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濉溪縣2017-2018學年七年級下學期期末考試語文試卷

來源:果殼範文吧 2.9W

一、句子默寫

安徽省濉溪縣2017-2018學年七年級下學期期末考試語文試卷

補寫出下列名句中的上句或下句。

①念天地之悠悠,______________。(陳子昂《登幽州臺歌》)

②不畏浮雲遮望眼,______________(王安石《登飛來峰》)

③______________,夜泊秦淮近酒家。(杜牧《泊秦淮》)

④______________,一山放過一山攔。(楊萬里《過鬆源晨炊漆公店》)

⑤故園東望路漫漫,______________(岑參《逢人京使》)

⑥楊花榆莢無才思,______________(韓愈《晚春》)

⑦默寫杜甫《望嶽》的後四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現代文閱讀

根據下面一段文字,完成(1)一(4)題。

經過半個學期的語文旅行,我們漸漸變得成熟了。驀然回首,我們發現,七年級下冊語文帶給我們太多太多的感悟和體驗。讀光未然的《黃河頌》,感受到黃河萬丈狂斕的氣勢;讀端木蕻良的《土地的誓言》,我們感受到作者在廣大的關東原野上摯痛的愛國情懷;讀藏克家的《說和做?記聞一多先生言行片段》,我們感受到了聞一多先生鑽探古代典籍時qi色而不捨的精神;讀楊振寧的《鄧稼先》,我們感受到鄧稼先為國獻身的鮮為人知的情懷。

(1)結合語境,給加點字注音,根據拼音寫出漢字。

摯痛(___)qiè()而不捨

(2)文中有錯別字的一個詞是“____”,應改為“____”。

(3)下列選項中節選了“鮮”在《新華字典》中的四個義項,文中“鮮為人知”中的“鮮”意思應為(____)。

A.新鮮B.少C.鮮美D.特指魚蝦等水產食物

(4)請仿照畫橫線的句子續寫一句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名著閱讀

運用課外閱讀積累的知識,完成以下題目。

(1)《駱駝祥子》的作者是____,主人公祥子由最初的老實、健壯、堅忍變成了____________的人。

(2)《海底兩萬裡》的作者是__________,小說的主題是__________。

四、綜合性學習

綜合性實踐題。

淮北某校舉辦了“尋找家鄉文化”的綜合性實踐活動,下面是活動中的兩項內容,請你參加並完成以下任務。

(探尋文化起源l請你為本次活動,擬一條宣傳標語(至少採用一種修辭手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尋訪家鄉名人)請參照示例,從下面備選的安徽歷史名人中選一位做簡要的介紹。

備選名人:管仲 老子 陳勝 華佗 曹操 呂蒙 包拯 朱元璋 吳敬梓 鄧稼先

示例:胡適,著名學者,新文化運動、新文學革命倡導者,曾任北大教授、中國駐美國大使、北大校長等。著《胡適文存》《中國哲學史大綱》《白話文學史》《嘗試集》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宣傳家鄉文化)下面是同學們收集到的一段徽派文化介紹,其中有幾處表述不當,請幫忙修改。

歷史上,①徽州曾是流傳中國戲曲藝術的一個重要地區。早在明代前期,形成於溫州的南戲就開始在徽州流傳,並出現了一些戲曲作家,如程添慶、畢尚重等。到了明代中葉,南戲四大聲腔即餘姚腔、海鹽腔、弋陽腔、崑山腔相繼流傳到包括徽州在內的皖南地區,所孕育出的“徽州腔”與形成於池州的青陽腔並稱為“徽池稚調”,為天下所“時尚”。②此時的徽州還養成了喜好“搭臺唱戲”的習俗,看戲、賞戲成為當時徽州人一個重要的生活內容和流行的娛樂方式。此外,徽州還是孕育戲曲人才的一個搖籃,在這裡曾經走出一大批戲曲作家和戲曲理論家,他們都對中國戲曲文化的發展產生過重要影響。

①句語序不當,應該將________調整到________之後。

②句詞語搭配不當,應將改為_________

五、現代文閱讀

①凡是同葉聖陶先生有些交往的,無不為他的待人厚而深受感動。前些年,一次聽呂叔湘先生說,當年他在上海,有一天到葉先生屋裡去,見葉先生伏案執筆改什麼,走近一看,是描他的一篇文章的標點。這一次他受了教育,此後寫文章,文字標點一定清清楚楚,不敢草率了事。我同葉聖陶先生文墨方面的交往,從共同脩潤課本的文字開始。其時他剛到北方來,跟家鄉人說蘇州話,跟其他地方人說南腔北調話。可是他寫文章堅決用普通話。他對普通話生疏,於是不恥下問,讓我幫他脩潤。我出於對他的尊敬,想不直接動筆,只提一些商酌性的意見。他說:“不必客氣。這樣反而費事,還是直接改上。不限於語言,有什麼不妥都改。千萬不要慎重,怕改得不妥。我覺得不妥再改回來。”我遵囑,不客氣,這樣做了。可是他卻不放棄客氣,比如有一兩處他認為可以不動的,就一定親自來,謙虛而懇切地問我,同意不同意恢復。我當然表示同意,並且說:“您看怎麼樣好就怎麼樣,千萬不要再跟我商量。”他說:“好,就這樣。”可是下次還是照樣來商量,好像應該作主的是我,不是他。

②文字之外,日常交往,他同樣是一以貫之,寬厚待人。例如一些可以算作末節的事,有人到東四八條他家去看他,告辭時,客人攔阻他遠送,無論怎樣說,他一定還是走過三道門,四道臺階,送到大門外,他鞠躬,口說謝謝,看著來人上路才轉身回去。他晚年的時候已經不能起床,我同一些人去問候,告辭,他還舉手打拱,不斷地說謝謝。

③還記得大概是七十年代中期某年的春天吧,我以臨時戶口的身份在妻女家中小住,抽空去看他。他家裡人說,他很少出門,這一天有朋友來約,到天壇看月季去了。我要了一張紙,留了幾句話,其中說到鄉居,說到來京,末尾寫了住址,是西郊某大學的什麼公寓。第二天就接到他的信。他說他非常悔恨,真不該到天壇去看花。他看我的地址是公窩,以為公寓必是旅店一類,想到我在京城工作這麼多年,最後淪為住旅店,感到很悲傷。我看了信,也很悲傷,不是為自己的顛沛流離,是想到十年來的社會現象,像葉聖陶先生這樣的人竟越來越少了。

④以上說待人厚,是葉聖陶先生為人的寬的一面。他還有嚴的一面,是律己,這包括正心修身和“己欲立而立人,己欲達而達人”。我們在一起的時候,常常談到寫文章,他不止一次地說:“寫成文章,在這間房裡念,要讓那間房裡的人聽著,是說話,不是念稿,才算及了格。”他這個意見,不同的人會有不同的反應。譬如近些年來,有不少人是宣揚朦朧的,還有更多的人是順勢朦朧的,對於以簡明如話為佳文的.主張,就必付之一笑。而葉先生則主張寫完文章後,可以自己試念試聽,看像話不像話,不像話,堅決改。葉聖陶先生就是這樣嚴格要求自己的,所以所作都是自己的寫話風格,平易自然,鮮明簡潔,細緻懇切,念,順口,聽,悅耳,說像話還不夠,就是話。

1、選文記敘了關於葉聖陶的哪些事情?請用簡潔的語言概括出來。

2、通過第①段劃線句子,說一說你對葉聖陶先生的認識。

3、賞析下面句子中加點詞語的表達效果。

他一定還是走過三道門,四道臺階,送到大門外,他鞠躬,口說謝謝,看著來人上路才轉身回去。

4、第④段劃線句子有什麼作用?

①之於故鄉的文字,大概出鏡率最高的莫過於“魂牽夢繞”這四個字了。而真正能體現出這四個字來的景象,非家鄉的炊煙莫屬。

②我的老家在魯北平原,村子很小,只有幾十戶人家。村東有一條小河蜿蜒流過,過河不遠便是一個高高隆起的沙土崗子(沙丘),雖是沙土,但崗子上的白楊樹卻長得枝繁葉茂。一到夏天,這裡綠樹濃陰,便成了我們這幫孩子的玩耍天堂。有時候玩得累了,我常常坐在崗頂上靜靜地望著小村,努力地在那些模樣都差不多的院落中尋找自己的那個家。

③起始總是眼花燎亂,後來望著望著就有了經驗:看炊煙。父親患有胃病,年輕時動過手術,醫生叮囑要三分治七分養,尤其吃飯須有規律,而且還得是熱乎飯。因此不管多忙,一日三餐母親也儘量都會準時生火做飯。所以,村裡最先升起這第一縷炊煙多半就是我們家的了。

④母親常說:“這炊煙呀就是咱莊戶人家灶臺上開出的花,花一開就有飯香,日日有飯香,就是好日子。”

⑤彼時年幼,對母親的話一知半解,炊煙像不像花我倒不怎麼在意,我所在意的是製造炊煙的那個灶臺上母親到底做了什麼好吃的飯。正所謂:飢望炊煙眼欲穿,一心只想肚兒圓。

⑥炊煙還是小村的晨鐘暮鼓,每天都傳遞著村人們晨起晚息的資訊,而且三餐有別。

⑦早晨的炊煙,一般是風輕雲淡,就像天邊薄薄的晨曦,清靈疏朗,昭示著莊稼人早飯的簡單。熬一鍋小米粥,抑或玉米糊糊,再隨上幾個饅頭,然後就著一碟小鹹菜,就齊活了。吃罷早飯,該上學的上學,該上班的上班,該下田的下田,農家新一天的生活便拉開了序幕。

⑧午間的炊煙,是莊稼人匆忙的步履。不同於早飯的是,午飯雖然也很簡單,但一定要吃得硬實,要扛餓。因此,午間的炊煙往往急速升起,瞬息消逝,一如莊稼人忙秋忙夏時腳不沾地的身影。

⑨傍晚的炊煙是最美的,也最能夠彰顯農家生活的細緻與溫馨。晚上這頓飯是家人最全的聚餐,也是莊稼人一天當中最閒的時候。上學的孩子、玩耍的娃、田間勞作的父母,在城裡上班的哥哥姐姐都倦鳥歸林般地相繼回了家。莊稼人有個小脾氣,就是越閒越吃,所以晚飯自然豐盛些。如若恰巧那天家裡不管是哪個成員有點啥喜事,更會殺只雞或者大鵝,燉一鍋肉以示慶賀。鄉下人別看幹活是急性子,但真正吃起來也蠻講究,尤其懂得“要想肉更香,工夫必須長”的道理,小火慢燉,肉爛湯濃。因此,傍晚的炊煙,是細水長流,會從黃昏一直搖曳到夜幕降臨。

⑩炊煙如此燎繞生動,古詩詞中自然少不了它的倩影。“亂雲剩帶炊煙去,野水閒將白影來。”這是辛棄疾筆下的炊煙;“蕩槳妨人擁袖眠,篷窗細雨溼炊煙。”這是王炎筆下的炊煙;“漁市孤煙嫋寒碧,水村殘葉舞愁紅。”則出自柳永筆端。寫炊煙最多的當屬陸游:“嶺谷高低明野火,村墟遠近起炊煙。”是他的;“遙望炊煙疑可憩,試從行路問村名。”是他的;“貧家灶冷炊煙晚,待得部翁賣藥回。”還是他的。可見這位陸放翁對田園鄉村嫋嫋飄逸的炊煙有多喜愛。後來又讀到了陸游“霧欽蘆村落照紅,雨餘漁舍炊煙溼”的句子,禁不住漸生疑惑,炊煙怎麼會是溼的呢?直到離家多年後,有一回在夢裡又見故鄉炊煙,醒來後卻一枕清淚時,才終於有悟,原來這炊煙是和思念緊緊纏繞在一起的,正所謂魂牽夢繞,淚眼看炊煙,又怎麼會不是溼的呢!

又想起母親當年對炊煙的那個比喻,突然覺得母親真是好厲害!簡直就是一個十足的詩人。而在我的眼裡,炊煙不但是莊稼人灶臺上開出的花,它自由的舒展,揮毫波墨,濃淡隨意,彎直隨風,更像是一幅黑白交織的水墨畫,氤氳在鄉村的上空,畫中的奇妙意境只有真正看懂它的人才能體會的到。而且這幅畫的色調永遠都是暖的,因為它的作者,是母親。

1、選文圍繞“炊煙”,寫了哪些內容?請簡要概括。

2、按照括號裡的要求,賞析句子。

(1)傍晚的炊煙,是細水長流,會從黃昏一直搖曳到夜幕降臨。(從加點詞角度)

(2)而在我的眼裡,炊煙不但是莊稼人灶臺上開出的花,它自由的舒展,揮毫波墨,濃淡隨意,彎直隨風,更像是一幅黑白交織的水墨畫,氤氳在鄉村的上空,畫中的奇妙意境只有真正看懂它的人才能體會的到。(從修辭手法的角度)

3、在作者眼中“炊煙不但是莊稼人灶臺上開出的花,更像是一幅黑白交織的水墨畫”,結合全文內容和你的理解,說一說你把炊煙比作什麼?並簡要說一說緣由。

4、“炊煙”在文中有著豐富的意蘊,請結合全文談談你的理解。

六、文言文閱讀

[甲]山不在高,有仙則名。水不在深,有龍則靈。斯是陋室,帷吾德馨。苔痕上階綠,草色入簾青。談笑有鴻儒,往來無白丁。可以調素琴,閱金經。無絲竹之亂耳,無案犢之勞形。南陽諸葛廬,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陋室銘》

[乙]水陸草木之花,可愛者甚蕃。晉陶淵明獨愛菊。自李唐來,世人甚愛牡丹。予獨愛蓮之出淤泥而不染,灌清漣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遠益清,亭亭淨植,可遠觀而不可衰玩焉。

予謂菊,花之隱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貴者也;蓮,花之君子者也。嗯!菊之愛,陶後鮮有聞;蓮之愛,同予者何人?牡丹之愛,宜乎眾矣。

?《愛蓮說》

1、解釋下列詞語在文中的意思。

(1)談笑有鴻儒 鴻(_____)

(2)無案犢之勞形 形(_____)

(3)可愛者甚蕃 蕃(_____)

(4)亭亭淨植 植(_____)

2、翻譯下列句子。

(1)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2)牡丹之愛,宜乎眾矣。

3、簡述甲、乙兩文分別表達了作者怎樣的志向或情操,在寫法上有什麼相同之處。

七、命題作文

家是什麼?是難捨的親情,是溫馨的集體,是親愛的祖國。在這裡,父母用慈愛的傘為兒女撐起一方晴空,兒女用孝順的心給父母奉上一縷慰籍;在這裡,洋溢著濃濃的師生之情、夥伴之情……

請以“有家真好”為題目,寫一篇文章。

要求:①內容具體,有真情實感;②除詩歌外,文體不限;

③不少於600字;④不得出現真實的人名、校名和地名;⑤不得抄襲。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