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薦】讀《祕密》有感

來源:果殼範文吧 1.84W

細細品味一本名著後,你有什麼體會呢?記錄下來很重要哦,一起來寫一篇讀後感吧。千萬不能認為讀後感隨便應付就可以,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讀《祕密》有感,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推薦】讀《祕密》有感

讀《祕密》有感1

在這個長假裡,我讀完了《祕密花園》這本書,它是由英國作家弗朗西斯·霍其森·伯納寫的。我讀完這本書,被深深地打動了。

這本書講的是一個任信,不討人喜歡的小女孩瑪麗,她的親人因霍亂而死去。瑪麗在她自己的房子裡度過了好多天,沒被霍亂攻擊,才活了下來。瑪麗被送到克雷文先生家後,漸漸地認識了女僕瑪莎、瑪莎的媽媽和瑪莎的弟弟迪肯,結為好友。瑪麗發現祕密花園的鑰匙,而且還和一隻知更鳥交為朋友,經常把花園的祕密告訴迪肯、瑪莎的媽媽和表哥柯林。瑪麗在和瑪莎、迪肯活動中長成一個身強體壯,樂觀向上的人。從此,瑪麗不再那麼冷漠、自私,她找到了生活的快樂。瑪莎發現了父親都不想見到柯林,她和瑪麗、迪肯一起用“魔力”把柯林變成一個健壯的孩子。 我覺得,一個人聰明不聰明是天生的,不是最重要的;最重要的是要有一顆陽光、純潔、善良的心去面對一切。就像瑪麗,她也很渴望自己有快樂的生活。只有去感受,去體會,一定會有快樂的!

讀《祕密》有感2

在這個學期裡我很榮幸的拜讀了楊斌老師的《教師職業幸福的祕密》一書,細細品味這本書,就像在喝一杯陳年老酒,越啜越有味,越啜欲上癮,漸漸明白了書中每個故事所蘊涵的生活意義。全書通過對教學中的幸福感與壓力的原因分析,尋找切實可行的提高個人幸福感、促進專業發展、改善生活品質的方法與策略,從而引導廣大教師踏上幸福之路。”這是出現在《教師的幸福感》一書封底的一句話。幸福,是每個人都向往的最美境界。幸福是人生的主題,只有擁有幸福感的人,才能把幸福給予身邊的人。尤其是教師,能否時時處處感到幸福不僅僅影響著其人生是否快樂,更影響著學生,因為只有擁有幸福感的教師,才能把幸福的感覺帶給學生,才能讓學生成為幸福的人。

回首從教路,轉眼間,我在國小教師的崗位上已經默默耕耘了16載,回味這酸甜苦辣五味俱全的教學生涯,我感覺自己是幸福的。當教過的一屆又一屆的畢業生重回母校,站在我的面前,和我一起回憶當年國小生活的趣事,訴說如今中學生活的充實時,我會由衷地感到開心、幸福。節日裡,讀著一條條來自學生的問候簡訊,感受著學生髮自內心的真摯的情感,幸福的滋味就如一股暖流湧上心頭。當所教班級的孩子在我的幫助下有稍許進步時,取得一些成績時,當……細細想來,讓我感到幸福的事情還真是很多很多。恍然覺得,幸福就是這麼簡單,老師的幸福感是這麼容易獲得。如果經常關注取得幸福的每一步,收集自己幸福的一點一滴,會發現原來自己生活在幸福的海洋裡!

有一雙善於發現的眼睛,善於捕捉那些日常工作中的幸福瞬間,縱有不如意的時候,但回想起自己所獲得的幸福瞬間,那又有什麼不能釋然的呢。 “作為一名教師,你可以盡你所能的教育、關心、呵護以及鼓勵你的學生,即使這份工作給你帶來了巨大的壓力,即使你的生活需要得到更多的關注,你仍然認為這樣做是值得的。”因為我們也從中獲得了幸福。

“幸福,原來可以和教師職業如影相隨。”這是出現在《教師職業幸福的祕密》封面的一句話。讓我們都成為一個幸福的人吧,一個有幸福感的教師,幸福地生活,幸福地工作吧!

讀《祕密》有感3

我十分喜歡看書。在這個寒假裡,我和媽媽一起閱讀了一本《祕密花園》,這本書內容豐富,語句優美,從中讓我受益匪淺。

這本書的主要內容講述了一個長相難看,脾氣古怪、平庸的印度小姑娘瑪麗在英國一座米瑟斯威特莊園內經歷的種種離奇、有趣、好玩的事。在大莊園裡,美好的大自然改變了瑪麗的一切;她的個性由乖戾變得親切、溫柔、友好;蠟黃的小臉蛋兒變得紅潤;在孤單的生活裡交到了:瑪莎、本、知更鳥、索爾比太太、狄肯、柯林……認識了很多有趣的朋友,發生了許多有趣的故事。

最令我感動的一個片段是:柯林的身體很虛弱,天天躺在床上,不會走路,還經常生病,瑪麗找到他後十分耐心地照顧他,和他一起聊天,談笑,但他心理很不好,總是感覺自己快死了,但瑪麗的出現讓柯林很高興、開心。瑪麗也慢慢幫柯林走出心理的陰影,他的心情也變得十分開朗,瑪麗試著把柯林扶到戶外,呼吸新鮮空氣,讓他變得更強壯、更健康。後來,柯林越來越喜歡新鮮的空氣,每天都讓瑪麗帶他來玩,最後,還帶他來到了“祕密花園”。直到有一天,柯林變得強壯起來,會走路了,而且走路的速度不比其他孩子差。然而,瑪麗那蠟黃的小臉也變得紅潤,比以前更漂亮了,脾氣也變了不少。他們也過上了快樂的生活。

讀了這本書讓我懂得了在生活中要像瑪麗這樣關心別人、為別人著想,幫助別人的人能得到別人的幫助。正所謂:愛人者,人恆愛之;敬人者,人恆敬之。

讀《祕密》有感4

今天我讀了《童年的祕密》這本書,這是一本介紹年幼的孩子生理和心理健康成長的書,對於一個年幼的孩子而言,他們的心裡成長恰是我們大人最容易忽略的問題,我們總認為孩子還小什麼都不懂,其實不是這樣的,孩子雖然年齡很小但是他們內心深處有很多和我們成年人不同的想法。蒙臺梭利說:“學會走路對兒童來說是第二次降生,他從一個不能自助的人變成一個主動的人。這番努力的成功是兒童正常發展的主要標誌之一,但在這第一步之後,他們仍然需要經常的實踐。”孩子們從牙牙學語就已經有了自己的思想和主動探究世界的行為,看來我們真的不能對孩子的心裡成長有所忽略。

孩子的物質需求我們可以滿足,但是我們對孩子的無理取鬧就不能隨便滿足,這樣就會滋生孩子的不良習慣養成。蒙臺梭利強調:“在成人對兒童的要求作出讓步,兒童在得到了最初的勝利之後就期待第二次勝利,成人作出的讓步越多,兒童渴望得到的東西就越多,最終成人被用來滿足兒童慾望的這種錯覺化成了苦果。因為物質世界是極端有限的,而想象力可以漫遊入無限之中,最後產生了牴觸和劇烈的衝突,兒童的任性成了成人的災難,成人突然認識到他錯了,他說:“我寵壞了我的孩子。”

在幼兒園門口就有很多賣小孩子吃的5角、1元一袋的小食品,這些食品小孩子吃了對健康是不利的,我們每一個家長都明白,不能讓孩子吃過多這樣的垃圾食品,但是孩子一哭一鬧家長就心軟了,總是這樣勸慰自己:“反正又不貴,孩子想要就買一次吧。”但是孩子就抓住了大人的這個心理,每當走到校門口就又哭又鬧,故意在人多的時候大聲哭鬧,這樣家長就會感到如果自己不給孩子買,孩子一直這樣鬧下去就會讓自己很沒面子,於是就只好妥協掏錢包買吧。還有的是爺爺奶奶接送的孩子,如果不給孩子買,孩子就會回家告訴爸爸媽媽說:“我想要一袋糖果,爺爺都不給我買。”好像自己很不疼愛孩子似的,也就會引起婆媳之間生氣。我的同事就因為自己的婆婆不給女兒買東西吃而耿耿於懷,總是說婆婆不疼愛自己的孩子。如果我們隨便就向孩子讓步,孩子物質慾望就會不斷膨脹,等到我們不能滿足孩子的物質需要的時候,我們就會感覺到我們培養的不是一個孩子,而是一個討債鬼,好像自己就是前生借他多少錢沒還一樣。長大畢業了要房子我們得買,結婚了彩禮要送,生孩子了小孩子的見面禮要隨,見到別人有車了,逼著你給他買,如此的慾望我們怎能憑藉我們微薄的工資收入去滿足他呢?所以我們千萬不要寵孩子,不要認為我們現在能滿足孩子的慾望就讓孩子吃最好的,穿最好的,處處和別人攀比,讓自己的孩子成為最耀眼的小童星,走到哪裡都會得到誇獎,說這個孩子多漂亮,打扮多洋氣,多像一個洋娃娃等等,滿足了大人的虛榮心,同時也滋生了孩子的壞習慣養成。讓孩子的虛榮心也在不斷升級。

對於孩子的健康成長,蒙臺梭利還認為,對幼兒的生理和心理髮展來說,準備一個適宜的環境十分重要,她強調說:“正在實體化的兒童是一個精神的胚胎,他需要自己特殊的環境。正如一個肉體的胚胎需要母親的子宮並在那裡得以發育一樣,精神的胚胎也需要外界環境的保護;這種環境充滿著愛的溫暖,有著豐富的營養,在這種環境中所有的東西。都傾向於歡迎它,而不會對它有害。”營造適合孩子成長的愛的環境對孩子成長是有利的。

我們做媽媽的一定要懂得溫柔的呵護是愛,勇敢的放手也是愛。同時我們還要經常教育孩子讓他們明白他總會長大,總會有獨自面對社會的那一天,到那時,爸爸媽媽永遠是他堅強的後盾,但不要忘了身後的爸爸媽媽也需要關懷……也需要來自孩子的關愛。

這就是我們中華民族幾千年的傳統“養兒防老”,如果我們現在對孩子只是一味的給予愛,不求回報,不讓孩子懂得感恩,等孩子長大了,我們也老了,到那時孩子會主動來關懷我們嗎?會照顧我們嗎?這是一個值得三思的問題呀?

讀《祕密》有感5

"為兒童提供利於發展、成長的環境,把阻礙發展的障礙減少到最低限度,這樣的環境能夠讓兒童積聚力量,為它提供開展活動必不可缺的手段。"可見環境對於兒童的成長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在教育中,環境不僅僅是課室的準備,還有教師的準備。

"某些整潔明亮的教室、低矮的窗戶、窗臺上擺滿盆花、袖珍型的現代家庭傢俱(小桌、安樂椅、學童小手可及的低矮櫥櫃、放置在櫥櫃內學童可以隨意取出的物品),這一切似乎在兒童生活方面做出實際意義的真正的改善。"這可以看出課室環境需要適合孩子的身體比例,創設屬於孩子的小社會環境,使之更獨立、更自信。

就好像我們螢火蟲班,之前我們班的環境是為3—6歲的孩子準備的,從上學期開始我們班變為小班——1。5—3歲的孩子就讀。因為有1歲多的孩子,身高也相對矮小,我們發現孩子和環境產生不了連線,對教具也不怎麼感興趣。因而我們及時調整,重新佈置了課室,把四層的教具櫃全部換成三層櫃子,在生活區和感官區都擺放了矮桌子,在洗手檯下邊放置墊腳凳。改變之後,孩子不僅工作時有狀態,還更獨立了。就好像我們班的源寶,剛入園才一歲三個月,多多剛入園才一歲五個月,年齡都比較小,個子相對教具架來說有點矮,洗手時都夠不著水龍頭,之前都需要老師協助才能洗手,放置墊腳凳後,可以獨立地洗手,以致更適應兒童之家的生活。

除了課室的大環境,課室的教具也要符合他們年齡,還要符合他們的個體需求。而且教具的擺放都是有遞進的順序的。"兒童在不斷地成長,所有利於發展的手段,都令他們著迷,他們對懶散的活動不感興趣。"從簡單到難地擺放教具,以致孩子能實現從低階階段向高階階段過渡。因而在選擇教具的時候需要根據班裡不同年齡段的孩子來選擇,還有擺放教具有固定位置且要遞進的方式擺放。我們班是根據班裡現有年齡層來選擇教具,在感官過渡區會擺放吸引1歲多孩子的工作,同樣擺放與2歲多孩子相符的工作。有一次,工作時間,樂樂在課室來回走動,偶爾會取一些投擲石頭、大勺子舀等對於他來說簡單的工作,還時不時打擾別的孩子做工作,老師觀察後做出引導,最後他與開鎖的工作產生連線,不斷地在探索開鎖的工作,好像找到自己心靈的需要一樣。

如果說環境的準備是基礎,那教師的準備就是必需品。"首先要求教師確定正確的道德立場",最重要的還是心,對孩子有心,用職業道德標準提醒自己,愛孩子。特別是蒙特梭利教師,對孩子沒有愛是很痛苦的。雖然我是教育專業出身的,但是真正接觸蒙特梭利教育,還是加入從化自然樹兒童之家之後。而對於孩子,由於自己沒有做過媽媽,只是覺得孩子都好可愛,很好玩,但是在這裡工作後,覺得孩子很神奇,他感受到了你對他的愛之後,往往給到你出乎意外的結果。就像凱凱,有一段時間,每天中午睡覺都會說:"鄺媽媽,鄺媽媽,我要鄺媽媽陪我睡覺,聽著心裡真是溫暖啊,布布每天睡醒午覺,都會精氣十足地來一句"鄺老師,布布睡醒了。"是吧,孩子就是那麼單純,那麼簡單,你真心地愛著他,他心裡就想著你。

看著他們長大,自己也慢慢地長大,心也不是簡單的愛,而是發自內心地喜歡,慢慢學習從他們的角度想問題和方法。即使累看到孩子們就自然快樂起來。還有"教師應當做好精神上的準備,持之以恆地研究自身,以便清除自己根深蒂固的缺陷,認識構成自己和兒童之間關係的障礙的東西。為了發現隱藏在自己意識中的缺陷,我們需要外在的幫助、某種指示;不可或缺的是,有人指出我們應當在自身發現東西。"是的作為一名蒙特梭利教師,就應該是一張白紙,或者把自己儘可能漂白,重新學習新的教育理念。慶幸我畢業就來到這裡,也慶幸在我沒有孩子就接觸蒙特梭利教育。

"先去掉自己眼中的梁木,才會去掉兒童眼中的刺"。只有教師自己意識到自己的缺點,並且改正,才能幫助孩子成長。而在這一點上我不斷地改正中。一位有準備的教師必須具備觀察能力,而這裡所說的觀察,不是普通的觀察,而是從事情的表象看到本質的東西。從孩子的行為挖掘他們行為背後的原因。這常常是我們忽視的,很多時候,大人就喜歡看到行為表象立馬下結論,給孩子亂貼標籤。

只有我們的課室準備好,教師準備好,孩子才能根據自己的興趣選擇自己喜歡的工作,並且重複的練習,從而更專注更自信,同時也能獨立自律。這樣孩子逐漸趨向正常化。前面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孩子們在不斷的成長,仍需繼續努力。

讀《祕密》有感6

前幾天,我又讀了一遍《寶葫蘆的祕密》這本書,目的就是為了加深印象。

《寶葫蘆的祕密》這本書主要描述了一個名叫王葆的小男孩小時候經常聽他的'媽媽講寶葫蘆的故事。後來,這個小男孩去湖邊釣魚,就釣到了寶葫蘆。然後,王葆想要什麼就和寶葫蘆要,再然後,他才知道他向寶葫蘆要的所有東西,不管是糧食、植物、生活用品、體育用品、書本、玩具等等全都是寶葫蘆從別人那兒“偷”來的。於是,王葆就努力剋制自己不在向寶葫蘆要東西,而是在心裡想,可誰又知道王葆心裡在想什麼寶葫蘆都知道,所以,寶葫蘆只要知道王葆想要的東西是什麼就會給他“偷”過來。到後來,王葆實在受不了了,就想方設法的想把寶葫蘆給毀掉。可無論是用什麼方法就是不能把寶葫蘆給毀掉,他也只好放棄了。結果,他向寶葫蘆要的所有東西都被大家誤以為是他偷的,所以他只好把和寶葫蘆之間的所有祕密告訴了同學,家長和老師們了。之後,他醒了,其時這些都是一個夢而以,做了這個夢以後,王葆就再也不想擁有一個寶葫蘆了。

讀完了這本書,我明白了一個道理,那就是“想要什麼都得自己去爭取”,不能一味的向別人索取”。(吳雨桐)

讀《祕密》有感7

高爾基曾說過:“書籍是人類進步的階梯”,劉向也說過:“書猶藥也,善讀之可以醫愚”。的確,書教給我們的實在是太多太多了。最近,我讀了一本書,書名是《祕密花園》,它告訴我許多知識。

《祕密花園》講了任性的小姑娘瑪麗在一次霍亂失去父母,被送到克萊文舅舅家,瑪麗通過一隻知更鳥的引領找到到一個被封閉十年的花園的鑰匙。她和迪肯一起對花園進行了一次大改造,並且讓小柯林再也不自暴自棄,也讓克萊文先生重拾了對生活的信心。

在整本書中,迪肯一家扮演著十分重要的角色。他們一家十幾口人,非常貧窮,卻過著快樂的生活。為什麼,就是他們對生活充滿信心。每一天,都是新的開始!

這不禁讓我想起了武松打虎。武松要是沒有信心他哪敢去打虎,說不定早就嚇得跑了呢!就是這種對自己的信心,使他留下了“打虎”的美名!

在人生的道路上,我想:最不可缺少的就是信心了吧?我們一定要對自己有信心!

讀《祕密》有感8

快樂是給予,而不是索取;是執著,而不是輕易放棄。這是《祕密花園》所給予我的,足以讓我一直銘記下去的。

《祕密花園》講述了一個有關於大自然的魔法和善良人類的故事。女孩瑪麗的父母在一場瘟疫中失去了生命,她被迫從家鄉印度前往英國,去投奔他性格古怪的姑父。於是,瑪麗在那裡開始了屬於她的新生活。在知更鳥的指引下,瑪麗進入了一個封閉已久的“祕密花園”。在那個神祕的世界裡,她認識了熱愛動物的少年迪肯,以及被痛苦和絕望環繞的少年柯林。在小夥伴的幫助下,瑪麗由剛開始的自私任性變得美麗善良,柯林的身體也逐漸健康,小夥伴們一起收穫活力快樂。到了故事的最後,姑父也被瑪麗和她的夥伴們所感染,一家人過上了幸福的生活。

書中的瑪麗給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她從小被家人當做公主一樣呵護。而我們又何嘗不是呢?長輩用家為我們撐起了一把無形的保護傘,它是避風港,遠離海風和浪花。他們含辛茹苦撫養我們長大,盡他們最大的努力為我們創造良好的物質條件。但用金錢堆砌的生活就一定是快樂的嗎?顯然不是。因為快樂並不是金錢所能企及的,我們真正的快樂來自於家的溫暖。對於瑪麗而言,也正是因為無助的環境造就了她面對生活時積極向上的態度,並找到了屬於她的快樂。而我們只要擁有生命的活力,丟掉生活中暴躁、壓抑、鬱悶的一面,也能走向心中的“祕密花園”。

其實,在每個人的心裡都有一座屬於自己的“祕密花園”,花園裡藏著我們的快樂和希望。而這座心靈的花園,就如同一面鏡子,折射出我們的命運。這也是每個生命所渴望的快樂。

有事,因為我們擁有了快樂,希望也隨之而來,奇蹟也會隨之出現,從而擁有信念、樂觀和永不言棄的生活態度。

讓我們一起學會改變自己,讓周圍的一切都變的快樂起來。

讀《祕密》有感9

我對《祕密花園》情有獨衷。她深深震撼了我,也引起了我的深思。

書中幾個代表人物可分為兩類,一類是被慣壞了的孩子——瑪麗和科林。他們自私專橫、霸道、乖張,他們似乎要什麼有什麼,而他們真正缺少的是愛。他們共同的遭遇是父母不喜歡他們,沒有給他們一點愛,只是一味滿足他們的物質需求。第二類是熱愛自然、熱愛生活的孩子——迪克。他熱情、陽光、善良、開朗,能和任何人成為朋友,也是小動物親密的夥伴。他很貧窮,卻擁有世間的真愛——父母之愛。正是這兩種不同的環境造就了他們不同的性格。

讀到瑪麗因一味被父母縱容,到六歲時就變得專橫霸道時,我在想:現在也有很多父母盡其所能滿足孩子的一切物慾,不懂怎樣拒絕孩子,怎樣愛孩子。不知道他們長大後是否也會如瑪麗般專橫、自私?

而科林,又是一個引人深思的主人公,他可以指揮任何人,卻極度自卑,總認為自己是個廢人,快要死了,而他其實本來還算健康,這無疑是周圍的人觀點傳染了他,這真像我們生活中說的你期望孩子成為怎樣的人,他就會朝著怎樣人的方向發展。讀過這本書,不只會教育孩子,也應該可以教育我們的家長。愛,如此重要;溺愛,如此可怕。

讓讀者感到欣喜的是:瑪麗和科林後來變了,變得開朗、活潑、樂觀、健康。是什麼魔力讓他們起了這樣的變化?是友愛和大自然。

當快樂的迪克走進他們的生活中時,他把幸福、快樂也帶給了他們,他把他們帶進了大自然。大自然陶冶了他們的情操。使他們惡劣的情緒平和下來,在合作中學會了合作和關愛他人。

讀到這裡,我不禁感慨:友情的力量多偉大啊!孩子不可無友。自然的力量更是奇妙,無論是老師還是家長都應該讓孩子走進大自然,親近大自然。

讀《祕密》有感10

我懷著無比喜悅與敬佩的心情拜讀了法布林的《昆蟲記》,深深感受到了他對生命的敬畏之情,同時也領略了大自然的奇妙,探索了昆蟲界,知道了許多關於昆蟲不為人知的事情。

我認識了捕食高手螳螂、愛美的被管蟲,有著尖銳毒牙的狼蛛、挖隧道的礦蜂、環境清潔工綠蠅、吃枯露菌的甲蟲、捕食蒼蠅的捕蠅蜂、方向感極好的蜜蜂、喜好唱歌的蟬……

其中最讓我大吃一驚的便是螢火蟲了。在田野裡,只有雌性螢火蟲才會閃爍著亮光,而雄性螢火蟲則是有著輕盈的翅膀飛在天空中。螢火蟲們雖然外表上弱小無害,其實,它是個食肉動物,是獵取野味的獵人。主要獵物是蝸牛,螢火蟲先從嘴裡的兩顆獠牙向蝸牛注射毒素,再用特殊的消化液把肉湯液化,蝸牛就是這樣成了螢火蟲的盤中餐。而螢火蟲會發光是因為發光帶上有層白色塗層,是有一種非常細膩的顆粒構成。然而白色塗層提供了可氧化物質,導管則輸進了氣流,當可氧化物質與氣流相遇便產生了光。

不僅如此,我最欣賞的則是聖甲蟲。作為大自然的清潔工,它可以把所有的糞便收集起來為它享用。它們通常一抱接一抱地把收集到的材料層疊起來,製作糞球。聖甲蟲既不移動也不轉動它,而是依靠帶鋸齒的長臂的壓力捏塑糞球,最終塑造好的是一個個非常標準的圓球,聖甲蟲可謂是超高的塑型藝術家呀!其中,有一隻雌性聖甲蟲,她還搓過像蘋果那樣大的糞球,並且還邀請其它的聖甲蟲一起共進豐盛的晚餐,多麼熱情好客啊!

讓我感觸最深的要數狼蛛了。每個動物都會有自己的殺手鐗,而狼蛛的殺手鐗則是它兩顆又細又長的毒牙,看起來十分凶猛。可以立馬將它的獵物至於死地。狼蛛的腹部長著黑色的絨毛有著褐色的條紋,腿部有一圈圈灰色和白色的斑紋。狼蛛喜歡住在沒有作物、乾燥朝陽的開闊地上,每天都會進食新鮮的食物。它的殺敵方法就是撲在敵人身上,將毒牙深深的刺入敵人體內,將它徹底殺死後,成為自己的美餐。

《昆蟲記》展現了一個豐富多彩、趣味盎然的昆蟲世界。帶領我們聽著昆蟲的歌聲,追著蝴蝶的翅膀探索昆蟲的奧祕。

讀《祕密》有感11

美國作家伯內特夫人的文章總是奇蹟與現實並存,《祕密花園》更是曲折、奇妙。

書中的花園原本是克雷文先生的天堂。那時,花園並不是祕密,但花園裡的幸福是沒有第三人知道的——兩個年輕的生命——克雷文和莉婭絲,待弄著同樣年輕的植物,整個花園渲染在青春之中,克雷文甚至沒有想過要遺忘花園——一個充滿幸福的地方。但是天有不測風雲,莉婭絲在花園中去世了。克雷文開始背叛曾經一切幸福的誓言,將花園封鎖在心靈深處,隨著他的莉婭絲和快樂一同死去,他變得不敢面對現實,他覺得現實背叛了他。這時,同樣沒有幸福的瑪麗住進了克雷文姑父的莊園。莊園殘留的活力居然讓瑪麗懂得了幸福,瑪麗在讓姑父傷心的花園中快樂的長大,並認識了常年不見旁人的少爺柯林,讓他改變了當初的“我不能活下去”,讓他由衷地認識到“我要活到永遠”,克雷文先生也終於漸漸接受了他的家庭。

人生總有悲歡離合,而且總是出人意料。就像克雷文先生的花園,曾經讓他得到幸福,後來卻讓他沉浸於悲傷。有時我們避免不了這種意外的傷害,就坦然接受吧。心中記過銘記著曾經的歡笑,便會覺得快樂並未離我們遠去,現實也並非冷酷無情。

我們曾經遇到過無數次挫折,或掙扎,或坦然,我們還是走過去了,可是如果真的飛來橫禍不偏不倚襲向了我們,我還能夠把它踩在腳下嗎?柯林也曾這樣想過,在他被疾病困擾的時候,選擇了放棄他那無味痛苦的生命。但瑪麗和迪肯讓他親眼目睹世間的溫馨之後,他覺得活到永遠才能真正擺脫痛苦。所以,當我們面臨困難險阻的時候,想一想周圍的美好,全身心投入美好,堅強地坦然處之,幸福便又會回到我們身上。

其實,我們的一生一世,幸福一直默默相伴。如果我們關注它,它也會關注我們。柯林代表著克雷文先生失去妻子後的幸福,但是克雷文卻因為害怕見到兒子體弱多病的樣子而拋棄了他,也拋棄了親情。沒有親情的生命是殘缺不全的,在度過了前半生支離破碎的生涯後,克雷文先生回到花園,驚異地發現兒子能帶給他莉婭絲的一切。

這本書是以“離”開頭,“合”結尾,正如勇敢地撥開陰霾,是燦爛的陽光一樣,生命中需要堅強,需要坦然。

讀《祕密》有感12

這個故事發生在德國。

提到德國,有人會想到馬克思,有人會提起貝多芬。但我,卻會想到剛讀完的《俄羅斯娃娃的祕密》中夏洛特和瑪婭這兩個德國小姑娘。

她們既是同學又是鄰居,形影不離、無話不說。夏洛特的爸爸因為有房車就常常獨自週末去旅遊,瑪婭告訴夏洛特,她爸爸可能別有居心,這讓夏洛特很煩惱;而瑪婭自認為自己有個幸福的家庭,可當她的爸爸有一天也突然神祕失蹤了,她那個幸福的家幾乎被推到了懸崖邊上,瑪婭也困惑了……

就在兩個孩子一籌莫展時,老人米勒送給了她們一個俄羅斯娃娃,隨著俄羅斯娃娃的層層開啟,每一個形象都迥然不同,最終,瑪婭親手打開了最裡層小鳥的肚子……裡面是爸爸留給她的一個紙卷!原來,爸爸請了三個月的長假去外面探險、漂流,還讓米勒先生轉交這個俄羅斯娃娃和紙卷,疑惑解開了!

這個世界多少男女老少,他們有的面目張狂卻童心未泯,有的表面剛強卻內心柔弱……其實,都是層層面貌不同、打不開的俄羅斯娃娃。

我們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內心,我們每天關注著今天的熱點新聞,卻忘了關注一下自己的內心。“我是誰?從哪裡來,又要到哪裡去?”

每個人的心中都隱藏著一隻小鳥,它嚮往藍天白雲,渴望獨立飛翔,追求自由光明。我們不要讓它成為“籠中鳥”,而要讓它在明媚的春光中,在和煦的春風中展翅翱翔!

讀《祕密》有感13

當我拿到《櫻花巷的祕密》這本書的時候,封面上的“祕密”二字引起我的注意,櫻花巷到底有什麼祕密呢?帶著疑問,我很快讀完了整本書,也揭開了櫻花巷的祕密。

十月的一天,櫻花巷突然變得美麗至極,原本已經乾枯的櫻花樹,一夜之間,櫻花滿樹怒放,吸引了一大批一大批的遊客,讓往日冷清的街道變得人頭攢動、熱鬧之極。“起跑線加油站”、“小天才培訓基地”吸引了家長,騙子利用家長望子成龍、望女成鳳的心理,騙走了不少家長大量的錢。笑貓、球球老老鼠以及萬年龜用蜜兒那副神奇的眼鏡揭開了這些事情的真相,成功地把那些“專家”們好好治了一頓,拯救了那些正處在水深火熱中的孩子們,恢復了他們的童真。

讓我感觸很深的是安琪兒。安琪兒是一個單純而又充滿孩子味的女孩,她的媽媽也是上當受騙中的一員,她總是嫌安琪兒笨,可安琪兒的聰明和智慧,她就是看不見,所以不惜花費重金讓安琪兒喝所謂的“智慧湯”、扎“聰明針”、讀“狀元作文字”,想安琪兒聰明一點,可是得知自己上當受騙時,卻總是拿安琪兒出氣,安琪兒真可憐。

讀完這本書,我感受到每個父母都望子成望女成鳳。為了讓自己的孩子贏在起跑線上,他們拔苗助長,急功近利。我有一個朋友,他是沒有假期的。他曾跟我說過,他最不喜歡過的就是星期六和星期天。因為他的爸爸媽媽給他報了許多興趣班。星期六上午他要去學小提琴和跳拉丁舞,下午要去練鋼琴。星期天上午學畫畫和練書法,下午學唱歌。我不羨慕他,他是學到了很多本領,卻失去了寶貴的童年。我很慶幸我的爸爸媽媽並沒有這樣,他們只給我報了美術興趣班,而且這是我喜愛的,畫畫帶給我許多樂趣。我希望家長們不要以“愛”的名義,為了我們的學習而喪失理智,讓孩子失去美好快樂的童年。

對那些逼著孩子去打“聰明針”,喝“智慧湯”的家長,我覺得他們真是既可恨又可笑。如果世上真有這樣的好事,那麼還有人願意勤奮學習嗎?“一分耕耘,一分收穫”。學習上只有靠自己的努力才能取得好成績。古語有云:勤能補拙。要想變聰明,必須靠我們的勤奮刻苦地學習再學習。

同一個世界、同一個地球,人與動物和諧相處,生活將更加美好!

讀《祕密》有感14

故事主要講了一箇中學生王保在釣魚時得到了一個葫蘆,這可不是一般的葫蘆,王保發現這個葫蘆能幫他實現好多願望,這可是一個寶葫蘆。從此,王保過上了想要什麼就有什麼的幸福生活。雖然可以心想事成,可是寶葫蘆簡單的出事行為也給王保帶來了不少的麻煩。王保終於擺脫了對寶葫蘆的依賴,說出了祕密。最後王保竟然發現這是一場夢。

這本書讓我明白一個道理:天上不會掉下餡餅。文中王保在考試中想考全班第一,但是又不想通過自己的努力,就讓寶葫蘆替他作弊,到了考試快結束時,試卷上才有字。王保沒想到寶葫蘆竟然將考的最好的同學蘇鳴鳳的卷子變過來讓王保上交,結果王保捱了老師一頓臭罵。所以如果想要得到自己想要的東西,就要通過自己踏踏實實,認認真真地努力取得,而不是靠欺騙,竊取別人的成果,這樣最終會暴露,而自己更加難堪。

我以前也總想不勞而獲。有一次,我十分不願做老師佈置的作業,靈機一動:“反正有答案,不如抄一遍。”於是,我拿出答案,抄了一遍,第二天交上去,既完成了作業,也沒有被老師發現,真是太容易了,我暗自得意。現在回過頭想一想,我真不該那麼做,欺騙老師等於欺騙自己,沒有練習自己的做題水平,不會的照樣不會,這樣只有害沒有益。

還有一次,我因為題目計算繁瑣而十分痛恨作業,怎麼辦呢?要是有個寶葫蘆幫幫我就好了!我突然想起一個自以為是的方法:利用計算器。我輕手輕腳地開啟抽屜,拿出計算器,做題的效率成倍的增長,但計算水平卻沒有絲毫的提高,分數也是填了不少水分換來的。

《寶葫蘆的祕密》這本書正是講述了這個道理:不要總想著天上掉餡餅,凡是要通過自己的努力來換取。我也要時常提醒自己,做一個踏踏實實的學生。

讀《祕密》有感15

剛翻開《祕密花園》的第一頁紙張,頭腦中的無數個問號湧了出來:脾氣倔強的瑪麗小姐是如何改變了自己?花園中有什麼不可告人的祕密……帶著這一連串的問題,我津津有味地讀起來……

瑪麗從小長著一張沉悶的臉,身體乾巴巴,頭髮枯黃凌亂,因為缺少父母的關愛,所以有著野豬般的脾氣,很不討人喜歡。一場“霍亂”使這個刁鑽的女孩失去了奶奶,失去了雙親,成為孤兒。隨後,她被送到了克蘭文家中,可脾氣還是暴躁無比。

一次,瑪麗偶然得到了一把神祕的鑰匙,在知更鳥的指引下,她進入了封閉十年的花園中,那兒寧靜、美麗,她終於找到了一個屬於自己的天地。瑪麗又認識了能與動物交朋友的迪肯,脾氣古怪的柯林,三個不同性格的孩子聚在了一起,發生了許多隻有在童話故事中出現的奇蹟般的事情。這座花園治癒了心中的一切創傷,改變了他們的性格、脾氣,使他們懂得了堅持、樂觀。

合上這本“祕密”,我不禁想起了生活中的點點滴滴:有一次我玩遊戲輸了,心裡有些生氣,覺得是對方犯規了,大喊不公平!可此時再回憶起這段往事時,我不禁想:世界是公平的,不能因為失敗而怨天尤人,要用寬大的胸懷去面對,樂觀積極地對待一切,只有戰勝了自己,才是真正的強者。如今每當我傷心、生氣、後悔時,只要一想起這本“祕密”,一切負面情緒都會瞬間灰飛煙滅,臉上綻放出自信、快樂的笑容。

悲觀的人,先被自己打敗,再被生活打敗;樂觀的人,先戰勝自己,再戰勝生活。就讓我們擁有一顆純潔的心去面對世界上的一切,讓自信與笑容永遠在我們的臉上綻放!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