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亮與六便士》讀後感(共15篇)

來源:果殼範文吧 4.54K

讀完一本名著以後,相信大家都增長了不少見聞,這時最關鍵的讀後感不能忘了哦。那麼我們如何去寫讀後感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月亮與六便士》讀後感,歡迎大家借鑑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月亮與六便士》讀後感(共15篇)

《月亮與六便士》讀後感1

主要敘述了主人公斯特里克蘭德在不惑之年,拋棄事業和家庭,追求內心繪畫的夢想,最後在一座孤島——塔希提島,找到了歸宿,創作了諸多驚世傑作,也完成了對月亮的追逐。

對於主人公離經叛道、拋妻棄子的行為我不予置評,因為生活在中,牽絆太多;但他遵從內心、拋棄名利、追逐夢想的勇氣讓我非常震撼。當然主人公近乎瘋狂的追求理想的方式並不適合我們大多數人,但他給了我們選擇另一種生活的勇氣。正如書中所說的“做自己最想做的事,過自己想過的生活,求得內心安寧,怎麼能叫作踐自己?做一個有名的外科醫生,一年賺一萬英鎊,娶一位漂亮的妻子,就是成功?我想,這取決於你如何看待生活的意義,你對、對個人的'要求。”

在讀毛姆的《月亮與六便士》之前,我以為作者想告訴我們應該仰頭看看月亮,而不是低頭撿六便士。讀完之後,我發現自己太偏頗了,作者深諳人性的複雜矛盾,多少惺惺作態包含在真摯中,多少躲藏在裡。

人生而不同,我們評判他人生活的意義。月亮是詩和遠方,六便士是充滿物質的俗世。你不能說無數溫馨安逸的生活模式就是錯的,也不能說滿懷勇氣探索追求夢想的步伐是錯的。月亮或是六便士,並不必然對立,也沒有正確答案。

文明人最根深蒂固的天性就是事事都要先得到別人的認可。別人說生活安穩最重要,別人說事業有成、家庭美滿才是成功,別人說父母沒實現的願望你來實現才是孝順,別人說一切都應該為了孩子……因為總是在意別人的想法,所以總是,了內心的想法。要知道你的人生不是你父母的續集,不是你子女的前傳,也不是別人的外篇。生活的意義,應該由你自己去探索尋找。

《月亮與六便士》讀後感2

毛姆的小說《月亮與六便士》以法國著名畫家保羅·高更為原型,寫的是年過四十的查理斯·思特里克蘭德拋家棄職去巴黎畫畫,幾年後去了南太平洋島塔希提,在那裡度過餘生並創作出了價值非凡作品的故事。

月亮代表夢想,遙遠卻皎潔!每個人都看得到卻很難觸及;六便士代表財富,咫尺但難免俗氣,它是大多數人選擇的方向。選擇月亮的人很難為別人所理解,即使得不到金錢,追夢人依然快樂、享受!作者毛姆透過小說表達了夢想和財富的選擇關係。

追逐夢想就是追逐自己的厄運?在滿地都是六便士的街上,他抬起頭看到了月光。怎樣的驅動,才能不要六便士,賞著月光,衣衫襤褸,包不果腹?可惜,我們還是被六便士所困,抬頭看見月光,低頭撿起了六便士!

人如果沒有夢想,和鹹魚又有什麼區別!

可惜,我們中的不少人大概都不清楚自己的夢想吧。如果沒有夢想,那可不可以退而求其次,明白到底想要什麼,想過怎樣的生活,想成為怎樣的人?太多的束縛,太多的.需求,太多的逃避,最後我們就這樣走完了一生。

也許所有人在小的時候都追逐過夢想,可家人,朋友的不支援,嘲諷,隨著時間的推移,漸漸地不再抬頭望月亮,而是踏踏實實低頭撿地上的六便士。也許還會偶爾幻想,抬頭看看皎潔的月亮。可最終還是低頭。太多人給我們出謀劃策,那我們還是自己嗎?我們都應該抬頭看看月亮,追逐自己的夢想。而不是活成自己不想要的樣子。他人是為了我們好,可我們不是他們。也許我不是他們心中想要的樣子,但我一定是我自己想要的樣子。

人生就這點,不冒幾次險怎麼知道不會成功?別給自己留下遺憾!

《月亮與六便士》讀後感3

“遍地都是六便士,他卻抬頭看見了月亮。”這是一本關於夢想與現實的書。本書的主人公克蘭德與一家人生活得安穩富裕,卻突然拋妻棄子、放棄所有而離家出走,在所有人忙著尋找他時,他卻在異國他鄉成為了一個潦倒落魄的畫手。在面對作者的斥責與批判時,他坦然無畏,他認為他只是在堅持自己的夢想,他不願在自己不想做的事情上再浪費生命、虛度光陰。

誠然,在世人的眼裡,他的做法無疑是愚蠢又可笑,甚至是可惡——他就這樣毀了一個家庭,並且還毫無悔悟之心。但在他自己心裡,這或許是他這一生做過的最正確、最遵從內心的決定。我佩服克蘭德先生的勇敢與堅定,但他的做法我並不認同,我們生活在世俗世界裡,又必須遵從的世俗法則,我想我永遠也做不到那樣灑脫與無畏,但我並不覺得遺憾。我無法冷漠地面對別人的指責與批判,更重要的是我無法對我造成的痛苦視而不見。因此無論做出什麼樣的選擇,我總要堅持無愧於心。

我想要月亮,可我更需要六便士。值得慶幸的`是,我的月亮與六便士並不矛盾,每個人都有權利選擇自己理想的生活,不管是遙不可及的月亮,還是平凡世俗的六便士,都可以作為我們人生航程中的燈塔,照亮我們內心追逐的道路。

最後,借毛姆先生的話勸慰自己:“世界是冷酷無情的、殘酷的。我們生到人世間沒有人知道為了什麼,我們死後沒有人知道到何處去。我們必須自甘卑屈。我們必須看到冷清寂寥的美妙。在生活中我們一定不要出風頭、露頭角,惹起命運對我們注目。讓我們去尋求那些淳樸、敦厚的人的愛情吧。他們的愚昧遠比我們的知識更為可貴。讓我們保持著沉默,滿足於自己小小的天地,像他們一樣平易溫順吧。這就是生活的智慧。”

《月亮與六便士》讀後感4

《月亮與六便士》是英國作家毛姆的作品。男主人公查爾斯·斯特里克蘭(以法國畫家保羅·高更為素材),人到中年,一直過著平淡的日子,有著穩定的工作、賢惠的妻子、一雙兒女,卻突然拋家棄子,遠離故鄉,沉迷於對畫畫的執著追求,尋找他眼中的新世界。

滿地都是六便士,他卻抬頭看見了月亮。

查爾斯·斯特里克蘭,他冷酷、殘忍,拋妻棄子,獨自去追求畫畫的藝術夢想。他無情、不懂得知恩圖報,勾引德克·斯特洛夫這個給予他無限善意的朋友的妻子,最終導致布蘭奇自殺身亡;但他又是令人敬佩的理想主義者,他過著苦行僧般的生活,他拒絕享受、保持清貧,專注於對藝術的追求,窮極一生,為他那備受折磨的靈魂,尋求自由的表達,他沉迷於畫畫時眼睛裡閃爍的光芒,多麼吸引人?試想,我們大部分人,庸庸碌碌的過著平淡的一生,以外界給予的眼光評判著幸福與否,受生存所迫,沒有時間思考生存的意義,乏味的、無聊的過完死水般的生活。我們只看到滿地的六便士,而斯特里克蘭卻抬頭看到月亮。

感情自有其理,理性難以知曉。

於大眾而言,斯特里克蘭,拋棄穩定幸福的`生活,迴歸原始的衣衫襤褸的清貧生活,追求著幾乎不可能實現的藝術夢想,難以理解;布蘭奇背叛愛她更甚於愛自己的斯特洛夫而選擇沒有前途、沒有金錢、自私冷酷的斯特里克蘭,難以理解;亞伯拉罕放棄聖托馬斯醫院的主任醫生,來到亞歷山大港謀求一個小差事,難以理解……這些都無從解釋,做自己想做的事情,選擇自己想過的生活,唯心而已。

生活,如人飲水冷暖自知。希望我們可以聽從內心的聲音,眼裡不止有保障生存的“六便士”,也可以有嚮往的生活的“月亮”——“兩手抓,兩手都要硬”。

《月亮與六便士》讀後感5

書中的“我”是倫敦懷才不遇的作家,偶然間認識了一位證券經紀人在40歲的那年,突然聽從了內心的呼喚--做回自己!於是,離經叛道地他捨棄了一切,包括妻子和一雙兒女,遠赴巴黎,差點死去,在歷經千辛萬苦後終於在南太平洋的塔希提島找到靈感,全身心地投入繪畫,並在死後聲名大噪。而作為敘事者的“我”也在回憶,在成為著名的藝術家保羅·高更後,“我”曾與這位藝術家的那些人生經歷。“天才在左,瘋子在右”,對於曾經這樣一個離經叛道的查爾斯.斯特里克蘭來說,他一生中有許多讓人不能理解,甚至讓人髮指的地方,但是單從對社會作出的貢獻層面上講,他確實是一位偉大的畫家和藝術家。就比如,“我”在開篇的導讀裡說到,當你發現離任的總理原來只是個能言善辯的口舌之士,卸職的將軍也無非是個軟弱可欺的市井之徒。你就不難發現,其實查爾斯·斯特里克蘭才是真正的.偉大,你可以不喜歡他的為人,但不得不承認他的藝術和作品,因為你很難不對它們產生興趣。他發人深省,他也讓人又愛又恨,尤其是他身上的那種本能,雖然受他的生活環境所抑制,卻像腫瘤一樣在活體器官中膨脹般地頑強地生長,最終控制他整個人,不由自主地採取行動,只為天上的月亮神魂顛倒,卻對腳下的六便士視而不見,他的偏執和冷血,還有他的引人注目。不過“我”還是希望你們不要過多的對他進行論斷,免得你們被論斷,更不要將表象作為判斷的根據。

至於月亮和六便士之間該如何取捨?“我”並無定論,只是謹慎地說一句:“這取決於你們如何看待生活的意義,取決於你們認為你們應該對社會做出什麼樣的貢獻,抑或是你們應該對你們自己有什麼要求。”

《月亮與六便士》讀後感6

第四部分(第十八章—第二十二章)小說中主人公在羅馬結識了畫家施特略夫。

施特略夫非常重感情,但是在他那很容易就被打動的感情裡面卻寒有某種愚蠢的東西,讓你接受了他好心腸的幫助卻絲毫沒有感激之情。他不斷受人傷害,可是他的性格又是那麼善良,從來不肯懷恨人;即便捱了毒蛇咬,也不懂得吸取經驗教訓,只要疼痛一過,又會心存憐憫地把蛇揣在懷裡。

他是個名副其實的好人。他極力肯定並向其他人推薦思特里克蘭德的畫作,不管思特里克蘭德是否領情;得知妻子和朋友背叛自己,他傷心難過卻還是要默默祝福,自己淨身出戶。

可就是這樣善良的一個人,總給人一種自說自話、自娛自樂的感覺。他每天為不同的人奔波忙碌著。他發放愛心、提供幫助,可又好像沒人領情的樣子。他的生活好像是披著滑稽劇外衣的一出悲劇。他一個人在舞臺上惟妙惟肖地表演著,而臺下,空無一人。

面對妻子的背叛他說:“我愛她大大超過愛自己。在我看來,愛情一旦摻雜了自負,原因只能有一個,即你實際上還是最愛自己。”

一個不愛自己的人,有什麼資格對別人善良。那什麼是善良呢?善良並非為別人而活,不是犧牲自己去換取別人的幸福,而是想辦法讓大家過得更好。善良也是一種大智慧。施特略夫的善良,太過愚蠢和卑微。好人的'世界會是一片祥和,而老好人的世界則會是哀鴻遍野。放棄底線,模糊邊界,不是真正的善良,而為了滿足自己的拯救情結,到頭來遍體鱗傷、滿目瘡痍的不僅僅是自己,還有最親最近的人。

《月亮與六便士》讀後感7

前段時間把社交網路暱稱全部改為“斯特里克蘭”,不知道為什麼,對這個人充滿深深的敬佩,羨慕那樣的人,但自己卻不敢成為那樣的人,雖然自己一無所有,但拋棄所有,追求自己所喜歡的事,真是太難了。

這幾天,單位來的來,走的走,圍城啊,裡面的人想出來,外面的人想進去。到底想做什麼,自己也一直找不到答案,但真心想改變,如果改變不了自己,就換個環境吧。讀《月亮與六便士》是在那段特別頹廢的時間,我都不知道自己做了些什麼,日記上寫的滿是掙扎。

40多歲,我會在做什麼,不敢想象,斯特里克蘭在他40歲的'時候,拋棄家庭事業,獨自一人去學畫畫,哪怕他畫得並不好,甚至少有人買,都到了難以維持自己基本生活的地步,但他還是繼續畫,畫畫真的讓他瘋魔。前不久,一個碩士研究生重新參加大學聯考,選擇自己喜歡的醫學專業,26歲,還可以有夢想,對比我這條鹹魚,真的太閒了。

40歲以前,斯特里克蘭是一個普通市井小民,按部就班的工作,為生活、事業奔波,跟大多數人並沒有什麼區別。40歲以後,他放棄所有,選擇去畫畫,自私到了極點,對,完全就是以自我為中心的人,對妻子完全不管不顧,但就是這樣的一個人,還是會有這麼多人喜歡,唉,這真是個瘋狂的世界。

羨慕那些不顧一切追求自己所愛的人,我是做不到了,瞻前顧後,猶豫不決,但其實想想也沒什麼可以失去的,可自己想得到的,也不知道啊。你得賺錢,你得養活自己啊!怪這個社會,不給人機會,那還是有那麼多人把握住了機會。只能怪自己,真的所有東西都是自己做的決定,每次選擇都有風險,做不到拋棄一切,就學會勇敢承擔吧。

《月亮與六便士》讀後感8

我未在書中明確看到作者強調“月亮”和“六便士”的比喻含義。甚至連這兩個詞彙都出現得不多。

我並不喜歡這本書的主流主旨定位:“有多少人只是偶爾抬頭膽怯地看一眼月亮,又繼續低頭追逐賴以生存的六便士呢?”應該說我是十分不喜歡這樣概括這本書。因為這樣的主旨定位似乎是在敲打我們這些庸庸碌碌的人,忙來忙去就為了世俗的幾棟房子幾萬塊錢;甚至有幾分鼓動我們像斯特里克蘭德學習的意味。

斯特里克蘭德的故事絕不是普通人的理想與現實之爭,因為他是天才,他是極端,他是極度的自私。芸芸眾生多少年,天才屈指可數。你、我都是凡人,鼓勵普通人拋棄一切去追求理想,這是不負責任。“月亮”我們要時常抬頭望望,但絕不應該拋棄“六便士”。“愛”才應該是普通人的生活主題,而情感也不是普通人追求美的絆腳石。

所以,斯特里克蘭德的故事對我而言就是一個故事,我沒有多少共鳴。我尊敬他,但也鄙視他,即使我有他一樣的天分,我也不會願意成為他。

如果沒有諸多善良人兒的幫助,我相信斯特里克蘭德永遠無法取得最後的藝術地位(雖然他自己毫不在乎),也不可能在有生之年得到自己畢生追求的東西(一種精神)。我相信一個世俗不通的天才必然需要許多世俗之人幫他打理世俗之事,造就天才的`不只是天才自己。

整個故事裡,也沒有什麼壞人,有的只是某些性格弱點,而現實世界中也從未有完人。自以為是的,懦弱的,容易變心的,失去自我的……看得最通透的當屬“我”了,一個年輕的作家。

補一句,故事裡的那個悲劇,完美詮釋了可憐之人必有可恨之處。

《月亮與六便士》讀後感9

“滿地都是六便士,他卻抬頭看見了月亮”

斯特里克蘭,一位在別人眼中家庭美滿,事業有成的證券經紀人,突然拋下所有,遠走他鄉,只為在陌生城市,做自己熱愛的事。

他在巴黎窮困潦倒,吃盡苦頭,甚至勾引救命恩人的妻子,導致她自殺。這些麻木不仁的舉動,從另一個側面磨練了他對藝術的感知力以及堅定夢想的信念。他對家人朋友和情人都非常的'殘忍冷酷,對世俗的一切表現的傲慢不屑,然而對自己熱愛的藝術(畫畫)有著一種超越本能的、癲狂的痴戀乃至極致的追求。

時光荏苒,他最終厭倦了繁華的大都市,直到與塔西提島的相遇,才讓他徹底停留下來。這是一座古老而美麗的島嶼,在那裡,他娶妻生子,同時創作了很多偉大的作品。

以上就是毛姆《月亮與六便士》這本書的故事梗概。個人覺得,理想和現實、崇高與卑賤,在這部小說裡體現的淋漓盡致,主人公斯特里克蘭,對現實生活粗俗麻木,同時也具有無人能及的超凡意志和精神追求,這一切都反映了人性當中的予盾。

在大多數情況下,人喜歡隨大流。斯特里克蘭具備一種極端人格,世俗人情並不能容忍他,可是作為藝術家,他的瘋狂與執著卻如鑽石一般珍貴,在他的宇宙裡,美就是一切,因為那是上帝在人間投下的影子。(藝術家是僅次於上帝的存在,他們能了悟世間真理)

讀完整本書,似有所感,很慶幸,自己沒有因為生活過得平庸,而去隨波逐流。也沒有因為心存夢想,而選擇離群索居的生活。

做自己最喜歡的事,過自己想要的生活。夢想和現實,精神與物質,並非對立、兩難選擇,我們都可以活出屬於自己的、獨特的生命意義來。

《月亮與六便士》讀後感10

最近我看了一本書,名叫《月亮與六便士》。這本書是20世紀著名作家毛姆最著名的作品,暢銷了一個世紀。

當我看到書封面上的一行字時,我立刻被吸引住了:滿地都是六便士,他卻抬頭看見了月亮。但在閱讀的過程中,並沒有提到月亮與六便士,而講的是:“我”是一名年輕的作家,在一個意外的機會遇見了銀行家查爾斯·斯特里克蘭。誰知斯特里克蘭為了心中隱祕的繪畫夢想,棄家出走到巴黎。他對世俗的一切都冷酷無情,不屑一顧,他曾迫使愛他而拋棄丈夫的布蘭奇自殺。但他對藝術有著一種非同尋常,無法抗拒的熱情。最終他來到與世隔絕的塔希提島,娶妻生子,最終雙目失明,疾病纏身。但他完成了一幅最為偉大的作品,但在臨死前,他委託自己的土著妻子一把火燒了一切......我這才知道,月亮指高高在上的理想,而六便士指的是俗世與金錢。

毛姆把眾多的寫作手法運用的爐火純青,就像他自己講故事似的,一切似乎都那麼真實與生動。我看完後,差點以為這一切都是真的,真有斯特里克蘭這個人。我彷彿不在看書,而在坐在火爐邊聽毛姆講故事,不禁沉浸在其中。

再看看這本書的主角,不屈不撓的斯特里克蘭。他只為自己的`畫畫理想,放棄了家庭,放棄了名譽。貧窮潦倒,疾病纏身,可從未放棄自己的理想,這就是信念,這就是真正的持之以恆!但他卻沒看到自己的成功。一個人有了自己的理想和目標,持之以恆,不忘初心,才能達成自己的目標,才能獲得成功!斯特里克蘭的品質值得我們學習!

《月亮與六便士》是一本好書,我希望大家有空看看,一定能獲得心靈上的收穫。

《月亮與六便士》讀後感11

繼《人性的枷鎖》後,又喜歡上毛姆的作品《月亮和六便士》。何以此名,直至今日讀完才問度娘。“人們在仰望月亮時常常忘了腳下的六便士”,毛姆覺得這說法挺有意思,就起了這個書名,甚是開玩笑的語氣。月亮代表高高在上的理想,六便士則是現實的代表。而此前亞亞的'理解:“月亮的明亮皎潔卻有朦朧”也許正是毛姆筆下“藝術”的理想境界,看著真切卻又無法匹及;而“六便士”,好像文中有三處提到“如果有兩便士的關係”,加起來就是六便士了!哈哈!如此解釋,突然想起未曾上過一天學的婆婆曾解釋“驕傲自滿”—要滿了才能驕傲,簡單淳樸!哈哈!

毛姆筆下的斯特里克蘭德突然放棄規矩的生活想成為畫家,並心無旁騖、目空一切的追求理想過程,其實正是藝術和生活的思考過程,這種通過藝術人生剖析人生藝術的手法,無疑給作品多了一份迷幻和魅力。對藝術創作的追根溯源正是是對人類非理性意識特別是原始野性力量在文明社會作用的探索。正如布魯諾船長所說,從某種意義上講,我們都是藝術家,內心都有那種激勵著的慾望,畫家的表達慾望的方式是繪畫,作家表達慾望的方式是寫作,而我們則是生活!

“沒有思索的人生是沒有價值的”,跟隨毛姆這種追尋原動力的人性探索,漸漸領悟不一樣的人生意義,定將帶您走進不一樣的寬容和寧靜!

《月亮與六便士》讀後感12

“滿地都是六便士,他卻抬頭看見了月亮。”

我們的一生也許都會在選擇六便士還是選擇月亮之間徘徊,二者不可得兼。就像書中提到的查理斯·思特里克蘭德,在去世之後被塑造成了另外一個人,他的畫作因此身價大漲,而當他的家人試圖解釋一些訛傳後,畫作的價格“比九個月前降低了二百三十五磅”。

當我們選擇入世,身上就會不可避免地沾染一些世俗之氣,此時,是選擇戴上面具順從社會的大浪潮,從而保全自己的名聲地位,還是選擇月亮,遵從自己內心的願望,放棄那些身價大漲的機會?每個選擇都是正確的,然而我們也必將因為自己的選擇而後悔。

生在人世,長於斯,不可出世。我們要生存,我們要社交,我們只能用六便士去購買麵包。選擇月亮意味著什麼?遠離人世,追尋理想,成為別人眼裡的瘋子,過著物質窮困的生活。

月亮與六便士正是一本探討如何選擇的書,書中主要講述的人——查理斯選擇了他心中的月亮,從此被人投以憐憫的目光。把他的.故事代入到我們自己身上,我們也能切身體會到社會世俗與心靈嚮往所在之間的矛盾。仁者見仁智者見智,作者在書中其實並未明確給我們解釋一個正確答案——這個答案顯然是不會有的。他是成功還是失敗,主要取決於我們讀者的價值觀。

我們不用急著去選擇,最先應做好的,應是樹立好自己的價值觀和評判標準,並且不要因此去試圖改變或批評他人的價值觀。我們嚮往著天上的月亮,卻仍緊緊攥著手中的便士。丟不掉放不下,這可能是大部分人通常的狀態。我們錯了嗎?沒有。誰都沒法批判誰,心之所向不同而已。如果我選擇月亮,就會受到選擇便士的人們的不理解的目光的注視。那麼還是不用改變吧,畢竟沒有對不起自己。

《月亮與六便士》讀後感13

全書講述一位畫家,在中年時,為了自己畫畫的理想,拋去舒適的家庭生活與工作,獨自流浪與創作的故事。

在追尋理想過程中,畫家完全不理會物質上的貧乏,他的存在,就是為了畫畫,在外人看來無論多麼窘迫的生活,對他而言不算什麼,只要能活著,買得起顏料和畫筆就好。

同時無論女人對他有多麼好,只要他感覺女人要用溫柔束縛他,他就逃避。女人對他而言,只是在他靈魂枯萎時候的一個安慰劑。無數的女性覺得他殘忍,缺乏人倫。但對他而言,畫畫才是第一重要事情。

很多人覺得他是瘋子,缺少人性。但天才和瘋子,就在一念間。他的畫作就可以證明他是個天才。也有人覺得他的生活是個悲劇,但我看來,他是成功的,不是有人說,最成功的人生就是按照自己的方式生活一輩子。

他勇敢,有信仰,真真實實的按自己的心願去生活。對照他的精神狀態,我覺得自己早已是個死人。正如書中序言中所講,人生的理想就如天上的月亮,讓人羨慕,但高不可攀;人生的'現實就如六便士,最小的面值,卑微但又現實。

為了便士,我們貌似不經意的一直在忽略月亮,彷彿月亮只是兒時的記憶,成長就是低著頭,不停的在土裡挖礦的過程。

人生在世,如畫家這般看得穿,行得灑脫,何嘗不是幸事。作者:芒人

《月亮與六便士》讀後感14

一經讀起,不忍放下。

看到書評大多數人在說,“一地皆是六便士,卻無幾人抬頭看看月亮”。與其如此評價,在我看來,此書書寫,不如是人性的考量,與大多數人最內在的潛藏”。

斯特里克蘭人到中年拋妻棄子,為自己暫未被人認知的繪畫理想遠赴巴黎,雖喪良知,卻側面反映大多數人為夢想奮力一搏少有的勇氣。他的傲慢無禮毫無感恩愛與良知,原配的愛,與後期布蘭奇為他愚昧的死,在他看來都是負擔,他痛恨自己的慾望,卻又無力控制。他看來除了精神世界,其它外在的一切均是負擔與無謂。他的畫作是他僅有的炙熱賦予的靈魂。

德克斯特洛夫,他有著無限的慈悲心善良仁義…單純善良而美好。可反面又反映不露聲色的自卑懦弱委屈求全,無論克蘭如何無理謾罵打擊他,他都是竭盡所能在幫襯他心中這位“靈魂”畫手,在克蘭病重他懇求妻子收留他在家,夜以繼日照顧他,到最後,面對妻子的背叛,他因為愛而委屈求全護她一世周全。他近乎偏執的愛很可憐可悲也很可恨。但他的`單純賦予了他最為可愛一面。

布蘭奇,這個女性人物,我不知道如何書寫對她的感官認知。她的性格特質大體都是隱晦蓋過,不動聲色隱忍賢惠笑而不語,時而觸碰她底線的內心叫囂……本以為她與洛夫的感情線是此書唯一的美好,看到她背叛如此深愛她的男人時無限氣憤,但讀到最後,卻對這個女人無法言語的愛表示無奈與理解。

面對克蘭人物的無理自私目中無人,極度痛恨,卻又不可主觀評價。因為,貌似真正的藝術家都是瘋子,有著常人無法理解感同的性格。

不是所有人都能放下六便士後得到月亮,但卻不排除有那麼一種人,他們不計得失之果,並不在乎是否得到月亮,只要在接近它的路上就好!

《月亮與六便士》讀後感15

我今天讀毛姆的《月亮與六便士》,裡面有個人物叫施特略夫。你們要是讀了這本書,一定也會認為這是這本書裡最倒黴、最懦弱又最善良的人。

他認為男主思特里克蘭德是一個偉大的畫家,儘管男主當時還沒有出名,但是施特略夫很欣賞他。男主病得快死了,施特略夫就說服妻子,把思特里克蘭德帶回家照顧他。起初他的妻子特別反對,但是在他的.一再勸說下答應了。然後施特略夫和他的妻子就無微不至的照顧男主,過了很久,男主終於好了。

這裡你肯定認為男主是不是應該感激施特略夫,錯!他不但沒有感激施特略夫,還拐走了他的妻子。施特略夫的妻子不顧他的乞求和挽留毅然決然地離開了他。

但是施特略夫怕妻子和男主住男主破爛的屋子受苦,就自己離開,把自己的家留給了他們!

這裡就更氣了!一個愛的無私,另外兩個心安理得的接受。他妻子接受也就罷了,男主到底是什麼腦回路,不感恩還心安理得地霸佔?!

更可氣的是,男主根本就不喜歡他妻子,只是把她當作畫裸畫的道具。真是個渣男!後來他丟下他妻子跑了!沒錯,他跑了!絲毫沒有愧疚之意後來他還言之鑿鑿,他只是恰好需要一個畫畫的工具,而施特略夫的妻子正好身材好!並且說施特略夫和他妻子感情並不好!因為施特略夫見到了他妻子最窘迫的時候,是在那個時候接納她的。

這個男主實在實在是個渣男鼻祖無疑了,但他確實又是一個追尋月亮的精神境界很高的熱烈之人。啊,我這個時候都不想辯證看待問題了,這個施特略夫是不會看人嗎?一個人再有才華沒有人品只會成為禍害呀!

這本書雖然是毛姆的代表作,看到這裡說實話有點不想看了。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