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爭論讀後感

來源:果殼範文吧 7.21K

品味完一本名著後,大家一定對生活有了新的感悟和看法,是時候寫一篇讀後感好好記錄一下了。可能你現在毫無頭緒吧,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戰爭論讀後感,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戰爭論讀後感

戰爭論讀後感1

在讀完魯登道夫的《總體戰》和喬良老師的《超限戰》之後,今天開始讀《戰爭論》了,這對於我來說已經是第三次翻開克勞塞維茨這本經典之作了。還記得第一次是在進入大學之初,我慕名而來,但是在翻了五六頁之後,深奧難讀的文字,枯燥無味的論述讓我徹底打消了讀下去的念頭,我的第一次嘗試也就這樣草草結束了。

第二次是在伊拉克戰爭之後,由於研究“社會化戰爭”這個課題的需要,我鼓足了勇氣再次翻開了那本放在書櫃角落,並已經落滿灰塵的《戰爭論》,這一次我幾乎是用火柴棍撐著眼皮用了一個月的時間終於把上中下三冊翻了一遍。翻是翻完了,但是基本上就沒有看懂,唯一的收穫就是記住了一句話:“戰爭是政治的繼續。”

而如今我又一次翻開了它,面對長達一千多頁的這本書心情是複雜的.,我希望此次能夠從中得到自己所需要的答案,但心裡不禁有些擔心自己能否堅持把它讀完。讀《戰爭論》是一件痛苦的事情,它需要耐心,需要毅力,需要我們用腦子去思考、去體會。書有不同型別,當然我們讀書的態度也有所不同,對於《戰爭論》這樣一本作者用了畢生心血寫成的經典之作豈能想讀武俠小說一樣呢?

讀書不是一件輕鬆的事,學習需要嚴謹的治學態度和踏實的學風,沒有讀書破萬卷的積累,我們那裡可能達到下筆如有神的境界呢?世上沒有免費的午餐,天下也沒有絕頂的天才,人需要付出才可能得到回報。回首四年大學生活,洋洋灑灑寫下了三十多萬字,也有不少得以見報,小試牛刀,小小的成功心情是喜悅的。但是這僅僅是一個奮鬥的開始,俗話說:“巧媳婦難為無米之炊。”寫得多了漸漸有些江郎才盡的感覺,在研究一些深入問題的時候我才感覺有些力不從心了。

讀書是需要堅持的,學習也應該是一種習慣,靜心、靜心、再靜心,俗話說得好:磨刀不誤砍柴工,現在是該磨刀的時候了,停下筆,多看書。如今在一次翻開《戰爭論》我也不期望能夠完全將他吃透,只是希望有所收穫,並希望以後看第四遍、五遍、六遍的時候每次都能有所收穫。

戰爭論讀後感2

說到克勞塞維茨的《戰爭論》似乎就要說說經典,什麼是經典,以及如何對待經典。

所謂經典,按照《現代漢語詞典》的解釋,經典作為名詞的時候有以下兩種所指:一是“傳統的具有權威性的著作”;二是“各宗教宣揚教義的根本性著作”。從各國對於經典一詞的定義出發思考問題,我們能夠認定,凡是被稱為經典的東西,應具備以下幾點:歷史的積澱性、廣泛的認同感、文化的影響力。首先,經典之成為經典,是因為它具有歷史的深厚積澱。一部剛出版的,哪怕是十分暢銷、十分引人關注、切中當下熱點問題的著作,充其量是暢銷書,乃至是名著,但不能稱之為經典。

其次,經典之為經典,就是一個認同的結果。它依靠自身攜帶的思想力量,使人們對它產生一種敬畏之感。這種認同,有時雖然也受到政治強制,但主要還是源自經典內在的思想權威。第三,經典對它所處的文化領域產生廣泛而深遠的影響。克勞塞維茨的《戰爭論》堪稱當之無愧的經典。對待經典的態度有兩種,一是經典崇拜,二是科學對待。

在目前,我大約只能採取第一種態度。克勞塞維茨1780年生於馬德堡附近的布格,很早參加法國大革命和拿破崙戰爭。他花很多時光來比較他個人在拿破崙戰爭中的觀察,並研究了古斯塔夫、查理士十二世以及腓特烈大帝戰史,認為只有從歷史的精密分析中才能匯出軍事原則。說明一下,我讀的這部《戰爭論》是廣西師大所謂新版,摘編的.,商務印書館是三冊版,一部冗長的大作。我實在不能憑藉一部摘編本,並且以這樣走馬觀花式的閱讀,得出克勞塞維茨的軍事思想,以及它在軍事史上就應具有的地位等等,這些都不是我所能做到的,我只有從一些段落以及別人的研究成果中瞭解一些他的觀點。本書的主題不是戰略、戰術,而是“戰爭”本身。戰爭是“一種以迫使對方實現我方意志為意圖的暴力行為”。

即戰爭是一種暴力行為,而這種“暴力行為”只是手段,永遠不可能成為目的。戰爭的目的是為了使敵方理解我方意圖,向我方意志屈服,是“國家政策的其他手段的延續”……

戰爭論讀後感3

曾經,兩次世界大戰給世界人民帶來很大的災難,改變了世界的格局。但為什麼會發生戰爭?戰爭究竟是什麼?戰爭能不能避免?這些問題一直無人解惑。今天,我有幸讀到了這本書,也逐漸理解了戰爭。作為一名軍人,上陣殺敵是我們的使命,保家衛國是我們的責任,我們更加有必要去讀這本書。

書中詳細的分析了戰爭的性質,並首次運用計算的方法來說明戰爭。戰爭行動進行的越緩慢,間歇的次數越多和時間越長,錯誤就越容易糾正,越不趨向極端,越會把一切建築在蓋然性的計算上和推測上。每個具體情況本來就要求人們根據已知的條件進行蓋然性計算,戰爭的行動程序比較緩慢,就為這種計算提供了一定的時間。當戰爭的性質很明顯的.使戰爭成為蓋然性的計算,現在只要再加上偶然性這個要素,戰爭就成為賭博了,而戰爭是不缺少偶然性的,在人類的活動中,再沒有像戰爭這樣經常而又普遍的痛偶然性接觸的活動了。而且,隨偶然性而來的機遇以及隨機遇而來的幸運,在戰爭中也有重要的地位。此話我認為是戰爭和戰爭的結果其實是可以預見的,只要我們細心的去推測,都可以推測出來,戰爭之所以出現與我們預料相反的情況,完全為人,這個不定的因素,古代戰場上,人為因素往往決定著戰爭的勝利,人們總是思索出一套方法來獲取戰爭的勝利,這就是兵法。戰爭總是離不開危險,而在危險中最可貴的精神力量就是勇氣。雖然勇氣和智謀能夠同時存在而不相互排斥,但他們畢竟不是相同的東西,是不同精神力量,而冒險,信心,大膽,蠻幹等等,則不過是勇氣的表現而已,他們都是在尋找機遇,因為機遇是他們不可缺少的。由此可見,在軍事藝術中,數學上所謂的絕對值根本就沒有存在的基礎,在這裡只有各種可能性、蓋然性、幸運和不幸運的活動,他們就像經緯線一樣交織在戰爭中,使戰爭在人類各種活動中最近似賭博。所以,作為一名指揮員的我們,在將來的各類戰場上,提高戰士們的心理素質,拿捏好戰士的情緒,積極的鼓勵他們,或許,我們的“戰爭”任務會完美的,高效的完成。也許這本書太過的深奧,只能理解到這裡。以後也會深讀這本書,再做分析。

戰爭論讀後感4

說到克勞塞維茨的《戰爭論》似乎就要說說經典,什麼是經典,以及如何對待經典。

所謂經典,按照《現代漢語詞典》的解釋,經典作為名詞的時候有以下兩種所指:一是“傳統的具有權威性的著作”;二是“各宗教宣揚教義的根本性著作”。從各國對於經典一詞的定義出發思考問題,我們可以認定,凡是被稱為經典的東西,應具備以下幾點:歷史的積澱性、廣泛的認同感、文化的影響力。首先,經典之成為經典,是因為它具有歷史的深厚積澱。一部剛出版的,哪怕是非常暢銷、非常引人關注、切中當下熱點問題的著作,充其量是暢銷書,乃至是名著,但不能稱之為經典。其次,經典之為經典,就是一個認同的結果。它依靠自身攜帶的思想力量,使人們對它產生一種敬畏之感。這種認同,有時雖然也受到政治強制,但主要還是源自經典內在的思想權威。第三,經典對它所處的文化領域產生廣泛而深遠的影響。克勞塞維茨的《戰爭論》堪稱當之無愧的經典。對待經典的態度有兩種,一是經典崇拜,二是科學對待。在目前,我大約只能採取第一種態度。克勞塞維茨1780年生於馬德堡附近的布格,很早參加法國大革命和拿破崙戰爭。他花很多時間來比較他個人在拿破崙戰爭中的觀察,並研究了古斯塔夫、查理士十二世以及腓特烈大帝戰史,認為只有從歷史的精密分析中才能匯出軍事原則。說明一下,我讀的這部《戰爭論》是廣西師大所謂新版,摘編的,商務印書館是三冊版,一部冗長的大作。我實在不能憑藉一部摘編本,並且以這樣走馬觀花式的閱讀,得出克勞塞維茨的軍事思想,以及它在軍事史上應該具有的地位等等,這些都不是我所能做到的',我只有從一些段落以及別人的研究成果中瞭解一些他的觀點。本書的主題不是戰略、戰術,而是“戰爭”本身。戰爭是“一種以迫使對方實現我方意志為意圖的暴力行為”。

即戰爭是一種暴力行為,而這種“暴力行為”只是手段,永遠不可能成為目的。戰爭的目的是為了使敵方接受我方意圖,向我方意志屈服,是“國家政策的其他手段的延續”……

戰爭論讀後感5

一個民族的活動種類越單調,軍事活動在這個民族中越可能佔據重要的地位。出現軍事天才的機會就越多。

對這本書最初興趣起源於作者與拿破崙之間的些許微妙聯絡。作為“軍事天才”的拿破崙,他的輝煌他的落魄都為人們津津樂道,因而探索他的事業鉅細也成為了我的一個小興趣。說到戰爭,雖然這本戰爭論距離我們已有好些年份,但是,經典之所以能夠成為的原因就在於,它的很多資訊不因時間為轉移,只要世界還存在著與當世之時共同的某一屬性。

放眼近年來的伊拉克戰爭,我們可以明白,戰爭無非是國家政治通過另一種手段的繼續。戰爭是迫使敵人服從自我意志的一種暴力行為。看待戰爭,研究戰爭,戰爭論精心研究了戰爭中的一切因素,分析對當今戰爭理論和實踐有相當大的指導借鑑作用。

其實,處於自身的侷限性,對本書最大的印象就在於本書關於人道主義的否定給予了我巨大的衝擊力。善良者希望在炮火中尋得平衡,幻想著類似電影一樣可以巧妙的處理大慯之事的幸運辦法,然而人道主義賦予我們的善良唯是的'道德觀念在戰爭這裡往往覆於破滅,戰爭的實質就是如此殘酷。

不造成破壞又使對立方臣服的意志並不能冠冕堂皇的稱之為戰爭的藝術,這也並不是軍事藝術真正的發展方向。縱使此論觀之甚美,但其實質是必須克服的錯誤思想,不能猶豫厭惡殘暴這個要素就忽略其藝術本性,客觀存在之物,我們需要正視。

另一點論述與之有類似的情結,也確實讓我在如此浩瀚的文字中產生了些許共鳴,既為不確定的感情因素。我們的理性告誡我們應該追求斬釘截鐵的“是或不是”,我們的情感卻驅使我們逗留於“大概”“也許”之間。哲學探索和邏輯推理的道理會將人引入陌生的“冰冷”世界,而僥倖的情感則帶人步入偶然的幸運國度。儘管概率不定,但思維的惰性總是讓人們偏至於感性的不肯定。

這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也十分常見。排斥肯定,實際上是對自我規箴的逃避,將事情或事物推至“不確定論”則是為自己找到龜縮的硬殼,世界本為相對,大範圍運動中確實存在多方不確定,以巨論小,言其不順可,言其順亦可。這就是“不確定論’者的法寶。

一切若都定位未知,那世界則太為混沌了。

戰爭論讀後感6

《戰爭論》,19世紀軍事理論頂峰的偉大之作,可與《孫子兵法》媲美的西方經典軍事著述。《戰爭論》是軍事思想史上第一部自覺運用德國古典哲學的辯證方法系統地總結戰爭經驗的著作,具有重要的軍事學術價值。這部著作不僅奠定了近代西方資產階級軍事學的基礎,而且也是馬克思主義軍事科學重要理論的來源之一。

克勞塞維茨是普魯士軍事理論家,西方近代軍事理論奠基者。他先後研究了1566——1815年間所發生的130多個戰例,總結了自己所經歷的幾次戰爭的經驗,在此基礎上寫出了一部體系龐大、內容豐富的軍事理論著作--《戰爭論》。

非軍事界的人可能沒有系統地讀過《戰爭論》,但相信大多數人對"軍事是政治關係的延續"這一名言都耳熟能詳,這一名言即出自《戰爭論》。《戰爭論》是克勞塞維茨對戰爭的觀察、研究、分析的結晶。它既是一部軍事理論著作,又是一部哲學著作,被譽為西方近代軍事理論的經典之作,對近代西方軍事思想的形成和發展起了重大作用。

作者克勞塞維茨,普魯士將軍,被稱為研究戰爭而真正摸索到其主題之根本的第一人。也是採取一種對軍事史的任何階段都能適用之理論的第一人。他很早就參加法國大革命和拿破崙戰爭,後進柏林陸軍大學就讀。做過拿破崙軍隊的戰俘,一年後又投入各種戰鬥。1818年升任少將並擔任母校校長。1830年離開軍校接任炮兵訓練總監。這部軍事哲學書,是他把自己歷史研究的成果和戰爭經驗融合成一個完整的觀念。在他突然去世後,被其遺孀在一個密封的包裹裡發現。克拉塞維茨曾一再強調,他的原則不是教條,而是行動的指導。——“教育未來戰爭領袖的心靈,又或在其自我教育中提供指導,卻不陪伴他走上戰場”。合理的`理論並不能代替富有創造性的實踐。這是克勞塞維茨的一貫堅持!經過了一戰、二戰的炮火,儘管有作者所處時機避免不了的侷限,這部書依然被世界上大多數軍事院校列為經典,為世界傑出的軍事家、政治家熟讀。克勞塞維茨被認為真正觸到了戰爭的本質,他本來就不是為了預測未來。這部書是哲學,而不是操典。——“凡事研究戰爭的人,不管是軍人還是文人,都應該有所瞭解”。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