天鵝的美麗。

生:自讀課文。

師:誰能把你體會到的美麗讀給大家聽。

生:指名讀。

生:評價。(標準:能把你感受到的美表達出來嗎?)

師:當醜小鴨變成天鵝的時候,你想對曾經欺負過他的人說些什麼嗎?

生:我想對他們說:“醜小鴨現在變成天鵝了,你們可不能再欺負他了。”

生:我想對他們說:“一時的失敗不等於永遠的失敗,你們不能因為醜小鴨的醜而欺負他。”

師:多麼富有哲理的語言啊!

生:我想對他們說:“你們以前欺負我,現在我也不幫你們。”

師:這隻醜小鴨是真的生氣了。等到消了氣後,老師相信你還是會幫助他們的。是嗎?

生:我想對他們說:“只有尊重別人的人,別人才會尊重你。”

師:這位同學告訴我們人與人之間要互相尊重的道理。

師小結:當我們在為醜小鴨變成美麗的天鵝感到高興的時候,又讓我們懂得了人與人之間要互相尊重的.道理。同學們把童話學活了。每一個童話都會告訴我們一個做人的道理,希望同學們多讀童話,多懂道理,美化我們的心靈。

七、復現生詞生字,加強鞏固

1、認詞:

暖烘烘 臥下 剩下

裂開 欺負 討厭

孤單 籬笆 譏笑

蘆葦 凍僵 幸虧

2、認字:

烘 臥 剩

裂 欺負 討厭

孤 笆 譏

葦 僵 虧

八、加強指導,練習寫字(欺、負、討、厭)

【案例反思】

1、崔巒說:“低年級的語文教學,包括閱讀教學,要落實課程標準提出的識字、寫字“是1~2年級的教學重點”的思想。一方面要在教學中突出這個重點,另一方面要相信兒童的認字能力,調動國小生識字、寫字的積極性,讓學生在愉悅的情境中,在自信的心態下,識字、寫字。”根據這一精神,本課教學中,我採用學生認字非零起步的策略進行教學,大大地增添了學生識字的積極性和自信心。其次,我安排兩個不同層次的識字環節,讓學生在多次復現中複習鞏固本課的生字,使識字教學更為紮實。

2、《語文課程標準》在第一、二學段分別明確提出“喜歡閱讀,感受閱讀的樂趣”和“養成讀書看報的習慣”的目標。培養閱讀能力的前提,是培養閱讀的興趣。學生喪失了閱讀興趣,等於破壞了學習語文的根基;培植了閱讀興趣,等於打下了學習語文的根基。本課教學中無論課前指導學生閱讀童話,還是課中老師的範讀課文,學生富有個性的自讀課文等都出自於激發學生閱讀童話的興趣。

3、閱讀教學是學生、教師、文字之間對話的過程,是極具個性化的行為,是和歷史、和現實的對話,和高尚的心靈的對話,是充滿樂趣的精神生活。在對話的過程中,師生不僅是平等的,而且應凸現學生主體的地位。只有這樣,學生才能講真感受、真體驗、真理解,才能不看老師眼色行事,才能不人云亦云;只有這樣,對話才能不被教師操縱或控制,才有可能是多角度、有創意的。本課教學中通過引導學生自主朗讀,自我感受,充分展示了學生的個性,從中生成出個多元的理解和多彩的語言,更值得欣慰的是在學生的語言表達中透露出了精彩高尚的精神世界。

此外,教師本身的教學魅力也將直接影響學生的語文學習。這都有待與我們的進一步努力。

教學案例分析2

在新課程標準中的勞動與技術教育,以學生獲得積極勞動體驗、形成良好技術素養為主要目標,它與資訊科技教育、研究性學習、社群服務與社會實踐共同構成“綜合實踐活動”。它的開設,對於貫徹落實黨的教育方針,推進素質教育,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具有重要意義。研究性學習是學生在教師指導下,從自然、社會和生活中選擇和確定專題進行研究,並在研究過程中主動地獲取知識、應用知識、解決問題的學習活動,它注重對所學知識和技能的實際運用和學習的過程和學生的實踐與體驗。

安東尼奧·羅賓曾經說過“個人自身的潛能猶如沉寂的火山,一旦被叩醒,便會產生所向披靡的駭人力量。人類的潛能巨大,特別是人的大腦,蘊藏著無法估計的潛力。”勞技教學中運用研究性學習來進行教學將更有利於激發學生的潛能,有利於學生各方面素質的發展,試想:縫紉課上,同學們穿著自己設計的服裝走在T形舞臺展示自己優美的體態;木工課上,一件件作品正在進行著“慈善義拍”;工藝課上,同學們將自己的作品搬到了展覽館展出;技術課上,同學們正在對自己的設計品“慷慨陳詞”…這樣的勞技課應該是學生最願意上的吧。

那到底在我們的勞技課教學中應如何開展研究性學習呢?如何在研究性學習過程發揮勞技教師的作用呢?

一、 合理正確的研究方法,使學習效率更高:

在勞技教學中通常使用一種特殊的研究性學習方式——以專案為中心的學習方法。

以專案為中心的學習是課堂活動的一種模式。它改變了短促的、單一的、以教師為中心的傳統課堂教學,取而代之的是強調長期的、跨學科的、以學生為中心的學習活動,並結合現實世界中的問題與實踐。

“以專案為中心的學習”開始時一般都會在學生頭腦中預先勾畫出一個最終結果——作品或“人工製品”。這個“作品”的完成需要一些專門的知識和技能,以及能促進學生綜合素質的發展,教師在確定研究課題時,不僅要考慮到勞技課技術方面的因素,還應考慮到此項研究是否能培養學生的動手能力,是否能發展學生創新思維的,是否能促進學生的社會交往能力等相關因素。比如,在木工教學中,確定課題可以進行考慮環保節能的研究;在工藝教學中,可以進行中國傳統文化的研究,在縫紉教學中,可以進行現代時裝與古典時裝的研究等。與其他的研究性課程一樣,在研究之前一定要確定一個學生感興趣,而又內容豐富的課題,這對整個研究過程是至關重要的。

“以專案為中心的學習”所用的是一個“生產模式”:首先,學生要明確創造“作品”的目的及瞭解作品的觀眾。他們需要研究課題,設計作品,制訂一個專案研究的`計劃;然後,學生開始專案研究,解決在研究過程中出現的問題,並最終完成他們的作品;最後,學生可以通過各種手段,如舉辦展覽會、拍賣會、時裝秀、總結報告等,展示他們的作品,並對他們的工作進行反思和評價。整個過程都是真實的,學生運用自己的思想和方法親手完成這個工作,是現實世界生產活動的一個反映。

二、 在勞技教學的研究性學習中,發揮教師的地位和作用:

在勞技教學的研究性學習中,教師的地位和作用發生了巨大的改變。他不再僅僅是技術的傳授者,更是學習的學習者、參與者、組織者、協作者。

1.教師是技術的傳授者

在勞技教學的研究性學習中,學生在製作某件物品時,總會出現這樣那樣的技術問題,比如,木工課上不會使用鋸子,電工課上不會使用電烙鐵,這些技術問題雖然可以讓學生自行來查詢資料,學習它們使用方法和操作技巧,但是如果這些操作方面的技術掌握不當,會給學生帶來巨大的傷害,是非常危險的,所以這些不可能讓學生來自行探究學習,只能通過教師的講授來讓學生接受掌握。

教師的講解和示範是技能教學的基本功,它是使學生建立視覺表象,形成操作技能的重要基礎。教師作為一個技術的傳授者,在傳授技術時應採用合理的教學方式,通過生動活潑的教學,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容易接受。

2.教師是參與者、學習者

在新的勞技教學研究性學習過程中,學生不僅僅面對的是技術問題,還要面臨更多的研究問題,這些研究問題不受單科知識的侷限,更多的關注社會和現實。比如,在縫紉課上,學生要了解當今服裝的發展趨勢和展示方法;小組合作中,學生要學會相互理解、相互合作……這就使教師失去了專業優勢,就會經常感到自己與學生處於同一起跑線上。

當教師感到自己知識、能力上的不足時,他就必須彎下腰來,同學生們打成一片共同研究探討各種問題。教師就必須去熟悉研究性學習的流程、內容,去重新許許多多新的知識,向書本學習、向同行學習、向社會學習、向學生學習,真正成為研究性學習的參與者和學習者。

3.教師是組織者、協作者

在勞技教學的研究性學習中,學生是分小組開展研究活動的,他們在研究時會產生這樣那樣的問題,比如,某個同學在上網查詢資料是一直在聊天;某個小組在研究時發生巨大的爭執;某個同學一會兒有被鋸子割傷了等等形形色色的問題,所以,教師在作為學習的參與者、學習者的同時,必須牢記自己另外一個地位:學習的組織者和協作者。

作為一個組織者,教師應當合理的組織學生開展研究活動,利用學生小組的自我管理和教師的巨集觀管理,使學生的研究時刻都能順利進行。

作為一個協作者,教師應當做好每個小組成員的思想工作,充分調動每個成員的積極性,以便研究順利開展;教師還應當在研究過程中不時地給學生一點建議、一點關心,並多給學生一點鼓勵,解決一些在研究過程中出現的問題。

三、 通過研究性學習,培養學生各方面能力:

1.獲得親身參與研究探索的體驗

勞技課上特別強調學生通過自主參與類似於科學研究的學習活動,獲得親身體驗,掌握各種技術技巧,逐步形成善於質疑、樂於探究、勤於動手、努力求知的積極態度,從而產生積極情感,激發他們探索、創新的慾望。

2.培養髮現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勞技教學中通過研究性學習圍繞一個需要解決的實際問題展開。在學習的過程中,通過引導和鼓勵學生自主地發現和提出問題,設計解決問題的方案,收集和分析資料,調查研究,得出結論並進行成果交流活動,引導學生應用已有的知識與經驗,學習和掌握一些科學的研究方法,培養髮現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3.培養收集、分析和利用資訊的能力

研究性學習是一個開放的學習過程。在學習中,培養學生圍繞選定的主題主動收集、加工處理和利用資訊的能力是非常重要的,通過研究性學習,幫助學生學會利用多種有效手段、通過多種途徑獲取有效資訊,收集有用材料,學會整理與歸納資訊,使勞技課的實踐操作事半功倍。

4.學會分享與合作

合作的意識和能力,是現代人所應具備的基本素質。在研究性學習的勞技實踐操作過程中,小組活動是研究學習的基本形式,建立合理的競爭機制,激勵學生之間互相合作,可使每一名學生的個性得以發展,特長得以鍛鍊,人人進步;以小組團體成績評價為導向,可激發競爭活力,強化合作意識,努力創設有利於人際溝通與合作的教育環境,使學生學會交流和分享研究的資訊、創意及成果,發展樂於合作的團隊精神。

5.培養科學態度和科學道德

在勞技教學中完成一件作品需要精確的測量、準確的計算和高質量的加工,要讓學生知道只有高質量的產本站有廣大的市場,所以在研究性學習過程中,應特別強調學生要認真、塌實的探究,實事求是來獲得結論,尊重他人的想法和成果,養成嚴謹、求實的科學態度和不斷追求的進取精神,磨鍊不怕吃苦、勇於克服困難的意志品質。

勞技教育是我國基礎教育的優秀傳統,是素質教育中一個極其重要的方面,對培養學生勞動觀念、磨鍊意志品質、樹立艱苦創業的精神以及促進學生多方面的發展具有重要作用。

運用研究性學習則更加強調了勞動教育中學生豐富的情感體驗,強調學生勞動觀念、勞動態度、勞動習慣的養成,關注以學生為本的發展。通過研究性學習使我們的勞技教學將更加燦爛、更加輝煌。

教學案例分析3

案例 《除法的初步認識》教學片段

學生被分為6人一小組,每人手上有6根小棒。 A教學:

師:大家手上都有6根小棒。平均分成三份,每份是多少呢? 生動手操作。

師:好!把剛才操作的過程在小組中交流一下。 B教學:

師:大家手上都有一些小棒,試著按要求進行平均分操作。要求是:平均分成1份,2份,3份,4份,5份,6份,並且不能損壞小棒。看那組最迅速。

學生開始分。有的很快地分好,有的開始小聲議論。 師:有困難嗎?

生1:平均分成4份不好分。 生2:平均分成5份也不好分。

師:是啊!有的多,有的少,不是平均分。最好怎麼辦呢? (生)

師:好!同組內的小棒可以相互借調。再試試看。 (生活動。)

師:哪個小組願意來交流一下,你們的4份是怎麼平均分的? 分析:學生是由於需要而主動地合作交流,還是被老師安排去合作交流,兩種心態會產生不同的效果。怎樣激發學生合作交流的積極主動性?我感覺有兩點值得我們去關注:

1、讓問題更具有思考性和探索性。數學教學中的合作交流不能等同於日常隨意性的談話,它應具有一定的學習目標的指向性,是為解決某個具體的問題而進行的合作與交流。因此,教學中要不斷地讓學生產生思維的困惑,讓他們在思維的壓力下,主動地想到與別人的合作與交流。案例教學中,把6根小棒平均分成3份,只有1種分法,讓他們交流什麼呢?只會不斷地重複。而要把6根小棒平均分成4份、5份,卻是個傷腦筋的事。老師建議重新調劑,怎樣調劑呢?小組成員之間必然要交流和合作。特別是平均分成4份,需要另一個人全部拿出,或者有4人拿出一根,剩下一位同學拿出2根,其間的討論一定會熱烈。“方便別人,也就方便了自己”,在這裡不是很好地得到了體現嗎?

2、以組間競爭促組內合作。競爭和合作並不是一對相互排斥的概念,而是可以相互促進的。培養學生的合作意識、集體觀念,可以通過競爭的機制去增強學生對集體的責任感和榮譽感,即用外部的壓力去促進內部的團結。案例的B教學,引進了小組之間的競爭機制,這樣就會促使小組成員之間主動地採取分工合作的方式,而無須再由老師去安排合作,組織交流。試想,在案例的B教學中,如果老師說的是“看哪位同學最快?”,他們之間的合作交流狀況將會如何呢?所以在小組學習後全班交流的時候,老師關注的一定要是小組的整體意見而非個人。評判也應以小組為單位。

【2】教學過程:

聯絡生活,自求新知

1 、引入除法:

師:我們班的小朋友真能幹,剛才我們一起通過平均分的活動,幫助聰聰解決了 一個大問題。這樣的問題能不能用一種方法直接計算呢?誰可以告訴大家呢?

情況一:生答:除法 策略一:師讚賞:看來你們平時在生活中非常愛蒐集數學知識,並能合理的運用,你們真了不起!今天就一起來研究這種計算方法。(板書課題:除法) 情況二:沒有學生回答。策略二:師神祕的說:那我今天就給大家介紹一個計算家族的新成員給你們認識,它就是除法,今天就一起來研究這種計算方法。(板書課題:除法)

2 、除法算式的讀寫。

師:以前我們學過加、減、乘法,它們都各有自己的符號 “+” 、 “―” 、 “×” ,那除法有它自己獨特的符號嗎?有同學知道嗎?願意上來寫寫嗎?

情況一:學生會寫、會讀。策略一:請幾個會寫的學生上來寫。你們能說說在寫除號時應注意些什麼嗎?生答,師可根據具體情況加以強調。師:除號已經會寫了,那麼要把 “12 個桃子平均放在 4 個盤子裡,每盤放 3 個 ” 用除法算式表示出來,應該怎樣寫呢?全體學生試寫。師巡視。請一生上臺板書:12÷4=3 師:你們同意他寫的這個算式嗎?那誰來說說算式中各個數字的含義呢?那麼能大聲的讀給老師聽聽嗎?全體學生一起讀。師:對!這個除法算式讀作 12 除以 4 等於 3 。(同位之間互相讀一讀)情況二,沒有學生會寫、會讀。策略二:師:今天老師就給你們介紹除法的符號,它就是 ÷ ,叫除號。學生練寫,教師巡視。師:除號已經會寫了,那麼要把 “12 個桃子平均放在 4 個盤子裡,每盤放 3 個 ” 用除法算式表示出來,應該怎樣寫呢?師介紹除法算式的寫法,全體學生試寫。師巡視。師介紹除法算式的讀法。全體學生一起讀。

3 .鞏固加深。

( 1 )讓學生拿出 12 根小棒,要求同位之間平均分成 2 份、 3 份、 6 份,看每份是多少?每分得一種結果,自己寫出除法算式,再讀一讀。

( 2 )師:如果是把 12 個桃子平均分成 12 份,結果是多少?( 1 個)那算式又該怎樣寫呢?

4 、應用,加深對新知的理解。

教科書第 18 頁的 “ 做一做 ”

a .活動要求:

a 、同位之間把 18 根小棒代替餅乾依次平均分成 3 份、 2 份、 6 份。

b 、根據分的結果填寫除法算式。

b .學生動手操作,教師巡視。

c .彙報結果。

d .小結[教學反思]

今天這節課下面我就從教學過程的幾個部分進行反思:

本節課教學中我組織學生聯絡生活,讓學生在老師的引導下有效的 “ 說 ” 。

“ 聯絡生活,自求新知 ” 這個環節是我在設計時的重點,就想突出 “ 知識讓學生有效的說出來 ” ,在實際操作中非常理想,是整節課的亮點。整個環節我都讓學生緊密聯絡自己生活中知道的有關除法的知識有效地說,首先學生在我設計的 “ 我們班的.小朋友真能幹,剛才我們一起通過平均分的活動,幫助聰聰解決了 一個大問題。這樣的問題能不能用一種方法直接計算呢?誰可以告訴大家呢? ” 這樣一個對於他們而言極具挑戰性又富有表現自我的問題下說出了新的計算方法 ―― 除法,在這個過程中學生體驗到成功,激發了他們的動口說出數學的慾望,緊接著學生在老師一個接一個的問題情景中有效的說出了除法的符號、寫法、讀法及其意義,使這些枯燥的數學知識通過孩子們的口生動的說出來了。在整個環節中學生髮現問題時讓其他的同學幫忙,或者是師生一起解決。課堂上學生學習熱情高漲,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得到了提高,在大家的努力下一起學習新知,同時也培養了學生的團結合作的精神。學生在我的富於極具挑戰性又富有表現自我的問題中真的是將這節課的知識自己大聲說出來的,從學生那堅定而自信的聲音中我知道學生真正是在生活已經掌握了這些知識,只不過是通過今天的學習,將這些零碎的知識建構成了知識框架。

教學案例分析4

《蟋蟀的住宅》是人教版國小語文教材第七冊裡的一篇文章,課文介紹了蟋蟀是怎樣修建住宅以及它們住宅的巧妙結構。瞭解蟋蟀住宅的特點是學習的重點。

【例項】

師:請同學們和老師一起寫課題:蟋蟀的住宅。(分析蟋蟀的寫法,可以用加一加的方法:熟悉的悉字加蟲字旁,就是蟋;率領的率字加蟲字旁,就是蟀。宅字是寶蓋頭,下面不是毛字。)寫完後讀一讀。

師:你們見過蟋蟀嗎?

生:我養過蟋蟀!蟋蟀就是蛐蛐,它叫起來很好聽。

生:我在姥姥家還抓過蛐蛐呢!

師:看來蟋蟀我們不陌生,它還是我們的朋友呢。讀了課題,你們發現了什麼?

生:我發現這篇文章是寫蟋蟀的.家的。

師:從哪兒看出來的?

生:住宅就是家,也就是蟋蟀的窩。

生:作者用了擬人的方法,把蟋蟀的窩稱作住宅。可見作者非常喜歡蟋蟀。

生:作者只寫蟋蟀的窩,肯定它的窩很特別。

師:蟋蟀的住宅到底是什麼樣的,有什麼獨特的地方,我們就一起來讀讀課文吧。

【分析】

本文由書寫標題直接匯入,學生不僅熟悉了字形,還了解了文章主要寫什麼,為進一步學習課文打下了基礎。學生從題目中還發現,課文采用了擬人的手法,是帶著一種喜愛的感情來寫蟋蟀的家的。這樣,他們會帶著濃厚的求知興趣,去了解蟋蟀住宅的特點。

教學案例分析5

第一課時

教學內容:1、學唱歌曲《桔梗謠》

第二課時

教學內容:1、欣賞歌曲《豐收之歌》

教學內容:1、學唱歌曲《圓圓和彎彎》

2、表演歌曲《圓圓和彎彎》

3、選用內容:學習用豎笛演奏歌曲

教學目標:

一、學習用聽視唱結合學習歌曲《圓圓和彎彎》,引導學生認真仔細地聆聽音樂作品。音樂曲調優美淳樸,生動地描繪了金秋一派豐收的景象,抒發了農家兒童甜美生活的愉快心情。

二、引導學生學習創編情景與動作進行表演,學習在情景中用動作來表現體驗自己的情感,

三、引導學生用豎笛演奏歌曲《圓圓和彎彎》增強學生學習音樂作品的興趣,提高學生器樂的演奏能力。

教學過程:

一、常規練習

1:隨樂曲(自選樂曲)自編動作進室,(要求自創,有較規範動作要求。主要引導學生跟隨音樂節拍或節奏)。

2:複習《鐘聲叮叮噹》分聲部唱一唱——二聲部合唱

3:器樂小練習。(結合學唱歌曲進行練習)

二、新課學習:

1、匯入:果實中哪些是圓的?哪些是彎的.?你能說出這幾種圓圓和彎名稱嗎?下面這首歌曲你聽聽講了幾種圓圓和彎彎的名稱?還講了些什麼?

2、揭題、範唱,聽錄音、學生討論

3復聽錄音,說說歌曲情緒(聽後學生談感受)

4、引導用動作表演歌曲:放音樂,學生自由表演。

5、學唱歌譜

1)聽記曲調比賽,看誰聽得最快,最準確(教師彈奏一句,學生唱後試著記。教師彈奏指名學生試唱)

2)視唱歌譜

3)用豎笛吹一吹)

6、學唱歌曲:放錄音輕唱——重點練唱:切分音和一字兩音、連線、休止處——唱——處理:唱出豐收的喜悅。

7、用打擊樂器為歌曲伴奏,渲染豐收的氣氛

學生分小組試敲——合著音樂敲一敲——邊唱邊用打擊樂伴奏

8、分組用打擊樂和豎笛伴奏、即興表演——分組展示——師生評價

9、編創與活動(如時間夠的話進行)

分組編創歌詞——挑選好的編成幾段歌詞表演。

教學案例分析6

教學目標:

1.通過合作探究,找到“兩個物體間隔排列時,外面的物體比裡面的多1,裡面的物體比外面的少1”這一規律。

2.能夠利用這一種規律解釋生活中的現象,解決生活中的問題。

3.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感受解決問題策略的多樣化的思想。

教學過程:

一、遊戲匯入:

1.同學們,你們喜歡做遊戲嗎?今天老師和大家來玩一個排隊的遊戲,你們想玩嗎?好,聽清楚遊戲規則。請5名男同學5名女同學上臺排隊。再請一位同學當教練,想想一想他們是按什麼規律來排的。生排:

a.男女同學分開來排:男男男男男女女女女女或女女女女女男男男男男。

b.男女男女男女男女男女或女男女男女男女男

c.從低到高或從高到低

分別說說每種隊型的規律。

2.剛才我們根據一定的規律來做了一個排隊的遊戲,其實在我們日常生活中有好多事物的排列都是有規律的(板書:規律)

3.師:剛才同學們想出了好多排隊的方法。現在老師也來當回教練,看看你們能不能按我的要求來排一排隊。

出示排隊的要求:先請女同學先排成一排,下面請男同學站到女同學的中間去,使男女同學間隔排列,(板書:間隔排列)注意,男同學的左右必須是女同學,看誰站得快,開始……。

(現象:肯定有一個男同學沒位置站或者是站在邊上,教師要根據不同請卡來提問。)

師:咦,怎麼多出來一個男聲來了?他怎麼會沒有位置呢?你怎麼辦?是放棄這次遊戲,還是另想辦法?

方法一:這個男同學退出遊戲。方法二,再請一位女同學加入到這個遊戲中來。

師:這樣就符合要了。

請同學們再來觀察:看看這個隊伍中頭和尾,你發現了什麼?(都是女生)也就是說隊伍的兩端都是女生。

師:男生和女生誰多?多幾人?

師小結:男生和女生間隔排列,並且兩端都是女生,女生比男生多一人(或男生比女生少一人)。(板書:找規律)

二、動手操作,初步認識規律

1.下面我們動手擺一擺:任意拿幾片長方形紙片在桌上擺成一排,再在每兩片長方形中間擺成一個圓片,數一數長方形紙片數和圓片的個數,逼供內把你擺的情況填在表格裡,看看長方形紙片數和圓片的個數有什麼關係?

2.學生動手擺,並把擺的情況記錄在表格中。

長方形紙片數圓片的個數

3.體交流,引導學生髮現規律:長方形紙片和圓片是間隔排列的,並且兩段都是長方形紙片,長方形紙片比圓片的個數多1,或圓片的個數比長方形紙片數少1。

4.小結:

根據我們課前的排隊遊戲,以及剛才的擺長方形和圓片活動,你發現兩者有什麼不同之處嗎?(讓學生說一說)

兩種物體間隔排列,如果兩端的物體相同,那麼排在兩端的那種物體的個數比排在中間的另一種物體多一個。

5.思考:根據上面的規律,如果擺15個長方形紙片,應該擺幾個圓片?如果擺12個圓片,應該擺幾片長方形紙片?(學生口答)

三、合作探究,進一步認識規律

1.同學們,你們喜歡小兔嗎?我們下面一同到小兔家去看看吧。(出示場景圖)

2.在小兔家裡,你看到了哪些情況?

(夾子和手帕,兔子和蘑菇,木樁和籬笆,大樹和繩子)

3.在這些現象中有一些就符合

我們剛才學到的這種規律呢!你能找出幾條來嗎?

4.小組合作研究,體會規律(小組討論,集體交流)

四、用規律,解決生活中的問題

師:剛才我們幫小兔解決了許多問題,發現了手帕和夾子,蘑菇和兔子,籬笆和木樁這些現象中存在的.這種規律。下面我們就運用剛才學到的規律來解決生活中的一些實際問題。

1.線杆和廣告牌是間隔排列的,並且兩端都是電線杆,所以電線杆的跟數就比廣告牌的塊數多。

2.讓學生動手操作,用幾片長方形紙片擺一擺,通過觀察,讓學生弄清楚木頭鋸成的段數相當於排在兩端的物體,鋸的次數相當於排在中間的另一物體,根據規律,鋸的次數應該比鋸成的段數少1。

五、全課總結

六、課後思考

排隊做遊戲的問題:

剛才我們男女同學是手拉手並排做遊戲,如果我們有10名女生,那麼需要幾名男生呢?

如果這10女生手拉手先圍成一圈,然後每兩個女生之間再安排一名男生,那應該請幾名男同學呢?說說你是怎樣想的?(下課後讓學生自己圍一圍)然後可思考一下書本49頁第四題的答案。

反思:運用了學生已有的知識,去研究新知識。在研究中學習,在學習中研究,學生在親身經歷的過程中,通過研究,學習來獲取知識,實現知識與能力的同步發展。讓學生真正在交流中進行不斷碰撞,在思考中相互接納,最後,組織學生將研究性學習的成果進行歸納、整理,形成數學知識,並設計適當層次的聯絡,鞏固、加深獲取知識。

教學案例分析7

1 分析化學教學現狀分析

目前來講,分析化學課程教學過程中還存在許多不盡如人意的地方,其具體表現為:

分析化學的教材內容是以化學反應四大平衡理論為基礎來講述四類滴定分析方法,其課程內容與無機化學部分內容有相當多的重複性;在分析化學中學會正確取樣、預處理是解決問題的核心,但是在分析化學理論知識的教學中,往往側重於對樣品的定量分析方法的講授,而對分析樣品如何採集、處理及分析結果處理的內容講得較少,而分析結果是否準確與樣品的正確採集、預處理密切相關,如果缺乏樣品的正確採集、預處理知識,將使得一些學生面對具體樣品時束手無策不能將已掌握的分析方法很好的應用;在實驗這部分驗證性實驗較多,綜合設計技能訓練實驗較少,不利於培養學生的去思考去創新;教學方法上存在重理論,輕實踐;重知識,輕方法,教師一人唱獨臺戲學生被動接受知識,學習積極性不高,由於缺乏思考上課所學知識很快遺忘了;在評價考核上方法單一,不強調過程學習只注重期末一考定乾坤,教師的主觀影響太大學生不是積極主動地拓寬知識面,而是被動地接受知識,沒有突顯出學生的主體地位,從而養成學生懶於思考的陋習,不利於培養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更不要說創新能力的培養與提高。

2 案例教學法引入的必要性

對於分析化學課程而言,只有在將理論正確、靈活地運用於實際的過程中,才能切實提高學生對實際問題分析處理的能力,鑑於上述問題以及分析化學課程教學目的,富有啟發性和探索性的案例教學很適合分析化學課程教學,它不但有利於破除以教材為中心的唯書式的教學模式,能將教學內容與教學方法的改革融為一體,而且有利於貫徹理論聯絡實際的教學原則。

案例教學法近年來在法律、管理、經貿等領域的教學活動中得到了較多的.推廣和應用, 而在理工類課程的教學活動中運用不夠。當前,分析化學作為我校化學與環境科學學院應用化學、環境科學、藥學專業重要的專業基礎課程, 在學生的知識體系中起著承上啟下的作用, 若沿用原有教學方法和教材內容,學生接觸實際分析化學工作後,由於對實際樣品分析過程缺少全面性瞭解,就會出現學無所用的情況,對大學教學的實用性和合理性產生落差。為改變這種現狀,嘗試在分析化學教學中引入案例教學法,通過一個或多個完整案例的分析和實踐,讓學生主動參與到教學活動中,將案例作為媒介,輔助學生將學到的分析化學基本原理和方法靈活地用於解決科研、生產中的分析問題,在面對實際的分析工作時能像一個分析化學家那樣思考並解決問題。一個完整的分析案例包括分析方法選擇、試樣採集與製備、樣品分析測定、分析結果資料處理和質量保證與控制幾個步驟,將基本理論與具有很強指導意義的例項相結合, 培養學生辨別是非、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增強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和自信心。

3 案例教學法的實施

案例教學實施:在案例教學過程中,案例的引入、展開、探討需要佔用較多的時間,而上課時間有限。所以在有限的時間內,老師既要讓學生了解過程,更要讓學生掌握知識,領會技巧,這兩者一般很難兼顧。課前將相關資料發給學生, 要求學生針對案例查閱有關資料, 閱讀案例及相關背景材料, 並確定自己的解決思路, 探尋自己的解決方法。在課堂上, 指導學生分組討論, 對案例進行初步分析。

案例涉及學生已有理論和技術水平的程度:如在生活中補鈣的效果關係到人的健康,而人體所需的鈣以奶和奶製品最好,不但含量豐富而且吸收率高。因此提出案例研究某些奶製品中的鈣含量。首先提出問題,對貴陽市品牌山花、好一多牛奶中鈣的測定我們可以採用哪些方法?查閱資料,確定具體的測定方法,化學分析法有KMnO4 氧化還原滴定法、EDTA 絡合滴定法,進一步引匯出兩種滴定方式:直接滴定法和間接滴定法。還可以採用儀器方法中火焰原子吸收光譜法。通過三種方法可以測定同一種物質比較,加深對案例所涉知識點的認知程度,又培養了學生綜合運用理論知識分析和解決各種分析化學實際問題的能力。另外,案例教學是通過分組進行的,在討論中讓學生學會了與人的溝通,這也培養了學生團隊協作能力。又引入貴州省有些地方為什麼是結石病高發區,如何用分析的方法來說明這個問題,自然引入水的硬度的測定,可以採用哪些方法測呢? 水樣的來源及其環境分析,可讓學生注重實際情境下的多重影響因素,以理論為基礎,針對實際問題思考外部因素;分析水樣中各種離子的定性檢測方法及其共存條件,以及對共存離子的掩蔽方法的比對,根據分析的目的,選擇不同的分析方法;對水硬度測定的配位理論分析定位,確定具體的測定方法與測定條件。

除了化學分析方法還可以採用哪些儀器分析的方法進行測定?引入儀器分析的方法有:光學分析法(分光光度法、原子吸收法、ICP - AES 法)、離子色譜法(IC)、電化學分析法(自動電位滴定法、離子選擇性電極法),讓學生比較各種方法的特點,實際應用時靈活選擇。又如工業用水中鐵的測定,地殼中含鐵量(Fe)約為5.6 %,分佈很廣,但天然水體中含量並不高。實際水樣中鐵的存在形式是多種多樣,可以在真溶液中以簡單的水合離子和複雜的無機、有機絡合物形式存在。也可以存在於膠體,懸浮物和顆粒物中,可能是二價,也可能是三價的。而且水樣暴露於空氣中,二價鐵易被迅速氧化為三價,樣品pH 3.5 時,易導致高價鐵的水解沉澱。樣品在儲存和運輸過程中,水中細菌的繁殖也會改變鐵的存在形態。樣品的不穩定性和不均勻性對分析結果影響頗大,因此必須仔細進行樣品的預處理。方法的選擇:原子吸收法操作簡單、快速、結果的精密度、準確度好,適用於環境水樣和廢水樣的分析;鄰菲囉啉光度法靈敏、可靠,適用於清潔環境水樣和輕度汙染水的分析;汙染嚴重,含鐵量高的廢水,可用EDTA 絡合滴定法,避免高倍數稀釋操作引起的誤差。

4 將案例教學融入課程成績評價體系

為了提高學生平時學習的主動性,將過程學習考核由原來佔總成績權重的30 %增加到60 %,期末卷面成績的權重則由70 %降為40 %,這樣在平時教學中增加討論課環節,老師將討論的內容給一個大方向,同學們根據生活中存在的問題給出解決的方法,將案例教學與應用緊密聯絡,大大激發了同學們學習的興趣,讓學生從過去的期末應付考試變成學習過程中解決問題的知識要求,培養了自主學習的能力。

分析化學是一門實踐性極強的課程,以典型化處理而形成的一種特定的教學案例調查、閱讀、思考、分析、討論和交流等活動,引導學生自主探究學習,以提高學生分析和解決實際問題能力。總之,通過案例學習可以提高學生的認識水平和認識深度。

教學案例分析8

摘要:市場營銷學作為一門應用性較強的學科,很多教師在授課過程中都會採用案例教學的方式。本文分析了在市場營銷案例教學實踐中存在的問題,並提出了提高市場營銷學案例教學的具體對策。

關鍵詞:案例教學;市場營銷學

案例教學作為一種能夠提高學生解決問題能力以及培養學生創新意識的教學方式已經在教育界得到了認同。市場營銷學作為一門應用性較強的學科,很多營銷學教師在授課過程中都喜歡採用案例教學的方式。但是,在市場營銷學的案例教學實踐中卻存在一些問題影響了案例教學的效果。

1 市場營銷學案例教學中存在的問題

1.1 案例適用性低

市場營銷案例教學能獲得良好效果的必要條件之一就是要有適合教學的營銷案例。但是目前市場營銷案例教學中所選用的實踐案例普遍存在以下問題。一是教學案例的使用隨意性比較大,很多教師在備課過程中,為了使授課更加直觀和容易被學生理解,通常臨時通過網路或者案例教材去尋找教學案例,並沒有對案例教學所選擇的案例根據教學大綱或教學目標進行系統的組織和設計,那麼所選擇的案例對學生系統掌握知識和能力培養就達不到預期目標。二是案例缺乏實踐性、典型性和針對性。現有的市場營銷案例主要集中在大企業、知名公司、新興IT產業,而中小型企業和日常生活中接觸的案例較少,導致學生對案例很難接受和理解。另外有些營銷學案例過於簡單,僅僅限於報道式的經驗總結無法滿足案例教學需求,還有些案例冗長複雜,並且給出判斷式的結論,沒有留下思考的餘地給學生。三是案例的本土化率低,案例教學是從國外引進的先進教學方式,國外的成熟案例比較多,很多教師在教學過程中由於使用的方便性,大多會選擇成熟的國外案例作為教學案例來使用。由於國外企業的環境和時代與當前中國所處環境差異較大,中國學生對國外環境瞭解較少,難以理解案例的內容,導致案例實用性不高。

1.2 案例教學方法落後

雖然很多教師在市場營銷教學過程中,採用了案例教學的方式,但是大部分教師在案例教學中並沒有結合案例教學採用創新型的教學方法,還是延續傳統的教學方法。教師從頭到尾講述案例,或者留出一定的時間讓學生閱讀教學案例,然後再根據案例內容提出幾個問題,讓學生回答,教師給出點評。這種“填鴨式”的教學方法雖然外表採用了案例教學的方式,但是並沒有體現案例教學的精髓,這種教學方法缺乏對案例教學環節的安排和組織,沒有激發學生參與性和主動性。在這個過程中,學生沒有能夠結合知識發現問題和解決問題,這就很難達到通過案例教學培養學生應用能力的預期。

1.3 教師的實踐經驗不足

在高校中從事教學工作的教師,基本上都具有研究生和博士學位,在他們的追求學歷過程中,主要從事的是理論研究,大都存在一個共性問題,就是營銷實踐的缺乏。由於實踐經驗的缺乏,導致教師在案例分析的過程中只能停留在文字表面,而不能透過表面看到更深層次的內容。另外很多教師在案例分析過程中,主要通過理論和主觀想象去構造案例和解讀案例,這就使編寫的案例與實際情形有很大出入,導致偽案例的產生。教師實踐經驗不足,是目前營銷案例教學中非常突出的問題,也是案例教學在師資方面面臨的嚴峻挑戰。

1.4 學生的搭便車現象

在市場營銷案例討論中,集體討論和小組準備是最常採用的教學方式。在這個學習過程中就會發生搭便車的現象。譬如在小組準備方式中,由於最後成績評定是按照小組整體成績來評定的,小組中的個別學生就會不努力,鑽空子,沒有任何實質性的參與,他們最後也會由於小組中其他成員的努力而取得好成績。但是這些學生在這個過程中,並沒有在理論知識和實踐能力等方面得到任何實質性的提高。

2 提高市場營銷學案例教學的對策

2.1 選擇適合的營銷案例

選擇適合的教學案例,是市場營銷案例教學是否能夠成功的關鍵因素。通過長期營銷案例教學實踐總結的經驗,筆者認為營銷案例的編寫要符合下列條件:案例要具有系統性和目標性。選擇的案例要符合教學大綱和培養目標的要求,同時要根據學生的能力和知識層次,循序漸進的增大案例的難度。教師在選擇案例過程中,還要考慮案例涉及的背景、環境、知識領域、處理問題的經驗以及學生是否能夠接受和認同教學案例,同時還要考慮案例與教學知識點的關聯度。通過案例學生是否能夠對所學概念、原理有更清晰的認識,以及是否提高解決問題的實際能力都是要考慮的因素。二是選擇的案例要具備多樣性和典型性。案例的多樣性要求在案例教學中所選擇的案例要具有多方代表性,既有成功的,也有失敗的;既有傳統行業的,又有新興行業的,既有大公司的,也有中小企業的。典型性指的是所選擇的案例具有市場普適性,學生通過該案例能夠觸類旁通和舉一反三。三是加強教學案例庫的建設,中國各個高校要借鑑國內外著名大學的經驗,加強教學案例庫的建設,並且學校之間加強本土化案例的借鑑和交流。在案例庫的建設過程中,學校應該加強與社會特別是企業的溝通和交流,拓寬案例資料收集的渠道,多方面籌集資金,逐步形成有特色的集選題、蒐集、撰寫、應用、儲存、更新、發行和版權保護等各環節在內的案例選編系統。

2.2 改進教學方法

在市場營銷案例教學中,不能採用傳統的教師單向傳輸的教學方法,而是應該採取教師引導,師生交流的互動式教學方法,在市場營銷案例教學中,學生必須要扮演一個積極參與者的角色。在營銷案例分析過程中,應該充分調動學生創造性和積極性,鼓勵學生多角度發散思維,然後再根據邏輯判斷和推理,依據所給條件引導學生自己評估自身思路建議的優缺點。在實際案例教學過程中,教師應該提前把案例教學材料發放給學生,讓學生寫出書面分析報告,為了激勵學生能夠提前認真準備,教師最好能夠將學生提交的書面材料給予批閱,以一定比例計入到課程成績中去,增加學生對案例分析的重要性認知。

研討是案例教學的主要形式,就討論的形式,教師在案例教學中根據案例的特點可以採用以下幾種形式:(1)獨立思考,對於知識點比較明確,案例材料較少,較簡單的'案例,應該讓學生獨立思考完成,培養學生的邏輯推理能力。(2)小組討論。有些案例較大,內容較複雜,涉及的營銷知識點較多,問題相對較深,可以考慮採用小組討論的形式進行,通過小組討論能夠收集較全面的資訊,並使學生互相啟發,能夠對問題有一個更深入的認識,同時也培養了學生的合作精神。(3)分組辯論,有些問題具有開放性的特點,並沒有明確的答案,在此情況下可以採用分組辯論的形式,分組討論可以讓每一組成員形成並驗證自己的觀點,在與不同觀點的交鋒中,對自己觀點的合理性能夠有一個更清晰的認知。同時在分組辯論中,由於其它觀點的啟發也容易形成具有創新的觀點。在此過程中,能夠培養學生的競爭意識,表達能力,思維能力。

2.3 提高教師實踐能力

營銷案例教學是教學方法的改革和素質教育的要求,教師營銷實踐能力是能夠使案例教學法順利進行併產生良好的教學效果的必備條件之一。結合教師實踐以及中國市場營銷教育長期注重理論教學的環境,筆者認為教師應該在以下方面對自己實踐能夠進行提高,從而能夠適合開展營銷案例教學。(1)教師積極參與校外企業兼職,教師通過參與企業的營銷諮詢和營銷部門的策劃活動不斷積累營銷實踐。國外的一些比較知名的商學院教授,大部分都具有豐富的企業管理實踐經驗,因此他們在授課過程中,不僅具有理論性,而且具有很強的實踐性,這樣的師資非常受學生歡迎,教學效果良好。(2)學校在組織課程設計中,可以專門請一些有高學歷的具有豐富經驗的營銷專業人員到學校教授一定的課程,讓他們根據自身積累的實踐案例給學生進行分享,由於他們親身經歷的案例,因此在講授過程中,更加生動和真實,也更受學生歡迎。(3)教師要注意案例教學中自己的角色的把握,在案例教學中教師是導演,學生是演員,教師要能夠增加學生的積極參與性,以及創造學生積極發言的環境對於案例教學的設計是非常重要的,因此教師在授課之外要加強自身活動組織等能力的培養。

2.4 杜絕學生搭便車現象

針對案例教學中學生搭便車現象,教師在組織案例討論和分析過程中,可以採用以下方式,一是對每一小組的案例討論報告的講述者,不能由小組自己安排,而是必須有教師在課堂上隨機選擇學生,這樣學生在案例準備過程中,不能夠確定自己是否是被提問者,所以在準備過程中,每個學生都會認真準備。二是對於一些比較複雜的案例,可以針對小組成員,每一個成員分配不同的任務,然後分別打分,也能夠有效降低學生在案例討論中的搭便車行為。

案例教學在營銷教學中佔有非常重要的地位,但是也不能忽略傳統的理論教學。理論教學是案例教學的基礎,學生在掌握一定理論的基礎上才能夠具備案例分析的能力,不然僅僅採用案例教學對於本科生市場營銷教學來說只是鏡花明月。國內在本科生的市場營銷案例教學方面還沒有一個非常完善的模式,這就需要教師在案例教學中,不斷摸索和改進,尋找能夠有效提高學生綜合能力和素質的案例教學方法。

參考文獻:

[1] 周茂濤.市場營銷案例教學存在的問題及策略[J].商場現代化,20xx(11):125-126.

[2] 武靜.市場營銷案例教學中的問題及解決方案探討[J].中國科教創新導報,20xx(1):27.

[3] 顏幫全.市場營銷案例教學存在的問題及對策[J].江蘇商論,20xx(1):93-95.

教學案例分析9

案例:

生:“我彷彿聽見幾只鳥撲翅的聲音,等我注意去看,卻不見一隻鳥的影兒。”這一句中,作者為什麼用“彷彿”呢?

師:你讀書真仔細!發現問題也能及時提出來。同學們,請想一想,“彷彿”是什麼意思?

生:“彷彿”就是好像。

生:“彷彿”就是似乎。

師:作者為什麼在這一句中用“彷彿”呢?

(學生沉默)

師:大家可以聯絡上下文讀讀,想一想“彷彿”這個詞語寫出了什麼?

(學生自由讀課文後,陸續舉手。)

生:我認為當時有鳥兒在撲翅膀,但作者注意去看時,沒看到鳥,不能確定是否真的有鳥,所以在這句話中用了“彷彿”。

生:我認為當時沒有鳥兒在撲翅膀。這是作者聽了朋友的介紹後,急切地想見到鳥,以致於耳旁彷彿傳來了鳥兒撲翅膀的聲音。我想,大家都有這樣的體驗,當我們急切地想見到某個人時,眼前就會浮現這個人的形象,耳旁也會響起他的話語。所以,我認為“聽見鳥兒撲翅膀的聲音”是作者的錯覺。這是作者用上“彷彿”的原因。

生:我認為這一句話中用上“彷彿”有兩種可能。一種可能是當時真的有鳥在撲翅膀,但作者注意去看時,卻沒看到鳥,不敢確定是否有鳥;另一種可能是當時鳥兒都在巢裡棲息,作者聽朋友介紹後,渴望見到鳥,以致於耳旁傳來了鳥兒撲翅膀的聲音。這一句話中用上“彷彿”,其實也反映了作者用詞的準確,反映了作者一絲不苟的寫作態度。

(學生熱烈鼓掌。)

師:同學們的發言都很精彩。一個“彷彿”竟有著兩種完全不同的解釋,從中我們體會到了作者用詞的準確、生動以及他治學態度的嚴謹。我們祖國的語言文字奧妙無窮,同學們在今後的學習中,還可細細體會,在平時寫作文時,也要像作者一樣,準確地用好每個詞,把作文寫生動。

分析:

本教例中,我針對學生的'質疑,讓他們讀、思、議,充分發揮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主動性,起到了一舉多得的作用。

(1)鼓勵質疑。古人云“學貴有疑”。學生之“疑”,是仔細閱讀課文的產物,教師應鼓勵提倡。案例中我組織全體學生對“疑”討論研究,不就是對學生最好的褒獎嗎?無形中也激勵其餘學生認真讀書,積極思維。

(2)指導解詞方法。在學生理解詞意的基礎上,教師巧妙引導,讓學生把詞語置於具體語境中,體會其內涵。把詞語教學與對課文的理解有機地融合在一起,增加了學生對詞語的感知能力,有利於今後遷移運用。

(3)發展學生思維。由於我延遲評價,學生考慮問題的角度不同,講得都有道理,思維由單一性走向多向性,由常規性走向創造性。

(4)滲透作文教學。最後,我將作文教學有機地滲透在閱讀教學之中,提示學生作文時用詞應注意準確、生動,這也是值得借鑑的。

教學案例分析10

《觸控春天》真切地描寫了一個叫安靜的盲童在春天充滿花香的早晨竟然捉住了一隻蝴蝶,並將蝴蝶放飛的故事,表達了盲童熱愛生活、珍愛生命的強烈追求。這篇課文篇幅短小精悍,語言簡潔,意境雋美,所蘊涵的道理非常深刻,而四年級學生對盲童的生活缺乏體驗,很難體會盲童言行的困苦、內心的孤寂以及精神的無助;對生活的思考也缺乏經歷,也就難以產生深刻的感悟。教學中,教師充分挖掘學生、文字、生活等學習資源,嘗試著通過不同的方法,引導孩子走進盲童的內心,感悟盲童對生活的追求,對生命的熱愛,讓學生輕輕鬆鬆地理解含義深刻的詞句,從而感悟文字的真正內涵。

[片段1]研讀:“睜著眼睛的蝴蝶被這個盲女孩神奇的靈性抓住了。”

師:對於這句話你有什麼問題嗎?

生1:蝴蝶明明是被盲女孩抓住的,為什麼寫“被盲女孩神奇的靈性抓住的呢”?

生2:是啊!作為正常人也很難捕捉蝴蝶。上次,我看到一隻蝴蝶很漂亮就想去抓,但還沒等我走近,調皮的蝴蝶就飛走了。而安靜是盲童,卻能抓住蝴蝶,那她一定有神奇的力量。

生3:課文前面是講安靜整天呆在花叢中。我想,她身上有花的香味,所以蝴蝶才不會飛走。

生4:我認為安靜抓住那隻蝴蝶,不是一個奇蹟。因為,我媽媽說過,盲人雖然失去了視覺,但他們的聽覺、觸覺要比正常人更靈敏,安靜把手伸出去的時候,一定非常快、非常輕,輕得連蝴蝶也沒感覺到。

[分析]孩子們用自己的眼光看待五彩繽紛的世界,他們的語言就是極為珍貴的教學資源之一。正是因為教師這種資源意識,注重引導學生對含義深刻的句子質疑,並引導學生結合生活實際進行解疑,才有了對“靈性”那五彩繽紛的理解和感悟;才有了學生談自己作為正常人也難以捕捉蝴蝶的無奈,從而佩服盲童那神奇的“靈性”;才有了學生大膽地認為那不是奇蹟,是盲人所特有的舉動。的確,只有把思考的權利交給學生,把說的時間讓給學生,才能讓我們聆聽富有個性的感悟與理解,才能生成課堂精彩。

[片段2]研讀:“此時安靜的心上,一定劃過一條美麗的弧線,蝴蝶在她八歲的人生劃過一道極其優美的曲線,述說著飛翔的概念。”

[分析]這句話的理解和感悟,確實很難。而句子中所折射出來的.盲女孩安靜對生活的熱愛,對美好事物的追求,要讓學生有所感悟,則難上加難。怎樣化難為易、深入淺出呢?在學生的概念中,盲人看不到任何東西,他們的世界是黑暗的。可句子卻說“一定劃過一條美麗的弧線”,這是學生無法理解的。其次,學生沒有作為盲人的體驗,他們無法體會面對黑暗是一種什麼滋味,更感覺不到看不見東西、又想看到時的那種渴望。如果僅讓學生徘徊在這些文字上去讀去悟,恐怕難以收到好的效果。

因此在把握學情的基礎上,教師要善於挖掘文字中的資源,抓住“安靜仰起頭來張望”這個句子,引導學生進行角色的轉換,設身處地地從盲女孩安靜的角度去思考:她最想張望什麼?最想看到什麼?這樣巧妙地引導學生與文字對話,與文字中的主人公對話,從而使學生走進主人公的內心世界,走近作者的內心世界,走進文字的精神內涵,達到情感的共鳴,從而水到渠成地理解這個含義深刻的句子。

師:你認為“張望”這個詞用得準確嗎?

生1:我認為“張望”是“看”的意思,應該用在正常人身上。安靜是盲人,她看不見東西,所以不能用“張望”。

生2:我覺得可以用“張望”,雖然安靜看不見東西,但從“張望”這個詞中,我可以感受到她是多麼想看見東西呀!

師:儘管安靜是盲童,但她仰起頭來張望。假如你就是安靜,你想張望什麼呢?

生1:我多麼想看到蝴蝶長什麼樣子啊?

生2:我很想看到蝴蝶是怎樣飛翔的?

生3:我想看看美麗的花園是什麼樣?

師:是呀!她多麼希望能看看蝴蝶展翅高飛的姿勢,多麼希望看看那條劃過天際的美麗弧線。你們說,她看到沒有?

孩子們善意地回答:她看到了,她用心看到了,從書中“一定”這個詞可以看出來。我隨機出示一段話:世界上除了用眼睛看世界,還有一種內在的視覺,那可能是真實的,那就是用心去看這個世界。

[片段3]研讀:“誰都有生活的權利,誰都可以創造一個屬於自己的繽紛世界。”

[分析]這句話是整篇文章的靈魂所在。盲女孩安靜的故事已經讓學生有了朦朦朧朧的感受,那就是:雖然安靜是個盲人,但她同樣能用心感受春天,她的內心世界同樣可以多姿多彩。然而,一個例子還很難讓學生有深刻的體會。其實,生活中這樣“身殘志堅”的感人故事還有很多,如果能把這些作為教學資源,讓學生大量地閱讀、拓展,並藉助課外相關資源來理解和領會含義深刻的句子,是非常有效的手段。

師:盲女孩安靜對春天的熱愛,對生活的熱愛,感動了作者,並使她明白這樣一個道理……

生:誰都有生活的權利,誰都可以創造一個屬於自己的繽紛世界。

師:(出示《千手觀音》VCD)春節聯歡晚會上,有一群特殊的演員,他們近乎完美的表演,打動了所有觀眾的心。此時,你最想說的是什麼?

生1:我感到這些盲人雖然眼睛失明,但他們心靈的窗戶沒有關閉。

生2:我感到這些盲人在用自己全部的身心來感受多姿多彩的世界。

生3:這些雙目失明的人真可憐,他們熱愛生活、熱愛生命的這種勁頭深深地打動了我,我也要像他們一樣更加地去熱愛生活、熱愛生命。我還想去幫助身邊那些盲人朋友,幫助他們更多地去了解他們所無法看到的一切。

師:他們是聾啞人,在聽不到任何音樂的情況下,能表演出這麼完美無缺的舞蹈,告訴我們一個道理——

生:誰都有生活的權利,誰都可以創造一個屬於自己的繽紛世界。

師:(出示海倫·凱勒的簡介)讀完這段海倫·凱勒的故事作品,你們明白了什麼?

生:誰都有生活的權利,誰都可以創造一個屬於自己的繽紛世界。

[分析]課後,教師請學生觀察身邊熱愛生命的故事,並寫成短文。在學生的筆下,有樂於助人的聾啞少女;有樂觀向上的輪椅少年;有笑對人生的張海迪、桑蘭;有頑強求生的螞蟻……從神情飽滿的字裡行間,我能深深地感受到:四年級的學生已經讀懂了“誰都有生活的權利,誰都可以創造一個屬於自己的繽紛世界”的真正內涵。

教學中,教師沒有就句子解釋句子,而是根據這句話,拓展了大量相關的學習資源,如大家耳熟能詳的《千手觀音》,那些聾啞人同樣創造了令正常人發出驚歎的奇蹟。他們雖然生活在無聲的世界裡,但他們同樣能創造繽紛的世界。同時,又向學生介紹了海倫·凱勒,她那身殘志堅的精神,再一次讓學生明白殘疾人也可以生活得那麼快樂。而“閱讀連結”中海倫·凱勒所寫的那段話,她對植物細緻入微的感受,又一次讓學生領悟到“誰都有生活的權利,誰都可以創造一個屬於自己的繽紛世界”生命的真諦。

語文是母語教育課程,學習資源和實踐機會無處不在,無時不有。作為語文教師,我們應該善於領著學生在吃透文字的基礎上,超越教材,跳出文字,拓展更多的課外資源,閱讀“生活”這本無字書。這樣才能讓學生輕輕鬆鬆地理解含義深刻的句子,從而感悟文字的真正內涵。

教學案例分析11

媽媽的愛是一首飽含深情的小詩,選取了五個生活片段:媽媽暑天為孩子搖扇,雨天為孩子送傘,抱孩子去醫院看病等。這些生活細節表現了媽媽對孩子無私的愛,也抒發了孩子對媽媽的愛,是一篇人文意義很強的文章。我將這篇課文安排在“三·八”婦女節這天進行教學,意在使學生體會媽媽平日的愛,懂得要尊重關心父母。

一曲深情的'世上只有媽媽好拉開了課堂的序幕,孩子們一下子就進入了情境。隨後,我問他們:“誰願意來介紹自己的媽媽?”

介紹自己最親愛的媽媽,誰還有不願意?一雙雙小手紛紛舉起,爭先恐後的說起自己的媽媽。隨後我又問:“媽媽經常為我們做些什麼?”“媽媽給我梳頭。”“媽媽給我洗衣服。”“媽媽給我做飯。”“給我……”在孩子們看來,這些事是多麼的習以為常,好象是媽媽天經地義應該做的。這時,我將話題引入課文,將孩子們描述的幾乎發生在每個家庭中的、每個孩子都經歷過的生活細節通過課文朗讀出來。使學生在朗讀、討論、談話中

“媽媽的愛是什麼?”“你有過這樣的經歷嗎?”這一問,問到了孩子們的心裡,引起了情感的共鳴。孩子們也體會到原來這司空見慣的事中包含著媽媽多少的愛。緊接著,我又指導學生有感情地朗讀,這時的朗讀,真可謂是真情實感的流露。學生聲情並茂的朗讀,配上相映的表情動作,根據自己獨特的情感體驗,創造性地再現課文,並達到熟讀成誦,完成了背誦積累的任務。

教學案例分析12

之前對自己所學的專業沒有什麼瞭解,也不知道它的應用領域以及和IT行業有什麼關聯。通過孫老師的主講,我明白了一些。雖然不是很多,但我覺得對自己的啟發還是蠻大的。下面我就講一下自己的感悟:

首先了解IT行業的概念,劃分和詳細分類,知道了通訊行業屬於IT一面的哪一類,之前一直覺得兩者沒什麼交涉;緊接著,我瞭解了目前IT領域最熱門的工作職位,對自己未來的工作方向有了模糊的概念。

孫老師以Java為例,從很多方面給我們透析了Java的流行原因。首先從大的方面介紹了Java的開源以及開發工具和資料庫。之前自己一直對資料庫沒什麼瞭解,沒想到它的作用竟然那麼大,可以說是IT的`支柱。接下來又講了企業

招聘Java工程師的要求,這對我們以後的面試有很大的幫助。

同時在職業規劃方面也給了我們很大的幫助,這對於尚處於迷茫期的我們是一次啟發,對我們的求職是一盞指明燈。

這次的講課對我來說有很大的啟發,讓一直不知道該往哪個方向努力的自己有了自己的目標,對以後的學習也有了規劃。通過這次授課,我也明白了幾條道理:

(1)如何在有限的時間裡學到更多的東西。我們學習一門新的知識都可以分為四個時期:懵懂期,前期,中期,後期。通常我們學東西時會只在那裡學習理論而很少實戰,其實實際演練是學習新知識最快最有效的方法,它可以讓你迅速掌握要領,發現自己的盲點。就像我自己學習Html,看那些知識時覺得很簡單,但真正設計一個網頁時卻發現把那些知識聯絡起來並不簡單。所以實際操作是學習知識最好的方法。

(2)只有堅持才能獲得勝利,往往你放棄的時候就是你快要成功的時刻。通常,剛接觸一門新知識時我們會好奇,充滿興趣,但隨著難度的加深,不懂的越來越多,就會產生想要放棄的衝動,而往往只要跨過這道坎,就會邁上一個新的臺階。

(3)要根據自己興趣去選擇自己想要學習的知識,不要強迫自己去學習自己不喜歡的知識,這樣效果很差。

(4)學什麼都要專一,不要以為學得雜學得多就好。其實不然,只要把一門技術學的爐火純青,遠比你今天學著明天學那效果和以後的出路要好。同時,學習很多語言也會浪費很多經歷和時間,最後的結果也不好,還不如把時間拿來鑽研一門技術,把它玩熟玩透。術業有專攻,與其成為“雜家”,還不如成為一個方面的專家。

不要再想著在大學混日子了,成為每天三點一線的平凡人。大學不是讓我們用來享受的地方,也不是我們的避風港。不管你之前如何,它是我們人生的新起點。不要讓自己輸在起跑線上,這是為我們以後的人生打基礎。基礎決定了你的高度,如果想要在未來有所作為,就要從現在開始做起。努力吧自己,為未來的自己規劃藍圖。

教學案例分析13

師:那隻灰雀是否真的飛走了或者凍死了呢?

生:不是。灰雀被小男孩兒捉走了。(學生一致同意)

師:書中並沒有這麼說,你是怎麼知道的?

生:我是從小男孩兒說的“會飛回來的,一定會飛回來的”這句話看出來的。

師:文中小男孩兒先後兩次說“一定會飛回來”,請大家想一想,這兩句話分別是在什麼時候說的?

(出示投影片:一定會飛回來的。一定會飛回來!)

生:第一句是在列寧惋惜灰雀“再也不會飛回來了”的時候講的;第二句是列寧問“會飛回來?”時回答的。

師:小男孩兒為什麼這麼肯定灰雀“一定會飛回來”呢?

生1:我從文中看出灰雀不見了與小男孩兒有關。

生2:我想,小男孩兒肯定知道灰雀的去向,不然他不會說得這麼肯定。

生3:讀了這句話,我知道灰雀是被小男孩兒捉去了。

生4:對,不然的話,小男孩兒怎麼知道灰雀沒有死呢?

師:同學們,你們真動腦筋,那麼你們看看這兩句話一樣嗎?

生:不一樣,第一句有個“的”字,第二句沒有。

師:這兩句話表達的`意思有什麼相同和不同嗎?

生1:第一句有“的”,是十分肯定的意思;第二句是回答列寧的問題,也是十分肯定的。

生2:兩句話的標點符號也不同,第一句用句號,是說明灰雀還活著,很肯定;第二句是怕列寧不相信,所以作出堅定的回答,用了歎號。

師:很好,讓我們一起來讀一讀這兩句話,要通過我們的讀表達出小男孩兒當時的心情。(學生有感情地朗讀)看似相同的兩句話,我們通過比較、分析、討論,理解了它們表達的意思也不完全相同。同學們,小男孩兒為什麼不直接告訴列寧呢?

生1:小男孩兒一開始已經對列寧說沒看見了,現在只能這麼說了。

生2:小男孩本來想告訴列寧,因為自己前面說了謊,就不敢直接承認是自己捉了灰雀。

生3:就像我有一次說謊也是這樣,我不敢說,怕被別人笑話。

師:你們能聯絡生活實際和自己的感受來理解,非常好。你們喜歡這個小男孩兒嗎?能說說理由嗎?

生:小男孩兒是想用實際行動來改正錯誤,我覺得小男孩兒是天真可愛的。

【案例分析】

葉聖陶先生說:“語文課的主要任務是訓練思維。”在思維訓練的過程中發展思維,才能發展學生的智力。教師設疑是激發學生思維的良好手段。在什麼時候設疑能激起學生的思維興趣呢?先用一個問題的討論引出結論:灰雀是被小男孩兒捉去的。此時學生似乎覺得文章十分簡單,不需再加思考,接著再提問:“從什麼地方可以看出是被小男孩兒捉走的?”順理成章地組織學生對小男孩兒說的兩句話進行分析討論,學生自始至終思維緊張,興趣盎然,可以說對這兩句話的理解十分深刻。無疑時設疑,一下子點燃了學生思維的火花,猶如平靜的水中投了塊石頭,“一石激起千層浪”。同時也培養了學生質疑問難的能力。

在閱讀教學中,我們經常會發現國小生的思維存在著不少缺陷:看問題不全面,不善於聯絡地看問題,不能有條理地分析,因此,教學中應指導學生思維,掌握一定的思維方法,培養思維能力。教學案例中引導學生理解小男孩兒說的兩句話,從句子的相同點人手,找出不同點,發展了學生的思維,全面深刻地體會了句子表達的不同情感。在對“小男孩兒為什麼不告訴列寧”這一問題的討論時,引導學生聯絡課文,聯絡自己的生活實際,步步深入學生能獨立捕捉到文章中小男孩兒天真可愛的形象,學生的回答十分精彩。

閱讀和思維是矛盾的統一體,兩者互相依存,教學中把兩者有機結合起來,注重思維訓練,促進了學生語文學習的內化和外化,學生會越讀越聰明。假如說問題是一張弓,那麼思維就是一枝箭,弓拉得越開,箭就射得越遠。有效地進行思維訓練,加強思維力度,就在於問得恰如其分、恰到好處。

教學案例分析14

現代教育提出的是要構建“精緻和諧、大氣開放”的教育。從搖擺走向平衡,迴歸更是超越。課堂教學是教師和學生共同的生命歷程,課堂教學應當煥發生命的活 力。在教學過程中,一個具有生命力的課堂總是在動態中生成。如何及時捕捉生成性的教學資源讓它成為教育教學的契機,而不是夜空中一顆美麗的流星?

1、精心“預設”,即時“生成”。

2、過程開放意味著動態生成。

3、和諧生成,源於教師的素養。

4、關注生成,貴在價值引導。

我思索的是通過精緻的設計達到工具性和人文性的和諧,在開放的教學過程中求得預設和生成的和諧。下面我以人教版第一冊12課《雨點兒》為例,談談自己如何在課堂中求得精緻與開放的和諧。

 【教材分析】

《雨點兒》一文是繼《陽光》後的又一篇較長的散文形式的課文,是一篇童話。課文用擬人化的 手法,通過從雲彩裡飄落下來的大雨點兒和小雨點兒的對話,告訴學生有了雨水的滋潤,才有草長花開的美麗景象。文字第一次出現了對話,語言生動優美、富有童 趣,內容雖淺顯易懂,但內蘊豐富:雨點兒要去幫助花草體現了互助的精神,透視著萬事萬物離不開雨水滋潤的道理。由於童話淺顯易懂、生動形象,從兒童的情感 世界出發,所以學生特別喜歡。

【學情分析】

通過三個多月的語文學習,班裡的孩子對於課文朗讀有著濃厚的興趣,並樂於表演朗讀;孩子的思維也很活躍,有一定的'方法基礎:能結合簡單的生活經歷和情感體驗,在朗讀中提出自己的見解、表達自己的感受;

 【設計理念】

《語文課程標準》強調:“閱讀是學生的個性化行為,不應以教師的分析來代替學生的閱讀實踐;閱讀教 學是學生、教師、文字之間的對話的過程。”本課教學要追求的目標是學生要入情入境地讀好課文;在讀中培養學生審美情操,使學生感受雨點的可愛,雨點的作用 非常大,能給人們、給世界帶來美麗。積累詞語,拓展學生的思維,讓學生充分發揮想象:“雨點還可以去哪裡,去幹什麼”。進而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和審美情 趣。其中知識技能目標是:能正確朗讀課文,瞭解雨點的作用。過程方法目標:學會讀課文的方法,展開合理想象。情感態度價值觀目標:在讀中培養學生審美情 操,雨點的作用非常大,能給人們、給世界帶美麗。如何使這些目標之間達到和諧必須要正確把握語文教育的特點,根據學生學習語文的規律進行教學。關鍵是預設 和生成的和諧:

 一、精緻的設計,體現工具性與人文性的和諧

《新課標》中明確提出:“語文是最重要的交際工具,是人類文 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工具性與人文性的統一,是語文課程的基本特點”。語文課程的工具性,使它區別於其它課程;語文課程的人文性,使它區別於其它工具。換言 之,語文工具不是一般的工具,是融合了人文性的工具,語文的人文性不是一般的人文性,人文性負載在語文工具上;語文課程的工具性與人文性就是這樣辯證地統 一在一起的。一堂成功的語文課應該是兩者緊密結合在一起的動態生成****文性的滲透應該以語言文字的學習為載體,而只有語言文字的充分理解才能進一步使 人文性得到昇華。

1、教學目標之間三個維度的和諧:

⑴ 教學目標:

① 能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在讀中培養學生審美情操,使學生覺得雨點非常的可愛,雨點的作用非常大,能給人們、給世界帶來的,美麗。

② 通過展開合理的想象,使學生理解雨點的作用。

③ 目標闡述:每條目標都體現了三維的融合。

〖目標1

知識技能:能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過程與方法:學習讀書的方法:學會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情感態度價值觀:培養熱愛讀書,喜歡語文。使學生覺得雨點非常的可愛,喜歡雨點。

〖目標2

知識技能:瞭解雨點的作用。過程與方法:學會根據課文內容展開合理的想象。情感態度價值觀:在讀中培養學生審美情操,雨點的作用非常大,能給人們、給世界帶來的,美麗。

⑵ 教學重點、難點:識字和練習朗讀(有感情地讀,合作讀,配上動作讀)是教學的重點。合理地展開想象說話是教學的難點。

上面教學目標雖然只有兩條,但是每一條教學目標都體現了三個維度的融合。對學生的培養不是孤立地從每一個方面進行,而是在一個環節中體現三個維度的融合。都是知識技能、過程方法和情感態度價值觀的綜合體現。

2、閱讀與識字教學的和諧:傳統的教學把識字和閱讀割裂開,認為識字是第一課時的內容,而閱讀則是第二課時的內容。其實識字和閱讀應該是相互統一,互相補充的。識字是閱讀的基礎,同時,閱讀又能夠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字意。

⑴ 課前的識字複習,為文字的內容再現,和諧統一:

〖片段四你們把小雨點說得那麼可愛,又叫得那麼親熱,它可高興了,它想聽你們讀讀這三個詞:“數不清(後鼻音)、雲彩(輕聲)、飄落”(開兩列小火車)

教學案例分析15

一、為什麼要進行案例分析。

隨著課程改革的不斷深入,人們對教學案例分析也越來越關注,案例成為教師成長的不可或缺的中介,通過案例分析可以讓教師把新的教學理念落實到教學實踐中去,促進自身的專業化發展;使教師實現從“教書匠”到“研究型教師”的轉型;使教師迴歸課堂,迴歸實踐,改變低效的與論文難以發表的論文寫作行為,以實現有效勞動為樂。案例分析是一種情境式、教師親身經歷型的、體驗式的過程。是校本培訓與校本研究重要內容。

1、教學案例分析有助於教師把先進的教育理念落實具體的課堂教學行為中去。

2、教學案例分析有助於提高教師的實踐反思能力,促進教師專業成長。

3、教學案例分析有助於教師之間相互交流研討,提高聽、評課教研活動的實效。

4、教學案例分析有助於教師深入開展課題研究,提高課題研究的實效。

二、什麼是教學案例分析。

1、案例分析有別於其他教育文體。

⑴與論文的區別。論文是以說理為目的,以議論為主,可舉不同的事例,但都是為了論證同一個觀點。

案例則以記錄為目的,以敘述為主,兼有議論和說明,圍繞同一事件,但可從不同的理論層面來解釋。

⑵與教案的區別。教案是事先預設好的教學思路,是對即將發生的'教學活動的設計與說明,重在預測。

案例是對已經發生的教學事實的追述與思考,重在反思。

⑶與教學隨筆、教學反思的區別。教學隨筆寫作形式比較靈活,是作者有感而發,三言二語也可以。教學反思是教師對自己教學行為進行分析,提出自己的改進意見或自己的困惑,引起他人的思考。

案例指向的物件更廣,可以是自己的教學行為,也可以是他人的教學行為。可以是大到分析一個國家或地區的教育狀況,可以小到描述一堂課或一次活動。可以說細敘述事件發展的長期過程,也可以著重說明某個情境片段。

2、教學案例的特性。

⑴典型性。案例應有相對完整的情節,能以小見大,反映出某一類事物或教學活動的基本共性,有較強的研討價值,有助於教師總結經驗,吸取教訓,提升教育理論水平。它有教學反思的內容,但又高於教學反思。

⑵價值性。案例所研究的問題應是被教師所認同的,有現實的指導意義,能對教師的後續教學工作有指導、借鑑作用。

⑶客觀性。案例反映的內容是真實發生的事件。

3、教學案例的結構。

⑴案例的內在結構。

案例的內在結構是由它的五個要素組成的:主題、背景、結果、細節、評析。每個案例都要有一個主題,有的時候案例的主標題就是案例的主題。有了主題,寫作時就不會有聞必錄,而是對原始材料進行篩選,有針對性地向讀者交待特定的內容。一般來說,教案和教學設計只有設想的措施崦沒有實施而不介紹教學的效果。案例則不僅要說明教學的思路,描述教學的過程,還要交代教學的結果——某種教學措施的即時效果,包括學生的反應和教師的應京變等,讓讀者知道結果,將有助於加深其對整個教學過程的瞭解。

案例的外在結構:案例背景、案例描述、案例分析。

案例背景——主要交待事件發生的有關情況。如介紹一節課,可以介紹教材內容、教學目標、學生情況、教師情況以及案例研究方法與主題等,不宜過長。

案例描述——把課堂教學的過程或某一片段具體生動地描述出來。可以是描述的,也可以是流程式,還可以是課堂實錄式。

案例分析——主要任務是評析學生的學習效果,反思自己(或他人)的教學理念,提煉教學經驗與教訓。把自己或他人的教學行為提升到新的教學理念的高度進行審視。可以從教育學、心理學等不同的理論角度切入,揭示成功的原因和科學的規律。評析不一定是理論闡述,可以是就事論事,有感而發。

其表現形式可以是多樣的:①案例過程——案例反思。②案例背景——案例描述——案例分析。③主題背景——情景描述——問題探討——詮釋與研究。

三、怎樣寫好教學案例分析。

1、教學案例的形成。⑴前期準備:瞭解背景,理論準備。⑵收集材料:課堂觀察,調查選材。⑶認真分析:聯絡理論,立意要新。⑷撰寫案例:撰寫編輯,試用修改。

2、教學案例的撰寫。

⑴教學案例要有主題。要針對某個現象或某種情況,明確要解決的問題是什麼。

⑵交代教學案例的條件和背景。

⑶進行分析。結合理論對揭示問題的關鍵環節和細節進行科學的分析。

3、案例寫作應注意的事項。

⑴關於確定主題。

①主題緊扣案例。提煉主題必須以案例為基礎,不能脫離案例隨意而定。

②定題要有新意。確定的主題要新穎,往往是在意料之外,又在情理之中。

③順應時代發展。要與時俱進,要針對當前課堂教學中急需解決的難點、熱點問題。

⑵關於案例分析。

①理論與實際緊密結合。對案例中描述的事實、提出的問題,要運用教學理論進行分析,力求抓住要害,深入細緻地進行分析,論述進要畫龍點睛,把問題點明,道理說清,主題揭示出來。

②案例分析做到實事求是。案例分析要有求實精神,不誇大,不縮小,分析實在,要有針對性,把理論觀點自然地融會於分析之中,講求具體實在的小道理,不要空洞無物的大道理。

③要有獨到的見解。同一件事,可以引發不同的思考。從某種意義上說,案例的質量是由教師的素質所決定的。要在新理念的引導下,從錯綜複雜的教育現象中發現問題,提出問題、分析問題,道出他人慾言而所不能言之的道理。

4、一篇好的教學案例的基本要求

主題目標明確;材料選取適當;案例描述真實;情節合情合理;案例構思巧妙;文字表達生動。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