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詩兩首》語文教學設計

來源:果殼範文吧 1.22W

教學要求:

《古詩兩首》語文教學設計

1、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背誦課文。

2、學會本課生字,理解詩句中的詞語,說說古詩的大概意思。

3、憑藉語言文字,想象詩歌所描寫的景象,體會詩人所表達的思想感情,感受詩歌的語言美和內蘊美。

教學重點難點:

1、理解古詩內容,體會詩人所表達的思想。

2、通過思索、想象詩中所描寫的環境、心情,並反覆吟誦、回味,理解詩人的言外之意、意外之情。

教學時間:2課時

教學設計

第一課時

課時目標:

1、學習體會《尋隱者不遇》這首詩採取問答體,寫出山的高大幽深和行蹤不定的隱士生活情景。

2、有感情地朗讀、背誦古詩。

教學過程:

一、匯入

1、我們曾經學習過不少古詩,誰來背背?大家想想,我們以前是怎樣來學習古詩的?

2、匯入新課。

今天我們又要來學習兩首古詩。

二、學習《尋隱者不遇》

(一)初讀感知

1、出示古詩。

2、初讀詩歌,學習生字。

指名讀,齊讀,讀準生字。

3、簡介作者。

4、解題。

指名說說題目的意思。

(二)細讀理解

1、自由朗讀課文,想想:這首詩裡都寫了些什麼?主要內容是什麼?

2、指導理解。

(1)“松下問童子,言師採藥去。”

“松下問童子”告訴我們什麼?

由“言師採藥去”可知道什麼?還可以推測詩人問了些什麼?

(2)“只在此山,雲深不知處。”

這是誰說的?由此推測詩人問了些什麼?

從童子的回答中,我們可以想象到什麼?(童子的語氣、神態)

詩人聽了童子的回答,想象一下詩人可能會做些什麼動作?心裡會想些什麼?

(詩人聽後的動作、神態,看到山的幽深……)

(3)指導朗讀。

3、感悟詩情。

(1)讀完全詩,你們覺得作者所抒發的感情是什麼?請談談理由。

(2)學生自主思考,小組交流。

(3)討論交流。

隱者沉醉於山林之中,詩人對隱者充滿了敬意,也洋溢著羨慕之情。當然,由於“不遇”,多多少少有些悵然若失,但觀賞了山中美景,忘卻了世俗的煩惱,心中更多的是興奮、開朗。

4、有感情地朗讀、背誦古詩。

三、作業

1、朗讀、背誦這首古詩。

2、試著把這首古詩改寫成一篇記敘文。

第二課時

課時目標:

1、學習古詩《所見》,理解詩句意思,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背誦古詩。

2、藉助語言文字,想象詩歌所描繪的景象,體會詩人所表達的思想感情,感受詩歌的語言美和內蘊美。

教學過程:

一、複習匯入

1、朗讀、背誦《尋隱者不遇》。

2、同學們,如果說中國悠悠五千年的文化是一串珍珠,那古詩就是其中的一顆美麗的明珠,古詩的魅力就在於能用最少的文字,展現出豐富的畫面,讓有多產生無盡的想象。今天,我們用讀詩句、想畫面的方法再來學習一首古詩。

3、解題。

“所見”是什麼意思?想知道作者看到了些什麼嗎?讀了這首詩就會明白了。

二、初讀感知

1、自讀古詩,讀準生字,讀通詩句。

2、指名讀、齊讀。

3、讀了這首詩,你知道詩人所看到的是什麼了嗎?

三、整體感悟

1、自由讀全詩,邊讀邊想,你知道了什麼?有什麼不明白的地方嗎?

全班交流。

2、理解一、二行詩句。

(1)出示課文插圖:這是怎樣的一幅情景?(牧童騎黃牛)

牧童高興的唱起了歌,他的歌聲怎麼樣呢?

(2)出示:牧童騎黃牛,歌聲振林樾。

這可真是個快樂的小牧童,你能用哪些詞語來形容牧童此時的心情呢?

(3)是啊,讓小牧童高興的事可多了,讓我們和小牧童一起走進樹林,大家邊讀邊想,邊讀邊看,瞧瞧小牧童一路上都看到了什麼風景。

(4)多麼美的田園風光啊,讓我們也騎上小黃牛,把前兩行美美地讀一讀。

3、理解三、四行詩句。

(1)詩人袁牧看到牧童騎在黃牛背上,聽到那悅耳的歌聲,正欣賞著,突然,一個小插曲出現了:

出示:意欲捕鳴蟬,忽然閉口立。

此時詩人又看到了一幅怎樣的`畫面呢?

(2)邊讀邊想象牧童尋蟬的樣子,用自己的話說一說。

(3)誰能用一兩句話說說這兩行詩的意思。

(4)誰能把這有趣的一幕讀出來呢?

4、指導朗讀。

四、總結

同學們,你們能從短短二十個字想象出色彩絢麗的風景,人物可愛的表情,有趣的動作,讓整首詩都活了起來。下面再讓我們看看畫面美美地吟誦這首詩,把這如畫的詩、如詩的畫留在我們的心裡吧。

五、作業

1、朗讀、背誦《所見》。

2、填空。

《所見》一詩是()代詩人()的作品,讀完詩後,在我們腦海中形成了由()、()、()、()等景物組成的動靜結合、生動有趣的畫面。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