課程教學設計

來源:果殼範文吧 1.35W

作為一名為他人授業解惑的教育工作者,時常要開展教學設計的準備工作,教學設計是對學業業績問題的解決措施進行策劃的過程。你知道什麼樣的教學設計才能切實有效地幫助到我們嗎?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課程教學設計,歡迎大家分享。

課程教學設計

課程教學設計1

1、職業實用性體育課程教學方法

職業實用性體育課程的教學方法應根據職業實用性體育課程的不同型別、不同發展階段選擇不同的教學方法:

1.1、“嵌入式”教學法

把與職業崗位有關的身體素質練習有目的、有計劃地安排到普通體育課程的教學中去,使體育課在完成鍛鍊學生素質,提高學生運動技能等任務的基礎上,對“準職業人”進行必要的身體訓練的教學方法。

1.2、專門性教學法

開設專門的職業實用性體育課程,合理選擇與職業活動相近或相似的運動專案作為教學內容對學生進行身體練習的一種教學方法。此方法的目的在於藉助體育專案的練習來提高學生的身體素質與心理素質。

1.3、職業實用性運動專案教學法

根據職業活動對身體姿勢、身體狀況的具體要求,選擇在操作方式或身體能力方面與職業特點相似的運動專案進行教學的方法。職業實用性運動專案不僅符合職業活動的要求和特點,而且可以預防職業活動對身體狀況和姿勢所造成的不良影響。

1.4、拓展訓練教學法

拓展訓練法目前已廣泛應用於企事業單位的員工培訓中,它可以培養員工適應環境、克服困難的能力,人際溝通能力,相互瞭解信任、團結協作的能力,還可以增強個人勇於挑戰、不畏艱難實現目標的勇氣和自信心。因為這些非智力因素的培養難以在傳統的體育教學方法中實現,所以合理將拓展訓練的專案內容引入到職業實用性體育教學中,更能夠貼合學生未來職業特點,達到磨練學生的意志、陶冶學生的情操、完善學生的人格、以及熔鍊團隊的教學目的。

1.5、職業實用性體能訓練法

主要針對“準職業人”在未來工作過程中身體活動的特點來改造原有的體育教學專案與內容,或有針對性地設計一些身體練習內容,達到鍛鍊學生的身體素質和心理素質,從而能更好地適應職業活動中將要面臨的各種問題的效果的教學方法。

2、職業實用性體育課程評價

教學評價是教學過程的重要環節,是對教學過程和教學結果進行價值判斷的活動,評估結果的好壞可能會直接影響到學生的上課積極性,所以說要想客觀地對學生成績進行評價就必須有一套完善的評價機制。高職院校的體育課程評價要隨著教學的實際情況做相應的調整。評價過程中要充分考慮到學生的個體差異性,可以針對不同學生、不同的教學內容制定不同的評價標準。評價的內容不應該只考慮學生的運動成績,而是應該考慮到學生的全面發展,注重素質教育效果的評價。

3、高職院校職業實用性體育課程的實際方案

職業實用性體育課程的改革與方案的實施並不是一蹴而就的,首先需要打破傳統的體育課堂教學“三段式”的教學形式與“被動式”的接受與學習指定內容的單一課程內容結構休系,以社會發展、就業崗位需要和學生綜合發展為出發點,積極構建課內與課外,必修與選修,學科性課程和隱性課程並行的立體化課程模式,構建一個強有力的支撐平臺,架構新的課程體系。職業實用性體育課程的方案以個性化為基本的設計思路,它所依據的是高職院校的性質和特點、高職院校的辦學規模與水平以及學生的體育基礎等。

3.1、開始階段

根據各個高職院校的辦學定位和人才培養目標等實際情況,確立自己的職業實用性體育課程改革目標。該階段的教育特徵是誘導性教育,課程方案的模式是職業實用性課外體育俱樂部或職業短期培訓班。具體方案如下:一年級體育基礎課教學;二年級進行體育選項課教學;“第二課堂”開設職業實用性課外體育俱樂部或職業短期培訓班。設立一年級基礎課教學、二年級體育選項課教學與課外體育鍛煉俱樂部並存的“第一課堂”與“第二課堂”相結合的“課內外一體化”大課程模式。

3.2、發展階段

該階段的教育特徵是強化性教育,課程方案的模式是“3+1”即:選修課+體育俱樂部(含職業實用性體育)。在上一階段的基礎上,根據本校的實際情況實施強化性的職業實用性體育教育,在一、二、三學期實施選項課教學,整個選項課採用開方式的教學方法。學生可以根據自己的興趣愛好和時間來選擇適合的體育專案進行練習,通過練習掌握一至兩項鍛鍊身體的技能,為終身體育打下基礎。在專案設定上,各學校可以根據自己的師資、場地等情況靈活設定。在第四學期實施體育俱樂部(含職業實用性體育),在體育俱樂部教學中增加與高職教育培養目標相適應的實用性體育課程,可以某個專業作為試點,如“護理專業實用形體禮儀體育俱樂部。

3.3、成熟階段

該階段的教育特徵是專門性教育,課程方案的模式是“2+2”(第一學年的選項課教學,第二學年職業實用性體育教學)。主要特徵是分專業進行模組教學。課程教學目標主要分四個模組:體育運動鍛鍊習慣養成模組;休閒體育技能模組;職業崗位核心素質模組;職業崗位素質拓展模組。教學內容應充分體現出高等職業體育教育要為就業服務的特點,選擇與學生所學專業的職業特點有關的內容作為體育教學內容。

作者:辛雷 單位:泰山職業技術學院

課程教學設計2

一、課程性質和任務

服裝製作實習是服裝設計與工藝專業的一門主幹專業課程,是培養學生動手能力的重要環節。它的任務是:訓練學生服裝製作的基本技能,為通過中級工技能考核作準備,併為畢業後自主創業和適應職業的變化打下良好的基礎。

二、課程教學目標

本課程的教學目標是:通過服裝製作實習的教學,使學生掌握常用服裝的製作工藝,達到服裝製作中級工的技能標準,並取得相應的職業資格證書。

(一)知識教學目標

1、瞭解服裝製作工藝的注意事項。

2、掌握服裝製作要領、技巧。

3、掌握服裝製作的質量標準和檢驗方法。

(二)能力培養目標

1、能熟練製作各種常用服裝。

2、能根據常用服裝款式圖獨立完成服裝製作。

(三)思想教育目標

1、培養學生刻苦耐勞、踏實勤奮的學習、工作態度。

2、具有良好的職業道德,養成良好的職業習慣。

3、培養敬業、創業意識和創新精神。

4、增強安全意識和質量意識。

三、教學內容和要求

基礎知識與實踐模組

(一)服裝製作教學實習

1、下裝類製作

2、上裝類製作

3、西裝製作

(二)服裝製作考級訓練

1、旗袍製作

2、中山裝製作

四、說明

(一)適用範圍和使用方法

1、本課程教學基本要求適用於中等職業學校服裝設計與工藝專業(3年制)。

2、本課程教學內容採用模組結構,基礎知識與實踐模組是必須完成的基本教學內容,選學知識與實踐模組可根據地區、學校和實踐的需要選用。

3、本課程建議課時為420學時,教學時間安排見學時分配建議。

(二)教學建議

1、本課程與服裝製作工藝內容相銜接,建議兩者同步進行。

2、在條件許可的情況下,應儘量採用多媒體教學手段,增強學生的感性認識。

學時分配建議

五、考核內容

1、西服、旗袍、中山製作。

2、流行服裝製作。

課程教學設計3

一.教學定位:

表面化學是應用化學等專業的必修課程。本課程的主要任務是使學生全面系統地掌握表面化學的原理和方法,提高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實際能力;學生在學完物理化學課程的基礎上,通過本課程對錶面現象的理論及方法進一步學習,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能力,提高學生運用表面化學知識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工作能力。

二.課程內容的實施

緒論(1學時)

介紹為什麼開設本門課程,本門課程的研究物件、內容;怎樣學好本課程的有關要求;考核辦法。

第一章:介面現象的熱力學基礎(7學時)

1.1 表面張力和表面能

1.2 彎曲介面曲率與表面張力關係

1.3 潤溼和鋪展

本章重點:比表面Gibbs函式和表面張力定義、物理意義及應用,彎曲介面曲率與表面張力關係,Laplace公式的匯出及應用。潤溼作用的型別及判據,接觸角與潤溼方程。

本章難點:表面張力作為有向量的描述,高能固體表面的自憎現象。

第二章:固體表面對氣體吸附的規律(8學時*)

2.1 固體的表面的特點

2.2 固體對氣體的吸附作用

2.3 吸附等溫方程式

2.4 固體-氣體介面吸附的影響因素

2.5 多孔性固體的吸附與凝聚

本章重點:固體表面的特徵與結構,吸附理論及應用,多孔性固體的吸附與凝聚。

本章難點:滯後圈與孔的結構。

第三章:表面活性劑基本性質及應用(10學時*)

3.1 表面活性劑的定義、結構及型別

3.2 表面活性劑的基本性質

3.3 膠束理論

3.4 表面活性劑的親水親油平衡(HLB)值

3.5 表面活性劑的作用及應用

本章重點:表面活性劑的分類、基本作用、典型結構與效能的關係。

本章難點:表面活性劑降低低表面張力的效率、能力與其結構的關係。

第四章:乳狀液及其應用(12學時*)

4.1 概述

4.2 乳狀液的製備和物理性質

4.3 乳狀液型別的鑑別 稀釋法,染色法,電導法。

4.4 影響乳狀液穩定性的因素

4.5 乳化劑的選擇

4.6 乳狀液的變型和破乳

4.7 微乳狀液

4.8 乳狀液的應用

本章重點:乳狀液的穩定性及乳化劑的選擇、微乳狀液,乳狀液形成及穩定性、HLB值、PIT值、微乳狀液。

本章難點:乳狀液的穩定性。

本課程在講授過程中,運用所學的物理化學中的基礎熱力學知識處理表面問題,建立表面科學理論體系;應將表面科學的理論與實際相結合,多舉一些例子,使學生對所學理論有進一步認識和理解;從介面觀點分析和解釋表面現象;為了使學生較好地跟上教師思維,課堂上適當提出一些問題,引導學生一起思考。

課程教學設計4

教學目標

1、能在閱讀過程中獨立認識本課生字“盧、輾、籬”,理解並積累“親情 輾轉 親生骨肉 悲喜交集 無家可歸 遺忘”等8個詞語。

2、能正確流利的朗讀課文,瞭解課文所講的兩個故事,並能用想象的方法複述文中第二個故事。

3、初步懂得有了親情,有了愛,才有了真正的家。

教學重點和難點

1、能在語言環境中認識3個生字,8個詞語。

2、、在反覆朗讀課文後,理解“沒有親情的人和被愛遺忘的人,才是真正沒有家的人。”這句話的意思。

3、用想象的方法複述文中第二個故事。

教學媒體 生字卡片,相應的課件,課文朗讀錄音。

課前學生準備 預習課文,圈出生字

教學流程

(一)引入

1、 (出示填空遊戲)進行四字詞語填空。

( )徒四壁 萬( )燈火 ( )境貧寒

重建( )園 ( )喻戶曉 ( )( )戶戶

在這些詞語中,我們不約而同的填入了這個詞“家”。

2、今天,我們就來學習16課。(出示課題)

(1)指名讀 (2)齊讀

(二)學習課文

1、(出示第二節)家究竟是什麼?書上向我們做了這樣的解釋。

(1)自由讀正確。

(2)指名讀

(3)齊讀

(4)教師引讀。

(5)男女對讀。

2、這是一篇富有哲理且感人的文章,想不想來學一學?

小組學習選單:(1)組內輪流讀課文,讀準字音,把課文讀正確。

(2)用直線劃出“家是什麼?”的句子。

3、交流學習結果

(1)指名分節讀課文。正音。

(2)你找到哪些句子?(根據學生回答出示第五節)

①指名說。出示“高堂華屋”“竹籬茅舍”的圖片,幫助學生理解這兩個詞。

②自由準備。“竹籬茅舍”中“舍”是多音字,指導學生讀準字音“shè”

③讓我們合作來讀這段話。

4、這段話究竟是什麼含義呢?課文向我們講述了兩個故事,(出示詞語:洛杉磯 盧安達)學習生字:盧

5、這究竟是兩個怎樣的故事呢?默讀課文1~4節。用一句話概括分別寫了什麼?(1)第一個故事的主人公是富翁;第二個故事的主人公是熱拉爾。

(2)出示填空:在洛杉磯,富翁。

在盧安達,熱拉爾。

(3)概括第一個故事。

(4)讀讀1、2節。

(5)聯絡第五節,完成填空:

富翁有別墅,卻說自己沒有家,是因為。

(6)出示:在盧安達,熱拉爾。

①概括第二個故事。

②(出示練習:熱拉爾說自己又有了家,是因為。)

請你結合第五節內容說一說。

③一起朗讀3、4兩節。

6、展開想象複述課文

(1)今天我們要繼續學習複述課文中的展開想象複述。複述時要把故事講清楚,還要選擇其中的一處展開想象,把故事說具體。

(2)自由準備

(3)指名說。

(4)教師指導

(5)再複述。

7、在這個世界上……(出示第五節)學生讀

(1)學了剛才的兩個故事,你對這兩句話會有更深的理解。(出示)

(2)家究竟是什麼?請你選擇其中的一對關聯詞,談談你的體會。

(雖然……但是…… 不僅……而且……)

①小組準備

②指名4-6人。

8、再讀第五節

(1)準備背誦。

(2)有感情地背誦。

(三)總結全文。

1、家是一個避風的港灣,我們可以在這個家裡棲息。

家是一個溫暖的小窩,我們可以在此享受天倫之樂。

家是一個傾訴的地方,我們可以把苦惱和喜悅訴說。

家不需要有多麼華麗,只需要有許多火熱的心在一起,只需要有親情和愛!

2、今天同學們帶來了許多充滿親情的照片,讓我們欣賞這人世間最美最動人的精彩瞬間,讓我們為親情為愛,唱起那首熟悉的歌。

板書設計

16.家是什麼

別墅≠家 女兒=家

家=親情、愛

本課小結 在這節課上通過學習,學生從家是什麼?這個文中提出的問題,給予了概括總結的答案:家是充滿親情的地方,家是避風港、加油站、心中的驛站、溫暖的河,從家的概念到家庭親情事例,從小家到國家,從美滿的家庭談到孤兒院,懂得有了親情,有了愛,才有了真正的家。

反饋教學效果的作業 看一看,比一比組詞。

公()日()展()

翁()旦()輾()

課程教學設計5

我今天所說課的篇目是《背影》,它是人教版九年義務初級中學語文教材第一冊第一單元的第三篇課文。

一、新大綱對國中語文閱讀教學的要求

新大綱對現代文閱讀教學的要求可以概括為以下幾點:一、訓練學生閱讀一般的現代文,能領會詞句在語言環境中的含義和作用,理解思想內容和思路,瞭解基本的寫法,具有一定的語言感受能力。二、使學生能用普通話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背誦基本課文中的一些精彩片段。三、初步學習各種閱讀方法。四、養成良好的閱讀習慣。在“能力訓練”的“閱讀訓練”項中特別強調了“整體感知課文的大致內容”“從課文中找出感受最深的句子或段落”“欣賞課文中優美精闢的語句”“用普通話正確地流利地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用圈點批註的方法精讀課文”等等。

二、課文特點及在教材中的地位

《背影》是朱自清早期散文的代表作,作品採用記實的手法,通過一個特定的角度棗背影去寫父子之間在那特殊的社會背景之下的相愛相憐的感情。寫得真摯而動人。此文在新教材中編入第一冊第一單元的第三篇課文,從編者意圖來看,顯然出於以下幾種考慮:

1、通過此文去引導學生關注家庭生活,關注父母的生活與情感。因為新教材的第一冊的編輯思想是根據反映生活的內容編排。第一單元即家庭生活,其中第一課《這不是一顆流星》是寫祖孫關係,第二課《羚羊木雕》是表現同輩的朋友關係,此課反映父子關係,而第四課《散步》表現的是整個家庭之間的關係,由此可見,教材編輯的意圖是要示由近及遠,由淺入深地引導學生認識和反映家庭成員之間的美好的情感。

2、訓練學生整體上學習與運用語文的能力,編者將此文的訓練重點之一定為“中心與段落的關係”,意在訓練學生理解作者如何根據中心去安排段落的能力。

3、新教材注意到了第一冊的特殊的地位,一方面注意到與國小的銜接,另一方面注重第一冊教材的學習在整個中學語文學習中的重要地位,強調語文學法的指導、最基礎的語文能力的形成與良好語文習慣的培養。這三方面的要求是體現在每一篇課文的教學當中的。

三、學生情況分析

我班乃至我校的學生語文基礎差,特別體現在缺乏正確的學習方法與良好的語文學習習慣。《背影》這篇反映的畢竟是成年人尤而且是一個知識分子的情感,因而較為深沉,其中最大的特點“淡淡的憂愁”是很難讓這些剛上七年級的學生真正的領會。根據我校學生的實際情況,對這樣一些內容進行大膽的捨棄,在課堂上不做要求。

四、教學目標與教學重點

根據以上對教材和學生情況的分析,我將此課的教學目標確立為

1、訓練用普通話正確朗讀的能力學習圈點批註的讀書方法

2、理解關鍵語句的含義

3、體會中心與段落層次的關係

4、通過學習課文引導學生觀察父母的生活與情感,主動為父母分憂解難

教學重點是目標2、3

課文2、3兩段對於表達中心的作用是本文的難點

五、教學方法與教學手段的運用

“教材無非是一個例子”(葉聖陶語),但教材又是一個很特殊的例子,它與數理化的例子不同,首先,它是一個綜合性的複雜性的例子,從不同的方面可以有不同的用途;其次,這個例子本身也很重要。因此,一方面,我們要將這一例子用好用足用得其所,另一方面,我們還不能得意而忘言,得魚而忘荃,可以說,“言”“荃”更為重要。

“整體閱讀,以語言訓練為主”是我上這節課的指導思想,在教學方法的選用上主要體現這一點,在處理教材時,先讓學生通過聽讀、朗讀等方式從整體上進行充分的感知,並對重要的字詞進行訓練;再對的大致內容進行梳理,在此基礎之上,進行重點文段的閱讀訓練,著重訓練詞語的運用和關鍵語句的理解。最後對“中心與段落的關係”進行領會與分析。在教學中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採用圈點批註、朗讀、討論、質疑、課堂練習等方式使學生動腦動手。

為增大課堂教學的容量和提高效率,採用投影,播放錄音等媒體。

六、學法的指導和學習習慣的培養

對於我們的學生來說,學法的指導和習慣的培養顯得異常的重要,這是走向主體性學習的最根本的途徑。因此,本課十分注重以下四點

1、用普通話正確地朗讀

2、學習使用圈點批註的方法

3、對基本語料的積累

4、根據間接經驗學習感受生活

課程教學設計6

[摘 要] 漢字發展有五千年曆史,貫穿了整個華夏文明的興衰起伏,每一個漢字的起源就是神奇的故事。漢字猶如一幅幅生動的繪畫,講述了山水的變化。學生只要深入瞭解漢字的起源就一定會從中找到設計的靈感。

[關 鍵 詞] 廣告文字;興趣;小組合作

當我們第一次學習漢字時,情緒會被漢字筆畫中的波折起伏所感染,第一次學習ABC時會被拉丁文字的簡約之美震撼。每個學生在第一次字型設計時,會驚歎於文字的創造性及延續性的神奇。文字是個龐大的系統,其中蘊含著人類的集體智慧,也是人類文明進化史的見證。大家都熟知,西方文明孕育了拉丁字母,而中國的文明誕生了漢字。

我們在廣告設計中,應該如何創造出有魔力的字型來抓住讀者,如何將文字的歷史之美、簡約之美融入設計中,這就是這節課程中首先需要掌握的。

我在教學中發現大部分字型設計的教法大同小異,都是老師做案例、學生觀看記錄學習、然後學生電腦操作模仿。最終完成的作業不是素材單一,就是千篇一律,幾乎作品都一個樣。最後,學生厭煩無趣,沒有任何創新意識。這樣的課程既不利於對學生髮展和創新思維能力的培養,也很難提高課堂效率。所以我在教學過程中採取了以下措施。

一、瞭解歷史,傳統文化激發學生興趣

漢字發展有五千年曆史,貫穿了整個華夏文明的興衰起伏,每一個漢字的起源就是神奇的故事。漢字猶如一幅幅生動的繪畫,講述了山水的變化。學生只要深入瞭解漢字的起源就一定會從中找到設計的靈感。漢字的經典設計案例在設計史屢見不鮮,例如,香港著名平面設計大師靳埭強設計的中國銀行的行徽至今仍被視為漢字變形設計的典範。這個設計作品整體簡潔流暢,標誌形狀如同中國古錢,但外形又符合中國傳統天圓地方之意,標誌中間的“中”凸顯了銀行的招牌,可謂是融貫東西方理念的創意之作。

當然,中國漢字的設計運用佳作還有很多,這些都需要文化的積累及沉澱,所以我首先要讓學生去了解歷史,多去接觸傳統文化。比如,我在食品海報字型設計課程中,為了引導學生的創意,先會讓學生欣賞《舌尖上的中國》的海報設計,名以食為天,這些海報以食物素材為原型,通過文字變形稍加創意改變就能吸引眼球,學生上課的興趣大大提升,也會主動地去思考,尋求創意。

二、經典案例開闊思維,自學為先尋求創意

傳統教學模式無非就是“教師講,學生聽”,學生只會照著做很容易產生“三分鐘的熱度”,所以在教學過程中,要選取經典的案例來進行講解,比如,我在“拉丁文字的變形設計”這節課中,以倫敦地鐵標識系統設計為例,它是當代視覺設計的典範,也是世界上其他鐵路系統借鑑的摹本。其中最為著名的就是紅色圓環加藍色橫條的標識。它是世界上第一個採用圓標作為標誌的地鐵系統,具有跨時代的意義,這套倫敦圓標在某種程度上已經成為倫敦乃至英國的象徵。在後來的發展中,圓標成為了眾多企業的標識,特別是在汽車品牌中,如大家所熟悉的尼桑。那么學生可以從這個案例入手,先去尋求拉丁文字的起源以及它的象形特徵,從一兩個單詞入手進行設計,讓學生能夠靠圖形趣味性吸引閱讀者,讓人產生共鳴。而學生在自我學習的過程中也得到了提升,會有很多想法。

三、反饋與自評,保持小組合作

對學生作品進行及時反饋評價,課堂運用多媒體設計,把學生做得比較成功的作品展示出來。當自己的作品出現在投影儀或螢幕上時,讓他們進行講解,提出自己的設計觀念。學生通過交流獲得成就感和自信心,激勵他們在今後的學習中,努力探索新的技巧和設計方法。如在創意字型設計的表現方法課程中教導學生創意字型在現代設計中不僅起到傳播資訊的作用,在視覺上也要具備美感,要做到形象、生動。當學生講解自己的作品時,就要分析創意的來源及設計觀念,這些都有助於學生更好地掌握創意字型設計的基本準則和表現方法。

四、反思與提升,緊跟時代步伐

當然在實際課程教學過程中還存在不足之處:課堂中缺少小組合作。小組合作就是在學習時,幾個人組成一個小組去完成一個任務。本課程主題就是讓學生掌握設計廣告文字的知識,有些學生只根據操作提示和書籍指導就完成了任務,並沒有去創新。作品也缺乏美感,集體的智慧在課程中沒有體現,缺乏對學生創新能力的培養。廣告設計課程需要眼前一亮的設計,在完成一件作品、利用計算機進行學習的過程中,學生都需要開動腦筋、大膽想象、自己動手,這是培養學生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一個極好的途徑。而我這節課的主要目的是讓學生掌握一些基本的技能。學生要創新也必須先掌握一些基本技能,因此我這節課沒有讓學生自己創新,而是讓學生去模仿,為下節課打好基礎。

總之,時代在發展,設計的軟體版本在更新,但基礎操作萬變不離其宗,重點是對學生思維能力的培養,如果教師不求變,不去理解歷史及文化的內涵,只是照書做,機械地臨摹,只會讓學生失去學習的動力,久而久之,學生就會厭煩,教師就會失去課堂的駕馭能力。所以教學中,一定要以新的教學理念和教學理論為指導,結合歷史文化,讓學生多看多想,這樣才能獨立完成優秀的廣告文字設計案例。

課程教學設計7

帶著憧憬 且行且思

—— “基於課程標準的教學與評價”工作彙報

從20xx學年起,市教委在全市推行國小“零起點”教學的舉措,這無疑是為學生減負的重要之舉,讓教學回歸理性的明智之舉,使學生健康快樂成長的創新之舉。一個多學期來,我校根據市教委和區教育局的要求,加強領導,落實規範,細化要求,用心實踐…… 一、推行“零起點”教學——重在保障

推動“零起點”教學作為規範學校教學行為,轉變家長、學校和教師的教育觀念,需要以相關制度為基礎,需要以相應措施為保障。 1、組織到位

學校成立由校長任組長的工作小組,加強領導,落實責任,制訂學校推進方案,落實相關配套措施,確保“零起點”教學工作有序有效地開展。

2、設施保障

為了更好地推行“零起點”教學,學校投入近20萬元,特為一年級7個班級全新配置電子白板等,為生動形象的多媒體教學提供了保障。

3、班額控制

我校一年級學生247名,隨遷子女佔35%。為了有效實施“零起點”教學,在教育局的支援下,我們克服辦學條件的困難,多擴了1個班,使班額控制在35人左右,這樣更有利於教學的充分性。

4、師資優先

組建較強的師資團隊實施“零起點”教學。在現有14名語、數、英教師中,中學高階教師2名,國小高階教師6名,青年骨幹3名。

5、制度完善

依據課程標準、課程計劃及教學常規等,修訂和完善學校教學管理制度,進一步規範備課、課堂教學、作業批改、評價管理等工作。

6、培訓跟進

組織管理人員培訓,在學習檔案、貫徹視訊會議精神的基礎上,制訂學校推進“零起點”教學工作方案;組織全體教師培訓,轉變教育觀念,端正教育思想,認清教改方向;開展一年級教師系列培訓,明確具體政策要求,落實推進工作重點,把握課程教學目標,探索多元評價策略。

同時,教研組長積極參加區級滾動式培訓、上好“傳達課”,通過上課或說課的形式在組內進行再培訓。

7、家校合力

推進“零起點”教學,需要家長教育觀念與學校達成共識,形成

教育合力。為此,我們設計了“家校互動”的相關活動,每月組織開放日活動,邀請家長進課堂聽課、參加班級活動和學校活動,使家長親身感受孩子在學校的健康成長。

8、環境優化

“兵馬未動,糧草先行,”經過了暑期一期整修,校園綠意蔥蘢,生機盎然,教學樓色調明快,活潑大方,學校以嶄新的面貌迎接一年級新生。

準備期“綜合活動”,我們從熟悉環境、認識夥伴、喜歡學習、學習禮儀、健康安全等五方面進行綜合性學習與實踐活動,使學生在準備期順利“軟著陸”

為保證每個學生充分享受均衡化教育資源,切實履行零起點教學措施,我們從豐富課程、豐富活動入手,滿足不同層次學生的需求,體會校園生活的快樂。如:經典誦讀《弟子規》進課程,開設舞蹈拓展課,安排快樂韻律操,組織元旦班班唱,舉行小紅星入團儀式等。

二、推動“零起點”教學——貴在實踐

推動“零起點”教學,必須圍繞規範教學、常規管理、作業佈置、習慣養成、評價方式、校園生活等方面加強管理,探索實踐。 1、管理規範

(1)嚴格課程設定。按規定開齊、開足、開好課程,不隨意增減課時,確保學生每天1小時在校體育活動時間。

(2)嚴格教學規範。不隨意提前教學進度、不隨意增加教學內容、不隨意拔高教學要求。

(3)嚴格政策執行。按要求組織好為期四周的“學習準備期”、每週一次的“快樂活動日”、每月的“家長開放日”,落實“不佈置書面回家作業”、“取消期會考試”、“期末不進行書面考試(查)”、“不以成績排名或變相排名”等減負措施,全面實行“學業成績等第制”。

(4)嚴格招生行為。堅持"免試就近入學"原則,不以任何形式進行文化測試,不以生源特殊情況分班。

2、教學有效

(1)依據課程標準確定教學目標

學校組織教師認真研讀《課程標準》,知曉本學科各年段的學科課程標準要求,梳理本學科各年段的核心知識點、能力點、考核點等相關內容,解決老師“教什麼”的問題。

學校以備課組為單位每月開展教材的疏通工作,學習研修中心下發的各學科每冊教材的“單元目標要求”,明確每單元和每課時的教學目標,使教師能準確理解單元的教學目標,指導教師進行科學合理的教學設計。

(2)根據教學目標設計學習活動

以學生已有的知識與經驗為基礎,參照課程標準中的教學建議,精心設計與教學目標相匹配、適應學生年齡特徵、難度適宜的學習活動。同時關注學生的情感、興趣和基本規範的培養,注重讓學生在體驗和活動中成長。

例如,一年級語文教材有所變動,備課組首先一起學習研究課標,再分工合作。有一定教學經驗的進行教學設計和課件的製作,然後在上課的前一天對其他老師進行第一次說課,骨幹教師陸彩霞適時進行指導,隨後再讓第一次任教一年級的第二次說課,最後一起確定教學方案、落實教學。

(3)開展“基於課程教學”的實踐研究

上學期,一年級語文、數學、英語教師都上了實踐課,分學科進行了聽評課。在教學中,老師們注意引導全體學生參與活動,組織學生在小組學習、鍛鍊,鼓勵學生多動腦多發言,開展探究活動。利用學生的差異,關注課堂上的生成資源,適當調整教學策略。課後,學科分管領導、教研組長組織備課組的老師一起進行分析評價。

(4)注重學生學習興趣和學習習慣的培養

學習“準備期”,老師們通過遊戲、談話、活動等形式,與學生進行心靈的溝通,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在課堂上注意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

如:數學課堂上,老師在課前組織齊念兒歌準備上課,並進行習慣談話;課中,始終用評價、鼓勵和引導的語言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態度;課末,小結引導學生對習慣表現進行自評與互評;課後,將課堂上得到表揚的學生給以鼓勵性符號的評價記錄。引導、訓練學生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態度已成為一種自覺要求,數學課堂中學生的精神面貌和習慣、態度態勢良好。

(5)進行作業設計的研究

學校分別於20xx學年和20xx年12月開展了兩次“學生作業調研”,在調研過程中,發現作業管理中存在的問題,探索提高作業效度的方法,整理並出臺了“逸夫國小作業規範化標準”的意見和“關於作業的溫馨提示”,以此來規範作業的管理:一是以備課組為單位分析研究教材和配套練習,把握使用的時機,提高練習的功能與價值;二是組織學科骨幹教師設計符合校情的配套“同步練習”,在不斷使用、修改中力爭做到數量少、質量高;三是備課組內依據教學目標、教學內容設計少量的課堂“學習單”和“針對性”練習。

3、評價多元

(1)科學設計評價內容與要求

注重日常教學中過程性評價和表現性評價。課堂上從學生的學業和學習行為等方面進行適時評價,採用“表揚信”、“爭紅星”、“積分

換禮物”等形式鼓勵表揚學生。如數學學科,

為每位學生設計了一顆“成長樹”,每週進行“學業”、“興趣”和“習慣”三方面進行評價。

語文、數學、英語學科,依據課程標準和學生年齡特徵,精心設計評價目標、評價內容與評價方式,進行階段性和終結性的評價。如:語文和英語學科採用讀讀、說說、圈圈、演演等活動形式進行考查;數學學科則以“複復考考”形式在課堂上完成考查。考查的結果都以等第形式呈現,對部分學生進行口頭或書面的評語加以補充和鼓勵。

我們還積極探索非語數英學科的學業考查方法,根據學科教學目標採用節目展演、作品展示、方案設計、考核評估等形式進行學生學業的評價。另外教導處通過校內年級和學科調研、學科知識點達標測試等形式,瞭解教師對學生評價的規範性和科學性。

(2)採用等第制和評語相結合的評價方式

所有學科採用等第制與評語相結合的評價方式。各門學科針對不同年段學生的作業練習都有統一的評價標準和評價符號;考查(試)結果使用等第評價,另加適當評語。

規範使用“成長手冊”,期中、期末組織師生在自評、互評的基礎上互相留言,使“成長手冊”成為師生聯絡溝通的橋樑。

(3)注重評價結果對學生的促進作用

經常進行過程性評價和表現性評價,促使師生在重視學業的同時關注良好學習行為的養成,同時讓學生及時獲得成就感、明確自己的不足之處,有利於學生的後續學習。

在許多展演、展示等合作活動中培養學生自信心、表現力,獲得心理上的滿足感。

採用等第制、進行一年級學生學業非書面考查,增強學生的學習興趣,緩解學生的學習壓力。

教師採用口頭或書面的評語,在溝通的過程中,增進了師生之間學習、情感之間的交流,便於形成和諧的師生關係。

4、教研深入

(1)教育共同體聯手,邀請教研員結合教學例項,分別對語文、數學、英語學科教師進行“基於課程標準的教學語評價”的專題輔導。

(2)開展“零起點”教學的視導活動。組織學校語文骨幹教師對一、二年級的語文教學、備課、作業三方面進行聽課檢查,發現優點,查詢問題,並以課程標準為準繩,提出改進的意見及值得深思關注的問題。

(3)召開教研組長專題學習會議,提高教研組長對“基於課程標準的教學與評價”工作的認識,結合教育教學工作中的問題與不足,商討開展此項工作的關鍵點和著力點。

(4)教研組內設計開展“零起點”教學的主題研討活動。

如:音樂組在區級課題“基於課標的中國小音樂學科教材教法實踐與研究”的引領下,根據學校實際情況進行 “關注學生課堂表現,即時進行有效評價與指導“的主題研究。

再如:一年級數學進行學生學業“複復考考”的評價研討。探索數學終結性評價的模式。

(5)以備課組為單位每月開展教材的疏通工作,使教師能準確理解單元的教學目標,指導教師進行科學合理的教學設計。

三、推進“零起點”教學——勤在反思

推進“零起點”教學,需要勇氣,需要智慧,需要合作。只要我們帶著憧憬,且行且思,帶領一年級的全體教師加強教育教學研究,及時總結所得所失,不斷探索和實踐,才能還孩子一個快樂的童年。 1、成效初現

雖然一年級新生進校才一個多學期,但我們欣喜地發現孩子們在不斷進步:一是有較好的學習習慣和遵守規則的意識。如課前兩分鐘預備、課間文明休息、如廁習慣、午餐秩序、文明禮儀、課堂學習傾聽與表達等,都表現較好。二是學習積極性較高。在準備期學習課堂中,教師們針對一年級孩子的特點及自己學科特點,採用了各種激發學生學習興趣的教學方法,尤其是《弟子規》的誦讀,讓剛進入學習生活的孩子們不僅讀起來琅琅上口,而且規範了行為,學生喜歡學習,主動參與。三是適應了國小生活。對班隊活動、興趣活動、集體活動、社團活動等表現出良好的參與狀態。

同時,在推進“基於課程標準的教學與評價”工作過程中,也有了粗淺的有效做法:

(1)專題學習。城鄉教育共同體聯手,進行“零起點”教學的專題輔導。

(2)校內視導。開展“低年級語文學科基於課程標準的教學“的視導活動。

(3)主題研究。教研組內設計開展“零起點”教學的主題活動。

(4)多元評價。根據課程標準的要求,修正語數英學科課學生學業評價,探索其他學科的考核評價途徑。

一方面採用節目展演、作品展示、方案設計、校內調研、學科基本知識點測試等形式進行學生學業的評價。進行了二年級音樂和四年級數學能力點考核,進行“學生藝術作品”展覽、“我愛古詩詞”展演、“學生科技作品”展覽、“班班唱”、“數學周”、“英語周”等活動,瞭解學生在基礎型課程、拓展型課程、探究型課程學習中成果。

另一方面採用書面、對話、問卷、操作、實踐等形式,嘗試進行自然、勞技、品社等學科的考查評價。

嘗試設計各門學科的教學質量分析表。

課程教學設計8

一、關於教學模式

1.教學模式的定義

黃甫全主編的《課程與教學論》一書中指出“教學模式就是在某一教學思想和教學原理的指導下,圍繞某一主題,為實現教學目標而形成的相對穩定的規範化教學程式和操作體系。教學模式實質上就是人們在實踐狀態下,系統而綜合地組織教學過程的諸因素,整體地操作教學活動的一種相對穩定的形式。”

當前對教學模式一般定義為:教學模式是一定的教育理論和思想指導下建立起來的,具有相對穩定的、科學的、具體的教學程式和結構及實施的策略體系。因此,不同的學習理論對接受英語語言並使語言知識轉化為語言技能和交際能力的整個心理活動過程,有著不同的描述和分析,並得出不同的學習模式。

2.課堂教學模式的特徵

首先,教學模式蘊涵著某種教學理論或思想,即教學理念;其次,教學模式是人為建構的,具有很強的目標指向性;第三,教學模式既要說明教學操作的步驟和方法,又要有明確的運用程式的目的和條件;第四,課堂教學模式應該體現教與學的過程的基本規律,反映它們的基本理論框架並能指導學生學習和影響教師教學活動。相對於動態性、技巧性的學習方法來說,學習模式更具有高度的概括性、程式性和策略性。

3.建立科學的教學模式的意義

首先,科學的課堂教學模式是以現代的教育思想為指導,體現了素質教育教育觀,有利於素質教育的實施。其次,科學的課堂教學模式是對傳統教學模式的繼承和發展。科學的教學模式具有如下的特點:使課堂教學系統化;使課堂教學自動化;使課堂教學目標化;使課堂教學最優化。第三,課堂教學模式具有較強的針對性和可操作性。建立不同層次的、多方面的科學的教學模式可以克服傳統教學的弊端,從而大面積地提高教學質量。

二、傳統課堂教學模式中存在的問題

1.英語課堂教學過於強調接受學習、死記硬背、機械訓練

在英語課堂教學過程中,中國小教師,尤其是國小英語教師往往為了“升學率”或完成教學任務,採用“填鴨式”的教學方法,根本不考慮學生的接受能力,缺少與學生的交流與溝通。不重視培養學生的交際能力,不能夠給學生樹立“語言是交流的重要工具”這一理念,單純地、機械地訓練學生,使學生失去了在實際生活中用英語去交流的機會。

2.英語課堂教學過分利用物質刺激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由於《英語課程標準》要求廣大教師激發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這一要求的重要程度是不可忽視的。因此,廣大國小英語教師利用物質刺激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是一種手段,但是,如果激勵手段僅侷限於這堂課獎桔子,下堂課獎氣球,再下次獎貼畫等等,學生對於學習英語的目標就會變成為得獎品而學習,而不是為獲取知識而學習。這一刺激法也就失去了意義。

3.英語課堂,特別是公開課過於追求華麗的表象

英語課堂形式應該豐富多彩,生動活潑。但是現在的國小英語課堂,尤其是公開課,教師為了展示自己運用計算機的熟練程度,頻繁使用多媒體進行教學。雖然課堂形式變得豐富多彩了,但是作為聽者的學生來說,只在關注眼花繚亂的課件,參與繁多的活動,對於教材內容的接受少之又少,一堂課結束後根本沒有獲得知識的滿足感,只有一種感覺:真累,終於結束了。而作為觀摩者來說,只能看到華麗的表象,而對於教師的實際教學水平沒有任何體驗。

4.英語課堂的交際對話沒有任何實際意義

英語課上,教師指著手中的書問:“What's this?”學生齊聲回答:“It's a book.”教師肯定回答並稱贊:“You're clever.”又指著遠處的門問:“What's that?”同學們爭先恐後的舉手回答。

這是國小英語課堂中複習環節最常見的場景,尤其出現在公開課或觀摩課。表面讓人覺得課堂氣氛活躍,但不知道教師在課後是否認真反思過,這樣的問答有意義嗎?這樣的提問會給學生怎樣的刺激呢?能帶給學生多少幫助呢?

三、新課程改革背景下的新教學模式探究

1999年召開的第三次全國教育工作會議和國務院批轉的教育部《面向21世紀教育振興行動計劃》,提出要改革現行基礎教育課程體系,研製和構建面向新世紀的基礎教育課程教材體系的任務。20xx年召開的全國基礎教育工作會議和國務院作出的《關於基礎教育改革與發展的決定》,進一步明確了新一輪課程改革的指導思想,並提出要加快構建適應時代發展要求的新的基礎教育課程體系。教育部頒佈了“關於積極推進國小英語課程的指導意見”,把國小課程作為21世紀初基礎教育改革的重要內容。在這一指導意見中,明確提出國小課程的目的,即“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他們英語學習的積極態度,使他們建立初步的學習英語自信心;培養學生一定的語感和良好的語音、語調基礎,使他們形成初步用英語進行簡單日常交流的能力,為進一步學習打下基礎。”我國新一輪的基礎教育英語課程改革是在國家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的大背景下開展的。實施“課堂教學活動化,教學活動任務化,任務教學主體化”是國小生通過課堂教學獲得語言知識並形成能力的有效的教學模式。針對傳統英語課堂中出現的問題,筆者提出以下的幾點建議:

1.注重國小生的親身體驗、實踐參與和創造

國小生具有模仿力強、求知慾強、記憶力好、心理負擔輕、表現欲強和創造精神強等特點,這是兒童學英語的優勢;但他們的理解能力相對弱,注意力不易長時間集中,不喜歡單詞的機械的重複與訓練。教師要充分注意兒童的這些特點,要通過適合兒童的年齡、心理、生理特點的生動活潑的教學活動,把學英語與做事情聯絡起來,創造良好的語言環境和語用環境,使學生在愉快和自信的情緒中,保持積極的學習態度,努力開展自主學習。

教師必須突破以教師為中心、老師教學生跟讀、重語法教學的舊模式,要充分利用現代教育技術手段和豐富的教學資源,讓學生有一個良好的語言環境和語言運用環境,在語境中學習語言知識,並形成初步的交流能力。教師儘量不要講解語法概念,要採用聽、說、唱、玩、演等形式,要鼓勵學生積極參與、大膽表達,側重提高國小生對語言的感受和初步用英語進行聽說唱演的能力,使國小生從枯燥的語言知識的講解和死記硬背的學習模式中解脫出來。

2.注重國小生穩定興趣的培養,實施興趣教學,寓教於樂,寓教於做

從生理角度看,大腦神經細胞只有處於興奮狀態時才能進行積極的思考,而興趣是刺激和增強細胞活動的動力。從心理角度看,學習動機是推動學生學習的心理動因,是提高學習效果和注意力的重要因素。興趣有兩種:暫時興趣和長期穩定的興趣,這兩種興趣都是國小生學習英語所必需的,比較起來,長期穩定的學習興趣對學習者的影響要大得多,如何保持國小生的長期穩定的興趣呢?

首先,利用國小生無意注意,加強直觀教學(如體態、圖片、事務、模型、卡通片、簡筆畫、投影電視等);其次,教學方式靈活多變,豐富多彩,生動活潑(如歌曲、故事、猜謎、遊戲、模擬表演、為電視片配音等),通過不斷變換的方式,調節國小生大腦的活動,減少單調的機械重複的刺激給國小生帶來的疲勞。第三,充分調動學生多種感官互動,增強感知,以加強感知效果。第四,充分利用情景教學,促進國小生的記憶,啟發思維,使教學形象化,讓學生身臨其境,實際運用。第五,給學生提供成功的機會和體驗。成功感是英語學習中非常重要的情感因素,在交際化課堂教學中,教師要儘量創設條件,讓學生參與語言實踐,讓他們嚐到成功的喜悅。對學生的口語、語法語音錯誤等不要立即糾正。有的語言學家認為兒童學外語是薰陶出來的,不是糾正出來的,這話不無道理。

針對兒童表現欲強、競爭意識強等特點,教師在課堂教學中可適當展開競賽活動,使國小生既嘗試成功,享受成功的情感,又促進能力的發展,並使智力得到開發。有一點值得注意:唱歌、遊戲、表演等愉悅學生身心的活動對國小生英語學習興趣的產生和維繫有一定的積極作用,但是它主要是激發學生的暫時興趣,教師要適當利用這些活動服務於教學,通過這些活動讓學生真正學到東西,從而形成和發展具有個性傾向的長期穩定的興趣。

3.抓住英語課堂的本質,讓學生得到發展

《英語課程標準》指出,“用教材教學生,而不是教教材”。這就給我們教師提出了正確把握教材的要求,教師不能被困在教材這個牢籠裡,而應適當拓寬。新的英語課程標準整體設計分級目標,就給教師們提供了選擇教材、駕馭教材的機遇,我們要抓住這份機遇。教師應該變通教材,把教材定位得稍高些。記得有專家這樣說:“教師要求學生10分,學生可能掌握7分;教師要求學生掌握7分,學生可能掌握5分。”我們的學生具有無窮的潛力,教師的責任就是要開發學生的潛能,讓學生得到儘可能大的發展。

4.發展學生的語言運用能力,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

《英語課程標準》要求教師使學生在學習過程中逐步發展學生的語言運用能力,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換句話說,教師要讓學生學會思維,會思維才會發展得更快、更好。義大利著名導演羅思特·馬西里尼曾說過一句非常精闢的話:“再沒有比思考更快樂的事”,也就是說,我們要讓小孩在英語課中感到快樂,讓他們感覺到思考的快樂,那麼,這種快樂將會深刻而持久。學生在思考中同時還能感受到自我的價值,“我學會思考了,我學會學習了。”

不要對明知故問感興趣,無論是什麼內容,教師都要記得:給學生製造一定的資訊差。那樣編出的對話才會更真實、更有意義。比如教學“How many”句型,教師在發問時就可讓學生快速瀏覽一遍事物後消失,讓學生以猜的形式給出不同答案。這樣,學生的思維才會不斷閃現跳動的火花,學生才會得以一定程度的發展。

總而言之,教學模式不是一成不變的,從不同的角度去探討,可以實踐和總結出不同的規律和不同的教學模式。我堅信只要人人都對國小英語課堂教學充滿希望,積極求索,認真反思,國小英語課堂教學必將綻放出絢麗多彩的花朵!

課程教學設計9

為了更好的配合學校開展的校本課程活動,豐富學生的校園文化生活,啟發學生學習音樂的興趣,培養學生的音樂審美能力、藝術修養及表現能力,弘揚學生個性發展,針對一年級學生特點,開展了“小海浪聲樂合唱”校本課程,現將本學期活動情況作一下安排:

一、活動主題:

包括學生學習良好的歌唱姿勢、正確的呼吸方法、自然圓潤的發聲、清晰的吐字、咬字及音高、節奏訓練等。使他們打下良好的聲樂基礎,並自然的運用到歌曲的演唱當中。排練好每一首歌曲,培養學生的聽覺和樂感,發展學生的綜合音樂素質。

二、活動目標:

1.通過不同的發聲練習來規範學生的聲音、進一步提高演唱水平和演唱技巧。

2.通過練唱中外少兒合唱歌曲,來提高學生的音樂修養和自身素質。

3.進一步宣傳我校的素質教育和精神風貌。

三、活動時間:

時間為每週二下午第二節課和第三節課。

四、活動地點:

一三班教室

五、活動過程設計:

A訓練內容:

1.用科學的發聲方法和規範的訓練步驟來訓練學生的聲音。

2.合唱姿態、舞臺造型。

3.聲音的訓練

(1)呼吸(2)聲音位置(3)直聲訓練

4.音準訓練

音準是音樂表現的基礎,好的音準來源於基礎訓練。多聲部合唱的音準訓練較為複雜。

5.尋找共鳴位置擴大音域的具體措施。(1)胸音訓練(2)頭音訓練

6.合唱表現的四種手段。

(1)連音練習(2)跳音練習(3)強而有彈性(4)不連不跳

7.節奏訓練

音樂是在時間中展示的藝術,節奏是它的組成部分和主導因素,沒有節奏也就沒有音樂。

8.咬字與吐字的訓練

以字帶聲,以情帶聲,字正腔圓是我國民族傳統的唱法。它講究字清意深情自真。

六、本學期活動內容:

《花狗仔》《採茶姑娘》

課程教學設計10

教材簡析

《有故事的成語》是西師版國小語文第四冊《識字二》的第四課。成語是我國曆史文化寶庫中的一顆璀璨明珠,是中文的一大特色。本課是在學習了第三冊《有趣的成語》後安排的有又一篇藉助成語識字課文,這樣既能幫學生構建一定的文化視野,又能豐富學生對成語知識的積累與認識。成語中的故事生動有趣,極具知識性、趣味性、啟發性,能有效提高學生學習成語的興趣。

教學目標

根據《語文課程標準》及低段語文教學的特點,結合本篇識字課文的教學內容制定了以下3個教學目標。

1、 認識9個生字,會寫5個字。

2、 正確、流利地朗讀、背誦“夸父追日、愚公移山、精衛填海、臥薪嚐膽”4個成語,大致瞭解一些成語的故事,豐富學生對成語知識的積累和運用。

3、 培養學生主動學習、積累成語的興趣。

教學重點:

識字、寫字,積累成語

教學難點:

活動中識字

教學準備:

課件、生字卡片等

課時安排:

這篇課文共有8個成語,要求學生認識16個字,會寫10個字,識字量大,為了讓學生輕鬆愉快的學習,牢固掌握知識,安排2課時進行教學,第一課時創設情境學習前4個成語,認識9個字,會寫5個字。第二課時學習後4個成語,認識7個字,會寫5個字。本課時為第一課時。

說教法、學法:

由於低年級學生年齡小,有意注意不能持久,活潑好動,通過創設情景,讓學生在聽故事、遊戲中讀讀、認認、說說、寫寫、記記等達到教學目的。

說教學過程:

一、 聽聽

1、聽故事大王講故事,聽明白故事裡講的是誰?做什麼?

2、學生交流聽到的故事,引出《精衛填海》

3、這個有趣的故事就在今天我帶來的這本書裡(多媒體出示《有故事的成語》),這本書裡一共有8個成語娃娃的故事,今天,我將帶著小朋友們一起去認識其中的4個成語娃娃。

(通過課文中的成語故事匯入,能很快的吸引學生的注意力,讓學生在瞭解成語中的故事的同時激發學習的.興趣。)

二、 讀讀(給其中表現好的送出拼音小帽)

1、請小朋友們發揮自己的聰明才智,自己想辦法先去認識這4個成語娃娃。(課件出示課文前4個成語,學生自由認讀)

2、多種形式檢查學生認讀情況。

(1) 同桌讀,互相糾正讀音。

(2) 請小老師教讀。(推舉讀得好的同桌或自己當小老師教讀,讀對了,其他學生跟讀,讀錯了另請小老師教讀

(3) 男女生對讀

(4) 師生配合多種形式讀

(讓學生自讀成語,可以培養學生的識字能力。多種形式的讀,讓學生在讀熟課文的同時體會成語的特點,讀出成語的韻律美。)

三、 認認

1、 過渡:小朋友剛才讀得非常棒,下面我要瞧瞧誰在讀的過程當中最細心,是不是把成語娃娃家的漢字娃娃都認識了

2、 遊戲:拼音小帽找主人

(1) 出示拼音學生讀;

(2) 出示生字學生認;

(3) 拼音小帽找主人。

3、 說說你是怎樣記住這些拼音的小主人的。(交流識字方法)

可能有:很早甚至幼兒園就認識的老朋友——“父”;生活中經常見到的朋友,如味精的“精”;還有加一加,如土+真=填、大+虧=誇、禺+心=愚、月+旦=膽等方法,其中“臥、嘗”可能學生會覺得不好說,相機出示圖片“臥薪嚐膽”指導學習。

4、 遊戲:送漢字娃娃回家

(1) 漢字娃娃跑出來了,左右結構和上下結構這兩個“媽媽”很傷心,她們找不著他們的孩子了,小朋友,我們幫助這兩位“媽媽”找到生字寶寶吧(多媒體展示)

(2) 左右結構和上下結構這兩個“媽媽”找到自己的孩子了,可是成語爸爸又著急了,沒有了漢字娃娃,他們的家就不完整了。親愛的小朋友,你能把漢字娃娃一筆一畫親自送到成語爸爸的懷裡嗎?

(本環節的設計,讓學生在遊戲中識字、鞏固生字的教學。引導學生從生活中找生字娃娃,變生字為“熟字”;運用加一加等已學過的方法識字,注意了學生對已有知識的運用;聽故事中識字,在識字的同時又提高了學生的學習興趣。)

四、 我會寫

1、為了讓漢字娃娃全都順利的回到成語爸爸的懷抱,我們先來瞧瞧,哪些字娃娃我們容易把它寫錯。相機指導

“填”:土的第三筆橫變成提,右邊真字中間是三橫

“臥”:重點指導筆畫。小朋友,我們先看看電腦老師是怎樣寫這個字的。下面,請兩位小朋友到黑板前來,其他同學念筆順並用手指比畫,兩位小朋友將“臥”字娃娃放大到黑板上的田字格里。然後師生評寫

2、跟著電腦老師用手比畫每個字的筆畫

3、在書中找出這幾個字娃娃描紅

4、送娃娃回家

(通過形象的電腦筆畫示範指導,以及教師的重點指導,既生動形象又能提高學生學習的積極性。較好的落實教學目標)

課程教學設計11

一、基本情況:

1.這個學期是13級環境設計專業1班的第二學年第一學期,共計34人。

2.使用的教材是《建築製圖與陰影透視》(第二版) 趙景偉 魏秀婷編著 北京航天航空大學出版社,屬於普通高校“十二五”規劃教材。計劃課時64個,周課時4個。

二、教學進度完成情況

1.實際授課:理論課48課時, 實踐課16課時。

為了鞏固所學知識,每週我都會給學生留建築速寫作業,提高手繪能力,共計5次,批改5次。

教材除了《建築製圖與陰影透視》(第二版)以外,還參考了《畫法幾何及土木工程製圖》朱育萬 主編 高等教育出版社,《建築製圖》 何斌 主編 高等教育出版社,《建築透視陰影》樂荷卿 主編 湖南大學出版社,《畫法幾何與土木工程製圖》單國駿等編著 山東科學技術出版社

2.教學內容是按大綱進行的,建築透視與製圖課是環境設計專業必修課之一,通過建築透視與製圖課的理論學習和課堂訓練,使學生不但掌握建築製圖、陰影透視繪圖的原理、作圖方法、繪圖技巧、繪圖“語言”、識讀和繪製裝飾裝修施工圖等,而且能培養學生的空間想象、思維、構圖能力。

三、學生學習情況分析:

此課是一項集理論知識與手繪實訓一體的課程,研究用投影方法繪製建築工程圖樣和解決空間幾何作圖問題的理論和作圖方法的一門專業技能課。本課程的基本目的是讓學生掌握製圖的原理及規範製圖的基本步驟、方法,並能獨立繪製完成一系列建築圖紙。教學內容“精要”、清晰易懂,讓學生全面地瞭解建築製圖的基本內容和基本方法,理解正投影法的原理及建築上的應用,會利用軸測繪圖方法表達建築形體三維形態,熟悉掌握建築製圖的全過程,掌握繪製建築形體陰影和透視的方法。在上述內容的基礎上,教學過程中還有意識地培養自學能力,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以及認真負責的工作態度和嚴肅細緻的工作作風,達到增長學生動手能力、提高學生素質的基本目的,同學們的繪圖基本符合《房屋建築製圖統一標準》(GB/T 50001-20xx)以及國家現行的有關強制性標準、規範的規定。建築製圖的表達清晰、完整、統一,字跡工整,符合長仿宋體的基本要求,平面圖、立面圖、大樣詳圖均理解透徹,繪畫到位,繪圖過程中發現你具有很好的空間想象力,希望在今後的設計工作中能夠有效的提高建築設計的工作質量與工作效率。 考試結果:

90分以上10人佔29.41%; 80~89分14人 佔41.18%; 70~79分6人佔17.65%; 60~69分2人佔5.88%; 59分以下2人佔5.88%;

四、體會

回顧這學期的教學工作,我的體會是,作為一名專業教師,除了認真備課外,還要不斷拓寬自己知識面,只有這樣在課堂上才能做到渾灑自如,讓同學們在輕鬆愉快中學到知識,學到技能。

下學期即將到來,我將以飽滿的熱情迎接新學期到來,爭取出 色完成學院交給的教學任務。

課程教學設計12

【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

讀懂課文,領會文中小朋友的創意。

2、能力目標:

在讀懂課文的基礎上,訓練學生的口頭表達能力。

3、情感目標:

培養學生用心思考,善於創新的品質。

【教學重點難點分析】

朗讀感悟文中小朋友的創意是教學重點;培養學生用心思考,善於創新的品質為教學難點。

【教學過程】

一、激趣匯入

1、小朋友,你們喜歡猜謎語嗎?我們來猜個謎語好嗎?

──看不見它影子,摸不著它身子,有時會抖動樹枝,有時會推倒房子。 (板書:風)

2、誰能背背和風有關的詩句?

3、風可以編成謎語,能寫成詩歌,風還能畫出來呢!

今天,我們繼續學習──《畫風》。(板書:畫)

二、自主探究

1、在上節課中,我們認識了三個活潑可愛的小朋友,今天呀,他們也來到了我們的課堂,(出示圖片宋濤、陳丹、趙小藝)和他們打個招呼吧!

2、這三位小朋友到底是怎麼畫風的呢?請你從課文中找出描寫他們畫風的句子,用波浪線把它劃出來。(生找)

3、請你讀一讀你找到的句子好嗎?誰能把句中的“她”換成小朋友的名字再讀讀句子?(生讀)

4、你最喜歡誰的畫?

隨機出示:

⑴ 趙小藝──“她在房子前面畫了一根旗杆,旗子在空中飄著”“她畫了個拿風車的小男孩,風車在呼呼地轉”

師相機指導:從她的畫裡,你看到風了嗎?從哪裡看到風了?

用實物旗子和小風車讓孩子感受到風,你來做做風娃娃,讓旗子飄起來,讓風車轉起來。

你能讀得讓大家都感受到風來了嗎?

你能用“風來了,它把…吹…了,風藏在……。”的句式說一說嗎?(生補充“風來了,它把旗子吹得飄起來了,風藏在飄揚的旗子上”“風來了,它把風車吹轉了,風藏在呼呼轉的風車裡”)真像個小詩人,讓老師來讀讀你的詩歌吧,誰也來噹噹小詩人吧。

⑵ 宋濤──“宋濤想了想,他把畫上的太陽擦去,畫了幾片烏雲,又畫了幾條斜斜的雨絲。”

師相機指導:同學們,從他的話中,我們聽出有風了嗎?你覺得怎麼讀才可以讓我們感覺到風呢?這樣吧,老師就當宋濤,現在正準備畫風呢,請你們大家一起用朗讀告訴我,我應該怎麼畫風吧!

(師出示一幅只畫了太陽、大樹和房子的畫,然後按照學生的朗讀擦去太陽,畫上烏雲,但是隻畫了直直落下的雨絲。)

小詩人,你們能用“風來了,它把…吹…了,風藏在……”這樣的句式說一說嗎?

(師有感情朗讀,指導學生讀好。)

⑶ 陳丹──“她在大樹旁邊畫了幾棵彎彎的小樹。”

師相機指導:你能讓我們感受到風真的來了嗎?我們都是小樹,如果你覺得自己讀出風的感受了,請你把腰彎一彎。

可以用我們剛才那樣的句式來說一說嗎?引導學生用“風來了,風把小樹吹彎了,風藏在彎彎的小樹上”,並能有感情朗讀,注意用詞優美。

5、瞧瞧你們多了不起,一會兒就作了一首小詩,你願意給這首小詩加個題目嗎?

三、拓展體會

1、過渡:

宋濤、陳丹、趙小藝會畫風,我們班的小朋友能畫風嗎?現在,請小朋友閉上眼睛。一陣陣的風向我們吹來了,它在小朋友的身上,它在家中的陽臺上,它在我們的教室裡,它在高高的天空中,在清澈的小河裡,在碧綠的田野裡,在風中,許多事物發生了變化,你想怎麼畫?(口答)

2、拿起你們五顏六色的畫筆,畫畫風吧。我們來比一比,看看哪些小朋友想的和別人不一樣,最有創意。

3、(抽幾位同學上臺來展示),請你拿好你們的畫,說說你畫的風藏在哪裡,用“風來了……”這樣的句式說一說(抽生說)

四、總結延伸

1、閱讀詩歌《風》。

2、寫一寫風的詩歌。

課程教學設計13

一、填空題

1、認為教學設計是技術學性質的代表人物是 ,1996年發表—— 。

2、認為教學設計是實踐性知識的代表人物是 。

3、課堂教學設計的四種理論基礎分別為 系統論 、 、 、和 。

4、教學前設計的過程分成 、 、 三個步驟

5、教學分析就是對 、 、 進行分析。

6、學習目標在教學設計中的意義可以概括為 、 、

7、對學習者進行分析,我們可以從 、 、 等角度入手。

二、簡答題

1、 簡述課堂教學設計與工程設計的區別;

2、 怎樣理解課堂教學設計主體的多元性。

3、 怎樣理論“教學有法”和“教學無法”的關係。

4、 簡述學習任務分析的步驟

5、 教學反思的形式有哪些?

三、論述題

1、 試述應該建立一個怎樣的課堂教學設計的基本模式。

課程教學設計14

一、教材分析

體育課中我們的準備活動的目的:一是為了引起學生的興趣,二是作好熱身運動為基本的教學內容作鋪墊,在以往的教學中我們往往通過徒手操、素質練習、佇列隊形的訓練來活動,學生是被動的接受,興趣不高,完全沒有主動參與的意識,只是由於受教師的權威而消極的參加。這與我們新課程標準的理念“激發運動興趣,培養學生終身體育的意識和以學生髮展為中心,重視學生的主體地位”相違背。

二、學情分析

因為遊戲是學生最喜歡的活動,他們的興趣十分容易激發,學生在遊戲中會忘情的投入,參與的意識也會大大增強,完全沒有被動接受的現象,教師在遊戲中不再是簡單的指揮棒,而是教學的先行組織者,是課堂教學的協調者,通過遊戲教學代替枯燥的準備活動,即可以愉悅學生身心,使學生在輕鬆的環境中鍛鍊,又可以很好的為基本教學內容作好鋪墊,何樂而不為?

三、教學目標

1、技能目標:發展學生的動作速度素質和靈敏性、協調性;

2、認知目標:培養學生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3、情感目標:體驗集體活動和個人行為的區別,培養合作精神和良好的人際交往心理。

四、教學重點和難點

體驗集體活動和個人行為的區別,培養合作精神和良好的人際交往心理。

五、教學過程

遊戲準備:學生1—4報數,每組4人,教師可參與人數不足的小組;

遊戲方法:請1號為追者,2—4號學生手拉手圍成圈,1號選擇追拍者,令下後(也可以是音樂)開始追拍,2—4號學生相互合作保護,不讓1號學生抓到他想要抓的學生,在規定的時間內(大致20秒,令下或者音樂停),追拍到的為勝者,未追拍到為失敗,在小組中表演節目,而後遊戲繼續進行,分別由2、3、4號學生做追者。

遊戲規則:被追拍者必須與其他學生的手相互拉著,不能鬆手;追者可以鑽、爬、跑等各種手段追逐目標。

課程教學設計15

【教材分析】

1.《製作課程表》是冀教版國小資訊科技四年級第三課的內容。 2.主要內容是在Word環境下的表格處理。是製作表格學習中的重要部分。 3.目的是學生學會插入表格,單元格合併、繪製斜線表頭,進行表格編輯操作。 4.本節課也是為以後的學習打下良好的基礎。此外,可以進一步培養學生思維能力,對培養學生的探索精神和創新意識都有著重要意義。

【學情分析】

1.課程表是學生每天都要接觸的一個學習用品,學生的課程表大多都是手抄或半手抄的。製作一份電子的,富有個性的課程表對於學生來說無疑是新鮮的,具有挑戰的。 2.本節課的教學物件為四年級學生,學生已經學習了一年的電腦,電腦操作有了一定的基礎。學生已經能在Word環境下熟練錄入文字,對文章進行簡單的編輯排版。並且學生已經學會在word中插入簡單的表格。

【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 ①、進一步瞭解表格、行、列、單元格的概念,區分行與列。 ②、根據需要製作表格。掌握繪製斜線表頭、合併單元格等方法。過程與方法: 以任務驅動和探究式學習的策略進行教學。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①、激發學生的求知慾,逐步培養學生的創造性思維能力、探索的精神。 ②、讓學生在解決問題過程中,體會成功的快樂。

【教學重點、難點】

①、重點:認識表格的結構並根據需求繪製斜線表頭、合併單元格。

②、難點:設計、製作斜線表頭,合理調整表格、美化表格。

【教學策略】

本課內容通過製作課程表,讓學生掌握複雜表格的製作方法,並通過學習使學生學會在建立表格的基礎上,學會修改和美化表格。

課程表是學生平時常見的東西,自己製作一張課程表能給學生帶來成就感,一張與眾不同的課程表既張揚了學生的個性,又能顯示出他們的與眾不同。在教學過程中應該始終以學生為主,讓學生在實踐中去發現,在製作中去尋找樂趣!所以根據資訊科技課的特點,結合學生的實際情況,本節課主要我主要採用任務驅動和探究式學習的教學策略進行教學。

【教學準備】

多媒體網路教室,PPT課件,各種漂亮的課程表

【教學過程】

一、 談話引入,匯入新課

1.這節課是咱們班的資訊課,誰能告訴我今天除了資訊課咱們班還要上哪幾門課呢?(學生回答今天的課程安排)你是通過什麼知道今天的課程安排?(課程表)

2. .有了課程表,每天上什麼課就一目瞭然了,老師今天帶來了一些精美的課表(展示課程表)(學生看了這些課程表很驚奇,很羨慕。)

3、那麼這些精美的課程表是如何繪製出來的呢?(用電腦)這就是今天我們一起要學習用的內容。(板書:製作課程表)

【設計思路】通過談話引入課題,展示課前收集的一些精美表格,讓學生感受美的同時體會到表格在生活中有著廣泛的應用,學好表格製作大有用處,從而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二、認知衝突,引出新知

1. (出示第一表格),請學生數一數,這張表格有幾行幾列?(學生很快的回答出: 8行,6列)

2.(再出示一張表格),這張表格幾行幾列呢?(學生嘗試回答)學生回答9行6列,也回答9行7列、8行7列等。也有其他的回答。

看來大家意見都不統一,為什麼第一個表格沒問題,第二個就意見很多呢?我們一起來比較一下這兩個表格。學生會發現他們的不同。

這時我詢問學生,這兩個表格哪一個更適合製作 “課程表”?學生選擇之後,教師適時的加以說明:第二張表格排版上顯得更加得合理了。

3.現在我們就一起來製作一個這樣的表格:

首先,請學生製作一個9行,7列的表格,(學過的知識,學生很快完成)接下來就是我們這節課新的內容了,請同學們注意,我們要在這張表格的基礎上來合併單元格、畫出斜線等。

4.要進行這些修改,首先要找到“表格與邊框”工具欄。現在老師讓同學們自己邊看教材邊嘗試修改表格,比一比誰找的又快又好。(學生嘗試練習,教師巡視指導)

5.老師發現,咱們班的同學真的很了不起,學習能力特別強。誰能來和大家分享你的製作方法?(學生彙報編輯方法,教師相機鼓勵,並且鼓勵用多種方法完成。)

【設計思路】本環節中出示了兩張課程表,一張簡單的一張複雜的,通過對比,引發認知衝突,從而引出新的知識點。在插入表格、輸入文字、調整行高列寬及單元格大小等學生已有知識點的基礎上,讓學生再現自學操作方法。教師適時表揚與鼓勵,更能激發學生在電腦操作中探索更多的操作及途徑,達到熟練、全面地運用電腦。這樣在學生的自學彙報討論中,教師適時點撥明確製作表格的步驟,讓學生掌握知識且清楚明瞭。

三、整合知識,美化作品

1、 學到這兒,同學們已經將課程表的骨架搭建好了,接下來我們就填充好課表內容,並進一步美化這張課程表。誰來說一說,你想如何美化?(學生會提到:給課表加上標題,插入藝術字,修改字型、注意字號、調整行距列寬、顏色,表格顏色,插入圖片等)

2、現在就請大家根據需要進一步修飾課程表,完成作品。(學生操作,師巡視指點)

3、誰願意來展示一下你設計的課程表?(學生介紹、評價)

【設計思路】通過美化作品,整合已有知識;通過現場演示來展示學生作品並對學生作品進行自評、互評及教師點評。展示學生作品可以極大的滿足學生的成就感從而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從而為以後的資訊科技學習打下良好基礎。

四、歸納總結,內化建構

同學們,今天我們主要學習了合併單元格、繪製斜線表頭。通過今天的學習,我們知道了用word製作表格既方便、又快捷。課程表只是眾多表格中的一種,課後同學們可以用今天學到的知識來做一做生活中的其他表格。那麼我給同學們安排一項作業,同學們課後製作一張值日表或者小餐桌菜譜(出示表格,給學生一個參考)。

【設計思路】本環節對本課所學知識進行總結,給學生布置作業,讓學生通過製作生活中常見的表格進一步鞏固所學知識。完成建構。

【教學感悟】

1、興趣是通往學習的大門,本節課通過談話切入,讓學生欣賞一些精美的表格,從而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從學生身邊的事物著眼。使學生產生興趣,變被動學習為主動要學,充分發揮其智力潛能和創新潛能。

2、教學中,通過對比引發學生的認知衝突,從而引出本課的新知識點。然後採用“主動探究式”的學習形式,讓學生在行、列、單元格這些已有知識的基礎上,通過自學、互學的學習方式完成本課學習,變師生單向交流為同學之間的多向交流,讓學生在操作上互相合作,評價上互相檢查。學生在學習中,自由發揮,使學生在自我開發潛能中,逐步掌握快速製作課程表的方法,然後採取現場演示的方式,使學生有展示自己的機會。

3、在學生能掌握表格製作的步驟後,教師提出以課程表為例進行實際製作。學生都想親自動手製作一份電子課程表。此時讓學生動手既有知識的儲備,又有創作的激情,所以全體同學能自發地主動地開始操作練習。在學生主動探究的基礎上引導學生運用以往學過的知識對課程表進行了簡單的美化。如:插入藝術字、插入圖片、修飾文字等,充分展示了學生的動手能力,更強化了學生的審美能力。

4、最後佈置作業值日表、菜譜等,讓學生把學到的知識廣泛應用到生活中,達到學以致用的目的。

【板書設計】

製作課程表

行 (行高) 首行

列(列寬) 首列

單元格 行列交叉

合併單元格 輸入文字 美化圖文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