圓錐認識的教學設計

來源:果殼範文吧 1.02W

作為一名教師,就難以避免地要準備教學設計,藉助教學設計可以更大幅度地提高學生各方面的能力,從而使學生獲得良好的發展。優秀的教學設計都具備一些什麼特點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圓錐認識的教學設計,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圓錐認識的教學設計

圓錐認識的教學設計1

教學內容:

教科書第23-24頁的例1和“做一做”,練習四的第1、2題。

教學目標:

1、認識圓錐,掌握圓錐的特徵。

2、認識圓錐的高,會正確測量圓錐的高。

3、培養學生的動手操作能力、觀察分析能力和一定的空間想象能力。以及熱愛數學學習的情感、態度。

教學重點:

掌握圓錐的特徵,及各部分名稱。

教學難點:

圓錐高的測量方法。

教具準備:

一個圓錐形物體、一個圓錐形模型、一塊平板,一把直尺,多媒體課件。

教學過程:

一、新課匯入

同學們,前面我們認識圓柱體了,誰能說一說圓柱各部分名稱及特徵。

二、探求新知

(一)、認識圓錐的特徵

1、引出新知

(1)出示主題圖(課件)觀察這些非物體的形狀

質疑:①孩子堆成的沙堆是什麼形狀?

②小丑的帽頂什麼形狀?

建築用的鉛錘是什麼形狀?

④觀察這些物體的形狀有什麼共同點?

學生思考後回答

(2)通過課件瞭解圓錐的形狀

課件展示:藍色圓錐形積木,圓錐形沙堆,鉛垂。(仔細觀察他們的形狀)移走實物剩下輪廓,抽象出圓錐形的幾何圖形。

(3)教師小結

像這樣的物體就叫做圓錐體,簡稱圓錐。

(4)列舉生活中的圓錐

你還見過哪些圓錐形物體?

(錐形漏斗、錐形吊燈、鉛筆筆尖)

看來圓錐形物體給我們的生活帶來了許多的方便,我們只有對它的瞭解的'更多,才能更好的利用它。那麼,這節課我們一起來學習圓錐。

(板書課題:圓錐的認識)

2、圓錐的基本特徵

請大家拿出準備好的圓錐形,看一看,摸一摸觀察一下它有什麼特點?(同桌討論,全班交流)

課件展示:閃爍的兩個點是圓錐的頂點和圓錐底面的圓心用字母0表示,閃爍的底面是一個圓,側面是一個曲面。

3、圓錐側面的展開圖

圓柱的側面展開是一個長方形,想象一下,圓錐的側面展開是什麼形狀?(學生討論交流)

出示課件:動態演示繞圓錐側面轉一週和圓錐側面展開過程

學生觀察發現得到:圓錐有一個頂點,它的底面是一個圓,側面是一個曲面,側面展開是一個扇形。

4、圓錐的高

大家知道圓柱的高是兩底面之間的距離,它有無數條高。那麼,圓錐的高呢?它幾條高?

(小組討論、交流、彙報)

課件演示:底面直徑和高的產生過程

圓錐只有一條高,在圓錐的內部

5、測量圓錐的高

由於圓錐的高在它的內部,我們不能直接量出它的長度,怎樣測量圓錐的高呢?學生在小組內動手操作演示。學生彙報後教師總結

測量步驟:

(1)先把圓錐的底面放平;

(2)用一塊平板水平地放在圓錐的頂點上面;

(3)豎直地量出平板和底面之間的距離。

注意的事項:

(1)圓錐的底面和平板都要水平地放置。

(2)讀數時一定要讀平板下沿與直尺交會處的數值。

三、鞏固練習

1、第24頁“做一做”。

讓學生拿出課前準備好的硬紙,先做成圓錐,然後讓學生試著獨立量出它的底面直徑和高,對有困難的學生及時輔導。

2、練習四的第1題。

(1)讓學生觀察,只要是接近於圓柱、圓錐的都可以指出。

(2)讓學生說說自己周圍還有哪些物體是由圓柱、圓錐組成的。

3.練習四的第2題。

學生先動手操作,然後連線

四、總結

這節課我們學習了圓錐,想一想:圓錐有什麼特徵?側面展開後是一個什麼圖形?你能向同學介紹一下你手中的圓錐嗎?

圓錐認識的教學設計2

教學目標

1、聯絡同學們的生活實際,通過觀察、操作,瞭解點的移動可以得到線,線的移動可以得到面,面的旋轉可以得到體,認識圓柱和圓錐,掌握圓柱和圓柱的基本特徵,激發同學們的探究慾望。

2、通過觀察、思考、操作、討論等活動,培養同學們自主學習、合作探究的良好品質。

教學重、難點

理解並掌握圓柱、圓錐的基本特徵。

教學過程

一、情境匯入

1、教師拿一根一頭拴著一個小球的繩子甩動,問:你們看到了什麼?再讓學生結合書第2頁2、3題,想一想你發現了什麼?

最後總結出點的移動可以得到線,線的移動可以得到面,面的旋轉可以得到體的結論。

2、教師出示一個袋子,裡面裝著各種物體(長方體、正方體、球、圓柱、圓錐、圓臺)

遊戲規則:一人上臺摸,並描述你摸到的這個物體的最典型的特徵,使下面同學能在最短的時間內猜出你摸的這個物體的名稱。

師生共同活動。在摸出物體後,教師讓學生回憶一下以前學過的長方體、正方體的`特徵。

引出這節課要探究圓柱和圓錐。板書課題:圓柱和圓錐

二、探究圓柱和圓錐的特徵

1、從生活的實景圖中發現圓柱和圓錐。

從書第2頁找一找的實景圖,找出我們學過的立體圖形,與同伴互相指一指,哪些是圓柱和圓錐,並指名回答。

2、小組合作學習,探究圓柱、圓錐的特徵。

用各種方法,如摸、量、畫等,觀察帶來的圓柱、圓錐形實物,你們有哪些發現?用手中的工具驗證你們的猜想。並填寫小組合作學習的報告。

小組合作學習表格:

研究物件

你們猜想它有哪些特徵?

你們是用怎樣的方法驗證你們的猜想的?把驗證方法記錄下來,與同學交流。

3、小組彙報反饋。

教師抓住幾個關鍵點進行引導:

圓柱的特徵:

⑴兩個底面、一個側面。底面是由兩個大小完全相等的圓組成。側面是一個彎曲的面。

⑵認識圓柱的高,並會測量圓柱的高。如果沒有學生探究這個問題,教師要示範兩個底面大小差不多的圓柱,讓學生觀察它們的高不同,從而引導學生關注圓柱的高(圓柱兩個底面的距離叫做高)。圓柱有無數條高,每條高的長度相等。

圓錐的特徵:

⑴由一個底面(圓)、一個側面(曲面)組成。

⑵從圓錐的頂點到底面圓心的距離是圓錐的高。引導學生掌握測量圓錐的高的方法。

小結:通過剛才的合作學習和交流,我們更進一步認識了圓柱和圓錐的特徵。你能說一說你現在知道了圓柱和圓錐有哪些特徵嗎?

4、說一說

課本3頁,讓學生再次系統地看一看圓柱和圓錐各部分的名稱。拿一個你準備好的圓柱和圓錐,同桌互相說一說它們各部分的名稱。

說一說,在生活中見到的哪些物體的形狀像圓柱、圓錐?指名回答。

圓錐認識的教學設計3

教學目標:

1、通過學生的實際操作活動認識圓錐體。

2、理解並掌握圓錐體體積的計算方法並能正確應用。

3、培養學生的空間觀念、探索精神。

教學重點

認識圓錐體,掌握圓錐體體積的計算方法。

教學難點:

圓錐體體積的計算方法的推導。

教學準備:

扇形紙片、各種圓錐體、量筒、水槽、細沙

學習準備:

圓錐體物品、生活中圓錐體的應用圖片、資料

教學過程:

一、談話引入:

1、我們學過了哪些立體圖形?(結合實物認一認)

2、這是什麼圖形?(圓錐)過去我們對它瞭解比較少,今天重點來研究它。

3、關於圓錐你想了解它的什麼?(特徵、表面積、體積)

二、研究特徵:

1、做圓錐(提供扇形紙片、橡皮泥、跳棋、圓鉛筆、卷筆刀),說說圓錐有什麼特徵。

2、自學91也教材,彙報學習結果。(板書)

底面:圓

側面:曲面(扇形)

高:頂點到底面圓心的距離

1、判斷練習

2、生活中的圓錐:實物展示、圖片展示

三、初步瞭解表面積:

側面積(扇形)+底面(不做重點)

四、探究體積:

1、猜測:根據以往學習空間與圖形的經驗,圓錐的體積可能與什麼有關?

(底面積、高……藉助已有圖形剪拼割補……用已有知識推倒公式)

2、根據老師提供的用具你會想到怎樣測量圓錐的體積。

(1)利用量筒、水(小結公式後驗證)

(2)利用圓柱體、砂子(試驗前先猜測……強調等底等高)

3、總結公式(板書)

4、一個圓錐形的零件,底面是21平方釐米,高是14釐米,這個零件的體積是多少立方厘米?

五、鞏固練習

1、例題1

2、笑臉題(連線後畫出與圓柱體積相等的圓錐的高)

3、玻璃廠用卡車運進一批做玻璃用的砂子堆成一個圓錐形,底面周長是31。4米,高3。6米,每立方米砂重1。5噸。這堆砂子質量是多少噸?

六、總結學習立體圖形的收穫。

藉助《圓錐》這一教學內容為載體,我有機會實踐自己在“空間與圖形”這一部分的基於教材的深入探索與研究。課改以來,新的課堂十分活躍,特別是空間與圖形的相關課,十分重視操作、實驗等活動,課堂一派熱鬧。但隨著學生年級的升高,我覺得數學課應該更“數學”一點,應該體現出數學的嚴謹性。所以,教學中我努力營造“活而不亂”的課堂,讓操作活動的背後更有知識的`含量。

首先,為學生提供的扇形紙片、橡皮泥、跳棋、圓鉛筆、卷筆刀等材料,調動已有的知識經驗讓學生動手製作圓規,加深學生對圓錐體的認識。而在與生活實踐相聯絡一部分,我不僅僅讓學生單純的去說一說生活中有哪些圓錐體物品,而且讓他們說一說為什麼這樣設計,使用的原理是什麼。

在探究圓錐體積計算一部分,我努力尋求“自主探究、獨立解決問題”的教學。傳統的教學方式是用空心圓柱、圓錐進行實驗。但是,學生怎麼會一下子想到做實驗呢?做實驗是他們自己的需要嗎?如果開始就做實驗,雖然形式上是熱鬧的,但學生的思維是被動的。於是,我設計讓學生先去猜一猜,圓錐體的體積計算與什麼有關。學生很自然地想到藉助已有的一些圖形進行割補,探求底面積、高的關係等方法。在為學生提供各種圓錐體、量筒、水槽、細沙等工具,讓學生自由實驗,獨立去探究體積的計算。學生通過猜想、驗證、反思這一系列的活動主動探索知識,使學生經歷數學知識的產生、發展過程,學習知識的過程成為學生再發現、再創造的過程。

總之,數學知識源於生活,但生活知識也應該融於課堂。數學是一切學科的基礎,是人類的一種文化。數學課上,要有數學的語言,數學的思維,要從理性的思考角度入手,讓學生有操作活動,更要有歸納、推理和思考。讓培養空間觀念的數學課更“數學”一點。

圓錐認識的教學設計4

設計說明

本節課的教學是在學生研究過長方體、正方體、圓柱這些立體圖形特徵的基礎上進行的。學生已經具備一定的獨立探究能力,同時,他們的思維能力、分析問題的意識和能力也有明顯的提高,動手操作能力、語言表達能力有所發展。針對學生的特點和本節課內容的特點,本節課將採用動手操作——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方式來學習圓錐的相關知識。

本節課教學的重點是掌握圓錐的特徵,難點是圓錐高的測量方法,因此,讓學生參與到數學活動中,通過看一看、想一想、說一說、測一測等活動,感知圓錐的特徵,體驗圓錐由面成體的過程,明確圓錐體和麵之間的關係,學會測量圓錐的高的方法;在自主探究與合作交流中,經歷認識圓錐的過程,培養觀察能力、動手操作能力和一定的空間想象能力,體驗成功的喜悅。

課前準備

教師準備PPT課件圓錐模型平板直尺

學生準備圓錐形實物

教學過程

1.知識回顧。

師:我們學過哪些立體圖形?(課件出示長方體、正方體、圓柱)我們是怎樣研究這些立體圖形的特徵的?

預設

生1:先研究它們有幾個面,再研究各個面之間的關係。

生2:先研究它們的各部分名稱,再研究各部分之間的`關係。

生3:先研究它們的組成,再研究它們的特徵。

2.匯入新知。

師:你們認識老師手中的這個立體圖形嗎?(出示圓錐模型)這節課我們就來認識它。

⊙探究新知

1.探究圓錐的外部特徵。

(1)初步感知。

課件出示教材31頁主題圖,引導學生觀察、思考:圖中這些物體在形狀上有什麼共同的特點。

預設

生1:都有兩個面,一個面是圓,一個面是曲面。

生2:都有一個頂點。

明確:圖中這些物體的形狀都是圓錐體,簡稱圓錐。

引導學生交流:你還見過哪些圓錐形的物體?(引導學生說出生活中的圓錐形煤堆、圓錐形糧堆、圓錐形帳篷、削過的鉛筆頭、鉛錘等)

(2)初步認識圓錐的各部分名稱。

①結合圓錐形物體和圓錐模型認識圓錐的各組成部分。

交流明確:

a.底面:圓錐的圓面是圓錐的底面。

b.側面:圓錐的曲面是圓錐的側面。

推薦合同範本:

c.頂點:圓錐有一個頂點。

②結合課件理解圓錐的側面展開圖。

師:你覺得圓錐的側面展開圖是什麼形狀的?你知道為什麼是這個形狀的嗎?

預設

生:側面展開圖是扇形。因為頂點到圓周上任何一點的長度都相等。

2.探究圓錐的高。

師:我們今天學習的圓錐有高嗎?如果有,有幾條?圓錐的高指的是什麼?自學教材32頁上半部分內容後回答。

預設

生1:圓錐有高,並且只有一條高。

生2:圓錐的高是從圓錐的頂點到底面圓心的距離。

師:圓錐的高在哪?誰有辦法讓大家看到圓錐的高?

圓錐認識的教學設計5

教材分析

本小節的教學內容包括和圓錐的體積,它是在學生掌握了圓的周長、面積和圓柱的表面積、體積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它是國小階段幾何知識的最後部分.通過教學,使學生認識圓錐,掌握圓錐的特徵以及各部分名稱;理解求圓錐體積的計算公式,會運用公式計算圓錐的體積.

圓錐體是人們生產、生活中經常遇到的形體.教學這一部分內容即能發展學生空間觀念,為今後的學習打下基礎,又可以幫助學生掌握解決實際圓錐問題的方法.

教材通過直觀引導學生觀察、實驗、判斷推理得出圓錐體積的計算公式.這樣不僅幫助學生建立空間觀念,還能培養學生抽象的邏輯思維能力,激發學生的想象力.

根據對過去學生試卷的分析,在計算等底等高圓柱、圓錐體積的變形題中,錯誤率比較高,主要原因是對等底等高的圓柱、圓錐的體積之間的關係不清,因此教學中對於算理的推導要特別注意.

教法建議

本小節的.教學內容包括和圓錐的體積,它是在學生掌握了圓的周長、面積和圓柱的表面積、體積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通過教學,使學生認識圓錐,掌握圓錐的特徵以及各部分名稱;理解求圓錐體積的計算公式,會運用公式計算圓錐的體積.

教學,重點是掌握圓錐的特徵及各部分名稱.教學時首先需要複習已學的圓柱體的特徵,然後結合實物,通過對比,使學生掌握圓錐的特徵.教學圓錐的高的測量方法是教學的難點,教師可引導學生猜測、動手實測操作,利用課件演示測量過程,使學生順利突破難點.教學時要充分的為學生提供自主探索空間.

教學圓錐的體積,重點是體積公式的推導過程.教學時可以按照“演示:利用課件演示圓錐體的形成;猜想:你覺得圓錐的體積和什麼立體圖形有關係?有什麼關係?操作:通過實驗(包括等底等高和不具備等底等高條件的多個實驗)引導學生推導圓錐體的體積公式;驗證:進行基本計算”四個步驟組織學生創造性學習.教學中通過學生大膽的猜想嘗試與創新,自主探究,推導圓錐體的體積公式.教學時要充分的為學生提供創造空間.

教學目標

使學生認識圓錐,掌握圓錐的特徵及各部分名稱.

教學重點

圓錐的特徵及各部分名稱。

教學難點

圓錐的高的測量方法。

教學步驟

一、鋪墊孕伏

1、出示圓柱體,引導學生說出圓柱體的特徵.

2、什麼叫圓柱的高,並在實物或幾何圖形中指出.

3、匯入,今天我們學習一個新的幾何體——圓錐.(板書課題)

二、探究新知

1、大家在生活中見過圓錐體嗎?

2、一個長方形通過旋轉,可以形成一個圓柱體,那麼你們知道圓錐體是怎樣形成的嗎?(課件演示:圓錐的形成) 下載

3、(課件演示:圓錐體的認識) 1、圓錐有一個頂點,底面是一個圓

2、圓錐周圍的面是一個曲面(側面).

3、從圓錐的頂點到底面圓心的距離是圓錐的高

4、測量圓錐的高(課件演示:測量圓錐體的高1或2) 下載

(1)引導學生討論:圓錐有幾條高?

(2)用直尺和三角板如何測量圓柱的高.

5、圓錐側面的展開圖(繼續演示課件:圓錐體的認識) 下載

(1)想象圓錐體的側面展開圖

三、隨堂練習

1、說出圓錐的特徵.

2、說出圓錐各部分名稱.

3、指出下列各圖是由哪些圖形構成的?

四、全課小結

今天這節課你學到了哪些知識?圓錐體和圓柱體有什麼區別?

圓錐認識的教學設計6

教學目標:

1. 引導學生自己發現、感悟圓錐的特徵,學會測量圓錐的高,並能正確辨認圓錐圖形。

2. 讓學生在動手操作、合作探究中體驗學習全過程。

3. 培養學生提出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教具、學具準備:

教師準備圓柱、圓錐實物及模型,圓錐形蘿蔔、學習表格;學生課前收集生活中的圓錐,做圓錐紙模型,準備尺子、硬紙等。

教學流程:

一. 談話引入

師出示鉛筆:這個物體是什麼形狀的?

生:圓柱體。

師:還記得圓柱的特徵嗎?

生1:圓柱有兩個底面和一個側面。

生2:它的側面展開是一個長方形,長方形的長是圓柱的底面周長,寬是圓柱的高。

生3:圓柱有無數條高。

師將圓柱形鉛筆放入剝筆器中旋轉後拿出,指著筆尖部分提問:你能給這個形狀取個名字嗎?

生1:它有一端很尖,像個錐子,取圓錐吧!

生2:我在蒐集這些形狀的物體時,家長告訴我找的是圓錐。

師:今天這節課我們就一起來認識和研究圓錐。(板書課題:圓錐的認識)

二. 探究新知

1、提出問題

師:大家拿出課前收集的圓錐形物體,互相看一下,你想知道關於它的哪些知識,能提出數學問題嗎?

生1:我想知道它的體積怎麼計算。

生2:我想知道它的表面積怎麼求。

生3:我想知道圓錐有什麼特點。

生4:我想知道圓錐有幾條高。

生5:我想來知道圓錐的側面展開是什麼圖形。

生6:我想知道這樣的圖形為什麼叫圓錐?

……

師:大家一下子提出了這麼多問題,一節課怕是解決不了,大家說,我們先解決哪幾個?

生1:要想知道圓錐的表面積和體積怎麼求,得看它們跟什麼有關係,我們要先研究圓錐的特徵。

生2:圓柱的表面積和體積都跟高有關係,我想先研究圓錐的高。

……

根據學生的回答,師一一板書。

師:解決這些問題的辦法有很多,老師可以直接告訴你們答案,你們也可以自己看書解決,更具挑戰性的是,大家可以不看書,通過小組合作,自己嘗試著解決這些問題。你們想選用第幾種?

同學們不約而同地選擇了第三種。

師:同學們這種勇於探索的精神,老師十分讚賞。接下來大家就按照事先分好的小組,用桌子上準備好的材料,合作解決你們感興趣的問題。完成表格,組長負責作好記錄。

2 合作探究,解決問題。

小組活動,師巡視,走進小組參與討論和質疑。

3 小組彙報探究結果,全班交流。

師:哪個小組彙報一下你們的發現?

組1:(一生彙報,一生板書)我們發現了圓錐的特徵,圓錐的底面是個圓,上面是一個尖尖的頂點,側面是一個曲面,展開是一個扇形。

組2:從頂點到底面圓心之間的'距離叫做圓錐的高,圓錐有無數條高。 組3:我們認為圓錐只有一條高。

師:圓錐究竟有幾條高呢?是一條還是無數條?

學生議論紛紛。大多數同學認為圓錐有無數條高。

師:請大家在圓錐上找一找,哪裡是圓錐的高?(請一生演示)

生1:用手摸圓錐的側面說:這裡是高。

生2:我覺得那裡不是高,圓錐的高不太好指出來。

生3:(舉起學具,手指頂點和底面圓心)我認為這之間的距離才是高。 師:高是——

生:頂點到

圓心之間的距離。

師:高有幾條呢?(生齊答一條,但聲音不是很大)

師:為什麼圓錐的高只有一條呢?

生1:因為圓錐的高是指圓錐的頂點到底面圓心之間的距離,圓錐的頂點只有一個,底面圓心也只有一個,因此圓錐只有一條高。

生紛紛表示贊同。

師:圓錐的高能看得見摸得著嗎?(生否定)怎樣才能看見呢?

生1:可以把它切開。

師演示切圓錐蘿蔔模型,指一生上臺畫出高。

師:如果要測量圓錐的高,每次都把圓錐切開,是非常不方便的。該怎樣測量呢?請大家小組合作,量一量你的圓錐學具。

小組合作測量,師巡視指導並質疑。

師:剛才同學們通過合作,測量了圓錐的高,誰來說一下,你是怎麼測量的? 生1:把圓錐靠在牆邊,用體育課測量身高的方法量。

生2:還可以在兩端豎起兩把尺,沿頂點橫著放一把直尺,讓兩端豎著的尺的刻度相等,這就是圓錐的高。

師:你能到前面演示一下嗎?

生2上臺演示

師:你能讀出刻度嗎?

生2:9.8釐米。

師:怎麼和我的看法不一樣呢?我認為是10釐米。

生2觀察,恍然大悟:直尺上0刻度前還有一段距離,必須加上。

生3:還可以將圓錐移到桌邊,將尺子移到桌子外邊,使0刻度線和圓錐底面對齊。

生4:我覺得這樣放尺子很容易傾斜,圓錐的高是垂直於底面的,尺子傾斜,量的就不是高了。

師:那你能想個好辦法嗎?

生4:我覺得可以用厚書或字典來測量高:把字典豎放在圓錐的旁邊,再用一本字典或厚書放在圓錐上面組成直角,在豎放的字典上註上記號,再從字典上量得圓錐的高。

師:為什麼?

生4:我們用尺量時,尺會東倒西歪的,很難保證與桌面垂直,而用字典就可以很容易與桌面垂直。

生5:作記號時,一定要記在橫放的字典下沿與另一字典交匯處。

師:這種方法可以嗎?(生贊同)請大家用這種方法測量自己的圓錐的高。 生活動

師:我們在測量時,有時用尺是不太方便的,我們利用字典或厚書等材料幫助測量,是很可取的。我們的測量只要方便好操作,能測準就行,不一定總想到尺。

三、聯絡實際,應用生活。

1、師:同學們真了不起,用自己的勞動收穫了圓錐這麼多的知識。這種發現很有價值,現在請閉上眼睛放鬆一下。有一個小要求,請在老師的描述中眼前出現相應的形狀。

它有六個面,12條稜,每個面都是長方形。

它也有六個面,12條稜,每個面都是正方形。

它有無數條高,有一個側面展開後是長方形。

它只有一條高,一個頂點,一個底面,一個側面展開後是扇形。

2、師:正所謂圓錐無處不在,讓我們一起走進這美好的世界,請大家按教科書第149頁的圖樣,用硬紙製作一個圓錐,並量出它的高。

四、全課總結

師:這節課你有什麼感受?你還有什麼意見和問題?

圓錐認識的教學設計7

第一課時 圓柱和圓錐的認識

教學內容:

教科書18-19頁,練一練、練習五1-4題。

教學目標:

1、使學生在觀察、操作、交流等活動中感知並發現圓柱和圓錐的特徵,知道圓柱和圓錐的底面、側面和高。

2、使學生在活動中進一步積累認識立體圖形的學習經驗,增強空間觀念,發展數學思考。

教學重難點:

1、在充分感知的基礎上,探索圓柱和圓錐的特徵。

2、進一步體驗立體圖形與生活的聯絡,感受立體圖形的學習價值,提高學習數學的興趣和學好數學的信心。

教學準備:

1、圓柱和圓錐形的實物、模型

2、長方形、直角三角形和半圓形的小旗各一面。

預習作業:

1、預習課本第18頁例1,認識圓柱和圓錐的特點。

2、知道什麼什麼樣的形體是圓柱和圓錐。

3、在課本上完成第19頁的練一練、練習五的1-4題。

教學過程:

一、預習效果檢測

1、你預習的兩個立體圖形,分別叫什麼?

2、剪下第125、127頁的圖形,用硬紙板做一個圓柱和一個圓錐。

3、反饋練習五的完成情況。

二、合作探究

1、研究圓柱

⑴生活中還有哪些物體的形狀是圓柱形的?

出示相關圓柱形實物和模型

⑵引導觀察:仔細觀察這些圓柱,你能發現什麼?

在小組中交流自己的.發現。

⑶組織全班交流,教師適當板書:

上下一樣粗細有兩個圓面一個曲面

⑷認識圓柱各部分的名稱:

教師先對照圓柱的直觀模型介紹圓柱的底面、側面和高,再讓學生在實物模型上找到圓柱的底面、側面和高。

2、研究圓錐

⑴生活中還見過哪些圓錐形狀的物體?

⑵仔細觀察圓錐,你能發現什麼?在小組中說一說。

⑶全班交流,教師相機板書:

有一個頂點底面是圓形側面是一個曲面

⑷認識圓錐的高

出示圓錐的透檢視,讓學生認識圓錐的高。

⑸在圓錐的實物模型中,相互說說圓錐的頂點、底面、側面和高。

3、討論“練一練”。

⑴讓學生各自從教材提供的圖片中找出圓柱形的和圓錐形的。

⑵交流說一說挑選的理由和不挑選的理由。

三、當堂達標檢測

1、做練習五第2題。

⑴引導學生從正面、上面、側面觀察圓柱和圓錐,看分別看到的是什麼形狀?

⑵在書中連線。

2、做練習五第3題。

⑴出示長方形、直角三角形和半圓形的小旗,引導學生猜想:如果將旗杆快速旋轉,想想一下:小旗旋轉一週各能成什麼形狀?

⑵讓學生旋轉小旗,看猜想是否正確。

⑶如果讓你自己設計一個小旗,你想將小旗設計成什麼樣子的?想象一下,如果也這樣旋轉一週,會轉成什麼形狀?自己做一做。

3、做練習五第4題。

教學反思:(略)

圓錐認識的教學設計8

一、匯入新課

1、師:我們已經學習了圓柱的有關知識,誰能告訴老師圓柱有什麼特徵?(

2、揭示課題:

出示圓錐教具,問:你知道這個物體是什麼形狀的嗎?(圓錐體)

今天我們就來認識這種新的立體圖形——圓錐體。圓錐體可以簡稱圓錐。(板書課題:圓錐的認識)

二、觀察模型,把握特徵

1、師:在日常生活中你們見過哪些物體的形狀是圓錐體的?(學生舉例,如果學生舉的例子有限,教師補充一些例子。如,呈圓錐形的煤堆,圓錐形的糧食,圓錐形的帳篷,削過的鉛筆頭等。)

2、出示課本的三幅圓錐形實物圖。並抽象出圓錐體的幾何圖形。

3、師:今天我們來認識圓錐,圓錐各部分叫什麼名稱、圓錐又有何特徵呢?

讓學生拿出圓錐體的實物,小組合作,探究圓錐的特徵。(教師巡視、傾聽,適時地參與學生討論。)4、小組彙報,隨著學生彙報,教師板書圓錐各部分的名稱及特徵,板書如下:

圓錐的特徵:底面是圓,側面是一個曲面,有一個頂點

三、動手實踐,學會測高

1、師:圓錐有沒有高?你們認為圓錐的高在哪?(讓學生在實物或教具上指出圓錐的高,針對“從圓錐的頂點到底面圓心的.距離是圓錐的高”和“從圓錐的頂點到底面圓周上的一點的距離是圓錐的高”兩種說法,讓學生展開辯論,明確圓錐的高的含義,並在圖中標出高。)

2、引導學生討論:圓錐有幾條高?(補充板書:一條高。)

3、同學們知道了什麼是圓錐的高,如果要量出圓錐形物體的高你會嗎?

4、有學生說會,請他做。如果沒有學生會做,教師進一步啟發學生。

5、總結測量圓錐高的方法:第一、把圓錐的底面放平;第二、把一個直角三角板同圓錐豎直放在同一平面上;第三、把另一個直角三角板一條直角邊同豎著三角板的一條直邊直角邊重合,另一條直角邊靠近圓錐頂點,即可量出。

6、學生測量一個圓錐的高。

四、提出質疑,啟迪思維

師:同學們知道圓柱的側面展開是一個形狀?那麼圓錐的側面展開又是一個什麼形狀呢?誰知道,告訴大家。

五、鞏固新知,暢談感受

師:通過本節的學習,你獲得什麼新的收穫,有什麼感受?

六、作業

用圓規、剪刀,硬紙板按教科書圖樣做一個圓錐。

教學目標:

1、使學生認識圓錐,掌握圓錐的特徵及各部分名稱。

2、使學生會看圓錐的平面圖,並能從旋轉的角度認識圓錐。

3、通過觀察、設計和製作圓錐體模型等活動,瞭解平面圖形與立體圖形之間的聯絡,發展學生的空間觀念。

教學重點:

1、圓錐的特徵;

2、做圓錐。

圓錐認識的教學設計9

教學內容:九年義務教育六年制國小數學第十二冊P18—19,隨後的練一練和練習五的1—4題

教學目標:

1.使學生在觀察、操作、交流等活動中感知和發現圓柱、圓錐的特徵,知道圓柱和圓錐的底面、側面和高.

2.使學生在活動中進一步積累認識立體圖形的學習經驗,增強空間觀念,發展數學思考。

3.使學生進一步體驗立體圖形與生活的關係,感受立體圖形的學習價值,提高學習數學的興趣和學好數學的信心。

教學重點:掌握圓柱、圓錐的特徵

教學難點:知道平面圖形和立體圖形之間的關係,認識立體圖

設計理念:

本課努力將傳統教具、學具和現代多媒體網路技術有機的結合起來,讓學生親身感受數學,在“找”中學,在“測”中學,在“思”中學,培養學生動手操作能力、直觀思維和抽象思維能力,使數學課堂教學“動”起來、“活”起來,讓學生在“做”中學,使數學課堂煥發出生命活力。

教學步驟教師活動學生活動

一、創設情景引入課題

1.教師出示一組相關的幾何體的實物圖,其中有長方體、正方體形狀的,也有圓柱和圓錐形狀的,提問:上面哪些是圓柱體?哪些是圓錐體?哪些不是?為什麼?在日常生活中,你見過哪些物體是圓柱體和圓錐體?

2.揭示課題,板書:圓柱和圓錐

教師說明:我們所學的圓柱和圓錐都是直直的.直圓柱和直圓錐.觀察、辨別

舉例、交流

二、動手實踐探索特徵(一)認識圓柱的特徵

1.分組活動,每人拿一個圓柱,摸一摸量一量,比一比,你發現了什麼?

2.互相交流,什麼感覺.啟發學生動手實驗:

(1)用手平摸上下底,有什麼特點.

(2)用筆畫一畫,上下底面積有什麼特點?你怎樣證明這兩個底面大小的關係?

(3)用雙手摸側面,你發現了什麼?

3.討論、交流、總結

(1)教師根據學生的回答,

並板書:

底面2個平面完全相同圓

圓柱

側面1個曲面

4.圓柱的高.

出示高、低不同的兩個圓柱.

(1)直尺和三角板演示圓柱的高.使學生明確:圓柱兩個底面之間的距離叫做高.

(2)讓學生找一找圓柱的高,然後教師出示圓柱的立體圖形,說明:兩個底面之間的距離叫做圓柱的高。教師先畫出一條高,再讓學生畫高,教師提問:剛才大家從不同位置畫了高,說明高有多少條?

(二)圓錐形狀的認識。

1。引導觀察

(1)請學生從課前準備的物體中挑出圓錐體學具,請大家看一看,摸一摸,與圓柱比一比,你看到了什麼?摸到了什麼?說給同桌聽。

(2)讓一生上來邊指邊說,回答後師板書:

頂點:1個

側面(曲面)

面:2個

底面(圓)

(3)師指導透檢視,示範畫。

畫透檢視的時候應該先畫一個橢圓,然後在橢圓的正上方畫上頂點,最後把頂點與底面連起來。

2、圓錐高的認識

(1)高在哪裡?師指母線,問:這條是不是圓錐的高?為什麼不是?你能舉個例子駁倒他嗎?

(2)你能用自己的話說說什麼是圓錐的高?

(3)圓柱的高有無數條,圓錐的高有幾條?為什麼?(教師在黑板上作高,板書:1條)

(4)在下發的練習紙上的立體圖上畫高,標上字母h。

學生先在小組內活動、研究、交流,再組織全班交流

學生觀察、獨立思考

學生獨立畫高,思考高的條數

學生以小組為單位進行活動、交流

觀察、思考

互相指一指、說一說

自己嘗試概括

獨立比較

獨立畫高

三、鞏固練習,評價反饋

1.做“練一練”,說出下列物體的形狀哪些是圓柱體,哪些是圓錐體?引導學生說說選擇的理由。

2.找一個圓柱形和圓錐形的物體,指出它的各部分名稱。

3.學生交流同座互相指、說學生連線,交流連線時的思考過程。學生拿出課前準備的小旗,依次將小旗快速旋轉,藉助觀察和想象,交流自己的發現。

四、總結回顧拓展延伸

1.這節課你認識了什麼?有什麼收穫?

2.佈置課後作業:用硬紙做一個圓柱和圓錐,並量出它的底面和高。課後剪下教材中材料,獨立製作圓柱和圓柱。

圓錐認識的教學設計10

教學內容:教科書23—24頁例1

教學目標:

1.認知目標:使學生在具體的情境中認識圓錐,掌握圓錐的特徵,會看圓錐的平面圖。

2.能力目標:培養學生的操作能力,觀察能力,思維能力和靈活運用知識的能力。

3.情感目標:用生活中的圓錐讓學生體會所學知識的生活價值,培養學生熱愛數學學習的情感、態度。

教學重點:瞭解圓錐的特徵。

教學難點:測量圓錐的高。

課前準備:要求每個學生用教科書圖樣做一個圓錐的模型,並讓學生收集一些圓錐形的實物,教師準備一個圓錐形物體,一塊平板(或玻璃),一把直尺。

教學過程:

教師活動

知識點

學生活動

一、初步感知

教師示出圓錐體鉛錘實物、圓錐型漏斗實物。

指出這是圓錐體實物。

同學們能指出生活中的圓錐體嗎?

現在我們做一個遊戲,同學們看大螢幕上的畫面,注意出現的圓錐體的鏡頭。同學們舉手搶答出圓錐體物體。

感受圓錐在生活中的存在形式。

認識近似圓錐實物和模型及各部分的'名稱。

學生結論:

圓錐體東西好像不多,只有鉛錘,漏斗,沙堆,鉛筆尖等。

學生找出了:煤堆;糧堆;帳篷;削好了的鉛筆尖;金字塔像,但不是圓錐;圓錐形凹槽。

二、探究新知

(一)圓錐的認識

1、演示動畫“圓錐的形成”

(1)一個長方形通過旋轉,可以形成一個圓柱體,那麼你們知道圓錐體是怎樣形成的嗎?

(2)多媒體演示直角三角形繞一條直角邊旋轉一週的軌跡是一個圓錐體。繞另一條直角邊旋轉一週的軌跡也是一個圓錐體。分別閃爍底面半徑和高。

2、教師提問:

(1)圓柱體有哪些特徵?

(2)什麼叫圓柱的高?

3、學習圓錐體。

提問:

(1)圓錐體有哪些特徵?

(2)什麼叫圓錐的高?

4、教師小結:

(1)(演示動畫“圓錐體的認識”)

(2)測量圓錐的高。

①引導學生討論:圓錐有幾條高?

②用直尺和三角板如何測量圓錐的高。

教師巡迴參與討論,指點方法,關鍵解兩個三角板的位置問題。

教學圓錐體的特徵:

側面、底面、高、頂點、底面圓心。

(1)圓錐有一個頂點,底面是一個圓。

(2)圓錐的側面是一個曲面。

(3)從圓錐的頂點到底面圓心的距離是圓錐的高。

學生回答圓柱特徵。

學生觀察、觸控圓錐體模型,感受圓錐體有幾個面。學生指出側面、底面、高、頂點、底面圓心。

學生討論並用直尺和三角板測量圓錐的高。

學生總結方法:用大小兩個三角板,保證高與桌面垂直,標高線與垂直三角板垂直。還要注意減去沒有刻度的0。5釐米。

三、鞏固反饋

1.請你說出圓錐各部分名稱.

2.請你說出圓錐的特徵.

3.指出下列各圖是由哪些圖形構成的?

圓錐各部分名稱.

學生討論後彙報

四、全課總結

今天這節課你學到了哪些知識?圓錐體和圓柱體有什麼區別?

圓錐體的特徵

學生總結圓錐體和圓柱體的區別

板書設計:

圓錐的認識

圓錐的底面是個圓,圓錐的側面是一個曲面。

從圓錐的頂點到底面圓心的距離是圓錐的高。

圓錐認識的教學設計11

教學內容:

教科書第18~20頁的例1,“練一練”和練習五的1~4題

教學目標:

1、使學生在觀察、操作、交流等活動中感知並發現圓柱和圓錐的特徵,知道圓柱和圓錐的底面、側面和高。

2、使學生在活動中進一步積累認識立體圖形的學習經驗,增強空間觀念,發展數學思考。

教學重點:

掌握圓柱、圓錐的特徵

教學難點:

知道平面圖形和立體圖形之間的關係,認識立體圖

教學準備:多媒體

教學過程:

一、匯入新課

出示例1場景圖,上面這些物體認識嗎?分別是什麼?如果將它們按形狀分成兩類,怎麼分?如果給這兩類物體起個名字,可以叫什麼?

學生交流(揭示課題:圓柱和圓錐)

二、探究圓柱和圓錐的特徵

1、研究圓柱

⑴生活中還有哪些物體的形狀是圓柱形的?出示相關圓柱形實物和模型

⑵引導觀察:仔細觀察這些圓柱,你能發現什麼?在小組中交流自己的.發現。

⑶組織全班交流,教師適當板書:上下一樣粗細有兩個圓面一個曲面

⑷認識圓柱各部分的名稱:

教師先對照圓柱的直觀模型介紹圓柱的底面、側面和高,再讓學生在實物模型上找到圓柱的底面、側面和高。

2、研究圓錐

⑴生活中還見過哪些圓錐形狀的物體?

⑵仔細觀察圓錐,你能發現什麼?在小組中說一說。

⑶全班交流,教師相機板書:

有一個頂點底面是圓形側面是一個曲面

⑷認識圓錐的高

出示圓錐的透檢視,讓學生認識圓錐的高。

⑸在圓錐的實物模型中,相互說說圓錐的頂點、底面、側面和高。

三、鞏固練習

1、討論“練一練”。

交流挑選的理由和不挑選的理由。

2、做練習五第2題。

⑴引導學生從正面、上面、側面觀察圓柱和圓錐,看分別看到的是什麼形狀?

⑵在書中連線。

3、做練習五第3題。

⑴出示長方形、直角三角形和半圓形的小旗,引導學生猜想:如果將旗杆快速旋轉,想想一下:小旗旋轉一週各能成什麼形狀?讓學生旋轉小旗,看猜想是否正確。

⑵如果讓你自己設計一個小旗,你想將小旗設計成什麼樣子的?想想一下,如果也這樣旋轉一週,會轉成什麼形狀?自己做一做。

四、小結

通過本節課的學習,你學會了什麼?

學生交流

五、作業

完成《練習與測試》相關作業

板書設計

圓柱和圓錐的認識

圓錐認識的教學設計12

教材內容的分析:本課“圓錐的認識和體積”是在學生學習了圓柱體積的基礎上進行的。教學時首先認識、理解圓錐體的特徵,直觀又形象。然後通過用空心圓錐向空心圓柱的容器裡倒水的實驗得到圓錐的體積公式。進而培養學生的主動探究能力和合作精神。

教學目標:

(1)掌握圓錐特徵、引導學生通過實驗推匯出圓錐體積計算公式,並能運用公式計算圓錐的體積,解決有關的實際問題;

(2)培養學生的觀察、邏輯思維能力和初步的空間觀念;

(3)向學生滲透知識間可以相互轉化的辯證唯物主義思想,學習將新知識轉化為原有知識的學習方法。

教學重點:掌握圓錐特徵、圓錐體積計算公式推導過程。

教學難點:圓錐體積計算公式推導過程。

教具、學具準備:等底等高的圓柱和圓錐空心實物,任意一個圓柱和圓錐,若干沙子或水。

教學準備:圓錐水等底等高的圓柱、圓錐容器大三角板直尺

教學過程:

一、進入學習情境

1.開始,回憶學過的立體圖形,並板書圓柱的體積公式。今天我們來認識一種新的立體圖形。

2.觀察課本實物圖:鉛錘、谷堆、冰激凌等。

(1)這些物體的形狀與圓柱體一樣嗎?哪裡不一樣?根據這些物體的形狀,你們能給它們起個名字嗎?(引導說出“圓錐”)

(2)在我們的身邊還有哪些物體是圓錐體?(學生舉例如路障、喇叭、跳棋)

3、師:你知道圓錐各部分的名稱嗎?圓錐有哪些特徵?

拿出圓錐模型,介紹圓錐的特徵。

(1)用手摸一摸圓錐,你發現了什麼?

(小組內先互相說一說,後師板書:

1、圓錐有一個頂點

2、圓錐只有一個底面,這個底面是個圓形。

3、側面是一個曲面,展開圖是扇形。)

從實物圖中抽象出一個圓錐的立體圖形來,教師畫一個不帶高的圓錐圖。

出示兩個圓錐(一個高,一個矮),觀察這兩個圓錐,你發現了什麼?是由圓錐的什麼決定的?(板書:高)

下面我們來研究圓錐的高。你想知道圓錐高的哪些知識?

1、什麼是圓錐的高?

2、幾條高?為什麼只有一條高?

3、怎麼測量圓錐的高?)

問:誰來回答第一個問題?(齊讀板書)

再看第二個問題(1條高)指出高,怎麼畫?為什麼畫虛線?所以我們一般用虛線表示。

你認為測量時要注意什麼?

(2)明確並板書:圓錐的底面是個圓,圓錐的側面是一個曲面,從圓錐的頂點到底面圓心的距離是圓錐的高。因為圓錐只有一個頂點,所以它只有一條高。

4、瞭解了圓錐體的特徵,我們再來研究圓錐體的體積公式。怎樣計算一個圓錐物體的體積呢?我們學習圓柱體積公式的時候藉助以前學過的長方體,今天我們學習圓錐體體積也可利用剛剛學過的圓柱體的`體積,大家猜一猜,圓錐的體積與圓柱體積有什麼關係?

(板書課題:圓錐的體積)

二、自主學習

探索圓錐體積與圓柱體積的關係。

1、師出示實驗要求:把空圓錐裝滿水,倒入空圓柱中,測量高度,幾次裝滿,統計次數填入實驗報告單。

2、彙報交流

(1)小組討論:通過剛才的實驗和統計,你發現了什麼?圓柱的體積和圓錐的體積有什麼關係?是不是任意兩個圓錐體和圓柱體就有這樣的關係呢?再來看實驗。

(2)小組代表彙報交流:圓柱體積等於和它等底等高的圓錐體積的3倍,圓錐的體積等於和它等底等高的圓柱體積的三分之一。

教師強調等底等高這個前提條件

3、概括圓錐體積公式:

師:圓柱的體積是:體積=底面積×高用字母表示V=Sh那麼和它等底登高的圓錐體體積是圓柱體積的三分之一怎樣表示呢?

圓錐體體積=1/3×底面積×高V=1/3sh

三、實踐運用

根據這個公式我們可以解決一些實際問題

1、一個圓錐形的零件,底面積是28.26平方釐米,高是14釐米,這個零件的體積是多少立方厘米?

一生板演,彙報

2、一個圓錐形,底面直徑是4釐米,高6釐米,這個圓錐的體積是多少立方厘米?

四、課堂練習

(1)S=20平方米h=12米(2)r=10米h=15米

(3)d=6米h=10米(4)c=62.8米h=9米

五、小結:

今天我們學習了圓錐體,你有哪些收穫?

學生彙報:1、圓錐體的特徵

2、圓錐體的體積公式

圓錐認識的教學設計13

教學內容:

人教版國小數學六年級下冊《圓錐的認識》

教學目標:

1.通過教學,使學生能完整、準確地掌握圓錐的基本特徵及各部份的名稱,認識圓錐側面的展開圖。

2.通過學習培養學生觀察能力,操作能力和思維能力。

3.通過學習發展學生的空間觀念。

教學內容及重點、難點分析

1.教學內容分析

《圓錐的認識》這部份內容有:圓錐的特徵、圓錐的底面、圓錐的高、圓錐的側面及它的展開圖。

圓錐是一種比較常見的立體圖形,圓錐在日常生活中的物體有很多,課的'開始,就讓學生用自己在生活中發現的圓錐入手,概括中圓錐的幾何圖形。然後通過觀察、比較的認知方法主動地獲取知識。

2.教材重點圓錐的特徵及各部份名稱。

3.教材難點圓錐的高的測量方法。

教學物件分析

圓錐是學生在國小階段學習立體圖形的最後一部份內容。前邊學生已經認識了長方體、正方體、圓柱等立體圖形,學生具備一定的空間觀念。頭腦中幾何表象較豐富。在教學中,突出“觀察、對比、操作、分析討論,大膽探索,總結規律”的學法指導。發展學生的思維。讓學生主動、生動地在活動中學習數學。

教學策略及教學法設計

本節課主要通過網路和學生動手操作,讓學生在主動的教學情境中,集體討論歸納出圓錐的特徵。另外,提供豐富的感性材料,創設輕鬆愉快的教學氛圍,注重學生之間的多向交流。放手讓學生自主探索,發揮學生的創造力。同時加深對圓錐的認識。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景,遊戲匯入

師:首先和同學們玩個遊戲:奇思妙想,想象一下把我們學過的這些平面圖形高速旋轉能得到什麼立體圖形?

出示:圓形、長方形、梯形、直角三角形

學生大膽猜測後,教師用準備好的教具演示。

師:今天我們先來研究由直角三角形旋轉得到的立體圖形——圓錐。(板書課題)

圓錐認識的教學設計14

教學目標

1、使學生理解和掌握圓錐的特徵及各部分名稱。

2、使學生掌握測量圓錐的高的方法。

教學重點、難點:

認識圓錐體,掌握圓錐體體積的計算方法。圓錐體體積的計算方法的推導。

教具準備:

圓錐體物品、生活中圓錐體的應用圖片、資料

教學過程:

一、揭示課題

今天我們來認識一種形狀的物體——圓錐(板書課題)什麼形狀的物體是圓錐形的呢?

(實物呈現)

我們把象這樣的幾何形體叫做圓錐體,簡稱圓錐。

二、探究體驗。

1、觀察圓錐的特徵

師:請同學們拿出圓錐體模型,看一看、想一想,你都想知道有關圓錐的哪些知識?

生可能提出:

a、我想知道圓錐的特徵。

b、我想知道圓錐有幾條高?它的高指的是什麼?

c、我想知道圓錐的側面展開是什麼形狀的?

師:請同學們拿出圓錐體模型,看一看、摸一摸、玩一玩、也可以猜一猜你能發現什麼?

a我們發現圓錐上面細,下面粗。

b圓錐有一個尖尖的部分,摸起來很扎手。我們把它叫做頂點。 c圓錐有一個彎曲光滑的面,我們可以把它叫做側面。這個面是曲面。 d圓錐有一個圓形的面,我們可以把他叫做底面。

e我們還發現圓錐的底面朝下立者,尖朝下不立者。

歸納:圓錐的底面是個圓,側面是個曲面,有一個頂點。

2、圓錐的高

師:這個圓錐高多少?

學生就會想高在哪裡??

師再說明什麼是圓錐的高:

圓錐的高是從圓錐的頂點到底面圓心的距離。

師:圓錐的高有幾條呢?(1條)

畫圖表示

3、測量圓錐的高。

師:通過剛才的學習我們掌握了圓錐的特徵及圓錐各部分的名稱,我們知道圓錐的高是從圓錐的頂點到底面圓心的距離,那怎樣來測量圓

錐的高呢?

學生自由測量??彙報

師再課件演示測量圓錐高的方法、過程。

三、課堂總結

圓錐的認識教學反思:

本節課是在學生認識了圓和圓柱的相關知識的基

礎上進行教學的,教學立足於促進學生的發展,緊密聯絡生活實際,在對教材進行了充分地分析後,教學設計我注重了以下幾點:

1、注重聯絡生活實際,提高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意識與能力。

課前安排學生收集、整理生活中應用圓錐的例項和資訊資料。教學時首先列舉生活中大量的圓錐實物,在學生觀察思考這些物體形狀的共同特點,並從實物中抽象出幾何形體的基礎上引入。再引導學生對照模型和圖形,互說圓錐的特徵,加深對圓錐的認識。課後讓學生創作一個圓錐的物品,進一步感受幾何知識在生活中的應用,同時提高學生運用數學為生活服務的意識和能力。

2、給學生提供充足的與學習的時間和空間。

本節始終以學生的發展為本開展課堂有效教學,體現了學生為學習的主體,我們知道學生的數學能力的提高,在很大程度上,取決於主體意識的形式和主體參與能力的培養。要實現以學生的發展為本,應該注意讓學生學習自行獲得數學知識的方法,學習主動參與數學實踐的能力,獲得終生受用的'數學創造才能。在本課中,無論問題的引入,圓錐概念的定義,高的尋找及測量方法的探索,老師都給予學生充足的時間進行嘗試、研究和討論中進行,讓學生以不同的方式進行合作、交流,這樣的過程,不僅提供了學生自主學習的機會,也提高了學生自主參與學習的意識和信心,大家積極發言,爭先操作,參與率很高。

3 、加強學生在操作中對空間與圖形問題的思考。

從建構主義理論的基本理念來看:“知識不是被動接受的,而是由認知主體主動建構的”。教師的任務是引導和幫助學生進行再創造的工作,而不是把現有的知識灌輸給學生.學生的能力可能比不上數學家,但通過類似的數學活動,也可以很好的獲得數學或理解數學。在本課例中,老師積極地創造機會讓學生自己去學習或者去探究問題.通過“看一看”,“摸一摸”,“想一想”,“玩一玩”,“猜一猜”等問題情境,讓學生親身感受數學,在“找”中學,在“測”中學,在“思”中學,培養學生動手操作能力、直觀思維和抽象思維能力,使數學課堂教學“動”起來、 “活”起來,讓學生在“做”中學,使數學課堂煥發出生命活力。

4、合理運用傳統教具、學具和現代多媒體輔助教學。

本課中,將傳統教具、學具和現代多媒體網路技術有機的結合起來,直觀、形象地展示大量圓錐形圖片幫助學生建立圓錐的表象,以及動態演示圓錐側面的展開過程、圓錐高的測量方法等,有效地突

破教學中的難點,提高課堂教學效率。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