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授課的教學設計

來源:果殼範文吧 1.65W

作為一名專為他人授業解惑的人民教師,常常需要準備教學設計,教學設計是教育技術的組成部分,它的功能在於運用系統方法設計教學過程,使之成為一種具有操作性的程式。那麼大家知道規範的教學設計是怎麼寫的嗎?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新授課的教學設計,供大家參考借鑑,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新授課的教學設計

新授課的教學設計1

教材分析:

本文記敘了作者穿越戈壁灘時所見、所聞、所感,對沙漠中特有的景象——旋風、海市、彩虹、絲路花雨進行了形象生動的描寫,字裡行間蘊含著作者從自然景觀中獲得的人生感悟。

教學目標:

體會作者從自然景觀中獲得的人生感悟,感受語言的美;增長有關海市蜃樓的知識以及成因,拓寬知識面。

教學重難點:

體會作者從自然景觀中獲得的人生感悟。

教學構想:

這篇課文以學生的自學為主,由於課文篇幅長,還有很多學生們沒有見過的詞,所以先解決課文中讀不通的地方,然後再交流文中的重點問題。通過重點問題,大體瞭解作者寫作此文的目的。

教學準備:

多媒體課件

教學時間:

1課時

學生學習過程:

一、匯入:

今天我們一起來學習一篇大家都很感興趣的課文——《海市》,這篇文章對沙漠裡的風情作了描寫。

二、學習課文

1、簡介作者張抗抗。

2、交流課前查詢的'有關海市蜃樓的材料。

3、自由朗讀課文,思考:作者寫了沙漠的哪些景象?你對什麼最感興趣?還有什麼不懂的地方?

4、全班交流,把課文讀通

5、重點解決以下問題:

(1)遠看沙漠是什麼樣子?(一馬平川、斷牆殘垣、觸目驚心)

(2)大漠的旋風是怎樣的?

(3)海市是什麼樣子?它是怎樣形成的?

(4)彩虹是怎樣的?你喜歡嗎?

(5)課文最後講“我多想築一條引水的渠啊,然後,在路邊種上一排排樹苗。那是一種看得見、摸得著的綠色。“這句話是什麼意思?(作者對於綠色、生命的讚美。)

(6)討論:課文描寫了戈壁灘上的旋風、海市蜃樓、彩虹、絲路花雨,為什麼以“海市”為題?

三、總結

欣賞了大漠風情,我想大家對於沙漠有了更深的認識。海市蜃樓雖然很美,但那畢竟是虛無縹緲的東西,我們應該追求一些實際的、真實存在的美的東西。

板書設計:

海市

旋風

沙漠

海市蜃樓

彩虹

絲路花雨

作業設計:

摘抄自己喜歡的詞語、句子;預習語文天地

新授課的教學設計2

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

1、認識生字“標、志”,會認會讀會寫會組詞。

2、認識詞語:攀爬標誌吸菸通行禁止請勿

3、掌握常見的標誌:請勿攀爬、請勿吸菸、禁止通行。

過程與方法:學會從偏旁部首、間架結構理解識記生字。

情感態度價值觀:學以致用,會把學過的知識運用到生活中。

教學重點:

1、生字詞的學習。

2、掌握常見的標誌:請勿攀爬、請勿吸菸、禁止通行。

教學難點:

掌握標誌:請勿攀爬、禁止通行。

教學過程:

一、匯入

1、由動畫人物胡圖圖課堂引出本課內容並揭題:

像這種有箭頭、圖片和文字的牌子,都有一個共同的名字——標誌。

2、齊讀課題2遍。

二、學習生詞“標誌”

1、師:生字寶寶迫不及待的想和你們做朋友了,你們願意嗎?讓我們跟隨圖圖老師來好好了解一下它們吧!

2、開火車讀“標誌”

男生、女生賽讀“標誌”

3、問:你們有什麼好辦法來記住它們嗎?

隨機指名學生回答,其餘學生補充

4、師:寫的時候要注意些什麼呢?讓我們來聽聽圖圖老師的溫馨提示吧。

5、師示範寫,學生書空跟寫。

6、每人獨立寫一遍“標誌”。

7、圖圖老師出難題,你接受挑戰嗎?誰願意做小老師,帶大家讀讀這兒的'詞語呢?

三、認識常見標誌

1、在超市裡找標誌,比比誰的眼睛最亮

學生隨機找,師點出相應圖片

2、出示“請勿攀爬”圖片

問1:這個標誌有些什麼顏色?紅色、黑色。

問2:黑色的人在幹什麼?在爬樓梯。

問3:人那麼大個,梯子那麼小,爬起來危險嗎?很危險。

問4:那為什麼在中間劃一道紅色的槓呢?紅色的槓表示不允許這麼做。也就是說不可以攀爬。也就是請勿攀爬。請勿就是不可以的意思。

問5:我們一般在哪裡可以看到“請勿攀爬”標誌呢?

公園裡的假山上貼的有;建築工地危險的地方貼的有……

3、同理認識“請勿吸菸、禁止通行”。

4、遊戲大闖關

(1)2人一組,一人說出標誌名稱,一人找出標誌圖片。

(2)連連看。

四、小結

在公共場所,我們往往會看到一些牌子,上面有一些簡短的文字和符號,貼在醒目的地方,以提醒人們注意。那些就是標誌。

新授課的教學設計3

教學目標

1、蚯蚓有其適應環境的身體結構。

2、蚯蚓能對外界的刺激發生相應的反應,如對外力的反應、對水的反應。

3、喜歡蚯蚓這樣的小動物,樹立認真細緻、實事求是的觀察態度,做到不打擾,不傷害小動物。

教學準備

每組幾條蚯蚓、放大鏡、一隻淺水碟、一張白紙小棍

教學設計

(一)謎語引入

上課前咱們先猜一猜,讀,是什麼?(看見過蚯蚓嗎,你對它有哪些瞭解?)昨天我們佈置了去尋找蚯蚓,你找到了嗎,在哪裡找到的?你對他有哪些瞭解?

今天蚯蚓也來到了我們的課堂,讓我們歡迎他們。通過今天我們對蚯蚓的細緻觀察,可能你會發現更多有趣的.現象。(二)實驗1:蚯蚓的身體和運動

1、在認識《蝸牛》一課時,我們探究了關於蝸牛的哪些方面的問題?今天你希望瞭解蚯蚓的哪些方面的問題?(板書邊板書邊回憶蝸牛的運動,食物等)

2、認識一個人首先看他長什麼樣。怎麼就首先看看蚯蚓是什麼樣子的,他是怎麼運動的。

3、你會觀察嗎,你有什麼好辦法?

還可以藉助一些東西觀察,比如:棍碰放大鏡

觀察的順序可以是:

然後我們把自己的發現真實地記錄。組長領記錄表。

4、看記錄表的要求,你能抓哪些是關鍵詞。(可以畫圖,標註各部分名稱真實)

5、請男士將蚯蚓輕輕放在白紙上,開始觀察。

6、學生觀察,教師巡視紀律,指導記錄。10分鐘

7、展示:看一生畫的蚯蚓。畫得很細緻。有哪幾部分,跟你標註的一樣嗎?兩端很相似,怎樣區分頭尾?環帶有什麼用嗎?可以繁殖。

8、怎樣運動的?跟蝸牛一樣嗎?可以動作模仿。伸縮運動

9、還有什麼發現嗎?對刺激有反應、

(二)實驗蚯蚓的反應

1、蚯蚓會游泳嗎?猜一猜有什麼反應。

2、試一試,請女生輕輕將蚯蚓放在水中,看有什麼反應。(不用擔心,他不會傷害人。勇敢)

3、有什麼反應?他可能會說:由此可看出:

4、觀看一段視訊。現在你知道蚯蚓為什麼要爬出來了?

(三)課外延伸今天我們一起研究了蚯蚓的外形、運動以及反應,可是還有許多問題沒有解決,你有什麼辦法?(飼養,觀察,記錄,交流)

新授課的教學設計4

目的要求

1.瞭解軍需處長被嚴寒凍死的感人事蹟,學習他為了他人、為了革命的勝利,不惜犧牲自己的崇高精神。

2.弄清課文的詳寫與略寫。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的第七自然段和最後三個自然段。

教學重點

理解課文的第七自然段,從軍需處長凍死時的`動作、神態、穿著中,體會他的獻身精神。

教學難點

弄清大雪覆蓋的軍需處長為何成了一個晶瑩的豐碑。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談話揭題,簡介背景。

二.學習課後生字。

三.聽錄音,注意讀音

四.自由讀課文,理解課文大意。

五.給課文分段。

全文可以分為四段:第一段(1自然段)

第二段(2自然段)

第三段(3—13自然段)

第四段(14自然段)

第二課時

一.學習課文第一段。

1.齊讀第一段。思考:從哪裡看出部隊在艱難地前進?

2.討論。“冰坨”是什麼意思?為什麼把雲中山比作大冰坨?“狂風呼嘯,大雪紛飛”說明了什麼?

3.回答以上問題。

4.概括段意。

二.學習第二段。

1.指名讀這一段。思考:除了惡劣的環境,紅軍隊伍在前進中還可能遇到哪些困難?

2.討論:

(1)“將軍早把他的馬讓給了重傷員”說明了什麼?

(2)面對這些困難,將軍想到的是什麼?

3.回答以上問題。

4.概括段意。

三.學習課文第三段。

1.齊讀第三段。

2.佈置自學思考題:

(1)將軍的神態有幾次變化?每次變化反映了他怎樣的心情?

(2)說說軍需處長凍死時的動作、神態和穿著。

(3)為什麼說被大雪覆蓋的軍需處長是一座晶瑩的豐碑?

3.學生按思考題思考以上問題。

4.指名回答問題。

5.概括段意。

6.有感情地朗讀第三段。

四.學習第四段。

1.指名朗讀這一段。思考:這支隊伍能不能經受得住考驗,將軍還有疑慮嗎?

2.討論:

(1)為什麼“將軍什麼話也沒說”?

(2)“沉重而堅定的腳步聲”說明了什麼?

(3)“那聲音”指的是什麼?為什麼說“勝利不屬於這樣的隊伍,還會屬於誰呢”?

3.回答問題並概括段意。

五.總結全文。有感情地朗讀全文。

新授課的教學設計5

教學目標:

1、讓學生知道蚯蚓的形態結構、生活環境和所吃食物等;

2、使學生能提出問題,初步選擇適合自己探究的問題;能運用多種方法進行觀察

3、培養學生的合作與交流精神,教育學生要珍愛生命。

教學重點:

讓學生理解蚯蚓的基本習性。

教學難點:

通過對蚯蚓習性的觀察,培養學生了解觀察事物的能力。教學準備:蚯蚓、學校附近的土壤、放大鏡等。

教學過程:

1、引入活動。

教師課前捉幾條蚯蚓,上課時出示蚯蚓並提出問題:“認識這是什麼嗎?”“蚯蚓的家在哪兒?”“蚯蚓平時都吃什麼?”根據回答我們可以瞭解他們的生活經驗,把握他們的學習起點,為後面的教學活動提供依據。

2、提出問題和選擇適合自己研究的問題。

探究活動往往是從問題開始的。“我們還有哪些問題?”就是訓練學生成為敢提問、愛提問、會提問的孩子。學生在“問題銀行”裡存入了許多問題,但不是每個問題都適合自己研究。接下來組織學生討論“怎樣選擇適合自己研究的問題”,並指導學生根據自己具備的條件選擇研究問題。教材中卡通任務的對話是為孩子提供一個引導。

3、觀察蚯蚓的“家”。

關於土壤的問題只有“真刀真槍地”觀察和研究土壤才能得到解決。這一環節包括室外觀察和室內觀察兩個層次,旨在創設條件讓學生運用多種感

官和工具進行自主發現,以提高他們的觀察能力。

4、思考蚯蚓吃什麼、蚯蚓的“腳”在哪和蚯蚓呼吸等問題。

蚯蚓生活在土壤裡,那蚯蚓就是吃土嗎?蚯蚓是靠什麼來運動的?蚯蚓像人一樣需要呼吸嗎?讓學生回憶之前戶外的觀察,通過感官的.認識抽象出蚯蚓的真實生活。

5、交流與總結。

結束觀察活動後,圍繞“通過觀察我們發現了什麼?”進行交流,要引導學生把所有的發現都表達出來,以豐富事實資料。接著啟發學生概括總結蚯蚓的基本習性,這裡要注意不要強求孩子們的語言十分嚴密十分科學,教師不要代替他們作出結論。

6、最後,進一步引導學生把在觀察活動中所發現的新問題存入“問題銀行”,並選擇適合自己研究的問題。這樣通過引導學生開展後續研究活動,不僅為下面的教學創造條件,而且能夠保護學生探究自然的興趣,增長才幹。

新授課的教學設計6

教學內容:教科書第40頁。

教學目的:

1.通過具體的情景讓學生感知100以內的數的多少,會用“多一些”“少一些”“多得多”“少得多”描述兩個數之間的大小關係。

2.指導學生進行正確的估計,培養學生的觀察、分析、比較等多種能力,培養數感。

3.使學生感受到數學與生活的聯絡。

教學過程:

一、複習引入新課。

1.數的組成(指名回答)。

a.3個十和6個一是()。

b.7個十是()。

c.8個一和7個十組成()。

2.比較數的大小。

39,3669,9650,50+7

完成後讓學生說出比較的方法,引入:今天繼續來學習“比多少”(板書課題)。

二、遊戲引出新知。

下面我們做個“猜猜看”的遊戲,好嗎?在老師手中有一些小棒,猜一猜大約有幾根?(出示小棒。)

多讓幾名學生猜一猜。

師:大家的答案有這麼多,有的猜的答案又相差很多,到底誰猜的較準確呢?下面就這樣,我們先數出一部分(先數出10根),讓學生了解到10根有這麼多,再觀察其餘的小棒,做第二次估計。

師:10根是這麼多,請小朋友再猜一猜老師手中有多少根小棒。

生:有50根;有40根;有45根;有30根……

師:這次小朋友猜的比較集中,大約在30~50根之間,到底這一把有多少根小棒呢?我們一起數一數。(小棒有48根。)

師:為什麼第一次猜時,有的人猜得數量與48相差那麼多,第二次猜時,就比較接近40根呢?(學生互相討論討論,發表意見。)

生:第一次我們是亂猜的,第二次我們先看到了10根的多少,然後再猜的。

師:對,我們在第一次猜時,沒有什麼作參考,憑感覺胡亂猜的;而在第二次猜數時,我們以10根的多少作參考,結果猜得數與準確答案比較接近。

小結:所以今後我們在估計物體的多少時可以先找出參照物,然後再估一估,就比較接近正確答案了。

師:你還有別的方法來幫我們進行估計嗎?(學生有合理的方法,給予肯定。如,以5根為例;以20根為例……)

三、多樣練習,深化新知。

1.出示3捆小棒:第一捆是10根,第二捆是48根,第三捆是1個十和5個一組成的`小棒,是15根。隨意抽出2捆小棒作比較,讓學生說都發現了什麼?

師:10根與48根比較,怎樣呢?

生:10根比48根少。

師:對,說的很好。那10根與15根呢?

生:10根比15根也少。

師:對,10根比48根少,10根比15根也少。這少的程度一樣嗎?誰能說的再清楚些。

生:10根比48根少得多,10根比15根少得少。

師:這位小朋友用的“少得多”這一詞非常好,“少得少”習慣上我們說“少一些”,誰再說一說。

生:10根比48根少得多,10根比15根少一些。

師:誰能反過來講一講,該怎麼說呢?

生:48根比10根多得多,15根比10根多一些。

師:同桌兩位同學互相說一說。

師:上節課我們是用符號來表示兩個數的大小關係的,即10<48,10<15,48>10,15>10,今天我們用語言來描述,同樣也能表示出兩個數之間的大小關係。

2.教學書第40頁例9。

出示金魚圖,讓學生先估一估每種金魚的條數(黑金魚10條,花金魚15條,紅金魚60條),用一句話描述出它們之間的大小關係。

生:紅金魚比黑金魚多得多;黑金魚比花金魚少一些……

四、聯絡實際,學以致用。

1.接下來我們去花店走一走(出示第40頁“做一做”),你都看到了什麼?學生分小組,每個說一句話完成第(1)題;第(2)、(3)題學生獨立完成,然後再交流訂正。

2.師:今天小朋友都能用一句話來表示出兩個數量間的大小關係。想一想,在我們身邊你能用語言描述出某兩個數之間的大小關係嗎?

生:我們班的小朋友有48人比老師的2人多得多。

生:我們班的男生人數比女生多一些。

生:我的紅鉛筆有2枝比黃鉛筆5枝少一些。

……

五、小結:

六、課外發展:課外可以把所學的知識講給爸爸、媽媽聽。

新授課的教學設計7

學習目標:

1、朗讀,較準確地評價作品人物,體味人性美;

3、合作、探究學習,提出有思考價值的問題,特別能品味美文的語言。

4、寫作簡訊,表述並感受濃濃的親情。

學習方式:

朗讀、品味、討論、質疑。

學習步驟:

一、匯入:

家,一個多麼溫馨的字眼,它是一個避風的港灣,一個幸福的搖籃。它給了我們無盡的關愛和溫情,也給我們展示了一個充滿親情和關愛的空間。今天,讓我們步入一個家庭,去感受這個四口之家濃濃的.親情。

二、朗讀課文

三、課文講述了一個非常感人的故事,它是以爸爸的口吻來敘述的,誰能以文中小男孩的身份給同學們講述這個故事?

四、請同學們結合課文內容,以小男孩的身份說說我有一個什麼樣的奶奶、爸爸、媽媽。爸爸孝順、有責任心奶奶仁慈和善良、愛孫子媽媽溫順明理,也孝順我乖巧、懂事

五、請談談這個家庭給你留下了怎樣的印象?為什麼會有這樣的印象?和睦,溫馨。互相體諒、關愛家人。這是個互敬互愛,充滿著骨肉之情的家庭。這個家庭是非常團結幸福的,他們都能顧全大局,為他人著想。

六、下面請同學們自讀課文,把你認為有價值的問題提出來,以小組為單位進行交流,小組不能解決的問題,提交全班進行討論(提示:從關鍵句、關鍵詞入手,注意語言的品味)(學生讀書,圈點、勾畫,討論。每個小組可由一人記錄通過討論所形成的問題)。

七、學生把有關問題提交上來,老師歸納組合,討論發言,共同探究。

八、請同學們有感情地齊讀課文。

九、遷移拓展,抒寫親情,發簡訊給至親。請同學們按照螢幕上的要求,以親情為主題,發一條簡訊,寫一段50字以內的溫馨短語,把它發給你的親人……

十一、結課同學們,家,是一個幸福的搖籃,需要我們用心靈來呵護。家,更是一副沉沉的擔子,需要我們每個人用責任來擔當。只有這樣,我們才能撐起一片愛的天空,營造一個幸福的家園。一個家庭如此,一個國家、一個民族更是如此啊!

十二、佈置作業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