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詩教學設計(合集15篇)

來源:果殼範文吧 8.93K

在平平淡淡的學習、工作、生活中,大家都收藏過自己喜歡的古詩吧,古詩的篇幅可長可短,押韻比較自由靈活,不必拘守對仗、聲律。那什麼樣的古詩才是好的古詩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古詩教學設計,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古詩教學設計(合集15篇)

古詩教學設計1

一、匯入:

09年關於“古詩文閱讀”的考試說明:側重考查學生初步鑑賞古代詩歌的能力,閱讀淺易的文言文的能力,其中包括正確理解具體語言環境中的詞語、句子和文段的意思的能力以及名句名篇的默寫。

二、肇慶市近3年詩歌鑑賞題內容與形式分析表

年份、分值、詩歌、考點

07年(5分)《秋夜寄邱二十二員外》1、改寫(3分)2、思想感情鑑賞(2分)

08年(5分)《長安秋望》1、列出寫景的具體內容(3分)2、分析所寫景物的特點(2分)

09年(5分)《華子崗》1、列出所寫景物(2分)2、思想感情鑑賞(3分)

總結常見考點:

1、理解詩意。包括詩字、詞、句的理解;內容概括;哲理分析;思感情想

2、感知形象。要求考生藉助聯想、想象以及背景,感知詩的景物、形象、意境

3、品味語言。字、詞、句的推敲;名句的感悟

4、分析技巧。表現手法;修辭手法;表達方式;典故運用;巧妙構思

三、答題技巧

1、原則:①在“讀懂“的基礎上答準、答順、答美。

2、結構:①景+情②事+情③場面+情④情形+情

3、方法:①研讀題目。②瞭解作者和時代。③藉助註釋。④抓住關鍵字、詞語、句子、詩眼來分析。⑤細審題幹。

四、常見題型、答題格式

1、題型一、點評思想內容,理解主旨型

答題格式:描寫了(或敘述)什麼的景色(場面等),抒發了什麼的思想感情。

例題:“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聲”描寫了一種什麼樣的場面?全詞抒發了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破陣子為陳同甫賦壯詞以寄之》)

(答案:描寫開戰之前,戰士們興高采烈的分食烤熟的牛肉,軍營裡奏響了雄壯的戰歌的場面;全詞抒發了滿懷家國之愁,卻壯志未酬的思想感情)

2、題型二、賞析語言型

(1)辛棄疾的《西江月》這首詞在語言上有何特色?

答題格式:點特色(用一兩個詞語準確點出特色)+例子(特色語句)+析感情

(答案:這首詞筆調輕快,語言優美,音節和諧,使人讀了這首詞彷彿臨其境,明月清風、驚鵲鳴蟬、稻香蛙聲、溪流小橋、構成了江南山鄉夏夜一幅優美動人的畫面,抒發作者對大自然的熱愛和豐收的喜悅。)

(2)中國古典詩詞意蘊豐富,字字珠璣。你認為“春風又綠江南岸”中的“綠”用得好,請說出理由。

答題格式:釋含義+描景象+點情景

(答案:綠:春風吹綠,把整個江南生機勃勃、春意盎然的動人景象表達出來了)

(3)某詞或句是全詩的關鍵,為什麼?

答題格式:思結構(在結構上所起的作用)+慮主旨(對突出主旨所起的作用)

例題:蘇軾的《江城子密州出獵》中的貫穿全詞的詞眼是什麼,為什麼?

(答案:貫穿全詞的詞眼是“狂”;突出詞人自己要發少年狂的豪情壯志。)

3、題型三、賞析名句型

答題格式:再現景物、特點+感情+理

請賞析“沉舟側畔千帆過,病樹前頭萬木春”

(答案:放眼望去,展現這樣的景象:大江之上,沉舟之畔仍有千帆競發,大自然中,雖有病樹但萬木依舊爭春。它昭示我們,新事物必將代替舊事物。)

4、題型五:分析技巧型

答題格式:點明手法+聯絡詩句+分析效果

晏殊的《浣溪沙》這首詞中多處用到對比的寫法,請找出其中的一個例子,並簡要說說這樣寫的好處。(04年會考題)

(答案:“新”與“舊”的對比;或“去”與“來”的對比。好處:“新”是唱新詞的環境,“舊”是飲酒唱詞時的環境——舊亭臺,新詞舊景對比,抒發了今是昨非的悵惘情思;或“去”是花落去,“來”是燕歸來,來去對比,增加了對時光逝去的惋惜之情。)

課內練習:

一、過鬆源晨炊漆公店(宋楊萬里)

莫言下嶺便無難,賺得行人空喜歡。

正入萬山圈子裡,一山放過一山攔。

(1)末句的“放過”和“攔”用得精彩,為什麼?請簡要分析。

(2)本詩表達了怎樣的人生哲理?概括回答。

(3)整首詩是怎樣來表現這個深刻哲理的?請做具體分析。

二、十一月四日風雨大作

宋陸游

僵臥孤村不自哀,尚思為國戌輪臺。

夜闌臥聽風吹雨,鐵馬冰河入夢來。

(1)詩中“僵”與“孤”,寫出了詩人當時怎樣的處境?它們在詩中有什麼作用?

(2)本詩表達了作者怎樣的願望?簡要回答。

(3)作者的這個願望可以從哪些字詞見出?又是通過什麼方法來表現的?

課外練習:

一、渡漢江

唐宋之問

嶺外音書斷,經冬復歷春。

近鄉情更怯,不敢問來人。

(1)前兩句中的“外”、“斷”、“復”從哪三個角度寫作者貶居之苦,有什麼表達作用?

(2)一般人是“近鄉情更切,急欲問來人”,但本詩的後兩句不同,這表達了作者怎樣的複雜心理?簡要分析。

二、閨怨

唐沈如筠

雁盡書難寄,愁多夢不成。

願隨孤月影,流照伏波營。

【註釋】伏波營,借用東漢馬援的典故,暗示徵人戍守南疆。

(1)詩中“孤”字含義豐厚,請做簡要分析。

(2)這首詩通過主人公思婦表達了怎樣的思想感情?是怎樣遞進表達的?簡要回答。

三、送杜十四之江南

唐孟浩然

荊吳相接水為鄉,君去春江正渺茫。

日暮征帆何處泊?天涯一望斷人腸。

(1)這首詩以誰的口吻,表達了怎樣的思想感情?

(2)情景交融是古詩詞寫作上的特色。請聯絡詩中“春江正渺茫”作簡要分析。

四、雨晴

唐王駕

雨前初見花間蕊,雨後全無葉底花。

蜂蝶紛紛過牆去,卻疑春色在鄰家。

(1)本詩前兩句用什麼修辭手法,表現了作者怎樣的情感?

(2)後兩句寫得饒有趣味,請作具體賞析。

古詩教學設計2

教材分析:

本學期主要學習在WORD中編輯圖文並茂的文件,本課是十九課重點學習文字框的使用方法。

由於插入文字框比較枯燥,故我將語文課中祖國山河的古詩與之整合,設計了古詩配畫教學網,讓學生在網路環境中學習讓插入文字框成為一種工具方法,學生在資訊科技課讀古詩、寫古詩,充分感受古詩的美,進一步理解古詩,瞭解祖國壯麗的山河,從而激發學生熱愛古詩,熱愛祖國的情感。

學生分析:三年級學生已具備一定的計算機操作能力,前面的課時裡學生已經學會編輯文字、插入圖片、設定圖片格式的操作,因此,這節課學生插入圖片及對圖片進行操作都是舊知識,對視窗也非常熟悉,新知識學生可以通過自學探索掌握簡單的操作方法。

教學目標:

1、通過教學,使學生掌握在WORD中插入文字框,在文字框中輸入資訊並對文字效果進行修飾的操作方法。

2、通過學習,使學生還能綜合運用所學過的語文學科知識,創作出具有詩情畫意的作品。

3、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自主學習能力、審美能力和創新精神。

4、激發學生熱愛祖國大好河山的情感。教學內容:

1、在word中插入文字框。

2、在文字框中輸入資訊並對文字效果進行修飾。教學重點和難點:

重點:文字框中插入文字和文字效果的修飾。難點:設定文字框格式。

教學準備:網路教室、古詩配畫教學網、教學PowerPoint課件、

教學過程:

一、看圖吟詩,激趣匯入:

師:同學們,我們已經學過很多首古詩了,現在我們一起來做個看圖吟詩的遊戲好嗎?生:好!師出示圖片;

生湧躍舉手,一生快速背誦《望天門山》古詩。

師:看著這麼美的畫面,老師再給你配上音樂能不能有感情的為大家朗讀一遍?生有感情的為大家吟誦。師:看著這麼美的畫面,聽著動人的古詩,把我們帶入了一個詩情畫意的境界,如果我們能把這美麗的畫面與動人的古詩組合在一起,那就更能體現出詩中有畫,畫中有詩的藝術效果了,今天我們就來上一節古詩配畫課好嗎?

生:好!

二、作品欣賞,引學新知:

1、欣賞古詩配畫作品

師:現在請同學們登陸我們的古詩配畫教學網站,進入賞心園,來欣賞一些古詩配畫作品。

生欣賞。

師:同學們欣賞完這些作品感覺如何?生1:美!生2:太美了!生3:好!生4:美極了!??

師:那同學們想不想用WORD也做一幅這樣藝術型的古詩配畫作品呢?生:想!

師:那你知不知道怎樣才能做出這些不同效果的作品嗎?生:不知道!

生1:老師我知道望廬山瀑布那幅詩配畫是怎麼做出來的!師:太好了,能不能說一說你是怎麼想的?

生:先把望廬山瀑布這首詩輸入到WORD中,然後插入一幅這樣的圖片,再把圖片的版式設成襯於文字下方就可以了。

師:真是個善於思考的好孩子,知道運用學過的知識來解決問題,但是我們在WORD中輸入文字時都是一排排橫著顯示的,這種文字豎排的效果怎麼處理呢?

生:不知道。

師:同學們彆著急,其實WORD裡就藏著一個工具能幫我們做出各種效果的古詩配畫來,同學們想不想認識它呢?

生:想!

師:它的名字就叫文字框,不僅能輸入文字、新增圖片,還可以將其放置於頁面上的任意位置,使用起來靈活方便。

2、講解示範文字框的操作

師:執行“插入”→“文字框”,根據需要選擇“橫排”或“豎排”;單擊“繪圖”工具欄上的“文字框”或“豎排文字框”按鈕,移至工作區,滑鼠指標將變為十字形,可用滑鼠左鍵拖動繪製文字框;在文字框中單擊,其周圍將出現斜線邊框,內部出現插入點,可進行文字的輸入和格式設定,這是文字框的編輯狀態;將滑鼠指標移至文字框邊框處,形狀變為十字形箭頭時單擊,其周圍出現網狀邊框,這是文字框的選中狀態,此時可刪除文字框,也可以設定其格式。執行“格式”→“文字框”,或利用快捷選單中的“設定文字框格式”命令,也可以直接在其邊框上雙擊,開啟“設定文字框格式”對話方塊。前三個選項卡可分別設定文字框的顏色與線條、大小、版式。在“文字框”選項卡中,可以設定文字距離邊界的距離。操作時同學們可自己體驗其不同效果。

3、介紹網站結構:

師:現在我們有了文字框的幫助,在古詩配畫教學網上還為同學們提供了很多古詩配畫的資源,如:古詩園中有很多同學們熟悉的古詩,圖片庫中存有大量與古詩內容相關的圖片供同學們選擇,老師相信有了這些同學們一定可以完成任務區中的五項任務,做出優秀的古詩配畫作品來,如果在操作過程中遇到困難還可以點選幫助按鈕,獲取幫助資訊。最後還可以進入高手加油站接受新的挑戰。好,現在同學們有沒有信心做出一幅漂亮的古詩配畫作品呢?

生:有!

師:好,現在同學們萬事俱備,就快點開始自己的創作吧!

三、學生探究,教師輔導:教師強調:

1、選擇的畫要與詩的意境相輔相稱。

2、提示注意字型、字號和字的顏色的選擇,要和畫面和諧統一,符合詩的意境。

四、交流作品,資源共享:

1、學生自告奮勇展示並介紹自己的作品。

2、學生針對其作品自由發表自己的見解。

3、教師對學生作品給予鼓勵性評價

古詩教學設計3

【教學目的】

1、認識2個生字,會寫5個生字。能正確讀寫“洞庭、江南”等詞語。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三首古詩詞,默寫《獨坐敬亭山》《望洞庭》。

3、學習通過看註解,邊讀邊想象畫面等方法,感知詩詞大意,用自己的話說說詩句的意思。

4、感受江南山水的自然美,受到美的薰陶。

【重點難點】

品味詩句,指導背誦,積累語言。在學習語言的過程中體會江南山水的特點,激發愛美的情趣。

【教學方法】

以讀為主,理解成誦。

【教學用具】

課文插圖,洞庭湖圖片,媒體資源:《獨坐敬亭山:李白》、《望洞庭:劉禹錫》、視訊《白居易簡介》。

【教學時間】

三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獨坐敬亭山

一、激趣匯入

1、導語:

我們先進行課外知識搶答:唐朝是我國古詩創作最旺盛的時期,在眾多詩人中有兩個最有名的詩人,他們是誰?

(詩聖、詩仙)

2、揭題:

誰來背背李白的詩,會幾首就背幾首。

二、釋題,簡介背景

結合課文插圖及媒體資源《獨坐敬亭山:李白》,完成下列教學步驟:

1、讀題,看註釋,結合插圖,介紹背景。

2、過渡:

李白坐在敬亭山上看到些什麼,想到些什麼呢?

三、學生自學,初步理解

自讀古詩,思考問題,並根據註釋,結合插圖,逐句說說詩意。

四、四人小組合作學習

互讀古詩,交流詩意。

五、全班交流

1、指名回答,評議交流。

2、老師點撥:

“閒”是悠閒的意思,在說句意時,要作詞序的調整。即“一片白雲悠閒地飄去”。“厭”的註釋是“滿足”。在說句意時要進行適當的變通。

3、學生質疑。師生共同解答。

4、在理解詩意的基礎上,想象一下“眾鳥高飛盡,孤雲獨去閒”是一幅怎樣的畫面。可以用語言描述,也可以用畫面表現。

六、指導朗讀

1、《獨坐敬亭山》圍繞著“靜”來寫,朗讀時注意語調輕緩,節奏要緩慢;通過朗讀,表達詩人如找到了知己似的一種輕鬆感。

2、多種形式讀詩:

指名讀、同位讀、小組讀、齊讀等。

七、吟讀,體會詩人的思想感情

1、自由吟讀。

2、討論:

詩句表明了詩人怎樣的心境?你最欣賞哪一句?

第二課時

望洞庭

一、形象感知,揭示詩題

出示有關洞庭湖圖片。設疑:你們知道這是什麼地方嗎?

你知道洞庭湖嗎?誰來介紹一下?我們來看詩人劉禹錫是怎樣描寫的。

二、自由吟讀

結合動畫課件《望洞庭:劉禹錫》完成下列教學步驟:

1、學生邊讀邊參閱註釋,試著理解詩句意思,不懂的隨時發問。

2、根據學生提出問題的普遍性與否,或個別講解或集體理解。

三、指名朗讀,同桌互說意思

1、點撥理解“兩相和”,可以讓學生結合看圖及動畫吟誦體會。

2、在交流體會描寫月夜洞庭的美景時,隨機指導學生誦讀,體會比喻的巧妙。

“鏡未磨”寫出了一種別有情致的朦朧的美,真是別出心裁。

君山如青螺,只因是遙看,這個比喻用得非常妙。

四、引導賞析

1、你覺得哪一句詩寫得好,在交流中進一步體會詩人的心情。

2、與上一首比較,體會不同的景緻及古詩的借景抒情的手法。

3、背誦《獨坐敬亭山》、《望洞亭》。

五、交流課外積累

1、說說你知道的描寫山水風光的古詩。

2、課外繼續收集山水詩。

六、練習

任選一首,想象景緻,根據自己的理解作畫,並配上詩句。

第三課時

憶江南

一、複習匯入

背誦前兩首以及課外蒐集的描寫山水風光的古詩.《憶江南》是一首詞,又描寫了怎樣的景緻,怎樣的心情呢?

二、讀課文,理解內容

帶著上面的問題自由讀,邊讀邊看課文插圖及動畫課件《憶江南》,理解意思。指名讀,讀準生字,結合註釋理解意思。

指名看圖說出意思。朗讀領悟詞義,教師做如下點撥:

“憶江南”是詞牌名,詞都有一個牌名。詞的內容也是回憶江南景色的,白居易曾經當過杭州刺史。

利用視訊資源《白居易簡介》,介紹白居易情況:

詞中回憶的,就是美麗的江南風光。

舊:從前。

曾:曾經。

諳:熟悉。

勝:超過,勝過。

根據提供的詞語解釋,讓學生自己說說詞句的意思,然後連起來說整首詞的意思。

三、小組合作學習,相互交流

四、教師小結

詩一開頭,詩人先說:“江南好”,這是詩人對江南春天的讚美。那麼,說江南好,是聽別人說,還是自己親眼看到的呢?第二句做了回答:曾經,我對江南的風景是那麼的熟悉,那麼瞭解。

江南風景好在哪裡?可先讓學生來回答。老師最後歸納:春回大地的時候,百花盛開,每當太陽從東方升起,陽光普照,遍地開放的鮮花更加豔麗,春暖水碧,綠波粼粼。由於紅日的映照,紅花更紅,像燃燒的火焰:由於江花紅,所以更顯出江水碧綠。“藍”字形容春水深碧。這美好的景象,深深地留在詩人的記憶裡,所以詞的結尾說──江南風景這樣好,能不讓人回憶嗎?

五、指導有感情地朗讀和背誦

朗讀的感情基調:飽含深情的回憶之情。

語調處理:一、二句要有昂揚的激情,再轉入緩慢回憶,“日出”句聲調高昂,“春來”句聲調柔和平緩,最後一句聲調稍抬高,彷彿是自問,又像是問他人,“能不”語氣要果斷、堅定。

在熟讀基礎上讓學生練習背誦。

六、抄寫或默寫

默寫《獨坐敬亭山》、《望洞庭》。

古詩教學設計4

一、教學目標:

1、指導學生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背誦古詩,激發學生學習古詩的興趣。

2、通過誦讀,使學生感受農民勞動辛苦,糧食來之不易。

3、滲透愛惜糧食的思想教育。

二、教學重點:

培養讀詩興趣,感受農民勞動辛苦,懂得糧食來之不易。

三、教學難點:

感受詩的節奏美,韻律美,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

四、教學準備:

相關錄影、配樂朗讀錄音帶、投影儀等。

五、教學過程:

(一)匯入。

1、“同學們,你們見過農民伯伯勞動嗎?現在就讓我們到田間看一看吧!(放錄影:農民頭頂烈日在給禾苗鋤草)同學們,談一談你現在的感受吧!”

2、“是啊,農民伯伯多麼辛苦哇!唐朝有位大詩人李紳站在田間看到此情此景時,同你們一樣,心裡很有感觸,便寫下了一首詩《憫農》。(板書課題)這首詩廣為傳誦,你們想讀一讀嗎?”

(二)學習古詩。

1、對照拼音自讀古詩。要求學生讀準字音,

2、同桌互讀,檢查讀的效果,易讀錯的字:誰、皆。

3、自己讀古詩。“想一想你讀明白了什麼,在小組裡互相說一說。”(小組交流,全班交流)

4、指名讀古詩。“誰還有什麼不明白的問題提出來,我們共同解決。”(學生質疑,答疑,師適明引導)

5、帶著自己的理解,再讀古詩。

(三)朗讀古詩

1、“古詩是有節奏和韻律的,讓我們一起來感受一下吧。”(播放配樂朗誦)

2、自己試著讀一讀(跟讀、誦讀等)。

3、指名學生配樂朗讀,學生評議。

4、再次呈現農民耕作畫面。“看哪,農民伯伯多麼辛苦哇,汗水一滴滴落進泥土裡,讓我們帶著自己的感受來讀吧!”(配樂讀文)

5、同學們閉上眼睛,吟誦出心中的感受吧!(配樂讀文)

(四)拓展延伸

1、“同學們,你們讀得真好。聽了你們的朗讀,老師更深刻地感受到了農民勞動的辛苦。那麼當你面對農民辛苦勞動的成果——糧食時,你想對大家,對自己說些什麼呢?”(糧食來之不易,同學們愛惜糧食)

2、“詩人李紳還寫了另外一首《憫農》(春種一粒粟),讓我們來讀讀吧!”

3、“通過學習古詩,我們知道了農民勞動的辛苦。你還能背出一些這樣的詩嗎?談談自己的感受。”

(五)課外作業

“課後我們再去查一查,找一找寫人們辛苦勞動的詩,下節課我們再來一起讀一讀,議一議好嗎?”

六、附板書設計(可用投影儀投影)

《憫農》

鋤禾日當午,汗滴禾下土。

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

古詩教學設計5

教學目標:

1、學會本課3個生字。

2、朗讀、背誦課文。默寫三首古詩。

3、理解詩句,想象詩中描繪的景象,體會作者表達的思想感情。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學習目標:

學習第一首古詩《望廬山瀑布》。

教學步驟:

(一)匯入

同學們,還記得我們以前學過的古詩嗎?哪位同學能背一兩首呢?誰能背一背李白的詩歌呢?這節課,我們就來學習一首李白的詩歌《望廬山瀑布》。

(二)學習《望廬山瀑布》

1、解題,介紹作者。

(1)“望”是什麼意思?

明確:遠看。“廬山”是個山名,在江西省北部,臨長江,靠近九江市,是我國著名的風景區。誰去過廬山,或在電影、電視中見過,請一位同學說說他所見過的廬山的景色。

(2)這首詩是誰寫的呢?

明確:李白。李白是唐代偉大的浪漫主義詩人,這首詩就是他遊廬山時,看到廬山瀑布美麗壯觀的景象而寫下的。

2、朗讀詩歌。

讀前設問:詩人筆下的廬山是什麼樣子的?作者先看到了什麼?後看到什麼?重點看什麼?

明確:詩人筆下的廬山,山峰聳立,紫煙繚繞,瀑布飛懸,景色壯麗。從詩中看,作者選看到香爐峰,後看到飛流的瀑布,詩中重點描寫瀑布的壯觀景象。

3、學生輕讀古詩,藉助字典自學此詩,初步體會每句詩的意思。

4、學生分組討論字詞的意思,教師巡視。

5、理解詩意,想像畫面,體會感情。

(1)“日照香爐生紫煙”

①“香爐”,指廬山的香爐峰。

“煙”,指的不是炊煙,也不是哪兒冒出的煙,而是指雲霧。山峰高聳入雲,峰上雲霧繚繞,下面水氣升騰,整座山峰籠罩在煙霧之中。陽光一照,煙霧便呈現出絳紫的色彩,飄飄悠悠,縈繞山際。多美啊!

②在理解基礎上指導朗讀。

③讀後討論:“生紫煙”的“生”字若換成“升”好不好,為什麼?

明確:“升”僅僅是向上升起的意思,而“生”除了這層意思之外,還有“產生”的意思。它活生生地寫出了香爐峰上煙霧慢慢向上升騰,猶如仙幻一般的景象。所以“生”這個字作者用得非常好。

④誰能用自己的話把這句詩中描繪的美景說一說。

明確:在陽光的照耀下,香爐峰瀰漫著紫色的雲霧。

(2)“遙看瀑布掛前川”。

①解釋字義,理解句意。

“遙看”:遠遠看去,這個詞與題目哪個字有關係?(與題目中“望”字照應)

“川”:指大河。

“掛”:懸掛。

遠遠望去瀑布像是掛在山前的一條大河。這句詩掛字用得好,因為瀑布在不停地流動著,從動態上看,就像一條巨大的河流,但平時河流都是流淌的,而這一瀑布卻由上而下地高懸,所以詩人用“掛”這個字寫出瀑布外形的壯觀。同時通過“掛”這個字使人體會到瀑布水流又快又急,而且山勢陡峭,僅僅通過一個字就寫出了瀑布的磅礴氣勢。

②指導朗讀。

(3)“飛流直下三千尺”。

①解釋字意,理解詩意。

“飛流”:是形容瀑布飛快地流下來,像飛一樣。

“直下”:直下來。

“三千”:不是一個確數,形容瀑布很長。

站在山下向上望去,瀑布從陡峭的山上筆直地飛快地流下來,足足有三千多尺長。

②這句詩運用了什麼修辭方法?

明確:運用誇張的修辭方法,“三千”不是一個確定的數,只是誇張地說出瀑布很長,氣勢很大。

③指導朗讀

(4)學習第四行詩句“疑是銀河落九天”。

①理解詞語,體會詩意。

疑:是懷疑。

銀河:也稱天河,由許許多多恆星構成。晴天夜晚,天空呈現出一條明亮的光帶,看起來像一條銀白色的河流,所以叫銀河。

九天:古時傳說天有九層,這裡的“九天”指天的最高一層,也就是天的極高處。

這瀑布真像是銀河從極高的天上落下來了。在這句詩裡,“落”和“掛”一樣用得精巧。好像天上突然發生了變化,無裂了,銀河從天上陡然掉到人間。

②指導朗讀。

③反覆朗讀全詩,體會感情進而背誦全詩。

(三)理解詩人的寫作手法

1、詩人是按怎樣的順序寫瀑布的?

明確:先寫背景再寫實景,先寫靜態,再寫動態,最後寫聯想

2、詩人運用了什麼修辭方法?

明確:運用了比喻和誇張的修辭方法。

3、你讀了這首詩有何感受?

祖國山水壯美,熱愛之情油然而生。

(四)佈置作業

1、辨字組詞

2、解釋詞義

遺:

直下:

3、填空:

(1)《望廬山瀑布》是唐代詩人()的作品,表達了詩人()的思想感情。

(五)板書設計

望廬山瀑布

第二課時

學習目標:

學習第二首古詩《山行》。

教學步驟:

(一)複習匯入

1、背誦《望廬山瀑布》。

2、用自己的話說說這首詩的意思。

(二)學習第二首古詩《山行》

1、解題,介紹作者。

(1)《山行》這題目是什麼意思?

明確:在山中行走的意思。

(2)這首詩的作者是唐代詩人杜牧。

杜牧:(803~約852年)唐代文學家。字牧之,京兆萬年(今陝西長安)人。其詩繼承了盛唐許多優點,溶前賢闊大僕茂的精神,創與之個性相適應的新風格。在晚唐詩歌綺麗的傾向中,顯得豪放疏朗、清新俊逸。語言明麗雋永,豪邁爽朗,獨具風格。在晚唐的詠史作品中,具有代表性。杜牧詩在晚唐成就頗高,後人稱杜甫為“老杜”,稱杜牧為“小杜”。

2、試讀全詩,理解詞語的意思。

遠上:向山的遠處伸展。

寒山:深秋季節,天氣漸冷,山上草木枯黃,給人一種涼意,故稱寒山。

石徑:石頭小路。

斜:在這首詩中應讀xié,意思仍當傾斜解釋,這裡有曲折不直的意思。

白雲生處:指飄浮著白雲的地方。

坐:因為的意思。

愛:真愛,留戀的意思。

楓林晚:傍晚時候的楓樹林。

霜葉:指被秋霜打過的楓葉。

紅於:比……還紅。

二月花:春天的花。

3、學生根據詞義理解每句詩的意思。

深秋季節,高山上有一條石頭小路,彎彎曲曲地向遠處伸展。

在山上飄浮白雲的地方,隱隱約約地看得見有住人的房子。

我所以停下車子不走了,是因為我喜愛這夕輝晚照下的楓樹林,要好好欣賞一番。

被秋霜打過的楓葉,比春天的鮮花還要紅豔。

4、深究古詩意思。

(1)《山行》描寫的是哪個季節的景色?從哪些地方可以看出來?

明確:《山行》描寫的是深秋季節的景色,詩中寫“停車坐愛楓林晚,霜葉紅於二月花”。詩人寫的是楓葉紅的季節,楓葉紅的季節是秋季,所以《山行》描寫的是秋季的景色。

(2)詩人筆下的深秋季節的山林景色圖,還寫了哪些景物?你覺得怎樣?

明確;詩人筆下除了寫楓林外,還寫了寒山、石徑、白雲,這四樣構成了一幅秋色圖,給人以清新明快的感覺。

5、這首詩表達了作者什麼樣的感情?

明確:表達了作者對大自然美景熱愛之情。

6、指導朗讀。

(三)小結

《山行》這首詩是唐代詩人杜牧寫的。這首詩描繪的是秋之色,展現出一幅動人的山林秋色圖。詩裡寫了山路、人家、白雲、紅葉,構成一幅和諧統一的畫面。這些景物不是並列的處於同等地位,而是有機地聯絡在一起,有主有從,有的處於畫面的中心,有的則處於陪襯地位。簡單來說,前三句是賓,第四句是主,前三句是為第四句描繪背景創造氣氛,起鋪墊和烘托作用的。本詩表達了作者對大自然美景的熱愛之情。

(四)背誦這兩首詩

(五)板書設計

山行

遠景:寒山、石徑、白雲,人家

近景:楓林晚,霜葉紅

第三課時

學習目標:

學習第三首古詩《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

教學步驟:

(一)匯入

同學們,我們已經學完了兩首古詩,誰來給大家背一背。

(二)學習古詩

1、解題、介紹作者

(1)“憶”,回憶,想念。

(2)王維:(701-761)字摩詰,唐代著名詩人。九歲就以文才出名,寫《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時才十七歲。他多才多藝,還是著名畫家,且擅長書法,又通音樂,被譽為“詩中有畫,畫中有詩”。他與另一位唐代詩人孟浩然齊名,並稱“王孟”。

2、朗讀詩歌,思考:詩人筆下寫了哪些內容?

3、學生輕聲讀古詩,藉助字典自學此詩,初步體會每句詩的意思。

4、學生相互討論字詞的意思,教師點撥。

5、理解詩意,體會感情

(三)理解詩人的感情

學了這首詩,你有什麼感受

(四)佈置作業

默寫《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

(五)板書設計

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

倍思親

獨兄弟

少一人

教案點評:

這篇教學設計示例在教學上的側重點是想通過多種形式引導學生反覆朗讀古詩,最後達到熟練背誦的目的。在熟讀成誦的基礎上,教師再幫助學生理解重點詞語和詩句,讓學生結合對詞語的理解,自己去理解整首詩歌的意思。最後,老師再結合詩歌內容幫助學生理解詩歌寫作上的一些特點。針對這種教學思路,同時設計了配合教案的多媒體演示課件,用來輔助老師教學。

古詩教學設計6

【教材分析】

古詩《飲湖上初晴後雨》是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人教版)三年級上冊第21課的內容。該詩是宋代大詩人蘇軾寫的同題《絕句》中的第二首。作者以生動傳神的筆墨描繪了西湖在不同氣候下呈現的不同風姿。教學中應從抓住詩中的重點詞句,引導學生理解感悟。同時應發揮韻文形式利於朗讀的優勢,以讀促思,以讀悟情。

【學生分析】

三年級的學生對於韻文的學習有一定難度,但他們有了一定的學詩經驗,會對本詩的學習、理解起到極大的推動作用。兒童特有的表現慾望、探究需要、被認可的需要,利於教者進行教學活動的設計。

【設計理念】

以學生學習和活動方式結構課堂教學是本設計突出的理念。創設情境,激發學生學習熱情,積極進行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的實踐。尊重學生主體地位,激發學生自主的潛能。抓住兒童心理,發展學生個性,注重引導學生在語言實踐中感悟、體驗、積累。滲透學習方法,促進學習實踐,激發求知慾望,培養學生對祖國傳統文化的熱愛,進而提高學生的語文綜合素養。

【教學目標】

1、認識“亦、妝”兩個字。

2、有感情地朗讀、背誦詩句。

3、用自己的話說說詩句的意思,體驗詩句情感,培養熱愛祖國山河的感情。

4、在小組交流中,體驗合作的方法、樂趣,增強競爭意識。

5、鞏固學習方法,豐富學習經驗,激發學生對祖國傳統文化的熱愛。

【教學流程及設計意圖】

一、談話切入,嘗試背詩,創設情境,欣賞畫面,引出新詩

從與學生初次見面實際出發,挖掘學生的已有經驗,既鞏固了學生的知識,又為新課學習作好鋪墊。根據學生愛玩的心理特徵,創設情境,由欣賞畫面引出教學內容,營造學習氛圍,調動學習熱情,實現自然過渡。

二、師生商討,激發動機,滲透學法,組織合作,自主探究

深入挖掘學生學詩經驗,幫助學生歸納梳理學詩方法,科學組織劃分小組角色,營造組際競賽氛圍,激發學生學習的熱情。極大限度地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方法自己定,小組自己組,任務自己分,為學生的自主探究提供時間和空間的保障。讓學生全身心地投入語文學習實踐當中。實現了方法的鞏固,促進學生合作技能的提高。教師深入學習組中,及時瞭解學生學習過程的反饋資訊,以便及時調整學習活動的程序或走向。

三、小組彙報,組際競爭,相互評價,理解內容,突出重點

根據學生的學習情況,組織學生彙報,尊重學生個性,培養學生表達和評價的能力,促進合作能力的提高。通過彙報、補充、評價、點撥等活動,達成教學目標。

四、創設情境,引導讀背,加深感悟,增強體驗,提高能力

通過多形式的讀書實踐,激發學生的想像,豐富學生的體驗,加深對詩句內容的感悟,以讀促思,昇華理解,促進語言積累,受到美的薰陶。

五、拓展學習,開發資源,引導創新,促進實踐,綜合發展

通過背誦其它描寫風景的詩句,喚起學生的認知,激勵學生閱讀背誦更多的詩歌作品,引導學生接觸更多的祖國傳統文化,促進認識積累,提高語文素養。同時引導學生把對西湖的瞭解和理解,結合自己蒐集的風光圖片或文字資料等彙編成冊──《我來帶你遊西湖》,激發學生的創造潛能,佈置完成研究性作業,指向課外,促進學生髮展。

古詩教學設計7

古詩《春曉》

教學目標:

1、正確認讀“眠、啼、覺、少、曉”5個生字,會寫“春、處、多、少”4個生字。

2、背誦《春曉》這首古詩。

3、瞭解詩的主要內容,體會詩的意境和情感。

4、培養學生熱愛春天、親近大自然的情感,享受學習過程的愉悅。

學情分析:

這兩首古詩,好多孩子學前就已經會背了。如果我們再一味注重讀背,那就如我們所說的:學生只是在數白嘴、背天書,毫無意義。試問,這樣的課學生趣從何來?這無非是在浪費時間。所以這節課的教學我們必須把握一點:注重學生的認知水平,以學定教。

教學準備:多媒體課件(或掛圖)、生字卡片、遊戲卡片

教學過程:

一、揭題示標

師:同學們,老師知道你們課下蒐集背誦了好多的古詩,今天老師就給你們一個展示的機會,來,勇敢地站起來給我們背一首吧!

2、出示課件,觀察。

師:你們真是勤奮好學,背誦了這麼多古詩,今天老師獎勵你們看個動畫片,課件示圖。真是太美了!老師想用一首古詩來描繪一下這幅圖,你猜是什麼詩?

板書:《春曉》

二:出示學習目標

1、正確認讀“眠、啼、覺、少、曉”5個生字,會寫“春、處、多、少”4個生字。

2、背誦《春曉》這首古詩。

3、瞭解詩的主要內容,體會詩的意境和情感。

4、培養學生熱愛春天、親近大自然的情感,享受學習過程的愉悅。

三,研探展評一:比正確朗誦古詩

1.師口述學習指導:請同學們藉助拼音自由朗讀古詩,要求讀準字音。3分鐘後比一比誰能把古詩讀得最準確。2,自研共探

a.生自由讀古詩,師巡視。B.小對子互讀,正確。3.學情展示

a.指名讀,正音B.小組賽讀。4.師範讀。

過渡:古詩要讀得有節奏,讓我們看著停頓符號,再把古詩讀幾遍,要求頓而不斷。

5.生再讀古詩,讀出節奏。春曉

春眠不覺曉處處聞啼鳥夜來風雨聲花落知多少四,研探展評二:比會認字

(一)課件出示帶拼音的生字v gu shi古詩首眠處聞

口述學習指導:同學們先借助拼音自己拼讀,然後對子互讀,最後小組內齊讀。2分鐘後我們來比賽。1,自學:生自由讀2.合作:對子互讀。

3.展示:指名讀,小組賽讀,開火車讀,及時正音。五,研探展評三:理解感悟吟誦古詩

1,師口述學習指導:古人云:讀書百遍其義自現,讓我們再大聲的讀幾遍《春曉》邊讀邊想詩人在一個春雨過後的早晨看到了什麼?聽到了什麼?想到了什麼?讀懂了哪些字詞的意思,小對子可以交流。3分鐘後我們一起交流。2.學生自讀,交流互動。3.展示

理解詩意:

(1)指名讀第一,二兩行詩。

(2)讀懂了哪些字詞?能連起來說說這兩行詩的意思嗎?(春天氣候暖和了,夜裡睡得香,不知不覺已經天亮了。醒來時只聽到外邊一片清脆的鳥叫聲)春天的早晨多麼美好,這是詩人早晨的所見所聞。(3)齊讀

一、二兩行詩。(4)指名讀

三、四兩行。

(5)這兩句寫什麼時候的事?昨天夜裡聽到什麼?想到什麼?

師:花兒落了,春天即將離去,這春光多麼可貴,多麼值得珍惜呀!

(6)齊讀這兩句詩我們來體會詩人的所想所感:

師:這首詩描寫了春天一個早晨的情景,表達了詩人愛春、惜春的感情。

(7)讓我們帶著作者愛春、惜春之情一起來背背這首是吧!(指名背誦、齊背)

六、研探展評四:指導寫字

1、出示生字“古、聲、多”,生觀察這幾個字的結構、筆順及位置,並書寫。

2、生描紅、練寫。

3、指名上臺寫。

4、師生評議。

5、師範寫。指導:“古”字橫要長:“聲”字上為“士”字:“多”字上下兩部分一樣,但要注意寫成一上一下,一小下大。

6、生再次練寫並組詞。七.歸納總結

《春曉》將一幅雨後的春景圖展現在我們眼前,讓我們感受到了濃濃的春意。八:作業

1.背誦《春曉》 2.書寫會寫的字。

板書

春眠夜來

春不覺曉,風雨聲,曉

處處/花落/聞啼鳥。知多少。

古詩教學設計8

教學目標:

1、學會本課的10個生字。

2、背誦並默寫兩首古詩。

3、理解詩句的意思,想象詩句描寫的景象,體會詩人所表達的熱愛鄉村生活的情感。

思想教育:體會詩人所表達的熱愛鄉村生活的情感。

重點、難點:

指導學理解詩意,領會感情,培養學生的想像能力。

教學準備:

有關古詩內容的圖片、教學課件

課時安排:

2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啟發談話,引入新課

同學們,你們都學過哪些古詩呢?誰願意背給大家聽?今天,咱們再來共同學習一首,題目叫《四時田園雜興》。

課件播放錄音。學生介紹作者。

(范成大(1126—1193)字致能,號石湖居士,吳郡(今江蘇蘇州)人,紹興二十四年進士。其詩題材廣泛對農民的痛苦,官吏的殘暴等都有反映,詞風清逸淡遠。著有《石湖居士詩集》、《石湖詞》、《吳湖錄》等。)

二、釋題並初步整體認知課文

1、釋題:“興”是什麼意思?誰能用自己的話說一訪題目的意思?並猜想一下詩文會寫些什麼內容?

2、教師範讀全詩,學生小聲自讀並思考:詩中都寫了哪些人物?他們分別在幹什麼?你是從哪兒看出來的?(學生自讀時板書全詩)

3、指名試讀全詩,引導回答上面問題。

三、學習詩文內容

1、自由讀文,利用工具書查閱自己要理解的詞語,並記錄自己的疑難問題。

2、小組討論。

3、全班交流。

①晝:白天。 ②耘:除草。 ③耘田:在田裡除草。 ④績麻:把麻搓成線。 ⑤各當家:各人都擔負起一定的家庭責任。 ⑤未解:不懂。 ⑦供:參加。 ⑧耕織:耕田織布。 ⑨傍:靠近。 ⑩桑陰:桑樹下。

4、引導學生試著解釋全詩:

白天除田草,夜裡搓麻條,村裡的男女都擔起家。

幼童不懂耕田織布,也在桑樹蔭下學著種瓜呢!

5、請同學們認真想一想:後兩句表現孩童無真可愛的。行為,目的是什麼?(有力地襯托出農民勤勞簡樸的生活)

引導學生觀察圖畫、描述畫面內容。(抓住兒童神態、動作、想象其語言)

6、放聲自由讀詩,想像其意境,體會農民一家辛勤勞動的生活。

四、有感情地朗讀全詩,指導背誦

五、總結

這首詩風格清新自然,語言親切樸實,富有泥土氣息。描寫了緊張而又愉快的勞動場面和田園生活的'美好。

六、佈置作業

背誦全詩,預習下一首詩。

古詩教學設計9

【教學目標】

1、理解詩句的意思,並能用自己的話講一講。

2、在理解古詩詞句的基礎上,領悟“詩人借景抒情,對大自然神奇、偉大的贊頒,表達了對和平生活的嚮往”。

3、學會本課生字,理解詞句,能夠有感情地朗讀這兩首詩。

4、背誦並默寫兩首古詩。

【教學重點】

1、理解詩句,通過詩中所描寫的景色,體會作者表達的思想感情。

2、指導朗讀:深刻理解詩文的含義,並能用自己的話講出詩文的內容。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出示課題《望廬山瀑布》

二、檢查“預習”,作者簡介

1、通過“預習”,你知道了什麼是唐詩。

2、預習中哪些詩句讀懂了,哪些還沒讀懂,並劃下來。

三、讀《望廬山瀑布》

把下面的字音讀準:

廬紫川

四、出示第一首古詩《望廬山瀑布》,理解詩意

1、提問:

這首唐詩是誰寫的?

這是學習古詩的第一步:知詩人。

2、“望廬山瀑布”是什麼意思?

這首詩是唐代詩人李白的作品,他在遊廬山時觀賞了瀑布,寫下了這首膾炙人口的七言絕句。

這是學習古詩的第二步:解詩題。

3、讀一讀古詩,弄懂詩句的意思:

這是學習古詩的第三步:明詩意。

逐詞逐句理解全詩,指導看圖:

日照香爐生紫煙:

太陽照射在香爐峰,高高的香爐峰上升騰起紫色的煙雲。

遙看瀑布掛前川:

遠遠望去,瀑布就像一條懸掛在山峰前面的大河。

飛流直下三千尺:

長長的水流,飛快地從山上直瀉而下。

疑是銀河落九天:

真讓人懷疑是天上的銀河流到了人間。

4、這首詩表達了作者的什麼感情。

5、指導學生有感情地朗讀古詩。

6、學習有關的生字,教師重點指導。

第二課時

一、揭示課題《絕句》

二、檢查預習,作者簡介

三、讀《絕句》

把下面的字音讀準:

鳴行泊

四、出示第二首古詩《絕句》,理解詩意

1、提問:這首唐詩是誰寫的?

2、《絕句》是什麼意思?因作者興到筆隨,未事先擬題,於是以“絕句”標題,解釋“絕句”。

3、讀一讀古詩,悟懂詩句的意思:

逐詞逐句理解全詩,指導看圖:

⑴兩個黃鸝鳴翠柳,一行自鷺上青天。

重點理解:

黃鸝:鳥名,也叫黃鶯。

鳴:叫。

翠柳:翠綠色的柳樹。

從“翠柳”一詞可以看出是什麼季節?

春天。

白鷺:一種白色的水鳥,吃魚蝦。

青天:蔚藍色的天空。

說句意:兩個黃鸝在翠綠色的柳樹上鳴叫,一行白鷺飛上蔚藍色的天空自由飛翔。

⑵窗含西嶺千秋雪,門泊東吳萬里船。

重點理解:

窗含:從視窗看到。

含:包含在裡面,存在著。

西嶺:指草堂西北的岷山。

千秋雪:指千秋萬代積累下來,終年不化的積雪。

千秋:時間很長。

泊:停靠。

東吳:指江蘇一帶。

萬里船:船要行萬里路。

說句意:從視窗可以看到巍巍的岷山上終年不化的積雪,門外停靠著要到萬里之外東吳去的船隻。

⑶用自己的話說說詩句的意思。

古詩教學設計10

【學習目標】

1、學會詩詞中出現的生字,能結合註釋理解詞義。

2、能結合插圖,用自己的話說出詩句意思。

3、背誦這三首古詩詞,默寫前兩首。

4、誦讀中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感受古詩詞的語言美、韻律美。

【課前準備】

教學掛圖。

第一課時

一、啟發談話

古代詩人給我們留下了很多寫景抒情的詩詞,今天來學習其中三首。

二、學習詩句

1、提示學習方法和要求:

⑴ 讀準字音,讀通句子。

⑵ 看註解理解詞義。

⑶ 連起來說說每句話的意思中。

⑷ 反覆朗讀,體會詩人當時的情感。

2、學生自學,再小組合作學習,相互交流、啟發,然後在班上集體交流,逐首理解。

三、學生質疑,師生共同解惑

四、教師小結(閱讀古詩的基本方法)

第二課時

一、指名分別朗讀三首詩詞

二、比較學習

1、引導比較異同:

師:三首詩詞有什麼共同的地方?不同之處又是什麼?

2、學生按上述要求進行自學思考,做好發言的準備。

3、小組合作學習,相互交流。

三、引導歸納

1、相同點:

詩人都在描寫一處景物,在描繪景物的同時,抒發著自己的情感。

2、不同點:

從詩人所在的地點、時間、觀察到的景物的特點,當時的心境等方面進行比較;對詩與詞的不同形式加以區別。

四、指導感情朗讀

體會三首詩詞中詩人的不同心境,用恰當的語調加以表達。

五、背誦,默寫

古詩教學設計11

教學目標:

1.藉助教材註釋,結合課外資料,瞭解三首古詩的大概意思,初步體會詩人的思想感情。

2.朗讀並背誦三首古詩。

3.認識雙線格內的個字,會寫田字格里的12個字。

難、重點:

1.讀懂詩的意思,能背誦這三首古詩。

2.頌讀古詩,想象詩句描繪的景象和意境,體會詩中表達的思想感情。

教學準備:

1.課前佈置學生蒐集有關這三首詩的資料。

2.掛圖或課件。

課 時: 2課時。

第一課時

教學流程:

一、引入新課,介紹作者

A 板書並揭題,說說你知道的王昌齡、杜甫的詩歌有幾首?你瞭解他們嗎?你知道戚繼光嗎?

B 介紹王昌齡、杜甫、戚繼光,說說這些瞭解是從從哪裡得到的?

二、自學詩歌,感知大意。

出示自學提綱,按提綱要求自學三首古詩歌。

三、合作討論,解決疑難。

A 小組內朗讀這三首詩歌,組長彙總組內讀不明白的地方,組內討論。

B 小組學習彙報:學習組長先報告討論的是什麼問題,通過討論弄明白了什麼,是怎麼弄明白的?其他同學補充。

四、指導精讀,啟發想象。

第二課時

教學流程:

一、積累內化。

(1)背誦三首古詩。

(2)“自選佳句”由學生自由選擇,不做統一規定。

二、遷移練習。

(1)仿照戚繼光的《馬上作》,替北洋海軍名將鄧世昌也寫一首《艦上作》,表達他的愛國情懷。如學生有困難,也可用填空形式完成。

(2)根據情景填寫適當的古詩。

20xx年的春天,當一位中國記者踏上伊拉克的領土,面對蔥蔥的綠樹和彈痕累累的牆壁,不禁想到了杜甫的兩句詩:“ , ”。

(國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3)指導寫字。

三、實踐活動。

課後找王昌齡、杜甫的其他詩作讀一讀,背一背,並與同學們互相交流。

教學反思:通過三首古詩的學習,使學生對愛國詩有所感悟,對愛國詩人有了深刻的瞭解。

古詩教學設計12

教學目標:

1、鞏固複習學過的古詩,並選擇有故事情節的改編成故事。

2、從小培養學生豐富的想象力和語言表達能力。

教學重點:

鞏固複習學過的古詩,並選擇有故事情節的改編成故事

教學難點:

培養學生豐富的想象力和語言表達能力

教具準備:

相關資料

教學過程:

一、古詩匯入,激發興趣

1、齊背古詩。師:很多古詩裡都有故事,比如說《贈汪倫》就是寫的李白即將遠行和好朋友汪倫告別時的情景。

2、生:我們可以把有些學過的古詩改寫成故事。

二、回憶古詩:

1、這個單元裡,我們都學習了哪些古詩?

2、生答:《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回鄉偶書》。

3、請同學們回憶這些古詩裡是不是都有一個故事?

4、下面就在小組內交流自己喜歡的敘事古詩,把它背誦下來,並把它進行改編,以故事的形式講出來,通過交流訓練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和想象能力。

三、全班交流:

1、班級召開一次“古詩裡的故事”故事會,每組選派代表到前面彙報,要求所講的故事情節完整,聲情並茂,教師要注意指導和點評。

2、 同學們中有興趣的還可以表演詩中的情節。

3、評一評,你們之中誰講的最好?(以故事情節完整,生動為標準)。

四、總結:

1、同學們交流了這麼多的古詩故事,那你們有什麼新的收穫?

2、講古詩裡面的故事,可以使我們更深刻地體會古詩的含義。

五、佈置作業

準備寫自己喜歡的古詩故事。

板書設計:

古詩故事會

第一小組第二小組第三小組

教學後記:

第二課時

教學目標:

1、鞏固複習學過的古詩,並選擇有故事情節的改編成故事。

2、從小培養學生豐富的想象力和語言表達能力。

教學重點:鞏固複習學過的古詩,並選擇有故事情節的改編成故事

教學難點:培養學生豐富的想象力和語言表達能力

教具準備:相關資料

教學過程:

一、回憶古詩匯入,激發興趣:

上節課,我們同學們講了許多的古詩裡的故事,我們還評選了最佳表演小組是第三小組。今天這節我們來把古詩裡的故事寫一寫。

二、蒐集相關資料:

在這個單元裡,我們學習了很多古詩,其實,還有很多古詩裡都有故事,而且很生動。請同學們把你所蒐集的資料展示。

三、自由習作:

1、教師巡視。

2、請寫完的同學讀自己的作品。

四、總結,佈置作業:準備更多的古詩故事。

板書設計:

古詩故事會

符合古詩的原意加入自己的想象

古詩教學設計13

一.作者簡介

岑參(718年-769年),荊州江陵(今湖北江陵縣)人或南陽棘陽(今河南南陽市)人,唐代詩人,與高適並稱“高岑”。岑參早歲孤貧,從兄就讀,遍覽史籍。唐玄宗天寶三載(744年)進士,初為率府兵曹參軍。後兩次從軍邊塞,先在安西節度使高仙芝幕府掌書記;天寶末年,封常清為安西北庭節度使時,為其幕府判官。代宗時,曾官嘉州刺史(今四川樂山),世稱“岑嘉州”。大曆五年(770年)卒於成都。

二.寫作背景

根據劉開揚《岑參詩集編年箋註岑參年譜》,此詩作於公元749年(天寶八載)詩人赴安西(今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庫車縣)上任途中。這是岑參第一次遠赴西域,充安西節度使高仙芝幕府書記。此時詩人34歲,前半生功名不如意,無奈之下,出塞任職。他告別了在長安的妻子,躍馬踏上漫漫征途,西出陽關,奔赴安西。

岑參也不知走了多少天,就在通西域的大路上,他忽地迎面碰見一個老相識。立馬而談,互敘寒溫,知道對方要返京述職,不免有些感傷,同時想到請他捎封家信回長安去安慰家人,報個平安。此詩就描寫了這一情景。

三.古詩原文和譯文

逢入京使

岑參〔唐代〕

故園東望路漫漫,雙袖龍鍾淚不幹。

馬上相逢無紙筆,憑君傳語報平安。

譯文

向東遙望長安家園路途遙遠,思鄉之淚沾溼雙袖難擦乾。

在馬上匆匆相逢沒有紙筆寫書信,只有託你捎個口信,給家人報平安。

註釋

入京使:進京的使者。

故園:指長安和自己在長安的家。漫漫:形容路途十分遙遠。

龍鍾:涕淚淋漓的樣子。卞和《退怨之歌》:“空山歔欷淚龍鍾。”這裡是沾溼的意思。

憑:託,煩,請。傳語:捎口信。

四.古詩賞析

在路上遇見回京的使者,請他捎句話給家人不要掛念,這是人之常情,但通過詩人表達出來就深了一層,結句尤讓人覺得似含有無數悲辛。

天寶八載(749),岑參第一次遠赴西域,充安西節度使高仙芝幕府書記。他告別了在長安的妻子,躍馬踏上漫漫征途。

也不知走了多少天,就在通西域的大路上,他忽地迎面碰見一個老相識。立馬而談,互敘寒溫,知道對方要返京述職,頓時想到請他捎封家信回長安去。此詩就描寫了這一情景。

第一句是寫眼前的實景。“故園”指的是在長安自己的家。“東望”是點明長安的位置。離開長安已經好多天,回頭一望,只覺長路漫漫,塵煙蔽天。

第二句帶有誇張的意味,是強調自己思憶親人的激情,這裡就暗暗透出捎家書的微意了。“龍鍾”在這裡是淋漓沾溼的意思。“龍鍾”和“淚不幹”都形象地描繪了詩人對長安親人無限眷念的深情神態。

三四句完全是行者匆匆的口氣。走馬相逢,沒有紙筆,也顧不上寫信了,就請你給我捎個平安的口信到家裡吧!岑參此行是抱著“功名只向馬上取”的雄心,此時,心情是複雜的。他一方面有對帝京、故園相思眷戀的柔情,一方面也表現了詩人開闊豪邁的胸襟。

這首詩的好處就在於不假雕琢,信口而成,而又感情真摯。詩人善於把許多人心頭所想、口裡要說的話,用藝術手法加以提煉和概括,使之具有典型的意義。清人劉熙載曾說:“詩能於易處見工,便覺親切有味。”(見《藝概詩概》)在平易之中而又顯出豐富的韻味,自能深入人心,歷久不忘。岑參這首詩,正有這一特色。

常考題型

一.理解性默寫

1.詩中借寫眼前景色,點明路途遙遠的句子:故園東望路漫漫,雙袖龍鍾淚不幹。

2.反映詩人面對前路迢迢,不禁回首故鄉,卻愁思縈懷的詩句:故園東望路漫漫,雙袖龍鍾淚不幹。

3.詩中描繪詩人偶遇老友,萬分喜悅,並託友人捎信向家人報平安的詩句:馬上相逢無紙筆,憑君傳語報平安。

4.詩人極具誇張地寫自己的思鄉情結,暗暗透露想要鴻雁傳書想法的詩句:故園東望路漫漫,雙袖龍鍾淚不幹。

5.詩中借走馬相逢的生活細節描寫,蘊含詩人複雜情感的詩句:馬上相逢無紙筆,憑君傳語報平安。

二.古詩賞析

(一)逢入京使

岑參

故園東望路漫漫,雙袖龍鍾淚不幹。

馬上相逢無紙筆,憑君傳語報平安。

1、“雙袖龍鍾淚不幹”中的“龍種”是什麼意思?在這裡有何表達效果?(2分)

2、本詩表達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2分)

答案:

1答:“龍鍾”在這裡是沾溼的意思,它形象的描繪了詩人對親人無限眷念而情不自禁流淚的神態。

2表達詩人遠涉邊塞的思鄉、懷親之情。

(二)逢入京使

岑參

故園東望路漫漫,雙袖龍鍾淚不幹。馬上相逢無紙筆,憑君傳語報平安。

1、解釋詞語:

故園:漫漫:

龍鍾:憑:

傳語:

2、這首詩表達了詩人怎樣的情感?

3、“憑君傳語報平安”表達了詩人怎樣的心理?

4、展開聯想與想象,描繪一下前兩句所展現的畫面。

5、一二句“龍鍾”“淚不幹”的濃重色彩與三四句“憑君傳語報平安”的輕描淡寫似乎有些矛盾,你是怎樣理解的?

答案:

1、解釋詞語:

故園:指作者在長安的家

漫漫:形容路途遙遠

龍鍾:沾溼

憑:託

傳語:捎口信

2、這首詩表達了詩人怎樣的情感?

答:表達了詩人遠涉邊塞的思鄉懷親之情。

3、“憑君傳語報平安”表達了詩人怎樣的心理?

答:表達了詩人掛念親人而又無可寄託,擔心親人掛念自己的複雜心理。

4、展開聯想與想象,描繪一下前兩句所展現的畫面。

答:離開長安已經好多天了,回頭一望,只覺長路漫漫,塵煙蔽天.詩人又思念起家鄉和親人,不禁掩面抽泣,淚水很快就沾溼了雙袖。

5、一二句“龍鍾”“淚不幹”的濃重色彩與三四句“憑君傳語報平安”的輕描淡寫似乎有些矛盾,你是怎樣理解的?

答:不矛盾。“馬上相逢”彼此行色匆匆,沒有紙筆,趕緊託他捎回平安的口信,真切地表達了思家的深情。這“傳語”二字,寄託了詩人全部的思家之情;而“平安”二字,卻是家人最掛懷的訊息。純樸的描寫流露出詩人遠涉邊塞的思鄉懷親之情。

古詩教學設計14

活動準備

古詩教學的自制PPT。

幼兒前期經驗準備:瞭解清明節的風俗習慣。

活動目標

能正確熟讀古詩。

通過欣賞古詩、觀察圖片,初步瞭解古詩大意。

瞭解清明節的風俗習慣,感受清明節人們掃墓的心情。

活動過程

一、入場

聽《琵琶語》學古人漫步進場,感受古曲的氣氛。

教師:現在我們聽著優美的古曲,慢慢的進場,然後輕輕地找個座位坐下來。

二、瞭解清明節的風俗

教師:之前清明節,我們放了一個小長假,那請你們回憶一下,清明節你和家人都做了些什麼事情?

播放"清明介紹PPT",教師做相應的小結。

教師:小朋友說了很多清明節做的事,我們看看其他人會做些什麼呢?

教師:清明節這天,路上來來往往的人們帶著悲傷的表情,手捧著鮮花去祭拜去世的親人……所以,清明節要去掃墓,是對已經去世的人的尊敬與懷念,也因此在清明前後,人們的心情都比較難過和悲傷。

三、學習古詩,初步瞭解古詩大意

1.完整欣賞古詩兩遍。

教師:剛才我們瞭解了在清明節人們會做的事情,那古時候的詩人,在清明節這天會做些什麼呢?

欣賞古詩朗誦。(播放課件)教師:請小朋友看大螢幕,剛才電腦裡的老師已經把《清明》這首古詩誦讀了一遍,現在請你們跟著老師再來讀一遍,老師念一句小朋友跟一句。(播放古詩背景)幼兒跟著教師誦讀。

2.看背景圖,初步瞭解古詩大意。

幼兒看圖自由回答。

3.句卡配對,進一步瞭解古詩大意。

(1)出示圖卡,引導幼兒發現詩句與畫面的匹配關係(2)觀察圖片,幼兒為詩句匹配圖片。

教師:如果要給這些句卡寶寶找圖片朋友,你們認為應該怎麼找。誰能為"清明時節雨紛紛"這句詩句,找圖片朋友。

教師:誰能為"路上行人慾斷魂"這句詩句,找圖片朋友? "路上行人慾斷魂"這句話是什麼意思呢?誰來說一說。

教師:第三句詩句"借問酒家何處有"對應哪一幅畫面?

教師:那是誰回答老爺爺的?那個小孩。哦,最後一句"牧童遙指杏花村"對應的就是第四幅圖片了。

教師:現在你們知道古詩和這些圖畫的關係了嗎?原來圖片上的內容說的就是古詩中的內容。

四、朗誦古詩

1.幼兒整體誦讀。

教師:那這首古詩的名字就叫《清明》(出示字卡),寫這首詩的詩人叫杜牧,他是唐代很有名的詩人現在我們一起看著圖片再來讀一讀這首古詩。

2.記憶大考驗兩遍。

3.幼兒跟讀兩遍。

4.表演讀。

教師:你們讀得真好聽。那現在我們邊讀古詩邊做動作,我們來表演一下這首古詩吧!

5.古詩接龍。

五、認字活動

學習"明"字。

教師講述"明"的字源故事。

教師:"明"在甲骨文中是由一個日和一個月組成,表示日月照耀、明亮的意思,也解釋為帶來光明。金文和小篆的名字是由月和一個窗形的結構組成,意思是月光照進窗內,表示光亮之意。現在的明字則確定為日月之明瞭,一般用為光亮之義。

教師:我們今天學的這個字寶寶讀什麼呀?(明)(六)結束活動:欣賞歌曲《清明》。

教師:今天我們學習了古詩《清明》,它還有一首好聽的歌曲呢,我們一起來聽一聽。

活動延伸

學習歌曲《清明》

古詩教學設計15

《春曉》一課,描寫作者早晨所感所聞,再回想昨夜的風雨落花,表達出作者喜春惜春的思想感情。以下是我整理的春曉古詩教學設計,大家可以一起參考一下。

教學要求

1.會讀會寫5個生字,認讀3個生字。

2.初步理解並用自己的話說說詩句的意思。培養學生的想像力和對美的鑑賞力。

3.朗讀、背誦這首詩。教學重難點

1.學會生字、朗讀並背誦課文是重點。 2.指導理解詩句意思是難點。課前準備掛圖、CAI課件、生字卡片。教學時數二課時教學過程第一課時

一、導語揭題,激發興趣

今天我們學習一首古詩《春曉》(板書課題)。這首詩是唐代詩人孟浩然寫的。孟浩然寫的田園山水詩很有名。這首詩寫出了春雨後早晨的美麗景色。現在我們來學習這首詩。

二、教師範讀教師一邊讀,一邊演示電腦課件(畫面:春天的早晨,小鳥在樹枝上唱歌,地上落滿了花瓣。)三、學生輕聲讀,要求學生注意生字的讀音四、指導學習生字

1.教師在黑板的田字格上板書生字,帶領學生讀音、組詞。 2.學生書空練習。說說記生字的方法。教師重點指導:

夜:yè,8筆,要注意寫好下面部分,不要少寫一點。雨:yǔ,8筆,下面部分左右都是兩點。聲:shēng,7筆,上面是“士”,不要寫成“土”。知:zhī,8筆,左右結構。左邊的第5筆是點不是捺。少:shǎo,4筆。多音字,又讀shào。

五、課堂練習

1.數筆畫數,把筆畫數相同的字寫在一起。雨來春知聲聞夜

7畫(來聲)8畫(雨知夜)9畫(春聞)2.在練習本上抄寫生字。

第二課時

一、複習

出示生字卡片,認讀。

二、導讀課文,理解大意指名學生朗讀後,逐行導讀。

第一行:眠,就是睡覺。不覺曉,不知不覺就天亮了。這句話連起來講是:春天夜晚睡得很熟,不知不覺天就亮了。

第二行:處處,到處。聞啼鳥,聽到鳥的叫聲。這句話連起來講就是:一覺醒來,到處可以聽到鳥的叫聲。

看圖:圖上有哪些鳥,想象一下,它們在怎樣叫?(有的在枝頭昂首歡叫,有的在空中邊舞邊唱,嘰嘰嘰,啾啾啾,唧唧唧,喳喳喳喳,它們在歡快地歌唱。)作者從鳥叫很自然地會想到什麼?(從鳥語想到花香。或者從鳥叫想到天晴,從天晴想到昨晚剛下過雨,由下雨想到落花。)

第三行:想起昨夜又颳風又下雨。

第四行:風雨過後,不知道花兒被打落了多少。知多少:不知道有多少的意思。

三、學生朗讀課文,想一想詩中所描繪的景象

四、引導學生用自己的話說說這首詩的意思

學生自由說,互相評議。教師小結:這首詩描繪春天雨後的一個早晨,到處有鳥兒啼叫,風雨過後,花兒落了些,而樹木卻抽出了新芽,表達了作者對春光的喜愛和珍惜的感情。

五、指導朗讀,背誦全詩

誦讀要表達出作者愛惜春光的感情,要注意停頓(用斜線表示)和重音(用下劃線表示)。

春眠/不覺曉,處處/聞啼鳥。夜來/風雨聲,花落/知多少。指名背誦全詩。

六、課堂練習

1.完成課後習題4,填空:春眠不覺曉,()聞啼鳥。(),花落()。

2.擴大閱讀:

勝日尋芳泗水濱,無邊光景一時新。等閒識得春風面,萬紫千紅總是春。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