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殺論讀後感

來源:果殼範文吧 3.2W

當細細地品讀完一本名著後,大家心中一定有不少感悟,此時需要認真思考讀後感如何寫了哦。你想知道讀後感怎麼寫嗎?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自殺論讀後感,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自殺論讀後感

自殺論讀後感1

迪爾凱姆作為經典時期著名的社會學家,其著作對社會學科的影響是巨大的。讀了《自殺論》後受益匪淺。在《自殺論》中,我看到的不只是在論述自殺本身,也不僅僅書向讀者展示了人們為什麼自殺,自殺是否正常,自殺有什麼型別……更重要的是他在這本著作中向我們說明了社會與個人,整體與個體,團體與個體之間的關係,而尤顯得突出的是其實證主義和運用資料進行定量研究的分析方法。從《自殺論》一書中我學到了很多,在此,我想主要通過以下幾個點來談談我對這本著作的體會。

關於“自殺”在《自殺論》中,迪爾凱姆論述有兩個理論基礎,其一在於他認為社會是存在於個人之外的,社會不光是個人的簡單累加,社會是超乎個人的客觀存在,它不從屬於個人,相反的他約束個人,管制個人,對個人的行為產生極大的影響。他理論的第二個基礎在於群體的自殺與非社會因素無關,至少說關係不大。迪爾凱姆是如何來分析得出這個偉大的.結論的呢?他首先提出自殺與人的心理因素有關的研究假設,通過資料分析得出一個結論:“最有利於自殺的個人身體狀況心理狀態不是某種明確和無意識的傾向,而是某種一般的和不明確的天賦,很容易根據不同的環境採取不同的形式,可以是自殺,但不一定是自殺,因此不能說明自殺的原因。”[2]由此他進而提出了第二個研究假設:自殺與自然條件有關聯。然而,事實說明氣候溫度。等自然條件與自殺之間沒有明顯的對應關係。通過分析得出“直接刺激社會生活的不是物理環境,影響自殺人數多少的尤其不是物。關於自殺,作者是怎樣來論述的呢?

1、概念的澄清在迪爾凱姆的這本著作以及他的其它作品中,對於概念的澄清是很注重的,迪爾凱姆通過對以往概念的比較,再加上自己的實證分析進而得出自己的概念:“任何由死者自己完成並知道會產生這種結果的某種積極或消極的行動直接或間接地引起的死亡,叫做自殺。”

2、原因的剖析

人類比其他任何動物都更需要團結合作和群體支援,沒有人類社會中橫向的合作和歷史上縱向的繼承,就不可能有當今世界發達的人類文明。人類的具有延續性的文明絕對不可能是由人類的某個個體單槍匹馬的創造出來的,任何一個個體相對於社會來說都顯得太渺小,沒有能力對整個文明做出決定性的影響。因而任何推動社會變化的力量都是由互相合作的群體所施予的。迪爾凱姆在否定一切非社會因素的原因後,認為“每一個社會群體對自殺都有一種特殊的傾向,這種傾向既不能用個人的心理器質結構來解釋,也不能用自然環境來解釋。由此,通過排除法,這種傾向必然取決於社會原因,而且本身構成一種集體現象。

讀了這本名著之後,讓我對“自殺”的定義、原因等有了更深刻的認識。迪爾凱姆作為經典時期著名的社會學家,其著作對社會學科的影響是巨大的。讀了《自殺論》後受益匪淺。在《自殺論》中,我看到的不只是在論述自殺本身,也不僅僅書向讀者展示了人們為什麼自殺,自殺是否正常,自殺有什麼型別……更重要的是他在這本著作中向我們說明了社會與個人,整體與個體,團體與個體之間的關係,而尤顯得突出的是其實證主義和運用資料進行定量研究的分析方法。從《自殺論》一書中我學到了很多,在此,我想主要通過以下幾個點來談談我對這本著作的體會。

自殺論讀後感2

第一次讀專業書,說實話有些吃力,但收穫頗多。這是埃米爾·迪爾凱姆所著的《自殺論》,他從非社會因素、社會原因和社會型別、作為一般社會現象的自殺三個大方面來進行討論的,本書共三編,十三個章節。

作者在導論裡最先提出了對於自殺的定義:“任何由死者自己完成並知道會產生這種結果的某種積極或消極的行動直接或間接地引起的死亡”。先對自殺下定義後順理成章的引出本書所討論的“自殺現象”。那麼是什麼引起的“自殺現象”呢?

作者首先談論了非社會因素對自殺現象的影響,分別從精神病患者和酗酒者進行討論,得出的結論是:一個社會自殺率並不取決於其精神病患者和酗酒者的數量,自殺與其兩者沒有必然聯絡。作者通過先提出問題再列舉例子的方法進行辨證的方法排除了這種可能性。而提到了自殺與宗教、政治信仰、城市文明等社會因素,這些因素在後文中作為舉例論證也提到了,不妨說是為真正引起“自殺現象”的原因坐鋪墊。作者討論完自殺與精神狀態的原因後,又聯想到了與心理狀態、種族和血緣之間的關係。在人們擁有正常的心理狀態下,自殺與種族和遺傳是沒有關係的,作者列舉了日耳曼族、凱爾特—羅馬族、斯拉夫族和烏拉爾—阿爾泰族的歐洲種族為研究物件,事實證明,並不是由於血統因素導致的,而是受生活環境的文明因素影響造成的。自殺會受到性情氣質的感染,但不會遺傳。結束了對人們自身的探討,作者開始向自然因素進行思考,分別對氣候因素和季節性氣溫因素進行討論。但無論是從季節還是細化到一天不同時刻,無論是農村還是城市,自然因素與自殺都是無關的。在本編最後談論到的'效仿,它既不會傳播自殺,也不會對社會自殺率產生影響。

作者研究完非社會因素後,接下來對社會因素進行了探討,他將自殺分為了利己主義自殺、利他主義自殺和反常自殺。我覺得這些都比較好理解,利己主義自殺和利他主義自殺相反,利己主義自殺源於社會整合度低而利他主義自殺源於社會整合度高,反常自殺源於社會的突然失控和婚姻解體。社會的突然失控從人們的慾望角度和個人看事情的好壞來進行討論分析,婚姻解體就與社會突然失控不同了,作者從性別和慾望的角度進行的討論。當然不同型別的自殺也會有不同形式,自殺性質與自殺方式也是不同的,但是自殺的型別可以重複。文章中作者所舉的例子列的資料和下的定義都更加肯定了論點,使文章更加鮮明。

在瞭解了導致自殺因素和自殺型別後,對於一般社會現象的自殺進行討論,有一些呼應開頭以及回顧上文的意思。作者認為社會自殺率只能從社會學方面來解釋。接下來,探討了自殺與其他社會現象的關係,作者從自殺與宗教、法律等社會現象的關係,列舉了自殺與基督教,自殺與羅馬法律等來佐證。作者認為自殺受到譴責,因為它違背對我們的全部道德所寄託的人生的崇拜。最後作者對全書進行了總結還論證了一些遏制自殺的方法,作者從懲罰、宗教、教育、家庭等角度進行探討,其有作用但也具有侷限性。作者認為集體的力量更能發揮不同的調節作用。不過無論怎樣,都希望我們未來的世界變得更好,立刻開始著手工作。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