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級下冊數學設計 15篇

來源:果殼範文吧 2.11W

三年級下冊數學設計 1

教材與學生學習起點分析:

三年級下冊數學設計 15篇

本課《分米和毫米》是國小數學北師大版二年級下冊第五單元測量的第一課時。全單元內容分二部分編排,先教學分米和毫米的認識,再教學千米的認識。在此之前學生在一年級下冊已經認識了米,釐米這兩個長度單位,知道了它們之間的關係,1米=100釐米,頭腦中也建立了1米,1釐米有多長的表象。

學生對測量的方法已經掌握,有一定的用直尺測量的能力。對毫米和分米雖沒有正式的接觸,但在生活中對毫米有一定的.感性認識。由於生活中學生缺乏測量物體長度的經驗,又很少用到分米、毫米這兩個長度單位,所以1分米和1毫米的長度表象較難建立。

教學目標:

1、在觀察、猜想、驗證等實踐活動中掌握1米=10分米,1分米=10釐米,1釐米=10毫米的進率。

2、藉助硬幣厚度、吸管感受1毫米、1分米的長度,初步建立1毫米、1分米的長度觀念。運用已有長度單位的模型表象,合理估計實際物體的相關長度。

3、培養學生的問題意識,讓學生經歷提出問題大膽猜想積極驗證解決問題的探究過程,從而獲得成功的體驗。

教學重點:

在活動中認識分米和毫米,通過體驗活動,形成1分米和1毫米的感性認識,正確建立表象。

教學難點:

掌握各相鄰兩個長度單位之間的進率,會進行簡單換算。能在具體的情境中靈活應用合適單位估計並測量物品的長度。 五、教學準備: 學生(尺子、硬幣或遊戲卡、一根10釐米長的吸管、6釐米3毫米的牙籤、兩人一根米尺);教師(課件、米尺、實物等)

教學過程:

一、複習舊知,匯入新課。

(一)複習舊知

1、小朋友們還記得我們在一年級的時候已經認識了哪兩個長度單位?

2、關於米和釐米你還記得哪些相關的知識?

(二)匯入新課並質疑

估一估,再填上合適的長度單位: 教室黑板的長是4( )。 一支鉛筆的長是18( )。 一張光碟的厚度是( )。

引導學生思考:仔細觀察這張光碟,它的厚度有沒有1釐米呢?那聰明的小朋友一定在想有沒有比釐米更小一點的長度單位呢? 對,有一個比釐米更小一點的長度單位,那就是毫米(板書),今天我們就要學習這個新的長度單位(引出毫米的認識。) 質疑:關於毫米的認識,你想知道什麼問題呢? 問題1:1毫米有多長? 問題2:1釐米有多少毫米?

三年級下冊數學設計 2

設計說明

1.多媒體的運用貫穿教學始終,突破教學重難點。

本節課通過播放課件“龜兔刷牆”而引入新課,極大地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問題的提出,使學生產生了解決問題的迫切願望,接著結合學生的生活實際融入多媒體技術創設不同的實驗任務;通過多媒體演示長方形和正方形的內在聯絡,形象、生動地由長方形演變到正方形,類推出正方形面積的計算公式;利用多媒體技術,結合學生的生活實際創設課堂訓練,學生通過解答問題鞏固已掌握的知識,提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2.運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達成教學目標。

《數學課程標準》指出:學生學習活動不能簡單的依賴模仿與記憶,動手實踐、自主探索與合作交流是學生學習的重要方式。在課堂上,使每個學生積極地投入到探究學習的.過程中,通過猜測把所學知識緊密聯絡在一起,激發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讓學生主動探究,在探究中思考,在思考中積累知識。在小組合作學習的過程中,小組內同學相互幫助,不僅解決了問題,還增強了學好數學的自信心。

3.注重學習方法的指導。

在長方形面積計算公式的推導過程中,本設計引導學生先動手操作,再觀察發現,最後得出結論。引導學生在小組合作中,通過操作學具和統計表格,發現長方形的面積正好是所有小正方形的面積之和,從而總結出長方形的面積計算公式,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積極性,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充分體現了“知識固然重要,但方法比知識更重要”這一教學價值觀。

課前準備

教師準備 PPT課件 直尺 面積是1平方釐米的正方形 彩紙 表格

學生準備 直尺 面積是1平方釐米的正方形 彩紙

教學過程

⊙創設情境,故事匯入

師:同學們,你們聽過“龜兔賽跑”的故事嗎?有一天,烏龜又遇到了兔子,並向兔子提出了挑戰,這次進行粉刷牆面的比賽,看誰能贏?

1.課件出示:兔子粉刷一塊長方形的牆面,烏龜粉刷一塊正方形的牆面,它們同時開始,同時完工。

2.學生會出現爭議,教師引導:怎樣才能比較出誰贏了?(要先知道它們粉刷牆面的面積到底哪個大些)

3.揭示課題。

師:在實際生活中,有些物體的面積用單位面積去量既不方便又不符合實際,這就需要我們找到一種計算面積的方法,今天我們就一同來學習長方形和正方形面積的計算方法。(板書課題:長方形、正方形面積的計算)

設計意圖:在學習新課之前,創設學生感興趣的“龜兔刷牆”的情境,能迅速而有效地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為下面開展教學作鋪墊。

⊙觀察發現

1.課件出示教材66頁例4中的問題(1)。

師:你能求出這個長方形的面積嗎?你想到了什麼辦法?拿出學具來試一試吧。

2.小組合作,在長方形裡擺邊長為1釐米的正方形。

師:能展示一下你們擺的結果嗎?

預設

(1)學生用正方形(面積單位)鋪滿整個長方形。

(2)學生可能只在長邊和寬邊上擺出面積單位。

(3)學生直接說出用5×3=15,就是長方形的面積。這時也讓學生用手中的學具擺一擺,說明自己這樣計算的道理。

設計意圖:通過學生在長方形中擺面積單位,突出面積計算的本質是對面積的度量。讓學生想象將長方形全部鋪滿,體現出必須用面積單位密鋪所測圖形,這時通過所鋪面積單位的個數就可以求出圖形的面積。

3.通過追問,突出數面積單位個數的方法。

組織學生思考以下兩個問題:

(1)為什麼要用面積單位將長方形全部鋪滿?預設中的第二種情況是什麼意思?(使學生明確儘管只鋪了一部分,通過想象,也可以數出鋪滿後所有面積單位的個數)

(2)你是怎樣數出全部面積單位的個數的?請結合下圖一起數一數。

學生彙報:

一種情況:一個一個的數,大家一起再數一數。

另一種情況:用5×3=15(個),說一說5表示什麼?3表示什麼?15表示什麼?(5表示每行擺5個,3表示有這樣的3行,15表示一共有15個面積單位,也就是長方形的面積)

(3)思考:長方形的長、寬與面積單位的個數有什麼關係?長方形的面積與它的長、寬有什麼關係?

師小結:可以用長×寬來計算這個長方形的面積。

設計意圖:通過學生交流數出面積單位個數的方法,明確每行個數與行數以及面積單位總個數之間的關係,為最後概括出長方形面積計算公式作準備。

⊙自主探究

師:其他長方形的面積是不是也可以用“長×寬”來計算呢?想不想驗證一下?請同學們以小組為單位進一步驗證。

1.教師讓學生任取幾個1平方釐米的正方形,擺成不同的長方形(至少擺3個)。一個同學記錄,其他同學擺,邊操作,邊填表。(出示課件)

2.選3名同學到黑板上擺,再彙報擺的長方形用了( )個面積為1平方釐米的正方形,面積是( )平方釐米,長是( )釐米,寬是( )釐米。因為( ),所以我發現這個長方形的面積等於( )。

3.(1)若有學生擺出了正方形。要求正方形的面積,該怎樣計算呢?

(2)教師通過課件出示下面幾個圖形,讓學生計算每個圖形的面積。

三年級下冊數學設計 3

設計說明

本節課這部分的教學內容屬於國小几何教學的起始階段,重在促進學生空間觀念的發展。本節複習課在教學設計上主要關注以下兩個方面:

1.重視學生對圖形特徵的掌握。

教學中結合教材內容,進一步強調圖形的特徵,加深學生對圖形的印象,並能利用所掌握的圖形特徵解決實際問題。

2.重視培養學生的解題能力。

教學中,把長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徵作為重點複習的內容之一,結合教材習題,引導學生靈活運用所學知識解決與長方形和正方形有關的問題,發展綜合運用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

課前準備

教師準備 PPT課件

教學過程

⊙整理複習

1.結合教材習題,複習學習過的幾何圖形。

師:同學們,我們已經學習過了很多圖形。請大家回憶一下,我們學習過哪些立體圖形?哪些平面圖形?哪些角?

學生互相交流後彙報。

預設

生1:我們學習過的立體圖形有長方體、正方體、圓柱和球。

生2:我們學習過的平面圖形有長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平行四邊形和圓。

生3:我們學習過的角有銳角、直角和鈍角。

2.動手操作,感知三種角的大小。

師:請同學們拿出一張紙,在這張紙上折出一個直角。

學生獨立動手操作。

師:你還能用這張紙折出銳角和鈍角嗎?請大家來試一試吧。

學生兩人一組,一人折銳角,一人折鈍角,並分別用三角尺進行驗證,然後彙報。

集體總結:

(1)直角等於90°。

(2)銳角比直角小。

(3)鈍角比直角大。

3.複習長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徵。

(1)出示圖形:

(2)學生獨立判斷:哪個圖形是長方形?哪個圖形是正方形?

(3)學生互相交流後彙報。

師引導學生重點說清自己判斷的理由。

(4)集體總結:

長方形的特徵:兩組對邊分別相等,且四個角都是直角的四邊形。

正方形的特徵:四個角都是直角,且四條邊都相等的四邊形。

4.複習從不同角度觀察物體。

(1)出示物體:

(2)引導學生分組從不同角度進行觀察,然後交流彙報自己觀察到的結果。

(3)組織幾名學生站在不同角度進行觀察,然後驗證發現。

(4)集體總結:

站在不同角度觀察同一個長方體,可以看到的面的個數一般不同;最多能看到三個面,最少能看到一個面,而且角度不同,看到的面的形狀也可能不同。

設計意圖:對幾何圖形的相關知識進行回顧,並結合有針對性的練習,讓學生在回顧與交流的過程中重新構建知識體系,在有效地鞏固所學知識的基礎上,提高學生整理知識的能力。

三年級下冊數學設計 4

教學內容:教材第9頁例5及練習二第5、6題。

教學目標:

1.使學生會看簡單的路線圖(八個方向),並能描述行走的路線。

2.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表述能力和資訊蒐集能力。

3.使學生敢於、樂於和他人交流。激發學生對家鄉的熱愛之情。

教學重難點:會看簡單的`路線圖(八個方向),並能描述行走的路線。

教具準備:掛圖

教學過程:

一、談話引入

生活中常要用到方位知識,誰來和大家說說?

我們在參觀遊覽的時候也會用到。

二、進入情境,運用新知

1.出示第9頁例5彩圖。

這幅圖畫了些什麼?

2.通過指定的一個方向,辨認其餘的七個方向。

同桌交流,小組交流,全班交流。

3.說說各場館所在位置。

同桌互相問答。

4.你還能提出哪些問題?

小結:我們在參觀遊覽的時候,先辨別方向,再弄清楚要去的場館和設施在什麼方向,然後前往。如果有人問路,要把行走路線說清楚。

三、鞏固運用

1.第9頁“做一做”。

2.小遊戲:問路(第11頁第3題)

四、課堂小結:

這堂課學了什麼?你有什麼收穫?

五、作業

第12頁第5、6題。

三年級下冊數學設計 5

設計說明

本節課是在學生已經學習了統計表的知識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目的是讓學生進一步體驗資料的整理和分析的過程,瞭解用畫圖的方法整理資料的優點。基於以上的安排,本節課作了如下設計:

1.利用知識的遷移,充分引導學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

通過前面的學習,學生已經具有了統計意識,也形成了基本的統計資料的能力,利用知識的遷移,著眼於“引”,啟發學生去“探”,激發學生的求知慾,學生通過獨立思考、小組討論等方式探究新知,更好地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和開放性思維。

2.讓學生在學習中體驗知識的形成過程。

在教學設計上,通過學生自主探究與合作交流完成用畫圖的方法整理資料的過程後,引導學生對資料進行分析,組織學生討論和交流。一方面讓學生從更高的角度認識用畫圖的方法整理資料和表示資料的`優點,體會新知識與舊知識的聯絡和區別,進一步發展統計觀念;另一方面引導學生根據資料整理的結果提出問題和解決問題,使學生在觀念和知識上都得到提升。

課前準備

教師準備 PPT課件

教學過程

⊙情境匯入,激發興趣

師:同學們,上課之前我們先來猜一個謎語,好嗎?它和本節課的學習有關喲!

出示謎語:小小兩隻船,沒槳又沒帆。白天帶它到處走,黑夜停在床跟前。

學生自主猜謎。

(如果沒有學生猜出,師公佈答案:鞋)

師:淘氣和同學們想開一家小小鞋店,應該怎樣進貨呢?我們一起來幫一幫他們吧!

(板書課題)

⊙探究新知

1.確定調查的內容。

選兩名同學到前面模擬開鞋店的情境,請同學們幫忙進貨。

師:請同學們在小組內討論一下,“進貨”需要調查哪些內容?

(學生在小組內交流,師巡視傾聽)

個體彙報:

預設

生1:應進一些款式新穎的鞋。

生2:應主要考慮鞋號的問題,應調查一下同學們都穿多大號碼的鞋。

生3:我也認為應根據同學們的鞋號去進貨。

2.以本班學生為例,對學生們的鞋號進行調查。

(1)小組討論調查方法。

(2)指名彙報。

(3)選兩名鞋店成員,一名調查女生鞋號,另一名調查男生鞋號。

(4)用表格記錄調查結果。

(5)學生彙報並展示調查結果。

師:看統計表,你發現了什麼?

預設

生1:男生鞋最大號碼是38號,最小號碼是33號;女生鞋最大號碼是37號,最小號碼是32號。

生2:穿34號鞋和35號鞋的人比較多。

生3:男生穿34號鞋的人最多,有7人;女生穿34號鞋的人最多,有8人。

小結:通過統計表我們發現穿34號鞋、35號鞋的同學居多。

三年級下冊數學設計 6

第一單元(單元主題)除法

1.觀察情境圖,你發現了哪些數學資訊?

分橘子(兩位數除以一位數)

小組合作交流,全班展示彙報。

判斷:被除數個位是0,商的個位一定是0。

一、鞏固練習

二、課堂小結

這節課你有什麼收穫,和大家分享一下吧!

三、佈置作業

1.課堂作業: 教材練一練第1題、第2題。

2.課後作業:練習冊

四、板書設計

猴子的煩惱(被除數中有0)

0÷3=0 0÷10=0 0除以任何非0數都得0

五、課後反思:

節約(被除數中沒有0)(第1課時)

學習目標

1.探索用豎式計算三位數除以一位數的除法時,因不夠商1而在商中間或末尾商0的除法計算方法。

2.能正確進行商中間或末尾商0的除法豎式計算。

3.能用估算、重算或乘法對計算結果進行驗算,逐步培養驗算的習慣。

教學重點

因不夠商1而在商中間或末尾商0的除法計算方法。

教學難點

能正確進行商中間或末尾商0的除法豎式計算。

教學方法

談話法、討論法、講解法、練習法

教具準備

課時安排

1課時

教學要點:

正確進行商中間或末尾商0的除法豎式計算。

教學過程

一、匯入新課

1.用豎式算一算

306÷3= 840÷6=

二、導學新課

1.出示課本的主題圖。

鼓勵學生找到情景中的數學資訊並完整表達

3個班賣廢紙和礦泉水瓶,一共收入912元。

數學問題:平均每個班賣了多少元?

(1)說說你是怎麼算的?

912÷3=

(2)口算:900÷3=300 12÷3=4 300+4=304

(3)你能用豎式來計算嗎?

學生獨立完成,小組交流,全班展示。

討論:除到十位不夠商1時怎麼辦?

口算解釋:先分900元,餘下12元,不夠30元每個班分不到10元,在十位上要商0。

除法本身:用除數十位上的1除以3,不夠商1,需要十位與個位上的數合起來,用12再除以3,結果等於4,所以十位上要商0。

(4)說一說豎式中每一步的意思:

2.學校用買廢品的`錢買了522支筆,送給手拉手的鄉村國小4個班的小朋友,平均每個班多少支鉛筆,還剩幾隻?

522÷4=

學生獨立列豎式計算。組織學生交流。

522支筆分給4個班,平均每個班分到130支,還剩2支,不夠每個班再分1支,所以各位商0,餘數是2。

即:用被除數個位上的2除以4,不夠商1,要商0,餘數是2.

三、鞏固練習

1、完成課本練一練第1題,圈一圈,算一算。

學生理解題意後,獨立完成,集體訂正。

2.完成課本練一練第3題。

四、課堂小結

這節課你學到了什麼?

五、佈置作業

1.課堂作業: 教材 “練一練”的2題。

2.課後作業:練習冊

六、板書設計

節約(被除數中沒有0)

三年級下冊數學設計 7

教學目標:

1、使學生了解24時計時法,會用24時計時法正確表示一天中的某一時刻。

2、使學生在探索、認識24時計時法的過程中,體會24時計時法在生活裡的應用,幫助學生建立時間觀念。

3、培養學生主動發現問題、探究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激發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主體意識,體驗數學知識的應用價值。

教學重、難點:引導學生在合作探究中認識、理解24時計時法,會正確運用24時計時法表示一天中的某一時刻,明確兩種計時法的異同。

教具準備:多媒體課件 實物鍾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

1、 課前談話:

同學們喜歡看電視嗎?都喜歡看哪些節目呢?

2、有沒有看過春節聯歡晚會啊?什麼時候有?對,在每年的大年夜,和爸爸媽媽圍坐在電視機前,一邊收看春節聯歡晚會,一邊等待新年的到來,那是多麼令人激動的時刻啊!想不想再回顧一下那時的情景?

①多媒體播放新年即將來臨,全場倒計時的`場面。

②你看到了什麼?聽到了什麼?(0點鐘聲敲響,猴年第一天開始了!)

③也就是說一天是從什麼時候開始的?板書:半夜12時 0時

3、新年的第一天,你做了什麼事情覺得很有意義,到現在還記得的?跟大家講講,好嗎?

4、過渡:可能有些同學那天過得不是特別有意義,或者已經忘記了,想在明年春節的時候給自己計劃一下嗎?你可以把最想幹的兩三件事情寫下來。

二、自主探究

(一)教學普通計時法和24時計時法

1、學生填寫時間安排表。

2、全班交流:

(1)哪位同學想來介紹?

①一生在實物投影上邊講邊撥鍾,師口述:從0時起一天開始了。

②師:一整天結束了嗎?(把時針撥到0時)舊的一天結束的同時新的一天又開始了!

③從這位同學撥鐘的過程中,你發現時針在鐘面上走了幾圈?一共有幾小時?(板書:兩圈 24個小時)

(2)誰也想來介紹一下?

請學生把安排表放到實物投影上說一說。

3、兩位同學寫的時間怎麼不一樣呢?

隨機揭題:其實,它們是兩種不同的計時方法,像上午7時,下午3時(板書)等這種計時法叫做普通計時法,(板貼:普通計時法),另外一種叫24時計時法(板貼:24時計時法),它們都是記錄一整天中某個時刻的方法。

4、改寫:

這是普通計時法,你能用24時計時法把它改寫一下嗎?

這24時計時法,誰會改寫成普通計時法?

5、讓我們從螢幕上再來看看它們是怎樣計時的?

多媒體演示,師講述:

半夜12時 中午12時 半夜12時

0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6、比較兩種計時法的異同。

現在你能從圖上發現普通計時法和24時計時法的聯絡和區別了嗎?同桌之間互相交流一下。

生交流師板書:

①普通計時法有時間詞,24時計時法沒有時間詞;

②從普通計時法換到24時計時法,第一圈,時針指幾就是幾時,第二圈,時針所指的時刻還要分別加上12小時;從24時計時法換到普通計時法,第二圈時時針所指時刻減去12小時。

板書成: 第二圈

+12

普通計時法 24時計時法

有時間詞 -12 沒有時間詞

半夜12時 0時(24時)

(二)師生對口令

過渡:下面我們來個對口令,我說一個時刻,你能判斷它用的是哪種計時法並把它轉化成另一種計時法嗎?

題目:上午9時 凌晨3時 晚上9時 14時 7時 半夜12時 下午5時 22時

三、運用拓展

1、我們的手錶上都有時針和分針,可是這些鐘面上卻少了時針,你能根據下面這些時刻給鐘面畫上時針嗎?

7:00 下午1:00 21:00 24:00

2、 在我們生活中,你在哪裡見到過24時計時法?

師:對,24時計時法在我們的生活中隨處可見,你瞧——多媒體隨機出示

A、電子錶

B、圖書館借書時間表、肯德基營業時間、節目預告

3、看來,生活中我們離不開24時計時法,你能根據圖中的情境說說鐘面上的時間嗎?(可以用24時計時法,也可以用普通計時法。)

4、現在的人們離不開鐘錶,可是很早以前並沒有鐘錶,那時的人們又是怎樣計時的呢?讓我們跟隨電腦博士回到古代去看一看吧!(多媒體出示)

師介紹:在古代,原始人只知道用日和夜來表示時間;後來,人們利用測太陽影子的方法來確定時間,這是日晷,由 “晷針”和“晷盤”組成,晷盤上刻有24個等分的刻度,晷針垂直在晷盤中央。當太陽照著晷針,針影隨太陽的運轉而移動,刻度盤上指示出刻度來,便知道了時間,但它只能在晴朗的白天應用,陰雨天和夜間就不行了。因此,人們又發明了用滴水或漏沙的方法來計算時間,這就是銅壺滴漏,我國發明的銅壺滴漏比外國製作的滴水計時器要早的多,而且應用也很普遍。再後來,人們發明了鐘錶,計時就越來越準確了,也就有了我們今天學習的普通計時法和24時計時法。想知道其它計時器的使用方法嗎?有興趣的同學可以課後到網上或書上去查一查。

四、總結反思

通過今天的學習,你有哪些收穫呢?還有問題嗎?

三年級下冊數學設計 8

教學目標:

1、使同學經歷實際生活中運用估算的過程,掌握乘法的估算方法,並且養成估算的習慣。

2、重視培養同學應用數學的意識,瞭解估算在生活中應用的必要性,發展同學估算能力,讓同學擁有良好的數感。

3、在解決具體問題的過程中,能應用合適的方法進行估算,形成具體問題採用具體的方法分析的辯證觀點。

教、學具準備:課件、同學收集生活中要求估算的素材

一、情境匯入

師:同學們,隨同著金黃的落葉,秋天來到了我們的身邊。紅星國小準備組織同學們去公園秋遊,但是遇到了一些問題想請你們來解決,一起來看看吧。(出示圖片第60頁例5的主題圖)

(這裡由秋遊中遇到的買門票與車票的問題直接引入本課。是因為“秋遊”是同學所熟知和喜愛的活動,能為同學創設良好的學習情境,激發同學解決問題的願望。)

“四年級同學去秋遊。每套車票和門票49元,一共需要104套票。應該準備多少錢買票?”

師:你們能解決這個問題嗎?請用自身的方法算算,看誰算得又快又對。

板書:49×104

二、探究新知

1探究把因數估計得大些的情況。

(1)同學獨立解決這個問題。

教師請解決好的同學上黑板寫出過程,並介紹一下自身所用的方法,適當地加以解釋。

(前面同學已經學過三位數乘兩位數的乘法,而且同學也有一定的實際購物經驗,在此基礎上讓同學根據實際情況獨立解決這個問題,最後在全班彙總,研討各種解決方法的可行性。在這裡老師放手讓同學嘗試,培養同學獨立解決問題的能力。)

(介紹:用筆算算出的,這樣的結果很準確。)

應該準備5000元。(介紹:先利用四捨五入的方法,求到各個因數的.近似數,再計算出結果)

應該準備5500元。(介紹:把兩個因數都估計成是大一點的整十數,再將它們相乘,得到估算結果)…………

(2)同學在小組內交流,選擇合適的演算法,並說明理由。

師:假如你是帶隊的老師,你會選擇哪種估算方法呢?請在小組內討論,並說明理由。…………

(教師充沛地尊重同學學習的主體地位,引導同學通過在小組中的討論,在主動探索的過程中瞭解到解決問題方法的多樣化,培養同學分析和推理的能力。)

(3)小組派代表在全班彙報交流。

(4)小結

師:這些方法都是正確的。但生活中我們在做準備時,一般都採用估算的方法。同時為了使準備顯得更充沛,在估算時不一定要採用四捨五入的方法,而是將數字估計的大些。對於這個問題而言,當然是選擇把錢準備多些的方法更符合實際。

把板書補充完整:49×104≈5500 (元)

教師揭示課題:今天,我們就是要用乘法的估算來解決我們生活中的問題。

板書:乘法的估算

2研討可以用四捨五入方法的情況。

(1)出現解決的問題

師:現在同學們來到“海洋世界”的水上扮演館,這時他們又發現了一個問題。你們還能選擇正確的方法來解決嗎?試一試!

課件出示:

在“海洋世界”的水上扮演館中,觀眾的看臺分成了12個區,每個區有58個座位,大約可以同時容納多少人觀看扮演?”

(2)解決問題,並找出合適的方法。

師:請獨立完成在練習本上。

同學獨立完成,再請做好的同學上黑板寫出來,並請他們介紹自身的方法,說明自身的理由。(請幾位方法不同的同學,注意要會說出自身的理由。)…………

再請同學們在小組內找到認為合理的方法。

小組派代表說明自身的選擇,全班討論出合適的方法。…………

(3)小結

師:我把同學們的意見整理了一下,意思就是在這裡它只要求大家瞭解大概能容納多少人,就要使結果儘量地接近準確值,所以同學們可以用把兩個因數四捨五入的方法來估算。說得真有道理,我也同意你們的意見。

3研討乘法估算的方法。

師:我們找到的估算方法有這麼多,那你認為,乘法到底該怎樣估算呢?

同學在小組內討論交流,再在全班彙報。

(讓同學在交流討論的過程中瞭解到解決問題時應當根據具體的情況採用不同的方法,並培養了同學分析問題、歸納方法的能力。)

小結:把同學們的意見歸納起來就是,估算時,一是要使計算簡便,(把兩個因數看成整十或整百的數);二是要根據實際情況採用不同的方法,在作準備的時候可以把因數估計大些,有的時候也可以用四捨五入的方法使結果更接近準確值。一句話,就是估算方法有很多種,卻沒有固定的方法,要根據不同情況選擇不同的方法。

三、應用新知,解決問題

師:來到了遊樂場。(出示圖片)這些是遊樂場區域性的遊玩專案,有摩天輪、極速風車、旋轉木馬······。

1、解決遊玩中數學問題。

師:他們在遊樂場中又碰到問題了,繼續嗎?

(1)必答題:摩天輪最大載重量4000千克,四年級同學平均體重是28千克,四年級104名同學可以同時乘坐摩天輪嗎?

師:摩天輪的問題解決了,接下來請同學們自由選擇你喜歡的遊樂專案,並從中選擇一道數學問題,用你喜歡的方法來解決。

(2)自選題。

A:旋轉鞦韆一次可以乘坐48名遊客(滿坐),上午執行15次,上午玩旋轉鞦韆的遊客大約有多少人?

B:玩超速風車每人每次需要18元,四年級104名同學,需要準備多少錢買票?

18×104≈20xx(元) 18×104≈2200(元)

20 100 20 110

2、解決返程的數學問題。

師:秋遊活動即將結束,他們準備乘車返回學校,請同學們幫算一算:從遊樂場到學校的路程是125千米,同學們乘車返回時,客車每小時行63千米,3小時能否返回學校。

(使同學能靈活地在實際生活中運用所學知識來解決問題。)

四、反饋小結

自我評價和小結。評價一下自身在這節課中的表示以和收穫。

師:估算的方法是多種多樣的,我們掌握的數學知識也是多種多樣的。當數學知識運用到生活實際的時候,也是要注意是否與實際情況相符。希望大家都能在生活實際中用好我們的數學!

教學反思:本課從設計上體現“從同學動身,為同學的發展而預設”原則,課堂上充沛調動同學的自主參與和交流合作,在合作交流中經歷知識的形成過程。整節課樸實、自然,時刻體現對同學發自於內心的關心和引導,突出的表示在以下方面:

1、找準同學的認知起點,放手讓同學自主探究。我從同學的已有生活經驗和認知基礎動身,讓同學“試一試”,獨立地找到解決問題的方法。結果發現所找到的方法是多種多樣的,在這裡,我並沒有將本節課的觀念強加給同學,而是尊重每一位同學的觀念,讓他們在互相的交流討論中找到合適的方法,知道要根據不同的問題採用不同的方法來解決。

2、引導同學主動建構知識,培養同學的學習能力。在課堂上,我注重營造良好的學習氛圍,引導同學自主探究、合作交流,以感受他人的思維方式和思維過程,改變自身在認知方式上的單一性,協助同學發展和深化對數學的認識。

3、整節課中,以問題為紐帶,引導同學通過解決問題、講解問題、分析問題等方法,特別是協助同學自身形成對解決問題的獨立見解,探索估算戰略,培養同學的問題意識和估算意識。

本節課也存在一些遺憾之處:

1、是在同學對玩超速風車遊戲時,四年級104名同學需要準備多少錢有爭議時,有的同學說將18×104看作18×100來估算,得出的結論是錢不夠;有的同學說將18×104看作20×100來估算,得出的結論卻是能買到票。對此,我只是引導同學去找到正確的答案,卻錯過了一次進一步挖掘錯誤的原因,從而將知識引向深入的機會。

2、課前,我設想:在導言後告訴同學,我們秋遊時,無論坐車還是玩遊戲都要注意平安,對同學進行平安教育。但是課堂上忘記了。

三年級下冊數學設計 9

教學目標:

1、結合欣賞繪製圖案的過程,體會平移、旋轉和對稱在圖案中的應用。

2、參與、設計圖案的活動,感受圖案的美,培養健康的審美情趣。

3、發展動手操作能力、空間想象力和創造能力,培養良好的情感價值觀。

教學重難點:體會平移、旋轉和對稱在圖案中的應用。

教學方法:講授法、談話法

教學設計思路:先讓學生充分說出自己的感受,體會平移、旋轉和對稱在圖案中的應用;再讓學生模仿畫圖案,進一步強化感知:美麗的複雜圖案可以由一個簡單圖形經過平移、旋轉或對稱得到;最後引導學生利用平移、對稱的現象,探究圖案和進行圖案設計,獲得一種以簡馭繁的思想。

教學準備:各種圖案、實物圖片。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欣賞圖案

1、欣賞美麗的圖案,感受圖案的美和在現實生活中的應用。在我們的現實生活中,美無處不在,請同學們欣賞這幾幅圖案(出示書上的四幅圖案),你能說一說看到這些圖案的感受或知道哪些圖案代表的意義嗎?

2、運用平移、旋轉、對稱的現象觀察、探究美麗的複雜圖案。

(1)每一幅圖的圖案是由哪個圖形平移或旋轉得到的?在書上把這個圖形塗上顏色。(和同桌同學互相交流自己的想法。)

(2)哪幅圖案是對稱的?(先獨立思考後小組交流、彙報。)“紫荊花”是由一個花瓣繞中心旋轉四次得到的。“風箏”是由一隻燕子平移後得到的。

“花邊圖案”是由一組小圖案平移後得到的。“雪花圖案”是由一瓣雪花然中心旋轉五次得到的。

3、生活中你還見過哪些圖案是由一個簡單圖形經過平移、旋轉或對稱得到的?生活中有這麼多美麗的複雜圖案,它們都是怎樣得到的?

二、解釋畫法,動手操作

1、你想不想也來設計一幅美麗的複雜圖案呢?

(1)畫出下面圖形的對稱圖形(教材第23頁畫一畫1)。(學生在書上獨立畫圖,教師巡視。展示學生的作品,請畫得又快又好的學生說說自己是怎樣畫的,在畫圖的過程中遇到哪些問題,對稱圖形有哪些特點。)(設計意圖將感知轉化為設計理念,親身體驗應用平移、對稱的現象進行圖案設計,並掌握必要的繪圖策略和技能。)

(2)繼續畫下去(教材第23頁畫一畫2)。淘氣也畫了一幅圖案,我們一起來欣賞。他畫完了嗎?觀察圖案,它是由哪個簡單圖形運用什麼現象,經過怎樣的'變化過程得到的。(學生彙報。根據自己觀察的規律把圖畫完。)

3、作品展覽、鑑賞全體同學一起欣賞大家的作品,尋找作品中的平移、對稱和旋轉現象,並評選出最佳創意獎、最佳作品獎、巧手獎、互助獎等,使學生得到美的啟示。(設計意圖:引導學生學會利用平移、對稱的現象,觀察、探究圖案和進行圖案設計,理解並掌握複雜圖案是由簡單圖形經過平移、旋轉或對稱得到的,獲得一種以簡馭繁的思想。)

三、課堂小結

這節課你有什麼收穫?利用簡單圖形經過平移、旋轉或對稱的方法設計的圖案,廣泛地應用於平面、立體的建築藝術和幾何影象上,而且還涉及到其他領域,希望同學們平時注意觀察,如果有興趣你也可以成為一個傑出的設計師。

教學反思:結合欣賞繪製圖案的過程,體會平移、旋轉和對稱在圖案中的應用。

參與、設計圖案的活動,感受圖案的美,培養健康的審美情趣。發展動手操作能力、空間想象力和創造能力,培養良好的情感價值觀。

三年級下冊數學設計 10

教學重點:

被除數中間不夠商1怎麼辦。

教學難點:

掌握三位數除以一位數時商中間有0的筆算方法。

教學過程:

一、複習

1.口算:32÷8 45÷5 63÷7 42÷6 54÷9 25÷5

13÷4 26÷8 33÷6 52÷8 46÷9 61÷8

2.列豎式計算,並和同桌說說你是怎麼算的'。

760÷4 405÷2

3.被除數末尾或中間有0時怎麼辦?

二、新授

1.出示例7:星光國小832名學生分4批去參觀天文館,平均每批有多少人?

⑴讀題,做什麼方法,為什麼做除法?怎麼列式?

⑵ 832÷4=?自己列豎式算一算,再和同桌說說你是怎麼算的,請兩個學生板演

⑶彙報:你是怎麼算的?3÷4不夠商1,怎麼辦?為什麼要寫0,不寫行不行?還有沒有不同的寫法?

⑷開啟書31頁,看看書上的兩種寫法,你認為哪種好?為什麼?

2.做一做:615÷3 624÷6 218÷2 525÷5

⑴同桌任選一題列豎式計算,再同桌交換檢查,說說演算法。

⑵請學生板演

⑶集體訂正

3.判斷對錯33頁,第2題

⑴這些計算對嗎?把不對的改正過來。

⑵集體訂正

4.總結:今天這節課你有什麼收穫?還有什麼問題嗎?

三年級下冊數學設計 11

教學目標:

1. 知識目標: 複習用一位數乘和除,兩步計算式題。

2. 能力目標: 能正確熟練掌握兩步計算式題的運算順序。

3. 情感目標: 培養學生認真計算,及時檢查的學習習慣。培養學生語言表達能力。

教學重點:

用一位數乘和除,掌握混合運算順序。

教學難點:

計算的正確率(計算基本技能的'掌握度)。

教學準備:

課件與禮物(書籤若干)。

教學過程:

一、匯入

師:寒假已經結束,第一天開學,我們的好朋友樂樂就給大家出了一個問題(出示P2頁問題,邊出示邊讀題)。它想讓大家先猜一猜,得到的可能是什麼圖案? 生:一隻雞。 生:可能是一朵花。 生:猜不出,因為還不知道答案。 師:請大家動筆算一算,塗一塗,看誰先得出結論,先得出結論的前5個小朋友就能得到歡歡送出的禮物。

二、計算

1. 學生獨立完成P2練習,教師巡視後集體校對。個別題目在校對時說明運算順序。

(分層練習:1.用一位數乘和除;2.混合運算)

76×8=60898÷7=1426×4=10432×3=96420÷6=7083×3=249936÷3=31243×8×3=1032809÷4=202……113066÷7÷6=733288÷6×7=336563÷8=70……34×327=1308444÷5=88……4 5527×4-1888=220357×3=1071132×2+431=695858÷6+158=301938÷7-45=894764-83×6=266647+231×3=6862227×7÷6=259788÷4-89=1081214÷6=202……2

生討論

⑴答案(按一步計算的先校對,再校對混合運算)

⑵打五角星的說運算順序(1、2、3運算順序作比較。4、5、6運算順序作比較)

⑶圖案:一棵樹。

2. 師:給前5位學生髮禮物和討論完整的學生髮禮物。

三、練習

看誰速度最快,正確率最高

4207÷7×3846-117×4984÷3+195315+185÷5724-324×23815÷7

四、小結

師:通過今天乘除法的計算,你想告訴大家些什麼?

三年級下冊數學設計 12

教學目標:

1.知道平年、閏年的基本含義,初步瞭解“四年一閏”的道理。

2.瞭解平年、閏年與地球公轉間的關係,掌握平年、閏年的判斷方法。

教學重點:發現並掌握平年和閏年的判斷方法。

教學難點:掌握判斷年份數是整百數的年份是否是閏年的方法。

教學過程:

一、談話引入

1.談話:小華每次過生日都要種一棵“生日樹”,她在12歲生日那天種下了第3棵“生日樹”。你知道她的生日是哪一天嗎?

學生自由發言、交流,教師不做評價。

2.揭題:學習了本節課之後,你就會明白原因了。

二、交流共享

1.教學例2。

(1)課件分別出示2005~2016年的年曆,將每年的2月份用不同的色塊提煉並排列起來。引導:這是2015~2016年2月的天數,依次觀察,每年的2月有多少天?填在下面的表格裡。年份(年)2005……2014201520162月的天數(天)

(2)組織交流。

①反饋填寫結果。(學生說,教師板書)

年份(年)2005……2014201520162月的天數(天)28……282829

②引導觀察:觀察表格你發現了什麼?(2008、2012、2016年的2月有29天,其他年份的2月有28天)

③揭示平年和閏年的含義:根據2月天數的不同,我們把年份分為兩種,2月只有28天的年份是平年,有29天的年份是閏年。(板書)

(3)探究判斷平年和閏年的方法。提問:仔細觀察表格,平年和閏年的出現是隨意的,還是有一定的規律?你發現它們有什麼規律?

指名回答並引導學生共同發現“四年一閏”的規律,再讓大家將表格中的閏年圈出來。通常每4年裡有3個平年、1個閏年。公曆年份數除以4沒有餘數的一般是閏年。公曆年份數是整百數的,必須除以400沒有餘數才是閏年。例如,2000年是閏年,而2100年是平年。

(4)提問:現在大家知道小華的生日是在哪一天了嗎?學生根據平年和閏年的知識回答:2月29日。

2.數學文化。

談話:同學們,你們想知道為什麼會有“四年一閏”的規律嗎?這裡麵包含很多的天文知識呢!我們一起來看看課本第48頁“你知道嗎”的內容。

地球繞太陽執行週期為365天5小時48分46秒(合365.24219天)即一回歸年(tropicalyear)。公曆的平年只有365日,比迴歸年短約0.2422日,所餘下的時間約為每四年累計一天,故第四年於2月末加1天,使當年的歷年長度為366日,這一年就為閏年。現行公曆中每400年有97個閏年。按照每四年一個閏年計算,平均每年就要多算出0.0078天,這樣經過四百年就會多算出大約3天來。因此每四百年中要減少三個閏年。所以公曆規定:年份是整百數時,必須是400的倍數才是閏年;不是400的倍數的世紀年,即使是4的倍數也不是閏年。

這就是通常所說的:四年一閏,百年不閏,四百年再閏。例如,2000年是閏年,2100年則是平年。[1]

教師根據學生的回答,歸納並板書:公曆年份數是整百的,必須是400的倍數,才是閏年。要求學生舉例說明“百年不閏,四百年又閏”。如2000年、1600年是閏年,2100年、1800年、1700年是平年。

四、反思總結通過本課的'學習,你有什麼收穫?還有哪些疑問?【2】案例設計說明:

教材及學情分析:

本節課出自人教版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材三年級數學下冊第四單元《年、月、日》。時間單位是比較抽象的計量單位,本單元的教學是建立在時、分、秒的認識和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基礎之上的。而平年和閏年的抽象性更強,學生雖然在實際生活中已經積累了一些年、月、日方面的感性經驗,但對於公曆中的平年、閏年可能只有極少數學生有一點點認識。而要讓學生理解需要藉助一定的想象力,所以教學素材的選取要注意和學生熟悉的生活密切聯絡。從學生感興趣的情境入手,讓學生在獨立探索和小組合作的基礎上逐步瞭解平年、閏年的特徵和每四年一閏的道理,合作探究準確判斷平閏年的方法,對於學生知識層次還達不到的地方,教師要適當進行補充。整個過程要注意學生能力的培養和思想教育的滲透。

教學目標:

1、知道平年、閏年的特徵。瞭解每四年中有一個閏年的道理。

2、能根據年份準確判斷出平閏年。

3、培養互相合作的意識與相互合作的能力。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引發興趣、匯入新課

師:你知道自己出生在那一年嗎?(學生彙報,多數在1999年或2000年)

師:能跟小組的同學說一說自己的生日是幾月幾日嗎?(小組交流後部分學生彙報)

師:閏平和我們許多同學一樣也出生在2000年,同樣也是三年級的學生,可是他只過了兩個生日,你知道為什麼嗎?(學生猜測,引起全班交流爭論,最後形成最合理的認識,閏平的生日可能在2月29日。)

師:對,閏平的生日是在2月29日,可是今年他又沒能過生日,他想知道哪年能過生日?我們來幫幫他好嗎?(好)這節課,我們就一起來研究閏平的生日問題。(板書:閏平的生日)

二、自主探究

1、探究平年、閏年的特徵

師:請同學們你搜集到的2月月曆,觀察你搜集到的2月月曆都有都少天。並完成《閏平的生日統計表》。

年份2000年2001年2002年2003年2004年2005年2006年2007年2008年2009年

……

二月的天數

(小組合作完成後展示)

師:觀察統計表,哪些年閏平能過生日?他過了幾個生日?

生彙報:2000年、2004年、2008年的二月是29天,2000年閏平出生,2004年閏平過了第一個生日,2008年閏平過了第二個生日,一共過了兩個生日,其他年份的二月都是28天,所以閏平不能過生日。

師:我們規定,二月只有28天的這一年叫做平年,二月有29天的這一年叫做閏年。(板書:平年28天、閏年29天)

師:算一算,平年一年有多少天?閏年一年有多少天?

學生計算,彙報:平年一年有365天,閏年一年有366天。(教師根據彙報板書)

2、探究四年一閏的規律

(多媒體出示萬年曆)師:我們一起再幫閏平查一查哪一年他能過第三個生日?也請你繼續填寫統計表。(共同查詢,填寫統計表)

師:觀察統計表,說說閏平生日的出現都有什麼規律?(觀察、討論)

彙報:每四年閏平過一次生日。

師:閏平每四年過一次生日,也就是每四年就會出現一個閏年,閏年與4究竟有什麼關係呢?那怎樣判斷平年、閏年呢?我們不妨來試一試!看看能發現什麼方法。(小組討論、嘗試、合作)

彙報:用閏年年份除以4,所得結果沒有餘數;用平年年份除以4,結果有餘數。

師:對!每四年一閏,就是說如果公曆年份是4的倍數的,一般都是閏年,也就是用“年份÷4”(板書),結果若沒有餘數,那這一年就是閏年,如果有餘數,那這一年就是平年。

師:為什麼會每四年就要有一個閏年呢?這裡有一段小知識,請同學們瞭解。

出示課件:我們居住的地球總是繞著太陽旋轉的。地球繞太陽轉一圈需要365天5小時48分46秒,大約是365天6小時。為了方便,將一年定位365天,叫平年。這樣每年大約少算了6小時,過四年差不多就多出一天,我們就把多出的這一天加在二月裡,這樣,這年的二月就是29天,全年366天,叫做閏年。(學生閱讀了解)

3、嘗試判斷,探究簡單的判斷方法。

出示歷史上的重大年份進行判斷。

1840年鴉片戰爭爆發

1945年抗日戰爭結束,解放戰爭開始

1997年香港迴歸祖國2008年舉辦北京奧運會

(學生自主進行判斷)

師:哪些年份是閏年?你是怎麼判斷的?(生彙報)

師:你覺得一個個的去計算麻煩嗎?有沒有好的辦法?(小組討論)

彙報:年份是單數時不用計算也就知道這一年不是閏年,因為單數不可能是4的倍數。

師:真聰明!可是剩下的這些雙數年份還是要算的,算起來也很麻煩的。老師有個很好的辦法,只要計算年份的後兩位數字是否能被4整除就可以了。如:判斷1840年是否是閏年,我們只要用40÷4看一看是否有餘數就可以了,如果40÷4沒有餘數,那麼1840÷4也就沒有餘數,這一年就是閏年。(學生驗證2008年)

4、瞭解整百年不閏,四百年才閏的道理。

師:假如閏平同學能活一百歲,那麼到2100年,他能不能過生日呢?

學生計算彙報:能,因為這一年是閏年,二月是29天。

查詢萬年曆驗證,產生疑問。師:為什麼這一年不是閏年,是我們計算錯了還是萬年曆錯了?還是聽聽時間老人是怎麼說的吧!

出示課件:剛才我們把地球繞太陽一圈需要的365天還多出的5小時48分46秒當做“6小時”來計算的,這樣常年下來會造成很大的誤差,所以累積到整百年時一般不閏,必須是400的倍數才閏。(學生閱讀了解)

師:剛才老師也說過,如果公曆年份是4的倍數的,一般都是閏年,那還有不一般的,這就是那不一般的情況。看來對待科學,我們來不得半點馬虎。現在你們知道了為什麼2100年為什麼閏平不能過生日了嗎?(知道)

師:當遇到整百年份需要我們判斷是閏年還是平年時,我們要看這一年除以400有沒有餘數,可是我們有沒有學過除以400這樣的多位數除以多位數的除法怎麼辦?如:2100÷400。老師告訴你我們只需要用2100的前兩位數也就是21去除以4就可以了,如果有餘數就是平年,如果沒有餘數那就是閏年。請你驗證一下吧!(學生驗證)

三、鞏固應用

1、我知道哪一年是閏年。

(1)1962年、1980年、1830年、2018年、1900年、1804年、2112年、2076年

(2)1600年、1700年、1800年、1900年、2000年、2100年、2200年、2300年

(先有學生獨立完成,在組織全班交流。)

2、一封來信

小朋友們:你們好!

狐狸要在我的工廠裡定一批貨,按合同,我要在今年年底前把貨給他,而他要到明年的2月29日才把貨款付清,別人都說狐狸很狡猾。你們幫我參考參考,這個合同我能不能籤?

小豬杭杭2010年5月31日

(選自新課標教案)

3、回答下面的問題

北京奧運會是在哪一年召開的?這一年是平年還是閏年?你知道奧運會每隔幾年召開一次嗎?下屆奧運會將在哪一年召開?回答完上面的問題你會有什麼發現?

四、小知識:為什麼個月天數不一樣

我們現在用的歷法來源於古羅馬。

古羅馬有一位叫儒略.凱撒的統帥,他主持制定了曆法。因為他自己生於七月,為了表示他的偉大,他就決定把七月改叫做“儒略月”,而連同其他和七月一樣的單月,都定為31天,雙月就定為30天。如果這樣的話,一年就有366天了,和地球繞太陽一週的時間不一樣,曆法就不準確了。因為二月是羅馬處決犯人的月份,凱撒為了表示自己的“仁慈”,就下令把二月減少了一天。因此,二月就有29天,而在閏年時二月就有30天。

凱撒死後,奧古斯都繼承了帝位。他出生於八月,就把八月叫做“奧古斯都月”,還把原來八月份加了一天,成了31天,又把十月、十二月也都改成了31天,這樣一來,一年就有多出了3天,所以他又把九月和十一月改成了30天,再從二月裡減去一天,這樣二月就變成了28天,只有閏年才有29天。

所以,我們現在的1、3、5、7、8、10、12月是31天,4、6、9、11月是30天,而2月,平年是28天,閏年是29天。

五、總結:

師:這節課,通過同學們的聰明才智,我們幫助閏平解決了他了解自己什麼時候能過生日的問題,也就是“平年和閏年”。(板書課題)相信在這個過程中,你也會有所收穫吧!趕快交流一下吧!(小組交流後指名彙報)

六、板書設計

平年和閏年

——閏平的生日

平年閏年

二月28天二月29天

全年365天全年366天

年分數÷4(後兩位數÷4)

整百年分數÷400(前兩位數÷4)

效果分析:

本節課的設計,以課程標準的基本理念為指導,我覺得主要有下面幾點成功之處:

一、創設貫穿教學始終的大而有趣問題情境。

以自己和閏平的生日創設情境引入課題,能夠廣泛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引起學生的探究慾望。這一環節創設了大的教學情境,通過“三年級的閏平為什麼只過了兩個生日”對前一節所學內容進行了“不自覺的複習”。認識到只有二月有時28天有時29天,而閏平出生在2月29日,這可能是有些二月只有28天的年份他不能過生日的原因;通過“閏平想知道哪年能過生日”提出了本節課要探究的問題,以後的整個探究過程就圍繞著“閏平的生日”這一問題情境而展開。

二、問題的解決過程是學生自主探究、廣泛交流的過程。

學生通過操作完成閏平的生日統計表,知道了平年和閏年以及平年和閏年的特徵。在發現閏年的出現規律、判斷閏年的方法上,我給予了學生廣闊的探究和廣泛的交流空間,並給予了必要的補充。在探究交流中,讓他們充分交換數學思維。

三、利用豐富的資料,拓展學生的知識面。

在教學過程中,分別出示了“為什麼四年一閏”、“四百年一閏”和“為什麼各月的天數不一樣”三個小資料,讓學生在學習中瞭解知識的由來,拓寬了知識面。除此之外,還利用網路資源,查詢萬年曆,快捷方便的提供材料,用於教學。

四、重視品德教育的滲透。

這主要體現在對歷史上部分重大年份是平年還是閏年的判斷上,還有就是培養學生嚴謹的科學態度。

三年級下冊數學設計 13

教學內容:教材第4頁例2及練習一第2題。

教學目標:

1.通過讓學生在圖上表示各建築物的位置關係,並集體交流,使學生知道地圖通常是按上北下南,左西右東繪製的。

2.培養學生的數學實踐能力,促進學生空間觀念的發展。

3.培養學生認真觀察事物的良好習慣、體會生活中處處有數學。

教學重難點:知道地圖通常是按上北下南,左西右東繪製的。

教具準備:掛圖

教學過程:

一、回憶舊知,引入情境

複習四個方向,請學生介紹學校四個方向的建築物。

想讓更多的人瞭解我們學校,可以使用校園示意圖。

二、動手操作,學習新知

出示第4頁彩圖。

1.這些小朋友正在繪製示意圖,看過他們的情況你能說出繪製校園示意圖時要畫上哪些內容嗎?

2.生繪製校園示意圖。

3.小組交流展示。

4.看第4頁彩圖,說說怎樣畫更簡便、更清楚?

三、鞏固練習

1.出示第6頁第2題彩圖。

這是小明的房間,你能幫他介紹一下四面的擺設嗎?

2.一人說房間的陳設,一人繪製出平面示意圖。要求按照上北下南,左西右東來繪製。

3.全班交流。

四、課堂小結

這節課我們把有關方向的`知識運用到實際生活當中,學會了繪製簡單的平面示意圖。課後請大家按照上北下南,左西右東來繪製一張標準的校園示意圖給你們的爸爸媽媽看看,向他們介紹我們的校園。

板書設計:

繪製平面圖

上北下南,左西右東

三年級下冊數學設計 14

教學目標:

1. 知識目標: 複習幾分之一和幾分之幾,強化“平分”的概念,掌握有關分數的知識。

2. 能力目標: 能用摺紙、塗色等實際操作的結果表示相應的分數。

3. 情感目標: 培養學生的觀察、判斷、分析問題的能力和合作精神,在操作、觀察比較中,培養學生勇於探索和自主學習的精神,使之獲得運用知識解決問題的成功體驗。

教學過程:

一、複習引入

摺紙遊戲

A 1米長的紙帶被平均分成2份,每一份紙帶的長度是1米的( ),是( )米。

B 1米長的紙帶被平均分成5份,每一份紙帶的長度是1米的( ),是( )米。

C 1米長的紙帶被平均分成( )份,每一份紙帶的長度是1米的( ),是( )米。

二、鞏固新知

1. P67/1 學生獨立完成後核對。

(1)說說錯的理由(沒有平均分)。

(2)你是怎麼想的?

(3)說說錯的理由。正確的應該怎樣寫?

小結:只有在把這個整體平均分的時候,才能用分數表示。還要看清楚把它平均分成了幾份,每一份是多少。

2. P67/2 說說3/8、2/5、4/5分別表示什麼? 按所給分數塗色,在組內交流。

小結:把一個整體平均分成幾份,取其中的幾份,就是幾分之幾。

3. P67/3學生獨立完成後核對。

(1)你是怎麼想的?(把一個圓平均分成4份,取其中的3份,就是43 )

(2)對部分學生容易寫錯的2/5進行糾錯。

(3)學生彙報,這幅圖你是怎麼看的?怎樣用分數表示?學生常見的回答是:

生1:有 21個長方形,其中紅色的有9個,就是9/21。

生2:把3個長方形看作1份,共有7份,紅色部分佔其中的3份,就是9/21。

4. P67/4

(1)你是怎麼想的?(要圈1/4,就是把8朵花平均分成4份,取其中的1份,就是2朵,所以圈2 朵)學生圈。

(2)學生獨立完成後核對。

三、拓展練習

折一折,塗一塗,說說它所表示的意義:

1. 長方形的`3/4學生展示自己的作品。 為什麼折法不同、塗色部分的形狀不同,都能用3/4表示?

2. 等邊三角形的1/3學生介紹方法。

3. 拿出老師為你們準備的紙張(圓形和正方形),選一張你喜歡的圖形,折一折,塗一塗,表示幾分之幾。學生展示自己的作品。

四、總結

通過今天的學習,你覺得對於“分數”這個知識,有些什麼要注意的地方?

三年級下冊數學設計 15

教學目標

1、使學生掌握除法計算中,當商不夠1時寫0佔位的計算方法,並能熟練地進行商中間有零和末尾有零的除法,解決筆算除法的難點。

2、培養和提高學生的計算能力。

3、能夠運用所學知識解決日常生活中的簡單問題,感受數學與生活的聯絡。

教學重點:能熟練地進行商中間有零和末尾有零的除法。

教學難點:能熟練地進行商中間有零和末尾有零的除法。

教學準備:PPT

教學方法

自主探究合作學習

教學過程

一、複習引入

1、不計算,直接說出下面各題的商是幾位數。

2)2926)3589)4072)420

2、()裡最大能填幾?

()×8<677×()<58()×5<48

3、列豎式計算。

320÷8408÷4960÷6804÷4

二、快樂體驗,學習新知

1、出示例題7的第⑴題:星光國小832名學生分4批去參觀天文館。平均每批有多少人?

①學生自己分析題目的已知條件和問題,然後再列式。

列式:532÷4

②想一想:商是幾位數,並嘗試列豎式計算?提問:除到被除數的十位時,十位上的3去4,商夠不夠1呢?不夠1怎麼辦?

③教師:當求出商的最高位上的數以後,除到被除數的哪一位不夠商1,就在那一位上寫0佔位。

此時,教師邊說邊板書:十位上商0以後,用除數4乘0得0,把0寫在3的下面。

3減0得3,與被除數個位上落的2合在一起就是32,32除以4商8,8寫在個位上。

觀察豎式:哪一步可以省略不寫?為什麼?(板書簡便豎式)

④:今天我們學習商中間有零的除法,當我們在求出商的最高位上的數以後,除到被除數的哪一位不夠商1,就對著被除數的'那一位上寫0佔位。

2、練習:完成教科書第31頁的做一做。

學生獨立完成,並針對具體的題目提問,為什麼商要寫0?

3、出示例題7的第⑵小題,562名學生分4批去參觀克隆鼠展覽。平均每批有多少個,還剩多少人?

①學生獨立讀題,分析數量關係後列式。

列式:562÷4

②提問:這道題商的最高位是什麼?為什麼?商是幾位數?讓學生試算。

三、鞏固練習

1、練一練:完成教科書第32頁的“做一做”。

學生獨立完成,講評時提問,為什麼商末尾寫0?

2、教科書第33頁第2題。

學生先判斷再改正。

四、課堂:

一位數除多位數時,如果被除數十位上的數正好除盡,而個位上的數比除數小,不夠商1,要在商的個位上寫0,被除數個位上的數就是餘數。

作業設計:

教科書第33頁第1題。

板書設計:

商中間有零和末尾有零的除法(二)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