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級數學評課稿(通用15篇)

來源:果殼範文吧 2W

作為一無名無私奉獻的教育工作者,時常會需要準備好評課稿,評課是對照課堂教學目標,對教師和學生在課堂教學中的活動以及由此所引起的變化進行價值的判斷。評課稿要怎麼寫呢?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四年級數學評課稿,供大家參考借鑑,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四年級數學評課稿(通用15篇)

四年級數學評課稿1

我參加了學校開展的青藍互助“同課同講”活動,聽了張x和李xx兩位老師執教的《確定位置》一課,給我的感受很深,本課體現了以下特點:

1.張老師以遊戲“打地鼠”引入,讓學生談自己的感受,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也引出了課題。“找座位”是一個學生感興趣且生活中經常遇到的`問題,探究新知時,以座位“找一找”的活動進行,讓學生初步感受到:要確定位置首先要弄清確定位置的方法。同時,使學生感到確定位置在生活中無處不在,加深了學生對數學來源於生活,數學與生活息息相關的印象。

2.兩位老師同課同講,銜接、過渡自然,李老師語言精練,設計的鞏固練習形式多樣,層層深入、步步推進,環環相扣。

整節課學生在有意創設的來源於生活又富有活動性的學習情境中,學得積極主動,趣味盎然,在主動參與數學學習的過程中,體驗到數學知識與生活的密切聯絡。

四年級數學評課稿2

“你有一個蘋果,我有一個蘋果,交換後每人還是一個蘋果;你有一種思想,我有一種思想,交換後每人有兩種思想”。同課異構教研方式,可以引發所有參與老師智慧的碰撞,可以長善救失,明顯提高教育教學效果。前一段時間,聽了上海和廈門兩位老師執教的《三角形的分類》,各有所長,可謂風格迥異,而廈門的那位老師的課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這位老師充分遵循學生的認知規律,創設問題情境,自然而然地把生活中的一些包含遷移到當天的學習中。“是中國人的請起立”,齊刷刷地站起來一大片;“是上海人的請起立”,齊刷刷地又站起來一大片。這時老師發問:你們怎麼又站起來了?學生回答:因為上海是中國的一部分。為等邊三角形是等腰三角形的一部分埋下了伏筆。

教學中讓人耳目一新的是學生動手拼搭三角形並分類的環節。由於二年級已學過三角形按角的大小分為:直角三角形、銳角三角形、鈍角三角形。在喚起學生對舊知的`記憶後,老師給學生示範了學具的使用方法,學生的積極性非常高。然後以小組為單位,通過讓學生用小棒拼搭三角形,使學生在操作中直觀地感受到三角形是由三條線段圍成的圖形,感知有的三角形三條邊一樣長,有的三角形兩條邊一樣長,有的三角形三條邊都不一樣長,為三角形按邊分類作好鋪墊。

每一個數學老師都知道,有效的數學學習活動不能單純地依賴模仿與記憶,動手實踐、自主探索與合作交流可以最大限度地調動全體學生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是學生學習數學的重要方式。因此,在教學中科學地安排學生動手操作,有利於學生在具體的操作情境中自我感覺,自己思維,自主發現。設計小組收掉自己搭建的三角形,看似簡單,其實蘊含著很深的含義。當學生的認知出現衝突,思維出現“不憤不啟,不悱不發”之時,老師設計了“變魔術”活動:小朋友們都知道,兔媽媽養出的寶寶是小兔,狗媽媽養出的寶寶是小狗,你知道等腰三角形媽媽養出的寶寶是——,老師事前把兩根長度相等的鋼管和橡皮筋串在一起,不斷地張開,當張開到一定程度時在兩根鋼管之間插入長度相等的第三根,現在呢?你知道等腰三角形和等邊三角形之間有什麼關係?通過討論與科學演示,學生非常形象地理解等腰三角形、等邊三角形之間的關係,對概念的認識得到進一步完善,可以說有效地突破了教學的難點,成為這節課的最大亮點。

四年級數學評課稿3

今天我們相聚在平利,一起聆聽了羅xx老師執教的《營養午餐》一課,猶如共同細品了一壺平利的八仙雲霧茶,韻味悠長、回味甘甜。不管是教學設計的起點,還是教學過程的落實都是以促進學生髮展出發的,尤其在對學生評價的時機把握上掌握的恰到好處,使整個課堂熠熠生輝。

一、學生取得突破性成功時激勵性評價

教育是一種賞識性教育,課堂中老師相信學生具有優勢和潛能,給予學生充分的肯定和欣賞,比如羅老師在課堂上運用“這是一個特別了不起的發現”、“你說到點子上了”、“他的提醒非常到位”、“你特別有心思”等等這些語言,無疑是給學生安裝了後續自覺學習馬達和發動機。

二、學生學習遇到困難時引導性評價

俗話說“親其師信其道”,只有讓學生放下心中的包袱,學生才能學得輕鬆。在學習中當學生遇到困難時,羅老師會伸出溫暖的大手幫助學生走出困境,例如“你的思路很清晰,但老師要糾正一下”、“你說的很好,老師給你提一點建議”、“孩子們要注意用耳朵聽”這些語言讓學生如沐春風,都自覺的參與到課堂學習活動中去。每一位學生都能自己的學習,老師就會教的無比輕鬆。

三、學生合作學習時導向性評價。

本課一共設計了三次合作學習,第一次是聽了營養專家的話,同學們自由交流時,羅老師指導到“咱們班的同學特別會學習,都會傾聽他人的想法”。第二次合作是讓同學們自己搭配不同的菜式時,羅老師提醒大家“要一人做好記錄,另一人準備彙報”,這樣就使合作學習變得有序。第三次合作學習是四人小組合作計算每種菜式的'熱量時,羅老師提出合作要求:小組討論、交流、檢驗、修改,最後小組內成員舉手表決。這樣的設計就會無形中把每一位成員都捲入計算的活動中,教會了學生如何合作學習。在彙報的過程中,每一位學生都很活躍想表達自己的想法,羅老師是這樣調控的“這節課你很積極,這次能把機會留給別人嗎?”這些評價的語言不僅能使學生收穫學科知識,培養合作能力,更重要的是擁有了學習的夥伴,感受同學的友誼。

羅老師這種準確把握評價時機的教學技藝,讓我們領略到精彩的課堂教學的魅力,為學生打造了一個完美的學習空間。

四年級數學評課稿4

《小數點的移動》是四年級下冊的教學內容,這節課是在學生學習了小數的意義以及小數的讀寫法的基礎上,進一步學習小數點的移動引起小數大小的變化“小數點的移動“這部分教學內容比較抽象,學生學習時較為吃力,對小點的移動,特別是位數不夠時處理是教學的一個難點。在課的一開始蘭淑珍老師先創設看《西遊記》的教學大綱情境,吸引學生的注意力,並讓學生看例5中的四幅圖說一說圖中的內容,藉助多媒體的演示,使學生清楚地看到小數點移動的過程,從0.009米——0.09米——0.9米——9米,從而知道小數點移動會引起小數大小的變化。

在探究小數點移動規律的時候,老師讓學生觀察板書,按從上往下再從下往上的不同順序發現小數點移動的規律,學生能夠發現:“小數點向右移動一位,這個小數就擴大10倍;小數點向左移動一位,小數就縮小到它的十分之一”的規律。

但是在本課的教學中,教師還是不夠大膽放手讓學生自主探究,學生的主體地位沒有得到充分的體現,如果教師的板書再設計得簡潔明瞭一點讓學生從板書中真正法體會到小數變化的規律就更好了。

《小數點搬家》是北師大版數學四年級下冊“數與代數”領域的內容,這節課是在學生學習了小數的意義,以及小數的讀法、寫法的基礎上,進一步學習小數點位置移動引起小數大小變化的規律,並應用這一規律計算相關的小數乘除法。

在這節課的教學中,注重讓學生經歷現實的情境,在具體情境中感受數學知識的含義,體現了新課標的相關理念。縱觀全課,有以下幾個特點:

一、以學生的生活經驗創設情境,讓學生體會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絡。

課一開始,教師就利用卡通人物—“山羊”開餐館的情境,呈現了“山羊快餐店”通過價格變化吸引顧客的故事,充分調動了學生學習的興趣,同時將知識很好地融入到生活中;接著讓學生討論前後三次價格中小數點在什麼位置,以及小數表示的實際價格,使學生體驗到小數點位置不同會引起小數點大小的變化。

這樣把學生置於現實生活情境中,給學生一個真實的'任務去解決,把教材的數學問題變成一個具有挑戰性、探究性的學習過程,做到了把生活經驗數學化,把數學問題生活化,便“課堂教學”為“課堂生活”。

二、以活動的視角處理教材,建構生命課堂。

課堂是流動的生命,而教材是靜態的,教師根據學生現有的知識基礎靈活地處理教材。這節課教師把靜態的情境變成了可操作的場景,把抽象的結論演變成了發生發展的過程。如:教師把磁鐵當作小數點進行移動和讓學生用數字卡片進行小數點位置移動的活動,學生在活動中進一步體驗小數點移動引起小數大小變化的規律。

通過這些活動調動了學生的積極性,活躍了學習氣氛,體現了“數學是數學活動的教學”這一新理念。

三、以問題的形成和培養為抓手。

這節課在教學中提出瞭如:“你觀察到了什麼?”“為什麼沒有顧客?”“你認為怎樣才是一個完整的小數?”“你發現了從4·00元到0·04元的變化規律了嗎?”等具有方向性、探究性的問題,把提出問題、解決問題的主動權交給了學生。培養了學生的問題意識。

四、以情感激勵為導向,關注個性發展。

在整節課的教學中,我們看不到對學生的否定,更沒有批評,教師總是以熱情的鼓勵、耐心的等待、巧妙的疏導與孩子們和平共處。激勵性的語言隨處可見。如:“真厲害!真聰明!不著急!掌聲送給他!”等。學生在教師的鼓勵中增強了學習數學的信心。

當然,教學是一門遺憾的藝術,下面對這節課提幾點個人的看法與大家交流:

1、對新知識的處理缺乏探究性。

2、學生在學習中的主體地位不明顯。

3、板書不夠簡潔、明快。

四年級數學評課稿5

一、引課環節。

1、興安一小的李靜老師由剛剛結束的大閱兵引出“角”,並順理成章引出“角的度量”以及度量的工具—量角器,緊接著“讓學生自己觀察量角器,並把你看到的和同桌說一說”,充分調動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並培養了學生觀察和交流的習慣。

2、而葛根廟中心國小的孫忠偉老師通過“比較兩條線段哪條長?長多少?”讓學生用直尺量出,再讓學生“比一比兩個角哪個大?大多少?”學生一眼便看出角2大,但大多少需要用量角器量出,引出角的度量和度量工具量角器。

3、衛東國小的寧偉迪老師課前先出示課標要求,做到讓孩子心中有數,設計的很新穎。之後讓孩子們回憶角,並說說你心目中的角,板書“頂點、一條邊、另一條邊”,為之後的教的度量方法打下伏筆。接著出示很多角,任意拿出兩個角“比一比哪個角大?大多少?”“要求同桌合作,用三角尺上的角來量一量、比一比”,學生通過彙報得出角2比角1大,但大多少沒有測量出來,從而引出量角器。

這一環節學生通過合作探究得出了結論,但對角的選擇應該慎重,如果孩子選擇的三角尺是30度和45度角的,不就一下量出大多少了嘛。

二、量角器的介紹。

三位老師都是通過讓學生觀察自己的量角器,之後通過學生彙報和課件演示相結合的方式介紹量角器,相比之下,我個人比較欣賞寧老師的設計,特別是在教學中“任意找到量角器上的.一度角”這個問題,使學生更加自由的理解問題,再彙報時適時地追問“為什麼這個角是幾度角”,順理成章的讓學生明白“幾個小格就是幾度”。

三、新知的自學環節。

三位老師都設計了自學環節,通過“設計目標和要求—學生自學—小組間討論與交流—小組彙報”這一系列活動,重新把課堂還給了孩子們,這一點非常值得我借鑑。

四、巧設“量角小兒歌”。

三位老師都用心的設計了量角小兒歌,幫助孩子理解和記憶量角的方法,其中寧老師的小兒歌和板書巧妙的結合在一起,起到的作用更明顯一些。

五、首尾呼應,結構完整。

李老師和寧老師課始的比角都給學生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也給學生一定的問題和懸念,而在學完本課內容之後再回顧一下比角的準確方法,首尾相呼應,不僅顯得結構完整,更能讓學生進一步體會到今天所學的角度的重要性。

總之,聽完這三節課之後,反思自己的常規教學,在之後的日子裡應該更加精心的設計教學環節,充分的尊重孩子已有的知識,課堂上多給孩子時間和展示的空間,讓學生大膽的嘗試,把學習的主動權真正的教給孩子!

四年級數學評課稿6

 一、教學特點

(一)注重培養學生的估算意識

1.“1億座珠穆朗瑪峰堆起來有多高呀?”1億米的火車隧道有多長?

2.學生在自主探究中學習合作,學習估算,學習交流。【討論方案】※選取一個你們組感興趣的問題進行交流。※小組內商量你們的研究方案和步驟。學生個體進行彙報,教師巡迴指導。

3.學生學習狀態很好。

在40位同學分成的5個小組中認真的在尋找1億有多大?

(二)教師處理問題的方式靈活

“沒有寫完的用你的語言進行補充”。1小組彙報完了,我看5小組和1小組聽的非常認真。第一小組彙報:1000000c,是10000的確比珠穆朗瑪峰要高,8840.43,高出1000多。與安徽的黃山比,相當於5個黃山的高度。第二小組彙報:1億顆唐相當於6個大象的`重量。第三小組彙報:1億步約有5萬千米。徐老師測量的是6萬。這個地方老師的解釋和學生思考有出入。我們是小孩,你們是大人。1億步真是太長了。

 二、教學思考

1.到底如何培養學生的數感。在說話當中,在思考當中,在操作當中,在交流當中,最能體現數學思想和方法的還是讓學生靜靜的思考。

2.問題的提出指向性不夠明確。在小組合作學習之前,問學生還有什麼問題嗎?學生提出的問題,都與接下來要進行的教學活動沒有任何關係。比如,1億米的火車隧道有多長?正確的是應該讓學生思考在即將要進行的教學活動中,你還有什麼不明白的地方?而非你還有問題嗎?

3.用部分推算整體的辦法來研究一億有多大?但我總感覺,培養學生的數感,沒有讓學生接觸到數。似乎有些問題呀。

三、教學反思

準備比較多,活動比較多,駕馭比較難。由區域性到全面的研究方法,發展學生的數感。綜述實踐是研究探究的方法,提出問題,理解問題。通過研究方案,真正找到解決問題。掌握方法,比知道結果更重要。

如果從數感來衡量,數感不能只是表示大的數,還要講小的意義。1億不僅表示大數,還表示小數。數感要有意義,離開了意義的數感就只有數沒有感了。

四年級數學評課稿7

4月15日聽了王老師講的《小數與單位換算》,王老師以學生為主體,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讓學生明確單位換算過程,教學效果良好。

優點:

一、創設情境,讓學生體會數學的趣味性和實用性

教師採用現實生活中的例子匯入新課,激發學生學習興趣。開課伊始,王老師用現在迎接學校運動會排練的`方陣,幫助體育老師解決排隊的問題,讓學生感受到數學是為生活服務,在樂於幫助張老師的情境中,投入到學習中。

二、教學中,教師注重學生為主體。

教師在教學中,以學生為主體,讓學生嘗試解答,讓學生在小組內交流換算方法,在做完題以後的方法交流,都引導學生積極參與到學習當中,教師對學生的活動進行補充,精講,老師起到了組織、引導的作用,教學效果良好。

三、教師注重學生思維能力的培養。

單位換算不僅要用到小數點位置移動引起小數大小的變化,還用到單位的進率,教學中,教師適當的進行鋪墊,回憶單位進率,明確高階單位和低階單位,然後進行新課教學,老師對學生的換算進行指導,低階單位到高階單位除以進率,要想進率,移動小數點,這一系列的教學注重了學生思維能力的培養。

改進建議:

一、加強鋪墊,為新課打基礎。如新課前可以加上高階單位化低階單位的練習,當學生熟練掌握此類題,並熟悉進率,這樣會更好的為新課教學打基礎。

二、將單名數化單名數和複名數化單名數分開教學,這樣效果會更好。

四年級數學評課稿8

聽了李老師教學的《烙餅問題》這節課,我頗有感觸。

我認為李老師的教學有以下幾個亮點,值得我學習:

一:情境引入,調動學生的積極性,揭示課題。

用日常生活的煮雞蛋情景引入,煮一個雞蛋5分鐘,煮六個雞蛋需要幾分鐘?學生有的說5*6=30(分鐘),有的說是5分鐘,這樣就自然而然的引出了今天教學的重點,最優方案的選擇。

二:注重學生的動手操作能力。在講授烙餅問題時,李老師讓學生拿出事先準備好的圓形紙片模擬烙餅過程,學生在親自動手操作中體會數學的實用性和生活型,而且能幫助他們更好的選擇最優方案。

三:充分發揮小組的團結協作能力,讓學生真正成為課堂的主人。在探究三張烙餅的最優方案時,教師把課堂交給學生。讓學生動手擺一擺,然後填寫表格,最後組長彙報結果。一系列的活動,教師都放手放學生去進行,教師只是做必要的引導,充分體現了以學生為本的思想。

四:教師善於引導點撥學生。最後教師組織學生認真觀察表格,鼓勵學生:“你發現了什麼”。讓學生暢所欲言,發散了學生的思維。在課堂中,有的學生一眼就發現“餅數增加1,分鐘數增加3”這一規律,而沒有學生得出如教學參考書上所講的方法。教師及時引導點撥,如果要烙的餅的.張數是雙數,2張2張地烙就可以了,如果要烙的餅的張數是單數,可以先2張2張地烙,最後3張餅按上面的最優方法烙,這樣做最節省時間”。

建議:

1.在小組彙報烙3張餅的問題時,由於要說清楚3張餅的正面和反面,教師不妨在黑板上稍加板書,便於學生下一步的理解。

2.在組長彙報時,教師應給學生充分表達思想的機會,讓學生說完後,教師再做說明和引導,不應急於打斷學生的思路。

3.四人小組活動時,我發現每組基本都是隻有兩個人蔘與,其餘兩個人並未參與其中,教師不妨採取兩人一組進行活動,儘量使每個學生都有動手操作的機會。明確烙3張餅後教師讓同桌說說剛才的最優方案,我認為有點束縛了學生的思維,應讓學生按自己的思路去思考問題。

4.教學時,我認為教師應按照一定的順序進行最優方案的引導和點撥:“要烙幾張餅—一共要烙幾面—每次最多烙兩面,至少烙幾次—最後計算需要的分鐘數”,這樣一步一步學生比較容易接受,而且也有利於學生最後對於規律的理解。

5.最後的規律呈現時,我認為“餅數*3=分鐘數”這樣的規律其實更簡單,更直觀、更符合他們的理解特點,把餅數分成單數和雙數學生會無形之中感覺困惑感。

四年級數學評課稿9

今天聽了同課異構活動程老師和葛老師做的《口算除法》一課,有很多的感觸。兩位老師上課語言親切,簡潔,各自展示了數學教學的魅力,符合新課標的理念,真正做到了以學生為主體,充分發揮小組活動,調動了學生學習的興趣和學習積極性,教學效果好。

1、課前與學生的溝通方法不同,但都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葛老師用“我很棒”,“我們都很棒”這樣的鼓勵語言,讓學生充滿自信開始今天的學習,而程老師是利用大家喜歡的動物,期待和一起學習的小動物,帶著期盼,集中精神開始今天的學習。

2、教學中,兩位老師都緊緊抓住本課的重點,對口算除法的整十數除以一位數的算理,進行小組互動,動手操作,教師演示等方法,讓學生對口算除法的算理理解透徹。葛老師在小組自主活動基礎上,引導學生歸納幾種計算方法,並找到最優的一種,程老師利用小棒的平均分明白計算的算理,二位老師都將本課的重點突出,讓學生掌握了算理。

3、教學中課堂練習環節設計多樣、精煉。葛老師利用小試牛刀,男女比賽,火眼金睛會判斷,生活中的數學等新式各異的練習,激發了學生的興趣,並開展比賽,讓學生產生競爭意識,而且更加嚴格要求自己認真計算。程老師利用咱陽泉的旅遊景點,帶領學生旅遊的同時,解決實際問題,在激發學生學習的同時,也對學生進行了熱愛家鄉的.教育。

4、兩位老師都遵循新課標理念,學生是教學的主體,教師作為合作者、引導者,在教師的引導下,輕鬆快樂的學習,將課堂還給了學生,教學效果良好。

改進建議:

1、小組活動組織有序,起到活動的作用。但活動規則一定要讓學生明白,這樣才能有序、有目的的活動,在有限的時間裡活動有效。

2、加強評價,運用激勵評價的方法,更加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改變枯燥的計算教學。

四年級數學評課稿10

本節課,鄭老師能從新課程標準的基本理念出發,圍繞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的三維目標設計教學。教師的教學總體來說,是一節成功的有實效的課堂。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目標定位準確。體現在以下幾點:

(1)通過操作活動,分類比較,初步感知同一平面內兩條直線的位置關係,認識平行和相交,以及相交中的特殊情況——垂直。

(2)讓學生到體會數學與生活的聯絡,培養學生的空間觀念。

(3)培養學生簡單的抽象、歸納、比較的能力,激發學生喜歡數學的情感。

2、教學思路清晰,教案有層次。

整節課,教師能根據教學內容,因材施教地制定了教學思路,教師注重培養學生動手操作,主動探究的訓練,每個操作環節都提出了具體的要求,通過學生動手操作,合作探究、彙報交流等活動來加深對同一平面內兩條直線的位置關係的理解,突出重點難點的內容,整個教學詳略得當,重,難點把握準確。這樣的設計,符合學生年齡特點和認知規律,體現了以學生為主體的學習過程,培養了學生的學習能力。

3、探求新知重過程與方法。

我覺得這節課充分地體現了新的.數學課程理念。在探討兩條直線的位置關係時,讓學生在主動參與教學活動的過程中去理解數學知識,獲取學習方法。老師課堂中始終圍繞著發展學生的思維和創新能力的新課程理念,取得了十分明顯的教學效果。整節課教師以分類為主線,設計了兩次分類活動來初步感知同一平面內兩條直線的位置關係,認識平行和相交以及相交中的特殊情況——垂直。這樣,激發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加深了對位置關係的理解。教師從學生的已有經驗出發,逐步歸納出兩條直線的位置關係,為今後學平面幾何打下了紮實的基礎。

4、注重小組合作,自主探究。

根據學生的認知特點和教學要求,在教學中於老師特別注重分組活動,體現在設計兩次分類活動時,要提前把自己的分類標準在小組內交流。這樣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通過學生小組合作,同伴互助的教學模式,發揮群體的積極功能,使不同學力的學生都能自主地,自發地參加學習和交流,提高個體學習的動力和能力,並達成團體目標。學生都主動投入,學生的全面互動,在探究,發現的過程中,學生通過自己動手和動腦,獲得了感性認識。在小組探討中教師的主導作用有著突出而到位的表現,她對小組裡交流的要求說得明確而簡要,我們可以明確地觀察到,這對學生的交流,對整節課的展開起到了重要的作用。避免了小組討論流於形式的現象。

5、教態自然親切,師生關係融洽。

課堂上教師通過對學生所展示出來的強項智慧的肯定,進一步激發和引導,可以帶動和喚醒其他智慧相應的發展,從而,有效的開發每個學生的潛能,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對自我的認識水平。新課程,給我們更大的啟示,要關注學生,給學生一個寬鬆的氛圍,給一個合理的,恰當的,鼓勵的評價。老師很好的注意到了這一點。整堂課,老師始終面帶燦爛的微笑,對於學生漂亮的發言,總是,給予學生讚揚和鼓勵,讓學生感受到成功的喜悅感。比如當老師看到很多同學畫出兩支鉛筆的位置關係時,她欣喜的說:同學們的想象力很豐富。當學生對分類的標準提出質疑,教師說:真是個善於思考的孩子。當學生的分類標準不適合時,老師總是耐心的加以啟示,引導,點撥。讓學生感受到回答不出或是回答錯了也不要緊,讓學生處處,時時感受到老師的溫暖,班級大家庭的融洽,和諧。這也是我們教師努力改進的地方。

四年級數學評課稿11

聽了李老師《平均數》一課,現結合本次教研活動主題“綜合運用數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增強學生應用意識”談自己幾點體會:

1、選材豐富多樣

平均數並不是一個實實在在的數,而是一個虛擬的數,學生不易理解,教師為了使學生真正理解生活中平均數的廣泛應用,掌握平均數的含義。教師課前蒐集了很多資料:本班學生考試成績、平均身高、平均氣溫、平均年齡等等,選取了這些學生日常生活中熟悉的例子,豐富了學生的活動體驗,更能體會生活與數學緊密聯絡。

2、方法引導準確

出示了表格後,讓學生觀察,說說你能從中知道哪些資訊?通過學生髮言,知道了可以比出誰收集的水瓶最多、誰最少。教師還鼓勵學生說:用比較的方法獲得了新資訊。學生的表達得到了讚許,思考更加積極了。在此基礎上,又讓學生提一個關於平均數的問題,將學生引導了本節課的知識上,學生通過自學,獨立解決。在交流彙報中,從而引出什麼叫平均數,以及求平均數的方法,總數除以份數或移多補少,並且以動畫的形式,讓學生從感官上真正接受,激發了學生的求知慾,好奇心,讓學生由被動學習成為真正學習的`主人。

3、練習完善知識

練習中又將生活與平均數聯絡了起來,又一次將知識與生活緊密相連。第一題明確了平均數的範圍,第二題小結出了平均數的意義,代表一組資料的整體水平。第三題平均數還可以用來進行不同組數量的比較,等等,練習內容豐富,對教學重點內容是一步步昇華,幫助學生真正理解平均數。

4、注重習慣養成

教師注重良好學習習慣的養成,以及學習方法的引導。

建議:教師提的問題可以精煉些,更好的體現提問的有效性。

四年級數學評課稿12

今天聽了馮老師的《混合運算》一課,下面談談我自己的看法,不足之處還希望各位老師指正。

“數學源於生活”。課堂上再現了學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從中自然地提出數學問題,把解決實際問題與計算教學緊密結合,使學生體會數學與生活的'聯絡,有利於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也便於學生積極調動已有的生活經驗和知識解決問題。情境的創設也能促進學生對運算順序的理解。

本節課準備充分,教學思路清晰,在複習的過程中,引導學生自己去思考去整理,複習練習設計有層次,整堂課中,師生之間始終保持著寬鬆,和諧的氛圍,交流親切,教師教得輕鬆,學生學得愉快。

課堂上也體現了學生的主體地位,學生自始至終都在思考問題,解決問題並充分表達自己的想法,教學的知識點都是學生自己總結出來的,這樣加深了學生的記憶和理解。

運用資訊科技手段合理有效。通過課件出示各種練習題、例題,節省了大量的時間,從而提堂效率。

四年級數學評課稿13

今天聽了老師的植樹問題一課,對我的啟發很大。值得學習的地方很多。

1、開課的匯入採用手指謎語,激發了學生學習興趣,引出手指後,有利用手指幫學生初步理解間隔的意思,很直觀。但這裡出現間隔長有些早。

2、情景問題出示後,用選擇題的.形式藉助直觀圖幫助學生理解兩端都栽的意思,形象直觀學生理解起來很容易。

3、教師質疑問題及時且很有數學的味道。如幫工人想象辦法,隔幾米栽一棵,激發學生創造性思維,很好的理解了等距離的含義。

4、體現學生動手操作合作探究的教學理念。要求明確、準備充分,對四年級學生來說學生桌的還是很好的。

5、教師表格的設計很方便學生髮現諸多的數學問題。比單純的圖形要好找規律好表達。但這裡講解交流時,如能借助圖形幫助學生理解從數字中發現的規律的話,學生對其中的數量關係的理解會更容易,從而靈活的應用數量關係解決問題。

6、練習中對比練習及時出現,培養了學生良好的審題習慣。但對兩邊與兩端的區別我認為更加直觀一些會好些,藉助教室兩邊加以解釋。

7、練習緊扣本節教學目標,形式多樣,尤其選擇問題我認為能較好的幫助學生理解其中的數量關係。

8、歌謠的結尾給本節課畫了個圓滿的句號。

四年級數學評課稿14

(一)創造故事情境,引入新課

武老師在這節課一開始就創設了一個大情景:去育才國小參加了運動會的感受。

1、牆面乾淨。引入環保小組的複習及今天的新課。

2、練習中的回收廢電池。武老師把這個大的教學情境貫穿始終。並很好的培養了學生的環保意識。

(二)儘量為學生的發展創造環境,搭建展示自我的平臺.

每一次筆算完了之後,武老師注重讓學生說算理,使學生很清楚的瞭解每一步算出來的是什麼,如615÷15,商4表示4個十,所以寫在十位上。60表示60個十,15表示15個一等。並且強調每次除得的餘數都要比除數小。教師點撥很到位。

(三)目標出示很有新意

武老師是在和學生討論完了今天的新知後才出示的學習目標,一改以往我們的習慣。但在這裡出示目標卻讓我覺得恰到好處,不僅讓學生明白了本節課的學習任務,而且起到了總結新知的的作用。很好!

(四)“算一算,想一想”中,武老師設計的三道題很典型,並且武老師善於利用學生的錯題,把它化成上課的有效資源。

真正體現了本次的活動主題:課前預設與課堂生成的有效融合。

建議:我覺得在“改錯”的時候,應該讓出錯的學生自己講解算的過程,這樣不僅可以使我知道她的癥結所在,而且在講的過程中,可能她自己就發現自己的問題了。

四年級數學《除數是兩位數除法》評課稿2

武老師這節《除數是兩位數的除法》,教學思路清晰,整堂課通過複習引入,讓學生在輕鬆中回憶起除法的特點。通過第一個豎式計算,讓學生一步步講清算理,說清步驟和計算細節,帶領同學一起把一道題講透講清,這是我非常欽佩的。很多數學語言都十分到位,讓學生知道怎麼做,並知道為什麼這樣做的道理,這個在數學的教學中是非常重要的。

整堂課的'例題安排也非常精緻,每道題中都蘊含著一個重要的知識點,層層深入,環環相扣,讓學生通過幾道題的練習,掌握一定的解題能力。可以說這堂課的教學內容是十分紮實,含金量很高。相信孩子們對兩位數除法的知識運用能更上一層樓。

在此提一些小小建議:

1、在複習和講解豎式計算的過程中,可以稍微快一些,這樣的話,後面的提高環節可以讓學生討論的更加充分,整堂課內容更加完整和飽滿。

2、930÷31這道題的計算中,有一步是93-93=0,我個人覺得這一步得到的0應該強調0的書寫位置,有好多同學都把0寫在了個位上。

四年級數學評課稿15

聽了鄧老師的這節課,收穫很多。

1、本節課是口算教學課,從教師教學的角度來看,教師充分的挖掘教材,注重知識間的聯絡,落實學生的素質培養、注重學生的`能力,面向全體、注重每個學生的發展。真正成為教學的組織者、參與者、引導者。

2、本節課體現了教師重視學生的口算教學和重視培養學生的估算能力。

3、教師注重培養學生從主題圖中找出數學資訊並提出有價值的數學問題,針對數學問題自主探究規律,總結規律。能大膽放手讓學生嘗試學習,獨立思考的前提下小組合作學習。

4、課堂教學中體現演算法多樣化,並能引導學生選擇優化演算法,整節課教師比較重視口算算理,讓學生經歷知識形成的過程。

5、小組活動有效,分工明確。

6、鄧老師說了一個“幾百幾十除以一位數的口算”,後面的讓學生照樣子說一說,這個很好,從後面的學習中可以看出,學生根據這個就能自行總結口算的型別。

7、練習應該也很精彩。

建議:

1、80÷20=4,鄧老師說應用應該怎樣寫才完整呢,學生說加單位,鄧老師應該在黑板上寫出來。

2、每一型別的口算在學習過後應該及時鞏固一下,我看到鄧老師有設計,但應為時間問題沒有呈現很可惜。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