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小數學乘數是一位數的進位乘法教學實錄

來源:果殼範文吧 7.25K

一、教學設想

國小數學乘數是一位數的進位乘法教學實錄

1、 重新認識計算教學的目標。

傳統的國小數學計算教學的目標只注重讓學生牢記法則,形成計算技能。我們認為數學教學首先要注重的是"教育",啟次是"數學"。要充分利用數學知識這個"載體",讓學生通過主動參與、積極探索,在獲取知識的過程中,情感、態度、價值觀和學習能力是到培養和發展。因此,在確定"乘數是一位數的進位乘"法的教學目標時,不僅僅滿足與讓學生掌握計演算法則,學會計算,而更注重讓學生主動參與算理,演算法的探索過程,注重轉化、建模等數學方法的探究,培養學生自主學習、合作探究的能力。從而把學生的終生髮展作為教學教育的根本。目的 。

2、 探索計算教學的新思路。

傳統課堂教學採用的基本模式是:基本訓練——例題的講解、得出計演算法則——鞏固練習、重新操作形成計算技能。學生因計算的枯燥,而缺乏興趣,甚至產生厭倦的心理。學生成了計算的機器。本節課我們採用了以下教學策略,努力構建計算教學的新思路。

(1) 重新組織教學內容,使其體現出更大的彈性。

教材把進位乘法分為一次進位、隔位進位、連位進位幾塊分課時編寫,自然有它的優勢,但對不同的班級、不同的學生體現的彈性不夠,在具體把握教材時,我們試圖把這三部分內容統起來考慮,因為他們有共同的知識基礎,也有共同的重點——解決進位問題,這樣更有利於讓學生從整體上把握進位的基本問題,有利於課堂教學效率的提高。但"上到那裡為止"教師可以根據學生具體情況調整程序。

(2)讓學生參與計算原理和方法的探索過程。

在傳統的計算教學中,由於受到多種因素的束縛,習慣於口算就是口算,筆算就是筆算,口算與筆算分離,方法單一機械,學生的學習是被動的。教師規定用口算或筆算,計算方法是教師傳送的,至於學生是怎樣想的?為什麼產生口算或筆算?計算方法是怎樣產生的?則考慮的較少。因此,我們大膽提?返樸歸真",用最基本的材料,讓學生通過嘗試解決這些問題的實踐,主動探索,再探索中來感悟,來解決算理問題。

首先,讓學生參與教學材料的提供。開門見山揭示問題後,請學生寫一道兩位數乘以一位數的題目。教師有代表性的選擇如12×4、13×7、42×6等問題的板書在黑板上。然後用學生自編的題目展開教學。讓學生參與教學材料的提供與組織,擴大學生的學習自主權,調動他們的學習積極性,也有利於因材施教。

其次,在重點探索24×3時,不限定學生用豎式計算,而允許學生用口算或橫式上直接算等多種演算法,並將學生的思考過程充分顯示出來。當學生在選擇兩道題,如33×4、57×7等連續進位的題目時,有的在橫式上直接算,有的列式計算,有的口算,計算的正確率也隨之變化。教師則及時結合例項,展開討論:怎樣使計算正確率更高?讓學生感悟出口算與筆算的聯絡及各自的特點,從而在鼓勵學生計算方法多樣化的同時,又注重計算策略的優化選擇。

第三,針對進位的重點與難點,"滿幾十要向前一位進幾",我們讓學生先憑藉已有的知識與經驗大膽嘗試,積累感性認識,然後通過多媒體直觀形象的.動態展示,使學生理解進位的基本原理,從而達到突出重點,突破難點的目的。

3、 力求構建非直線性的教學路徑。

我們的課堂教學從學習材料得提供,到教學方式和方法的運用 ,都注意一定的開放性,學生有了更大的自主權,對教師駕馭課堂提供了更高的要求 。因此,我們針對各個具體的環節考慮學生學習的需要和可能 ,均設計多個方案,具體方案的選擇和使用視課堂教學的實際情況進行調節。如探索準備階段,如班級學生基礎較好,較多學生已能正確計算兩位數乘以一位數的進位乘法,則不妨先讓學生自己寫一道這樣的乘法算式,並試著算出得數,然後討論、交流各自的意見,在學生有困難的時候組織重點研究、突破。如果班級大部分學生尚不能計算出兩位數乘以一位數的進位乘法,則不妨讓學生任意寫出一道兩位數乘以一位數的乘法算式,作為複習準備教學。落實基礎之後再進行新課教學。又如,教學24×3時,執行多媒體演示算理這一環節,也應視學生情況而定,如果學生都能正確的計算,並理解算理,那就沒必要非演示不可,這一步可省略。但如果學生對於為什麼要"先用3乘十位上的2得6,再用6加上個位進上來的1"這一難點不是很理解的,就要藉助多媒體小棒圖,形象、直接地幫助學生理解算理、突破難點。

二、課堂實錄

  1、複習準備,呈現材料。

師:今天老師和同學們繼續研究"乘數是一位數的乘法"(板書課題)。

你能不能自己寫一道兩位數乘以一位數的乘法算式?(生寫,教師巡視,反饋)

生1:我寫的乘法算式是13×7。

生2:我寫的是12×4。

學生紛紛舉手,欲交流自己所寫的算式,教師選擇13×7,12×4,但×6,891×5等算式板書於黑板上。

師:老師也想寫一題,行不行?(板書:24×3)

師:12×4你們會算嗎?請在本子上算一算。

生:12乘以4等於48。(學生無反對意見)

師:你是怎樣算的?

生1:我是口算的,10乘以4等於40,2乘以4等於8,40加8等於48,所以,12乘以4等於48。(教師板書口算過程)

生2:我是筆算的,我先用4乘被乘數個位上的2。等於8,在現酌個位上寫8,再用4乘被乘數十位上的l等於4,4寫在積的十位上。(教師根據學生回答板書)

  2、探究算理,掌握演算法。

(I)探討24×3的算理、演算法。

師:同學們很輕鬆地算出了12×4的積,那麼這些題你會不會算?(手指黑板上其餘的算式)

師學生躍躍欲試)那好,請你先想辦法算一算24×3等於多少,行嗎?有困難的同學可以相互商量一下。(學生嘗試計算,計算後反饋結果)

生1:24乘以3等於92。

生2:我不同意,24乘以3應該等於72。

生3:我算出來24乘以3的結果是612。

師:還有沒有不同答案?(沒有學生響應)現在有三個不同的答案,究竟哪一個是對的呢?先請大家說說你們是怎樣想的,好嗎?

計算結果是612的學生:我是想,先算2乘以3得6,再算4乘以3得12,所以24乘以3等於612(立刻有學生舉表示反對)

生:老師,我認為612肯定是錯的,因為即使是100乘以3才等於300,而24乘(以3的積應該比300小得多,所以根本不可能是612。

師:同學們,你們贊同他的觀點嗎?

生齊聲:同意。

師:這位同學太聰明瞭,我們今後也可以用估算的方法來大致檢驗乘法算得對不對。計算結果是72的同學,說說你們是怎樣算的?

生l :我是這樣想的,3乘以4等於12,3乘20等於60,60加上12等於72,所以,24乘以3等於72。(教師板書口算過程)

生2:24+24=48,48+24=72,所以24乘以3等於72。(教師板書)因為24×3表示3個24連加,所以我把3個24連加就可以算出24×3的積。

師:你真會動腦筋,用以前學過的知識(解決了今天的難題,你們覺得這個辦法行不行?

生:行,不過如果用這樣的方法計算24乘以3那就太麻煩了。

師:你們認為呢?(學生都表示贊同)

該生繼續回答:我是筆算的,先用3乘被乘數個位上的4得12,寫2 進l ,再用3乘被乘數十位上的2得6,6加1得7,十位上寫7。(教師根據學生回答,板書筆算過算程)

師:還有不同想法嗎?

生:我是想24×3=8×3×3=8×9=72。

師:真巧妙。

師:剛才哪位同學算出結果得92?能說說你是怎麼算的嗎?

生:我是想、3乘4等於12,個位上寫2進1,十位上2加進上來的1等於3,3乘以3得9,所以結果是92。

師:噢,你是先把十位上的2加上進上來的1再與乘數3相乘,所以得92。那麼究竟應該先加1再乘,還是先乘再加上進上來的1呢?(學生爭論,但說不出道理)

師:我們不妨請小棒圖來幫幫忙。教師多媒體演示小棒圖(邊說邊演示):3個4根是幾根?3個2捆是幾捆(一捆是10根)?為什麼共用7根?(生:因為3個4根是12根,其中的10根又可以紮成1捆,6捆加上進上來的1捆,所發共有7捆。)

師:進上來的1捆就相當於這裡的"1"(教師手指筆算豎式中個位滿十進上來的1)。所以應該用2乘3再加上進上來的1,現在你們清楚嗎?

師:為了避免漏加1,我們可以在十位上寫一個小一點的"1"。(教師用彩色粉筆寫)

(指名說說筆算的過程,同桌互說。)

(2) 進一步探究算理,明確演算法。

師:同學們真不簡單,計算24×3時,居然想出了這麼多辦法。黑板上還有3道題,現在你能解決了嗎?請你用你認為合適的方法,任選2題,算一算。

教師巡視,請不同演算法的同學板演。分別討論:

師:(指板演題)我先看13×7,這位同學是筆算的,結果是91,有不同意見嗎?(沒有)

師:1乘7應該得7,為什麼積的十位上是9?

生1:因為7乘個位上的3得21,滿20,要向十位進2。

生2:我是口算的……

討論91×5的演算法,重點指導十位滿40要向百位進4。

討論42×6,重點指導連續進位的筆算方法。

師:這些題你是口算的還是筆算的?(大部分同學都是筆算的)

師:(提問筆算同學)你們為什麼用筆算而不用口算?

生:因為這些題計算時都要進位,口算容易出錯。

師:(板書56×8)這道題你覺得該用什麼辦法算?

學生計算後,投影學生的作業,說說演算法。

師:(表示滿意)你們非常高明,知道什麼時候可以口算,什麼時候該用筆算,這些題用筆算方法計算不容易出錯。

(3) 討論小結

師:(指黑板上左右兩邊的題)這些題計算時有什麼不同?

生:左邊的題計算時不進位,右邊的題計算時要進位。

師:對,今天這節課我們研究的是乘數是一位數的進位乘法。你覺得計算乘數是一位數的進位乘法時應注意些什麼問題?(四人小組交流)

生1:哪一位上相乘的積滿幾十,就要向前一位進幾。(教師板書)

生2:當心漏加進上來的數。

生3:要先乘後再加進上來的數,不能先加進上來的數,然後再乘。

師:同學們,這些問題你們都注意了嗎?

(4)分層練習。(略)

  3、發展延伸。

師:剛才我們算的被乘數都是兩位數的,如果被乘數是三位數、四位數的,現在你能不能做?

教師在黑板上寫上164×6,1718×5,2345x4三道題,請學生任選兩題計算,快的同學也可算三題。

學生計算,教師巡視,做好的同學可直接寫在黑板上。

組織討論。

三、課後反思

本節課對於計算教學目標的重新認識和把握,及由此採取的相應的教學策略、教學模式,對傳統的計算教學帶來了強烈的衝擊,給人以耳目一新的感覺。課堂實踐很大程度上反映了教學設想,取得了明顯的效果。

1、重組課時教學內容,擴大了學生的自由探索空間。

這樣的重組,並不是把幾塊內容簡單的相加,而是抓住"進位"這一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作為主線。先教學一位數乘兩位數。以24×3為研究重點,通過討論及生動、形象的多媒體教學,使學生理解"用3乘十位上的2得6,應再加上個位相乘滿十進上來的1",從而使學生初步掌握進位乘法的算理。再讓學生嘗試計算13×7、42×6、91×5等幾道題,這些題具有一定的典型性、代表性,因為其中包括了個位相乘滿幾十的,十位相乘滿幾十的及連續進位的。經過有針對性地練習、討論,使學生引進一步掌握了進位乘法的算理演算法,學生在理解、掌握了兩位數乘以一位數的算理當演算法之後,順水推舟,把乘數拓展延伸到三位數、四位數,學生已經不學自會。整節課與原教材比,雖然內容大大增加,但並沒有因此加重學生的負擔,教師教得輕鬆,學生學得輕鬆。這樣的處理方法,對我們今後的計算教掌以及課程改革,帶來了不少的啟示。

2、計算關注的不應僅僅是計算。

本節課的教學,我們跳出了認知技能的框框,不把法則的得出、技能的形成作為。唯一的目標,而更關注學生的學習過程,學生在自身實踐探索的過程中實現發展性領域目標。如教學時,圍繞可視作例題的24×3重點展開探索,提供自主學習的機會,給學生充分思考的空間和時間,允許並鼓勵他們有不同的演算法,尊重他們的想法,哪怕是不合理的,甚至是錯誤的,讓他們在相互交流、碰撞、討論中,進一步明確算理。重點探究後,教師並不急於得出計演算法則,而是繼續讓學生嘗試計算他們自己提供的另外幾道乘法式題,仍允許他們選用自己認為合適的方法,可口算,可筆算,也可擺豎式計算,之後在相互交流中感受計算方的靈活性,比較各種方法的優缺點,基本掌握進位乘法的算理演算法,體驗知識的獲得過程。在此基礎上,教師織學生討論,計算這樣的乘法題,你認為應注意些會麼問題?學生已經在不斷的嘗試、探索中感悟到,要注意"哪一上相乘的積滿幾十就要向前一位進幾,要當心漏加進上來的數……"因而紛紛發表各自的見解。雖然整節課,教師都沒有刻意追求得出所謂形式上的計演算法則,但學生所說的不就是算理演算法的核心嗎?這樣的計算教學,學生獲得的將不僅僅是計演算法則、計算方法。

3、提倡演算法的多樣化,促進學生個別發展。

學生的差異是客觀存在的,對同一個計算問題,由於學生的認知水平和認知風格的不同,常常會出現不同的計算方法、正是學生具有不同個性的體現。本節課教學24×3時,在放手讓學生試算,學生中出現了多種計算方法。有根據乘法意義轉化成連加的,有直介面算的,有擺豎式的。在學生獨立思考解決的基礎上,再讓學生髮表自己的觀點,傾聽同伴的解法,進行小組內交流、爭論。這樣的教學,有利於培養學生獨立思考的能力和創新的能力,有利於學生間的數學交流。而且在解決這一計算問題的過程中,使每個學生都獲得了成功的愉悅,使不同的人學到了不同的數學。對於口算與筆算方法的選擇,平時我們習慣於口算課教口算,筆算課練筆算,學生處於被動接受的地位,碰到實際問題時往往不自知道該選用什麼方法。因此,這一節課雖然型是筆算課,但我們不限制學生口算,而是經過多次嘗試,由學生自己感悟到,複雜的汁算題不宜用口算,採用筆算豎式的方法計算正確率比較高。同時,也讓學生明白,為什麼要學習筆算。學生能夠知道什麼時候與需要怎樣計算,以及他們需要的是精確答案還是近似答案,比擁有熟練的計算技能更有價值。當然,對於筆算算理、計算方法這一知識技能目標,也應達成,要讓每一個學生都切實掌握,這一點不容忽視。因此,計算教學中,教師同樣需注意尊重學生的個性,因材施教,使每個學生都能在原有基礎上得到發展。提倡計算方法的多樣化,是計算教學中實施因材施教的有效途徑。新的課程標準提出,筆算教學不應僅限於豎式計算,應鼓勵學生探索和運用不同的方法計算。

4、需進一步研究的問題。

加強口算,淡化筆算,重視估算,提倡|演算法多樣化是計算教學改革的方向。但一節課僅40分鐘,要讓學生嘗試用多種方法解決,展開充分的討論,在討論中理解算理,並進一步自己悟出什麼時候該用口算,什麼時候該用筆算,始終允許學生採用不同演算法,不強調筆算,是不是會影響筆算方法的掌握,影響技能的形成?我們認為,本節課對新授課作的研究和嘗試是成功的,但之後的練習課該如何組織?如何看待基礎知識紮實,基本技能熟練;?如何繼承我國計算教學的傳統優勢?這些都值得我們作進一步的討論和研究。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