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資訊科技教學計劃9篇

來源:果殼範文吧 1.01W

在日常學習、工作或生活中,大家都有寫信的經歷,對書信很是熟悉吧,書信是一種向特定物件傳遞資訊、交流思想感情的應用文書。相信寫信是一個讓許多人都頭痛的問題,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資訊科技教學計劃9篇,歡迎大家借鑑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關於資訊科技教學計劃9篇

資訊科技教學計劃 篇1

新學期的工作已經開始了。展望本學期,為了更好地做好自己的本職工作,發揚優點,彌補不足。現對本學期工作擬定如下計劃:

教學業務方面

教學工作是教師的中心工作。在新學期裡,本人將認真擔負本職工作,認真書寫教案、備課,並針對學生實際學習情況有的放矢的開展工作。課堂上,耐心細緻地講解,為使學生能夠更好地接受書本知識,並能夠在操作上學會正確操作,我將認真研究學生、鑽研教材,儘量為學生提供實踐的機會,使學生在易學易懂的情境下進行學習,以提高學生學習的積極性。與此同時以自己在實踐中摸索到的教學模式結合學生的實際生活去進行教學,使學生在課堂上永遠洋溢著學習的熱情。同時,認真研究相關教育理論書籍,閱讀最新的有關計算機教學的文章,與自己的教學實踐相結合,在促進自身發展的同時積極提高學生獲取知識的能力。

教育教學能力及自身素質方面

適逢教育改革的大趨勢及實施“課改”的嚴峻挑戰,作為年輕教師,我將積極響應上級教育部門及本學校的號召,利用業餘時間,閱讀有關教育改革、課程改革的資料,使自己首先具有一種先進的教育意識及理念,為新學期的教學工作不斷積累理論知識。同時將理論知識與自己的實踐結合,為自己的教學工作打下更紮實的基礎。同時,結合自己的教學工作,進行嘗試性的改革,以適應新的教學理念的發展。與此同時,要根據自己的理解和教學工作的經驗多撰寫論文,總結經驗,彌補不足,為下一個目標的努力確定方向。“教學是一門藝術”。這就需要教師本身具有多方面才能,以適應和滿足自己工作的必須。為此,在新學期裡,我將繼續每天利用一定時間,練習基本功。書法、繪畫、體育、音樂等都要有所涉及,為教育教學工作提供相應的技能。在取得計算機高階水平後繼續提高自己的計算機水平,以適應最新的資訊化教學觀念。

其它方面

嚴格要求自己,認真執行學校的各項規章制度,忠誠黨的教育事業,遵守作息時間,按時參加繼續教育學習,並認真做好筆記,努力把學到的知識應用到教學實踐中去,做到學以致用。服從領導分配,積極配合領導工作,勇挑重擔。

總之,在新學期的教學工作中,我將一如既往地講自己奉獻給教育事業,踏踏實實地工作,為學生能夠得到更好的教育,為學生的長大成才,在“基礎教育”的這方沃土上,甘為學生做堅實的基石。

資訊科技教學計劃 篇2

  一、指導思想及教學目標

本學期主要通過網路基礎知識的學習使學生對計算機網路有個基本的瞭解;通過實踐操作知識的學習,使學生掌握網上收集、交流資訊的基本操作;通過程式設計初步知識的學習,使學生初步瞭解程式設計的基本思想與方法,初步學會把解決簡單問題的過程轉換為程式。除此之外,在教學中還要讓學生了解資訊科技相關的文化、道德,國家有關因特網管理及資訊保安的法規;讓學生學會評價和識別電子資訊來源的真實性、準確性和相關性,抵制不良資訊,正確使用資訊;培養學生積極探索、刻苦鑽研與人合作共事的精神,能夠與他人協作或獨立解決與課程相關的問題,完成各種學習任務。

  二、情況分析

大部分學生對計算機有了一定的認識,特別是家裡有電腦的學生對基礎操作較為熟練,但是其中也有部分學生仍然沒能夠完全掌握所學的操作知識。另外,由於每班人數較多,在操作時遇到問題無法一一及時的解決。

  三、教材分析

1、教材特點:教材實用性強,圖文並茂,但難度增加,這部分的內容對學生的數學知識、邏輯推理能力都有一定的要求,對於村鎮學校的學生來說有一定的難度。

2、重、難點:重點在於對計算機網路基礎知識的瞭解及應用;難點在於要在學會操作之外掌握相應的理論知識與第二章的學習,再加上課本在第三週才發下來,耽誤了兩個課時的時間,時間較緊。

  四、主要措施

針對以上幾點,主要措施如下:

1、採用“平時分積分制度”。將期末總成績中50%的平時分分為兩個部分:50%為回答問題、交作業、做示範、等操作及參加學校舉行的計算機競賽的得分;另50%為上課、上機紀律的表現分。

2、每班上機都編好坐位。機房的機器基本上可以實現每人一臺電腦進行操作。在上機時,要求每位同學嚴格按照學號坐在自己的坐位上。詳細制定機房紀律在班上宣佈,如上機時不得下位、調位,不得大聲喧譁,有問題時舉手提出來等;如有違反則扣除平時分。

3、培養學生之間互幫互助的風氣。具體每班分為若干個小組,每組三人左右,從中挑選出有責任心、操作能力較強的學生成為小組負責人,小組之間展開競爭,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解決上機操作時有些同學遇到疑難問題不能及時解決的問題。

4、多種教學模式並存,提高教學效率。計算機課程基本上全在機房上課。對於《網路基礎及應用》這章的基本部分知識,採用“演示——操作——提問——解疑”的教學方法,藉助多媒體教學軟體及自制課件來進行教學,讓學生能比較直觀邊看演示邊學習,在教學過程中根據學生的程度適當補充一些最新的資訊,擴大學生的知識面,提高他們的學習興趣與學習積極性。對於該章網路應用的操作部分,採用任務驅動教學方法,有針對性的佈置任務,利用網路教室對學生的上網情況進行監控,有目的的引導學生養成健康的上網習慣。

  五、教學進度

本學期大約二十週,而計算機課須在十九周結束教學。除去開學兩週(沒有課本)及十一休假後本學期計算機課每班總共約為十五個課時左右。

資訊科技教學計劃 篇3

  一、本學期教學的主要任務和目的要求

1、瞭解資訊科技的應用環境和資訊的一些表現形式。

2、建立對計算機的感性認識,瞭解資訊科技在日常生活中的應用,培養班級學生學習、使用計算機的興趣和意識。

3、在使用資訊科技時學會與他人合作,學會使用與年齡發展相符的多媒體資源進行學習。

4、能夠在他人幫助下使用通訊遠距離獲取資訊、與他人溝通,開展直接和獨立的學習,發展個人的愛好和興趣。

5、知道應負責任地使用資訊科技系統及軟體,初步學會用計算機處理文字、圖形的技能,養成當好的計算機使用習慣和責任意識。

  二、教材的重點和難點

1、學習漢字輸入,瞭解常用的漢字輸入法,最少精通一種漢字輸入法,特別是要正確的漢字的標點符號及其他一些常用符號

2、感受計算機處理多媒體的魅力,學會一些常見的應用軟體。

3、學會獲取資訊,並進一步加工、處理資訊。

4、加強計算機的綜合應用能力。

  三、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目標:

通過本課的學習,強化計算機的操作能力,進一步理解計算機是人們處理資訊的“工具。”

使班級學生純熟掌握使用拼音輸入漢字、片語、標點符號及句子的方法;加深對漢語拼音的理解,能夠利用拼音輸入法進行組詞、擴詞,豐富詞彙量,提高語言表達能力及寫作能力。

2、過程與方法目標:

要求班級學生熟悉電腦,瞭解電腦的組成,形成良好的操作習慣。形成對資訊科技課的濃厚的愛好。

初步瞭解資訊在社會各領域中的使用及重要性。初步瞭解組成計算機的幾大部件。建立對計算機學習的興趣。

培養班級學生準確的操作姿勢,培養班級學生操作電腦的良好習慣

通過應用“Word”軟體進行文書處理的操作,讓班級學生感受計算機提供的文書處理工具對文件格式的加工處理。班級學生通過“我是小編輯”活動,學會基本的文書處理操作,瞭解文字編排中的一些格式(如段落、首行縮排、行距等)的處理對資訊表達的作用,學會編輯簡單的文件。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

建立對計算機的感性熟悉,瞭解資訊科技在日常生活中的應用,培養班級學生學習、使用計算機的興趣和意識。

通過實踐可以鞏固所學知識,培養班級學生的動手、動腦能力,培養他們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

通過學習,使班級學生了解並掌握一些學習方法和技巧,培養班級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自覺性,鼓勵班級學生之間相互交流,進行某些創新設計。養成良好的計算機使用習慣。

  四、教學措施

通過講授,使班級學生在感性上對電腦有一個基本的認識,並且讓班級學生能夠學會一些基本操作。

以淺顯易學的例項帶動理論的學習和應用軟體的操作,教學過程中可以從完成某一個詳細的“任務”著手,提出問題或目標,通過恰當的教學方法,使班級學生完成任務,從而激發班級學生學習興趣,培養班級學生髮現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全書根據不同的模組可以分成幾個大任務、每個任務分解成多個小任務,每嬌裎可以是一個或多個任務。

利用機房電腦,為班級學生創造良好的上機學習機會,提高班級學生的實際操作能力。

通過演示和教授相矯襝的方式,讓班級學生掌握本學期的教學內容。

課堂中穿插遊戲、競賽等方式,提高班級學生的學習興趣,課堂的主體交給班級學生,計算機的操作性強,應該多給他們練習的時間,提高他們的實際操作能力。

採用分組合作的教學模式,培養他們互幫互助、相互合作的精神。

資訊科技教學計劃 篇4

  一、教學指導思想:

國中資訊科技課程的基本任務是提高學生的資訊素養、促進學生全面而又富有個性的發展,著力發展學生以資訊的獲取、交流、加工與處理為基礎的資訊科技實踐能力,努力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創業精神和一定的人生規劃能力。資訊科技課程不僅注重學生對符合時代需要、與學生生活緊密聯絡的基礎知識與基本操作技能的學習,而且注重學生對資訊科技的思想和方法的領悟與運用,注重學生對資訊科技的人文因素的感悟與理解,注重學生在資訊科技學習中的探究、試驗與創造,注重學生情感態度、價值觀以及共通能力的發展,為學生應對未來挑戰、實現終身發展奠定基礎。

資訊科技課程不僅使學生掌握基本的資訊科技技能,形成個性化發展,還要使學生學會運用資訊科技促進交流與合作,拓展視野,勇於創新,提高思考與決策水平,形成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和終身學習的能力,明確資訊社會公民的權利與義務、倫理與法規,形成與資訊社會相適應的價值觀與責任感,為適應未來學習型社會提供必要保證。

  二、教學基本情況:

由於國小校際之間實施資訊科技課程的教學要求參差不齊,學生家長對資訊科技課程態度的差異,國中學生的資訊科技基礎差異很大,通過一學期的教學,有所改觀,但這種差異是無法消滅的。現實是每個班的學生數均超過60人,每個計算機機房配置為60臺電腦,有個別學生無計算機可用,每節課課前教師都要檢查除錯好每臺計算機,實施教學的難度大。教學中我們針對客觀存在的起點不齊和個性差異,要求授課教師要因材施教,滿足不同學生的學習需要和興趣。具體到每一堂課的教學,我們將採用這樣一些應對方法

  三、教學目標:

國中資訊科技課程的總目標是提升學生的資訊素養。學生的資訊素養表現在:對資訊的獲取、加工、管理、表達與交流的能力;對資訊及資訊活動的過程、方法、結果進行評價的能力;發表觀點、交流思想、開展合作並解決學習和生活中實際問題的能力;遵守相關的倫理道德與法律法規,形成與資訊社會相適應的價值觀和責任感。因此,國中資訊科技課程教學目標和任務可以歸納為以下三個方面。

(一)知識與技能

1、理解資訊及資訊科技的概念與特徵,瞭解利用資訊科技獲取、加工、管理、表達與交流資訊的基本工作原理,瞭解資訊科技的發展趨勢。

2、能熟練地使用常用資訊科技工具,初步形成自主學習資訊科技的能力,能適應資訊科技的發展變化。

(二)過程與方法

1、能從日常生活、學習中發現或歸納需要利用資訊和資訊科技解決的問題,能通過問題分析確定資訊需求。

2、能根據任務的要求,確定所需資訊的型別和來源,能評價資訊的真實性、準確性和相關性。

3、能選擇合適的資訊科技進行有效的資訊採集、儲存和管理。

4、能採用適當的工具和方式呈現資訊、發表觀點、交流思想、開展合作。

5、能熟練運用資訊科技,通過有計劃的、合理的資訊加工進行創造性探索或解決實際問題,如輔助其他學科學習、完成資訊作品等。

6、能對自己和他人的資訊活動過程和結果進行評價,能歸納利用資訊科技解決問題的基本思想方法。

(三)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1、體驗資訊科技蘊含的文化內涵,激發和保持對資訊科技的求知慾,形成積極主動地學習和使用資訊科技、參與資訊活動的態度。

2、能辯證地認識資訊科技對社會發展、科技進步和日常生活學習的影響。

3、能理解並遵守與資訊活動相關的倫理道德與法律法規,負責任地、安全地、健康地使用資訊科技。

在具體的教學活動中,要引導學生在學習和使用資訊科技、參與資訊活動的過程中,實現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等不同層面資訊素養的綜合提升和協調發展,不能人為地割裂三者之間的關係或通過相互孤立的活動分別培養,應該實現三個目標的相互滲透、相互聯絡,共同達到國中資訊科技課程的培養目標和任務。

  四、 提高教學質量的具體措施

1、注重基礎知識,計算機的基礎知識操作教師要精講到位,讓學生適當訓練,樹立學生學習資訊科技的信心。

2、進一步引導學生正確的學習方向,激發他們對計算機技術這一新興科學的學習興趣,讓其學有所得,學有所樂,拓寬其在計算機世界和網際網路時代的視野,適應現代社會的需求。

3、以學生實際操作為主線,多練,多操作才能提高。每堂課基本的組織形式是:提出研究課題、講解簡單思路、生實踐、知識總結,每次總結可以放在課前,總結上一次課的知識,每次講課的時間控制在10分鐘以內,留出30分鐘讓學生上機實踐,充分保證學生的動手時間。

4、靈活運用教材,對於教材上的內容,如果完全按照其程序來實施教學,知識反而不能更好地連貫,而且在課時不多的客觀條件上要對其有一定的篩選,選擇實際應用比較多的知識作為重點來教。

5、在教學實施過程中,把各種最新最前沿的資訊帶給學生,讓學生坐上資訊科技高速發展的列車,而不至於閉門造車,總是學習那些已經過時的知識。

6、加強集體備課和個人備課,領會新課程標準精神,抓住教學的重難點。積極參加各種教研活動以及各種競賽,多向有經驗的教師學習。

資訊科技教學計劃 篇5

一、 學生情況分析:

大部分同學對計算機有濃厚的興趣,在學習時能夠勤於動手,積極參與課堂教學。但也有部分同學對計算機還是不甚理解,所以在以後的教學中,要針對具體的學生採取不同的方法,引導他們學好計算機,為將來打下堅實的基礎。

二、教學目的:

在本學期的教學中,要通過實踐與理論相結合的教學方法,充分培養學生對計算機的理解和興趣,提高其科學文化素質,掌握計算機的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為學生適應現代化社會中的學習、工作和工作方式打下必要的基礎。

三、教學要求:

1、掌握數字化聲音的播放、錄製和編輯方法。

2、掌握數字化視訊的播放、編輯、拍攝與採集方法。

3、掌握電腦動畫的初步製作方法。

四、教材分析:

本教材的特點是充分考慮到國中學生的年齡、生活、學習特點和認知水平,按照資訊需求的線索組織教材,注重突出對資訊科技應用能力的培養和對技術價值認識的提升,適用於採取講練結合、綜合實踐、研究性學習等多種形式靈活地開展教學活動。三章知識是當今計算機應用方面的熱點知識,學生興趣濃,是學習資訊科技的關鍵,培養具有獲取資訊、傳輸資訊、處理資訊和應用資訊的能力的學生,才能適應不斷髮展變化的資訊社會才能具備終身學習能力、自學能力。

五、教學目標:

培養學生對計算機的興趣和意識,幫助他們掌握計算機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的操作,使學生成為能適應現代化社會中的學習、工作和生活方式的高素質的科技人才。

六、組織措施:

1、教學中以教學大綱為綱,從教材和學生實際出發,在開學初制訂出切實可行的教學計劃。

2、引導學生針對問題、情景、任務去體驗某項技術的價值與意義,在解決問題、完成任務的過程中掌握技能。

3、認真鑽研教材,挖掘教材的深度和廣度,認真備課,明確教學重點、難點,探索、研究疑難問題及有關微機實踐,做到有課必備,既備教材,又備學生,備教法。

4、課堂教學中,以啟發式教學為原則,從興趣出發,藉助範例,以操作訓練來強化概念,形成技能、技巧,體現以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的教學思想,精講多練,採用多種切合學生實際的教學方法和手段,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注重學生能力培養,提高課堂效率。

5、 嚴格課堂管理,嚴格微機室管理制度,合理安排學生上機,認真輔導學生上機,提高學生的上機操作能力。

6、 在教學中通過學生自評,同學互評,教師評價等多種方式對學生的學習過程進行評價,以促進學生素質的全面發展。

7、 充分運用多媒體教學,積極製作多媒體課件,使課堂教學有聲有色,調動學生的思維創造能力,培養學生的動手動腦能力,鍛鍊學生的實踐操作能力,切實提高學生的實踐操作技能。

8、積極開展資訊科技課堂教學模式的研究,通過探討學習,總結得失,加強集體備課,集思廣益,相互聽課,取長補短,不斷探討新教學方法,不斷進行新的教學改革,全面提高教學質量。

資訊科技教學計劃 篇6

發展計算機教育是面向科學、面向世界、面向未來的要求,是中學生素質教育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對提高學生的科學文化水平,促進教學內容和教學體制改革,提高教育質量和管理水平,實現教育現代化具有重要意義。為了能順利完成教學任務,讓學生學有所成,特制定教學如下:

一、學生情況分析

本學期擔任七年級4個班及八年級的資訊科技教學工作,從總體上看,七年級學生的學習情況不一,學生的基礎比較差,僅有小部分同學操作能力較強,大部分學生從沒有接觸過計算機。由於每學期資訊科技課時比較少,每週只有一節課,再加上有相當的一部分學生在資訊科技課上熱衷於遊戲,在學習上懶惰、怕動手動腦,對要求掌握的資訊科技概念及操作要領不加強與鞏固。所以,在資訊科技教學上要努力克服困難,充分利用現在條件,從實際出發,注重實效,堅持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等多途徑、多策略地激發他們的學習興趣,把他們引導到系統地學習上來。

 二、學期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

1、瞭解資訊科技的應用環境和資訊的一些表現形式。

2、學會正確的啟動和關閉計算機,掌握WindowsXP的最基本操作,會使用鍵盤和滑鼠,會使用寫字板或記事本進行中、英文的輸入。

3、學會在因特網上瀏覽資訊,會利用搜索引擎獲取資訊的方法和技巧,掌握資訊的收集和下載方法,養成良好管理資訊習慣;體驗網路給人們帶來的方便快捷,養成良好的網路道德與安全意識。

4、瞭解文書處理軟體Word 20xx的基本功能和特點;掌握word的基本操作,會對文字進行編輯;插入圖片、藝術字、文字框等。

5、培養學生對計算機的感性認識,瞭解資訊科技在日常生活中的應用,培養學生學習、使用計算機的興趣和意識。

6、通過學習,使學生了解並掌握一些和技巧,培養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自覺性,鼓勵學生之間相互交流,進行某些創新設計的能力。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1.讓學生理解資訊科技對日常生活和學習的重要作用,激發對資訊科技強烈的求知慾,養成積極主動地學習和使用資訊科技、參與資訊活動的態度。做好學生的思想工作,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樹立自信心。在課堂上培養學生學習興趣和學習能力。同時使每個學生在課堂上都能掌握更多更廣的微機知識,技能和技巧。感受到創新的喜悅,並能用於實踐。

2.培養學生對資訊科技的興趣和意識,讓學生了解和掌握資訊科技基本知識和技能,瞭解資訊科技的發展及期應用對人類日常生活和科學技術的深刻影響。通過資訊科技課程使學生具有獲取資訊、傳輸資訊、處理資訊和應用資訊的能力,教育學生正確認識和理解與資訊科技相關的文化、倫理和社會等問題,負責任地使用資訊科技;培養學生良好的資訊素養,把資訊科技作為支援終身學習和合作學習手手段,為適應資訊社會的學習、工作和生活打下必要的基礎。

 三、 教材分析

本學期使用的教材是海南省教育研究培訓院編寫的國中《資訊科技》七年級上冊,內容與現在本地七年級學生資訊水平有著較大的差異性,所以有要針對性重新設定教學內容。設定新的教學內容分別為:瞭解資訊與資訊科技;計算機基礎知識;計算機的基本操作;在網特網上瀏覽資訊,獲取與管理資訊;文書處理軟體word的常用操作等,學生掌握起來有較大的難度,需要加強上機操作練習,領會使用技巧。

 四、指導思想

根據學校和中學資訊科技《課程指導意見》以及學生的具體情況,明確中學資訊科技課程的任務:“培養學生對資訊科技的興趣和意識,讓學生了解和掌握資訊科技基本知識和技能,瞭解資訊科技的發展及其應用對人類日常生活和科學技術的深刻影響。通過資訊科技課程使學生具有獲取資訊、傳輸資訊、處理資訊和應用資訊的能力,教育學生正確認識和理解與資訊科技相關的文化、理論和社會等問題,負責任地使用資訊科技;培養學生良好的資訊素養,把資訊科技作為支援終身學習和合作學習的手段,為適應資訊社會的學習、工作和生活打下必要的基礎。”

 五、確定教學研究內容

讓學生在動手實踐中理解基本原理,掌握基本知識培養基本技能。學習目標讓學生明確每節課的學習目的和基本任務,使學生的學習更有主動性。

1、認真分析、深入鑽研教材,把握教材的重、難點劃分好課時、進度,注重教材研討,靈活恰當地處理好教材。

2、從實際出發,注重實效,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熱情與積極性,組織好上機活動,堅持理論與實踐相結合,認真、高效地上好每一節課,保證學生課課有收穫,真正學以致用,掌握好計算機這一現代化的得力工具。

3、計算機教室。建立計算機教室的管理及使用制度,並嚴格按照規定執行,保證學生學習使用的機器完好無損,以使基儘可能大地發揮作用。

4、培養學生學習計算機的興趣,鼓勵學生多看幾本計算機報刊雜誌,或通過老師摘錄讓學生獲得更多的計算機知識。各班成立興趣小組,提出問題,共同討論,組長做好記錄,各小組間可展開競賽,以充分提高學生學習微機的興趣與熱情。

5、抓好優生優培工作,重點培養特長生,積極參加計算機操作技能競賽,並通過各種形式學習計算機知識,不斷提高自身專業水平,加強業務教學能力。

六、教學措施

1、選擇適當的教學方法。根據學生的年齡特點,採用主要任務驅動式教學方法,每節課都根據教學內容來設定例子,如有關的生活例項或優秀的學生作品等,通過學習可以輕鬆完整地掌握新知識和把示例作品做出來,並在操作過程中可以不知不覺地學習一些操作技術與技巧。

2、讓學生在生動具體的情境中學習教學中,我將充分利用學生的生活經驗,設計生動有趣、直觀形象的教學活動,幫助學生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過程中,理解知識,掌握技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從而掌握操作的技巧。

3、在教學中組織學生開展多種多樣的`學習活動,並把評價作為促進教與學的一種手段融入教學過程中,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使每個學生喜歡上課、喜歡老師,進而喜歡學習。

4、引導學生自己思考,並與同伴進行合作交流獨立思考、合作交流是學生學習的重要方式。教學中,我將要鼓勵學生在具體活動中進行思考,鼓勵學生髮表自己的意見,並與同伴進行交流。有意識地培養學生與人交流的願望和習慣,使學生逐步學會運用適當的方式描述自己的想法。

資訊科技教學計劃 篇7

新年過後,本學期我承擔三、六年級的資訊科技科任教師,為了能夠順利完成教學任務,保持思路清晰,教會學生有關資訊科技方面的知識,現制定計劃如下:

一、指導思想

以教育資訊化建設為主線,加強學習,積極探索在新課程理念下的資訊科技與學科課程整合的課堂教學。在具體教學中,著力培養學生的資訊素養,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打造學生終身學習的平臺,使學生成為資訊時代的合格公民。

在教學中,結合上學期工作中的得與失,全面落實學校的教學工作計劃,在培養學生做資訊時代合格公民的同時,滲透德育工作。認真學習新課程標準,制定好各年級教學進度表,加強學習,進一步提高自身素養,用全新的教育理念指導自己的教學工作,讓教育新理念真正滲透在每一堂課中。

二、培養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進一步加強德育工作

本學期要把立德樹人作為教育的根本任務。在教學中要滲透德育教育,要對學生進行行為習慣的養成教育,培養學生形成良好的生活、學習、衛生習慣。讓學生學會學習,學會獨立創作。讓學生養成利用資訊科技促進學習和改善生活的意識和態度,積極、負責、安全、健康地使用資訊科技。通過電腦作品的製作將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和中國夢宣傳教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教育、 “愛學習、愛勞動、愛祖國”、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教育和節糧、節水、節電“三節教育等滲透到教學中。

三、教學工作

三年級完成電腦繪畫的教學。使學生在圖片欣賞過程中,不斷熟悉畫圖程式;在模仿繪畫的過程中,不斷地瞭解和熟練畫圖工具的使用方法;在繪畫創作過程中,發掘更多的操作技巧。六年級完成網頁製作的簡單製作。使學生理解網頁設計的基礎知識,瞭解網站建設的開發流程;最後能利用Drea5

資訊科技教學計劃 篇8

一、指導思想:

資訊科技學科教學要以資訊科技課程標準、考試說明和教材為依據開展。資訊科技課程是一門知識性與技能性相結合的基礎必工具課程,教學應始終把如何提升國中學生的資訊素養作為根本性的教學原則,使學生在不斷的實踐中,實現技術素養與文化素養的雙重建構,資訊科技課程教師的教學應在此基礎上,完成上級有關部門和學校下達的各項要求。

二、學生基本情況分析

八年級級學生學生計算機基礎參差不齊,通過七年級一年的學習,該問題有所緩解。但是隨著插班生的增加,每個班近60人,計算機機房不足30臺電腦,為避免有學生無計算機可用,每節課課前教師都要檢查除錯好每臺計算機,增加了上課難度。

三、教學目標

1、樹立學生學習資訊科技信心,激發學生學習興趣。

2、加強計算機基礎知識教學,為學習新知識打下基礎。

3、根據新課標精神,加強研究性學習,培養學生對資訊的獲取、加工、管理、表達與交流的能力;對資訊及資訊活動的過程、方法、結果進行評價的能力;培養學生創新精神和探究能力。

4、教學中培養學生遵守相關倫理道德與法律法規,形成與資訊社會相適應的價值觀和責任感。

四、教學具體措施

1、注重基礎知識,計算機的基礎知識操作教師要精講到位,讓學生適當訓練,樹立學生學習資訊科技的信心。

2、進一步引導學生正確的學習方向,激發他們對計算機技術這一新興科學的學習興趣,讓其學有所得,學有所樂,拓寬其在計算機世界和網際網路時代的視野,適應現代社會的需求。

3、以學生實際操作為主線,多練,多操作才能提高。每堂課基本的組織形式是:提出研究課題、講解簡單思路、生實踐、知識總結,每次總結可以放在課前,總結上一次課的知識,每次講課的時間控制在10分鐘以內,留出30分鐘讓學生上機實踐,充分保證學生的動手時間。

4、靈活運用教材,對於教材上的內容,如果完全按照其程序來實施教學,知識反而不能更好地連貫,而且在課時不多的客觀條件上要對其有一定的篩選,選擇實際應用比較多的知識作為重點來教。

5、在教學實施過程中,把各種最新最前沿的資訊帶給學生,讓學生坐上資訊科技高速發展的列車,而不至於閉門造車,總是學習那些已經過時的知識。

6、加強集體備課和個人備課,領會新課程標準精神,抓住教學的重難點。積極參加各種教研活動以及各種競賽,多向有經驗的教師學習。

資訊科技教學計劃 篇9

一、教學方面

 1、立足實際、搞好教學。

這個學期是陝西省普通高中實行新課改的第一年,新的課本,新的課標,新的要求,難度較大,而且可能還要考試。所以壓力大,任務重。我要立足實際、搞好教學。今年高一每個班大多為60—65人,所以一定程度上緩解了學生上機兩人一機地矛盾。採用分層教學模式選出小組長,並加強個別輔導、實現同學間一幫一、多幫一,基本解決常規教學中難以攻克的難題。並且不斷更新知識、提高自身素質。

2、學生情況分析

通過第一節課的上課摸底調查,今年的學生情況分析:

學生好的方面:現在學生家庭中擁有電腦的數量較多,而且大多能上網。平時接觸電腦的機會也比較多,由於電腦學習不需要太多的精力和時間,且操作性較強,大部分學生對此相當感興趣,學習較積極,比較熱情,討論和學習的氣氛比較不錯。

不足之處:學生對電腦的興趣侷限於遊戲娛樂和上網聊天方面,缺乏全面性。對教材要求掌握的一系列操作知識不感興趣,只對娛樂功能感興趣。

所以這一學期要立足實際,認真分析和研究好教材、研究好學生,爭取學校領導、師生的支援,創造性地搞好資訊科技課的教學,使我的教學工作有所開拓,有所進取。搞好資訊科技課的常規教學,做到備好課,上好課,合理安排講課與上機操作的時間比例,加強學生上機操作的管理、輔導與督促,不能放任自流,學生上機要做好上機記載,杜絕不良上機行為的發生,注重培養學生計算機操作能力和資訊素養,讓每位學生都會利用網路資源進行學習,利用計算機網路開展研究性學習。

 3、加強學習,提高業務水平

新課改帶來了新的挑戰,我要立足教學、積極參加備課組工作,平時注重自己的文化、業務學習,拓寬自己的知識面,不斷學習,撰寫一定質量教學論文。

4、組織學生積極參加各類競賽並利用課餘時間輔導有特長的學生。

5、做好資訊科技裝置的保養與維護,出現裝置故障要及時檢修,確保教育教學需要的正常進行。配合學校保衛部門做好財產的防盜工作,離開機房時,檢查門窗是否關好,門要反鎖。

6.為了教育資訊化的全面鋪開,由我處教師繼續承擔起學校教師的計算機應用水平的培訓工作。通過培訓,讓每位教師不僅會用電腦,也樂於將電腦應用於自己的實際工作中去。

7、完成學校領導交辦的臨時性的其他工作。

總之,今年這半年的工作重點是努力搞好教學的同時,維護好現有裝置,更好地為我校的教育教學服務。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