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計方案5篇[實用]

來源:果殼範文吧 2.33W

為了確保工作或事情能高效地開展,常常需要提前進行細緻的方案准備工作,方案是綜合考量事情或問題相關的因素後所制定的書面計劃。那麼應當如何制定方案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設計方案5篇,歡迎閱讀與收藏。

設計方案5篇[實用]

設計方案 篇1

 【教材簡析】

《秋天的圖畫》是一幅色彩的圖畫。全文語言優美,行文流暢,作者運用比擬的手法,在色彩的搭配上以金黃、火紅為主色調,簡單幾筆,便把豐收的熱鬧情景與人們的喜悅心情描繪出來。

【教學理念】

《語文課程標準》把喜歡閱讀作為低年級閱讀教學的目標,教學中我採用多種手段鼓勵學生自主地讀書,讓學生在讀中積累,讀中感悟,感悟秋天的美好與帶給人們的喜悅。

 【教學目標】

1、認8個生字。

2、引導學生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知道秋天是個美好的、收穫的、喜慶的季節。

 【教學流程】

一、談話引用,激發興趣

同學們,你們喜歡秋天嗎?說說為什麼喜歡。這麼美麗的秋天,已經有人把它畫下來,現在我們一起去欣賞秋天的圖畫。

板書課題:秋天的圖畫。

(學生齊讀課題。)

學生通過描繪自己眼中的秋天,初步感受到秋天是一個美好的季節。教師以此為切入點,讓學生去欣賞一幅秋天的圖畫,極大地激發了他們的學習興趣和慾望。

 二、觀察圖畫,瞭解圖意

(出示課件、創設情境。)

現在讓我們投入大自然的懷抱,親身來感受秋天的美麗景色。說說從圖上你都看到了什麼?

果樹上接滿了成熟的果實,在果園旁邊是堇色的稻田,稻子艘成熟了,紅紅的是高粱,天上有一群大雁往南飛。

學生通過觀察圖畫,用自己的語言把看到的景物表達出來,既培養了學生看圖說話的能力,又使學生感到秋天發生的變化。

三、讀課文,認讀生字

1、同學們把課文輕聲地讀以便,要求讀準子音,讀通句子:

誰願意把課文讀給大家聽?

(指名讀課文。)

2、出示卡片認讀生字:

圖 梨 籠 浪 樑 燃 勤 勞

帶拼音讀、去拼音讀、男女生開火車賽讀,並彙報記法。

在認讀生字過程中,學生通過開火車賽讀,團結合作意識和競爭意識和競爭意識都得到了很好的體現。

 四、細讀課文,感悟課文內容

1、教師範讀課文,學生邊聽邊體會秋天的美麗景象。

2、從文中找出你最喜歡的句子練習讀一讀,一會兒讀給大家聽:

⑴ 誰願意把你最喜歡的句子讀給大家聽?說說你為什麼喜歡這句話?

⑵ 大螢幕顯示:

梨樹掛起金黃的燈籠,蘋果露出紅紅的臉頰,稻海翻起金色的.潑浪,高粱舉起燃燒的火把。

⑶ 教師範讀、指名讀、齊讀。

⑷ 誰使秋天變得這麼美麗?

(勤勞的人們。)

⑸ 讓我們用讚美的語氣讀最後一句話。

(指名讀,多人。)

看,藍天上的大雁作出了回答,它們排成一個大大的人字,好象在說──勤勞的人們畫出秋天的圖畫。

3、正是勤勞的人們用汗水換來了這美麗的季節,豐收的喜慶。讓我們把課文再美美的讀讀吧!

朗讀訓練是語文教學中不可缺少的一項語言基本訓練。它即是理解語言的有效手段,也有助於增強語感。教學時,我採用各種形式的讀,讓學生感受語言、感悟課文內容,在整個閱讀過程中,使學生始終保持主動參與的意識,從而產生真切的情感體驗,喜愛秋天、讚美秋天,學生髮自內心去讀這篇課文,真是聲情並茂。

 五、擴充套件活動

1、通過學習,你認為秋天是一個什麼樣的季節?

2、下面同學用自己喜歡的方式來來表達你對秋天的喜愛、讚美之情。

3、學生活動,如:

製作秋天的禮物:用落葉做書籤,用自己的畫做賀卡,用句子、短詩讚美秋天。

4、展示學生作品,為學生創設展示自我的機會。

這種形式新穎的擴充套件活動,學生積極投入,以自己喜歡的方式,表達自己對秋天的情感,抒發他們熱愛生活、熱愛秋天、熱愛大自然的美好情感。同時,學生的創造力也得到極大的發揮。

 六、全課總結

這節課你都學到了什麼?

(學生談收穫。)

設計方案 篇2

活動名稱:

沙畫

目標 :

1、熟悉彩沙的效能,初步學習沙畫的作畫步驟。

2、培養幼兒對大自然的興趣,熱愛大自然,掌握簡單的搭配色彩的能力。

3、培養幼兒熱愛美術活動的'興趣,培養幼兒想象力和動手動腦的能力。

重點:沙畫的作畫步驟。

難點:學習搭配色彩作畫。

準備材料:沙畫若干張、棉籤等。

過程:

1 欣賞討論 :

引導幼兒發現畫面中特別的地方,說出畫面中採用的材料是什麼?激發幼兒作畫的興趣 。

二、 操作演示

1、把部分畫面上的覆蓋紙揭掉,露出膠面。

2、選擇合適顏色的彩沙,並把彩沙撒在露出膠面的部分畫面上,然後用棉籤將彩沙抹勻。

3、把卡紙豎起,讓多餘的彩沙回到大盤裡。

三、幼兒作畫,教師指導。

提醒幼兒注意作畫的衛生,注意色彩搭配。

四、展覽參觀幼兒作品,使幼兒體驗成功的喜悅。

設計方案 篇3

一. 備課是教學設計的初級階段,教學設計是備課的專業化的要求

現在,很多學校裡把備課和寫教案稱為教學設計了。有的學校,教學處對老師們的要求是,不再用原有的“備課本”了,改用“教學設計本”。那裡面的欄目也變了。原來的“教學目的”改成了“教學目標”。還增加了“學情分析”,“教學背景”,“教學策略”等欄目。老師們的教案雖然往這個新本上寫,內容基本上還是老樣子。這是一種認識。認為從備課到教學設計只是一種書寫形式的改變。另外一種認識就是把教學設計看得很神祕、很玄乎。說起備課,他知道怎麼做;說進行教學設計,他就不知道是怎麼回事了。傳統備課與教學設計,兩者有什麼區別?有什麼聯絡?我認為,把備課改為教學設計,不僅僅是簡單的在書寫格式上的改變;但也不是很神祕、很高不可攀的事。漢語詞典裡,“準備”的意思是“予先籌劃、打算、安排”。“設計”的意思是“在正式做某項工作之前,根據一定的目的、要求,先制定方案、方法、圖樣等等”。顯然,“設計”的要求比“準備”要高得多。傳統備課與教學設計的關係,可以理解為:備課是教學設計的初級階段,教學設計是備課的專業化要求。教學設計不是對傳統備課的全面否定,推倒重來,另起爐灶。而是對於傳統備課的繼承、發展、深化和提高。經驗型的,業餘的,無論什麼水平的老師,上課之前準備一下,都可以叫備課。如果只知道備課,那還是停留在初級階段,是初步的要求。要是按照專業化的標準,進行教學設計,要求就高得多。備課可以是經驗型的,而教學設計則要有理論上的依據,教育科學和教育技術的含量比較高,是一件專業化的工作。

備課是上課之前的準備。包括這一節課的程式、結構;師生的活動安排;教學的物質器材等各方面的準備工作。過去說備課要備教材、備學生、備實驗,當然還有備習題篇子,備作業等等。備課還有狹義備課和廣義備課兩個意思。狹義備課是備教材、備學生、備實驗、寫教案或者說是“三備一寫”。這些事已經不簡單。廣義備課則是時時處處都備課。老師有研究型的生活態度,勤於讀書、觀察、思考,豐富充實的閱歷、高雅的情趣修養、廣泛的興趣愛好和豐富多彩的生活方式,都會對教學有幫助,都屬於廣義備課。北京市有一百多家博物館,去那裡參觀也屬於廣義備課。

教學設計比備課要求高,高在哪呢?它比較專業化,科技的含量多,要求的理論、技術各方面的門道比較多。在課前的各項準備工作中,教學設計更側重於指導思想和整體的設計方案、方法、模式、框架等方面的考慮。或者說,對於那些具體的物質準備,例如一堂實驗課的器材準備,是屬於備課範疇裡面的事。教學設計不包括這些太具體的事情。教學設計的要素包括:設計的依據,指導思想,教學目標,教學過程,教學策略,教學評價等。考慮這些問題,就必須掌握和應用教育科學和教育技術的新成果,以新的理念和現代化的手段為我所用。

二.備課的內容

備課,首先要通讀教材。然後根據學生的知識基礎,確定教學目的。備課向來比較重視學生對知識的掌握,後來也重視學科能力的培養。但還是比較看重結果,不太重視過程。備課重視基礎、重視循序漸進、重視基本的現象和事實、基本的概念和規律,基本的技能和訓練。備課還重視新舊知識的聯絡,往往採用以舊帶新的方法。就是從複習舊的知識,自然地引入和過渡到新的內容。並且今天講的新知識,又為今後要學的新知識進行了準備,做了預設和伏筆。備課要擬定一系列啟發學生思考的問題。備課還要考慮到重點和難點的突破,有一定的措施。要準備演示實驗和學生實驗。老師為了教好某一個概念,想方設法讓學生感受物理現象和事實。常常花費很多心血設計、製作教具。備課要對練習和作業,對於課堂的板書,對於目標測試的問題,都有精心準備。這些事情都是備課必須要考慮的問題。這些事情,每一件都並不簡單。把這些事都做周到,也可以造就一堂效果很出色的、讓人回味無窮的好課,備課考慮的事情,重在教材的要求,教法的應用和教學效果。所謂教學效果表現在學生的知識掌握和學科能力兩個方面。傳統的備課也有它的章法,也有它的好傳統,也有很多成功的經驗和出色的老師。在傳統備課裡面,總的說,還是考慮怎樣教比較多。很多精緻的教具和出色的演示實驗,也是為老師的講解服務的。為了幫助老師講解清楚,幫助學生觀察和領會老師所教的內容,還是立足於教。備課重視學生的知識基礎,重視循序漸進。很多傳統的備課和教學的原則,即使拿現代的眼光來審視,也是很科學、很優秀的。歷史上有一大批很高水平的老師,不只是很漂亮的板書和很好的語言修養。傳統的命題考試也是有很多的講究,也有很多很好的考題。但是這一切,還是傳統備課的路數。總的來說,還是考慮老師“怎麼教”,考慮學生怎樣掌握知識比較多。

三.教學設計的內容

教學設計是備課的專業化的要求。專業化的要求比起經驗型的做法,根本的區別在於有理論上的依據,站得高,思路開闊,顧及長遠,科學、技術的含量高。

教師進行教學設計就不僅限於研究教材和教法,著眼於自己怎樣教了。和備課相比較,教學設計的重心轉到更多地考慮學生的有效學習,或者說轉到對於學生的培養。更多著眼於學生綜合素質的成長,著眼於學生的全面發展。這樣的指導思想裡,有一系列的新的理念。例如要以人為本,要體現素質教育和德育,體現人文精神、科學精神;要改革課堂教學的模式,改變學生的學習方式;要設計一系列探究的課題;要用資訊科技跟教學整合;要開發各種教學資源等等。這都是教學設計要考慮的問題。這也是教學設計和備課的一個更大的區別。教案中的“教學目的”,在教學設計中變成了“教學目標”。

教學目標包括三項內容:知識和能力,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價值觀。知識和能力跟過去的理解不一樣。更注重學習活的知識,生成獲取知識的能力。除了學科能力之外,現在還有檢索、提取資訊的能力、處理資訊的能力,與人交往的能力等,都是過去沒有的的提法。過程與方法,一個是要做中學;一個是重視概念和規律形成的過程;一個是瞭解物理學歷史發展的過程。這裡面有好幾個“過程”。還有,是學生親身經歷研究的過程或實驗的過程,或展現物理圖景的過程。學生親身參與了,經歷了,這本身就是教學目標。“百聞不如一見”,百見不如親身體驗一下。什麼事不只是光動嘴。不但看過,還親身做過。過程與方法這項教學目標,就是說必須讓學生親身體驗過程,從中學到東西,得到培養。什麼是情感態度價值觀?第一,學習是快樂的事。第二是有成功的體驗,我能行,我能學會,我明白了,我看清楚是怎麼回事了,原來物理是這樣的。第三,學了有用。不是隻學到應付考試的一些東西。學了物理,就像近視眼戴上眼鏡一樣。再出去一看,真是豁然開朗。覺得學了物理,對於天上飛的,地上跑的,周圍世界、自然界、家裡生活,許多事情都明白了。這都是教學目標。跟過去從教材教法的角度談這一課的教學目的相比較,教學目標的思路就開闊多了,站的角度也高多了。

教學設計要考慮有效學習方式的設計。過去也想辦法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引發學生的興趣,只要他們上課積極就行了。現在對於學生的有效學習方式要有所設計。具體的'說,有觀察、思考、聽、說、讀、寫、做七件事。從理論上說,學習方式有個體、群體的兩類。個體的學習方式首先是親身經歷的體驗,在實踐、操作、技能訓練中學習。有了體驗,出現了疑惑和問題,有不明白的地方就要探究。探究並不神祕。小孩掏鳥窩、捉迷藏等都是很完整的探究過程。都有問題提出——假設方案——制定措施——實施——結果的比對——判斷結論。教學當中,很多原來由老師口傳心授的事情,現在都設計成由學生自己探究,收到了很好的效果。個體學習的第三種方式是接受。不能事事讓學生探究。前人的智慧、成果、科學技術,有文字記載的各種資料浩如煙海。人的主要學習方式還是接受。但不要把接受誤認為是光聽老師講課。接受,首先是閱讀好書,吸納營養。其中有效的檢索是重要的。在書海當中,各種好資料、爛資料、垃圾資料都有。要能從中迅速找到你需要的東西,這是接受學習的核心能力。所以老師設計學生平時學習活動的方式,可以選擇體驗、探究、接受;還有群體的學習方式就是合作。具體的方式就是觀察、思考、聽、說、讀、寫、做。觀察是頭一條。讓學生弄清現象和事實是怎麼樣的?為什麼是這樣的?這是最重要的事。有的老師老強調:你們要注意老師是怎麼講的,怎麼分析的。下課之後,我告訴他,你怎麼想,怎麼分析不是最要緊的。況且你分析得也不一定對。要想方設法讓學生感受到:現象和事實是怎麼樣的?為什麼是這樣的?教學設計還要考慮探究課題的選擇和設計。只要抓得準,學生就探究得來勁極了。捉迷藏就是這樣,這地方找不到,馬上就會想到另一個地方。

教學設計要體現以人為本。什麼是以人為本?就是要尊重學生。要尊重學生的差異,更不用說尊重學生的人格,尊重學生的創造性。以人為本,當然包括以老師為本。尊重老師的創造性。老師不應只是被動地執行大綱、教材和教法。老師要創造性的工作,要根據學生的需要來創造。這是老師尊重自己的表現。我是一個創造者,這課堂是我施展創造力的舞臺,我要創造出適合學生的出色的教學。這是老師尊重自己的表現。有的老師認為,反正這麼多年我就是這麼教的,愛怎怎的,就這麼著吧。那還怎麼能有進步呢?

教學設計要體現科學精神、人文精神。必須尊重事實,尊重科學的方法。正確的對待誤差。正確的理解人和自然的關係。過去老是想征服自然,最後受到自然的懲罰。現在是順其自然,要謀求人和自然和諧發展,和諧共處,這就是科學精神。讓學生觀察一個現象,是不是看到的都是這樣,有沒有看到不是這樣的?有沒有沒看到的,得的不是這個結論的?

教學設計要考慮資訊科技與教學的整合。資訊科技與教學的整合,主要的不是在於使用模擬的課件,而是在於幫助我們展示直觀圖景和幫助學生學習這兩方面。現在的攝像頭、投影、多媒體錄音錄象的材料、網路等等都特別方便。考慮資訊科技與教學的整合,主要是發揮它們的作用。學生該寫該畫的也不弄了,坐在那看老師比劃完就下課。那是絕對不行的。老師該講、該做、該畫、該拿三角板、直尺,少一點都不行。當然繁雜的公式推導、書寫可以用課件,省點時間。但是學生應該完成的操作、書寫、畫圖、運算、討論,決不能省事。教學設計還要考慮教學資源的開發和利用,以及教學過程和結果的科學評價。這是兩個大的專題。在這裡就不展開說了。

關於“有效教學”的二十句經典名言

一、教學目標明確,定位合理,要有意義地建構知識體系;

二、要有教學的適切的教學方式,形式力減浮華;

三、尊重學生髮展為本,要有學生的主動參與;

四、要有整體設計,有彈性、有難點、流程清晰;

五、激發學生遷移創造的慾望和能力;

六、注意基礎目標的達成度,要有清晰的反饋;

七、注意學生有效思維時間的長度;

八、提出的問題具有挑戰性,設計有梯度;

九、尊重教材,超越教材;對教材內容拿捏有度,取捨相宜;

十、積極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倡導個性化學習;

十一、瞭解學情,教學內容與學生的生活背景相聯絡;

十二、老師心中有知識,教學口中無術語;

十三、基於問題的學習:創設情境 ,提出問題 ,並進行假設 、推斷和檢驗;

十四、要讓學生有深刻的體驗,注意思想情感的涵養內化;

十五、語言要善於激趣、深於傳情、工於達意、巧於啟智;

十六、教學情境不能過分晃動;

十七、節奏要主次分明、循序漸進、張弛有致;

十八、課堂應創設情境並與遊戲相聯絡;

十九、教師應有自己教學個性的亮度;

二十、語言具象、直觀,注意感性與理性結合。

設計方案 篇4

教學目標:

1.認識10個生字。積累10個詞語。

2.正確朗讀課文。能讀出2句句子的不同語氣。

3.知道喜鵲體態優美、鳴聲清脆,能消滅害蟲,深受人們的喜愛。

教學過程:

一、激趣引入。

1.出示投影。師:早春二月,陽光和煦。瞧,是誰站在枝頭,盡情歌唱,傳送著春天的資訊?

2.板書課題,讀題。你們喜歡喜鵲嗎?觀察圖片,結合課外知識進行交流。

3.今天,我們就一起讀讀課文來了解喜鵲。

二、初讀感知。

1.師配樂範讀,說說從課文中你對喜鵲有什麼新的瞭解?

2.交流,並隨機出示學生講到的生字。

3.輕聲讀課文。要求:讀準字音,讀通句子,不加字,不漏字。

4.小組學習生字,並交流記字好方法。

5.遊戲:(1)“生字大搬家”(2)“搶佔高峰”。開雙列火車,兩兩搶讀,看哪一組搶到的`字多。(3)遊戲:“眼力大比拼”讀詞比賽。

6.全班接龍讀課文。集體正音。

三、熟讀體驗。

1.選擇喜歡的小節讀一讀,說一說:我喜歡喜鵲,我知道它( )。

2.交流。理解:預兆、吉祥等。

3.學習第三小節。

(1)誰見丁喜鵲都會誇它長得漂亮,再讀讀課文第三小節,劃劃有關的句子,圈圈有關的詞語,

(2)小組學習,用自己的方式交流體會,指導朗讀。

(3)小朋友,這就是喜鵲,喜鵲的全身……那麼可愛。師生合作看圖介紹。

(4)有感情地朗讀第三節。

4.比較句子:多可愛的喜鵲,你們喜歡它嗎?

(1)出示句子:喜鵲體態優美,鳴聲清脆,又能幫助人們消滅害蟲,人們怎能不喜歡它呢?

喜鵲體態優美,鳴聲清脆,又能幫助人們消滅害蟲,人們非常喜歡它。

(2)小朋友,輕聲讀讀這兩句話,想一想這兩句話意思一樣嗎?有什麼不同?

(3)指導朗讀。指名讀。分組比較讀。

四、鞏固拓展

遊戲:漫遊’百鳥林”

1.讀字、詞:咦,小喜鵲想把我們帶到哪裡去?我們跟著它輕輕走。

2.聽寫詞語:這些路牌空著,我們來幫它寫一寫。

集體糾正:吉祥活潑悅耳冰天雪地生機勃勃

3.拓展練習:哇,這裡的鳥可真多,仔細看看。

(1) 讓我們來認識這些人類的好夥伴們。(媒體介紹:百靈鳥、黃鶯、畫眉、杜鵑等)

(2) 評選知識大王:你瞭解它們嗎?學著課文從一個方面向大家介紹你瞭解的一種鳥。我喜歡_________,我知道它______。

設計方案 篇5

一、活動主題

我們和小樹一起成長

二、活動形式

在幼兒園的組織下,幼兒和家長在指定場地種植“心願林”或者“愛心林”,一起為綠化環境,美化家園作出小小的貢獻,活動設計方案。

三、活動時間:3、4月份

四、活動目標

1、培養幼兒熱愛勞動、美化環

境的情感,建立幼兒保護環境的責任感。

2、通過此次活動增加親子間的溝通與瞭解,增強幼兒動手能力和團隊的協作能力。

3、讓幼兒瞭解植樹與環境的關係及植樹方法。

五、活動準備

1、園方領導與當地環保局或林業局等相關政府部門,聯絡植樹場地和植樹物資(樹苗、水車、植樹工具等)

(1)植樹場地可以是河灘、荒地、公園、道路兩旁、住宅小區等需要綠化的地方。

(2)政府部門提供不了的物資,幼兒園可以通過幼兒園師生、園方捐款或集資等方式,購置樹苗或租賃水車。

(3)城市幼兒園在進行植樹節活動時,爭取與當地環保部門合作,贏得支援,為活動提供植樹工具(工具數量夠每組人手一份)。

(4)幼兒園集資買樹苗時,一定要結合當地的地理氣候選擇樹種。

2、幼兒園製作活動宣傳旗幟“××幼兒園親子植樹活動”、“我們和小樹一起成長”、“綠化環境 美化家園”,及合作政府部門的宣傳資料。

3、園方和合作政府部門共同製作植樹紀念碑,例如:心願林/愛心林——××部門與××幼兒園。

4、活動前提醒家長:家長和幼兒分別穿一套耐髒耐磨的衣服和運動鞋,戴上手套。

5、活動前家長為孩子準備心願卡片,卡片上寫上自己的祝福和願望,寫兩張。

6、活動前園方在植樹地點用白灰標記出樹坑的位置,以便統一植樹間距,規劃方案《活動設計方案》。

7、聯絡電視臺記者前往進行活動報道。

8、植樹活動前通過科學和社會課程讓幼兒瞭解植樹節的意義和所種植的樹木對於環境的重要性。

六、活動流程

分組植樹:一組:大班年級組;二組:中班年級組;三組:小班年級組。

具體流程:

1、植樹物資提前到達種植場地,做好準備。

2、組織一組家長和幼兒先到植樹場地(路途遠的的可以租用客車,路途近的排好隊徒步前往),每班班長持一面幼兒園旗幟領隊,配班老師 護隊。

3、到達植樹地點後,家長和幼兒在教師帶領下聚攏在一起聽植樹過程。

4、負責老師講解植樹過程:

(1)提前在白灰標記的地方挖好一個標準樹坑,供家長參考。

(2)家長排隊領取植樹工具:鐵鍬,小水桶,樹苗。。

(3)樹坑挖好後,家長和幼兒一起把樹苗種在樹坑裡,並填好土、澆水,把心願卡掛在樹上。

(4)給小樹澆完水,大家把工具重新放好。

5、由幾個家長代表、園方領導、政府部門領導把植樹紀念碑樹立在心願林旁邊。

6、在植樹紀念碑前合影留念。

7、組織各組家長和幼兒返回。

8、活動結束後組織相應宣傳和報道。

七、後期工作

1、樹木種植完畢後,園方要注意後期樹木的'護理工作,保證成活率。

2、 幼兒園也可以組織幼兒搞一些後續活動,例如:為小樹澆水施肥,野外寫生等。

溫馨提示:

1、在植樹過程中一定要注意安全問題,植樹工具專人負責管理。

2、保健醫或教師隨身攜帶創可貼和紗布等醫療用品,以備應急處理。

八、補充方案:

如果沒有合適的植樹場地,幼兒園如何開展植樹節活動呢?

1、活動形式:幼兒園可以開展為樹木掛牌,為花草澆水等活動,為祖國的綠化貢獻自己小小的力量。

2、活動準備:跟幼兒園所在街道辦事處或小區物業合作,為本區內樹木製作標牌。標牌內容包含:樹木名稱,生長特點等;準備澆水的工具:小水桶若干個,鐵鍬每班一把;照相、攝像人員。

3、活動流程:(1)活動前把本區內樹木給每班分好,讓每班級教師知道自己班管轄樹木的所在區域。(2)教師帶領本班幼兒,每個幼兒一個小水桶,教師一把鐵鍬,到指定地點。

(3)教師帶領幼兒認識樹木,給樹木掛上標牌,再用鐵鍬把樹根部的雜草撥開,挖出一個可以澆水的淺坑,最後幼兒用小水桶給樹木澆水。(4)活動完畢,師生合影留念。

4、活動延伸:

美術活動:小班——填畫:我給小樹穿新衣;中大班——繪畫:快樂的植樹節、我們的樹林等

科學活動:豐富科學區角——觀察植物的生長,

種植:綠豆、黃豆等糧食作物,或者花草種子,觀察並記錄植物的成長過程。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