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資訊科技教學

來源:果殼範文吧 8.53K

關於資訊科技教學1

時發展了,對學校和學生的要求也有了很大的改變。我們不能只停留在以往的腳步上,還要做出更多的進步。現在已經是資訊時代,我們必須要充分認識到這一現狀,讓孩子們在資訊時代能夠快速的走到更大的進步中。讓孩子們儘早的認識到現實的情況,讓他們早一點了解電腦知識,對他們將來的發展是很好的.!

關於資訊科技教學

一、教學要求

通過本學期的教學使學生學會簡單的檔案操作,能夠認識wordXX,會使用wordXX輸入文字,對輸入有錯誤的檔案內容進行修改,能根據要求進行簡單的排版,會插入圖片、藝術字,並會進行簡單的段落調整,學習使用文字框,初步探索inter網路世界,會簡單地把網上的圖片及文字儲存在自己的文件中,並使用網路上的內容學習簡單的小報製作。

二、教材分析

教學內容是:window98、文書處理、網路基礎知識等。

其中第一課是window98基礎知識;第二課至第十課是wordXX的簡單操作(包括中文輸入、修改錯誤、美化文字、簡單排版、插入藝術字和圖片);第十一課至第十四課絡知識,使用網路知識。

三、學生情況分析

學生在以前學習的基礎上,對計算機的功能及簡單操作已經有了較全面的認識,也已經學會用window98的簡單操作,最重要的是學生對學習計算機這門課程興趣濃厚,對於進一步的教學有一個良好的基礎。

四、教學措施

1.適時對學生進行思想道德教育,讓學生從小養成愛護公物,文明上網的習慣。

2.教學要切合國小生實際,充分考慮國小生年齡、興趣、知識、認知結構等特點,語言要通俗易懂,培養學生學電腦、用電腦的興趣,調動學生主動參與,讓學生敢用、想用、會用、善用電腦。

3.教學中提倡和鼓勵學生髮現完成操作任務的不同方法,觸類旁通相關軟體的使用。

4.加強機房(網路教室)管理確保教學順利進行。

在不斷的教學中,我們有了更多的認識,只要學校的工作做好了,老師的教學工作教好了,那麼學生的成績必然出現很好的狀況,時代在發展的情況就是這樣,很現實的情況。相信我們在認識到當前的情況後,我們才會做出相應的對策出來,更好的發展我們的教育,將孩子們培養成祖國的棟樑!

關於資訊科技教學2

以計算機技術、微電子技術和通訊技術為特徵的現代資訊科技,在社會各個領域得到了廣泛應用,並且逐漸改變著人們的生活方式、工作與學習方式。開展以提升學生資訊素養和資訊科技操作能力為主要目標的資訊科技教育,正是全面推進素質教育,培養具有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高素質人才和勞動者的重要舉措。結合本校實際情況,以學生為本,重在實踐、重在操作、重在發展的宗旨,在教學過程中要加強對學生自學能力、資訊處理能力和創造力的培養,本學期教學工作計劃如下:

一、 學生情況分析

通過七、八年級的學習,學生對辦公軟體例如word、excel、frontpage、powerpoint、flash、vb有一定了解,但是由於每一學期資訊科技課時比較少,學生的遺忘性大,大多數學生學後沒有注意鞏固,學生掌握的情況不是很理想,參差不齊。有條件的學生家中有電腦,上機時間相對多一些,操作較熟練,有大部分學生純粹是上課時間聽課,課後根本沒有練習鞏固的機會,學生對所學知識遺忘較大,操作生疏。

二、教材分析

本學期教材是使用青島出版社出版的《資訊科技》一、二冊,內容在七、八年級都以講完,九年級的任務是複習並做好迎考準備,複習內容包括:資訊與資訊科技,製作多媒體演示作品,學習製作網頁,以及對資料的管理。知識點:計算機的基本硬體組成與特性,管理計算機的`系統資源,用Word製作作品、用Excle管理資料、用powerpoint軟體製作多媒體作品、frontpage製作網頁是重點,用flash製作動畫和vb編寫程式是難點。複習完後九年級的學生能運用自己所學的知識完成一個作品。

三、教學目標:

1、瞭解資訊科技的應用環境和硬體的基本組成,學會安裝和解除安裝軟體。

2、學會使用計算機獲取和處理文字、圖象、聲音、視訊的技能,熟練掌握其中的一些主要功能。

3、使學生了解並掌握一些學習方法和技巧,培養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主動性,鼓勵學生之間相互交流,進行某些創新設計。

4、實行分組管理,每個小組有一個組長負責本組的學習。

四、方法措施:

將圍繞資訊科技會考要求,重點研究考試大綱,分析歷屆考試內容和形式,在初步準備的基礎上認真分析學生特點,在培優補差方面多下功夫,制定好工作計劃及具體措施,分步分層進行課堂教學和輔導工作。

在設定了教學內容的同時,要採用一定的方法措施使學生能夠系統的掌握資訊科技知識。

1、對學生學習資訊科技的目的進行引導,端正其學習態度。

2、對學生進行嚴格的要求,讓他們能充分利用好課堂45分鐘時間。

3、主要採取教師指導方式、學生自主方式和動手操作三種方式進行學習。

4、對每個班都培養一名資訊科技代表學生,由此學生帶頭對其他學生進行引導和榜樣。

5、把課程整合,學生便於記憶。

6、進行一些小競賽及課堂評價的方式進行教學。

7、加強複習與鞏固,培養學生興趣。

五、教學進度安排:

2月—3月:學習Frontpage的基本操作

3月—4月:對Flash的基本操作進行鞏固複習

4月—4月中旬:模擬考試

關於資訊科技教學3

20xx春季學期以來,我認為自己的收穫很多,特別我擔任國小資訊科技課的教學併兼任遠端教育資源的接收與整理工作。回顧這一年來在領導和老師們熱情的幫助和支援下,順利完成教學任務。現將一年來教學情況總結如下:

一、指導思想

在這期間本人自覺遵守學校的規章制度,積極參加教研活動,服從學校的安排,按時完成學校交給的各項工作,廉潔從教,忠誠黨的教育事業,執行黨的.教育方針,面向學生,教書育人,為人師表。

二、參與的主要工作

 1、資訊科技教學工作

我擔任了學校三年級的資訊科技教學工作,在資訊科技教學過程中,我始終要求自己做到;課前精心準備、課堂認真教學、課後細細反思,並結合學校資訊科技教學設施的實際情況,針對性地選擇教學內容對學生進行教學,在教學中充分發揮計算機本身的優勢,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培養學生良好的資訊素養,把資訊科技作為支援學習和合作學習的夥伴,通過教學使學生學有所得、學有所長,並充分運用於實踐中。

做到期初有計劃,有教學進度,使教學工作能有條不紊地順利進行下去;雖然其中出現一些突發事件比如:電腦有時出現故障,有時上不了課,但由於教學計劃安排的比較好,所以並沒有給工作帶來影響,反而在一定程度上有利於教學工作的進行,使得大量電腦理論知識得於傳授給學生。當然也有不利的一面即學生沒有辦法上機,缺少實踐機會,這個問題在下個學期要特別加於重視解決。

2、遠端教育資源的接收與整理

我兼任接收遠端IP資源工作,堅持每天準時接收現代遠端教育衛星IP資源,及時整理和製作光碟。並填寫《遠教資源接收、下載登記表》,將下載、接收的資訊資源分類,對有用的資料刻錄成資料光碟,使用前必須填寫《遠教資源使用情況登記表》。並堅持週一至週三全時段下載、接收資訊資源,認真做好進行資料的儲存、整理,把遠端教育資源刻錄成光碟儲存,併為教育教學之用。

關於資訊科技教學4

一、實現資訊科技在高中語文教學中的靈活應用

在高中語文課教學的過程中,教師要結合教學內容,合理地安排資訊科技輔助教學的相關內容,多給學生們建立合作交流或者是自主探索知識的學習機會,將他們學習知識的積極性以及主動性充分地調動出來,激發學生們的創新思維,提高他們的實踐能力,讓學生在多媒體課件輔助教學下,自身的思維能力等也都能夠得到一定程度的提升。在語文課堂教學中,教師要針對課堂中所要講述的具體內容,靈活地選擇適合本節課的資訊科技教學手段。在教學過程中,結合多媒體課件進行輔助教學,既能夠提高學生們的認知水平,又能很好地激勵學生們的情感。例如,在教學《孔雀東南飛》這篇文章時,在教學新課之前,教師可以先播放一段與梁山伯和祝英臺相關的音樂片段,讓學生們在欣賞的同時體會到其中的傷感之情,激發學生內心悲傷的感情,這樣利於加強學生們的情感體驗,當學生們集中注意力的時候,再將新課匯出來,將學生們的注意力順勢遷移到新課的學習當中,學生們也會將梁祝音樂和本篇文章結合起來相對比,很快就能夠理解本文所要傳達的思想情感。

二、利用資訊科技,更新課堂教學手段

在傳統的教學模式中,學生只是單純地通過教師的說教獲取一些知識,缺乏直觀上的感受,而教師的舉例也只能是通過抽象的思維去想象和印證。現階段,教師可以結合多媒體課件進行輔助教學,可以使語文課堂教學更加的形象化、直觀化,而且還能夠突出教學的重點、更容易解決一些難點。多媒體課件的合理使用還會使得課堂教學更加的生動活潑。例如,在教學詩詞的相關內容時,教師就可以藉助多媒體課件,通過聲音、動畫、圖片以及視訊等資料,將詩詞中的那種意境之美展現在學生們的眼前,這樣能夠極大地激發學生們的求知興趣,而且還給學生們的視覺、聽覺等帶來美的享受,這樣的教學也會取得更好的教學效果。再如,在學習史鐵生先生的《我與地壇》這篇文章時,為了讓學生更深刻地去感受“母愛”,對“母愛”有一個更加全面的認識和把握,教師課前可以先結合多媒體課件將其一些“大家”描寫母愛的文章聚集在一起,將課內學習與課外學習資源結合在一起,更利於學生學習語文。接著,再和學生一起深入地進行分析和比較,同時再讓學生結合自身的經歷談一談母親對自己的關愛以及自己對母愛的理解。這種通過觀看視訊、讀文章、談經歷等環節的設定,學生既能夠全面、深刻的理解文章所要表達的情感,而且還能夠開拓他們的視野,擴大了學生的知識面,這也正是結合多媒體課件輔助教學需要達到的教學目的和功效。

三、強化教學研究,提高資訊科技使用效果

在高中語文課堂中結合多媒體課件教學,需要和整個教學設計的框架相吻合,要和教學的'各個環節緊密地結合在一起,要達到有機滲透、相互融合的目標。在新課的匯入環節,教師可以藉助多媒體課件進行視訊播放,先把學生們的注意力吸引住,以提高教學效率。例如,在教學《江南的冬景》這篇文章時,教師課前可以先選取一些與之相關的場景進行播放,通過觀看讓學生真實地去感受景物的美,這樣既能活躍課堂氛圍,又能為接下來的教學埋下伏筆。在課堂的分析環節中,教師同樣可以藉助多媒體課件進行大量的資訊補充,例如,在教學《假如給我三天光明》這一課時,教師就可以先給學生們播放一些有關海倫凱勒生平事蹟的紀錄片,通過觀看,讓學生對這位美國盲人女作家那種頑強不屈的精神有更加深刻的瞭解。在這樣的基礎上,再進行課文的講解,都有利於學生對課文的主題有更深的領悟和理解。此外,在講授一些情感蘊含比較深厚的內容,教師也是可以結合多媒體課件進行輔助教學的,比如可以通過播放音樂、配樂朗誦的形式,提高對學生思想教育的滲透力。因此,在語文課的教學研究中,教師在藉助多媒體課件輔助教學時,一定要講究一定的教學技巧,讓多媒體課件在最需要的環節中、以最佳的狀態出現,真正地將其對語文教學的輔助功能發揮出來。將多媒體課件的最大價值發揮出來。

在多媒體課件和語文教學有效整合的過程當中,多媒體教學為語文課堂的教學注入了一劑新鮮的活力,給學生們的視覺和聽覺等帶來了極大的衝擊力,而且還擴大了學生們的資訊容量,開拓了學生們的視野範圍,學生們也會在資訊科技輔助教學下,掌握更多有用的知識。因此,讓多媒體技術和高中語文課堂教學有機地相整合,充分將它的應有價值發揮出來,這也是運用多媒體技術教學的最高境界!

關於資訊科技教學5

目前,許多國小都開設了資訊科技課程。國小資訊科技課程主要是讓學生初步學會計算機的使用,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和創造能力。下面就結合我的教學實踐,談談我的幾點體會。

一、遊戲入門,自覺學習。

首先國小生對遊戲特別感興趣,而計算機正具有能玩遊戲的特點。根據這一特點,可以把計算機新課的學習寓於遊戲之中,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在學生濃厚的興趣中學習新知識,掌握新技能。例如學習指法是非常枯燥的,如果教師一開始直接講解手指的擺放要求和指法要點,學生不但學的很累,而且很不願學,更加不能強迫其練習了。我在教學中就採取遊戲引入的方法,先讓學生玩《金山打字通》,比賽誰的成績好或者與老師比賽。學生在“青蛙過河”等遊戲的實踐中發現,要取得好成績就必須練習好指法。於是就有人提出如何能夠打得又對又快。在這種情況下,老師再講解指法練習,學生學得就很認真。經過一段時間的練習後,學生們再玩這個遊戲時就感到輕鬆自如了。這樣,既保持了學生學習計算機的熱情,還可以促使學生自覺去學習計算機知識。

其次,學生喜歡利用電腦繪畫;繪畫比較容易學習,讓學生從比較容易的學起,而且是從興趣方面擊起他們的求智欲,這是一種把興趣和學習結合的一種好方法。而且學生在繪畫的過程中還能培養他們美的情操!

二、直觀教學,加深記憶。

在教學中可以充分利用計算機的固有特徵,採用形象、直觀的教學方法,幫助學生加深對計算機知識的理解和記憶。如教學“認識鍵盤”時,我先提問空格鍵、換檔鍵和Backspace鍵有什麼特徵?”讓學生討論。通過討論讓學生明白空格鍵上沒有任何一個字元,其主要作用是輸入空格。同樣抓住換檔鍵上有向上的箭頭,其主要作用是來輸入上檔字母。還抓住Backspace鍵有向左的箭頭,其作用是篩除游標前面的字母,相當於咱們平時用橡皮擦寫錯的字。用這樣的`方法,變抽象為直觀,讓學生留下深刻的印象,加深記憶。

三、自主學習,不斷創新。

電腦知識有很大的開放性,學生也喜歡上資訊科技課。我們教師應該充分抓住學生的這一興趣,發揮他們的主體作用,讓其自主探索,合作學習,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電腦知識。這也是培養學生不斷創新的手段之一。如在教學PowerPoint的超級連結時,老師先讓學生演示沒有連結的作品,接著提問:現在只能一張張按順序演示,那麼你能任意播放指定的簡報嗎?然後讓學生自主學習。有的學生討論、嘗試,有的學生在看書尋找,有的學生在使用幫助系統(在教學Word時就教了如何使用幫助系統),,同學之間也不由自主地互相幫助起來。最後讓學生互相交流,教師進行適時的點撥,學生很容易就掌握了超級連結的方法。利用電腦本身自有的特點,能夠培養學生的想象力和創新意味。如教學完畫圖軟體後,可以讓學生自由創作作品;教學Word的插入圖片時,讓學生進行詩配畫的創作;在低年級教學“金山畫王筆”時,那美麗的圖案使學生感到無比新奇。講解了如何操作後,學生已迫不及待地動起手來,組合成具有豐富想象力的圖案。可以說利用電腦能充分培養學生的創造力和豐富的想象力。

四、整合學科,多面發展。

計算機可以改變學生的學習內容和方式,為學生提供更為豐富的學習資源。在資訊科技課程的教學中就應該讓學生“把所學的計算機基礎知識和基本操作應用於日常學習和生活之中”。因此,在計算機的教學過程中就必須與其他學科結合起來,讓學生自覺做到“學

有所用”。如在教學Word時,結合學生實際,讓他們用計算機進行作文創作、修改等;教學畫圖軟體時,讓他們配合美術課,進行實際的繪畫;在教學上網時,結合自然、語文、社會等學科,查詢自己需要了解的知識,,這樣,使學生在學習計算機過程中完成其他學習任務,讓學生感到計算機知識的重要性和實用性,培養了學生學習資訊科技的興趣,增長了學生的知識面,也培養了學生的創新意識與創造能力,促使學生全面發展。

總之,要上好國小資訊科技課程這門課程,必須使用易於學生接受的語言和教學方法,使一些枯燥乏味的知識變得有趣、生動。同時要讓學生把所學的知識和技能運用到實踐中去,讓學生感到資訊科技課一定要學會,一定要學好。

關於資訊科技教學6

曾經讀到過這麼一句話:“教育的基本意義在於讓教育者感受到快樂,獲得自信,找到自我發展的最佳途徑。”我讀後深受啟發。新課程標準頒佈以來,我曾多次組織全市資訊科技教學的研討、觀摩活動,聽了許多課,也一直在思考一個問題——新課程給我們帶來了什麼?學生在我們資訊科技課堂上快樂嗎?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所以,沒有快樂的課堂就如同沒有陽光雨露的苗圃,是貧瘠而悲哀的。下面我就從教學準備、教學組織、教師語言魅力三個方面簡單地談一談資訊科技課堂中的快樂教學。

一、充分的教學準備是快樂教學的基礎

1.明確一個新穎的主題

新課程理念強調,教學的過程是教師“用教科書教”的過程,而不是“教教科書”的過程。這說明兩方面問題:第一,教師是教材的理解者、參與者、實踐者。備課時,教師要研究教材,研究新課程標準,設計出具有自己思想的教學設計。否則,一味地接受和照搬,教師充當的就只是教科書的“傳聲筒”、知識的“販賣者”角色。而沒有思考的課很難上出新意來。第二,教師要跳出教材,超越教材。“教材無非是個例子”,既然是例子,說明教材並非是教學的全部。教師要針對具體的學生、教學內容和教學場所,確定一個與學生生活密切相關的主題,可以是學生關心的熱點事件,可以是重大的社會時事。這樣,課堂教學圍繞快樂的主題進行,學生在完成任務的過程中輕鬆地掌握了資訊科技知識和技能,三維目標得到了和諧統一。例如,高中必修教材中《數字化影象的簡單合成》這一章節,教師就可以從學生的周邊實際出發,設計學生感興趣或熟悉的主題,如“美麗的校園”、“我做校園公益廣告設計師”、“我與偶像合影”等。

2.構思一個精彩的匯入

一部好電影,精彩別緻的開頭能迅速地吸引住觀眾,讓人產生非往下看不可的強烈慾望。一首好歌,只要前奏一響,就可撥動聽眾的心絃。課堂教學也同樣如此,引人入勝的課堂匯入,既能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又能激發起學生的求知慾,為整堂課的和諧自然發展定下基調,有如“春色初展,鮮花含露,叫人鍾情”。例如,一位教師在教授高中必修教材《數字化影象的簡單合成》章節時是這樣引入的:“同學們,你們是否嚮往遊覽旅遊勝地?你們有沒有一直想與之合影的青春偶像?通過這節課的學習,你們的這些願望與夢想都將輕而易舉地實現……什麼?不信,老師從不吹牛,你們看……”這樣,學生的興趣一下子就全被吸引和調動起來了,課堂充滿了快樂的氛圍。

3.選擇貼近於生活的素材

新課程倡導教學要回歸學生的生活世界。所以,我們要努力從生活實際中選取合適的素材供學生學習,使學生在課堂上通過體驗生活來輕鬆掌握資訊科技學科所要求掌握的技能。例如,高中必修教材第二章《檔案路徑》這一節的教學中,教師課前用數碼相機拍下幾組學生的照片,存放在電腦中,通過讓學生找出這些照片來展開教學。讓學生在看到自己同學的調皮鏡頭後的笑聲中學會檔案查詢的方法,學會各種檔案存放的路徑。又如,在《文字資訊的結構化和形象化》這一節,教師利用剛在江蘇省南通市舉行的十運會的金牌榜作為素材,讓學生嘗試用不同的方式呈現各地金牌數,從而使學生體會到文字資訊結構化和形象化帶來的優勢。這樣既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又能讓學生加強家鄉自豪感。

二、科學的教學組織是快樂教學的保障

1.教學方法的多樣化

“教學有法,但無定法,貴在得法”。教學方法多種多樣,如任務驅動法、講解演示法、小組合作法、自主探究法等。教師在教學時要從教學目的、內容、環境、裝置、教育物件等實際出發,靈活應對,切忌生搬硬套,以免造成“東施效顰”、“邯鄲學步”之類適得其反的結果。值得注意的是:在進行小組分工學習的過程中,一定要注意小組成員分工明確,根據實際情況選擇合適的方法。有時為了生動有趣地完成教學任務,一節課甚至可以多種教學方法綜合使用。在資訊科技教學過程中,無論採用哪種教學方法,教師都要與學生互動起來,產生良好的氛圍。

2.教學評價的多元化

教學評價是教學活動中的一個重要環節,積極、恰當的評價對教學起著非常重要的促進作用。教學評價分過程評價和終結性評價。過程評價主要側重在學生的接受程度、反應情況和參與意識等的檢測與記錄,要針對評價的結果及時調整講、學、練,讓評價得到落實。教師可以結合提問、指導和交流進行。終結性評價,可以通過作品演示評比、填寫互評表、網路實時檢測等手段來進行,可以制定相應的評價量規。教師通過教學評價,讓部分學生體會到成功的喜悅,讓部分學生找到存在的問題以及解決的方法。

3.注意課堂的延伸

新課程著眼於提高所有學生的資訊素養,“不讓一個孩子掉隊”,允許存在個別“差異”,提倡通過課程內容的合理延伸或拓展,挖掘學生潛力,實現學生個性化發展。教師在設計操作任務的時候可以根據情況和學生的水平,佈置拓展學習任務。例如,在《Flash繪製圖形基礎》這門課中,在完成教師要求的`圖形後,可以引導學生自己設計一個班級標誌,然後選擇一種熟悉的繪圖軟體,把標誌繪製出來。這樣的設計不受軟體的限制,培養了學生的自學能力,為學生終身學習打下基礎。

幽默風趣、富有魅力的教學語言是快樂教學的催化劑

教師語言是教師啟發和引導學生的重要工具。語言對於我們的教學,如同音響和旋律對於音樂,如同線條明暗和色彩對於繪畫,如同動作和姿態對於舞蹈一樣,是教師不可或缺的藝術。幽默是一種藝術、一種力量、一種深沉的善意。課堂上多幾分幽默,學生就會多幾分熱情,課堂氣氛輕鬆愉快,教學活動就會更加和諧。

資訊科技教師的語言要用詞準確規範;語言要有啟發性,能引起學生的積極思考;表達方式要形象生動、富有情趣、通俗易懂,要善用比喻,化抽象為具體,幫助學生理解概念和掌握操作。如在Photoshop圖層的教學中,我們可以這麼解釋圖層:可以將圖層理解為透明紙,可將圖形中的不同內容畫在不同的透明紙上,最終將這些透明紙疊加在一起就是一張完整的圖形。再通過教師用透明紙的演示,學生就很容易理解圖層的概念了。當然,資訊科技教師的課堂語言除了科學無誤還要簡明扼要,特別是操作步驟要層次分明、條理清楚,不能不著邊際和不得要領。

資訊科技課中的“快樂教學”對資訊科技教師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不僅要求我們轉變觀念,還要有更高的業務素質,不僅要有“樂教”的精神,還要有“會教”的本領,努力使教與學呈現“書山有路‘趣’為徑,學海無涯‘樂’作舟”的新面貌。<

關於資訊科技教學7

一、學生分析

本學期我擔任高一年級13個班的資訊科技教學工作,考慮到國中時學生就讀於不同的學校,有來自民中、二中、鐵中、港中、思源以及鄉鎮中學等等。而各個學校的機房電腦裝置以及教師的授課內容有所不同造成學生的操作水平非常不均勻。甚至很多同學的操作水平相當的差。有的學生從來都沒有使用過電腦,學起來會存在大困難,而有些同學家裡有電腦或者平時經常操作所以對於基本的操作是不成問題的。所以在這裡我會從大部分學生的實際情況出發,有目的有計劃的選取適合的教學內容與教學方式。我想雖然大部分學生基礎差,但對學習這門課應該還是有興趣的,再加上有實際的操作,相信學生學好這門課應該是沒問題的'。針對學生的基礎不一樣,我可以嘗試採用分層次教學、學生幫扶等教學手段。

二、教材分析

本教材包括資訊與資訊科技、資訊的獲取、資訊的加工與表達(上)(下)、資訊資源的管理、資訊保安共七章。其中第一章是概述性的,為後續各章節的學習做一些準備,其且各章是沿著培養資訊素養的主線(資訊的獲取、加工、管理、製作、資訊保安)有側重地展開。

三、教學目的要求

1、掌握資訊科技的基本概念和基本技能。

2、培養學生運用學過的知識和技能解決學習生活中的一些實際問題。

3、對於計算機專業的來說,要掌握大學聯考的知識點。

四、完成教學任務和提高教學質量的具體措施

1、介紹學科情況,讓學生對高中資訊科技科目有一個資訊的認識。教學生們進行實際操作,能解決生活中的問題。

2、按照教學計劃來進行教學,中途根據實際情況可以適當調整計劃。

3、採用多種教學方法進行教學,努力提高學生資訊素養和實際操作能力。

五、教學進度

(略)

關於資訊科技教學8

一、指導思想

以計算機技術、微電子技術和通訊技術為特徵的現代資訊科技,在社會各個領域得到了廣泛應用,並且逐漸改變著人們的生活方式、工作與學習方式。開展以提升學生資訊素養和資訊科技操作能力為主要目標的資訊科技教育,正是全面推進素質教育,培養具有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高素質人才和勞動者的重要舉措。結合本校實際情況,以學生為本,重在實踐、重在操作、重在發展的'宗旨,在教學過程中要加強對學生自學能力、資訊處理能力和創造力的培養。

二、學生情況分析

通過七、八年級的學習,學生對辦公軟體例如word、excel、powerpoint、flash、photoshop有一定了解,但是由於每一學期資訊科技課時比較少,學生的遺忘性大,大多數學生學後沒有注意鞏固,學生掌握的情況不是很理想,參差不齊。有條件的學生家中有電腦,上機時間相對多一些,操作較熟練,有大部分學生純粹是上課時間聽課,課後根本沒有練習鞏固的機會,學生對所學知識遺忘較大,操作生疏。

三、教材分析

本學期教材是使用河北教育出版社出版的《資訊科技》一、二冊,內容在七、八年級都以講完,九年級的任務是複習並做好迎考準備,複習內容包括:資訊與資訊科技,多媒體世界、EXCEL、影象處理、FLASH、網頁製作等。知識點:用Word製作作品、用Excle管理資料、用powerpoint軟體製作多媒體作品、dreamweaver製作網頁是重點,用flash製作動畫和photoshop製作圖片是難點。複習完後九年級的學生能運用自己所學的知識完成一個作品。

 四、教學目標

1、瞭解資訊科技的應用環境和硬體的基本組成,學會安裝和解除安裝軟體。

2、學會使用計算機獲取和處理文字、圖象、聲音、視訊的 技能,熟練掌握其中的一些主要功能。

3、使學生了解並掌握一些學習方法和技巧,培養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主動性,鼓勵學生之間相互交流,進行某些創新設計。

 五、教學措施

1、主要採取教師指導方式、學生自主方式和動手操作三種方式進行學習。

2、使用一些小競賽及課堂評價的方式進行教學。

關於資訊科技教學9

新課程下的資訊科技教學必須探索適合資訊科技課堂教學的教與學的新策略和新模式來挖掘學生潛能,提高學生素質,尤其是其利用計算機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以前我總得資訊科技課就是教會學生如何操作,上課時,無非是教師演示,學生再照著操作。其實,在實際教學過程中,學生的學習效果並不好,接受能力強的學生你還沒有講完,他就會操作了;接受能力比較慢的學生還沒有弄清楚是怎麼一回事,更有部分學生走神了,壓根沒有聽見你在說什麼。這種方法很不利於學生的學習發展和創新能力的培養。資訊科技是一門新課程,它對於培養學生的科學精神、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提高學生對資訊社會的適應能力等方面都具有重要的意義。因此,以下方法可以嘗試:

一、活用教學形式,激發學習興趣

學生的學習動機主要來自於他們強烈的求知慾和對所學內容的興趣。興趣越大,則學習的動力越大,學習的效果就越好。學生對計算機早已有著濃厚的興趣與神祕感,渴望更深層次的瞭解它,掌握它的使用方法,幻想自己有一天能隨心所欲地操作計算機,在計算機上作動畫,上網聊天等等。資訊科技課正好滿足了學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慾。如今他們已夢想成真,終於能夠直接動手操作計算機了,較多的實踐機會為學生提供了大量的動手操作空間,這大大滿足了學生的好奇、好動心理。但是,如果課堂採用“教師講,學生聽”的`傳統模式,是"學"跟著"教"走,只要"我說你做"就可以了,而資訊科技是一門科學性、實踐性很強的學科,如果仍按以前的做法,學生很容易在新鮮感和興趣感過去之後產生枯燥的消極想法。所以在教學中,對於較容易掌握的內容,我採用"先學後教"的方法。學生們邊學邊練,很快就攻克了本節的難點。用這種方法,可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大大提高了教學效率。

二、創設和諧氛圍,保持學習情趣

資訊科技教學的實踐讓我懂得,堅持鼓勵和誘導相結合,排除學生學習中各種心理障礙,克服學生的畏難情緒,創設和諧的學習氛圍,是保持他們學習情趣的有效手段。於是,每班在分組的基礎上,我讓幾位先掌握的同學學當"小老師",把他們分到各組去,這樣即可以減輕教師逐個輔導學生的壓力,也使"小老師"們得到鍛鍊,使他們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得到提高,同時還克服了部分學生因怕問老師問題而舉步不前的現象,從而使所有的學生各得其所。在這種分組情況下,教師並沒有失去作用,我們正好可以集中精力去輔導個別的計算機"特困生",使他們以最快的速度提高計算機操作水平。同時,在同學互相輔導學習中增進了感情,瞭解到合作的重要性,創造出合作學習的和諧氛圍。

三、嘗試以“任務驅動”的方法組織教學

“任務驅動”是一種建立在建構主義教學理論基礎上的教學法。建構主義教學設計原則強調:學生的學習活動必須與大的任務或問題相結合。以探索問題來引動和維持學習者學習興趣和動機。建立真實的教學環境,讓學生帶著真實的任務學習。學生必須擁有學習的主動權,教師不斷地挑戰和激勵學生前進。

“任務驅動”教學法符合探究式教學模式,適用於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和獨立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資訊科技課是一門實踐性很強、極富創造性、具有明顯的發展性特點的課程。“任務驅動”教學法符合計算機系統的層次性和實用性,提出了由表及裡、逐層深入的學習途徑,便於學生循序漸進地學習資訊科技的知識和技能。

另外,經常利用學科中豐富的內容,為學生展示一些新知懸念,讓學生課課從電腦上有新發現、有新收穫,讓學生感受到電腦中所蘊含的知識、技巧真多,激發他們的求知慾、探索欲,保持學生對資訊科技課的新鮮感和興趣感。

關於資訊科技教學10

高等職業教育是我國教育事業的重要組成部分,擔負著為國家和社會培養具有一定文化基礎和綜合職業技能人才的使命。當前,中央和地方政府密切關注高等職業教育的發展,制訂了一系列的政策法規來促進我國高等職業教育的發展。然而,我國高等職業教育在很多方面都存在問題,如何解決這些問題,促使高等職業教育快速發展,是廣大教育工作者需要深入思考的問題。

1 高職資訊科技教學中存在的問題

在資訊科技飛速發展的時代,對於計算機的應用能力已經成為基本的生活技能。很多高等職業院校都有開設資訊科技相關課程,目的是提高學生對於資訊的分析、處理、運用等能力,培養具備資訊科技專業知識和較高綜合素質的高階技術人才。然而,在實際的教學中仍然存在著許多問題。

在教學目標方面,很多高職院校過於注重學生對於知識技能的掌握程度,沒有關注到學生的其他素質。隨著我國經濟貿易的快速發展,社會上對於人才的標準有了新的定義。用人單位需要的人才不僅要具備高水平的實踐操作技能,還要具備協作精神、創新精神等其他方面的素質。很多高職院校在教學目標中往往忽視了培養人才的綜合素質,影響到學生在畢業以後的長久發展。

在教學內容的選擇方面,高職資訊科技教學內容太過陳舊和滯後,學生了解不到最新的理論知識體系。學生學到的很多知識遠遠落後於時代,沒有實際應用的價值,這有悖於職業教育的初衷。

資訊科技教學中還存在著教學方式單一的問題。教師普遍停留在傳統教學方式中,大多采用先講解知識內容再集中進行實踐操作的教學組織形式。大幅講解知識內容時過於枯燥,使學生對學習失去興趣,到最後實際操作練習時,很難將知識內容應用到操作中。這樣的教學方式使得學生始終處於被動學習的狀態,學生的.學習興趣得不到激發,導致學生無法發揮學習主動性。

綜上所述,高職院校的資訊科技教學急需改革,將現代科學的教育理論和方法應用於高職教育的實際教學中,已經成為高職教育改革的必由之路。

2 專案教學法

專案教學法是以專案學習為基礎的教學方法。專案學習是一種流行於西方國家的新型教學模式。通過對國內外學者關於專案學習的不同理解,可以總結出所謂專案學習就是以真實情境中的具體問題為中心,選擇、應用適當的學習資源,使學生投入到學習活動中,在實踐體驗和不斷探索中解決具體的問題,促進學生學習和深度理解,獲得完整的知識體系,從而形成發展的一種教學模式。

專案學習主要由內容、活動、環境以及結果四個部分組成。

(1)內容

專案學習的內容不再侷限於傳統教材,而是來源於現實生活中真實存在的複雜問題,解決這個複雜問題需要整合多門學科的知識和技能。專案學習的內容綜合多門學科的知識,注重知識的完整性和系統性。專案學習中的每一個學習專案都有複雜的背景,不再是單一抽象的知識片段,而是一系列完整而系統的知識內容的組合。為了使學生有更多的興趣投身於專案學習,該專案學習的內容應涉及學生比較關注的社會熱點問題,更加貼近社會現實生活。

(2)活動

專案學習中的活動要素主要是指學生使用輔助技術工具和研究方法來解決所面臨的問題的過程。學生在專案活動中面臨的問題是富有挑戰性的,必須採用一定的方法和技術才能順利解決問題。學生可以利用計算機獲取網路中豐富的資訊資源,或者到圖書館查閱相關文獻資料,也可以實地考察獲取相關資料。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學生利用適當的方法和先進的技術,經歷了資訊的獲取,分類,篩選,分析等過程,構建自身的知識體系,形成專家思考方式,促進了學生對於現實生活中複雜概念和技能的掌握。

(3)情境

情境是特殊的學習環境,方便學生開展探究學習而開創的,在專案學習中起著非常關鍵的作用。學生在專案學習所營造的協作學習氛圍中能夠掌握合理安排時間以及與他人合作的能力,在專案學習所營造的專業學術研究氛圍中能夠明確自己的任務目標,沉浸於知識的海洋,很大程度上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專案學習能夠為學生創設全面的學習經歷,這是其他傳統學習模式所不具備的。學生在特定的情境中,通過實踐體驗、自主探究、小組協同合作等學習過程,構建自身知識體系,也是解決實際問題能力的提升過程。

(4)成果

學生在完成專案學習後收穫到的不僅是各種具體的知識,還有在完成專案過程中所提高的與人協作、自主探究等能力。最終完成的作品和在完成專案學習中學生的具體表現是學習收穫的體現形式。

專案學習成果的表現形式因專案學習內容不同而產生變化,調查報告、製作實物作品等都是很好的展現學習成果的形式。

專案學習成果的表現內容也是各具特色的。每個學生看待問題的角度都是不同的,加之在完成專案過程中採用的方法、技術有所不同,即使在同一專案主題下的不同學習小組最終呈現的成果內容都是各不相同的。

3 專案學習在高職資訊科技教學中的應用設計

3.1 專案設計

專案學習方式在專案設計上需要考慮到專案內容的實用性,思考性以及可行性。主題探究式學習和這兩種型別是專案內容設計的主要型別。主題探究式學習是指學生明確專案學習內容後,通過各種方法獲取大量的有價值資料和相關的圖片、視訊資料,並在分析和研究資料後掌握知識內容,完成專案學習的內容。應用設計式學習是指學生通過設計製作出符合專案內容的作品或模擬體驗某個專案學習過程獲得學習和發展,這類探究活動以實踐為中心,更加註重學生親身體驗,培養學生的動手操作能力。

3.2 教學過程設計

專案教學過程設計應當遵循以學生為中心原則、深度實踐原則、師生共同參與原則以及創新性原則。具體教學實施流程應包括專案學習的準備階段、專案學習的開展階段、專案學習的成果展示三個階段。專案學習的準備階段需要完成的工作有基礎知識的講解和確定專案內容。專案學習的開展階段:教師在探究活動開展前需要完成創設問題情境、提供學習資源這兩方面的工作。學生在探究活動開展前需要制定計劃與選擇學習資源。在活動過程中,教師要起到組織、引導、監督鼓勵作用,而學生以各種方式獲得解決問題所需要的大量相關資料。專案學習成果展示階段,教師要做的就是組織學生召開作品展示會,學生展示自己的學習成果。

3.3 教學評價

由於資訊科技課程的特殊性,考試的形式不適合作為對資訊科技知識和技能的考核。資訊科技教學開展專案學習活動可以採用檔案袋評價和表現形式評價這兩種真實性評價。

檔案袋評價只要是指學生將作品和研究階段內容放進專門的資料夾中,用以記錄學生學習和成長軌跡。這種方式可以是教師對學生有比較全面的認識,對關注學生健康成長有很大的作用。表現形式評價是以明確的評價標準評估學生每個階段的表現,但必須向學生說明每個具體評價內容和標準,以便學生能夠及時改正,做出更好的作品。

4 結語

我國職業教育在教育理論和學科建設上仍存在問題。需要解決資訊科技教學中存在的問題,專案教學法值得一試。專案教學法可以充分發揮資訊科技的優勢,促進學生學習和深度理解,獲得完整的知識體系。

關於資訊科技教學11

一、指導思想

緊緊圍繞“課程發展、教學改革、質量評測、素養提升、教師成長”等關鍵詞,嘗試開展資訊科技校本課程建設,深入開展資訊科技學科教材研究,紮實推進優質學科資源開發,繼續組織有主題、有課例、有講座、有研討的“四有”教學研討活動,探索“網際網路”時代資訊科技學科教研與教學新正規化,整體提升資訊科技課堂教學質量。

二、工作要點

1。完善目標體系,嘗試監測設計。目標體系研究與構建是提升學生學科核心素養的基礎性工作,也是提升學科核心素養的具體化。上學期已經把中國小資訊科技教學目標體系進行了初步梳理,細化到了年級、章節、課時,但是目標的定位還不準確,特別是關鍵詞表述不準確,本學期將分別組織專題研討活動,進一步精準定位目標,完善體系;在研究資訊科技學科核心素養的基礎上,組織中國小資訊科技骨幹教師共同體成員,學習其他學科質量監測設計與命題監測分析,並思考、設計資訊科技學科監測維度,探討資訊科技監測的命題與分析事宜。

2。深化教學研討,轉型教學文化。資訊科技課堂教學要進一步從“傳授—接受”型的教學向“建構—探究”型教學轉化。課堂教學的研究不僅僅是在區域性、細節、技術上著手,而要推進教學文化的整體轉型,探索更符合學生髮展的教學規律。本學期繼續三個學段開展“高效互動”為主題的課堂教學研討與展示,其中國小段側重“學案引領、微課支援”研究;國中、高中段側重“基於MOODLE平臺嵌入微課與及時性評測”研究,進一步探尋技術支援下的資訊科技高效互動教學正規化,促進資訊科技教學文化的整體轉型。

3。豐富精品資源,強化學科應用。一是提高微課質量。經過四輪微課的開發,資訊科技學科知識點微課全覆蓋基本完成,但我們仍然面臨微課質量不高的問題,因此,新的學期要強化精品微課資源的開發,對已開發的、但質量不高、應用很少的微課要重新開發,提升微課的質量;二是強化學科應用。資源的開發要把握“應用驅動開發”導向,在應用中豐實精品學習資源,為學生的.深度學習服務。結合資訊科技課堂教學研討活動和教學調研活動,要求每一位資訊科技教師積極推進微課應用,並思考微課有效應用的策略。

4。組織優課研討,做好推優工作。要求每一位資訊科技教師積極參加二輪“一師一優課、一課一名師”註冊、晒課與觀課活動,並積極參與晒課的評點與交流活動,在觀摩與研討中提升課堂教學水平;強化第二輪晒課設計與教學指導,提供錄影課的拍攝技術支撐,讓資訊科技教師在晒課與評優過程中提高教學水平,同時,按照市、區要求,做好二輪優課的推優與總結工作。

5。組織競賽活動,提升師生素養。根據蘇州市教育科學研究院和市電教館要求,結合園區教學實際,開展師生相關競賽活動,教師方面:本學期重點做好中學段微課製作評比活動,並擇優參加蘇州大市的比賽活動;學生方面:一是組織好中學生資訊學奧林匹克參賽活動,二是組織好園區中國小生資訊科技技能競賽,包括中國小生鍵盤操作、國小生LOGO程式設計和國中生FLASH製作活動等,為園區師生搭建好展示與交流平臺,促進師生共同發展。與此同時,指導相關學校嘗試開展創客活動,如Scratch控制裝置應用、3D製作等,探索資訊科技的創新應用。

關於資訊科技教學12

以計算機技術、微電子技術和通訊技術為特徵的現代資訊科技,在社會各個領域得到了廣泛應用,並且逐漸改變著人們的生活方式、工作與學習方式,資訊科技教學計劃。開展以提升學生資訊素養和資訊科技操作能力為主要目標的資訊科技教育,正是全面推進素質教育,培養具有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高素質人才和勞動者的重要舉措。結合本校實際情況,以學生為本,重在實踐、重在操作、重在發展的宗旨,在教學過程中要加強對學生自學能力、資訊處理能力和創造力的培養,本學期教學工作計劃如下:

一、學生情況分析

通過七、八年級的學習,學生對辦公軟體例如word、excel、frontpage、powerpoint、flash、vb有一定了解,但是由於每一學期資訊科技課時比較少,學生的遺忘性大,大多數學生學後沒有注意鞏固,學生掌握的情況不是很理想,參差不齊,工作計劃《資訊科技教學計劃》。有條件的學生家中有電腦,上機時間相對多一些,操作較熟練,有大部分學生純粹是上課時間聽課,課後根本沒有練習鞏固的機會,學生對所學知識遺忘較大,操作生疏。

二、教材分析

本學期教材是使用青島出版社出版的《資訊科技》一、二冊,內容在七、八年級都以講完,九年級的任務是複習並做好迎考準備,複習內容包括:資訊與資訊科技,製作多媒體演示作品,學習製作網頁,以及對資料的管理。知識點:計算機的基本硬體組成與特性,管理計算機的系統資源,用word製作作品、用excle管理資料、用powerpoint軟體製作多媒體作品、frontpage製作網頁是重點,用flash製作動畫和vb編寫程式是難點。複習完後九年級的學生能運用自己所學的知識完成一個作品。

三、教學目標

1、瞭解資訊科技的應用環境和硬體的`基本組成,學會安裝和解除安裝軟體。

2、學會使用計算機獲取和處理文字、圖象、聲音、視訊的技能,熟練掌握其中的一些主要功能。

3、使學生了解並掌握一些學習方法和技巧,培養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主動性,鼓勵學生之間相互交流,進行某些創新設計。

4、實行分組管理,每個小組有一個組長負責本組的學習。

四、教學措施

1、主要採取教師指導方式、學生自主方式和動手操作三種方式進行學習。

2、把課程整合,學生便於記憶。

3、進行一些小競賽及課堂評價的方式進行教學。

4、學生自學和動手是最主要的。

關於資訊科技教學13

資訊化是二十一世紀的標誌,是當今世界經濟和社會發展的大趨勢,以網路技術和多媒體技術為核心的資訊科技已成為拓展人類思維的創造性工具。

資訊科技與物理課程教學整合性研究

近年來,計算機輔助教學工作在全國教育戰線上逐漸深入,但大多以“觀摩課”的形式開展,只是教育教學中的一個點綴而已,資訊科技並沒有真正與學科教學“融合”在一起。究其主要原因是在進行計算機輔助教學的過程中,沒有合適的應用軟體和操作平臺,需要教師自己研製開發課件,而開發課件需要花費大量的時間和精力,有時候為了上好一節公開課,甚至要做數十小時的準備。鑑於此很多教師都反映計算機輔助教學是一項投入多(時間,人力,經費)、產出少的工作,基本上適應不了日常教學。在這種情況下,資訊科技與學科課程整合在計算機輔助教學(簡稱CAI)的條件上日趨成熟發展起來。資訊科技作為一項教學工具(Learn from IT),能夠把各種技術手段完美地融合到課程之中??就像教師在上課時使用黑板和粉筆一樣,屆時計算機演變成為真正的教學工具, 教師最主要的任務不再是開發軟體,而是如何應用現有的軟體把計算機的優勢發揮出來,進行學科教學。

本文就資訊科技與物理課程教學的整合,結合自己物理教學的實踐談談以下幾點看法。

一、 “課件”向“積件”思路發展,探討物理學科整合新方法

在計算機輔助物理教學這個領域裡面,市場上已有相當數量的物理教學軟體可供購買,但能夠真正適用於教學的軟體卻不多,教師自制課件的水平又不高,容易造成“低水平重複”的現象。在此階段上,尋求計算機輔助教學軟體開發和應用的新路子──積件思路應運而生。其指導思想是:“課件”向“積件”發展,工具型、資料型、開放型的教學平臺已成為計算機輔助教學軟體的發展方向,它包括帶有學科特色的平臺和多媒體資料庫。教師稍加培訓就能夠自如的運用它們來按自己的意願製作課件,緊密配合自己的教學過程、為課堂教學所用,在真正意義上,實現計算機輔助教學……

例如在物理學科平臺方面:《CSC電子備課系統》國中物理版、天翼全景多媒體教學軟體高中物理版都是面向教師設計的新一代大型整合化多媒體輔助教學軟體,集眾多教育專家和優秀教師的科研成果及教學經驗於一體,為教師提高教學質量、探索新的教學模式和方法提供了豐富的資料和必要的教學手段;又如《青鳥師友多媒體課件開發平臺》,是一個基於Windows作業系統,集聲音、圖形、影象、文字於一體的多媒體課件開發工具;再如幾何教學平臺的“幾何畫板”不僅適用於幾何教學,而且也適用於物理教學中的力學課程,它介面簡單、容易學習、直觀好用,因此這樣的軟體很受老師的歡迎。以上四個多媒體計算機輔助教學軟體開發平臺,就很好的體現了“積件”思想。

在多媒體資源處理方面,物理作為一門資訊科技鄰近學科,物理教師應該成為資訊科技與學科整合的先行者。如今許多物理教師都在Internet 上建立了自己專門的網站,並把以網頁瀏覽的形式製作的CAI課件、教案、論文等放在該網站中,同時還可以把其它網站已有的課件通過Internet 的超級連結功能揉合到自己的CAI課件裡,以“搭積木”的形式,把在教學實踐過程中製作的每一個課件連結起來,通過長時間教學的積累,逐步建立一個完整的教學課件體系。反之,其它教師也可通過網路共享自己的CAI課件,克服了傳統的“軟體包”形式的課件不能共享的缺點,提高了課件資源的利用率,充實了網上物理學科資料庫,形成網上物理學科聯盟,實行資源共享。此外,教師和學生可以在任何時間、任何有網路終端的.地點,通過Internet 網路來訪問這些網站,進行物理教學的探討和鞏固性學習。

因此,運用“積件”思想,走素材資源庫和製作平臺相結合的新思路,是軟體開發和應用走出目前困境的有效途徑。學科教師應根據教學實際,運用“積件”思想,充分利用現有條件下的網路資訊資源素材庫和教學軟體,以及相關的CD、VCD資源,從中選取適合教學需要的內容來製作自己的課件,從而適應不同教學情境的需要,徹底改變教學軟體在設計、開發和使用上的相互割裂的局面,使CAI在課堂上的運用走出低谷,朝著資訊科技與物理學科整合這一更為廣闊的方向發展。

二、 電腦模擬,發揮物理演示實驗、虛擬實驗室的功能

1、資訊科技與物理實驗教學整合,發揮演示實驗作用

物理是一門以實驗為基礎的學科,實驗教學和演示實驗是中學物理教學的重要一環。豐富多彩、生動有趣的實驗是物理實驗教學的特點,利用實驗課不僅可以讓學生記住某些相關結論、實驗步驟,而更為重要的是能夠使學生透徹理解並且完全掌握產生實驗結論的過程。在普通物理課堂的演示實驗中,由於受到常規實驗儀器本身的限制,實驗效果常不如人意。而通過多媒體技術模擬實驗的輔助, 模擬一些重要的,但在現實實驗環境下難以完成的一些物理實驗,則可彌補常規實驗儀器的不足,提高物理實驗的演示效果。

如本人在做凸透鏡成像規律實驗時,先用常規儀器按傳統實驗方法進行演示,由於常規實驗儀器的限制蠟燭在光屏上所形成的像隨著物距的變化而變化的這一現象不是很明顯,致使學生對凸透鏡成像的特點不甚理解,併產生迷惑。此時我改為採用多媒體技術進行凸透鏡成像規律模擬實驗,演示物距從無窮遠至小於焦距的整個實驗過程中物距、像距和像的變化的情況,整個模擬實驗過程流暢、直觀、明瞭,從而使學生對該實驗有了一個清晰完整的認識。由此可知通過資訊科技與物理實驗整合,可以突破常規實驗儀器的侷限性,所以我們應當充分發揮資訊科技的特長,對那些難以觀察到的、複雜、困難的實驗進行模擬和提供幫助,成為常規實驗的補充,並把兩者結合起來,使實驗教學上升到一個新的層次,從而有助於學生髮現規律、獲得知識,提高學生的科學文化素質和實驗技能水平。

2、在網路技術環境支援下,發揮學生自主探討性實驗作用

在傳統物理實驗室,一方面由於怕發生意外和造成實驗儀器的損失,有許多實驗室規章制度,對學生諸多限制;另一方面由於實驗環境和實驗條件的限制,實驗結果往往和物理理論不一致,甚至出現相反的資料,這一切無不暴露出了傳統實驗室的弊端。

讓學生在網路環境下進行虛擬實驗室操作,以自主模擬實驗為基礎進行多媒體教學,則可以解決這一難題。如筆者在上傳統電學實驗課時,通常會告訴學生,電流表的接線柱不能接錯、電壓表不能超過量程,電池組不能短路。很多實驗不允許學生自己操作,這些規定無形中扼殺了學生的創造性思維,而有些學生自主意識很強,常常會進行一些“地下操作”,最終損壞了儀器。然而,須知這些“破壞性”強的學生實際上也是動手能力、創造能力強的學生。在網路環境下,倡導學生自主探討性實驗,既可保護儀器又能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並能把很多傳統實驗做不到的效果一一再現。如本人曾在網路環境下采用“模擬物理實驗室”虛擬電學實驗室軟體(線上版網路軟體),實現網路與物理學科教學的整合。學生在網路技術環境進行多媒體實驗操作,通過網上人機對話,學生可以一邊操作一邊在網上暢遊,獲取新知識,或與其他同學交流。如果學生在網路虛擬實驗室遇到問題,就可以通過網路從其他同學那裡獲取相關資訊,進行討論,讓學生自主學習,並自主觀察模擬實驗,從而掌握學習成果和學習方法。

這種虛擬實驗室為學生提供了全方位的開放性的操作環境,使學生在課堂上實現了在虛擬世界的真實體驗。資訊科技與物理實驗教學整合,能夠培養學生自主模擬實驗、觀察實驗,並歸納、總結,抽象成所需知識的能力,從而學會學習,使學生主動地獲取物理知識,發展能力,並促使他們建立科學的世界觀。

三、充分利用網路資源,增進教學效果

進入網路時代後,網路環境為學生提供了豐富的知識庫、資源庫,網上的資源開發和利用已成為一個現代教育工作者必備的資訊素質。網上資源具有資訊量大、更新快等特點,例如:中國中國小教育教學網( )教育資源庫物理學科、廣東( )資源中心物理學科、中國物理教育網( )等可謂是一間完整的中國小數字資源庫,它為我們提供了同步教學、優秀課件等多種資源,且處於動態的更新之中。通過下載這些優秀課件、優秀習題再作進一步的組織、加工就能設計出適合自己風格的課件來。

本人在進行八年級第十二章第一節浮力教學時,須向學生解釋浮力產生的原因。我先設想一個立方體浸沒在水中,它的6個表面都受到水的壓力,它的左右兩側面、前後兩側面,受到的壓力都是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互相平衡,只有上下兩面由於深度不同,受到的壓強大小不同,壓力也因而不相等。浮力的產生是由下表面受到水的向上的壓力和上表面受到水的向下的壓力差,但如果使用語言和文字向學生講授向上和向下壓力差時,學生理解起來比較抽象,難懂,對整個過程反映比較茫然。所以我通過在中國中國小教育教學網( )物理學科課件庫網站下載相關課件解決這一難題。該課件以動畫的形式慢鏡頭表示前、後、左、右的壓強、壓力相等,小木塊保持不動,但載入上、下表面壓強、壓力時,小木塊慢慢向上移動,同時超級連結浮力大小的推導公式錄相。活潑的動畫效果、直觀的圖形,快速有效地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收到了良好的教學效果,學生很輕易就攻破這一難點,同時為講授下一節阿基米德原理做好理論基礎,而這一切都是傳統教學很難做得到的。總之,讓學生在生動、形象的環境中進行學習,由此達到事半功倍的作用,也就能很好地提高課堂教學效果。

資訊科技作為最先進的教學媒體與物理學科整合,不但深化了物理學科教學、加大了學科資訊容量,而且提高了課堂四十五分鐘的教學效率。

四、擴大資訊來源,提高教學水平

1、瞭解物理學科發展時事形勢、把握教學動態:

我們通過Internet在官方權威網站上檢視有關物理髮展動態,可以做到在時事政策上緊跟形勢,在物理學科教學時作出及時調整。物理作為一門理科學科,大量的習題是必要的,但訂購的習題集往往又存在著題型偏舊、資訊過時的缺點,這對於學生習題更新、掌握會考的習題形勢是不利的。為了克服這一缺點,我們可以充分利用Internet這一資訊資源,從網路如中國中國小教育教學網( )上的物理試題中心、中國園丁網( )試題集錦欄目和其他一些重點中學網站試題庫上下載最新的試卷、蒐集物理相關試題,用來給學生作為測試題和平時練習。實際情況證明:這些題目題型新穎、資訊準確,對於啟發學生的思維,開闊學生的視野有著很大的幫助。

2、增進學習交流、提高教學水平

網路的互動性給物理教師互相學習交流提供了機會。教師可以一方面利用電子郵件與有關專家進行交流,學習前沿的理論知識,獲取名教師的經典教案;另一方面還可以參與網上的教師繼續教育和參與一系列站的教育論壇,如在中國名師教育網( )我們可以與重點學校的名師專家探討物理教育應培養怎樣的人才,在中國園丁網( )、中國物理教育網( )的教育論壇我們可以與各地的同行探討物理教學中遇到的問題以及對物理教學改革的看法,通過網上學習交流,實現資源共享,達到提高教學水平的目的。

我們通過資訊科技與物理課程教學的整合,激發了學生對物理學科的學習興趣,課堂上參與意識很強,對知識的理解掌握程度較理想,尤其是實驗教學,學生的實驗理解能力、動手能力均取得了長足的進步。實踐證明,資訊科技與物理課程教學的整合能鞭策我們教師去進一步完善課堂教學,使教學過程更具有科學性,幫助教師在課堂上更合理地掌握和利用時間,吸引學生的注意力,使學生在課堂上接受和掌握更多的知識,提高物理課堂教學的效率。

隨著資訊科技和物理學科教學整合的發展,將資訊科技引進教育領域將給學生、教師、學校帶來一個新的教學模式和新的契機,但同時也應看到,資訊科技和物理教學整合是一個新興事物,還有許多問題需要我們去研究、探索。但我們確信資訊科技在和學科教學中整合中將大有作為。

關於資訊科技教學14

一、情況分析

我校現有微機室1個,其中P4 1.8G的聯想學生機26臺,為網路教室,機房都配備了多媒體教師機,有1臺教師用機,另外還擁有一個多媒體教室。現在開課的學生中除低年級外,大部分學生對計算機發展史、計算機的基本組成、計算機的各部分裝置名稱、計算機的應用及特點有了一定的.認識,已經學會了如何開關機,認識了鍵盤,並學會了正確的鍵盤操作姿勢和操作方法,知道了部分特殊鍵的作用,部分學生還學會了用拼音輸入法輸入漢字,練習畫畫。除此以外,所有學生都接受了計算機上機實習規則、計算機機房的清潔維護等教育,都對計算機產生了濃厚的興趣。為了使我校資訊科技課教學工作有條不紊地開展,現特擬定資訊科技課學科教學實施計劃。

二、教學總目標:

1、瞭解資訊科技的應用環境及資訊的一些表現形式。

2、建立對計算機的感性認識,瞭解資訊科技在日常生活中的應用,培養學生學習、使用計算機的興趣和意識。

3、在使用資訊科技時學會與他人合作,學會使用與年齡發展相符的多媒體資源進行學習;

4、能夠在他人在幫助下使用通訊遠距離獲取資訊、與他人溝通,開展直接和獨立的學習,發展個人的愛好和興趣。

5、知道應負責任地使用資訊科技系統軟體,養成良好的計算機使用習慣和責任意識。

三、實施計劃的措施:

1、運用任務驅動的教學方法進行教學。

2、教學時採用放教學錄相,通過演示計算機應用軟體的形式向學生介紹知識。

3、傳授知識時突出一個“新”字、落實一個“趣”字、突出一個“活”字、落實一個“學”字(為學生服務);教學過程突出一個“難”字(找準知識點、難點及關鍵)、落實一個“行”字(引導學生進行思維訓練和認知能力訓練);鞏固知識突出一個“實”字(雙基訓練應落到實處)、落實一個“促”字(促進學生學以致用、創新實踐)。

關於資訊科技教學15

一、前言

資訊科技的發展對人類社會的發展有深遠的影響,改變了人們的生活方式,加速了社會各領域的變革和創新。在教育領域,隨著資訊科技時代的到來,科技與教育的融合,為教育領域帶來了全新的教育理念和更多的機遇和挑戰。其中在高校的體育舞蹈教學中應用資訊化技術,使體育舞蹈教學更具時代性和進步性,但同時在教學中的問題也隨之出現,所以在高校的體育舞蹈教學中,需要對資訊科技的應用做更深入的研究,以此來促進教學與科技的高效結合,提高體育舞蹈教學質量。

二、體育舞蹈研究方法

隨著教育改革的不斷髮展和深入,高校的體育舞蹈科目得到越來越多的關注和重視,對體育舞蹈的研究也在不斷的進行和深入。研究的主要方法為:首先通過相關的體育舞蹈的資料和書籍進行研究,其次通過對不同高校進行實際的體育舞蹈教學的調查進行研究,最後通過對以上的調查結果進行資料統計,得到體育舞蹈學科科學有效的研究報告。並對研究結果進行分析,針對其中存在的問題進行及時的解決,確保體育舞蹈專案更好的發展。

三、體育舞蹈發展制約因素

1.資訊化技術應用程度低

由於我國高校的建設和發展水平不同,在一些高校的體育舞蹈教學中,缺乏對現代化資訊科技的應用,因此在教學中依然按照傳統的教學方式進行,因此影響了學生對體育舞蹈學習的興趣,缺少學習的積極性,體育舞蹈教學的質量無法得到提高。而在體育教學的教材中,由於缺乏對現代化資訊科技的應用,導致教材在實際教學中缺乏科學性和系統性。例如,由於缺乏教學的系統性,使體育舞蹈的動作在難易、繁簡等縱向的漸進性沒有明確的分界,橫向的教學擴充套件也缺乏相應的合理科學的計劃,致使體育舞蹈教學工作效率沒有明顯的提高,學生的體育舞蹈學習質量和水平也沒有顯著的提升。

2.資訊化技術的使用技能低

隨著資訊科技在教育領域的運用,要求教師具備一定的現代化教學裝置的操作水平和能力。但是根據調查資料顯示,我國高校教師對資訊科技的應用和操作還存在很多不足和問題。由於我國高校體育舞蹈的發展較晚,對資訊化技術的應用水平和技能較低,所以教師對多媒體及計算機的應用不能滿足教學的需求,影響了現代化資訊科技與教學的有效結合,使資源不能合理的利用和配置,降低了教學效率和教學重量。

3.缺乏研究

體育舞蹈是一門綜合性的新型體育學科,不同於其他學科的教學。現代化資訊科技是近些年來才運用到教學中的科技手段。所以如何將兩項新型的專案有效的結合,提高教學水平和質量,是我國現階段體育舞蹈教學需要研究的課題。但是由於我國高校的資金能力和科研水平的不同,所以對體育舞蹈教學與現代化資訊科技結合的研究,出現不同的發展現狀,但是根據調查研究顯示,我國大部分院校都存在缺少對體育舞蹈教學的研究,所以導致我國體育舞蹈現代化的教學不能得到有效的發展。

四、現代資訊科技在體育舞蹈中應用

1.應用現代化資訊科技,提高體育舞蹈認知

科技的進步和發展促進社會的發展和進步,同時加強了人們對科技的瞭解和重視。在教育領域,科技在教學中的利用極大的提高了教學的質量和效率。但是對新的教學手段的利用,很多高校並沒有對其重要性有充分的認識,導致高校缺乏對現代化教學裝置的投入和使用,所以要提高高校對現代化技術手段教學的認識。教育部門要加強對現代化資訊科技手段教學的宣傳,組織高校的相關領導對資訊科技與教學結合較好的院校進行實地的考察,例如,作為我國體育舞蹈教學中的模範院校,北京體育大學利用現代化的資訊科技(計算機技術、多媒體技術)來結合體育舞蹈教學,在教學中利用多媒體課件將教學中的舞蹈動作進行分解,並將國際中優秀的體育舞蹈作品作為教學的參考,提高了學生的總體素質和技能。利用這種方式,來提高高校對現代化資訊科技的'認識,並加強本校教學與資訊化技術的研究與實際結合。

2.應用現代化資訊科技,提高教師專業技能

教師是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承擔著傳遞知識與組織課堂教學的重要任務和職責。所以教師本身的專業知識和專業素養對教育而又很深的影響。尤其是在新時期的教學中,新的教學方式的出現和改革,對教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和挑戰。高校的體育舞蹈教學不同於其他學科的教學,除了專業的理論知識外,還需要更多的實際舞蹈動作的教學。隨著資訊化技術在體育舞蹈教學中的應用,教師可以通過資訊化技術的運用,收集體育舞蹈的相關教學內容和最新的資料,豐富自己的知識,提高自身的體育舞修養。但是由於目前教師的整體計算機操作能力和水平較低,影響了教學質量的提高,所以高校要加強對教師計算機專業技能的培訓,使教師不斷更新計算機的專業知識,提高對計算機的使用技能和操作水平。每一階段的培訓結束之後,要對培訓的內容進行考核,並將考核的內容作為教師績效考核的一部分,以此提高教師對培訓的重視,這種方式有利於教師計算機操作技能的不斷提高,對體育舞蹈教學與現代化資訊科技的融合起到了良好的促進作用,提高了體育舞蹈的教學質量和教育效率。

3.制定科學合理的教學方案

體育舞蹈教學與資訊科技的融合,是現階段體育舞蹈教學中需要進行探索和研究的課題。所以在高校的體育舞蹈教學中,每所高校根據自身的實際教學條件,以及本校學生的自身素質和特點,制定科學合理的教學方案和教學方法。不同的高校對現代化教學裝置和手段的應用,有不同的使用重點和教學特色。但是都應該積極的將現代化資訊科技應用到體育舞蹈教學中,將舞蹈教學作為教學的基礎,依據學生的舞蹈水平和舞蹈素養,制定科學有效的體育舞蹈教學方案。使體育舞蹈教學內容與現代化資訊科技合理搭配,增強教學的科學性和系統性。由於每個班級學生的體育舞蹈基礎水平不同,體育舞蹈專業知識的貯備不同,所以在高校的體育舞蹈教學中,出現學生的整體水平良莠不齊的現象,增加了體育舞蹈教學的難度。為了減國小生之間的兩極分化現象,需要對體育舞蹈進行分層教學。將學生分為不同的層次級別,針對不同層次學生的特點和問題,製作不同的多媒體教學課件和教學內容。對基礎較薄弱的學生,教學在製作多媒體課件時,主要教學內容應該根據基礎的體育舞蹈知識和舞蹈動作為主,逐漸增加難度。對基礎條件較好的學生,教師對多媒體課件的製作,要多選擇一些專業的比賽片段和難度更高的舞蹈動作,從橫向發展方向拓寬學生的體育舞蹈專業知識,開闊學生的視野。所以通過現代化資訊科技在體育舞蹈教育中的應用,改變了傳統教學中的統一授課模式,使不同層次學生的體育舞蹈水平和專業知識都有所提高。減少了教師授課中的難度,充分利用了現代化的教學裝置,合理配置了教學資源,提高了教學質量。

4.加強教學研究

由於體育舞蹈在我國高校的的發展時間較短,所以對於新興的體育學科很多高校對體育舞蹈的研究,尤其是對現代化資訊科技在其中的運用研究,還存在很多不足和問題。而研究資訊科技在體育舞蹈中的應用,是完善體育舞蹈學科以及促進其發展的有效方式和手段。所以高校要重視對這一專案的研究,通過增加研究資金和研究的成本,不斷促進體育舞蹈的研究。鼓勵體育舞蹈相關的學校教師和專家,進行“現代化資訊科技在體育舞蹈應用中的研究”,結合制定的相關獎勵標準和獎勵機制對相關人員進行獎勵,以此來激勵研究人員的工作積極性和對研究的參與性,對在研究中出現的問題要及時提出有效的解決方法,對研究中取得的有效成果運用到具體的教學過程中,通過對現代化資訊科技在體育舞蹈中的應用研究,可以促進現代化資訊科技與體育舞蹈的高效結合,提高體育舞蹈的教育質量和教學效率,提高學生學習體育舞蹈的興趣,同時通過現代化資訊科技的應用,使教師和學生了解到更多的世界不同地區的體育舞蹈發展,增長了見識開闊了視野。

五、結束語

現階段我國體育舞蹈在不斷的發展,對現代化資訊科技的應用,使其在發展過程中不斷向科學化、系統化的方向發展,促進了體育舞蹈向新的發展階段前進。在體育舞蹈中對現代化資訊科技的應用,使體育舞蹈中的教學難點和重點更清晰的展示,促進體育舞蹈的學習更好的進行。而且現代化資訊科技的應用,有利於分層教學的開展和實施,縮國小生的體育舞蹈水平差距和專業知識差距,有利於不同層次的學生共同提高體育舞蹈的技能,以及體育舞蹈的專業知識的提高。通過對現代化資訊科技在體育舞蹈中應用的研究,可以對我國體育舞蹈的發展現狀和存在的問題有更全面的瞭解和認知,對研究發現的體育舞蹈發展中存在的問題,要根據實際情況進行分析,並制定符合具體問題的有效措施來解決問題,避免問題堆積而產生對體育舞蹈發展的不利因素。體育舞蹈與現代化技術的結合,對體育學科的教學產生了深遠的影響,在教學中教師通過現代化資訊科技向學生展示了不同國家和地區的體育舞蹈發展,並將先進的體育舞蹈教學技術融合到自己的教學中,提高了學生的體育舞蹈水平和體育舞蹈專業知識,以及教師的教學質量和教育效率。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