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涉世家教案

來源:果殼範文吧 2.49W

教學目標:

陳涉世家教案

1.通過閱讀文章瞭解陳涉起義的原因和經過。

2.揣摩文章中個性化的人物語言描寫,分析人物形象。

3.深刻理解課文中一些精彩的語句,並熟讀成誦。

教材分析:

課文記敘的是這次起義的原因、經過和起義軍初期迅速發展的形勢,著眼於表現陳涉在反對秦王朝暴力統治鬥爭的關鍵時刻所發揮的作用。全文以陳涉、吳廣的活動為線索,按事情的發展過程,可分為三部分。

第一部分(第1段),寫陳勝的出身和青年時期的遠大抱負。

第二部分(第2段)寫陳涉起義的原因和策劃的經過。首先寫起義的原因。接著重點寫陳勝對形勢的分析,突出了一個“謀”字,顯示了陳勝既敢於鬥爭又有鬥爭的智謀,表現了這位農民起義領袖洞察時局的能力。最後寫陳勝、吳廣在準備起義過程中造輿論,以號召、發動群眾,這再次顯示了陳勝善於鬥爭和他的組織領導才幹。

第三部分(第3段)寫陳勝、吳廣領導起義和取得的偉大勝利。他們對起義的發動、計劃十分周密,起義軍的進軍勢如破竹,形勢迅速壯大。

第2、3兩段是全文的重點,運用個性化的語言來表現人物,如“天下苦秦久矣”,反映了陳勝對全國反秦形勢的洞察力。“王侯將相寧有種乎”,不但顯示了陳勝的抱負、反抗決心和叛逆精神,而且對激勵士卒起義有極強的鼓動性和號召力,表現了這位起義軍領袖的卓越才能。這些語言符合人物的身份、個性,極有深度。

文章以事件發展的順序來組織全文,有完整的故事情節。作者緊扣“起義”這個中心,詳略適宜的寫了起義的前前後後,顯得重點明確,有助於作品主題的揭示,更有助於陳設形象的勾勒。

文章的語言簡潔,用詞極富表現力。

教學設想:

這是一篇文言文,在解決整體誦讀課文和重難點字詞的基礎上,讓學生從整體上把握文章的翻譯,給學生做適當的疏通。本文作為人物傳記,不能當成歷史事件的記敘來進行解讀,讓學生通過閱讀思考,更多關注人物的形象,對人物的言行進行反覆閱讀。文章中對人物的言行進行詳盡的描寫而對事件的敘述先對比較簡單。譬如,文章中多次詳細引用了陳勝的話:“燕雀安知鴻鵠之志哉”,“死國可乎”“且壯士不死則已,死即舉大名耳,王侯將相寧有種乎”,其中陳勝“天下苦秦久矣”的一段話,不計算標點,整整用了100個字;而寫一場戰爭,有時則不到十個字,如“攻大澤鄉,收而攻蘄,蘄下”,10個字,就交代了兩場戰爭的經過與結果。這種詳略的取捨,無疑是為了突出人物的性格。

在進行閱讀探究回答問題時,讓學生用文言的句式來直接進行閱讀與思考,不應該時時藉助於翻譯這一柺杖,這樣才讓學生真正理解文言,培養學生閱讀文言的能力。採取的方法,一是誦讀,二是多直接用課文中的原文來解答問題,儘量少用翻譯後的句子來回答問題。

帶領學生向課文外面走,讓學生課外查閱《史記》及其司馬遷的有關知識,再通過對文字的閱讀,深刻理解人物及歷史,瞭解為什麼將陳涉列在“世家”這一體例中的原因。

因此,教學本文分這樣的幾步:先在老師的幫助和疏導下,讀懂文章的意思;再探究人物的形象特徵;最後揣摩精彩語句,並能夠深刻理解。

教學課時:兩課時

教學流程:

第一課時

教學目標:

1.瞭解陳涉起義這一偉大的歷史事件,瞭解《史記》與司馬遷;

2.熟讀課文1、2兩段,疏通文意;

3.瞭解陳勝、吳廣領導的農民起義的經過及其歷史意義。

教學過程:

一、匯入新課,簡介作者

秦朝是中國歷史上第一個大一統的封建王朝,秦的.統一結束了春秋戰國以來諸侯割據混戰的局面,開創了中國統一的新紀元。但同時也爆發了封建歷史上第一次農民起義。是那個時代造就了英雄,也是英雄成就了那個輝煌的歷史。

那就讓我們一起來了解這一偉大的歷史事件吧,更多的去了解那位偉大的起義領袖。

結合書下注釋瞭解司馬遷。

司馬遷,是我國偉大的歷史學家和文學家。幼年就隨父學習,20歲起遊歷全國各地,考查史蹟,採集史料,蒐集歷史傳聞逸事,為後來編寫《史記》做了重要的準備工作。公元前108年他繼任父親太史令的官職。3年後(24歲)開始編寫《史記》。

公元前99年因上書替李陵辯護,被捕入獄,受腐刑獄後,任中書令,發憤著書。約在公元前91年,完成了偉大的歷史鉅著《史記》。

二、初讀課文,瞭解大意

1.重點檢查下列詞語的讀音:

鴻鵠(hú) 閭(lǚ)左 謫戍(zhé shù) 當行(háng) 度已失期(duó)

以數諫(shuòjiàn) 罾(zēng) 間(jiàn) 祠(cí)陳勝王(wàng)

忿恚(fèn)(huì) 笞(chī) 寧(nìng) 有種乎 蘄(qí)? (Zhì)

?(Cuó)拓(Zhè) 譙(Qiáo) 會(huì)計事 長吏(lì) 以應(yìng)陳涉

騎(jì)千餘 將軍身被(pī)堅執銳

2.組織學生朗讀課文,從字音、節奏、語氣、語調等方面互相評價朗讀的效果

注意下列句子的朗讀停頓

(l)發/閭左/謫戍漁陽/九百人

(2)今/誠以吾眾/詐自稱/公子扶蘇、項燕

(3)又間令吳廣/之次所旁/叢祠中

(4)乃令符離人葛嬰/將兵/徇蘄以東

3.閱讀第一段,解決重點字詞,疏通翻譯

(1)“之”字的三種不同用法。

(2)“……者……也”句式的理解。

(3)“也”“哉”所表達的語氣。

(4)“嘗”“苟”等詞的含義。

明確:

輟耕之壟上。之:去、往,動詞。

悵恨久之。之:語氣助詞,不譯。

鴻鵠之志。之:助詞,的。

“……者……也”句式表判斷。其變式有:“……,……也。” “……者,……。”

“也”“哉”所表達的語氣分別為反詰和蔑視。

(5)同桌兩人互相協作完成本段的翻譯。

4.閱讀第二段,解決重點字詞,疏通翻譯

(1)重點字詞

“發”:徵發。 “?”:通假“謫”,責罰。“戍”:防守。 “屯”:駐守。

“次”:編到。“當行(háng)”:應差。“為”:擔任,當。“屯長”:戍邊軍隊中的小吏。

“會”:適逢。“度”(duó):估計。 “失”,耽誤,錯過。“法”:依照秦法規定,名詞作狀語。

“乃”:於是,就。 “亡”:逃亡。“舉”:起事,發動。 “等”:同樣。

“死國可乎?”為國而死,好嗎?“死”,為動用法,為……而死。

“苦”:苦於,為某種事物或境況所苦。“ “當”:應該。“乃”:是。

“以”:因為。“數”(shuò):屢次。 “將”(jiàng):統率。

“或”:有人。“多”:只是。“愛”:愛護。“憐”:喜愛。“以”:認為。

“誠”:果真。“以”:把。 “唱”:通假“倡”,倡導。

“宜”:大概。“多”:數量大。“應”:應和,響應。“然”:正確。……

以上重點字詞的解釋,不直接呈現給學生,由學生自己分組討論,能自己解決的,就自己解決,不能解決的就質疑,由老師幫助解決。

(2)指名嘗試翻譯這一段內容,同學之間互相質疑。

三、佈置作業

1.課後整理1、2兩段的翻譯。

2.對重點實詞和虛詞進行歸納整理。

3.找出陳勝在起義前後的語言進行閱讀,並思考這些語言表現人物怎樣的性格特點。

第二課時

教學目標:

1.熟讀課文第3段,疏通文意;

2.再讀課文,明確起義的經過;

3.把握本文運用對話及對話時的語氣來表現人物性格的寫法。

教學過程:

一、閱讀第三段,解決重點字詞,疏通翻譯

1.自讀這一段,同桌互相提問,完成文意的翻譯。

2.對這一段的字詞及句子的翻譯進行質疑。

二、再讀課文,提煉概括起義事件。(儘量用原文中的語言回答)

1.分別用一句話概括三段的內容。

2.文章是從哪幾個方面來寫陳涉的?

明確:是以姓名、籍貫、身世、志向等幾個方面來介紹陳勝的。

3.為什麼這樣介紹陳勝?

先寫這段主要是表明陳勝後來發動起義並非偶然,早有其思想根基。

4.起義爆發的原因是什麼?

明確:“天下苦秦久矣”,暴虐的秦朝專制統治給人民帶來無窮無盡的災難,造成全社會普遍的怨憤和仇恨,這是起義爆發的根本原因。“失期,法皆斬”,秦朝嚴酷的法令逼使戍卒揭竿而起,這是起義發生的直接原因。

5.為起義作輿論準備的辦法是什麼?

明確:①將寫有“陳勝王”的布條置魚腹中,戍卒買魚烹食,得魚腹中書;②吳廣在駐地旁的叢詞中,狐嗚呼口:“大楚興,陳勝王。”

6.起義經過哪幾個步驟?

明確:第一步並殺兩尉;接著用自稱公子扶蘇、項燕的隊伍作為動員群眾起義的口號。

三、研讀課文,賞析人物個性

1.從起義事件中搜集一些資訊,尤其是人物個性化的語言,來解讀人物。

找出起義前後陳涉的語言進行閱讀,體會人物的個性:

如:“燕雀安知鴻鵠之志哉”充分表現了陳涉非凡的個性和遠大抱負。

“天下苦秦久矣”“宜多應者”反映了陳涉既敢於鬥爭又有鬥爭的智謀,對全國反秦形勢的洞察力。

“王侯將相寧有種乎”不但顯示了陳涉的抱負、反抗決心和叛逆精神,而且對激勵士卒起義有極強的鼓動性和號召力,表現了起義領袖的卓越才能。

2.從起義的事件中找出人物的行動的有關描寫,解讀人物。

如:將寫有“陳勝王”的布條置魚腹中,戍卒買魚烹食,得魚腹中書;

吳廣在駐地旁的叢詞中,狐嗚呼口:“大楚興,陳勝王。”……

明確:表現了陳涉志向遠大,足智多謀。

3.研讀題目,明白作者的創作意圖。

“世家“是司馬遷寫作《史記》時所創立的一種體例,記述世代相承的諸侯王國興衰事蹟。陳涉出身僱農,司馬遷之所以把他列入“世家”,你認為這反映作者的怎樣的觀點?

明確:作者肯定了陳涉在推翻秦王朝過程中的“首事”之功,即首先發動起義的歷史功績;同時又認為,陳涉曾一度建立政權,發號施令,因此列入“世家”,給予他以重要歷史地位。

4.同桌討論:

你是如何看待陳涉這個農民起義領袖?

如何看待這一次大規模的農民起義?

這一歷史留給我們後人怎樣的思考?

四、作業佈置

1.課後整理第3段翻譯;

2.整理出文中的通假字、一詞多義字、重點虛詞的用法。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