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中生調查報告(15篇)

來源:果殼範文吧 9.45K

隨著個人的素質不斷提高,報告的使用成為日常生活的常態,報告成為了一種新興產業。一起來參考報告是怎麼寫的吧,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國中生調查報告,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國中生調查報告(15篇)

國中生調查報告1

我於20xx年xx月xx日至xx月xx日,對全鄉中學學生進行了調查。通過調查研究對農村國中生的學習心理有了初步的瞭解,為準確地把握當前農村國中學生的學習心理動向,深化教學改革,加強教育教學的針對性,提高教育教學的實效性,探索實施素質教育的新路子,提供了客觀依據。

一、調查的具體目標和方法

(一) 具體目標

1、農村國中生的學習心理現狀

2、當前農村國中生的學習心理特點

3、當前農村國中生的學習心理成因及對策

(二)調查方法

1、問卷調查

學生問卷,內容涵蓋教育價值觀、學習態度、學習需求和學習目的四個方面。問卷調查在全鄉中學進行,共發問卷361份,回收有效卷357 份,接近理想的高校樣本數。

2、座談會及個案調查

整個調查共召開了兩次教師座談會,四次學生座談會。這些座談會,不僅為我們提供了大量生動的典型材料,而且為理性分析提供了基礎。

二、調查結果分析

對學生問卷調查分析,以及多次教師、學生座談結果顯示,農村國中生的學習心理具有明顯的時代特徵。

(一)農村國中生的學習心理現狀分析

1、教育價值觀

調查顯示,大部分農村國中生具有較為明確的教育價值觀。74%的學生認為學習的作用是提高自身素質,10%的學生認為學習的作用是為了考中專和大學,16%的國中生沒有考慮。

調查還顯示,農村國中生的教育價值觀帶有顯著的經濟社會特徵。他們認為,農村青年的經濟收入與受教育程度成正比,其中65%的學生認為高中?中專 畢業生掙錢多,25%的學生認為國中畢業生掙錢多,8%的學生認為國小畢業生掙錢多,只有2%的學生認為文盲能獲得較高收入。

2、學習態度

調查結果表明,67%的學生對學習的熱情較高,24%的學生對學習的熱情中等,9%的學生害怕學習。這與他們“考中專或大學”意識淡化是相一致的。值得注意的是,害怕學習的學生數佔相當份額。而且,我們在調查中還發現,90%的學生都有自己“最討厭的課程”。學生害怕學習或討厭某些課程的根本原因,一是與教師的教學方法緊密相關;二是與該課程的實用價值緊密相關。調查結果顯示,86%的學生對與現實生活聯絡緊、實用性強的語文、數學、物理、化學、勞技學習熱情較高,而對學術性較強的歷史、地理、生物、英語不感興趣。在學生討厭的課程中,英語是國中的核心課程之一,有57%的學生認為“英語對於我們以後的生活幾乎沒有用處”。

調查目的:在我國,隨著經濟的發展和科技的進步,大學生的消費支出逐年增加,且增幅越來越大,大學生已成為不容忽視的特殊消費群體。本次調查主要是瞭解目前我校大學生消費狀況及消費心理,分析學生的消費構成,引導樹立正確的消費觀念,養成良好的消費習慣,

調查結果表明,67%的學生對學習的熱情較高,24%的學生對學習的熱情中等,9%的學生害怕學習。這與他們“考中專或大學”意識淡化是相一致的。值得注意的是,害怕學習的學生數佔相當份額。而且,我們在調查中還發現,90%的學生都有自己“最討厭的課程”。學生害怕學習或討厭某些課程的根本原因,一是與教師的教學方法緊密相關;二是與該課程的實用價值緊密相關。調查結果顯示,86%的學生對與現實生活聯絡緊、實用性強的語文、數學、物理、化學、勞技學習熱情較高,而對學術性較強的歷史、地理、生物、英語不感興趣。在學生討厭的課程中,英語是國中的核心課程之一,有57%的學生認為“英語對於我們以後的生活幾乎沒有用處”。

3、學習需求

當前,“特長”是師生共同關心的熱門話題,許多教育工作者甚至把“特長”看做是“素質教育”的代名詞?對於這一認識的爭議性,不屬本文討論的範疇 。在調查中我們發現,大部分學生對“特長”有正確的認識,其中,92%的學生有自己感興趣的目標,且有52%的學生希望得到教師的指導。同時,78%的學生希望在勞技課、活動課上學到較多的、實用的農業科技知識,使之能對他們以後的工作有所幫助。

在對調查結果的整理中,我們得到了一組令教師們震驚的資料,52%的學生認為“學校老師能滿足自己的學習需求”,48%的學生認為“學校老師能力有限,希望得到名師指點”。對於這一結果,也許我們對資訊的有效度產生懷疑,或者強調它的地域性特點,但需要特別指出的是,“教師行為滯後”已經得到越來越多的學生的認同,並越來越嚴重地影響著他們的學習。

4、學習目的

調查結果表明,對於國中畢業後的打算,55%的學生選擇讀高中或中專,18%的學生選擇就業,27%的學生還沒有考慮。有讀大學願望的佔37%。

國中學生對於“務農”的態度是我們調查的重要目標之一。調查結果表明,農村國中生大部分不願意務農,其比例隨年級變化,且該心態呈現出一種特殊的波動,其波動特點為:七年級為69%,八年級為58%,九年級為72%。

(二)當前農村國中生的學習心理特點

調查顯示,當前農村國中生的學習心理與以往農村的國中生的學習心理相比,有明顯不同。

1、教育價值趨向多元化、務實化、功利化

自己跳出“農門”,走向城市。他們中的大部分人已經認識到了教育的重要價值在於幫助他們提高自己的綜合素質,使他們掌握生存、生活所需的基本的文化科學知識,以增強自己在未來社會的競爭能力。在此基礎上,部分家庭經濟條件較好且成績優秀的學生則致力於追求大學教育。

國中生的教育價值觀的另外兩個特點是務實化和功利化。國中學生越來越強烈地追求未來教育輸出的經濟價值,他們中的很多人從經濟的角度去衡量所學課程的價值,繼而決定自己在不同課程上的努力程度。他們要求課程教學更多地聯絡生活和生產實踐,滲透更多的實用技術。

我們知道,由於年齡和學識的制約,國中學生的認知、分析、判斷等能力既不成熟又不穩定。事實上,相當多的國中生的教育價值觀是迷茫的。其原因在於:一是越來越多的中專生和大學生難以就業,從而使他們對考中專或大學失去信心;二是學術性較強的國中文化課程難以滿足學生對職業技術的需求,難以使他們產生學習的內在刺激和利益驅動。這些原因使越來越多的學生厭學。更為嚴重的是,我們在教師座談和學生家長訪談的過程中發現,由於對學生前途的失望,部分家長和教師也失去了對教育的信心,厭學情緒在受教育者和教育者身上同時滋生並蔓延,我們稱這一現象為農村教育的世紀迷茫現象。不可否認,這一現象所反映的是一種消極的教育價值觀。

2、學習需求的縱向多層次和橫向多目標

在調查中我們發現,農村國中生由於個人的學習基礎、教育價值觀和對未來的期望等方面的差異,使他們的學習需求具有縱向多層次和橫向多目標的特點。學習需求的縱向多層次是指學生對所學知識的深度要求不一。國中畢業後準備就業的學生,只要求掌握基礎知識;準備考中專的學生,要求課程教學難易適度、學業成績達中等水平;追求大學教育的學生,則要求最大容量地掌握所學知識,學業成績達上等水平。學習需求的橫向多目標是指學生對所學知識的廣度要求寬泛。他們既要求學好學術性較強的課程知識,又要求充分培養自己的特長,還要求掌握更多的實用技術。

3、學習目的明確,但具有主觀性和不協調性

調查結果表明,成績較好的學生多采用上課及重點的方法,這類學生約佔22%,他們都有目的、有針對性的學習。這種學習方法不僅能提高學習效率,還能節省大量時間。大部分中等生採用做詳細筆記的方法,而差等生則很少或根本不記筆記。基於以上學生聽課和記筆記上的區別,教師應指導學生如何聽課、記筆記,幫助學生提高學習效率。

對學生的問卷調查表明,73%的學生具有明確的學習目的。但是,通過對調查問卷的對比分析和對學生本人的考察,我們發現,學生的學習目的具有嚴重的主觀性和不協調性。學生學習目的主觀性突出表現在:他們已經認識到了未來進入城市就業或在農村非農產業就業的艱難性,但有67%的學生卻表示不準備在農村務農。很明顯,如此大的一個群體具有這個想法是極不現實的。此外,40%的學生希望自己以後在事業上能取得成功,但他們中48%的學生沒準備接受高等教育,甚至不準備讀高中中專,從而忽視了科學文化知識對於事業的發展所起的基礎性作用。學生學習目的的不協調性主要表現為思想與行動的不協調。調查結果表明,33%的學生將準備在農村務農,但這部分學生在上勞動技術課時並不認真,平時也很少接觸農業科技方面的資料。同時,37%準備考大學的學生中有相當多的人在學習上並沒有顯現出相應的積極性,而是呈現出一種消極等待的學習態度。

三、對調查結果的思考

(一)當前農村國中生的學習心理狀況成因分析

當前農村國中生的學習心理狀況,其主流是積極向上的,他們正在健康地成長,同時也存在消極的一面,不容忽視。

1、市場經濟發展的影響

加大教育培訓改革力度。農民工靠的是實用技術,企業需要的是技術熟練、又有專業知識的人員,成人教育和職業教育要根據“實際、實用、實效”的原則,加大教育培訓改革力度。要主動適應經濟社會發展需求和市場經濟規律,改革辦學機制,堅持培訓與學歷教育相結合。

從巨集觀角度看,農村國中生深深地感觸到了國家經濟發展的快步伐,欣喜於輝煌的經濟成就。調查結果顯示,98%的學生對未來充滿美好的嚮往,其中有82%的學生對“競爭”這一市場經濟的本質屬性瞭解較深。從微觀角度看,市場經濟在農村的逐步深入,使農業的生產結構、生產方式不斷變化,而轟轟烈烈的農民打工隊伍更使農村人的生活發生了質的變化。農村國中生對於這些變化極為興奮,因為他們享受到了蘊藏其中的經濟利益和文化利益,使他們不願生活在農村,且幼稚地想及早結束學業而外出打工。

2、國家高等教育改革的影響

隨著高等教育的改革,將有越來越多的人獲得上大學的機會,以至於部分學生對考大學信心十足。但是,我國高等教育招生和分配製度的改革,對學生的負面影響也很大。調查結果表明,26%的學生認為家庭難以負擔未來讀大學的高額費用而放棄考大學的願望;52%的學生認為大學不包分配而感到前途渺茫,從而在學習上漫無目的。需要特別指出的是,由於高等教育招生和分配製度改革的影響,使部分德、才兼備的學生感到迷茫和失望,並逐漸淡化了對學習的興趣,失去了學習的積極性。

3、農村教育全面實施素質教育的影響

素質教育是一種突出生存能力和生活能力的教育。其對於學生的積極作用,是使他們認識到了具有真才實學、一技之長的重要意義,從而要求課堂教學更多地聯絡生活實際和生產實踐,並自發地牴觸以考試為中心和片面追求升學率的教學方式。其對於學生的消極作用,是使部分學生過多地追求學習的功利性,而忽視了學術性較強的文化課程的基礎性意義。

4、家庭教育的影響

當前,農村國中生中有一部分是獨生子女,處於一種相對優越的生活環境中,備受家人的寵愛,他們一般表現為意志不堅強,缺乏進取精神,耽於生活享受。值得注意的是,我們在接觸眾多的學生家長後,發現很多家長對學生的要求較低,且大多數側重於紀律方面,而對學生提出考高中、特別是考大學要求的家長越來越少,從而在學習上對學生形成了一種內家庭鬆外學校緊的矛盾局面。

調查目的:通過對賀家橋中學師生對歷史學科認知的調查,瞭解普通農村國中歷史學科的教學的現狀,發現其存在的問題,找出問題癥結並提出相應的對策,以促進農村中學歷史學科教學的發展。

5、學校教育的影響

在農村教育全面實施素質教育的程序中,農村國中越來越重視特長教育和培養學生的個性。可是,由於資金和人才的制約,對於學生學習的縱向多層次和橫向多目標需求無法滿足,從而導致學生需求與學校教育之間的矛盾衝突。

6、教師的影響

在諸多的影響因素中,我們認為,教師對於學生的影響最直接、最持久、最有效。但當前的問題是,由於教師行為滯後,所以使教師的教育和教學工作對學生學習產生的制約和負面影響越來越大。

(二)形成健康的學習心理的對策

影響學生學習心理的因素非常複雜,因而幫助他們形成健康的學習心理的任務十分艱鉅。為了適應改革開放新形勢的要求,實現由應試教育向素質教育的轉軌,應積極地幫助農村國中生形成健康的學習心理。

1、增加投入,創造良好的教育教學環境

當前,農村學生已經感受到了社會進步的快節奏,初步瞭解了滲透於社會生活各個領域的高科技。但在日常的學習中,他們接觸的卻是落後的儀器裝置、簡陋的實驗場所、過時的科技知識,這種強烈的反差必然使他們感到厭倦併產生牴觸。因此,只有增加硬體和軟體的投入,使儀器裝置、實驗場所、科技知識具有鮮明的時代特徵,才能對學生產生求知的誘惑和刺激2、幫助學生準確地瞭解和把握未來

由於主客觀方面的原因,農村國中生對國家市場經濟發展、高等教育改革、素質教育實施等的瞭解既不全面也不深入,所以有必要以專題報告的形式,向他們介紹國家市場經濟發展所取得的輝煌成就和存在的困難以及未來的美好前景;向他們介紹高等教育改革中招生制度的合理性、科學性,收費制度的公平性、保護性,分配製度的靈活性、公正性;向他們介紹素質教育實施的具體內容、價值和未來取向,以幫助他們明辨是非,消除誤導。

進行職業指導,幫助學生了解不同職業?主要是務農 的特點、現狀和發展趨勢,從而使他們在學習期間確定自己的學習目標,在畢業時選擇自己適合的就業崗位。

開設心理輔導課程,對學生進行學習動機、學習興趣、學習能力、考試心理、學習適應性等內容的輔導是當務之急。

調查結果表明,對於國中畢業後的打算,55%的學生選擇讀高中或中專,18%的學生選擇就業,27%的學生還沒有考慮。有讀大學願望的佔37%。

3、在普通教育中滲透職業教育,使農村國中生成長為適應農村經濟發展要求的複合型人才

1986年,原國家教委等四部委聯合召開的全國職業教育工作會議明確提出,農村教育“應該從辦學為了升學轉到以為本地區物質和精神文明建設服務為主,兼顧向高一級學校輸送新生這個方向上來”。我們可以嘗試在農村國中進行國中後職業教育——學期職業培訓或“3+1”制的培訓。但我們應該引以為鑑的是:傳統的也是落後的農村職業高中教育,當前步入了關、停、並、轉的惡劣境況。那麼,在農村國中實施職業教育,則必須致力於追求教學內容的科技化和教學方法的科學化。

4、緊扣素質教育的主旋律,制定科學的課程教學計劃和考核標準,主動適應學生的縱向多層次和橫向多目標需求

為了真正體現素質教育的特點,在普教中滲透職教,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就必須進行課程改革,相對均衡各學科在教學時間上的比重,淡化各學科考核的學術標準,以使學生具有充足的時間和精力去進行各學科的均衡學習和最感興趣的學科的強化學習。

5、改善教師待遇,改革教育系統的人事制度,營造一個合理、高效的競爭環境,解決“教師行為滯後”問題

發展經濟學家的研究指出,第三世界國家的初等教育和中等教育“學習方法簡單和學習內容貧乏是與大多數教師能力差和缺乏主動性密切相關的,他們往往得不到應有的工資,沒有興趣,也沒有機會更新自己的知識,提高自己的教學水平”。我們的農村國中教育基本上是屬於這種情況。解決“教師行為滯後”問題的有效辦法:一是提高教師的工資水平,為他們提供接受繼續教育和進行終身學習的經濟保障;二是改革教育系統的人事制度,保證教師考核的公開性、公正性、科學性,營造一個合理、高效的競爭環境;三是提高繼續教育和終身學習的質量,改變當前繼續教育中的形式主義和低效局面。

國中生調查報告2

一、問題的提出

隨著物質生活水平的提高,中學生的零錢越來越多,消費水平也越來越高,學生之間的攀比現象,以及社會上的少年犯罪現象也由於這些因素隨之越來越多。中學生不同於其他的消費階層,他們無經濟收入,但因為很多中學生都是獨生子女,被家長視為“小皇帝”,因而消費水平比較高。在國中階段,國中生作為消費者,經濟來源主要是父母的血汗錢,而國中的資料費、生活雜費都是一筆很大的開銷,國中生如何合理消費、節省開銷是我們所關注的焦點。因此,瞭解國中生如何消費,便知他們如何理財。

二、調查報告

研究目標:

1、通過活動,調查國中生學怎樣消費,樹立正確的消費觀念。

2、通過活動,正確認識金錢在現實生活中的地位和作用,理性地思考我們當今的青少年應樹立什麼樣的金錢觀。

研究內容:調查國中生的零花錢的數目、來源、用途,以及零花錢使用時的消費理念。研究方法:主要採取問卷調查的方式進行,問卷設計注意科學性,遵守題目制定的準則——越簡單越好,使題目簡明扼要,層次分明,為確保信度,問卷採用集中填寫當場收交的方法,問卷上不寫姓名,問卷結果不會對各位群眾產生任何不利影響,請你們如實回答。

研究物件:廣場上的群眾

三、調查結果

表1. 調查內容 調查結果

1、你每月的零花錢是:a50元以下 b 50—100元 c 100—150元 d150元以上 a:18,42.9% b:16,38.1% c:3,7.1% d:5,11.9%

2、你每月零花錢的來源 (可多項選擇)

a勤工儉學 b父母 c祖父母和外祖父母 d其他親戚 e其他來源a:6,14.3% b:34,81.0% c:7,16.7% d:3,7.1% e:4,9.6%

3、你的零用錢主要用途是(可多項選擇)a買書籍 b 儲存起來 c買零食 d打遊戲 e體育運動 f買衣服 g朋友聚會 h其他a:21,50.0% b:23,54.8% c:20,47.6% d:2,

4.8% e:5,11.9%

f:12,28.6% g:7,16.7% h:12,28.6%

4、購買一種商品,你首先考慮的因素是

a商品的用途b價格c款式及包d是否符合時尚潮流

a:11,26.2% b:2252.4% c2:4.8% d:10,23.8%

5、你對中學生吃零食、穿名牌的看法是

a 不會因價格貴而放棄 b 在經濟條件允許下,可以考慮 c沒什麼看法 d不應該 a:1,2.4% b:28,66.7% c:5,11.9% d:8,19.0%

6、你的消費理念或消費風格來自

a父母,因為他們是過來人 b兄弟姐妹,因為他們比父母更瞭解我需要什麼

c同學或同齡的朋友們,因為他們知道什麼不讓我落伍 d沒有人,我相信自己的眼光a:10,23.8% b:10,23.8% c:6,14.3% d:16,38.1%

7、你對勤儉節約,艱苦奮鬥的看法是

a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應該大力提倡 b無所謂

c現在人們生活水平提高了,沒必要 d反對

a:34,81.0% b:3,7.1% c:3,7.1% d:2,4.8%

8、如果當月零花錢不夠,如何解決?

a. 向父母要 b. 借 c. 不正當方式 d. 自己賺

a:22,52.4% b:5,11.9% c:4,9.5% d:11,26.2%

9、如果每月零花錢多了100元,你會如何處置?

a. 用於學習 b. 用於娛樂 c. 人際交往 d. 儲蓄 e. 其他

a:6,14.3% b:6,14.3% c:20,47.6% d:9,21.4%

四、調查結果分析

1.每月的零花錢學生每個月的零花錢在50以下的佔42.9%,在50元-100元的佔38.1%,也有少部分學生的零花錢很多。順德區的生活水平、消費水平都比較高,家長給子女的零花錢也比較多。

2、每月零花錢的來源

學生的零花錢主要來源是父母,佔81.0%。國中生學業重,課程緊,基本上沒什麼時間參加勤工儉學。學生的祖父母和外祖父母年事已高,家庭的主要經濟支柱是父母,因此零花錢的主要來源是父母。

3、零用錢主要用途是

選擇儲存起來的的佔54.8%,買書的佔50.0%,買零食的41.6%,還有少部分同學選擇買衣服。八年級(1)班是外宿班,一些生活用品之類的東西不用自己打理,因此平時的零花錢都是自己處理。平時學業忙,沒時間逛街,於是很多選擇儲存起來。學生要養成良好的閱讀習慣,要每天看一篇文章的意識很強,因此選擇買書。國中生正長身體,容易餓,加上嘴饞,因此總在課餘時間去買零食。在學校都是穿校服,因此花在買衣服的錢比較少。

4、購買一種商品首先考慮的因素

考慮價格的佔52.4%,考慮商品的用途的佔26.2%,考慮是否符合時尚潮流的是23.8%。買商品時,首先考慮它的價格,只要喜歡、買得起,不管實不實用,都會買下。有些學生考慮的是它的用途,注重物盡其用,認為沒必要買沒用的東西回來擺,浪費金錢。中學階段的這個年齡正是對時尚有敏銳觀察力的時候,對時尚感興趣,追求時尚正逐漸影響學生的消費理念。

5、對中學生吃零食、穿名牌的看法

認為可以考慮的佔66.7%,認為不應該的佔19.0%。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人民不再滿足於吃得飽,穿得暖,而是追求更舒適的生活,因此經濟條件允許下,可以考慮吃零食穿名牌。而有些學生認為不應該,他們認為沒必要把錢浪費在吃零食,穿名牌上,只要吃飽飯,穿著舒適就行了,沒必要追求名牌。

6、消費理念或消費風格來源

學生的消費理念和消費風格來源很廣,既有父母佔23.8%,也又兄弟姐妹佔23.8%,更多是自己佔38.1%。在家裡,平時跟父母,兄弟姐妹出去消費,或多或少收到他們的影響,久而久之也形成了自己的消費理念,不再收他們想想,而是相信自己的眼光。

7、你對勤儉節約,艱苦奮鬥的看法是學生認為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應該大力提倡的佔81.0%,雖然生活水平提高了,但學生勤儉節約的意識還是很強。

8、如果當月零花錢不夠,如何解決?

當零花錢不夠時,很多學生選擇向父母要,佔52.4%,也又少部分選擇自己賺,佔26.2%。國中生還是消費者,沒有賺錢能力,所以零花錢不夠時,首先想到的還是向父母要。

9、如果每月零花錢多了100元,會如何處置?

很多學生選擇儲存起來佔41.6%。這個月零花錢多了,或許下個月就不夠,為了以防萬一,很多學生就選擇儲存一起來。

五、分析後的思考

一個人的很多習慣都養成於青少年時期,從一個學生對待零用錢的態度,就能折射出將來當家理財的點點滴滴:一個從小克勤克儉的孩子,長大後花錢自不會大手大腳:小時候“要風得風,要雨有雨”,讓他感到錢來得很容易,長大後一不留神,就會犯下難以彌補的錯誤。通過這一次的研究性學習,我們深刻地理解了學生理財教育的必要性和重要性,自己也得到了這方面的許多知識。觀念不是一成不變的,它會在人們的行為中慢慢改變,而行為又會反過來影響人們的觀念。消費正是這樣的,它既受內在因素的影響,也受外來事物的影響,我們應該用一種發展的眼光來看待。孩子的勤儉節約和儲蓄行為是個良好現象,家長應對此加以鼓勵和正確引導,使孩子從小養成善理財的好習慣。

國中生調查報告3

摘要:課堂提問是中國小教師普遍使用的一種教學手段。本文通過自編問卷對國中生課堂提問的心理現狀進行了調查分析,對發現的問題進行了總結,最後提出了幾點建議。

關鍵詞:國中課堂;提問心理;現狀調查

一、前言。

課堂提問是中國小教師普遍使用的一種教學手段。教師通過提問啟發學生思維,引導學生獲得或鞏固知識,發展其智慧。好的提問能提高課堂效率,取得好的教學效果。而且課堂提問表現為一種師生之間的“對話”,這也是實施素質教育的良機。然而是不是每個教師都能有效地利用課堂提問呢?會不會在有意無意中採取了一些做法使之不能很好的發揮應有的作用呢?學生的態度又是怎樣的呢?我們對此進行了專門的調查,希望我們的研究能有助於教師更好的使用課堂提問的教學手段進行教學。

二、調查方法。

(一)調查物件。

本研究的調查物件為煙臺市兩所普通中學和東營市一所普通中學的四年制國中學生,共144人,其中七年級學生76人,九年級學生68人。

(二)調查問卷。

本研究採用自編的調查問卷,該問卷共16個題目,包括選擇和問答兩種形式。內容主要涉及國中生對課堂提問的認知,情感體驗,意向,課堂表現,教師的提問傾向及學生對課堂提問的評價和期望等六個方面。

(三)調查過程。

以班級為單位,集體施測。統一收回問卷,144份問卷均為有效問卷,然後進行統計分析。

三、結果分析。

(一)國中生對課堂提問的認知。

調查表明,有88.9% 的學生認為課堂提問是一種很好的教學方式。只有極少數即11.1%的學生否定這一看法。但不同學習成績的學生對此看法有顯著差異。二十名後的學生較二十名以內的學生有更消極的看法。從後面的研究結果分析,這可能是因為二十名以後的學生較二十名以內的學生有更少被老師提問的機會,他們的課堂積極性受到了損害,所以表現出對課堂提問的消極情緒。

當問及課堂提問是否與利於提高學習成績時,有92.4%的學生認為課堂提問可以提高學習成績。所以在國中教學中繼續發揚課堂提問的優勢,努力提高它的應用效率是很有必要的。但對此問題的看法有年級差異。九年級學生比七年級學生對課堂提問與學習成績的關係有更消極的看法,這可能與九年級學生的心態有關。

(二)國中生對課堂提問的情感體驗。

心理學研究表明,適度的緊張水平有利於問題解決。課堂提問可以使學生集中注意力,體驗適度的緊張,鍛鍊解決問題的能力。本研究表明,有 17.4%的學生在被提問時“很緊張”,56.3%的學生“有點兒緊張”,26.4%的學生“不緊張”。可見只有剛過一半的學生可以達到適度緊張。且發現緊張程度與學習成績有顯著相關。二十名之後的學生較二十名之前的學生有更多人容易緊張過度,而二十名之前的學生與二十名之後的學生相比有更多人不緊張。這可能與他們的學習狀況有關。對前二十名的學生來說,他們對所學知識掌握得比較好,對老師的提問有比較大的把握,所以老師提問時他們比較能順利回答,緊張程度低;而二十名之後的學生往往覺得自己對知識的掌握欠佳,導致了更大程度的緊張。對有些學生的過度緊張,應該引起老師的注意。

(三)國中生對課堂提問的意向。

當問及是否希望老師提問自己時,86.1%的學生表示希望。目前由於某些原因一些教師喜歡按座次逐個提問整排的學生。但當問及希望老師挨個兒提問整排的學生還是挑選提問時, 77.1% 的學生願意老師挑選提問,他們認為這樣更能提高積極性和學習效率。在年級上也沒有顯著差異。

(四)學生的課堂表現。

1、年級與課堂表現。

在回答問題的主動性方面,只有57.6%的學生經常主動舉手或站起來回答老師的問題,其他42。4%的學生則相反。且在年級上差異顯著。調查顯示,七年級學生主動回答問題的比例極其顯著地大於九年級學生。當問及會回答時是否都會舉手,有86.8%的學生選擇“是”,13.2%的學生則相反。二者在年級上差異顯著。研究還發現,有15.3%的學生在不會回答老師問題時也會舉手。他們的理由是如果不舉手就會讓其他同學看不起。應該說這種行為本身是一種不誠實的行為,但它也反映出國中學生的自尊心理,對此應該給予關注。

2、學習成績與課堂表現。

研究發現,學習成績與課堂表現有顯著相關。學習成績在二十名後的學生與成績在二十名之前的學生相比,更不會主動回答問題。這與他們對問題的回答把握有很大關係。所以課堂上常見的現象是學習好的同學越有機會回答問題,鍛鍊能力,提高成績,而其他同學如果不是老師提問就沒有回答問題的機會。活躍分子學習好,而且越來越好,不活躍的學生更多的是在被動參與課堂活動。

(五)教師提問的傾向。

對“老師喜歡提問什麼樣的學生”的回答結果表明,有37.5%的學生覺得老師對所有學生“都一樣”,其次是“學習好的學生”(36.8%),再其次是“表現積極的學生”(17.4%)。對“老師較少提問什麼樣的同學”的回答結果中,有34.7%的學生選擇“都一樣”,其次是“學習差的學生”(29.2%),再次是“表現不積極的學生”(20%),還有“調皮的學生”(14.6%)。在提問頻率上,對老師是“經常提問我”,“有時提問我”,還是“幾乎從不提問我”上不同成績的學生存在顯著差異。所有被調查學生中,選擇老師“幾乎從不提我”的問學生佔極少數,但卻都是學習成績在三十名以後的學生。而前十名的學生選擇老師“經常”提問自己的人數最多。可見,老師們在提問上有著一些固定的習慣。

(六)學生對課堂提問的評價和期望。

九年級學生不贊成的比例顯著大於七年級學生。在老師的做法上,調查結果是,沒有懲罰方式的有56.9%,其次是罰站,16.7%,批評,13.2%,還有打人的選擇有6.9%。對每種做法,即使是沒有懲罰也有學生不贊同,即使是打人也有學生贊同。可見,學生對老師在學生答錯問題後的處理方式的看法上,有自己的看法。但過度的處理方式如打人,對學生造成的身心影響是顯而易見的,應該要避免。有27.8%的學生覺得老師的課堂提問有待改進。他們的意見主要是希望老師能提問到每個學生,給每個學生機會,活躍課堂提問時的氣氛等。

四、建議。

1、教師應該提高對課堂提問這種教學方式的認識。

教學中,教師往往能自覺使用課堂提問的方式輔助教學,但是在應用效果上重視程度不夠。備課時應充分考慮學生的總體水平和個別學生的知識水平,精心挑選提問題目和人選。在課堂提問過程中,應注意提問題目的適用性,有效性。不能毫無規則,毫無準備的隨意進行課堂提問。要保證使用的成效。只有這樣,才能避免有意無意的提問偏向,既能面向全體學生,又能照顧到個別學生。

2、充分利用課堂提問進行素質教育。

課堂提問中師生的交流不只侷限於文化知識,教師的言行也在思想上影響著學生。所以應該注意非智力因素的培養和提高。教師要善於發現學生的優點,多表揚鼓勵,少諷刺貶低。培養學生學習的信心,維護其自尊心,使其身心健康發展。另外,教師不能只看重學生回答得對錯與否,還要注意培養學生的口頭表達能力,及其思維的敏捷性,邏輯性和深刻性。

3、活躍課堂氣氛,創造討論氛圍。

對不善於主動發言的學生,教師可以創造小組討論的方式鼓勵其與其他同學交流。在民主、熱烈的討論氣氛中鼓勵學生表達自己的想法,培養學生勇於探索和發現問題的能力。

4、充分認識和理解國中生的身心發展階段特點和年級差異

由於青春期的到來,國中學生的生理髮展發生劇變。心理上也隨之發生了一系列變化。從七年級到九年級,其自我意識發生深刻變化。自我意識的發展表現為成人感的增強和獨立意向的發展,自我分化和自我塑造能力加強。自我意識的強度和深度不斷增加,自我評價逐漸趨於成熟。但國中生的'自我評價和對他人的評價水平還不高,不穩定,不全面。教師應該引導學生加強對自身的正確認識和評價,及時瞭解學生的思想動態,幫助其順利解決該時期的問題和困惑。

參考文獻:

1、葉瑞祥、沈曉良.教育學.廣州:廣東高等教育出版社

2、孟莉、徐建平.發展心理學.北京:中國醫藥科技出版社

國中生調查報告4

提要

為了解國中學生學習方法的現狀,分析學生學習方法的差異,尋求國中學生學習方法與學習效果的相關規律,我對國中三個年級452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預習、聽課、作業、複習、考試、課外閱讀、課堂小結等學習方法進行了抽樣調查。調查結果表明:多數國中學生還沒有掌握適合獨立學習的學習方法,教師有必要進行學法的具體指導,開設學習方法課。

正確的學習方法是學生學好功課、發展才智的重要條件。國中生由於年齡特點,正在處於發展智力,增長知識階段,掌握一種良好的學習方法,不僅在學校有用,對於他們離開學校後,刻苦地進行學習,充實自己,仍有積極的指導作用。為了研究國中學生學習方法,從而提高教學效果和質量,我們對國中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預習、聽課、作業、複習、考試、課外閱讀、課堂小結等學習方法進行了抽樣調查,現報告如下:

一、調查目的

1、瞭解國中學生學習方法的現狀;

2、分析國中學生學習方法的差異;

3、尋求國中學生學習方法與學習效果的相關規律;

二、調查物件

從國中三個年級中各抽3個班,共452名學生。

三、調查方法和步驟

調查採取問卷和談話法。問卷採用學生問卷。談話法是由實驗教師對本班三類不同學習品質的學生進行抽樣,並對他們分別進行談話。

四、調查結果

1、預習情況和方法

調查表明,學生沒有養成自覺預習的習慣,大部分學生處在“老師要求預習才預習”的狀態,佔總數的40%,還有“老師要求預習也不預習”的,佔總數的30%,而經常自學預習的學生只佔30%。

從統計資料看,學生預習方法大部分處於“把要學的內容看一遍”的狀態;而通過預習找難點、找重點或解決疑難的比率較低,原因是七年級年級的學科較九年級年級學科易學,從國小進入國中,學習方法仍停留在國小水平。調查表明,七年級年級多預習語文、數學和外語,九年級年級各科基本都要預習,而且預習物理、化學的比率高於語文、數學、外語和政治的比率隨年級增長。

“看一遍”的預習方法與學習成績相關極低,它反映出國中學生沒有掌握正確的預習方法,把預習當成一種任務去完成,反而浪費了大好時光,這也是造成學習質量較低的重要原因之一;相反“找出難點”和“找出重點”的預習方法與學習成績相關一般很高,但這類學生很少。所以從國中學生整體來看,他們缺乏自學能力,只把預習當成額外作業去完成,沒有作為能力去培養,所以,我們教師應該注重培養能力。

我還發現,“對照參考資料”的預習方法與學習成績的相關係數隨年級的升高由負高相關轉為正高相關,這一變化反映出預習方法隨年級的增長而變化,原因是九年級學生的自學能力強於七年級年級,而且由於臨近會考,複習參考資料是九年級學生的主要方法。我們對24名優秀學生預習方法的調查表明,其中18名學生採取“找出難點”、“找出重點”等方法,只有6名學生採取“看一遍”的方法。所以,我們應該把預習當成培養學生自學能力和總結能力的一個途徑,力爭改變學生長期形成的死記硬背的學習方法和長期

依賴教師的習慣,從而提高學生的學習效果。

2、課堂聽講情況和方法

調查表明,教師講課枯燥是造成學生聽講注意力不集中的主要因素,佔整體的35%。由於教師講課的水平普遍不高,不能引起學生足夠的興趣,所以調動不了學習的積極性。學生有各種不同的聽課方式

統計表明,採取第一種方式的學生較多,七年級年級高於九年級年級;採取第二種方式的學生,九年級年級較多,八年級年級次之;採取第三種方式的學生,八年級年級較多,七年級年級次之;採取第四、五種方式的學生極少。這說明聽課方式與年齡特點有關,七年級學生慣於全記,八年級學生因課程加多加深多注意聽,九年級學生重點堅持有選擇地記。從整體來看,學生聽課時思維不夠活躍。影響了思維能力的訓練。

統計表明,七年級學生採取第一種方式與學生成績相關較高;八年級年級學生採取第二種方式與學習成績也相關較高;九年級年級學生採用第四種方式與學習成績也相關較高,而且數學和物理採用第三種方式也相關較高,其它基本處於負相關狀態。由此可見,由於不同年齡學生智力開發的不同和聽講習慣的不同,直接影響著學生的學習方法。

在抽樣談話的24名學生中,有16名學生採用二、三、四種方法。僅有8名學生採用第一種方法。所以上課時提倡學生討論和議論,逐步培養學生獨立思考能力和選擇重點的能力,發現和鼓勵學生獨立創見,是提高學習效果和教學質量的有效途徑。

3、課堂記筆記的情況和方法

學生記筆記方法的調查情況

調查表明,記筆記的方法是隨年級的變化而變化的。七年級學生習慣於抄板書,八年級和九年級學生開始轉向記重點,但採取全記的比率還較高。

統計表明,抄板書的方法與學習成績相關很低,甚至出現了負相關,這反映出一味的抄板書,影響了課堂學習效果。八年級學生不記筆記與學習成績相關較高,九年級數學、物理課學生記筆記少或不記筆記與學習成績相關也較高,說明對於較難學習的科目或思維邏輯強的學科,學生應該集中精力聽講,以免造成思維混亂和前後邏輯不連貫的現象。確實有一部分教師習慣於寫板書,也要求學生抄板書,這不僅影響了教師的講課思路,也影響了學生思考的積極性,使學生在課堂上不能通過眼看、耳聽、動手、動腦和口答等交替使用大腦皮層興奮域構成多通路的聯絡,阻塞了學生思維能力的發展。因此,對較難學科應該以聽、想為主。

4、課堂小結情況和方法

課堂小結方法的調查結果

從表中明顯看出,以學生做練習代替課堂小結的比率最高,其它小結方法的比率都很低。尤其是理科教師,他們基本採取講完課就叫學生做練習的教法,從而使學生形成了這種習慣。

這種以做練習代替課堂小結的做法與學習成績相關如何呢?

調查表明,採取急於在課堂上做練習的方法與學習成績相關都很低,甚至出現高負相關。這因為以做練習代替課堂小結,使學生失去了課堂知識消化理解的過程。所以,單靠練習來提高成績的方法是不可取的。只有做好充分的課堂小結,使課堂知識得到消化整理,然後在系統掌握知識的基礎上再去做練習,才會收到良好的學習效果。

相關統計還表明,課堂小結的方法隨年級不同而異。七年級學生採取老師小結的方法與學業成績相關的較高,說明七年級學生還沒有自我小結能力,需要老師多做小結。八年級學生採取討論和重溫課本的方法與學業成績相關較高,這是因為八年級學生思維活躍,並有一定的歸納能力,可以放手讓他們通過獨立小結來提高學習效果。九年級學生採用課堂小結方法可以多種多樣,因為九年級學生思維品質和心理品質的差異較大,學習成績的分化也較大,所以必須根據本人的特點選擇合適的方法。

我們從24名優秀學生的調查中看到,有16名同學採取重溫課本或討論的方法進行課堂小結,其餘8名學生雖然採用了做練習的方法,而他們是在聽懂學會的基礎上通過練習進一步加深鞏固和記憶的。

5、做作業的情況和方法

課外作業是鞏固知識,應用知識和訓練技能的一種手段,應該由學生獨立完成。學生對作業的認識不盡相同,有的學生把做作業當成一種學習的需要,也有的當成一種負擔;有的學生做作業的速度較快,也有的做作業的速度較慢,有的學生做作業產生一種愉快的內心體驗,也有的完不成作業心理出現一種無形的壓力。因此,學生都在尋求做作業的竅門和路子。表五反映了學生當前做作業方法的現狀:

“先做後看書”的方法比率較高,“有問題問別人”的方式比率也較高。但是,仍然存在抄作業和完不成作業的現象。

統計表明,“先做作業後看書”的方法與學習成績相關很高。原因是學生先做後看書能夠發揮學生獨立思考、自檢學習效果的作用。特別是當學生遇到難解題時,還可引起學生對解疑的需要,促使他有針對性地去看書,一旦從書中找到解題的思路、做法和答案,便成為學生終身難忘的經驗和知識,從而加深對知識的印象並學會應用知識的方法。統計表明,學生抄作業或完不成作業與學習成績是負相關狀態,這種情況大都屬於差生。

我們從24名優秀學生談話中發現,他們多數都採用“先做後看書”的方法。他們說:“當我們做不來時再看書印象深”。還有一部分較好的學生邊複習邊做作業,他們說:“我先看懂書,弄明白道理後再做作業,這樣速度快。”他們採用的方法雖然不同,但根本的一條是必須獨立完成作業。

6、複習方法的情況

學生對複習的目的和作用理解不同,便產生了不同的複習方法和安排,調查統計(如表六、七)

表六(附圖{圖})

表七(附圖{圖})

統計表明,各年級學生經常複習者較多,都佔半數以上;考試前複習的,其比率較其它方法相對要高。複習方法隨年級的不同而有變化。七年級學生多是按老師佈置的提綱進行復習,八年級學生側重在背重點,九年級學生側重在抓難點。原因是七年級學生依賴性較強和缺乏獨立歸納能力,希望老師列出提綱要點,給明確複習的主要內容。八年級學生面對加重的作業負擔,必須進行重點複習;同時由於難度的增大,難點較多,抓難點的複習方法比率也較高;九年級學生面臨畢業與會考,要在全面複習的基礎上著重解決疑難。

7、課外參考情況

學生能否主動有目的地參考課外資料,是促進所學知識深化和培養自學能力的因素之一。而會不會有選擇地進行參考資料的學習,則反映了學生素質的差異。調查瞭解中發現學生的課外參考資料很多,有北京的、有上海的、有天津的、有太原的,種類多達10幾種,但哪種資料有利於學生的學習呢?統計(表八)可說明一些。

表八反映出學生對參考資料的選擇隨年級的變化而變化。七年級學生主要參考一些雜誌,八年級學生開始轉向參考複習資料,九年級學生以參考複習資料為主。隨年級的升高,學生學參考書的比率也在提高,而學參考雜誌的比率則呈下降之勢,說明七年級學生對參考資料的選擇不定性和九年級學生對參考資料的目的性有著明顯的差異。

統計表明,凡是參考試題解一類資料的學生,其學習成績並不一定好,所以,杜絕社會上濫出題解一類書的做法是有道理的。因為這類書往往容易替代學生的思維活動,使學生忽視雙基的訓練,特別是其中一些難題和怪題,抑制了學生大腦皮層多通路的聯絡,造成了思維的混亂。

統計表明,學生不參考任何書籍的做法與學習成績相關也很低,甚至出現負相關。因為完全靠書本是開闊不了學生的眼界,而是限制了學生的知識面,阻礙了對知識的深刻理解。

所以合理地選擇參考資料,獨立自學一些材料,不僅有助於學生的學習,還能培養學生獨立閱讀和自學的能力。對此,我們教師應該引起足夠的重視,並積極引導學生正確地選擇參考書。

五、討論

調查結果表明,目前,多數國中生仍停留在教師所要求和佈置的,帶有一定強制性的學習狀態,學習的被動性較強,他們主動學習和探求知識很不夠,還沒有掌握適合獨立學習的學習方法。這種學習的被動性,表現在學習方法上主要是死記硬背。他們上課抄筆記,課後抄作業,複習考試按教師指定的背課本和筆記,還有許多學生大量地看各類題解,這都抑制了學生的思維和發展,他們的學習缺乏獨立性,離不開老師這根“柺棍”;而對老師的依賴性很強,又極大地影響了學生能力的培養。由於會考指揮棒的作用,特別是在九年級,學生被迫在課上課下大量做練習,重複性的無效勞動佔去了很多學習時間,負擔過重,這就顯得學習被動和方法過死,嚴重影響著學生身心健康發展。

造成這種狀況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國中教師中的強制性措施過多,教學中忽視對學生智力與非智力因素的培養,這不能不是個重要原因。它造成學生心理不平衡,使學生失去了學習主動性。

調查也表明,優等生的學習方法比較靈活,有較強的主動性和適應性,他們能夠根據自身的和學科的特點選擇較為適合的學習方法,能夠自己進行獨立鑽研,掌握了一訂的學習主動權和自學方法,因而學習效果也是比較好的。

調查還表明,在學習過程的各個學習環節上,凡採用具有獨立學習特點的學習方法,與其學習效果的相關程度都很高。但是,不同年級的相關點是不同的,它反映了不同年齡段學生自主能力和自控能力的不同。因此,對於國中生,為了提高他們的學習效果,教師有必要進行學法的具體指導,要開設學習方法課,引導學生尋求合適的學習方法。教師進行指導時,一定要根據不同年齡段的學生特點和學生心理髮展程度,有針墩性地進行具體指導,切忌搞統一的模式。

國中生調查報告5

針對調查中發現的問題:教師對合作學習的認識不足;學生的合作學習能力欠缺;缺少合作學習的方法指導;學生沒有成為課堂主體;學生對課堂教學缺乏興趣;合作學習的資源利用不充分。結合所查閱的文獻資料及調查結果,現提出國中科學合作學習指導策略如下:

一、更新教師的合作學習觀念

第一、教師要認識到合作學習對培養學生終身學習能力的重要性,應積極的把合作學習理念貫徹到教學實踐中。要求教師必須放下架子,與學生建立民主、和諧的關係,使學生能在融洽的、良好的氛圍中,活躍思維、張揚個性、健康發展。

第二、“合作學習”對教師素質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師必須時刻學習,不斷提高自身的教育理論水平、專業知識水平和實際教學水平,使新知識,新教育觀念能及時地滲透到教學中。

第三,學生的積極性、主動性發揮如何是“合作學習”成敗的關鍵性因素,因此,教師必須想方設法採取一切措施調動學生的主觀能動性,使學生的主體作用能得到充分發揮。

二、改進課堂教學,培養學生的合作學習能力

課堂教學是培養學生合作學習能力的最重要環節。因此,怎樣改革課堂教學,變“教書”的課堂為學生合作學習的課堂,便成為實施合作學習的焦點。課堂教學改革的重點是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合作學習能力,改革的核心問題是正確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和教師的主導作用。變“教師講,學生聽”的傳統教學習慣為“先學生合作學習,後教師精講”。這是有計劃有目的的合作行為。在學生合作學習的基礎上,教師要抓住學生合作學習中普遍存在的問題及教學中的重點、難點,做精要陳述或講解。

變空洞說教為互動式教學模式,創新與合作學習是密不可分的,培養學生創新精神,離不開合作學習。在教學中應儘可能多的給學生以獨立思考和課堂表述觀點的機會。“聽老師講是學習,獨立思考也是學習,而且是更重要的學習。”讓學生在獨立思考中學會發現問題——提出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

三、幫助學生掌握正確的合作學習學習方法

因人而異的幫助學生掌握正確的合作學習學習方法,要注意學生的個性特點,對不同的學生予以不同的學習方法指導。學習方法有共性,更有個性,不同的學生應該有不同的學習方法。教師要仔細觀察、深入瞭解和認真分析學生的個

性特徵,根據差異,從實際出發,因材施教,給予相應的合作學習學法指導。只有符合學生的個性心理特點的學法指導,才能使學生獲得最佳學習方法,提高學習效率和學習成績。

同時引導學生學習前人或別人的合作學習學習方法,正確的學習方法一方面要靠自己在學習過程中去探索和積累,另一方面可以通過學習和借鑑他人的好的學習方法獲得,在借鑑學習他人成功的學習方法時,不能機械照搬,一定要遵循學習規律,結合個人的特點,創造適合自己的獨特的、個性化的合作學習學習方法。

組織學生學習交流,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摸索和創造了許多好的學習方法,教師要注意及時幫助學生髮現和總結,並適時組織交流和學習、推廣,使大多數學生的合作學習學習方法不斷地得到優化。

四、樹立“以學生為中心”的教育理念

教師對學生的學習起指導、促進、幫助的作用,積極開展以學生為主體的實踐活動,首先要創造輕鬆愉快、生動活潑的課堂氣氛;其次要儘可能以圍繞如何引導合作學習設定教學;再者把講授內容的知識性、趣味性、科學性結合起來,創設培養合作學習的環境,從而引導學生合作學習。

在課堂教學中,我們應儘可能地想辦法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激發和培養學生的學習動機和興趣,使其產生學習的內驅力,這是教會學生合作學習的前提。使他們學在其中,樂在其中,成就其中。

國中生調查報告6

學校實施高效課堂改革以來,學生自主學習能力得以進一步提升。但是長期以來,國中學生語文預習的方法比較單一,缺乏主動,只是機械的按照老師的要求做,課前預習效率低下。學生的預習是否落實?在落實中是否做到位?這兩個問題直接影響到我們能否培養學生的正確的預習習慣,切實提高學生的語文預習能力水平。基於此我們應該進行深度思考,積極尋求有效的途徑,及時做好對學生的預習情況的瞭解反饋工作,對學生預習方法進行有的效指導,最終促進學生養成良好的預習習慣。

一、調查的目的和內容

目的:瞭解學生現在的預習情況,查詢學生預習中存在的問題,為制定針對性策略提供依據。

內容:學生對預習的認識和態度,學生預習的主動性,學生預習的有效性及方法等。

二、調查物件與過程

1、物件:從本校三個年級選取三個班級,93名學生進行問卷調查,收回有效問卷93張,收回率100%。

2.過程:本次採用的是問卷調查法,由10道題組成。

三、調查結果與分析

1.學生對預習的認識和態度

當學生對此事感興趣時,便會產生較為持久的動力。學生對課前有沒有必要預習是怎麼看的呢?見下表:

你經常進行預習嗎?

A、經常55%

B、偶爾21%

C、老師佈置的時候24%

經常會預習和在老師佈置的時候的人數佔到了78%,反映出大部分學生對預習比較重視,有22%學生課前就不預習。喜歡課前預習的佔52%,不喜歡的4%,一般的44%。大多學生還是認可預習的。

你覺得預習對學習新課有幫助嗎?

A、幫助很大67%

B、一般29%

C、基本上沒幫助

D、預不預習一個樣4%

學生普遍都能認識到預習的重要性,並且也能參與到課前的預習中。

2.預習的主動性

你的預習是

A、老師的要求53%

B、自己的習慣47%

選A的佔53%,可以看出很多學生,是在為完成老師的任務而進行預習,這對培養學生良好自覺的預習習慣是不利的。選B的僅佔47%,可見有一半的學生在被動的預習或不預習。

3、學生在預習中常做的事情見下表

你是怎樣預習的?

A、看看書,畫一畫20%

B、做摘錄,做練習68%

C、提出問題12%

學生不講究預習方法。預習的內容偏重做課後練習,對獲取知識的過程不夠重視,隨便看看書的佔12%。更嚴重的是學生在預習時很少能主動提出問題,而沒有疑問的學生是沒有創新意識,只是被動地接受知識的灌輸。為此,在預習時教師要培養學生的問題意識。學生課前預習的內容及方法還是處於淺層次的。

4、預習的效果調查

你對即將上的語文課的內容

A、已全部掌握7%

B、已經認真預習42%

C、知道要學的內容39%

D、一無所知學合作12%

學生的預習效果不大,全部掌握知識的僅僅只佔到了7%,沒有預習一無所知的佔到了12%,而其他81%的學生只是淺層次的預習。結合“你能認真完成預習任務嗎”的問題,經常能的完成任務的僅僅只佔了37%,大部分學生並沒有達到預期的效果。

四、調查結論

從調查的結果來看,學生的課前預習存在以下五點問題。

1、對課前預習不夠重視。

絕大多數同學認為只要課堂上認真聽講,把老師講的內容記錄下來,認真練習就可以了,沒有必要提前預習。但是學生沒有意識到,這樣沒有主動去動腦筋,長期不假思索、分析地被動的接受一切,久而久之自身的主動性和積極性難以發揮。

2、沒有養成預習習慣。

有些同學雖然也預習,但只是被動的去完成課前預習,他只是完成老師佈置的任務,走馬觀花,匆忙完成,根本沒有想著自覺的預習。例如:有些學生簡單地看看課文、畫畫詞語,沒有發散思維,沒有動腦思考。結果在課堂上聽講時無法理解重難點,小組合作時無法完成預設的任務,學習困難重重,逐漸對預習失去了信心。

3、預習方法不正確。

學生在預習課文內容時往往偏重基礎性知識,而對獲取知識的過程不重視。預習結束後,能主動去做課後習題進行自我檢查的學生較少,並且預習時採用的方法較單一。學生在預習時很少能主動提出問題,沒有疑問的學生是沒有創新意識的,他們只是被動地接受知識的灌輸。為此,在預習時教師要培養學生的問題意識。

4、不善於合作學習。

學生在預習中出現問題不能通過同伴互助合作來解決,而是將希望寄託在老師的幫助以及藉助於資料,或千篇一律的抄資料。這種被動等待答案的學習方式使同伴之間缺乏合作交流,也難形成知識的碰撞,更難有思想的火花產生。

5、不注重預習質量。

有的學生雖然也預習,但預習時很多學生不善於思考,敷衍了事。對各種問題不鑽研、不歸納、不總結;有時採取的方法不合理,結果在課堂上聽講時無法理解重難點,小組合作時無法完成預設的任務,學習困難重重,逐漸對預習失去了信心。所以刻苦的鑽研精神和善於總結歸納的習慣是提高預習成效的關鍵,合理的預習方法和有效的思維途徑是預習成功的保證。

五、反思

1.學生是學習的主體,學生自己有能力完成的預習任務,教師絕不代替,同時引導學生不依賴資料,要有自己的獨立思考、解讀。

2.教師積極的創設課堂條件,讓學生體認到自己是學習的主人,並進而感受到學習的快樂,從而積極主動參與預習。例如:課堂上教師創設情景,營造寬鬆活潑的氛圍,激發鼓勵學生大膽質疑,發表自己的見解和看法,教師再給予積極評價。教師積極的創設激勵方法,激勵學生,提前預習,甚至超前預習。

3.教師指導學生預習時,要讓學生有明確預習要求和目標。預習應以讀為基礎,其他預習任務應在讀中完成。教師對讀的遍數要有要求,每一遍讀也要有任務,如讀通讀準、讀高讀流利、讀出自己的理解和感受、讀出問題等等。

4.關注學生的差異。不同年級學生預習要求不一樣,同一個班級學生也有差異,要求也不一樣。因此教師可以分層要求,層層遞進,不斷鼓勵優秀學生和學困生戰勝自我。

5.注意與家長、班幹部的聯絡,發揮小組教育功能。學生很多預習工作是在課外或家裡完成的,因此會有一些貪玩的學生不能很好的完成預習,這時就需要家長和學生幹部監督。

國中生調查報告7

一、課題提出:

這也許是一個老掉牙的課題,可是這也是一個與時俱進的課題。曾經優美的環境已不復存在,曾經的調查結果也已不符和現在居民的想法,況且目前龍灣區確實面臨著環境質量普遍下降的問題。這不得不讓我們深思:居民的環境意識到底如何,還是“各人自掃門前雪,休管他人瓦上霜”的舊思想佔上風嗎?因此,作為地理調查組組員的我們針對龍灣區的河流汙染、生活垃圾等的處理做了一次全面的調查與分析。

二、研究內容:

1、瞭解永強一帶的環境質量,垃圾筒及清潔工人的狀況;

2、根據存在的問題,列表調查(附後)

三、研究的目的意義:

1、敲醒環境意識正處於“朦朧”狀態的居民,從而提高他們的警覺性:

2、讓居民瞭解有關單位的工作情況,從而更好的配合好政府工作,同時也讓單位人員掌握居民的看法意見,進一步改進工作制度、措施;

對提高龍灣區的環境質量和居民素質有一定的幫助。

四、研究過程:

(一)調查步驟:

1、走訪附近街道並取景拍照

2、設計問卷,發放填寫

3、訪問環保局職能部門

4、分析並總結調查結果

(二)調查方法與調查物件:

1、調查方法

設計問卷(共15題)發放204張並全部收回

具體方法:在龍灣區踩點永中、狀元、永昌、瑤溪五個街道的部分居民採用現場答題的方式進行問卷調查。問卷由調查物件當面填寫並收回。

2、調查物件

我們調查的物件為龍灣部分居民的沿街的經商者,另外還有學生、農民、工人、醫生等。

(三)問卷調查及分析:

我們的調查內容主要有居民對周圍環境的滿意程度,對當前環境問題的一些看法,日常生活垃圾的處理方法,對政府環保部門的工作建議等等。

本次我們調查的居民為204人,從被調查者的態度來看大部分居民還是對環保問題感興趣的,而且在調查過程中也本著認真、負責的態度填寫了問卷。但仍有少部分人對環保問題抱著無所謂的態度,對當前的環境狀況視若無睹,事不關己,高高掛起。

從問卷的調查結果來看,有49%的人對亂扔垃圾的行為感到氣憤,而且69.6%人對自己亂扔垃圾感到慚愧,如此看來,環境問題已經日益喚起了廣大居民的重視。

現如今的白色汙染已成為重要的汙染源。為什麼白色汙染如此嚴重呢?從調查結果中不難得出答案。問卷上有這麼一道問題:你上街買菜是否會帶上籃子?有86.8%的人回答沒有,且直接使用塑料袋。而使用一次性用品的人也佔很大一部分比例。針對這一現象,有人就提出應該在菜市場口擺放籃子,以減輕白色汙染。

對於生活汙染的處理方法,有80.6%的人表示會將垃圾丟於垃圾箱,這是一個令人欣慰的結果。然而在令一個問題的回答上又不禁引起我們的思考,其中有54.9%的居民反映在周圍找不到垃圾筒;他們提出要增加沿街垃圾筒的數目。據我們組成員的走訪調查,確實發現這一問題,如永興的下洋街,衙城街,永昌的紀興路等均無垃圾筒,而有些所謂的垃圾筒也早已經面目全非。所以,我們覺得環保部門應該多深入瞭解群眾的生活,對居民提出的好建議要採納並付諸行動。

清潔工是我們城市的美容師,僅龍灣區人數就有1000多人,很多人對清潔工都抱感謝的態度,但也有大約半數的人對政府的環保工作不太滿意,認為太過於形式化。

問卷的最後一道民意題“您對政府、環保職能部門今後的環保工作有何意見和建議。”很多人都建議政府加強宣傳力度,將口號落到實處!

但是把環境汙染的原因全都歸咎於政府也是不合理的,因為政府畢竟只是一個以行政為職能的機關單位,居民的實際行動才是主題,提高居民自身的素質和環保意識才是解決環境問題的關鍵。比如問及對自家門口的河道被汙染後的反映,雖然有38.2%的居民表示會自覺監督,組織附近居民進行保護,但持“與我無關、愛理不理”的態度竟佔19%,據前述情況來看進一步提高居民的環境保護意識迫在眉睫。

總體的居民調查結果顯示,龍灣區居民已初步形成環保意識。但這只是單方面的結論。為更好的對此次課題進行深入瞭解,我們小組成員一同走訪了龍灣環境衛生局,與那裡的負責人婁長貴婁主任交流了近一個小時。

時間:20xx/5/7PM3:4:00~4:40

地點:龍灣區環衛局3樓

物件:婁主任

問:您認為龍灣區哪部分的環境較好?

答:就目前是狀元鎮搞的較好,永強及其他地區還是較差。

問:龍灣區的居民環保意識又如何?

答:還是比較差的。但已有所進步。

問:談談你對某些地方綠化帶被拆用於道路建設的看法?

答:拆掉的綠化帶是為了拓寬道路,而且我們政府提倡綠化建設,他不單單指公共場所的綠化,更在於家家戶戶都能在自己居住的周圍環境都能搞綠化,這樣才達到他的真正目的—美化環境。

問:針對目前的不法廠商違法排汙卻沒有遭到有關部門的制止的現象,許多的居民認為政府及有關部門的工作只是拿納稅人的錢做表面工夫,比如河道汙染,你能談談自己的觀點。

答;這主要於我們目前的經濟發展有關。我們把中心放在經濟建設上,而目前龍灣區的工廠尚未達到小汙染甚至無汙染的水平,可我們又無法完全的扼殺。這也是經濟發展的必經之路,是不可避免的,我們只能適當地予以整治。至於河道工人每天的河道清理,絕對不是表面工夫,而是非常有必要的,龍灣區每天的垃圾量很多,若這項工程不實施,那樣會更髒更亂。所以我希望大家尤其是河道周圍居民能夠理解並且支援這項工作。

問:對於小攤小販,機動三輪車,為何沒有部門進行徹底的整治?

答:對於這方面涉及的部門太多,大家懂得分工又不清晰,以致於這項工作不能細緻、完美的完成,這是我們工作的一大失誤。

問:目前的垃圾處理的方法是什麼?

答:主要是焚燒和填埋。而我們比較贊成的是填埋,就是將垃圾堆於一處,再蓋上七層土,種上樹木。這種方法相對於焚燒更環保。

問:龍灣區的清潔工有多少,他們的待遇又如何?

答:大概1000多人,我們正努力提高他們的待遇,但基於種種原因,能做到的只是對他們精神上的支援。不過,近幾年也有些日子,帶他們出去旅遊,不過數量有限。

根據該部門的反映,龍灣區部分居民對環境保護意識是欠缺的,人們大都只是各人自掃門前雪,對公共場所的環境保潔意識不強。正因為沒有很好的重視,致使生活環境受到汙染。整個龍灣除狀元還算不錯,大部分地區不容樂觀,由於現在龍灣正處於經濟建設高峰期,對今後的環保問題考慮欠佳,環境汙染程度還在進一步加深。

政府自身也正在加大各方面管理力度,比如安排清潔工每天分時間段對各大街幹道進行清掃,整潔,並將垃圾運到指定地點處理;派出技術人員進行大氣汙染的治理;河道上漂浮的生活垃圾也經常僱人打撈以防止更嚴重的汙染;適時地作宣傳工作。如此看來政府部門顯然已經在採取一定的措施了。但也有不足之處,對機動車及汽車圍氣排放的管理有點心有餘而力不足。還有就是為擴建道路而被拆掉的綠化帶沒有及時重建。對此,負責人的回答是他們要搞的是大綠化,是人均綠化帶的比分,並非我們平時看到的小綠化場地。

五、總結:

經過這次的調查,結合多方面的瞭解和分析,我們得出的結論是,文化程度與環境意識明顯地呈正比關係,文化程度越高,環境意識越多,環境意識越強。居民環境意識比農村強;青少年環境意識比成年人強。多年來在學校開展的各種環境教育活動,有效地提高了中國小生的環境意識,青少年環保知識來自於學校課堂,他們在對環保的重視程度、自然觀和參與環保活動等方面都明顯高於成人;公眾的環境意識呈“依賴政府型”,公眾對於自身及其他社會組織應該做的和能夠做的環保工作缺乏清晰的認識,可見,“誰汙染,誰治理”的環保責任意識需要進一步加強;對公眾環境意識影響最大的因素是宣傳教育活動和新聞媒體傳播,大部分人主要是從電視、廣播中獲得環保資訊的。

環境宣傳教育要在公眾中的認同程度在調查中得到多方面的顯現。看來要想提高居民的環境意識需加強宣傳教育工作;而我們龍灣區居民的環境意識正在逐步加強,但是面對未來任務重,另外就是居民和政府沒有很好的合作,居民對政府所做的工作沒有給予一定的關注,以致錯誤的認為政府一直沒有進行管理;而政府雖然抱怨居民環境意識差,也同樣有不周之處。所以我們希望兩者能夠相輔相成,共同努力,為龍灣今後改善環境汙染問題盡一份力!

國中生調查報告8

眼睛視力,是現在學生家長討論最為熱烈的話題之一。眼睛伴過我們一生,對我們人類來說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以下的這篇報告,希望能讓社會更加重視學生們(特別是中學生)的用眼情況:越來越多的學生已經擠進近視甚至失明的行列,預防或避免學生視力下降已經成為刻不容緩的問題,已經成為全社會的共同責任!

調查目的:讓社會更加重視學生們(特別是中學生)的用眼情況。

調查時間:20xx年10月1日——20xx年10月7日

調查物件:學生(國中生)家長教師

調查說明: 調查方法:問卷調查(抽樣調查)訪談

調查說明:(網路查詢)

眼(又稱眼睛,目)是一個可以感知光線的器官。最簡單的眼睛結構可以探測周圍環境的明暗,更復雜的眼睛結構可以提供視覺。複眼通常在節肢動物(例如昆蟲)中發現,通常有很多簡單的小眼面組成,併產生一個影像(不是通常想象的多影像)。在很多脊椎動物和一些軟體動物中,眼睛通過視神經把光投射到對光敏感的視網膜成像,在那裡,光線被接受並轉化成訊號並通過傳遞到腦部。通常眼睛是球狀的,當中充滿透明的凝膠狀的物質,有一個聚焦用的晶狀體,通常還有一個可以控制進入眼睛光線多少的虹膜。

調查過程:首先設計問卷調查,再抽樣調查國中生用眼情況;然後與學生家長,教師共同談論:如何能夠使國中生預防或者避免近視?最後再上網查詢有關資料,並一一列舉說明。

調查結果:經過我的調查發現:國中學生中,七年級學生近視率最低,約佔總人數的20%;八年級學生近視率高於七年級學生,約佔總人數的25%;九年級學生近視率最高,約佔總人數的38%。其中涉及到四個導致近視的常見因素——

第一是因為學科作業的繁多而導致近視,在這一情況的國中生中:七年級近視學生約佔10%,八年級近視學生約佔16%,九年級近視學生約佔30%!

第二是因為過度地如上網,看電視,看武俠或者言情小說等而導致近視,在這一情況的國中生中:七年級近視學生約佔20%,八年級近視學生約佔12%,九年級近視學生約佔4%!

第三是因為坐姿不規範而導致近視,在這一情況的國中生中:七年級近視學生約佔24%,八年級近視學生約佔28%,九年級近視學生約佔36%!

第四是因為過度地玩手機而導致近視,在這一情況的國中生中:七年級近視學生約佔40%,八年級近視學生約佔37%,九年級近視學生約佔12%。

調查後的發現

涉及到四個導致國中生近視的常見因素中,“坐姿不規範”和“過度地玩手機”這兩個因素是使國中生近視的罪魁禍首。

調查結論

(為了減少近視人數所佔國中生的百分比,我諮詢了國中學生,家長還有教師的寶貴意見,也上網採納了一些建議)。

1、各個中學定期檢查本校的作業佈置情況;教師也要酌情適量佈置作業。

2、現在的國中生手機幾乎人手一部,導致越來越多的國中生擠進近視的行列;各個中學應該禁止學生帶手機進校,家長也儘量不要給孩子買手機。

3、現在的國中生大多數坐姿不夠規範,使其成為自己近視的罪魁禍首;所以現在自己應該迅速矯正!

4、假期或者平時在家,應該拘束自己不要過度娛樂。

5、多運動,多爬山,多看綠色的東西,多與大自然接觸。

6、需要充足的課外活動時間。

眼睛的保健工作

一:眼保健操

第一節:按揉天應穴。

第二節:擠按睛明穴。

第三節:按揉四白穴。

第四節:按太陽穴刮上眼眶。

第五節:按揉風池穴。

第六節:揉捏耳垂,腳趾抓地。

注意事項:視網膜脫落者或者其他眼部病症不能擠壓眼部等情況不能做眼保健操。

二:用眼注意事項

1、需要合理的環境光線;

2需要良好的近距離用眼姿勢;

3、需要縮短近距離時間;

4、需要增加戶外運動;

5、需要睡眠充足,否則眼睛得不到充分休息,易造成假性近視;

6、定期檢查,如果發現自己視力異常,應該儘快到醫院做進一步檢查。

問卷調查

1、你近視嗎?

A、近視B、不近視

2、你為什麼近視?

A、學習壓力B、過度娛樂

C、玩手機D、坐姿不規範E、其他原因

3、你正在讀國中幾年級?

A、一年級B、二年級C、三年級

4、你覺得應該怎樣矯正視力?應該怎樣預防或避免近視?

國中生調查報告9

最近二十年的範圍內,補習教育已成為非常龐大的產業,它與正規教育體系相伴而生,這一產業消耗了大量資金,佔用了教師和學生大量時間。對於這樣一個體系,學生、家長對它的感情是非常複雜的。一方面,它滿足了學生和家長不同型別的需要,這是他們自願為此付出大量時間和金錢的原因;另一方面,學生和家長在“補習”教育問題上像是陷入了“囚徒困境”:不滿於這樣的選擇卻又“欲罷不能”。為了進一步瞭解現在中學生的校外補課現狀,我進行了一系列的社會調查,形成此報告。

一、校外補課的原因

有償補課儘管備受爭議,但我認為始作俑者卻並非是教師,補課市場的壯大可以說與家長的關係更為密切。一開始是一兩個家長要求補課,然後送錢送物,久而久之,教師們發現了這一生財之道,於是出現了課上不講,課下講,課上粗講,課下細講的奇怪現象。我的弟弟說過這樣一件事:老師上課先問,有多少學生學過這篇課文了,只要有多半人都舉手了,那這篇課文就一帶而過。如此一來,那些沒有補課、沒有學過的學生就只有乾瞪眼的份了,怎麼辦?不想補課也得補,別人都補,你不補,就只能被落在後面,如此一來,形成了一個補課的惡性迴圈。

其實每一個家長都知道有償補課不對,他們也不願意花更多錢去補課,可是每一個家長又都免不了讓孩子補課。

說來說去,補課的最大動因是來自於家長望子成龍、望女成鳳的迫切心情和現行教育體制的殘酷,雖然我們高喊素質教育,但透過有償補課,我們會發現孩子們依然處於應試教育的漩渦之中。

二、校外補課的方式及費用

對於補習教育,它的主要形式有:

(1)校外補習教育。

以“一對一”教育、“尖子生”教育為特點,對正規教育體系的教學科目進行競爭性、補償性的教育。

(2)興趣和特長教育。適應學生個體的興趣和需要,特別是一些專業性很強的領域,如某些技術學科、藝術和體育專案,習得特殊的技能,培養獨特的興趣。

(3)學習困難學生的干預教育。對無法靠自己努力克服學習困難的學生,通過干預其學習方法,對個體的學習行為進行改造。

那麼,這樣一個規模龐大、形式多樣的體系,其費用如何呢?舉個例子,我的弟弟是一名中學生,他也在用課餘時間在補習,他補習的科目是英語,補一個小時是30元,週六日每天補習兩個小時,一個月下來得用500元,再加上寒暑假的補習費用,一年下來得接近一萬塊錢,這對於我們這樣的普通家庭是一個不小的數目,我家是這樣,全國有多少學生都在補課,所以,費用之龐大可想而知。

其實,隨著“兩免一補”政策的不斷落實,家庭教育支出中學校所佔的份額會越來越小,而對校外教育產品和服務的購買成為了主要部分。

三、校外補習對學生的影響

校外補習儘管使學生的成績有所提高,但是增加了學生的負擔,對他們的校外生活影響很大。有些學生甚至害怕放學的鈴聲,因為這意味著他們走出校園後還得趕往補習班繼續學習。對他們來說,雙休日可望而不可及,甚至過得比他們在學校還累。每天高強度的學習內容是學生產生疲勞感不僅會扼殺學生的創造能力,還會使他們產生厭學的情緒。

過多的補習時間還使學生和家長、同伴之間的交往日益減少。但不可否認,這從另一方面避免了學生放學後過多地在大街上閒逛、結識不良朋友、染上不良習慣,所以,對很多家長來說,補習班是一個相對健康的環境。

四、校外補習對學校教育的影響

校外補習對學校教育的影響既有積極的一面又有消極的一面。

其積極的一面:學校教育作為正規教育體系,儘管朝著多樣化方向努力,但並不能滿足所有要求,所以,校外補習在一定程度上與正規教育體系互為補充,在結構和功能上彌補正規教育的不足。義務教育以班級授課制和基準化為根本特徵它可能忽視了學習困難和超長學生的存在,尤其是學習困難的學生,教師即使想照顧他們的學習水平,也難以在時間和空間上實現。於是校外補習就發揮了它的作用,彌補了這一不足。

其消極的一面:教師為了迫使學生加入補課的隊伍中,故意在正常的學校課堂對講課的內容有所保留,將精髓留在“私塾”上講,所以,校外補習使班級上課質量有一定的下降,從而影響了學校教育的質量。

國中生調查報告10

一、調查的具體目標、方法及過程

(一)具體目標

1、國中生的語文課堂需求現狀

2、國中生語文課堂需求的心理及其成因

(二)調查方法

1、問卷調查

學生問卷,內容涵蓋教育價值觀、學習態度、和學習目的三個方面。問卷調查在上壩中學進行,共發問卷853份,回收有效問卷853份,接近理想的高效樣本數。

2、座談會及個案調查

整個調查共召開了兩次教師座談會,四次學生座談會。這些座談會,不僅為我們提供了大量生動的典型材料,而且為理性分析提供了基礎。

(三)調查內容:關於國中學生語文課堂的需求心理

(四)調查過程

1、20xx年10月9日,召開教研組會議,確定了此次調查的主題。並對調查過程進行了細緻周密的安排。

2、20xx年10月10日,討論制定並通過了問卷調查樣表。調查樣表的設計突出了科學性與開放性的結合。

3、20xx年10月16日,在上壩中學國中四個年級,16個班級下發調查表,並有學生自主就設計的相關問題進行解答。歷時近2個小時。之後,收集齊了下發調查表853份。回收率達到100%。達到了預期目的。

4、20xx年10月17日—11月初,對問卷進行了歸類和整理。

5、在以後的一段時間裡,對調查材料進行了比對分析。同時,召開了兩次部分師生座談會。

6、11月中旬開始進行調查報告的撰寫。11月18日定稿。

三、調查結果分析

(一)調查統計體現的學生課堂需求

對學生問卷調查分析,以及多次教師、學生座談結果顯示,國中生的語文課堂學習需求具有明顯的時代特徵。

1、 調查顯示,大部分國中生具有較為明確的教育價值觀。74%的學生認為語文課堂學習應關注學生個體的不同需求,10%的學生認為語文課堂學習的作用是為了應用,16%的國中生沒有考慮。

2、 調查顯示,85%的國中學生認為,課堂教學應該以指導學生生活和實踐為出發點。只有15%的學生認為語文課堂教學應該以語文知識的掌握為自身需要。

3、調查顯示,語文課堂需求同以前相比發生了巨大變化。對語文課堂教學的要求更高,78%的學生認為教師的課堂創新和教師人格魅力是激發學生學習興趣的主要方面。只有22%的學生認為此項需求不在意。

4、調查顯示,83%的國中學生對語文課堂教學過程中情感目標的關注程度高於知識目標。只有17%的學生認為對知識目標關注程度高於情感目標。

(二)調查帶給我們的思考和啟示

課堂教學應以學生的需要出發,又應以學生的需要為歸宿。首先,學生的學習需求應該成為課堂教學活動的切入點,只有這樣,學生才會獲得更多的情感體驗,更好在學習活動中增長自己的智慧。其次,課堂教學必須建立在學生認知發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識經驗基礎上,教師應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向學生提供充分從事語文課堂教學活動的機會,幫助他們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過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知識與技能。形成自己的語文體驗和感悟。第三,在課堂教學過程中,只有讓學生親歷各種實踐活動,才有可能讓學生在活動中體驗,在體驗中感悟,才能滿足學生現有發展水平和自身期望發展水平之間的矛盾需求,不斷生成自我否定、自我超越、自我生成的精神追求。 第四,在語文課堂的教學中,給每個學生提供均等的學習和發展的機會,更好地面對全體學生。才會滿足學生多層面的需求。第五,新課程理念下的課堂教學的一個顯著特徵便是要把課堂還給學生,課堂是學生的,學生在課堂上應該有表達自己不同看法、想法的時間和空間。孩子的不同看法、想法間實際蘊藏了太多的創新意識。因此,在語文課堂教學中,教師應該允許學生表達不同的想法、看法,那怕是有些奇特的想法,而不能輕易扼殺他們的見解。

四、國中學生語文課堂需求變化成因的思考

當前國中生的課堂需求心理所發生的變化,其主流是積極向上的,說明他們正社會發展的潮流中健康地成長。同時,學生課堂需求變化也體現出了我們這個社會的發展,正是社會發展推動了國中學生課堂需求的心理變化。其主要受到了下列幾個方面因素的影響

(一)市場經濟發展的影響

從巨集觀角度看,國中生深深地感觸到了國家經濟發展的快步伐,欣喜於輝煌的經濟成就。學生對未來充滿美好的嚮往。國中生對於這些變化極為興奮,因為他們享受到了蘊藏其中的經濟利益和文化利益,使他們更加關注於自身價值的實現。

(二)全面實施素質教育的影響

素質教育是一種突出生存能力和生活能力的教育。其對於學生的積極作用,是他們認識到了具有真才實學、一技之長的重要意義,從而要求課堂教學更多地聯絡生活實際和生產實踐,並自發地牴觸以考試為中心和片面追求升學率為目的的語文課堂教學的教學方式。

(三)社會個體主動性、能動性和獨立性的增強對中學生的影響

我們審視一下傳統的教學體系就會發現,傳統的教學觀念是把教育定位為一種特殊的認識活動。因此,傳統的教學體系是一種單純傳授知識技能的教學體系。它最大的特點是教教材—教學的全部任務在於完成知識點的接受。因此,完成認知性任務,成為教學的中心。其他目標,如情感目標、價值觀的培養等並未得到真正的落實和整合。傳統的學習方式是把學習建立在人的客體性、受動性和依賴性之上,而社會發展推動了人的主動性、能動性和獨立性的增強,無形中也影響了學生對語文課堂教學需求的變化。

五、對調查結果的思考以及今後語文課堂教學中如何滿足學生需求的策略

(一)突出人文性與工具性的結合,滿足學生知識需求

過去語文課上,教師把課文條分縷析,弄得支離破碎。語文課上沒有思想的碰撞、心靈的觸動、情感的陶冶、審美的薰陶。語文教學的人文教育功能遠遠沒有得到充分的發揮,所以,語文課不受學生的歡迎。只有在教學中真正做到了語文的人文性和工具性的統一,把提升人文素養滲透於紮實的語言文字的訓練之中,語文教學的理想境界才有可能實現。學生才能真正享受語文課堂。

(二)語文課堂應注重學生自主性,滿足學生實現自身價值需求

把語文課堂交給學生, 注重學生在語文課堂上的自主性。課堂上淡化教師出場,在充分引導,虛設情境的情況下讓學生“讀、 想、交流和感受。

(三)鼓勵合作學習,滿足學生參與意識的需求

合作學習作為一種新型的學習方式,課堂教學過程在人人蔘與、組組互動、競爭合作的過程中完成。思維碰撞的火花閃現在語文課堂中。就會極大的給學生以享受與啟迪。

(四)倡導探究性學習,滿足學生課堂自我發展的需求

探究性學習是指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通過自主的嘗試、體驗、實踐,主動發現問題、解決問題,昇華認識,學會學習。學生的發散思維能力將會得到極大的培養。也將會極大的滿足學生實現自我價值的願望和需求。繼而提高語文課堂學習的效率。

(五)加強語文課堂學生的對話,滿足學生交流需求

對話既是一種教學方式,更是一種師生關係。語文課堂的教學過程更是教師、學生、文字之間相互對話的過程。創設對話的良好氛圍。引領學生親歷課文意境,刺激參與對話的話題。在充分尊重學生的閱讀體驗的基礎上,調動學生的生活積累,挖掘學生的創造潛能,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滿足學生交流需求 。

傳統語文課堂教學的弊端在於對學生課堂需求的淡漠,必須革除。從學生的需求出發,才能真正實現語文課堂教學的價值,才能讓我們的語文課堂真正的走進學生心靈。許多學生都渴望責任感、自治和獨立,他們同時也想擁有參與、選擇積極課堂活動的權力。要鼓勵學生自主的學習,教師就必須理解並滿足學生的需求。因此,由於學生有控制課堂的需求,教師就應該給予學生在課堂進展走向上的選擇和參與的機會,並讓他們共享制定課堂秩序、課堂方向,以及課堂紀律規範等。在課堂上教師給予適當的指導,使課堂變的生動活潑,激發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也培養了學生主動的思維能力與創造力。

國中生調查報告11

我於20xx年1月至4月,對席中學生的學習心理狀況進行了調查。通過調查研究,對農村學生的學習心理有了初步的瞭解,為準確地把握當前席麻灣中學學生的學習心理,深化教學,加強教學的針對性,提高教學的實效性,提供了客觀依據。

一、調查的具體目標和方法

(一)具體目標

席中學生的學習心理現狀、特點、成因及對策。

(二)調查方法

1.問卷調查

學生問卷,內容涵蓋教育價值觀、學習態度、學習需求和學習目的四個方面。問卷調查在席中進行,共發問卷237份,回收有效問卷233份,接近理想的高效樣本數。

2.座談會及個案調查

整個調查共召開了四次學生座談會。這些座談會,不僅為我們提供了大量生動的典型材料,而且為理性分析提供了基礎。

二、調查結果分析

對學生問卷調查分析,以及多次學生座談結果顯示,席中學生的學習心理具有明顯的時代特徵。

(一)席中學生的學習心理分析

1.學習態度

67%的學生對學習的熱情較高,24%的學生對學習的熱情中等,9%的學生害怕學習。

2.學習目的

對於國中畢業後的打算,55%的學生選擇讀高中或中專,18%的學生選擇就業,27%的學生還沒有考慮。有讀大學願望的佔37%。

(二)當前席中學生的學習心理特點

當前農村中學生的學習心理與以往農村的中學生的學習心理相比,有明顯不同。

1.教育價值趨向多元化、務實化

自己跳出"農門",走向城市。他們中的大部分人已經認識到了教育的重要價值在於幫助他們提高自己的綜合素質,使他們掌握生存、生活所需的基本的文化科學知識,以增強自己在未來社會的競爭能力。在此基礎上,部分家庭經濟條件較好且成績優秀的學生則致力於追求大學教育。

2.學習需求的多層次和多目標

在調查中我們發現,農村中學生由於個人的學習基礎、教育價值觀和對未來的期望等方面的差異,使他們的學習需求具有縱向多層次和橫向多目標的特點。國中畢業後準備就業的學生,只要求掌握基礎知識;準備考中專的學生,要求課程教學難易適度、學業成績達中等水平;追求大學教育的學生,則要求最大容量地掌握所學知識,學業成績達上等水平。

3.學習目的明確,但具有主觀性

對學生的問卷調查表明,73%的學生具有明確的學習目的。但是,通過對調查問卷的對比分析和對學生本人的考察,我們發現,學生的學習目的具有嚴重的主觀性和不協調性。學生學習目的主觀性突出表現在:他們已經認識到了未來進入城市就業或在農村非農產業就業的艱難性,但有67%的學生卻表示不準備在農村務農。很明顯,如此大的一個群體具有這個想法是極不現實的。此外,40%的學生希望自己以後在事業上能取得成功,但他們中48%的學生沒準備接受高等教育,甚至不準備讀高中中專,從而忽視了科學文化知識對於事業的發展所起的基礎性作用。

三、對調查結果的深思

(一)當前農村中學生的學習心理狀況分析

當前農村中學生的學習心理狀況,其主流是積極向上的,他們正在健康地成長,同時也存在消極的一面,不容忽視。

1.市場經濟發展的影響

從巨集觀角度看,農村中學生深深地感觸到了國家經濟發展的快步伐,欣喜於輝煌的經濟成就。調查結果顯示,98%的學生對未來充滿美好的嚮往,其中有82%的學生對"競爭"這一市場經濟的本質屬性瞭解較深。從微觀角度看,市場經濟在農村的逐步深入,使農業的生產結構、生產方式不斷變化,而轟轟烈烈的農民打工隊伍更使農村人的生活發生了質的變化。

2.國家高等教育改革的影響

隨著高等教育的改革,將有越來越多的人獲得上大學的機會,以至於部分學生對考大學信心十足。但是,我國高等教育招生和分配製度的改革,對學生的負面影響也很大。調查結果表明,26%的學生認為家庭難以負擔未來讀大學的高額費用而放棄考大學的願望;52%的學生認為大學不包分配而感到前途渺茫,從而在學習上漫無目的。

3.農村教育全面實施素質教育的影響

素質教育是一種突出生存能力和生活能力的教育。其對於學生的積極作用,是使他們認識到了具有真才實學、一技之長的重要意義,從而要求課堂教學更多地聯絡生活實際和生產實踐,並自發地牴觸以考試為中心和片面追求升學率的教學方式。其對於學生的消極作用,是使部分學生過多地追求學習的功利性,而忽視了學術性較強的文化課程的基礎性意義。

4.家庭教育的影響

當前,農村中學生中有一部分是獨生子女,處於一種相對優越的生活環境中,備受家人的寵愛,他們一般表現為意志不堅強,缺乏進取精神,耽於生活享受。

5.學校教育的影響

在農村教育全面實施素質教育的程序中,農村國中越來越重視特長教育和培養學生的個性。可是,由於資金和人才的制約,對於學生學習的縱向多層次和橫向多目標需求無法滿足,從而導致學生需求與學校教育之間的矛盾衝突。

6.教師的影響

在諸多的影響因素中,我們認為,教師對於學生的影響最直接、最持久、最有效。但當前的問題是,由於教師行為滯後,所以使教師的教育和教學工作對學生學習產生的制約和負面影響越來越大。

(二)形成健康的學習心理的對策

影響學生學習心理的因素非常複雜,因而幫助他們形成健康的學習心理的任務十分艱鉅。為了適應改革開放新形勢的要求,實現由應試教育向素質教育的轉軌,應積極地幫助農村中學生形成健康的學習心理。

1.增加投入,創造良好的教育教學環境

2.幫助學生準確地瞭解和把握未來

3.在普通教育中滲透職業教育,使農村中學生成長為適應農村經濟發展要求的複合型人才。

4.緊扣素質教育的主旋律,制定科學的課程教學計劃和考核標準,主動適應學生的縱向多層次和橫向多目標需求。

5.改善教師待遇,改革教育系統的人事制度,營造一個合理、高效的競爭環境,解決"教師行為滯後"問題。

國中生調查報告12

摘要:一、問題的提出1、對逆反心理現狀作調查,是為更好的研究國中生心理髮展的需要,心理學家早就注意到兒童在國中階段心理上的特殊變化。前蘇聯心理專家達維多夫的研究結論指出,11-15歲是兒童產生急劇心理變化的年齡,這是個不可忽視的年齡階段,我們必須加強調研,進一步發現其中的規律,更好的指導這一關鍵時期兒童的健康發展。

關鍵:國中生逆反心理調查報告

一、問題的提出

1、對逆反心理現狀作調查,是研究國中生心理髮展規律的需要

心理學家早就注意到兒童在國中階段心理上的特殊變化。前蘇聯心理專家達維多夫的研究結論指出,11-15歲是兒童產生急劇心理變化的年齡,這是個“危機年齡”,兒童心理髮展存在著許多困難與不平衡。

處在國中年齡兒童的心理活動顯得激烈、動盪、身心發展不僅速度加快,還伴隨著質的變化與轉折,這給學校教育提供了重要機會。教育得好,國中生身心發展就可能非常順利,為將來的全面發展打下良好的基礎;教育得不好,則可能會使國中生感到成人的干擾太多,管教太嚴,反感情緒就油然而生。從而漠視甚至抗拒成人的教育。一旦產生破罐破摔的逆反心理就會變得很難教育,給以後的發展造成困難,不少十分聰明,原本可望成才的孩子,就是因為在國中階段沒有得到良好的教育與疏導,不能順利度過“危機年齡”段而喪失成才機會的。這不能不引起教育者和家長的高度重視。因此,對國中生受挫型逆反心理現狀進行調查以便採取正確的疏導措施,幫助其度過“危機年齡”,正是國中生心理髮展的需要。

2、對逆反心理現狀作調查,是我校國中生心理現狀的需要

我校社群環境差,生源差。本學區國小升國中時,經過重點學校兩次篩選後進入我校。國小六年苦讀,未進入重點校,這本身便是一個不小的心理挫折。在這一挫折下產生逆反心理是現狀之一。此外,我校教師競爭意識強,總希望經過三年努力使自己教的學生在會考成績上能趕上重點校學生的會考成績。而這一目標又常常難以實現,於是在恨鐵不成鋼的心態支配下,則有可能產生教育方法的不恰當,導致學生受到新的挫折,這是國中生因受挫而產生逆反心理的現狀之二。因此,及時地調查國中生受挫型逆反心理現狀,以便有的放矢地進行有效疏導,這正是調查我校國中生心理現狀的需要。

3、對逆反心理現狀作調查,是我校心育課題研究的需要

我校心理教育課題是《國中生受挫型逆反心理現狀的調查及其疏導》,課題研究的核心是通過正確疏導,促進逆反心理的良性逆轉。要進行正確疏導,必須通過調查瞭解其表現,分析其成因,才能據此選擇正確而有效的疏導措施,因此,對逆反心理現狀作調查,正是我校心育研究的需要。

二、課題的界定

從青少年逆反心理的型別來看,一般有自負型逆反心理,困惑型逆反心理,失落型逆反心理和受挫型逆反心理四種類型。本課題研究的是受挫型逆反心理。其內涵是通過對本校七年級學生心理現狀的調查,探索受挫型逆反心理的表現特徵及其成因,以便有的放矢地採取正確的方法進行疏導,促進受挫型逆反心理的良性逆轉,預防受挫型逆反心理的再度發生,全面提高學生的心理素質,保證學生心理健康發展,為提高學校的全面素質教育質量從心理學角度提供有效的教育措施。

三、調查的目的、物件與方法

我們在課題研究中實施調查,目的是瞭解受挫型逆反心理的表現形式,分析導致此種心理的內外因素,為尋求受挫型逆反心理疏導的有效措施提供依據並驗證初步疏導的效果。

為了實現以上目的,我們進行了兩次調查。

第一次調查為以下兩步:第一步,公開信調查和談話式調查。4月,我們向全校教職工宣講課題研究方案,在教師們充分了解課題研究內涵、目的和內容的基礎上發出公開信,由教師以書面形式提供可能屬於逆反心理的各種表現。同時,我們選擇了九年級的一個班進行談話式調查(話題是:三年來,你對教師或家長是否有過較強烈的反感情緒,你渲洩此種情緒的方式有哪些?),並由學生寫出自己渲洩反感情緒的表現形式。第二步,5月,課題研究中心組認真分析了第一步調查的資料,與濰坊學院前來參加社會實踐活動的8名大學生一起研究設計了調查卷,然後選定9位教師進行問卷調查的培訓,對七年級(7個班)300餘名學生在同一時間內實施了問卷調查。

第二次調查:4月,在對學生和教師近一年的心理疏導之後,我們又設計了第二份調查卷,對原八年級195名(隨機抽取4個班)學生和新八年級新七年級各100名(隨機抽取4個班)學生實施了對比驗證調查。

四、調查的結果與分析

(一)、調查結果

1、公開信與談話式調查結果:

60封公開信調查反饋:認為學生存在著逆反心理的教師為100%,列舉出可能屬於受挫型逆反心理表現的教師為71%(43份)。談話式調查反饋:三年來對教師和家長曾有過較強烈的反感情緒的學生分別為48%和22%,其反感情緒的渲洩方式有10餘種(下文將作具體分析)

2、兩次問卷調查結果:

(1)抽樣本分析,我們從兩次調查問卷中隨機抽取100份樣卷作了分析,結果見下表:

統計主項(學生數)

第1次

第2次

1、自認為沒有受挫型逆反心理

2%

7%

2、認為教育教育不當引起逆反心理

87%

64%

3、認為家長教育不當引起逆反心理

38%

33%

(2)全樣本分析,我們對接受了兩次調查的195名學生的問卷作了全樣本分析,結果見下表:

統計主項(學生數)

人數

百分數

1、診斷受挫情形明顯減輕

106人

54%

2、診斷受挫情形未見減輕

45人

23%

3、診斷受挫情形有所加重

12人

6%

4、認為經疏導能把挫折轉化為動力

57人

29%

2、兩次問卷調查結果:

(1)抽樣本分析,我們從兩次調查問卷中隨機抽取100份樣卷作了分析,結果見下表:

統計主項(學生數)

第1次

第2次

1、自認為沒有受挫型逆反心理

2%

7%

2、認為教育不當引起逆反心理

87%

64%

3、認為家長教育不當引起逆反心理

38%

33%

(2)全樣本分析,我們對接受了兩次調查的195名學生的問卷作了全樣本分析,結果見下表:

(二)初步分析

1、受挫型逆反心理的主要表現:

從心理角度說,國中生正處於少年向青年過渡的重要時期,成人感較突出,但卻缺乏涵養,往往會過分地強調自我,表現自我。因此,在實際生活中,當他們的需要因不能滿足而感到受挫時,往往會採取懷疑和敵視態度看待周圍世界。而這種懷疑與敵視態度因其缺乏自控能力總會以不同的形式表現出來。只是我們平時觀察不夠,未能發現或觀察到了卻未作細緻分析,常以“差”一言蔽之罷了。經調查分析,我們發現具有受挫型逆反心理的學生,大多會在學習、交往、工作方面以下列表現渲洩反感情緒。

(1)學習方面:大多表現為興趣談化或喪失,經常走神,學得及其被動;有的表現為故作學態或抄襲作業,以逃避老師或家長的責備;嚴重的會在課堂上故意搗亂,轉移同學注意力,干擾教師教學;少數學生還會藉故遲到,早退甚至藉故負氣出走。

(2)交往方面:主要表現為對老師或家長敬而遠之,不理不睬,裝聾作啞,不說真話;有的會背後嘀咕或說長道短,甚至假傳教師意圖,離間師生關係;嚴重的會故意找茬或當面頂撞。

(3)工作方面:有的會在班級工作中敷衍了事,不負責任,以此渲洩內心的不滿;完全把自己當作局外之人。

2、受挫型逆反心理的主要成因:

導致學生產生受挫型逆反心理的因素是多方面的,但根據我們的調查分析,我們認為主要原因有以下三點:

(1)學校教育因素。

學校教師主要是通過教師的教育、教學和管理去實現的。如果教師在教育、教學和管理工作中,忽視國中生心理髮展的需要,教育措施不適應國中生心理髮展特徵,加之在應試教育思想的支配下一味地以恨鐵不成鋼的心態去要求學生,則難免會出現不恰當的教學方法,從調查結果來看,在引起學生受挫型逆反心理的諸因素中,教師的不當行為的確不容忽視。根據調查卷的反映,易導致學生產生逆反心理的教師行為有:重複哆嗦,隨意拖堂,教法陳舊,作業過量;諷刺挖苦,當眾訓斥,告狀揭短,秋後算帳;偏愛優生,漠視差生,隨意停課,體罰與變相體罰。此外,把男女生的正常交往誤作早戀看待也會引起逆反心理。

(2)家庭教育因素。

家庭教育在青少年教育中扮演著重要角色,我校周邊環境差,家庭教育方式的不當普遍存在。據調查卷的反映和觀察所見,易引起學生受挫型逆心理的家長行為有:嘮叨、貶斥、打罵;擅定考分指標;許諾不兌現;家庭糾紛,夫妻離異;此外,強行要求子女受家教或參加名目煩多的校外補習也會引起逆反心理。

(3)學生自身因素。

國中生身心發展速度加快,心理活動複雜而激烈,獨立意識不斷增強,常感到成人的干擾太多,管教太嚴,心理需求與現實的制約矛盾日趨突出,這是引起受挫型逆反心理的內因之一。其次,現在的國中生都是獨生子女,衣食玩樂條件優越,缺乏磨練,感情脆弱,大多不能把外來挫折內化為前進動力,也是易產生受挫型逆反心理的內因之一。

五、主要疏導措施與初步效果

我校心育課題研究組在認真分析了第1次調查結果後,經反覆研究,決定採取以下措施對教師、學生進行必要的教育和引導,力爭在一年內使教育教學和管理方式有明顯改進,把學生的受挫型逆反心理現狀得到緩解。

1、轉變教育觀念、改進教育方法,融洽師生關係,最大限度地改善來自教師的使學生心理受挫的外部條件。

要實現上述設想,關鍵在於轉變教育觀念。為此,我們除了及時地與施挫教師談心外還利用政治學習經常地向教師通報學生的心理現狀,分析受挫型逆反心理的成因,及時對教師進行宣傳教育。此外,我們還成立了“青年教師讀書會”,以“讀書會”為陣地,引導教師們學習中外教育教學新經驗、新理念。據統計,38位讀書會成員一年來利用工作之餘讀了70餘部教育教學著作,寫了20多萬的讀書筆記。“讀書會”還以心理教育和創新教育為主題舉辦了17次講座。通過《逆反心理的成因》、《逆反心理的疏導技巧》、《焦慮心理的輔導》、《挫折心理》、《創新人格與心理髮展》、《創新潛能開發與心理髮展》等專題講座和討論交流,使教師逐步樹立起正確的教育觀,正確的師生觀,為教師在實際工作中改進教育方法,融洽師生關係奠定了思想基礎。據瞭解,過去那種因恨鐵不成鋼而發生的不當行為明顯減少了。尊重學生的人格,尊重學生的個體差異,與學生建立平等的和諧的師生關係蔚然成風。

2、開放聊天室,開放聊天信箱,以心理諮詢方式對學生進行心理疏導。努力從學生自身角度出發改善形成受挫型逆反心理的內部條件。

近一年來,心理諮詢室接待了數十名來訪學生,凡有來訪者,我校值班諮詢人員都能十分自然地拋棄自身價值和經驗參照體系,以“真實的自我”而非角色的朋友身份坦誠地面對來訪的學生,開試布公地與他們交流,幫助他們解開心結。並能以各種心理暗示技巧,提高他們對周圍世界的認識能力,增強他們的受挫能力。此外,我們還認真處理了數十封學生來信。每封信我們都仔細閱讀,揣摩心結所在,分析內外因素,及時回信,幫他們排憂解煩。

通過與來訪學生談心和書信往來,建立了良好的諮詢關係後,我們還對許多學生進行了跟蹤疏導並分類別進行了不定期的團體輔導,也取得了明顯的效果。

這一年來,我們把對教師和對學生的心理疏導緊密結合起來,把隨機諮詢與跟蹤疏導同集體輔導緊密結合起來,在很大程度上,改善了造成受挫型逆反心理的主客觀條件,促進了逆反心理的良性逆轉,取得了明顯的效果。這從前文兩次調查結果的對比中可見一斑,這裡不再贅述,我們的課題研究尚在中期,大量的工作有待進一步摸索,為了及時反饋課題進展情況,謹以此文向領導和專家彙報,並以此與心育課題研究同仁者交流。

當你關心他人的時候,你就在關心著自己!

當你幫助他人的時候,你就在幫助著自己!

國中生調查報告13

這個問卷主要從課前、課中和課後對學生進行調查問卷,課前能否預習?如何預習?課中如何學習?怎樣學習能達到最佳效果?課後如何複習?以及如何培養閱讀習慣等問題。發現學生存在的問題,力求找到培養學生合作學習能力的最佳方法。

經過對問卷的統計、分析,我們發現,國中生合作學習中常見的主要有以下幾個問題:

一、學生對合作學習的認識不足

有43%的學生能課前預習,有31%的學生課前偶爾預習,有26%的學生重來不進行課前預習,這說明大部分學生有一定的自學能力,都知道合作學習對於自身的發展是必不可少的。在課堂上,有26%的學生能積極思考,50%的學生緊跟老師走,20%的學生跟不上老師的節奏,說明學生合作學習的意識不夠。在課後的閱讀和自學上,有25%的學生能經常閱讀,54%的學生有時閱讀,21%的學生很少閱讀,這些都說明學生對合作學習的認識不足,這對學生的發展將是非常有害的,所以提高學生對合作學習的重視迫在眉睫。

二、學生的合作學習方法欠缺

通過我們的調查,瞭解到大部分學生在國中科學的合作學習過程中存在著一些問題,學生的合作學習能力還比較欠缺,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學習目標不明確

有23%的學生在預習過程中,力求掌握新知識,有58%的學生只是粗略的看一遍,19%的學生不預習。這說明有部分學生還是有為自己的學習設定目標的意識,還是對自己的學習比較有責任感的。但總的來說,大部分學生的學習目標還不是很明確,或者有時有,有時就忘記了。

2、學習方法不恰當

學習方法對於學生的學習很重要,學習方法對了,學習就會事半功倍,學習方法不適合,就會事倍功半。調查顯示,只有15%的學生有自己的學習方法,有23%的學生沒有什麼學習方法。這就說明有相當一部分學生還不知道學習方法的重要性,有些是知道,卻缺乏這方面的指導,只能自己盲目的摸索。有28%的學生做讀書筆記,只有21%的學生在學習中使用工具書,說明學生合作學習的方法有問題,這方面還需要老師加以正確的引導。

3、缺少合作學習的方法指導

有65%的學生喜歡和別人討論,說明學生的求知慾望和熱情還是比較高的,但是由於缺少必要的方法和必要的指導,出現辨不知其理,盲目性比較大,缺乏教師的必要指導,教師應該指引學生如何去學習,提出有針對性的問題,引導學生去討論去學習。

三、學生沒有成為課堂主體

有27%的學生認為教師課堂應該講45分鐘,有54%的學生認為教師課堂應該講30分鐘,這些說明學生沒有把自己當成課堂的主體,教師仍然是課堂的主體,傳統的教與學的觀點沒有改變,在課堂上應該是教師進行引導,學生進行合作的學習。

四、學生缺乏閱讀和獲取課外知識的習慣

只有25%的學生有課外閱讀的習慣,有54%的學生偶爾瀏覽課外書籍,有21%的學生很少閱讀課外書籍,說明大部分學生僅陷於從課本獲取知識,很少去遨遊課外知識的海洋,這與我們合作學習的要求有很大的差距,同時與我們提高學生綜合素質有很大的差距,因此教師的任務不僅是引導學生學好課本知識,同時還要引導學生多讀書讀好書。培養閱讀的良好習慣,引導學生開卷有益。

國中生調查報告14

我們於20xx年3月~5月,對漁峽口鎮的兩所國中學生的學習心理狀況進行了調查。通過調查研究,對農村國中生的學習心理有了初步的瞭解,為準確地把握當前農村國中學生的學習心理動向,深化教學改革,加強教育教學的針對性,提高教育教學的實效性,探索實施素質教育的新路子,提供了客觀依據。

一、調查的具體目標和方法

(一)具體目標

1、農村國中生的學習心理現狀

2、當前農村國中生的學習心理特點

3、當前農村國中生的學習心理成因及對策

(二)調查方法

1、問卷調查

學生問卷,內容涵蓋教育價值觀、學習態度、學習需求和學習目的四個方面。問卷調查在漁峽口鎮第一、第二初級中學進行,共發問卷1021份,回收有效問卷1004份,接近理想的高效樣本數。

2、座談會及個案調查

整個調查共召開了兩次教師座談會,四次學生座談會。這些座談會,不僅為我們提供了大量生動的典型材料,而且為理性分析提供了基礎。

二、調查結果分析

對學生問卷調查分析,以及多次教師、學生座談結果顯示,農村國中生的學習心理具有明顯的時代特徵。

(一)農村國中生的學習心理現狀分析

1、教育價值觀

調查顯示,大部分農村國中生具有較為明確的教育價值觀。74%的學生認為學習的作用是提高自身素質,10%的學生認為學習的作用是為了考中專和大學,15%的國中生沒有考慮。

調查還顯示,農村國中生的教育價值觀帶有顯著的經濟社會特徵。他們認為,農村青年的經濟收入與受教育程度成正比,其中65%的學生認為高中?熤凶ǎ牨弦瞪?掙錢多,24%的學生認為國中畢業生掙錢多,8%的學生認為國小畢業生掙錢多,只有2%的學生認為文盲能獲得較高收入。

2、學習態度

調查結果表明,67%的學生對學習的熱情較高,24%的學生對學習的熱情中等,9%的學生害怕學習。這與他們“考中專或大學”意識淡化是相一致的。值得注意的是,害怕學習的學生數佔相當份額。而且,我們在調查中還發現,90%的學生都有自己“最討厭的課程”。學生害怕學習或討厭某些課程的根本原因,一是與教師的教學方法緊密相關;二是與該課程的實用價值緊密相關。調查結果顯示,86%的學生對與現實生活聯絡緊、實用性強的語文、數學、物理、化學、勞技學習熱情較高,而對學術性較強的歷史、地理、生物、英語不感興趣。在學生討厭的課程中,英語是國中的核心課程之一,有57%的學生認為“英語對於我們以後的生活幾乎沒有用處”。

3、學習習需求

當前,“特長”是師生共同關心的熱門話題,許多教育工作者甚至把“特長”看做是“素質教育”的代名詞,大部分學生對“特長”有正確的認識,其中,92%的學生有自己感興趣的目標,且有53%的學生希望得到教師的指導。同時,78%的學生希望在勞技課、活動課上學到較多的、實用的農業科技知識,使之能對他們以後的工作有所幫助。

在對調查結果的整理中,我們得到了一組令教師們震驚的資料,53%的學生認為“學校老師能滿足自己的學習需求”,48%的學生認為“學校老師能力有限,希望得到名師指點”。對於這一結果,也許我們對資訊的有效度產生懷疑,或者強調它的地域性特點,但需要特別指出的是,“教師行為滯後”已經得到越來越多的學生的認同,並越來越嚴重地影響著他們的學習。

4、學習目的

調查結果表明,對於國中畢業後的打算,55%的學生選擇讀高中或中專,18%的學生選擇就業,27%的學生還沒有考慮。有讀大學願望的佔37%。

國中學生對於“務農”的態度是我們調查的重要目標之一。調查結果表明,農村國中生大部分不願意務農,其比例隨年級變化,且該心態呈現出一種特殊的波動,其波動特點為:七年級為69%,八年級為58%,九年級為72%。

(二)當前農村國中生的學習心理特點

調查顯示,當前農村國中生的學習心理與以往農村的國中生的學習心理相比,有明顯不同。

1、教育價值趨向多元化、務實化、功利化

自己跳出“農門”,走向城市。他們中的大部分人已經認識到了教育的重要價值在於幫助他們提高自己的綜合素質,使他們掌握生存、生活所需的基本的文化科學知識,以增強自己在未來社會的競爭能力。在此基礎上,部分家庭經濟條件較好且成績優秀的學生則致力於追求大學教育。

國中生的教育價值觀的另外兩個特點是務實化和功利化。國中學生越來越

我們知道,由於年齡和學識的制約,國中學生的認知、分析、判斷等能力既不成熟又不穩定。事實上,相當多的國中生的教育價值觀是迷茫的。其原因在於:一是越來越多的中專生和大學生難以就業,從而使他們對考中專或大學失去信心;二是學術性較強的國中文化課程難以滿足學生對職業技術的需求,難以使他們產生學習的內在刺激和利益驅動。這些原因使越來越多的學生厭學。更為嚴重的是,我們在教師座談和學生家長訪談的過程中發現,由於對學生前途的失望,部分家長和教師也失去了對教育的信心,厭學情緒在受教育者和教育者身上同時滋生並蔓延,我們稱這一現象為農村教育的世紀迷茫現象。不可否認,這一現象所反映的是一種消極的教育價值觀。

2、學習需求的縱向多層次和橫向多目標

在調查中我們發現,農村國中生由於個人的學習基礎、教育價值觀和對未來的期望等方面的差異,使他們的學習需求具有縱向多層次和橫向多目標的特點。學習需求的縱向多層次是指學生對所學知識的深度要求不一。國中畢業後準備就業的學生,只要求掌握基礎知識;準備考中專的學生,要求課程教學難易適度、學業成績達中等水平;追求大學教育的學生,則要求最大容量地掌握所學知識,學業成績達上等水平。學習需求的橫向多目標是指學生對所學知識的廣度要求寬泛。他們既要求學好學術性較強的課程知識,又要求充分培養自己的特長,還要求掌握更多的實用技術。

3、學習目的明確,但具有主觀性和不協調性

對學生的問卷調查表明,73%的學生具有明確的學習目的。但是,通過對調查問卷的對比分析和對學生本人的考察,我們發現,學生的學習目的具有嚴重的主觀性和不協調性。學生學習目的主觀性突出表現在:他們已經認識到了未來進入城市就業或在農村非農產業就業的艱難性,但有67%的學生卻表示不準備在農村務農。很明顯,如此大的一個群體具有這個想法是極不現實的。此外,40%的學生希望自己以後在事業上能取得成功,但他們中48%的學生沒準備接受高等教育,甚至不準備讀高中中專,從而忽視了科學文化知識對於事業的

發展所起的基礎性作用。學生學習目的的不協調性主要表現為思想與行動的不協調。調查結果表明,33%的學生將準備在農村務農,但這部分學生在上勞動技術課時並不認真,平時也很少接觸農業科技方面的資料。同時,37%準備考大學的學生中有相當多的人在學習上並沒有顯現出相應的積極性,而是呈現出一種消極等待的學習態度。

三、對調查結果的思考

(一)當前農村國中生的學習心理狀況成因分析

當前農村國中生的學習心理狀況,其主流是積極向上的,他們正在健康地成長,同時也存在消極的一面,不容忽視。

1、市場經濟發展的影響

從巨集觀角度看,農村國中生深深地感觸到了國家經濟發展的快步伐,欣喜於輝煌的經濟成就。調查結果顯示,98%的學生對未來充滿美好的嚮往,其中有82%的學生對“競爭”這一市場經濟的本質屬性瞭解較深。從微觀角度看,市場經濟在農村的逐步深入,使農業的生產結構、生產方式不斷變化,而轟轟烈烈的農民打工隊伍更使農村人的生活發生了質的變化。農村國中生對於這些變化極為興奮,因為他們享受到了蘊藏其中的經濟利益和文化利益,使他們不願生活在農村,且幼稚地想及早結束學業而外出打工。

2、國家高等教育改革的影響

隨著高等教育的改革,將有越來越多的人獲得上大學的機會,以至於部分學生對考大學信心十足。但是,我國高等教育招生和分配製度的改革,對學生的負面影響也很大。調查結果表明,26%的學生認為家庭難以負擔未來讀大學的高額費用而放棄考大學的願望;52%的學生認為大學不包分配而感到前途渺茫,從而在學習上漫無目的。需要特別指出的是,由於高等教育招生和分配製度改革的影響,使部分德、才兼備的學生感到迷茫和失望,並逐漸淡化了對學習的興趣,失去了學習的積極性。

3、農村教育全面實施素質教育的影響

素質教育是一種突出生存能力和生活能力的教育。其對於學生的積極作用,是使他們認識到了具有真才實學、一技之長的重要意義,從而要求課堂教學更多地聯絡生活實際和生產實踐,並自發地牴觸以考試為中心和片面追求升學率的教學方式。其對於學生的消極作用,是使部分學生過多地追求學習的功利性,而忽視了學術性較強的文化課程的基礎性意義。

4、家庭教育的影響

當前,農村國中生中有一部分是獨生子女,處於一種相對優越的生活環境中,備受家人的寵愛,他們一般表現為意志不堅強,缺乏進取精神,耽於生活享受。值得注意的是,我們在接觸眾多的學生家長後,發現很多家長對學生的要求較低,且大多數側重於紀律方面,而對學生提出考高中、特別是考大學要求的家長越來越少,從而在學習上對學生形成了一種內家庭鬆外學校緊的矛盾局面。

5、學校教育的影響

在農村教育全面實施素質教育的程序中,農村國中越來越重視特長教育和培養學生的個性。可是,由於資金和人才的制約,對於學生學習的縱向多層次和橫向多目標需求無法滿足,從而導致學生需求與學校教育之間的矛盾衝突。

6、教師的影響

在諸多的影響因素中,我們認為,教師對於學生的影響最直接、最持久、最有效。但當前的問題是,由於教師行為滯後,所以使教師的教育和教學工作對學生學習產生的制約和負面影響越來越大。

(二)形成健康的學習心理的對策

影響學生學習心理的因素非常複雜,因而幫助他們形成健康的學習心理的任務十分艱鉅。為了適應改革開放新形勢的要求,實現由應試教育向素質教育的轉軌,應積極地幫助農村國中生形成健康的學習心理。

1、增加投入,創造良好的教育教學環境

當前,農村學生已經感受到了社會進步的快節奏,初步瞭解了滲透於社會生活各個領域的高科技。但在日常的學習中,他們接觸的卻是落後的儀器裝置、簡陋的實驗場所、過時的科技知識,這種強烈的反差必然使他們感到厭倦併產生牴觸。因此,只有增加硬體和軟體的投入,使儀器裝置、實驗場所、科技知識具有鮮明的時代特徵,才能對學生產生

2、幫助學生準確地瞭解和把握未來

由於主客觀方面的原因,農村國中生對國家市場經濟發展、高等教育改革、素質教育實施等的瞭解既不全面也不深入,所以有必要以專題報告的形式,向他們介紹國家市場經濟發展所取得的輝煌成就和存在的困難以及未來的美好前景;向他們介紹高等教育改革中招生制度的合理性、科學性,收費制度的公平性、保護性,分配製度的靈活性、公正性;向他們介紹素質教育實施的具體內容、價值和未來取向,以幫助他們明辨是非,消除誤導。

進行職業指導,幫助學生了解不同職業,從而使他們在學習期間確定自己的學習目標,在畢業時選擇自己適合的就業崗位。

開設心理輔導課程,對學生進行學習動機、學習興趣、學習能力、考試心理、學習適應性等內容的輔導是當務之急。

3、在普通教育中滲透職業教育,使農村國中生成長為適應農村經濟發展要求的複合型人才

1986年,原國家教委等四部委聯合召開的全國職業教育工作會議明確提出,農村教育“應該從辦學為了升學轉到以為本地區物質和精神文明建設服務為主,兼顧向高一級學校輸送新生這個方向上來”。我們可以嘗試在農村國中進行國中後職業教育——學期職業培訓或“3+1”制的培訓。但我們應該引以為鑑的是:傳統的也是落後的農村職業高中教育,當前步入了關、停、並、轉的惡劣境況。那麼,在農村國中實施職業教育,則必須致力於追求教學內容的科技化和教學方法的科學化。

4、緊扣素質教育的主旋律,制定科學的課程教學計劃和考核標準,主動適應學生的縱向多層次和橫向多目標需求

為了真正體現素質教育的特點,在普教中滲透職教,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就必須進行課程改革,相對均衡各學科在教學時間上的比重,淡化各學科考核的學術標準,以使學生具有充足的時間和精力去進行各學科的均衡學習和最感興趣的學科的強化學習。

5、改善教師待遇,改革教育系統的人事制度,營造一個合理、高效的競爭環境,解決“教師行為滯後”問題

發展經濟學家的研究指出,第三世界國家的初等教育和中等教育“學習方法簡單和學習內容貧乏是與大多數教師能力差和缺乏主動性密切相關的,他們往往得不到應有的工資,沒有興趣,也沒有機會更新自己的知識,提高自己的教學水平”。我們的農村國中教育基本上是屬於這種情況。解決“教師行為滯後”問題的有效辦法:一是提高教師的工資水平,為他們提供接受繼續教育和進行終身學習的經濟保障;二是改革教育系統的人事制度,保證教師考核的公開性、公正性、科學性,營造一個合理、高效的競爭環境;三是提高繼續教育和終身學習的質量,改變當前繼續教育中的形式主義和低效局面。

國中生調查報告15

我在塑料編織廠當工人

“實踐”是件聽起來輕鬆,實則卻“蘊味”十足,甚至意義深刻的事。實踐能使你已成的“慣性”和被特定環境“保護”的生活重新增添一些色彩,確切地說,這是一個“過程”,過程中夾雜著忙與快樂。

“萬事開頭難”這話一點兒也不假,雖然我參與實踐的時間不長,但求職之路的艱辛和求到職之後的茫然讓我感嘆市場競爭的激烈,感悟到了生活的艱辛。

南通是個繡品城,而我所處之地是繡品城中的一幅繡品,密密麻麻的人以此為生,電腦繡花用的是程式設計,但我不會。況且也不需要暑期打零工的。整理東西,每天在勞累中度過。學不到一點知識。學的最多的可能是對人生的一份坦然,不得以我放棄了這份工作。每天感嘆生活的單調與乏味,卻不想依靠父母的幫助。哀嘆啊,哀嘆。

奔波了好多天之後,我找到了一份真正意義上的暑期社會實踐單位。通州市姜灶塑料編織廠。廠長姓

張,人很可親。清瘦顯得他活力無限。我跟他說,我學的是機電專業,但沒學過什麼專業課程,我還順便提及輔修過市場營銷這門課程。他頓了頓,想了想說,我這兒的機器上有很多針,各種各樣的型號都有,分類很嚴密。有時是大的一排,有時是小的一排,大小有時又要交錯相差。這樣吧,我先把你安排到拌料間,去學習一下材料的分配和用料的安全。然後去銷售部門吧。我點了點頭,同意了。

第二天一大早,我就跟著張廠長來到了拌料車間,車間裡堆滿了聚乙烯顆粒。張廠長領了我來到一個姓趙的師傅面前說,趙師傅,這是從學校裡來參加暑期社會實踐的,您就好好照顧照顧吧。

我站在那兒,盯著趙師傅熟練的忙碌著,一袋袋的原料按不同的比例被投放到了攪拌機裡。我沉默著,雖然我知道“沉默是金”,但此時此刻卻是一塊沒有光澤的石頭。我依然沉默著。等到那師傅忙完後,他給我講起了塑料業的發展,塑料的降解功能。

塑料是一個新興行業,發展時間還不長。但目前隨著塑料製品的日益增多,“白色汙染”也越來越嚴重。而21世紀又是一個環保世紀,為了保護我們的家園,全世界都對塑料行業提出了一個嚴峻的問題,就是生產出來的塑料產品儘量是環保的,可降解的。連我們廠也都要這樣。現在中國的普通老百姓還在追求價的廉宜和結實度,而國外卻都已向環保靠攏了。你看那個塑料廠已被國外退回了好多產品,就是因為產品的質量不合格,無環保效能,不可降解。

降解塑料與同類的普通塑料具有相當或相近的應用效能和衛生效能,在完成其使用功能後,能在自然環境條件下較快地降解。成為易廣泛被吸收的碎末。並隨著時間的推移進一步降解成為CO2和水。但從

總體而言,當前降解塑料還處於技術階段,有待於進一步深化研究,工藝進一步完善。並致力於提高效能,降解成本,拓寬用途和逐步推向市場化程序中。

目前,已初步明確,聚乙烯是可生物降解的。且在聚乙烯中加入改良性澱粉後可提高其生物降解性。其基本的降解機理是可降解的。塑料製品中所含的澱粉在短期內被土壤中的微生物分泌的酶迅速降解而生成空洞,導致製品的力學效能下降。並伴隨著空洞的形成,表面積擴大,從而增大與土壤的接觸面;同時配方中還添加了氧化劑和土壤的金屬鹽。反應生成過氫氧化物。這些將導致聚乙烯鏈的斷裂而降解成為易被微生物吞噬的低分子化合物。最終回到生物圈,進入自然迴圈。

我驚訝極了,一個小小的師傅竟然懂的那麼多,中國加入了WTO,不止企業的管理人員,連師傅也加入了經濟發展的行業中,步伐真快啊。

我實踐的那家單位雖小,但卻為我們的社會創造了不少的財富,若不論財富,那它畢竟為我們提供了若干個崗位,一個企業“以人為本”,人人都把其當作是自己的一部分,那企業的魅力是怎樣的大啊。

暑期的實踐生活雖然不長,只有那僅僅的兩週,但卻為我的人生刻下了一段銘心的經歷。我不知道別人是如何看待這次的實踐生活,但對我來說卻是意義非凡的。使我在享受生活的同時也品嚐到了生活的艱

辛。想要經營一個企業不是容易的,靠蠻勁和熱血是無法解決的,誰能保證這些有效期有多長。

我感謝我的實踐生活,它考驗了我,激勵了我,使我由貪玩變得好學,由懶惰變得勤快,由茫然變得自信,由幼稚變得成熟……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