課程設計教學設計

來源:果殼範文吧 2.23W

在教學工作者開展教學活動前,通常需要準備好一份教學設計,教學設計是一個系統化規劃教學系統的過程。那要怎麼寫好教學設計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課程設計教學設計,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課程設計教學設計

課程設計教學設計1

近日,受學校的委派,我們一行五人,前往蘇州參加第五期全國中國小微課程設計與反轉課堂教學實踐高階研修班。現將如下心得與大家共分享。"翻轉課堂"——這種能夠凸顯個性化學習的教學模式的呈現,讓我們不得不重新審視我們固有的教學觀念和既定的思維方勢。"翻轉課堂"是什麼,如何"翻轉",通過這次的學習,經過一番搜尋查閱,本人對"翻轉課堂"有了更進一步的認識:

一、什麼是"翻轉課堂"

"翻轉課堂"的定義就是教師建立視訊,學生在家中或課外觀看視訊中教師的講解,完成相關的測試並提出問題。課堂上師生面對面交流協作、完成作業及個性化指導,學生形成新知結構的一種教學形態。眾所周知,傳統的課堂教學是老師在課堂上講課,佈置家庭作業讓學生回家練習。但"翻轉課堂"卻幾乎把傳統教學翻轉了過來,構建了學生晚上在家依據教師製作的10分鐘左右的教學視訊自主學習,並完成幾個有針對性的測試;上課時師生互動交流學習內容,增加學生和教師之間的互動和個性化的接觸時間,達到掌握知識提升能力的要求。它是對傳統教學的一種顛覆或者叫反轉。既改變了學習的順序,又打破了時空的限制,讓學生對自己學習負責,實現學習的可複製性。老師不在是講臺上的"聖人",而是成為學生個性化教育的教練。

二、如何開始"翻轉課堂"

通過聆聽學習胡教授的講座,開始錄製微課之前得做好以下幾點:

1、繪製知識地圖。對即將進行翻轉課堂製作的章節的知識點進行梳理。

2、列出知識清單。對本章節的知識點進行概括,應明確學生必須掌握的目標,以及視訊最終需要表現的內容。

3、制定設計方案。收集和建立視訊,應考慮發不同教師和班級的差異來制定教學步驟、安排教學內容,分配視訊時間等等。個人認為微課中應只講重點、不講難點,將難點留到課堂上讓學生交流探討,更能加深學生對難點的理解。

4、確定錄製形式。在製作過程中應考慮學生的想法,以適應不同學生的學習方法和習慣。

5、組織課堂活動。課程內容在課外傳遞給學生後,那麼課堂內更需要高質量的學習活動,引導學生建立內容,通過探究式的活動提高學生獨立解決問題的能力,讓學生有機會在具體環境中應用其所學內容。

三、"翻轉課堂"翻轉了什麼

翻轉課堂以"學習情況研究、學習資源前置、有針對性的學困生輔導以及總結性提升"作為課堂推進的模式,為我們重構了教學的基本流程,他對傳統課堂的顛覆性改變,既讓我們疑惑頓生,也讓我們眼界大開。

1"翻轉"讓學生自己掌控學習

翻轉課堂後,利用教學視訊,學生能根據自身情況來安排和控制自己的學習。學生在課外或回家看教師的視訊講解,完全可以在輕鬆的氛圍中進行;而不必像在課堂上教師集體教學那樣緊繃神經,擔心遺漏什麼,或因為分心而跟不上教學節奏。學生觀看視訊的節奏快慢全在自己掌握,懂了的快進跳過,沒懂的倒退反覆觀看,也可停下來仔細思考或筆記,甚至還可以通過聊天軟體向老師和同伴尋求幫助。在教學活動中,教師通過精心安排教學環境和妥善安排教學環節,學生真正地成為學習的主體,使教育在技術的支援下變得更加人性化。

2"翻轉"增加了學習中的互動。

"翻轉課堂"不是推翻原有的理論,而是重在轉變新形勢下的教師觀、學生觀、課堂觀。翻轉課堂最大的好處就是全面提升了課堂的互動,具體表現在教師和學生之間以及學生與學生之間。當教師更多的成為指導者而非內容的傳遞者時,教師就有機會觀察到學生之間的互動,並有針對的進行問題或學困生輔導。採用這種模式可以進一步增強學習過程中的互動性,有助於學習者的溝通、協作和創新能力的提升。

3"翻轉"讓教師與家長的交流更深入

翻轉課堂改變了我們與家長交流的內容。大家都記得,多年以來,在家長會上,父母問得最多的是自己孩子在課堂上的表現,比如:安靜的聽講,行為恭敬,舉手回答問題,不打擾其它同學。這些看起來是學習好的特徵,我們回答起來卻很糾結。因為在我們翻轉課堂後,在課堂上這些問題也不再是重要的問題。現在真正的問題是:孩子們是否在學習?如果他們不學習,我們能做些什麼來幫助他們學習呢?這個更深刻的問題會帶領教師與家長商量:如何把學生帶到一個環境,幫助他們成為更好的學習者。

4學習後,對自己的幾點反思

一是把導學案落實到位,每個學生必須做好課前預習工作,並完成導學案的練習題,培養整體班級學生自學的能力;二是讓優秀學生更加優秀。可以讓部分學生通過不斷的自學,一直往前趕超,然後通過課堂的講解不斷自我完善。三是帶動後進生。每週抓一兩個學科的最差生,通過課堂一些基礎題的不斷點名,並給以一定的獎懲措施,使這部分學生也能跟上班級的學習步伐。

通過此次講座的學習,我深刻體會到隨著資訊科技的發展,教師專業能力的提升,一些傳統式教育形式正在逐漸地被一種以學生為中心的、充滿活力的教育形式所取代,翻轉課堂就是實現這種轉變的一個重要實踐形式。當然,要把他很快轉化為我們的教學理念和實踐行為還有很長一段路,需要我們不斷的探索,找到適合我們自己的"翻轉課堂"。

課程設計教學設計2

英語教學工作對於我們英語專業三年級的同學來說,看起來雖然只是簡單的教授單詞發音,連讀,重音及語調,但是,當你真真正正的站在三尺講臺上,如何把你準備好的知識講授給學生,並讓其掌握便成了一件很困難的事情。這是我們第一次站在一名高一英語老師的角度去設計語音教學課程,通過小組成員的展示,我們總結經驗教訓,做出以下幾點反思與總結:

第一, 應認真研讀全日制義務教育普通高階中學“英語課程標準”。因為這是我們教學工作的一個指導思想和整體思路,只有正確把握了課程改革的思路,我們才能把課程教好,讓學生學好。在我們國家,英語的重要地位是毋庸置疑的,英語課程改革的重點就是從過分重視語法和詞彙知識轉向強調學生的學習興趣和知識實踐及應用。我們在教學過程中應該樹立以人為本的學生觀,注重學生的全面發展,培養學生的英語綜合語言應用能力。

第二, 應明確教學的物件:是國小生,中學生還是高中生。只有明確了自己教學的物件,才能嚴格按照課程標準來設計課程的內容。如果不重視教學物件,就不會考慮教學內容的難度,就會把課程設計的過難或者是過易,這樣一來就不利於學生很好的掌握知識。

第三, 應清楚準確講解知識點而不是一帶而過。例如:教授英語連讀an apple 時,我們不僅要告訴這裡需要連讀,還要告知為什麼這裡要連讀,什麼情況下我們要連讀,即相鄰的兩個詞若前一詞的末尾是子音,後一個詞的詞首是母音,這兩個音應像讀一個音節一樣連起來讀。

第四, 應注意教師講課時的站位,站姿和肢體語言。站位不可一直停留在同一個位置不動,也不應該一直站在講臺上,應站在教室的中間位置,確保教室裡的每一位同學都能看見和聽見你。站姿應端正自然,不可隨意倚靠在講臺或書桌旁。肢體語言應注意合乎禮儀,不要做奇怪的手勢。

第五, 應注意調整自己的音量,語氣和起伏。音量應適中,確保教室裡的每一位同學都能清楚的聽課,講課時應帶有感情和激情,語氣應有起伏,這樣學生就不容易失去興趣。

第六, 應準確無誤的把握自己所講授的知識,備好課。課前教師應該做好充分的準備,知識點的準確,我認為是最基本的一個方面,只有正確把握知識的準確才能很好的完成教學工作。

第七, 為自己的課程做好第二手準備。如今天要用到ppt授課,而又遇到停電的情況下不能不知所措,要有自己的第二個計劃和準備。

第八, 製作教學工具的時候應該考慮周全。如這次課程,第二組同學製作的單詞卡片上的字太小,以至於很多同學都看不見,影響了預期的教學效果。所以我們在製作教具的時候應該站在班上每一位同學的角度去考慮。

課程設計教學設計3

整個設計通過了軟體和硬體上的除錯。我想這對於自己以後的學習和工作都會有很大的幫助。在這次設計中遇到了很多實際性的問題,在實際設計中才發現,書本上理論性的東西與在實際運用中的還是有一定的出入的,所以有些問題不但要深入地理解,而且要不斷地更正以前的錯誤思維。一切問題必須要靠自己一點一滴的解決,而在解決的過程當中你會發現自己在飛速的提升。對於教材管理系統,其程式是比較簡單的,主要是解決程式設計中的問題,而程式設計是一個很靈活的東西,它反映了你解決問題的邏輯思維和創新能力,它才是一個設計的靈魂所在。因此在整個設計過程中大部分時間是用在程式上面的。很多子程式是可以借鑑書本上的,但怎樣銜接各個子程式才是關鍵的問題所在,這需要對系統的結構很熟悉。因此可以說系統的設計是軟體和硬體的結合,二者是密不可分的。通過這次課程設計我也發現了自身存在的不足之處,雖然感覺理論上已經掌握,但在運用到實踐的過程中仍有意想不到的困惑,經過一番努力才得以解決。

這也激發了我今後努力學習的興趣,我想這將對我以後的學習產生積極的影響。其次,這次課程設計讓我充分認識到團隊合作的重要性,只有分工協作才能保證整個專案的有條不絮。另外在課程設計的過程中,當我們碰到不明白的問題時,指導老師總是耐心的講解,給我們的設計以極大的幫助,使我們獲益匪淺。因此非常感謝老師的教導。通過這次設計,我懂得了學習的重要性,瞭解到理論知識與實踐相結合的重要意義,學會了堅持、耐心和努力,這將為自己今後的學習和工作做出了最好的榜樣。我覺得作為一名軟體工程專業的學生,這次課程設計是很有意義的。更重要的是如何把自己平時所學的東西應用到實際中。雖然自己對於這門課懂的並不多,很多基礎的東西都還沒有很好的掌握,覺得很難,也沒有很有效的辦法通過自身去理解,但是靠著這一個多禮拜的“學習”,在小組同學的幫助和講解下,漸漸對這門課逐漸產生了些許的興趣,自己開始主動學習並逐步從基礎慢慢開始弄懂它。

我認為這個收穫應該說是相當大的。一開始我們從參考書上找來了課題,但是畢竟是參考書,做到後來發現很多程式都是不完整的,這讓我們傷透了腦筋。看著別的小組都弄得有模有樣了,可是我們連一個課題都還沒有定好。好不容易又找到了課題,可是結果還是很不盡人意。程式接線什麼的都弄好了,除錯也沒有問題,可是就是無法達到預期想要的結果。參考書畢竟只是一個參考,設計這種東西最後還是要靠自己動腦筋。然後我們大家一起齊心協力,從平時做的實驗、老師上課的舉例、書本上的知識以及老師的輔導和其他同學的幫助下終於完成了。應該說這是通過我們小組成員的共同努力和動腦完成的,雖然內容並不是很複雜,但是我們覺得設計的過程相當重要,學到了很多,收穫了很多。我覺得課程設計反映的是一個從理論到實際應用的過程,但是更遠一點可以聯絡到以後畢業之後從學校轉到踏上社會的一個過程。小組人員的配合、相處,以及自身的動腦和努力,都是以後工作中需要的。

所以我認為這次的課程設計意義很深,和其他4位同學的共同學習、配合、努力的過程也很愉快,另外還要感謝老師的耐心輔導。

課程設計教學設計4

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認識東、南、西、北四端點,知道我國的領土面積和瀕臨的海洋,認識我國既是陸地大國也是海洋大國,並能運用地圖找出我國的鄰國和瀕臨的海洋。

過程與方法:運用地圖分析法和比較法說明我國的領土大小和鄰國。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關心我國的基本地理國情,培養學生的領土意識。

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記住我國的領土面積,認識我國的鄰海。

教學難點:認識我國疆域的優勢。

教學方法

運用地圖分析法和情境教學法。通過創設情境讓學生思考、分析我國的疆域優勢。

教學工具

ppt,地圖

教學過程(雙邊活動)

(師)匯入:同學們還記得上節課,我們學習了什麼內容嗎?我們一起來看向這幅世界地圖,想一想,回憶一下,待會請一個同學來回答。(播放世界地圖)

(生)回憶所學知識,回答問題:學了我國的地理位置,我國位於北半球和東半球,大部分地區位於北溫帶,位於亞歐大陸的東部和太平洋的西岸。

(師)不錯,上節課我們學習了我國的所處的半球位置、緯度位置和海陸位置,知道我國是一個既鄰海又有廣闊大陸的國家,我國的地理位置非常的具有優越性。接下來的這節課,讓我們進一步瞭解我們的祖國,並探究一下為什麼說我國是一個海陸兼備的大國。

教授新課:請看地圖冊上的中國地圖,並從中找出我國的最東端、最西端、最南端和最北端,將它標出來,寫下經緯度座標。(播放中國地圖)

同學們都找好了嗎?那個同學能起來分享一下你找到的點,看看是否和大家一致。

(生)閱讀地圖冊,圈點分享我國的最東端在烏蘇里江匯入黑龍江的交匯處,即135°5′e附近;最西端在烏孜別裡山口即73°40′e附近;最北端在黑龍江省漠河附近的黑龍江江心,即53°31′n,最南端在南海的曾母暗沙,即3°52′n附近。

(師)在ppt上展示我國的東西南北四端,再一次強調我國四端的位置,我國的最東端在烏蘇里江匯入黑龍江的交匯處,最西端在烏孜別裡山口附近,最北端在黑龍江省漠河附近的黑龍江江心,最南端在南海的曾母暗沙。

計算一下我國的最北端和最南端的緯度差,最東端和最西端的經度差。

(生)東西經度差是61°25′,南北緯度差是49°39′。

(師)我國的東西經度差達到60°,這麼大的差距,到底會產生什麼奇特的現象呢?讓我們一起來探究一下。(播放烏蘇里江和帕米爾高原在同一時間點上,所拍下的景色)

同學們請看螢幕,同是北京時間6點,烏蘇里江江面已灑滿金色的陽光,而帕米爾高原上還是滿天星斗的漫漫黑夜。這是為什麼呢?那個同學能告訴我。(提示:這就需大家回顧以前學的地球知識,地球的形狀和地球的自轉方向)

(生)回答:因為地球是球形的,任何時刻,太陽光不能全部照亮整個地球,只能照亮地球的一半;地球的自轉方向是自西向東,烏蘇里江在帕米爾高原的東邊,所以太陽光先照射到烏蘇里江。

(師)因為地球的自轉運動,總是東方先迎來日出,不同經度的地方出現了時間的差異,且經度差越大,時間的差距越大。烏蘇里江在帕米爾高原的東邊,所以烏蘇里江先日出,又因為兩地的經度差達到60°,這佔了地球經度的六分之一,地球自轉一週是24小時,如果拿360°來平均分開的話,也即是說每15°經度差就是一個小時,所以帕米爾高原與烏蘇里江在時間差上相差了4個多小時,這也不難解釋烏蘇里江已金光燦燦,而帕米爾高原還是黑夜了。出國的人們常說的“倒時差”,也是因為經度差而引起的時間差。

以上就是我國東西跨經度大的其中一個表現。除了經度差距大外,我們還計算出了我國的南北緯度差也接近50°,這差距也是非常大的了。我們知道經度影響時間差,那麼緯度呢?大家想一想緯度會影響什麼?氣候五帶是根據什麼來劃分的?

(生)回答:氣候五帶是根據獲得的太陽熱量的多少劃分的。

(師)氣候五帶是根據獲得的太陽熱量的多少劃分的。不同的緯度地區獲得的太陽能不同,低緯地區獲得太陽能比高緯地區獲得的要多,所以緯度會影響獲得的太陽能的數量,也即是影響氣候。冬季,位於熱帶的西沙群島、南沙群島天氣依然非常炎熱,樹木蔥鬱,而黑龍江地區已經是白雪皚皚了。這個氣候差異對於身在廣州的我們可是深有體會的了,冬季的時候你們只能坐在電視前看著北方的孩子在玩雪仗了。

現在,同學們是不是覺得我國的疆域很遼闊?那誰知道我國具體的領土面積是多少嗎?在世界的排名是第幾位?

(生)回答:我國陸地領土面積約960萬平方千米,排世界第三位。

(師)對,我國的陸地領土面積約960萬平方千米,僅次於俄羅斯、加拿大,居世界第三位,與歐洲的面積差不多。大家記住了,是陸地領土面積約960萬平方千米,因為領土包括陸地領土和海域領土,但在這裡,你們只需特別記住陸地領土的面積。陸地面積這麼大,那邊界線肯定也不會太短了,據測算,我國陸上國界線長達2.2萬多千米,這麼長的邊界,那鄰居肯定不少了,同學們按照順時針或逆時針找出我國的陸上鄰國有那些,一共有多少個?並將找到的國家填到地圖上相對應的位置上。(發放自制圖示,播放我國疆域與鄰國地圖)

(生)閱讀地圖,查詢資料,回答:按照逆時針,我國的鄰國依次是朝鮮、俄羅斯、蒙古、哈薩克、吉爾吉斯斯坦、塔吉克、阿富汗、巴基斯坦、印度、尼泊爾、不丹、緬甸、寮國、越南,共有14個鄰國。

(師)除了陸地領土外,我國還有300多萬平方千米的海域領土,我國的領海範圍是從領海基線起算,向海上延伸到12海里。接下來讓我們認識一下我們的海域,請看地圖,從北到南,分別找出我國瀕臨的海洋和島嶼。把找到的海域也填到地圖上相對應的位置上。

(生)從北到南,依次為渤海、黃海、東海、南海;

(師)我國的大陸海岸線長1.8多萬千米,所以鄰近的海洋也會比較多,其中被遼東半島和山東半島包圍的渤海,以及雷州半島和海南島之間的瓊州海峽,是我國的內海。除了四大海外,臺灣東岸直接瀕臨太平洋。近海還分佈著我國的島嶼——臺灣島、第二大島——海南島,還有黃渤海諸島,東海上的舟山群島,南海上的東沙群島、西沙群島、中沙群島、南沙群島等從多島嶼。

與我國隔海相望的國家,順時針從北到南依次是韓國、日本、菲律賓、馬來西亞、汶萊、印度尼西亞。其中朝鮮和越南與我國既陸上相鄰也隔海相望。

陸地面積居世界第三,海域面積約為陸地面積的三分之一,擁有漫長的國界線和海岸線以及眾多的鄰國,現在是不是可以證明我國是一個海陸兼備的大國了?

我國既是一個陸地大國,也是一個海洋大國,是一個疆域遼闊的國家,上節課我們探究了我國所處的地理位置所具有的優勢,知道我國地理位置優越,這節課則讓我們一起來探討疆域遼闊有哪些優勢?翻到教材第6頁,小組討論,補充我國疆域遼闊的優勢。待會請小組派代表回答。

總結:這節課我們主要學習了我國東西時間差異大,南北氣候差異顯著,以及我國的陸地領土面積約為960萬平方千米、有14個陸上鄰國和6個隔海相望的國家,從北到南瀕臨的海域依次是渤海、黃海、東海、南海,並分析我國疆域遼闊的優勢。

課程設計教學設計5

習作要求:

1、寫父母對自己的愛或發生在自己和父母之間別的感人事蹟.。

2、根據內容自擬題目。

3、 要表達真情實感,語句通順。

寫法指點:

小朋友,爸爸、媽媽是自己最親的人。自從自己來到這個世界,就跟父母生活在一起,跟爸爸、媽媽一定有很多感人的故事吧。 回味一下你的家庭生活,便會在親人一件件日常的小事中,深深地感受到它——父母的愛。那就快拿起我們手中的筆,把爸爸、媽媽對我們的愛記下來。寫時怎樣才能寫出父母對自己深深的關愛並打動讀者的心呢?

這次習作要求小朋友寫一寫父母對自己的關愛,必須通過具體、感人的故事來表現,要按事情發展的順序來描寫人物的動作、神態、語言和心理活動,尤其要詳細描寫那些能夠體現父母關愛自己的細節,並盡力寫出“我”當時的心理感受。這次習作可以選擇哪些事例呢?

其一,寫父母對自己的關愛。父母對自己孩子的關懷是無限多的,也是最令人感動的,你可以選擇爸爸、媽媽關懷你的小故事來寫一寫。比如,你生病了,爸爸、媽媽給了你無微不至的關懷;你遇到困難時,爸爸、媽媽寧願自己受苦也要給予你最大的幫助等等。

其二、寫與父母之間有趣的事。在生活中,我們接受父母的教育、關愛,這之間還可能發生過一些有趣的事。比如與爸爸、媽媽在一起遊戲、活動,或者你們之間鬧的小笑話。這些故事雖然不是催人淚下,但是寫和爸爸媽媽之間發生的其樂融融的故事,也會打動和感染別人的。

其三、寫父母對自己的教育。在我們的身上,父母往往寄託了厚望,一定傾注了爸爸、媽媽很多的心血。爸爸、媽媽對我們的教育、開導,也可以作為寫入我們習作的素材。

其四、寫跟父母之間的小誤會。在生活中,不僅有父母的關愛,還有父母歡樂的時光,我們與父母之間難免也會有一些大大小小的誤會發生,可能有些小摩擦。還可以讓我們與父母更好進行交流,更好地解除誤會,加深感情,和諧相處。

我用生動的語言勾起了學生父母對他們愛的漣渏,激起學生強烈的表達慾望。他們純純欲動,想把父母對自己愛的故事一吐為快。但此時我採用欲揚先抑的方法,再次讓學生在小組內交流一下父母對自己疼愛的事例,其意圖是讓學生在組內互相啟發,讓學生獲得多的習作材料。然後各組推選代表在班上彙報,彙報這一小組的集體成果,讓全班學生獲得更多的素材。但學生的生活經驗畢竟有限,不可能在這很短的時間內涵蓋各個方面。於是我通過課件展示更多的事例,讓每個學生接受到更多的父母疼愛自己的事例。

有了充足的寫作素材,接下來面臨的是如何來選擇典型的事例如何來記述的問題。我採用四人學習小組討論交流的形式,來探討如何來寫的問題。學生在交流,同時如何來寫的方法也逐漸明晰。學生在討論交流的基礎上,推選代表在班上彙報小組的成果。學生代表說出了許多表現父母關愛自己方法:有的說抓住父母關愛自己的語言;有的說要抓住父母疼愛自己的動作來表現;有的說要抓住父母的心理活動來表現;有的說要抓住父母的神態來表現;還有的說要抓住一些細微的但又典型的事例來寫。學生你一言,我一語,在不經意的交流中獲得瞭如何來寫好本次習作的表達方法。其實,三年級的學生能夠說到這麼多的內容和方法,卻不易。但要把這些內容很好地寫下來,更是一件不容易的事。此刻我利用課件展示一篇下水文表現的是:一位生病的媽媽在雨天為自己的孩子送雨傘的故事,故事中抓住媽媽的動作、語言、神態,表現了媽媽不顧惜自己的身體,也要疼愛自己孩子的典型事例,突出了母愛的博大與無私。學生在欣賞圖文並茂的情境朗讀時,很多學生流下了激動的眼淚。這時他們再也無法抑制自己的感情,要將自己父母疼愛自己的事例趕緊躍然紙上。

本次習作我認為成功的地方有如下幾點:

1、採取了小組合作交流的教學形式,讓學生在討論交流中獲得了許多感性的和理性的材料。為這次習作教學的打下了良好的基礎。

2、作文教學合理地使用課件,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學生在充滿詩情畫意的氛圍中有了濃厚的學習興趣。

3、教學中教師親自擬寫下水文,能夠體會到學生習作時的艱辛。同時讓學生感受到老師也和自己一樣,都享受著那博大而無私的母愛。從而拉近了與教師的心理距離,從而間接地體現了師生間的民主平等。同時讓學生領悟習作其實並不是太難,只要平時善於積累素材,寫作時就可以輕鬆應對。

雖然有所收穫,但也不盡人意,好多地方值得我反思:

從作文看來學生對語言文字的運用能力令我堪憂,這不能不說是我語文教學上的一大失誤,所以我在教學中不僅要注重知識能力的培養,還應著眼於學生語文綜合素質的提高,從自身到學生都真正樹立起大語文觀的思想。本次的教學沒有留給孩子們足夠的寫作時間,所以沒來得及讓學生互評和個別點評。

自信心是國小生很重要的心理品質,也是獲得成功的重要保障,而興趣是最好的老師。三年級學生習作剛剛起步,很大一部分學生在初學寫作的過程中失敗過,他們的確有一種望“文”生畏的心態。我在開啟學生心裡的這個“結”時做得不夠,如果從讓學生增強自信心、激發興趣入手效果可能會更好。只要能使學生攻破這一關,調動起他們的積極性,作文教學就更能順利進行了。如果長此以往,學生作文興趣也將越來越濃厚,作文自信心將不斷增強,作文水平將有質的飛躍。

課程設計教學設計6

教學目標:

1.提高安全意識,學習溺水安全的有關知識,在學習中增強與同學的合作交流意識。

2.初步瞭解溺水安全的有關內容,要求每一個幼兒都要提高安全意識。

3.自己能改變生活中不遵守溺水安全的不良習慣,提高對生活中違安全原則的行為的辨別能力。

4.增強安全意識,剋制自己的好奇心,不去危險的地方玩耍。

5.考驗小朋友們的應能力,鍛鍊他們的個人能力。

教學重點:

學習溺水安全的基本知識,培養有關防範力。

教學過程:

一、談話引入小朋友,現在是什麼季節?對,現在是夏季,天氣漸漸變得很熱了,你們熱了怎麼辦?可是今年有好幾個小朋友因為熱就悄悄去河裡、池塘裡洗澡,你們想知道他們去洗澡發生了什麼事嗎?告訴你們,今年涪陵有好幾個小孩下河洗澡被淹死了,他們再也見不到自己的爸爸媽媽了。他們好可憐,老師傷心,他們的爸爸媽媽也很傷心。

二、防溺水教育小朋友們,我們怎樣使自己不會發生溺水事故呢? 我認為應做到以下幾點:

(一)、老師先向幼兒講幾點防溺水的知識要點(1)教育幼兒週末、節假日、寒暑假嚴禁到江河、池塘、無蓋的水井邊等處戲水、游泳。不能自或結伴到池塘邊釣魚、游泳、玩水。

(2)教育幼兒在來園、離園的途中千萬勿去玩水,下江游泳。

(3)我們是幼兒園的小朋友,很多同學都不會游泳,如果發現有幼兒不慎掉進江河、水庫、池塘、水井裡等,我們不能擅自下水營救,應聲呼喚成年人前來相助或撥打“110”。

(二)、老師談談事例,並由幼兒扮演小品本學期__學校在週末,幾名幼兒到講河邊釣魚玩,有兩名幼兒不慎溺水死亡。這個悲慘的事實告訴我們了什麼?這幾個同學違了哪些安全規則?我們應如何遵守安全規則。

(1)議一議:

這幾個小朋友違了哪些安全規則?

我們應如何遵守安全規則?

(2)把小朋友的錯誤糾正過來。

(3)由這個事實談談我們的心得體會。

(三)、說一說說說日常生活中應該怎麼防範溺水事故的發生。

三、小結:

(1)通過這節課的學習,你懂得了什麼?

(2)教師小結:人的生命只有一次,幸福快樂掌握在你的手裡,希望你們通過這節課的學習,學會珍惜生命,養成自覺遵守溺水安全原則的好習慣。

教學思:

教學主要是通過教師課件演示、學生討論、角色扮演來完成,使學生認識到了在河道、水渠、池塘、水井、水池、水庫中嬉水落水的危險;知道了在路上的井蓋以及開放性水域無明顯警告標誌和隔離欄的地方危險性;不會游泳,游泳時間過長,疲勞過度,在水中突發病尤其是心臟病,盲目遊入深水漩渦很容易造成溺水事故。讓學生掌握了一定的溺水自救與預防知識,達到了教育的目的。但是,安全教育不是一二節課就能達到預期的效果,在教育教學工作中,要將安全工作細緻化、常態化。生命安全,警鐘長鳴!

課程設計教學設計7

摘要:“卓越計劃”旨在培養工程能力和創新能力強的高素養工程技術人才。充分利用校企合作機制,調整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專業課程設計的內容,探索和構建了基於PBL-CDIO設計教學體系,並嚴密組織設計過程。通過實踐,學生髮現和解決工程實際問題能力得到提高,取得了較好效果。

關鍵詞:卓越計劃;課程設計;工程能力;創新能力

一、前言

“卓越工程師教育培養計劃”(簡稱“卓越計劃”)是實現我國由工程教育大國邁向工程教育強國的重大舉措。近年來,新經濟的蓬勃發展、產業轉型升級等對工程人才培養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從適應產業需要轉向滿足產業需要和引領未來發展並重建設“新工科”。無論“卓越計劃”還是“新工科建設”,旨在培養造就工程能力及創新能力強的高素養工程技術人才[1]。實踐教學作為教學過程的重要環節,是培養學生應用實踐的工程能力和理論技術創新能力的重要手段。鑑於此,本文以提高工科學生的綜合工程素養和創新能力為出發點,基於CDIO工程教育理念[2]和PBL教學方法[3]提出對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專業課程設計的實踐教學進行了探索和改革,並取得良好實踐效果。

二、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專業的課程設計存在的問題

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專業涉及材料、機械、資訊及控制學科,主要研究材料加工過程中材料的結構、效能演變及其控制,這決定了在人才培養模式方面更注重實踐性和應用性,課程設計應更貼近生產,滿足社會實際需求[4]。因此課程設計不僅要傳授專業理論和技術知識,更要傳授發現、分析解決工程實際問題的方法,使學生主動學習,做中學,提高工程素養和創新能力。當前,該專業課程設計存在一些問題。(1)命題是課程設計的起點,立題不當,影響整個課程設計的目的性和創新性。目前,教師設定的命題過於陳舊,和生產實踐脫節,設計內容缺乏創新性,不能激發學生的興趣。題目較少,較為單一,且多人一題,易造成學生相互抄襲。命題具有偏材料研究的趨勢,題目偏難。選題不當時有發生,而且原因各異。(2)時間地點不合適。課程設計通常安排在第七個學期末,且週期多為2周。這段時間學生忙於畢業去向,不能認真對待,精力常有限。另外課程設計一般在校內進行,學生對設計物件具體情況欠缺瞭解,缺乏感性認識,規範性、創新性難以得到把握。(3)指導教師對課程設計的順利開展、完成和深度的把握至關重要。然而課程設計指導教師人數往往偏少,生師比超過20,很難在短時間做到針對學生的情況進行分類指導。青年教師一般學歷高、理論深厚、創新意識較強,但往往沒有企業經歷,鼓勵學生進行工藝方案的優化時缺乏生產的足夠了解。

三、基於PBL和CDIO的課程設計教學模式構建

我校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專業經四川省教育廳和學校批准實施“卓越工程師”培養計劃。在分析總結課程設計中出現的問題的基礎上,引入CDIO教育理念及問題導向(PBL)的教學模式,加強校企合作,構建了新的課程設計教學體系。

(一)課程設計準備及命題設計

根據“卓越計劃”的培養要求,行業企業要深度參與。在實施過程中,通過對與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專業相關企業的綜合分析,選擇在與焊接專業關係密切、生產規模大、管理規範的某鍋爐有限責任公司建立“卓越工程師計劃”培養基地。將課程設計作為在企業進行的實踐教學課程,直接設定為焊接工程設計,教學場地以企業為主、由學校和企業老師聯合指導。設計時間也從2周延長至3周。為了達成課程設計目標,學生先期經歷《焊接崗位實踐》和《焊接工程師崗位實踐》實踐,然後焊接工程設計命題以鍋爐系統關鍵部件—集箱和汽包結構與焊接工藝設計為作為命題,進行結構設計、選材、加工流程以及焊接工藝的關鍵引數論證制定,最終按照規範完成相應文件的編寫。

(二)課程設計的過程管理

在焊接工程設計管理上,採用CDIO教育理念和問題導向教學方法。CDIO理念代表構思、設計、實現和運作之間有機聯絡,實踐中以集箱或汽包的製造週期為載體,依據鍋爐行業和國家標準,系統完成從對集箱或汽包設計要求的理解和思考、到結構的設計與強度校核、材料選擇、焊接工藝規範的論證制定、檢驗等。集箱或汽包結構複雜,一個學生難以在3周時間完成全部任務,為避免學生的工作量過大、輕重不分,將學生分成幾個小組,每個小組側重一個方面的問題。實際管理中學生3—4人為小組,小組成員分工協作,部分學生側重結構設計,部分學生側重焊接工藝設計,最後小組通過有機聯絡,獲得相對成熟設計方案。焊接工程設計設定了針對性問題。從設計思路上提出了集箱或汽包的總體設計要求、載荷型別及應力的準確計算、所選材料效能、擬採用的焊接方法、現有和擬採用的生產裝置、準確簡明的表達方法、焊接成本、質量檢驗等需要注意的問題,同時也提出了坡口如何選擇、對接焊縫的餘高不能過多等具體問題。要求學生從選題、計劃、交流、資源搜尋、決策能力、經濟分析、表達等全方位、全過程的實踐,有效地發展學生的“創新軟能力”。總之,把學生置於複雜的、有實際意義的問題情境中,通過讓學生以小組合作的形式共同解決複雜的、實際的或真實性問題,讓學生以主動的、實踐的、課程之間有機聯絡的方式學習工程,從工程基礎知識、個人能力、人際團隊能力和工程系統能力形成解決工程實際問題的能力。

(三)課程設計的成績考核

成績的考核方法採取校內與企業考核結合、個人與小組考核結合方式進行。個人考核主要是對學生平時紀律、學習態度、圖紙質量、焊接工藝卡質量、說明書規範及個人答辯情況進行評價,主要在校內進行;小組考核主要是對整個設計方案小組答辯,在企業現場進行,由企業焊接工程師和學校指導教師考察設計是否符合工程實際及有改進創新。每部分給出成績,乘以權重,最後給出綜合成績,很好地對學生設計的獨立性、協調性、創造性及實際解決問題的能力、團隊意識和協作配合能力等做出較科學、全面公正的評定。

(四)指導教師的作用

課程設計教學模式中教師需要承擔多重的角色。校內指導教師首先是組織者,在選擇設計物件及制定計劃時需要考慮課程體系的系統性、專業知識體系的銜接和交叉、課程設計的教學目標等,而並非單純為解決問題而設計問題。其次教師是資源提供者,在課前進行大量的工作,提供學習資源的組織,如授課內容及次序、教學場地、教師資源等。教師在教學過程中還應成為學生學習過程的促進者、推動者和引導者,創造和諧的教學氣氛,適時激發學生探索興趣,讓小組成員自主地學習和交流。企業指導教師富有現場實際經驗,熟悉產品,更多作為產品設計的引導者、結果檢驗者。建立校內和企業指導教師相結合、既精於教學又具有很強的工程實踐能力的課程設計指導教師隊伍,培養學生的工程能力和創新能力是十分有益的。

四、結束語

針對“卓越計劃”,基於CDIO和問題導向對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專業課程設計教學模式和內容進行改革。以焊接產品設計為導向,在命題、教學組織、成績考核、指導教師作用各個環節中始終貫徹培養學生的工程能力和創新能力,提高學生解決工程實際問題的能力。學生通過完成具體設計實現能力的提高和相關知識的構建,提升了工程師素養,就業競爭力顯著增強。

參考文獻:

[1]林健.新工科建設:強勢打造“卓越計劃”升級版[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xx,(3):7-14.

[2]周娟,郭棣彬,張佳,等指導下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專業人才培養模式探索[J].教育現代化,20xx,(15):7-8.

[3]杜志雲,譚偉,鄭傑,等.課程設計嵌合生產實習的PBL教學模式探討[J].廣東化工,20xx,36(11):188-189.

[4]董瑞華,王俊紅,馮海美.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專業在課程設計上的改革探索與實踐分析[J].教育教學論壇,20xx,(27):123-124.

課程設計教學設計8

一、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學習和學會表格(行、列、單元格)的概念,清楚行與列的區別。學習在word中插入表格、修飾課程表、合併單元格的操作。

2、過程與方法:通過演示、任務驅動、小組合作的方法,讓學生學會製作簡單的課程表,並能對課程表進行簡單的修飾。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在課堂教學中給學生探索、實踐、動手操作研究的機會,培養學生動手能力、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和探索精神,使學生保持求知慾和創新精神。

二、教學重點教學難點:

1.教學重點

插入表格的方法。

2.教學難點

繪製斜線表頭及表格修飾。

三、教學用具:

多媒體電腦室、word軟體

四、教學方法

演示法、任務驅動法

五、教學過程

教學環節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設計理念

一、創設情境,匯入課題

1、師:首先,跟老師一起來欣賞一段視訊,以愉快、輕鬆的心情迎接新內容的學習?

2、師:看了這段視訊,同學們有何感想?

3、生:帥氣、動作規劃地很優雅,展現了青春的活力。

4、師:是的,我們今天要認識和學習的這位好朋友——表格,它就可以規劃我們的學習和生活,讓身邊的事情井井有條。今天,我們就一起共同來學習,表格的一種型別:課程表的製作。

生:學生們一起看視訊。

以一段舞蹈作為這節課的開場,吸引同學們的注意力,讓學生以快樂的心情來學習本節課的內容。

二、新知內容

1、師:現在,我們來看看哪些地方用到表格?並思考:表格的作用是什麼呢?

2、課程表包含的操作有哪些?並觀看樣例。

大螢幕觀看錶格的各種型別,並回答表格的作用

根據以前所學的知識,回答問題,體現知識前後的聯絡。

讓學生全面感知一下表格,瞭解表格的特性,對於理解課程表的學習有幫助。

三、製作課程表操作活動

活動一:設定頁面和標題

步驟為:

1、頁面:單擊“檔案”選單中的“頁面設定”,出現對話方塊,設定頁邊距和紙張的大小。

2、標題:輸入“七年級二班課程表”並居中,字號為小二字,黑體。

活動二:插入表格

注:插入表格的方法很多,這裡只介紹“用選單”插入表格的方法。

步驟:單擊“表格”——“ 插入”——“ 表格”——“9列,10行”。

注:表格行和列的寬度可以是預設的,也可以通過“表格屬性”對話方塊來具體設定行和列的寬度和高度。

活動三:設定行和列的高度

步驟為:選中表格,單擊“表格”——“表格屬性”——複選框中“行”和“列”設定其高度,主要是行的寬度。

活動四:合併單元格

步驟:選定要合併的單元格,按滑鼠右鍵,出現快捷選單,從中選擇“合併單元格”按鈕。

活動五:設定表格的外框顏色。

步驟為:首先,開啟“表格和邊框”工具欄:“檢視”——“工具欄”——“表格和邊框”打上對鉤。其次,單擊“邊框顏色”按鈕右邊小黑色的三角形,出現下拉選單,選“藍色”,再單擊“外側框線”就可以了。

活動六:輸入字型,修飾表格

注:直接輸入有關課程表的內容,並設定“中部居中”的格式。

設定頁面和輸入標題,並進行設定,獨立完成

學生代表演示,小組合作完成

自己操作

和老師一起操作

自己操作

小組合作完成。

這六個活動的安排,主要是讓孩子們鍛鍊大膽實踐、勇於挑戰新知識的能力,還有他們相互合作的團隊精神。

四、師生交流,作品展示

1、相互看看哪一組同學的作品做的好?自己有沒有地方要改進?

2、展示一些同學的作品,相互交流學習心得。

對其它同學的作品進行評價。

展示學生的作品,可以增強學生的成就感,勵學生能夠發揮自己的創新能力製作出有特色的課程表。

五、知識小結,拓展昇華

1、師:在資訊時代,我們這節課又得到了很多有用的資訊,那麼,資訊時代我們作為中學生的標準是什麼呢?

2、觀看視訊(未來資訊的獲取),實現知識與技能的昇華。

1、思考:作為資訊時代的學生,我們如何做好自己和獲取更多的資訊。

2、觀看未來資訊獲取的短片。

幫助學生鞏固本課的學習內容,由課程表拓展到生活中的各種表格,以及在資訊時代如何去獲得更多有價值資訊的技能,實現知識的拓展遷移。

課程設計教學設計9

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

(1)認讀7個生字,會寫13個生字。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自己喜歡的部分。

2、過程與方法。

(1)有感情朗讀課文。能聯絡上下文體會課文中含義深刻的語句。

(2)瞭解,學習葉聖陶先生對《一張畫像》的修改方法。

(3)學習通過描寫景物抒發感情的方法。

3、情感態度價值觀。

從葉聖陶先生修改中學生作文這件事中受到啟發,培養學生一絲不苟的好習慣。體會學作文應先學做人的道理。

教學重點、難點

本文的重點是從本文作者的切身感受中體會認真修改作文的重要性

本課的難點是理解作者三次提到綠綠的爬山虎的含義。

課前準備

1、收集葉聖陶和肖復興兩位作家的資料。

2、收集爬山虎的圖片。

教學課時:兩課時

教學過程:

第二課時

一、複習匯入

1、檢查學生學習生字的情況。

2、初讀課文,說說課文講了一件什麼事。

二、教師點撥、突破難點。

(一)提出自學要求,學生自學課文第一部分,想一想葉聖陶先生是怎樣修改《一張畫像》這篇作文的。

1、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讀課文,同時在書上畫出含義深刻的句子。

2.學生按要求自學,討論:課文中是怎樣講葉聖陶先生修改作文的?(先讓學生把有關的內容讀一讀,再用自己的話說一說是怎麼改的,這樣改好在哪裡?)

(葉聖陶先生修改的非常認真,幾頁紙上到處是紅色的圈,鉤或直線、曲線,注意用字的準確性,句子的規範化。)

3.作者翻到那篇作文,為什麼一下子愣住了?

(一是作者自以為作文寫得不錯,沒料到自己的作文存在很多毛病;二是作者沒料到蜚聲國內文壇的大文學家竟會如此認真修改一個小毛頭的作品;三是作者沒料到葉老這樣認真。)

4.作者從修改中認識到了什麼?

(作者不僅看到自己文的種種毛病,也認識到文學事業的艱鉅,不下大力氣,不一絲不苟,是難成大氣候的。)

5.看資料袋《一張畫像》的修改稿。

(1)學生組成四人小組,進行學習討論。

(2)集體討論交流、鼓勵學生自由發言,說出自己的意見和自己的體會、著重引導體會以下幾處修改,分別用了什麼方法進行修改。

①“可卻”用詞重複,所以刪去“卻”字。

②“口裡還不住地吶喊”,不真實。因為畫面上是不會吶喊出聲音來的,改為“從口裡還吐出幾個字”來就和畫面一致了。

③“還不停地給他講著”,不大符合上課時的實際情況。將“不停地”改為“悄悄地”就準確了。

④“原來拿畫的正是王老師”表達不準確,因為王老師不可能單單拿那張畫,拿的只能是那本畫著畫的課本,所以把“畫”改為“幾何課本”

⑤刪去重複囉嗦的詞句,使語言簡潔明瞭。

(用六個方法進行修改。1、把用詞不準確的地方改準確;2、把不通順的地方改通順;3、把長句斷成短句;4、刪去重複囉嗦的詞句;5、增添一些詞句,使表達的意思更清楚更完整;6、改正錯別字和使用不當的標點符號。)

6.看了葉老先生修改,我們很受啟發。肖復興也很受啟發。比較一下,是我們的感受深,還是肖復興的感受深?(是肖復興的感受深)這是什麼原因呢?能找得到嗎?(找出“我真的從中受益匪淺,隔岸觀火和身臨其境畢竟不一樣。”讀一讀。)這句話你們懂嗎?(教師析書“受益匪淺”,受到教育非常深刻。“隔岸觀火”,比喻看別人的事情,與自己關係不大。“身臨其境”是親自經歷那個事情的意思,再讓學生連起來說說這句話的意思:因為葉聖陶先生修改的別人的文章,正是“我”自己的文章,所以受到的教育特別深刻。)

(二)學習課文的第二部分。

(1)指名朗讀課文思考:見面後,葉老先生給作者又是什麼印象?從哪些語句可以看出?

(平易近人,從葉老讓孫女葉小沫在門口迎接,要作者到他家做客,葉老在門口等候、握手、親切的交談可以看出。)

(2)勾畫出課文中幾次與葉老的談話和談話的內容。

(共三次。第一次說:“這樣好!愛好文學的人不要只讀文科的書,一定要多讀理科的書”第二次說:“我們中國人一定要搞清楚自己的歷史,搞文學的不搞清我們的歷史更不行。”第三次說:“是的,那是前幾年寫的呢!”)

(3)請同學們談談對葉老的'三次說話的內容的理解。

(第一次,告訴作者愛好文學的人要知識淵博。

第二次,告訴作者愛好文學的人要學好歷史。

第三次,告訴作者寫作要真實、要能反映現實的生活。)

(4)聯絡課文內容,說說對下面句子的理解。

①“我好像知道了或者模模糊糊懂得了:作家就是這樣做的,作家的作品就是這麼寫的。(這句話的意思是,“我”通過這件事知道了,做一個作家應該有葉聖陶先生這樣的人品,像他那樣真誠質樸、平易近人。寫文章也應該像葉聖陶先生那樣,一絲不苟,嚴肅認真,寫出自己的真實感情,因為當時肖復興才15歲,還是個孩子,他對問題的認識還不可能很清楚,所以課文中說是“好像知道了”“模模糊糊懂得了”這樣講是恰如其分的。)

②“在我眼前,那片爬山虎總是那麼綠著”(意思是葉聖陶先生的音容笑貌、親切教誨一直留在自己的腦海裡。)

10.朗讀全文。

三、總結、擴充套件

1.教師簡單小結、深化認識。

葉聖陶先生為肖復興修改作文這件事,對肖復興的成長影響很大,後來肖復興成了著名的作家,寫了許多好文章。《那片綠綠的爬山虎》寫於1992年,離1968年20多年了,還寫得那麼具體形象,就像剛剛發生的事情一樣,這也說明了這件事給作者留下的印象太深了。

2.讀全文,說說學完這篇課文的體會。

四、佈置作業

1.完成課後習題。

2.背誦自己喜歡的部分。

3.小練筆:文中的葉老也給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

五、板書設計

26、那片綠綠的爬山虎

用詞不當

長句改短 一絲不苟

批改作文 調整順序 平易近人

重複囉嗦

錯別字、標點

教學反思:

在《那片綠綠的爬山虎》的教學過程中,為突出重點,突破難點,充分調動學生主動參與自尋新知,我設計了下面各個環節開展教學。

一、設定懸念,激發學生求知慾。

為實現學生的主體地位創造條件,為激發學生對新課的興趣,全身心投入到課堂教學中。在引入新課時,我以學生置疑為線索,改變了以往談話匯入的做法。利用“葉聖陶先生是怎樣評肖復興的習作的”這個問題作為引入新課。目的是通過這個問題來完成這一段的教學內容,進而引出葉聖陶先生是怎樣修改我的習作的。

課程設計教學設計10

教學目標:

1、理解氣態、固態和液態是物質存在的三種形態。

2、瞭解物質的固態和液態之間是可以轉化的。

3、瞭解熔化、凝固的含義,瞭解晶體和非晶體的區別。

4、瞭解熔化曲線和凝固曲線的物理含義。

重、難點:

1、實驗探究熔化、凝固的規律。

2、正確得出熔化、凝固的規律。

教學器材:

燒杯、水、溫度計、海波、蠟、酒精燈

教學課時:

2課時

教學過程:

一、前提測評:

1、常用溫度計的測溫原理是什麼?單位是什麼?是怎樣規定的?

2、溫度計的使用方法

3、體溫計的測溫方法

二、導學達標:

引入課題:你知道物質有幾種狀態嗎?這些狀態可以轉化?(學生回答、並舉例,教師總結:)

1、物態變化:物質由一種狀態變成另一種狀態的過程。

熔化:物質由固態變成液態。 汽化:物質由液態變成氣態 昇華:物質由固態直接變成氣態。

凝固:物質由液態變成固態。 液化:物質由氣態變成液態。 凝華:物質由氣態直接變成固態。

下面我們先學習……熔化與凝固

探究實驗:課本75頁,物質熔化時溫度變化規律

提出問題

猜想與假設

設計試驗

進行試驗

資料記錄:

時間/min 1 2 3 4 5 6 7 8 9

海波的溫度/℃

蠟的溫度/℃

利用資料作出影象……然後說明凝固的過程,並在座標中作出海波、蠟的凝固影象。

學生探究、尋找規律,教師總結如下:

2、熔化和凝固:

固體 晶體: 在熔化時溫度不變,晶體熔化的溫度叫熔點

非晶體: 在熔化時溫度不斷上升,沒有熔點。

晶體有一定的凝固溫度,叫凝固點,非晶體沒凝固點,同一晶體的熔點=凝固點。

不同晶體熔點不同(見課本熔點表),記住冰的熔點。

3、熔化時吸熱,凝固時放熱。

4、、介紹一些常見的熔化和凝固現象。

三、達標練習:完成物理套餐中的本節內容。

小 結:根據板書,總結本節內容,明確重、難點。

課後活動:

1、完成物理時習線上中課堂未完成的內容。

2、課本後練習。

教學後記:本節課的內容較多,且難度較大,節奏可以放慢些,可以給學生補充一些必要的知識:如:圖形影象、物質狀態等

課程設計教學設計11

時光飛逝,歲月如歌,繁忙的兩週課程設計轉眼間就結束了。在這兩週的時間裡,我們每天在寢室—教室-食堂這三點一線的生活裡,讓我們回憶起了那高中時代的點點滴滴,那久違的充實的而又溫馨的氣息湧入心頭,而這兩週時光也成為我在大學兩年裡最為充實的學習時間。雖說每天8節課的的安排對於我們大學生來說,有點不可思議,但我們還是堅持著並沉浸在這課程設計的美好時光之中。

在這兩週的課程設計的學習中,前兩週我們忙於銅精煉反射爐的計算,而後一週我們則進行著銅精煉反射爐的圖紙的設計。在前一週的計算過程不僅檢驗者我們對有色冶金原理及裝置的課程知識的瞭解及掌握程度,同時也培養了我們將所學知識同理論實際相結合的能力。而且,在設計過程中,當我們遇到問題時,我們同學之間相互討論,相互學習,相互監督,加強了同學之間的友誼,也讓我們學會了合作,學會了寬容,學會了理解,學會了做人與處世。

年產2.2萬噸銅精煉的反射爐設計使我們也進工程專業的必修功課,也是對我們有色冶金化工過程原理及裝置專業知識的綜合應用的實踐訓練,是我們鞏固、學習、運用專業知識必要的過程。同時,也是我們由學校邁向社會,從事職業工作前的必不可少的過程,所謂“千里之行,始於足下”,的確是真實的體現出來。通過這次課程設計,我深深的體會到了這句真理的的內涵,我現在認真的進行課程設計的任務,學會理論聯絡實際,學會腳踏實地的邁開人生的一步就是為了明天的輝煌,為明天能穩健的在社會大潮中立足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通過這次課程設計,我在各方面都有了一定程度的加強,通過對反射爐的計算及結構圖的設計,加強了對銅冶煉知識的瞭解及掌握,同時,綜合運用本專業所學知識及理論和生產實際的知識進行了一次同精煉反射爐的設計工作的實際問題從而培養基加強了我們的學習獨立自主能力,鞏固和擴從了有色冶金化工裝置原理及裝置等課程的內容,掌握了銅精煉反射爐的設計方法及步驟,掌握了銅精煉反射爐設計的基本知識,怎樣確定設計方案,瞭解反射爐的基本結構,提高了計算能力及繪圖的能力,熟悉了規範和標準,同時各科有關的的課程度有了全面的複習,獨立思考的能力也得到顯著的提高。

在這次設計過程中,體現出自己單獨設計反射爐的能力及綜合運用知識的能力,體現了學以致用,突出勞動成果的喜悅心情。同時,也從這次課程設計中發現了自已平時的學習的不足與薄弱環節,而這些也將是我們今後學習與工作需加強的方面。

在這課程設計結束之際,我衷心的感謝我們的課程設計郭年祥老師,郭老師教學嚴謹細緻,一絲不苟的作風,固然讓們倍感不適應,但他的這種態度正是當今社會所需要的,是我們今後學習工作所需具備的能力。同時,感謝那些幫助過我的同學們,謝謝你們對我的幫助與支援,讓我倍感溫馨與充實。

最後,由於本人的專業知識及對實際問題的瞭解程度有限,在設計過程中難免出現錯誤,懇請老師多多指點,我十分樂意接受你們的批評與指正,謝謝!

課程設計教學設計12

網路課程就是通過網路表現的某門學科的教學內容及實施的教學活動的總和,它包括兩個組成部分:按一定的教學目標、教學策略組織起來的教學內容和網路教學支撐環境。其中,網路教學支撐環境特指支援網路教學的軟體工具、教學資源以及在網路教學平臺上實施的教學活動。

1 教學設計

對於任何一門網路課程,首先必須進行教學設計,即依據前端分析及課程學習目標設計出相對應的教學策略和教學活動。教學系統設計是教育技術學專業的專業核心課程。學習者分析主要考慮三個方面,即學習者的一般特徵、學習的起點水平、學習風格。教學內容分析主要是以教學目標為基礎,旨在規定教學內容的範圍、深度和揭示教學內容各組成部分的聯絡,以保證達到教學最優化的內容效度。除此還應完成教學內容的編排,通過上述學習者分析得出的結論對教學內容進行選擇。選擇教學內容絕對不是單單照搬照抄書本上的內容,而是通過進行一定的刪減、增加和重新組織,將教學內容呈現給學習者。

教學策略與教學活動設計包括兩部分。

1)自主學習策略的設計。本網路課程學習策略設計主要根據維果茨基的最鄰近發展區理論,在網路課程中的每一個章節都呈現出各章的學習目標、學法指導和本章的知識地圖,讓學生根據目標和指導,有目的地去學習。設計的相關資源欄目,主要進行與本網路課程內容相關的網站連結,方便學生查閱相關資料,理解學習內容,擴大知識面。自主學習策略的設計遵循“確立學習目標——提供學習資源——學生自學——評價——總結——聯絡鞏固”的過程。

2)協作學習策略的設計。根據建構主義學習理論的觀點,“協作”“會話”是學習環節四大要素中的兩大要素,協作學習環境創設的好壞將直接影響到學習者對知識意義的建構。本網路課程主要採用留言本的形式體現出協作學習的設計,使學習者通過互動來完成協作學習。

2 系統設計

根據教學系統設計課程的特點,其網路課程首頁呈現課程簡介、教學大綱、教學內容、課間休息、交流討論、線上測試、相關資源、使用幫助等相關版塊。學習導航採取列表導航,即在教學內容欄目中,將各個章節列舉出來,學習者可以根據學習需要,進行選擇性學習。互動設計採用留言本的互動方式,為學習者之間進行交流討論提供一個很好的平臺,學習者可以就各方面的問題進行交流討論,同時教師還可以通過留言對學生提出的疑難問題做出解答,進行學習雙向反饋。介面設計簡單明瞭,功能模組易於操作,引導學習者參與學習。

3 技術實現

採用ASP+ACCESS資料庫進行網站的設計。前臺設計採用Photoshop影象處理軟體和Dreamweaver結合,通過主頁上的連結點選進入相應的功能模組,通過前臺設計,確定後臺設計和實現功能,進而對資料庫進行設計。後臺與資料庫的設計是通過前臺要實現的功能來確定的,主要有管理登入介面、管理首頁、常規設定、文章管理、使用者管理、檔案管理、資料庫管理、線上調查與留言管理。本設計中用到多個數據表,對後臺設計中所用到的資料表主要有admin後臺管理員資訊表、bigclass大類資訊表、info網站配置資訊表、jasys系統日誌表、news上傳內容資訊表、smallclass小類資訊表。最後進行資料庫的連線,並新增資料庫連接出錯的提示功能。

4 幾點思考

網路課程設計要體現教學的一般規律,特別要強化教學設計;豐富自主學習資源,尤其是一些專業性非常強的學科,學習者就非常需要相關知識的電子圖書館式的資源庫;重視反饋,需要課程提供大量的相關案例,使學習者在解決案例的過程中進行知識的再次建構;關注教師的負擔,網路課程學習中的師生教學互動給教師帶來的負擔較傳統教學要大許多,有時甚至會使教師力不從心、難以應付。

課程設計教學設計13

本單元按照“預習自學課”與和學習結果展示分別設計,分3節課進行。前2節學生以小組為單位進行自學並製作學習彙報材料,第3節課由各組代表在全班做展示。

一、學習目標

1.瞭解校本課程研製的產生背景和基本理念;

2.理解校本課程及其研製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

3.把握校本課程研製的特點和策略,掌握校本課程研製的操作步驟和基本方法;

二、教學內容:

1. 校本課程研製概述;

2. 校本課程研製的特點;

3. 校本課程研製的策略;

4. 校本課程研製的操作步驟和基本方法。

三、教學難點和重點:

1、校本課程研製的特點;

2、校本課程研製的策略;

3、校本課程研製的操作步驟。

四、學習過程設計:

(一)活動形式

1.學生利用網路課程資源和教材進行自學與小組合作學習;

2.小組分工製作學習結果彙報的課件;

3.彙報、聆聽與提問;

4.總結、評價

(二)活動目的

1.學會在合作中學習;

2.學會選擇學習主題;

學會有效利用課堂時間,提高學習效率;

4.敢於表達,學會聆聽和正確評價自己和同伴。

(三)學習程序

第一、二節——“預習自學”佈置和展開

第一步:教師展示已製作好的PPT,簡要講解“校本課程研製”的基本原理。主要說明本單元的基本教學方式“小組自學基礎上的學生代表課堂交流討論”。(5分鐘) 第二步:教師講解“小組自學準備”的要求:(5分鐘)

1、結合教師提供的PPT,網上閱讀“校本課程研製”的相關文章,提出提出本組學習的重點和問題;

2、小組合作學習解決問題並確定本組代表的交流提綱;

3、小組代表整理編制出“交流提綱”,並製作成PPT(視情況教學生製作PPT的技巧),內容包括:

(1)展示和簡要介紹案例內容,

(2)展示和簡要介紹教材的相關內容,

(3)“我們組的學習體會和收穫。

4、各小組交流時間為8分鐘以內。

第三步:分組討論確定本組的重點自學內容、參考文獻選擇和課外學習計劃與分工。(5分鐘)

第四步:展開小組合作學習,教師巡視並隨時提供幫助(持續至第2節課結束)

第三節課——交流分享學習的體會和收穫”(40分鐘)

基本流程如下:

教師引入(2分鐘)——根據PPT完成情況和完成質量,選擇4個組——各組代表順序交流,未上臺交流的“相同組”準備補充——教師點評與適當補充——最後評選“最佳自學交流小組”。

五、學習準備

1、本課內容的PPT;

2、提前上傳網路學習材料;

3、邀請對校本課程研製有自己看法,並能熟練製作PPT的研究生參加。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