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企業調查報告

來源:果殼範文吧 1.73W

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報告的用途越來越大,其在寫作上有一定的技巧。相信很多朋友都對寫報告感到非常苦惱吧,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企業調查報告,供大家參考借鑑,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精】企業調查報告

企業調查報告1

現代物流是利用先進資訊科技和物流裝備,整合物流各個環節的物流運作一體化、資訊化、高效化運營的先進組織方式,也是降低物質消耗,提高勞動生產率以外的第三利潤源泉,其發展水平已成為衡量一個國家和地區綜合競爭力的重要標誌。xx市發展物流業具有區位、交通、資源、政策、商貿、市場、現有企業等優勢;也在設施、人才、管理、服務、資訊化、標準化等方面存在著不足,相對於國民經濟整體發展的狀況而言,物流產業還處於傳統物流向現代物流的過渡階段,在諸多方面還有待改進。當前xx市政府與行業組織也在物流方面做了很多努力,制定優惠政策、規範管理、建物流園區、統籌規劃等,物流企業也在努力提高自己的綜合競爭力,社會各界都在推動物流業的發展。

一、xx市物流發展現狀分析

1、發展物流的優勢

河南地處中原,歷來就是兵家必爭之地,具有承東啟西,連南貫北的區位優勢。xx北依京津唐、南聯江漢平原、西通歐亞大陸、東接連雲港,位於西氣東輸、西電東送、南水北調、東錢西流中樞的關鍵位置,是我國中、東、西三大經濟帶結合部的重要支撐,是全國重要的交通樞紐之一,區位優勢明顯。xx目前綜合運輸能力不斷提高,已基本形成了以公路、鐵路、航空為主的立體化綜合運輸體系。

除了這些眾所周知的區位交通優勢之外,xx還還被貼以“綠城、商貿城、古都、區域性中心城市”等城市標籤,xx是商賈雲集、工商業發達的中原重鎮和全國重要的商品集散中心,物流的發展具有良好的歷史傳統。現今xx已經成為一箇中部區域的中心消費城市,商貿流通發展迅速。一批大型服裝、建材、汽配、農副產品等專業批發市場不斷壯大,大市場、大流通格局正在形成。

2、發展物流的機會

現代物流業被認為是社會經濟發展的“第三利潤源”,是一個城市重要的經濟增長極和基礎產業。從中國高速發展的經濟可以看出,一個巨大的新興經濟市場正高速運轉,尤其在物流領域。物流業作為xx市確定的“三新”產業之一,對於促進一、二產業進步,帶動第三產業跨越式發展,促進“中原崛起”,實現把xx建設成為社會主義現代化商貿城市和國家區域性中心城市的戰略目標,都有著十分重要的現實意義。隨著xx對外開放水平的大幅提高,xx吸聚資本的能力會越來越強,必定會降低交易成本,提高競爭力。

xx市有了這些發展現代物流的“支柱”--突出的區域、交通、市場、商品,許多物流業態便應運而生了,湧現出了以思達連鎖、丹尼斯量販、中華糧網為代表的連鎖經營、物流配送、品牌專賣、電子商務等新型流通業態,出現了豫鑫、中郵、河南中遠國際貨運等大中型國有物流公司以及民營物流企業長通等新興的第三方物流企業。並且呈現出良好的發展勢頭,傳統物流向現代物流轉型也在加快。可以預測,未來10-20年,是xx物流產業發展的黃金時期。

3、發展物流所遇到的劣勢和挑戰

xx的經濟發展水平相對還落後。對於非物流公司,已經意識到在流通領域上下功夫可以降低成本提高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而由於

行業的限制,自己並非物流方面的行家,企業不可能在物流中投入大量資金和人力、物力,即使投入進去卻又會分散主營業務的建設力量。對於物流公司,由於發展時間短,理論研究不到位,操作經驗不夠成熟,對於物流市場的管理流程,具體應該怎樣去做,大多數的企業還在摸索階段,物流企業的經營管理策略及運營技巧還是冰山一角。

隨著xx市建設現代化商貿城的程序加快,一方面物流市場規模擴大,物流需求潛力巨大;一方面物流發展的巨集觀和微觀環境有待進一步改善,還存在著物流管理薄弱,企業經營水平較低等諸多制約因素,如何通過優化環境,強化管理、規範運作,如何進行社會產業分工,政府、行業組織和企業如何和諧協作,還有很多的科學規律亟待研究,探索之路還很長。促進全市物流業的快速、健康發展是各級政府和企業經營者都必須面對的新挑戰。

4、物流經濟發展的狀況

目前,xx市物流業正處於從傳統物流業向現代物流業轉變的起步階段。xx市物流企業的形成,主要有以下四種類型:由傳統運輸或倉儲公司轉變的物流企業;由某一行業領域的國有企業轉變的物流企業,如郵政、鐵路等;大型合資跨區域物流企業;新型內資跨區域的物流企業。由於多數物流企業是從原國有企業轉變而來的,國有經濟佔據了全市物流企業的“半壁江山”,比重在60%左右,另外以私營企業、集體企業和有限責任公司較多。

二、存在問題及制約因素

1、公司量多質差,設施服務水平低

由於長期以來,物流行業進入的門檻太低,導致該行業發展的盲目和無序。放眼xx各大專業市場,包括城郊大路旁邊,如雨後春筍般成立的大大小小物流公司幾千家,它們有的辦理了相關的證照,有一定的`註冊資金以及車輛、辦公場所等;有的買幾輛貨車,僱幾位司機,便掛出“物流”的牌子;有的則是一部電話、一張桌子、一間房子的“三一”公司,經常玩“蒸發”;甚至有一些單位或企業,圈一塊地皮,表面上卻喊出興建“物流園區”的口號,暗地裡卻搞商業地產開發。這樣的物流企業使整體物流信譽度大打折扣,對整個物流行業產生了極其不利的影響。

目前xx貨運市場“蒸發”現象非但沒有減緩的跡象,而且“蒸發”者由小貨運部向規模較大的物流企業轉移。這造成了整個流通行業效率降低,交易成本上升。20xx年,xx市有7家貨運公司攜款神祕“蒸發”,涉及金額高達20xx多萬元;20xx年,僅見諸報端、較為嚴重的至少有10家貨運公司攜款“蒸發”。物流行業正遭遇著一場嚴重的“信任危機”。

xx市的多數物流企業是在傳統體制下物資流通企業基礎上發展而來的,其業務內容多數仍是倉儲、運輸等基礎性服務,企業的服務方式和手段比較原始和單一,在倉儲、運輸、配送各個環節仍然以手工作業為主,自動化程度低,不能優化排程和有效配置,對客戶不能提供查詢、跟蹤等全程服務,物流的統籌策劃和精細化組織與管理等能力都顯不足,尤其在物流方案設計以及全程物流服務等更高層次的物流服務方面還十分欠缺,難以做到提供綜合性的物流服務。儘管已出現了一些專業化程度較高的物流企業,但物流服務水平和效率還比較低,與提供高效率低成本的第三方物流服務的要求還有較大差距。而且目前的物流業態仍處於自然淘汰狀態,物流行業的信任度低,還沒有到一家獨大兼併若干小企業的地步。

2、物流資訊化有待提高,標準化建設有待突破

資訊化方面,xx市物流企業規模普遍較小,競爭能力不強。xx市只有21%的物流企業擁有物流資訊系統和配送網路,但資訊資料系統都是相互孤立和靜態的,且標準不統一,難以互聯互通,實現資訊共享;物流企業之間缺乏統一規劃和規範管理,條塊分割嚴重,各家企業各自為戰,沒有形成資訊共享、協同配合的局面;大多數企業的管理資訊系統的投資成本較高,市場上又缺少適合物流企業起步的資訊系統,因此物流企業在獲取物流資訊和與客戶接洽的方式基本上還是以電話、傳真為主,大多並沒有採用專業的物流管理資訊系統參與日常的運營;與物流相關的電子政務平臺如工商、稅務、商檢、金融、保險等還沒有互聯互通。這些直接影響了物流企業與使用者的有效溝通和協作,嚴重阻礙著物流綜合服務水平與質量的提高,大大地削弱了企業的市場競爭力。物流資訊化作為現代物流的標誌與核心,日益成為xx市物流業的發展“瓶頸”。

在標準化方面,經濟發達國家物流標準化主要是通過企業與企業間、行業與行業間在市場上的不斷磨合,為了共同的利益完成的。xx市物流標準化在總體滯後於經濟及物流業的發展,現有技術標準存在多方面的差異,制約了物流的協調運作,鐵路、公路、海運、民航、工業部門物流系統,都有自己的或選擇不同的物流標準,形式多樣,版本不一;物流標準化的運作依然在傳統體制的框架中進行,以傳統的部門劃分以及地域劃分為基礎,缺乏協調配合機制;因物流標準化的市場基礎如:物流的基礎設施、管理體制、管理水平、人員素質、市場發育程度等諸多方面還比較薄弱,物流標準化的許多方面需要從基礎性工作做起;物流標準化對行政力量的依靠程度比較高,沒有充分發揮行業協會和標準技術組織的作用。

3、政府管理條塊化, 管理整體效能弱化

xx市與物流業相關的鐵道、交通、民航等單位實行部門管理,使全市物流業管理許可權被分割為若干部分,每個部分又自成體系,均有各自的物流系統,為了各自的利益而難以形成物流合力。這種條塊管理體制,形成了自上而下的縱向隸屬和管理格局,嚴重製約著在全社會範圍內經濟合理地對物流業進行整體統籌和規劃,妨礙著物流業的社會化程序。物流管理和資源的分散化, 難以形成社會化的物流配送體系,達不到節約物流成本的作用,無可避免造成資源的極大浪費,使物流業本應具有的整體功能被大大削弱。

4、專業人才缺乏,發展後勁不足

當前xx市在物流方面的教育還非常落後,尤其是職業教育更加貧乏,xx市開設物流專業的院校還很少,僅有河南工業大學、河南財經學院等少數高校開設,另外一些中專和高校因為過去從未涉及物流教學、研究,近幾年才開設此類專業,且培養出來的學生大多從事於操作性工作,市場上缺乏高層次管理層面的人才。而且各校仍處在自行籌劃設計課程與實踐階段,在課程設定、教材選取、培養方向等方面缺乏規範性,培養出來的人才參差不齊,離市場的要求差距仍然很大。物流人才是我省十二類緊缺人才之一,在這種背景之下,人才已成為xx市發展物流的瓶頸。

三、建議及對策

1、加強組織領導,優化發展環境

政府應加強對現代物流業發展的領導,明確xx市現代物流發展協調領導小組辦公室職責;制定全市物流業發展規劃及政策;研究解決重點、難點問題;協調重點專案的立項以及用地、建設等環節的審批;實施相關技術標準等。制定適宜的物流業發展戰略:建立現代物流服務體系、建立企業現代物流組織管理體系、構建高效的物流網路,建議突出發展服務於重點生產性企業和專業市場的物流服務,大力拓展服務於居民生活的物流配送服務。

2、規範經營行為,維護市場秩序

在物流管理上,政府應加強物流市場準入管理和日常監督管理。重點制止行業保護、地區封鎖和有礙公平競爭的壟斷行為,維護供需雙方特別是使用者一方的正當權益。對於當前的物流行業車輛蒸發、攜款外逃等現象,其根源還是門檻低惡性競爭,因此一方面要加大道德宣傳力度,企業自身要明榮知辱,政府和行業組織也要進行規範,以法律形式建立行業規範標準。

3、完善物流設施 提升服務水平

為改變基礎設施分散規劃、投資的格局,促進基礎設施之間的配套和協調發展,改變目前按不同運輸方式和行業管理部門進行規劃和投資的方式,政府應與企業共同努力,構築物流基礎設施平臺、物流資訊平臺、物流配套設施平臺和物流產業政策體系四大平臺。同時加強對物流基地、物流中心等新型物流基礎設施的規劃,合理設定物流結點的規模與佈局,使資源配置和服務設施銜接。以綜合交通運輸體系樞紐為基礎,以社會物流需求為物件,運用供應鏈管理理論與方法,加強與周邊城市的合作,建立以物流聯盟為基礎的以xx為中心的中原地區“城市群”,形成整體合力;加快物流需求市場的培育,發展現代化、高效的物流企業和企業物流。

4、構建物流集團 提高整體效率

鑑於xx市物流企業普遍規模較小,物流企業應通過企業之間的聯合、合作、併購等方式,以資本為紐帶,構建企業自身的物流服務體系。大企業要與合適的供應商等結成戰略聯盟,通過合作以供應鏈的整體優勢參與競爭,實現互惠互利;小企業要與核心企業實行長期的、穩定的戰略合作,結成戰略聯盟,實行供應鏈管理。例如組建運輸物流集團公司,形成輻射全國鐵路、公路聯運網路,在速度上、成本上、管理上佔據競爭優勢;組建區域性倉儲集團公司,在主要入市口和交通樞紐建立大型倉儲,以適應日益擴大的物流量,為企業提供倉儲服務;建成全市商品物流配送中心,形成全市連鎖網點提供物流配送,積極開展運輸、倉儲、流通加工、配送等物流增值服務,通過統一進貨、統一經營、統一結算、統一品牌等經營策略不斷降低社會化物流配送服務成本,提高競爭力。這樣,一方面可以提高企業物流資源的利用效率,提高企業開拓市場和整合社會資源的能力,有利於企業做強做大;另一方面,通過聯合和合作,參股、控股等方式,充分利用了社會資源,使企業物流與社會物流共同發展。

5、加快標準化程序,促進物流發展

物流標準化是促進整合、提高物流效率、降低物流成本的橋樑。物流協會應與政府有關部門合作,從物流一體化發展的需要出發,加快物流用語、計量標準、技術標準、資料傳輸標準、物流作業和服務標準等的制定工作,儘快構建物流業帶有共性的物流技術標準和服務規範標準。同時,在考慮與國際接軌的基礎上,研究制定本行業企業共同遵守的行為規範,從物流企業應有的服務理念、服務規範、服務內容和服務質量控制等方面入手,組織企業進行國內外物流經濟技術的交流與合作,幫助企業申請國際標準認證,建立xx市物流服務質量的保障體系,實現企業由經驗管理向科學管理的跨越。

6、加強物流教育工作 培養引進物流人才

根據物流行業現實的發展情況,建立健全物流培訓體系,加快政府管理人員與企業經營人員兩個層面的物流人才建設。物流人才的培養渠道有:學歷教育培養,職業培訓培養,出國進修擴大培養渠道,強化資格認證提高物流人才水平,開展物流教育專題研究強化物流人才等。並且抓好物流學科建設,大力提倡產學結合,建立現代物流的研究、開發與教育的新型機制,使物流企業和研究諮詢機構、大專院校進行資本與技術的融合,發揮物流人才的實用性和綜合能力。加上開展物流職業資格的認證制度建設和實施工作,加強職業資格的統一管理,進而形成科學、完整、層次分明的物流管理教育體系。

四、xx市發展物流業的方向

1、建設現代配送中心和物流園區

完善物流節點和線路的空間佈局,構築高效率的物流網路,xx在鐵路、公路方面,即線路部分已經形成較大優勢,但是在節點部分缺乏相應的能力。離開節點,線路的優勢也很難發揮出來。因此要通過物流中心、貨運站場等節點設施建設,對貨運中心進行整合,完善物流網路,提高物流能力。按照物流業發展目標,結合當前和未來需求,建設不同功能的物流節點設施。

2、依託商貿,發展多種經營模式

以市場需求為導向,以商貿為依託,以供應鏈管理為理念,開展綜合物流服務與增值物流服務。xx市的物流企業在發展現代物流的過程中應打破傳統觀念的約束,通過增加整個供應鏈提供給消費者的價值以及減少整個供應鏈的成本來增強整個供應鏈的競爭力。

其次,發展多式聯運,減輕環境壓力。為減輕大型貨車長途運輸所造成的環境和貨主和環境和生態負面影響,鼓勵發展多式聯運,對於長距離運輸,儘可能使用鐵路運輸方式,兩頭的銜接和集散則以公路運輸為主,併為此專門規劃建設貨運中心。

再次,加強聯盟與合作。xx市目前還沒有實力很強的物流企業,因此要與xx周邊城市進行聯合,開展合作與競爭,組成物流聯盟,實現雙贏。

最後,加強國際合作,加快發展物流業。現代物流的發展已經將貿易經濟、資訊管理、電子技術和運輸配送等緊密聯絡在一起,貿易方面的逐漸全面開放、市場競爭的逐步自由化已經將現代物流推到了時代的最前列,物流理念和物流技術的發展日新月異。因而在發展xx市物流業的同時,應積極借鑑國外先進的物流理念和物流技術,可以通過合資企業,帶動物流業的發展,在合資的同時,引入先進的管理理念與運作模式。

面對新形勢,我們必須增強緊迫感,緊緊抓住經濟全球化程序加快、國家中部崛起戰略實施、國內外產業轉移和現代物流業快速發展的良好機遇,把資源和區位優勢轉化為產業優勢,全面促進現代物流業的快速健康發展。

企業調查報告2

一、產業結構不夠合理,重複建設較為普遍

一是產業結構層次較低。我鎮企業大多集中在加工製造業這種傳統的勞動密集型產業上,其產品大多停留在簡單製作的水平上。相當數量的企業技術裝備水平低,產品質量、產品附加值低。二是重複建設,重複投入。由於我國消費品市場和資金市場的不成熟,容易形成短時期內的消費熱點,短期的利潤促使大量資金迅速湧入,在這個過程中,政府也缺乏巨集觀的經濟引導,此後隨著生產能力的擴大,需求趨於飽和,在此情況下,企業不得不展開低水平的競爭。三是產業關聯度低。在縱向合作上,即在關聯的企業之間,沒有建立起合作關係,缺乏統一的技術和質量標準;在橫向合作上,即在生產相同或類似產品的企業之間缺乏明確的市場分工,沒有在資訊、人員培訓等方面共享社會資源。例如我鎮的一定數量的磚廠,就存在製造水平低,重複建設,關聯度低等問題。

究其原因,一是多數企業主要集中在生產基礎產品的產業上,這些產業對企業的規模、技術、資金、勞動力素質的要求都不高,產業的進入壁壘低,生產經營以“低質跑量”為主,在消費的短期熱點中,容易造成持續上專案而形成行業的惡性競爭。二是從產品價值鏈的角度看,我鎮仍處於贏利較少的生產製造環節,而利潤豐厚的研發、設計以及市場營銷、品牌推廣等環節基本沒有涉及。三是由於大量企業處於高度專業化分工狀態,其固定資產專用程度較高,一旦出現全行業衰退或企業虧損,經營者也很難使裝置轉用或轉賣,所以企業只能艱難維持經營,或偷工減料以求降低成本,使市場上產品質量不斷退化。這種侷限於中低檔生產製造環節,處於產品價值鏈的低端部分,缺乏自主品牌和市場影響力,企業所獲得的附加值和利潤偏低就是必然結果了。

二、科技創新能力不足,產品更新換代緩慢

我鎮企業大多沒有自己的核心技術和智慧財產權,只是以目前市場上極為普遍的甚至於落後的技術作為生產工藝,品牌意識不強。由於自主創新能力不足,缺乏對技術創新投入的'力度,產品更新換代緩慢,僅僅依靠低價取勝。這在我鎮企業中是極其普遍的現象,調查的這些企業中,大部分只有1-2名技術人員,有的甚至沒有技術人員,這造成了企業缺乏發展後勁,缺少自己的核心競爭力,在經歷短暫的輝煌後,發展動力不足,甚至會出現消亡的現象。

究其原因,一是企業起點低、實力小,大多缺乏自主創新能力,絕大部分企業都沒有自己工藝人員,更別提研發人員。就經濟大環境來看,以技術研發為主體的人才倒三角的高新技術企業往往具有更強的活力和潛力。二是高素質的專業技術人才和經營管理人才太少,員工素質普遍較低,大多數人只有國中及以下的文化程度。三是缺乏公共的技術創新平臺,不能使企業有效的和高校等科研單位直接掛鉤,把最新的技術成果直接轉化為生產力。四是大型公司為了保持其技術優勢,一般都把核心技術和關鍵工藝嚴格控制在內部,我鎮企業很難獲得相關資料。例如我鎮德利煤化有限公司就難以獲得附加值很高的針狀焦的生產工藝。

三、發展理念不夠超前,管理方式普遍落後

我鎮企業大多仍沿用家族式管理方式,這一管理方式為企業建立之初的生存與發展曾做出過很大貢獻。但是,在當前形勢下,特別是在企業發展的中期,這一管理方式往往容易轉化為消極的阻滯,容易造成經營效率的低下和激勵機制的偏頗。同時,大部分企業主小農意識嚴重,“小富即安、小進即滿”的心態制約了企業的進一步發展。調查中發現,部分企業完全有可能通過融資等手段進一步擴張,但由於擔心怕“外人”來分蛋糕,為了避免風險,企業只願維持現狀,不想再去進一步發展。

企業調查報告3

關於對我縣物流企業發展情況的調查報告隨著經濟全球化和資訊科技的發展,現代物流在經濟發展中的作用日益突出。大力發展現代物流企業,能夠有效地降低成本,提高流通效率和企業競爭力,也是促進我縣經濟發展和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有效措施。為此,縣委辦組織縣商務局等單位對我縣物流企業發展現狀進行了調研。

一、我縣物流企業發展現狀

目前,我縣共有物流企業21家,多數是以進行貨運代辦、貨物聯託運、資訊配載,業務以整車配送和零擔快運相結合。從事大型運輸、儲存、裝卸搬運、流通加工等物流企業為主,對我縣來說發展相對比較滯後,尤其是現代物流企業尚處於起步階段。具有一定雛形的物流企業主要有以下幾個:

1、張莊木材:張莊鄉現有從事木材加工廠家760戶,在經營過程中他們除利用本地資源外一般從河北、山東、新鄉等地進原木,加工成板皮後銷往外地。在進貨和銷售過程中,都是企業自己組織自己的人力、車輛,實行獨自經營。

2、範縣稻米:我縣有稻米加工企業20餘家,各自都是分散經營,去年經過入股整合為6家,並且這6家又經過資金、裝置入股的方式成立了一家榮合利稻米加工有限公司,實行統一價格收購,統一向外銷售,年產值達到8600多萬元。

3、高碼頭羽絨:高碼頭鄉從事羽絨加工的企業共13家,都是從外地如東北、天津、河北購進原毛,然後加工成半成品銷往浙江、上海等地,在購銷過程中資訊都不能互聯,基本上獨自經營。

4、王樓鄉華祥物流有限公司:

佔地220畝,受市場價格的影響已基本為半停產狀態。投資XX萬元的一期工程已全部竣工,共建成大型原油貯油罐兩座,可貯原油6000立方米,年運輸量達100萬噸以上。

5、白衣柳東貨運大市場:XX年建成,佔地46畝,倉儲面積達3000平方米,倉儲量7千餘噸,主要外運貨物有大豆、玉米、小麥、麵粉、廢舊鋼材等,內運貨物有化肥、複合肥、煤炭、木材等,輻射臺前、南樂、清豐等周邊8個縣區。該貨場年吞吐量3萬餘噸,營業額達6000萬元。

6、白衣祥雲複合肥物資配送中心:該中心投資1300萬元,佔地48.6畝,建成562米的火車專用線一條,高標準倉庫4400平方米,可容貨物1.2萬噸。每月運輸量達170個車皮、1萬餘噸,全年貨物吞吐量可達15萬噸。

7、濮城君恆集團——軍恆化工有限公司:去年開始建設,佔地200畝。止目前,已完成投資1000多元,貨運倉儲面積為1XX平方米,可容貨物3萬餘噸。

二、從調查的情況看,這些具有雛形的物流企業主要有以下幾個特點:

1、物流企業數量少、規模小:調查瞭解到,我縣這20餘家從事運輸、裝卸搬運、儲存等物流企業都沒有集裝箱式運輸。全縣營運性車輛85%的在個體運輸戶中,組織化程度低,並且多數是以配貨站的形式存在,而多數配貨站又以短途運輸和簡單裝卸、倉儲為主要經營方式;其中年運輸或倉儲能力超3000噸的僅4家,無1家資產超5000萬元的企業和經營收入超億元企業。

2、物流效率低,社會化程度不高:目前,我縣共計擁有載貨車輛10182臺,噸位5770噸,這些車輛真正用在物流企業的還不到15%,且隸屬不同的系統,有的是企業內部組成的運輸公司,有的是郵政、交通系統,有的是個體私營戶。業務以整車配送和零擔快運相結合,佈局比較分散,資源相對不集中,形不成合力,車輛利用率較低。

3、運作層次低、成本高:我縣物流企業主要從事運輸、儲存等粗放式、單一的經營活動,多數為“車隊+貨場”,處於電話聯絡、手工操作、人工裝卸的運作階段,流動獨立、單向,不能做到資訊共享,現有物流企業和物流設施規模都比較小,基本處於零散、量小、無序狀態,真正具備物流活動六大要素(運輸、儲存、包裝、裝卸搬運、流通加工、資訊)為一體的企業沒有,第三方物流幾近空白,層次較低,物流成本較高。

三、存在的問題

近年來,我縣物流企業雖然得到了發展,但仍屬於傳統物流階段,無論是組織結構、運作方式,還是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均離現代物流的要求及目標還有很大的距離。

1、對現代物流認識不足:從目前狀況上講,我縣物流企業的發展還處於起步階段,多數企業負責人對物流概念模糊,經營觀念淡薄,重視程度相對不夠,企業對物流的認識仍然侷限於運輸、倉儲和搬運,沒有意識到現代物流和供應鏈管理對提高生產效率、降低物流成本、提高企業競爭力的重要作用。同時,多數企業都有自己的車隊、倉庫,不願把物流業務交給第三方物流企業來運營。如羽絨業、木材業都是自發的組織購銷活動,基本上都不符合現代物流企業的經營特點,只能算是具備現代物流企業的雛形。

2、物流基礎設施和硬體薄弱:我縣的物流企業運輸條件除了公路初具發展雛形外,還沒有高速公路,鐵路運輸設施還不配套,其基礎設施和裝備的內在質量差,缺乏具有現代物流企業經營等方面的條件,如華祥物流公司、軍恆化工有限公司在車輛、場地、倉儲等配套設施方面,新技術、新裝置應用相對較少,功能單一,運作效率低;物流的硬體技術,如包裝、裝卸、運輸、儲運、流通加工等所涉及的各種機械裝置、運輸工具、場站建設以及服務於物流所必需的網路資訊設施,制約了物流功能的發揮和效率的提高。

3、用於物流流通的貨源不足:由於基礎條件差,總量小,特別是我縣工業集中區戰略正在實施階段,沒有形成企業叢集效應和產品鏈式延伸,現有資源優勢未能轉化為產業優勢,市場貨源有限,大宗貨物少,制約了現代物流企業的發展。

4、政策性支援欠缺:目前我縣基本上沒有物流企業發展的具體保障措施,現在亟待出臺一些相應政策,支援和規範物流業的發展。

5、物流人才缺乏:專業的物流人才在我縣還是空白,目前,我縣從事物流企業的人員文化水平基本上為國中、高中畢業生,其從業人員素質偏低,中高階物流人才缺乏,已成為制約我縣現代物流企業發展的一個突出“瓶頸”。

四、幾點建議

我縣物流企業的發展要通過政策扶持、鼓勵、引導等措施整合、改造和提升現有的物流資源,轉變為現代物流企業;同時,要求企業有物流效益總成本觀念,加強物流成本核算,把物流業務交與第三方物流企業來運作,切實提高企業核心競爭力。

1、加大物流理念的宣傳和推廣力度:採取多種宣傳形式,使企業認識到現代物流業的發展能有效地幫助企業降低物流成本,提高企業的效益和增強企業競爭力,提高經濟執行的技術和效益。通過宣傳,爭取更多的企業將原材料、成品等的.流通從貨物自運中剝離出來,交與第三方物流企業,使我縣物流企業依託工業企業進、出貨物量大中發展壯大,在行業範圍內樹立起大購大銷的現代物流理念。

2、完善和構建物流企業發展基礎設施平臺:一是完善基礎設施建設,優化運輸結構,積極引導縣內物流企業向工業集中區集聚,推進物流企業的重組、整合,共享基礎設施及配套服務,發揮濮臺鐵路大宗貨物中長距離運輸、公路中小批量貨物中短途運輸優勢,加快貨物綜合流轉速度,提高貨物運輸和配載效率。二是引導企業發展電子商務,建立健全物流資訊交換標準體系,整合各企業物流資訊資源,實行訂單處理一體化、倉儲管理職能化、貨物跟蹤全程化、客戶諮詢自動化,提升物流企業管理水平。共3頁,當前第2頁123關於對我縣物流企業發展情況的調查報告

3、大力發展現代物流企業:一是改變傳統運輸、倉儲、裝卸、配送各個環節分割運作的觀念,從整體上改造提升傳統物流企業,鼓勵企業引入現代物流理念,應用現代資訊科技與管理手段,推動傳統物流企業轉型,尤其是推動有條件的運輸、倉儲和代理等企業向第三方物流企業發展。二是鼓勵擁有自己物流車隊的企業剝離業務和資產,借鑑現代物流模式,組建獨立運作、獨立核算、具有行業特色的第三方物流企業。同時,通過整合物流資源,採取兼併、聯合等形式進行資產重組和業務整合,發展一批大型化、社會化、專業化物流企業。

4、強化現代物流企業發展政策和措施:一是建立政府引導和巨集觀調控為主的政策平臺,制定扶持物流產業發展的政策措施和規範產業發展的管理辦法。二是建立物流企業人才引進和培養政策,提高從業人員的知識水平和管理能力,全面提升物流企業的競爭力,使我縣的現代物流企業健康和可持續的發展。

企業調查報告4

建築業是國民經濟的主要支柱產業之一,同時作為一個勞動密集型的行業,它毫無疑問地能夠容納龐大的就業隊伍。對加快城市化程序,轉移農村富裕勞動力有著重要的作用。為了摸清*市建築行業的情況,針對不同調查物件的特點,*市統計局根據建築行業大類、抽取了部分大型建築企業,組織開展了20*年建築企業經營情況典型調查,現將調研情況報告如下:

一、調查單位基本情況

本次調查我們抽取了10家公司,有河南省一建、省火電二公司、省建總公司、河南省路橋集團、*市自來水工程公司、奧龍基礎有限公司、昊鼎裝飾公司、中鐵七局等,10家公司20*年的產值達到49億元,佔全市建築業的22%。按型別分:土建3家、電力安裝1家、公路橋樑2家、水利工程1家、裝飾裝修1家。

為能夠掌握實際情況,採取的調查方式是到企業座談、並同時填報調查表,座談的人員要求建築公司統計部門、財務部門、人力資源部門、專案經理必須參加,內容涉及企業的內部管理機制、財務核算方法、人員調配、企業的經營環境和困難等等。

被調研的河南省第二火電公司、路橋集團、自來水工程公司現仍為國有,其它建築公司均為股份制企業,都有隸屬的二級機構,專案部從5個到100多個不等,下屬的二級機構財務上由總公司統一委派財務人員進行核算,最後合併財務報表或者合併帳目。20*年這10家單位共有從業人員3萬人,其中女性從業人員達到8千人,國中及國中以下文化水平1.5萬人,佔從業人數的50%。20*年末擁有的計算機1600臺,完成總產值49億元,上繳的各種稅金1.62億元,實現利潤1310萬元,應付工資總額5億元,應付福利費5000萬元,

二、企業存在的問題

我市建築行業伴隨著經濟建設和社會進步快速發展,企業的活力和競爭力大幅提升,作為國民經濟支柱產業的作用日益增強,建築業對國民經濟健康發展的支援作用進—步增強,對增加就業,特別是轉移農村富餘勞動力,統籌城鄉發展發揮了重要的作用。但從調查中我們瞭解到,目前建築業存在一些突出的問題:

1、企業經營管理中存在著缺陷。企業歷史包袱過重,削弱了企業參與市場競爭的能力。調查的10戶企業,有5戶選擇了企業歷史包袱過重是企業經營管理中的主要難題,佔50%。有一個企業目前仍有3000人賦閒在家,企業每月發放一定的生活費用,由於人員負擔較重,養老保險、醫療費用等企業負擔過重,已成為制約企業發展的一個重要因素。

2、建築市場對建設方(業主)管理很弱,業主的行為缺少約束和調控

調查的`10戶企業,均提出目前雖然建築市場比較紅火,但建築行業的利益無人維護,建設方的行為缺少約束,在合同執行中甲方隨意性大,施工單位應有的權益得不到保障。調查瞭解這類現象表現在建設方不懂建設程式、法規和有關知識,忽視標準、規範,缺乏等價有償、協商一致、平等互利的市場意識,盲目壓價、殺價,不合理地壓縮工期,任意拖欠工程款,合同意識差,不嚴格履約,私下交易,明招暗送,吃拿回扣,現象嚴重。

3、政策執行難度較大

20*年3月*市政府出臺了的《關於農村勞動力轉移就業後參加我市社會養老保險工作的實施意見》,首次對農民工繳納養老保險金作了明確規定,凡在*市行政區域內的各類用人企業、實行企業化管理的事業單位和個體工商戶等用人單位招(聘)用農村勞動力的,都應按照*市企業職工有關社會養老保險政策,為農民工繳納養老保險金,農民工與同類型城鎮企業職工享有同等的社會養老保險待遇。

這個政策維護了農民工的權益,但從企業反映的情況來看,存在一些問題:一是因為對農民工來說現在首要任務是增加即期收入而非養老等社會保障問題,民工仍希望按工作量全額結算工資,如果扣一定比例的統籌,民工也不願意幹;二農民工加入社會保障體系增加了大型建築企業成本。以目前建築市場的中標價來看,大型建築公司都是原來的國有企業,歷史包袱較重,如果按照政策交納20%的養老保險,難以負擔。

4、拖欠工程款的現象仍然嚴重。

雖然臨近年終,省市有關部門清欠力度很大,但被調查的建築公司反映:建設方拖欠工程款的現象仍有發生。建設方位於總包、分包這座債權金字塔的頂端,他一旦拖欠,以下的各個環節將無一倖免。而施工單位也往往不敢貿然討要,得罪建設方以致永絕財路。他們只能在錯綜複雜的關係網路與利益旋渦中一點點去摳、去磨。

三、加快建築業發展的幾點思考

1、用法律手段徹底解決建設方拖欠問題

目前我國建築行業亟需規範,也需要運用強有力的行業法律對建設、施工單位進行制約。應根據行業自身發展中出現的弊端儘快完善相關的法律法規。

2、要加強對政府投資工程的監管。

要建立健全政府投資工程建設實施階段的資金撥付、招標發包、質量安全監督、竣工驗收、保修維護等法規制度,實現政府投資工程的建設管理程式化、規範化,依法進行,杜絕隨意性和人為因素,切實提高政府投資工程的綜合效益。

3、建議加強資質管理和對建築隊伍總量控制。

由於近年來*市投資力度較大,對建設廳提供的建築企業名單核實後發現,各種資質不實的“四無”公司(無資金,無固定施工隊伍,無固定技術人員,無固定施工裝置),靠關係經營的公司,以各種渠道進入建築業,在近一、二年中為數不少。眾多小建築公司以相同的組織形式、相近的管理方式、相似的生產水平開展競爭,造成企業無序競爭,生產能力相對過剩以及產品的無差別化。

4、對大型企業實行政策傾斜,提高產業集中度。

要鼓勵傳統大型骨幹施工企業和設計企業把產權制度改革同做大做強、培育具有國際競爭力的大集團的目標結合起來,通過自我功能改造或重組整合,成為資金雄厚、人才密集、技術先進,具有科研、設計、採購、施工一體化優勢的大型建築業企業集團,既立足於國內需求,面向“大業主、大工程、大專案”等高階市場,又大力開拓國際市場,率領我市建築業企業實現“走出去”的戰略目標。

企業調查報告5

關於某電器有限公司的調查報告

摘要:某電器有限公司是某市某某鎮的一家比較典型的私有企業,其在本地算是一家中等企業。企業存在人員流動不夠穩定,管理制度和炒作流程也不夠齊全,財務管理手段落後,機器裝置更新不夠及時等問題。增加並完善職工福利,減少職工人員流動;明確業務流程和相關規定;總經理權利適當下放,管理人員物盡其用;更新機器裝置,應用正版管理軟體。

關鍵詞:稅負情況;企業所得稅;增值稅;財務狀況

一、引言

(一)調查時間

某年某月某日至某月某日

(二)調查物件

該電器有限公司位於某時的東大門——某某開發區

該公司是一家專業生產脫水機、洗衣機、取暖器、電風扇等家用電器生產單位。

該電器有限公司的財務人員。

(三)調查方式

在該公司進行簡單的實習,瞭解基本狀況,與該公司的會計人員進行訪談,進一步瞭解該公司的財務狀況的稅負情況。

(四)調查內容

將企業的財務人員設定、帳冊設定、核算狀況以及企業收益情況和稅負情況作為主要調查內容。具體內容包括:

1、僱傭情況,包括工廠車間中職工的人數以及人員流動情況,管理人員設定和員工素質。

2、財務人員設定和人員素質情況,是否設有總賬、出納、保管,財務人員是否有專業證書、是否專職等。

3、賬冊設定情況,包括設定是否齊全,記載是否及時,賬賬、賬證、賬實是否相符。

4、財務狀況,包括每月的主營業務收入、主營業務成本、盈利等。

5、稅負情況,包括增值稅稅收負擔率和各類稅費。

二、調查結果

(一)僱傭情況

工廠車間的職工人數有150多名,但是人員並不穩定,人員流動較大。該電器有限公司是一家比較典型的私有企業,老闆即為總經理。公司沒有非常規範的企業組織機構、管理制度和操作流程等,總經理大事小事一起管,以命令代替制度,以權力指揮行動,每天忙於處理各種瑣碎小事。公司管理人員多為總經理的親戚朋友。

(二)財務人員設定和人員素質情況以及賬冊設定情況

該電器有限公司是一家財務人員比較齊全的公司,設有一位出納、兩位會計,其財務人員都有專業的證書。

賬冊設定基本符合要求,設有總賬和各類明細賬。財務人員對業務的登記基

本比較及時,當然也有特殊情況,例如:業務發生在下班後時,不能及時登記,在第二天上班後及時登記;業務發生在週末或者節假日時,在恢復正常上班後,即刻登記入賬。

財務管理手段落後。公司購置有幾臺電腦和一臺掃描器,但遠沒有發揮先進裝置的作用,財務人員主要採用手工和電子表格進行核算。掃描器出現故障的時候比較多,當掃描器故障時,財務人員只能在電腦上一張一張的把票據內容打入,比較費時費力。有一個倉庫應用了管理軟體,但由於是盜版軟體,每個月得重新錄入各種資料。財務人員工作時間很長,但效率不高。

(三)企業稅負情況

稅負也稱為稅收負擔率,是企業實際交納的稅款佔銷售收入淨額的百分比。稅負可以單指增值稅稅負、所得稅稅負、營業稅稅負等。也可以把所有本年度上交的所有稅款加總計算一個總體稅負。稅負率是指增值稅納稅義務人當期應納增值稅佔當期應稅銷售收入的比例.

稅負率的計算公式為:

稅負率=應交增值稅/銷售收入。

該電器有限公司的稅負率為3.5%。

該電器有限公司所承擔的稅收來自於兩個方面:由國家稅務局徵收的增值稅以及所得稅,由地方稅務局徵收的城建稅、教育附加費等小稅種。慈溪市飛蘭電器有限公司每月的增值稅有一萬多,而每年的所得稅近二十萬,這兩個稅種是該企業所承擔的主要稅收。

(四)企業財務狀況

企業財務狀況:是企業一定時期的資產及權益情況,是資金運動相對靜止狀態時的表現。財務狀況是用價值形態反映的企業經營活動的狀況,通常通過資產負債表、資金平衡表、利潤表及有關附表反映,是企業生產經營活動的成果在財務方面的反映。

該電器有限公司如今每月的主營業務收入大約是200多萬元,而主營業務成本為180多萬元,大約是主營業務收入的90%,營業利潤為6萬多,是主營業務收入的3%,剩餘的7%則是各類的費用。

該電器有限公司基本沒有長期負債,其負債都是流動負債。比較20xx年與20xx年x月份的利潤表得知,20xx年的業務明顯比20xx年少了很多,20xx年x月份的主營業務收入是今年的4.8倍,收益明顯比去年減少很多。比較20xx年與20xx年x月份的資產負債表得知,雖然到20xx年x月份資產總額比20xx年x月份的有所增長,但是增長並不是很多。同時企業庫存商品也比去年增加不少。

三、調查結論分析與建議

根據慈溪市飛蘭電器有限公司的以上種種問題,在這我提出一些改革措施,如下:

(一)增加並完善職工福利,減少職工人員流動

工廠裡的基本職工雖然不是很重要,但是沒有他們卻是萬萬不能的,如果這些職工人員流動較大,不能夠穩定下來,會減慢車間的工作效率。因為新的職工過的工作效率遠遠沒有老職工快,正所謂熟能生巧並不是沒有道理的。要較少職工的流動,增加並完善職工福利是一個比較常見的手段,職工福利好了,對職工也是一種誘惑,跳槽的職工人數就會較少,職工跳槽不就是為了工資和福利嗎?

(二)明確業務流程和相關規定

規範業務操作流程,即使人員變化,也能按照流程規定進行操作,不會對公司正常執行帶來問題,這對企業管理來說是十分重要的,特別是人員流動率比較高的企業。企業的工作效率提高後,也會相對的增加業務。

規範成文的業務操作流程對企業管理是十分重要的,特別是人員流動率比較高的企業。因此我們針對該企業的情況,運用圖表和文字說明為該企業制訂了進貨過程、調撥過程、銷售過程(批發和零售)、銷貨退貨等操作流程。操作說明:①倉庫收到貨後,按規定進行驗貨;

②驗貨無誤後由倉庫制單人填制入庫單,複核人複核,保管員簽字;③入庫單一式兩聯:入庫單倉庫聯留倉庫備用、核對會計帳;入庫單財務聯交總部會計用來登記商品明細帳、應付供應商賬;④按實收數填寫商品入庫驗收單,如發現購進單隨貨聯與驗收商品的數量不一致,則還應填寫商品溢餘短缺報告單。商品溢餘短缺報告單一式兩聯,制單員、複核人、倉庫主管簽字後,商品溢餘短缺報告單倉庫聯留倉庫備用;⑤商品溢餘短缺報告單業務聯交業務員與供應商聯絡;⑥會計每天提供商品入庫報表供倉庫人員核對。

(三)總經理權利適當下放,管理人員物盡其用

總經理並不需要事實親力親為,只需要把握總體就夠了,很多瑣事可以交給下面的去完成,那些管理人員並不是輕來白拿工資的。雖然沒有規定管理人員不能夠使親戚朋友,但是他們必須要有能力,沒有做夠能力的管理人員會妨礙公司正常執行,使命令不能夠及時下達。可能覺得親戚朋友比較可信,公司交給可信的人進行管理比較放心,但這也要再其能力可行的前提之下。

(四)更新機器裝置,應用正版管理軟體

在機器裝置故障次數明顯增加時,硬應時更新機器裝置。例如:企業的掃描器經常出現故障,在機器故障時,財務人員只能在電腦上一張一張的把票據內容打入,本來只血藥幾分鐘的時間就可以完成的工作,現在卻需要整整一個下午甚至一天的'時間才能夠完成,大大增加了財務人員的工作負擔,同時每次故障的修理費用也一筆不菲的費用,增加的企業的支出。使用正版的網路版管理軟體,無需每個月得重新錄入各種資料,使用集進銷、存、財務於一體的中小企業標準財務解決方案,實現了由基本的管賬應用到全方位的管理應用,軟體正常執行後,該企業結束了商品分散經營管理的狀態,財務人員得以連續地對商品的進銷存進行核算,可以對應收應付款進行及時準確地管理,還可以核算成本費用,為提供企業的進銷存、盈利能力、償債能力、存貨週轉率、現金流、各部門業績等業主非常關心的資訊。

(五)業務減少的原因,增加業務的措施

上述幾種方法,也能夠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企業的業務,較少成本,以致增加營業利潤。不過最主要的是分析今年與以往幾年的變化,找出較少業務的根本原因。例如:企業庫存商品比去年增加,說明企業上產的一部分產品是不符合消費者的消費需求。企業應對市場進行調查,分析消費者的消費傾向,根據消費者的消費傾向來進行產品生產,儘可能滿足消費者的需求。

四、結束語

以上幾條是本人認為的比較有效的改善措施,相信在一定程度上能夠改善企業的營業狀況,能加主營業務收入,改善企業的財務狀況,能夠取得良好的效果。但該企業的進一步發展壯大,還必須採取以下的長遠改革:

(1)逐步建立現代的、規範的企業管理,包括企業性質、組織結構、決策

程式等;

(2)引進職業經理人,採取現代的人力資源管理,營造團隊合作氛圍;

(3)充分利用和合理配置內外部資源,進一步提高效率和效益,防範經營風險;

(4)進一步採用先進的管理方法和技術。

參考文獻:

[1]慈溪市飛蘭電器有限公司的網頁。

[2]百度知道

[3]馬克·哈斯金斯《企業都有三套賬》中信出版社20xx-09-28

[4]劉百芳《關於加強個體企業財務會計管理的思考》 [J].現代財經20xx-2[5]婁美珍《私企成長四階段[J].投資與營銷》 20xx-11

企業調查報告6

1.企業資訊:

梅河口市阜康酒精有限責任公司,隸屬於吉林酒精集團,玉米加工能力150萬噸/年,酒精產能45萬噸/年,酒精糟產能42萬噸/年;11月4周開機率均在100%,累計加工玉米約11萬噸,酒精產量3.75萬噸。博大生化有限公司,隸屬於吉林酒精集團,玉米加工能力140萬噸/噸,酒精產能42萬噸/年,酒精糟產能40萬噸/年。11月4周開機率均在100%,累計加工玉米約10萬噸,酒精產量3.5萬噸。吉林燃料乙醇有限公司,隸屬於中石油,玉米加工能力180萬噸/年,酒精產能54萬噸/年,酒精糟產能50萬噸/年。11月4周開機率均在100%,累計加工玉米約14萬噸,酒精產量4.5萬噸。

2.東北酒精深加工產能:

東北三省一區原有統計產能960萬噸,本次調研之後更新為1350萬噸,停機256萬噸,有效產能1094萬噸,其中黑龍江469萬噸(停機120萬噸)、吉林805萬噸(停機220萬噸)、16萬噸(停機16萬噸)。

三、調研總結評述:

關於國內新增玉米澱粉加工產能。根據此次調研交流重新梳理的資料,20xx年新增正常開機產能465萬噸,其中60%在東北地區;20xx年預計新增產能280萬噸,包括現已就緒但因故未能開機的部分,40%在東北地區;20xx年預計新增530萬噸,60%在東北地區,。因部分產能處於動工初期甚至規劃階段,僅做預估。具體如下圖:

於國內新增玉米深加工的產能。未來幾年國內新增的酒精和氨基酸類深加工產能主要分佈在東北地區,根據此次調研的複核,至20xx年底全年新增酒精加工產能300萬噸,氨基酸加工290萬噸產能,部分廠家在年底一期投產,歸算為規劃的1/3產能;預計20xx年新增酒精加工產能300(目前僅看到100萬噸批覆在建),氨基酸產能增加400萬噸;20xx年酒精加工產能暫時未看到明確規劃,預計氨基酸加工產能繼續增加400萬噸。如下圖:

關於澱粉市場。

資料顯示,20xx年全國澱粉產能約3900萬噸,全年澱粉產量2700萬噸,其中商品澱粉1600萬噸,澱粉糖1100萬噸;根據目前的行業規劃,未來3年,澱粉的產能將不斷擴大,雖然各家企業或多或少均有發展澱粉糖的計劃,但是隨著產能的擴大,商品澱粉和澱粉糖面臨的銷售壓力只是孰輕孰重的.問題。20xx年澱粉銷量的增加,得益於國內原料玉米價格跌倒了10以來的低位,且東北地區有100-300的加工補貼,澱粉的加工成本大幅降低而工廠利潤十分理想,澱粉價格大幅走低帶來了一定的剛性需求,諸如麵粉摻兌、木薯澱粉替代等;當然,國內飲料、食品、啤酒市場對澱粉糖的認可,以及洋垃圾禁入政策也給澱粉市場帶來了一定的長期向好空間。假如澱粉價格重新走高,用量是增是減仍有一定的不確定性,但需求增幅必然大受影響。

在中長週期看,如果需求增幅不及產能擴增,必然抑制澱粉價格的上漲,在原料玉米穩定趨增的週期內,澱粉企業的加工利潤必然有一個萎縮過程,期間也會有一些企業因成本壓力降低開機率甚至重新停機,期貨市場近期出境較多的做空加工利潤算是有理有據。中短期看,當前東北澱粉與華北澱粉價差不斷縮小,雖然在華東及華南市場仍以東北商品澱粉為主,但華北澱粉運輸距離的優勢也限制了東北澱粉的上漲空間,邏輯上國內澱粉價格下落空間看東北成本,上漲空間看華北漲幅;具體而言,本年度華北玉米價格十分溫和,與往年相比,銷售進度和價格都處於偏低的位置,未來隨著當地玉米水分降低,或許會吸引到收購商的目光,華北玉米價格的上漲會推高當地澱粉出廠的報價,從而為東北澱粉價格的上漲創造一定的調整空間。在此基礎上,我們不能忽視1季度的相對淡季和2季度臨儲玉米拍賣的成本趨弱壓力。

企業調查報告7

有72、7%的被訪者屬於低危機識別能力者,9、4%屬於中等危機識別能力者,僅有18、0%屬於較高危機識別能力者。

一、半數企業處於危機狀態

如同在戰場上沒有常勝將軍一樣,在現代商場中也沒有永遠一帆風順的企業,任何一個企業都有遭遇挫折和危機的可能性。從某種程度上來講,企業在經營與發展過程中遇到挫折和危機是正常和難免的,危機是企業生存和發展中的一種普遍現象。

零點調查最新公佈的《京滬兩地企業危機管理現狀研究報告》顯示,如果將正面臨1-2種危機的企業界定為一般危機狀態企業,將正面臨3-4種危機的企業界定為中度危機狀態企業,將正面臨5種以上危機的企業界定為高度危機狀態企業,那麼目前有超過半數的被訪企業處於中高度危機狀態之中(其中40、4%處於中度危機狀態,14、4%處於高度危機狀態),僅有45、2%的企業處於一般危機狀態。

危機在爆發之前如同人體惡性腫瘤,都有一定的隱蔽性,但是,這並不意味著危機就完全不可防範。任何事物都不是空穴來風,多數危機在爆發前都有或多或少的預警訊號,只是在危機真正爆發之前,這些蛛絲馬跡的預警訊號往往沒有引起人們的注意和足夠的重視而已。從字面上看,“危機”中既包含“危”危險和危難,也包含“機”時機和機遇,危機的危險性和機遇性是同在的。中國的一句古語:“禍兮福所依、福兮禍所伏,辨證地闡明瞭危機本質的雙重性。危機的危險性不言而喻,危機的機遇性在於:首先,危機可以暴露企業的弊端,使企業能夠對症下藥,為進一步發展清除障礙;其次,企業在危機中往往會成為公眾關注的焦點,如果危機處理得當,可以比在常態下更為有效地提高企業的知名度和美譽度,是提升企業公眾形象的一次機遇。危機的危險性是固有的,而危機的機遇性必須基於企業成功的危機處理。

危機的普遍存在性、隱蔽性和本質的雙重性決定了現代企業要想在商場中有最高的勝算,就必須具有居安思危、未雨綢繆的危機意識,必須充分考慮和重視企業的危機管理問題。

二、缺乏高階管理人才

市場競爭越來越激烈、變數越來越多,企業所面臨的危機型別也越來越多。有的危機只是特定企業所特有的,有的危機卻困擾著很多企業。當前企業最經常面臨的前三種危機依次是人力資源危機、行業危機、產品和服務危機,分別有高達53、8%、50、0%和38、7%的被調查企業曾經經歷過或正在面臨著這三種危機的困擾。其中人力資源危機不僅是中國企業最經常面臨的危機,也是給企業造成嚴重影響的危機之一,有33、7%的被調查企業表示人力資源危機對其企業產生了嚴重影響。

當前中國企業的人力資源危機主要表現為普通員工的頻繁跳槽和中高層管理人員的非正常離職。人員一定的流動率是經濟發達、社會發展的一個必然結果,在今天這樣一個快速發展的時代,人員的正常流動是必需的,關鍵在於流動的頻率(過度頻繁的流動無論是對個人還是對企業都是一種資源的浪費)以及流入的是否是企業想要的人、流出的是否是企業想留的人。中國最缺的不是資金,也不是技術,更不是市場,而是人才,特別是優秀的高階管理人才。

人力資本天然屬於個人,是“主動資產,只能由其天然的所有人控制著這種資產的啟動開發和利用,其總是自發地尋求實現自我的市場。人力資本的激勵機制不足或者不合理時,其資產可以立刻貶值或蕩然無存。如何才能最大限度地發揮人力資源這一“主動資產的最大價值,如何才能有效地吸引人才、穩定人才?零點研究集團的另一項針對新社會階層從業人員“跳槽原因的調查表明:員工跳槽的主要原因是:個人發展空間小、工資福利待遇低、想體驗新的生活;他們心目中理想職業的特點是:收入高、個人發展空間大、單位有前途;他們對單位最不滿意的地方是:單位所提供的文化活動太少。由此可見,員工既關注當前的福利待遇,也關心個人和單位今後的發展前途及企業的文化氛圍。要想吸引人才、留住人才、穩定人才,既需要完善與員工經濟利益直接相關的薪酬體系,更需要建立良好的企業文化,因為良好的企業文化也是增強激勵效果、提高員工滿意度的重要保證。如何在企業發展的大前提下,尊重個人的發展和提高,給人才提供儘可能多的發展機會和實現個人自我價值最大化的平臺,以事業吸引人才,以企業良好的發展前景來凝聚人才是當前企業所需考慮的問題。因為一味“高薪只會使跳槽現象更加頻繁,只有當自身經濟價值和社會價值都達到最大合理化之後,人才才能真正穩定下來,企業的人力資源危機才能真正得到解決。

三、危機識別能力薄弱

20xx年春季,肆虐中國大地的非典危機喚起了許多企業的危機管理意識,絕大多數企業的中高層管理人員認同“企業管理人員應具備危機管理意識”、“每個企業都有弱點,如果處理不當就可能轉變成危機”、“危機管理不僅僅是事後採取應對措施,事前更要做盡可能多的計劃工作”、“大多數危機是可以防範的,危機發生前都會有警告訊號”、“企業應倡導每個員工都應具備危機管理意識”等說法。

儘管普遍意識到了危機管理的重要性,中國企業中高層管理人員卻同樣普遍地具有危機識別能力和危機處理能力薄弱的“通病”。

如果將能從19種潛在危機中正確識別出5種或者5種以下者界定為低危機識別能力者,能正確識別出6-10種的為中等危機識別能力者,能正確識別出10種以上者為較高危機識別能力者。

根據這一劃分,有72、7%的被訪者屬於低危機識別能力者,9、4%屬於中等危機識別能力者,僅有18、0%屬於較高危機識別能力者。企業管理者危機識別能力之薄弱由此可見一斑。

企業中高層管理人員不僅危機識別的能力比較薄弱,在危機識別時還具有一定的短視性,表現在對於與企業的生產經營和效益具有非常直接關聯的危機,如人力資源危機和產品服務危機等具有較高的敏感度,而對於併購、訴訟、工作事故、天災xx、媒體危機等與企業的經營和收效間的關聯似乎不那麼直接的危機的敏感度相對較低。

但是,媒體危機、工作事故、天災xx、訴訟等危機發生之後,如果得不到及時有效的處理,同樣能給企業帶來嚴重危害甚至是毀滅性的打擊,而因為它們與企業的'生產運營間的非直接關聯性使得企業管理者對它們缺乏足夠的重視和敏感的反應,企業中高層管理人員在危機管理功效追求上的“短視性”應該引起重視。

四、處理危機措施不力

該項調查顯示:多數企業在危機來臨時,採取的措施普遍不力。主要表現為:

(一)、企業處理媒體危機的措施。在現代資訊社會中,大眾傳媒在塑造公眾價值觀念、強化公眾意識、反應和引導社會輿論等諸多方面發揮著巨大的作用。媒體的社會傳播通過影響企業的形象、知名度、美譽度而影響著企業的經營和發展。另外,網際網路的出現更是使得資訊傳播具有了前所未有的速度和影響範圍。當企業面臨各種危機、內外交困時,企業無法避免地成為媒體競相報道的目標,媒體對企業的影響可謂是一把雙刃劍。縱觀商海,既有因在危機中沒有處理好與媒體的關係而使形象一落千丈的企業,也不乏因在危機中妥善處理好了與媒體的關係,不僅使危機的負面影響降至最低,還“乘勢”擴大了知名度和美譽度的企業,現代企業與媒體保持和諧關係的重要性由此可見一斑。

目前許多企業在處理與媒體的關係時普遍存在以下特點:對企業在常態時與媒體建立和諧關係的重要性缺乏足夠認識,與媒體的合作主要是常規的、表層的合作,缺乏積極有效的深層次合作;當企業處於危機狀態時,或者是比較消極被動地應對媒體的報道,或者是對於媒體不利於自己企業的報道採取過激的反應,導致與媒體間關係緊張,這些都不利於企業的危機公關。調查發現:對於媒體不利於本企業的不真實報道,11、5%的企業採取聽之任之的態度;36、3%的企業要視公眾的反應之後再反應;33、2%的企業要投訴該報道的記者。這些消極被動或者是過激的反應均不利於企業與媒體間良好關係的建立,不利於企業用好媒體這把雙刃劍。

(二)、企業處理產品和服務危機的措施。產品和服務是企業的靈魂,當企業出現產品和服務危機時,如果處理不當,往往還會引發媒體危機、客戶危機、經濟抵制、索賠、訴訟等諸多危機。如果處理得當,則有助於企業的技術創新、知名度和美譽度的進一步提升。

當出現產品危機時,企業如何應對?9、2%的企業認為產品和服務難免會出現問題,因此當出現產品和服務危機時,“不採取任何措施”;25、5%的企業採取“觀望”態度:當出現產品和服務危機時,先不採取措施,視媒體和公眾的反應再製定應對方案;39、3%的企業會按照企業內部現行的處理機制進行處理;只有25、5%的企業會立刻根據具體情況制定處理方案並採取行動。處理危機,“兵貴神速”,危機來臨時,選擇不採取措施和“觀望”態度往往會使企業“兵敗如山倒”。

(三)、企業處理中高層管理人員意外離職的措施。企業中高層管理人員的意外離職,有時會給企業帶來非常直接和巨大的損失,因為他們熟悉本企業的運作模式,擁有較為固定的客戶群,而且離職後只要不改換行業,投奔的往往是原企業的競爭對手,勢必會給原企業的經營和發展帶來較大的衝擊。

但是,僅有17、2%的企業在平時就比較注重培養高層管理人員的“接班人”,一旦出現重要管理人員意外離職情況,可由“接班人”直接接任其工作,對企業的正常運轉不會造成過大影響;18、2%的企業對企業重要高層管理人員的意外離職持不在意態度,出現高層管理人員意外離職情況時由上級領導指定臨時接班人;47、9%的採用先企業內部競聘,然後由管理會決定的方式;14、4%的採用由管理會直接決定的方式。

中國企業經理人職業化是發展的必然趨勢並且現在已在進行,但是,對於當前許多企業中高層管理人員而言,他們是在尚未真正成熟起來之時就被推上了國際化、市場化的大舞臺,如同一個剛開始學駕駛者卻不得不自己駕車上路,並且上的是一條車多人多、路況複雜的路。隨著WTO時代的來臨,市場越來越開放、越來越複雜,相比於國際化的規則和知識,“新手上路的中國企業管理者更缺乏的是經驗;相比於掌握危機管理知識,更難的是提高實際的危機識別和危機處理能力,因為後者更多的是基於實踐經驗,而這恰恰是中國企業管理者當前最缺乏的。如何在正確危機管理理念基礎上提高實際的危機識別和危機處理能力,是企業中高層管理人員所必須解決的問題。

五、危機防範勝於危機處理

“隱患險於明火,預防勝於救災”,在企業的危機管理中,防範危機同樣勝於處理危機,危機防範是成本最為低廉的危機管理方式。不同的企業應該根據自己的特殊情況採取靈活多樣的防範措施,而下面四條防範措施則應該受到所有企業的重視。

(一)、防微杜漸。有些危機(如重大自然災害、疾病等)具有突發性和不可預知性,有些危機卻可能源於企業日常生產和經營活動中不足或失誤的積累。前一種危機具有一定的不可預防性,而後一種危機如果能及早得到重視卻是可以避免的。在日常的經營運作中對企業的薄弱環節或潛在問題給予足夠重視並對其可能造成的危害形成正確認識,是危機防範的主要方法之一,我們可以稱之為“防微杜漸”法。

有多少企業具有“防微杜漸”意識?在此次調查中,有74、7%的中高層企業管理人員表明他們所在的企業會對企業薄弱環節和存在的潛在問題進行分析和討論,有23、8%者表示不會。

(二)、設立危機管理團隊。雖然危機管理並非只是特定部門或特定人員的職責,而是企業內各部門的聯合責任,在企業內設立危機管理團隊還是完全應該且必需的。調查發現,44、1%的企業內尚沒有設立危機管理團隊。

危機管理團隊應該是企業的常設機構,因為危機型別繁多,一個有效的危機管理團隊應該包括決策層負責人以及企業各部門(如公關部、人事部、保衛部、財務部、技術部等)的主管或優秀人才,還可外聘公關專家,組成一個智囊團。這些人才在企業常態時除了幹好本職工作外,還起著防範和預警企業危機的作用,當企業一旦出現危機他們就應該在高階管理人員的組織和協調下快速起到處理危機的作用。當企業出現危機時,高層管理人員應該具有快速直接呼叫相關專業人員的權利和能力。危機出現時,能否快速組建成一個高效的危機管理團隊,很大程度上取決於企業平時的人才資源儲備情況。

每個企業都有遭遇危機事件的可能性,但是並非每個企業都有足夠的能力建立起一套行之有效的危機管理體制並儲備足夠的危機處理資源。在社會資源合理配置法則和現代社會分工越來越專業化的趨勢下,這一對矛盾的客觀存在將會孕育出一個充滿生機和活力的危機管理中介服務市場。目前的中國危機管理專業服務市場尚不發達,但已有一些公關公司、管理顧問和諮詢公司注意到了這一商機,推出了一些危機管理專案,但其重點只是集中在對實際危機的處理上,少有危機防範和危機預警服務。

(三)、制定危機管理計劃。雖然說預先識別出危機並將危機“扼殺”於無形是成本最低的危機管理方式,但是,任何一個企業即便防範措施做的再好,也不能保證“萬無一失”,保證危機絕對不會發生。因而企業應該“未雨綢繆”,超前決策、精心策劃出全面的危機管理計劃,以便一旦危機真的來臨時能夠從容面對,不至於措手不及地去打無準備之仗。超過半數(58、5%)的企業意識到了危機管理計劃的重要性,在制定年度經營計劃的同時會制定出一份完整的危機管理計劃,但是,由於危機管理計劃與一般計劃之間最大的區別在於一般計劃在制定後就要努力使之付諸實現,而危機管理計劃在制定之後,人們並不希望該計劃有實現的機會,並且在現實中確實有許多危機管理計劃並沒有實施。這就使得有些管理者存在僥倖心理,不願意花費人力物力財力來思考和制定危機管理計劃。調查發現有近四成(39、5%)企業在制定年度經營計劃時並沒有制定正式的危機管理計劃。

(四)、危機管理培訓與演習。任何企業行為都是通過員工的行為來實現的,因而有必要對企業員工進行危機管理知識培訓。向員工進行危機管理知識培訓,首先要強調“居安思危”,強化其危機意識,強調許多大的、災難性的危機可能僅僅源於小的疏漏,提高他們對於危機事件發生的警惕性;其次,則在於培訓和提高員工防範和處理危機的能力。培訓內容應該包括:①熟悉危機時企業內部的溝通系統和應急反應計劃;②瞭解危機時應該如何與客戶、合作伙伴、媒體、政府等群體進行及時有效的溝通;③傳授其它企業實際危機管理中的成功經驗和失敗教訓。調查發現,有31、2%的企業沒有對內部員工進行危機管理的培訓。

危機既可給企業帶來損失,也可以給企業帶來啟示和機遇。從危機中得到的教訓往往是深刻的,而從危機中獲得的經驗也往往是非常寶貴的。危機過後,企業如果能夠吸取經驗和教訓,從危機中發現自身弊端、看到自身應該改進的地方,採取措施為今後的發展掃除障礙,那麼,危機就有可能成為企業的轉機。

企業調查報告8

  民營企業是富民之基、強縣之本,為力促民營企業發展,加快富民強縣步伐,按照縣政協年初工作安排,我們利用三個多月的時間,深入13戶民營企業調研,召開了有19名民營企業家參加的座談會,聽取了工商、稅務、經濟、招商、金融等15個職能部門領導的意見,發放調查問卷39份。現將調研情況報告如下:

一、 我縣民營企業發展的基本特點

近幾年來,尤其是縣委、縣政府換屆以來,由於黨政重視,扶持有力,我縣民營經濟有了長足發展,呈現出良好態勢。

1、企業規模逐年擴大。20xx年我縣共有民企業戶3592戶,註冊資金1。47億元;20xx年發展到3744戶,註冊資金總額2。04億元;截止20xx年六月末,已發展到4022家,註冊資金總額1。8億元,民企業戶比上年增長7。4%。

2、發展領域不斷延伸。民營經濟已由過去商貿、餐飲服務業為主,逐步向農業、交通、手工藝、木材、建築、資訊、物流等多領域拓展,從事第二產業的比重略有上升。到20xx年末,全縣生產加工型私營企業已達134戶,佔總數的3。5%,比20xx年末上升了0。7個百分點。

3、產品檔次有所提高。一些民營企業重視科技創新,更新裝置,引進新專案,開發新產品,提高了科技水平和產品檔次。近兩年來,僅爭取到的上級扶持專案就有11個,引進國家政策性扶持專案資金1219萬元。森工三合板廠的地板、嵩天薯業的精製澱粉和蛋白飼料、黑陶等產品,具有較高的科技含量。民營經濟正在由數量增長型向質量效益型轉變,由初粗加工型向精細加工型轉變。

4、財政貢獻份額較大。20xx年全縣民營企業實現稅收3110萬元,佔全縣一般預算收入的57。4%;20xx年納稅3698萬元,佔一般預算收入的57。9%。民營經濟已經成為我縣重要財源。

5、社會效益正在顯現。據初步統計,20xx年,全縣民營企業共吸納就業7861人。很多私營企業主富而思源,回饋社會。近兩年來,私營企業主共幫扶貧困學生335人,貧困戶和貧困職工126人,幫扶錢物200多萬元,抗震、抗洪、綠化捐款31萬元,為穩定社會、構建和諧作出了應有的貢獻。

二、我縣民營企業發展的主要問題

我縣民營企業近幾年雖有較大發展,但與周邊市縣、與發達地區相比,差距仍然很大,問題仍然不少:

1、總量規模偏小。主要是個體工商戶多,私營企業少;小企業多,大企業少。我縣私營企業只有135戶, 僅佔個體私營總戶數的3。4%;規模以上企業只有13戶,僅佔總數的0。3%。

2、產業結構不優。我縣G D P一、二、三產業的比例為58。3 :13。5 :28。2,明顯呈現一產大、二產小、三產弱的產業格局,民營經濟僅佔GDP總量的5。1%。從事餐飲、修理、娛樂、流通等第三產業的佔總戶數的85%以上,而從事一、二產業的生產加工型企業僅佔14。7%,且多集中在米麵、木材、紅磚、石材等資源型粗加工企業,多數企業裝置陳舊,產品檔次低,科技含量小,附加值低,競爭優勢弱。多數業主缺乏打造品牌、宣傳品牌意識,一戶私企寧可不要市級知名商標,也不交20xx元的報批費用,致使新品牌創不出來,老品牌保持不住,產品知名度和市場佔有率低。

3、聘人招工困難。優秀人才留不住,外地人才聘不來,企業用工沒人幹,導致生產規模難擴大,產品提檔升級難進行。段氏掛麵廠產品供不應求,擬研發營養保健掛麵,年薪6萬聘不到研發人員。招工難是私營企業面臨的突出問題,僅興凱紡紗就缺員100多人,致使現有裝置不能滿負荷運轉,華利鑫乳業、黑陶廠家以及一些餐飲行業招工都很困難。

4、企業資金短缺。在調查的26個企業中,有18個存在資金短缺問題,佔69。2%。我縣的民營企業起步晚,底子薄,資金少,雖想加強技改,擴大規模,但苦於資金不足。銀行重大輕小,貸款門檻高,手續要求嚴,加之一些民企資產實力弱,信用等級低,難以獲得信貸支援。致使一些民營企業有好專案無法上馬,產品有市場但無法開工生產,難以做大做強。

5、發展環境欠佳。一些職能部門和執法執紀人員不能設身處地為民營企業著想,審批手續多,工作效率低,不給好處不辦事,給了好處亂辦事,不作為、亂作為、慢作為,對下刁難多、扶持少,處罰多、解難少,推諉扯皮、權力尋租、執法不公,到私企吃喝拿要的事時有發生。有的部門硬性攤派報紙刊物,加重企業負擔;有的執法人員平時不上門、不指導,熱衷突擊檢查,發現問題就罰款。

6、業主素質不高。一是文化程度偏低。在調查的39戶業主中,高中以下文化程度的高達72%,大專以上文化程度的只佔11%。二是思想觀念保守。掙錢就行,小富即滿,看攤守業,不研究新專案,不開發新產品,怕擔風險,缺乏敢幹敢闖,做大做強的氣魄和膽識。某企業多年從事出口手工藝品生產,企業老闆卻從未跨出過國門。三是管理方式落後。習慣家族式管理、專制式決策、唯親式用人,缺乏現代化的管理方式和手段。多數企業財經手續不健全,產品營銷方式單一。四是貪圖物質享受。一些企業老闆掙錢後穿戴比品牌,坐車比檔次,住房比裝修,吃飯比排場,致使擴大再生產資金投入不足。

三、加快我縣民營企業發展的幾點建議

民營經濟源於民眾,根植本土,產權清晰,機制靈活,是富民經濟、富縣經濟。民企大發展之日,就是綏稜經濟真正騰飛之時。大力發展民營經濟,上符中央和省、市委政策精神,下符綏稜縣情和百姓意願。為此,我們提出以下建議:

1、加大領導力度。要進一步提高各級領導幹部對發展民營經濟重要意義的認識,把加快民營經濟發展作為增強綏稜經濟發展活力、壯大財源的突破口,堅持外部招商引資與發展縣內民企同力,增加總量與提高質量並重,改變外部環境與提高企業素質齊抓。一應組建民營企業發展辦公室。我縣民企點多面廣、領域寬,為改變目前多頭抓但又都不抓的狀況,建議專設民企發展辦公室,負責研究民企發展規劃、制定出臺扶持政策、開展業主培訓、幫助企業融資、傳遞政策專案資訊、培養樹立典型、解決發展難題,確保民企有機構抓,有專人管;二應在總結經驗教訓,借鑑外地經驗的基礎上,儘快制定出臺我縣加快民企發展的實施意見,通過強有力的政策扶持,讓民企儘快發展壯大,使綏稜成為民營企業發展的樂土,全民創業的樂園,形成農民離土創業、下崗職工自主創業、在外綏稜人回鄉創業、民營企業主勇創大業的全民創業熱潮;三應建立聯絡重點民企制度。縣委、縣政府領導分工聯絡重點民營企業,瞭解企業發展狀況,幫助企業解決生產經營中遇到的難題,要做到真包實扶;四應建立綏稜民營企業家聯誼會。通過開展政策宣傳、專案推介、資訊服務、反映意願、溝通交流等項活動,同解難題,互促共進,加快發展。

2、改善發展環境。對民企而言,良好的環境,就是最好的政策、最大的支援、最優的服務。一要創造輿論環境。建議縣委、縣政府每年召開一次民營經濟工作會議,表彰獎勵一批優秀民營企業家,電視臺要大力宣傳發展民營經濟的重要意義,開辦優秀民營企業家事蹟專欄,提高他們的社會地位;二要營造政策環境。既要出臺扶持政策,又要不折不扣地執行政策,說了算,定了辦,嚴格兌現,給創業者注入“強心劑”,吃上“定心丸”;三要改善法制環境。維護民營企業的合法權益,打擊欺行霸市、欺詐坑騙和非法生產經營行為,維護公平競爭的市場秩序,大樹守法經營、誠信至上之風。要設立投訴電話,嚴厲查處亂罰款、亂集資、亂攤派和到民企吃、拿、勒、卡行為;四要優化服務環境。降低創業門檻,簡化審批手續,放寬經營範圍,做到先發展後規範,放水養魚。建議開展私企業主評選最優、最差服務單位活動,對好的服務管理部門予以表彰,差的通報批評,直至追究主要領導責任,以此改進職能部門作風,提高效率。

3、優化產業結構。我縣產業結構的.特點決定,必須做優一產、做大二產、做活三產。當前,尤其應多策並舉,突出發展加工業。一要發揮工業園區示範作用。抓住政策機遇,搞好硬體建設,注意解決個別企業只佔不建問題,確保入園企業早建設、早竣工、早投產;二要發揮主導產業拉動作用。堅持外商與內商政策同一的原則,通過外部招商引資、內部聯營聯合等有效措施,培植基地,扶強扶壯木材、食品、手工藝品和建材的龍頭企業,鼓勵發展科技創新和新興企業,實現由勞動密集型向技術密集型、由初粗加工型向精深加工型的轉變,使傳統產業、特色產業提檔升級;三要發揮品牌帶動作用。加強品牌意識教育,鼓勵爭創名牌,制定獎勵辦法,對獲國家、省、市馳名商標、著名商標、知名商標的予以獎勵,擴大綏稜產品外界知名度和市場佔有率。

4、力解融資難題。企業要發展,融資是“瓶頸”。建議政府一要藉助省工行包扶綏稜的有利契機,積極對上爭取有利於企業融資的政策規定,簡化手續,降低貸款門檻,儘快發放小企業貸款和小額貸款,為民營經濟擴規模、增總量提供金融支援。二是建議政府設立中小企業發展基金,用於扶持發展前景好、信譽度高的企業,獎勵貢獻突出的企業、培訓民企業主、爭創國家和省級品牌。三要利用國家發展金融的巨集觀政策,積極對上爭取興辦由金融機構審批成立的像四海店海鑫資金互助社這樣的民間銀行,或成立由政府審批的小額貸款有限責任公司,鼓勵引導社會閒散資金有序集中注入民營企業。

5、提高業主素質。業主素質不高,企業難以發展。為此,一要利用縣委黨校或職業技術學校,對業主分期輪訓,學政策、學法律、學管理。二要組織私企業主走出去,到發達地區考察學習,開闊眼界,認識差距,學人所長,推動思想解放,增長管理才幹。三要請進來教。聘請發達地區的專家學者、民營企業家來我縣傳經送寶。

總之,發展民營經濟意義重大,潛力很大。加快民營經濟發展勢在必行,時不我待。國家巨集觀經濟背景和產業政策,已經為民企發展鋪就了黃金之路,相信有全民的創業熱情,有縣委、縣政府的真抓實管,我縣的民營經濟一定能實現跨越式發展。

企業調查報告9

為了探討研究連鎖超市物流配送策略選擇,以期對其順利發展提供有益思路。對樂天連鎖超市有限公司進行配送業務調查,具體內容如下:

連鎖超市是20世紀50年代興起的一種零售業態,近幾年來在中國迅速發展。連鎖超市之所以成為一種比較流行的商業業態,是因為它實現了統一進貨,統一配送和分散銷售,因而能發揮規模經濟效益,具有價格、質量、管理、品牌效應等方面的優勢。而統購分銷這一系列活動正是通過配送中心這一環節來實現的,配送中心的工作效率和執行狀況直接決定和影響連鎖超市的生存和發展。所以說配送中心是連鎖超市實現規模化經營的基礎。

一、連鎖超市配送中心的作用

配送中心的根本作用在於通過高度集中的採購與配送,使連鎖超市實現理想的經濟效益。具體來說,連鎖超市配送中心的作用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統購分銷,形成經濟規模,降低流通費用

連鎖超市實行統一進貨,由配送中心將廠家或自己加工的產品配送給各個分店,保證了各分店商品的規格、品種和質量,減少了交易次數,可以降低外部交易的資訊管理費用;統一送貨,協調分配運輸設施,選擇經濟合理的運輸方式和運輸路線,降低商品的損耗;統一檢驗,對商品編號入庫,減少了分店的採購、檢驗、庫存等費用,從而減少物流成本。隨著進貨量的增加,物流的規模效益將更加突出。

(2)減少分店的庫存,提高商品流通效率

在傳統的購貨方式中,零售商不可能從一個供應商那裡得到所有的商品,而供應商的商品也不可能都是零售商所需要的,這樣由於資訊交流的不暢,影響了商品流通速度,而連鎖超市的配送中心,可以及時地為分店提供其所需要的一切商品,因此可以使分店庫存量很小,提高了商品流通的效率。

(3)密切了連鎖超市與供應商的關係

連鎖超市龐大的銷售網路對供應商具有強大的吸引力,因此,其大批量進貨可以得到優惠的價格折扣,兩者容易結成利益共同體,保持長期、穩定的合作關係。更為重要的是,連鎖超市通過其商品銷售資訊對供應商的反饋,取得對產品生產的影響力。

(4)可以促進連鎖超市業務的發展和擴散

配送中心承擔了一切採購和輸送任務,使得各分店不用分散精力與供應商打交道,從而可以專心於分店銷售業務的發展和利潤的成

長,不斷開發外部市場,拓展業務。

二、連鎖超市配送中心建設中存在的問題

配送中心強大的作用背後是一個複雜的需要多方支援的系統,所以在建設過程中不免會有很多的`問題。連鎖超市配送中心建設中主要存在以下幾個問題:

(1)配送效率低下

連鎖超市的配送中心有很多都是由原來的倉庫改建而成,或者只是換了個名字,缺乏與物流運作配套的技術與管理。從目前看,沒有一家超市的配送中心能夠對分店經營的商品達到100%的配送,平均配送效率只有60%-70%,這一配送效率僅侷限於中心城市或某一個地區,如果市場範圍擴大,其配送效率會明顯降低,即零售業配送能力有限。另外,在這個過程中還有很多的技巧如即時制等,許多超市還沒有系統的經營理念,這樣就使得分店的進貨要求不能得到及時、迅速的供應,給分店經營帶來不利,連鎖超市經營的優勢也就難以發揮了。

(2)沒有價格優勢

由於現有的一些配送中心基本上還是沿襲了原有的進貨渠道,即通過一些國有大批發企業進貨,然後再分配給二級或基層的分店,配送中心實際上形成了批發與零售之間的又一個批發環節,自己特有的廠家——連鎖超市並沒有形成。對於分店來說,進貨環節不僅沒有減少反而增加了,導致成本上升。

(3)功能不齊全,現代化程度低

連鎖超市的配送中心由於很多是在原有倉庫的基礎上改造的,所以功能很不齊全,僅限於原有的儲存、保管等功能,有的連基本本的分揀裝置都沒有,管理和配送效率極低。隨著高科技的發展,國外的連鎖超市配送中心普遍採用了機械化和自動化作業,裝卸搬運由吊車、電動叉車和傳送帶完成,設有高層貨架的立體倉庫,充分利用儲存空間。而且各種先進的電子資訊系統也分別應用於配送中心的各個方面。

(4)資金缺乏,形成惡性迴圈

連鎖超市普遍資金缺乏,因而網點一般較少,難以實現集中和大批量進貨帶來的成本降低和價格優勢,必然會影響配送中心職能的實現和作用的發揮,限制其進一步發展。同時,建設現代化的配送中心需要大量的投資,而目前的連鎖超市資金短缺問題一時又難以解決,於是造成了連鎖超市的配送中心設施落後,功能不全,實際是名不副實。因此,制約了連鎖超市獲得規模效應。結果就形成了連鎖超市沒有規模效益,無力投資建設配送中心的惡性迴圈。

(5)專業人員缺乏,員工素質低

連鎖超市的配送中心是與現代化相聯絡的一個概念,我們配送中心的起步比較晚,參與研究的專業人員不多,在制定物流方案、實施管理、開拓物流市場以及經營管理等方面都十分欠缺專業人才,而且,從行業的整體情況看,就業人員素質普遍較低,對物流業的理解仍然停留在運輸、倉儲的概念上,還沒有上升到物流服務的理念,這是我國連鎖超市配送中心建設中普遍存在的問題。

三、連鎖超市配送中心建設的模式

通過對連鎖超市配送中心建設中存在問題的分析,考慮到連鎖超市的單店規模普遍較小、連鎖店數不多、管理能力有限、經營的商品品種較少和範圍較窄、融資難度較大等發展環境與現狀,再考慮到零售業未來發展必然發生企業重組,因此連鎖超市配送中心的建設比較適合走共同配送的道路。

從全社會的角度來說,可以減少社會車流總量,減少鬧市區卸貨妨礙交通的現象,改善交通運輸狀況;通過集中化處理,有效提高車輛的裝載率,節省物流處理空間和人力資源,實現社會資源的共享和有效利用,從而改善整體的社會生活品質。

連鎖超市,根據自身的規模,可以建立適合自己發展的共同配送中心模式。

一些小型的地方超市,資金比較匱乏,每個連鎖超市很難建立自己的配送系統,並且小規模的連鎖超市建立配送系統後很難產生相應的經濟規模,有可能延遲盈虧平衡點的到來。這時相對勢單力薄的中小超市若能聯合起來,與多個廠商共同出資建立配送中心負責各連鎖超市的配送業務是比較適合的。

四、連鎖超市配送中心發展的總體趨勢

當連鎖超市進入成熟發展時期,經過了很長時間的市場的自主選擇,市場上連鎖超市的數目將減少但同時他們的自身實力都已經增強,為了謀求更大的發展,連鎖超市必須建立自己的配送中心。但與此同時,還需要有完善的第三方物流企業為輔助,只有這樣才可以使我國的連鎖超市真正的具有配送優勢,積極參與國際競爭。

企業調查報告10

隨著地方政府招商引資力度的加強,各地越來越熱衷於建立自己的工業園,以推動地方經濟的可持續發展。據統計,全省目前已經設立縣級工業園102家,工業園的成立,不僅促進了地方經濟發展,廣開了稅源,而且解決了當地資源利用以及就業壓力等難題,成為許多地方經濟發展的支柱。因此,瞭解掌握園區企業生存狀態、抓好園區企業稅收徵管具有特殊的意義。那麼,在縣級工業園,企業生存狀態如何?企業稅負如何?以及企業納稅情況又如何?我們試著從被稱為“經濟發動機”的工業園的調查中尋求答案。

一、園區企業生存狀態如何

工業園於20xx年經區政府批准成立,園區位於區鎮東南方向三公里處,面積3平方公里,經過幾年的發展,已經初具規模,具有典型的工礦區特徵。現有紅耐金屬材料有限公司在內的36戶企業,絕大多數企業為浙江客商,主要經營金屬回收加工、塑料加工、造紙、製藥、化工等行業。據統計,20xx年園區實現GDP4.6億元,較上年增長21%,佔區GDP的26.4%;園區實現稅收xx71萬元(含增值稅,下同),較上年增長32%,佔全區財政收入的24.3%,因此,說工業園是經濟發動機毫不為過。

(一)據調查,企業規模呈現兩極分化。投資額超過500萬元的有6戶,20xx年實現GDP3.2億元,實現稅收862萬元,佔園區的70%。投資額在100萬元以下的有30戶,20xx年實現GDP為1.4億元,稅收收入為309萬元。

(二)汙染嚴重且耗能高。園區企業藉助螺灘水電站的電力能源優勢,大力發展金屬回收加工、塑料加工、造紙、製藥化工等行業,這些企業都是汙染嚴重及耗能大戶行業,而這些正是國家限制發展的。據調查,園區企業的耗能比是國家標準的3.7倍,園區企業只有藥業一戶通過省級環保檢測,20xx年,附近村莊就發生過因水體汙染引發家畜死亡的事件。

(三)企業受市場影響波動較大、金屬加工利潤薄,效益普遍低下。園區企業經營的塑料加工、製藥行業屬勞動密集型,技術含量要求低。20xx年,園區有31家企業實現贏利,利潤327萬元,利潤率僅為7%,低於省測定的平均利潤率3個百分點。

(四)地方政府優惠政策多。由於工業園是地方政府的“金娃娃”,因此,地方政府出臺很多保護性優惠政策。例如,稅收減免返還、未經政府批准執法部門不得入戶檢查、土地低價出讓等等。

二、園區企業納稅透視

20xx年,工業園稅收收入首次突破1000萬元大關(增值稅xx05萬元,地方稅收入66萬元),20xx年上半年累計實現稅收1532萬元,這說明園區企業對區財政的穩定增長起到了關鍵作用。但是,在調查中也發現一些問題:

(一)納稅大戶的納稅意識遠遠高出規模小且稅額少的`納稅人。在稅收例行檢查中我們發現,園區規模大、納稅多的納稅人財務制度比較健全,少報或漏報稅額相對少,主要涉及印花稅等小稅種,這主要得益於他們在原浙江發展時積累的納稅觀念。而一些小規模納稅人不但財務制度混亂,而且偷稅現象比較普遍。

(二)企業納稅極不均衡。大企業不一定是納稅大戶。據調查,園區投資額在千萬元的企業有四家,佔企業數量的10%,但實際繳納稅款不足一成。在20xx年的納稅中,金屬回收加工企業納稅人佔90%,說明高投入、高耗能的金屬加工行業對稅收增長起到了關鍵的作用。個別企業納稅貢獻率更是達到了60%以上。如園區某銅加工企業,20xx年1-8月累計實現地方稅收145萬元,佔園區稅收的70.8%。

(三)土地使用稅、房產稅普遍未開徵。由於工業園區的特殊性,一般設在城郊,而且距離城鎮較遠的地方。按照土地使用稅和房產稅條例規定,只有城市、縣城、建制鎮和工礦區的企業才是土地使用稅和房產稅的納稅人。這樣,園區既不屬於建制鎮範圍,也不屬於條例規定的工礦區,因此不能開徵土地使用稅、房產稅,成為稅收的盲區。

(四)企業所得稅總量偏小,印花稅普遍未按規定申報。大多數工業園區成立時間較晚,按照總局[20xx]8號關於劃分企業所得稅徵管範圍檔案精神,絕大多數企業的企業所得稅在國稅部門徵收,由於各種原因,企業所得稅一直成為工業園區稅收徵管的軟肋。20xx年,工業園合計徵收企業所得稅21.3萬元,佔稅收總量的2%。從檢查結果來看,園區自行申報印花稅的企業僅有一戶。

(五)土建及固定資產安裝未申報納稅。按照稅法規定,企業在平整土地、廠房建設、固定資產安裝時必須進入在建工程,待專案竣工取得地稅發票後轉入固定資產。在實際工作中,企業一般自購原材料,請當地村民建設廠房,採用白條入帳或不進行專案結算等方式逃避國家稅收。

另外,稅務機關對企業監管手段不夠完善,政府幹預稅務機關正常工作也是導致稅收徵管力度偏軟的重要原因。

三、加強對工業園區的稅收徵管,充分發揮稅收的職能作用。

稅收是國家的經濟命脈,沒有稅收,一切無從談起。國家最近釋出一系列針對工業園的政策,就是要加強對土地、環境、能耗和稅收監管。作為政府的重要職能部門,稅務機關應該繼續加大徵管力度,充分發揮稅收的經濟槓桿作用。從本地實際來看,我們認為,加強對工業園區稅收的徵管,要做好以下工作:

(一)有針對地加強稅收政策宣傳力度。長期以來,許多人有一種招商引資的外地客商不須繳納地方稅的思想,還有一些人認為外來企業都可以享受所得稅減二免三的政策,有的還以此作為招商引資的條件,這其中包括一些地方黨政領導。事實上,現在稅收減免權都集中在中央、省政府,設區市以下政府不具備減免稅審批權。稅收宣傳一要強化對納稅人的宣傳,努力提高外來客商的納稅意識,提高稅法的遵從度;二要強化對地方黨政領導的宣傳,一些領導一味強調招商引資環境,忽視依法治稅,時常干預正常的稅收工作,削弱了稅法的剛性和嚴肅性,只有地方黨政領導的依法納稅意識增強了,才能更好地支援稅收工作。

(二)將年納稅額在一定數額以上的納稅人、重點稅源行業納稅人作為被稅務機關鎖定的“重點納稅人”,實行特殊管理和監控,做到“抓住重點、鎖住龍頭”。對於納稅額的界定可採用兩種方法:第一,以省、市局公佈和要求的納稅額作為監控標準;二,按照園區企業數量的10%為依據,換句話說,將當地園區具有代表性的企業作為重點納稅人進行監管。

(三)全力推進資訊化建設,與有關部門建立健全納稅資訊共享。國稅、地稅要資訊共享,逐步建立工業園區企業納稅資訊庫,實現各稅種聯網查詢。地稅部門還要加強與工商、銀行、土管、房產、海關的協調聯動,構建固定的資訊傳遞渠道,通過資訊共享建立起協查護稅的網路。

(四)抓住大案、典型案件,重拳出擊,保證稅法的剛性和嚴肅性,震懾偷逃稅分子。縣級工業園,情況複雜,企業的納稅意識參差不齊,有的藉口招商引資政策拒不納稅,有的隱蔽收入做假帳大肆偷逃國家稅收,侵蝕國家稅基。因此,必須依靠稅務稽查的力量重拳出擊,依法打擊犯罪分子的囂張氣焰,維護稅法的剛性和嚴肅性,為其他企業營造公平公正的競爭環境。

(五)儘快確立各縣級工業園區的工礦區地位,為土地使用稅和房產稅的徵收提供法律依據。當前,由於縣級工業園的地理特殊性,土地使用稅和房產稅基本上都未開徵。實際情況是,一些工業園已經具備工礦區條件,只是因為未納入規定範圍,才導致目前這種尷尬局面,因此,儘快確立確立各縣級工業園區的工礦區地位勢在必行。

(六)開展日常檢查和納稅評估。利用“一戶式”儲存資訊資料和行為稅負及相關資訊,進行評估分析。全面開展案頭評估分析。對嚴重偏離指標引數的企業,長年微利、零稅負申報的納稅異常企業進行重點納稅評估和檢查。企業年度彙算清繳結束後,應按照《省地方稅務系統納稅評估管理實施辦法》,開展企業所得稅等稅種的納稅評估,通過對同一戶企業歷年縱向對比從和同一行業企業稅負橫向分析,掌握重點管理企業的稅收負擔。

(七)因地制宜,設立行業管理機構,對工業園區稅收進行專項重點管理。對工業園區企業這種特定納稅人的稅收管理,採取設定專門的徵管機構實行行業管理是比較科學合理的。由於園區企業大多來自江浙等發達地區,具有豐富的稅收經驗,財務管理水平相對較高,高素質的管理物件需要高素質的管理者。在傳統的粗放式管理下,一個管理員既負責個體稅收,又要承擔企業管理,難以實現新時期下科學化、精細化和規範化管理。行業管理能發現企業存在的普遍性問題,有針對性地加以解決,從而有效堵塞徵管上的漏洞,減少偷漏稅現象的發生,達到管深管透的目的。

加強工業園區稅收徵管對於貫徹國家巨集觀調控政策、落實資源能源利用水平、增加國家財政收入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因此,我們要把工業園區稅收徵管當作一項政治任務來抓緊抓實抓好,把各項政策落到實處。

企業調查報告11

一、調查背景

進入20xx以來,世界經濟總體上保持了復甦態勢,但面臨諸多複雜因素,復甦態勢仍不均衡。中東、北非局勢動盪不安,大宗商品價格上漲引發新興經濟體通脹壓力增大,日本地震和海嘯導致日本經濟陷入負增長。20xx下半時期,歐洲主權債務危機愈演愈烈,美國經濟放緩明顯,都為世界經濟增長帶來了新的不確定性,世界經濟復甦前景被蒙上了巨大的陰影,此時的爭論焦點已經變成了“先推行財政穩固計劃還是繼續維持經濟刺激政策”。事實上,這也成為世界各國政府制定巨集觀經濟政策時面臨的兩難問題。

二、調查的目的及意義

作為一名當代的大學生,瞭解國情,使即將畢業步入社會的我們瞭解企業就業市場趨勢,是非常有必要的。特別是對於我們外語專業的,從事外貿方向相對比較的多,因此,我們本專業學生應該瞭解外貿企業對人才的需求狀況,以便為今後的就業做準備。寧波教育學院高職學院特此組織了這次極有意義的外企調研活動。

三、調查方法

本調查主要採用相關部門抽樣調查形式的問卷調查,結合個別企業、個別公司負責人個案訪談完成。問卷發放時間為3月13日至3月15日。實際發放問卷30份,收回30份,問卷有效率93%。

四、調查範圍物件的基本情況

我們組成員經過對寧波市30多家企業的調查問卷反饋情況得出:各家外貿企業的主要出口市場在歐洲與美洲,各佔市場比率40%與23%;其次是東南亞與非洲,各佔15%與7.5%。寧波市外貿企業主要出口產品為紡織服裝,佔出口產品的25%;其次是傢俱產品,佔19%;還有的.就是化工產品和機電產品,各佔12%。

五、調查資料展示及結果分析

(一)寧波是我國重要的港口城市,進出口貿易發達。經過調研,寧波主要的出口產品為紡織服裝佔25%,其次是傢俱產品,機電,化工,鋼鐵產品,分別佔19%、12%、12%、6% 。也有少部分企業出口農產品以及有色金屬所佔比例不是很大,各佔2%和3%。由此可以得出寧波的外貿企業是以出口紡織服裝等輕工業產品為主的,摻雜少許。

農副產品和第三產業的產品的企業。在我組所調研的企業中,出口市場以歐洲,美洲,東南亞地區為主。

歐美市場是寧波外貿企業主要的出口方向。歐元貶值、金融危機導致歐美市場蕭條,勢必影響我國產品出口。但是,經過一段時間的發展,全球經濟初步復甦。所以,寧波48%的企業預計企業2011年全年出口額將超過2010年,4%的企業預計持平,48%的企業預計下降。

(二)接著我們

小組對影響企業發展的不利因素作了調查。主要有以下幾點:人民幣升值,勞動力價格提高,原材料、能源漲價,地價或租金上漲,出口退稅政策調整,物流運費提高,市場準入認證費用等。如下圖所示:

分析企業發展的狀況,25%的企業對未來一段時間出口前景預期抱持平態度,12.5%的企業抱樂觀的態度,62.5%的企業抱不樂觀的態度。雖然如此,各家經營者還是紛紛制定出相關的發展目標,以應對危機,渡過難關。其中29%的企業決定開拓新興市場;16%的企業決定擴大內銷;也有16%的企業決定調整生產規模;還有16%的企業決定加大研發力度、產品升級和品牌建設;13%的企業決定多方面縮減成本;10%的企業打算降低價格,維持市場份額。

(三)通過分析瞭解企業發展狀況,我們也調查到了企業招聘人才的一些相關要求,作為一名英語專業的大三即將畢業的學生,努力提高自身素質,使自己更符合企業所需人才的標準,對我們以後的就業十分重要。目前,企業招聘員工的方式以人才交流會為主要招聘方式,佔34.50%,其次是因特網,佔20.70%,而大專院校專場招聘會只佔了10.30%.

企業調查報告12

一、綜述

(一)調研背景及目的

小微企業是近年來我國經濟社會發展的一支重要生力軍,在促進經濟增長、轉型升級、優化經濟結構以及擴大就業、增加收入、改善民生、促進穩定等方面具有舉足輕重的作用。目前,我國經工商部門登記註冊的小微企業佔企業總數的99%,提供了85%的城鄉就業崗位,最終產品和服務佔國內生產總值的60%,上繳稅收佔全國企業的54.3%。支援小微企業健康發展,對於我國經濟保持平穩較快發展,具有重要戰略意義。國務院出臺了一系列政策措施支援我國小微企業的發展。

為了響應國家政策,重慶市政府也出臺了相關政策,大力扶持小微企業低成本創業和發展。重慶市政府出臺了《關於大力發展小微企業若干意見》,在此基礎上,工商、財政、人力社保、質監、環保、民政、宣傳等相關部門,單獨或聯合下發支援小微企業發展的檔案23個,涵蓋了小微企業發展政策扶持的諸多方面。據悉,20xx年重慶市政府共發放財政補助金14.92億元扶持小微企業,截至20xx年底,重慶累計發展小微企業50955戶,共帶動40.62萬人就業。按照計劃,今年我市將新增微企3萬戶,20xx年,我市將累計發展微企15萬戶。僅20xx年,全市便建立微企孵化園、創業基地65個。

但是,小微企業由於其本身的“微小”特性,導致在發展過程中

遇到很多難題,成活率偏低。究其原因,主要在於小微企業缺乏人力資源、企業管理經驗、財務稅收、營銷策劃等方面的經驗。因此,小微企業急需要專業的諮詢和服務來幫助他們可持續發展。然而,目前市場上專門服務於小微企業的諮詢服務機構還很少。目前市場上的大多數諮詢機構都是服務於大中型企業,小型小微企業由於規模小難於支付高額的諮詢費用一直得不到較好的諮詢服務,導致市場在小微企業諮詢服務行業供求失衡。因此,為了彌補市場空缺,進一步配合國家出臺的相關政策,也為了提供大學生一個鍛鍊實踐的平臺。進入20xx年,在當下的經濟環境下,小微企業經營狀況如何?20xx年上半年,一系列金融改革措施讓人們感受到國家解決小微企業企業融資難的決心,而如今小微企業融資的實際狀況如何?20xx年,國務院曾密集出臺一系列幫扶小微企業的措施,其中,減免稅費是重點,現在小微企業的.稅費負擔究竟如何?

帶著對小微企業生存境遇的關注,本團隊於20xx年5月在重慶多個省市開展了小微企業經營和融資現狀調研,並形成《重慶小微企業經營與融資現狀調研報告》。

(二)調研方法

重慶小微企業經營與融資現狀調研採用網路調研與實地走訪相結合,定量分析與定性分析相結合的調研方法。

報告中,所有的資料按照四捨五入規則顯示為無小數位數值,因此導致部分資料的加總值與字面相加值有微小的偏差,屬正常現象。

樣本分佈情況。調研樣本為1407份,江北、南岸、沙坪壩、萬州、的樣本數居多,分別為21.04%、8.88%、9.81%、12.22%、13.93。內貿企業樣本數超過66.95%,現行業經營年限3年以上的樣本數為72.07%。按照《中小微企業劃型標準規定》(工信部聯企業[20xx]300號),調研樣本中微型企業佔比達到72%,中型企業佔比僅6.68%。行業分佈以原材料、工業品、加工定製行業為主(見表1.1),原材料行業包括冶金礦產、橡膠、精細化學品、化工、紡織、農業、建材、能源、醫藥保養等;工業品行業包括通用機械、行業裝置、五金工具、電工電器、電子元器件、儀器儀表、汽摩、安防、照明等;加工定製行業包括機加工、電子加工、印刷、模具、包裝等。

企業調查報告13

——崗位管理現狀內容摘要:我國企業對通過崗位分析加強崗位管理規範化的態度基本一致,但管理規範化水平有待進一步提高。絕大多數企業進行過組織結構調整和人員調整,且主要以小範圍的區域性調整為主。企業崗位分析的結果主要應用於考核、招聘、薪酬設計和人員崗位調整等領域。企業對崗位分析在人力資源管理中的作用的認同感高度一致。不同背景企業崗位管理情況存在一定差別。

關鍵詞:企業 人力資源管理 崗位管理 應用

現代人力資源管理的核心命題之一是解決人與組織的關係問題,這一命題自然地集中在人與組織的結合點——崗位的管理上。以崗位分析為核心的崗位管理是現代企業人力資源管理的一項重要的基礎工作,反映一個企業管理的規範化水平。

一、我國企業當前崗位管理的總體狀況

我國企業對通過崗位分析加強崗位管理規範化的態度基本一致,但管理規範化水平有待進一步提高。在調查的1883 家企業中,92%的企業認識到通過崗位分析加強崗位規範化管理的重要性,其中,51.8%的企業做過崗位分析,41.4%的企業正在做或準備做崗位分析。這表明,我國企業通過崗位分析加強崗位規範化管理的態度具有高度的一致性。但僅有51.8%的企業做過崗位分析,企業崗位管理規範化水平仍比較低。

絕大多數企業進行過組織結構調整和人員調整,且主要以小範圍的區域性調整為主。調查顯示,在進行崗位分析前,81.7%的企業對自身組織結構都進行了調整,其中,進行區域性調整的企業佔60.4%,調整較大的企業佔21.3%,沒進行調整的企業僅佔18.3%。有76.3%的企業通過崗位分析對人員進行了調整,其中,人員調整大的企業僅佔10.1%;人員區域性調整的企業佔66.3%;另有23.7%的企業沒有進行人員調整。這表明,大多數企業在崗位分析之後進行了人員調整,但調整幅度主要以小範圍區域性調整為主。

企業崗位分析結果主要應用於考核、招聘、薪酬設計和人員崗位調整等領域。企業進行崗位分析的結果主要應用於考核的佔36.2%、招聘的佔34.3%、薪酬設計的佔33.3%、人員崗位調整的佔31.5%;而應用於培訓和職業生涯規劃的僅佔23.1%和10.9%,比例較低。

企業對崗位分析在人力資源管理中作用的認同感高度一致。87%的企業認為崗位分析對企業人力資源管理工作發揮了比較大的作用,其中,9.4%的企業認為作用非常大,31.7%的企業認為作用很大,46.3%的企業認為作用較大。另有10.1%的企業認為有一點作用,僅2.2%的企業認為沒有發揮作用。

二、不同地區企業崗位管理狀況

西部地區企業崗位管理水平規範化明顯低於東中部地區企業。東部地區做過崗位分析的企業比例最高,為59.1%;中部其次,為51.5%;西部較低,為47%。西部地區企業組織結構調整幅度和人員調整幅度最大。西部地區企業組織結構調整大的比例最高,為31.8%;東部地區其次,為20.7%;中部地區最低,為15.1%。從企業人員調整情況看,西部地區企業人員調整幅度最大,人員調整大的企業佔15%;而東部地區企業進行人員調整的比例最小,有25.6%的企業沒有進行人員調整。企業組織結構和人員調整幅度大,

反映出西部地區企業的管理模式正發生重大改變。

不同地區企業崗位分析結果應用稍有差別。東部地區企業崗位分析結果主要應用領域是考核、招聘、薪酬設計,中部地區企業主要應用於考核、薪酬設計、人員崗位調整,西部地區企業主要應用於考核、人員調整、招聘。東中部地區企業越來越認識到薪酬設計對提升人力資源管理水平的重要性,並逐漸將崗位分析的結果應用於薪酬設計領域。

三、不同性質企業崗位管理狀況

集體企業正規化管理意識兩極分化,私營企業管理正規化水平較低。從企業性質來看,國有企業、非國有股份公司及外資企業“做過”、“正在做或準備做”、“不打算做”崗位分析的比例差別不大;集體企業中,做過崗位分析的企業佔60.7%,為最高,但也有14.3%的企業不打算做崗位分析,這表明集體企業管理意識兩極分化;私營企業中,做過崗位分析的企業佔47.1%,低於其他企業,這表明私營企業還不太重視管理正規化。

集體企業組織結構和人員調整的比例和幅度最大,外資、港澳臺企業和非國有股份及有限責任公司進行調整的比例和幅度相對較小。94.1%的集體企業進行了調整,其中進行較大調整的佔29.4%,進行區域性調整的佔64.7%。外資、港澳臺企業和非國有股份及有限責任公司進行調整的比例和幅度相對較小,有超過20%的企業基本沒有進行組織結構的調整。從人員調整的情況看,集體企業人員調整的幅度和調整比例最大,人員調整大的企業佔17.6%;非國有股份和有限責任公司的調整幅度最小,僅有5%的企業進行了較大幅度的調整;外資、港澳臺資企業調整比例最小,31.6%沒有進行人員調整。

不同性質企業崗位分析結果應用領域稍有差別。國有企業和國有控股企業的崗位分析結果主要應用於考核和薪酬設計;集體企業主要應用於薪酬設計和考核;外資、港澳臺資企業、私營企業和非國有股份及有限責任公司主要應用於招聘和考核。這表明,國有和集體企業越來越認識到薪酬設計在人力資源管理中的重要作用,過去平均主義的分配方式已經明顯不適應現代企業管理的需要,並根據崗位分析和評價的結果逐漸拉開收入差距。

四、上市與非上市企業崗位管理狀況

上市企業管理規範化水平明顯高於非上市企業。境內外都上市的企業崗位管理規範化程度最高,做過崗位分析的比例高達72.5%;非上市的企業崗位管理規範化程度最低,做過崗位分析的比例僅為47.3%;境內上市、境外上市或擬上市企業做過崗位分析的比例差別不大。

擬上市企業的組織結構調整幅度最大,企業上市有利於促進企業管理水平提升。擬上市的企業組織結構調整大的佔28.9%;境內外都上市的企業100%都進行了組織結構調整。

上市企業更注重把崗位分析的結果應用於薪酬設計。境內外都上市的企業崗位分析結果主要應用於薪酬設計和考核;沒有上市的企業、擬上市企業主要應用於考核和招聘。這表明上市企業更注重把崗位分析的結果應用於薪酬設計,來提升人力資源的管理水平。

上市企業更加認同崗位分析對企業人力資源管理的作用和地位。上市企業認為通過崗位分析對公司人力資源管理的作用“非常大”和“很大”的比例佔54%;非上市企業認為通過崗位分析對公司人力資源管理的作用“非常大”和“很大”的比例不到40%,低於上市企業。

五、不同規模企業崗位管理狀況

企業資產規模越大,企業崗位管理規範化程度越高。企業資產額3000萬元以下的企業、3000萬元至1.5億元的企業、1.5億元至3億元、3億元以上的企業做過崗位分析的比例分別為:42%、52.2%、52.8%、58.9%。從企業的銷售額來看,也有類似規律。這表明,企業的規模越大,管理的'層級越多、管理的複雜程度越大,越需要通過崗位規範化管理提升企業的人力資源管理水平。

企業規模越大,組織結構調整的比例越大。資產額3億元以上的企業組織結構調整幅度最大,28.1%的企業組織結構調整大;資產額3000萬元以下的企業組織結構調整幅度最低,只有16.1%的企業進行了組織結構的大調整。從企業銷售額看,也有類似的規律,即銷售額越大,調整幅度越大。

企業規模越大,薪酬設計受崗位分析的結果的影響越高。資產額3億元以上企業的崗位分析結果主要應用於考核、薪酬設計和招聘;資產額1.5億元至3億元企業主要應用於考核、招聘和薪酬設計;資產額3000萬元至1.5億元的企業主要應用於考核、招聘和薪酬設計;資產額3000萬元以下的企業主要應用於考核、招聘和人員崗位調整。

企業規模越大,越認同崗位分析對企業人力資源管理的作用。資產規模3億元以上的企業認為通過崗位分析對公司人力資源管理的作用“非常大”和“很大”的比例佔45.3%;資產規模1.5億元至3億元企業的比例佔39.1%;資產規模3000萬元至1.5億元的企業佔38%,資產規模3000萬元以下企業的比例佔37.8%。

六、不同行業企業崗位管理狀況

採掘業企業做過崗位分析的為79.2%,高於其他行業;其次是公用事業類企業,佔61%;金融保險和建築業企業做過崗位分析的比例較低,分別為47.9%和48.7%。

從組織結構調整情況看,農林牧漁業企業調整比例最大,95%的企業都進行了組織結構調整;批發零售餐飲業企業的調整幅度最大,進行組織結構大幅調整的佔46.7%;採掘業企業調整幅度最小,調整大的企業所佔比例僅5%。

從人員調整看,採掘業企業調整比例和幅度最大,所有受調查的企業都進行了人員調整,且絕大部分企業以較大範圍的人員調整為主,人員調整大的企業佔89.5%。通訊與資訊科技(IT)及製造業企業調整幅度最小,進行較大範圍人員調整的企業不到8%。交通運輸、倉儲和郵政業企業調整比例最小,進行人員調整的比例為67.6%,低於其他行業的企業。

從崗位分析結果應用看,農林牧漁業、製造業、批發零售餐飲業、房地產業、金融保險崗位分析的結果主要應用於考核和招聘;採掘業企業主要應用於薪酬設計,公用事業企業主要應用於人員調整和考核;建築業、交通運輸、倉儲和郵政業主要應用於考核和薪酬設計;通訊與資訊科技(IT)、社會服務業主要應用於招聘和人員崗位調整。

從對崗位分析的認知度看,農林牧漁業、採掘業、製造業等生產型企業對崗位分析的認知度更高一些;而通訊與資訊科技(IT)、金融保險、批發零售餐飲業等服務型企業對崗位分析的認知度較高,相當一部分企業認為通過崗位分析對公司人力資源管理的作用較小或沒有作用

企業調查報告14

一、調查時間:20xx年2月

、調查物件:寶坻區一服裝廠公司進行了調查研究

三、調查方法:觀察法,詢問法,問卷法,查閱資料法

四、公司背景資料:

公司專業從事設計生產公司工作服、工服、工裝、T恤、襯衣、白大褂、西服、職業裝、棉服、特種工作服、連體服及其他服飾產品,款式設計、排版生產及客戶檔案管理部分電腦化,是一家擁有豐富經驗的生產企業。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公司以完美的質量、良好的信譽、優質的服務、合理的價格贏得了廣大客戶的信賴和好評。

公司成立於19xx年,經過十年的探索、創新及全體員工的不懈努力,擁有自己的開發設計、生產銷售和售後服務等部門,形成一條龍的經營理念。

經營範圍:服裝、服飾的科研、開發、設計、生產及銷售。產品類別涉及金融業、高檔寫字樓、商場、酒店、物業、礦業、建築、學校、醫院、超市、園林綠化及特種制服等。

這家企業不僅規模大,並且各方面的設施也相對比較齊全,其主要包括生產加工、配套設施、管理設施。整個工廠有本地員工和外來員工所組成,大致有200餘人。其中2/3的員工所從事服裝生產工作,剩餘員工分別從事採購、設計、檢查、倉庫、會計等多個部門。

公司以拼搏進取的團隊精神,來共同塑造諧美奮進的企業文化,進而實現企業管理現代化、產業規模化、產品多元化、團隊職業化,以保障企業不斷走向輝煌,永續發展。

五、調查內容:

(一)、瞭解公司的企業經營理念:企業要創出利潤,並正確使用利潤;企業應用正直的方法創出利潤;公司是人生的學校;企業運營是為了顧客。

(二)工作流程、

1、由銷售人員瞭解客戶需求及穿著目的,進行初步溝通。

2、由設計人員提供設計方案及面料樣卡。

3、雙方達成共識,簽訂合同。

4、專業量體師免費上門量體,(工裝及商場營業員試穿號衣)完成資料存檔。

5、CAD系統放碼、排版,存入電腦。

6、技術部負責製作服裝工藝單,並由資深剪裁師單量、單裁。

7、進口縫製裝置,先期縫製。並盡興半成品檢。

8、免費半成品試穿,滿足個性需求(只限工裝類)。

9、成品深加工,專業西服整燙定型。純棉工藝提供水洗高溫定型服務,保證不掉色不縮水。

10、成品檢查合格,包裝送貨。

11、按客戶需求,贈送10%輔料備品。

(三)人力資源管理

1、人力資源配置上,主要依靠內部培訓。鄉鎮企業具有用人上的相對封閉性,內部培訓是滿足企業對人力資源需求的主要方式。因此在聘用員工時,特別強調個人具體技能,這樣在培訓員工上就可以不花很大功夫。2、人力資源管理上,具有情感式色彩。講求“親緣、血緣、地緣”關係,習慣於家庭式管理,尊重權力,樂於穩定,

3、技術分工不細。絕大多數企業技術水平還相對落後,自動化、機械化的程度低,專業性差。各工種、各崗位之間更需要有效銜接和協調作業,生產和管理經驗作用大,技術上不宜分工過細。這對員工素質提出的要求是,能夠儘可能全面熟悉企業情況,對各工種操作方法和工藝流程都有所瞭解,最好是“通才”。

(四)公司員工學歷和薪資情況。公司員工200人其中大本學歷佔4%,專科16人佔8%,高中、中技學歷佔10%左右,國中佔49%,國小佔29%。公司有直接生產工人150人,輔助生產人員15人,行政管理人員15人,銷售人員20人。公司不同類別的的職工公子標準不同。直接生產的工人實行計件工資,平均工資為1600元左右。設計師執行技術工資標準,薪資為一級1000元、二級1400元、三級1800元每個級別多400元。管理人員執行職稱工資,無職稱1000元初級1800元中級3000元。銷售人員工資底薪1000元加提成,主管20xx元加提成,經理500元加提成。輔助人員工資1000元。

調查目的:通過這次調查瞭解其服裝設計、生產、銷售流程並親身體驗了一下當一名普通工人的感受。通過與技術科的師傅、廠長交流了解服裝從原材料到成品批量生產的全過程以及生產組織管理等知識,培養我樹立理論聯絡實際的工作作風,以及生產現場中將科學的理論知識加以驗證、深化、鞏固和充實。並培養我進行調查、研究、分析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為後繼專業課的學習、課程設計和畢業設計打下堅實的基礎。

六、存在具體問題:

(一)、存產品市場不穩定。鄉鎮企業面臨激烈的市場競爭,由於經濟技術實力的限制,市場份額極不穩定,產品品種結構需要經常調整和改變。相應地,企業的組織方式、決策程式、管理方法也應具有一定的靈活性,過分拘泥於嚴格的規章制度會使企業僵化,降低活力,難以適應不斷變動的市場要求。

(二)員工文化素質偏低。中國勞動力市場尚處剛剛發育階段,難以對企業提供有效人才供給。

一方面國民教育水平偏低,特別是農村人口,文化素質相對很差;

另一方面,人才的供給與需求脫節,學校培養學生時,對人才需求關注不夠。儘管近年來,各省、市人才中介機構,人才交流活動日益增多,人力資源總量上升,質量提高,但仍呈現出結構性短缺,專業技術人才不足,地域分佈不均,城鄉二元性特徵顯著。鄉鎮企業難以吸引和招聘急需人才。另外,勞動力市場需要健全的機制來規範。目前,企業通過市場選擇勞動者,存在瞭解不足、使用不當、從業不穩的顧慮;勞動者通過市場選擇企業,也存在缺乏利益保障和長遠發展機會的擔憂。農民式的狹隘自私也有充分體現,注重短期的'眼前的利益,難以將個人利益同企業興衰長期統一,“二兼業”的就業形式,使就業相對不穩定,流動性大。

三生產管理的相對落後。在鄉鎮企業生產經營管理中,由於受資源的制約,絕大多數企業都儘量控制備貨生產,而是採用訂貨生產這種方式。在訂貨生產這種狀態下實施生產管理,首先,要綜合評估、考慮生產管理的五個要素:

1)生產廠房;

2生產裝置;

3生產技術;

4生產人員;

5生產資金。

如果這五項因素有一個環節出現問題就會影響全域性。

四生產裝置落後。受資金的限制企業流產線裝置不能及時更新,有的經常出現故障,影響工作的進度。

五員工福利待遇偏低,工作強度大,工作時間長,企業員工的各種保險待遇還有待提高。

六沒有形成自己的品牌特色。

七、解決措施

(一)1人力資源配置上,應當以培育為主,引進為輔。鄉鎮企業員工的文化素質、技能水平普遍低下,嚴重製約著企業的塣大和發展。有限的實力又難以在欠發育的勞動力市場上引進充足的適用人才,全面改變企業員工的素質。因此,從長期看,必須立足於內部培養,企業發展規劃要有人力資源開發與計劃配套,要把人才培養作為企業領導業績考核重要指標。對於高階管理人員,要實行繼續教育,使其掌握市場經濟基礎理論和現代企業管理知識,將學習成績納入幹部考核指標;基層、中層管理人員應全部參加國家承認學歷的函授學習,學習成績作為聘用幹部標準之一;對於工作時間長、文化水平低的員工,實行在崗培訓,必要時每年選派部分重要崗位職工到大、中專院校學習或到大型企業進修;聘請院校教授和企管專家到企業講座輔導,提高員工整體素質。從短期看,引進人才是補充,通過招聘、借用等方式,吸納一部分專才、特才,依託人才引進,帶來新資訊,啟動新專案,開拓新市場,發揮引進人才的技術輻射作用。“引進適用人才,培養未來人才,提高全員素質”,應是當前鄉鎮企業人力資源配置的指導方針。

(二)在形成自己的銷售渠道的同時,提高了產品競爭力。加快建立資訊服務平臺。利用現代技術、裝置、資訊手段,搭建完備的企業資訊服務平臺,充分利用網路資源,提高地區的知名度。

(三)改變家族式管理模式。“用人要用有價值的人,生產要生產有價值的商品”堅持以人為本原則,人力資源管理上,要有情感式色彩,領導與員工之間,僱主與僱員之間,以及職工之間,除了工作上互相配合、通力協作外,還注重不斷增強相互間的親密感和信任感,努力創造一個友好、和諧和愉快的氣氛。使員工有充分的安定感、滿足感、歸屬感,在工作中體味人生的樂趣和意義。企業還要吸收職工參加管理,使職工不但對企業經營狀況能及時瞭解和掌握,而且能對重大問題的決策發表意見,形成合作性的勞資關係。根據企業經營狀況得到的紅利給工人發彈性工資。這種措施好處在於,精神激勵調動了普通職工的積極性和獻身精神,工資成本的靈活性使企業無需大批解僱工人也能比較容易地渡過經濟不景氣難關。

(四)注重企業再發展。在企業盈利情況下,公司領導要有長遠眼光,更新裝置,注重技術上的創新與開發,注重培養自己的企業文化。

(五)建立完善的用工制度。制定規章制度既是用人單位的法定權利也是用人單位的法定義務,根據勞動法第四條規定:用人單位應當依法建立和完善規章制度,保障勞動者享有勞動權利和履行勞動義務。可見完善的勞動規章制度有助於保護勞動者的權益。完善的規章制度可以使用人單位的勞動管理行為規範化,不合理的違法的規章制度會大面積的侵犯職工權益,當然最終受損失的還是企業。

合理的規章制度有助於職工明確自己的權利職責,同時遵守規章制度比完全聽從隨意性的長官意志更容易接受。好的規章制度通過賦予特定的職位特定的權利義務責任,使職工能預測到自己的行為和努力可能對自己和單位產生的結果,激勵職工的工作熱情。

企業調查報告15

一、調查過程

(一)調查目的與意義

1.調查目的

員工培訓的目的是通過一定的科學手段,促使員工在知識、技能、能力和工作態度等方面得到提升,以保證員工能夠按照預期的標準或水平完成工作任務,員工的素質決定著企業的素質,擁有高素質的人才,才可能談得上持續發展。通過培訓,可以使新員工融入到企業的文化之中,可以使老員工補充新知識新技能,以跟上企業發展的步伐。

2.調查意義

企業要參與市場競爭,就必須擁有高素質的員工隊伍。人才要參與人才市場競爭,就必須時時“充電”,吸收新知識和新技能,以增強自身競爭力。培訓使企業人力資本整體增值的同時,也增加了企業自身的價值。員工培訓可以有效地幫助企業創造價值或贏得競爭優勢,重視員工培訓工作的企業會比他們的競爭對手錶現出更好的經營業績,更有信心迎接競爭性挑戰。培訓不僅通過員工自覺性、積極性、創造性的提高而增加企業產出的效率和價值使企業受益,而且增強員工本人的素質和能力,使員工受益。培訓是管理的前提、培訓是管理的手段。培訓不僅為管理創造了條件,其本身就是一種管理的手段,即培訓通過滿足員工高層次的精神文化需求來激發員工的幹勁和熱情。

(二)調查物件概況

1.調查物件全稱

上海百晟精密機械有限公司

2.調查物件地址

xx橋路898號

3.調查證明人

邵xxx 136xxxxx

(三)調查時間

20xx年8月26日—20xx年11月18日

(四)調查方式

主要採取的是訪談的形式。通過對上海百晟精密機械有限公司的管理人員進行訪談,深入瞭解了該公司員工培訓的現狀、存在的問題及其改進途徑。

二、調查物件現狀

(一)上海百晟精密機械有限公司概況

上海百晟精密機械有限公司創於20xx年,到20xx年我們公司總人數為96人,其中技術人員佔了65%, 公司轉制前為上海鐘錶工具模具廠,是上海鐘錶公司所屬單位,專業製造精密機械裝置、鐘錶、儀表、儀器等行業配套裝置。裝置先進,技術力量雄厚。主要產

品有C6104多功能精密小車床、各類自動車夾頭,同時承接各類模具及精密零件各類小齒輪加工。特別是多功能精密小車床、自動車夾頭均有三十多年的生產經驗,產品銷往全國各地,出口東南亞及歐美。

(二)上海百晟精密機械有限公司員工培訓的特點

培訓與技術不分離。員工在培訓不能只是客體或客戶的角色,而應當完全的融入到培訓的內容和方式中去,唯有如此,才能在培訓中更好的結合實際問題對症下藥。雙向不間斷層進式的培訓模式。在平時的工作中不斷累積遇到的實質問題,有專人歸類總結,在考慮培訓經濟性要求的基礎上,非定時定人組織小範圍講解和解答,這樣不會延誤平時工作的效率。在訪談過程中瞭解到,新進員工的基礎知識及專業知識缺乏,老員工這兩方面欠缺的並不是很多,這樣在安排培訓的.時候就要考慮到側重性的問題。新進員工的能力和技術不及老員工,那在平時就要對新進員工加強培訓的次數和強度,以便其在最短的時間內能夠最多的技術知識,應對其本職工作

(三)上海百晟精密機械有限公司員工培訓的內容

員工技能培訓和員工素質培訓,員工技能培訓是企業針對崗位的需求對員工進行的崗位能力培訓。員工素質培訓是企業針對員工素質方面的要求主要有心理素質,個人工作態度,工作習慣的素質培訓。

三、調查結論與對策建議

(一)調查結論

1、對培訓工作不夠重視。隨著科技技術的飛速發展對員工的知識技能、創新能力、管理能力的要求越來越高,但是對員工的素質培訓和技術培訓不能及時進行,大部分現場員工各部分管理人員不能得到有效的培訓。缺乏“苦練內功、培養後勁”的意識和行動,長期以往只會導致企業管理水平和安全生產水平的下降。

2、培訓工作尚不能適應企業發展的需求。培訓工作仍停留在簡單的技能培訓上,且多以陳舊的培訓方式為主,培訓效果級差,沒有根據企業的整體發展合理地進行佈局規劃,缺乏分專業分層次和循序漸進的培訓。

3、沒有調動員工參與培訓的積極性。目前培訓工作被動參加的多,主動學習的少,應付的多,真正求知的少。由於沒有建立起有效的激勵機制,企業需求和員工個人發展的要求不能很好地結合起來,再加上培訓工作沒有結合企業生存的.些根本性問題,因而難以充分調動員工培訓的積極性。

4、培訓效果反饋不夠健全。由於常常搞突擊式的培訓,人多量大,時間緊,給出題、考核、閱卷帶來許多困難,培訓部門對培訓後的效果不能進行全面、及時的分析和評價,因而無法對後來進行更合理有效地培訓安排,從而不能保證培訓效果和質量的提高。

5、培訓方法落後,多數情況下培訓工作採用講授和技術問答的形式,沒有采用互動練習的設施,缺少基礎設施的配置。

(二)對策建議

企業可以結合每個員工的特點去實行培訓,這樣可以使得培訓可以更好的體現出培訓

的效果。企業可以把以往的培訓方式改變下,不要培訓工作仍停留在簡單的技能培訓上,可以重新制定有利於企業發展需要的培訓內容。建立有效的激勵機制讓員工人主動去參加培訓,這樣的培訓意義更大嗎,然後企業可以把企業的需求和員工的發展更好的結合起來這樣就可以充分的調動起員工培訓的積極性了。可以把企業原有落後的培訓方式改變下,改變更有利於企業發展的培訓方式。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