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呼蘭河傳有感精選15篇

來源:果殼範文吧 1.53W

看完一本名著後,你心中有什麼感想呢?這時就有必須要寫一篇讀後感了!千萬不能認為讀後感隨便應付就可以,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讀呼蘭河傳有感,歡迎大家分享。

讀呼蘭河傳有感精選15篇

讀呼蘭河傳有感1

那詩意般的描寫語言、打破傳統小說結構的文筆、有象徵性的寫作手法與獨特的第一人稱童年視角,是《呼蘭河傳》的點睛之筆。也使我們深深地體會到舊中國的人性扭曲與人們的愚昧。

最讓我記憶深刻的部分是作者以第一人稱的視角觀摩了團圓媳婦悲慘的一生。團圓媳婦只是一個十二歲的小姑娘,卻已經嫁給了老胡家,天天晚上被她婆婆打,她婆婆還說團圓媳婦得了病不能著涼,於是用棉襖把她的頭蒙起來,明明是想憋死她,表面上還很關心她,簡直太虛偽了!

更可氣的是,她婆婆還逼她“洗澡”,這可不是普通的洗澡,這是把一個活生生的人按進60多度的沸水裡煮三次!最終團圓媳婦暈倒了,而老胡家卻都很開心:她暈倒四、五天,就慶祝四、五天;暈倒七、八天,就慶祝七、八天。真的是太沒有人性了!如果我在場,一定會把老胡家全都暴打兩遍!

在老胡家的迷信這、迷信那的折騰下,團圓媳婦被活活得累死了,但最令我感到憤憤不平的是:埋葬團圓媳婦時,老胡家把它舉辦得像過年一樣!太沒良心了!

這讓我想起作者在這本書最後寫得那句話,“以上我所寫的並沒有什麼幽美的故事,只因他們充滿我幼年的記憶,忘卻不了,難以忘卻,就記在這裡了。”是呀!如此扭曲的人性和封建的愚昧,是多麼難以忘卻!

讀呼蘭河傳有感2

因為喜歡,今天我又一次捧起了蕭紅的《呼蘭河傳》,再一次走進了她別樣的童年生活。

一位解事頗早的小女孩每天在後花園玩玩鬧鬧,抬頭看見黃瓜長長了,便摘下吃了起來,一會兒去追蜻蜓,一會兒又在玩螞蚱。玩膩了,又去給祖父“幫倒忙”了。最後累了,就躺在草地上愜意地睡覺了。偶爾時候,祖父在拔草時,調皮的小蕭紅就在他帽子上插上了各樣的草草花花……

此時,我也不免想到了自己的,我的童年也和蕭紅一樣開心。在快樂的學習中,我結交了許多知心姐妹,一起學習,一起努力。雙休日,我就在田野裡飛奔,漫無目的地跑著,自由著,開心著!我也不知道,就這樣一直跑著跑著,也許是覺得這田野太寬闊了,不跑上一跑太可惜了。有時,採一朵花放在鼻子邊聞一聞,放在眼皮下瞧一瞧,甚至還會放在耳邊聽一聽,它就像是我的一位摯愛的親友,我們彼此親密無間。如果碰到下雨天,又趕上放假,那就是我最開心的時候了:或趴在窗邊,呆呆地看著雨,或撐著傘,站在雨裡聽聽雨的音樂,又或者直接飛奔出家門,在雨裡淋一淋,洗去所有煩惱,褪去所有憂愁,盡情釋放我的快樂。

快樂也需要溫習,童年也需要回顧,其實蕭紅的童年雖快樂,但有一些單調,童年只在有限的後花園,後花園裡年年種著一樣的小黃瓜,大倭瓜,年年春秋佳日有同樣的蝴蝶,有同樣的螞蚱,有同樣的蜻蜓。那裡堆滿了各種破舊的東西,還有旁邊黑暗而塵封的後房,可這些地方就是她童年記憶中消遣的最好去處了。每天清晨,小蕭紅大聲吟誦這祖父教她的唐詩宋詞,童年就在刻板的時間中消磨著。儘管後花園帶給了她無盡的快樂,但年年重複著這種種快樂,也漸漸變得有些乏味了。

我的童年快樂而多彩,玩膩了舊遊戲,又有了新遊戲,新的熱浪一過,又開始了更時尚的,每天都有新的精彩。如此多姿多彩的童年,有時也讓我不感滿足,真有點“身在福中不知福”!《呼蘭河傳》成了我百看不厭的枕邊書,它讓我享受童年,珍惜快樂。現實告訴我,蕭紅別樣的童年告訴我,我要更懂得珍惜。

讀呼蘭河傳有感3

當我翻過最後一頁,我深深地被這本書打動了。這本《呼蘭河傳》講述的是蕭紅童年時的故事。裡面有各種形形色色的人物:有祖父,祖母,迷信的胡家,被打死的小團圓媳婦……還有各種各樣的節日。著名文學家矛盾先生曾評價道:它是一首敘事詩,一幅多彩的風圖畫,一串悽婉的童謠。

我最同情小團圓媳婦的命運。一個十二歲的生龍活虎的少女,被一群受到愚昧思想的人們活活殘害致死。我們不得不說,她也是封建社會的犧牲品,在她身上,有著男權中心主義深深的痕跡。有二伯一無所有,居無鎖定,給他東西不吃,不給就罵。雖然地位不及僕人,但卻是主子的思維。他收到封建思想的毒害,自卑而自大,麻木時而清醒,這是一個具有阿Q精神的小人物。

全書的尾聲,語言質樸,含著淡淡的憂傷,讀完全書,我很呼蘭河的古老保守,很人們思想的愚昧,醜陋的民國。你現在也找來這本書來讀一讀吧,相信你也有不小的收穫。

讀呼蘭河傳有感4

國小時,我就有幸閱讀了蕭紅的著作《呼蘭河傳》,之後又讀了好幾遍。以前我經常感嘆當時封建的社會。而現在,我更感受到了中國的“雙面性”。

我認為這是一本兩面性的“回憶式”長篇小說。

輕輕翻開烏黑的封面。第一面的情節是灰色的,毫無色彩,平淡的敘述,將我帶到了二十世紀初的呼蘭河城。呼蘭河這個小城一定不繁華,也沒什麼特別美的,值得驚歎的地方。就像發生在這個小鎮上的那些事一樣平凡,甚至荒唐。這個小鎮裡,隨處可見人們因迷信,愚昧,無知而發生的一個個悲劇,他們寧肯順從天意,也不願相信事實。他們每天做著相同的事情,日復一日,年復一年,就如活在夢中一般。只是麻木的活著,一個又一個畫面,一個又一個悲劇,開始時不禁心痛的我現在根本不知道哪個迷茫的人值得我去憐惜。蕭紅則將它們描寫的好似淒涼的暗灰色紗布,不知不覺的籠罩著這整個小鎮,籠罩著那群愚昧的人們。遮住瞭如陽光般燦爛的人的笑臉。讀到這裡的我有了一個夢想,我多麼想改變人們的觀念,統一大家的思想。讓所有中國人攜手邁進和平,真理,科學的未來!

而反之,《呼蘭河傳》這本書的第二面給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特別是“祖父的園子”這篇文章。這就像是個轉折點,第一次讀,我就被園子裡的一景一物深深迷住了。風光是那麼的優美而自然,祖父是那麼的怡然又悠閒;那裡的景物都是活生生的,像是有了生命,躍然紙上,充滿著生機,充滿了快樂,充滿著自由!祖父的園子簡直就如陶淵明所描寫的“桃花源記”般,是一個世外桃源。

祖父的園子就像是一幅明亮的、美麗的、富有童話色彩的畫。一切都是那麼自然、和諧,充滿了生命的氣息,充滿著愛。記得國小時學過這麼一段話:“倭瓜願意爬上架就爬上架,願意爬上房就爬上房。黃瓜願意開花就開花,願意結瓜就結瓜??”,完全可以由著自己的性子生長,它們的事情,沒有人去幹涉,自由自在,無拘無束。這種生活是多麼的愜意啊!我真嚮往我也可以有這樣的生活。如果可以的話,我多麼想變成花園裡的倭瓜、黃瓜,做個自由的生靈??童年的生活是那麼的美好,那麼的快樂,那麼的讓人留戀!童年的小作者在園子中日日都無憂無慮的玩耍,充滿了幸福與快樂,不禁也喚醒了我的童年記憶。

記得還未踏入國中校園之時,外公常常帶我去農村玩,一進大門就是大片菜地映入眼簾。我跟外祖父去菜地,他種菜,採自己種的草藥。我就一邊看著,不時的捉蝴蝶,玩螞蚱。祖父也曾教我拔雜草。但我懶惰的很,一直分不清哪是雜草,哪是莊稼,只把難看的,看不順眼的拔掉了。可外祖父一點也不生氣,總是笑呵呵的看著我,嘴裡還不停的唸叨著:“小寶貝,小淘氣??”。傍晚回家,或捧著採得的野花,或捏著捉來的螞蚱,一路的歡聲笑語??“祖父的園子”使我彷彿又回到了童年時代,又重新回到了鄉村生活。不時的會有些傷感,我同樣希望中華大地上也可以如此,每個人的臉上並不是寫滿了工作與學習的壓力和勞累,而是幸福,美好。大家互幫互助,感受人性的光輝,合作的力量。

兩面性的呼蘭河不僅只是呼蘭河這個小鎮,它可以就是當時社會的一個縮影。有些扎彩鋪是為死人而準備的。人死了,靈魂就要到地獄裡去,地獄裡邊怕是沒有房子住,沒有衣服穿,沒有馬騎。活著的人就要為他做這麼一套。用火燒了,據說是到陰間就樣樣都有了。怪不得城裡人窮人都說“活著還沒死了好”之類的話。在蕭紅年幼的內心裡,有自由美好的園子,也有漫長的封建社會。而更多的,封建思想的受害者在呼蘭河就是當時中國的寫照。

當我翻到最後一頁時,《呼蘭河傳》就讀完了。而我的心情很久很久都沉浸在那一片灰中,不禁意的又想起國小時的那段話:花開了,就像花睡醒了似的。鳥飛了,就像鳥上天了似的??要怎麼樣,就怎麼樣,都是自由的??

讀呼蘭河傳有感5

前不久,我看完了蕭紅的鉅著《呼蘭河傳》,作家稱這是一部優美的風土畫、一串悽婉的歌謠。

蕭紅以一個北方小城的單調美好,敘述了呼蘭河傳人生的故事,裡面有對善良、樸實、勤奮的讚美,也有對愚昧、麻木、迷信的批評,主要寫了小城人們卑微平凡的生活和精神上的盛舉,第三——四章寫了“我”與祖父的童年時光以及“我“家房子的荒涼;第五——七章節寫了團圓媳婦的悲慘遭遇、有二伯的故事以及馮歪嘴子一家的不幸生活。

祖父讓我記憶深刻,因為他和藹可親,祖父總是笑盈盈的,每次祖父見到孩子都要開一個玩笑,比如伸出手把那孩子的帽子取下來了,有時放在長衫下面,有時放在袖口裡面,祖父很喜歡孩子們,孩子們也喜歡祖父,而對於我,祖父尤其喜歡。祖父還很善良,看到胡家在打團圓媳婦,就勸老胡不要動手,要以理服人。給整個故事增添了一絲暖人的色彩。

還有馮歪嘴子,他的王大姑娘死後,他就一個人堅強地帶著兩個孩子,雖然有時也偷偷地抹著眼淚,但他一旦看見他的大兒子能牽著小驢飲水了,就立刻笑了起來,他只是想滿懷希望地活下去,他對生命有一種珍視,在他身上我們看到了光明,而這絲光明,足以讓我們擁有希望。

這本書也教會了我們許多道理,人人都要有顆善良的心,要充滿希望地面對未來。是啊!哪怕生活再苦再難,一切都會好起來的。《呼蘭河傳》這本書值得大家去閱讀。

讀呼蘭河傳有感6

《呼蘭河傳》是一本記載了很多事情的小說,但其中最讓我感慨的‘盛舉’卻是從團圓媳婦的悲劇命運中引申出來的跳大神。

跳大神雖然在當地被譽為‘盛舉’,但我卻不這麼認為,我認為跳大神是一種迷信,是一種禁錮了人類的思想的迷信。

越跳,就會讓人越分不清什麼才是真正有用的、有好處的。人們往往被這種迷信矇蔽了雙眼,生病時,寧肯去請毫無用處的大神,也仍不去相信那些真正對我們有好處的‘藥’。

跳大神是封建社會一種極端愚昧的活動,從小團圓媳婦的死來看,之所以會有跳大神,就是出於些許人們的不信任現實,因為人們不信任現實,才會讓這種愚昧滲透每個人的靈魂。

跳大神是一種騙取錢財的作為,但當時的人們根本沒有能力去看透他的本質,他們都是封建社會的犧牲品,當時,連蕭紅這樣有思想的人都忍不住回去瞻仰一次跳大神,那,其他人對跳大神的狂熱程度我們就可想而知。

當時的人們,將跳大神作為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項活動,有時跳大神,就是為了讓別人說三道四,就是為了讓自己的家裡熱鬧起來,這種孤陋的思想道是很配得上跳大神這項愚昧的活動。

當地跳大神跳多了,婦女們看到服裝也都想起了大神的服裝,男人們談天說地也都想起了跳大神中的唸唸有詞,可以這麼說,跳大神已經完完全全封閉了當時呼蘭河城裡的人們的思想,讓他們不願意接受新東西。

在我們的生活中,我認為也存在著‘跳大神’,我們時常會對周邊的現實和自身的狀況產生懷疑和不信任的態度,所以,那種潛伏在我們心裡的某種物質,在這時,便打起了鼓,這種鼓,會讓我們急躁、退卻,甚至自暴自棄,會讓我們在懷疑的心態作祟下,分不清好與壞,這就是我們內心存在著的"大神"。

當我們不願意接受新東西或聽取別人的意見時,那我們內心的‘大神’肯定又是在封閉我們的思想。"良藥苦口利於病,忠言逆耳利於行。"接受新東西並沒有我們想象的那麼困難,相當於是豐富了自己的見聞,增加了自己的知識。

總而言之,跳大神是一切愚昧的代名詞,是悲劇的起點,通常也會是悲劇的終點。

呼蘭河,一個跳出來的小城,而眾多的悲劇,也都是因為愚昧而產生的‘跳出來的悲劇。’

讀呼蘭河傳有感7

今年暑假,作業很快就寫完了,在百無聊賴之際,我從書架上隨意拿了一本書叫《呼蘭河傳》。

本文的主人公蕭紅,其實就是一個平常的女孩子,但她因為生在舊社會,經常吃不飽穿不暖,受盡了苦頭。人的一生,童年是最幸福、最歡樂的時光,我們此刻的生活都是屬於衣來伸手、飯來張口的,就像是在蜜罐里長大的一樣,可是相比之下,蕭紅童年受的罪,簡直比我們苦一千倍、一萬倍,她連一段最溫馨的、最完美的童年回憶都沒有,她僅有在祖父的園子裡與祖父相處在一齊時幼小的心靈才能得到一點安慰。

此刻有些我們的同齡人,住在農村,生活環境不好,於是就整天抱怨這、抱怨那,可是你們在仔細想想,你們的童年至少還有爸爸媽媽的陪伴與關心啊!可是蕭紅呢?她什麼都沒有,除了她的祖父,沒有人會關心她的死活,沒有人會關心她是不是冷了,是不是餓了,就連爸爸媽媽也是這樣,你們有想過這對她的心靈是有多麼大的傷害嗎?所以,正在童年時期的朋友們,別在抱怨了,珍惜你們此刻的童年時光,你必須會過一個活在歡聲笑語裡的童年。

記得,在前一段時間,放學後,我想讓媽媽帶我去買一雙好看的平底鞋,媽媽說:“你先穿穿涼鞋,等天冷了再買。”於是我就耍起了我的小脾氣來了,說道:“你這人怎樣這麼摳呢?你自我就能夠買好多衣服鞋子,就不給我買。”當媽媽正要說話時,我立馬用手堵住耳朵說:“不聽、不聽、不聽……。”可是,講完這幾句話後,我就後悔了,我又想到蕭紅,想到了她的悲慘命運,於是,我沉思了一會兒,開口說道:“媽媽,要不然平底鞋我等到秋天再買吧。”媽媽說:“這才對嘛,這樣才是個懂事的孩子。”

我經過這本書,明白了一個道理:不要抱怨自我的生活,只要你有家人的陪伴,有別人的關懷,心中就有光明,你就會成為一個幸福歡樂的人。

讀呼蘭河傳有感8

在那個午後,我認識了呼蘭河,認識個一個孩子的童年。

蕭紅的童年,在她優美動情的文筆下,講述著一個個美好淳樸的故事,不過也有一些心碎人心腸的事。比如小團圓媳婦,在十二歲這個花季之齡,卻在照“規矩”被婆婆“調教後,病倒了。可這些愚蠢迷信的人啊,病了不看醫生,卻要扒光她的衣服,推進大缸,用熱水往頭上一把澆!滾燙的熱水呀,一點點奪取著小姑娘的青春年華。最後,少女的長髮不見了,可那些人群說她是妖怪,於是,她就這麼香消玉殉了。更過分的是,她的親人們卻認為虧錢了,錢啊錢,灌滿了腦袋!

可是,比起我們,我們現在孩子有法律護,義務育,父母親,生活優,早已不再是當年那個封建的中國了。這,就是我們的進步!

我們不要錢,只要仁善心:我們不要錢,只盼快樂歸……

讀呼蘭河傳有感9

讀了《呼蘭河傳》,這本書用樸素、清麗、真摯、感人的語言分別描寫呼蘭河這個小城的風土人情。同時,這本書也對人們的封建傳統進行了嚴厲的批評,書中用了五分之一的篇幅來描寫了一個小團圓媳婦的悲慘經歷,講述了一個活潑開朗的小女孩被受到愚昧思想禁錮的人們活活害死的悽慘故事。小團圓媳婦剛來的時候才十二歲,這個年齡應該正是健康、活躍的年齡,但是,她的婆婆不停地打她、罵他折磨她,以為這樣會讓小團圓媳婦聽話,但這在作者看來小團圓媳婦連雞都不如,後來小團圓媳婦“病“了,她的婆婆也不帶他去看病,就給他請巫醫驅邪,最後把小團圓媳婦給病死了。這讓我們看到了封建傳統的愚昧和無知。

故事中除了小團圓媳婦,還描寫了作者的祖父。作者用兒童的視角描寫了和祖父在一起的歡樂時光,比如和祖父一起去園子裡種菜,澆水;比如祖父把小朋友們的草帽藏起來,再有就是祖父教我讀書、認字,給我講故事,讀古詩……除了祖父和小團圓媳婦還有性情古怪的有二伯、老廚子、馮歪嘴子、洋醫生、團圓媳婦婆婆等。還有村子裡的事:小城裡的精神盛舉----跳大神、唱秧歌、放荷燈、野臺子戲,四月十八娘報廟會,小團圓媳婦的慘死,有二伯的不幸遭遇,馮歪嘴子一家的艱辛生活,東二街道的大泥坑害死了馬。說來說去最值得一提就是祖父和蕭紅大園子,那園子裡有蜂子、蝴蝶、蜻蜓、螞蚱、樣樣都有。蝴蝶有白的、黃的、很小,不太好看。好看的是大紅色的蝴蝶,全身堵都是金粉,蜻蜓是金色的、螞蚱是綠的、蜂子則嗡嗡地飛著,滿身絨毛,落到花兒上跟個毛球似的不動了。祖父每天都在園子裡,蕭紅也在園子裡;他戴頂大草帽,她戴頂大草帽;祖父裁花,她也裁花;祖父撥草,她也撥草;祖父鏟地,她也鏟地。描寫了我與祖父在一起的快樂時光。

通過這些童年現實生活的描述。表達了作者對故鄉和故鄉的人紿終懷著一種深深的熱愛,讓我對這其中的美好真情、溫暖也滿懷渴望。看到小團園媳婦的死,讓我想到了要珍惜我們的幸福生活。

讀呼蘭河傳有感10

清晨,抱著一疊從書店買回來的書回到了家裡,喜歡泡上一杯奶茶走進書中感受人與人之間現實生活當中沒有的情感。這種感覺,這種處境,這種生活,也許也是僅有童年的蕭紅才會有,看似是完美的,但其中卻是悲哀的。

記憶中、腦海裡仍然浮現著《我和祖父的園子》中那個名叫蕭紅的小女孩的調皮可愛的映像,一向想去認真地讀讀她寫的那本《呼蘭河傳》,仔細的品味書中蕭紅童年的純真的情感,我也把這本書放在了最終的閱讀中。帶著這樣一種純真、完美的印象,我在一個午飯後抱著幾種複雜的情緒,翻開了這本《呼蘭河傳》。

在故事裡,東二道街上有個大泥坑,六七尺深,人們和家畜無論是在晴天,還是在下雨天都會遭受到災難,淹死過小豬,用泥漿悶死過狗,悶死過貓,雞和鴨也常常死在那裡邊。人們說拆牆的有,說種樹的有,但從來沒有任何一個人想過把泥坑填平。這是在文章的第一章所出現的一個讓人有些憤怒和感覺可憐的鏡頭,它讓我不又不感慨:當初的人民是多麼愚蠢啊!在他們的腦海裡就要順應社會,順應天意,人是不能違抗天命的,這就是他們悲哀的地方!我完全不明白是什麼讓他們如此的相信天命,是什麼讓他們掉入這個萬丈深淵。

其實很多時候,生活就如同蕭紅所說的,人們也不必須都是精神飽滿的,而大半是被嚇得臉色發白。有的雖然已經過去多時,還是不能夠很快得抬起腿來走路,因為那腿還在打顫。

文中的團圓媳婦是一個美麗可愛的小姑娘,她芳齡十二歲,本該是一個無憂無慮、天真無暇的學習時光,但在她的生活中,十二歲也許是個噩夢,是一份孤單與無奈的痛。她被過早地賣給了一戶人家做童養媳,剛來時是那樣的健康、活潑,開朗。但不久後,她就一個人孤單地生活在一個陌生而又可怕的環境裡,盡心盡力地做事,可動不動就會遭受到婆婆的毫不留情的打罵,在人們眼裡,婆婆打她是為了讓她更聽話、更懂事。但沒多久她就匆匆地離開了人世,也許她還有什麼心願未了,也許,死對她來說,是個解脫。

讓人寒心的還在後面。她的家人的確辛酸,但不是因為她的死,而是自我為了她用了那麼多的錢,花了那麼大的心血,認為這是一個賠本的買賣。與其說團圓媳婦的死是被嚇的,還不如說她的死是被當年封建社會害的,如果不是封建社會,也許她會繼續天真下去,繼續勇敢的活下去。我不明白在這個村莊裡,在這座城市裡,在舊中國這片土地上,還有多少像團圓媳婦這樣受到迫害的小姑娘,一個團圓媳婦的死去,也換不來更多的像團圓媳婦這樣守著迫害的女孩!王大姑娘的死,胡家媳婦的死。也許在那個年代裡,她們的遭遇在人們看來是活該,是自作自受的,是沒有人能夠拯救的,原因僅有一個,那時候的人,早以被錢矇蔽了雙眼,這就是以往的中國,以往的社會,以往的墮落,以往的不平等的人啊!

在蕭紅的.記敘中,她的童年生活是又歡樂又寂寞,因為她的活動地就是後院的那個大花園。在這座大花園裡,可愛的蕭紅和祖父一齊玩耍,一齊幹活,一齊歡樂。蕭紅童年的生活充滿了特殊的樂趣。這也不由得使我想到了自我的童年,那充滿溫馨的一段時光。在每個人的記憶裡,童年像一幅神奇的畫,只因為有淚,也有樂,還有那學習時流下的汗水;又像一首詩,只因為它記錄了我們一生中最最完美和天真的時光,在某一個地方也埋下了我們的汗水;還像一曲歌,歌唱了童年,也歌唱了以往的稀釋年華動人的故事。

在童年裡,我們能夠自由地玩耍,沒有煩惱,沒有戰爭。僅有落葉一片一片觸地,時代一點一點變化。

讀呼蘭河傳有感11

“我將與藍天碧水永處,留下那半部《紅樓》給別人寫了。”“半生盡遭白眼冷遇。身先死,不甘,不甘。”——蕭紅

自從我接觸了《呼蘭河傳》,就被它深深吸引,這是一部充滿童心、詩趣和靈感的“回憶式”長篇小說,茅盾先生對《呼蘭河傳》評價是“一篇敘述詩,一副多彩的風土畫,一串悽婉的歌謠。”

呼蘭河小城的生活或許有一點沉悶,但無論是扎彩鋪、放河燈、跳大神、娘娘廟會、野臺子戲,還是北方大自然的風霜雨雪、火燒雲蕭紅用繪畫式的語言,“在灰暗的日常生活背景前,呈現了粗線條的、大紅大綠的帶有原始性的色彩”,勾勒出一幕幕充滿童趣的影像。

當我翻完最後一頁,《呼蘭河傳》也就看完了,不過我的心還沉浸在蕭紅筆下的這座小城中,心中又想起了那句話:花開了,就像花睡醒了似的。鳥飛了,就像鳥上天了似的。蟲子叫了,就像蟲子在說話似的。一切都活了,都有無限的本領,要做什麼,就做什麼。要怎麼樣,就怎麼樣。都是自由的。這樣的敘述,這樣灰色的畫面,這樣悲劇的人生,不得不令人深思。

呼蘭河不只是呼蘭河,它更是當時社會的一個縮影。這樣一個看似平靜,但在生活中卻處處充滿了灰暗與沉悶的呼蘭河,只能用“荒涼”來形容。在這裡,苦難不是別人強加的,而是由於人們的愚昧與無知,從而引發了一場又一場的災難。人們只是為了活著而活著,死去而死去,一個個悲劇不斷的發生。在人們的心中只有順應社會,只有順應天命。他們不知道為什麼那麼“順服”,但他們不得不順服,這不得不就是他們的悲哀的根源。

讀呼蘭河傳有感12

讀完了《呼蘭河傳》這本書,我的心情久久都沉浸在那一片灰色的畫面中!!

灰色的色彩、平靜的敘述,生活在呼蘭河小城的人們,每天的生活都是在重複的,一年四季沒有新鮮事物,最大的新聞也不過是誰家在“跳大神”,誰家的牲畜悶死在大泥坑裡。那個六七米深的大泥坑,無論在晴天還是下雨天,人們都會遭受災難。大家說拆牆的有、說種樹的有,但從來沒有一個人想過把大泥坑填平。多麼愚昧的人民啊!他們的腦海裡就是順應天意,人是不能違抗天命的。我真替他們感到悲哀啊!

文章中給我印象最深的是團圓媳婦,這麼一個美麗可愛的小姑娘,她才十二歲,本該是一個無憂無慮、天真爛漫的年齡,可她被賣給了一戶人家做了童養媳。她在那個家裡連一個小動物都不如,經常受到她婆婆的打罵,沒過多久就死了。她是被萬惡的封建社會害死的。王大姑娘的死、胡家媳婦的死,在那個社會裡就像是司空見慣的。對一個生命的離去,他們的態度非常冷漠,反而覺得她們是自作自受,是沒有辦法可以挽救的。這就是封建社會對女人的不平等。

作者的童年生活是快樂的,但也是寂寞的、灰色的。她的活動地就是後院那個荒涼的大花園。她沒有地方可以去,沒有玩具可以玩,只有她的祖父、後院的玫瑰花、櫻桃樹,給她的童年帶來了一點溫暖和愛。和她比起來,我們的童年是多麼的豐富多彩啊!我們可以自由的玩耍,沒有煩惱、沒有紛爭,我們的童年是幸福的!我為我生長在新中國這個大家庭而感到幸運!!!

讀呼蘭河傳有感13

我讀完《呼蘭河傳》這本書後,覺得鄉村雖然比城市要破舊,但鄉村卻透著一股城市裡沒有的樸實。

這本書中我最喜歡的是描寫小城風情的那部分。這部分蕭紅像繪畫一樣描寫了扎彩鋪、放河燈、跳大神、娘娘廟會、野臺子戲等風土人情,我覺得鄉村很熱鬧。

現在的大都市都很繁華,有數不清的購物街、美食街,但沒有呼蘭河傳的十字街的鄉村氣息;現在有許多劇院,但仍然沒有野臺子戲的樸實……

鄉村就是這樣,不華麗、不繁華,但是樸實、親切。與大城市比起來,就好像一位小女孩,穿著樸實,但熱情開放,充滿活力,而另一位則珠光寶氣,富裕、高傲、但冷漠。

這本書讓我聯想到了宋代詩人辛棄疾的詩《清平樂 村居》。雖然《呼蘭河傳》不是作者想象的,但這兩篇文章卻有一些相似點,它們都寫出了鄉村生活的美好,《清平樂 村居》的老夫婦、小兒子是多無憂無慮呀!就像我的阿太,住在農村,沒有金錢的煩惱,沒有壓力,整天晒著太陽,嘴角泛著微笑。

鄉村雖然落後,但他也有自己的美。

讀呼蘭河傳有感14

我買了本《呼蘭河傳》,一到家就迫不及待地讀了起來。起初我並不是很喜歡,只是囫圇吞棗地讀了一遍,就丟到了一旁。然而過了一段時間再拿起它讀時,才讀出了它的精彩。

灰色的基調,平靜的敘述,黯淡的畫面,這就是作者筆下的呼蘭河。在這裡,到處可見由於人們的無知而引發的種種災難,讓我不知該如何去評判哪個值得我同情,哪個值得我痛恨……

書上的第一章就使我感慨:在東二道街上有一個大泥坑,一下雨就會蓄滿泥水,人和家畜常常在這裡遇難。人們說什麼的都有,可是就是沒有一個人想過把坑填平。多麼無知的人們啊!這樣逆來順受,最終受苦受難的是自己!他們為什麼就不能想辦法改變社會,避免災難呢!像這樣的故事還有很多。我想起了魯迅先生的話:唯有民魂是寶貴的,唯有他發揚起來,中國才有真進步。但願我們都能學習好的民魂,拋棄這些愚昧無知的惰性!

書中除了這些讓人感慨和憤怒的事情之外,還有作者童年的一段歡樂回憶。那是她的祖父給予她的。在祖父出場後,我的心情也快樂起來了。作者以小孩子的眼光看世界,整天與祖父玩耍在後園裡,除草時把麥子割掉,把狗尾草當做穀穗留著;捉美麗的蝴蝶;摘下花兒偷偷別在祖父帽子上……這美里的後園,這美好的童年,這難忘的回憶,讓我這個城裡的孩子羨慕不已。擁有這樣的童年和這樣慈愛的祖父,是多麼幸福的事啊!

如今掩卷而思,有愉悅也有沉痛。我隨著蕭紅的腳步,看到了舊社會的黑暗,體會了美好童年的幸福。如果蕭紅還活著,不知道再回到故鄉時,看到現在故鄉的變化會有什麼感觸呢?我想,她看到今天的幸福生活的人們,會笑的。

讀呼蘭河傳有感15

文字中帶著一絲悲傷與無奈,語氣中帶著一絲平淡與乏味。這,就是印象中的《呼蘭河傳》。有人說這本書更像一部自傳,因為它既沒有小說那樣誇張,又沒有像散文一樣的優美,只是平淡又零亂的敘述著事情。但這事情通過這樸素得再不能樸素的話語竟變得真實,變得栩栩如生,變得充滿意味。所以,蕭紅同魯迅一樣,他們都用著最平常的手去批判著最醜陋的人情世俗。

小團圓媳婦是個苦命的孩子,老胡家的婆婆也只不過是一個農村婦女。雖然她打小團圓媳婦,罵小團圓媳婦,用鐵燙小團圓媳婦的小腳,把小團圓媳婦扒光洗熱水澡,但,想想,她為什麼這麼做?真的是因為小團圓媳婦缺少管教嗎?不是的。是因為每一家剛接到小團圓媳婦都會打,所以老胡家婆婆只是順從傳統,走形式而已。並且鄰居們也有看熱鬧的傳統——就是不管好不好都得說上兩嘴,在一旁煽風點火,他們最希望的就是死個人。那必然是,加上鄰居們的添油加醋,可憐的小團圓媳婦自然好不了,最終小團圓媳婦被活生生“送回老家去”。

如此封建迷信的事還不止一件,在這個麻木不仁的社會,人們學會了自欺欺人,明知是瘟豬肉卻因好面子,硬說是掉進泥坑的肉。不過,這也可以理解,因為人們都不富裕,如果有錢,誰還吃瘟豬肉呢?

馮歪嘴子是最可憐的人。鄰里拿他開心,他不在意,他也不攪進雞毛蒜皮的事。即使生活再艱辛,他還是勤勤懇懇的工作,照顧兩個年幼喪母的孩子。馮歪嘴子的生活就是踏踏實實,不卑不亢,卻也充滿希望的。

有二伯是個性情古怪,勤勞,倔強而又麻木的老人。文章揭示了像他一樣,自卑,心理扭曲的一類人,不與人交流,對著物品說話,想引起他人注意,認為自己低人一等。這樣的人是很可悲的,他把自己與外界隔絕,流離失所,沒有安全感。

最後在末尾,作者用最沉寂的心情,寫出了歲月的匆匆流逝。“我”對祖父思念的同時,提醒我們要珍惜時間。

呼蘭河城雖然沒有什麼優美的故事,但處處是故事,蕭紅用筆尖的悲傷,敘寫了這一個個的故事。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