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小落實“雙減”語文作業設計範文

來源:果殼範文吧 3.23W

國小落實“雙減”語文作業設計範文1

減輕學生的課業負擔,如果離開教學設計的話,我覺得是空話。優化課堂才是減負的第一要義。長期以來,我們的語文課堂存在著內容冗雜、結構混亂、創意缺失等問題,市場上的各種教學設計資料也不盡人意。

國小落實“雙減”語文作業設計範文

那麼,我們在備課上怎麼去做,才能夠提升課堂的質量。我在這裡淺淺的說說我的做法:

一、把握文字特點,確定教什麼。

教師適應學生是教學過程的核心。

在教學九上第三單元《精神的三間小屋》時,我備課時是這樣思考的:本單元是議論文單元,但本課在嚴格意義上來說,不是標準的議論文,說它是議論性散文更合適一點。比起論證方式和論文思路來,優美的詞藻,合適的比喻,深刻的立意更是看點。所以,我拋開議論文的知識,著眼於理解領會文章的語言這點來設計教學,並把本文定位為積累型文字。

在讓學生們理解了“精神”一詞的含義後,我提出的主問題是:“如果在這篇文章裡找值得積累的句子,你會選哪處?為什麼?”

這個問題也是指導學生再次閱讀的,我讓學生著眼於課文的主體部分,三間小屋,三個層次,一個層次一個層次去品讀,學生找到的句子也確實是最精髓的東西!這其間,自然帶出本文的主要論證方式:比喻論證,對比論證。讓學生找,讀,品,老師在課堂上導讀,點評。自讀課,就要獨立,讀熟,讀透。一個課時的課程,讀讀,品品,點點。自由,輕鬆,愉悅!我們該保有怎樣的人生觀在品讀中漸漸清晰。

定位為積累型文字,那麼課後的作業也當是課堂的.延續。本節課我設計的作業是:

1摘抄課文中優美詞句,寫在積累本上。

2閱讀畢淑敏另一篇散文《造心》,和老師交流閱讀感受。

二、瞭解學生的認知特點,思考怎麼教,敢於創新。

九年級第一單元為現代詩歌單元,詩歌的主要學習方法是什麼?朗讀。

教讀每一篇詩歌,我的學生基本上都是當堂成誦。指導朗讀是分層次的,一讀語音語調,二讀修辭格,三讀意境意象,最後領悟出思想情感。課堂上進行各種朗誦展示,配以輕音樂,配以動態背景圖,整個課堂就一“賽詩會”,學生參與度極高。

體味詩歌本身的美,勝過大談創作背景,像《你是人家的四月天》,一直有爭議林徽音這首詩是寫給誰的,其實時至今日,討論寫給誰沒有多大的意義,它的美和價值在於,僅僅文字本身,就能穿越背景而激起每位讀者的共鳴!好的作品都是這樣。

在教學《岳陽樓記》的寫作手法時,我聯絡到學生的寫作問題。岳陽樓記寫法有這一特點,駢句與散句結合,文章的節奏感強。以文章的第二段為例:“??予觀夫巴陵勝狀,在洞庭一湖。銜遠山,吞長江,浩浩湯湯,橫無際涯;朝暉夕陰,氣象萬千。此則岳陽樓之大觀也。前人之述備矣。然則北通巫峽,南極瀟湘,遷客騷人,多會於此,覽物之情,得無異乎?”。我把這段文字用音樂的節奏符號?來排列,讓學生觀察句子的長短規律,學生排出的規律是:“長,長,短,短,短,短,短,短,長,長,長,短,短,短,短,短?”

而後啟發學生,這像不像音樂裡的節奏呢,有輕有重,有緩有急?

但同學們的作文,常常句子是一長到底,讓老師讀來有疲憊感。我們不妨在作文中借用古人的辦法,長句短路結合,駢散結合,文章無論在佈局上,還是朗讀上,都會更勝一籌。

文字的特點,我們如果教活了,一節課會很有收穫,而如果照本宣科,吸收率不高,那麼意義就不是很大。?減負也等於效率,課堂質量高,課堂擲地有聲,學生課外負擔一定會輕。

三、作業的設計一定是課堂的關聯和延展。

比如我把《精神的三間小屋》定位為積累型文字,那麼課後作業一定會讓積累本課的金句,在《岳陽樓記》中講到駢散結合,就會讓學生用這手法寫一段景物描寫。在《敬業與樂業》中學到論據對論點的支撐作用,作業就會佈置到給“凡職業都是有樂趣”的這一論點找相應的論據支撐。

學練結合,才能更有效的檢測學的效果。

總之,面對“雙減”,無論是課堂的設計,還是作業的設計,都是對老師學養的考驗,首先成長的應該是老師。

很喜歡鄭板橋的書齋聯:“刪繁就簡三秋樹,領異標新二月花。”這幅對聯闡述了深刻的畫理:上聯意為以少勝多,譬如繪蘭畫竹容易流於枝蔓,應刪繁就簡,如三秋之樹,瘦勁挺拔;下聯意為“自出手眼,自樹脊骨”,不可趨趕時髦,須另闢蹊徑,似二月之花,獨領風騷。繪畫如此,教學亦然。

國小落實“雙減”語文作業設計範文2

為全面落實國家“雙減”政策,幫助語文教師更好地把握“雙減”導向下如何有效佈置作業,學校擬定國小語文學科作業設計與實施指導意見。

一、總體目標

(一)鞏固所學知識,反饋教學效果

通過國小語文作業設計與實施,鞏固和加深學生對基礎知識、基本技能的掌握,強化習得的基本方法,形成基本學科價值觀;及時發現、分析學生與老師在語文教學中存在的問題及原因;發現教學難點;瞭解學生的學情差異;判斷學生是否達到教學目標要求。充分發揮作業的診斷功能,為改進教學工作提供真實有效的資料支撐。

(二)推進實踐運用,提升學習能力

通過國小語文作業設計與實施,聚焦學科核心素養,引導學生在課外實踐中運用所學方法,藉助初步形成的語文能力,強化運用所學知識,拓展提升基本技能;積累實踐活動經驗,提高語言能力;發展思維、豐富審美情趣和形成文化意識,確保語文要素精準落地,增強自主學習能力。

(三)提高教學質量,促進全面發展

通過國小語文作業設計與實施,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培養探索精神;獲得教學資訊的反饋,及時調整教學計劃,優化教學方法,改善教學方式從而更好發揮課堂教學的作用,提高教學質量;讓學生進一步體驗語文與生活、語文與其它學科的聯絡,受到良好的思想品德教育,增強審美能力,樹立勞動觀念,弘揚科學精神,養成良好學習習慣,促進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

二、具體要求

(一)把握作業育人功能

遵循教育規律,堅持因材施教,嚴格執行課程標準和教學計劃,做好幼小銜接,堅持國小一年級零起點教學。將愛國主義教育、道德情操教育、優秀文化傳統教育等在語言文字的品味中自然XX,薰陶感染,培養學生實事求是的科學態度、辯證唯物主義的科學觀點,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等。

(二)嚴控書面作業總量

統籌安排好課前作業、課中作業、課後作業。課前作業以閱讀質疑、蒐集資料、查詢工具書為主要方式,根據教學需要,引導學生自主解決一部分基礎性問題;課中作業與講解、指導、自測、反饋融為一體,體現為聽、說、讀、寫等靈活多樣的課堂實踐;課後作業是學習的延伸和拓展,必須嚴控書面作業總量,適當加入閱讀、實踐類作業,要根據學情合理規劃作業結構、完成時間,設定分層作業,體現難易層次。

一、二年級不佈置課後書面作業,可在校內適當安排鞏固練習。三至六年級在佈置課後書面作業時,要與其他學科教師相互溝通、協調,確保每天各學科書面作業平均完成總時間不超過60分鐘。

(三)創新作業型別方式

隨著國小語文統編教材的全面使用,教師的`教學行為與學生的學習方式正在發生一系列變革。單一的、重複的、一成不變的作業題型已經不能滿足新的課堂教學要求與理念。國小語文作業要緊扣學科特點,結合國小生的年齡特徵與心理髮展水平,結合當前教學目標、學習任務和學生髮展需求,創新作業設計,提升作業設計質量。

要在突出作業趣味性的基礎上,強調作業設計的針對性,與課堂教學緊密結合,為突破教學重難點做好準備與鋪墊;為鞏固強化方法、策略的遷移與運用創設場景;作業設計中,特別關注單元語文要素與“交流平臺”的“示例”指向,關注單元導語頁、課前閱讀導引、文中的“泡泡”、課後思考與練習等提示,把這些要求過程化、具體化,不另起爐灶,不拔高要求,實現編者意圖。

(四)提高作業設計質量

針對學生不同情況,精準設計作業,根據實際學情,精選作業內容,合理確定作業數量。國小語文作業的難度不能超出《義務教育課程標準》的目標要求和內容標準,要符合— 3 —學生的年齡特點和學習規律,準確把握作業難易度:區別“會認字”與“會寫字”的教學要求;區分“瞭解”與“理解”、“感知”與“體驗”、“認識”與“運用”的程度;注意思考練習中“選做題”的特別要求;避免低段教學高段化,高段教學低段化。堅決清除偏、難、怪、嚴重脫離課程標準要求和學生實際學習情況的作業題。

(五)規範強化作業批改

教師要對佈置的學生作業全批全改,不得要求學生自批自改,強化作業批改與反饋的育人功能。作業批改要正確規範、評語恰當。通過作業精準分析學情,採取集體講評、個別講解等方式有針對性地及時反饋,特別要強化對學習有困難學生的輔導幫助。有條件的地方,鼓勵科學利用資訊科技手段進行作業分析診斷。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