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兒咬人行為矯正的個案研究分析

來源:果殼範文吧 2.89W

促進每個幼兒在原有水平上的發展是幼兒教育的基本原則。用高度的愛心和責任心去觀察、研究、矯正兒童的問題行為,設立個案,探究不良行為習慣的形成原因,尋求有針對性的教育對策,實施行為矯正的追蹤教育,對全面提高幼兒素質,促進每個幼兒在不同水平上的發展,有著不可替代的理論和實際操作意義。

幼兒咬人行為矯正的個案研究分析

通過多次觀察、調查,以及與東東家長的交談,發現東東咬人行為產生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

1.家長過分溺愛。東東的爸爸媽媽屬於晚來得子,非常嬌慣、放縱孩子。聽東東媽媽說,東東小時候基本上沒有什麼玩伴,都是在家裡玩,想玩什麼就玩什麼,想要什麼就買什麼,如果家長不同意,東東就會咬人、大聲叫嚷甚至躺在地上打滾,父母不忍心看孩子這麼哭鬧,最後都是以妥協結束。由此看來,家庭的教養方式在客觀上強化了東東的咬人行為。

2.家庭成員要求不一致。東東的全家人都很重視對他的教育,但當孩子犯錯誤時,往往會出現“爸爸打、媽媽護、爺爺奶奶打圓場”的局面。有一次,東東咬了鄰居家的孩子,爸爸要東東道歉;媽媽說是因為別人搶他的玩具才咬的,不用道歉;爺爺奶奶認為咬都已經咬了,下次不和他玩就是了。不同的教育態度使孩子有機可乘。

 3.早期生活環境的影響。東東小時候一直由奶奶帶,很少和別的小朋友一起玩耍。偶爾和別人一起玩,卻每次都會發生爭搶玩具的情況,最後不是把人咬了就把人打了。家裡的表哥和東東一起玩時被他咬了,奶奶不但不對其進行批評教育,而且還誇東東“真厲害”。由此,他也嚐到了咬人就能得到我想要的東西的甜頭。東東每次咬人都能達到滿足自己需要的目的,客觀上強化了他的這種不良行為,不良行為也隨著強化次數的增加而鞏固,從而形成習慣性咬人的問題。對此,父母非常著急,也試圖進行教育糾正,但經過一年多的教育,東東的行為仍然沒有得到改善。

根據大量的調查、走訪、觀察,我們得出結論:該幼兒的行為屬於一種在不良生活環境下養成的處理個人需要的不良處事方式,屬於攻擊性行為的特殊表現,需要進行行為矯正。

行為治療者認為,異常行為與正常行為一樣,都是學習的結果。那麼改變或消除異常行為的最好方法,就是摒棄習得的經驗或者重新學習。我們治療的重點應放在當前的行為上,因為,正是這些行為導致東東的.社會適應困難,我們從四個方面對東東進行矯正訓練。

  1.培養感情

  (1)鼓勵與表揚

鼓勵表揚對培養幼兒的自信心和自尊心能起到積極的作用。在日常生活中,我們細緻地觀察東東的一舉一動,及時發現和鼓勵他行為中積極的一面,如性格開朗、記憶力好、學知識認真、喜歡幫老師做事情。每當發現東東的積極行為時,我們都會在全班對其進行表揚,並請其他小朋友向他學習。正面的評價使東東產生了愉快的情感體驗,意識到自己是個好孩子,老師喜歡我。

  (2)信任與尊重

老師鼓勵的態度使東東產生了信任感、親切感和被尊重感,東東從此喜歡與老師交談,也樂於接受老師的幫助。我們適時地向東東提出要求:不能再咬人。當發現咬人的情況時,我們及時提出批評和幫助,並表示老師相信東東一定能改正。東東的行為不再那樣激烈了,有時竟能懂事地點點頭,表示接受老師的批評。

  2.統一方法,家園共育

東東咬人的異常行為,為什麼家長經過一年多的教育卻沒有效果呢?我們認為,關鍵是教養態度和方式的問題。只要孩子哭鬧家長就放棄原則,這種教養態度使孩子的咬人行為得到縱容;而家長無奈的打罵,使孩子的個性更加暴躁,形成逆反心理。分析清楚這種情況後,我們指導家長採用正確的教養方式,既要尊重孩子的人格,滿足正當的需求,又要能抵制孩子不合理的要求。耐心培養孩子的文明行為、良好品德與生活習慣,絕不無原則地遷就讓步,不允許孩子用咬人、哭鬧作為滿足需要的手段。同時,為了不失時機地糾正東東的咬人行為,不讓孩子有機可乘,我們教給家長一些具體方法:獎懲分明,進步了表揚,錯了批評,不怕孩子哭鬧、咬人;用不咬人的方法解決問題時適當給予獎勵;每天當著孩子的面和老師交流孩子的情況等。我們做到了家園統一教育方法,、要求與評價一致,教育的效果明顯好轉。

  3.綜合採用多種方法

  (1)陽性強化法

陽性強化法是在一種行為之後,繼之以強化,以增加這種行為的發生。具體做法是當東東想得到東西時,能不搶也不咬人,而是和小朋友商量或找老師想辦法,我們就表揚他、抱抱他,或獎勵給他想玩的玩具等等,這樣他就學會了一種正確的行為,並得到及時強化和鞏固,咬人的行為也隨之減弱,逐步消失。正面治療方法,效果顯著。

  (2)暫時隔離法

暫時隔離法是將陽性刺激暫時隔離,以達到糾正不良行為的目的。當東東沒得到他想要的物品而哭鬧咬人時,我們首先向他提出口頭警告:“不要哭了!”“不能咬人!”如做不到,就請他獨自一個人呆3~5分鐘,等他不哭了,老師再與他談話,批評他的咬人行為。這樣在他的腦海裡留下“咬人會被批評、被懲罰”的印象,以及不舒服、不愉快的情感體驗,從而制止不良行為。這種治療方法具有一定的效果。

  4.培養自我指導的能力

正確的行為隨著強化的次數增多而鞏固,得不到強化就會逐漸消退,教師應選擇適當的強化物和強化時間,運用適當的方法,使兒童建立期望的行為,並在這個過程中培養兒童的自我指導能力。

我們首先採取每天一次的強化,東東當天沒有咬人,就獎勵他一張小貼片;然後,三天一次的強化,東東三天沒有咬人,就獎勵他一個小玩具;再一週一次的強化,東東一週沒有咬人,就讓他挑一樣喜歡的物品;隨後逐漸減少強化頻率,使強化時斷時續地出現,採用在全班表揚,讓小朋友和他握手、一起玩等方法。經過兩個星期的強化鞏固,東東已經能夠初步進行自我指導,看到別的小朋友咬人,東東還能講道理,告訴他咬人是錯誤的行為。

通過家園配合教育,東東從第二週起就有了進步,第三週時,東東沒有出現一次咬人事件,也不哭鬧,小朋友都喜歡跟他玩,別人搶了他的玩具,他能告訴老師想辦法去解決,有時還能將玩具讓給其他小朋友玩。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