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詩兩首》教學設計(彙編15篇)

來源:果殼範文吧 2.95W

在平日的學習、工作和生活裡,大家都看到過許多經典的古詩吧,古詩作為一種詩歌體裁,指的是與近體詩相對的古體詩,又稱古風、往體詩。那什麼樣的古詩才是大家都稱讚的呢?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古詩兩首》教學設計,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古詩兩首》教學設計(彙編15篇)

《古詩兩首》教學設計1

【教學內容】

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語文》(人教版)四年級上冊。

【教學過程】

一、開門見山,明確學法

1.揭題。古詩是我國傳統文化的瑰寶,在我國古詩寶庫中,尤以唐代的古詩最著名。今天,我們就來學習兩首唐詩。

2.回顧。過去,大家都學了不少古詩了,怎樣來讀古詩呢?(學生討論交流,教師點撥)

3.小結。(可以根據註釋、查工具書、查資料、請教等)

【設計意圖】

開課伊始,通過“怎樣來讀古詩”一問,引發學生思考;再通過師生間的相互啟發,明確閱讀古詩的基本方法,有助於順學而導。

二、合作學習,弄清詩意

1.自由閱讀兩首古詩。(讀準字音,讀通詩句)

2.個別抽讀,齊讀。(師生共同糾正錯誤讀音)

3.自學古詩。(用小結的方法弄清詩句的意思,先個人自學,再小組內學習。教師巡視指導)

4.檢查學生對這兩首詩內容的理解。

⑴《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①說說題目的意思,哪個字是“到、去”的意思。②說說整首詩的意思。③齊讀。

⑵《送元二使安西》。①說說這首詩的意思。②齊讀。

【設計意圖】

這個教學環節圍繞一個“讀”字進行:一是讀準,二是讀通,三是讀懂。在讀的過程中,採取了合作學習的方法。為了讓合作學習更為有效,注意了以下三點:第一,先自學再合作,使合作學習的根基牢固;第二,合作學習有任務,有分工;第三,合作學習的效果有檢測,這樣的學習能落到實處。

三、想象畫面,深入玩味

1.創設情境。伴隨著古典樂曲,教師描述每一首詩的具體背景,聲情並茂地範讀這兩首古詩。讓學生閉目想象畫面,談談自己的感受。

2.小組合作學習。探討:這兩首古詩有什麼不同和相同之處。

3.全班交流。在交流中捕捉閱讀深入點“送”,因為“送”是兩首詩共同的理解點。可在學生多元、零散思索的基礎上,啟發學生思考:同樣寫“送別”,有什麼不同點和相同點?指導學生抓住詩篇中的關鍵字詞去品味。

不同點:送別的地點不同;送別時天氣、情景不同;送別時心情不同……

相同點:同是寫送朋友;同是寫朋友離別時的依依難捨之情……

(結合學生體會,啟發、指導學生對比著入情入境地朗讀,在理解中反覆詠歎這兩首詩)

【設計意圖】

樂曲聲由開始第一首時的明快、激越,轉為第二首時的舒緩、低沉和悲涼,再加上教師富有感染力的朗讀,這樣便可很快讓學生入情入境。與此同時,把兩首古詩放在一起朗讀,在相互對比、相互映襯中形成了一種閱讀磁場,有利於學生去品味、去研讀。雖然兩首詩有那麼多不同的地方,但友情是相同的。讓學生在不同中求相同,啟發學生比較、研討,在比較中發表真切感悟,反覆咀嚼,品嚐詩“味”,並通過學生的想象、朗讀以及對字詞的品味,來豐富學生內心的詩意世界,層層深入,讀出情味!

四、切己體察,餘音繞樑

1.背誦。播放古典樂曲,學生自由背誦。

2.寫話。李白和王維的這兩首詩表達了朋友之間依依不捨之情,讓我們感受到一份濃濃的友情。聯絡個人經歷,說說自己對友情的感觸,或親身經歷的難忘友情,再寫下來。

3.引入。這兩首古詩僅僅是我國古代詩歌寶庫中兩粒很小很小的“沙子”,在中國古代還有許多情真意切的古詩名句,請看:

春草年年綠,王孫歸不歸?――王維《山中送別》;莫愁前路無知己,天下誰人不識君。――高適《別董大》;洛陽親友如相問,一片冰心在玉壺。――王昌齡《芙蓉樓送辛漸》;海記憶體知己,天涯若比鄰。――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請大家課外去找找,去讀讀,再背一背。

【設計意圖】

閱讀,從某種意義上說不是讀文字,而是讀自己。因此,讀書要切己體察,讓學生聯絡個人經驗加深對詩歌意境的理解;課文結束前,補充課外資源,讓學生充實自己的文化底蘊,激發學生課外閱讀古詩的熱情,可謂回“味”無窮。

《古詩兩首》教學設計2

【教學內容】

蘇教版國小語文第十冊第23課《古詩兩首》

(《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樓醉書》與《曉出淨慈寺送林子方》)。

【設計理念】

1、藉助專題網路教學這一前瞻性的教學形式,整合課程資源,促進教師教學方式與學生學習方式的轉變,在整合中促進自主性,加強互動性,構建一種新型的語文課堂生活,實現學生語文素養的提升。

2、張揚語文味,充分凸顯網路優勢,讓學生在研讀、品味中體會詩人的情感,實現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的有機融合。

【教學目標】

1、引導學生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詩歌,背誦詩歌。

2、讓學生正確使用網路,用網路搭建已知與未知溝通、衍化的橋樑,學會合理而有效地處理豐富的網路資料。

3、帶領學生抓詩眼,緊扣關鍵詞,咀嚼重點詩句,在想象中走進古詩的意境,體會詩人的情感。

4、在學習中有目的地指導學生總結學習方法,舉一反三、學以致用,形成必要的學習習慣和學習能力,從而提高學習效率。

【教學準備】

準備網路課件,與學生進行課前談話。

【教學過程】

一、簡言引入:

1、導語:人們常說“上有天堂,下有蘇杭”,蘇州的美美在園林,而杭州的美則美在西湖。今天我們將藉助專題學習網站,品讀《古詩兩首》,欣賞西湖風光,走進美麗的杭州西湖。

2、《古詩兩首》中收錄了兩位詩人寫西湖的作品,一位是楊萬里,一位是蘇軾。同學們還記得嗎,這學期我們就學過楊萬里的一首古詩——《宿新市徐公店》,一起來背一背。

二、師生共品:

1、導語:楊萬里眼中的春天很美,他眼中的西湖怎樣?讓我們進入專題學習網站,開啟古詩,去讀一讀楊萬里筆下的西湖。

2、學生試讀古詩,指名學生讀,從字音、停頓、節奏方面評,讓學生讀出詩歌特有的韻律來。(齊讀)

3、課前同學們已經作了預習,關於這首詩,哪些字和詞你不大明白?

4、不明白的地方網路可以助我們一臂之力,已經明白的地方我們也可以利用網路驗證一下,說不定還會有新的發現。好,同學們藉助網路,去把這首詩的意思弄清楚、想明白。

5、學生上網學習。

6、能試著說一說詩的意思嗎?我們從題目開始。詩的一二兩句是什麼意思?三四兩句的意思誰來說?(關鍵詞的點撥:畢竟、四時、接天、無窮、映日、別樣)

7、自己連起來把整首詩的意思說一說。

8、知道了詩的意思,讓我們再來讀一讀這首古詩,學生自己讀;

9、指名讀,評價:(先讓學生評)更順暢了;越聽越有味道了。

10、明白了詩的意思僅僅是得了詩的皮毛,我們知道,古人寫詩講究的是“詩中有畫,畫中有詩”,我們學詩就應該找到那幅畫,成為畫中人。同學們想不想找到那幅畫,成為畫中人?()好,我們繼續!

11、同學們輕輕讀這首詩,想想:六月的西湖跟其他時候有些什麼不同?

12、閉上眼睛想一想,那蓮葉是怎樣的蓮葉,那荷花又是怎樣的荷花?

13、教師引導:滿湖都是荷花,擠擠挨挨的荷葉鋪在水面上,眼前是一片碧綠,遠處還是一片碧綠,這綠色還在不停地向前伸展著,似乎要把整個西湖變成它的世界。你瞧,無盡的綠色中夾雜著耀眼的紅色,朵朵荷花正在旭日中開放,有了陽光和荷葉的襯托,片片花瓣顯得更加嬌豔動人。

14、同學們,你們說,這六月的荷花美不美?這六月的西湖美不美?怪不得詩中楊萬里不寫送林子方,而要寫這滿湖的荷花!

15、讓我們再去讀這首詩,讀出對六月西湖荷花的深深眷戀!(讀、評)

16、六月的西湖,因為有了荷花而獨具魅力;六月的荷花,也因為有了這首詩而倍增嬌豔!讓我們依次點選“畫說詩境”和“西湖視訊”,去感受六月西湖的獨特魅力!

17、看好了嗎?此時此刻,對六月的西湖、六月的荷花,你最想說什麼?

18、如此美的景色,如此美的詩句,需要我們一品再品,一讀再讀,戴上耳機,對著網頁上的配樂美讀,我們也去美美地讀這首詩!

三、快樂自學:

1、導語:藉助網路,同學們學得深入,讀得動情,老師相信大家完全可以用學習《曉出淨慈寺送林子方》的方法自己學習《六月二十七月望湖樓醉書》,對自己有沒有信心?

2、好,開啟“快樂自學”,先看“學法引路”,指名讀。剛才我們就是分這三步走的,同學們按照這樣的方法快樂自學《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樓醉書》。

3、學生自學;

4、學生自學結束,指名學生讀古詩。

5、線上測試、自評導航;

6、大螢幕出示全體學生做題的正確率,講評錯誤率高的題目。

四、對比賞讀:

1、這兩首詩同是寫六月的西湖,哪裡不一樣?學生輕聲讀這兩首詩;

2、思考、交流;

3、既然有如此的不同,我們就應該讀出它們的不同來,自己試著讀一讀。

4、指名讀,讓學生說兩首詩讀法上的不同,再讀;

5、到“音樂選擇”中自己配上合適的音樂讀一讀,配樂誦讀。

6、學生瀏覽網頁上對兩處名句的賞析。

五、結束全課:

西湖的美,美在自然,美在韻致;古詩的美,美在精巧,美在韻律。西湖,她就是一首詩,一首美麗動人、令人回味悠長的詩。在“更多資源”中還有關於西湖的詩詞、傳說、風味等,我們在課後可以去查閱。西湖這首詩,有待於我們每個人去慢慢品,細細品。

網路支援正好處,語文教學花更紅

——《古詩兩首》語文網路課整合點闡述

國小語文的教學,因為學科本身和教學物件的特殊性,決定了我們在進行教學時要注重工具性與人文性的統一,我們的語文課堂也應該充溢著朗朗的讀書味、靜靜的思考味和融融的對話味。

隨著計算機技術的發展和教師教學理念的更新,計算機已經可以從簡單的輔助教學發展到支撐我們的學科教學。對於語文學科,網路平臺可以讓學生查閱資料、朗讀思考、品詞析句、互動交流······可以說,一種新型的語文課堂正向我們撲面而來!

《古詩兩首》(蘇教版國小語文第十冊第23課)包含了兩首描寫西湖美景的詩,怎樣進行基於網路教室環境下的語文教學,實現古詩教學的目標與任務?在充分研讀教材、分析學生和思考網路利弊的基礎上,我確定了以下幾點作為本課的整合點:

一、根據詩文的特點,用網路引撥學生逐步感悟:

在古詩的教學中,理解和感悟是關鍵。在呈現詩文的同時,我配插進相關而豐富的資料,有詩人的介紹,有關鍵詞的意思,還有了解性的常識等等。讓學生根據自己的知識基礎和學習情況自主選擇,自主查閱,在最短的時間裡弄明白古詩的大意。這種集中性的呈現和翻頁式的查閱,簡單並不複雜,覆蓋面廣又易於操作。

對於古詩情境的體悟,如何讓網路平臺中豐富而鮮活的圖片、視訊更好地啟發學生想象與體驗,走進詩中的境界?在設計教學時考慮到圖片和視訊等資料的過早呈現會“先入為主”,對學生的想象和感受提前抑制,禁錮他們的思維。我讓學生先根據詩句閉上眼睛,想象“那蓮葉是怎樣的蓮葉,那荷花又是怎樣的荷花”。此時,學生的想象根在文字,想象的主動權在他自己手中,他完全可以根據自己的感受和理解進行獨具個性的認知活動。在此基礎上,再讓學生利用網路平臺看“畫說詩境”,觀“西湖視訊”,證明自己的猜想,強化自己的感知,豐富自己的體驗。此時,這些教學環節的進行就顯得十分自然,這種自然是充分遵循學生認知規律的必然,也是教學程式合理推進的必然。

二、運用方法的遷移,讓網路引領學生循法自得:

在短短一節課中,帶領學生對網路平臺中豐富的資源全部涉及是不可能的事。對於《古詩兩首》,一節課教兩首詩,要麼急急忙忙難免蜻蜓點水浮於表面,要麼按部就班可時間有限只得作罷。在設計本課的教學時,我考慮到網路教學的優勢,抓住兩首古詩之間的聯絡(同是寫六月的西湖),大膽地將兩首古詩併到一節課來教。一首精講,提煉學法;還有一首放手自學,讓學生利用網路平臺循法自得,形成能力。在指導自學時,先是“學法引路”,接下來是與“師生共品”板塊裡相似的理解與品悟的學習程式,供學生按步進行學習。

放手自學絕不是放任自流,為了讓教師明白也為了讓學生自己清楚這段時間的自學效果,在網路平臺中我設定了“自評導航”板塊,“自評導航”主要由題目組成,按“讀書——理解——賞析”有層次地進行編排。學生自學結束,在網上提交練習答案,專題學習網站實時給學生反饋評判結果。沒有全部答對的學生,可以根據反饋結果的指引,重新思考後再做再提交直至全部答對。在這裡,智慧化的評價就像是一位無聲的老師,輕輕點撥,默默鼓勵,給課堂帶來了活力。與此同時,教師可利用大螢幕顯示出計算機網路系統對全班同學答題情況的統計,對其中正確率較低的題目進行及時地講解與點撥。這樣的實時互動、反饋是平時的教學無法實現的,給組織學生進行有效的自學開闢了一片廣闊的天地。

三、進行後續的延展,用網路引導學生形成習慣:

短短的一節課,帶領學生對網路平臺中豐富的資源全部涉及是不可能的事。怎麼辦,那隻能進行後續的延展,告訴學生,這節課僅僅是一個開始。《古詩兩首》的網路平臺在“更多資源”的欄目下有 “西湖詩詞”、“西湖傳說”、“西湖風味”以及網際網路上有關“西湖”和“西湖詩詞”的網址,利用這豐富多彩、富有吸引力的資源激發學生後續學習的興趣與動力。讓學生們在課後按課上學習古詩的方法用“百度”、“google”、“愛問”等搜尋引擎去搜尋資料,查閱圖片,去學習和掌握更多的古詩......

如此,當我們的學生面對一個課題,以後即使是離開課堂、老師和學校,他們也能夠利用網路去學習,學會終身學習;這樣的意識,這樣的習慣現在我們就應該用網路課去引導、去培養、去激發,讓學生更新學習理念,認識網路學習的無限魅力!

《古詩兩首》教學設計3

學習目標

1.學會“浥”這個生字。

2.理解重點詞語及詩句的意思。

3.品味語言,讀中悟情。掌握學習古詩詞的方法,學以致用。

4.有感情的朗讀,並能背誦。

教學過程:

一、匯入新課

“相見時難別亦難”同學們,有人說離別是詩,有人說離別是歌,有人說離別是淚水。我們讀過“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倫送我情” ;我們讀過“孤帆遠影碧空盡——唯見長江天際流”;我們讀過“寒雨連江夜入吳——平明送客楚山孤。”是啊,離別是岸上的踏歌聲,碧空盡的孤帆,離別是平明送客後孤獨的楚山。從這些千古流傳的送別佳句中,我們讀出的是古人那濃濃的友情。今天我們再來學習兩首送別詩。

二、指導讀詩《送元二使安西》

1.剛才已經有同學忍不住讀出來了,看看每個字都寫準確了沒有。特別是這個字念yì(注音)。

2.詩是一定要吟誦的,我請同學們來推選任意一個同學來讀一讀這首詩。

重點指導讀好詩題:送元二使安西

試與老師的朗讀比較 “元二”後有一個停頓。

3.我們學習一首古詩,除了會讀以外,還需要知道什麼?

(瞭解詩的意思;怎樣知道詩的意思?藉助註釋,聯絡上下詩句、結合背景資料等等)

4.現在請同學們藉助註釋,看看這首詩大概講的是什麼意思,然後在小組裡說說,在學習和交流中,如果遇到不懂的地方先做上記號。(瀏覽網頁,學生自學)

5.交流重點詞語的理解。理解了重點詞語,誰來試著自己的話說一說詩的大概意思?前兩句和和後兩句分別寫的是什麼?如果能用自己的語言連貫地描述就更好了!

6.理解了詩句的意思,誰再來讀讀這首詩。其它同學注意聽,特別注意他在讀詩句時,中間是怎麼停頓的,是不是讀得有節奏。(生朗讀)

三、反覆品讀,入境悟情

1.讀一讀古詩,詩中哪些地方可以看出詩人和元二是好朋友?

(“故人”就是好朋友,知己的意思。“更”說明他們已經喝了許多杯,可能還要喝許多杯,可見他們的感情很深。“盡”就是他們都一飲而盡,只有好朋友之間才這樣。)

2.你們注意到“酒”了嗎? “酒逢知己千杯少”的酒是知己的酒,“何以解憂,惟有杜康”的酒是澆愁的酒,那“勸君更盡一杯酒”是一杯怎樣的酒?

(離別的酒。友誼的酒。 也是一杯祝福的酒。也是一杯連心的酒。)

3.已經記不清喝了多少杯酒。窗外哪些景物,使離別的愁緒會更濃?

(雨、客舍、柳)

4.真的記不清喝了多少杯酒,也真的記不清說了多少遍祝福的話。此次分別,不知何時相見。時間呀,你能走得慢一些嗎?安西呀,你能離我近一些嗎?這可能嗎?安西有多遠?

5.師生交流

6.自古人生重離別。而此朋友遠去不遠千里,朋友之間怎不留戀,況且古人說:安知千里外,不有雨兼風?

7、學到這裡,你能體會到詩人和元二的情嗎?(板書:依依不捨)

四、教學《別董大》

1.別董大,別時的景是怎樣的?

(生答)誰再來讀讀這兩句詩:讀──”千里黃雲白日曛,北風吹雁雪紛紛”。

2.你在讀的時候注意到這兩句詩中的哪些景物?

3.“黃雲、白日、北風、雁、雪”這幾種景物串起來勾畫出了一幅怎樣的畫面?(生談:淒涼、寒冷、空曠)

4.自由讀。

5.這是怎樣的悲壯而淒涼啊,此景次情,別董大,這別時的心情是怎樣的呢?詩中哪個字寫出了別時的心情?

6.為什麼而愁?(為眼前的環境而愁,為前途而愁)

7.前途的渺茫,人生的困惑,怎一個“愁”字了得!此刻應是揮淚告別,應是借酒消愁。然而,高適對董大說——莫愁前路無知己,天下誰人不識君!

8.你就是董大,此時,你的心情怎樣?(隨機引導學生體會詩人的積極情感。)

五、結課

離別是岸上的踏歌聲,是碧空盡的孤帆,是平明送客後孤獨的楚山。課後請同學們讀一讀這些送別詩,感受一下古人那濃濃的友情、親情。

《古詩兩首》教學設計4

教學目標

1弊匝П究紊字,藉助工具書和註釋解釋詞語。

2閉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古詩詞,默寫兩首古詩。

3苯柚註釋讀懂古詩,想象詩句所描寫的景象,並用自己的話說說詩句的意思。欣賞夏日情景,激發學生對大自然的熱愛之情。

教學準備

教師:課文掛圖。

學生:查閱詩人的生平和創作情況,閱讀《四時田園雜興》和寫夏天的詩句。

教學設計

第一課時:《四時田園雜興》

一、以圖導題,理解題意

1弊邢腹鄄觳逋跡說說自己的理解。

2閉饈資的作者是誰?哪個朝代的?他的創作有什麼特點?這首詩主要寫了什麼?表達了作者的什麼情感?

3痺躚才能讀懂這首詩?怎樣才能讀好這首詩?

二、以疑促讀,理解詩意

1弊雜衫識粒讀準字音,讀通句子;指名讀詩,正音。

2蹦讀古詩,思考問題,解決不了的請作記號。

3斃∽榻渙鰨全班交流,教師指導。

三、解疑品讀,感悟詩情

1弊雜善範粒邊讀邊想畫面,同時要注意朗讀的節奏。

2敝該朗讀,師生共賞;感情朗讀,體會詩情。

四、背誦,積累語言

1北乘小⒛寫《四時田園雜興》。

2彼鴨描寫田園生活的詩詞,讀一讀,背一背。

第二課時:《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樓醉書》

一、創設意境,理解課題

1崩鮮Ψ抖痢讀月二十七日望湖樓醉書》,你能感受到詩歌寫了什麼?

2奔蚪樽髡摺

二、渲染氣氛,理解詞義

1迸淅擲識粒營造氣氛。

2弊雜衫識粒讀準字音,讀通句子,整體感知;指名朗讀,師生正音。

3痺擻醚Ч攀的方法逐句理解,遇到解決不了的問題畫出來。

4斃∽榻渙餮習成果;全班交流,教師點撥指導。

三、反覆吟誦,感悟意境

教師範讀,學生想象畫面;指名朗讀,教師指導;小組輪讀,相互欣賞;全班感情朗讀。

四、積累語言,拓展延伸

1北乘校並默寫古詩。

2鋇嬌甕庹乙徽頤櫳淳拔鐗氖詞,讀一讀,背一背。

《古詩兩首》教學設計5

  教材分析:

本課由楊萬里的《曉出淨慈寺送林子方》和杜甫的《絕句》兩首古詩組成。兩首詩均為七言絕句,分別從不同的角度描繪和讚美了大自然的美麗景色,詩句情景交融,詩中形象生動逼真,是古詩中寫景名作。兩詩雖然都是寫景,但手法各異。《絕句》則以樸實自然的語句,一句一景,動靜結合,有聲有色,彷彿一幅生機無限的早春圖。教學中應抓住古詩教學的一般規律,圖文對照,挖掘作者的情感和教材編寫特點,以讀帶講,引導學生在反覆誦讀中體會詩句的韻味和美好的意境,進而受到美和感染,激發對祖國大好河山,對大自然的深切熱愛和讚美。

  教學目標:

1、會認12個生字,會寫8個字。

2、有感情地朗讀古詩,背誦古詩,感悟詩人對大自然美景的讚美之情。

3、激發學習古詩的興趣。積累古詩中的名句。

  教學重難點:

識字、寫字,有感情地朗讀背誦古詩。

課前準備:生字卡片、課件

課時安排:2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教學目標:

1、會認5個生字,會寫4個字。

2、有感情地朗讀《曉出淨慈寺送林子方》,並背誦古詩。

3、激發學習古詩的興趣。

教學過程:

一、激情匯入

同學們,我們中華民族有著五千年悠久燦爛的文化,其中古詩詞就是一個萬紫千紅的百花園,多少文人墨客在這裡揮灑筆墨,留下許多優秀的詩篇。今天,讓我們再次走進古詩園,走進南宋詩人楊萬里,去看一看他眼中的西湖是一種怎樣的境界,我們一起來學習一首新的古詩《曉出淨慈寺送林子方》。板書課題。介紹作者楊萬里。

二、初讀古詩理解詩句

(一)初讀

1、自由練讀

2、指名讀(注意斷句,讀出古詩的韻律美)課件出示古詩

3、齊讀

(二)理解詩句

1、讀了詩句你看到了什麼?

2、詩中有哪些詞語不理解?(畢竟、四時)相機理解前兩句詩的大意

3、理解後兩句詩的大意。出示圖片說一說看到了什麼?有什麼樣的感受?(引導學生說出荷葉綠得充滿生機,綠的無邊無際。荷花格外紅豔,紅得另有一種模樣)

小結:這“無窮的綠”和“別樣的紅”給作者的視覺帶來了巨大的衝擊,給作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難怪詩人走出淨慈寺就脫口稱讚:“畢竟西湖六月中,風光不與四時同”

4、齊讀古詩課件出示

三、體會詩情

1、用自己的話說一說古詩的大致意思。(討論)

2、體會作者的感情。(引導說出作者是通過對西湖的極度讚美,婉轉地表達對朋友的眷戀之情。)

3、齊誦古詩。(創設情境:同學們就是楊萬里,在送別時讀給你的朋友林子方聽……)

四、拓展學習

1、回顧古詩。相機板書:送別詩西湖荷花

2、小組為單位。上網查閱,自主學習

3、交流彙報師生互動

小結:同學們我們今天不但學習了一首新的古詩,還利用網路瞭解到更多的知識,希望同學們在今後的學習生活中善於利用身邊的學習資源,多發現,多查詢,吸收更多的知識,來促進我們的學習。最後讓我們再把這首古詩美美的吟誦一番吧。

  第二課時

教學目標:

1、會認7個生字,會寫4個字。

2、有感情地朗讀《絕句》,背誦古詩,感悟詩人對大自然美景的讚美之情。

3、積累古詩中的名句。

教學過程:

一、複習檢查

背誦《曉出淨慈寺送林子方》。

二、初讀《絕句》

1、按自學四步驟讀一讀古詩。

2、交流自學所得:

卡片認讀生字──說說自己用什麼辦法記住生字(鼓勵學生用多種方法識字)──擴詞──展示讀,正音。

三、朗讀感悟

1、默讀古詩,如果用詩配畫的方式學習古詩,你覺得該畫哪些畫?

2、交流理解,說理由,教師相機簡筆畫:

學生暢所欲言。教師引導學生在賞畫、評畫的過程中瞭解詩句的大意。

3、感悟語言之美:

再讀古詩,說說詩中的語言又什麼特色?

如:黃鸝、翠柳、白鷺、青天,學生髮現後再讓學生拓展。

在語言的比較中,讓學生明白這首詩對仗工整、樸實自然、一句一景、動靜結合、有聲有色,為我們展現了杜甫草堂周圍多姿多彩、清新開闊的自然景觀。

四、美讀成誦

1、自讀、小組合作推薦讀。

2、配樂讀。

3、背誦。

五、書寫指導

書寫剩下的字,強調“含”與“嶺”,一個不要多點,一個不要漏點,重點指導“窗、柳”。

  板書設計:

絕句

[唐]杜甫

兩個黃鸝鳴翠柳,

一行白鷺上青天。

窗含西嶺千秋雪,

門泊東吳萬里船。

《古詩兩首》教學設計6

教學目標

1、讀懂詩句,

2、理解詩意。

3、有感情地誦讀古詩,並背誦。

4、體會詩人表達的思想感情。

5、培養學生蒐集資訊的能力、語言表達的能力、自主學習的能力、想象思維的能力。

教學重點

體會詩境,訓練語言。

教學過程

一、揭題、解題

1、揭題。

2、讀題。

3、注意“孟(mèng)”的讀音及寫法。

4、解題。注意黃鶴樓與廣陵的位置。

5、“之”的意思。

二、交流蒐集的有關資料

1、李白和孟浩然是什麼人?

2、李白和孟浩然是什麼關係?

3、這首詩是在什麼情況下寫的?

三、理解詩意

1、學生自學古詩。

自學要求:以學習小組為單位,熟讀古詩,藉助文後註解和字詞典,理解字詞,翻譯詩句,做好

講解古詩的準備。

2、檢查交流自學情況。

(1)學生自願或學習小組推薦。

(2)學講解古詩。

教師注意指點,並點出這首詩中的幾個關鍵的不易掌握的字詞。“西辭”“盡”。

四、體會詩境

1、你認為這首詩表達了詩人什麼樣的感情?有感情地朗讀這首詩。

2、想象描述“煙花三月”是一個什麼樣的圖景。李白這時有心情賞春嗎?為什麼?

3、這時長江裡是不是隻有孟浩然的一隻船?李白為什麼只見“孤帆”?

4、李白站在岸邊看好友孟浩然的船隻由近而遠,心裡會想些什麼?

5、藉助插圖體會詩的意境。

6、有感情地朗讀,體會詩的意境。

五、藉助詩境,訓練說寫

1、引導:孟浩然是李白的老師、兄長、朋友,往日他們生活上相互照顧,學業上相互幫助,情

投意合,感情深厚,此刻分別,不知什麼時候才能相見,黃鶴樓前兩人分別的情景一定非常感人,同學們想象一下,他們的分別時會說些什麼,做些什麼,會是什麼樣的表情。我們能不能分角

色表演一下當時的情景呢?要演戲,先要有指令碼,請同學們以學習小組為單位,集體合作為這段

情景的表演,寫一個指令碼,指令碼要交待清楚事情發生的時間、環境,人們的動作、語言、表情等等。

2、學習小組合作撰寫指令碼。

3、學生自願或推薦表演,表演後師生共同評議。

4、根據表演效果,重新修改指令碼。

六、佈置作業

根據自己的能力和愛好,選擇完成下面的作業:

1、有感情朗讀,並背誦這首詩。

2、《古詩三首》都寫到了春天,說說三首詩表達的思想感情有什麼不同?

3、蒐集並閱讀有關友人送別的詩歌,體會詩人的感情

第二課時

教學目的

1、認識2個生字, 會寫2個生字(舍、君)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背誦課文。

3、感悟詩歌的內容, 想象詩歌所描繪的情景, 體會朋友之間的深厚友誼。

4、激起對祖國詩歌的熱愛之情, 培養課外主動積累詩歌的良好習慣。

教學重難點

1、引導學生理解時局的意思。

2、想象詩歌中所描繪的情景,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學過程

一、匯入

1、師:同學們, 你們還記得《贈汪倫》這首詩嗎?誰來背一背?(生背誦《贈汪倫》)

2、師:誰來說說這首詩的作者李白為什麼寫這首詩。(因為李白要回家鄉去了,汪倫很捨不得他,親自來送他,李白很感激汪倫)

3、師:從古到今,人們在離別的時候總是特別的難過。今天,讓我們一起回到唐朝去,再次見證一段深厚的友誼吧。

4、師板書課題。(20 送元二使安西)

二、學習古詩

(一)複習學習古詩的方法:

師:誰還記得學習古詩的三大步驟?

1、解詩題,知作者。

2、抓字眼,明詩意。

3、多誦讀,悟詩情。

師:你們的記性都很好。現在,讓我們根據學習古詩的這三大步驟,來學習這首古詩。

(二)自主合作學習古詩

1、解詩題,知作者。

(1)師:通過預習,誰來說說這首詩的題目應該怎麼解釋?

送元二使安西

送:送別 元二:王維的好朋友 使:出使 安西:安西都護府

(2)強調題目讀法 送元二/使安西

(3)齊讀課題。

(4)師:王維的好朋友是元二,在《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中,李白送別的故人是誰啊?孟浩然)

(5)師:同學們的記性真好,現在誰再來介紹一下作者王維的生平呢?

2、抓字眼,明詩意。

(1)師:知道了詩題和作者,現在就請同學們根據學古詩的第二個步驟,四人小組合作學習這首古詩,可以用鉛筆在旁邊做批註,寫下你們的解釋或感受。

(2)四人小組合作學習。

(3)彙報。

渭城朝雨浥輕塵,

渭城(字眼,點明地點):秦時咸陽城,漢改渭城,在長安西北,渭水北岸。

朝(字眼,點明時間):早上(同朝辭白帝彩雲間)

浥:溼潤(注意字型)

輕塵:塵埃(注意“塵”字的“小”沒有勾)

解釋:渭城早上的雨溼潤了道路上的塵埃。

客舍青青柳色新。

客舍:旅店。

新:煥然一新。

解釋:旅店外的綠柳被雨水沖洗得煥然一新。

師小節:這一句詩都是描寫作者當時所看到的景物。

勸君更盡一杯酒,

勸:請。

君:對人的尊稱,表示“你”的意思。

更盡:再飲完。

解釋:請你再喝完一杯酒。

師:從這句詩中,你看見了什麼?感受到什麼?(王維和元二喝了好幾杯酒卻還沒離開,看出他

們依依不捨)

西出陽關無故人。

西:向西行走。

故人:老朋友。

陽關:在今甘肅省敦煌縣西南,是古代通西域的要道。

解釋:等你西行出了陽關就再也沒有一個交情深厚的老朋友了。

師小結:從這一句詩你體會到什麼?(詩人與好朋友的依依惜別之情)

3、多誦讀,悟詩情

(1)複習誦讀方法。

師:剛才我們學習了古詩,瞭解了古詩的大意,接下來請同學自己帶上感情,把這首古詩美美地讀一讀,能背誦的同學就背下來。

師:學完古詩,應該做什麼呢?(多誦讀,悟詩情)誰還記得誦讀古詩的方法有幾種?(小組讀輪誦、疊誦、表演讀、唱誦……)

(2)現在,就請你們用自己喜歡的方式,以四人小組為單位,有感情地朗讀這首古詩,朗讀的時候不要影響其他小組。

(3)彙報:哪個小組願意有感情地讀一讀這首古詩?

(4)讓我們一起有感情地讀一讀這首詩,可以帶上自己的動作。

三、練習

比比誰的反應快

1、___________________, 客舍青青柳色新。

2、使:________。

3、浥這個字讀________。

4、柳樹的顏色是________。

5、古詩前兩句是寫景還是寫送別的?

6、這首古詩表達了作者什麼樣的感情?

同學們反應都很快, 有興趣的下課後自己出幾道題目考考自己的好朋友。

四、課外拓展

你們還記得以前學過的送別詩嗎?(生自己說說以前學過的或讀過的送別詩)今天我們學習又學了一首送別的詩,這裡還有幾句送別的詩句,讓我們一起讀一讀。

莫愁前路無知己,天下誰人不識君。 高適《別董大》

寒雨連江夜入吳,平明送客楚山孤。洛陽親友如相問,一片冰心在玉壺。王昌齡《芙蓉樓送辛漸》

五、總結

一首簡短的古詩, 往往包含著詩人的不同感情, 希望同學們課後能自己找幾首古詩來反覆誦讀, 感受作者的思想感情。

六、作業

1、有感情地朗讀古詩。

2、生字書寫本。

3、背誦、默寫這首古詩。

《古詩兩首》教學設計7

【學習目標】

1、認識亦、妝2個字。會寫斷、楚、孤、帆4個字。瞭解詩句的主要意思。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古詩,背誦古詩。默寫《望天門山》。

3、通過朗讀感悟,感受詩中描寫的景物,體會詩人熱愛祖國河山的`感情。

【課前準備】

1、我國著名的風景名勝和生字詞、古詩的課件。

2、學生課前蒐集有關古詩內容及詩人的資料,蒐集描寫祖國大好河山的古詩。

第一課時

一、談話匯入

1、同學們以前已經學了不少古詩,誰願意把自己喜歡的古詩背給大家聽呢?學生自由背,教師充分肯定。

2、揭示課題:這節課老師和同學們一起學習兩首描寫祖國壯美河山的詩。

二、共同學習《望天門山》

1、學生初讀《望天門山》。要求讀準字音,讀通詩句。遇到困難向老師同學請教。

2、說說通過朗讀體會到了什麼。

3、自由練讀,讀出詩的韻味。

4、誦讀展示。比一比誰讀得最好。

5、練習背誦。

三、練寫生字,抄寫古詩

1、練習生字斷、楚、孤、帆。

2、抄寫《望天門山》。

四、自主學習《飲湖上初晴後雨》

1、回顧上一首詩的學習過程,自學《飲湖上初晴後雨》。

2、交流展示:

⑴ 展示朗讀或背誦。

⑵ 說說你從詩中體會到了什麼。

⑶ 背出你最喜歡的詩句,說說為什麼喜歡它。

第二課時

一、複習鞏固

1、指名背誦《飲湖上初晴後雨》,默寫《望天門山》。

2、配樂情境朗誦。

二、想象畫面

1、選擇最喜歡的一句詩,想象它所描述的畫面,與同桌相互說一說。

2、選擇自己喜歡的方式彙報自己的想象。

可用簡筆畫畫出來,也可用幾句話描述。

3、交流各人想象的畫面。

三、拓展活動

1、交流蒐集的描寫祖國山河壯美的詩句。

2、召開祖國山河美古詩朗誦會。

《古詩兩首》教學設計8

學習目標

1.會認“廬”等9個生字,會寫“吳”等12個字。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感悟詩人對大自然美景的讚美之情。

3.激發學習古詩的興趣,積累古詩中的名句。

課前準備

1.課文插圖的實物投影。

2.課件。(瀑布映襯青山、飛流直下的情景)

3.生字卡片。

第 一 課 時

(學習《望廬山瀑布》)

情境匯入 ,理解詩題

1.(投影展示插圖)老師以優美的導語 ,把學生帶進詩的意境。同時隨機講解“香爐”“廬山”等詞語。

2.理解詩題,認讀生字“廬”“瀑”。(注意“瀑”的讀音)

3.齊讀詩題。

吟誦感悟,想象畫面

1.自由吟讀,用筆圈出生字讀一讀,注意讀準字音。自己讀完以後再讀給同桌同學聽。

2.結合插圖思考:詩人站在哪裡?看到的是什麼樣的景物?

3.夥伴之間交流,老師隨機點撥。

4.組織交流或提出不懂的問題,老師進行指導,結合課件的演示,幫助學生理解“紫煙”“遙看”“飛流直下”等詞語。

5.老師小結:詩人被眼前的美景陶醉了,看著這“飛流直下”的瀑布,產生了一種想象──這飛流直下的瀑布,真好像是銀河從天上落下來一樣!(學生齊讀後兩行詩句)

6.指導學生有感情地朗讀,讀出對大自然的喜愛之情。

圖文對照,熟讀成誦

1.讓學生看圖讀文,根據自己的理解讀出感情。

2.練習背誦,可同桌之間互相背。

鞏固生字

出示“廬”“瀑”“爐”“疑”,用卡片檢查學生認記情況,用組詞的方式理解字義。

學寫生字

1.出示下列要求會寫的字:爐、銀、煙、流。

2.啟發學生交流自己的學習方法,記憶字形,老師點撥。

3.重點指導“流”字。(提示:“流”右邊的上半部分與“雲”的區別,右下部分三筆之間的間距要勻稱)

4.學生先觀察範字,再書寫,老師巡視指導。

第 二 課 時

(學習《絕句》)

複習匯入

1.小組比賽背誦《望廬山瀑布》。

2.填句:飛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銀河落九天。

3.揭示詩題“絕句”,簡要說說詩人杜甫。

自讀課文,初步感知

1.自由朗讀,藉助生字表的拼音讀準字音,再讀正確、讀通這首詩。

2.同桌互讀。

3.指名朗讀,齊讀,注音糾正讀錯的字音。(如“行”不讀xíng;“泊”不讀pò)

圖文對照,理解詩意

1.老師範讀,要求學生邊聽邊觀察插圖,思考:畫面上有哪些景物?(柳樹,黃鸝,天上飛的白鷺,山上的積雪,江面上的船)

老師在學生回答後板書:黃鸝白鷺雪船

2.看圖思考:詩人是站在哪裡看到這些景物的?(結合理解“窗含”“門泊”兩個詞語的意思)

3.學生質疑,師生共同釋疑。(先讓學生說說,還有哪些不理解的詞句,根據學生的提問師生一起答疑)

4.看圖讀課文,想象詩人欣賞大自然美景時的心情。(讓學生帶著感情再讀課文)

活動激趣,記誦詩句

1.找對應的詞語,老師讀一個詞語,要求學生找出與它相對應的詞語。(如兩個—一行黃鸝—白鷺翠柳—青天窗—門西嶺—東吳千秋雪—萬里船)

2.師說生讀。(老師描述詩句的內容,學生讀相對應的詩句)

3.讀詞連詩。(老師出示詩中任意一個詞語,學生背出相對應的詩句)

4.情境背詩。(讓學生扮演詩人,指點畫面上的景物吟詩)

5.集體背誦。

識字、寫字,完成課後練習

1.出示要求認識的字“鷺”“含”“嶺”“泊”“吳”,引導學生交流記字方法,練習組詞語。

2.出示要求會寫的生字:“吳”“含”“窗”“嶺”“鳴”“絕”“泊”“柳”。

3.啟發學生說說自己記憶方法,識記字形。

4.重點指導“窗”與“柳”的筆順。

5.老師範寫。(注意把字寫美觀,提示容易寫錯和不容易寫好的字)

6.學生先觀察田字格中的範字,再書寫,老師巡視。

7.完成課後“我會填”的第2道填空題。

課外延伸

回家收集有關描寫春天的古詩,試著背一背。

《古詩兩首》教學設計9

學習目標

1、認識“促、憶、異”等7個生字。會寫“促、深、憶”等10個生字。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體會詩中的真情實感,背誦課文。

3、懂得熱愛家鄉,珍惜親情。

課前準備

1、課文插圖。

2、生字卡片:《夜書所見》詩句字條。

3、《舟夜書所見》(清·查慎行)、《泊船瓜洲》(宋·王安石)、《雜詩》(唐·王維)三首古詩。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學習《夜書所見》

一、以舊引新,激趣匯入

1、學生自由背誦已學過的或課外讀過的古詩。

2、板書課題,理解課題中的“書”是什麼意思。

二、指導看圖,感知圖意

出示掛圖,觀察圖畫,說說所看到的情景。

三、自主學習,初步感知

1、自由朗讀。藉助拼音讀準字音,讀通、讀正確這首詩。

2、同桌互讀互查。

3、出示生字卡片檢查學生認讀生字的情況,有重點地指導識記。

4、指名朗讀,先指導讀準字音,再讀準節奏,讓學生體會古詩朗讀的特點。

朗讀節奏參考:

蕭蕭/梧葉//送寒聲,江上/秋風//動客情。

知有/兒童//挑促織,深夜/籬落//一燈明。

5、藉助字典和詩後註釋,理解詩中詞語意思,並圈出不理解之處。

6、小組合作學習,交流討論、嘗試解決不理解的問題,老師巡視指導。

四、再讀感悟,理解詩意

1、老師範讀古詩。要求學生邊聽邊仔細看圖、思考:畫面中的景象表現了哪幾句詩的意思。

2、學生討論,對上面的問題發表見解。

3、質疑:

還有什麼問題或哪些詞語不理解?老師重點點撥理解“動客情”的意思。

(一是動思鄉之情,二是勾起對童年往事的回憶。)

4、有感情朗讀。

五、趣味活動

1、我說你讀。方法:

⑴老師描述詩句的內容,學生讀出對應的詩句。

⑵老師點掛圖上的景物,學生讀出對應的詩句。

2、字條連詩。方法:

老師出示某句詩的字條,學生接續後面一句詩(多連幾次,讓學生基本會背)。

3、情境背詩。方法:

學生可自由下位,把詩背給最要好的同學聽。

六、當堂作業

1、出示生字,指名組詞朗讀。

2、觀察生字,交流寫字經驗:怎樣既正確又漂亮地寫好這些生字?

3、自己練習寫生字,同桌交換,改正不足。

七、拓展閱讀

《舟夜書所見》(清·查慎行)、《泊船瓜洲》(宋·王安石)、《雜詩》(唐·王維)

第二課時

一、課前遊戲,複習匯入

1、說說知道的傳統節日,有哪些習俗。

(春節、中秋節、端午節、重陽節也可以以連線的方式出現節日、日期和習俗。)

2、小組比賽背誦《夜書所見》。

3、揭示課題《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理解“憶”的意思。

二、自主學習,初步感知

1、以自己喜歡的方式讀通詩文,可輕讀、大聲讀,可獨自讀、同桌齊讀、小組合讀。

2、檢查朗讀,先讀準字音,再讀準節奏:

⑴出示生字卡片,讀準字音。

⑵以指名讀、齊讀等多種方式讀通古詩。

⑶讓學生憑藉已有的經驗和直覺讀準節奏。

3、自主學習,老師巡視指導:

⑴用自己喜歡的方式學習古詩。可以自學,也可幾個人合作學習;用查字典、看註釋、看插圖等方法理解詩中詞語意思,並圈出不理解的詞語。

⑵交流學習收穫。

⑶質疑:有什麼不懂之處?老師重點指導“異鄉”、“異客”的意思。

4、指導有感情朗讀,讀出思念家鄉、思念親人的感情。

三、趣味活動

1、卡片連詞背誦。方法:

請學生把生字卡片按出現的先後順序排列,再連起來,試著背誦。

2、詩句連對。老師說詩句意思,學生背相應句子。

3、情境練背。學生當小小詩人,或加動作或加表情,先自己朗讀再上臺表演,達到背誦。

4、賽詩會,方法:

⑴集體賽:每個小組背一、兩首古詩,一首課內的,一首課外的,看哪一組背得既響亮又流利。

⑵個人賽:每一小組派一名代表參加比賽,看誰背得最有感情。

四、當堂作業

1、出示生字卡片,組詞朗讀。

2、觀察生字,交流寫字經驗:

怎樣既正確又漂亮地寫好這些生字?重點指導“異、插”的寫法。

3、學生練寫生字,同桌交換,改正不足。

《古詩兩首》教學設計10

  【教學目的】

1、會認7個生字,會寫9個字。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感受小草頑強的生命力;想象兒童在花叢中捕蝶的快樂。體會詩人熱愛春天、熱愛生活的情感。

3、有背誦古詩的興趣。

  【教學重點】

1、認字、寫字。

2、有感情地朗讀、背誦課文。

  【課時安排】

2課時。

  【教學準備】

幻燈片、圖片、錄音朗誦、古箏曲。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匯入

傳說白居易16歲時自江南赴長安應試舉人,拿著自己的詩作去拜訪當時的大名士顧況。顧況看了他的姓名,笑說:“長安米介正貴,在這裡居住可不太容易啊!”等到展開白居易的詩作,讀到《賦得古原草送別》不由得讚歎道:“能做出這樣的詩語,居亦易矣?”白居易自此名聲大振。這節語文課,我們就來學習白居易的《草》(板題)。這是從原詩中擷取的一部分。

二、範讀課文,學生領會

師範讀古詩,生認真聽生字讀音。

三、自讀課文,自學生字

1、自讀古詩,要把字音讀準。

2、小組合作,交流識字方法。

四、理解詩句,熟讀成誦

1、指讀古詩,要求把字音讀準。

2、幻燈出示“離離原上草,一歲一枯榮”:

⑴ 生誦讀詩句。

⑵ 出示小草在春、夏、秋、冬四季中的不同畫面,把“枯”和“榮”分別貼在相應圖片的下面,並說出理由。

⑶ 用圖片幫助學生理解“離離”。

⑷ 誰知道“歲”是什麼意思?

⑸ 指導朗讀。讀出野草的茂盛和草原的遼闊。

⑹ 生練讀、指讀、評價讀。

3、幻燈出示“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

⑴ 你怎麼理解“燒不盡”、“吹又生”?

⑵ 指導朗讀,讀出野火的無情、野草的頑強。

4、配樂誦讀全詩:

個人讀;

評價讀;

小組比賽讀。

5、背誦詩句。

(男女生比賽讀。)

五、指導書寫

1、認讀“枯、榮、燒”。

2、練習組詞,並用“光榮”造句。

3、觀察每個字在書寫時應注意什麼?

4、講解、示範、指導。

5、學生描紅、臨摹。

六、你還知道白居易的哪些詩作

七、課堂總結

(略)。

第二課時

一、匯入揭示課題

1、出示插圖:

你看到了什麼,用完整、連貫的話說一說。(指名說),我們一起來聽一聽宋代著名詩人楊萬里當時看到這一情景又是怎麼說的吧!

(聽錄音誦讀全詩)

這節課我們就來學習這首古詩《宿新市徐公店》。

(板題,生齊讀課題)

2、學習生字:

宿 徐

3、組詞:

宿: 住宿 宿舍 宿營

徐:請姓徐的同學(或認識姓徐的人的同學教大家識記這個字)

4、你知道課題是什麼意思嗎?

二、自讀課文、自學生字

1、自讀古詩,要把字音讀準。

2、小組合作,交流識字方法。

三、理解詩句、熟讀成誦

1、指讀古詩,要求把字音讀準。

2、幻燈出示“籬落疏疏一徑深,樹頭花落未成蔭”:

⑴ 生誦讀詩句。

⑵ 新市徐公店周圍景色如何?你是從哪個詞體會到的?

(小組討論交流)

⑶ 那是一幅怎樣的畫面?請同學們畫一畫再現新市徐公店吧!

(生畫畫)

⑷ 指導朗讀,生認真體會。

⑸ 生練讀、指讀、評價讀。

3、幻燈出示“兒童急走追黃蝶,飛入菜花無處尋”:

⑴ 生誦讀詩句。

⑵ 此時此刻,你眼前又呈現了一幅怎樣的圖畫?

(學生先說一說,再畫一畫,最後讀一讀詩句。)

4、配樂誦讀全詩,體會感情。

5、你能把古詩編成一個連貫而完整的小故事嗎?小組合作試一試。

6、背誦詩句。

四、指導書寫

1、認讀:

宿、徐、店、未、追、菜。

2、正音:

“宿、菜”是平舌音。“追”是翹舌音。

3、同桌互相練習組詞。

4、用“追逐”造句。

5、觀察每個字書寫時應注意什麼?

6、師講解、示範、指導。

7、生描紅、臨摹。

五、課堂總結

(略)。

《古詩兩首》教學設計11

  教學內容

《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送元二使安西》

  教學目標

1.認識5個生字,會寫7個生字,能深入理解“故人”“煙花三月”“盡”“唯”等詞語的豐富內涵。

2.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兩首古詩,背誦第一首詩。

3.理解詩句意思,想象詩歌所描繪的情境,體會詩人李白和孟浩然依依惜別之情,培養審美情趣。

4.強化語感訓練,提高鑑賞能力。

  教學重難點

準確理解詩意,想象詩歌所描繪的情境。體會詩中情,讀出詩中情。

  教學準備

教師:多媒體課件。

學生:預習課文,並蒐集相關資料。

  教學過程

一、情境匯入,揭示題意。

1.播放名曲《送別》,引導學生回憶讀過或學過的幾首送別詩。

2.初讀本課兩首古詩,大致瞭解異同。

3.引導先學第一首詩。板書詩題,瞭解有關“送”的內容。

4.師生互動,瞭解黃鶴樓:課件展現黃鶴樓雄姿;板畫長江圖,明確黃鶴樓、廣陵的地理位置;交流資料,瞭解李白和孟浩然真摯友誼的故事。

(評:在師生交流中,通過畫面──黃鶴樓雄姿、簡筆畫──黃鶴樓及廣陵位置、故事──李、孟交往的生動內容,使學生如見其形、如臨其境,拓展了學生想象的空間,達到了解題入境的效果。)

5.要求學生完整表達詩題的意思。

二、初知詩意,質疑梳疑。

1.自由練讀全詩,注意讀準字音,認清字形。

2.指讀正音。

3.自讀自悟,引導學生利用工具書或註釋瞭解詩的大意,並激勵學生質疑。

4.集體交流。

(1)結合板畫弄懂“西辭”的含義,理解“下揚州”“孤帆”“盡”“唯”的意思。

(2)提出疑問,並梳理出需要重點探討的問題。

三、賞析佳句,入境悟情。

1.師講述李、孟真摯友誼的故事,為理解李白與孟浩然依依惜別的深情作好鋪墊。

(點評:講解李、孟之間交往的生動故事,為學生理解後兩句詩埋下伏筆,可謂講在“關鍵處”,有畫龍點睛之妙。)

2.賞析“煙花三月”的含義。

(1)喚起學生生活體驗。引導想象鮮花盛開的春天是怎樣一幅美景。

(2)師生共議“煙”的豐富意蘊,肯定學生富有創意的個性化理解。如:江邊水氣繚繞,籠罩在淡藍色的薄霧中,霧氣時聚時散令人產生無限遐想。

(3)師生共同在音樂中想象,感受“煙花三月”令人神往的美景。

(點評:抓住“煙花三月”的“煙”,引發學生對春天美景的想象,聯想長江兩岸的一片春意,“形真”而“意遠”。先讓學生感受、理解,再表達美的感受,融理解運用為一體。)

(4)拓展理解:“煙花三月”不僅僅指黃鶴樓所在的武漢,還有揚州,乃至整個長江兩岸沿途都是春意濃濃,一派“千里鶯啼綠映紅”的美好春景。這句詩表達了詩人愉悅的心境。

(5)指導朗讀前兩句。

3.品析“碧空盡”“唯”的含義。

(1)品第三句,各抒己見,談談對“碧空盡”的理解,體會詩人仁立凝望遠帆的情景。

(2)體會李白目送帆船遠去時間之長,對朋友感情之深。

(3)從最後一句中,體會詩人寄情於浩蕩的一江春水,對摯友的一片深情。

(4)指導朗讀後兩句。學生自讀,自評,評後再讀。師引讀,板書:情深意長。

四、賞讀全詩,背誦全詩。

1.自由組合練習讀。

2.展示個性指名讀。

3.師生互動背誦讀。

(評:自由組合讀,讓學生自讀自悟,讀中悟情;教師引讀,可點撥學生如何讀出抑揚頓挫,觸發學生深入體會;展示個性讀,可引發學生展示自身獨特體會,因此多樣化的反覆誦讀,是培養語感的必由之路。)

五、回顧全詩,歸納昇華。

1.歸納總結全詩情景交融的表達方法。

2.略讀第二首詩。

3.激發學生體會第二首詩及其他送別詩的興趣。

《古詩兩首》教學設計12

一、匯入:

1、小朋友們,日月星辰、風雲雷電、山川樹木、花鳥蟲魚……大自然是一由多姿多彩的畫卷,它會向你展示美麗神奇的自然景象。大自然更是一部永遠也讀不完的“書”,它會向你傾訴古老的歷史,它會為你指引前行的方向。走進大自然,你一定會得到的樂趣,發現的祕密。今天我們就一起來欣賞一幅畫。

2、學生觀察圖畫,用自已的話說說自已看到的圖,看誰說得美。今天我們就一起來學習一首小詩《望廬山瀑布》,隨機引導認識生字“廬、瀑”,並引導學生了解作者。

二、感悟讀詩並識字

1.在語境中整體識字。

(1)通讀古詩,在具體的語言環境中圈畫出不認識或認為容易讀錯的字。如“紫”是平舌音,“嶺”是後鼻音,要讀準。

(2)用自己習慣的方式自主識字。如,在課文下面的和字背景圖中找生字的讀音;可以請教老師或周圍的夥伴。

(3)再把生字放入詩中識字

2.調動生活經驗識記生字。

出示生字,隨著提示語“我會認”,學生自願認讀自己會認的生字,並說說自己在生活中什麼時候,什麼地方曾見過這個字,是用什麼辦法記住這個字的。在交流中老師要注意多鼓勵學生,激發學生在生活中識字的興趣,讓學生體驗成功的喜悅,調動學生自主識字的積極性。

3、將開課時看到圖時的感情投入詩中,讀詩。自由讀、單個讀、評讀。

4、說說自已通過讀詩在腦子中看到了什麼?

5.個人情感體驗鞏固識字。

讓學生在會認、會寫的字中,選擇自己最喜歡的字,聯絡自己的情感體驗,說說為什麼喜歡。學生根據自己的喜好選擇喜歡的熟悉的字組詞說話,在具體的語言環境中理解字義,

三、示範講解指導書寫生字。

“銀”字有兩個“豎提”,“艮”的豎提應略向下,長於金字旁的豎提。“窗”字字形複雜,學生容易忽視“囪”字上的小撇,建議邊示範邊領著學生一筆一筆地書空。

《古詩兩首》教學設計13

c 【學習目標】

1、認識“古、詩”等13個生字,會寫“古、聲”等6個字。

2、正確、流利地朗讀古詩,背誦古詩。

【教學重點】

識字寫字和朗讀背誦。

【教學過程】

一、談話匯入

同學們:今天老師為大家帶來一位小朋友,一起先聽聽他的自我介紹吧。

放錄音:嗨,我是古詩博士,非常高興認識你們。今天,我想和大家一起學習,在學習之前,我想和你們進行一場背詩比賽。

小博士要求:

1、任意背一首詩,開火車背。

2、別人背過的不能得復背。

教師小結背詩比賽:同學們表現很棒,教師也想背了,想不想聽呢?

二、朗讀古詩,學習生字

1、詩背古詩,請同學評價後,讓學生自讀《春曉》、《村居》。

2、師:這兩首古詩的題目分別是──指名讀,區分“春、村”的讀音。

3、出示生字:

⑴ 先讓學生藉助,拼音讀一讀。

⑵ 運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自學生字。

⑶ 小組交流自學情況。

⑷ 小組彙報,全班交流。

4、鞏固識字。

5、比賽背。

二、鞏固生字

1、出示詞語:

指讀。

搶讀。

同桌互讀。

2、比賽:

出示字卡,打亂順序,分別發給四個小組,讓小組合作,按詩句的順序擺一擺。

三、寫字

逐一指導書寫。

《古詩兩首》教學設計14

教學要求:

1.指導學生認識、會寫“詠、碧、妝、剪、裁”5個生字。

2.有感情地朗讀、背誦古詩《詠柳》。

3.理解古詩內容,想像詩句所描繪的景象,瞭解比喻的寫法,激發對春天的熱愛。

教學重點:掌握生字的音、形、義。有感情地朗讀、背誦和默寫古詩。

教學難點:在理解古詩的基礎上想像詩句描繪的畫面,瞭解比喻的寫法。

教學過程:

一、談話激趣、匯入新課

1. 談話激趣:同學們,春天到來時,天氣轉暖,花開了,草綠了,小鳥又飛回來了,冰雪融化,種子發芽,春天的一切都充滿著生機。春天是這樣的美,所以自古以來就有許多歌頌、讚美春天的詩。

2.釋題:“詠”即用詩歌來歌頌和讚美。“詠柳”即是讚美柳樹。那麼詩人在詩中是怎樣讚美柳樹的呢?

二、初讀感知,識記生字

1.教師範讀課文,使學生整體感受,激起學生學習古詩的興趣。

2.學生試讀課文,注意讀準字音,讀通句子。

3.合作探究字詞。

(1)互相檢查生字的認讀情況。

(2)相互交流識記生字方法。

(3)釋詞:

碧綠:翠綠色的玉石。

妝:裝扮,打扮。

萬條:文中指無數根柳條。

絲滌:用絲織的帶子。文中用來形容柳枝細長而柔嫩。

裁:裁剪。

三、深度感悟,合作探究

1.學習第一、二句詩。

(1)自由輕聲朗讀第一、二句,思考:這兩句是是什麼意思?

(2)指導看圖:你看到了什麼?(一個兒童坐在一棵柳樹上吹著竹笛)從遠處看,倒垂下來的柳條像什麼?(像用絲織成的帶子)

(3)理解句意。

誰能試著說說第一、二兩句詩的意思?

(高高的柳樹如同碧玉裝飾成的一樣,萬千條柳枝好像垂下來的綠色絲帶)

(4)指導朗讀。

一要讀出對詩人的讚美,二要讀出節奏感。

引導:詩人從柳樹寫到柳枝,又從柳枝寫到柳葉,詩人看到這細嫩的柳葉,是怎樣想的呢?

2.學習第三、四句詩。

(1)指名讀第三、四句。

(2)交流彙報:詩人是怎樣想的?

(柳葉怎麼這樣細這樣尖,好像是人裁剪出來的)

(3)詩人又想到是誰裁剪的呢?

(二月春風)

(4)詩人為什麼會想到二月春風呢?

(因為春風一吹,吹綠了柳樹)

(5)投影出示:“二月春風似剪刀”,引導理解。

(6)誰能說說這兩句的詩意。

四、指導朗讀,背誦

1.教師範讀。

2.同桌對讀。

3.指名讀。

4.學生在熟讀的基礎上試著背誦。

五、小結

在春天裡看到吐出新綠的柳樹,就讓人感受到春天的氣息。所以許多詩人都寫是讚美楊柳。詩人讚美楊柳更為奇特,從“樹——枝——葉”聯想到“碧玉”“綠絲滌”,最後把二月春風比作剪刀,彷彿是二月春風把這剪刀裁出滿樹又細又嫩的柳葉。

六、擴充套件昇華

詩人描寫的柳樹給我們帶來了美的享受,那麼你眼中的柳樹又是怎樣的呢?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表現出來。(畫一畫、說一說、寫一寫、唱一唱……)

第二課時

教學要求:

1.指導學生認識、會寫“絕、鳴、嶺、泊”4個生字。

2.有感情地朗讀、背誦古詩《絕句》。並會默寫。

3.理解古詩內容,想像詩句描繪的畫面,瞭解比喻的寫法,激發對春天的熱愛。

教學重點:掌握生字的音、形、義。有感情地朗讀、背誦和默寫古詩。

教學難點:在理解古詩的基礎上想像詩句描繪的畫面,瞭解比喻的寫法。

教學過程:

一、複習匯入

1.指名背誦《詠柳》。

2.全班齊背《詠柳》。

教師:在上節課,我們學習了描寫春天柳樹的詩,這節課,我們來學習描寫春天景物的另一首詩《絕句》。

3.介紹杜甫創作這首詩的背景。

詩人在寫這首詩時,安史之亂剛剛平息。杜甫到了四川成都的杜甫草堂,那時正是春天,他看到明媚的春色,心情十分愉快,於是寫下了這首詩。

二、指導自學(按上節課的方法學習)

1.自讀古詩,讀準生字的音,讀通詩句。

2.邊讀邊想:詩人看到一幅怎樣的畫?畫上有些什麼?

3.同桌交流。

三、合作探究,質疑釋惑

1.齊讀第一、二句,想想這兩句描寫了怎樣美妙的畫面?

2.指名讀第三、四句,說說這兩句又描繪了怎樣的畫面?

教師指導:詩句中的一個“含”字使我們體會到詩人在屋子裡向遠處眺望。這窗戶好像畫框,遠處的山,門前的大船,都鑲嵌在畫框裡。詩人寫得多妙啊!

四、朗讀感悟,欣賞體會

1.指導朗讀。

朗讀這首詩時語調要輕鬆,要突出重音:鳴、上、含、泊、千秋、萬里,要邊讀邊想像進入詩人所描繪的情境。

2.體會詩歌意境。

3.體會語言特色。

4.體會詩歌節奏。

讀中體會。

五、課堂小結

這首詩寫出了詩人看到的春天美麗的景色,畫面有聲有色,充滿生氣,表達了詩人內心的愉快。你能體會得到嗎?談談你這節課的收穫。

《古詩兩首》教學設計15

【教學目標】

1、理解詩句的意思,並能用自己的話講一講。

2、在理解古詩詞句的基礎上,領悟“詩人借景抒情,對大自然神奇、偉大的贊頒,表達了對和平生活的嚮往”。

3、學會本課生字,理解詞句,能夠有感情地朗讀這兩首詩。

4、背誦並默寫兩首古詩。

【教學重點】

1、理解詩句,通過詩中所描寫的景色,體會作者表達的思想感情。

2、指導朗讀:深刻理解詩文的含義,並能用自己的話講出詩文的內容。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出示課題《望廬山瀑布》

二、檢查“預習”,作者簡介

1、通過“預習”,你知道了什麼是唐詩。

2、預習中哪些詩句讀懂了,哪些還沒讀懂,並劃下來。

三、讀《望廬山瀑布》

把下面的字音讀準:

廬紫川

四、出示第一首古詩《望廬山瀑布》,理解詩意

1、提問:

這首唐詩是誰寫的?

這是學習古詩的第一步:知詩人。

2、“望廬山瀑布”是什麼意思?

這首詩是唐代詩人李白的作品,他在遊廬山時觀賞了瀑布,寫下了這首膾炙人口的七言絕句。

這是學習古詩的第二步:解詩題。

3、讀一讀古詩,弄懂詩句的意思:

這是學習古詩的第三步:明詩意。

逐詞逐句理解全詩,指導看圖:

日照香爐生紫煙:

太陽照射在香爐峰,高高的香爐峰上升騰起紫色的煙雲。

遙看瀑布掛前川:

遠遠望去,瀑布就像一條懸掛在山峰前面的大河。

飛流直下三千尺:

長長的水流,飛快地從山上直瀉而下。

疑是銀河落九天:

真讓人懷疑是天上的銀河流到了人間。

4、這首詩表達了作者的什麼感情。

5、指導學生有感情地朗讀古詩。

6、學習有關的生字,教師重點指導。

第二課時

一、揭示課題《絕句》

二、檢查預習,作者簡介

三、讀《絕句》

把下面的字音讀準:

鳴行泊

四、出示第二首古詩《絕句》,理解詩意

1、提問:這首唐詩是誰寫的?

2、《絕句》是什麼意思?因作者興到筆隨,未事先擬題,於是以“絕句”標題,解釋“絕句”。

3、讀一讀古詩,悟懂詩句的意思:

逐詞逐句理解全詩,指導看圖:

⑴兩個黃鸝鳴翠柳,一行自鷺上青天。

重點理解:

黃鸝:鳥名,也叫黃鶯。

鳴:叫。

翠柳:翠綠色的柳樹。

從“翠柳”一詞可以看出是什麼季節?

春天。

白鷺:一種白色的水鳥,吃魚蝦。

青天:蔚藍色的天空。

說句意:兩個黃鸝在翠綠色的柳樹上鳴叫,一行白鷺飛上蔚藍色的天空自由飛翔。

⑵窗含西嶺千秋雪,門泊東吳萬里船。

重點理解:

窗含:從視窗看到。

含:包含在裡面,存在著。

西嶺:指草堂西北的岷山。

千秋雪:指千秋萬代積累下來,終年不化的積雪。

千秋:時間很長。

泊:停靠。

東吳:指江蘇一帶。

萬里船:船要行萬里路。

說句意:從視窗可以看到巍巍的岷山上終年不化的積雪,門外停靠著要到萬里之外東吳去的船隻。

⑶用自己的話說說詩句的意思。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