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文三年級教學設計

來源:果殼範文吧 6.37K

作為一名人民教師,常常需要準備教學設計,教學設計是對學業業績問題的解決措施進行策劃的過程。那麼你有了解過教學設計嗎?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語文三年級教學設計,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語文三年級教學設計

語文三年級教學設計1

教學目標:

針對文字特點和孩子的學習特點,我確定了這樣的教學目標:

1、準確地認讀“兼”等7個生字,通過聯絡上下文,結合生活經驗等方式,理解“遠近聞名、淵博、風餐露宿、日夜兼程、風塵僕僕、學無止境””等詞的意思。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在讀中瞭解孔子的求學經過。

3、學會用抓重點詞句的方法理解、感悟孔子、老子的品行。

教學重點:

瞭解孔子拜師求學的過程,感受孔子、老子品行。

教學難點:

懂得學習要勤奮、謙虛、永不滿足,為人真誠無私、謙遜、尊敬師長。

教學過程:

一、啟發談話,揭示課題。

1、師:中華傳統文化像一座巨大的寶庫,今天,我們就穿越時空隧道,去開啟這扇大門,認識古代大教育家、思想家—孔子。

板書:孔子。(子的讀音3聲,古代對有學問的人的尊稱)

2、學生交流、介紹孔子。

師:通過課下查資料,同學們對孔子一定有所瞭解,現在我們來交流一下。誰先來向大家說說你瞭解到的情況。(指名生介紹)

師:看!這就是孔子的畫像,(投影出示孔子畫像:至聖先師、萬世師表),孔子被中國人民成為“至聖先師、萬世師表”。

那麼,今天的課文要講述他的什麼故事呢?我們一起來說說課題(生說課題),看老師板書課題。(師板書:拜師。)“拜”字的右邊是4道橫,寫這個字時要注意。生齊讀課題。

二、檢查預習,學習生字新詞。

1、師:課前我們對這篇課文進行了預習,現在老師要檢查同學們的預習情況。

2、請同學們看大螢幕,這些是本課的生字新詞。出示生字新詞:

日夜兼程風塵僕僕相距止境長進敬重納悶風餐露宿毫無保留傳授佩服曲阜(用紅色標註生字)(注意讀準生字的音,特別是讀準:兼、宿)誰來讀一讀,(指名2個讀,開火車讀)

3、師:同學們注意觀察紅色的字,這些紅色的字是本課要求會寫的生字,請你們仔細觀察,哪些字在書寫時需要提示大家的?

4、根據學生的回答,師分別範寫:塵、迎。要求學生在寫字本上描紅1遍。

三、學習課文。

1、師:同學們在讀課文時,要把這些詞語讀正確,在這個基礎上要思考:這篇課文寫了一件什麼事?(出示這個問題;思考:這篇課文寫了一件什麼事?)

2、請同學們把書開啟,誰來讀讀課文?(請4名同學,每人讀1段)

3、師:誰來說說這篇課文寫了一件什麼事?(生回答)

學習課文第一段

4、師:那誰知道孔子為什麼拜師?生回答,(投影出示第一段。)

(標註:淵博、遠近聞名)這裡有2個詞語,我們看是什麼意思。(查字典理解“淵博”:什麼叫淵博?師提示:通過查字典,淵就是深,博就是廣,這裡“知識不夠淵博”是什麼意思?

【預設:他總覺得自己的知識懂得還不夠多,不夠廣。】

5、理解:遠近聞名

師:孔子認為自己的知識不夠淵博,那他的知識是不是真得不夠淵博呢?你從哪裡看出來的?

6、(從遠近聞名看出)。是啊,孔子當時已經是遠近聞名的老師,已經是一個大學者,甚至連當時的國君魯昭公和秦國的國君齊景公都經常向他請教,但是孔子為了獲取更多的知識,更大的成就,還要拜師求學,從中你體會到什麼?

板書:謙虛好學

7、指導朗讀。

你能把他這種如飢似渴的好學的精神讀出來嗎?生齊讀。

學習課文第二段

8、師:那麼孔子是怎樣去拜師的呢?課文中有一句話就寫出了孔子歷盡千辛萬苦到洛陽拜老子為師,同學們用筆畫一畫,讀讀這個句子,(1生讀)(投影出示曲阜和洛陽相距上千裡,孔子風餐露宿,日夜兼程,幾個月後,終於走到了洛陽。),理解上千裡、幾個月:從曲阜到洛陽很遠,(出示地圖)而且當時又沒有先進的交通工具,因此孔子足足花了——幾個月的時間,除了感受到路途的遙遠,你還感受到什麼?

出示:不畏艱辛

(1)可見孔子拜師的旅途是多麼艱辛,這個句子中特別是從哪個詞可以看出來——風餐露宿、日夜兼程

(2)讀詞。風餐露宿、日夜兼程是什麼意思?

(3)在這麼艱難的旅途中,孔子可能會遇到哪些生活上的困難呢?

(出示句式,學生想象填空):孔子一路走著,有時肚子餓了,就;有時走累了,就;白天,孔子在加緊,天黑了,孔子還;正是這樣風餐露宿、日夜兼程,幾個月後。

9、師:是啊,餓了就隨便吃點乾糧,渴了就隨便取點水喝,找不到旅店就在野外住下,像這麼艱難的旅途生活就叫——風餐露宿、日夜兼程?

10、他為什麼日夜兼程不停地趕路?板書:求知若渴

11、把這些詞語放進句子中去,我們再讀讀這個句子,(1生讀),聽了他的朗讀我彷彿看到了孔子在路上行走的情景。

12、大家一起讀讀,讀出孔子不畏艱辛的拜師的決心。

13、接著讀後面的部分。

14、這就是老子(出示老子的畫像及資料)

15、現在兩位大思想家見面了,孔子又是怎樣拜的師呢?課文中有一段生動的對話,再現了當時的情景,我們來讀一讀,(生讀),聽了這段對話,你對孔子、老子有什麼印象?(生說,板書謙遜有禮)

16、老子知道孔子要來時,他是怎麼做的?(板書:迎候)

17、現在我們再來讀讀這段話,感受他們的禮貌、謙遜。(分角色讀,讓3個生讀)。希望同學們也做個有禮貌的孩子。

18、(出示說的話,表演讀),掌聲鼓勵。重點理解:學習是沒有止境的。您的學問淵博,跟您學習,一定會大有長進的。

(1)“學習是沒有止境的”概括成一個詞就是——出示:學無止境

(2)聯絡生活理解學無止境:是啊,孔子當時很有學問了,但是為了獲得更多的知識,還要不斷地去學習,去拼搏。在我們的生活中,也有很多這樣的人,你能舉個例子說說嗎?:

師:現在是三年級——

生:將來還要讀四年級,三年後讀中學,再讀大學。

生:還要考博士。

師:學習就完了嗎?

生:還要考研究生。

生:知識很多,永遠學不完。

師:是啊,工作了,還要學習,這就叫——

生(齊):學無止境。

19、小結:是啊,學習是沒有盡頭的。有句俗話說得好“人活到老,學到老”,只有不斷地去學習,去拼搏,才能獲得更多更豐富的知識。

讓我們一起讀好這個句子。

20、聽了他們的對話,此時你對孔子、老子又有了怎樣的印象?(1生說)

學習第三段

21、師:從此以後,老子怎麼教?孔子怎麼學的?

生朗讀此段:(從此,孔子每天不離老師左右,隨時請教。)

板書:隨時請教

(1)什麼叫隨時請教?(什麼時候有問題就什麼時候向老子請教。)

(2)他可能什麼時候有問題?(吃飯時、睡覺時、走路時)

板書:勤學好問

那老子又是怎樣教的呢?板書:毫無保留

22、現在你一定對他們有了更深的瞭解吧,(生說)師出示他們特點的課件課件。

23、出示對聯。

24、再深情地讀讀最後2個自然段,讀出對他們的敬佩之情。

四、總結昇華

1、師;課文讀到這裡,孔子的謙虛好學、老子的誨人不倦已深深印進我們的心中,正是他們學無止境,他們才學識淵博,所以贏得了人們的敬重。板書:敬重

2、穿越時空,此時孔子、老子來到了你的面前,你想對他們說什麼?(出示我想對您說……)

3、希望同學們牢牢記住孔子的謙虛好學、老子的誨人不倦,向他們學習,把他們記在心中,去繼承和發揚我國的傳統文化,成為新時代的好少年。

4、同學們,今天這麼多家長朋友來和我們一起上課,你們高興嗎?(高興)這正如孔子所言:有朋自遠方來,不亦說乎?孔子一生有許多名言,老師給大家帶來了幾條他的名言,作為小禮物送給大家,喜歡嗎?那就趕緊讀一讀吧。(出示名言)

五、課下作業;

1、摘抄孔子的名言。

2、學了這篇課文,你有什麼感悟?趕緊寫一些吧!

語文三年級教學設計2

第一課時:學習《望天門山》

教學目標:

1、會寫“斷、楚、至、孤、帆”5個字。瞭解詩句的主要意思。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古詩,背誦古詩。默寫《望天門山》。

3、通過朗讀感悟,感受詩中描寫的景物,體會詩人熱愛祖國河山的感情。

教學重、難點:

感受詩中描寫的景物,體會詩人熱愛祖國河山的感情。

教學過程:

一、回憶詩人,匯入新課

1、同學們,你們瞭解李白嗎?誰來背揹他寫的詩?

2、看來同學們非常喜歡李白的詩,這節課我們再來學習他寫的一首詩——《望天門山》(學生齊讀課題)

二、讀通詩句,瞭解詩意

1、學生初讀課文。請大家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讀課文,遇到讀不準的字音多讀幾遍,在讀不懂的地方打一個問號。

2、檢查交流。

a、多媒體出示課文中生字:斷楚至孤帆

讓學生讀生字,並幫助正音。

b、多媒體出示課文《望天門山》。如果大家把這些生字帶到詩中一定會讀得更好!

學生讀詩句,個人讀,集體讀。

3、自讀自悟詩意。請大學聯絡課文中註釋,並參考一些工具書,想一想詩句的意思。

a、學生個人讀悟。

b、在學習小組中交流。

c、在全班交流:提出疑問,大家商討解決。

d、教師引導大家說說詩意。

三、誦讀全詩,感悟詩情

1、教師範讀,學生自由體驗。

2、多媒體配樂練習讀,整體體驗,力求讀出感情。

3、指名朗讀,讀完後,請介紹為什麼讀得這麼好!

4、引導背誦:這麼美的詩大家想不想永遠留在自己的記憶中呢?

四、練習背誦古詩

自由練背。同桌互相背。多媒體配樂有感情的背。

五、書寫生字,默寫課文

1、練習生字“斷、楚、至、孤、帆”。

2、默寫《望天門山》。

六、總結全詩,深化感悟

讀完這首詩,你有什麼感受呢?請選擇自己喜歡的方式把感受表達出來。

板書設計:

望天門山

唐李白

天門(斷)楚江(開)

碧水(回)青山(出)

孤帆(來)紅日

第二課時:學習《飲湖上初晴後雨》

教學目標:

1、認識“亦、宜”兩個字,會寫“飲、初”,掌握多音字“抹”。瞭解詩句的主要意思。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古詩,背誦古詩。

3、通過朗讀感悟,感受詩中描寫的景物,體會詩人熱愛祖國河山的感情。

教學重難點:

感受詩中描寫的景物,體會詩人熱愛祖國河山的感情。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匯入課文

1、播放西湖景色的課件。提問:西湖的景色美嗎?如果你欣賞了雨中的西湖,那才別有一番滋味呢!

2、板書課題。這節課我們就來學習宋代著名文學家蘇軾的一首詩——《飲湖上初晴後雨》。

二、自由誦讀,初步感悟

1、藉助拼音初讀課文,注意讀準字音,讀通句子。

2、教師重點指導:瀲灩liànyàn空濛kōngméng

淡妝濃抹dànzhuāngnóngmǒ相宜xiāngyí

3、讀通課文:如果把這些生字新詞放入詩中,大家一定會讀得更好!

學生再讀課文,邊讀邊體會詩的朗讀節奏。

4、同座互讀全詩,並相互正音。

三、熟讀成誦,體驗情境

1、朗讀交流。學生自由讀,指名讀,小組讀,集體讀。

2、體會詩意。你從這首詩中讀懂了什麼?

3、再讀課文,讀出詩情。你能將西湖雨中的美景讀出來嗎?

學生藉助多媒體的音畫反覆誦讀體驗。

4、學生自由背誦。

四、走出課文,拓展延伸

1、交流課前蒐集的描寫祖國壯美河山的詩。

2、舉行“美麗的祖國”古詩詞朗誦會。

板書設計:

飲湖上初晴後雨

宋蘇軾

方好亦奇

濃抹淡妝

第三課時:學習《望洞庭》

教學目標:

1、認識“庭、未、盤”,會寫“鏡、未、磨、遙、銀、盤”5個字,掌握多音字“磨”。瞭解詩句的主要意思。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古詩,背誦古詩。

3、通過朗讀感悟,感受詩中描寫的景物,體會詩人熱愛祖國河山的感情。

教學思路:

1、以學過的古詩匯入。

2、組織教學,每一首詩大體步驟:瞭解詩人,理解詩題;抓住字眼,明白詩意;想象意境,領悟詩情;積累內化,拓展遷移。

教學過程:

一、揭題匯入

1、板書課題:望洞庭。你從題目知道了些關於這首詩的什麼資訊?

寫的是洞庭,從“望”角度來寫的,是遠看。

2、介紹詩人。

劉禹錫,洛陽人,它的詩通俗清新,富有民歌特色,為唐詩中別開生面之作。

二、初讀

1、自由讀詩,想想從詩中體會到了什麼。

2、指名讀,正音:潭、磨、螺。

3、齊讀。

三、精讀感悟(抓住字眼、想象意境)

1、“湖光秋月兩相和”

(1)感受“和”──和諧、協調。

(2)你讀出時間了嗎?

(秋天的夜晚:“秋月”)

(3)你讀出當時作者眼前見到的景物了嗎?(洞庭湖水清澈透明,與天上明月清光交相輝映,顯得十分寧靜、和諧)結合看插圖。

(4)“兩相和”這“兩”誰與誰?

(湖光與秋月)

(5)湖光秋月如此“和諧”,水月澄潔,一片寧靜的氛圍,一派和諧之美!

2、“潭面無風鏡未磨”

(1)感受“鏡未磨”──風平浪靜。

(未:沒有)

(2)這裡藏著一個精確的比喻,你讀出來了嗎?

(把“潭面”比作“銅鏡”)

(3)這銅鏡還沒有打磨呢,有些模糊,有些迷濛。為什麼?

(一是月光下不真切;二是浩闊湖面,漣漪輕起,波光粼粼)

(4)這湖面浩闊,如月下銅鏡鋪在大地,漣漪輕起,粼粼細波,一派迷濛之美!

3、“遙望洞庭山水色,白銀盤裡一青螺”

(1)感受“遙望”“銀盤青螺”──自然之美精美絕倫。

閉上眼睛,邊讀邊想象,感受洞庭山水美景。

(2)指名讀,想象:白銀作的盤子裡放上一顆小巧玲瓏的青色田螺,看著它,你有什麼感覺?

(3)詩中的“白銀盤”指什麼?“一青螺”呢?再看插圖。說說感受。

月夜遙望,水白山青,相依相伴,恰似一顆青螺綴放在白銀盤中,大自然如同精妙絕倫的工藝珍品,讓人愛不忍釋,好一派秀美柔和之景。

四、積累內化,遷移運用

1、朗讀、背誦。(指名有感情讀背,因已有基礎,重點放在投入情感上)

2、延伸:其實寫洞庭湖的詩還有許多,比如如孟浩然的“氣蒸雲夢澤,波撼岳陽城。”《臨洞庭上張丞相》再如杜甫的“吳楚東南坼,乾坤日夜浮。”他們的特點是把洞庭湖寫得大多氣勢雄偉、境界壯闊,而劉禹錫這首詩卻不同,重在表現洞庭湖的柔和秀美。有興趣的同學不妨讀讀比較一下。

板書設計:

望洞庭

唐劉禹錫

湖月

和山水

人景

語文三年級教學設計3

一.教學設計

學科名稱

圓圓的沙粒(北師大版國小三年級語文上冊)

二.所在班級情況,學生特點分析

三年級三班共有學生37人。學生的整體認知水平、基礎能力一般,兩極分化嚴重,好動性較強,注意力欠集中,學習行為習慣不好。所以在整個教育教學活動中,需要教師的積極引導與督促,從而順利、有效的完成教學任務。

三.教學內容分析

《圓圓的沙粒》是北師大版國小三年級語文上冊第十單元奇妙的海底世界中的一篇課文。這是一篇童話故事。課文采用對話形式敘述了一顆圓圓的沙粒不被同伴們討論所動搖,鑽進蚌殼裡,幾十年後變成了一顆閃閃發光的珍珠,說明了朝著預定的目標,堅定不移的努力,就能實現美好的願望。

四.教學目標

1、通過學習課文,領悟“朝著預定目標、堅定不移的努力就能實現願望。”的高尚品質,從而激勵學生朝著目標,奮發前進的積極態度。

2、指導學生按分好的段落,領悟每段的內容,概括段意。

3、有感情有語氣的朗讀課文。

五.教學重難點分析

教學重點

1、領悟“朝著預定目標、堅定不移的努力就能實現願望。”的高尚品質。

2、有感情有語氣的朗讀課文。

教學難點

領悟“朝著預定目標、堅定不移的努力就能實現願望。”的高尚品質。

六.教學課時

兩課時

七.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展示課件,揭示課題

1、同學們,你見過珍珠嗎?你見過的珍珠是什麼樣的?

2、利用多媒體課件出示珍珠的圖片。

3、你知道珍珠是怎樣形成的嗎?

4、這節課我們一起來學習一篇童話故事《圓圓的沙粒》,看看沙粒到底是怎樣變成珍珠的。

5、板書課題《圓圓的沙粒》。

二、初讀感知,識記生字

1、你們想不想知道沙粒是怎樣變成珍珠的?趕快讀讀課文,畫出與生字有關的詞語。

2、指名讀課文,檢查學生初讀課文的情況,並讓其他學生幫助糾正讀錯的字音。

3、出示本課生字詞。

4、小組合作,學習生字詞。

5、這一課的生字你都有什麼好辦法記住它們?

6、討論交流識記重點字的方法。

7、誰願意當小老師來領讀一下?

8、指名讀,檢查學生掌握生字詞的情況。

三、細讀品味,理解感悟

語文三年級教學設計4

【教材分析】

《富饒的西沙群島》是人教課標版國小語文三年級上冊的一篇課文。課文篇幅較長,以優美的語句描寫,通過海水、海底、海灘、海島四個方面生動形象地向學生介紹了西沙群島的富饒和美麗,是對學生進行愛國主義教育的好教材。

全文共有七個自然段,條理清晰,按先總述後分述的順序敘述。分述部分又按照“海水──海底──海灘──海島”這樣的層次圍繞“風景優美”、“物產豐富”展開具體敘述的。著重寫了物產豐富,從而突出了主題“美麗、富饒”,課文又抓住每一事物的特點來描述。

用詞準確、生動、形象,是本課表達方法上的特點。

【學生分析】

1、對於三年級的學生來說,經過一、二年級的培養和訓練,審美能力有了一定的提高,理解感悟能力得到加強。他們已掌握一些閱讀的方法,絕大多數學生閱讀速度較快,能有感情的朗讀課文。

2、這個年齡的學生的有意注意的時間還是較短,好動,好玩。

3、西沙群島是一個風景優美、物產豐富的地方。但對絕大多數人來說,更是個遙遠、模糊、神祕的地方。特別是雲南的學生,平時對大海也難得一見 ,因此對課文中描寫的景物的理解有一定的難度。

【設計理念】

1、學生是學習和發展的主體,教師是學習活動積極的組織者,引導者和參與者:

語文教學應以學生自讀自悟,自學探究為基礎,大力提倡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充分發揮師生雙方在教學中的主動性和創造性。由於學生間存在著個別差異和不同的學習需求,因此,教師教學中採用小組合作學習要求,力求達到學習成果最優化。

2、架設課外知識與教材聯絡的橋樑,創設情境,引導和調動:

學生的情感體驗,關注學生的內心感受,注重從“知識與能力”、“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三個維度來全面提高學生的語文綜合素養。

3、合作、探究成為學生自主學習的重要手段:

學生在平等、和諧的課堂氣氛中學習,自主地讀、說、演,在合作探究中掌握知識要點,感受語言文字美,同時進一步激發學生的愛國熱情。

4、利用多媒體教學手段,讓學生走近西沙群島,與西沙群島進行零距離的對話

在感知文字前,學生欣賞形聲同步的 錄影,視聽結合,眼界大開。原本對西沙群島模模糊糊的認識一下子變得清晰明朗起來,心中也油然升騰起對西沙群島強烈的探究慾望。

【學習目標】

1、認識“饒、嶼”等10個生字。會寫“藍、賴”等13個字。能正確讀寫“風景優美、物產豐富、五光十色”等21個詞語。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自己喜歡的部分。

3、讀懂課文主要內容,瞭解西沙群島的美麗富饒,培養熱愛祖國的思想感情。

4、摘抄課文中優美語句,豐富語言積累。

【課前準備】

1、讓學生自讀課文,蒐集與西沙群島有關的圖片與文字資料。

2、教師準備與課文內容相關的風光片或圖片,製作多媒體課件。

第一課時

〖課時目標〗

1、認識“崖、威、武、卵、漁”等5個生字。會寫“藍、賴、披、劃、威、武、揀、顏、形、狀、漁”等11個字。能正確讀寫“深藍、懶洋洋、披甲、劃來劃去、威武、揀貝殼、形狀、漁業工人、山崖、五光十色、瑰麗無比、相互交錯、高低不平、千奇百怪、成群結隊”等15個詞語。

2、學習課文2~5自然段,有感情地朗讀課文2~5自然段,背誦自己喜歡的部分。

3、讀懂課文2~5自然段的主要內容。

4、摘抄2~5自然段中的優美語句,豐富語言積累。

〖教學重點〗

1、學習生字:懶、威、武、揀。

2、理解課文2~5自然段的內容。

3、有感情地的朗讀課文2~5自然段。

〖教學難點〗

理解海水的景物特點。

〖教學過程〗

一、激趣匯入

1、多媒體課件播放歌曲《西沙,我可愛的家鄉》

師:同學們,這是一首歌唱西沙群島的歌曲,它唱出了西沙群島的美麗、富饒和可愛,好聽嗎?,你們有誰知道西沙群島在什麼地方嗎?

2、多媒體課件出示祖國地圖

師:請看,這是一幅我們偉大祖國的地圖,誰能從地圖上找到西沙群島的位置?

(第一張圖說明雲南和西沙群島的相對位置;第二張圖略述“海防前哨”的含義:周圍是菲律賓、越南等國家。)

3、多媒體課件展示西沙群島風光片

師:這節課就讓我們來遊覽美麗富饒的西沙群島吧!下面,我們一起來看一段西沙群島的風光片。

師:(播放完)西沙群島美嗎?

二、初讀課文

1、過渡:

師:今天,我們就來學習《富饒的西沙群島》這一課。剛才我們在短片中欣賞了西沙群島的優美風光,如果我們讀了這篇課文,一定會有更美妙的感受的。 下面,請同學們讀課文。

2、學生自由讀課文:

⑴ 明確要求(多媒體課件出示)

① 自由讀課文,讀準字音,讀通句子;

② 思考:課文是按什麼順序來介紹西沙群島的;

③ 有不懂的問題提出來。

⑵ 學生自由讀課文。

3、檢查自讀情況:

師:誰來說說課文是按什麼順序來介紹西沙群島的?

(點名說。)

(結論並板書:海水、海底、海灘、海島。)

三、研讀課文2~5自然段,交流感受

1、海水(第二自然段):

⑴ 自由讀課文:

師:下面,我們就按照課文的順序,來看看西沙群島的海水、海底、海灘、海島。我們先來看看西沙群島的海水是什麼樣的。請同學們自由讀第二自然段。

⑵ 點名讀課文:

(先點一名學生讀,問:剛才這位同學讀得好不好?你能讀得更好嗎?再點一名學生讀。)

⑶ 練習:

① 課文中描寫海水顏色的詞語有哪些?

② 西沙群島的海水為什麼是五光十色的?

(多媒體課件展示練習。學生一起做練習。點名學生回答。用課文中的詞語回答。)

⑷ 討論:西沙群島的海水是什麼樣的?你想用什麼詞來說說?

(引導學生回答,並相機板書:五光十色 瑰麗無比)

⑸ 多媒體課件展示海水

師:讓我們來看看這五光十色、瑰麗無比的海吧。

⑹ 多媒體課件展示海水五光十色的原因

2、海底(3、4自然段):

師:我們通過讀課文,知道了西沙群島的海水是什麼樣的了,我們現在來看看西沙群島的海底有些什麼生物。請同學們讀課文每三、四自然段。

⑴ 自由讀課文,多媒體課件出示閱讀思考:

① 海底都有哪些有趣的生物?它們各自的特點是什麼?

② 課文中描述的魚都有那些樣子?

⑵ 檢查自讀情況。

(點名回答閱讀思考中的兩個問題。)

① 海底都有哪些有趣的生物?它們各自的特點是什麼?

(點名回答,相機板書)

珊瑚

綻開、分枝

花朵 鹿角

海蔘

懶洋洋

蠕動

大龍蝦

披甲

划過來、划過去

威武

(多媒體課件展示)

② 課文中描述的魚都有那些樣子?

(點名回答,相機板書)

全身

佈滿

彩色條紋

頭上

長著

一簇紅纓

周身

插著

扇子

眼睛

(多媒體課件展示)

⑶ 練習:

前後兩桌(四人)為一組,用“有的……有的……有的……有的……”連一段話。

(生練習後,點名兩組說。)

3、海灘(5自然段):

師:誰來介紹一下海灘上有什麼?

(點名讀課文。)

(多媒體課件示範朗讀。)

四、字詞學習

1、生字學習:

(課件展示本課時生字,重點講解四個生字:懶、威、武、揀。其它略講。)

2、新詞學習。

五、作業

1、在課文中選出自己最喜歡的一段,背誦。

2、如果你到了西沙群島,能為自己設計一份旅遊計劃嗎?

語文三年級教學設計5

教學目標:

1.認識“蒲、英”等6個生字,會寫“蒲、英”等13個字,會寫“窗前、蒲公英”等15個詞語;

2.能說出草地的變化情況及變化的原因,體會“我”觀察的細緻;

3.能自己觀察某一種動物、植物或一處場景的變化情況並和同學交流。

 教學重點:

通過關鍵詞句體會作者觀察的細緻,並學習作者用眼看、用心想的觀察方法。

 教學難點:

能領會作者的觀察方法,並遷移運用。

教學過程:

一、複習匯入,初讀課文

1、複習在《搭船的鳥》中所學到的細緻觀察的方法;

2、瞭解作者。

這篇文章的作者是前蘇聯著名作家普里什文。普里什文被譽為“完整的大藝術家“、“世界生態文學和大自然文學的先驅“、“俄羅斯語言百草“,是20世紀蘇聯文學史上極具特色的人物,被俄羅斯文壇稱為大自然的詩人與文人。他的許多作品都表現了人和大自然和諧發展的主題。

3、課題引入。當你看到這個題目的時候,是不是心中馬上會產生疑問?草地一般都是綠色的,怎麼會是金色的呢?帶著這個疑問,請同學們開啟書,自由讀兩遍課文,要注意藉助拼音讀準生字的字音,把句子讀通順。

二、再讀課文,整體感知

1、瞭解生字詞。這一課有6個生字,我們來看一下:蒲公英、玩耍、哈欠、釣魚、合攏。

2、通過藉助圖片及做動作理解蒲公英、合攏,知道草地為什麼是金色的。

3、範讀課文,邊聽邊想,這片草地給你留下了怎樣的印象?

4、朗讀課文,帶著歡快的語氣讀出可愛和有趣,一邊讀一邊想象課文描寫的場景。

三、連結習題,學會觀察

1、結合課後第2題,再仔細讀讀第3自然段,把下面的內容補充完整,從而體會作者觀察的細緻!注意邊讀邊畫出描寫蒲公英花朵的詞句。

2、作者是怎麼發現這麼有趣的現象的呢?請同學們默讀第三自然段,看看你從哪裡讀到了作者觀察細緻呢?(“起得很早”“中午“傍晚”這些詞說明作者一天都在觀察這片草地。“這是為什麼呢?”這個問句說明作者發現了蒲公英的變化後沒有置之不理,而是用心思考,繼續細心觀察,才發現了它的花瓣會合攏、會張開的祕密。)

3、你留意過哪些事物的變化?和同學們交流。

4、遷移運用。

觀察事物的變化,可能不是短時間能發現的,需要我們選擇不同的時間對同一個事物進行觀察,在發現事物出現變化後,還要進一步仔細觀察,思考發生變化的原因,注意隨時在觀察記錄單上記錄觀察所得。

推薦一個觀察記錄單,同學們可以藉助這個記錄單記錄你的觀察所得,如果遇到想不明白的,可以查閱相關的工具書,做進一步的瞭解。

四、識寫生字。

這一課有5個字既是會認的字,又是要寫的字。它們是蒲、英、耍、釣、攏。其中“蒲、英、耍”都是上下結構的字,“釣、攏”是左右結構的字。“蒲、英、耍”三個字在書寫時要注意主筆略長,蒲字草字頭的橫,英字下面的一橫,耍字下面的一橫,都要寫得略長,整個字會顯得更穩;“喜、睡”也要注意寫好主筆橫;“釣、攏”書寫時要注意左窄右寬,筆畫舒展,練習書寫。

同學們,通過這一課的學習,我們再次感受到了在生活中面對普通的事物,只要做一個有心人,通過細緻觀察,都會發現其中的樂趣,希望大家養成這樣的好習慣,去用你的雙眼發現更多的美好吧!

語文三年級教學設計6

一、開門見山匯入新課

今天我們來學習第14課,《美麗的小興安嶺》。板書課題。誰來讀一下?什麼樣的小興安嶺?對,讀的時候要突出它的特點。再讀一下課題。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過渡1:

小興安嶺地處我國東北,今天我們就一同走進它,去感受它的美麗。請同學們把書翻開第95頁,自由讀課文,要讀準字音、讀通句子。

師:讀的真投入,現在老師請同學們分自然段來朗讀課文。讀的同學儘量做到正確流利,其餘同學認真傾聽,一齊接讀文章的最後一段。

讀後正音。

請同學們快速瀏覽課文,想一想課文主要寫了什麼?你是怎麼知道的?

(像這樣,一句話就可以概括全文主要內容的句子,叫中心句。順勢板題:寶庫、花園中心句)

三、品讀開頭梳理寫作順序

過渡2:

老師常說,寫文章就像……(生接:畫魚)這篇文章的魚尾收得如此精彩,魚頭點睛沒有?我們一同去看看。

(課件出示前兩段)生讀後,老師有一處不明白,明明是樹,怎麼成為海呢?想象一下,樹多得像大海里的水一樣,多美的一處比喻!真是妙,短短的兩個字就為我們呈現了一幅生動的畫面。讀到這裡,文章接下來怎麼寫小興安嶺的呢?那如果老師把這句話改為“小興安嶺的樹海,一天中的每個時刻都是美麗的,誘人的。接下來會怎樣寫呢?學校旁邊的小花園,是美麗而熱鬧的。接下來怎麼寫?

小結:要學會像這位同學這樣,通過關鍵詞,引出下文的寫作順序和內容。

四、品讀春天體會學法

過渡3:(板題:美麗誘人)小興安嶺如此美麗、誘人,那麼從哪能看出它的美麗、誘人呢?我們先走進春天去感受一下!

(課件出示問題:作者具體寫了春天中的哪些景物,描繪出了小興安嶺的美?用橫線畫出來,圈出關鍵的詞語或句子,反覆讀一讀,說說你的體會。)

1、師:誰來說說,作者具體寫了春天中的哪些景物,描繪出了小興安嶺的美?

a春天的樹木真美,從你的朗讀中,突出了“抽出”“長出”這兩個詞,我彷彿看到樹木動起來了,誰再來讀讀?

“抽出”換成“長出”,好不好,為什麼?

抽出有長得速度很快的意思,好像春天在不知不覺中就來了。

b作者描寫得多生動呀,透過“融化、匯、流”這些動詞向我們介紹了春天帶給積雪的變化。誰再來美美的讀讀?

c作者就是通過描寫小鹿的動作和神態,讓我們看到了這些小鹿的活潑和可愛的!讓我們再讀讀句子,體會小鹿的可愛吧!仿寫:幾隻()在(),有的()有的()。

d原木句子

處理比喻句指導朗讀

e出示書中插圖,配樂朗讀

小結:是啊,我們作者用生動的語言,描繪出了一幅充滿生機與活力的春天的畫卷。讓我們來回顧一下,我們是如何來學習這一段的——我們找到了作者具體描寫的樹木、積雪、小溪、小鹿和原木幾個事物。結合關鍵詞體會了事物的特點,再通過朗讀想象,感受到了春天的小興安嶺的美麗和勃勃生機。

五、學法遷移自學交流

過渡語4:

(接上面)現在你就用這樣的方法選一段自己喜歡的季節自學,體會小興安嶺的美麗、誘人呢。

課件出示:作者具體寫了春天中的哪些景物,描繪出了小興安嶺的美?用橫線畫出來,圈出關鍵的詞語或句子,反覆讀一讀,說說你的體會。

交流指導點:

a夏天段:

處理:蔥蔥蘢蘢、密密層層,體會樹的茂盛

評價語:你抓住了疊詞,讀出了夏天樹木的茂盛!

評價語:青翠的樹林,乳白色的濃霧,多麼像一幅美麗的水墨畫呀!讓我們想象著這美麗的畫面一起來讀一讀吧。

b秋天段

體會豐富的物產,讀出人們收穫的喜悅之情。

對比感受:

森林向人們獻出了酸甜可口的山葡萄,又香又脆的榛子,鮮嫩的蘑菇和木耳,還有人蔘等名貴藥材。

森林向人們獻出了山葡萄、榛子、蘑菇和木耳,還有人蔘等藥材。

評價語:說得真好,失去了這些形容事物特點的詞,我們就品不出他們的味道了!讀的時候要把他們讀得重一些。讀!

評價語:如果你就是小興安嶺人,你收穫了(指板書)酸甜可口的山葡萄,()的榛子,()的蘑菇和木耳,還有人蔘等(),你什麼心情?讀!

c冬天段

引讀激趣體會物產豐富,激發保護意識。

六、教學結構特點課堂總結

過渡5:

作者抓住了典型的事物,用準確生動的語言,讓我們感受到了小興安嶺四季的美麗、物產的豐富。小興安嶺真是——(引讀中心句)

(指著螢幕)像這樣,課文以小興安嶺為題,題目就點出了它美麗的特點,開篇用一處比喻概括地寫出了小興安嶺的美麗誘人,接著按時間順序,具體描寫了四季的美景和物產,結尾總結了全文,這樣的結構是總分總。一般我們在寫景的文章中,常用到這種結構。他會使文章層次清楚,內容突出。(板書)

學到這,你有什麼收穫嗎?

總結:這節課,我們一同遊覽了美麗的小興安嶺,領略了那裡美麗誘人的樹海,見識了那裡豐富的物產,其實讀書就是旅遊,讀萬卷書就像行萬里路,希望同學們課下在書海中感受美同時也要學習作者描寫美的方法。

語文三年級教學設計7

教學要求:

1.認識“怒、燥、暮”等8個生字,能正確讀出“爭奇鬥豔、芬芳迷人、甦醒”等19個詞語;結合語境理解詞語。

2.讀懂課文內容,激發學生觀察興趣。初步培養學生留心周圍事物,認真觀察和思考的習慣。

3.學習運用多樣的句式表達,培養學生語言表達能力的有效方法。

教學重點:

學生讀懂課文內容,積累語言和學習運用多樣的句式表達。

教學難點:

在理解課文內容的基礎上,理解不同的表達句式,仿寫擬人句。

教學準備:

課件

教學過程:

一、圖片匯入,激發興趣

同學們,同學們喜歡花嗎?現在老師就帶大家走進花的海洋,來欣賞美麗的鮮花。(出示花的圖片),那鍾是用什麼做什麼的呢?那我們用花來記錄時間是不是很神奇的事啊?咱們今天學習的課文就叫“花鐘”(板書課題)

二、熟讀課文,初步釋疑。

1、自學:請大家自由課文,讀準字音,都通句子,邊讀邊寫下你的收穫和感受。

2、彙報:通過讀書你知道了什麼?感受到了什麼?

(1)什麼是花鐘。

(2)知道了什麼時間開什麼花。

過渡:到底什麼時間開什麼花呢?讓我們共同走進第一自然段。

三、品讀課文,批註感受

1、快速找一找文中寫了幾種花。

2、這麼多美麗的花!你想用什麼詞語來形容呢?

(大螢幕出示並相機積累詞語:鮮花朵朵、爭奇鬥豔、芬芳迷人)

3、作者是怎麼寫花開的?(板書:花開)請孩子們細細地讀一讀、畫一畫。

4、彙報:每種花是怎樣開放的。(教師引讀,學生跟讀。)

5、理解詞語:欣然怒放和含笑一現。

6、咱們來看看這些句子,有什麼特點?

(1)學習擬人寫法,瞭解什麼是擬人寫法,再找一找其餘的擬人句。

(2)再來看看這些表示花開時間的詞語,你知道了什麼?(作者是按照時間的順序寫的;“左右”是表示時間是大概的,說明作者的用語非常的準確。)

7、再來看這個省略號是什麼意思?(預設:還有很多花是在不同的時間開放的)

(1)你還知道什麼花是按照一定的時間開放的呢?

(2)同樣是寫花開,作者卻用了這麼豐富的語言,你能像文中那樣也寫一寫這幾種花是怎樣開放的嗎?(學生仿寫,教師巡視,提醒書寫姿勢。)

(3)學生彙報自己是怎麼寫的。

8、咱們再來看看這一自然段,快速找一找它是圍繞著哪句話來寫的呢?(學習中心句)

9、老師想和大家一起帶上我們的體驗與感受再美美地朗讀這段課文,好嗎?(師生合作配樂朗讀)

小結:大自然實在奇妙,這些美麗的花兒為什麼開放的時間不同呢?

10、請孩子們繼續讀書,找到原因。

(1)默讀課文第二段,畫出表示植物開花時間不同原因的句子。

(2)小組討論原因,並彙報。(大螢幕相機出示相關的句子,朗讀,並學習詞語:“灼傷、吻合”)(板書原因)

四、總結全文,交流感想。

過渡:所以植物學家林奈根據花兒開放時間的不同製成了“花鐘”

1、再次朗讀課文最後一段,說說你的感受。

2、回顧全文,說說植物學家修建花鐘的做法妙在哪裡?

3、你從這位植物學家身上學到了什麼?

師小結:同學們,只要我們留心觀察周圍的事物,就會發現大自然裡許許多多的奧妙!

板書設計:

花鐘

花開溫度溼度光照花鐘

昆蟲活動

語文三年級教學設計8

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會認13個生字,會寫11個生字,正確讀寫“掌聲、文靜、默默、輪流、講臺、一齊、角落、慢吞吞、剛剛、熱烈”等詞語。

2、過程與方法:(1)引導學生抓住關鍵詞、句、段,深入理解課文,懂得課文中兩次“掌聲”的含義。

(2)引導學生聯絡生活實際來體會人物的內心情感。

3、情感態度和價值觀:理解課文內容,知道人與人之間都需要關心、鼓勵,懂得主動關心、鼓勵他人,也要珍惜別人的關心和鼓勵。

教學重點:

引導學生整體把握課文內容,感受英子在掌聲響起的前後內心的變化。

教學難點:

通過語言和動作的描寫來體會英子的心理變化。

教學方法:

合作、探究、交流。

教學時間:

1課時

教學過程:

一、激趣匯入

1、師:同學們,我們先來欣賞一首歌曲《掌聲響起來》。

2、同學們,有人給你鼓過掌嗎?因為什麼給你鼓掌?得到別人掌聲,你心情怎樣?你為別人鼓過掌嗎?為什麼為別人鼓掌呢?

3、今天我們就來學習一篇課文《掌聲》。

二、初讀感知

1、自由閱讀課文,藉助字典讀準字音,讀通句子。

2、學生互動學習,互助檢驗自學結果。

3、出示生字卡,檢查認讀情況,指導難寫或易錯字。

4、出示生詞:掌聲、文靜、默默、輪流、講臺、一齊、角落、慢吞吞、剛剛、熱烈。

(1)開火車讀詞語,齊讀詞語。

(2)同桌之間互讀,互相檢查記憶情況。

5、再讀課文,說說課文主要講了什麼事?

本文生動地記敘了身患殘疾而憂鬱自卑的英子在上臺演講時得到了同學們熱烈的掌聲,在這掌聲的激勵下,她鼓起生活的勇氣變得樂觀開朗的故事。

三、精讀領悟

1、這篇課文共有幾個自然段,是按什麼順序寫的?

這篇課文共有五個自然段,是按照事情發展的順序寫的.。

2、學習第一自然段。

(1)指名朗讀第一自然段。

(2)英子是一個什麼樣的孩子?

憂鬱、自卑

(3)你是從哪裡看出來的?

她很文靜,總是默默地坐在教室的一角。上課前,她早早地就來到教室,下課後,她又總是最後一個離開。

(4)“默默地”是什麼意思?她為什麼要這樣呢?

指不開口、不說話。悄無聲息地幹著一些事情。

因為她小時候生過病,腿腳落下了殘疾,不願意讓別人看見她走路的姿勢。

講解多音字:落:luò(落後)lào(落毛病)

過渡:那時的英子是憂鬱自卑的,對生活也失去了信心,那現在的她呢?

3、學習第二自然段。

(1)齊讀第二自然段。

(2)“輪到英子的時候,全班同學的目光一齊投向了那個角落,英子立刻把頭低了下去。”

英子為什麼立刻把頭低了下去?

因為英子不想上講臺。

在那一剎那,英子首先想到的是什麼?

同學們會笑話我的。

(3)英子的感受是什麼?

緊張、害怕。

(4)老師知道英子的情況嗎?

老師是剛調來的,還不知道英子的情況。

講解多音字:diào(調動)tiáo(調解)

4、學習第三自然段。

(1)英子猶豫了一會兒,慢吞吞地站了起來,眼圈紅紅的。

“猶豫”是什麼意思?遲疑,拿不定主意。

“猶豫”和“慢吞吞”說明什麼?英子不願意讓人看到她的樣子。

“眼圈紅紅的”說明什麼?說明英子覺得自己的自尊受到了傷害。英子害怕同學們嘲笑她走路的姿勢,不願意站起來,但老師的要求又不能不做。

從這句話,你還體會到什麼?

英子的痛苦和無奈。

(2)在全班同學的注視下,她終於一搖一晃地走上了講臺。

在萬般無奈下,在無比痛苦下,在全班同學的注視下,英子終於一搖一晃地走上了講臺。

英子一搖一晃地向講臺走去,每一步都像她的心情一般的沉重。

(3)就在英子剛剛站定的那一刻,教室裡驟然間響起了掌聲,那掌聲熱烈而持久。

“驟然”是什麼意思?突然,忽然。

同學們的掌聲是想告訴英子什麼?

讓學生各抒己見:英子,你是堅強的,英子,你是勇敢的,英子,你是最棒的……

是啊!這是什麼樣的掌聲?鼓勵、信任、佩服。

(4)在掌聲裡,我們看到,英子的淚水流了下來。

英子為什麼流淚?

英子從同學們的掌聲中感到了關心和鼓勵,這是激動的眼淚,這是高興的眼淚。

(5)英子從同學們的掌聲中感受到了愛,並從這愛的掌聲中獲得了動力,她很珍惜這愛的掌聲,也是在愛的掌聲的激勵下,發揮了自己的才能。

“她的普通話說得很好,聲音也十分動聽。”說明了什麼?

英子是很有才華的,只是因為自己的殘疾而自卑。

(6)故事講完了,教室裡又響起了熱烈的掌聲。

第一次是鼓勵、信任的掌聲,那這一次的掌聲同學們想告訴英子的又是什麼?

掌聲是鼓勵,是尊重,是誇獎!

(7)英子向大家深深地鞠了一躬,然後,在掌聲裡一搖一晃地走下了講臺。

英子向大家深深地鞠了一躬是感謝同學們的熱情鼓勵。

“她終於一搖一晃地走上了講臺。”“在掌聲裡一搖一晃地走下了講臺。”前後兩個“一搖一晃”英子分別帶著什麼樣的心情?

上臺的“一搖一晃”:英子的心裡充滿了無奈、痛苦、委屈。

下臺的“一搖一晃”:英子是開心、自信、大方。

5、學習第四自然段。

掌聲的力量是無窮的,齊讀第四自然段,看看它給英子帶來了什麼變化?

從那以後,英子就像變了一個人似的,不再像以前那麼憂鬱。她和同學們一起遊戲說笑,甚至在一次聯歡會上,還讓同學們教她跳舞。

6、學習第五自然段。

(1)齊讀第五自然段。

(2)英子為什麼說“我永遠不會忘記那掌聲”?

因為掌聲使英子明白,同學們並沒有歧視她,大家的掌聲給了她極大的鼓勵,使她鼓起勇氣微笑著面對生活。

四、課堂總結

師:學了這篇課文,你有什麼收穫?

教師總結:人人都需要掌聲,特別是當一個人身處困難時,讓我們珍惜別人的掌聲,同時,也不要忘記把自己的掌聲獻給別人。

五、鞏固練習

開啟“基礎訓練-《掌聲》和閱讀訓練-《掌聲》”,一起來闖關吧!

六、作業佈置

1、正確書寫本課生字詞。

2、抄寫課文中讓你感動的句子。

板書設計:

掌聲

憂鬱活潑

自卑自信

語文三年級教學設計9

教學要求:

1、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背誦課文。

2、學會本課8個生字。理解由生字組成的詞語。能說出詩中“泊”的意思。

3、通過對詩句的誦讀感悟,體會詩中描繪的秋色和詩人抒發的感情。

教學重點:

1、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背誦課文。

2、學會本課8個生字。理解由生字組成的詞語。能說出詩中“泊”的意思。

教學難點:

通過對詩句的誦讀感悟,體會詩中描繪的秋色和詩人抒發的感情。

教學過程:

一、激情匯入:

有一首詩,讓一位詩人名垂千古,讓一個城市名揚天下,讓一座橋樑成為當地三百餘名橋之首,讓一座寺廟成了中外遊人嚮往的勝地。這首詩,就是唐代詩人張繼的《楓橋夜泊》。板書課題,指名讀,強調“泊”字讀音。前不久我們學過一首詩,詩題中也有這個“泊”字,是哪首?(泊船瓜州)“泊”是什麼意思?誰能完整說說詩題的意思?是誰夜晚把船停靠在楓橋邊呢?簡介張繼。

二、初讀感知:

1、自由讀讀這首詩,多讀兩遍,要求把字音讀準確,把詩句讀通順。

2、指名讀,正音。(表揚讀得字正腔圓的學生)

3、誰還能讀出古詩的味道和節奏?指名讀。(表揚讀得有板有眼、抑揚頓挫的學生)

4、範讀指導:我讀前四個字,你們接後三個字,再反過來讀。

5、讀詩不僅要讀準字音,讀出節奏和味道,還要讀出自己的感覺。讀了幾遍,你能感覺到張繼當時的心情怎樣嗎?(愁苦、孤獨、寂寞……)

三、精讀理解:

1、再仔細找找,是詩中哪個詞帶給你這樣的感受?(愁眠)“愁眠”是什麼意思?你們有過因愁思不斷而無法入眠的時候嗎?詩人張繼又是因何而愁眠呢?想想愁眠的滋味,再讀讀這個詞。

2、正是因為“愁眠”,才有了這首詩。詩人在“愁眠”中看到了什麼?聽到了什麼?分別用——和~~劃出。學生自讀自劃。

作者孤單出行,一夜難眠,在不眠中他看到了什麼?(板書:月落、霜滿天、江楓、漁火)

3、詩人最先寫到的是“月落”,古往今來,寫月亮的詩句數不勝數,看你們能說多少?這些詩句大都以月寄託自己的思鄉之情,張繼也不例外,但有一點不同,人家都寫“月升”,而張繼寫的是“月落”,“月落”是什麼時間?上弦月升起得早,此時殘月西沉,天將破曉。天地之間一片幽暗,在朦朧之中,詩人在江邊又看到了什麼?(江楓、漁火)

4、想象一下江楓什麼樣?漁火什麼樣?

5、還看到什麼?(霜滿天)霜一般在哪?(地上)“疑是地上霜”嘛!霜是指由於氣溫低,水露凝結在地表上的小冰晶。可張繼為什麼會看到“霜滿天”?(秋天夜晚的寒意從四面八方襲來,再加上情緒低落,讓他感到寒滿天,冷滿天。)

6、誰能用自己的語言描述此時眼前出現了怎樣的畫面嗎?學生自由描述。

7、指導讀前兩句詩。

8、不眠之中又聽到了什麼?(烏啼、鐘聲)烏啼好聽嗎?可能會讓人感到更加悲悽。而有一種聲音悠遠迴盪,彷彿在安撫著張繼那顆孤獨的心?(鐘聲)在哪裡?(寒山寺)學生簡介寒山寺。什麼時候?(夜半,就是半夜)夜半怎麼會有鐘聲?你聽!(播放錄音)鐘聲傳來了,一聲又一聲,一下又一下,敲打著張繼的無眠,傳到那客船上。指導讀後兩句詩,聲音越來越輕。那種聲音好像在對張繼說——學生自由想象安慰張繼的語句。

9、小結:月落、江楓、漁火、霜天是景,烏啼、鐘聲也是景,這景那景都圍繞著一個詞——(愁眠),都伴隨著——(愁眠),都籠罩著——(愁眠),用詩中的說法就叫——“對愁眠”,“對”在字典中有6種解釋,出示選擇題,學生選擇正確解釋。

10、讓我們伴著這份“愁眠”再讀讀這首詩吧!

四、再讀昇華:

1、此時此刻,此情此景,背井離鄉的張繼,浪跡天涯的張繼,無法入眠的張繼,最希望誰來陪伴他?(父母、妻子、朋友……)。

漫漫長夜,沒有父母妻子的噓寒問暖,有的只是——“月落……”

沒有親朋好友的關心問候,有的只是——“姑蘇……”

這濃濃的思鄉、思親之愁使他情動而辭發,《楓橋夜泊》就這樣誕生了。

2、(配樂)月亮西沉,烏啼聲聲,霜氣佈滿整個秋天;江楓瑟瑟,漁火點點,寒山寺的夜半鐘聲劃破了寂靜的秋夜。此情此景,輾轉反側,難以入眠的張繼情不自禁地輕吟——再讀全詩。

五、總結全詩:

今天,我們學了這首詩,一定會在你心中留下絲絲痕跡。如果你有機會去蘇州,一定會去看看那座橋——楓橋;在楓橋上,你一定會想起一個人——張繼;想起張繼,你一定會在心中念起一首詩。試背古詩。

從此,我們對張繼不再陌生,儘管我們相隔千年;從此,我們對寒山寺、楓橋都不再陌生,儘管我們相隔千里。這就是古詩的魅力。

六、課後作業:

1、熟背古詩。

2、拓展閱讀:陸游《宿楓橋》

語文三年級教學設計10

學習目標

①學會觀察生活和蒐集資料,培養口語交際的能力。

②把自己想說的話寫下來,做到語句通順。

③自主發現詞語的構詞特點,通過觀察圖畫與詞語,初步瞭解十二生肖這一傳統文化。

④運用熟字加偏旁的方法,認識“搞、稿、編”等9個字。

⑤能主動參與展示活動,樂於展示自己的學習收穫和才能,並善於與別人交流。

課前準備

課件或投影(“日積月累”中的詞語),十二生肖郵票掛圖。

口語交際

創設情境

①教室黑板上寫上活動的主題:“閃光的金鑰匙”新聞釋出會。

②教師宣佈會議內容,規則及獎勵辦法

內容:

同學們將近期瞭解到的祖國傳統文化以新聞釋出的形式向大家作個彙報。

規則:

a.按小組選一名“新聞發言人”,“發言人”先要全面瞭解小組內各位同學蒐集到的不同的傳統文化,再加以歸納向大家作具體介紹。

b.“新聞發言人”在介紹的過程中要接受班內“記者”們的提問。

獎勵辦法:

凡是讓大家有耳目一新之感的發言均可獎勵一把“閃光的金鑰匙”。

民主推薦

①組內交流,讓全組同學充分了解各自蒐集的資料。

②組內評選:推出“新聞發言人”。

③共同商定向大家介紹哪些方面的傳統文化。

成果釋出

①各小組依次進行介紹“發言人”介紹的時候,本組的同學可以補充,其他小組的同學可以提問。

②所有同學根據發言情況對各小組的表現進行評估。

總結頒獎

佈置作業

選擇自己最感興趣的一種傳統文化講給家裡的人聽。

語文三年級教學設計11

教材分析:

《望洞庭》這篇課文是描寫秋夜景色的七言古詩。《望洞庭》是唐代詩人劉禹錫在被貶為朗州司馬後,赴任的途中經過洞庭湖時所作。這首詩選擇了月夜遙望的角度,通過豐富的想象和形象的比喻,描繪了一幅寧靜優美的洞庭月夜圖,重在表現洞庭湖的柔和秀美。古詩先寫“秋月”與“湖光”相映照,月光如水灑在湖面上,水平如鏡,靜靜的月,靜靜的湖,兩相輝映,構成了一幅沉靜、和諧、秀美的景色。“潭面無風鏡未磨”貼切地表現了千里洞庭風平浪靜的安寧溫柔的景象,在月光下別具一種朦朧美。古代沒有玻璃,鏡子是用青銅鑄的,磨光以後才能照人。未磨的鏡面,朦朦朧朧,用來形容月夜湖光,真是恰到好處。以生動形象的比喻補足了“湖光秋月兩相和”的詩意。因為只有“潭面無風”,波瀾不驚,湖光和秋月才能兩相協調。放眼遠望,皓月銀輝之下,洞庭山愈顯青翠,洞庭水愈顯清澈,山水渾然一體,望去如同一隻雕鏤透剔的銀盤裡,放了一顆小巧玲瓏的青螺,如精美絕倫的工藝珍品,生動形象。全詩純然寫景,既有細緻的描寫,又有生動的比喻,詩人極富想象力的描寫,將洞庭的湖光山色別出心裁地再現於紙上。

設計理念:

古人云:“詩中有畫,畫中有詩”,古詩語言凝練,所描繪的意象所構成的意境美,能使學生受到美的薰陶,培養學生欣賞美,感受美的能力。但很多時候,古詩的教學都只是注重讓學生理解詩的意思,忽視對意境的感悟。對於學生來說“詩境”難以感悟,這也是我們古詩教學的難點。

《望洞庭》這首詩總體給人空靈、縹緲、溫柔、寧靜、和諧的感受,特別是詩中形象的比喻,形、色和諧,讓人感到洞庭山水如設色淡雅、造型精緻的藝術品,玲瓏剔透。根據這首詩的特點,本節課,我力圖引導學生走進文字,通過豐富想象,感受水天一色物象的畫面美,從而感悟空靈、縹緲的意境美。為了突破難點,我在設計時整首詩緊扣“和”教學,首先從“色調”方面來引導學生想象水天一色的畫面美,感悟“和”。其次抓形象的比喻,從形、色兩方面引導學生想象洞庭山水工藝品般的畫面美,進一步品味“和”。在學習後兩行詩,感悟詩句“遙望洞庭山水翠,白銀盤裡一青螺”詩人別出心裁的比喻後,巧妙引出唐五代詩人雍陶的《題君山》中的名句“疑是水仙梳洗處,一螺青黛鏡中心”兩首詩都運用豐富的想象和巧妙的比喻,寫出了洞庭的寧靜、和諧的景象。這兩句巧妙地以“螺”作比,但一首將皓月銀輝下的山比成銀盤中的青螺,一首將倒映湖中的山比成仙女青黛色的螺髻。把名句拿出來讓學生進行賞析,想象畫面。使學生在體會巧妙的比喻同時,洞庭的山水的秀美也給他們留下深深的印象。最後是拓展6句古詩名句。一是讓學生遷移學詩的方法。二是領略詩人從不同角度寫洞庭的山水的美。三是激發誦讀經典興趣,引導學生積累絕妙佳句。本節課設想做到三抓:⑴?抓字眼:旨在明確詩的意思。⑵?抓想象:旨在領悟詩的意境。⑶?抓吟誦:旨在進一步昇華情感,得到美的薰陶。(緊扣我校經典詩文誦讀實驗的課題”經典詩文名句的教學研究”設計教學)

教學目標:

1、學會《望洞庭》詩中出現的生字,能結合註釋理解詞義。

2、通過品讀,想象《望洞庭》古詩詞所描繪的畫面,感悟意境,感受古詩詞的語言美、韻律美。

3、在交流體會描寫月夜洞庭的美景時,隨機指導學生有感情的誦讀,體會作者的情懷。背誦《望洞庭》。

4、拓展吟誦洞庭美景的名句,達到深化和積累的目的。

教學重點:

理解“兩相和”、“白銀盤”和“青螺”,想像詩人筆下的月夜洞庭水天一色的畫面美,感悟詩境,體會形象的比喻。

教學難點:

想像詩人筆下的月夜洞庭水天一色的畫面美,感悟詩境,體會形象的比喻。

教學過程:

一、引入課題

“飛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銀河落九天”是李白眼中的水。“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妝濃抹總相宜”是蘇軾筆下的水,祖國的山山水水,從古到今不知吸引了多少文人墨客,寫下了許多美詩佳句,今天我們隨唐代大詩人劉禹錫去感受一處山水,板書《望洞庭》。指導書寫“庭”

二、讀準古詩,整體感知

1、師配樂範讀古詩,提出傾聽的要求。

2、自學古詩,小組交流

要求;

★讀準字音,讀出節奏。

★藉助插圖、註釋、字典理解古詩的大意。

★小組合作學習:交流難理解的字、句。

三、讀好古詩,理解古詩

1、指名讀詩。(通過評價導向,從讀準字音,字正腔圓到讀出節奏)

2、指名講古詩的大意。

四、想象畫面,感悟詩境

☆再讀古詩,邊讀邊想象詩中的畫面,讀到有所感覺時把你的手舉起來。

☆美讀古詩,想象畫面。

1、品讀前兩行詩,抓住“和”來引導學生想象水天一色的畫面美。感悟“和”

(1)你從前兩行詩中讀懂了什麼?“和”是什麼意思?

(2)說說你想象的畫面。

(引導學生語言描述想象中的美,如:感受銀色的光輝撒在湖面,朦朧的月光。)

(3)根據學生回答相機引導學生讀好詩句。

如:用你的朗讀來表達你的感受。(師生評價)

應該怎樣讀?(輕輕地讀、讀出柔和的美)

引讀:秋月的清輝靜靜地灑在湖面,湖面好象披上了一層薄薄的輕紗——

是多麼的寧靜!一起來讀……

洞庭湖在淡淡的月光籠罩,點點銀光,此時那就像一位仙女降落人間,是那麼溫柔,一起讀……

小結:一個“和”字讓人有多少遐想啊,“和”字就是這首詩的“眼睛”叫詩眼。

2、品讀後兩行詩,從形、色兩方面引導學生想象洞庭山水工藝品般的畫面美,進一步品味“和”

(1)這洞庭湖是怎樣的山,怎樣的水?

(2)你能說說,到底從哪裡感覺到,詩眼“和”你想象的畫面怎麼樣?(引導感悟比喻用得形象、生動、巧妙。)

(3)你有這樣的感受,你覺得應該怎樣讀?

(只要學生講出讀的理由符合詩意即可,讓學生個性化朗讀,或驚訝或讚歎等,讓學生練習讀互相聽,聽出什麼感覺,告訴同學。)

(4)指名讀(以評促讀,引導學生讀出韻味,逐步提升讀的質量。)

(5)品味獨特的比喻:末句改為“君山好像一青螺”好像更清楚,這樣改行嗎?

3、補充教材內容二,通過對比,欣賞比喻的巧妙

(1)談話引出詩人“雍陶”,投影出雍陶的《題君山》“疑是水仙梳洗處,一螺青黛鏡中心”。

(2)學生自讀,感悟詩意,品味語言的形象生動。

(3)師讀,要求同學閉上眼睛聽,你彷彿看到了什麼?

(4)反覆引讀這兩個比喻句,讓學生體會兩種不同的比喻生動和所描繪的美。

點點銀光……翠綠的君山,詩人不由讚歎到——

君山倒映在洞庭湖中的嫵媚姿態,美如仙女,楚楚動人如——

4、配樂朗讀古詩一和補充材料

5、體會詩人寬廣、豁達的胸懷。

6、背誦古詩。

四、欣賞名句積累名句(10分鐘)

自古人稱“洞庭天下水”。許許多多有名的詩人,像李白、杜甫、孟浩然都慕名而去,寫下了不少經典名篇,傳誦至今,我們一起來欣賞。

1、還記得我們學習〈望洞庭〉是用什麼方法學習的?

2、出示6個名句,提出要求。

(1)選擇自己喜歡的一兩句詩,多讀幾遍,並品味詩句好在哪裡。

(2)同桌交流讀後的感受。

3、學生選自己喜歡的詩句讀,並想詩句的意思,品味詩句。

4、集體交流感受。

交流2-3句詩,採用指名講,講後讀,同學補充等形式,好的句子全班齊讀。

5、背誦自己喜歡的詩句。

五、總結

六、作業

背誦剩下的名句,默寫《望洞庭》。

板書設計:

望洞庭

光、色和(柔)形

補充教材內容二疑是水仙梳洗處,一螺青黛鏡中心

——雍陶《題君山》

語文三年級教學設計12

教學目標

1.有感情地朗讀課文中的重點段落。

2.藉助關鍵詞概括課文的主要內容,體會彼得的心情。

3.通過兩份賬單的比較,喚起學生生活體驗,體會母愛的無價、無私與無聲,懂得要回報父母的愛。

教學重點

通過兩份賬單的比較,喚起學生生活體驗,體會母愛的無價、無私與無聲,懂得要回報父的愛。

教學難點

理解媽媽給小彼得的那份帳單的含義。

教學過程

一、巧設懸念,激發興趣

1.板書:0>60

師:今天老師給同學們帶來一個特別的算式題,看到這一條算式你有什麼疑問?生:0為什麼會大於60

過渡:相信同學們對這個算式有著很大的疑惑,接下來我們就通過今天的學習來解決這個疑問。

2.板書課題:媽媽的賬單

(引出“賬單”,師:什麼是賬單?生:記錄所買東西明細的紙條。在古代,人們把貝殼當作錢幣進行交易,所以賬字的偏旁是貝字旁。)

3.齊讀課題(2次)

二、初讀課文。

過渡:媽媽的賬單上面有什麼呢?讓我們一起走進課文。

1.自由朗讀課文,思考:課文主要講了一件什麼事?

過渡:文中有幾個難讀的詞語,下面老師考考你們掌握沒有。

2.學生認讀詞語。

過渡:剛剛同學們初讀了課文,下面請你用以下幾個詞語來概括文章內容。

3.學生彙報:用上“索取報酬如願以償羞愧萬分”幾個詞說說課文主要講了一件什麼事?

三、研究賬單,感受母愛

過渡:讓彼得如願以償的是一份賬單,讓彼得羞愧萬分的也是一份賬單,這究竟是兩份怎樣的賬單呢?

1、指名讀“彼得的賬單”。

①從這一份賬單上,你可以看出小彼得是個怎樣的孩子?句式:我覺得他是一個xx的孩子,因為他xx

②提問:為什麼小彼得要開這份賬單給媽媽呢?

(請同學們默讀第一、二自然段,從文中尋找答案)

2.指名讀“媽媽的賬單”。

過渡:晚上,小彼得如願以償地得到了他所要的報酬。但同時,他也發現了一份媽媽寫給他的賬單。媽媽的賬單到底寫了什麼,我們一起來看看。

①指名讀、齊讀媽媽的賬單。

句式:我覺得她是一個xx的媽媽,因為她xx

②對比媽媽和彼得的賬單,看看有哪些不一樣?

(從付出和報酬兩方面進行比較,突出媽媽的無私、無價)

過渡:這份賬單承載著媽媽對彼得無私的愛,讓我們再來讀一讀,感受這份愛的無私。

3.小彼得看到媽媽的賬單後又有什麼反應呢?(羞愧萬分)①現在讓我們帶著羞愧萬分的心情來讀一讀這一段話。

②你從哪些詞當中,感覺到了彼得那份羞愧?請你把它畫出來,好好讀一讀。

③(引導看圖讀中體會)把小臉隱避起來的同時,也想把自己的羞愧之心給藏起來。

④小彼得也沒有講一句話,但是,他通過這些實際行動彷彿在對媽媽說什麼話呢?

四、聯絡生活,薰陶感情。

1.媽媽為我們做的實在是太多了,接下來我給同學們講述一個有關於母愛的故事。

2.在你們的成長曆程中,媽媽都為你們做過什麼?還記得嗎?

3.此時此刻,你有什麼話想要對媽媽說?用一句話或幾句話把它寫下來。

4.小結

今天我們學習了媽媽的賬單,通過比較兩份賬單的不同,讓彼得感受到媽媽無私的愛。這份愛不僅讓小彼得變懂事了,也讓同學們變懂事了。它讓我們懂得了媽媽的愛是獻給兒女最溫暖、最深沉、最偉大的愛,讓我們永遠銘記這份愛的賬單。

語文三年級教學設計13

第一課時

教學目標:

1.學會11個生字,認讀3個字。ABC

2.能區別指定的四組形近字,並組成詞語。ABC

3.結合生活實際理解詞語:“黑炭條、以免”。

4.正確朗讀課文,瞭解課文內容。ABC,

5.讀書質疑,進行二次預習。AB

教學重點:

1.“溪、教、互、免”的字形。

2.理解詞語“黑炭條、以免”。

3.正確朗讀課文。

教學難點:

生字“溪”的書寫和記憶;讀書質疑,進行二次預習。

教學過程:

一、談話激趣匯入:(3分鐘)

同學們,你們上學路上都做什麼?有哪些開心的事情?

板書課題:上學一路歌

齊讀課題,讀了這個課題,你有什麼問題?

(學生可能會問:小作者上學一路上都做了什麼?“一路歌”唱的是什麼歌呢?……)

二、檢查讀書學習生字新詞。(22分鐘)

(一)檢查讀書,隨機學習生字(完成教學目標1)

1.讀課文,初步感知。

2.結合預習本,說說你學會了哪些生字?隨機指導。

(1)字形記憶:溪。

兒歌記憶:三點水,爪字頭,一扭一扭碰石頭,溪水都往大海里流。

(2)確定偏旁。

“互”查一橫。

“免”是刀字頭。

“或”是“戈”字旁。

(3)引導學生歸類學習。

熟字加偏旁的字。

弟——梯孝——教骨——滑

亡——忙更——便才——閉

熟字去偏旁的字:惑——或兔——免

熟字換偏旁的字:到——室

教師:檢查自己的預習,對錯誤及時改正。

3.練習:(完成教學目標2)

(1)比一比,再組成詞語。

梯( )或( )免( )閉( )

第( )惑( )兔( )才( )

便( )教( )室( )滑( )

更( )孝( )到( )骨( )

(2)選擇字義。

滑:A光溜,不粗澀。B在光溜的物體表面上溜動。C狡詐,不誠實。

光滑( )滑頭( )滑梯( )

(二)學習詞語(完成教學目標3)

1.理解重點詞語。

黑碳條:看圖理解

以免:為了避免,害怕發生某事的意思

“蒲公英、二月蘭”看圖理解

2.象聲詞:叮咚叮咚嗒嗒嗒你能說幾個象聲詞嗎?

嗒嗒嗒( )( )( )

叮咚叮咚( )( )( )

(三)考考你

聽寫詞語:溪水教室滑梯或者幫忙方便關閉互相以免

三、再讀課文,瞭解段意。(7分鐘)(完成教學目標4)

1.自由讀課文,想一想每個自然段講什麼?同桌說一說。

2.彙報交流。

3.整篇課文講了什麼?

四、讀書質疑。(7分鐘)(完成教學目標5)

1.自己讀課文,提出不明白的問題。

2.交流問題,梳理問題。

3.讀了這篇課文,你最想知道什麼?

預設:說說題目中的“歌”是什麼意思嗎?(唱歌,歡歌)

引出問題:你從哪些地方能感受到“我們”上學路上很快樂?

五、分層作業:(1分鐘)

A、B、C:1.正確流利地讀課文;2.學會生字並聽寫;完成課後2題。

A、B進行二次預習:你從哪些地方能感受到“我們”上學路上很快樂?標畫在書上。

第二課時

教學目標:

1.瞭解山區的孩子一年四季上學時的情景,感受他們上學時的歡樂。(ABC)

2.有感情的朗讀課文。(ABC)

3.知道課文是按照春夏秋冬一年四季的寫作順序寫的。(ABC)

教學重點:

瞭解山區的孩子一年四季上學時的情景,感受他們上學時的歡樂。

教學難點:

想象一年四季“我們”在上學路上的歡樂情景。

教學流程:

一、課題匯入,體會心情。

這節課我們繼續學習第2課,你從哪裡能感受到上學的路上多麼愉快呢?輕聲讀課文,邊讀邊思考。

(邊讀邊做批註)

二、品味語言,集體交流:(目標1、2)

你從哪裡能感受到上學的路上是多麼愉快呢?

1.第一小節。

(1)引發學生想象:除了這些,還有什麼花?

(2)根據學生的回答,隨機出示課件圖片,視覺感受花的種類多、顏色多,嗅覺感受花香味濃。幫助體會春暖花開、花多(種類、顏色)花香。

(3)把你體會到的情感讀出來。

(4)師生共同讀:教師讀第一句,孩子們讀其他的句子,說說:發現了什麼?

(5)誰能把春天在上學路上的歡樂情景讀出來?

(學生有感情地讀第一節。)

2.第二小節。

誰還從不同的地方感受到上學路上我們是那麼愉快呢?

(1)你們蹚過水嗎?說一說你們蹚水時的心情怎麼樣?帶著你的感受讀。

(2)再讀:除了溪水的叮咚叮咚聲,你還聽到了什麼聲音?(“歌聲、笑聲”)

(3)簡直就是一片歡樂的海洋,伴隨著叮咚叮咚的水聲我們來到了學校,結果,教室的地上滿是溼鞋印,這是為什麼呢?把你的感受讀出來。

(4)師生共同讀:教師讀第一句,孩子們讀其他的句子,說說:發現了什麼?

(5)學生有感情地讀第二節:看誰能把夏天在上學路上的歡樂情景讀出來。

3.第三節。

(1)你還從哪裡感受到上學路上“我們”是多麼愉快?

出示①:我們吃落在地上的青皮核桃,砸核桃弄得手指像黑炭條,洗也洗不掉。

這是一個什麼句?把什麼比成了什麼?生活中你有沒有過這樣的經歷?吃到自己親手砸的核桃心情怎麼樣?把你的感受讀出來。

出示②:今天不紅,明天就紅了。

從這句話中你體會到了什麼?(孩子們心中充滿了希望)

(2)學生用自己體會到的情感讀。

(3)師生共同讀:教師讀第一句,孩子們讀其他的句子,說說:發現了什麼?

(4)學生有感情地讀第三節;誰能把秋天在上學路上的歡樂情景讀出來?

4.引導學習課文第四節。

還有誰從不同地方感受到上學路上的歡樂?

(1)重點提示:結合生活實際說說滑梯什麼樣?(有什麼特點?)

(2)為什麼說小溪變成了長長的大滑梯?想象:坐在這樣一個長長的大滑梯上,會是什麼感覺?我們一起來讀讀作者的感受?

(3)同學們是怎樣滑冰的?讀一讀。如果去掉“一路嗒嗒嗒!嗒嗒嗒!睜開眼睛,好像坐汽車;閉上眼睛,好像坐飛機。”好不好?為什麼?

(4)出示:我們或者站,或者坐,往冰上一衝,要麼讓小夥伴一推,便從自己家門口一直滑到了學校。

這一段描寫了孩子們的什麼?把描寫動作的詞語畫出來。有感情朗讀相關的句子。

(5)再讀這段,你有什麼不明白的嗎?

處理:“跑進校門,大夥又都怪學校太近太近……”

①為什麼會有這種感覺,讀書,聯絡上文解決。

②看看這句話後面用了什麼標點符號?省略號省去了什麼?把它補充完整,試著用陳述句或者感嘆句來說一說。為什麼大夥都怪學校太近太近?(可引導:玩滑梯給你留下什麼印象?什麼時候你會覺得時間過得特別快?)

(6)指導朗讀:把你剛才感受到的讀出來!

5.教師:同樣,你們在上學路上也有許多快樂的事情(這一問題第一課時匯入已經作為談話內容,所以此處省略掉)

(1)誰願意講給大家聽?

(2)是呀,上學路上的快樂就像一首唱不完的歌。孩子們上學一路歌,唱出了我們的心聲,唱出了我們的歡樂,讓我們把課文連起來讀一讀!課文是按照什麼順序寫的?(目標3)

三、小結、分層作業。

1.小結。

2.分層作業。

A、B、C:正確、流利、有感情地讀課文;

A、B:選擇自己喜歡的小節練習背誦;

A:動手寫一寫你的《上學一路歌》(一個片段即可)

語文三年級教學設計14

【目標導航】

1、會認3個生字,會寫出12個生字。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自己喜歡的部分,積累優美語言。

3、體會作者豐富的想象,學習邊閱讀,邊想象畫面的讀書方法。

【實踐支點】

一、我能在加粗字正確的讀音下畫“ ”

挨挨(āi ái)擠擠 彷彿(fú fó)

了(le liǎo)不起 花骨(gǔ gū)朵兒

二、讀句子,先填空後造句

荷葉挨挨擠擠的,像一個個碧綠的大圓盤。

這句話把________比作________。反過來,用________比喻________。

我也會用“像”造這樣的句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我能按課文內容填空

1、白荷花在這些大圓盤之間( )出來。有的( )展開兩三片花瓣兒。有的花瓣兒( )展開了,露出( )黃色的小蓮蓬。有的( )花骨朵兒,看起來( )得馬上要( )似的。

2、我忽然覺得自己( )就是一朵荷花,穿著( ),站在陽光裡。一陣( )吹過來,我就( ),( )隨風飄動。

【能力跳板】

一、我能理解文中“泡泡”裡的問題

1、白荷花在這些大圓盤之間冒出來。……

“冒”用得真好。“冒”的原意是液體或氣體往外或往上湧,這裡是形容在一片綠色的荷葉中,白荷花___________的意思,形象地表現了白荷花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過了一會兒,我才記起我不是荷花,我是在看荷花呢。

“我”怎麼會忘記自己是在看荷花呢?這是因為我在看荷花的時候,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我能理解這句話的意思

如果把眼前的一池荷花看作一大幅活的畫,那畫家的本領可真了不起。

把一池荷看作一大幅畫,這說明荷花________;說這幅畫是“活的”,這是因為______________________。這裡的“畫家”是指________________,說“畫家的本領可真了不起”,這是作者對________的由衷讚歎。

【創新臺階】

我會想象

如果自己也是池中的一朵荷花,會看到、聽到、想到些什麼呢?

我會看到一些小動物接近我,聽到它們告訴我的一些趣事。不信,下面我來仿照課文的寫法寫上幾句。

語文三年級教學設計15

教材分析

《趙州橋》是人教版義務教育課程標準試驗教科書國小語文三年級上冊一篇說明文,它介紹了趙州橋的雄偉,堅固和美觀.呈現了趙州橋設計的意義以及創造與修建的智慧並從建築藝術這個角度,介紹了中華優秀的傳統文化,滲透了民族自豪感和愛國情緒.課文簡潔明瞭,用不同資料介紹了趙州橋的特點,是學生自讀,自悟,自得的一篇好課文,同時也是語文拓展性活動的一個好素材.教學目標

1、認識“縣、濟、匠”等10個生字。會寫“縣、設”等14個字。能正確讀寫“設計、參加、雄偉”等詞語。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自己喜歡的段落。

3、瞭解趙州橋的結構特點和建築特色,感受我國古代勞動人民的智慧和才幹,增強民族自豪感。

教學重點

讓學生了解趙州橋的建造特點,體會作者的表達方法。

教學難點

幫助學生理解趙州橋設計上的特點及其好處。

教學過程

一、談話引入課題

你們看見過哪些橋?今天我們要學習的這篇課文,向大家介紹的是一座一千三百年前的橋樑。大家一定想知道這是怎樣的一座橋呢?下邊就讓我們先來看一看這座橋(出示趙州橋的圖片),這就是課文中所描繪的那座橋,它的名字叫趙州橋。

教師板書:

《趙州橋》。

二、初讀課文,理清文章層次

1、指名分段讀課文,指名評價。

2、默讀課文,邊讀邊思考:課文主要講介紹了什麼?

每個自然段各講了什麼內容?可以怎樣分段?

3、學生可同桌交流。

4、課文中有哪些詞語不理解?同桌交流,指名彙報。

三、學習課文

1、以練代講,學習第一段

(1)指名讀第一自然段。

(2)找出第一段寫了哪幾個內容?(地點、橋名、設計建造者、年代)。

河北趙縣洨河

趙州橋

李春設計並參加建造

1300多年1300多年--------說明了什麼?(趙州橋歷史悠久)

(3)你能把這四個內容合成一句話說嗎?這一段主要講了什麼內容?(讓學生嘗試說句子)

(李春設計和參加建造的趙州橋是一座世界聞名的石拱橋。)

2、學習第二段

(1)趙州橋為什麼世界聞名呢?請同學們默讀第二段。一邊看課文,一邊看書上的插圖,弄清趙州橋在設計上有哪些特點。

學生默讀、勾畫。

(2)出示趙州橋圖,特別的地方是什麼呢?

A、這座橋沒有橋墩,只有拱形的大橋洞。指名讀。

B、大橋洞頂上的左右兩邊,還各有兩個拱形的小橋洞。指名讀。

C、為什麼說“這種設計,在建橋史上是一個創舉?”

(以前的橋從來都沒有設計過橋身上加小橋洞,趙州橋卻有了,並能減輕衝擊力,節省石料。)

結合練習:用“既又.”造句

3、學習第三段

趙州橋還有什麼特點?指名讀第3段。

(1)、第一句話好在哪裡?

既總結了前一個自然段的內容是寫趙州橋的堅固,又提示大家這個自然段要講的是趙州橋的美觀。起到了承上啟下的作用,這是一個過渡句。

(2)、趙州橋的美觀體現在哪些地方?

找出寫這些雕刻很美的句子讀讀。

仿照課文寫句子。

藉助圖片,讓學生較形象的瞭解趙州橋欄板上的美麗圖案。

(3)、這段話中有兩個分號,表示連線的三個句子間的並列關係,並列地寫出了三種龍的樣子。最後一句是前幾句的總的說明,這種寫作手法是“先分後總”。

如果把最後一句調到前面去,請同學讀一讀是否可以?這裡的寫作手法是“先總後分”。

4、結尾昇華

(1)、一個普普通通的石匠,他和廣大勞動人民一起建造了這樣一座橋,而且這座橋建造在遠離今天一千三百多年前,舉世聞名,課文是怎樣誇它的?

你們想誇一誇他們嗎?(這充分表現了我國勞動人民的智慧和才幹,讚揚了我國古代的勞動人民。)

(2)、齊讀最後一段話。

四、指導背誦

你喜歡那一段?能試著背一背嗎?

五、課後拓展

除了趙州橋外,你們還知道我國有哪些聞名世界的建築?我們的家鄉有哪些古建築?

板書設計:

趙州橋

世界聞名

雄偉、堅固、美觀

智慧、才幹、歷史遺產

教學反思:

近期以來一直在練習分段,學生的能力大有提高,對於這一類較簡單的段落結構能正確判斷。有了分段的基礎,學生理解起來就容易了許多,過渡句是可以找出來的,但是很多孩子還是沒有掌握它的作用,又進行了指導。仿寫“有的一一有的一一還有的一一”這樣的句子,學生的思維還是不夠活躍,寫得較簡單,但是結構基本正確。

不足之處是:

一、學生學法的指導不足。

二、對於學生朗讀的評價較少。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