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級讀後感15篇

來源:果殼範文吧 1.66W

當品讀完一部作品後,相信大家都有很多值得分享的東西,這時最關鍵的讀後感不能忘了哦。是不是無從下筆、沒有頭緒?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八年級讀後感,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八年級讀後感15篇

八年級讀後感1

這已經不是第一次讀《狂人日記》了,每一次讀都有更多地感受和體會。記得第一次讀的時候,文學水平太低,根本就沒有看懂魯迅所寫的《狂人日記》,唯一的感覺就是《狂人日記》,狂人真夠狂!而如今再讀《狂人日記》別又一種風味。也許,經過課堂中對當時背景的理解和對魯迅寫作風格的瞭解,《狂人日記》讓我明白了更多。

《狂人日記》是我國現代文學史上第一篇猛烈抨擊“吃人”的舊社會制度的小說和第一篇白話小說。他的身份在文學界上佔領者不可磨滅的位置。在來說說《狂人日記》的內容,它通過自己的心理活動,與自己看待他人的眼神、行為、想法的猜想,很形象,很生動地揭露了“吃人”的惡行。

從《狂人日記》的'內容中,讓我對當時的北京又有了進一步的認識。當時的社會封建制度是如此可怕,上到大人,下到小孩,都被社會的黑暗所迫害,在這種背景下生活,不但使人發狂,也可以把人給吃掉,根本就沒有真正的仁義道德。

魯迅曾經去過日本學醫,所以對神經病人相當瞭解。在《狂人日記》中,魯迅就是那個狂人,在他的筆下,有這狂人的臆想世界,有這對別人充滿了猜想和害怕,總認為別人會害他,在他被治癒以後,看清了這個世界的黑暗和醜陋的一面,但是人們無法容忍他的清醒,而對他再一次加以迫害,只是最後與其一起同流合汙。

從《狂人日記》中讀出,那時的中國是可悲的,是愚昧的,他們只會受迫害,不會反抗,連“吃人”都吃同胞的肉,也難怪,魯迅為何要棄醫從文,來拯救中國。

《狂人日記》屆時當時的社會的陰暗,也激發人們仁義之道。如今讓我們讀這樣的文章,可以清楚,準確瞭解歷史,也警示了我們不要再淪落為那時的悲壯。

八年級讀後感2

想必西遊記這部小說大家一定都看過了吧?就算沒看過,也一定聽老師或者家長講過這個故事吧?讀西遊記,我有了更深刻的感想。

大家都知道,西天拳過程中主要人物有五位:唐僧、孫悟空、豬八戒、沙僧和白龍馬。師傅唐僧,雖說沒有孫悟空的本領、豬八戒的活絡、沙僧的勤快、白龍馬的腳力,但他品行端正,會念真經,不怕“千刀萬剮”,有堅定的`信念;孫悟空雖然犯過天條,但他神通廣大,而且通妖性,與妖魔打交道熟門熟路,他還會騰雲駕霧,一個跟頭十萬八千里,一路上可以幫助唐僧降妖除魔;豬八戒雖然有點好吃懶做、貪心好色、撥弄是非的毛病,但他最通人性,懂得愛恨情仇,正是因為他這一點,與人打交道,方方面面調和,這些就不成問題了;沙僧和白龍馬雖說沒有什麼大本事,但都勤勤懇懇,任勞任怨,甘心當好後勤,不好出風頭。像孫悟空、豬八戒,剛被唐僧收服時,不是三番五次地鬧著要回花果山,要回高老莊嗎?可沙僧卻一直默默無聞地挑著擔、揹著行李;小白龍心甘情願變成馴服的馬匹。

我願意學習孫悟空。我想大家看他沿途降妖伏魔的過人本領和不畏強暴、戰勝困難的頑強精神,一定都很佩服他吧x我不想讓小孩子們以他為榜樣。你看他出世那會,大鬧天宮,大鬧地府,大鬧龍宮……這麼多罪名,那麼多劣跡,就是跳進黃河也洗不清呀!拳途中還幾次要回花果山呢,要不是觀音菩薩教給唐僧緊箍咒控制住他,還不知會鬧出什麼事來呢。

如果說要再添個人物與唐僧一起去西天拳的話,你會選個什麼樣的人呢?我想,最好是不要添加了,省得畫蛇添足,節外生枝。

八年級讀後感3

父愛如一盞明燈照亮人們的前程,又如一座燈塔給迷途的船兒指引航向。父子情如太陽與植物,太陽用自己的光輝給植物送去能量,父親用父愛的陽光哺育孩子的成長。《哈姆雷特》給了我這樣的思想感染。

前幾天,我讀了莎士比亞的四大悲劇之一《哈姆雷特》。莎士比亞是法國的著名戲劇家,主要作品有《奧賽羅》、《李爾王》。在著部小說中,講述了一個很感動人的`故事:王子哈姆雷特突然接到了母親的一封書信。信中寫道他的父親已經去世,讓他回國來奔喪。哈姆雷特回到本國後,越來越覺得不對勁,最終發現是叔叔害死了自己的父王。然後,他謀殺了他的叔叔,並且自己也被殺害了。

通過這篇小說,看出了父親與兒子感情有多深,這真是令人佩服。而現在社會中的一些人,父親與兒子的感情就如一盆清水,淡淡的,幾乎一點濃烈的色彩都沒有。

父子情深。現在的孩子與父親不是爭吵就是打鬧,當孩子的何曾想過父親生你養你,領著你走上人生之路,陪著你走過風風雨雨,其中有多少為你付出的酸甜苦辣。應該說,哈姆雷特對父親的感情是深深的,太值得我們現在的孩子想一想了(當然,為父報仇也不能殺人啊,而且把自己的生命也搭了進去)。

中國是一個有著悠久歷史的美德之邦。但社會上,“父子之交淡如水”也不是沒有。一個民族的優秀美德和素質,更多地體現在家庭中,就好像哈姆雷特和他的父親一樣,為了對父親的深深感情,不惜自己的一切。

想到這兒我不禁要哭了,小心地開啟這本書,在扉頁上寫上五個字:父親,我愛你!我的心裡霎時溢滿了歡樂。

抬起頭,望向明亮的窗外,太陽的光線那麼溫暖,鳥兒在藍天的懷抱裡飛翔。

八年級讀後感4

《查理和巧克力工廠》是世界奇幻文學大師羅爾德。爾達寫的故事講述:一個小男孩查理,家裡很窮,他們家附近有一個全世界最大的巧克力工廠。一天巧克力工廠的主人威利。旺卡先生說他在5塊普通的巧克力包裝中分別放了5張金獎券,得到金獎券的孩子可以參觀巧克力工廠,還可以有一輩子都吃不完的糖果。貧窮的查理通過三次嘗試,最終發現了金券,成為了最後一位幸運兒。

參觀巧克力工廠的過程是一次奇特的經歷。第一個孩子由於貪婪,貪吃,在參觀過程中偷喝巧克力河中的熱巧克力時,不慎掉入河裡而被停止參觀;第二個孩子高傲自大,偷吃超級口香糖,被停止參觀;第三個孩子隨心隨欲想要巧克力工廠裡的松鼠,被停止參觀;第四個孩子看見旺卡先生能將電視裡的巧克力變出來,便請求旺卡先生將他變進電視裡的槍戰中,而被停止參觀。

但查理不一樣,他很懂事,“不肯吃我們省給他的食物”;他很善良,生日得到的巧克力“要讓每個人都嘗一嘗”;他也很聽話,在工廠裡一直拉著爺爺的'手;他能控制自己,雖然他特別喜歡巧克力,但如果沒有旺卡先生的允許,他從來不去碰一下巧克力糖果。最後,旺卡先生將整座巧克力工廠送給了查理。

查理是幸運的,但奇蹟的發生不完全是因為幸運,而是因為查理有良好的行為習慣。我們應該學習查理,學習他的懂事、他的善良、他的自律,還有他對家人的愛。我們應該改掉身上或多或少存在的壞習慣,不自私貪婪,不任性狂妄,遠離電視(電腦遊戲),親近書本,做一個行為規範的好少年。

八年級讀後感5

這幾天,我參加了一個“書香江蘇”網上讀書活動,這可真是一個有意義的活動。我們只需要在網上註冊一個帳號,就能隨心所欲地讀書了!我在“我的書櫃”裡還收藏了數十本精美的圖書呢!如《郵差》、《格列弗遊記》、《呼嘯山莊》、《簡愛》等等,其中,我特愛看《老人與海》。

《老人與海》是美國著名作家海明威寫的小說,這本書寫的妙趣橫生,故事大概是這樣的——很久以前有一個靠海上打魚為生的窮老頭,在墨西哥海灣暖流裡打魚,他有一手很好的打魚技巧,可是,這次老人出海已經八十四天了,仍然一條魚也沒有打到。這八十四天,老人每一天都空著船回去,就在第八十五天情況有了轉變,老人釣到了一條大魚,差不多有1600磅!但是,在老人返回的路上遇到了成群的大白鯊!老人使出了渾身解數與鯊魚搏鬥,能用來當武器的都用了,最後才趕走了鯊魚。可他自己也身負重傷,而且大魚也被鯊魚吃光了,只剩下魚的骨架。他把魚拖了回去,雖然不能賣個好價錢,可他覺的自豪。

作者海明威塑造了桑提阿爺爺這麼一位普通而又可敬的'勞動者形象,他不被任何困難所壓服,儘自己最大的努力來做不屈不撓的鬥爭。他說,“一個人不是生來就要被打敗,你儘可以消滅他,卻不能打敗他”。這種永不言敗的精神貫穿在《老人與海》的故事始終。

我們要學習桑提阿爺爺那不屈不撓、永不言敗的精神,做一個決不向失敗和困難屈服的人。學習過程中,我們常常會遇到“攔路虎”,課堂上在做作業時,我們不能交頭接耳議論,更不能抄襲別人的,我們應該獨立地思考,想方設法尋找解決的辦法,如果真的不會,可以請教老師。這樣,我們也會成為一個象桑提阿爺爺一樣自強不息、永不放棄理想的人。

八年級讀後感6

《狂人日記》是魯迅創作的第一個短篇白話日記體小說,小說通過被迫害者“狂人”的形象以及“狂人”的自述式的描寫,揭示了封建禮教的“吃人”本質,魯迅先生運用精神病人內心的獨白方式把他想所表達的內容發揮地淋漓盡致。那時候人們生活在非人的社會中,魯迅先生目睹了這一切,他毅然決然的棄醫從文,踏上了革命的道路,化筆為刀,用手中的筆跟敵人作戰鬥,用手中的筆喚醒沉睡的東方雄獅,讓人們知道祖國的榮辱興衰。魯迅不僅僅是一名作家,同時也是一個偉大的革命家。他用他手中的筆揭示腐朽黑暗的社會,他就在這片藍天中盡情地展翅高飛,寫作則是最適合他的“翅膀”。

魯迅先生抨擊了當時吃人的社會現實。他巧妙藉助”我”這一角色,描繪了人性的醜惡與世界的殘缺。說實話,這篇文章的色彩過於晦暗,但這晦暗中分明灼射著亮光,透露著激盪與高昂!”吃人!”真的是吃人嗎?這顯然不是先生的直接目的,先生眼中的吃人只不過是在社會現實的無情壓迫和吞噬下,人性一點點地泯滅。或許在茫茫夜幕下,先生一人獨立於窗前,望著窗外被流水般月光籠罩的夜獨自嘆息。”吃人的人的兄弟”,天下誰不為兄弟?所以先生揭露的`顯然不只一人,而是整個民族。”食人”的民族,何時能清醒?先生以灰冷的一面,向塵世發洩著憤懣。然而,黑暗是如此的深廣,吞噬了一切,只有先生那熾熱和焦灼的心在跳動著,熠熠發光!

《狂人日記》讓我深切體會到先生內心的痛苦,一方面又為當時社會的憂憤,同時又對中國甚至是人類的前途表達了深廣的憂憤,直指中國封建主義文化的核心,同時對現實社會中的黑暗又進行了毫不留情的揭露。

八年級讀後感7

最近,我的腦海裡總浮現出魯賓孫種小麥的情景,他那不怕苦、不怕累,自己動手,豐衣足食的精神讓我感動。

《魯賓孫漂流記》是英國小說家笛福地作品。講述了魯賓孫在一次航海中遇險了,船流落到一個孤島上,獨自生存了28年,吃盡了苦頭,但憑著自己掌握的知識和智慧,不向惡劣地自然環境低頭,不輕言放棄,終於克服了所有的困難,重返故鄉。他那不怕困難 不怕苦 不怕累的精神深深地打動了我。

在學習上我們也會遇到各種各樣的困難:我們可以像魯賓孫克服惡劣的自然環境一樣來克服它們。如果你是一個聰明的人,只要自己轉動腦子就可以想出來。如果你是一個並不聰明的人,就可以去請教父母,然後自己再努力地思考,也能想出來。也可能你是一個非常笨的人可你笨鳥先飛,自己動了一番腦筋,還請教了老師,才明白過來。不管你怎樣,任何事情都能解決,不能以哭來代替,要相信自己,就能成功。

在生活上,許多同學愛挑食,芹菜、胡蘿蔔……很多菜同學們都不喜歡吃,想想魯賓孫,他在島上生活了28年,早餐吃一串串葡萄乾,中午吃一塊烤羊肉或者烤鱉肉,晚餐吃兩三個鱉蛋。現在我們呢?很隨便,挑喜歡吃的,不喜歡就不吃,我們吃的菜比魯賓孫吃的不知好多少倍,挑挑揀揀,有時甚至不吃。每天中午,看著學校食堂門口的兩大缸剩飯剩菜,難道我們不覺得臉紅嗎?

現在我們的生活、環境比他好,那我們更應該熱愛生活,學會生活,熱愛勞動,珍惜他人的`勞動成果。在勞動中,還要不怕苦不怕累,也要愛護自然環境,保護花草樹木,作生活的小主人。我這樣寫並不是要大家去學習魯賓孫漂流,而是要大家學習他那不怕困難、不怕苦、不怕累的精神,更要學習他堅韌不拔的意志和適應環境的能力。

八年級讀後感8

我最近讀的一本書叫《窗邊的小豆豆》,它的作者是日本作家黑柳徹子。它的主要內容是一個因淘氣一年級就被退學的小豆豆來到巴學園,這個巴學園跟平常的學校有很多的不一樣:有電車教室,山的味道和海的味道。她一進這所學校就喜歡上它了。在面試的時候,小豆豆說了一大堆亂七八糟的話,她說完之後以為自己不能被錄取了,但驚奇地發現校長說了五個字“你被錄取了!。”她就在這裡快樂地學習著,學得非常好。

巴學園與眾不同,這有個大游泳館,同學們下課的時候可以隨時下去游泳,在這裡人數極少,只有五十多個人,我猜是因為這裡太偏僻的緣故吧,這裡可以自己選擇感興趣的課程,假如下節課想上體育課,你就向老師提出要求,老師就會滿足你的.願望。

我覺得最有趣的是電車教室,這個教室裡按照電車設計的,除了前面多了一塊黑板外,其它都和平常的電車一樣,國小生放書包的地方就是行李架。有一個貪玩的男孩子把書包向架子上投過去,書包掉了下來,他連續投了好多次才投進去。我看了哈哈大笑,他把電車教室的行李架當成了籃球框,把書包當成了籃球,不停地投,直到投進去為止,這就是有趣的巴學園。

小豆豆在這所學校很開心,我也想到那所學校去上課,這個作者想象力豐富,我也非常喜歡這本書。

八年級讀後感9

放棄,是指在面臨矛盾時,敢於面對現實、分析利弊、冷靜思考,然後捨棄不利因素,選擇自己認定的目標,並且堅持下去。

因此,放棄首先應該是一種自信的體現。沒有信心的人是不可能坦然放棄的,他們總是患得患失、優柔寡斷,在自怨自艾中一次次錯失良機,使自己陷入惡性迴圈中不能自拔。而充滿自信的人,則堅信失敗為成功之母,哪怕成功並不能立刻到來,他們仍然感受到陽光在不遠的前方,只要朝前看,努力不懈,最終會有回報。哼哼從開始猶豫不決到最後毅然邁出尋求新乳酪的一步,就體現了一種不自信到自信的轉變。

然後,放棄是來源於心智的指引。當生活、工作和學習中的矛盾壓向我們時,幾乎沒有人不感受到恐慌,那麼,是被壓得錯亂複雜、惶惶不可終日,還是一蹶不振、自暴自棄呢?擁有智慧的人,就明白是該作出選擇的時候了——哪些該放棄?哪些該保留?權衡利弊,用心思考,透徹地比較每種選擇可能產生的結果,得出自己要堅持的結論——這個過程完全是靠心智,而絕非一時的頭腦發熱。每個人的內心都有巨大的潛力,當這個潛力通過智慧表現出來時,就請抓住它!哼哼自己的.思考以及他和唧唧的對話,其實就是心智的探索。

接下去,放棄還意味著不斷創新、不斷彌補、不斷完善!月有陰晴圓缺,生活、工作和學習中總是充滿許多缺憾,當我們作出某種選擇的同時,往往失去了另外的東西,比如享樂、金錢、地位、愛情、親情、名望……這也就是我們放棄的東西。但是,放棄並不是目的,放棄只是暫時的,放棄以後,要想方設法把它尋找回來、而且找回來更好的,當然可能也是更加辛苦。就象哼哼,在迷宮裡面,經過好多辛苦,終於又重新找回了乳酪。

八年級讀後感10

我總要抱著《寶葫蘆的祕密》,坐在沙發上看幾遍。仔細讀著,彷彿自己正身臨其境。沉浸在書中,連飯也不想吃了。

國小生王葆是這本書的主人公,他不好好學習,總想著不勞而獲。一天,王葆在睡夢中釣到了一隻寶葫蘆,這隻寶葫蘆具有非凡的魔力,能幫助他實現任何願望,只是有一個條件:王葆不能說出它的祕密。有了這個寶貝,王葆從此想要什麼就有什麼,來得真容易,真是“吃不了、用不完、玩不盡”,學習成績也突飛猛進。可是,這一切不但沒有使王葆得到幸福和快樂,反倒使他鬧了不少笑話,感到了無窮的苦惱。例如:象棋比賽中,王葆因對付不了對方的馬而“損兵折將”,所以心裡老想著“吃掉他的馬,吃掉他的馬”,寶葫蘆就真的把棋子扔進他的嘴裡,差點被他吞下了肚;王葆答應小朋友要教給他們花草園藝的知識,結果寶葫蘆胡亂地給花草插上了亂七八糟的花名標籤,弄得王葆被爸爸訓了一頓;王葆想去電影院看電影,寶葫蘆就把他朋友的電影票給弄來了;數學考試時,寶葫蘆幫著王葆作弊,竟把別人的考卷拿來讓王葆交了上去,結果,王葆被老師嚴厲地批評了。王葆一氣之下把寶葫蘆扔進了小河裡,並且把真相都告訴了大家,這時,王葆終於找到了真正的快樂。

看完這本書,我懂得了不勞而獲只能帶來煩惱和痛苦,也知道了投機取巧而不付出自己的努力是不會成功的.,一定要通過自己的努力得到勞動的果實,要勤奮,有毅力,做一個誠實的人。

我陷入了沉思……許久,我站起來,大聲說:“我一定要踏踏實實地學習,不投機取巧,要用自己的努力戰勝困難,一步一步地邁向成功!”

八年級讀後感11

好曲不厭不厭百回唱,好書不厭百回讀。初讀好書,如獲良友,重讀好書,如逢故知。《三國演義》,就一直陪伴我成長。

在《三國演義》中,有仁厚的劉備,果斷的孫權,豪邁的曹操,忠義的關羽,智慧的諸葛亮。他們每個人都有自己獨特的性格,使三國演義更加的生動有趣,也讓我明白了許多……

“對酒當歌,人生幾何?”想不到,一代梟雄的曹操,可以發出如此的感慨,在《三國演義》中,曹操主要扮演的是一個反面人物,一個“多疑,狡詐”的`人。“挾天子以令諸侯”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分明是利用天子之名,來掃除他統一路上的障礙,卻打著諸侯忤逆的幌子征戰四方,使天下生靈塗炭。可重讀三國,才漸漸發現曹操的另一面。他不完全是一個野心家,他更希望能結束亂世,建立一個強有力的中央集權國家。

曹操的“雙面”讓我明白,看生活中的人,像品茶一般,不僅要看他的顏色,還要細細品味其味道。

關羽的神威,著實讓人佩服,而更令我敬佩的是他的那份忠義。自“桃園結義”後,關羽一心追隨劉備。被曹操包圍時,為保護劉備家屬。不得已“忍辱負重”,依舊恪守忠義原則,堅持“降漢不降曹”,上演了“身在曹營心在漢”的千古佳話。也成為了中華民族“忠義的化身!

在生活中,我沒有他的豪邁,更沒有他那高超的武藝,但我們在成長中,也需要他的那種勇往直前的精神。

《三國演義》是舊,但裡面有永遠嶄新的啟迪。

八年級讀後感12

一連幾天,我都沉浸在《傅雷家書》這本書中,感受著這份沉甸甸的父愛。那一封封書信,最短不過幾百字,最長的幾千餘字,但是無論長短,每封信中都流露出父親對兒子濃濃的關愛和熱切的期盼。

傅雷之於傅聰,既是父親,也是老師、朋友、知己,他在信中除了關心兒子的生活瑣事外,還與之談人生,談藝術,灌輸一個藝術家應有的高尚情操。他以一個過來人、一個長者的身份,毫無保留的傳授著,自己的寶貴經驗,教導兒子成為一個大寫的“人”,一個“德藝具備,人格卓越的`藝術家”。正如傅雷所言,他給兒子的書信具有多重作用:一、討論藝術;二、激發青年人的感想;三、訓練傅聰的文筆和思想;四、做一面“忠實的鏡子”。而傅聰之於傅雷,既是“長不大”的孩子,又是可以討論學習的物件,甚至可以說是一位“知己”,傅雷可以放下做父親的尊嚴,毫無顧忌的向兒子懺悔自己曾經的過錯,吐露自己的心聲,消除父子間的隔閡。

在看這本書的時候,我感慨頗深,不禁想到自己的父親。雖然沒有傅雷之嚴厲,沒有傅雷的不苟言笑。但對我的一切{主要是學習}都十分嚴肅和認真,但在平時,父親還是很幽默的,對我吃住用都十分上心,雖然我有時候還會跟我的爸爸吵架,都這卻不能阻擋我愛這個爸爸,愛這個家庭。

自從讀完《傅雷家書》以後,我感覺自己更瞭解父親了,他的我的愛是那麼深沉,那一句句叮囑,一聲聲責備,都是他對我的關愛。

《傅雷家書》是一本好書,它能使父母更懂孩子,孩子更理解父母。現在我將這本書推薦給你。

八年級讀後感13

《老人與海》是美國著名作家海明威所著的一篇名著,作者因此獲得了1954年諾貝爾文學獎。作品中桑提阿果爺爺是一位普通而又可敬的勞動者,他不被任何困難所壓倒,盡最大的努力與生活中的磨難做不屈不撓的鬥爭。

桑提阿果爺爺是一個老漁夫,八十四天中,一條魚也沒打到。第八十五天,他打到一條十八英尺長的的大魚。正準備拖回家時,遇到了鯊魚群。老人用盡全力與鯊魚搏鬥,鯊魚把能吃到的肉全吃了後就走了,老人逃過了一劫。文中,老人八十多天都沒打到魚,但他沒有放棄。這是我們最缺少的堅持精神。

在老人面前,我們自愧不如。我們整天嬌生慣養,難以面對挫折,生活中遇到困難依賴家長;學習中老師、家長教給我們的`好習慣我們難以堅持。從老人身上,我們懂得了,堅持,就會有收穫;堅持,我們就會不斷成長!老人和鯊魚搏鬥時,武器都在緊要關頭斷了,但老人還是堅持跟鯊魚做鬥爭,用僅存的半截船槳打敗了鯊魚。老人永不言敗的硬骨頭精神令我感動。正像老人所說:“一個人並不是生來就要給打敗的,你可以消滅他,但不能打敗他”。學習老人的這種精神,一切困難都會在我們面前低頭!老人的精神將使我成長為一個有用的人。

《老人與海》這膾炙人口的名著也一定會永遠流傳下去。

八年級讀後感14

這天,我讀了一本高爾基的名著——童年。我明白了人世間的杯具和與阿廖沙相比我們是多麼的幸福。

阿廖沙痛苦的童年生活打動了我,故事是這樣的,阿廖沙四歲喪父,跟隨悲痛欲絕的母親和慈祥的外祖母到專橫的、瀕臨破產的外祖父家生活,卻經常挨暴力的外祖父的毒打。但善良的外祖母處處護著他。在外祖父家,他認識了很多的親戚,其中包括兩個自私、貪得無厭的、為了分家不顧一切的米哈伊洛和雅科夫舅舅,還有兩個都叫薩拉的表哥。樸實、深愛著阿廖沙的伊凡,每次都用胳膊擋外祖父打在阿廖沙身上的鞭子,儘管會被抽得紅腫,但他還是會盡力去保護阿廖沙。不久之後,阿廖沙的母親去世了,從此他便走向了人間。

阿廖沙的童年是個杯具:外祖父和舅舅的吝嗇、貪婪、殘忍、愚昧;親人之間的勾心鬥角;常常為一些小事爭吵、鬥毆……但在這個黑暗的家庭裡,有一個聰明能幹、熱愛生活、慈祥善良的外祖母。她常常給阿廖沙講好聽的故事,也慢慢地教他做一個正直、堅強、勇敢、善良的人。

和阿廖沙相比,我們的.童年是燦爛的,是彩色的;是沒有煩惱痛苦的,更是無憂無慮的。有很多孩子甚至不懂什麼叫做“打”,因為我們從沒有經歷過被人打、被人拿鞭子抽的滋味。那也許是一種無法想象的痛苦。但擁有著這些,我們並不知足。我們總是奢求更多。因為,在我們眼裡,大人們掙錢是那樣的容易,似乎都不費吹灰之力。的確,我們不用像阿廖沙那樣只十一歲就到“人間”獨自闖蕩。但自從我讀過《童年》之後,真後悔自己以前的奢侈,我不就應再浪費,我就應學會珍惜。

就從此刻做起,我們不再奢侈,不再浪費;我們要為長輩著想,體諒他們,向阿廖沙一樣,做一個正直、堅強、善良的人。

八年級讀後感15

寒假裡,同學們一定讀了不少課外書吧?我也讀了幾本,《城南舊事》就是其中我很喜歡的一本。

《城南舊事》是臺灣著名作家林海音以年少的心態,通過“英子”這個角色來敘述自己在北京城南胡同的幸福童年生活的自傳體小說。其實,剛開始看到書名的時候我還有些抗拒,書中講述的事是上個世紀二十年代的事情,難怪叫“舊事”,離我們差不多有100年了,也太遙遠了吧!可是沒多久書中那淡淡的文字,悠悠的敘述就慢慢將我帶入了二三十年代的老北京,娓娓動人的故事傳說也抒發了作者對童年的緬懷和對人間真善美的呼喚。

《城南舊事》由五部分組成“惠安館”“我們看海去”“蘭姨娘”“驢打滾兒”“爸爸的'花兒落了,我也不再是小孩子”,而且人物也十分豐富,惠安館的瘋女人秀貞,漂亮愛笑的蘭姨娘,蹲在草叢裡的厚嘴脣小偷,井邊的小夥伴妞兒,和英子朝夕相處的宋媽……每個人都讓人覺得親切,每個故事傳說都令我思緒起伏,溫暖感動時常湧上心頭。

讀完《城南舊事》,我深深地體會了英子童年的喜怒哀樂,酸甜苦辣,我也看到了我無憂無慮的童年。有人說童年是一朵美麗芬芳的花朵,增長一歲,花瓣就掉落一片,花瓣掉光了,我們的童年也就過完了。我們一天天地長大,離童年的終點也越來越近。小夥伴們,好好珍惜屬於我們的童年吧,不要將珍貴的童年都浪費在電子遊戲和電視上了,多參加一些有意義的活動,多經歷一些沒有體驗的事情,那樣,當我們長大回憶童年時,一定都會充滿了幸福與精彩!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