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月亮與六便士讀後感

來源:果殼範文吧 2.22W

當看完一本著作後,大家心中一定有很多感想,這時就有必須要寫一篇讀後感了!可能你現在毫無頭緒吧,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月亮與六便士讀後感,歡迎大家分享。

【熱】月亮與六便士讀後感

月亮與六便士讀後感1

當滿地都是六便士時,你是否有勇氣抬頭望向月亮?

——題記

莎士比亞在《雅典的泰門》裡說:“金子,貴重的,閃光的,黃澄澄金子,不,是神喲,我不是徒然向他祈禱,它足以使黑變成白的。醜的變成美的,邪惡變成善良,衰老變成年少,怯懦變成英勇,卑賤變成崇高。”但是滿地六便士時,多少人願抬頭仰望月亮?

查爾斯·特里剋夫是一位成功的證券商人,結婚八年後,他突然選擇拋棄家庭來巴黎學習繪畫,只為追慕心中的夢想。當查爾斯數十年回到家後,面對生活的瑣碎,心中是否有那麼多時刻想要逃離?是否他也迷茫?眼前的人事那些點滴是真正屬於自己?他在做的是那個想要的自我,還是別人眼中的自我。而他的人生到底是活著該活著的樣子,還是他自己認為的`樣子?我們每個人在生活中都會遇到斯特里克蘭一般的選擇時刻,都會在看似安排好的生活裡感到惶惑。是否應該放棄眼前的苟且,去尋找詩與遠方?安穩是平庸的最大誘惑,是讓我們縮手縮腳的關鍵點。我們害怕贏家通吃,自己落的一無所有。我們願意屈從眼前的苟且,放棄詩與遠方的田野。不是我們不想,只是我們不敢。有多少人擁有非凡的品質,肯在生命的道路上賭一把?斯特里克蘭就是其中之一,生意對他來說不是最重要的東西,心中追尋藝術之夢才是他孜孜以求的終極目標。

很多時候,我們總是自認為自己對於他人是多麼的不可或缺,其實更多時候不就是想證明自己的存在。當斯特里克蘭離開後,他的妻子經歷了短暫的痛苦,確認他不會再回來時,便理所當然地背起了家庭的責任,按部就班的生活,似乎他從未存在過。最初的感覺沒有錯,她只是需要一個角色,以至於他是誰並不重要,只要能滿足她的一切虛榮即可。甚至即使沒有也不重要,她還可能收穫同情,生活安然無恙。

我們用盡全力,過著平凡的一生,認清生活同時還能熱愛英雄主義算不算平凡?放棄一切,選擇浪漫主義的方式,卻終無所獲算不算平凡?像商人一樣致死尋找自我而不被世人理解算不算平凡?斯特里克蘭想逃離的並不是婚姻和家庭,只是身邊人企圖的控制、擺佈和要求,以及對世俗的標準和界限的擺脫。它需要一個家庭,一個女人,但前提是他必須先是他自己。

正如毛姆所說,你不是成為你想成為的人,而是成為你不得不成為的人。我們很多時候成為了不得不成為的人。可是在此之中或之後,如果還有某個時刻你的心在思考自我,追尋自我,那麼,當你想要撿起六便士時,也順便抬起頭看看月亮吧。

也許看著看著,它就在你心裡。

月亮與六便士讀後感2

“滿地都是六便士,他卻抬頭看見了月亮。”還未讀過這本書,我卻被封面上的這句話吸引了,我並不理解它的意思,只是覺得其中蘊含著深意。讀過書後,我明白了,月亮高掛於天空中,周圍滿是星星的襯托,令人遙不可及,看似伸手就能碰到,實則距我們三十多萬千米,如同人們的理想。

而六便士,是當時英國面額最小的鈔票,象徵著人們的生活,象徵著人們有上頓沒下頓的生活。

文章主人公查爾斯為了理想,放棄了眼前的'六便士,去到了異國他鄉,勇敢自由地追逐理想。

文章吸引我的,還有一句話“人世漫長得轉瞬即逝,有人見塵埃,有人見星辰”,無論你見到什麼都是你對人生的理解,對人生意義的闡述。沒有人能阻礙你實現夢想,同時也沒有人能幫助你,代替你去實現你自己的夢想。世界上有著千千萬萬的人,有些人敢愛敢恨,追逐心中的夢想;有些人屈服於命運,平平凡凡地生活;有些人不問世間凡事,隱居山林,安逸地度過一生。

人生的不同,取決的並非出身,而是你站在現實和夢想的岔路口時你的選擇。查爾斯人至中年,事業有成,本可以就這樣平凡地生活著,但他不甘於命運,追求內心那繪畫理想,棄家而走。

查爾斯一生都在追逐星辰,努力朝著月亮靠近,終其一生,卻默默無聞,直至他逝去,他的畫作才讓人發現,在藝術界大放異彩。這卻讓我想起荷蘭畫家梵高和法國畫家莫奈,他們的遭遇同查爾斯一般,窮困潦倒或遭人排斥。短短一生中,受盡了磨難,卻在逝去後,影響了人類上百年,直至今日,仍有無數人熱愛著他們的畫作。梵高一生有數不盡的畫,他曾在給家人的信中描述自己的畫,幾乎每一幅畫都有他用自己細膩的語言描述,可見他是多麼熱愛繪畫,熱愛著自己所創作出來的心血啊!

人生路口的選擇不同,你的人生就不同,每個人都是獨一無二的,無論你選擇向生活低頭還是勇敢追逐夢想,那都是你看待生活的意義。可能你做著自己不喜歡的事卻獲得了你所想象的美好人生;可能你追求自己的夢想,窮困潦倒,一生都在磨難中度過;也可能你選擇了平凡地度過著一生,輕鬆自在,安逸享受,不受權利壓迫,不受金錢誘惑……

有人說,選擇你的人生,你可能會因一念之差錯過一夏天的六便士,迎著一冬天的孤獨寂寞。去做自己喜愛的事情吧,去追求你所在乎的,熱愛的吧,別讓自己後悔。

月亮與六便士讀後感3

我們每天都在生活著,但有誰能夠說清生活的意義是什麼?時光匆匆,人生如夢,又有誰能夠真正拋卻一切去探尋這個答案,去追尋自己心中的“月亮”。

看完毛姆所著的《月亮與六便士》,我對生活有了更深一步的思考。小說中的主人公斯特里克蘭原本生活美滿,事業成功,但是突然有一天卻拋棄了所有,遠走他鄉,為了一個讓別人看來不可思議的理由——畫畫。在異國他鄉,他顛沛流離,吃盡苦頭,他的畫作沒有人欣賞,更別說有人買,但他卻從不在乎。他對別人的同情不屑一顧,也討厭一切影響他追求藝術的東西,對自己最為親近的家人、朋友冷酷無情,傲慢不屑,即使對自己最本能的慾望都當作桎梏,滿懷恨意。所以當他厭倦了文明世界,就安居一隅,在南太平洋的一個美麗島嶼,一個與世隔絕的地方創作出了他窮其一生所探求的作品,這是一部改寫現代藝術的不朽之作,但是他卻在臨死之前叮囑自己的土著妻子,一把火將它燒乾淨。

這個結局雖然作者毛姆用極其平淡的筆調寫了出來,卻更震撼人心,畢竟這幅作品是斯特里克蘭畢生追求的東西,他將終極精神的感悟用這幅畫全部呈現了出來,如果能夠留存於世,那必將會有更大的價值,這幅作品也終將成就斯特里特蘭,但這不是他的選擇。一把火燒乾淨,是主人公意願,而這樣的結局也確實更符合特立獨行的斯特里克蘭,在小說中除了他的藝術創作,他對一切都不屑一顧,所以當他已經完成了心中想要完成的東西時,精神上已經得到了滿足,他獲得了心中的“月亮”,這就夠了。所以當他的畫伴隨著他的生命結束的時候,我彷彿感受到了生命的涅槃和昇華。

當我讀完這本書時,窗外下著傾盆大雨,看著大雨中行色匆匆的人們,我忽然有了一番感慨,在這個光怪陸離的社會中,人們都在以自己的方式生活著。有人為了生存,揹負著生活的重擔,難以喘息;有人為了名利,費盡心機、八面玲瓏,活成了自己不認識的模樣;有人庸庸碌碌,不思進取,過一天是一天;有人按部就班,過著乏味的一眼望到底的生活;當然也有人像斯特里克蘭一樣能夠鼓起勇氣,打破自己的舒適區,去尋求更高價值的.生活。無論哪一種生活方式,我想我們每個人都應該在心裡真正的問自己一句:我的初心是什麼?我有沒有被這個殘酷的生活現實所打敗?現在我是否活成了自己心中想要成為的樣子?

什麼樣的生活有價值,這個問題沒有人能夠回答,但每個人心中都應該有一個自己的答案。書中有一句話值得思考:做自己想做的事,過自己想過的生活,心平氣和,怎麼能叫作踐自己?做一個有名的外科醫生,一年賺一萬英鎊,娶一位漂亮的妻子,這就是成功?我想,這取決於你如何看待生活的意義……

月亮與六便士讀後感4

生活中更多的是不理解和不被理解,查爾斯·斯特里克蘭德,前半生過著世俗的生活,家庭美滿幸福,工作順利多金,卻突發奇想,成了一個“藝術家”,物質和精神一直存在矛盾,如果換句通俗的話說就是“我過我的生活,愛咋咋地,我開心就行。”畢竟能夠享受這種精神上絕對愉悅和自由的都為少數,我們會譏笑放牛娃的故事,我們又何曾不是放牛娃?為什麼讀書?為了找到一份好工作。為什麼工作?為了賺錢。為什麼賺錢?老婆孩子熱炕頭。又讓人聯想起世界荒誕的本質,人類也就是這樣迴圈往復,繁衍生息,問為什麼這麼過活著?因為老祖宗們都是這麼走下來的。

人文學科的悲哀,也許就是看淡了人世浮華,卻還是想轟轟烈烈地活出自己,以前的我是個悲觀主義者,認為一切都是徒勞,一切只不過是存活的鬥爭,當實現了一個小目標,又當上了樂觀主義者,認為人生是明媚的,過去的晦暗是能夠被改變的,現在的我,更多了些理性,也許還是幼稚的,也沒什麼值得譏笑自己的,畢竟世界的本質都是荒誕,我只是天馬行空了一下,也無傷大雅,在生存面前,任何困難都不稱其為困難,哪怕活得悲哀,過著螻蟻般的生活,也沒有什麼值得慟哭的,還有勇氣選擇活著,不需要太高貴的自尊心,像是羅翔老師說的我們拿著自己的'劇本,登上不被我們選擇的舞臺,也並沒有很多的選擇機會,所以我們沒必要去羨慕別人的劇本。就想打遊戲,單純的開始,可能以為自己十足非,直到發現了氪金使用者的存在,這時候,又貧又非的我們選擇了拼實力,但是後臺程式會給你一些自信打敗部分氪金使用者,但是最終仍無法打敗他們的高階氪金使用者,這難道不是生活麼?有時候很佩服會打遊戲的人,不管是思維、操作能力還是人生態度,他們往往會成熟一些,“遊戲說”也是文化起源說之一,現代有多少人已經不會遊戲了,沒有精神上的愉悅,還哪裡來的創造力?哪裡來的生動活潑的感情?也不是為網癮少年辯白,只是覺得他們生來並不是絲毫自制力都沒有,也不是生來腦子裡只連上了無線,可能他的舞臺太過枯燥無聊吧,只有在遊戲中才能體會到真正的自我。似乎有點偏題了,迴歸正傳,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價值選擇,如果你正困頓於現實世界,那就好好的和內心世界聊一聊吧!

讀書真的讓人寧靜,不知不覺也就過上了大三的生活,又一個岔路口即將來臨,以前我會很畏懼,覺得自己什麼也不行,突然想起來我爺爺說:餬口飯吃總能做到吧?有點不爭氣,也一直很討厭“糊”的態度,但現在想想,有什麼不能接受的呢,有了最低生活保障,為什麼要去懼怕失敗呢?命運選擇了我,我也同時選擇了命運。

月亮與六便士讀後感5

由《刀鋒》和《月亮與六便士》所引發的有關人生的哲思的確振聾發聵,但是書中對女性人物個性的刻畫不免令人心生遺憾。

這兩本小說的主人公都是男性,男性在性別上被社會賦予了一種天然的自由,無論是在行動上還是在思想上,相較女性而言都擁有高度自由。如果主人公的性別置換成女性,這兩部小說就不會那麼成功,因為女性在追求獨立思想和獨立人格的道路上仍受一定的限制,而且那種四處“流浪”的生活對女孩來說也有很大的風險。不久前新聞裡出現過的,一個南京女孩晨起鍛鍊,結果遇害了。這類駭人聽聞事件的發生,使得女孩的社交範圍和時間限制又往回縮了一縮。

毛姆筆下的男主人公恣意、灑脫,過著“漫不經心”的生活,但是單從這兩本書來看(其他作品我沒有看過),裡面女性的形象都很單一,甚至可以說是刻板印象,大多數女孩的生活裡只有家庭,眼裡只有愛情,她們沒有尋求人生價值的追求,好像生來就是男性的附屬品。男性社會造就了這樣的'女性,反過來又給女性打上狹隘、無知的標籤,在那些塑造成懷有雄心壯志的男性角色的襯托下,更顯得鄙陋、可憎,這真是不應該!

前幾天,我讀到一個《張素英和她的“城堡”》的故事。張素英是個60多歲的中國農村婦女,丈夫死後她過起了流浪生活。她“漂流”到甘肅省的某個小村子,一個磚塊一個磚塊地拾起廢棄的磚石,純手工打造自己的小小“城堡”。當地人不知道她打哪兒來,為什麼要在這裡落腳,為什麼要建造一座稀奇古怪的建築。後來有位藝術家發現了她,用相機記錄下她的生活,使得更多的人們知道了這個毫不起眼的農村婦女。她平靜的生活沒過多久就被打破,城堡是違章建築後來被有關部門無情地拆除了,於是她又開始了流浪之旅。同樣,這一次也沒有人知道她將去向何方。

如果有小說家講述她的故事,我想這故事一定和那些偉人的故事一樣動人。這個故事動人之處在於張素英特有的女性魅力:她是農村婦女,但她卻從不“循規蹈矩”,以流浪為生;她一無所有,卻靠拾荒打造了一座造型奇異的“城堡”;她是年逾六旬,卻能坦然直率地言及婚姻愛情。

張素英的故事唯其是女性,才更顯動人,活脫脫像活在21世紀的追求自由平等的簡·愛!我的拙筆塑造不出這樣一個個性十足,富有魅力的女性角色,唯願下半場人生能儘量向她靠攏,不用舌頭贅述智慧,而用行動表態人生,活出一份恬淡、灑脫與豁達!

對人生的哲學思考沒有性別之分,女性之中也有深刻的哲思者,也有超然物外之人。

月亮與六便士讀後感6

六便士是英國價值最低的貨幣,代表顯示與卑微,月亮是這世上遙不可及的事物,可遠觀而不可褻玩,代表了無數人心中崇高的理想。

這是一本講述關於理想和現實的書,正如書中的毛姆所說,如果你忙於在地上尋找那六便士,你便不會看抬頭看天。

主人公斯特里克蘭在人到中年的時候,放棄了穩定體面的工作和溫馨舒適的家庭生活,瘋魔一般地踏上了學畫之路,從衣冠楚楚地證券經紀人開始流浪,而當現在的生活越背離原來安逸的生活環境,他就離自己的理想越近,靈感也不斷湧現。

當然徹底拋棄自己的肉身時,他精神中最有藝術氣質的一面終於通過他留在塔希提小島上的畫凸顯出來。

斯特里克蘭在塔希提島上貧病交加悲慘死去的一幕令人震驚,這和其留下的驚世名作被毀一樣讓人惋惜卻又無奈。

斯特里克蘭的行為讓一般人難以捉摸,彷彿一直有一股冥冥中的力量讓他著了魔般走上作畫之路。

正如作家劉瑜所說“被夢想俘虜的人就是在追逐自己的厄運,”在斯特里克蘭的眼中,他的人生價值彷彿就是不顧一切代價,捨棄一切慾望,追求自己的夢想,這無疑是在他自己的人生中綻放了一場盛大的煙火。

在我讀到這本書的時候,我是感到駭然並且敬畏的。

在結尾處,斯特里克蘭將自己的畫作付之一炬的時候,我彷彿看到他以一個勝利者的姿態,踩著無數追名逐利之人的身軀,打破了一切世俗的'枷鎖,身旁彷彿是高高在上的圓月。瞬間感覺到在主人公的面前,自己的一切世俗痕跡原形畢露,在一瞬間自己羞愧難當。

作者毛姆在作品中以第一人稱敘述斯特里克蘭的故事,看到了他因為看清人性的寬容,讓我在羞愧之餘似乎又能找到一絲安慰。也許我無法拋棄手中的便士,單純地仰望著空中的月亮。

但這是一個人的選擇,在我眼中,生活不只是一成不變的活著,也不是不顧一切地追逐心中的理想,也許我們能在兩者中找到一個相對平衡的方向,只要專注於此,付出努力我想便是好的。

當然生活中不能沒有便士,但也不能沒有月亮,沒有月亮的人生終將沉淪於便士的銅臭,我尊敬那些追求便士心懷月亮的人,也同樣對那些追求月亮的人報以祝福。

也許看完這部作品有許多人對於人生的選擇會有不同的看法,也許在一些人眼中,斯特里克蘭的所作所為是完全自私自利的,不負責任的,也許在另一些人眼裡,斯特里克蘭的行為是值得我們崇拜的;我想這些都無可厚非。

月亮與六便士讀後感7

“滿地都是六便士,他卻抬頭看見了月亮。”這是《月亮與六便士》中,讓我印象最深的一句話。正如書名,月亮是精神物質,而六便士則是物質生活。 書中的主人公斯特里克蘭是以後印象派畫家高更為原型塑造的。講述了斯特里克蘭本是一位擁有六便士的銀行家,但為了自己心中繪畫的夢想,他拋下了與自己原來所擁有的一切,去巴黎學畫畫,度過了窮困潦倒的十多年,直到死後,人們才發現了它的價值,他的畫也因此被拍到天價。

斯特里科蘭先生的超脫淡然讓我影響深刻,他知道自己的使命和追求,所以一切外物都不重要,所以他可以不顧一切離開老婆孩子熱炕頭的穩定生活,可以在潮溼簡陋的`閣樓發著40度高燒堅持創作,可以在食不果腹的那段日子有機會賺到一些錢就買顏料畫布然後繼續尋找新世界,以至於讓我們不能以世俗的眼光去審視這位藝術家的言行,甚至會產生用世俗的標準衡量他是對他及他的理想的褻讀。

細想此書,主人公追求夢想的勇氣是真;鑽研藝術的執著是真,拋棄妻子的冷漠是真;背叛恩人的決絕也是真,就連面對世人的眼光,他的淡漠,也足以令人驚歎。以當今世俗的眼光,他必然會是這個社會唾棄的物件,在他去到那個美麗的小島之前,我很難想象他會創造出怎樣偉大的作品。然而他最終還是做到了,他所度過餘生的小島就是他的精神寄託,他可以用心勾勒眼前的景物和心中的溝壑,從早到晚,甚至晝夜不息。他的內心冷酷無情,卻也單純簡單,他不在乎世人的眼光,不把別人對他的評價放在心上,這也是他最終可以成功的一個重要因素。當今世界的我們,又有多少人能真正做到不在意別人的看法,不被世俗所羈絆?

書名是月亮和六便士,我想月亮大概就是這隱祕的理想的隱喻,都是稀有之物,都代表希望,為什麼不用太陽而用月亮,我想月亮的光在黑暗中愈顯明亮,如同理想在現實中的閃光、吸引力量。在現在人們總是為了金錢,為了名利,不惜違背自己的本心,做了許多不願去做的事,然後就這樣一輩子。 而我們應該多聽從一下自己的本心,問自己喜歡的是什麼,想要的是什麼,而不是一輩子成為金錢的奴隸。

因此,無論我們現在身處何地,願我們都能一如既往的努力,勇敢,充滿希望,不在意世俗的眼光。願我們都能望見星辰,不墜入塵埃。遠我們都能撿起六便士,看見月亮。

月亮與六便士讀後感8

初識這本書的時候,是在一個陰沉沉的無所事事的午後。內心有些煩亂的我漫無目的的在一排排書架上瀏覽。而過,最終選擇了它是因為被書封上的一句話給吸引了

滿地都是六便士,他卻抬頭看到了月亮

嗯,這很文藝,很符合我當下想要追求詩和遠方的心境,於是便取書,付錢,拆封皮,然後讀了起來。

對於閱讀比較慢的我來說,這本書是我在幾次出差的過程中在機場候機和飛機上閱讀的。

書的前面五分之四的內容,讓我覺得男主人公斯特里克蘭兼職就是個無恥混蛋,為了自己那個畫家夢,冷酷無情好不拖泥帶水的拋妻棄子;朋友好心的將因為生病而生命垂危的他帶回家讓妻子幫忙照料,他竟然心安理得的霸佔了自己朋友的妻子以及朋友的家(雖然這事是一個巴掌拍不響),最終朋友的妻子以自殺結束生命,他卻不曾有任何表情。

原本我以為他只是對別人無情,可是細細一想他對自己更加的無情。年逾不惑放棄豐足的物質生活,孤身一人在異國他鄉的巴黎過著窮困潦倒的生活,為了買畫布和畫具不得不去做一些在之前看來不入流的工作,甚至一度淪為靠救濟生活。

一個原本生活富足,事業有成,嗯,在別人看來也是個家庭幸福的男人,究竟是什麼讓他著了魔?對繪畫的追求難道竟然有這麼大的魔力麼?

當書翻到後面五分之一的時候,我似乎漸漸能夠理解他了。

尤其是當作者從其他人嘴裡聽到他人生最後年頭與自己的最後一任妻子過得滿足而自在的生活的時候,才發現原來那時候的斯特里克蘭只是社會人斯特里克蘭,在塔西提島上原始叢林裡和土著妻子生活的'斯特里克蘭才是本我的真正的克里斯特蘭。

他從前表現的行為那麼的離經叛道,無非是一個不合適的靈魂呆在了一個不合適的環境,而靈魂本身與環境的矛盾被周圍給無限放大;而塔西提島的斯特里克蘭是被周圍環境所接納和包容的,即時他稜角猶在,卻也被周圍的環境包裹的溫潤而柔軟。

我們每個人,終其一生在尋找的無非就是那個能夠包容自己,理解自己的心靈故土。

就如作者所說,我們很多人也許終其一生都找不到。但每個人的內心總有那麼一個地方,可以讓我們脫下偽裝的戾氣,放下強撐的尖銳,忘卻物質的艱難,沒有格格不入,也無需刻意融入,你只需靜靜的感受內心的平和與喜悅。

那個地方便是我們的精神故土,心靈家園。

你找到了那個地方麼?

月亮與六便士讀後感9

毛姆的《月亮與六便士》中寫到“月亮是那崇高而不可企及的夢想,六便士是為了生存不得不賺取的卑微收入,有多少人只是膽怯地抬頭看一眼月亮,又繼續低頭追逐賴以溫飽的六便士?”

六便士是現實,是衣食住行,是生活中不可缺少的,書中斯特里克蘭原來的生活是眾人讚許甚至嚮往的:有恩愛賢惠的妻子,可愛的女兒,一份雖無聊卻收入不菲的工作。“現實”是極有道理的,價格更高的食物的確更美味,更具營養價值,無論我們追求與否,“六便士”都是我們一生中不可或缺的。

月亮是理想,是從心所欲,是看似飄渺的追求。在《月亮與六便士》中,斯特里克蘭為了夢想幾乎放棄了自己前半生奮鬥所獲得的一切。他說“我是為了不愧對自己而不顧一切,就讓那夢想的熊熊烈火,燒掉所有道德與社會的羈絆,燒亮我窮盡一生的追求。”他在現實與理想中選擇了理想,用美好平靜的生活換來了傳世芳名,他不是為月亮而放棄六便士的嚆矢,只是其中的成功典型。“理想”亦是極具道理的,不從心所想的去追求,永遠也不知道自己多優秀,昊大無邊的天,看似平淡無奇,卻有一輪明月,成為多少人追逐的美好。

月亮與六便士中的任何一個都難以割捨,如果做不到斯特里克蘭般的絕對,我們不妨於現實的路上向理想的方向奔跑,袁隆平熱愛研究,致力於解決人民的糧食問題,如今的`他讓理想充滿現實意義;霍尊熱愛傳統、弘揚傳統曲藝,人們喜愛欣賞他,也喜愛欣賞著傳統曲藝;《沒有色彩的多崎作和他的巡禮之年》中多崎作自兒時起就喜歡觀察火車站,長大後成為火車方面的工程師。由此可知,夢想與現實可以兼得,正如七堇年《被窩是青春的墳墓》中所寫“我們要有最樸素的生活,與最遙遠的夢想,即使明日天寒地凍,路遠馬亡。”

其實夢想是一個說出來就矯情的東西,它就像紮根在現實的土壤中的一顆種子,只有破土而出,奮力生長,終有一日開出花來,才能光明地凌駕於現實之上,讓所有人知道。在此之前,除了在現實中苦苦堅持,我們別無選擇。廖一梅有言“跟夢想有關的一切對我是禁忌,在生活裡你可以隨意傷害我,我無所謂,但是你不能碰我的夢想。”把理想藏在現實之下,僅僅是因為理想尚未開花,不代表有人可以傷害種子。

倘若月亮與六便士不可兼得,我會首選天邊月。

月亮與六便士讀後感10

這是我第一次讀完某本書想迫不及待的寫一些東西,這種感覺快要壓得我喘不過氣來了,書中給了我太多的震撼,這種震撼催促著我的內心想寫一些東西來緩解內心的這種感覺。讀完這本書後,讓我的內心產生了很多疑問:在滿地都是六便士的這個城市,有誰會在意天上的月亮呢?在思特里克蘭德完成那副曠世之作後,為何會囑咐塔莎在其死後將它燒燬呢?什麼是真正的愛情等等,這些疑問一直在我腦海裡迴盪。

當我讀到思特里克蘭德放棄棄了自己溫馨的家庭與穩定的工作,毅然決然的去追尋自己繪畫的理想的時候,儘管在其後的生活過得異常的艱辛,但我卻好似讀懂了老思,在某些時代,能為理想放棄現在所擁有的的一切是多麼不容易,尤其是對於一個天才來說就更為困難了,天才在又些時代是不為社會所接納的`,所以天才要想繼續存活下去,只能變成一個瘋子。這也許就是老思理直氣壯的告訴別人自己拋棄妻子與優渥生活的原因了吧。

剛開始我看到老思拋棄了陪伴自己多年的妻子的時候,我對思特里克蘭德太太充滿了深深的憐憫,但後來讀到後來的勃朗什。施特略夫與塔莎的時候,我忽然明白了,其實無論是思特里克蘭德太太、勃朗什還是塔莎,她們三者是一樣的,不僅僅她們都沒獲得真正的愛情,沒有將老思變成她們想象中的樣子,而是她們三者都沒有真正理解愛情的真正內涵,就像書中老思所說:“要是一個女人愛上了你,除非連你的靈魂也叫她佔有了,她是不會感到滿足的。因為女人是軟弱的,所以她們具有非常強烈的統治欲,不把你完全控制在手就不甘心。女人的心胸狹窄,對那些她理解不了的抽象東西非常反感。

她們滿腦子想的都是物質的東西,所以對於精神與理想非常妒忌。男人的靈魂在宇宙的最遙遠的地方邀遊,女人卻想把它禁錮在家庭收支的賬簿裡。老思雖然有著宇宙般深遠的思想,但其也是一個正常的男人,沒有經受過慾望的考驗,所以他需要女人來發洩這份慾望,在慾望消失之時,他就不再需要了,這就是裡特里克蘭德太太她們三者的命運如此相似的原因了,因為從始至終老思把她們只是當做他發洩慾望的工具或容器罷了。

一直到後來老思來到塔希提島上,在這裡,他獲得了自己靈魂真正的解放,創作出了自己靈魂想要的東西:那副超越所有物質的靈魂畫作。他又開始被這個世界推崇,其作品在拍賣會上獲得了鉅額的價值,在他死後甚至成為了印象畫派的巨匠,但這些已與他無關,這也許就是瘋子吧。

這是一個缺乏理性的時代,所以,我感覺作者毛姆想要告訴我們的是:在這個時代人們永遠不會同時得到月亮與六便士,或者說月亮與六便士是一樣的。在月亮與六便士之間我們要做出理性的選擇,同時,生活在這個時代的我們,應多用一下我們的理性思維,少一點道德批判與道德綁架。

月亮與六便士讀後感11

有人說‘生命是一場旅行,我們都在踽踽獨行’。是茫然不知所蹤地向前去,還是停下來問一問自己,尋找失去的自我,挖掘生命的本意。

世界上是否有那麼一股力量,衝破樊籠,是否有那麼一種召喚,迎著太陽。也許正是這種奇妙不可言喻的力量促使斯特克里蘭拜託麻痺的心靈與生活,追尋內心的呼聲。

家庭美滿,工作穩定且順利,在我們看來,這樣有聲有色,平平凡凡地度過一生,安詳來,平靜去,便是生命中的幸福生活。斯特克里蘭作為一名金融設計師,有一名聰慧善良的妻子,然而看似一切已成定局,不惑之年的斯特克里蘭卻遠去他鄉,追尋內心的呼喚,偏執地開始他的藝術生涯……

‘藝術家’多麼冷酷高雅的字眼,印象中總是最大限度張揚個性,加上超凡脫俗的眼光和言語。然而沒有人想到,從不接觸藝術,生性木訥的老實人斯特克里蘭竟會現身於藝術。

一開始許多人認為他和情人私奔了。是的,的確藝術是他‘夢中的情人’,他來到巴黎習畫,創作,經常衣不覆體,食不果腹,在別人異樣的眼光中生存。然而這樣還不夠,他帶著對野性的挑戰,來到一座太平洋小島,定居在原始森林。

終日不停地作畫、作畫……

‘他終於將附在他身上的惡靈祛除,他窮其一生只不過是在為這幅壁畫做準備,那幅畫完成後,他遠離塵世,飽受折磨的靈魂終於得到安息。他死已甘心,因為他的人生使命已經完成。’

他鴻篇鉅製的壁畫也隨他離開塵世。

幾十年後,人們才發現這位藝術家的偉大,僅有的作品成為稀世珍寶。

斯特克里蘭的使命是幸福成功的,因為他聽從了自己內心的聲音,挖掘到來自心底的呼喚。我想,我們每個人都有自己的人生使命,來到這世上,終究要留下點痕跡的,如長江般湧浪的生命大潮中,每個人都匆匆前行,卻有人窺探到自己的內心。

英國首位女首相瑪格麗特·撒切爾曾坦言:“我的'一生都在鬥爭。”她喜歡政治,於是走上政壇,在性別歧視中鬥爭,在家庭出身中鬥爭,在不同思想中鬥爭,在勇敢和怯懦中鬥爭。撒切爾通過不懈的努力挖掘了自己內在生命的含義,在歷史上留下輝煌而個性的一筆。

我的爸爸、媽媽、舅舅都庸庸碌碌地生活著,當然,他們都是我最親最愛的人。

我曾問過他們自己的理想,爸爸嘆息到:‘我當初要是當醫生,但被學校分配當了教師。’

就這樣,由於怯懦,無數人隨波逐流,放棄了自己的本心的追求。當然,夢想的實現存在機遇,而且很大程度上取決於它。但沒有挖掘過內心,聆聽自己心聲的生命是不完整的。即便是輸得很慘,我們也笑的燦爛。

斯特克里蘭便是一位深挖生命的勇士……

月亮與六便士讀後感12

看完這本書的第一感受是:不敢苟同。主人公老思完美詮釋了“存理想,滅人慾”。

老思是一個英國的中產階級,老婆孩子熱炕頭都已經實現,但是忽然某一天,留下一張字條奔赴巴黎,潛心畫畫,從此不問家裡事,沒有愧疚,毫不猶豫,割斷一切聯絡。

從某種意義上來說,他為了理想放棄一切。老思對於畫畫是不瘋魔不成活的,除了畫畫沒有其他事情能夠被他重視,即使是為他生兒育女的女人,即使是把他拉回鬼門關的好友,即使是他的血親。甚至是作為人所不能壓抑的慾望,在慾望得到紓解之後,便憎恨上了熱愛他的女人。

本書的結尾是,老思的畫作被後人認可,名垂千古,從藝術的角度上,他確實是不可多得的天才。

但是,天才首先也是人,個人認為“不給他人帶來麻煩”是作為人最低的要求。然而老思竟然在婚內和朋友之妻乾柴烈火,事後還不負責任,害得朋友家庭破碎,朋友之妻為他殉情。單獨從作為人的角度來看,這簡直是道德淪喪。

不知道是翻譯的原因,還是作者特別想突出老思能夠跳出世俗的條條框框,率性而活,敢於追求真我。

人作為社會人(這裡的.社會人不是現在的意思,是指具有自然和社會雙重屬性的人),不能割捨與他人各種各樣的聯絡,也不能漠視本來需要承擔的責任。

當我們談論生活不止眼前的苟且,還有詩與遠方時,我們在想什麼。

當我們不能生存的時候,夢想什麼就是雪地裡的火柴,亮一下就沒了。所以,生存是第一要義。

有人說,我可以為了理想放棄一切,你放P,當你連飯都吃不飽的時候,理想又遙不可及,你最好的辦法就是先讓自己活下去,活下去,才有實現理想的機會。

社會似乎總在教育我們,人必須經受苦難,才能成為偉人。就連我們的國小課本上,幾乎都是如何經歷磨難,如何努力,如何堅持,然後就成為了偉人。(比如司馬遷忍受宮刑著作《史記》,比如蒲松齡落第撰鉅著……可能這些例子並不恰當)過分強調了,忍過苦難的日子,幸福快樂的日子就會到來,就好像磨難和成功是雙胞胎一樣。

有時候,苦難之後可能是更漫長的黑夜,如果一個人放棄健康去接近理想,可能會跌入深淵(猝死的人那麼多,他們沒有機會去接近理想了)

其實,有些苦難是沒有必要的。如果理想暫時不能讓自己生存,請慢一點,等我們有一定的力量之後,才有更多的機會去接近理想。

我只是想說,人生雖然挺短的,但是可以做的事情有很多。在道德允許的層面做自己,充實豐富自己,能夠拾起地上的六便士,也能觸天邊的月亮。

月亮與六便士讀後感13

作為老師,也要抽出時間及時的給自己補充能量,才能在今後的工作中慢慢的成長和進步。前兩天一個好朋友推薦讓我看看《月亮與六便士》這本書,說這本書特別好看。正好自己去逛書店的時候碰到了這邊書,所以買來看一下,看完之後感觸還是很大的。

小說的主要情節時主人查爾斯作為一個股票的經紀人,家中有賢惠的妻子,有兒有女,但是突然有一天他突然消失了,只是因為他心中燃燒的沒有泯滅的火苗,他對畫畫的摯愛,他要去追逐自己的夢想。這時突然讓我想到了一句話,沒有錢不可怕,可怕的是沒有夢想自己碌碌無為的度過一生。

所有人都會以為追逐夢想的道路非常美好,道路處處有驚喜,其實並不然,在追逐夢想的道路上會有荊棘,會有坎坷,這種夢想的追逐也不是喊幾句口號,而是腳踏實地的去自我實踐。這讓我想到了自己在大學時間的那一些渾渾噩噩的怎麼去度過自己的時光的.,在大四的時候,我暗下決心自己要考研,每天嘴上喊著自己的口號,別人出去玩自己就在圖書館學習,其實捫心自問當時自己身在圖書館,其實自己的心早就不知道飛到哪裡去了,自己說著要追逐夢想,但是在自己實踐操作的時候並沒有自己下功夫,沒有去披荊斬棘的為自己的目標奮鬥,夢想就離我越來越遠了。

夢想的實現,肯定是要經歷一定的苦難之後才會開出勝利之花,正如查爾斯,在追逐自己做畫家的路上,先是經歷了生活的窘迫,五年之後身體上的疾病纏身加上心理上的挫敗感使他奄奄一息,這樣的挫折和苦難並沒有你使他迴歸自己的舒適生活,仍然堅持著自己心中的那個小小的夢想,後來他又被流放到了太平洋上的一個小島上,還和一個土著的女人結了婚,但是後來又不幸的患上了麻風,致使雙目失明,在這樣艱苦的條件下,他卻畫出來了盛世之作。

看完這本小說,心情很複雜,不知道怎麼評價他的功過,在自己離開家的那一刻,拋棄了自己的孩子和妻子,但是為了追逐自己的夢想,但是那種鐵石心腸,我相信在生活中我是無法喜歡上這樣的一個人的,縱使他多有才華。但是又想到了心中有夢想,到哪裡都是遠方,為了追求真理,為了追尋自己心中的那簇火苗,堅定不移。

在寫這篇文章的時候外面飄著雪花,我想到了很多,想到那些為自己的目標堅定不移的偉人,想到了改變中國落後面貌一個個有目標的人,想到了原來自己,反思現在的自己。

捫心自問,安於現狀和追逐夢想,你會選擇哪個?

月亮與六便士讀後感14

英國作家毛姆的代表作。月亮象徵著夢想,高高在上遙不可及,六便士代表現實,平凡而真實。

書中的主人公斯里克蘭德是一個證券經紀人,高額的收入,辛福美滿的家庭,美麗賢惠的妻子、聰明可愛的兒女,四十歲的他可以說生活是一帆風順的。但是有一天這樣的生活全變了,因為斯里克蘭德的繪畫夢想全變了,也許是心靈的召喚,也許是神的指引,斯里克蘭德像著了魔一樣,背井離鄉追求理想。最後卻落得窮困潦倒,病死異鄉,但我知道他的精神世界是滿足的,他完成了他的夢想。

一個人的眼裡、心裡,如果只有理想而沒有其他,那他的理想一定可以實現。斯里克蘭德就是這樣的一個人,也許是追求夢想的人自帶的魅力,不斷地有女人愛他,要照顧他的生活,但是他從沒有投入任何感情,因為他只看得見自己的夢想。他的妻子來找他回去,他拒絕了,一個善良的畫家收留生病的他,畫家的妻子卻愛上他,要和他在一起,善良的畫家讓出自己的家讓一起他們生活,他也不懂珍惜,導致畫家的妻子自殺死去。

後來在斯里克蘭德流落在一個小島上,偶爾做點零工來維持必要的生活所需,娶了一個當地的'姑娘阿塔,他就不必去做零工而可以一心一意的畫畫,阿塔真心待他,為他生了兩個孩子,在他患了麻風病的時候,她對他仍然不離不棄,還為他請醫生看病,卻遭到他的拒絕,他除了畫畫真的是心無旁騖,他在生前的一年多已經全瞎了,卻在自己的屋子牆壁畫上了驚世絕作,死後讓阿塔一定要燒掉。因為這夢想只是他一個人的,而不是為了展現給全世界的。生前窮困不堪,死後他的畫作價值連城。這個人是好是壞,他的所作所為是對是錯,已經不再重要,他追求理想的精神卻深入人心。

這本書也許有一些地方我不是很理解,但知道是國情不同,生活背景不一樣,一些讓人難以理解的東西,就變得不是那麼奇怪了。一個人如果真的有那麼想要追求的夢想,就不能讓其他的任何事情打擾,那種精神,那種至死不渝的執著,是讓人感動的,因為那需要多麼強大的定力,不是一般的人可以做到的。

想到了一句話:“當你覺得為時已晚的時候,恰恰是最早的時候。”人會因為某一天的覺醒,而讓自己變得不一樣,讓生活變得不一樣。而發現這個祕密的一天,就是徹底改變的一天,只要還可以呼吸到新鮮的空氣,一切都來得及。加油!

月亮與六便士讀後感15

當遍地都是六便士時,你是否還有勇氣抬頭望向月亮?

一百多年前,奧斯卡·王爾德寫下這樣的話,“我不想謀生,我想生活”,這,就可以用來概括《月亮與六便士》這部小說。一個家庭美滿,事業成功的證券經濟人,一夜之間拋棄了一切,遠走他鄉,從倫敦去了巴黎。後來人們才知道他是去那裡畫畫,經受了一系列的磨難,在對文明世界的厭倦下,他來到南太平洋中的一座美麗島嶼,與世隔絕。在臨終前,他帶著傲慢和不遜縱火燒了自己創作的一幅傑作……

在這部小說中,毛姆描寫了諸多人物,一邊是為理想而傾其所有的,孜孜不倦的斯特里克蘭,亞伯梓罕醫生,布呂諾船長;一邊是愛慕虛榮的斯特里克蘭夫人,庫特拉斯夫人,卡邁克爾醫生,還有熱心誠實的斯特洛夫,背叛愛情的布蘭奇,貪圖小利卻義薄雲天的尼克爾斯船長,樂善好施的蒂阿瑞,能說會道的庫特拉斯,純樸善良的.阿塔……小說採用第一人稱來寫,夾敘夾議,娓娓道來,對自我也有很多反省,對人生感悟良多。如此紛繁的故事,全憑"我"來穿針引線,可以說“我”是這部小說的又一個主角。

瞭解斯特里克蘭前,你必須瞭解高更,縱看高更,三十五歲毅然辭去了個股票經紀人的工作,專心致力於繪畫;一八__一年值一八_三年,以及一八_五年至一九零一年,高更曾兩度前往塔希提島,長期居住並進行創作。這些都與斯特里克蘭的命運有了幾份相似之處。可以說:理想與現實,崇高與卑賤,神聖與凡俗,無論在斯特里克蘭還是高更上,都並非二次元對立。斯特里克蘭即帶有現實生活的粗鄙和冷漠,也有著無人能及的超凡意志和追求。這也就是《我們從哪裡來?(高更作)我們是誰?我們到哪裡去》的核心精神。

我們從哪裡來?我們是誰?我們到哪裡去?這是終極的靈魂追問。這幅畫如此的深邃而震撼,而在小說中,它完成了主人公的精神性追問,最後被付之一炬,暗示著什麼?當人類的精神性抵達了自身,並且為了這個自身而存在,不再需要任何物質性的東西,哪怕是所謂的藝術傑作。這正是藝術創作的心聲:當你完成了最偉大的作品,它便離你而去,因為藝術的最高訴求並非任何實體,而是那遙不可及的精神的涅磐的象徵……付之一炬正是涅磐的象徵。和高更相比,斯特里克蘭的死和他的傑作的毀滅更顯得震撼人心,這正是小說的高明之處。

放眼望去,滿地都是六便士,人們爭先恐後地爭搶著。唯斯特里克蘭,冷嘲熱諷了一陣後,望向他心中的一輪明月……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