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設計方案4篇

來源:果殼範文吧 3.18W

為了確保事情或工作紮實開展,常常需要提前進行細緻的方案准備工作,方案是書面計劃,是具體行動實施辦法細則,步驟等。那麼制定方案需要注意哪些問題呢?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設計方案4篇,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實用]設計方案4篇

設計方案 篇1

【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

⑴積累詞語,掌握“囿”“鈸”“招徠”“鐵鉉”“餑餑”“秫秸稈”“隨機應變”“合轍押韻”“油嘴滑舌”等詞的讀音、詞義。

⑵瞭解作者及其對吆喝的品味分析。

2、能力目標:

⑴朗讀課文,理清文章思路,整體把握文意,學習作者合理介紹說明紛繁複雜事物的方法。

⑵揣摩語言,體會吆喝聲的濃郁的地方特色和獨特的魅力,理解作者寫“吆喝”時的內在情感。

⑶積極開展記錄街頭吆喝聲並整理的語文活動,為搶救文化遺產做貢獻。

3、德育目標:

樹立文化大觀念,品味日常生活的動人底蘊,做生活的有心人。

【教學重點】

1、把握文章的結構,學習作者剪材組材的技巧。

2、品味語言,理解作者的內心感受。

【教學難點】

開展語文活動,切實有效地提高學生的語文能力。

【教學方法】

1、情景教學法。

2、討論點撥法。

【教具準備】

多媒體、錄音機、示範朗讀磁帶、街頭吆喝錄音帶。

【課時安排】

1課時。

【教學過程】

【教學要點】

朗讀課文,積累字詞,整體感知文意;把握文章結構,理清文章思路,理解課文內容,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口語訓練,揣摩描寫吆喝的語言,體會其濃郁的地方特色;體驗與反思,記錄整理家鄉的吆喝聲,為拯救文化遺產做貢獻。

【教學步驟】

一、導語設計

設計(一):

同學們,一年四季,一天從早到晚,你聽到街上的吆喝聲了嗎?請大家模仿一下。(學生自由發言,表演)這是老師收集的吆喝聲,我們來聽聽,看誰學得最像,最有蘊味。(教師播放街頭吆喝錄音帶,學生品評)

今天,我們學習的就是一篇專門介紹街頭巷尾經常回蕩著的吆喝聲的文章,它就是著名記者、作家、文學翻譯家蕭乾先生的《吆喝》。

設計(二):

街上每天都有“民間藝術家”免費演出。那或悠長或短促或生動或沙啞的吆喝聲,在無心人聽來或許頓生厭煩,而在有生活情趣的人聽來,卻是優美動人的音樂。這不,在蕭乾的筆下,街頭吆喝就有了動人的意蘊。

設計(三):

吆喝聲,是“生活交響曲”,質樸簡單但趣味良多。如果時光倒流,在舊北京城的大街小巷,人們經常可以聽到商販叫賣的各種吆喝聲。如今,這些清脆悠揚的叫賣聲大多已經淹沒在都市的喧囂聲中,但聽一聽蕭乾的《吆喝》,依舊能引發我們無盡的遐思,那往昔的生活片斷,人生的種種印象彷彿都隨著這吆喝聲而鮮活起來。

二、朗讀課文,整體感知文意

1、教師播放示範朗讀磁帶,學生聽讀,初步感知文意:

教師提示一些字詞的讀音:

囿(yu) 鈸(bō)招徠(lái)鐵鉉(xuán)

餑薺(bí qí)秫秸稈(shú jiē ɡǎn)

2、學生交流初讀課文的感受:

生1:古人有“世事洞明皆學問,人情練達即文章。”我認為“世間萬物皆學問,零零總總成文章。”生活即文章,就連街頭吆喝都能寫得如此有滋有味,確實神奇!

生2:我只想用一句話來概括我的閱讀感受,那就是: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發現。

生3:如今有一種大文化觀,吆喝也是一種文化,對吆喝的品味分析就是對文化的賞析。文章以平易而又不乏生動幽默的語言介紹了舊北京街上動人的一景,使人彷彿置身於街市,吆喝聲不絕於耳。

……

教師總結:本文介紹了舊北京街大街小巷各種吆喝聲。圍繞吆喝聲,介紹了吆喝聲所代表的經營品種、介紹了各種吆喝聲的具體內容、表現方式以及音韻節奏等。

三、合作探究,深入研讀,把握文章結構,理解文意,體會作者的思想情感

1、學生精讀課文,對文章進行圈點勾畫,提出疑難問題。

2、就疑難問題小組成員展開討論,合作探究,共同解決。如有同學不能解答的疑問,以提交紙條的形式向老師提問。

3、教師總結歸納共性問題,並板示,全班共同討論解決。

學生可能提出的問題有:

⑴課文的總體結構是怎樣的?作者是如何介紹繁複多樣的吆喝聲的?

⑵為什麼介紹“從早到晚,一年四季”中的吆喝時主要介紹賣什麼而很少介紹怎樣“吆喝”?這會給你什麼樣的啟示?

⑶為什麼“我”聽到“賣蕎麥皮”的吆喝聲會嚇個馬趴?這一定是誇張嗎?

⑷全文流露了作者什麼樣的思想感情?

學生自由發言,教師酌情點撥。

明確:⑴理清行文思路,劃分文章結構時,一定要注意語段之間的銜接過渡語句,它們像路標一樣,標示作者的思路。閱讀時要搞清楚它們承轉了哪些內容。如本文銜接過渡的語句有:

①“囿於語言的隔閡,洋人只能欣賞器樂。其實,更值得一提的是聲樂部分──就是北京街頭各種商販的叫賣。”這一句很自然地將話題由北京商販運用“樂器”招徠顧客轉到口頭叫賣,扣住了文章標題“吆喝”。

②“可夜晚過的,並不都是賣吃食的。”從賣吃食的轉而談論三種夜間吆喝:唱話匣子、算卦盲人、乞丐。

③“四季叫賣的貨色自然都不同。”從“一日”轉到“一年”。

④“叫賣實際上就是一種口頭廣告。”是對吆喝的一種評論、概括。對吆喝的敘述介紹自此開始轉向對吆喝的評價品析。

基於以上分析,課文的總體思路是這樣的:課文先從北京商販運用“樂器”招徠顧客寫起,轉到口頭叫賣,第4段總領全文,“我小時候,一年四季不論颳風下雨,衚衕裡從早到晚叫賣聲沒個停”一句從兩個方面為全文立下了“主腦”。一是“從早到晚”,一是“一年四季”。按“從早到晚”的順序,作者介紹了“大清早賣早點的……然後是賣青菜和賣花的……白天就更熱鬧了……到了夜晚的叫賣聲也十分精彩”。按“一年四季”的順序,作者介紹了“春、夏、秋、冬”四個季節各種不絕於耳的吆喝聲。最後,作者又介紹了各種吆喝的主要內容、聲調變化、音韻節奏,使讀者對這吆喝有了較為全面深入的理解。經過作者的精心組織,紛紜雜亂的吆喝聲頓時“秩序井然”。

全文結構圖如下:

⑵在這一部分只介紹了“賣餛飩、賣硬麵餑餑、算卦、乞討者、賣柿子、賣糖葫蘆等多種吆喝聲,其餘的.都只簡單介紹賣什麼。因為各種吆喝實在太多,作者不可能也無必要一一介紹,只需交代出有哪些叫賣者,讀者自能體味到此起彼伏的叫賣聲。於是作者只是擇其要者加以簡介。同時在最後四段對種種吆喝聲做了一番歸類概括的工作。

從全文看,作者有較高的對材料加工裁剪的寫作功夫。如何合理介紹說明紛繁複雜的事物,本文為我們做出了示範。

⑶作者上文有交代“我怕聽那種忽高忽低的”,對賣荷葉糕的吆喝聲“特別害怕”,所以當有人在背後突然發一聲喊,自然很可能會“嚇了個馬趴”。這樣寫也有一些幽默調侃的用意。“等我站起身來,他才用深厚的男低音唱出‘蕎麥皮耶’”一句就十分幽默風趣。

⑷在緩緩的追憶語調中流露出的是愉悅和懷想,那種對往事的美好回憶,那種至今想來仍忍俊不禁的情態也流露在字裡行間。

四、品讀課文,揣摩語言,體味作者的語言風格

1、教師提示:

本文是用地道的北京口語寫的,特別是描寫吆喝的語句,富有濃郁的地方特色。試找幾例,仔細品讀,體會其中的意味。

教師可就語音、語調、語速以及動作談自己的認識和看法。也可播放影視作品中有關吆喝的片斷供學生觀摩。

學生自由表演,其餘同學評點。

教師也可選課文中的例子示範,如“餛飩喂──開鍋!”“硬麵──餑餑”“行好的──老爺──太(哎)太──有那剩飯──剩菜──賞我點兒吃吧!”“蒸而又炸呀,油兒又白搭。面的包兒來,西葫蘆的餡兒啊,蒸而又炸”“滷煮喂,炸豆腐喲”……

2、品味本文語言平易而又不乏生動幽默的特點:

學生自選例品評。

如:“白天就更熱鬧了,就像把百貨商店和修理行業都拆開來,一樣樣地在你門前展銷”運用生動的比喻,形象再現了街頭的熱鬧。

“‘算靈卦!’我心想:‘怎麼不先替你自己算算!’”幽默的語言寫出了兒童特有的心理。

“我對賣蛤蟆骨朵兒(蝌蚪)的最有好感,一是我買得起,花上一個制錢,就往碗裡撈上十來只;二是玩夠了還能吞下去。我一直奇怪它們怎麼沒在我肚子裡變成青蛙!”風趣的言語中透著小孩特有的頑皮和幼稚。

五、課堂小結,遷移拓展

同學們,聽馮驥才先生這麼一介紹,還真讓我們咂摸出吆喝聲的一些味道來。吆喝是一種口頭文化,隨著時代的發展,這些聲音將被淹沒在都市的喧囂聲中,我們應搶救這種具有獨特價值的傳統文化,請大家走出教室,走向社會,開展對街頭吆喝聲的調查記錄工作。然後對所蒐集的材料加以分析、整理並且提出自己的看法。

調查方法,有問卷調查、訪問座談、查閱文獻、攝影錄影等。

以四人一組為宜,以論文的形式上報自己的調查結果。

六、佈置作業

1、把文章改寫成一個相聲指令碼,然後在班內表演。

2、課後蒐集整理街頭吆喝聲,體味“吆喝”的韻味。

【板書設計】

設計方案 篇2

隨著生活質量不斷提高,人們對賴以生存的環境開始重新考慮,並由此提出了更高層次的要求。持別是生活水平和文化素質的提高和住宅條件的改善,“室內設計”已不再是專業人士的專利。普通百姓參與設計或自己動手佈置家居已形成風氣,這就給廣大設計人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簡約風格是近來比較流行的一種風格,追求時尚與潮流,非常注重居室空間的佈局與使用功能的結合。室內佈置整體設計就兩個字概括簡約。這樣的室內崇尚少即是多,裝飾少,功能多,十分符合現代人渴求簡單生活的心理。因而很受那些追求時尚又不希望受約束的青年人所喜愛。

介紹我的設計思想

本方案為80㎡三室一廳的居室設計,業主為一對年輕夫婦。針對上班族的業主,設計師採用簡約明朗的線條,將空間進行了合理的分隔。面對擾嚷的都市生活,一處能讓心靈沉澱的生活空間,是本房業主心中的一份渴望,也是本設計在該方案中所體現的主要思想。因此,開放式的大廳設計給人以通透之感,避免視覺給人帶來的壓迫感,可緩解業主工作一天的疲憊。沒有誇張,不顯浮華,通過過於乾乾淨淨的設計手法,將業主的工作空間巧妙地融入到生活空間中。

臥室

現代住宅的發展,小家庭的組建,人們心理上的要求,希望臥室具有私密性、蔽光性,配套洗浴,靜謐舒適,與住宅內其他房間分隔開來。臥室是整套房子中最私人的空間,可以完全根據自己的想法來設計,不必去考慮別人的看法。純粹的臥室是睡眠和更衣的房間。

但是更確切地說臥室是一個完全屬於主人自己的房間,在這裡讀書、看報、看電視、寫信、喝茶等等,當你不願被他人打擾時你就會躲進臥室裡。所以,設計臥室時我首先考慮的是讓人感到舒適和安靜。我設計的居室的面積並不是很大,除擺放雙人床外,留有一定的面積擺放臥室傢俱,如衣櫃、床頭櫃、地燈等。

在裝飾照明色調上:讓人在這裡消除一天工作的辛勞,因此我設計的牆壁、傢俱以及燈光的顏色是暖色調的。臥室設計的核心是床和衣櫥,其它的傢俱和擺設根據自己的習慣來新增。臥室的燈光應選用可調節的,因為有些人喜歡在昏暗的燈光下入睡,有些人則會在柔和的燈光下閱讀。

客廳

客廳對於家庭成員來說,除了是多功能,多用途的空間,還是生活空間的中心。它的最佳位置是在餐廳旁邊,與私人空間分開。在設計時考慮了家庭成員的數量,訪客量和家族風格,它通過擺設傢俱,建立了一個穩定的區域,在所提供的空間裡滿足需求。這樣的空間構造為的是在最佳位置欣賞花園和風景。

並建立一個穩定的氣氛,以便讓家族成員盡情地看電視和聽音樂。客廳可選用耐用且看上去很有趣的材料木板來營造一個舒適的氛圍,至於天花板和牆,採用,塗料,木材相結合與地面材料協調。

客廳設計採用簡約現代的風格是思想追求和精神情趣的直接反映,它與個人的文化背景和家庭修養的基礎上,設計有自己特色的居室風格。在確立風格之後,又考慮到佈局以實現特定需要的風格情調。

房屋結構,最大限度地獲得了自然採光的優勢,採用了暖色的木質踏步魔術般的創造了一個溫暖浪漫的陽光通道。沙發圍繞著茶几,沙發獨立成組靠在一角,給人一種舒適安靜的感覺。

電視牆的裝飾我採用了大面積的白牆,通過木板勾縫使原本單調的牆面裝飾增添了幾許趣味,充分利用了房體的高度,營造了視覺上高敞寬闊的效果。吊頂只簡單做了一個直線造型,突顯簡潔流暢的設計風格。

廚房

廚房功能是儲存生活必備,為日常生活提供餐飲的保證。按廚房的功能可分為以下區域:儲存、洗滌和烹調。通常又把這三個區域所形成的三個點所構成的三角形稱為廚房工作三角形,考慮體現廚房的.功能性。由於廚房空間狹長,底櫃設計偏重表現簡約風格,雖然形式看似簡單,但每個抽屜內部是不盡相同的使用各種內建式抽屜和金屬拉藍,給主人提供了方便的操作空間。

室內設計中的色彩

室內環境的色彩在人的感覺和印象中扮演著重要的角色。我們對客觀世界的感覺是通過視覺獲得的,其中又是靠光和色喚起第一視覺效應。色彩是一個能夠強烈而迅速地被人感知的因素,它和室內每個物體、肌理、質感緊密地聯絡著。室內設計涉及空間、傢俱、燈具、織物、裝飾小品等物品,它們最終的好壞都以其形態和色彩為人們所感知。

色彩運用對視覺環境產生影響,目的在於使人們感到舒適。室內的色彩主要應滿足功能要求和精神要求。考慮功能要求首先必須分析每個空間使用性質,由於使用性質的不同,空間色彩設計應該有所區別。

室內色彩設計力求遵迴圈境色彩的和諧原則,也就是異同整合原則,使色彩的搭配既要服從整體色調的統一,又要積極發揮色彩之間的對比效應,做到統一而不單調,對比而不雜亂,利用色彩間的近似與色彩間的對比所具有的有機平衡關係,使環境色彩的構成有機協調,既生動又和諧。

室內設計的光線

室內環境的美感是通過光來加以表現。沒有光也就沒有空間、沒有色彩沒有造型了,光可以使室內的環境得以顯現和突出。自然光可以向人們提供室內環境中時空變化的資訊氣氛,可以消除人們在六面體內的窒息感。

它隨著季節、晝夜的不斷變化,使室內生機勃勃。人工照明可以恆定地描述室內環境和隨心所欲的變換光色明暗,光影給室內帶來了生命,加強了空間的容量和感覺。同時,光影的質和量也對空間環境和人的心理產生影響。以往室內設計中,多注重自然光的使用,在做燈飾設計和天花造型時,也只注重它們的形,不注意光的運用。另外,在起居室裡一般多采用反射光和漫射光,柔和恬靜的光線使人心情舒暢,悠閒自在,把一切煩惱暫時拋到一邊,在鬆弛中得到休息。

結論

室內設計是各種材料與藝術設計手法的集合體,是人們逗留時間最長的地方,同時也是最可以體現現代流行趨勢的地方。居室是人們生活起居的空間,通過創造各種合理的生活空間以滿足人們在室內進行交往、進餐、工作、學習、休息等活動的要求,這種要求的滿足也就是創造合理的使用功能,而這種不同空間又有著既相似又各具特徵的使用功能。

現代生活水平的提高給人們的生活帶來了很大的自由空間,人們在生活水平提高的同時,對居住的環境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環保的家居環境受到了更多的歡迎,簡約的風格、私密的個人空間逐漸的成為新的時尚,在這個風格的引導下,傢俱的組合設計也趨向於優化。

本設計做到了以簡潔明快為主要特色,重視室內使用功能,強調室內佈置應按功能區分的原則進行,傢俱佈置與空間密切配合。這樣不僅節約空間和材料,而且使室內佈置清爽、有序,富有時代感和整體美,體現了現代派所追求的“少就是多”的簡約化設計。

但在本設計中也存在許多不足,比如光源的設定還不到位,考慮的不夠完善,有些空間沒有充分的利用,存在死角,以及軟體應用的功夫不夠等。在以後的學習中努力的充實自己,完善自己的設計意圖。

設計方案 篇3

專案 名稱 :

委 託 方 (甲 方) :

受 委 託 方(乙 方):

簽訂地 點 :

簽訂日 期 :

灕江山水幼兒園方案設計 上海龍藝建築裝潢有限公司 20xx 年 月日

經(甲方)與上海龍藝建築裝潢有限公司(乙方)友好協商,就灕江山水幼兒園方案設計的專案,達成以下協議,簽訂本合同,並嚴格執行。

一、專案名稱、範圍和內容

(一)、專案名稱:灕江山水幼兒園方案設計

(二)、範圍:華涇路999號內灕江山水幼兒園的室內外平面、效果、環境等方案設計

(三)、設計內容:灕江山水幼兒園的一~三層室內平面(約3500M2)、門廳效果、外立面效果(約1500M2)、外圍環境平面及效果(約3000M2)等方案設計。

二、時間、進度安排

具體工作時間進度安排如下:

(一)、合同簽定後乙方即開始工作。

(二)、提交設計方案時間為合同簽定後的10天內完成。

三、雙方工作責任

(一)、甲方負責提供設計基礎資料(地形圖、建築設計圖、其他相關裡資料等),負責協助乙方灕江山水幼兒園相關資料搜尋,負責協調與相關部門的`聯絡與溝通。

(二)、甲方負責組織稽核工作,並及時提出具稽核意見及會議紀要。在乙方對甲方提供的資料或資料有異議時,甲方應及時予以回覆和核實。

(三)、乙方須按甲方的要求在合同規定的時間內完成設計成果,

並參加甲方的方案討論與論證,負責設計方案的介紹。

(四)、因甲方原因或不可抗拒的因素造成設計延誤的,乙方提交設計成果的時間順延。

(五)、設計署名權歸乙方所有,版權歸甲方所有,甲方有權在設計審定後公開展示設計成果,並通過傳播、媒介、專業雜誌、書刊及其他形式介紹、展示、評價設計方案。

四、驗收標準和評價方法

最終設計成果由甲方按照幼兒園的設計要求及國家有關標準組織驗收。

五、報酬及其支付方式

(一)、方案設計費:灕江山水幼兒園方案設計費經協商按1.5萬元人民給予支付。方案設計評審通過後,屆時另籤施工設計委託合同,費用另議。 (二)、支付方式

合同簽定後,甲方需支付乙方50%設計費(即0.5萬元),乙方完成設計後,甲方再支付乙方50%設計費(即1萬元)。

六、違約責任

(一)、違反本合同約定,違約方應按照《中華人民共和國合同法》的規定,承擔違約責任,賠償履約方損失。違約金或賠償金由雙方共同約定。

(二)、因不可抗拒的因素(如戰爭、地震、火災等)造成違約的,違約方不承擔違約責任。

七、爭議的解決辦法

在合同履行過程中發生爭議,雙方應當協商解決,也可以請求進行調解。當事人不願協商、調解解決或者協商、調解不成的,按以下方式進行裁決。

(一)、申請本地仲裁委員會仲裁;

(二)、按司法程式解決。

八、其他

其他未盡事宜由雙方協商解決。

九、合同一式二份,雙方各執一份。

甲方: 法定代表人: 地址: 聯絡人:電話: 年 月 日

乙方: 法定代表人:地址: 聯絡人: 電話:

設計方案 篇4

一、匯入:

“他用最銳利的智慧開啟了那一道道塵封的門,陽光從那錯開的門縫間擠出來,於是門外面鋪滿黃金;他用最樸實的教誨鑄造了一把堅韌的利斧,劈成了一道道深深的印痕,它留下的不是疼痛,而是刻骨銘心!於是,子子孫孫有了一條光明的大道。” 請同學們猜猜他是誰?對他就是我們中華文化的先驅——孔子。 今天就讓我們一起來學習《論語》選讀第1課 《天下有道,丘不與易也》,看看孔子到底給我們留下了一條什麼樣的光明大道

二、聽錄音,完成下列要求

1、請同學們對照註釋對全文進行理解。

2、解題:如果天下太平,我就不會與你們一道來從事改革了。

3、本文表現了孔子的那些主張?從中又給我們什麼啟示?

選文展示孔子主張入世救國,以改變天下為己任,勇於擔當社會責任的精神和知其不可為而為之的堅韌品質。

4、找出全文的通假字,古今異義詞,及詞類活用字:

通假字

(1)儀封人請見:“見”通“現”,引見之意。

(2)桀溺:“桀”通“傑”,形容高大。

(3)是魯孔丘與:“與”通“歟”,句末語氣詞,表疑問。

(4)而誰以易之:“而”通“爾”,第二人稱代詞。(5)且而與其從辟人之士也:“闢”通“避”。(6)植其杖而芸:“芸”通“耘”。(7)使子路反見之:"反"通"返"。

古今異義

(1)遇丈人:古:老年男子 今:妻子的父親

(2)明日:古:第二天 今:明天

(3)不仕無義:古:違背了臣對君應當秉持的政教倫理原則。

今:沒有義氣

(4)從而:今義為表順承的連詞

古義為兩個詞,從是跟從,而是連詞。

詞類活用

(1)子路從而後:名詞活用作動詞,落在後面。

(2)孔子下(名詞活用做動詞,下車)

(3)植其杖而芸(使動)

(4)止子路宿(使動)

(5)不仕無義(名詞活用做動詞)

(6)欲潔其身(形容詞的使動用法)

(7)歌而過孔子:(名詞活用做動詞)

(8)而亂大倫:(形容詞的使動用法)。

(9)殺雞為黍而食之:(動詞的使動用法)。

(10)耰而不輟(名詞活用做動詞)

(11)見其二子焉(動詞的使動用法)

5、找出並分析文中的重點句式:

君子之至於斯也 (定語後置)

而誰以易之 (賓語前置)

吾非斯人之徒與而誰與 (賓語前置)

奚自 (賓語前置)

且而與其從辟人之士也,豈若從辟世之士哉(“與其…豈若…”是固定結構)

6、重點虛詞“而”:

(1)長沮、桀溺耦而耕/子路拱而立 表修飾

(2)而誰與易之 你

(3)吾非斯人之徒與而誰與? 表並列

(4)已而、已而 罷了

(5)趨而避之 表順承

(6)殺雞為黍而食之 表順承

(7)欲潔其身,而亂大倫 錶轉折

7、規律總結:

一、用作連詞。可連線詞、短語和分句,表示多種關係。

(一)表示並列關係。一般不譯,有時可譯為"又"。如:

蟹六跪而二螯。(《勸學》)

地勢極而南溟深,天柱高而北辰遠。(《滕王閣序》)

(二)表示遞進關係。可譯為"並且"或"而且"。如:

君子博學而日參省乎己。(《勸學》)

今媼尊長安君之位,而封之以膏腴之地。(《觸龍說趙太后》)

(三)表示承接關係。可譯為"就"、"接著",或不譯。如:

餘方心動欲還,而大聲發於水上。(《石鐘山記》)

簡能而任之,擇善而從之。(《諫太宗十思疏》)

(四)表示轉折關係。可譯為"但是"、"卻"。

青,取之於藍,而青於藍。(《勸學》)

因人力而敝之,不仁。(《燭之武退秦師》)

(五)表示假設關係。可譯為"如果"、"假如"。如:

諸君而有意,瞻予馬首可也。(《馮婉貞》)

(六)表示修飾關係,即連線狀語和中心語。可譯為“地”。也可不譯。如:

吾嘗終日而思矣……(《勸學》)

吾恂恂而起(《捕蛇者說》)

(七)表示因果,譯為“因而”,如:

餘亦悔其隨之而不得極夫遊之樂也《遊褒禪山記》

(八)表示比喻,譯為“如同”。如:

軍驚而壞都舍《呂氏春秋·察今》

二、用作代詞。只用作第二人稱,一般作定語,譯為"你的";偶爾也作主語,譯為"你"。例如:

而翁長銓,遷我京職,則汝朝夕侍母。(《記王忠肅公翱事》)

三、複音虛詞"而已",放在句末,表示限止的語氣助詞,相當於"罷了"。例如:

一人、一桌、一椅、一扇、一撫尺而已。(《口技》)

聞道有先後,術業有專攻,如是而已。(《師說》)

三、原文釋義:

1、【原文】 儀封人(1)請見(xiàn),曰:“君子之至於斯也,吾未嘗不得見也。”從者見之(2)。出曰:“二三子何患於喪(sàng) (3)乎?天下之無道也久矣,天將以夫子為木鐸(duó)(4)。” 【註釋】

(1)儀封人:儀為地名,在今河南蘭考縣境內。封人,系鎮守邊疆的官。請見(xiàn):引見

(2)君子之至於斯也。之,定語後置標誌。相當於“至於斯之君子”。

(3)從者見之:隨行的人引見了他。

(4)喪:失去,這裡指失去官職。

(5)木鐸:木舌的銅鈴。古代天子釋出政令時搖它以召集聽眾。

【譯文】 儀這個地方鎮守邊界的長官請求把自己引見給孔子,他說:“凡是君子到這裡來,我從沒有見不到的。”孔子的隨從學生把他引見給了孔子。他出來後(對孔子的學生們)說:“諸位何必為孔子喪失官位而擔憂呢?天下沒有德政已經很久了,上天將借孔夫子為聖人來宣揚大道。” 【評析】 孔子在他所處的那個時代,已經是十分有影響的人,尤其是在禮制方面,信服孔子的人很多,儀封人便是其中之一。他在見孔子之後,就認為上天將以孔夫子為聖人號令天下,可見對孔子是佩服至極了。

借儀封之口,用“木鐸”喻孔子,高度讚美孔子勇於擔當的高尚精神。

2、【原文】

長沮(jù)、桀(jié)溺(nì) (1)耦(ǒu)而耕(2)。孔子過之,使子路問津(3)焉。

長沮曰:“夫執輿(yú) (4)者為誰?”

子路曰:“為孔丘。”

曰:“是魯孔丘與(yú,同“歟”)?”

曰:“是也。”

曰:“是知津矣。”

問於桀溺。桀溺曰:“子為誰?”

曰:“為仲由。”

曰:“是孔丘之徒與?”

對曰:“然。”

曰:“滔滔者天下皆是也,而誰以易(yì)之(5)?且而與其從闢(6) (bì)人之士也,豈若從辟世之士哉?”耰(7) (yōu)而不輟(chu)。

子路行以告。夫子憮(wǔ)然(8)曰:“鳥獸不可與同群,吾非斯人之徒與而誰與?天下有道,丘不與易也。”

【註釋】

(1)長沮、桀溺:兩位隱士,真實姓名和身世不詳。

(2)耦而耕:兩個人合力耕作。

(3)問津:津,渡口。尋問渡口。

(4)執輿:即執轡(pèi)。

(5)之:與。

(6)闢:同“避”。

(7)耰:音yōu,用土覆蓋種子。

(8)憮然:悵然,失意。

【譯文】

長沮、桀溺(兩個在水窪地裡勞動的高大魁梧的人)併力一起耕種,孔子路過,讓子路去尋問渡口在哪裡。

長沮問子路:“那個手拿著韁繩駕御車馬的人是誰?”

子路說:“是孔丘。”

長沮說;“是魯國的孔丘嗎?”

子路說:“是的。”

長沮說:“那他是早已知道渡口的位置了。”

子路再去問桀溺。桀溺說:“你是誰?”

子路說:“我是仲由。”

桀溺說:“你是魯國孔丘的弟子嗎?”

子路說:“是的。”

桀溺說:“天下到處都是像洪水一樣混亂的情形,你與誰去改變它呢?況且你與其跟隨孔子這樣的避人之士,怎麼比得上追隨我們這些躲避社會的人呢?”桀溺用耰鬆土,仍舊不停地做田裡的農活。

子路回來後把情況告訴了孔子。孔子悵然若失地說:“人是不能與飛禽走獸合群共處的,我如果不同世上的人群打交道,還與誰打交道呢?如果天下政治清明,我就不會與你們一道來參與變革了。”

【評析】

這一章反映了孔子關於社會改革的主觀願望和積極入世的思想。

儒家不倡導消極避世的做法,這與道家不同。儒家認為,即使不能齊家治國平天下,也要獨善其身,做一個有道德修養的人。

孔子就是這樣一位身體力行者。所以,他感到自己有一種社會責任心,正因為社會動亂、天下無道,他才與自己的弟子們不知辛苦地四處呼籲,以天下為己任,為社會改革而努力,這是一種可貴的憂患意識和歷史責任感。

3、【原文】 楚狂接輿(1)歌而過孔子曰:“鳳兮鳳兮!何德之衰?往者不可諫,來者猶可追。已而已而!今之從政者殆(dài)而!”孔子下,欲與之言。趨而闢(bì)之,不得與之言。

【註釋】

(1)楚狂接輿:一說楚國的狂人接孔子之車;一說楚國狂人姓接名輿。本書採用第二種說法。 (2)殆(dài):危險。

(3)趨:快步走。

(4)闢(bì):通“避”,躲避。

【譯文】 楚國的狂人接輿唱著歌從孔子的車旁走過,他唱道:“鳳凰啊,鳳凰啊,你的德行怎麼這麼衰弱呢?過去的已經無可挽回,未來的還來得及改正。算了吧,算了吧。現在參與政治事務的人很危險啊!”

孔子下車,想同他談談,他卻快步走著躲避孔子,孔子沒能和他交談。

【評析】

既有接輿對孔子品格的虛假尊重,又有對孔子人生選擇的譏嘲;既有對孔子的最後規勸,也有對當時執政者的斥責。連用三個“而”表示斥責、貶斥之深。

表現隱士對現實的不滿,也表現孔子對隱士的尊重。4、【原文】 子路從而後,遇丈人,以杖荷(hè)蓧(diào) (1)。子路問曰:“子見夫子乎?”

丈人曰:“四體不勤,五穀不分(2),孰為夫子?”植其杖而芸。

子路拱而立。

止子路宿,殺雞為黍(shǔ) (3)而食(sì) (4)之。見其二子焉。

明日,子路行以告。子曰:“隱者也。”使子路反見之。至,則行矣。

子路曰:“不仕無義。長幼之節,不可廢也;君臣之義,如之何其廢之?欲潔其身,而亂大倫。君子之仕也,行其義也。道之不行,已知之矣。” 【註釋】

(1)丈人:古代對老年男子的尊稱。今指岳父。

(2)蓧:音diào,古代耘田所用的竹器。

(3)四體不勤,五穀不分:一說這是丈人指自己。分不,是語氣詞,意為:我忙於播種五穀,沒有閒暇,怎知你夫子是誰?另一說是丈人責備子路。說子路手腳不勤,五穀不分。多數人持第二種說法。我們以為,子路與丈人剛說了一句話,丈人並不知道子路是否真的四體不勤,五穀不分,沒有可能說出這樣的話。所以,我們同意第一種說法。

(4)黍:音shǔ,黏小米。

(5)食:音sì,拿東西給人吃。

1、後:名詞活用作動詞,落在後面。

2、“芸”通“耘”,除草。

3、見:通“現”,使……拜見。

4、明日:第二日。

5、“反”通“返”,回去。

6、其:表示反問語氣副詞。

7、潔:使……潔。

8、亂:使……亂。

9、仕:做官。

【譯文】

子路跟隨孔子出行,落在了後面,遇到一個老年男子,用柺杖挑著除草的工具。子路問道:“你看到我的老師嗎?”

老丈說:“我手腳不停地勞作,五穀還來不及播種,哪裡顧得上你的老師是誰?”說完,便把他的柺杖插在田頭去除草。

子路拱著手恭敬地站在一旁。

老年男子留子路到他家住宿,殺了雞,做了小米飯給他吃,又叫兩個兒子出來與子路見面。

第二天,子路趕上孔子,把這件事向他作了報告。孔子說:“這是個隱士啊。”叫子路回去再看看他。子路到了那裡,老年男子已經走了。

子路說:“不出來做官,就是違背了臣對君應當秉持的政教倫理原則。長幼間的禮節是不可能廢棄的;君臣間的關係怎麼能廢棄呢?老人家想要自身清白,卻破壞了根本的君臣倫理關係。君子做官,只是為了實行君臣之義的。至於道的行不通,早就知道了。”【評析】

過去有一個時期,人們認為這一章中老丈所說:“四體不勤,五穀不分”是勞動人民對孔丘的批判等等。這恐怕是理解上和思想方法上的問題。對此,我們不想多作評論,因為當時不是科學研究,而是政治需要。

其實,本章的要點不在於此,而在於後面子路所作的總結。即認為,隱居山林避世是不對的,老丈與他的兒子的關係仍然保持,卻拋棄了君臣之倫。這是儒家向來都不提倡的,反映了孔子明知其不可為而為之的執著精神。5、【原文】

子路宿於石門(1)。晨門(2)曰:“奚自?”子路曰:“自孔氏。”曰:“是知其不可而為之者與?”

【註釋】

(1)石門:地名。魯國都城的外門。

(2)晨門:早上看守城門的人。 【譯文】

子路夜裡住在石門,看門的人問:“從哪裡來?”子路說:“從孔子那裡來。”看門的人說:“是那個明知做不到卻還要去做的人嗎?” 【評析】

“知其不可而為之”,這是做人的大道理。人要有一點鍥而不捨的追求精神,許多事情都是經過艱苦努力和奮鬥而得來的。孔子“知其不可而為之”,反映出他孜孜不倦的執著精神。從這位看門人的話中,我們也可以見出當時普通人對孔子的評論。

四、合作探究

1、文章通過幾則對話,主要表現了孔子勇於擔當社會道義的精神 。在文中,孔子出現的時候並不多,孔子的話也不多,但孔子的形象卻活靈活現地展現在我們面前。這是運用了什麼樣的表現手法?請結合全文進行分析。

思路點撥:認真閱讀,弄清每一則故事寫到了什麼人,什麼語言,什麼思想,然後看孔子分別有什麼反映,然後歸納文章的寫作手法。

探究:文章為了表現孔子的思想,主要採用了兩種表現手法:

(1)語言描寫:在文化中,孔子雖然沒有和長沮、桀溺等人進行直接的辯論,但是子路就是他的代言人,就是他的思想的表達者。所以有些時候孔子直接發表看法,子路在和長沮、桀溺交談後,“行以告” 孔子聽後,表達了自己的態度:“鳥獸不可與同群,吾非斯人之徒與而誰與?天下有道,丘不與易也。”有些時候,是通過子路表達出來。像子路對荷蓧丈人的評價,其實就是孔子對他的評價。

(2)側面烘托:烘托是指:不從正面去描寫人物,而是從對其他人物、事件的敘述和描寫中渲染氣氛、烘托人物的描寫方法。《藝概》的作者劉熙載說:“正面不寫寫反面,本面不寫寫對面、旁面,須知睹影知竿乃妙。” 我國古人把這種方法稱為"反面敷粉"。如第一則內容沒有記述孔子所告之言和儀封人的問對之言,直接寫他在見孔子之後,就認為上天將以孔夫子為聖人號令天下,可見他對孔子的佩服之至以及孔子在當時社會中的影響之深了。第二三四則中,長沮、桀溺、荷蓧丈人、楚狂接輿對孔子行為的奚落,從側面反映了孔子那種勇於承擔社會大任而義無反顧地精神。最後一則從看門人的話中,我們也可以見出當時普通人對孔子的評論。

2.微觀揣摩

論語中的語言非常簡練,但包含了深刻的含義,體現了說話者的思想與看法。請從文中找出幾句話來細細品味。

思路點撥:言為心聲,既要看到語言的表面意義,又要結合人物的思想觀點,透視其深層次的含義。

探究:

(1)滔滔者天下皆是也,而誰以易之?且而與其從辟人之士也,豈若從辟世之士哉?

子路沒有從長沮那兒得到回答,只得轉而向桀溺打聽,讓人始料不及的是,桀溺不但沒有回答子路的問題,反而講了一大堆道理。這句話有兩層意思:一是說,天下到處都是洪水橫流一般的混亂情形,你跟誰來改變它呢?另一層意思是說,你子路與其追隨孔子這種避人之士,哪裡比得上追隨我桀溺一樣的避世之士,出世而隱居呢!言外之意是,像我這樣避世隱居的人才更高超更徹底,像孔子那樣的人根本不在話下。 子路要問路,是實實在在的路,而桀溺卻就人生之路大做文章,其實他是藉此表達對孔子的嘲諷。

(2)鳥獸不可與同群,吾非斯人之徒與而誰與?天下有道,丘不與易也。

子路聽了長沮、桀溺的話後,就把事情的經過告訴了孔子,孔子聽後說了這番話。孔子的話包含兩個意思:一是說,人不可以與鳥獸同群,自己只會跟世間眾生在一起;另一個意思是說,自己之所以要改變這個世界,是因為天下沒有德政,——假如天下政治清明,我就不會投身到變革天下的活動中去了。前一個意思是要告訴桀溺那樣的避世之士:自己只會生活在世間眾生之中。其中蘊含著孔子對世間眾生的深刻關懷。後面一個意思是要告訴桀溺等人,天下越混亂自己越不會選擇避世,因為自己有改變這種混亂局面的責任。由孔子的這句話可以看出,孔子考慮的是天下眾生。

3.發現創新

有人說,孔子生活的時代已經決定了他的理想不可能得到實現,孔子“知其不可為而之”,最終他只能是一個孤獨者,一個理想主義者。你是怎麼認識的?

思路點撥:一要注意分析人物的思想,二要注意結合時代特徵進行分析。

探究:

孔子生於兩千五百多年前,處於一個“禮樂崩壞”天下大亂的時代。面對皇室的衰落,諸侯的割據混戰,人民遭受巨大的創傷和痛苦,這位生於沒落貴族家庭的`青年人深感困惑。怎樣才能挽大廈與將傾,救百姓與水火呢?孔子對當時的社會形態作了深入的思考。他以濟世愛民為己任,形成了以“仁”為核心,以“禮”為形式的一整套儒學理論體系,力圖通過“忠君尊王”,實現“聖君、賢臣、良民”,和諧一致的“天下大同”的理想。

就當時而言,孔子站在了中華民族的前面,因為如果他的一整套理論能夠謹行不已的話,中國無疑將結束戰亂,實現治世,人民將從此永享太平。但當時的形勢是:人人擁兵自立,或者就是垂簾聽政,成為一國政治的真正把持者。各個國家為了百姓和土地,殺伐擾攘戰火不熄。失去了武力便失去了繼續生存是權力。從這個角度上看,孔子的思想又是多麼的吹落不堪。因為在一個只相信武力的時代裡,吶喊和呼籲是起不到任何作用的,雖然它有時還可以一些零碎的呼應。然而這種呼應相對於戰馬的長鳴聲、金戈的相交聲、統治者勝利後那猙獰的笑聲,太過微弱渺小了。因此,即便孔子發出了“知其不可為而之”的浩嘆,我們還是將其列為“理想主義者”。

但是我們又不得不在“理想主義者”前面加上“偉大”二字。“孔子的偉大之處就在於他能在“斯文”與客觀環境出現巨大矛盾之際,在政治、經濟問題成為人們普遍關心的焦點的時代,仍然堅信理想能夠實現。

最後請同學們根據課文用簡潔的語言概括孔子的為人。

提示:孔子知道時代不太平,難以實現心中的理想,但是他能夠努力堅持去實現去維護思想的核心"禮"。

孔子的人生態度:

積極入世;勇於擔當;以天下為己任;知其不可為而為之。

五、作業:

1、背誦本文中精警的句子。

2、完成課後練習。

3、閱讀《論語》,體味中華傳統儒家思想的精髓。

4、預習第二課,從中找出重點字詞句,並對其簡要分析

5、對第二課作簡要的分析,試著總結文章大意。

附:課後思考與練習

1、孟子在《孟子·盡心上》中提出了“窮則獨善其身,達則兼濟天下”的觀點。而本文孔子給我們的印象是“知其不可為而為這”。如何看待孔子與孟子的這種差別。

提示:可以考慮提出者不同的出發點。言之成理即可。(在我國傳統中,孔子被稱為“聖人”,孟子被稱為“亞聖”,兩人都是先秦儒家的大師。他們的人格和人生追求都是“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的模式。在修身為立足點上,無論是進還是退,兩者並無差異。但是,孔子對治國、平天下的追求更為執著。)

2、孔子與長沮、桀溺以及荷蓧丈人有什麼不同?

提示:長沮、桀溺、荷蓧丈人因為世道太亂,因此躲起來,他們屬於消極避世之人。

孔子知道世道不太平,但是他敢於去改變(積極入仕),雖然有時候這種努力並沒有起到什麼效果,但是他的出發點和目的是應該值得肯定的。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