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數學和資訊科技整合的思考

來源:果殼範文吧 1.23W

  [內容提要]

關於數學和資訊科技整合的思考

21世紀是資訊科技占主導地位的世紀。以多媒體和網路技術為核心的資訊科技的不斷髮展,正在越來越深刻地改變著我們的生產方式、生活方式、工作方式和學習方式。並影響著教育的發展。教育部提出了在全國中國小推進資訊科技教育,同時要加強資訊科技與其他課程的整合。那麼,如何實現國小數學學科與資訊科技的整合。

  [關鍵詞]

資訊科技、整合數學、抽象性、邏輯性、學科。

資訊科技與學科的整合是教育教學改革的新視點。在以後的教學中還要不斷的思考,探索。適時適量的運用多媒體,就會起到動一子而全盤皆活的作用,發揮其最大功效,就可以減輕學生學習的過重負擔,提高課堂教學效率,促進素質教育實施,培養學生非智力因素。

國小生的思維正處於由具體形象思維為主向抽象邏輯思維為主的過渡階段,國小數學必須在數學知識的抽象性和學生思維的形象性之間架起一座橋樑,而資訊科技正是這樣一座橋樑。在數學教學中,把資訊科技和數學教學合理的進行整合,這是資訊時代的要求,也是創新教育的要求。現把資訊科技與國小數學相整合的幾點思考總結如下:

  一:整合教與學方式的轉變

所謂整合,其核心就是把現代教育技術融入到國小數學學科的教學中去,在教學實踐中利用技術手段得到文字、影象、聲音、動畫、視訊、甚至三維虛擬現實等多位資訊用於課件製作,充實教學容量,豐富教學內容,運用教學方法更加多樣,更加靈活。整合,不是簡單的將資訊科技作為一種教學手段與傳統的教學手段想疊加,不是僅僅使用幾張幻燈片,用一用事物投影。而是將資訊科技真正的為教學服務。實現學生的學習過程互動化;學習環境的時代化,全球化。傳統的教學模式中,教師是知識的傳授者,課堂的主宰者。學生學習方式較單一、被動,缺少自主探索、合作學習,獨立獲取知識的機會。資訊科技與國小數學學科的整合,是對教與學方式的轉變。在整合中實現學生的主體地位,拓展學習的空間,開啟學生學習的閘門。傳統的課堂教學正向著數學活動課的形式轉變。教學中只有從學生的學習特點和學習規律出發,採用多種形式方法。讓學生在體驗中,在活動中學習。才能取得好的教學效果。

  二:有效利用資訊科技,在生活中感悟數學。

常常聽到許多同學說,不喜歡數學,所以學不好。為什麼許多的孩子對數學缺少興趣呢?華羅庚曾經說過,對數學產生枯燥乏味、神祕難懂的印象的主要原因就是脫離實際。新課程標準提出數學要貼進生活、數學問題生活化,我們可以利用資訊資源豐富、時效性強的特點,將資訊科技與國小數學科教學內容有機整合,充分利用各種資訊資源,引入時代活水,與小數學科教學內容相結合,使學生的學習內容更加豐富多彩,更具有時代氣息、更貼近生活。

例如教學人教版國小數學第八冊《億以內數的讀法和寫法》時,課前我們安排學生自己通過各種途徑(包括上網),蒐集有關資料,課上學生代表彙報。他們帶來的材料:有的是某兩個星球之間的距離,有的是中國土地面積大小,有的是今年中央電視臺春季晚會的收視率通過生動的、富有教育意義的、有說服力的資料、統計材料,學生不僅輕鬆的完成本節課的教學任務,而且成功地接受了一次愛祖國、愛社會主義、愛科學的思想教育。

又如:在教學〈〈量的計量〉一章時,我把學習的主動權完全的交給學生,讓學生自己蒐集生活中的有關長度,質量和時間的資料資訊,可以用例子來說明。如:一把尺子20釐米等。學生帶回教室的資料有一頭大象有多重,閏年有多少天,地球和月亮間的距離是多少、、、、、、、。通過蒐集材料,讓學生在生活中體驗到數學無處不在,增強對數學學習的興趣。並且在蒐集資料的過程中,認識了各種的長度,面積,重量,時間的單位。通過小組交流合作,不僅很快的完成了教學目標,而且增強了生活知識,在生活中感受了數學的魅力。

  三:多媒體為輔助手段,激發學生的興趣。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有人曾說:沒有興趣的強制性學習,將會扼殺學生探求真理的慾望。根據心理學規律和國小生學習特點,有意注意持續的時間很短,加之課堂思維活動比較緊張,時間一長,學生極易感到疲倦,就很容易出現注意力不集中,學習效率下降等,這時適當地選用合適的多媒體方式來刺激學生,吸引學生,創設新的興奮點,激發學生思維動力,以使學生繼續保持最佳學習狀態。學生學習有了興趣,教學才能取得良好的效果。根據情境教育的原理,創設充滿美感和智慧的學習氛圍,可使學生對客觀情境獲得具體的感受,激起相應的情緒,全身心地投入到學習中去,使他們潛在的能力得到充分發展。多媒體教學可以很好的展示知識間的聯絡,引起興趣,利於很好的理解知識。

例如:在教學《加法的意義》時,用動畫的形式展示。原來有5只雞,又來了9只雞。學生在觀察後,用自己的話說說表示的意義。引出合併。多媒體展示了知識的發生過程。而且形象生動,學生能很好的理解。資訊科技和國小數學學科的整合,固然有很多的優點,但在整合過程中我們還應該遵循一定的原則。

1..科學性原則。

在資訊科技的使用上必須注意到國小數學課堂教學的組織形式,與教材的貼近。需與教材的科學性相結合,切忌粗造濫制,牽強附會,為電教而電教而撇開為教材內容服務的目的。只有鑽研教材,充分了解課堂教學目標內容的重點難點,瞭解傳統的'教學缺少什麼(或者說要補充什麼),設身處地地從教學實際出發,表現手法和形式上也要嚴謹周密,緊扣教學目標,避免讓學生產生錯誤理解。在使用現代電教媒體進行教學時,必須是為了突破教學的重點、難點,使學生易於理解和掌握。如果在次要的內容上運用資訊媒體,那隻能是費時費力。

2.資訊科技不能替代某些教學媒體而統一於課堂。

現代資訊科技固然有其無比優越的特性,但它仍不能完全替代某些媒體,比如在一些量與計量的教學中,顯然不如用尺子度量來體會長度,用手掂來體會質量,觀察實物鐘錶來認識時間更具有實效性

3.用多媒體教學,不要丟了課堂板書。板書不是無情物,學生通過老師的板書瞭解老師的情感,把握教材內容。並且,板書比較的直觀,且能傳遞板書本身以外的較多資訊。還可以給學生留有思考的空間。

4.實效性原則。在課堂教學中應用資訊科技,要考慮它的效果,是否能達到預期的目標。屬於畫蛇添足,效果不明顯的就乾脆不用或少用。為了實現教學目標,可靈活地選擇恰當的教學方法和手段。為了一節課,講臺上擺滿各種教具,收錄機、投影機、電視機等都用上了,教師講課熱鬧得很,就像變法戲、玩耍雜,多媒體教學流於形式,失去了提高課堂效果的作用,最後成為教改的點綴和累贅。運用資訊科技教學不是越多越好,越複雜越好,過多過濫就變成了玩耍雜,費時費力,又不利於教學效率的提高。

以上是我對國小數學與資訊科技整合的幾點體會。資訊科技與學科的整合是教育教學改革的新視點。在以後的教學中還要不斷的思考,探索。適時適量的運用多媒體,就會起到動一子而全盤皆活的作用,發揮其最大功效,就可以減輕學生學習的過重負擔,提高課堂教學效率,促進素質教育實施,培養學生非智力因素,符合現代化教育的需要,有效地培養更多的跨世紀的創造性人才。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