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學廣角集合》評課稿

來源:果殼範文吧 7.29K

作為一無名無私奉獻的教育工作者,就不得不需要編寫評課稿,所謂評課,是指對課堂教學成敗得失及其原因做中肯的分析和評估,並且能夠從教育理論的高度對課堂上的教育行為作出正確的解釋。我們該怎麼去寫評課稿呢?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數學廣角集合》評課稿,供大家參考借鑑,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數學廣角集合》評課稿

《數學廣角集合》評課稿1

本節課教學徐老師著眼於學生的發展,凸顯數學學習的生活化;注重發揮多媒體教學的作用,通過課件演示、動手操作、遊戲活動等方式組織教學,引導學生觀察比較。同時,還注意研究學生獲取知識的思維過程,體現教師的引導下學生的主動探究過程。老師在改變學生學習方式方面做了些嘗試,努力改變以前過於強調接受學習、機械訓練的學習方式,實施新課程倡導的建立具有“主動參與,樂於探究,積極交往”等特徵的新的學習方式,收到較好的成效。

一、營造良好氛圍,自主合作學習。在課堂上,能明顯的看到老師對每個學生學習情況的關注和關愛,尤其是對學習困難的學生的指導和激勵。與學生平等對話,交朋友,真心地幫助他們,使學生覺得老師的課堂很輕鬆、自然。學生在這樣和諧的學習氛圍中能獨立學習、合作探究、與人交流。

二、根據學生生活經驗,教學中選取了學生熟知的身邊的.例項活動,密切了數學與學生現實生活的聯絡,調動了學生原有的生活經驗,使學生覺得數學就在自己的身邊。這樣就激發了學生探究問題的強烈慾望,激活了學生的思維,發揮了學生的主動性。引導學生把所學知識運用到日常生活中,並延伸到課堂外,讓學生繼續探尋知識,感悟了新知,發展了數感,體驗了成功,獲取了數學活動經驗,真正體現了學生在課堂教學中的主體作用。

三、根據教學設計多媒體課件應用恰當好處。教學中,老師通過演示形象生動的課件,讓學生理解求排列數、組合數的規律。既成功地突破了教學的重點與難點,又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並在應用規律解決問題中獲得成功的情感體驗。

四、要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首先就要培養學生的問題意識。老師根據教學內容選擇恰當的時機讓學生質疑,引導學生仔細觀察、發現問題、提出有價值的問題,使學生學會思考,樹立問題意識。在整個學習過程中採用語言、表情、手勢等多形式多角度的評價,激勵不同層次的學生參與學習,使人人都不怕失敗、勇於探索,在嘗試體驗中感知知識,提高綜合能力,使全體學生都能在原有基礎上得到一定的發展。

《數學廣角集合》評課稿2

昨天,我聽了骨幹教師陳xx執教的《數學廣角——集合》這節課。這一課是人教版義務教育教科書三年級上冊第單元數學廣角的內容。本節課陳老師主要採用故事法、遊戲法、直觀演示法、講解法、師生合作探究法,以學生為主體,老師引導學生一步步的深入探究,進而將問題解決,達到教學目標。學生在老師的引導下,通過遊戲、自主探究、獨立思考、小組合作、動手操作等方法來理解集合各部分表示的意義,根據集合圖直觀形象的解決問題。

有以下的優點值得我學習:

1.陳老師為了提高學生學習的興趣和的積極性,為學生營造了輕鬆愉悅的學習氛圍,首先用故事“理髮師的困惑”來引入“身份的重複”引入課題,接著利用猜拳和搶凳子的遊戲,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加強學生對集合圖的理解。

2.在遊戲中引起矛盾衝突,提出問題,使學生的思維世界中出現碰撞,便產生了求知的火花,從而主動探索解決問題的辦法,領悟問題存在的.根源——重複。

3.藉助呼啦圈套小朋友的方法,演示出集合圈的知識,然後把呼啦圈印在黑板上,靈活地處理教材,動態生成了集合圖,不僅能夠幫助學生形象直觀地理解集合圖各部分所表示的意義,而且使學生對自己創造的集合圖很有成功感。

4.在鞏固練習、解決問題的同時,教師創設了情境——“花名冊裡的故事”,已經“社會調查”,注重聯絡生活進行數學知識的學習,讓學生感受到數學來源於生活,體驗到學習數學的價值。

5.在整個教學過程中,教師始終情緒飽滿,語言有起有伏,富有感染力,像一個講故事的大姐姐一樣帶領著學生學習數學。課堂上,學生也被教師的語言感染,積極地、主動地參加到數學活動中,思維活躍,陽光自信,對數學學習很有興趣。

6.教師“以學定教”,關注學習的過程,關注學生的情感,及時的評價與肯定,都是把學生作為學習的主體,教師只是學習活動的組織者與合作者,真正實現了角色的轉變。

總之,數學課不僅是讓學生學數學,更重要的是讓學生欣賞數學、體驗數學的價值,從欣賞和體驗中去感悟數學道理、培養數學素養。本節課學生在學習活動的參與中,真正的做到了自主探索、不斷創新,體驗到了數學學習的快樂與成功。

建議:

教學例題時,學生的列式來表示式,教師的強調不夠,只是問“為什麼減1?”“減的1是誰?”,尤其在後面的練習中根本沒有讓學生列式。我認為不僅應讓學生知道問題的答案,還要知道怎樣列式解決問題,以及算式中各個數字與符號代表的含義,這就是數學教學中的要教給學生解決問題的思想方法——符號化思想和建模的思想,這樣才更加具有濃厚的數學味,也是我們數學要達成的終極目標。

《數學廣角集合》評課稿3

《集合問題》是國小三年級上冊數學廣角第一課時的內容,這個內容是日常生活中應用比較廣泛的數學知識,本節課涉及到一種最基本的數學思想方法:集合思想。集合問題具有高度的抽象性,在這裡由於學生初次接觸,對他們來說既是一個認知的跨越,也是一個思維的跨越。因此從教學內容到課型的特點,都是對教師的挑戰。下面我從教學效果這一角度談一談我對這節課的看法:

一節課,教學效果的優劣最終落腳點都要落到學生身上。從本節課的整個課堂教學來看, 老師在教學目標的定位上、對教材的處理、調動學生學習主動性、落實新課標理念等方面都有成功之處。在教學中,林老師為學生創設了具有啟發性的.教學情境,大膽放手,使學生在實踐、探索與交流的數學活動過程中,經歷集合圖產生的過程,讓學生在體驗和建構中理解集合圖的本質,突破教學的難點。具體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根據國小三年級學生的認知水平,本節課只要讓學生初步體會集合思想,能利用集合的思想方法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在解決實際問題中進一步體會集合思想即可。要想真正理解集合圖的意義,必須經歷集合圖的建構過程,即集合圖是怎樣產生的,這是本節課的關鍵點也是重難點。老師整堂課也就是定位在讓學生初步認識簡單的韋恩圖,通過現場交流、師生辯論、事實確認來引發認知衝突,進而讓學生經歷探究並獲得體驗,經歷知識的形成過程,符合三年級學生的認知規律和認知水平,整堂課學生學得都比較自然和輕鬆,教學目標達成度較理想。

集合思想的重要表現形式是韋恩圖。教師在教學中並未直接教學,而是採用主動探究的形式,在學生一次一次排列調整的活動過程中,韋恩圖的模型漸漸浮現。林老師在此過程中起了適當的點拔作用。學生經歷了韋恩圖產生的過程中初步理解了對韋恩圖的認識過程,引導學生用各種方法計算總人數。通過這樣的設計,讓學生經歷韋恩圖的產生過程,並充分感知和體驗韋恩圖的作用,把具體問題上升到抽象,找到解決問題的捷徑,而且整個過程不斷有思維的碰撞,環環相扣,紮實有效,使教學目標真正落到了實處。探討之處:在設計一個活動時,沒有想到:體現了什麼數學思想,怎樣才能把數學思想活動起來,而不是停留在形式上、表面上。

總之,數學課不僅是讓學生學數學,更重要的是讓學生欣賞數學、體驗數學的價值,從欣賞和體驗中去感悟數學道理、培養數學素養。本節課學生在學習活動的參與中,真正的做到了自主探索、不斷創新,體驗到了數學學習的快樂與成功。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