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級語文教學設計

來源:果殼範文吧 3.22W

作為一名老師,編寫教學設計是必不可少的,藉助教學設計可以讓教學工作更加有效地進行。寫教學設計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六年級語文教學設計,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六年級語文教學設計

六年級語文教學設計1

教學目的:

1.學習本課的生字新詞。

2.初步閱讀,使學生讀懂課文寫了魯迅生前的四件事,練習列小標題。

3.通過學習“深切的懷念”、 “談論《水滸》”、“笑談“碰壁”,使學生初步知道魯迅是怎樣一個人。

4.能夠聯絡上下文或結合時代背景理解含義深刻的句子

教學重點:

學習生字新詞,熟讀課文,理解課文的內容。

難點:

能夠聯絡上下文或結合時代背景理解含義深刻的句子

教學過程:

一、揭示課題:

1、板書課題:我的伯父魯迅先生.

2、介紹作者.

3、看資料袋及交流資料

二、初讀課文,學習生字詞

三、逐段閱讀課文,講講每段的段意,並練習加小標題

四、讀第一段“深切的懷念”、,思考並討論.

1、人民群眾崇敬和愛戴魯迅先生表現在哪些方面?

2、感情朗讀

五、回憶往事,品味關愛

自由讀讀前面兩個小故事,把最能打動你的句子用波浪線畫下來。

(一)交流討論“談論《水滸》”、部分.

重點理解句子“哈哈!還是我的記性好。”、 “聽了伯父這句話,我又羞愧,又悔恨,比捱打還難受”。 相機理解詞語:“囫圇吞棗”、“張冠李戴”

(二)、交流討論“笑談“碰壁” 部分

結合時代背景,重點理解句子“四周圍黑洞洞的`,還不容易碰壁嗎?”相機理解:詞語“恍然大悟”

六、引入資料,為愛昇華

1、此刻,就站在伯父的靈柩前,周曄她可能會想起什麼呢?

2、得到先生愛撫的又何止他的侄女周曄一人呢,他把愛給予了每一個需要關愛的孩子。出示《永遠不能忘記的事情》節選內容。

3、總結

六年級語文教學設計2

設計說明

本節課從學生們熟悉的搭積木遊戲入手,觀察與遊戲相關的立體圖形,使學生認識到一個物體從不同角度觀察,所觀察到的形狀可能是不同的,這是學生思維的過渡。因此,本節課的教學設計如下:

1.重視學生的實踐操作。

動手實踐是學生學習數學的主要方式之一,它能促進學生對抽象的數學知識的理解。在本節課的教學設計中,注重引導學生先畫一畫,再搭一搭,著重發展學生的空間觀念和推理能力,讓學生感知從不同方向觀察到的立體圖形的形狀,並能根據給定的從一個方向觀察到的平面圖形和小正方體的數量還原立體圖形,以及根據給定的從兩個方向觀察到的平面圖形,確定搭成這個立體圖形所需要的小正方體的數量範圍。

2.重視小組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

本節課以遊戲的形式引入,每個環節都是以小組合作學習的方式開展的,通過小組成員不斷地發現實物與他們所觀察到的圖形之間的關係,發展學生的空間觀念,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

課前準備

教師準備PPT課件比賽計分冊

學生準備若干個小正方體

教學過程

⊙創設情境,激趣匯入

師:同學們,你們喜歡搭積木嗎?在搭積木的過程中,你發現了什麼?

預設

生1:用同樣數量的積木可以搭出很多種立體圖形。

生2:從不同角度觀察立體圖形,形狀不一樣。

師:今天我們來進行一場搭積木比賽,從中會學到很多知識。(板書課題:搭積木比賽)

設計意圖:從學生喜歡的搭積木遊戲匯入新課,既調動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又激發了學生的學習熱情。

⊙合作交流,探究新知

1.比賽一:畫一畫。

課件出示第一項比賽:根據搭成的立體圖形,畫出從三個方向(上面、正面、左面)看到的形狀。

(1)明確比賽規則。

觀察搭成的.立體圖形,分別畫出從上面、正面、左面看到的形狀。

(2)課件出示教材32頁淘氣搭成的立體圖形,觀察這個立體圖形,看一看有什麼特點。

①學生觀察,小組內交流、討論,教師對學習困難的同學進行適當指導。

②學生彙報觀察到的結果。

(這個立體圖形是由5個小正方體搭成的)

(3)從上面、正面、左面三個方向觀察搭成的立體圖形,並畫出看到的形狀。

①學生動手畫一畫。

②各小組展示畫出的圖形,並說一說你是從哪個方向觀察的。

(4)引導學生將畫出的從三個不同方向看到的形狀與搭成的立體圖形進行比較,看是否符合要求。

(5)統計各組的得分情況。

2.比賽二:搭一搭。

課件出示第二項比賽:根據給定的從兩個方向觀察到的平面圖形,確定搭成這個立體圖形所需要的小正方體的數量範圍。

(1)一個立體圖形,從正面和左面看到的形狀如下圖:

(2)提問:搭一個這樣的立體圖形,最少需要幾個小正方體?最多可以有幾個小正方體?

(3)學生小組合作,先交流,再動手操作。

(4)各小組展示搭好的立體圖形。(鼓勵不同的搭法)

(5)引導學生說一說:你是怎樣設計這個立體圖形的?用了幾個小正方體?

(6)提問:你們搭出的立體圖形各不相同,你們從中發現了什麼?

(7)師小結:根據給定的從兩個方向觀察到的平面圖形不能確定這個立體圖形的形狀,但能確定搭成這個立體圖形所需要的小正方體的數量範圍。

(8)統計各組的得分情況。

3.比賽三:看誰搭得多。

課件出示第三項比賽:根據從上面看到的形狀,用6個小正方體搭一個立體圖形。

(1)從上面看到的形狀如下圖:

(2)提問:用6個小正方體搭一個從上面看形狀如上圖的立體圖形,你有多少種不同的搭法?

(3)學生在小組內邊交流,邊操作。

(4)各小組展示不同的搭法,看哪個小組搭的方法多。

(5)說一說自己是怎樣設計的。

(6)師小結:根據給定的從一個方向觀察到的平面圖形搭立體圖形,即使給出的小正方體的數量是固定的,也有很多種不同的搭法。

(7)統計各組的得分情況。

六年級語文教學設計3

教學目標

1.自主學習字詞,會認會寫“媚、磚、蟻”等13個生字,理解字義,識記字形,正確讀寫“明媚、翻箱倒櫃、唸叨、驚惶、依偎”等詞語。

2.默讀課文,體會這一天裡“我”心情的變化。

3.抓住關鍵詞句,學習作者在具體細緻的敘述中真實自然地表達內心感受的方法。

4.比較《匆匆》和《那個星期天》在表達情感的方式上的相同點和不同點。

教學重點

體會這一天裡“我”心情的變化,學習作者在具體細緻的敘述中真實自然地表達內心感受的寫作方法。

教學難點

比較《匆匆》和《那個星期天》在表達情感的方式上的相同點和不同點。

教學方法

1.“讀、思、議、導”結合法。

2.“讀、寫”結合法。

學生學習方法

學生自主學習、合作探究,討論交流。

課前準備

多媒體課件。

課時安排:2課時

第一課時

一、匯入新課

同學們,你們有過等待去做某事或答應一件事卻遲遲不能實現的焦灼嗎?不妨說一說當時的心理。好,今天我們就一起隨著史鐵生看一看那個星期天他又有著怎樣的期盼的。

二、預習查評

1. 檢查預習學案的完成情況。

2. 檢查字詞的掌握情況。

(1)朗讀課文,正字正音。

嚇唬(xià hu) 挨(āi) 絆(bàn)耽擱(dān ge) 揉(róu) 綻開(zhàn)沉鬱(yù) 縹緲(piāo miǎo) 急遽(jù) 惆悵(chóu chàng) 驚惶(huáng)依偎(wēi)消逝(shì)

(2)解詞

盼望:殷切的希望。

明媚:(景物)鮮明可愛。

嚇唬:使害怕,恐嚇。

空空落落:空曠而冷冷清清。

翻箱倒櫃:形容徹底地翻檢、搜查。

耽擱:拖延時間。

沉鬱:低沉鬱悶。

縹緲:形容隱隱約約、若有若無。

急遽:急速。

惆悵:傷感,失意。

驚惶:驚慌。

依偎:親熱地靠著,緊挨著。

消逝:消失。

3. 作者簡介

史鐵生(1951—20xx),中國作家、散文家。1951年出生於北京。1967年畢業於清華大學附屬中學,1969年去延安一帶插隊。因雙腿癱瘓於1972年回到北京。後來又患腎病並發展到尿毒症,靠著每週3次透析維持生命。自稱職業是生病,業餘在寫作。多年來他與疾病頑強抗爭,在病榻上創作出了大量優秀的、廣為人知的文學作品。主要作品有中短篇小說集《我的遙遠的清平灣》《禮拜日》《舞臺效果》《命若琴絃》,長篇小說《務虛筆記》等。另外散文《我與地壇》等作品也獲得了很大影響。

三、初讀感悟

1.在朗讀的基礎上,講課文分成三部分,並概括每一部分的主要內容。

第一部分(1):開篇點題,那個星期天記載著“我”的第一次盼望。

第二部分(2—6):寫“我”在母親一次次爽約下,希望逐漸落空的心理變化過程。

第三部分(7):序寫“我”在希望落空後倍感傷心以及母親對“我”的安慰。

2. 用自己的話概述一下這篇文章的主要內容。

文章記敘母親答應帶孩子出去玩,但由於家務繁忙而一次次爽約的事。

(設計意圖:抓住文字,整體感知。在讀文中去了解課文的主要內容,在讀文中去理解詞語的意思。總之,在讀文中去思考並解決問題。同時,隨文教給學生學習語文的方法,培養學生概括課文主要內容,聯絡上下文理解詞語的能力。)

四、重點研讀

1.自讀課文,圈畫表達心情的關鍵語句,並且交流“我”的心理經歷了哪些變化。

2.學生以小組為單位交流讀後的收穫,教師巡視指導。

3.小組推薦一名同學彙報交流的結果,其他同學做補充。

4.預設:

(1)“……這不會錯;……都不會錯”,“我想到底是讓我盼來了。”表現出“我”滿懷期待的心情。

(2)“春天的早晨,陽光明媚”“跑出去,站在街門口”“藏在大門後”這裡通過天氣、動作的描寫,體現出“我”的興奮。

(3)“這段時光不好挨。”作者怎麼來體現不好挨?通過跳房子,看雲彩,撥弄蟻穴,翻看畫報——看了多少回的電影畫報,想象陌生人的生活。

“院子很大,空空落落”,寫出“我”獨自等待時的寂寞。

等待的過程非常漫長而又孤獨,但是“我”依然沒有放棄,一直耐心、執著地等待著。

(4)“整個上午我就跟在母親腿底下”,“追在母親的腿底下”,“我好幾次差點兒絞在它們中間把它們碰倒”。這裡寫出了“我”緊跟著母親,想要等母親停下來的焦急心情。

(5)“男孩兒蹲在那個又大又重的洗衣盆旁,依偎在母親懷裡,閉上眼睛不再看太陽,光線正無可挽回地消逝,一派荒涼。”這裡寫出了“我”在期望落空後的失望委屈。

5.總結:本文寫了“我”等待的過程,在這一天裡我心情的變化是:(板書:興奮期待——耐心等待——焦急無奈——失望委屈。)

(設計意圖:再讀課文,理解“我”的心情是隨著時間的推移而變化的,引導學生將“我”心情的變化與這一天裡時間的推移結合起來體會,以便更全面、準確地把握課文主要內容。同時,小組合作學習的方式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把學習的主動權還給學生,讓他們在自主、合作、探究中提高語文素養。)

五、課堂小結,佈置作業

1.總結全文。通過本節課的學習,我們瞭解了課文的主要內容,理清了“我”心情的變化。作者是如何在具體細緻的敘述中真實自然地表達內心感受的呢?下節課我們將繼續學習。

2、佈置作業。

(1)抄寫詞語。

(2)熟讀課文。

(設計意圖:總結全文,鞏固知識。激發學生繼續學習探究的興趣。)

第二課時

一、回顧舊知,匯入新課。

1.上節課,我們一起感受了“我”在等待中的心路歷程,請一位同學回顧一下,“我”的心情經歷了怎樣的過程?

板書:興奮期待——耐心等待——焦急無奈——失望委屈

2.今天我們繼續來探索“我”的內心世界。

二、品讀課文,感悟寫法。

預設:

1.我蹲在她身邊,看著她洗。我一聲不吭,盼著。

(1)這裡表現出“我”怎樣的心情?(焦急、執著)

(2)“看著”“我一聲不吭”,這個動作寫出“我”的心理是怎樣的?(想看看母親還有多少衣服,看看天是不是晚了,心存期盼。)

2.我感覺到周圍的光線漸漸暗下去……越來越縹緲

師引導學生體會:環境描寫,寫出光線變暗,暗示時間的推移,“我”的期盼落空。同時也照應“我”的心情,希望漸漸破滅的失落。

3.忽然有點兒明白了。

(1)“我”明白了什麼?(今天是沒有希望再出去了。)

4.我現在……那聲音無休無止就像時光的腳步。

(1)師引導學生感受:用光線的變化和聲音,誇張和比喻的手法,寫出等待中的孤獨、時間的漫長及等待無果後的悲傷。

(2)為什麼光線“漫長而急遽”?漫長,時間長。急遽,雖然等待時間很漫長,但是“我”卻並不希望黑夜降臨,希望白天能更長一點。體現出“我”執著盼望的心情。

5.母親發現男孩兒蹲在那兒一動不動,發現他在哭,在不出聲地流淚。

這裡表現出他無比的悲傷、絕望的心情。聯想迢迢牽牛星中的“泣涕零如雨”“脈脈不得語”,可以感受到那種極度地悲傷,無以言表。

6.閉上眼睛不再看太陽,光線正無可挽回地消逝,一派荒涼”內心的絕望,無奈。

梳理人物的心情變化:期盼——愉快——等待——執著——焦急——失望——絕望

相對應的時間也產生了變化:陽光明媚——暗下去——消逝

7.總結兩條線索並行,寫出人物的心路歷程。

(設計意圖:緊扣習作單元的教學目標,把學習的重點放在對文章寫作方法的理解和領悟上,在重視培養學生閱讀理解能力的同時,引導他們更加關注表達。)

三、積累拓展,質疑問難。

1.學習了這篇課文,你能提出什麼問題嗎?

2.全班交流。

3.預設問題。

(1)那是一個星期天,從早晨到下午,一直到天色昏暗下去。(“昏暗下去”在這裡有幾層含義?)

有兩層含義:表現了天色的變化,表明了傍晚的來臨,天色越來越暗了;表現了人物的`心理變化,揭示了由期待到失望委屈的心理變化。

(2)我還沒有她的腿高,那兩條不停頓的腿至今都在我眼前晃動,它們不停下來,它們好幾次絆在我身上,我好幾次差點兒絞在它們中間把它們碰倒。(句中的觀察點發生了轉換,這樣寫有什麼效果?)

這樣寫讓讀者感到身臨其境,其實也表現了母親馬不停蹄的勞碌情景。

(3)我感覺到母親驚惶地甩了甩手上的水,把我拉過去拉進她的懷裡。我聽見母親在說,一邊親吻著我一邊不停地說:“噢,對不起,噢,對不起……”(母親為什麼“驚惶”?)

為了生計,母親不停地忙碌,最後還認為自己疏忽了“我”的“正當要求”,沒有兌現自己的承諾,因而“驚惶”,連聲對“我”說對不起。

四、歸納總結,當堂練筆。

1. 通過這篇文章,表達了一個怎樣的主題?

文章記敘母親答應帶孩子出去玩,但由於家務繁忙而一次次爽約的事,表現了孩子期待已久而又落空失望的心理過程,也表現了母親從早到晚操勞家務的辛勞。

2. 試歸納本文寫作上的特色。

(1)運用描寫表現人物心理。

(2)文章首尾呼應,行文自然。

3.請描寫一次你考試或等待時的心理活動。

五、比較閱讀,方法提煉。

1.學習了《匆匆》和《那個星期天》這兩篇課文,想想它們在表達感情的方式上有哪些相同點和不同點,試著完成下面的學習單。

課文 表達方式 相同點 不同點

《匆匆》

《那個星期天》

2.學生快速默讀這兩篇課文,自主完成表格。

3.小組合作交流,結合課文中的關鍵語句談感受。

4.全班交流。

(1)兩篇文章在表達上的相同點是在情感上都表達出了對時光易逝的無奈、惋惜、惆悵。

(2)兩篇文章的不同點是表達方式的不同,《匆匆》通過運用設問、排比、比喻、擬人等修辭手法表達對時光飛逝的惋惜和感嘆。《那個星期天》則是一系列細緻的動作、心理、環境描寫來細膩再現當時作者情感的變化。

4、總結。

“感人心者,莫先乎情。”我們要學習作家們真實自然地表達對社會、人

生、生活的情感,只有採擷生活之浪花,只有採用生花之妙筆,才能讓思緒在筆下肆意地流淌,才能讓真情在紙上縱情地綻放。

六年級語文教學設計4

教學內容

1.文言文兩則:學弈

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能根據課後註釋疏通一全文,瞭解故事內容,背誦課文

2.過程與方法: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理解重點詞句。

3.情感態度價值觀:能從課文中體會到學習必須專心致志、不可三心二意的道理,學習孔子實事求是的科學態度,體會學無止境的道理。

重點難點

能對照註釋讀懂課文內容,並懂得其中蘊含的道理

教具準備

小黑板、大白紙

教學課時

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激情匯入(1-2分鐘)

二出示學習目標。(1-2分鐘)

1.讀準每個字的讀音。

2.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根據課後註釋聯絡上下文,瞭解故事內容。

3.領悟文中所講的道理。

三.出示自學指導(2-3分鐘)

1、按要求讀文,理解文意

(1)讀準字音

(2)畫出不理解的詞語,結合工具書,註釋解決

(3)掌握生字字形。

(4)對照註釋,講解自己對文中語句的理解

2.閱讀理解

(1)“弈”指什麼?“學弈”又是什麼意思呢?

(2)誰學下棋?

(3)怎麼學下棋?

(4)學習結果怎麼樣?

(5)《學弈》這個故事告訴我們一個什麼道理?

3.背誦課文

四.學生自學,教師巡視自導。(10分鐘)

五檢查自學效果.

依據自學提示檢查。

1用1-2分鐘讀學習目標。

2用2-3分鐘.讀自學指導。

3在教師指導下限時自學:

(1).初讀課文,結合註釋、讀課文,理解課文,學字詞。

(2).再讀課文,思考問題。

(3).背誦課文

4.反饋、彙報學習成果。

(1)讀寫字詞,解釋詞語。

(2)回答問題。

六.當堂訓練:(15分鐘)

(一)給帶點的字選擇正確讀音。

1、使弈(yì yí)秋誨(huì huǐ )二人弈。

2、弗若之矣(yǐ yì )。

3、為(wèi wéi )是其智弗(fó fú )若與(yú yǔ )?

4、鴻鵠(hú háo)

5、思援弓繳( zhuo jiao)而射之

(二)給帶點的字選擇正確讀音。

弈: 通國: 善: 者: 使: 誨: 惟: 鴻鵠: 至: 援:

繳: 俱: 弗: 若; 為:

(三)寫出下面句子的意思。

1.,通國之善弈者也。

2.二人弈,其一人專心致志,惟弈秋之惟聽;

3.雖聽之,一心以為有鴻鵠將至,思援弓繳而射之。

4.之俱學,弗若之矣。

5.其智弗若與?曰:非然也。

(四)理解課文,回答問題。

(1)為什麼兩個人同時學下棋,後一個人卻不如前一個人?

(2)課文的'主要內容

(3)分別用“--”和“~~ ”畫 出兩個學下棋的人的不同表現。

5.獨立完成當堂練習。

板書設計 學弈

  學弈→弈秋誨二人弈一人--惟弈秋之為聽(專心致志)

  學弈→弈秋誨二人弈 弗若之

  一人--思援弓繳射鴻鵠(三心二意)

教後反思

六年級語文教學設計5

教學目標:

1、讀通課文,積累詞語,結合蒐集的資料瞭解錢學森。

2、瞭解錢學森歸國的事蹟,感悟他熱愛祖國、報效祖國、為國爭光的精神。

3、通過感悟人物語言所包含的情感,使學生受到熱愛祖國的美好情感的薰陶。

教學重點:

理解錢學森為什麼要回到祖國。

教學難點:

能抓住錢學森的語言進行個性朗讀品位,體會錢學森熱愛祖國的思想感情。

教學準備:

1、課件。

2、《我的中國心》錄音。

教學過程:

一、匯入

今天我們一起來學習第4課《錢學森歸國》,課下同學們都進行了預習,現在我們就交流一下你預習的成果。

1、小組互讀正音,彙報哪些音讀易讀錯需要提醒大家的。再讀課文鞏固讀音。

2、從題目中你知道了什麼?根據題目你會提什麼問題?(寫錢學森歸國的事情;為什麼歸國?歸國遇到了什麼困難?歸國後做了什麼?)快速瀏覽課文,看看圍繞著錢學森歸國本文寫了什麼?(預設:歸國中,歸心似箭;歸國前,心繫祖國,克服困難,踏上歸途;歸國後,貢獻卓越)

3、再讀課文,思考按事情發展順序應該是“回國前”“回國時”“回國後,”文章寫倒了啊!

(預設:引導學生讀第一自然段體會倒著寫的作用: “設定懸念”“引發閱讀興趣”。讀者會想他為什麼歸心似箭呢?然後再插敘回國前的事情“)

4、試著寫出每段的段意,出示投影,師生共同修改。

第一段:(1)世界著名的科學家錢學森,站在駛往魂牽夢繞的祖國的巨輪上。

第二段:(2-6)插敘的方法,寫錢學森回國前,始終懷著報效祖國的志向,歷盡艱難險阻,終於踏上歸國的航程。

第三段:(7)概括地寫出了錢學森回國後,為我國運載火箭、導彈的研製和發射作出了卓越的貢獻,被譽為“中國導彈之父”。

5、能總結全文的主要內容嗎?

世界著名的科學家錢學森,在回國前,始終懷著報效祖國的志向,歷盡艱難險阻,終於踏上歸國的航程。回國後,為我國運載火箭、導彈的研製和發射作出了卓越的貢獻,被譽為“中國導彈之父”。

二、瞭解課文內容

下面就請同學們結合課文內容和蒐集的資料,選一個方面來說說錢學森是個怎樣的人?要求把依據說清楚,聽的同學可以提問和補充。注意看一個人就要看他的什麼?(言行)你快到文中找找他的言行,做下簡單的批註。

(一)愛國的人

1、從他的語言——“我是中國人。我現在所做的一切,都是在作準備,為的`是回到祖國後能為人民多做點事。”

(1)追問“現在指什麼時候?(留學期間)當時他是什麼情況?(錢學森是在美國享受著優厚的待遇,有富裕的生活和優越的工作條件。)

想象優厚的待遇,有富裕的生活和優越的工作條件是什麼樣的?

(預設豐衣足食,住別墅,坐汽車,過著無憂無慮的生活。師從美國著名空氣動力學教授馮。卡門,成為馮。卡 門教授最得意的學生和最得力的助手。 ”

追問:從兩個“最”字,看出什麼? (從兩個“最”字,我看出馮。卡門教授很器重錢學森,前途一片光明。)

2、當時的中國是什麼情況?(經過多年的戰火,1931日本佔領東三省,37到45年8年抗日,解放戰爭。中國的老百姓每天吃不飽,穿不暖。時不時還要擔心自己及親人的生命,或許有了今天,就沒了明 天。)

3、在這種情況下他卻說:“我是中國人。我現在所做的一切,都是在作準備,為的是回到祖國後能為人民多做點事。”

4、此時此刻他想到的是什麼?沒想什麼?(想的是:“我是中國人”,現在所做的一切——一切指什麼?“學知識,學技術,學真本領”,為的是回到祖國後能為人民多做點事。沒想為自己享樂打基礎。)板書:愛國

小結:是啊!優厚的待遇算得了什麼!富裕的生活算得了什麼!他只願—— 生(齊)——能為人民多做點事。出國是為了回國,這一切就因為他時刻牢記—— 生(齊)——我是中國人!

指導朗讀:多麼真摯的表白!此刻,錢學森在說這段話時,他會有什麼樣的動作、神態和語氣?(學生想象)試著再讀一讀。 (指名讀)

帶著這份激動與堅定,我們一起讀。生(齊)“我是中國人。我現在所做的一切,都是在作準備,為的是回到祖國後能為人民多做點事。 ”

(二)報效祖國的人

1、有留學生勸他不要回國,留學生說:“祖國剛解放,要錢沒錢,要裝置沒裝置,現在回去搞科學研究,只怕有困難。”面對留學生的勸阻,錢學森說: “我們日夜盼望著的,就是祖國能夠從黑暗走向光明,這一天終於來到了。祖國現在是很窮,但需要我們大家——祖國的兒女們共同去創造。我們是應當回去的。”

2、你怎麼理解這幾句話?“這一天”指哪一天?(建立新中國)“——”什麼作用?(解釋說明我們大家就是祖國的兒女)

3、兒女怎麼能離開自己的父母,怎能不報答自己的父母呢?從這段話中你感受到了什麼?

(預設:愛國之情躍然紙上。從“日夜盼望”感受到錢學森白天想,晚上想,時時刻刻想的都不自己,而是自己的祖國! “終於”寫出盼望。“應當”體現錢學森對祖國對人民的熱愛,看出他回國決心很堅定。為了讓祖國強大起來,再苦再難,他也願意回去。這樣才能早日使中國從貧困走向富裕,在錢學森眼裡,把為祖國出力當作是義不容辭的責任。從中我感受到錢學森對祖國的眷戀和無比的熱愛之情以及報效祖國的決心。板書:報國

4、俗話說“子不嫌母醜”既然是中國人,就不該嫌棄自己的祖國貧窮;既然是中華兒女,就當為祖國建設出一份力。因為我們都是—— 生(齊)——祖國的兒女!

指導朗讀:錢學森說這段話時除了表明他的愛國情懷外,還有什麼用意?(勸留學生。)你想象錢學森說這段話用什麼語氣?(誠懇、堅定、果斷。)誰來用這樣的語氣勸一勸這些留學生。指名讀。

課件出示兩段話,用《我的中國心》伴奏配樂,師引導感情朗讀。

錢學森,懷揣著對祖國無比的熱愛的錢學森,即使在美國享受著優厚的待遇,過著富裕的生活,有著優越的工作條件,他一刻也沒忘記自己的祖國,堅定地說——生讀:“我是中國人。我現在所做的一切,都是是在作準備,為的是回到祖國後能為人民多做點事。 ”

當他袒露心跡,有留學生要勸他不要回國時,他誠懇地說 ——生讀: “我們日夜盼望著的,就是祖國能夠從黑暗走向光明,這一天終於來到了。祖國現在是很窮,但需要我們大家——祖國的兒女們共同去創造。我們是應當回去的。 ”

(三)錢學森回國的決心是那麼的堅定,那為什麼5年後才回到祖國呢?請同學們仔細讀一讀第5,6兩個自然段,(生自由學習,同桌交流感受)

(預設:美國海軍的一位高階將領說: “錢學森無論到哪裡都抵得上五個師,絕不能讓他離開美國。 ”)

1、一個人能抵五個師。同學們,在部隊的編制中分甲,乙兩種,甲種師一個師一萬人,乙種師一個師五千人,那麼,五個師至少是多少人? (2 萬 5 千人)一個人至少能抵 2 萬 5 千人,那是個什麼樣的人?(偉大的人;很了起的人)

2、“絕不能讓他離開美國” 從中讀出了什麼?(堅決)美國人用了什麼辦法呢?

小結:美國人想盡辦法軟硬兼施,千方百計阻撓他回國,在最艱難的時候,錢學森半個月就瘦了27斤。他們軟禁,囚禁,甚至把他一個人關在一座孤島上。只要他答應不回國,他就可以繼續享受優厚的待遇,過著富裕的生活,恢復優越的工作條件,但他歸國的決心怎麼樣?(一刻也沒有動搖。)

3、“經過五年的漫長歲月” ,在這樣艱難的環境下,他一刻也沒有動搖過。這麼漫長的等待,對一心回國的錢學森來說真是怎樣?

(預設:度日如年、倍受煎熬、、望眼欲穿、寢食不安……

4、所以想到前方就是自己魂牽夢繞的祖國,他多麼希望——讀!

(腳下不是輪船的甲板,而是火箭的艙壁啊!)

5、錢學森終於回國了,回國後他做了什麼呢?齊讀最後一段。 “卓越”是什麼意思?為什麼說錢學森的貢獻是卓越的?

出示資料:(錢學森回後的成就)

錢學森回國後,成立了我國的第一個導彈技術研究院。1960年用國產燃料成功發射了第一枚P—2導彈,從而揭開了中國導彈試驗史上的第一頁。 1970年,用長征一號運載火箭成功發射了第一顆東方紅衛星……1991年國務院、中央軍委授予錢學森“國家傑出貢獻科學家”榮譽稱號和一級英模獎章。 1999年錢學森榮獲“兩彈一星功勳獎章”。

出示錢學森個人語錄。

1、我的事業在中國,我的成就在中國,我的歸宿在中國。

2、在美國期間,有人好幾次問我存了保險金沒有,我說1塊美元也不存 。因為我是中國人,根本不打算在美國住一輩子。

3、我在美國前3、4年是學習,後十幾年是工作,所有這一切都在做準備,為了回到祖國後能為人民做點事——因為我是中國人。

4、我姓錢,但我不愛錢。

5、我作為一名中國的科技工作者,活著的目的就是為人民服務。如果人民最後對我的一生所做的各種工作表示滿意的話,那才是最高的獎賞。

三、課外讀物

《錢學森從這裡走來》作者:樑原草

《錢學森——中國航天之父》作者:胡士弘

《中國導彈之父——錢學森之謎》作者:(美)張純如

《錢學森傳》作者:葉永烈

《錢學森論火箭導彈和航空航天》作者:凌福根

《錢學森現代軍事科學思想》 作者:糜振玉

《錢學森與中國航天》叢書中國宇航出版社出版

《錢學森的航天歲月》 石磊等著

《錢學森的大師風範》 王春河等編

《錢學森的科技人生》 孔祥言著

還可以上網查閱有關資料,只要點選“錢學森”三個字,網上就有260萬個頁面。讓我們懷著對錢學森的敬佩之情,用熱情讚揚的語氣一起來讀最後一段。

四、思考

學到這,你還有什麼疑問嗎?有什麼收穫嗎?

五、作業

讀課文,積累詞語;蒐集一些像錢學森一樣愛國人士的故事。

板書設計:

4、 錢學森歸國

插敘 愛國

言行 報國

六年級語文教學設計6

一、匯入課題:

導言:同學們,學過《泊船瓜洲》這首詩麼?誰能背給大家聽聽?知道麼,作者王安石在寫這首詩時可費了不少心思,進行了多次修改。下面我們就去了解一下。

二、初讀課文,瞭解課文內容

1、自由讀課文,讀準字音。

2、指導讀文注意斷句。指名讀文,檢查朗讀情況。

3、文中主要寫了什麼內容?

4、查到關於這課資料了麼,誰能交流一下。

5、默讀課文,結合書後註釋弄清文章的意思

三、繼續深入閱讀課文,瞭解課文內容,學習文中人物,潛心推敲的精神品質。

1、同學們繼續讀文,結合註釋及工具書弄清文章的意思。

2、小組交流。

3、全班彙報交流。

4、文章分幾部分寫的。

5、重溫《泊船瓜洲》,請你說說這首詩的意思,如果你有新的理解,還可以與同學交流。

6、讀讀課文,想想文中的“初、復、旋始”各是什麼樣意思?從這些詞的前後聯絡上看,你能感悟到什麼呢?

7、討論:王荊公幾經修改,把“到”字最後改定位“綠”字,好在哪裡?

小組交流體會用詞的'精妙。由原來的形容詞變成了動詞。把春風給江南披上了綠裝這一變化,生動而又形象地寫出來了,既能表現春風神奇,又能顯示春色和生命力的特徵,更重要的是一個“綠”字喚起了江南的一片春色,喚起了作者無限的聯想,喚起了作者心底思歸的念頭,與下文“明月何時照我還”密切照應。

四、總結昇華。

1、讓我們再來把這部分讀一讀,體會用詞的精妙所在。

2、讀了這個小故事,你有什麼感受與體會?

3、拓展與運用:

六年級語文教學設計7

教學目標:

1.通過品讀重點詞句,理解作者筆下上海弄堂生活的特點及上海人的特點。

2.瞭解上海人的生存方式和生活觀念以及弄堂生活所代表的上海城市文化。

教學重點與難點:

1.重點:藉助文中描寫弄堂的詞句品讀,理解弄堂生活的特點,歸納上海人特點。

2.難點:理解弄堂生活的所代表的上海城市文化。

教學過程:

匯入新課,創設情境。

1、闡述本課的教學內容是瞭解上海的.一個途徑。

2、通過欣賞一組圖片直觀瞭解上海的弄堂。

合作探究,理解課文。

1、分組合作:圈劃文中描寫弄堂生活的句子,概括弄堂生活的特點。

2、深入探究: 總結歸納弄堂裡的上海人的特點。

總結全文,歸納主題。

弄堂文化就是上海城市文化的一種象徵、一個縮影。

課外延伸,拓展主題:

1、說說你眼中的上海有什麼樣的特點,你對上海人的想法。(針對外地學生)

2、談談你認為現今上海人的生活是否還是和作者筆下以前那些生活在弄堂中的上海人區別。(針對上海本地學生)

歸納: 一樣的土地,不一樣的人。時代在變,人也在變,如今的上海人早已不再只是生活在 弄堂裡的那群人了。新上海人正在以一種全新的面貌迎接四方來客。他們銳意進取、開 拓創新、海納百川、相容幷蓄。在他們的努力下,相信上海的明天會更加美好!

佈置作業:

1、談一談你心目中的上海人的形象,寫一篇300字左右的短文。

2、探訪或查閱資料,寫一篇關於上海的弄堂的說明性文字,300字左右。

板書設計:

弄堂生活的特點;

安詳實用 弄堂人的特點;

既注重面子、又講究實惠

六年級語文教學設計8

教學目標:

1、正確讀記“瑰麗、嘗試、捆綁、慘重、協作、積勞成疾”等詞語。

2、理解課文主要內容,瞭解中國航天事業的發展歷程和千年夢圓的經過,激發民族自豪感。

3、學習在具體的事實描述中說明道理的寫法,體會中國航天人團結合作、默默奉獻、勇於探索、鍥而不捨的科學精神

重點難點:

1、重點:理解課文主要內容,瞭解中國航天事業的發展歷程和千年夢圓的經過,體會中國航天人團結合作、默默奉獻、勇於探索、鍥而不捨的科學精神。

2、難點:學習在具體的事實描述中說明道理的寫法。

教學準備:

1、課前發動學生蒐集中國以及世界載人航天飛行的有關資料。

2、製作多媒體課件:“神五”“神六”載人飛船發射的有關情景。

3、PPT課件。

教學過程:

一、課前三分鐘:

二、創設情景,激情匯入:

1、播放多媒體課件,教師激情匯入神五飛上太空的偉大意義

2、師:同學們,看了這壯觀的一幕,你最想說什麼?

3、小結並板書課題:現在就讓我們跨越歷史的長河,沿著時間的隧道,搭上時空飛船,一起去尋覓我們中華民族數千年的飛天夢。

三、初讀課文,自定目標:

1、請同學們自由讀課文,結合本單元學習重點和課文前的提示,自己來確定本課的學習目標。

2、全班交流,共同確定本課的學習目標

3、課件出示學習目標:

(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瞭解載人航天夢想是怎樣一步一步實現的

(3)學習作者的`表達方法

四、自讀自悟,合作交流:

1、自讀課文,思考學習目標中提出的問題

2、小組合作,互檢互評自學效果,深化提高

3、全班交流:

(1)、各小組選代表輪讀課文,師生共同糾錯正音,疏通難讀的句子

(2)、交流載人航天夢想是怎樣一步一步實現的,順勢指導學生理清課文的行文思路,相機板書:

古人的奇妙想象——美好的夢想

萬戶的火箭飛行——大膽的嘗試

人造衛星的發射——突破性進展

載人航天工程的實施——艱苦的努力

“神五”載人飛船發射——巨大的成功

(3)、結合課文具體語句交流本文在表達方法上有哪些特點

五、拓展交流,昇華認識

1、“神五”載人飛船的發射成功具有怎樣的歷史意義?

2、指導有感情地朗讀最後兩個自然段,結合課前蒐集的資料談談自己的理解或感受

3、說說:現代科技成就的取得,除了個人努力,還需要什麼?

4、全班齊讀“閱讀連結”詩歌,結束學習

佈置作業:

想象“神六”發射太空的情景,寫一個片段

板書設計:

千年夢圓在今朝

古人的奇妙想象——美好的夢想 團結合作

萬戶的火箭飛行——大膽的嘗試 默默奉獻

人造衛星的發射——突破性進展 勇於探索

載人航天工程的實施——艱苦的努力 鍥而不捨

“神五”載人飛船發射——巨大的成功

六年級語文教學設計9

【教學目標】

認知目標:

1、瞭解本課介紹的有關地球的知識,懂得保護生態環境、保護地球的重要性;增強環保意識,受到保護環境的教育。

2、感受作者按一定順序說明事理的方法。

情意目標:

1、逐步培養學生廣泛閱讀的興趣和合作探討的意識。

2、情感欣賞,步培養學生感受美和熱愛自然、熱愛地球的情感。

技能目標:

1、逐步培養學生獨立思考,初步培養利用圖書館、網路等資訊渠道查詢資料,運用資料的能力,嘗試進行探究性閱讀。

2、培養學生思維的嚴密性、靈活性和獨創性,提高表達能力。

【教學重點難點】

1、理解“只有一個地球”的含義,明白我們應該怎樣對待地球。

2、明確各種說明方法的用處並靈活運用。

3、利用網路深化理解課文,進一步瞭解資源的寶貴和環保的重要性【教學方法】

自主合作,探究發展

【學法指導】

瞭解作者按一定順序說明事理的方法,根據需要蒐集整理和運用資料的方法。

【教學準備】

多媒體課件。

教學過程】

一、談話激趣,揭示課題。

1、談話激趣匯入。

同學們,在浩瀚無邊的宇宙中,有一個美麗的星球,它是我們人類的家園,是我們大家共同的母親。(看螢幕)――齊說地球你還想叫地球什麼?(搖籃、水球、母親……)

2、我們大家每天都生活在地球上,但是我們生活的地球又是怎樣的呢?讓我們和飛上太空的宇航員一起,在天際遙望地球吧!(屏示:播放課件,)

3、揭示課題。

看了剛才的錄影,你有什麼感受?(學生談感受)是啊!地球是如此美麗,同時又是如此渺小。據科學家觀察推測,在茫茫宇宙的無數個星球中,只有地球這一個星球適合人類居住。今天我們就來學習一篇有關地球的文章,《只有一個地球》齊讀課題。看老師的手勢再齊讀課題,強調“只有”

二、明確目標,理清條理。

為什麼說只有一個地球呢?這就是我們這節課解決的重點問題。

三、自主學習,合作探究。

1、你們看到過地球嗎?每天我們都與她親密接觸,相依相伴,卻無法看清她的全貌。宇航員叔叔在太空中為我們拍下了地球的照片,我們來看一看。(出示圖片)

2、說說你看到了一個怎樣的球體?

3、地球外面裹著一層“紗衣”,其實就是大氣層,它使地球看上去朦朦朧朧的,更加可愛。課文中也有一句描寫地球外貌的,快速讀課文,找一找。你找到了嗎?誰來讀。(出示:地球,這位人類的母親,這個生命的搖籃,是那樣的美麗壯觀,和藹可親。)

4、指導朗讀。這麼美的地球,你看,它晶瑩透亮,多可愛呀!誰能讀得更好(指名讀)。

5、你還了解哪些有關地球的知識?(指名說)點選顯示書上的知識點:

(1)表面積只有5.1億平方公里。

(2)半徑只有六千三百多公里。

(3)人類生活的陸地大約只佔其中的五分之一。

6、就是這樣一個星球(齊讀知識點)卻養育了我們全人類,養育了世間的萬物,真是太偉大了。我們一起來走近地球,欣賞一下我們的地球媽媽(學生點選進入錄影《地球媽媽》)。要求:邊看邊聽。再說說你的感受。

7、的確,地球太偉大了、太可愛的,是地球孕育了生命,創造了神奇,她就是人類的母親,就是生命的搖籃。(出示:地球這位人類的母親……是那樣和藹可親)

8、地球是無私的,她向人類慷慨地奉獻出自己的一切,為人類提供了豐富的資源,你能說說她為我們提供了哪些資源嗎?(指名說)

9、地球媽媽把所有的資源全部向她的孩子呈獻出來,有肥沃的土地,長出金燦燦的糧食和白生生的棉花;有縱橫的山脈,生長了茂密的森林,貯藏著豐富的礦產;還有江河湖澤、大洲大洋……人類的祖先在這顆星球上勞動生活,繁衍生息,並創造了燦爛的文明。而地球最終得到的回報又是什麼呢?

10、分組佈置任務。

第一組:人類是怎樣破壞地球的?

第二組:地球受到破環後的後果。

第三組:為什麼說如果地球被破壞了,“我們別無去處”?

第四組:遨遊太空的宇航員為什麼會發出“我們這個地球太可愛了,同又太容易破碎了”的感嘆?

四、分組彙報,點撥啟導。

1、提出彙報要求。

代表彙報不完整的,小組其他同學可以補充,其他小組的.同學也可以補充。

2、第一小組彙報。

(1)引用課文的事例;也可說你身邊發生的有關事例。

(2)教師點撥啟導,屏示:常見汙染種類的圖片、影視資料。

的確,在我們的身邊,還有很多人不經意間殘害了我們的地球,破壞有限的生態環境,那麼,造成怎樣的後果呢?

3、第二小組彙報。

(1)引用課文內容和查詢的資料。

(2)教師點撥啟導(屏示:資源有限),補充播放有關錄影。

4、第三小組彙報。

(1)辯論“當地球資源枯竭的時候,人類可移居別的星球。”

(2)學生引用課文和查詢的資料說服“如果地球被破壞了,我們真的別無去處。”

是啊,地球母親無私的養育著我們,精心的保護著我們,曾經是那樣的美麗壯觀,那樣的和藹可親。但就在今天,就在科學技術迅速發展的今天,就在人類生活日益豐富的今天,我們地球母親卻止不住發出了悲慘的哭泣,這哭聲是從哪裡傳來的呢?(播放課件:地球被汙染)看到這些,你想說些什麼?

我為人類感到慚愧,我們太對不起我們這位偉大的母親。

地球母親您真是太偉大了。

看到這些,我不禁想起了宇航員的那句話:“我們這個地球太可愛了,然而又太容易破碎了。”

5、第四小組彙報。

概括總結課文內容:地球是可愛的(屏示:可愛);再結合第一二兩組的彙報說明地球又是容易破碎的(屏示:易碎)。

五、聯絡實際,落實行動。

看著受傷的母親,蒼老的母親,青春不在的母親,此刻重溫她昔日的美麗,你的心情怎樣?要保護地球,就要從我做起,從身邊的每一件小事做起。同學們,你們準備怎樣用自己的實際行動保護地球呢?(生討論、彙報)善待地球,這是一個永恆的話題,因為,我們只有一個地球,人類只有一個地球。

六、唱響歌曲,宣傳環保。

作為國小生,作為環保小衛士,我們不僅要自己注意環境保護,還應該向周圍的人們宣傳環保,讓更多的人一起來保護地球母親,保護我們的家園!同學們,讓我們共同唱響《熱愛地球媽媽》這首歌曲,讓這首歌走進每個人的心中。願我們的地球媽媽永遠年輕美麗。

七、快樂選擇,唯我最棒!

1、給聯合國祕書長寫一封信。

2、畫一幅環保的宣傳畫。

3、學習了課文請說說自己的感想。

4、假如你是一朵花、或一棵樹、一塊煤……你想對人類說什麼?

5、朗誦一首讚美大自然的詩歌。

六年級語文教學設計10

一、上課內容

《兩小兒辯日》是人教版教材第十二冊中的一篇文言課文。文章講的是古時候兩個小孩憑自己的直覺,一個認為太陽在早晨離人近,一個認為太陽在中午離人近,為此,各持一端,爭執不下,就連孔子這樣博學的人也不能作出判斷。這個故事既滲透了要主動認識自然、探求客觀真理,並大膽質疑的科學態度;也說明了知識無窮,學無止境,再博學的人也會有所不知,應該實事求是的道理。

二、學習目標

1、根據課後註釋理解文章內容,並反覆誦讀課文,產生自己的獨特感受,力爭達到“熟讀成誦”。

2、學生初步感受文言文的特點,產生學習文言文的興趣。

3、感受兩小兒的聰明可愛及孔子實事求是的科學態度,體會學無止境的道理。

三、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學生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教學難點:理解重點詞句,體會故事蘊含的哲理。

四、教學環節

1、以“辯”為眼,初識“辯日”2、讀通課文,掌握斷句3、理解內容,深解“辯鬥”4、多種角度,昇華“辯鬥”5、拓展延伸,熟練運用

五、具體教學環節

一、課前兩分鐘

背誦《論語》中的名句

①三人行,必有我師焉、②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知也。③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友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 子曰:“人而無信,不知其可也。”子曰:“朝聞道,夕死可矣。”

二、以“辯”為眼,初識“辯日”

1、同學們,中國的文字是世界上最美也最有趣的文字,大家看,兩個辛之間加上一個部首可以構成幾個不同的字? (用日曆牌換字)

2、我們今天學的課文中有一個“辯”字,《兩小兒辯日》,結合預習課題中的辯你是怎樣理解的?

這個課題是什麼意思?

辯論的結果怎樣呢?誰又參與了這場辯論呢?現在就讓我們進入課文的學習。

3、這是一篇文言文,我們以前還學過哪些文言文?(楊氏之子、伯牙絕弦學弈),你是怎樣學習的?

交流文言文學習方法。

師:我們今天就可以用這種方法學習。誰能介紹一下《兩小兒辯日》的作者和出處?

生介紹列子和《列子·湯問》。

三、讀通課文,掌握斷句

㈠生自讀課文

師:把書開啟,我們先來試著讀一讀課文,爭取讀得正確流利,遇到難讀的地方就多讀幾遍。

㈡生練讀課文,指一生讀課文。

㈢師範讀:老師發現同學們在斷句方面存在困難,老師給大家範讀一下,認真聽,看看你的停頓是不是和老師一樣呢?師範讀,讓學生照著教師的樣子讀一讀。

㈣找一生讀,師評價

㈤學生再練,齊讀(課件出示全文斷句)

四、理解課文,深明“辯日”

㈠師提出要求:課文你們讀得真好,現在看書,結合書下注釋和你自己查閱的資料,想想你都讀懂了哪些內容?如果有不懂的地方做上標記,可以提出來和大家交流。

㈡生讀文思考,並小組交流

㈢交流共議

1、孔子東遊,見兩小兒辯鬥,問其故。

辯鬥:辯論,爭論。東遊:向東遊學。有一天,孔子到東方遊學,看到兩個小孩為什麼事情爭辯不已,便問是什麼原因。

師追問:關於這句話,你還了解什麼?預設生答:全文總起句,交代了事情的起因。出場人物有三個:孔子和兩個小孩。孔子的生平。師大螢幕適時出示孔子像,螢幕介紹:孔子,儒家學派創始人,春秋末期的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後世尊稱為聖人。

師再問:聽了同學老師對孔子的介紹,再讀讀這句話,你又讀出了什麼?(孔子虛心,不恥下問;兩小兒的辯論很精彩,連孔子都吸引了。)

師引:這是一場__________的辯鬥。(激烈、精彩、引人入勝)

指導朗讀:你想怎樣讀這句話?指兩生讀,評價,自讀。

2、一兒曰:我已日始出時去人近,而日中時遠也。一兒以日初出遠,而日中時近也。

以:認為。去:離。日中:中午。這句話的意思是:一個孩子說:我認為太陽剛出來的時候離人近,到了中午時候遠。一個孩子認為太陽剛出來的時候離人遠,而中午的時候近。

師再追問,引領學生理清兩個小兒的觀點。相機板書:

日始出 日中

一兒 近 遠

一兒 遠 近

師:課文中有一個小孩的話沒有直接說,你能變成和第一個小孩一樣的句式嗎?點一生說,大螢幕出示:一兒曰:我以日初出遠,而日中時近也。

師指導朗讀:結合你自己的生活實際想一想,你持一個觀點,另一個人非和你對著幹,你說東,他非說西,你會是什麼樣的狀態呀?(很著急想表白自己,不服,想用觀點壓住對方,想找人評評理。)假設你們是兩個小兒,你能辯一辯嗎?練習一下。一生說一個孩子的觀點,再點生,點評,自練。再說另一個孩子觀點,練習說好。點兩組學生角色對話,點評,讓生注意語速快點,觀點咬字清晰些。再練習。

師:這真是一場__________的辯鬥。(針鋒相對,各執一詞,互不相讓)

3、一兒曰:日出處大如車蓋,及日中則如盤盂,此不為近者大而遠者小乎?

一兒曰:日出處蒼蒼涼涼,及其日中則如探湯,此不為近者熱而遠者涼乎?

理解:及:到。盤盂:盛東西用的器皿。為:原因。探湯:把手伸進熱水裡。拓展“赴湯蹈火”,理解湯的意思。及其,教師追問怎麼知道意思的?(聯絡“及”的意思)課件出示“車蓋、盤盂”

理清兩個小孩各自的.理由,教師完善板書:

日始出 日中

一兒 近 遠

大(如車蓋) 小(盤盂)

一兒 遠 (蒼蒼涼涼) 近(如探湯)

師:他們分別從什麼角度說的?(視覺和感覺)一個認為太陽初升時離人近,一個認為初升時離人遠。同樣的事物太陽,兩個小孩從不同的角度觀察,得出了不同的結論。看來,看事物的角度不同,所得的結果也就不一樣。

指導朗讀:他們各自有自己充分的理由支撐觀點,講起話來自然理直氣壯,胸有成竹。師引讀:一兒曰__________,指一生讀。師點評。師再引,一兒曰________,再指一生讀。師點評:是比喻句,把比喻成什麼慢點讀,重讀。反問句應語氣強些。找兩生分角色讀,反覆讀幾遍,層層深入,語氣漸強。

師:這真是一場________的辯鬥。

4、孔子不能決也。兩小兒笑曰:孰為汝多知乎?

決:判斷。孰:誰。汝:你。知:知識。整句話的意思說,孔子不能判斷,兩個小孩笑著說:誰說你的知識多呀?

師:孔子不能決也。這是這件事的結果。孔子不能決,你能決嗎?點生說。師課件出示圖解,中午和早上一樣遠。

師:孔子被尊稱為聖人,是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形象何其高大,可是面對兩個小兒關於太陽遠近的辯論,竟然不能決也。這簡直…你怎麼看這個問題?(從“兩千多年前,人們的科學還不夠發達,對於宇宙的探索還不夠深入,不知道情有可原。”“學習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很了不起。”“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無惑?就是淵博與孔子,也一定有自己不知的知識。)

師:孩子們,你們能從客觀的角度上公正的看問題,非常了不起。那麼你們說,兩個小孩的笑是嘲笑嗎?誰能讀出這種天真?點一生讀,點評,師範讀,齊讀。

五、多種角度,昇華“辯鬥”

兩小兒辯日,這一辯,辯出了什麼?

1、兩小兒善於觀察,說話有理有據。

2、孔子謙虛謹慎,實事求是的態度。

3、認識事物的角度不同,所得的結果就不一樣。

4、宇宙無限,知識無窮,學無止境的道理。

5、兩小兒天真活潑。

師:這一辯,真是令我們受益匪淺啊!讓我們有感情的再讀讀這篇課文。齊讀。

六、拓展延伸,熟練運用

1、出示《揠苗助長》原文,生藉助註釋理解主要內容。

2、推薦閱讀《列子湯問》中的故事。如《掩耳盜鈴》《愚公移山》《鄭人買履》等。

板書設計: 兩小兒辯日

日始出 日中

一兒 近 遠

大(如車蓋) 小(盤盂) 孔子不能決也

一兒 遠 (蒼蒼涼涼) 近(如探湯)

六年級語文教學設計11

教材分析:

《獄中聯歡》節選自《紅巖》第16章。聯歡指1949年新年聯歡。當時反動派兵敗如山倒,不得不玩“停戰”把戲。在這樣的背景下,渣滓洞的特務也在表面上對被囚禁的革命者作出一點放鬆的姿態。我們的革命前輩就利用這個機會舉行別開生面的新年聯歡會,對於中的革命力量進行了一次檢閱。

教學要求:

通過閱讀理解內容,領會革命前輩在獄中聯歡中表現出來的革命樂觀主義精神和巧妙的鬥爭藝術,從中接受革命傳統教育。練習用較快的速度閱讀課文,瞭解課文敘述順序。學會本課生字新詞,積累自己喜愛的詞語,理解重點詞句。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自己感興趣的對聯。

教學重點:

練習用較快的速度閱讀課文。瞭解課文敘述順序,體會課文中對聯的含義。積累自己喜愛的詞語,背誦自己感興趣的對聯。

教學難點:

瞭解課文敘述順序,體會課文中對聯的含義。

教學構想:

課前可鼓勵學生讀長篇小說《紅巖》,也可利用課外活動時間,由教師和學生講述或朗讀跟課文關係密切的章節。本課是略讀課文,課文又較長,教學時要突出重點和難點。在感情朗讀中要求學生體會對聯的含義,以及表演節目中的雙關語。

教學準備:

生字生詞卡片、錄影帶、投影片

教學時間:

1課時

學習過程:

一、激趣匯入

1、簡介背景。首都北京將舉行開國大典,山城重慶仍然被反動派盤踞。在那裡的中美技術合作所(包括渣滓洞和白公館),仍關押和許多革命者。他們隨時都可能被敵人殺害,後來敵人的確對他們下毒手。從全國的形勢看,反動派已徹底失敗。他們不得不玩弄“停戰”的把戲,伺機進行反撲。渣滓洞的'特務對被囚禁的革命者做出一點放鬆的姿態。革命前輩便利用這一機會舉行一次別開生面的新年聯歡,以巧妙的方式同敵人進行鬥爭。

2、板書課題。

二、檢查預習

1、同學們都回家預習課文了吧,現在我們來檢查一下生字學習的情況。

(1)出示生字生詞卡片。

(2)學生自由朗讀後,同位檢查朗讀情況。

(3)指名朗讀,教師注意正音。

xing hui xie liao jiang

猩 詼 諧 鐐 蔣

2、請同學開火車朗讀課文,出示投影:

( )——( )——( )——( )

思考:你能根據課文的敘述順序用最簡潔的語言概括各部分的內容嗎?

3、指名完成填空內容。

三、自讀“交換禮品”部分,指出都交換了哪些禮品?想象這些禮品都是用哪些材料做成的?說明什麼?然後交流。

1、禮品有:賀年片——小塊草紙,紅藥水當顏料。

五角星——塑料牙刷柄雕刻成的。

錦旗——綵線是從襪子上拆下來的。

2、他們連起碼的材料也沒有,趕製這樣的禮品,說明了什麼?(既表達了同志間的友情,又表明了革命到底的志向。)

3、請帶著這樣的感情來朗讀課文。

四、學習“貼對聯”部分。

1、分小組朗讀課文。

2、在進行討論後,在每一副對聯旁註上或在書上畫出含著的意思。

3、討論交流:

(1)“洞中才數月,世上已千年”形容革命形勢發展迅速。橫額“扭轉乾坤”,“乾坤”指天地,“扭轉乾坤”含有推翻反動統治之意。

(2)“歌樂山下悟道,渣滓洞中參禪”意思是在敵人的監牢中堅持學習領悟馬克思列寧主義的革命真理。“歌樂山”指渣滓洞的地點。橫額“極樂世界”,道出了革命者掌握了革命真理的樂觀心境。

(3)“看洞中依然舊景,望窗外已是新春”“舊景”指反動派的統治。“新春”指革命即將在全國勝利的前景。同 “苦盡甘來”一起,表達了革命者堅信革命即將勝利的信念和對革命前途的憧憬。

(4)“滿園春色關不住,一枝紅杏出牆來”借用古人詩句,既表達了對反動派的蔑視(阻止革命勝利是徒勞的),又表達了對勝利(紅杏出牆)的企盼。橫額“大地回春”,生動地概括了當時的革命形勢。

(5)“兩個天窗——出氣,一扇風門——伸頭” “兩個天窗”“一扇風門”概括了革命者非人的鐵窗生活。橫額“樂在其中”,表達了革命者視苦為樂的革命情懷,也是對反動派迫害革命者的巧妙接露。

4、教師小結:總之,獄中的革命者運用對聯這一形式,抒發了革命情懷,同敵人進行了既巧妙又堅決的鬥爭。

五、學習“表演節目”部分。

1、學生自讀課文,思考:監獄裡的革命前輩都表演了哪些節目?他們在敵人的魔掌裡為什麼這麼快樂?

2、出示投影(本段重點句),討論、交流句義。

(1)是針對幾個戴著腳鐐的革命者扭秧歌發出的感慨與讚歎。“高歌曼舞”放聲歌唱,盡情舞蹈。這種高歌曼舞是對反動勢力的蔑視,是對革命勝利的企盼。這個句子表達了作者對革命者鮮明立場、頑強鬥志、樂觀精神的讚頌。

(2)是對獄中聯歡的集中概括,也是對革命前輩堅強的革命意志和樂觀主義精神的集中概括。這兩句話表面十分風趣,實質上表達了革命者蔑視敵人,將個人生死置之度外的崇高的革命精神。

3、感情朗讀,讀出感情。

六、感情朗讀整篇課文,選擇你認為意義深刻的對聯或句子背下來。

1、指名朗讀,全班評議。

2、各自練讀。

3、再指名讀。

作業設計:

1、積累自己喜歡的詞語。

2、抄寫課文中的對聯。

3、感情朗讀課文,並把這個故事講給自己的父母聽。

板書設計:

5*、獄中聯歡

唱歌 交換禮品 貼對聯 表演節目

六年級語文教學設計12

教材分析:

這篇課文是著名作家老舍先生寫的,講了大興安嶺的景物特點和作者的聯想,表達了對大興安嶺的喜愛之情,為了表達喜愛的情感,作者具體生動地描寫了景、物、人。按照參觀大興安嶺的順序,可將課文分為三段。在這三段結束處都講到“親切、舒服”反映了作者隨著對大興安嶺的深入瞭解,這種“親切、舒服”的體會也逐步加深。

教學目標:

瞭解大興安嶺的景物特點,受到熱愛祖國的思想教育。學習作者細緻觀察和在描寫景物中表達思想感情的方法。學習本課生字新詞。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自己喜歡的段落。試著提出自己感興趣的問題或不懂的問題,互助解決,培養學生合作學習的精神。找出自己喜歡的語句,積累在自己的摘抄本上。

教學重點:

瞭解大興安嶺的景物特點,背誦自己喜歡的段落。體會作者表達真情實感的方法。

教學難點:

學生試著提出自己感興趣的問題或不懂的問題,互助解決。體會作者表達的真情實感。

教學構想:

先讓學生初讀課文,弄清課文圍繞大興安嶺的“親切、舒服”聯絡具體內容體會作者思想感情的逐步深化,學生試著提出自己感興趣的問題或不懂的問題,互助解決。最後指導朗讀,在朗讀的基礎上指導背誦。

教學準備:

投影儀、錄音帶

教學時間:

2課時

第一課時

教學內容:

初讀課文,理解文章的條理,學習課文內容,進一步體會作者思想感情的逐步深化。

學生學習過程:

一、激趣匯入:

1、同學們喜歡旅遊嗎?今天咱們就讓著名作家老舍先生作嚮導,把他的文章當作導遊詞,一起去領略大自然的美麗景色。

2、齊讀課題。

3、“林海”指什麼地方?“林海”說明了什麼?(大興安嶺,森林茂密,樹木很多。)

二、通過預習,你瞭解了哪些內容?你還想知道什麼?

1、學生按自己喜歡的方式朗讀課文。

2、出示生字卡片檢查預習情況。

3、讓學生充分提出自己感興趣的或者不懂的問題。

4、同學們想知道的問題還真不少,相信學習了課文,這些問題一定能得到解決。

三、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指名讀課文。思考:作者看到林海以後最突出的感受是什麼?讀後回答,評價。

2、快速瀏覽課文,看看課文中有幾次直接寫到這種感受?

3、然後討論、交流。

課文三次講到“親切、舒服”。第一次是在剛進原始森林的時候,作者走進原始森林,看到的和想到的不一樣,腳踩厚厚的松針,手摸古木,感到親切、舒服。第二次是在看了興安嶺的“嶺”“林”“花”之後產生的聯想時,作者看到那麼多的嶺,那麼溫柔;那麼多的數,呈現那麼多種的綠色;那麼多的野花開在多處,特別是由此聯想到興安嶺不僅美麗,而且為祖國建設不斷作貢獻,因此感到親切、舒服。第三次是在參觀林場有所感的時候。作者參觀林場,看到人們愉快地勞動,幸福地生活,看到興安嶺與人們的關係日益密切,更加感到親切、舒服。這種感覺觸景而生,且越來越強烈。)

四、深入理解課文內容:

1、自由讀第一自然段。想想從這一段中你讀懂了什麼?你認為這一段應該怎樣讀?

2、指名讀第二自然段。思考:大興安嶺的嶺美在哪兒?(抓住嶺多、溫柔的特點進行理解)

分小組討論學習

(1)溫柔:嶺的山勢平緩,線條柔和。指讀有關語句.理解“孤峰突起,盛氣凌人”

(2)哪些語句說明了嶺多?(“這裡的嶺的確很多…既看不完,也看不厭”)

(3)引導學生提問:“看不完”,“看不厭”分別指什麼?(“看不完”是因為沿途都是嶺,連綿不斷,彷彿沒有盡頭;“看不厭”是因為這麼多的.嶺並不單調,它有各種各樣的形態)

(4)指名說說自己喜歡的語句,並說明原因

(5)比較秦嶺與這裡的不同,可畫畫

(6)指名練習朗讀,其他學生邊聽邊想象畫面。

3、自學3——5自然段。

(1)提出學習要求:請同學們用自己喜歡的方法自學3——5自然段。

(2)可以把你認為寫得優美的句子畫下來。

(3)學生自學,教師巡視指導。

(4)交流自學成果。

(5)指名說說林的特點,並說出自己最喜歡的語句。

a、“林”有什麼特點?(多、綠)

b、讀有關詞句體會。

c、作者看到“林”後,想到了什麼?(海洋、浪花、銀裙)

d、出示句子.看,海邊上不還泛著白色的浪花嗎?(這句話中的“海”和“白色的浪花”分別指什麼?)(“海”就是上一名中所說的落葉松的海洋,“白色的浪花”指的是下一句所說的俏麗的白樺。)

小結:作者敘述大興安嶺的“林”,把群嶺比作海邊的浪花,我們讀了對大興安嶺都會留下深刻的印象,也會由衷佩服作者想象的豐富,請帶著感情朗讀。

(6)指名說說花的特點,讀一讀自己喜歡的句子。(多,為大興安嶺增添了色彩)

a、出示句子:興安嶺多麼會打扮自己呀:青松作衫,白樺為裙,還穿著繡花鞋。這個句子描繪了怎樣的一幅圖畫呢?這樣寫有什麼好處?(這樣描寫非常準確、形象,把大興安嶺看作一個很會打扮自己的美麗的姑娘,充分表達了作者的喜愛、讚美之情。)

b、有感情地朗讀

(7)找出比喻句,加以想象。

4、默讀第6自然段。想想你讀懂了什麼?抓住重點句子理解。指導朗讀。

(1)思考:為什麼說“興安嶺的美麗與建設結為一體,美得並不空洞。”

(2)學生談體會(因為大興安嶺林木資源十分豐富,這種“美”是國家建設所需的良材的主要來源,是建設無數“廣廈”的基地,所以說“它的美麗與建設結為一休”兩者密不可分)

(3)想到這些,作者感到興安嶺越看越可愛,因此會再一次感到“親切、舒服”。

5、指名讀第7自然段。說說讀懂了什麼?練讀。

思考:為什麼到了林場,“我”這種親切之感更加深厚了?(因為在林場看到“人與自然的關係日益密切”。表現在山林中已經有了不少市鎮,人們在愉快地勞動,一是伐木、栽樹,一是進行科學研究,使林海得到綜合利用。人們的生產、生活同興安嶺息息相關,所以親切之感更加深厚。)

如何理解興安嶺“的確含有興國安邦的意義”?(興安嶺的“興”,由“興盛、興旺”之意,“安”有“安定”的意識。這是從字面上說,更重要的是,國家的興盛與安定有興安嶺的一份貢獻,所以說興安嶺的確含有興國安邦的意義。)

五、質疑問難:請大家再讀讀課文,看看有什麼不懂的地方。

六、配樂朗讀自己喜歡的段落。

七、誰能說說你對大興安嶺有哪些瞭解?同學們談得很好,相信大家經過努力,將來都能像大興安嶺的落葉松一樣,成為建設祖國的棟樑之才。

作業設計:

1、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向家人介紹大興安嶺的美景。

板書設計:

2、林海

嶺:多、溫柔

親切、舒服 林:綠、多

花:多、絢麗

伐木、栽樹

興國安邦 進行科學研究

六年級語文教學設計13

教學目標

【知識與本事】

解決生字,理解並掌握“陡峭、奧祕、俠客、德高望重、津津樂道”等生詞;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過程與方法】

品味文中優美的語言,學習作者描述大自然風景的方法。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感受自然環境的優美,體會熱愛自然的思想感情,培養審美情趣。

教學重難點

【重點】

品位優美語言,學習描述大自然的方法。

【難點】

體會作者對大自然的熱愛之情。

教學過程

(一)談話設疑,匯入新課

由題入文,提問學生是否有自我在山中游玩的經歷,山上有哪些景物是令自我難忘的,讓大家互相交流、談論。(板書標題)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自由朗讀課文,藉助字典查清字詞,同桌之間能夠互相正音。

2、教師示範讀,讓學生跟讀並且體會情感基調。

3、學生默讀課文同時給課文劃分層次,並概括各部分的大意。

明確:第一部分(1—2自然段):訪友時間、環境、心境。

第二部分(3—7自然段):訪友情境,對“朋友”感情。

第三部分(8自然段):告別“朋友”。

(三)抓住重點,深入研讀

1、抓重點詞句,體會感情

①“滿懷的好心境”

明確:作者直抒胸臆,表達了在大自然之中尋訪的心境十分好,包含著對大自然的熱愛。

②“情深”

明確:道出了作者對大自然感情的深刻。

③“這山中的一切,哪一個不是‘我’的好朋友”

明確:在作者的眼裡,這一花一樹,一鳥一石,一草一木都是有生命。它們像我們的朋友一樣能夠和我們溝通交流。作者進山看景,自然就成了“山中訪友”,體現了在作者心目中,人類和大自然是應當並且能夠和諧相處的。

2、小組學習

①理解題目含義

明確:在作者的眼中,自然界的萬物都能夠和人類和諧相處,山中的一切景物都是自我的朋友,作者對他們是尊重的,所以到山中去探訪也就變成了“山中訪友”。

②賞析修辭手法(小組合作找出文章中的修辭手法並且共同探討運用修辭的好處)

例如:高大的樹木,你撐著一把巨傘,是讓我停留腳步休憩嗎(比擬)

你好,清涼的山泉!你捧出一面明鏡,是要我重新梳妝嗎你好,汩汩的溪流!你吟誦著一首首小詩,是邀我與你唱和嗎你好,飛流的瀑布!你天生的金嗓子,雄渾的男高音多麼有氣勢。(排比)

忽然,雷陣雨來了,像有一千個俠客在天上吼叫,又像有一千個醉酒的詩人在雲頭吟詠。(比喻)

(四)拓展延伸,理解難點

文章第五段生動形象的寫出了作者在山中的所見所聞,那麼,能不能仿寫這一段,把你在某一個地方的見聞以及感受寫出來呢,讓我們動手試試看吧。

提示:開放性問題。

(五)總結全文,深化中心(可根據時間進行刪減)

讀完本課對你有什麼啟發

明確:我們要像作者學習,珍惜自然、熱愛自然、尊重自然,與大自然中的一切生物和諧相處。

(六)課後作業

探訪大自然,並且用畫筆記錄下你的獨特發現。

板書設計

(略)

教學反思

本文作者描繪各種好友時用到的修辭手法-擬人,需要學生在理解的基礎上學會運用,需要多結合寫作進行練習。作者的情感是學生體會的難點,需要學生多讀多悟。

六年級語文《山中訪友》教學設計4

【教學預想】

讀思結合,讀提出不同要求,用思來層層遞進的理解課文。

【實施過程】

匯入:今天我們將要學習的是李漢榮的一篇很別緻的散文《山中訪友》,請同學們猜一猜,作家將要拜訪的朋友是什麼人呢?——讓我們走進這篇別緻的寫景美文吧!

活動一:靜靜地默讀。

1、默讀要求:不出聲,靜靜地沉浸在作者所描繪的大自然中,走到作者的心裡,並隨手用筆勾畫出作者拜訪的朋友是哪幾位?

2、交流:①誰能說一說作者拜訪了大自然的哪些朋友?②這些朋友是按什麼順序出現的?

寫作祕密:根據作者遊覽與觀賞的順序相繼出現,這叫“移步換景”。這種方式經常用於參觀遊覽類的.文章。

文章寫作思路:訪友——會友——別友。會友部分對每一位朋友都有一個親切的稱呼。

活動二:深情地朗讀。

1、朗讀要求:彷彿你就是熱心的李漢榮,彷彿就是你在親切地與這些朋友說話,彷彿你也是在與山中的這些自然界的朋友親切地交流。(哪些位同學願意來讀給大家聽?)

2、交流:本來是作家“進山觀景”,可是為什麼要說成是“山中訪友”呢?

大自然是人類的家園,作家在呼喚人們要尊重大自然、熱愛大自然、保護大自然。

活動三:傾心地選讀。

1、選讀要求:選擇自己最喜歡的一個段落,並要準備說一說你為什麼喜歡這一段。

2、老師示範:我最喜歡的是第三段,這是作者拜訪的第一個朋友,這座老橋經歷了幾百年的風風雨雨,不愧是德高望重,在你的身上,我跟作者一樣體會到:做人要有向你一樣持久而堅韌的靈魂。(請同學們繼續從後面的內容中發現喜歡的段落和朋友)

3、變角創作:假若你是文中的一個動物或植物,當你聽到作家對你說的這些話時,你會如何向他傾吐你的心聲呢?

示例:懸崖:“孩子啊,有多少人從我這陡峭的身軀上跳下去。你可不像他們一樣,把生命看得如同草芥呀!生活多麼美好,我相信你會活得多姿多彩。”山泉:“遊人朋友!魚兒每天都在我的懷抱裡游來游去,跟我一起唱和,還常常有遊人同我一起留影呢!我可快樂啦!”

尾聲:我在這節課的開始時說這是一篇“別緻”的寫景散文,你能簡單地說一下它的別緻之處嗎?(關鍵詞:第二人稱、童話世界、作家飽含愛心……)

收束:如果說愛心是動力,想像力是大船,童心是航標,好奇心是舵手,那麼就讓我們的“心船”駛向大自然吧。如果我們保持一顆純真的童心,用好奇的眼光,用豐富的想像力,用飽含愛心的聲音,與我們身邊的一草一木對話,那麼就會有美景在胸的情懷。

六年級語文教學設計14

設計意圖:

《手指》是一篇略讀課文。本課的語言淺顯易懂,一般學生都能讀懂文意。根據本課的特點,我設計了“理解——品讀——練筆”三大教學環節,意在讓學生理解文意的基礎上品味作者的語言和進行仿寫練習,從而提升學生的學習所得。

教學目標:

1、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概括課文主要內容,瞭解五個手指的各自特點,體會到任何事物都各有所長、各有所短的道理。

2、瞭解作者採用的表達方法,學習作者留心生活、善於觀察、勤于思考,從司空見慣的事物中得到啟示的習慣。

教學重點:

理解五根手指的特點,作者所運用的`表達方法表現這些特點的。

教學難點:

領悟其中的道理,學習作者留心生活,善於得到啟示的習慣。

課時安排:

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談話匯入,揭示課題

1、討論交流:師板書本單元學習過的課文題目(《匆匆》《桃花心木》《頂碗少年》),組織學生交流:這是本單元學習過的幾篇課文,通過學習,你瞭解到了哪些作家?哪些作品給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你從中感悟到了什麼或是受到什麼樣的啟示?

2、師小結:學了這組課文,同學們都有所感,有所思。其實,生活中還有許多普普通通的事物,對於他們的存在,我們常常司空見慣、熟視無睹,可是,如果我們仔細觀察、認真思考,這些普通的事物也會帶給我們耐人尋味的啟示。比如我們每個人手上的五根手指。今天,我們一起學習第5課《手指》。

3、板書課題,齊讀課題。

二、初讀課文,瞭解大意

1、自讀課文,讀準字音,讀通句子,互相解答不懂的詞語。

2、指生逐段讀課文,思考:課文的主要寫了什麼內容?

出示提示:課文先總寫一隻手上的五根手指(),然後分別具體寫(),最後總結寫()。

3、請學生根據填空的內容,標畫出本文的中心句,在此基礎上體會本文的寫作順序和方法。

三、品讀課文,感悟寫法

(一)自由朗讀課文,邊讀邊想哪根手指的性格最像你或班級裡的同學?最像你的或他人的手指的那一段多讀幾遍。

(二)全班交流,說說自己或他人最像哪根手指?

(三)學生說想法,說理由,結合朗讀課文,隨機交流,體會不同手指的不同性格和作用。

六年級語文教學設計15

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

(1)閱讀“閱讀材料”中的文章。

(2)為老師和同學寫臨別贈言。

(3)為母校做點事,留作紀念,也可以寫倡議書或建議書。

(4)策劃並舉行一次畢業聯歡會。

2.過程與方法

發揮學生的主體性,調動學生主動參與的積極性,注意要分工合作,使每個學生得到鍛鍊,在活動中培養學生策劃、組織、協調和實施的能力。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激發學生對母校、對老師的熱愛和感激之情,學會感恩。

課時安排:

四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閱讀“活動建議”,瞭解活動內容

1.教師:以“成長足跡”為主題的綜合活動,把我們帶進了美好的回憶。回憶總是要過去的,明天我們就要分離了,此時此刻,我們可以做些什麼來表達依依惜別之情呢?

2.學生自由讀“活動建議”。

3.指名反饋,教師歸納。

(1)為老師和同學寫臨別贈言。

(2)為母校做點事,留作紀念,也可以寫倡議書或建議書。

(3)策劃並舉行一次畢業聯歡會。

二、閱讀《同學錄》

1.教師:《同學錄》,相信我們班的同學每人都有一本了吧!拿出來看看,上面都有1

些什麼呢?(學生根據自己的《同學錄》反饋)

2.教師小結:《同學錄》上有同學的聯絡方式,有老師的溫馨祝福,還有同學給你的贈言,更有我們美好回憶。請同學們,翻開書第142頁,一起讀一讀《同學錄》。

3.學生自由地讀一讀,讀中體會情感。

4.指名反饋:哪些語句你不太理解?

5.引導學生討論下列詩句的意思。

“從此,課堂上的座位被重新編排??成為紀念郵票。”

“思念和日子和郵戳一起??找到那些陌生的門窗和熟悉的面容。”

6.指導學生有感情朗讀這首詩歌。

三、閱讀《畢業贈言》

1.學生自由讀一讀。

2.指名反饋:這是誰給誰的贈言。

3.集體一起讀一讀。

4.教師:你們讀出了學生對老師的一份什麼情感?讀出同學之間的一份什麼情誼?(給教師:感激、愛戴、留戀、讚揚;給同學:友愛、珍惜、依依不捨)

5.有感情地朗讀贈言。

四、閱讀《給老師的一封信》

1.教師:寫信是表達情感的一種好方式。現在,我們就去讀畢業於上海市虹口區第三國小的翁欽露寫給她的老師顧家璋的一封信。作者寫這封信的時候已經在華東師範大學讀書。

2.學生自由讀,思考:信中寫了什麼?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

3.指名反饋。(她記下了顧老師曾經給予自己的種種關愛和教誨,讚美了老師的奉獻精神)

4.找出你喜歡的句子讀一讀。

5.交流自己喜歡的句子,並說說自己喜歡的原因。

6.指導學生有感情地朗讀學生反饋的句子。

五、課堂小結

教師小結:同學們,《畢業贈言》包含了學生對老師的讚揚和愛戴之情,《給老師的一封信》讚揚了老師無私奉獻的精神。這一篇篇飽含深情的文章,讓我們感受到了濃濃的師生情誼是用愛築起來的,這樣的情誼,我們怎能不難捨難分呢?

六、佈置作業

1.有感情地朗讀《同學錄》、《畢業贈言》、《給老師的一封信》。

2.背誦《同學錄》

第二課時

一、複習,談話匯入

1.全班有感情地朗讀《畢業贈言》。

2.教師:通過上節課的閱讀,我們知道《畢業贈言》可以是學生給老師的,也可以是同學給同學的。今天,我們就給老師和同學寫寫臨別贈言。

二、談話,拓展思維

1.教師:你覺得,我們可以給老師寫些什麼呢?(表達對老師的感激,表達對老師的依戀,表達對老師的讚揚,表達對老師的祝福)

2.指名反饋:可以給同學寫些什麼呢?(鼓勵,回憶,祝福,建議??)

3.獨立思考寫給老師、寫給同學的贈言。

4.集體反饋,並評議。

三、動筆,寫一寫

四、交流欣賞,互相借鑑

五、集體交流

六、課堂小結

教師小結:同學們,老師感受到了,你們筆下的一個字、一句話都表達著對老師的愛戴、讚美和留戀以及對同學的依依惜別之情。

七、佈置作業

把給老師或同學的贈言抄寫到書籤上,送給老師或同學。

第三課時

一、匯入

教師:同學們,我們在《同學錄》裡留下了紀念;我們在班級紀念冊裡留下了紀念;那麼,我們該給學校留下什麼紀念呢?

二、小組內自由交流

三、指名說一說

四、指導寫《倡議書》和《建議書》

1.教師導讀:為母校做點事的.方式很多。可以為母校種棵樹,可以以班級為單位送一幅畫給母校;可以為學校再搞一次衛生;還可以寫一寫《倡議書》和《建議書》。

2.指導寫《倡議書》。

倡議書的寫作格式和一般書信相似,由標題、稱呼、正文、結尾、落款五部分組成。

(1)標題。多數情況下直接用“倡議書”三個字標題,也可以在“倡議書”三個字前概括倡議內容。

(2)稱呼。可根據受倡議物件選用適當的稱呼。如“同學們”、“婦女姐妹們”等,也有的倡議書不另起行寫受倡議物件,而是在正文中指明。

(3)正文。正文是倡議書的重要部分,主要寫倡議的背景,倡議的物件、目的、內容、意義和要求。

(4)結尾。表示倡議者的決心、希望以及建議。

(5)落款。寫倡議者的名稱或姓名,發倡議的年、月、日。

3.指導寫《建議書》。

建議書的寫作格式一般由標題、稱呼、正文、結尾、落款幾部分組成。

(1)標題。標題一般在第一行中間寫上“建議書”字樣。有的建議書還寫上所建議的內容,如“關於暑假國小補課的建議書”。

(2)稱呼。建議書稱呼要求註明受文單位的名稱或個人的姓名,要在標題下隔兩行頂格寫,後加冒號。

(3)正文。建議書正文由以下三部分組成:

第一,要先闡明提出建議的原因、理由以及自己的目的、想法。這樣往往可以使受文單位或個人從實際出發,考慮你的建議的合理性,為採納你的建議打下基礎。

第二,建議的具體內容。一般建議的內容要分條列出,這樣可以做到醒目。建議要具體明白切實可行。

第三,提出自己的希望採納的想法,但同時也應謹慎虛心,不說過頭話,不用命令的口氣。

(4)結尾。結尾一般是表示敬意或祝願的話。同一般書信相同。

(5)落款。落款要署上提建議的單位或個人的稱呼姓名,並署上成文日期。

五、學生動筆寫《倡議書》或《建議書》

六、指名讀一讀《倡議書》或《建議書》

七、佈置作業

將《倡議書》或《建議書》抄寫出來,貼上到學校的公佈欄。

第四課時

一、談話匯入新課

1.教師:你看過哪些晚會?都有哪些節目?

2.教師導讀:同學們,畢業了我們也搞一場畢業聯歡會吧!可以以班級形式進行,也可以以年級形式,無論是哪種形式,事先要進行周密的安排。怎樣組織一場聯歡會呢?

二、交流選定聯歡會的內容

1.教師:你們喜歡什麼節目呢?(學生自由說一說)

2.教師小結:節目的形式很多,小品、歌舞、話劇等都可以,關鍵是節目的題材要新穎,內容要健康,形式要多樣。

3.小組討論,制定節目單。

三、討論制定聯歡會的方案

1.引導學生討論:聯歡晚會的方案包括哪些部分?

2.指名反饋:(活動目的、時間、地點、準備、流程)

3.教師:活動的準備要做些什麼呢?(選好主題、定節目、編排節目、撰寫主持人臺詞、佈置會場、購買晚會需要的東西、編排節目單、寫活動方案等)

4.引導學生對這些內容進行分工。

5.公佈分工結果。

四、閱讀《在國小畢業典禮上的講話》

1.教師導讀:同學們,我們這是畢業聯歡晚會,所以在活動中經常安排一些畢典禮講話,可以請領導代表講話,也可以請學生代表講話。該怎麼寫畢業典禮的講話呢?我們先去閱讀“閱讀材料”中的《在國小畢業典禮上的講話》

2.學生自由地讀一讀。

3.指名反饋:作者從哪幾方面做了講話?(回憶了六年國小生活中難忘的三件往事——上國小的第一天、三年級時的運動會和六年級的家長會)

4.教師:你們從作者敘述的三件事中,體會到了作者怎樣的情感?(表達了對母校的留戀,對老師的感激,以及對同學的依依不捨)

5.教師小結:是呀,以情感人,激發共鳴是演講稿的基本特點。同學們在寫畢業典禮講話稿的時候,一定要注意表達自己的真情實感。

五、開展畢業聯歡會

1.學生根據分工,準備聯歡會。

2.開展畢業聯歡會

3.佈置作業。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