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師教學設計通用15篇

來源:果殼範文吧 2.72W

作為一名專為他人授業解惑的人民教師,很有必要精心設計一份教學設計,藉助教學設計可以提高教學質量,收到預期的教學效果。我們該怎麼去寫教學設計呢?以下是小編整理的教師教學設計,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教師教學設計通用15篇

教師教學設計1

閱讀嚴育洪老師的《課堂座標——教學設計的走向》這本書,如同與一位大師對話。他娓娓道來,翔實的案例、精闢的點評、可操作的指導……讓我每次翻開,總有新的發現,新的收穫。以下幾個觀點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第一個觀點——學會捨棄。

乍一看,似乎有點摸不著頭腦。仔細讀來,卻是頗有道理。

就如嚴老師所說,課堂時間是個常數,教學內容實在不該貪多求全。“冗繁削盡留清瘦”,我們需要這富有美感的“清瘦”。曾經在課間和同組的老師說起,反覆講的題目怎麼學生總還是要錯,同組老師的看法和嚴老師不謀而合。如果在課堂上總想盲目的追求教的多、教的全、教的廣,一節課上下來給學生的感覺好像處處是重點,學生反而抓不到一堂的重點,腦中也就越發模糊了。看來,我們教師在教學時有必要學會捨棄。

但我認為,所謂的捨棄,也不是隨隨變變地捨棄,而應當建立在教師對教材準確把握的基礎上。這就要求教師在備課時,充分考慮多方面的因素,把握住整堂課重難點。正如嚴老師在書中所言:要找準“牽一髮而動全身”切入點,然後理出一條“線”,畫成一個“圓”。相信這樣的捨棄,不僅不會有所遺憾,反而能夠使我們的課堂教學更加有效、更加紮實。

第二個觀點——“生成”的是機智

精彩的“生成” 是不是不用預設,突如其來的?在備課時,除了要備好教材,又該如何備學生呢?預設與生成的關係是小於、等於還是大於呢?這一直是我心中的難題與困惑,最近讀了嚴老師《課堂座標:教學設計的走向》後,有很多的啟發。

文中這樣說:“在語文課堂上,學生個性化閱讀的結果必是旁逸斜出的,豐富多彩,常會生成一些意料之外的新資訊、新情境、新思維和新方法,尤其當師生的主動性,積極性,得到充分發揮時,實際的教學過程要遠比預定的計劃生動、活潑、豐富得多。面對這些豐富的動態生產性資源,教師應本著“語文課姓語”的準則,在生成中引導,在引導中感悟。”

的確,生成需要預設,我在備課時,也的確進行了預設。反思自己的課堂,在教學時,我總是希望學生能根據我的預設走下去,“預設”等於“生成”當然是最完美的。但往往完美的事情不容易發生,於是課堂上總是出現孩子們遠離預設或者超越預設,這時教師到底該怎麼做呢?每次備課前我也曾這樣問過自己,當時我不知如何回答,想不到課堂上該怎樣解決,無奈之下就“順其自然”吧,現在我想我會回答了:那就是教師應本著“語文課姓語”的準則,用自己的教學機智引領預設,在生成中引導學生,在引導中感悟,更重要的好是教師不是要備教材,而是要備‘好’教材;不是要備學生,而是要備‘好’學生。

第三個觀點——情感,讓我們走得更近

教學是科學也是藝術,如何讓科學的教學過程洋溢位人文藝術的色彩,我想這本書給了我們最真實的詮釋。無獨有偶,昨晚在觀看央視青歌賽的時候,聽到了餘秋雨老師給選手們參加情景表達的點評,他說:能把事件講述清楚明白很好,但是要說精彩還得有人文的內涵,還得讓人感覺出人性的美麗。我們的教學不也是這樣的過程嗎?如今的教師不光要把知識講清楚,還要讓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感受到人文的氣息。

而“情感”作為連線科學和藝術的支點,是我們教學中的風向標。它可以讓我們和學生走得更近,它可以喚起師生間的心語,它也可以喚起學生的興趣……正像嚴老師所說“教師要及時在情感冷漠處、教學冷場處、思維冷卻處、興趣冷淡處、知識冷落處加溫或聚熱,讓學生始終沉浸在情感和思維暢通交流的氛圍之中,情感高漲地學習。”我想用心架構這座情感的橋樑和學生們一起體驗學習的苦與樂,一起感受生命的挫折,一起品嚐人生的芳華!

反思我們的教學,儘管每天都在重複著教,卻依然有許多疑問成為教學中的困擾,《課堂座標:教學設計的走向》從六大布局,兩個不同的走向,給我們指點了迷津。

讀著一段段精彩別緻的案例,真是覺得與它相見恨晚啊。在粗糙的閱讀間,一股股溫暖智慧的氣息迎面而至,如沐春風。受到的是一種教育智慧的啟迪,是一種教育責任的喚醒:要成為真正的教育者,我們需要提升教育學經驗,繼續讀書,繼續學習!

教師教學設計2

【教學目標】

1、使學生初步體驗資料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過程,會使用簡單的方法收集、整理資料。

2、使學生初步認識條形統計圖和簡單的統計表,能根據統計圖表中的資料提出並回答簡單的問題。

3、使學生體會學習數學的重要性。

【設計思路】

統計是數學課程標準規定的四個領域之一,在日常生活、生產和科中有著很廣泛的應用。統計的思想方法是數學的一個重要的思想方法。數學課程標準更加重視學生對資料統計過程的體驗,學習一些簡單的收集、整理和描述資料的方法,認識統計的作用和意義。

本節課注重體現以下幾點:

1、學生體驗知識形成的過程。通過實踐、合作、交流讓學生體驗資料的收集和整理,並對簡單資料進行整理,以統計的思想和方法有一些初步的認識。

2、注意學生情感的個性化、價值觀的多元化得到充分的展示。

由於低年級兒童以自我為中心的心理化傾向,當討論如果只買一種水果,該買哪種水果時,這就形成真實的兩難問題.學生既要考慮到個體對水果的喜好,又想照顧大多數同學的喜好,真是左右為難.

3、體會學習數學的重要性。

根據統計結果,六種水果該各買多少的討論,使學生體會數學與生活的緊密聯絡,體會學習數學的重要性。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引入新課。

師:想一想我們可以採用哪些方法就能知道?

引出課題。

二、引導探索,認識新知。

1、使學生感受資料的收集、整理過程。

調查本班同學最喜歡哪一種水果,記錄在統計表裡。同桌討論:如果六種水果都買,哪些水果要多買,哪些水果要少買?

2、繪製統計圖。

(1)展示學生繪製的統計圖,相互評價.

(2)看統計圖表提問題。

三、應用知識。 完成書95頁的第一題。

四、課堂總結。

在日常生活中還有什麼可以統計?

五、課後延伸。

調查本班同學,把喜歡下面幾項活動的人數統計出來。(游泳、跳繩、拍皮球、踢足球、跑步)

教師教學設計3

一、教學要求

1、學會本課生字,理解由生字組成的詞語。聯絡課文內容,說說“負荊請罪”這個成語的由來。

2、通過朗讀理解劇本語言,體會廉頗知錯就改及藺相如顧全大局的品質。

3、學會閱讀劇本。練習排演小話劇。

4、能分角色朗讀課文。

二、教學重點、難點

通過語言文字型會藺相如為國家而不計較私怨、委曲求全的博大胸襟和廉頗知錯就改的可貴精神。

三、教學時間三課時

四、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一、啟發談話,揭示課題

1、簡單提示閱讀劇本的一般方法。

今天我們要學習的這篇課文是一個劇本。請同學們回憶一下,我們曾經學過什麼劇本?劇本的一般特點是什麼?閱讀劇本的基本要求是什麼?

(劇本開頭先寫明故事發生的時間、地點和劇本中的任務。劇始和劇中的方括號內主要交代舞臺佈景及任務活動情況,劇中的小括號內交代人物說話時的表情、動作等。劇本一般都是通過尖銳的戲劇衝突愛展示人物性格特點。閱讀時,要弄清故事情節,仔細品位任務語言,瞭解人物性格特點。)

2、板書課題,啟發談話。

看了課題,你知道誰向誰請罪嗎?為什麼請罪?請罪的結果怎樣?我們讀惡劣這個劇本就知道了。

二、自讀課文,疏通詞句

1、自由輕聲讀,要求:

(1)讀準字音,認清字形,畫出不理解的詞語。

(2)(2)或聯絡上下文理解不懂的詞語。

(3)(3)邊讀邊思考揭題時所提的問題。

2、檢查自學效果

(1)指名讀詞語。

(2)用鋼筆描紅。

3)指名讀課文,結合正音,理解詞義。

厲害:難以對付。懼怕:害怕。寬恕:寬容。昏庸:糊塗而愚蠢。

三、感知課文,理清脈絡

1、理解“負荊請罪”。

2、(1)“負荊請罪”是什麼意思?

(2)誰向誰請罪?

(3)為什麼要請罪?此題不作過高要求。

(3)結果怎樣?

3、默讀課文,想一想:這兩幕劇講了什麼?

四、指導書寫

五、作業

抄寫詞語、朗讀課文

第二課時

一、複習檢查

1、“負荊請罪”是什麼意思?這個成語的來源是什麼?

2、廉頗是怎樣向藺相如請罪的呢?我們來看劇本第二幕。

二、精讀劇本第二幕

1、默讀課文,想一想:你從這一幕中讀懂了什麼?把讀懂的內容在書旁做簡單的批註。海洋什麼不懂的?在不懂的地方做上記號。

2、集體交流讀懂的及不懂的。

3、指導歸納出不懂的幾個主要問題,再次默讀課文,思考:(1)為什麼說藺相如“真實一個深明大義、寬容大度的人”?(2)廉頗是怎樣的人?(知錯就改。從語言、動作可以看出。)

3、論:“你真是一個深明大義、寬容大度的人啊!”

(1)理解“深明大義、寬容大度”。

(2)藺相如的“深明大義、寬容大度”表現在哪裡?

(3)讀下面一組句子,比較一下哪種說法好?

你真實一個深明大義、寬容大度的人啊!

你是一個深明大義、寬容大度的人啊!

4、第二幕劇本主要通過語言、動作刻畫了廉頗勇於改過的爽直磊落的性格特點,對藺相如的深明大義、寬容大度也有一定的揭。斜面我們來看文中插圖,想像一下他們當時的神情、心理活動。

5、知道分角色朗讀。

三、作業:將劇本改寫成一篇記敘文。

第三課時一、複習

1、分角色朗讀第二幕劇本。

過渡:在第二幕劇本中,我們認識了勇於改過的廉頗,對深明大義、寬容大度的臨行如也有一定的瞭解,要想進一步瞭解藺相如,還得認真地讀讀劇本第一幕。

二、精讀劇本第一幕

1、輕聲讀這一幕,想一想;藺相如的深明大義、寬容大度體現在什麼地方?

2、分組討論。

4、指名說。

行動:在路上有意避讓廉頗的車子;好幾天不上朝,避免與廉頗見面。

語言:“你要知道,秦王不敢侵略我國,是因為我們趙國武有廉頗,文有藺相如。要是我跟將軍鬧翻了,後果將會怎樣?”)

5、深入體會藺相如的語言。

(1)指名說;藺相如避讓廉頗為的是什麼?

(2)討論:假如他們倆鬧翻了,將會出現什麼結果?

(3)指導朗讀這幾句話。

6、分角色朗讀這幾句話。

三、分角色朗讀。

四、學生質疑。

五、總結課文:學了本課,你有哪些收穫?

板書:

負荊請罪

廉頗藺相如

對不住你過去的事別提了要是……

寬恕我

背荊條避讓扔在一邊

跪下扶起

(勇於改過)(顧全大局)

為了趙國的利益

教師教學設計4

教學內容:

練習三第10~16題、思考題、動手做。

教學目標:

1、使學生在具體的解決問題情境中,進一步體會底面積、側面積、表面積和容積這些概念的聯絡和區別,積累解決問題的方法和經驗。

2、提高學生應用已有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發展空間觀念和初步的推理能力。

3、使學生進一步體驗立體圖形與生活的關係,感受立體圖形的學習價值,提高學習數學的興趣和學好數學的信心。

教學重點:

運用圓柱體積公式解決實際問題。

教學難點:

根據實際情況運用圓柱體積公式解決實際問題。

教學過程:

一、複習回顧,理清思路。

1、回顧複習。

教師談話:用一句話介紹前面幾節課學習的關於圓柱的知識。

預設學生回答:圓柱的體積計算;圓柱的特徵;圓柱表面積的計算方法和各種情況。

2、理清思路。

同桌說說計算圓柱體積的步驟,先算出底面積,再算出圓柱的體積;

同桌說說計算圓柱表面積的步驟,先算出底面積和側面積,再算出圓柱的表面積;

3、揭示課題——圓柱表面積和體積的練習課。

二、基本練習,形成技能。

1、練習三第10題。

根據表中的已知分別計算每個圓柱的未知量。學生獨立完成。

2、練習三第11題。

學生讀題,理解題意。注意分清3個小問題分別求什麼問題。

3、練習三第12題。

引導思考:第1個問題求水池裡最多能蓄水多少噸,要從體積入手;第2個問題要弄清楚求的是幾個面的面積之和。

4、練習三第13題。

學生讀題,分析題意。之後一人板演,全班齊練。評講時注意後進生的輔導。

5、練習三第14題。

⑴出示題目,理解題目意思。

⑵討論:塑料薄膜的面積相當於什麼?

大棚內的空間相當於什麼?

⑶分別怎麼算?

引導理解:蔬菜大棚中求需要多少塑料薄膜和空間有多大,分別求圓柱表面積和體積的一半。

6、練習三第15題。

分析:玲玲把一塊長方體橡皮泥捏成一個圓柱體雖然形狀變了,但什麼沒變?(體積)

7、練習三第16題。

提問:要求水面高多少分米,要先求什麼?(水杯的高)

三、拓展延伸,開闊思維。

1、第19頁思考題。

學有餘力學生完成。

⑴把圓鋼豎著拉出水面8釐米,水面下降4釐米,你能想到什麼?

⑵全部浸入,水面上升9釐米,你又能想到什麼?怎麼算出這個圓鋼的體積?

⑶這題還可以怎麼想?

讓學生明白:上升或下降的水的體積就是那一部分鋼材的體積。

教師教學設計5

一、教學目標

【情感態度價值觀】

學唱歌曲《渴望春天》,感受歌曲中輕鬆、活潑的特點,進一步產生對大自然的熱愛及樂觀向上的生活態度。

【過程與方法】

學習過程中運用聆聽、表現、合作等方法,學生能夠完整表現歌曲並能提升音樂表現能力。

【知識與技能】

學習並能夠表現出6/8拍的強弱規律,能夠準確演唱變化音;能夠完整地有感情地演唱歌曲。

二、教學重難點

【重點】

能夠完整地有感情地演唱歌曲。

【難點】

學習並能夠表現出6/8拍的強弱規律,能夠準確演唱變化音。

三、教學過程

(一)情境匯入

教師創設情境,播放有關春夏秋冬的圖片,展示萬物復甦的景象。提問:通過圖片看到了什麼景色?

學生自由發言。

教師總結:圖片當中所展示的是春天的景象,春天萬物復甦,所有事物都充滿了生命力。今天我們所學習的歌曲正是和春天有關。

引入課題,春之嚮往——《渴望春天》。

(二)感受體驗

1、初聽歌曲

並設問:“歌曲的旋律如何,歌曲描繪了一幅怎樣的畫面?”

學生自由發言。

教師總結:歌曲旋律富有動感,描繪了一幅美麗的春景圖。

2、復聽歌曲

並設問:“歌曲表現了怎樣的情感?”

學生自由發言。

教師總結:這首歌曲是著名音樂家莫扎特的作品,描述了春天的美麗景色,表現了對於春天的讚美之意。

3、介紹莫扎特。

莫扎特,奧地利著名音樂家,被譽為“音樂神童”有著非一般的音樂天賦,主要音樂作品有:《渴望春天》《費加羅的婚禮》《小星星變奏曲》等。其音樂風格輕鬆、活潑,洋溢著童真、爛漫的氣息。

(三)學唱歌曲

1、進行簡單發聲練習,引導學生運用自然、圓潤的聲音進行發聲;

2、教師範唱歌曲,學生小聲哼唱,邊唱邊感受音樂結構;

3、教師彈奏鋼琴,學生跟唱樂譜,並提示學生觀察歌曲的拍號;

4、講解有6/8拍,並帶領學生進行拍打表現強弱規律(以八分音符為一拍,每小節六拍);

5、演唱歌曲旋律,發現歌曲中的裝飾音;

6、單獨拿出帶有裝飾音的旋律進行講解;

7、運用對比的方式,對比有無裝飾音的區別,引導學生髮現音高;

8、分組練習帶有變化音的旋律變化音,並互相評價;

9、完整演唱歌曲旋律;

10、教師用鋼琴彈奏主旋律,學生嘗試自行填詞演唱歌曲,教師對其表現進行評價;

11、處理歌曲情感,唱出活潑、歡快的感覺。

(四)鞏固提高

教師將學生分小組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表現歌曲(編創舞蹈、歌詞、旋律等),提醒學生注意與組內其他成員的配合。

創編完成後請各組進行表演,並互相評價推選出最受歡迎的小組。

(五)小結作業

今天我們學習了歌曲《渴望春天》,領略了春天的美景和萬物復甦的景象,通過作者莫扎特的童真的心看到了春天、生活的美好。希望大家在之後的日子中能夠保持開心,用樂觀的態度、積極的狀態面對生活。

請同學們課後收集其他有關或“春天”的作品,對比聆聽一下,並和同桌討論自己的心得體會。

四、板書設計

教師教學設計6

教材分析:

《自己的花是讓別人看的》一文是我國著名語言學家、教育家和社會活動家、北大教授季羨林先生寫的一篇精美的短文,作者先點明德國是一個愛花的國度,然後回憶了自己早年在德國留學時親身感受到的德國人非常愛花;接著有優美生動的語言,描述了德國家家戶戶視窗都開滿鮮花的情景,並抒發自己的感慨:人人為我,我為人人這種境界頗耐人尋味,最後講述作者再次來到德國,又看到這番情景,表達了自己舊地重遊的感受,即對德國奇麗風景和與眾不同風俗習慣的讚美之情。

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積累課文中優美詞句,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第3自然段。瞭解作者所介紹的德國風景與風俗特點。

2、過程與方法:通過課前蒐集資料預習,課堂朗讀等,結合上下文與生活實際體會含義深刻的語句,從中受到啟示與教育。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感受異域風情,理解人為我,我為人人的人生境界。

教學重點與難點:

1、理解課文內容,結合上下文與生活實際體會含義深刻的語句、有感情地朗讀。

2、理解人人為我,我為人人的境界,並從中受到教育。

教學準備:

教學課件(含德國風光圖、課文重點詞句段、小練筆)

一盆花

教學課時:第二課時

教學過程:

一、欣賞畫面,激趣匯入

1、同學們,在五彩斑斕的世界裡,有許多美的東西,在中國,有讓我們引以為豪的錦繡山河、優秀的中華文化。而德國,也是一個美得像童話一樣的地方。今天,我們一起去德國看看。好嗎?

2、欣賞德國風光片,匯入新課

3、德國給你留下怎樣的印象?

二、直奔中心,引導質疑

1、季老先生又是怎麼讚美德國的呢,他發出了怎樣的感嘆?(出示中心句)

2、讀了這個句子,你有疑問嗎?

3、課文是怎樣具體描寫的呢?

現在請同學們默讀課文,拿出筆來,分別用不同的符號畫出文中描寫景色奇麗,民族奇特的句子。

三、讀中感悟,領略美景

1、誰來說說,你從哪些語句感受到景色奇麗

走過任何一條街,抬頭向上看,家家戶戶的窗子前都是花團錦簇、奼紫嫣紅。許多窗子連線在一起,匯成了一個花的海洋,讓看的人如入山陰道上,應接不暇。

2、品讀這兩個句子

3、理解花團錦簇、奼紫嫣紅、山陰道的意思。

4、在朗讀中感受花多而美。

5、指導朗讀,想象意境

四、品讀課文,感悟理解

1、你從哪些語句感受到民族的奇特

家家戶戶都在養花。他們的花不像在中國那樣,養在屋子裡,他們是把花都栽種在臨接窗戶的外面。花朵都朝外開,在屋子裡只能看到花的脊樑。

2、文中三個都讓你感受到德國人養花有什麼特別之處呢?

3、什麼是花的脊樑?

4、正是這樣你讀懂了什麼?

5、這是一種怎樣的境界呢?

6、理解人人為我,我為人人的意思。

7、生活中有這種人人為我,我為人人。的例子嗎?

8、指導朗讀。

五、創設情景,課外延伸

1、當季老先生再次踏上這片土地時,他又看到了怎樣的景象?

2、從文中的又是你能體會到什麼?

3、四五十年了,這種奇麗的景色依然如故,這讓季老先生產生怎樣的感受呢?

這裡的美麗指什麼?

4、在夢中有怎樣的花?又有怎樣思鄉愁緒呢?

5、再讀課題。

6、總結延伸。

板書設計:

25、自己的花是讓別人看的

設計說明:

新課改下的語文課堂意味著學生要自覺做學習的主人,讓學生在課堂上切實變被動為主動,變強制為自覺,教師要充分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所以本課的設計重在運用多媒體課件調動學生的各個感覺器官,刺激視覺、聽覺,從音、畫等多方面激發學生的美好情感,把語言文字變成生動形象的畫面,達到入情入境的境界。在學生的學習過程中教師適時引導或同學合作學習,共同解決疑難,從而提高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和語文綜合素養。

教師教學設計7

一、教學目標

1、科學知識:兩個或多個磁鐵吸在一起,磁力大小會發生改變。

2、過程與方法:

(1)、提出問題,作出猜測,做實驗獲取資料,分析資料,得出結論。

(2)、學習改變磁鐵磁力大小的一些方法。

3、情感態度價值觀:

體會細緻、有序地進行實驗操作的重要性。

二、教學重點

經歷提出問題,作出猜測,做實驗獲取資料,分析資料,得出結論的探究過程,明白兩個或多個磁鐵吸在一起,磁力大小會發生改變。

三、教學難點

具體、細緻的指導學生做一個磁鐵能吸多少個回形針的實驗。

四、教學準備

為小組準備:4個——6個大小相等、磁力大小一樣的環形磁鐵,兩個杯子(或其他支撐物),薄木片、回形針、回形針製作的小鉤、透明膠帶。

五、教學過程

(一)、提出問題,進行猜測:

1、教師演示比較兩個磁力大小差別較大的磁鐵各吸回形針的多少,讓學生直觀看出這兩塊磁鐵的磁力大小是不同的。

2、我們能改變一個磁鐵的磁力大小嗎?(不能,一個磁鐵磁力大小是不變的。)

3、兩個磁鐵吸在一起,磁力會變化嗎?如果磁力大小會變化,是變大還是變小呢?我們可以很方便地把很多個環形磁鐵相互吸引著重疊在一起(演示方法),它們的磁力又會怎樣呢?學生猜測,記錄並交流。

(二)、測量磁力,收集資料:

1、怎麼知道磁力的變化呢?(書上有方法介紹,但我覺得還是讓學生自己來設計比較好,教師不妨放手讓學生討論說說。當然,交流彙報時,教師要注意把握,幫助學生選擇較科學的方法進行實驗。)

2、今天我們就做一次小懶漢吧!用書上現成的方法來實驗。(投影出示圖片)

(1)、磁力的大小用什麼來表示?(磁鐵吸住回形針的個數表示)

(2)、實驗時,為了公平比較磁力的大小,要注意什麼?(一、幾個磁鐵的磁力大小要相同。二、測量磁力大小的方法要保持相同:放磁鐵的薄木片不變,用同樣的方法鉤住回形針,使用同樣大小的回形針等。)

3、學生實驗,並記錄。

(1)、教師演示並指導學生做一個磁鐵能吸多少個回形針的實驗。(注意提醒學生把回形針先掛在鉤子上,再把小鉤子往磁鐵上吸。)

(2)、指導填寫記錄表。

(3)、學生繼續實驗。(提示學生,最好把實驗用的第一個磁鐵始終放在最底下,後吸上的磁鐵依次往上疊,避免因磁鐵磁力大小差別帶來的誤差。)

4、交流彙總。

(三)、分析資料,得出結論:

1、觀察彙總表裡的資料,我們發現了什麼?學生觀察,交流發現。

2、我們先前的猜測對嗎?

3、由此,我們可以推出什麼結論?

(四)、總結延伸:

1、今天的課,給你帶來了什麼?

2、如果把相互排斥的兩個磁鐵結合在一起,磁力大小又會怎樣變化呢?請課後進行研究,並與大家及時交流。

(五)、資料收集:

收集有關指南針的資料,下節課帶來。

教師教學設計8

在語文教學中運用多媒體已經不是什麼新鮮事了,很多老師在利用多媒體優化教學設計,提高課堂教學效率方面嚐到了不少甜頭,而今天我想說的是自己在語文教學中運用多媒體的一些心得體會。

多媒體的優點很多,表現在教學上就是通過文字、圖形、影象、動畫、聲音和視訊等來輔助教學。比如,課堂的激趣匯入、情境朗讀、突破難點的動畫模擬演示、風俗民情的再現、趣味練習設計、單元複習以及專題學習的知識梳理等等,好處不勝列舉。現就自己在語文教學中運用多媒體談談自己的心得體會。

一、利用多媒體激趣匯入,效果事半功倍。

常言道:良好的開端是成功的一半。學習一篇文章如何匯入直接影響到學習的效果。而選入中學語文課本的文章內容在空間上跨度很大,例如《離騷》這首詩歌是戰國時期的作品,不管是內容還是寫法都離我們相去甚遠。如果按照常規教學,一支粉筆,一本書很難讓學生理解文章的內容,老師上課辛苦,學生也一臉茫然。相反如果能借助多媒體視訊輔助教學,讓學生時空倒轉置身體驗於楚國忠臣報國無門的氛圍當中,那麼對理解這篇文章就會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比如通過視訊畫面再現當時的生活情景結合聲情並茂的經典片段朗讀來匯入課文,就能立刻把屈原那種“長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艱…….”的愛國激情與苦悶傳遞給學生,學生在這憂國的哀傷氛圍中,不用過多講解,就能很好地把握了文章情感基調。從而為我們的教學帶來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利用多媒體,激發學生的想象力。

新《語文課標》在總目標中明確提出:“在發展語言能力的同時,發展思維能力,激發想象力和創造能力。”因此培養學生的想象力是語文教學中的一項重要工作。而培養想象力是語文教師一項頭疼的工作,說起來容易做起來難。所以在很多時候,培養學生的想象力就成了一句空喊的口號。如果利用多媒體輔助教學,則輕而易舉的實現了這一教學目標。例如人教版八年級上冊課文《你一定會聽見的》,老師在即將結束課文教學時,通過多媒體播放了音訊——“廚房交響曲”,鼓勵學生細心傾聽廚房發出的這些聲音,在傾聽中想象母親為自己忙碌早餐的情景。我們知道情感是想象力的動力,這樣的設計恰好觸動了學生的情感因子,激發學生急於表達的慾望,進而創造性地鍛鍊了學生的想象力。這樣利用多媒體輔助教學,促使學生想象的翅膀高飛遠揚,培養學生的想象力就不再是一句空話。

三、利用多媒體,動態演示寫作修改。

作文幾乎可以說是語文的半壁江山,作文教學要著力於提高學生的寫作水平。而要提高語文寫作水平,關鍵是要讓學生自主寫作,自由表達,自主修改。葉聖陶向來反對寫作教學中“學生只管寫,老師只管改”的做法。他說:“教師給修改不如學生自己修改,學生個人修改不如共同修改”而多媒體為學生共同修改提供了很好的條件。方法是每次寫作由學生推選一篇最好的文章出來共同修改。把要修改的文章輸入電腦文件,中間設定一條豎線把修改前和修改後的文章隔開,修改前的文章顯示在左邊,修改後的文章顯示在右邊。課堂上學生在教師指導下針對需要修改的語句語段提出自己的修改建議,而電腦將這過程中學生思維的痕跡及時地以動態演示的方式顯現出來,並且這些思維的痕跡在生生對話,師生對話中逐漸趨於完美,直至得出讓學生一致滿意的文章。這樣利用多媒體輔助,動態演示作文修改,學生在共同修改中取長補短,互相提高,享受到了學習帶來的快樂,這是傳統教學所無法給予的。

四、利用多媒體,單元複習、專題學習輕鬆有效。

葉聖陶先生說過:要學好語文,離不開基礎知識。而語文基礎知識零星分散在每一篇文章中。在學習一篇新的文章時,對於語文基礎知識的掌握大多停留在只要能疏通文章內容就停止的階段。要想深入理解,透徹掌握,還得在單元複習,專題學習中歸納運用。而在單元複習,專題學習中學習語文基礎知識多媒體應成為首選的教學輔助工具。因為多媒體技術可以將文字、資料、圖象、動畫、聲音等素材提供給學生,既能大容量,高速度的儲存和傳遞相關教學資訊,又能比較系統地、完整地呈現語文基礎知識。這樣的學習學生學起來容易理解,輕鬆又有效。

五、利用多媒體,將時政新聞和語文教育緊密結合。

在課改的新形式下新課標極力倡導在語文教學中培養學生的語文素養。而語文與生活聯絡密切,拋開生活去談語文教育不太可能。特別是關乎國家大事,人民生活的時政新聞與語文教育之間更應該找到兩者的連結點。例如在《聞一多先生的說和做》這篇文章裡我們認識了言行一致的聞一多先生。可是那段時間學生在學習方面很消極,有畏難情緒。為了教育學生做個言行一致的樂觀者,我特地播放了汶川地震中被困廢墟75小時的22歲少女被解救的視訊。當解救人員來救她時她笑著說:“我很高興我還活著,我相信你們會來救我的。”生死關頭的樂觀深深感染了學生,接著我讓學生就今後如何做個言行一致的樂觀者談了自己的看法。這樣巧妙的利用時政新聞視訊輔佐教學,對提高學生語文素養也不失為一個好辦法。

六、利用國家教育資源網,把語文課上得有聲有色。

過去“填鴨式”的教學模式逐漸退出教學舞臺,新課程理念的“自主,合作,探究”正逐漸地成為教學的主流。而國家教育資源網以其“內容豐富,新穎別緻”的教學資源成為眾多教師必備的教學網路平臺。在這個平臺有教學需要的素材、資料、課件、還有專家上的公開課、有寓意深刻的漫畫、有奇形怪狀的文字、還有精妙絕倫的片斷。在這樣的教育資源網教師可以根據自己的需要去尋找課堂教學中所需要的資源,從而最大化地實現我們的教學設想。例如在國家教育資源網上我們可以看到這樣一個課件--《阿長與山海經》。該課件包含課文原文、作者簡介、相關資料、相關作品、相關網址以及課文學習、課文練習、還配有聲情並茂的原聲朗讀、疑難解答等環節。教師可以根據自己的設想有選擇地利用這課件來優化教學過程,把語文課上得有聲有色。

多媒體在語文教學中的運用讓自己嚐到了甜頭,不過語文教學應遵循語文教育的規律,多媒體只是一種輔助的教學手段,它只有在語文教學之中找到契合點才會發揮其最大的作用。在教學運用中應把握好度,喧賓奪主的做法是不可取的。只有巧妙的結合,才能取得好的效果。

教師教學設計9

一、 教學內容:

1.五步拳:預備姿勢及 1—3 式

二、 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

能夠說出 1—3 式的動作名稱術語;80%的學生能根據教師口令做出動作。

2.過程與方法

通過模仿、分組體驗等練習方法,體會動作路線,用力方式,感受武術精氣神。

3.情感態度價值觀

學生願意表達內心的想法,積極改正自身不足之處。

三、 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預備姿勢及 1—3 式的 手型、步型、步法等動作方法。

教學難點: 動作路線清晰,方向正確,連貫有力。

四、 教學過程:

( 一 ) 開始部分

1、課堂常規:體委整隊,報告人數,師生問好,宣佈本課任務要求,安排見習生

組織教學:四列橫隊。師生行“抱拳禮”互相問好,說明本課學習任務和要求。

要求:精神抖擻,佇列整齊,步伐一致。

( 二 ) 準備部分

1、遊戲:桃花朵朵開

遊戲方法與規則:學生圍繞老師拉成一個圓,以一定的速度圓形跑,在跑步的過程中老師會隨機報出一個數字或者一個數學算式,學生迅速組成一個隊,落單的男生可做兩個俯臥撐,女生兩個下蹲起。

2、連貫性的徒手操

組織教學:四列橫隊,成體操隊形散開。跟著音樂口令師生一同做操,做的過程中學生儘量跟上老師的節奏,遇到不會做的動作跟著模仿。

( 三 ) 基本部分

1.複習:武術基本手型和基本步伐,並給與鼓勵性評價

2.新課講授

教師教學設計10

授課時間:

教學目標:

通過對詩中意象的賞析,體會它塑造的意境

通過對詩中關鍵字詞的把握,來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學重點、難點:體會詩歌中的意象為本文奠定了怎樣的基調

教學設想:對於詩歌的學習,學生總是感覺很茫然,似乎鑑賞詩歌沒有規律可循。通過對杜甫的《登高》一詩的鑑賞分析,以及對有類似特點的詩歌《送友人》的鑑賞,使同學們把握兩點學習詩歌的規律,為他們以後學習與《登高》類似的詩歌時提供一些借鑑。

教學過程:

匯入:各位同學,前幾天我們學習了《夢遊天姥吟留別》這首詩,它的作者是唐朝偉大的浪漫主義詩人李白。今天我們來學習另外一位偉大的現實主義詩人杜甫的作品《登高》。

作者簡介:因為以前同學們都學過他的一些詩歌,所以對杜甫有所瞭解,哪位同學來向大家介紹一下你所瞭解的杜甫?

杜甫,字子美,自號少陵野老。後人又稱他為杜少陵,又因他曾官至檢校工部員外郎,後人又稱他為杜工部。他的作品大都收在《杜工部集》裡。他的詩歌因為多是反映現實生活的,所以又稱他的詩為“詩史”。他和李白、白居易一起被稱為唐朝三大詩人。

杜甫一生不得志。天寶四年(公元745年),他34歲時,抱著“至君堯舜上,再使風俗淳。”的理想來到長安應試求官。適逢奸相李林甫玩弄權術,應試人無一錄取。杜甫困守長安達十年。又值安史之亂。他顛沛流離。聞唐肅宗在靈武即位,他前往投奔,被叛軍捉住,押回長安。後來逃出,一人到達唐肅宗的臨時駐地鳳翔,皇上授他左拾遺的官職。上任不久,因為宰相房琯被罷官。他上疏營救,觸怒皇帝,被貶官到華州。公元759年他辭官西行,到了四川,在成都西郊浣花溪畔蓋了一座草堂,就是杜甫草堂,三年後川軍叛亂,他又開始漂泊流浪。後來在節度使嚴武的保薦下,做了節度使參謀等職,嚴武死後,他失去依靠,再次輾轉於江陵、嶽州、衡水一帶。公元770年冬天,這位飽經憂患的老人病逝在湘江水上一條小船裡,時年59歲。(投影)

杜甫的一生四處漂流。他的詩歌大多都是反映他在四處漂流時的所見所感。今天我們來了解一下他的這首《登高》,看看詩人在詩中抒發了怎樣的思想感情,他又是怎樣來抒發他的思想感情的。

本文的教學目標是:通過對詩中意象的賞析,對詩中關鍵字詞的把握,來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並養成能鑑賞類似詩歌的能力。(投影)

所謂意象,就是指作者在作品中提到的景物,並對這些景物賦予了自己的主觀感情色彩。(投影)

我們舉個例子來具體瞭解一下什麼是意象?馬致遠的元曲,[天淨沙](秋思)。大家都學過吧?現在齊背一遍。“枯藤老樹昏鴉,小橋流水人家,古道西風瘦馬,夕陽西下,斷腸人在天涯!”(投影)

在這首元曲中寫了哪些景物?枯藤、老樹、昏鴉、小橋、流水、人家、古道、西風、瘦馬。18個字寫了9處景物。前三句一個名詞一處景物,這些景物寫出了一幅秋日黃昏的蕭瑟淒涼的畫面。面對著這樣的景物,遠在天涯的遊子自然而然的產生出一種思鄉之情。曲中的這些景物蘊含著作者的思鄉之情,賦予了作者主觀的感情色彩,這就是意象。

現在大家聽我讀一遍,注意我讀的感情、節奏。

找幾個學生再有感情地朗讀一遍。

同學們再齊讀一遍,注意讀出感情。

鑑賞詩歌:

同學們來說一說看完這首詩,給你一種什麼樣的感覺?(學生髮言來說一說)

現在我們來鑑賞一下這首詩。

教師:首聯“風急天高猿嘯哀,渚清沙白鳥飛回”寫了哪些景物?

明確:風、天、猿、渚、沙、鳥。

教師:這六種景物構成了怎樣的一幅畫面。哪位同學來給大家描述一下?

明確:急風在猛烈地吹著,天空寥廓,猿在不住地哀鳴。水中青色的小洲,沙灘上白色的沙子,鳥兒在急風中飛舞盤旋。尤其是猿的啼叫,在作者的耳中聽來卻是一種哀鳴,鳥兒和雄鷹展翅飛翔還不一樣,而是在盤旋。這些景物構成了一幅淒涼冷清的畫面。

教師:我們把對景物的領悟與杜甫當時的處境和命運聯絡起來思考,說說這些景物在詩人看來是一幅怎樣的畫面?

明確:冷清而淒涼的畫面。

教師:咱們再來鑑賞一下頷聯。“無邊落木蕭蕭下,不盡長江滾滾來。”放眼望去,看到的是落葉紛紛而下,長江波濤滾滾,向東流去。在這樣的情境下,想一想詩人能聯想到什麼呢?

明確:無邊的落葉,紛紛落下。遍地一片荒涼的景象。面對滔滔不絕地江水,想自己大半生的漂泊,年華就這樣逝去,卻沒有建立功業。不由得使人悲上心頭。

教師:頸聯中有一個字可以說很明顯的寫出了作者的心情,大家考慮是哪一個字?

明確:“悲”字。作客在外,已經是夠可悲的了,卻又是離家萬里,睹物生情,自然是悲傷而愁苦。“百年多病獨登臺,年歲已大,卻又得了病,而且又是孤苦伶仃一個人登高臺,作者的心情怎樣,自然不難理解。

登高臺想到了自己和國家的命運,一生中沒有實現自己的抱負,現在卻已兩鬢斑白,歲月已逝。壯志不得申,如果有酒來消愁,那也是一件可以解愁的辦法,可是卻已戒酒了,只有一個人默默地承受著這種痛苦。

教師總結:對於這首詩,它的首聯和頷聯,選取了八種景物,來渲染出一種冷清而悲涼的氣氛。為本詩奠定了抒情基調。

在頷聯中,一個“悲”字,把作者的悲傷感情直白的表現了出來。通過這首詩的學習,我們總結出兩點規律,一是抓住詩中的意象的特點。不同的意象蘊含著作者不同的思想感情。瞭解這些意象蘊含著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如明顯的“猿嘯哀、鳥飛還、落木、長江滾滾。”這些意象及其特點明顯的為本詩奠定了悲傷的基調。(投影)

其次,就是抓住關鍵性的字詞,頷聯中的“悲”字,就是本詩的詩眼。通過這個字,進一步瞭解作者在詩中抒發的思想感情。(投影)

教師:現在,給大家5分鐘時間來讀幾遍,把這首詩背誦下來。

由學生齊背一遍。

鑑賞《送友人》:剛才我們總結了學習詩歌的兩點規律,現在大家就來鑑賞一下李白的《送友人》,這首詩。(投影)。

給學生五分鐘時間,由學生來鑑賞討論。

然後由學生來發言。(略)教師略加指導、分析。

總結本課:在本學期的學習中,我們要學到大量的詩歌,對於詩歌的學習,本課只是為同學們學習詩歌提供點借鑑,知道些鑑賞詩歌的方法。鑑賞詩歌的方法以及鑑賞角度很多,希望大家能夠不斷探索出一些規律,從而能更好的鑑賞詩歌。

謝謝大家。下課。

板書:

登高

杜甫

意象:風、天、猿、渚、沙、鳥、落木、長江

關鍵字:悲

教師教學設計11

教學目標:

一、情感態度價值觀:通過多種藝術形式,激發學生對少數民族音樂的興趣以及對祖國民族音樂文化的熱愛。

二、過程與方法:對音樂與地理環境之間的關係有初步體驗;

瞭解蒙古族民歌的基本常識,認識馬頭琴音色;

三、知識與技能: 學會演唱歌曲《牧歌》,感受蒙古音樂獨特的長調風格。

教學重點:體驗蒙古族民歌的風格,把握《牧歌》歌曲的特點。

教學難點:結合音樂啟發學生參與表演及創作,培養學生感受、表現音樂的能力。

教學過程:

一、匯入:

1.通過草原圖片的播放,將學生的思緒引入到大草原。

2.學生自主分組,討論交流我國的草原分佈狀況及對蒙古族各種文化生活。

二、新課教學:

1.初步感知:①欣賞歌曲《牧歌》,學生初步聆聽後感受歌曲的意境美。

②復聽歌曲《牧歌》,引導學生髮現旋律的特點(曲調悠長、速度慢、抒情、寬廣)。

2.探究學習:①老師範唱歌曲,學生跟隨老師,看著樂譜和歌詞哼唱,找出歌譜中的音樂符號,並探究這些符號的特點。

②學生根據哼唱討論探究本首歌曲的節奏特點。

③再次跟鋼琴哼唱旋律,之後請學生一起有感情的朗誦歌詞,通過旋律的哼唱和歌詞的朗誦引導學生髮現歌詞與旋律高低之間的關係。

④有感情的完整演唱全曲。

三、鞏固拓展

1.欣賞著名歌唱家德德瑪演唱的《牧歌》與無伴奏合唱《牧歌》,比較兩種演唱形式的區別。

2.欣賞舞蹈片段《牧歌》,讓學生在欣賞舞蹈的基礎上再次體會歌曲的意境美。

3.學生以五人為一組,任意選擇一項任務(a.編一段歌詞或編一段舞蹈律動 b.寫幾句讚美的語言表達此時此刻的感情 c.畫一幅美圖),在創作過程中,老師不停地播放《牧歌》音樂,激發學生的創作靈感。

四、課堂小結

請同學們談一談學習完這首歌曲之後的感想。

教師教學設計12

英語的決心和信心,也懷有極大興趣和強烈的求知慾,作為教師應最大限度保護和激發學生英語學習的動力。學習成功與失敗的關鍵因素是情感教育,而情感教育的實質是愛心教育。情感教育是一種溫馨和諧的情感交流,是一種智慧潛能的研發。所以,作為高一教師要儘快建立和諧民主的師生關係、尊重、信任、期待和欣賞學生。賞識教育在教育藝術中具有獨特魅力,教師要從開始讓每一個學生都有機會在課堂展現自我,肯定自我,要讓全班學生都樹立信心和興趣,對學生一視同仁,熱情鼓勵和表揚學生,從學習和生活方面關愛他們,不歧視和挖苦學生,幫助和培養學生的自信以及健康的心理品質的形成。一句話,在英語教學中時刻滲透情感教育是搞好教育教學的基石和前提。

其次,抓好初高中知識的銜接。新生入校通過學月測試瞭解每個學生的大致學情,及時給學生查漏補缺,鞏固國中的語音,詞彙、語法、句型及基礎知識。教師可以暫以國中教材為主線,高中教材為輔線,溫故而知新,以舊帶新。在課堂中形式多樣複習國中知識,根據教學大綱主要內容抓好基本知識和能力“雙基”工程,根據各班學生學習水平情況實行初高中學習的“緩衝期”。教師一定不要為了趕進度匆忙教學,而忽視了重書本,重規範,重過手,重基礎的“四重”原則。再次,加強學生學習方法指導和良好學習習慣的養成。教師在教育教學過程中除了傳授知識外,更重要是督促學生學習好習慣的養成。如何引導學生預習課本,聽課,完成作業,複習總結,作筆記等方面都是我們教師應考慮的話題。所以教師在平日的工作中多指導學生預習的習慣,朗讀和背誦範文習慣,如何查閱和使用工具書習慣以及寫作習慣,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在課堂中要指導他們如何作筆記,如何整理和規範作業本,筆記本和錯題本,要求所測試或運用過的相關試卷資料彙集成冊,用不同顏色的彩筆鉤畫出所講的語言點。在講題中多傳授解題方法技巧,在適當引申中尋找規律。再者,課堂注重實效,形式豐富多樣化。高中起始階段著重落實“雙基”和“四重”上下功夫,注意培養學生的運用語言能力。教師要轉變觀念,打破傳統教學方式。以學生為中心,注重師生的互動性,在練中學語法,重點突出,精講易懂,以趣味性教學進行聽說訓練,適當運用口語,舉例通俗易懂有趣。在課堂中教師可以組織學生參加詩歌朗誦,記憶範文比賽,戲劇表演,對話或聖誕晚會等活動提升學生的參與積極性,教師的用語方面上抑揚起伏,激情四射也是高質量課堂的保證。上課內容要有特色,形式各異,要始終讓學生保持新鮮感和適度的緊張感。要多讓後進生展示自己,多鼓勵和讚揚他們,讓其實現價值和榮譽,體味成功的喜悅。在評講試題中多運用啟發式設問,開發學生的思維和解題能力,不能一味講下去,成了全堂課是“填鴨式”教學方法。高中學習能力培養要有針對性,要循序漸進,穩步提高。在聽說訓練方面藉助多媒體聽歌曲,聽精美範文和看英文片等多樣化訓練,學生每天的英語值日報告和討論迫使學生養成用英語交流的習慣。

教師教學設計13

目標:

1.學會本課14個生字,掌握33個詞語。

2..初步學會據詞定義,知道把詞語中幾個字的意思連起來想想,就能理解整個詞語的意思了。能查出指定詞語中帶點的字,並據此確定其恰當的意思,再說出整個詞的意思。

3.能用“興致勃勃”寫一句話。

4.能有感情的朗讀課文,能結合對課文詞句的理解,想象出節日的大街的繁華景象,體驗節日裡人們的歡樂心情。

課時:

二課時

第1課時

教學目標:

1.學會本課14個生字,能讀準字音,熟記字形,理解其在詞語中的意思,能正確,規範的書寫。

2.能通順,流暢的朗讀課文,能根據自己的理解說出課文主要寫了什麼。

3.瞭解單元閱讀訓練重點是“學會據此定義”並在嘗試中初步學會這一學習方法。

教學過程:

1.談話匯入,引入學習關注。

(1)談話:新年剛過,大家從充滿節日的氣氛的社會,家庭回到學校來了,節日的歡樂一定還在同學們心目中盪漾,節日的情景一定還深深的印在同學們的腦海之中。今天要學的課文是《節日的大街》,課文寫了節日大街的什麼,同學們已經預習過課文了。

(2)請同學談談自己預習了什麼。歸納學生的回答,確定預習的基本

操作方法。

(3)自學課文,重溫預習內容。

2.學情交流,反饋自學成果。

(1)朗讀課文,檢驗自己的朗讀水平,按是否“正確,通順,流暢”互為肯定或指正。

(2)根據自己的感覺說說課文主要寫了什麼?

(3)討論“學習提示”也教給大家一個什麼讀書方法,充分發表自己對“學習提示”內容的理解。教師歸納這種方法叫:據詞定義。

(4)交流識字,學詞情況,運用“據詞定義”法理解詞語。

讀詞語,說意思。處是“張燈結綵,喜氣洋洋,老花鏡,隨風飄動”,

訓練據詞定義,並把幾個字的意思連起來說出詞語的意思。

練習書寫:

課堂作業:完成作業本第1.2.兩題

第2課時

教學目標:

1.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能結合對課文詞句的理解,想象節日大街的繁榮景象,體驗節日裡人們歡樂的心情。

2.理解課文內容,指導課文有3個自然段,能說出每個自然段的主要意思和3個自然段的互相關係,從而明白課文是從哪幾方面寫節日大街的情景的;能回答課後問題,知道課文是怎樣寫節日大街商品很多的。

3.用“據詞定義”的方法理解“興致勃勃”,並能用來寫一句話。

教學過程:

1.回顧談話,誘發學習動機。

(1)回顧上節課討論的“課文主要講什麼”的內容。

(2)提示:課文主要講什麼,細讀課文後來辨析。

2.積極閱讀,找出學習疑難。

獨立閱讀全文,思考課後和自己的問題。

反饋交流:

(1)課文為什麼分成3個自然段,每段各寫了什麼?3段之間相互有什麼關係?品味課文語言文字或寫法上的特色。

(2)第1自然段:課文為什麼把節日的.大街比喻成“河”?第二自

然段:課文是否緊緊抓住一個“街”字寫的?根據“街”字找一找這段課文寫了那幾個方位?並用“/”把這段課文分成3段。

朗讀每一部分,體會哪些情景描寫使你覺得充滿節日的歡樂,學會有感情的

回答課後問題2:從“百貨大樓”——“街頭小攤”,從“大件商品”——“小商品”。注意:句子有……有……還有……”每擋含兩個內容,

與以前學的不同,與“應有盡有”是什麼關係?

第3自然段:讀本段課文後說說節日大街的夜晚是怎樣的,把自己認為寫“彩色”和寫“歡樂”的句子分別讀出來,讀得有感情。

聯絡上段,把寫大街“彩色”的句子都歸併起來,然後統統丟掉,讀剩下的課文,說出自己有什麼感受?

朗讀

(4)小結:今天是同學們靠自己的能力讀懂了全文,老師只幫了一點小忙,這樣讀書,同學們的本領會一天一天大。

3.作業

教師教學設計14

一、匯入

一模作文題《我的老師》,我們今天來探討和分析。

 二、審清題意,拓展自由寫作空間

 1、引導學生審題

(1)審“我”

題目區別:《我的老師》、《我們的老師》、《老師》

結論:“我們”突出大家的;“老師”就是更加廣泛的;“我”就僅僅是自己,一個人的。

(2)審“老師”

拓展“老師”的外延。通過引導讓學生明確,“我的老師”既可以寫語文老師,數學老師等具有教師資格的人,也可以寫非教師身份而對我有過教育的人,比如媽媽、爸爸,甚至是幼兒園的小朋友。正如孔子曰:“三人行,則必有吾師”。還可以引導學生把“老師”的外延延伸到“小草”、“蜜蜂”等物體上,採用借物喻人的方法,描寫特殊的“老師”。

 2、學生確定寫作物件,交流選擇的原因

(提示說話句型:因為------------------------------------------------所以我寫-----------------)

三、選好角度,敘述一個簡短的精彩故事

1、從“橫看或嶺側成峰,遠近高低各不高”引入“角度”概念。並讓學生談一談對“寫作角度”的理解。

2、寫人的文章離不開人物所經歷的事,啟發學生:你所選擇的老師,哪一件事最能體現他的個性,對你的有何影響?

3、講一個真實的故事。

(1)學生獨立準備有關“老師”的小故事。

(2)找好朋友相互交流,並相互提意見。

(3)指名敘述“老師”的小故事,師生共同評議,評一評誰的故事最吸引人,誰的故事所選的角度最新。

四、學生習作

1.我曾有許許多多的老師,在我的眼中她們都非常的優秀,可我覺得最優秀的一位老師是鄧老師。

老師是太陽底下最光輝的職業。有人說:老師是人類靈魂的工程師。我就有這麼一個令我敬仰、難忘的老師。她還是——鄧老師。

鄧老師是我的新概念老師,記得我英語成績並不好,在哪兒總是考不及格,怎麼也上不了80分以上,可是在學校裡我的英語成績總在80分以上,媽媽也開始為我的新概念擔心了。想了很多但都不行,有請家教的,有賣課外輔導書的??但對我來說,都是浮雲。這時,媽媽也沒了辦法。在新概念期會考試的前一天:

“嘀鈴鈴? ”媽媽的手機響了,居然是鄧老師,經過一番談論後,媽媽把我送去了新東方,說要幫我輔導,我納悶了心想:外面的輔導老師,學生考的再差也沒有跟他任何的關係,而這個鄧老師卻不一樣,她很關心學生,哪怕學生再差都會鼓勵他,她也不會洩氣!到了新東方,鄧老師已早早等在教室門口,媽媽把我送到教室回去了,鄧老師一邊咳嗽一邊細心、耐心的教我。

鄧老師用那微小的聲音,跟我講每一課的知識點,雖然她喉嚨很疼,但他依然用它最響的聲音和我講話。一個小時過去了鄧老師回家了,她那滄桑的背影。是我十分感動。我下定決心一定要考到80分以上。

考試的日子到了,我相信我可以,考試開始了,鄧老師一直在我這兒,觀察著我??考試考完了,鄧老師用燦爛的微笑表示了肯定。下課星期天到了我迫不及待的來到了教室,開始報成績了,我的心沉甸甸的,心想:如果考不好豈不是辜負了鄧老師的一片苦心。報到我了,鄧老師說道:“這次要表揚一位同學,她之前一直考不及格,而這次卻考了85分,她就是章x ”我臉一紅,拿好卷子仔細的看了起來,回家我把這件事告訴了媽媽,她說道:這個不是你的功勞,而是鄧老師的功勞,你要好好謝謝她,沒有一個老師向她那麼敬業、認真。鄧老師是一個敬業的老師,她在我眼裡,是一個十分優秀的老師,我要感謝她,謝謝你,我的鄧老

2.老師是園丁,老師是母親,這話一點也不假,陳老師就是這樣一位對學生既象園丁又像母親的人,她給我的國小生活留下了深刻而美好的記憶,

陳老師是再六年級的時候才接手我們班的。我們相處的時間不長,她卻成了我最敬佩的人。她,中等個子,披肩長髮總是梳理的很服帖,一雙明亮的眼睛閃爍著自信,堅定的目光。看到我們總是笑眯眯的。你可千萬別以為她很

和藹。除了親切她還是一個嚴厲的老師呢!陳老師有一個女兒在我們學校一年級上學。那是一個胖乎乎的十分可愛的孩子。我的學習不是很好。可陳老師接手後並沒有嫌棄我。她常常在放學以後給我單獨補課。記得上個學期快期會考試了。我臺貪玩複習還沒有到位。陳老師很替我著急。把我狠狠的克了一頓。每天放學都督促我認真複習。還有幾次放學後為我補課直到7點多鐘。不僅她自己餓著,就連她7歲的小女兒也和我們一起餓著。現在想起來,真是慚愧啊!

陳老師除了對我好,她對所有的學生都是一樣的負責。

那是上個學期快期末考試的時候。同學們都早早來到學校上自習課。可每天第一個到的陳老師快到上課了卻一直沒有來。同學們都議論紛紛。這時語文老師來了,說:“陳老師的孩子病了,今天可能來不了了。”語文老師話音剛落教室裡頓時議論了起來。老師敲了敲桌子,“安靜,安靜。現在開始自己複習公式了。請開啟說101頁? ”

正在這時,教室門被一下子推開了。陳老師氣喘吁吁的走進來,用手抹了一下頭上的汗說:“對不起,同學們。老師來晚了。現在開始上課。”李天元站起來大聲說:“老師,你女兒不是病了嗎?您還是回去照顧她吧,我們會自己複習好功課的!”“是啊,是啊”教室裡響起一片附和聲。陳老師伸出手,教室裡一下子安靜下來。“過幾天就要考試了,我不會讓你們落下功課的。子璐有醫院的醫生們看護著,你們放心吧!再說你們也是我的孩子啊!”老師的話讓懵懂的我很感動,。也從此在我稚嫩的心靈播下一顆愛的種子。

這就是我們的陳老師,如園丁如母親的陳老師。

教師教學設計15

一堂好課就像一個情節曲折動人的故事,讓人有鋒迴路轉的感覺,讓人有豁然開朗的心境,讓人有雨後晴天的清爽。而在一堂好課是需要一個好的教學設計支撐的,正如李老師所講教學設計之於課堂就如同建築設計之於建築,所以教學設計對於我們以後的教學非常為之重要。

教學設計是根據教學物件和教學目標,確定合適的教學起點與終點,將教學諸要素有序、優化地安排,形成教學方案的過程。它是一門運用系統方法科學解決教學問題的學問,它以教學效果最優化為目的,以解決教學問題為宗旨。它對我們的教學意義重大,為了更好掌握它,下面來了解它的重要性:

1、有利於教學工作的科學化

傳統教學中也有教學設計活動,主要是指教師的備課。這種教學設計活動的侷限是,教學上許多決策都是憑教師個人的經驗和意向做出的。例如:在制定教學計劃時,教師往往根據本人認為某內容是否重要,對有關內容是否熟悉和現成的教學大綱等決定教學內容。教學設計克服了這種侷限,它是從教學規律出發,將教學活動建立在系統方法的科學基礎之上,應用系統的觀點和分析的方法,客觀地分析了教學工作的規律和特點,從教學工作的問題和需要入手來確定目標、建立解決問題的步驟,選擇相應的策略和方法等。因此,學習和運用教學設計的原理與技術,是促使教學工作科學化的有效途徑。

2、有利於教學理論與教學實踐的結合

長期以來,教學研究偏重於理論上的描述和完善,脫離教學實際,使教學理論成為紙上談兵,對改進教學工作幫助不大。在這種情況下教學設計為溝通教學理論與教學實踐起到了橋樑作用。一方面,通過教學設計,可以把已有的教學理論和研究成果運用於實際教學中,指導教學工作的進行;另一方面,也可以把教師的教學經驗昇華為教學科學,充實和完善教學理論,這樣就把教學理論與教學實踐緊密地結合起來。

3、有利於對教師的專業成長

近年來我國正進行新課程改革,新課程、新教材和新教法對教師的專業知識提出了較高要求。新基礎教育課程改革中提出由過去“教師對教材的忠實取向”向“教師與教材的互適”轉變,即在過去的教學中,教師只關注教法,不關心為什麼教、教什麼的問題,教師對教材的運用只有全部地接受、執行,不存在教師對教材的取捨增添的權力。因此,僅僅是教材就極大地束縛著教師的主動性、創造性。而新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給予了教師一定的教材運用靈活性,強調教材只是材料或範例、只是師生展開活動的中介與話題,教師可以根據實際情況刪減、增補教材,從而達到教師與教材的互相適應。這種教師與教材的關係轉變自然涉及到教師專業知識的延伸問題,即教師再也不能像過去那樣侷限於教材的知識視野、滿足於教學參考材料的知識範圍來完成教學,相應地必須根據教育物件的文化背景和認知水平、教育環境的許可與限制等因素,恰當地選用教材、靈活地增刪教材。這就要求教師不斷地拓展知識視野。因此,在此要求下教師會不斷充實自我,知識更豐富,教師專業得到成長。

4、有利於提高教師處理各種教學資訊的能力

教學設計就是教師根據正確的教學思想和教育原理,按照一定的教學目的和要求,針對具體的教學物件和教材,對教學的整個程式及其具體環節、總體結構及其有關層面所作出的預期的行之有效的策劃。它是教師教育思想、思維流程和教學藝術的體現。教學設計有著科學性,一是要求正確運用教育思想和教育原理,既切合教育教學的內在聯絡及其規律性,又反映教學知識的內在聯絡及其規律性,兩者相輔相成;二是要求這種思維流程順暢、清晰,富於條理性和嚴密性。這種思想準確性和思維邏輯性的有機結合,便是教學設計科學性的基本內涵。教學是一個系統工程,是由相互聯絡,相互作用和相互影響的多種要素構成的。教師在備課過程中,用系統的方法對這些要素進行合理的安排和計劃,這就要求教師有很高的處理各種教學資訊的能力,在此要求下,教師不斷努力提高自身處理各種教學資訊的能力。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