矯正幼兒嫉妒心理—個案分析案例

來源:果殼範文吧 3.8K

【個案基本情況】

矯正幼兒嫉妒心理—個案分析案例

1、幼兒的一般情況

諾諾(化名),女,6歲,獨生子女。認字和繪畫方面的表現在班裡非常出色,但在肢體動作發展上很差。她喜歡看書,識字量大,認識一般圖書上的字甚至報紙上的字。酷愛畫畫,設計、佈局總是與眾不同。但在班上愛“惹是生非”,常與同伴發生爭執。同伴們因此不大願意與其交往,家長們也對她表現出一定的反感。她的莫名其妙的一些胡鬧,不僅影響了班級的正常秩序,本人也因受到排斥而心理不平衡,情緒時常異常。

2、幼兒的家庭情況

父母均為高學歷知識分子,爸爸是機關幹部,媽媽是新聞中心記者,雖然工作繁忙,但儘可能陪她,教她識字,為她的愛好——繪畫,不惜將家裡的牆作為她的畫板,任她在繪畫的天空自由翱翔。媽媽是一個好強的人,喜歡拿她與其他小朋友做比較,在繪畫和識字方面她表現突出,但媽媽卻總是說:“某某小朋友畫得可真好,要向他多學習”、“諾諾表演能力真的很不好,不如某某小朋友表演得好”等類似的話。老師告知諾諾在幼兒園的種種表現,父母都很擔心,怕她這樣下去對其心理髮展極不利。

【問題情境】

一、午覺後我在給女孩子梳頭髮,聽見云云哭叫起來:“老師,諾諾扯我頭上的髮夾。”我趕忙跑過去阻止,可來不及了,諾諾嘴裡邊說難死了,邊無情地扯斷了云云髮夾上的蝴蝶花。云云見狀傷心地哭了。諾諾反而顯示出一副發洩後的滿足的表情。糾其原因:早上云云入園時,李老師誇獎云云的髮夾漂亮。

二、有一回,小朋友學畫蜻蜓,幼兒作畫完畢後,李老師總是將畫得好的小朋友的作品進行講評並貼在黑板上讓幼兒學習欣賞。每次都是諾諾的作品第一個進行講評,貼在第一個。而今天老師講評過諾諾的作品後,對明明的畫也格外讚賞,並將諾諾的畫移貼到了明明畫的後面,只聽見諾諾叫起來:“我不要!”老師制止了她的胡鬧,誰知諾諾趁大家不注意,將明明的畫用勾線筆狠狠颳了好幾道,老師發現了諾諾所為,對她進行了教育,可她卻放肆的哭鬧。邊哭邊喊:“他的畫難看死了,我不要。”任憑老師怎麼說理她都聽不進去。

三、本學期班級幼兒要參加體操表演,班裡的小朋友都辛苦的訓練著,惟獨諾諾一到訓練時間,諾諾就有很多理由,要麼說自己想畫畫了,要麼說自己肚子疼了,不能運動。到了集體上臺表演那天,惟獨諾諾沒有表演,可當小朋友的表演得到讚揚時,她卻說小朋友的表演有什麼好的。

【個案分析】

1、行為分析與判斷

諾諾扯夥伴的髮夾並將其毀壞;用筆刮夥伴的畫;當學練體操時,她不但自己逃避練習,並且對他人努力的成果不屑一顧,而採取了攻擊性,破壞性的`行為,這些行為都體現了諾諾的一種不良心理——嫉妒,當別人的東西比自己的好時,當別人的表現比自己強時,都激發了她的嫉妒心理。嫉妒是一種消極的社會現象,它是對別人在品德、能力等方面勝過自己而產生的一種不滿和怨恨,是一種彆扭曲了的情感。這種情感如果蔓延與激化,那孩子就很難協調同伴關係,很難在生活中心情舒暢,平添莫名的煩惱與痛苦。嫉妒的小朋友所接受的是如果他自己得不到別人的稱讚,並且也不接受別人受注意。嫉妒不能促進人的心理髮展,相反,它是人健康成長過程中的一塊絆腳石,必須加以克服。

2、嫉妒形成的原因

嫉妒是人的本能,每個人都會有嫉妒心理,但是這種心理如果長期存在,並不斷加深的話,就會演變成一種病態的不健康的心理。而諾諾的嫉妒所表現出的行為存在嚴重過激,我非常關注。在教育實踐中我經過認真觀察和分析認為,嫉妒產生原因有以下可能:

A、受認識水平的侷限。

幼兒對他人擁有而自己不具備或無法擁有的東西,往往會產生一種由羨慕轉化為嫉妒的心理,這其實是很正常的情況。父母平時應多和孩子接觸,及時掌握孩子的嫉妒的直接起因,如丁丁會唱一首我不會唱的歌,明明有一輛新玩具車等。只有瞭解了孩子嫉妒的起因,才能從具體事情著手解決孩子的嫉妒心理。這是化解孩子嫉妒心理的前提。

B、孩子的能力存在強弱。

一般而言,在各方面都比較“弱”的孩子,他們都比較“安分”,他們已習慣做“弱者”——得不到表揚和沒有表現的機會都無所謂,但諾諾在識字和繪畫方面都很不錯,是屬於能力較強的孩子,當她沒有受到“重視”和“關注”時,便會對別的有能力的小朋友產生嫉妒。再有,每個孩子都有自己的長處和短處,如果因為在某些方面能力差而做得不如別人好,也可能有羨慕而產生嫉妒。

C、成人不適當的教育方式。

諾諾的母親有攀比的心態,對諾諾的優勢不加重視,卻喜歡在她面前奚落她的不足,使孩子以為家長喜歡別小朋友而不愛自己。媽媽一直挑剔孩子,所給予的資訊暗示著你沒有別人好,這些孩子就會因為實際的失敗而加重嫉妒。

D、環境影響。

在諾諾的家裡,媽媽會挑剔爸爸的不足,時而也當著諾諾的面議論、貶低他人,其實這樣會在無形中影響孩子的心理。

【輔導措施】

幼兒的嫉妒具有明顯的外露性、對抗性、直觀性。其很大程度上是由於父母的教養方式不當或教育者教育不正確引起的。有著嫉妒心理的幼兒從本質上講,是好的,是可以教育的,關鍵在於教師及家長的教育和引導。教育者及時洞察這類幼兒的心理活動,及時瞭解他們的心理狀態及所能接受的教育方式,選擇最恰當的教育方式幫助他們,才能取得最佳的教育效果。

通過了解和分析我對矯正諾諾的嫉妒心理採取瞭如下對策:

一、利用童話故事,曉之以理。

1、動物王國裡的故事

學習活動時間,我安排了一個語言活動。講了這樣一個故事:動物王國裡,動物們愉快地生活著。小猴子在樹林裡自由地嬉戲,小鳥在天空飛翔,魚兒在水利歡快地遊著,大象則悠閒地在散步,不時地用它的長鼻子摘下一串香蕉來吃,或者從池塘裡吸一口水,給自己衝一個淋浴。

一隻狐狸走過來,對大象說:“大象先生,您是動物王國的盟主。我們大家大豆非常敬佩您。可是,猴子卻說您不能爬樹,不能做盟主。”大象一聽,就生氣了,它想:“我是動物世界的盟主,這小猴子竟然在背後說我的壞話。上樹有什麼了不起,我也會。”於是它費力爬上樹頭,可是它的身體太重,一下子把樹幹壓斷了,大象重重摔到了地上。大象爬起來,感到非常憤怒,它下命令說:“從今以後,不準猴子們爬樹。“小猴子也都感到非常氣憤。它們不敢違背大象的命令,只好在樹林裡走來走去找掉在地上的東西吃。

狐狸又走過來說:“大象先生,您看,小鳥和小魚多快樂呀!它們也都在笑話您吶,他們笑話您不能在天空飛翔,不能在水裡游泳。”

於是,大象把小鳥召集起來,把它們的羽毛都拔了下來,可憐的小鳥們再也不能飛上天了。然後大象用鳥兒的羽毛給自己紮了一對翅膀,使勁地飛上了天,累得氣喘吁吁,最後還是從天空中掉了下來,摔得好痛。後來,大象又來到河邊,它要小魚都上岸來,讓它一個人在河裡游泳。可是,大象沒魚鰓,不能在水裡呼吸,被淹死了。

聽完故事後,我和幼兒討論。

① 狐狸的話是真的麼?

② 大象為什麼從天空中掉下來?為什麼淹死了?

③ 猴子能爬樹,鳥兒能飛翔,魚兒能游泳,大象能做什麼?

④ 有沒有一種萬能的,什麼都會的動物?

總結:每一種動物都有自己的優點和缺點,它們在自己的王國裡快樂自由的生活。如果嫉妒別人,改變自己的習性,他們就無法生存。小朋友也都有自己的優點。我們不能改變別人,但可以讓自己的不好的地方改進。學習活動中,我很注意諾諾的表現,她也參與了討論,並說:“猴子會爬樹,魚兒會游泳,鳥兒會飛翔,大象會吸水,力氣也很大,可以幫助人扛東西,只有狐狸什麼都不會,就會說別人壞話。”幼兒聽了都表示贊同她這一番高論。相信諾諾說了這樣的話,對她而言一定有意義。

二、積極關注、接納、理解的基礎上,傾聽孩子的感受。

教育中需要讚美,但諾諾卻想把讚美攬為己有,當讚美他人時,她便開始不滿,甚至憤恨老師不疼她。而在園中,對她的嫉妒表現帶來的破壞,我們教育者積極關注,要接納、理解。當孩子又因此心情不悅時,不妨把孩子抱在懷中,然後安靜地傾聽他的感覺。今天諾諾嫉妒的怒火又燃燒了。她描繪說,她正體驗著強烈的不快甚至憤怒,她將自己的不安和煩躁向我和盤托出,其實她現在希望有人能傾聽她的訴說,並理解她、體諒她。待諾諾傾訴後,我不加以評論,相反地輕鬆地說:“我還以為有什麼大不了的事哩!只要用心、細心、專心我們都可以將手工做得很好。”接下來,我提出了以下問題:“林林的手工作品被你撕壞了,他哭了,你開心麼?你撕壞他的作品對你有幫助還是有害處?目的是指導她評定自己的行為聽了我的話,等她評定好自己的行為後,發現她的怒火逐漸平息,我想我的輕鬆和微笑可以有效地使孩子控制住自己的嫉妒心,其強烈的情緒即會漸漸隱退。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