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選設計方案合集六篇

來源:果殼範文吧 2.16W

為確保事情或工作順利開展,時常需要預先制定一份周密的方案,方案是綜合考量事情或問題相關的因素後所制定的書面計劃。那麼問題來了,方案應該怎麼寫?下面是小編整理的設計方案6篇,供大家參考借鑑,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精選設計方案合集六篇

設計方案 篇1

一、設計思路

和諧、溫馨的氛圍是孩子健康活潑成長的必要條件,為此,家委會組織本次親子活動,通過讓孩子、家長、老師在活動中互動起來,共同分享參與親子活動的樂趣,加深親子情,同學情、師生情。

二、時間:20xx年10月6日(星期一,暫定)上午9∶00--21:00(晚餐後夜景觀賞,集體返回)

三、地點:梅溪湖公園

四、活動組織:家委會成員及部分家長。

五、活動主持:彭弘博媽媽

六、參加人員:五(2)家長及學生、老師

七、活動程式安排:

(一) 10:00-11:30遊園

(二) 11:30-13:00尋一僻靜處自由午餐

(三) 13:00-13:10收拾午餐垃圾後,按分組坐好

(四) 13:10-14:50主持人歡迎並介紹老師,老師做自我簡介;

孩子簡單介紹自己及家庭成員;爆料成員之趣事(每人三分鐘) (五)14:50-15:00孩子們合唱一曲

(六) 15:00-17:00 開展親子游戲(遊戲專案附後,不分發給家長)

(七) 17:00 -17:40 自由交流

(八) 17:40-19:30晚餐

(九) 19:30-21:00夜景觀賞,集體返回

八、活動分工;

活動總指揮:張世豪爸爸

工作人員:家委會成員、黃佳鈺媽媽、彭弘博爸媽、諶曉瑩爸媽、唐濤爸爸

(一) 前期工作:

1、與老師的資訊介面(包括邀請老師,通過家校通發信息給家長):由彭可欣媽媽負責。

2、梅溪湖公園踩點(包括晚餐安排)、車輛安排,由張世豪爸爸負責。

3、物資配置:包括遊戲道具、獎品以及其他物品的準備,由覃雨菲媽媽、諶曉瑩媽媽、黃佳鈺媽媽負責。

4、活動方案整理:彭可欣媽媽。

5、背景音樂準備:彭弘博媽媽

(二) 現場工作:

1、現場總指揮:張世豪爸爸;

2、現場佈置(掛橫幅,拉線等):由唐濤爸爸負責,其他人員配合;

3、活動現場裁判、評分:徵集負責家長;

4、活動獎品、物品的保管和發放:由覃雨菲媽媽、諶曉瑩媽媽、黃佳鈺媽媽負責;

5、活動音樂播放、道具配合:由彭弘博爸爸負責,其他各遊戲負責人配合;

6、 現場攝影(含全體合影):徵集負責家長。

(三)後期工作:道具回收,清理現場等。主持人號召小朋友共做環保小衛士,回收垃圾,道具交給總指揮張世豪爸爸。

九:費用預算

費用:由覃雨菲媽媽、諶曉瑩媽媽墊支,活動完畢後再結算。 十:注意事項:

1、本著快樂、安全、友誼的宗旨開展本次活動;工作人員以及全體家長齊心協力,分工合作,為成功辦好本次活動而努力。

2、工作人員在自由午餐時做好下午活動的準備工作。

3、參加活動人員著裝休閒,確保運動安全。

設計方案 篇2

教材分析:《色彩的對比》是人美版的國小美術教材第十冊第四課的內容,根據《美術課程標準》所確立的階段目標,確定本課屬於“造型?表現”領域的一個學習內容,是色彩系列的一部分。即通過看、畫、做等方法表現所見所聞,所感所想的事物,激發學生豐富的想象力與創造力。

教學目標:

認知目標:學習和了解色彩的視覺規律,引導學生感受色彩的形式美感,能初步運用色彩的對比只是完成一幅作品。

能力目標:通過欣賞、分析生活中的藝術作品中的色彩對比現象,培養學生的審美能力,提高色彩造型能力。

情感目標:通過欣賞我國古代建築及民間工藝品中的色彩運用,感悟我國傳統文化的博大精深,激發學生的民族自豪感,培養他們熱愛民族傳統文化、熱愛生活的情感及對美術學習活動的興趣。

 教學重難點:

重點:學習色彩的對比關係,感受對比的形式美感。

難點:藝術實踐中對比色的選擇與搭配。

 教學過程:

  一、組織教學

語言組織教學,互動遊戲《正反義詞》。

同學們,在課前我們先來做個小互動,《正反義詞》大家都會吧?那我們就來看一看那位同學反應最快。長——、高——、胖——、黑——、

同學們表現的很棒,都能快速的答出它們的反義詞,那我們現在上課。

二、匯入新課

1、同學們,老師剛才考察了大家的反應能力,現在在考察一下大家的觀察力。老師請兩位學生到講臺上來,提問;他們有什麼不同?是怎麼看出來的? 生:高矮、胖瘦、膚色黑白,嘴巴大小······

2、下面我們在觀察兩組圖片,列舉生活中的對比現象。

我們為什麼會有這樣的視覺感受呢?這就是我們生活中的對比現象,一起來了解對比概念:將兩個或兩個以上的物品放在一起,相互影響顯示出差別的現象叫對比。

3、那在我們的美術中會有怎樣的對比效果呢?那我們今天就一起來學習《色彩的對比》。

 三、講授新課

教師:我們生活在什麼樣的世界,生存環境又是怎樣的呢?請學生用形容詞還形容一下。

學生:五顏六色,五彩繽紛,色彩斑斕等教師說明我們的世界充滿了色彩,色彩無處不在,色彩是我們的生活更有生機,活力。

教師:但如果世界上沒有了色彩又會怎樣?

學生:暗淡無光,沒有生機,死氣沉沉

教師:著名的色彩大師伊頓曾這樣說過:“色彩就是生命,因為沒有色彩的世界在我們看來象死的一般!”那就讓我們舞動自己的生命,讓它變得色彩斑斕。

1、下面我們來一起回顧三原色,三間色。同時閱讀教材小資料,分析9頁教材。

2、師出示色卡請兩位學生上臺採用色卡拼組、色卡連線的方式選出正確的對比色,再出示色相環請學生指出對比色。

3、總結對比色規律。(在色相環中呈120-180度的為強烈對比,90-30度之內的為柔和對比。)接著進行細緻分析不同類別的色彩對比:

A:同類色對比:同一色相的顏色對比。特點:色相相同,個性差異小,對比效果極弱。畫面比較柔和,不刺眼。

B:鄰近色對比:在色環0---40度的顏色。特點:統一,色彩富於變化、柔和、過渡自然。

C:對比色對比:在色環上0---180度的顏色對比。特點:對比效果極為強烈,給人強烈的刺激,容易引起人們的注意。

4、欣賞圖片,尋找生活中的對比色。

師:清潔工的衣服為什麼是橘紅色的?學生一起答:醒目,突出,防止別人撞他。師引導提醒:這種色與周圍環境。學生一起說:對比強(引導學生觀察事物比較的觀察)師:動手術的醫生為什麼穿綠色的?學生議論紛紛。師:色彩對比除了前面我們說得給人們影響,強烈的互補色還可以緩解人的疲勞,因為血是紅色的,與綠色的衣服是互補色,這樣穿醫生可以更好的做手術。

分析教材畫家作品中如何運用對比色,及民間藝術品中對比色的作用。

 四、藝術實踐

1、作業佈置:運通色彩的對比進行《鳳鳥》色彩填塗。(發給學生老師準備好的鳳鳥黑白稿)

2、展示範作,分析如何運用對比色填塗。記得我們在四年級的時候就學過對稱方式,在這次掛虎填色的作業中,一定要將你的對比色填的對稱,這樣會讓它更具美感。

3、輔導學生完成作業。

 五、展示評價

1、學生自我展示作業。(讓學生毛遂自薦上臺展示自己的作品,並將自己認為運用對比色最好的地方說出來。)

2、小組間互相評價。(老師講教師後方的黑板劃分為4個區域,讓每組挑出6副最優秀的作品進行展示貼上,小組間走動瀏覽,每組派代表進行談論感受)

3、教師點評總結。

 六、課後拓展

出示部分民間作品,引導學生回家進一步實踐,可以設計一些民間物件的形象進行填色或用對比色畫一幅畫。

教學反思:這節課通過看、畫、做等方法表現所見所聞,所感所想的事物,激發學生豐富的想象力與創造力。通過小組評議作

業的方式,使學生學會尊重別人的勞動成果,並且能夠客觀真實的評價,有助於學生高尚道德情操的養成。

設計方案 篇3

學生分析:

一般特徵:高一學生處在十六七歲的花季年齡,對於愛情已有朦朧的感知,學習時會有相應的感受。入門能力:高中學生已具備一定的閱讀審美力,能從不同角度去理解一首情節跳躍、人物朦朧的詩歌;由於《詩經》年代久遠,閱讀上會有一定困難,幸好詩歌篇幅短小,藉助註釋應能掃除字詞障礙。學習風格:學生對於愛情的話題會有發表意見的熱情,所以本課的學習不宜教師講授,而用討論法來研究人物形象、瞭解詩歌特點。

教學目標:

一、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1、通過設定問題情境,鼓勵學生從多角度思考、探索、交流,激發學生的`好奇心和主動學習的慾望;2、欣賞純潔健康的愛情。

三、知識與技能

1、掌握《詩經》的基本知識;

2、積累文言字詞;

3、理解詩歌的主旨,讀懂人物形象;

4、瞭解重章疊句的表達效果和詩歌敘事的跳躍性。

二、過程與方法

1、朗讀感知課文;

2、合作探究,情感交流,理解文意,分析形象;

3、在探究中瞭解“詩無達詁”的詩歌特點。

教學重點:人物形象的把握和多角度理解詩歌;

教學難點:理解詩歌情節的跳躍性和從多角度去理解詩歌。

教學過程

一、介紹《詩經》;梳理文意。

1、介紹《詩經》。(略)

2、聽朗讀,糾正字詞讀音。

3、據課文註解梳理文意。

4、請學生整理字詞。

再朗讀課文,鞏固對課文內容的理解。

二、分析人物性格:從哪些詩句可以看到人物的性格?

1、探討男主角的形象。學生討論交流。

(參考:“搔首踟躕”, 心急難耐,又無計可施,是個憨厚淳樸的小夥子。

“說懌女美”“匪女之為美,美人之貽”,是個痴情的小夥子。)

2、探討女主角的形象。

(1)討論:為什麼女主角“愛而不見”?這使你覺得這是位怎樣的女子?

(參考:或者是因為害羞、矜持;或者是因為女的先到了不好意思,故意躲起來製造男子先到的假象;或者是因為調皮,製造一點情趣;或者是因為善於體貼人心,先到了卻故意後出現,免得男子有“遲到”的內疚感……)究竟是害羞矜持還是調皮活潑?讓男主人公琢磨不透,也讓讀者琢磨不透,如霧裡看花,朦朧綽約,越發引人暇想。

(2)討論:女主人公究竟是位怎樣的女子?還有哪些詩句可以給我們一些思路?(貽我彤管、自牧歸荑:以物傳情,未聽其語已暗傳情,含蓄溫婉,聰慧可人。)

3、這是一段怎樣的愛情?

討論:(1)討論:女主人公有沒有出現過?

A、有。下文饋贈物品時出現。

B、沒有。下文饋贈物品只是男子的回憶。

以上兩種意見同學們同意哪種?說說你的理由。

(參考:這涉及到對詩歌的情節的理解。可作多種假設。一,女主人公走出來了,並且贈送男子彤管,而且兩人一面說笑一面散步到了野外,女子又送了荑草。二,這只是男子等待女子的一個場景,因為“愛而不見”,男子“搔首踟躕”,不知女子心意,於是前思後想,回憶種種情事,以揣測女子“不見”的因由,揣測女子對自己的心意。三,這是三個戀愛場面,感情一步步加深。)

小結:“詩無達詁”,所以成就了詩歌的朦朧美、含蓄美。這也體現了詩歌情節的跳躍性,需要讀者加上自己的想象,把情節連貫起來,於是也就引發了不同的聯想,詩歌了就因此而有了無窮的魅力。

(2)討論“城隅”的解釋:

質疑:城隅有兩種理解,一是“城邊角落”,一是“城上角樓”,你願意取哪種解釋?為什麼?(為什麼課文註解首選的是城上角樓?)

提示:A、兩個見面地點有什麼不同?如果是你,你會選擇哪個地點?

B、如果是第一次見面呢?會選哪裡?為什麼?什麼情況下會選擇角樓?C、根據詩歌的描寫,男女主人公的戀愛是“初始階段”還是“高階階段”?根據分析,選擇哪個地點妥當些?

D、地點的選擇也跟人物的性格有關,什麼樣的性格會選擇什麼樣的地點?據詩歌的描寫,人物性格如何?

小結:一詞“兩解”甚至“多解”,無“定解”,留給讀者較大的想象空間,使詩歌朦朧而耐人尋味。

四、詩歌的表現手法。(直接傳授)

1、重章疊句的形式的表達效果達既加強了詩意的表達達又層層拓展詩境拓增加了抒情效果;迴環往復,一唱三嘆,琅琅上口,有音韻和諧之美。

2、《詩經》“三義”,這首詩歌主要運用什麼手法來寫?(直言其事,賦。)

五、作業(拓展遷移)。

1、同學們還接觸過《詩經》裡寫愛情的詩句嗎?

(“關 關 雎 鳩, 在 河 之 洲, 窈 窕 淑 女, 君 子 好 逑…… ”

“一日不見,如三月兮;一日不見,如三秋兮;一日不見如三歲兮……”

“蒹葭蒼蒼,白露為霜,所謂伊人,在水一方……”)

2、瓊瑤把《蒹葭》改編成一首曲子,鄧麗君把它唱紅了,聽過嗎?請你欣賞一下。(出示歌詞)請同學們也把這首《靜女》改編成現代歌詞,也就是寫成一首現代詩歌,注意要體現出詩歌體裁的特點,體現出意境之美和音韻之美。會譜曲的同學最好能同時譜上曲子。

設計方案 篇4

  一、教材分析:

本單元在初步認識乘法的基礎上教學1~6的乘法口訣。這些口訣分三段教學。本單元教材有以下編排特點:

1、教給學生編乘法口訣的方法。教科書不是把編好的乘法口訣教給學生,也不是想學生展示口訣是怎樣編的,而是讓學生參加編口訣的活動,體會編口訣的方法,逐步學會編乘法口訣。教給學生編乘法口訣的方法是有計劃地進行的。

2、把記憶乘法口訣和應用乘法口訣緊密結合。本單元教材改變了過去數學教科書中“記憶口訣→用口訣算乘法→用乘法解答應用題”的編寫模式,在編出乘法口訣後,就把記口訣和用口訣結合起來,讓學生在“用”中“記”,在“記”中“用”。在用口訣時,又把用口訣算乘法和用乘法解決實際問題結合起來,避免了大量機械重複訓練,使學生能充滿情趣地練習乘法口訣。

 二、教學目標:

1、使學生在學習乘法口訣的過程中,進一步理解乘法的意義,掌握1~6的乘法口訣,提高應用乘法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2、使學生在應用16的乘法口訣的過程中,熟記這些乘法口訣。

3、讓學生在實際問題的情景中初步認識乘加、乘減算式,知道在乘加、乘減算式中要先算乘法,並能利用乘加、乘減計算幫助記憶乘法口訣。

4、使學生經歷編乘法口訣的過程,提高自主學習能力,積累學習情感,享受成功喜悅。

5、在整理1~6的乘法口訣以及其他一些練習中,初步培養學生髮現簡單規律的能力。

  三、課時劃分:共12課時

設計方案 篇5

活動說明:

本書的重點是引導幼兒掌握“我是……”的句型;通過圖畫觀察和有關化裝的話題培養幼兒想像力和創造力;引導幼兒初步知曉自己在生活中扮演的都是哪些角色(例如:小朋友們在爸爸媽媽面前兒子或女兒;在爺爺奶奶面前的角色是孫子或孫女;在小朋友面前是小夥伴,是哥哥、姐姐、弟弟或妹妹;在醫生面前是病人……)以及應當怎樣做。

<活動一>大書閱讀

活動目標:

1、引導幼兒掌握“我是……”的句型;

2、初步培養幼兒的想像力和創造力。

活動準備:大書

活動過程:

一、封面閱讀

教師拿出大書,請幼兒觀察圖畫,猜猜、講講故事內容,然後教師指讀書名,邀請小朋友和老師一起閱讀大書。

二、大書圖畫閱讀

遮蓋書中文字部分,引導幼兒觀察圖畫,可以引導孩子們結合自己的生活經驗說說他們在幹什麼?重點引導幼兒掌握“我是……”的句型。在閱讀過程中發揮幼兒的想像力和創造力。

三、大書文字閱讀

教師在引導幼兒觀察圖畫後,指讀文字,幼兒跟讀,教師從旁指導。

<活動二>小書閱讀

活動目標:

1、回憶和鞏固上次學到的內容;

2、引導幼兒初步知曉自己在生活中扮演的角色。

活動準備:大書、小書

活動過程:

一、大書閱讀

教師拿出大書,幫助小朋友進行復習閱讀。在閱讀的時候注意幼兒的指讀過程,幫助幼兒在閱讀的過程中建立音形義三者之間的聯絡。集體閱讀之後,教師將小書發給每個幼兒,請幼兒自己朗讀,教師隨機指導。

二、擴充套件學習

教師向幼兒介紹自己在家庭中扮演的角色,幼兒結合生活經驗說說自己在家裡扮演的角色。

設計方案 篇6

活動目標

1.瞭解故事內容,初步理解“交換”的意思,知道交換的好處。

2. 會使用短句:“我用**交換你的**,好嗎?”

活動準備

圖片,小兔手偶,各種蔬菜塑料玩具。

活動過程:

一. 瞭解故事內容

1.教師有感情講故事一遍。

提問:兔妹妹跟誰交換東西了?交換到一些什麼東西?交換時應該怎麼說?

2.出示圖片,講故事第二遍。

幼兒學說:“我用**交換你的**,好嗎?”

兔妹妹為什麼能有那麼多好吃的東西呢?下面我們也像兔妹妹一樣來交換東西。

二. 向幼兒介紹遊戲玩法和規則。

幼兒先選一樣東西,然後跟同伴交換,交換時使用短句“我用**交換你的**,好嗎?”

三. 引導幼兒遊戲

1.請兩組幼兒上來,每人選擇一種蔬菜,數量為兩個,然後兩組進行交換練習,會用交換句式“我用**交換你的**,好嗎?”

2.幼兒每人選擇一種蔬菜,數量相等,然後自由選擇同伴交換。

四. 小結

交換可以讓小朋友換到自己沒有的東西,平時小朋友帶來的書和玩具也可以和小朋友交換著看和玩,那麼你就可以看到許多你自己沒有的書和玩到許多你自己沒有的玩具了。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