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教學設計15篇

來源:果殼範文吧 1.15W

作為一位不辭辛勞的人民教師,有必要進行細緻的教學設計準備工作,藉助教學設計可以讓教學工作更加有效地進行。教學設計應該怎麼寫才好呢?下面是小編整理的《春》教學設計,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春》教學設計15篇

《春》教學設計1

  教學目標

1.掌握要求會寫的字。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3.理解詩句的意思,並能展開想象,體會詩人表達的感情。

  教學重點

1.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2.理解詩句的意思。

  教學難點

想象詩句描寫的畫面,體會詩人表達的感情。

  教學準備

掛圖或投影

  教學時數

2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讀話匯入《竹枝詞》

同學們見過“太陽雨”嗎?一邊下雨,另一邊卻陽光燦爛。有一句詩說得好——(試探學生是否預習),嗯,就是我們本課要學的詩句:東邊日出西邊雨,道是無晴還有晴。

二、指導學習詩句

1.學生交流了解到的有關劉禹錫的資料。

2.簡介竹枝詞。

“竹枝詞”是流行於古三峽地域的一種民歌,含思宛轉,清韻悠遠,音調和諧,明朗歡快。人們在勞作之餘,成群結隊在江邊、堤畔吹笛、擊鼓,邊唱邊舞,抒發內心的感情,驅散一天的疲勞,是三峽人民最喜愛的娛樂方式。劉禹錫在夔州,經常見到這種場面,極為欣賞,因而填寫了許多“竹枝詞”,今天要學的就是其中廣為流傳的一首。

3.理解詩意。

(1)指名朗讀,齊讀。

(2)藉助註釋,自讀並思考詩句的意思。

(3)同桌互說,再全班交流。

“楊柳青青江水平”:江邊的楊柳青青,垂著綠色枝條,大江水面平靜。

“聞郎江上唱歌聲”:只聽到江面上傳來情郎唱歌的聲音。

“東邊日出西邊雨”:東邊出太陽,西邊卻下著雨。

“道是無晴還是晴”:說不是晴天吧,卻還是有晴的地方。

(4)朗讀全詩,再指名把詩的意思連起來說一說。

4.讀中想象。

(1)讀了這首詩的前兩句,你彷彿看到了什麼?

(一場太陽雨中,一位少女立在江邊,看到江邊的楊柳被沐浴得更加翠綠,江水平靜,耳畔忽然傳來一陣熟悉的歌聲,原來是自己的情郎在唱。)

(2)想象一下,這首詞的後兩句寫出了少女什麼樣的心理?

三、指導朗讀、背誦

背誦《竹枝詞》。

四、作業

1.默寫這兩首古詩。

2.課外蒐集劉禹錫的其他《竹枝詞》讀一讀。

第二課時

一、匯入新課

1.瞭解學生積累的描寫江南春景的古詩:《憶江南》(白居易)、《江南》(漢樂府)等。

2.引入《江南春》。

3.介紹作者。

二、理解詩意,體會詩情

1.教師示範讀、同學練讀,讀準字音,讀出停頓和節奏。

2.結合註釋瞭解詩意,小組交流。

3.全班交流。

“千里鶯啼綠映紅”:千里江南,黃鶯歌唱,綠樹映紅花。

“水村山郭酒旗風”:依山傍水的山村、城鎮,酒旗迎風飄揚。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樓臺煙雨中”:南北朝建的成百上千的寺廟,正沐浴在如煙細雨中!

4.體會詩人對江南的自然與人文景觀的讚美感慨之情。

5.再練讀詩句,讀出節奏與情感。

三、朗讀並背誦古詩

《春》教學設計2

教學目的:

1、領會文中描寫景物委婉細緻,用詞準確、生動,比喻形象鮮明,學習抓住特徵描寫景物的方法。

2、朗讀、背誦

教學重點:

指導學生學習寫景散文時,要注意分析描寫景物時寫了哪些景物,從哪些方面來寫,寫出景物什麼特徵,哪些詞語用得好,寫出了作者的什麼感受?

教學時數:兩教時。

第一課時

教學步驟

一、複習舊課,引用古詩名句展現春的意境,並進行比較,激發興趣。

一提到春,我們眼前就彷彿展現了陽光明媚,東風盪漾,綠滿天下的美麗景色,就會覺得有無限的生機,無窮的力量。古往今來,許多文人用彩筆描繪春天,歌頌春天。同學們想一想,詩人杜甫在《絕句》中怎樣描繪春色的?(“兩個黃鶴鳴翠柳,一行白簿上青天。窗含西嶺千秋雪,門油東吳萬里船。”)王安石在《泊船瓜州》中又是怎樣描繪的?(“京口瓜州一水間,鐘山只隔數重山。春風又綠江南岸,明月何時照我還?”)蘇舜欽在《淮中晚泊犢頭》的詩中又是怎樣寫春的呢?(“春陽垂野草青青,時有幽花一樹明。晚泊孤舟古銅下,滿川風雨看潮生。”)以上背誦的詩都是絕句,容量有限,是取一個景物或兩三個景物來寫春的,今天學的散文《春》寫的景物可多了,有山、水、草、樹、花、鳥、風、雨等等。作者是怎樣描繪的呢?再說,春就在我們身邊,現在我們就歡樂地生活在陽春三月的日子裡,文中寫的這些景物的姿態、色彩等等你注意到沒有呢?讓我們細讀課文,領略大好春光,尋找與作者觀察的差距。

二、簡介朱自清

朱自清,我國著名散文家,其散文富於詩意,善於通過細緻觀察,細膩地抒寫出對自然景色的內心感受。本文大概寫於1928-1937年間(聯絡《背影》)三、學生朗讀全文,注意正音:

Zhǎngzhàngcángzàngsǎnsànyùnyūnhèhuò

漲:漲潮漲紅了臉藏:藏起來寶藏散:散在草叢裡散會暈:黃暈頭暈和:應和和麵薄

bóbáonènyùnniàngsuōhōngzhǎchēng

薄:單薄薄煙嫩綠醞釀蓑衣烘托眨眼撐

四、分析結構第一段(1節)盼望春天。第二段(2至7節)描繪春天。第三段(8至10節)歌頌春天。

五、分析第一段:迎春

1、作者以怎樣的心情迎接春天的來到?哪個詞明確地告訴我們春天還沒有來到?

“盼望著,盼望著”。反覆疊用,更能表達作者嚮往春天的急切心情。“近”用得十分準確,告訴我們春天還未來到。

2、輕聲讀第1節,體會四個詞尾的作用。兩個“著”,兩個“了”,給我們以非常柔和、親切的感覺。(要求輕聲朗讀)3作用:緊扣題旨,點明春至,總領全篇,開啟下文。

六分析第二段:繪春。

大地回春,永珍更新。作者滿懷喜悅的心情,先概括形象的描繪,然後再分別作細緻的描繪。

(1)齊讀總寫的一句話“一切都像剛睡醒的樣子,欣欣然張開了眼”。

“一切”說明什麼?沒有一個例外。

(2)朗讀第2節。總寫春回大地後,先分別描繪了哪些景物?怎樣描繪的?

山、水、太陽的臉。朗潤:明朗,潤澤。“朗潤”“漲”“紅”,非常準確地描繪了春天的山、水、太陽。

分別寫出春草出土、樹葉翠綠,春山光澤;冰雪融化,春雨落地,春水渙渙;太陽升射,氣溫上升,春日暖人

(3)朗讀第3節春草圖,春草有什麼特徵,從哪些方面寫的?哪些詞特別用得好?用了什麼修辭?

鑽,寫出頑強的擠勁與生命力。嫩,寫出質地柔軟鮮嫩。綠,寫出顏色淺綠。滿是的,寫出長勢旺盛。軟綿綿,寫出姿態。還寫了人的活動,突出小草給人帶來的歡樂和吸引力,人的心情舒服愜意,從側面寫小草。運用了擬人和排比。(引導比較夏草的旺盛,秋草的枯黃。“天街小雨潤如酥,草色遙看近卻無”)

(4)分析第4節春花圖,先寫什麼?後寫什麼?描寫順序?寫出一派怎樣的景象?春花特點?花下是怎樣的情景呢?哪一個詞用得特別好?寫蝴蝶,蜜蜂的作用?為什麼野花會像眼睛,像星星,眨呀眨的?順序?

樹,花,蜜蜂,蝴蝶,野花。從高到低從靜到動,一派熱鬧景象。寫花的爭春,花朵多,花色鮮豔,花味甜,有實寫,有虛寫(由春花想到秋實“彷彿”不能去掉,表明是想象之景)有動景,有靜景。“鬧”(“紅杏枝頭春意鬧”)不僅有嗡嗡的聲響,而且呈現出一派熱鬧景象,“叫”則感情色彩不濃。蝴蝶,蜜蜂都是從側面寫出花的特點。寫野花,“散”含漫山遍野之意,寫出花多,又寫出在陽光照耀下,春風吹拂中野花閃閃發光,輕輕擺動的絢麗色彩。沒有明寫風,但風寓在其中;沒有明寫太陽,但太陽寓在其中。比喻用得形象生動,也自然引出春風圖。細筆描繪了一幅繁花似錦,昆蟲喧鬧,春意盎然的美景,色彩鮮豔,層次分明。

第二課時

一、複習提問如何寫出春草春花的特點

二、分析第5節春風圖,春風有什麼特點?作者怎麼樣把無形無色無味的春風寫得富有感染力?

(背誦僧人志南的詩句:“古木陰中系短篷,杖基扶我過橋東。沾衣不溼杏花雨,吹面不寒楊柳風。”)

從觸覺寫風的溫暖柔和(不寒,母親的手),從嗅覺寫風的清新芬芳濃郁(發酵),從視覺寫風的色彩絢麗(繁花嫩葉),從聽覺寫風的和諧悅耳。鳥的清脆的聲音,輕風流水的聲音,牧童短笛噴亮的聲音應和著,構成了一首非常動聽的春天交響樂,和諧優美,此起彼落。

三、分析第6節春雨圖。雨中的景色描繪得同樣十分動人,先寫雨的形態,再寫雨中景色。春雨的特點是什麼?

找出文中的詞把雨的形態、情態講出來。春雨的作用是什麼?寫景順序?

第一層正面寫雨,“多”“細”和“密”。(三個比喻分別寫出雨的形態緊密,閃光,細長)“斜織”,“薄煙”寫出雨的情態輕盈和迷濛,“籠”寫出高度與範圍。第二層寫雨中的景物,雨中屋、雨中樹、雨中草、雨中人,寫出春雨的滋潤萬物,雨中的景物氣氛安靜和平人們都在享受著春雨的滋潤,“慢慢”“撐起傘”“披蓑戴笠”,“春雨貴如油”。順序從近到遠,從動到靜到動。

“綠得發亮”“青得逼你的眼”,把樹木、小草經春雨淋浴後的鮮豔色彩描繪得十分逼真。“逼”什麼意思呢?可以在全安石的《書湖明先生壁》詩中找一句話來形容。“兩山排閾送青來”,兩座山好像把門推開,把青送到眼前。燈光給人以溫暖的感覺。

雨中景是靜的,但靜中又有動,筆筆緊扣春天。

四、分析第7節迎春圖。寫出了們什麼樣的精神狀態?與前4幅自然春景圖有何聯絡?

第2到6節著重寫景,第7節著重寫人。寥寥幾筆。天上地下,城裡鄉下,家家戶戶,老老小小都寫到了。工夫:時間。點睛之筆:一年之計在於春(“計”,計劃。一年中要做的事,一年的計劃,在春天要好好地打算打算。)頌揚奮發向上的精神,表現對美好生活的憧憬,告訴人們要莫負春光,抓緊時間,創造美好生活。

朗讀第7節,體會:寥寥幾筆,有景有人,勾出了春光無限好的美景。

五、小結:

這一部分繪春是全文的重點。細筆描繪,繪聲繪色繪態,繪動繪靜,語言非常生動。比如說,寫草的生命力,用“鑽”;寫熱烈的氣氛,用“鬧”:寫小草的青,用“逼”。細緻的描繪來源於什麼?細緻的觀察。觀察以後還要怎樣呢?表達出來。要仔細讀書,積累詞語,描繪起來就會形象生動了。

六、分析第三段:頌春。

在繪春以後,作者滿懷喜悅的心情來頌春,用了什麼手法呢?作用?如何設喻?

用比喻手法。三個比喻有聯絡有區別,使春意越來越濃。先喻為娃娃,再喻為小姑娘,最後喻為健壯的青年,從不同角度寫,寫春的成長,把春天的生意盎然、千姿百態、青春活力描繪得十分動人。按照春天的生長過程,讚頌了春天的“新”“美”“力”的特點,而且各段獨立成段,強調了春的不同成長過程,表達了作者讚美奏的真摯感情。作用:點題,呼應開頭,點明中心。

七、總結作者感情:

讚美春天,讚美大自然,號召人們抓緊時間創造美的生活。

八、總結寫作特點

1、觀察細緻,描述生動真切,注意抓住富有特徵的春天的景物進行具體生動的描寫。

2、詩情畫意相融合。沒有直接寫自己對春天的熱愛、讚美之情,而是用抒情的畫筆,賦予各種景物鮮明的感情色彩,情融於景。

3、語言樸實清新,準確生動,句式富於變化,在散語中大量使用對稱或排比的短語式短句,既流暢又整齊。再加上疊音詞和口語詞的使用,使文章活潑,自然,充滿詩情畫意。

九、學習準確描寫景物的方法:

1、認真觀察,力求細緻。

2、可以從景物的形態,顏色,聲音,味道,性質等著筆,調動人的視覺,聽覺,嗅覺,味覺,觸覺來發現美。可以寫動景,也可以寫靜景。

3、可以實寫,也可以虛寫(比如通過聯想,想象寫景);可以正面描寫,也可以側面描寫。

4、要按照一定的順序安排景物。

5、適當運用一些修辭手法,比如比喻,擬人,排比等增加文章的文采。

6、在寫景中融入自己感情。

《春》教學設計3

教學目標

1、讀背全文。

2、理解大意,掌握學習古詩基方法。

3、體悟情感,積累經典。

教學重點、難點

1、朗讀2、體悟

教學過程

匯入:

同學們,上課前我們先做個小題目。這個題目很有趣,大家聽好啦。如果說美酒叫瓊漿,美食叫瓊酥,美花叫瓊葩,美玉叫瓊瑤,美貌叫瓊姿,美文叫瓊章,那麼,海南為什麼簡稱瓊?(因為海南美)海南很美,神祕浪漫的天涯海角,風情萬種的三亞,舉世矚目的博鰲……陽光,沙灘,海浪,椰林,還有熱情的海南人。

海南一年四季,花開不斷春意濃。今天,我將帶領大家進入勝日尋春單元,去詩中尋找春之美。

板書課題。讀題。絕句是什麼意思。這首詩的作者是杜牧。出示杜牧簡介。

我們在讀經典時,關注一下作者的生平,對更好地掌握詩作有很大的幫助。

一、整體把握,概讀全詩

1、自由讀

2、抽學生個別讀

3、劃上節奏依節奏讀

4、全班齊讀

5、這首詩寫的是什麼?(江南春)江南春景如何?(美)。

二、咬文嚼字,細讀全詩

真要品出江南美,還需要我們到每一句裡去咬文嚼字,展開豐富的聯想和想像,

1、出示第一句,讀:千里鶯啼綠映紅

a、拿出筆來,從這句詩裡選一個字,圍繞江南春景,咬一咬,嚼一嚼,寫一個詞,或寫一句話,想像豐富的同學還可以寫一段話。

b、江南春當然美,你看,千里都是鶯歌燕舞,柳綠花紅呢。(讓學生質疑,千里並非實數,而是概數,極言多。)

原來,這個“千里”,並非“一千里”,而是“處處”的意思。其實,古詩詞中,千、萬、九等數字都代表很大、很多等意,有很多類似的例子,(詩句可由學生自己回顧出來:千金散盡還復來。千里共嬋娟。千樹萬樹梨花開。千山鳥飛絕等。)

假如說我們海南椰林多,那就是:(千里椰林;)碧浪多,那就是:(萬里碧浪。)

c、怎麼讀,才能讀出“千里”之感。(生讀,拖長“千里”)

d、江南美,聲美色也美。

2、出示第二句:水村山郭酒旗風

同學們,第一句詩被同學們嚼得有聲有色,我們再來品品第二句(生動筆,發揮想象,品第二句圖景)。

“水村山郭”是靜默的,“酒旗”是招展的,這一句,被同學們字斟句酌,又嚼出了一種動靜結合的美。怎麼讀才能讀出靜動之變。(生讀,低讀靜高音讀動)

3、出示第三四句: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樓臺煙雨中。

a、讀讀這兩句詩,你能圍繞江南春景,寫一句話或者寫一段話嗎?煙雨濛濛,多像一幅淡淡的水墨畫。輕輕地,縹緲的聲音讀

b、這裡又有一個數字:“四百八十”,南朝是不是建了四百八十座寺廟呢?在《南史·郭祖深傳》說:“都下佛寺五百餘所,窮極巨集麗”,說明南朝的寺廟有五百餘所,杜牧應該寫“南朝五百餘座寺,多少樓臺風雨中”,不是更多嗎?(生猜測)

同學們的猜測有很多,的確,正如剛才這位同學所說,古人對四八這兩個數字是比較喜歡的。比如“四”,梅蘭竹菊為四君子,紙墨筆硯為文房四寶,琴棋書畫為文人四藝,天下為四海。可見古人對四字情有獨鍾。“八”字就更多了,你知道哪些含數字八的成語?(友情深:八拜之交,官清廉:八府巡按;會周旋:八面玲瓏;很威風:八面威風;神通廣大:八仙過海;很有才華:才高八斗)另外,佛經裡也常用“四萬八千”來形容極多,比如釋迦牟尼佛曰:“一滴水中有四萬八千蟲”。佛法有四萬八千法門等。在這裡用“四百八十寺”,既是古人用數字的習慣,又暗合佛語裡以“四八”表示多之意。

南朝建了這麼多廟宇,歷經風雨,依舊是紅牆碧瓦、畫棟雕樑、鐘聲悠揚,在這迷濛的雨霧中,若隱若現,若明若暗,更添一種迷離之美,歷史之美。

c、這兩句,

4、小結:回顧全詩,短短二十八字,詩人卻從多角度為我們描繪了江南春景,(引讀,並指導學生讀出動靜聲色等)

江南春美,聲美色也美(師):千里鶯啼綠映紅(生)

江南春美,靜美動也美(師):水村山郭酒旗風(生)

江南春美,晴美雨也美(師):千里鶯啼綠映紅水,村山郭酒旗風。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樓臺煙雨中。(生)

5、齊讀全詩,要讀得有聲有色,有動有靜,有明有暗,要讀出詩人的讚美之意。

三、爭議主題,深讀全詩。

同學們,一千個讀者就有一千個哈姆雷特,也有人覺得最後兩句詩應該是: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樓臺煙雨中?

加上問號,同學們覺得有什麼變化?(還有幾座廟宇亭臺存在這濛濛煙雨之中呢?)

你覺得這種說法有道理嗎?

明確:南朝是我國曆史上興亡更替最快的朝代,南朝大修寺院,想用佛教的一些理念來約束民眾,但因大量修建寺廟而勞民傷財,適得其反。興亡更替,物是人非,原來金碧輝煌的廟宇,歷經風雨,所剩無幾,這些廟宇,它們若能做詩,它會說_____________;

(創詩句: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________風雨中。)可填“興亡”“滄桑”“憂傷”“感慨”“教訓”

如果是這樣理解,再讀全詩,你們覺得前兩句應該怎麼讀?(讚美之情)後兩句該怎麼讀(感慨之意)

背誦全詩

四、拓展延伸,泛讀美句。

杜牧筆下的江南,很美。我們再來看看,其他詩人是怎麼寫江南的。(課件出示:)

杜牧:千里鶯啼綠映紅,水村山郭酒旗風。(美景)

蘇軾:江南好,千鍾美酒,一曲《滿庭芳》。(美酒)

韋莊:壚邊人似月,皓腕凝雙雪。(美人)

白居易:江南好,風景舊曾諳。日出江山紅勝火,春來江水綠如藍,能不憶江南。(美憶)

皇甫鬆:閒夢江南梅熟日,夜船吹笛雨瀟瀟。人語驛邊橋。(美夢)

生讀,大致概括出括號裡的內容。

總結:江南美,海南美,中華大地,處處美。詩美,讀詩的人更美。願同學們在今後的學習中,能學到更多的詩詞,能感受更多的美。下課。

板書設計江南春絕句

杜牧

江南聲美、色美、靜美、動美、晴美、雨美。

《春》教學設計4

一、教學目標:

1、深入體會古詩詞的韻律。

2、記憶名句,體會其中蘊含的情理,做到學以致用。

3、領略古詩詞的凝練姜、意境美、音律美和含蓄美。

4、領略詩人深沉的愛國情懷。

二、教學重點、難點:

重點:

1、理解詩歌內涵,準確把握詩中情感。

2、深入理解名句,培養學生品味語言鑑賞詩歌的能力。

難點:

1、理解詩句蘊含的情理

2、作者作詩的背景或心境

三、課時安排

1課時

四、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導語

杜甫詩之沉鬱,無不令我們愛不釋手,浮想聯翩,今天我們就學習他的詩。

二、整體感知

1、藉助課下注釋、工具書,掃除文字、詞語障礙。

抵,值,相當;

渾,簡直;

簪,古人用來別發連冠的首飾。

2、瞭解作者寫作時的背景或心境。

杜甫《春望》背景

《新唐書肅宗紀》載:這年正月,“安慶緒將伊子奇寇睢陽郡,張巡敗之”。二月,“李光粥及安慶緒之眾戰於太原,敗之”,“關西節度兵馬使郭英X()及安慶緒戰於武功,敗縷。慶緒陷馮翊郡,太守蕭賁死亡”,“慶緒將蔡希德寇太原”,“郭子儀及安慶緒戰於永豐倉,敗之”。《資治通鑑》卷二百一十九載,這年三月,“尹子奇復引大兵攻睢陽”,”安守忠將騎二萬寇河東,郭子儀擊走之”。整個春季三個月,戰爭不息。

三、理解詩的意境、內容

這首詩是唐肅宗至德二年(757年)三月,杜甫在長安時所作。當時長安被安史叛軍焚掠一空,滿目荒涼。詩人觸景生情,抒寫了傷亂的感慨。

詩的前四句寫春天的'長安城的敗象,包含感嘆;後四句寫心念親人境況,充溢高情。全詩沉著蘊藉,真摯自然。

“國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開篇即寫“春望”所見:國都淪陷,城池殘破,雖然山河依舊,可是亂草遍地,林木蒼蒼,一個“破”字觸目驚心,一個“深”字,令人滿目悽然。

“感時花濺淚,恨別鳥驚心。”花鳥本為娛人之物,但因感時恨別,卻使詩人見了反而墜淚驚心。

前四句詩人俯仰瞻觀,由近而遠,由遠而近,從城到山河,由滿城草木到花鳥。感情由隱而顯,由弱而強,步步推進。在景與情的變化中,彷彿可見詩人由翹首望景,逐步地轉入了低頭沉思,自然地過渡到後半部分——想望親人。

“烽火連三月,家書抵萬金”,寫出了訊息隔絕、久盼音訊不至時的迫切心情,這是人人心中所有的想法,很自然地使人產生共鳴,因而成了千古傳誦的名句。

“白頭搔更短,渾欲不勝簪。”烽火遍地,家信不通,想念遠方親人的慘威之象,眼望面前的頹敗之景,不覺於極無聊之際,搔首躊躇,頓覺稀疏短髮,幾不勝簪。這樣,在國破家亡,離亂傷痛之外,又嘆息衰老,更增一層悲哀。

四、問題探究

1、這首詩寫於國家危難之時,詩中都蘊含了詩人深深的愛國情懷。這首詩最能體現愛國深情的詞或句子是什麼?為什麼?

提示:國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一個“深”字寫盡山河破碎,人民離散。

感時花濺淚,恨別鳥驚心。——因為感時傷懷,加之久別思家之苦,即便是面對鳥語花香的春景,不但無心賞玩,反而落淚心驚。“濺”“驚”二字,在句中都是使動用法,意思是花使我的淚水飛濺,鳥使我的心靈驚悸。

烽火連三月,家書抵萬金。——“連三月”見戰禍之長。“抵萬金”極言家書難得。足見思家之苦。

白頭搔更短,渾欲不勝簪。——苦痛無法排解,搔頭更增哀嘆。

2、詩歌的首聯寫了哪幾個形象?這些形象各有什麼特點,組成了怎樣一幅畫面?

明確:寫了國都、山河、城、草木四種形象。國破,山河依舊,城春,草木深。這是一幅淪陷中長安城的破敗景象:國都淪陷,城池殘破,雖然山河依舊,可是亂草遍地,林木蒼蒼,使人滿目悽然。

3、頷聯寫了哪幾個形象,組成了怎樣一幅畫面?

明確:烽火連天,兵荒馬亂,“家書”承載著親人的牽掛和眷念。詩人盼望得到一封家書,然而終歸是失望,我們彷彿看到詩人滿頭白髮如冰雪,因焦慮憂愁而頻頻搔首。

4、詩中常使用反襯手法,即以甲物之是來襯乙物之非。杜甫的《春望》開頭兩句就使用了這一手法,你能夠說說自己的理解嗎?

“國”是指都城,即長安——是政治、經濟、文化的中心,其繁華熱鬧可以想見。但是,目前的長安,惟有山河存在,這不就意味著過去的繁華都城已被叛軍糟蹋殆盡,剩下的只有山山水水了嗎?春天來了,城裡到處都是“草木深”,不就意味著人煙稀少才讓草木叢生嗎?

5、如何理解“感時花濺淚,恨別鳥驚心”兩句的意思?

課本的註解是:“感時花濺淚”——感傷國事,看到美麗的花兒都禁不住落淚。“恨別鳥驚心”——傷心離別,聽到婉轉的鳥鳴都害怕。其實在這裡運用了“互文”的修辭手法。意思為:由於為國事而感到傷心,為離別而感到遺憾,所以看到美麗的花兒都禁不住落淚,聽到婉轉的鳥鳴都害怕。

6、這首詩抒發了詩人什麼樣的情感?

明確:前四句抒發了詩人面對國都淪陷,山河破碎而產生的沉痛和憂傷之情,頸聯抒發了詩人對親人的思念牽掛之情,尾聯寫憂國思家的感情,在國破家亡、離亂傷痛之外,嘆息衰老,又多了一層悲哀。

7、名句品評。如“烽火連三月,家書抵萬金”是千古傳誦的名句,奧妙在哪裡?

關於詩歌語言的意義美。“白頭搔更短,渾欲不勝簪”,舉手搔頭,意欲解愁,可是搔頭解愁愁更愁,稀疏短髮,幾不勝簪,頓覺衰老,更增一層悲哀。

五、學生朗讀、背誦這首詩。

六、總結

《春望》集國優、家愁、人衰之情於一體,讀後讓人百感交集。詩人借景抒情,言為心聲,真切動人的璣珠般的詞句,牽動著我們每個人的心。

這首詩反映了詩人熱愛國家、眷念家人的美好情操,意脈貫通而不平直,情景兼具而不遊離,感情強烈而不淺露,內容豐富而不蕪雜,格律嚴謹而不板滯,以仄起仄落的五律正格,得鏗鏘作響,氣度渾灝,因而一千二百餘年來一直膾炙人口,歷久而不衰。

七、佈置作業

1、背誦並默寫這首詩。

2、完成課後練習題。

《春》教學設計5

教學目標:

一、感受詩詞所表達的思想感情:熱愛祖國山河,立志超越前人。

二、理解詩詞寫景、議論、抒情相結合的特點。

教學重點:

“俱往矣,數風流人物,還看今朝”是全詞的點睛之筆,是表現全詞主旨的詩句,須重點講解。

教學難點:

上闋寫景是下闋評古論今的基礎,起了鋪墊作用;下闋的評古是為了論今,也就是說,評點古代帝王的不足,是為更好地歌頌無產階級革命英雄做陪襯。這是作者立意之所在,必須講清。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匯入:

請同學們看彩頁。這幅畫是掛在人民大會堂中的巨幅國畫“江山如此多嬌”,以毛澤東同志的《沁園春 雪》為主題創作的。畫的一邊是一片白茫茫的江山,“山舞銀蛇,原馳蠟象”;畫的另一邊,在雲海茫茫中旭日東昇,照耀大地,顯得“江山如此多嬌”。

生讀預習提示,介紹寫作背景、主題、特點。

補充:開赴抗日前線途中作。

二、播放錄音,注意正音。

三、學生讀課文。

四、正音:

分外(fèn) 妖嬈(ráo) 遜(xùn) 數風流人物(shǔ)

五、參照註釋疏通文意,質疑。

指名口頭解釋:惟(只) 上下(上上下下,即上游和下游) 頓

六、思考討論下列問題:

①這首詞寫景、議論、抒情相結合,但上下兩闋各有側重,上闋側重於哪種表達方式?下闋又側重於哪兩種表達方式?

②上闋寫什麼地方的什麼景?試按對景色的概括寫,具體寫,想象寫的脈絡,把它分為三個層次。 (寫我國北方壯麗的雪景)

③下闋如何引入對人物的評論?評論了哪些古人?又評論了哪些今人?試按此線索也將它分為三個層次。

第二課時

一、複習匯入。

二、研習新課。

1.找出表現全詞主旨的詩句,簡述理由。

總結歷史的經驗,毛澤東強調中國的命運必須掌握在無產階級和勞動人民手裡。所以,在詞的末尾宣告:今天的無產階級人民大眾,才是真正的英雄人物。

2.既然要讚頌的是無產階級的人民大眾,為什麼還要評說歷代帝王?

評點歷代帝王的不足,能更好地襯托出當代無產階級英雄。

3.上闋寫景是否顯得多餘?

必不可缺,因為它們既可融入讚美祖國山河之意,又是下闋議論抒情的基礎。正因為“江山如此多嬌”,才會“引無數英雄競折腰”,評古論今就很自然,水到渠成,主題才得以深化。

小結:這首詞通過寫景、抒情、議論相結合的手法,巧妙地把縱橫數萬裡,上下幾千年,長城、大河、群山、高原、古代帝王、當今英雄盡收筆下,最後一錘定音。主題鮮明突出,收到強烈的藝術效果。

4.這首詞語言精確,試舉例說明。

①“舞”和“馳”把靜的高山和廣的高原寫活了,給人奮發向上之感。

②“惟餘”極寫白雪覆蓋面之廣,黃河水“頓失”寫出冰封之速,突出北國之嚴寒。

③“略”“稍”對秦皇漢武、唐宗宋祖文治方面不足的程度寫得恰如其分。

5.朗讀點撥。

三、做作業:

背誦、默寫這首詩。

《春》教學設計6

教學目標:

1、朗讀古詩,瞭解古詩所描繪的春天的美景,從中感受自然美。體會詩歌的內在節奏美。

2、入情入境,讀中感悟,體會作者表達的思想感情。

3、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教學重點:反覆誦讀。在讀的基礎上,讓學生背誦課文,理解詩句的意思。

教學難點:學習作者借物抒情的方法,感受古詩語言和意境的美。 教學用時:0.5課時

教學準備:多媒體

教學過程:

一、舉行詩歌朗誦賽,引入新課,理解詩題,感受美。

1、分組舉行小型詩歌朗誦賽(側重寫景方面的詩)

2、點選課件出示配景詩《江南春》,板書課題:江南春

(師)江南指的是長江以南,大家對江南應該並不陌生,能不能回憶一下,哪些詩人曾帶我們遊覽過江南的美景?

學生誦讀有關描寫江南的詩詞。如《憶江南》《泊船瓜洲》等。

3、(師) “春”又讓你聯想到哪些詩詞呢?

學生誦讀有關描寫春景的詩詞。如《遊園不值》《惠崇春江晚景》等。

4、(師)江南之春是一番怎樣的美景呢?(生髮揮想像,自由表達) 我們一起看看詩人杜牧為我們描繪了一幅怎樣的畫卷。

二、整體感知,初步自學古詩,品詞析句,體會美。

1、(師)詩是無形畫,畫是有形詩,聽朗讀,邊聽邊想,你彷彿看到了什麼?聽到了什麼? (點選課件,出示景——詩——配樂朗讀。讀後讓學生根據自己的想像自由表達。)

2、學生自由朗讀古詩,對照註釋,理解詩意。(藉助工具書或根據需要進行探討研究,合作式學習)注意讀準生字的音,觀察生字的形,老師隨機點撥提醒學生生字的音、形跟哪些字的音、形易混,注意讀正確、寫正確。然後抽讀,齊讀。

3、(師)詩中描繪了哪些景物呢?把詩中描寫描寫景物的詞畫出來。 啼鶯 綠樹 紅花 水村 山郭 酒旗風 寺廟 樓臺 煙雨

4、(師)根據自己的理解,對上述景物加以描繪,說說詞語所表達的意象。

遼闊的千里江南 黃鶯在歡快地歌唱叢叢綠樹映著簇簇紅花 傍水的村莊 依山的城郭迎風招展的灑旗數不清的寺廟 迷濛的煙雨

5、(師)想像這是一幅什麼樣的江南春景圖?(江南地域遼闊,春景繁富。 “千里” 之內,處處雜花生樹、 紅綠相映、黃鶯歌唱;“千里”之內,水村山郭,處處酒旗飄揚;“千里”之內,“南朝四百八十寺”點綴于山水佳勝之處,金碧莊嚴,樓臺隱現。霏霏細雨,淡淡輕姻,使無邊春色在煙雨空濛中更顯出迷人的風韻,這正是“江南春”的典型特色。突出這一特色,就把“江南春”寫活了。)

三、理解詩意,感悟情

1、面對同一情境,不同的人會有不同的感受,因為每個人的認識和經歷都是不同的,你猜測杜牧當時是懷著怎樣的心情寫下這首詩的呢?這種心情在詩中是如何表現出來的呢?

2、學生有的認為杜枚是愉悅的,有的認為他當時是有些傷感的,結合課文及當時的社會背景讓學生展開辯論。

3、(師)詩人在在讚美風景秀麗的江南時,暗含著對祖國命運深深地憂慮,他是借景抒情,這是古詩常用的表現手法。(例舉《夜泊秦淮》等詩進一步說明)

板書設計

江南春

杜牧

千里鶯啼綠映紅,

水村山郭酒旗風。

南朝四百八十寺,

多少樓臺煙雨中。

《春》教學設計7

教學目標:

1. 體會文中用語的形象生動、準確有神。

2. 學會抓住散文中的文眼品讀文章的好習慣。

3. 感受作者筆下春天的美麗和熱愛大自然的美好感情。

課時:1課時

教學過程():

匯入課文:國小裡,我們已經學過朱自清的《春》據說還上了三四課時,在這個仲秋的季節裡,我們一起再讀本文也許你能讀出問題、品出新意。

一. 聽配樂朗讀,檢查一下自己以前讀的或背得不夠理想的地方(如字音、節奏、情感)

二. 請同學聽老師寫春的文章,聽完後請你談談聽後體會。

三. 小組討論:請小組同學一起從文中找一找、畫一畫,並在筆記本上寫一寫朱自清散文中的這些詞句。

(出示板書)

1. 春天你看到了什麼?

山:朗潤

太陽:紅

小草:嫩嫩、綠綠、青得逼眼

花:紅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

樹葉:綠得發亮

燈光:黃暈

2. 春天你聽到了什麼?

小草:偷偷鑽

風:輕悄悄

果樹:吵鬧

鳥兒:呼朋引伴、唱著婉轉的歌曲

牧童:短笛嘹亮

3. 春天你嗅到了什麼?

花:帶著甜味兒

泥土:混著青草味兒

4. 作者除了寫花鳥草蟲之外,還寫了什麼?

小孩(第二自然段)大人(第七自然段)總寫(8至於10自然段)

小結:(人是最美的風景,因此不管是寫景文章,除了要有一雙能發現美的眼睛,還要調動你的所有感官去感受這景、體悟這景中的情,也就是要求我們用心去寫。

作業:仿寫課文最後三段的寫法,我們也來讚美這美好的秋天。

秋天像 。

秋天像 。

秋天像 。

附教師作文:

(選段)春天來了。萬物復甦,青山又綠了,河水滔滔。天氣又漸漸暖和起來了。小草過了一個漫長的冬天又從泥土裡長出來了,又嫩又綠。到處是大片的綠色。在和煦的春風裡,在暖洋洋的太陽下,人們玩得真開心。各種花開滿了枝頭。鮮豔極了,熱鬧極了。花下成千成百的密蜂在鳴叫著,大大小小的蝴蝶在翩翩起舞。各種野花也遍地成開。清清的暖風吹來,帶著泥土的氣息和草花的氣味,濃極了,香極了,鳥兒在繁花嫩葉當中唱歌。牛背上牧童的短笛,這時候也成天嘹亮地響著。春雨綿綿,下個不停,人家屋頂上全籠著一層薄煙。樹葉兒綠極了,小草青極了。傍晚時候---------------------------------

《春》教學設計8

第十一課

一.教學目標

1.學會寫景的方法——抓住特點描寫。

2.進一步學習比喻、擬人的修辭手法。

3.理清思路,揣摩詞語,品味語言

二.教學重點:

1.流利、有感情地誦讀課文,把握作者的感情。

2.用比喻、擬人等修辭手法來表現景物的特徵及細緻觀察景物,抓住特點描寫的方法。

三.教學難點:在景物描寫中抒情。

第一課時

一.匯入新課

二.作者簡介

朱自清,字佩弦,生於1898年,逝世於1948年,“詩人、散文家、學者、民主戰士”,記錄著朱自清先生的一生:在大學讀書後期,開始創作新詩;1920年他畢業於北京大學哲學系,曾任中學教師,後任清華大學教授,這期間從事散文創作,做學問;1946年7月著名民主戰士李公樸、聞一多遭國民黨特務暗殺,血的教訓使他成為一個堅強的革命民主主義戰士。1948年,他貧病交加,但堅決不向反動派屈服,8月在北平逝世。朱自清一生勤奮,共有詩歌、散文、評論、學術研究著作26種,約200多萬字。散文代表作有《背影》、《綠》、《荷塘月色》等。本文是一篇散文,全文以作者熱愛春、讚美春的感情作為線索,繪出了一幅幅動人的春景圖。

三.1.生字詞

眨(zhǎ)眼醞釀(yùnniàng)巢(cháo)朗潤(rùn)稀疏(shū)

賣弄(nòng)應和(hè)薄煙(báo)蓑(suō)衣笠(lì)

抖擻(sǒu)嘹(liáo)亮宛(wǎn)轉嫩葉(nèn)

(zhǎng)漲價(sǎn)零散(cáng)捉迷藏

(1)漲(zhàng)漲紅了臉(2)散(sàn)散步(3)藏(zàng)寶藏

(yūn)暈車(báo)薄片(huó)和麵

(4)暈(yùn)黃暈(5)薄(bó)薄禮(6)和(hú)和牌

(bò)薄荷(hé)和諧

2.解釋詞語。(hè)一唱百和

(1)欣欣然:歡歡喜喜的。(2)朗潤:明朗潤澤。(3)趕趟兒:原意是趕得。文中是指各種果樹也爭先恐後地開花。(4)賣弄:炫耀。

(5)醞釀:文中是說各種氣息在空氣裡,像發酵似的,越來越濃。

(6)黃暈:黃色的光圈。(7)舒活:舒展,活動。(8)抖擻:振作

(9)應和:相呼應。(10)烘托:本是畫畫的一種方法,從旁邊或者周圍塗抹淡墨或淺的顏色,使畫的主要部分更鮮明,更突出。文中指“襯托”。

(11)呼朋引伴:呼喚朋友,招引同伴。(12)花枝招展:花枝迎風擺動,娥娜多姿。比喻女子打扮得十分豔麗。(13)宛轉:形容聲音圓潤柔媚。

3.課文層次

全文可分三段:第一部分:(1)總寫——盼春。表達出人們對春天的盼望和興奮喜悅的心情。第二部分:(2-7)具體寫——繪春。把景物和感受結合,全面細緻地描繪出春景圖。

第三部分:(8-10)總寫——頌春。讚美春天,點出了春天的特點:新、美、力。

四.探究質疑

1.說一說你是如何理解第一部分的?明確:總起全文,寫的是盼望春天的到來。這裡用了擬人的手法,寫春天的腳步近了,是把抽象的春天具體化,人格化了。將春天比做人,她的到來便是慢慢的踩著步子款款而來。更加生動形象。

2.同學們齊讀第二部分,並思考:

(1)、第二部分主要講的是什麼?

答:主要是對春天的景物的描繪,這裡面寫了春草、春花、春風、春雨,和人們迎春。

(2)請同學起來朗讀第三段,並思考:

①春草圖中作者怎樣描繪小草的?

(1)用“偷偷”“鑽”寫春草的情態;

(2)用“嫩嫩的”寫春草的質地;

(3)用“綠綠的”寫春草的色澤;

(4)用“一大片一大片滿是的”寫春草的長勢。

②“鑽”和“偷偷地”用得好,說說好在哪裡?

討論並歸納:“鑽”既表現春草衝破土層的擠勁,又用“偷偷地”修飾,形容它不知不覺地出現,生動地表明春草的活力。寫出小草破土而出擠勁,寫出不經意間,春草悄然而出的情景和作者驚喜的感覺。這樣使無意識的、無情感的小草似乎有了意識,有了情感

③“嫩嫩的、綠綠的”是修飾小草的,按正常的語序應該放在“小草”的前邊,作者卻將它們放在句末,這樣寫有什麼好處?

討論並歸納:把它們放在句末,強調小草的質地和顏色的特徵。

④寫春草為什麼又寫“坐著,躺著,打兩個滾,踢幾腳球,賽幾趟跑,捉幾回迷藏”?

討論並歸納:通過小孩在草上興致勃勃地嬉戲側面襯托春草勃發給人的歡樂

⑤“風輕悄悄的,草軟綿綿的”寫了什麼?

討論並歸納:寫人在草上的感受,表達喜愛春草的感情。

(3)同學起來朗讀第四段,並思考:

①作者是怎樣描繪春花圖的?

討論並歸納:

(1)“你不讓我,我不讓你,都開滿了花趕趟兒”寫花朵多;

(2)“紅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寫花色豔;

(3)“花裡帶著甜味兒”寫花味甜;

(4)“閉了眼,樹上彷彿已經滿是桃兒、杏兒、梨兒”由眼前的春花,聯想到秋實;

(5)寫蜂鬧蝶舞側面襯托春花的競相開放,萬紫千紅、香味濃郁;

(6)“野花遍地是”寫野花的多;“散在草叢裡像眼睛,像星星,還眨呀眨的”不僅寫出野花的多,而且描繪出閃閃發光輕輕擺動的明麗色彩。

②這段文字運用了哪些修辭手法?有什麼好處?

討論並歸納:(1)你不讓我,我不讓你”用擬人,寫出了春花競相開放的情景。

(2)“紅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用比喻、排比,寫出了春花爭豔、萬紫千紅的情景。

(3)“散在草叢裡像眼睛,像星星,還眨呀眨的”用比喻、擬人,寫出野花多、閃閃發光、輕輕擺動的情景。

運用比喻、擬人、排比等修辭手法把春花描繪得更加生動、形象、具體。

③“花下成千成百的蜜蜂嗡嗡地鬧著”如果把“鬧”換成“叫”好不好?

討論並歸納:不好。因為蜜蜂的嗡嗡聲音不是從嘴巴里“叫”出來的,而

是振動翅膀發出的聲音,所以不能用“叫”;而且用“鬧”不僅有聲響,還呈

現出一派喧鬧沸騰的熱鬧景象,一個“鬧”字,境界全出。

④如果把這段文字分成兩層,應怎樣分?各寫了什麼?

第一層:從開頭到“大小蝴蝶飛來飛去”。

寫樹上的花(木本的花)。

第二層:從“野花遍地是”到本段完。

寫遍地野花(草本的花)。

⑤這一段中有相互的對比,請找出來。

答:色與味、虛與實、動與靜的配合:由與前後照應的“紅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說到“花裡帶著甜味兒”色彩與甜味相勾連;由花味甜聯想到果實實與虛相結合,蜂鬧蝶舞與繁茂鮮豔的花們相映襯。

五、小結

描寫景物要抓住特徵,如春草圖,抓住春草的情態、質地、色澤、長勢來寫。如春花圖,則抓住春花的多、豔、甜的特徵來寫。還可以運用比喻、擬人等多種

第二課時

一.複習上課,匯入新課

二.探究質疑

1.請同學起來朗讀第五段,並思考“春風圖”從哪些感覺寫出春風的什麼特徵?

(1)“‘吹面不寒楊柳風’,不錯的,像母親的手撫摸著你”從觸覺寫出春風的溫柔;(2)“風裡帶來些新翻的泥土的氣息……空氣裡醞釀”從嗅覺寫出春風的芳香;(3)“鳥兒將巢安在繁花嫩葉當中……成天嘹亮地響著”從視覺、聽覺寫出春風的和悅。這段文字從觸覺、嗅覺、視覺、聽覺等方面,把無形、無味、無色的春風寫得有聲有味,有情有感。

2.“春風圖”運用了哪些修辭手法,有什麼作用?

(1)“吹面不寒楊柳風”運用引用、借代,寫出春風的溫暖。

(2)“像母親的手撫摸著你”運用比喻、擬人,寫出春風的溫柔。

(3)“(鳥兒)高興起來了,呼朋引伴地賣弄清脆的喉嚨,唱出宛轉的曲子,跟輕風流水應和著”運用擬人,寫鳥兒迎春的歡悅。

3.請同學起來朗讀第六段,並思考:

①這一段寫的是什麼?春雨圖”如何抓住春雨的特徵來寫的?

(1)“雨是最尋常的,一下就是三兩天”寫出春雨的經常;

(2)“像牛毛,像花針,像細絲,密密地斜織著”寫出春雨的細密;

(3)“人家屋頂上全籠著一層薄煙”寫出春雨的輕盈;

(4)“樹葉兒卻綠得發亮,小草兒也青得逼你的眼”寫春雨的潤物。

②“春雨圖”按什麼順序描寫的?

討論並歸納:從靜景到動態,從物到人,由近到遠。

③“春雨圖”運用了哪些修辭手法,有什麼好處?

(1)“像牛毛,像花針,像細絲”用博喻、排比,寫出春雨多、細、密的特徵。

(2)“他們的房屋,稀稀疏疏的,在雨裡靜默著”用擬人烘托出鄉村的安靜而和平。

4.請同學起來朗讀第七段

①文章怎樣描寫“迎春圖”?

討論並歸納:由景及人,從天上的風箏寫到地上的孩子;蝸居在屋子裡一

冬的老老小小也趕趟兒似的一個個都出來了。春到人歡,舒活舒活筋骨,抖摟

抖摟精神,各做各的一份事去。春天充滿著希望,因為“一年之計在於春’,

剛起頭兒,有的是工夫,有的是希望。”

②文章引用“一年之計在於春”這個俗語有什麼好處?

引用俗語啟迪人們:抓緊春光努力工作,奮發向上。體現了文章的主旨。

5.請同學起來朗讀最後一部分(8—10),並思考:

(1)、最後一部分講的是什麼?

答:是通過三個比喻,表達對春的讚頌。,強調它的“新”“美”“力”。

(2)、這三段可不可以互換,或者是合為一段?為什麼?

答:不可以。用比喻手法。三個比喻有聯絡有區別,使春意越來越濃。先喻為娃娃,再喻為小姑娘,最後喻為健壯的青年,從不同角度寫,寫春的成長,把春天的生意盎然、千姿百態、青春活力描繪得十分動人。

三.概括主旨

四.課後反思

《春》教學設計9

【教材解讀】:

《春望》是一首千古傳誦的愛國詩篇,寫於安史之亂中詩人困居長安之時,表達了詩人憂慮國家、感時懷人的焦急心情。國都殘破,春城草深,一破一深,令人怵目驚心。詩人在寫景中抒發感慨,觸景生情,移情於物,把國破之痛寫得十分強烈,把愛國與傷時之情緊密交織在一起,把國和家的命運緊密地聯絡起來。

【學習目標】:

1、理解詩歌內容,熟讀背誦。

2、領略古詩詞的意境美。

3、感受詩人深沉的愛國情懷。

【學習重點】:

理解詩歌內涵,準確把握詩中情感。

【學習難點】:

體會作者寫作時的背景或心境。

【學習方法】:

誦讀

【課時】:

1課時

一、匯入新課:(導)

1、情景匯入:讀對聯,識人物。

師導語:在盛唐的詩壇,矗立著兩座不朽的豐碑,分別是浪漫主義的李白和現實主義的杜甫,請讀大螢幕上的對聯,你能看出對聯寫的是哪位詩人?[杜甫]

今天我們一起走近杜甫,從他的名詩《春望》中感悟詩人憂國憫時的情懷。這首詩編入第五單元,本單元所選詩文,多表達古代文人的志趣,我們要在反覆誦讀中領會豐富的內涵。

2、齊讀學習目標。

3、請展示你的課前預習。[學生展示文學常識、字形、字音、字意等。]

4、師過渡:《禮記》中說“凡事豫則立,不豫則廢”,充足的準備是做好任何事情的前提。大家預習非常細緻,準備好了就讓我們一起走進文字,與詩人對話。

二、走進文字:(學)

1、聽讀感知。

師:首先我們一起聽讀古詩。聽之前我想問問大家,聽讀古詩應該注意聽什麼?[生:聽準字音、停頓,注意句子的語氣,語調。]好,大家盡力做到這幾點,別忘了做標記哦![放範讀視訊,學生標記。]

你都做了哪些標記?[學生交流]

2、朗讀指導。

師:同學們聽得很認真,感覺也很正確。朗讀古詩的技巧包括節奏、停連、重音、語氣。請大家看大螢幕:

節奏:五言詩的節奏一般是221式或212式。

停連:依節奏停頓,依意思或者感情連貫。

重音:強調的字詞讀得重、響。

語氣:依據詩歌的內容、感情。

這是一首五言律詩,節奏是兩字兩字一字或者兩字一字兩字,意思連貫的時候可以停頓短一些,如“山河在”。關鍵的詞讀重一些,如破、深。語氣依據內容、感情確定。本詩的感情正如同學們所說,是低沉的。

3、初讀感受。

師:瞭解朗讀技巧,我們再來感受一遍古詩,這一次,我們小聲跟讀,注意體會節奏、重音、語氣。

4、自讀展示。

師:學者周汝昌說:古詩“音樂性極強,節奏性特美,乃是世間上千種語文的唯一的一種‘詩的語文’,無與倫比!”請大家大聲地、自由地朗讀,用自己的聲音來詮釋古詩無與倫比的美吧![學生自由讀,組長組織讀]

師:哪位同學先展示一下?喜歡哪句就讀哪句。展示的同學依組內序號加分。[學生個人展示讀,師生共同評價朗讀。]

來,拿起書,抬頭挺胸,我們全班一起讀,讀出詩的韻味來[學生齊讀]

5、理解詩意。

師:俗話說,讀書百遍,其義自見。經過反覆的朗讀,你讀懂詩歌寫的內容了嗎?請小組交流一下,用自己的話說說詩歌的意思。

有小組內理解不了的詩句嗎?哪個小組來解決?

好了,請每組只說一句,依序號雙倍加分。[學生小組交流後,師評價。]

三、個性解讀:(研)

1、小組合作,理解詩情。

師:古詩評論家鍾嶸在《詩品》中提出,最好的詩應該是“幹之以風力,潤之以丹採”,風力指思想內容,丹採指文詞形式。詩歌是抒情性的,但形象性很強,所有的思想內容都蘊含在形象之中,藉助形象表達情感。接下來我們通過一個活動感悟《春望》之“風力”。(大螢幕設定情景)

如果你當導演,把《春望》拍成電視短劇,你選擇拍什麼內容?說說你選擇的依據和理由。

請同學們小組合作研究,然後展示。

學生小組學習,教師適當指點。

預設:

我們選擇拍攝國破城荒的景象,畫面上突出對比,由壯麗的山河到破敗不堪的都城,由繁華時長安城的春景到眼前的荒草遍地,不見一人。(這在文學上的寫作手法叫“對比反襯”)

我們選擇拍攝花鳥淚驚的一幕,依據是“感時花濺淚,恨別鳥驚心”。這應該是個近景,詩人看花而流淚,聽鳥而心驚,特寫花上的淚珠和詩人痛苦的表情。(為什麼看花會流淚,聽到鳥叫會驚心?看到什麼樣的花會流淚?在什麼情況下會驚心?這在文學上叫“寓情於景”)

我們選擇拍攝烽火家書這一段,依據是“烽火連三月,家書抵萬金”,用長時間的鏡頭展現戰火紛飛、戰馬奔騰、戰爭中的廢墟、流離失所的百姓,體現出“連三月”之長。特寫在戰火中焚燬的家信,詩人盼望得到一封家書,然而終歸是失望的表情,體現家信難得。

我們選擇拍攝白頭更愁。具體表現詩人滿頭白髮如冰雪,因焦慮憂愁而頻頻搔首,髮簪在短小的髮髻上搖搖欲墜。

師:我們來總結一下:在同學們導演的短劇中,我們看到了城牆、荒草、廢墟上的野花,戰火中的家信以及詩人滿頭的白髮。鑑賞詩歌,就是要抓住詩歌所描寫的形象,在感受形象的過程中體會感情。

2、小組合作,美讀感悟。

師:此時此刻,我感覺我們真實地觸控到詩人的心靈了,和詩人的心一起跳動,關心國家,關注人民,那就讓我們再一次表達對詩歌和詩人的理解。

請以小組為單位設計誦讀形式,展示學習成果。

[生配樂、配畫、輪讀、唱讀、演讀……]

同學們的創意真棒,說明大家真正讀懂了詩歌,你們不愧為未來的藝術家!

四、學以致用:(練)

師小結:詩人懷著“致君堯舜上,再使風俗淳”的政治理想,用悲憫的目光觀照現實,用寫實的筆法進行藝術創造,再現了唐王朝由盛轉衰的全過程,也傳達了詩人憂國憂民的思想感情。七年之後,當詩人聽到官軍勝利的訊息後,會是怎樣的,我們一起來看:

比較閱讀—賞析《聞官軍收河南河北》

劍外忽傳收薊北,初聞涕淚滿衣裳。

卻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詩書喜欲狂。

白日放歌須縱酒,青春作伴好還鄉。

即從巴峽穿巫峽,便下襄陽向洛陽。

1、本詩寫了哪些形象?表達作者怎樣的心情?

2、兩詩表達的感情是一悲一喜,然而卻有相同點,相同之處是什麼呢?

五、總結提升(評):

1、師總結。古人借詩言志,今人論詩識人,通過這節課的學習,你瞭解了一個怎樣的杜甫?

是啊,“落日悲江漢,中宵淚滿床”詩人因國破而憂傷;“安得廣廈千萬間,大庇天下寒士俱歡顏”詩人因民生而落淚,這就是詩聖杜甫。他為我們後人樹起的,既是文學的豐碑,亦是人格的豐碑。懷著對詩人的敬仰,我們齊背這首詩。

2、學生總結評價一節課的學習。

請同學們總結這一節課的收穫。

請語文課代表評價這節課的學習。

作業

1、積累杜甫的詩歌,進一步感悟詩人憂國憂民的情懷。

2、用本節課學到的閱讀古詩的方法,選擇一首古詩進行賞讀。

板書:

春望

杜甫

“丹採”“風力”

國破城荒悽

花鳥淚驚悲憂國對比反襯

烽火家書苦憂民觸景生情

白頭更短愁

《春》教學設計10

【學習目標】

1、瞭解詩中所描寫的景色,從中感受自然美。

2、入情入境,讀中感悟,體會作者表達的思想感情。

3、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教學重點】

誦讀古詩,體會作者從聽覺、視覺、觸覺等多角度觀察事物的方法。

【教學難點】

透過詩中描寫的景物,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並把自己的感受表達出來。

【教學準備】 多媒體課件

【教學過程】

一、談話激趣,匯入新課。

1、談話(同學們,一年四季中,你們最喜歡哪個季節?為什麼?)(奇妙的大自然,正因為有了季節的更替,自然的變換,才給我們帶來了五彩繽紛的世界,帶來了無窮的樂趣。古代許多詩人看到這樣美妙的世界,為我們留下了讚美四季美景的詩。大家能背幾首嗎?今天我們再學習杜牧的一首詩。)

2、板書課題:江南春

(設計意圖:從學生已知經驗入手,在生活和新知之間架起一座橋樑,喚起學生對江南春景的遐想)

二、看圖入境 ,揭示課題。

1、今天,我們隨杜牧一起走進江南,去看看江南春天的綺麗景色。

2、看江南美景。(課件演示圖文並茂並伴有美妙音樂的江南美景圖。)

3、交流觀後感。(江南美嗎?我們來看看杜牧是怎樣來表達自己對江南的喜愛和讚美之情的。

(設計意圖:讓學生從圖畫中初步感知江南的美景,為學習古詩做好感情鋪墊。)

三、品詞析句,體會景美。

1、(師)詩是無形畫,畫是有形詩,聽範讀,邊聽邊想,你彷彿看到了什麼?聽到了什麼? (課件出示古詩,並範讀。)

2、學生自由朗讀古詩,對照註釋,理解詩意。(根據需要可進行合作式學習)

3、(師)詩中描繪了哪些景物呢?把詩中描寫描寫景物的詞畫出來。

啼鶯 綠樹 紅花 水村 山?? 酒旗風 寺廟 樓臺 煙雨

4、(師)根據自己的理解,對上述景物加以描繪,說說詞語所表達的意象。

遼闊的千里江南 黃鶯在歡快地歌唱 叢叢綠樹映著簇簇紅花 傍水的村莊 依山的城郭 迎風招展的酒旗 數不清的寺廟 迷濛的煙雨

5、(師)想象這是一幅什麼樣的江南春景圖?(江南地域遼闊,春景繁富。 “千里” 之內,處處雜花生樹、 紅綠相映、黃鶯歌唱;“千里”之內,水村山,處處酒旗飄揚;“千里”之內,“南朝四百八十寺”點綴于山水佳勝之處,金碧莊嚴,樓臺隱現。霏霏細雨,淡淡輕煙,使無邊春色在煙雨空濛中更顯出迷人的風韻,這正是“江南春”的典型特色。突出這一特色,就把“江南春”寫活了。)

6、請大家用自己最喜歡或是最擅長的方式來展示這首詩所表達的意境,想用自己的話描繪詩句景象的,可以試著說一說,喜歡朗讀的可以有感情地讀一讀,愛畫畫的可以畫一畫。

7、學生分組練習、展示並進行評價。

(設計意圖:文字已提供了古詩的註釋,讓學生自主研讀解詩句的意思,通過反覆誦讀、或自己喜歡的方式、合作交流獲得對詩的整體感受。)

四 、理解詩意,感悟情美。

1、你瞭解杜牧嗎?整首詩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情感?

(學生根據自己蒐集的有關杜牧的資料進行交流。)

2、面對同一情境,不同的人會有不同的感受,因為每個人的認識和經歷都是不同的,根據你對杜牧的認識,你猜測杜牧當時是懷著

怎樣的心情寫下這首詩的呢?這種心情在詩中是如何表現出來的呢?

2、可能學生有的認為杜牧是愉悅的,有的認為他當時是有些傷感的,結合課文及當時的社會背景讓學生展開辯論。

3、(師)詩人在在讚美風景秀麗的江南時,暗含著對祖國命運深深地憂慮,他是借景抒情,這是古詩常用的表現手法。(列舉《夜泊秦淮》等詩進一步說明)

(設計意圖:猜測是發揮學生想象力的重要手段,也是新課程提出的一種重要的語文學習的方法。只有讓學生插上想象的翅膀,學生的思維才會不斷地豐富,學生對古詩意境的體悟才能由表及裡。) 五、 拓展誦讀,體會韻美。

1、自由朗讀,體會詩人的情感和韻律美。

2、播放抒情的輕音樂,老師充滿深情地誦讀這首詩。

3、配樂,男女生分別誦讀

4、配樂,師生共同誦讀

5、學生誦讀有關描寫江南的詩詞和描寫春天的詩詞。如《憶江南》、《泊船瓜洲》、《遊園不值》、《惠崇春江晚景》等。

(設計意圖:讓學生在吟誦中享受古詩,一遍比一遍讀來入調,一遍比一遍體會親切,全身心地讀,有滋有味的讀,慢慢達到背誦的程度。真正地體會到詩歌的韻律之美。)

六、課堂延伸,表現春美。

1、江南的春天很美,我們身邊的春天怎樣呢?請欣賞歌曲《嘀哩哩》。(課件播放歌曲)

2、欣賞我們身邊的春天。(課件播放春景圖)

3、請你用自己的方式表達自己對春天的喜愛和讚美之情。(學生可以用吟詩、唱歌、作畫、寫話等方式來表達。)

(設計意圖:給學生自主表達的權力,充分調動其學習積極性,讓他們以自己喜歡的方式表達對春天的喜愛和讚美之情。)

七、課外作業,積累運用。(蒐集描寫春天的古詩詞,試著背誦並運用。)

【板書設計】

江南春

寫今 懷古

讚美{ } 感慨 晴天 雨天

《春》教學設計11

文字細讀

這首詩歌描寫了情趣盎然的春天。詩人以清新優美的語言引導人們去欣賞大地回春的動人景象,給大自然的景色賦予了純真的生命:讓自然界的一草一木都富有了靈動的色彩,讓所有的小生物都成了孩子們親密的小夥伴。表達了作者對春天、對大自然的濃濃愛意。

全詩共六個小節,描寫了孩子們從殷切地盼望了“整整一個冬天”,到盡情地在大自然中尋找、感受春的訊息,直至盡情地嬉戲、玩耍,將喜悅之情表現得淋漓盡致。

第一小節彷彿是一個個特寫鏡頭,春風、春水、樹枝、水鴨構成了一幅春意盎然的圖畫,春天的美好躍然紙上;第二小節總寫換了春裝的孩子們歡笑著投入大自然的懷抱尋找春天的訊息;第三小節至第六節詩歌為我們“推”出四幅戲春圖:捉、放飛舞的蝴蝶,是愛,是憐,是珍惜;問候開放的雛菊,是欣喜,更是朋友般的親密。枝條吐出綠苞、溪水被春天喚醒;明麗的太陽、搔癢面頰的嫩草……一切都是那麼生機勃勃,讓喜歡春天的孩子陶醉於春的訊息之中。

詩中的孩子們在大自然中歡笑,於是,讀詩的孩子在詩人筆下的大自然中徜徉,便也擁有了大自然般博大的情懷,濃濃的愛意,從而更加熱愛大自然,熱愛我們這個世界!

教學目標

1.認識本課6個生字,會正確書寫12個生字。理解“訊息、漂白、牽引、愛憐、雛菊、禁不住”等詞語的意思。能正確拼讀“漂、禁”兩個多音字。

2.能正確、流利、有感情的朗讀全詩,背誦詩歌。

過程與方法目標

1.繼續進行自主識字,提高學生隨文理解詞意的能力,同時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

2.通過朗讀詩歌,指導學生邊讀邊想象,增強對詩歌的理解,培養學生的想象力。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

通過讀、誦、背感受春天的勃勃生機。展開想象,激發學生感受和表達對春天的喜愛之情。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激發興趣匯入新課

教師先板書“訊息”,指名學生讀。引導學生交流自己對“訊息”的理解。

師:春姑娘就要來了,她想給小朋友們發一個春天到來的好訊息,你幫她想一想:春姑娘可以怎麼告訴我們這個好訊息呢?”(學生暢所欲言。)

春姑娘把小朋友們的好主意讓一位詩人寫成了一首詩來傳達“春的訊息”。我們來讀一讀,看看誰能收到這些訊息。

設計意圖:創設情景,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讓學生聯絡已有的生活經驗學習新知。

二、初讀課文,自學生字

1.學生自由讀詩,遇到不認識的字可以用以前的方法來解決。

2.出示生詞卡片,指明讀,注意“漂”是個多音字,漂白、漂亮

開火車讀。

3.用各種形式理解文中詞語。

“漂白”、“牽引”、“愛憐”、“雀躍”、“搔癢”等詞語可以結合詩中的具體語境、生活經驗和具體的動作來理解。

對於其他詞語可以相機解決。

4.檢查讀文情況。

教師指名學生按小節讀課文,聽者可以習慣性的進行評價。

設計意圖:通過多種形式認讀、理解文中的詞語,既形象生動,教給了學生理解詞語的方法。

三、師生對話、品悟詩情

1.教師引導學生再讀詩歌,邊讀邊想,讀完課文後,你感受到的春的訊息在哪裡?

2.引導學生交流讀後的感受。

3.引導學生抓住自己觀點的支撐點,通過感情朗讀來表達出來。

第一節中春的訊息是指春風、春水、樹枝、水鴨;抓住“盼望”“整整”體會孩子們渴望和欣喜的感情。

第二節中春的訊息是指換上春裝;“飛過”“飛上”表達了孩子們尋找春天的歡快和急切之情。

第三節中春的訊息是指蝴蝶飛舞;抓住“愛憐”體會孩子們對自然萬物的愛。

第四節中春的訊息是指雛菊開放;抓住“雀躍”體會孩子長高的自豪和欣喜。

第五節中春的訊息是指吐出綠苞、溪水唱歌;

第六節中春的訊息是指太陽照耀、被嫩草搔癢的面頰;

4.配樂朗誦詩歌,美讀中品位所蘊涵的情感。讚美春天!

設計意圖:

通過抓住重點的詞句,來幫助孩子們去領會詩歌中對春天的盼望、欣賞和感受,進而通過感情朗讀來讚美春天。

第二課時

四、記憶字形,指導書寫

1.認讀本課生字卡片,組詞,並說句子。

2.小組討論如何記憶字型,如何把字寫好看。

3.指導重點字的書寫,如“雀”字。

五、拓展延伸,積累實踐

1.關於春的訊息還有很多很多,只要你做一個細心觀察的孩子,你一定能發現的更多!去找一找相關描寫春天的兒歌、古詩、歌曲讀一讀、背一背、唱一唱。也可以自己動手畫一畫,剪一剪美麗的春天。

2.積累詩歌中描寫的生動的詞語或句子。

《春》教學設計12

一、情景引入

1、播放優美的春天的視屏,讓學生用所學過的詞語描繪剛才所看到的情景。

過渡:春天一直以來都是文人墨客所描繪和歌頌的物件,在同學們的記憶中又有哪些描寫春天的詩句?

2、指名背誦描寫春天景色的古詩。

3、引出詩題“江南春”:顧名思義,江南的春天。全詩描寫了江南春天的綺麗景色。

二、自學古詩,整體感知

1、介紹作者:杜牧(803-852)唐代詩人。字牧之,京兆萬年(今陝西西安人)。精通兵法,有政治才能,詩文都寫得很好,詩以七絕最為出色。與李商隱齊名,世稱“小李杜”。

2、學生自由誦讀古詩。

要求:(1)讀準字音,注意節奏。

(2)邊讀邊想詩句的意思,畫出不理解的詞句。

3、檢查學習效果

(1)指名朗讀,集體正音。

(2)分組讀。然後齊讀全詩,注意停頓。

4、再讀古詩,結合旁邊的註釋,理解詞語或詩句的意思。

5、學生交流收穫,提出不懂的地方。

三、反覆誦讀,體會詩意

(一)前兩行——晴景、寫今

1、學生自由誦讀古詩,想想“鶯啼”、“綠映紅”、“水村”、“山郭”、“酒旗”的意思。

2、學生交流對詞語的理解。集體訂正。

3、理解“千里”並不是真的有千里,而是虛指,在這指的是遼闊的江南地區。

4、體會第一句詩的意思。可指名讓學生說(遼闊的江南到處是黃鶯宛轉啼鳴,到處是綠葉紅花相互映襯。依山臨水的城鄉,迎風招展的酒旗。)

5、看圖、配樂輔助,指導學生讀出江南春日的美景,用自己的話描述感受到的內容。

(二)後兩行——雨景、懷古

1、提問,詩歌的後兩行還是描寫江南春天的晴景嗎?

2、學生默讀後兩行詩,體會一下抒發了詩人怎樣的思想感情教師及時的補充背景知識(南朝統治者迷信佛教,廣建佛寺,企圖依靠神靈的庇護,永保江山穩固。)

3、集體討論(抒發了作者憂國憂民之情)

4、教師小結:南朝統治者迷信佛教,廣建佛寺,企圖依靠神靈的庇護,永保江山穩固。可是時移世易,當年的許許多多的寺廟,有多少樓臺掩映在蒼茫的煙雨之中了呢?

5、帶著理解,學生再次有感情地朗讀這首詩。

6、練習背誦古詩。

四、合作交流、品味意境。

小組交流:這首詩抓住了哪些景物來描寫春天?描繪了春天怎樣的畫面?

1、小組交流探討。

2、彙報交流成果。

五、拓展延伸

師:“最是一年春好處,絕勝煙柳滿皇都”,春天是一年中最美好的季節,讓我們一起來咱們春天吧!齊讀古詩:

春日 題畫

[宋] 朱熹 [清] 袁牧

勝日尋芳泗水濱, 村落晚晴天,

無邊光景一時新。 桃花映水鮮。

等閒識得東風面, 牧童何處去?

萬紫千紅總是春。 牛背一鷗眠。

六、作業

依據《江南春》這首詩歌的內容,發揮自己的想象力,為這首詩配一幅畫。

七、板書設計

江南春

杜牧(唐)

江南美景

煙雨樓臺 憂國憂民之情

教材分析:

《江南春》是蘇教版語文第八冊第一單元的內容。是唐代詩人杜牧的一首七言絕句。這是一首素負盛譽的寫景詩。全詩以高度概括的筆法,勾勒了江南地區的風物,描繪了江南明麗而迷濛的春景。色彩鮮明,情味雋永。一首七言絕句,能展現出這樣一幅廣闊的畫卷,真可謂“尺幅千里”了。作者在描繪千里江南明媚可愛的春光的同時,也慨嘆南朝的覆亡,寄託了諷喻之意。

教學要求:

1、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和背誦古詩。

2、小組合作,藉助註釋,理解重點詞語及詩句的意思。

3、讀中感悟,並能展開想象,體會是人表達的感情。

4、想象古詩描繪的畫面,感受古詩語言與意境的美,培養學生對自然美和藝術美的鑑賞能力。

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

1、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和背誦古詩。

2、通過誦讀,理解詩句的含義,體會詩歌的意境,體會詩人表達的感情。

教學難點:

1、誦讀古詩,體會作者從聽覺、觸覺、視覺等多角度觀察事物的方法。學習作者邊觀察邊想象以及動用各種感官從多角度觀察事物的方法。

2、透過詩中描寫的景物,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學時間:

一課時

《江南春》教學反思

這節課上下來,我感到特別的失落。雖然在實際的教學過程中,能夠抓住目標進行有層次的教學,體現了以讀為主的教學理念,引導學生走進了美的意境,但是還有很多的不足,試梳理如下,以作今後教學之鑑。

一、一部分學生的學習熱情沒有充分調動起來。我想首先是我個人的親和力不夠,學生和教師之間缺乏溝通,另外就是教師的語言不能打動學生,而且在個別問題提出後,沒有給學生充分的思考時間,這也是造成學生思維阻礙的一個原因。這是我值得思考的地方:如何激發學生積極動腦,大膽發言的慾望?

二、對教材的解讀能力不夠。比如說在對“鶯啼”的理解時,有學生就說這裡的鶯是指黃鶯,我沒有及時的更正,因為自己當時也不敢肯定,上完課之後,細細的分析了一下,“鶯”不能單指“黃鶯”而是包括了春天裡各種各樣的鳥類。

三、在第一句中的“綠映紅”中的“映”字,學生體會的很好,學習完第二句後,我想讓學生通過對比體會前兩行的江南的明朗絢麗之美,但在這一環節中,我的引導還不夠巧妙,讓學生體會的不夠細,其實這兩種美也是相互映襯的,可惜我沒有點到。

四、對課堂的駕馭能力不夠。在課堂中反映出的問題就是,教學環節設計得不夠緊湊,在講解詩意的時候浪費了過多的時間,以致後面的對詩人的情感感悟時,只是浮光掠影。

認真備好課是上好一堂課的基礎,只要多學習、多鑽研,我想我們會上出更多高效地課。總而言之,一節有效,精彩紛呈的課,離不開教師“精心”的預設,也不能沒有學生精彩的生成。要關注學生在課堂中處處閃現的生成點,學習處理好生成點中的智慧火花。

《春》教學設計13

一、課文匯入:

1、以歌曲《春天在哪裡》匯入。

2、複習幾首詠春的詩詞。看誰積累的多。

二、作者簡介:

朱自清(1898-1948),字佩弦,江蘇省揚州市人,散文家、詩人、學者、民主戰士。有詩文集《蹤跡》、散文集《歐遊雜記》、《背影》,以及一些文藝論著,收在《朱自清文集》裡。散文代表作有:《綠》、《春》、《荷塘月色》、《背影》等。朱自清的散文富於詩意,善於通過細緻觀察,細膩地抒寫出對自然景色的內心感受。學習本文除了體會這一特色外,還要注意本文描寫了哪些景物?從哪些方面來寫,寫出了景物的什麼特徵等。

三、朗讀課文,整體理解

1、教師範讀,學生試讀,全體齊讀。

2、本文抒發作者什麼感情?——對春天的喜愛和讚美之情

3、展示本文的結構層次。

第一部分(1—2)盼春(總領全文)

春草圖

春第二部分(3—7)繪春春花圖

春風圖

春雨圖

迎春圖

第三部分(8—10)頌春

四、學生自讀自品課文。小組討論,以問答的方式交流品析所得。

(一)讀一讀

1、讀準字音,疏通字詞。

2、深入意境,細細品味。

3、聲情並茂,體會風格與美感。

4、選擇自己喜歡的段落語句,反覆誦讀品味。

(二)品一品

1、品用詞之精。

2、品語言之美。

3、品寫法之巧。

4、品構思之妙。

(三)說一說

小組之間交流品評所得,互相問答,分組競賽。

五、寫作借鑑:

(一)從這篇課文來看,應該如何寫景?

1、運用各種修辭手法,如比喻、擬人、排比等;

2、從不同的感官角度來描寫,如視覺、

聽覺、觸覺等;

3、按照一定的順序來描寫,如從高

到低、從近到遠等;

4、虛實結合,動靜結合;

(二)模仿習作。

借鑑本文寫景的方法,描寫一幅秋景圖。

六、佈置作業

抄寫課後讀一讀,寫一寫中的詞語。

背誦課文1—3段。

《春》教學設計14

學習目標:

1、知識目標:瞭解古代詩歌所表達的思想感情。

2、能力目標:瞭解詩歌情景交融的特點,培養學生賞讀詩歌的能力。

3、情感目標:感受作者對祖國河山的熱愛之情。

教學重點:

1、通過精讀、誦讀、美讀,理解體味詩歌的意境美、語言美,受到美的薰陶。

2、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激發學生熱愛祖國大好河山的思想感情。

教學難點:引導學生進入詩歌意境,運用再造想象感悟詩歌內容。

教學方法:美讀法、合作探究法、討論法、

課前準備:

要求學生蒐集有關描繪西湖的詩文,體會西湖的美。

學情分析及相應對策:

七年級的學生剛進入國中,對詩詞的教學在國小階段要求背誦為止,而到了國中階段古詩的賞析已是考試考查的範圍了,所以在國中階段除了熟讀成誦的基礎上還需要教給學生賞析詩詞的方法,並能夠品味詩中的意境。所以在上課時除了讓學生多讀、美讀、背誦,讓學生通過合作學習共同探討完成教學任務,並利用多媒體課件上課,讓學生在直觀形象生動的教學中獲得知識,得到美的薰陶。

教學手段:

為增強本節課的趣味性、直觀性和參與性,讓學生更容易品味詩的形象和意境,藉助多媒體網路輔助貫穿整個教學過程。

教學過程

一、引入新課

1、投影西湖春景圖,播放《春江花月夜》的音樂,由圖片及音樂營造一種濃濃的學習氛圍,從而引入課題。

2、引出白居易,簡介作者。

3、出示學習目標

二、初讀詩,知詩意

1、給生字注音:啄沒堤

2、聽錄音範讀課文,要求學生在聽的過程中注意:

a、朗讀的節奏

b、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

3、按照古詩的要求學生集體讀課文,四人學習小組互讀課文。

4、請個別學生作示範性朗讀,然後讓學生互相點評。

5、學生說出標題提示了哪些方面的內容?(地點:錢塘湖、季節:春、事情:出遊)

6、明確詩的體裁(七言律詩)

7、學生讀後討論提出詩中難理解的字詞:水面初平雲腳低暖樹亂花不足

8、詩題說“春行”,說說作者的遊蹤:孤山寺?賈亭?白沙堤

《春》教學設計15

教學目標:

1.學習課文抓住景物特徵進行描寫的方法。

2.通過品味語言體會文中蘊含的情感。

教學過程:

一、匯入新課。板書課題、作者。

二、整體感知:

1.學生大聲朗讀課文,要求:標出生字詞;感受春天之美。

2.掃除文字障礙。(多媒體出示字詞。找學生讀,齊讀,寫生僻字)

三、學習課文抓住景物特徵進行描寫的方法,完成目標一。

1.“春”美在什麼地方?

我們都認為春天是最美的季節。那麼朱自清先生認為“春”美在哪些地方呢?請結合文中的語句來說一下。(多媒體顯示:朱自清喜歡“春”,因為“春”美在 。)

2.學生可能回答:

(1)“春”美在嫩綠的,軟綿綿的草。

春草是歷代文人爭相歌詠的物件,你還知道哪些寫春草的詩句?如:

“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賦得古原草送別》白居易(寫出了野草頑強的生命力。)

……

小結:同樣是寫春草,卻可以從不同的角度著筆。這也啟示我們,在寫作時可以多角度構思。

(2)“春”美在萬紫千紅的花。 花的特點:花朵多,花色豔,花味甜

(3)“春”美在溫暖的楊柳風。 風的特點:和煦、芳香、悅耳

“春風”與林斤瀾的《春風》對比閱讀,學生能說出二者的不同特點即可。

多媒體顯示:“一夜之間,春風來了。忽然從塞外的蒼蒼草原,莽莽沙漠,滾滾而來。從關外撲過山頭,漫過山樑,插山溝,灌山口,嗚嗚吹號,哄哄呼嘯,飛沙走石,撲在窗戶上,撒拉撤拉,撲在人臉上,如無數的針扎。” ——林斤瀾《春風》

同樣是寫春風,朱自清筆下的春風和林斤瀾筆下的春風有什麼不同呢?

朱自清筆下的春風是柔柔的、清新的、悅耳的;“象母親的手撫摸著你”。

林斤瀾筆下的春風則充滿力度,充滿豪邁之情。“如無數的針扎”。

(4)“春”美在細密的春雨。

“春雨”與《春夜喜雨》對比閱讀:

多媒體顯示:杜甫《春夜喜雨》詩。

杜甫詩中的春雨和朱自清的“春雨”特點一樣嗎?

都是伴隨和風而來,突出春雨的細的特點。杜甫詩中的春雨是無聲的,朱自清的“春雨”是密、亮、綿長的。

(5)“春”美在充滿活力、充滿希望的人們。

3.小結:中國散文學會會長林非在《現代六十家散文札記》中說:“朱自清的成功之處是,善於通過精確地觀察,細膩地抒寫出對自然景色的內心感受。”朱自清以詩的筆調,描繪了我國南方春天特有的景色。使我們陶醉在美麗的春光中。(板書:——美在景物)

四、通過品味語言體會文中蘊含的情感,完成目標二。

1.品味語言:《春》美在什麼地方?(邊品味語言邊指導朗讀)

朱自清先生用他的生花妙筆給我們展示了春天的躍動的活力與生命的靈氣,你最喜歡文中的哪些描寫?請抓住關鍵的字、詞、句,說說喜歡的原因。

(多媒體顯示:我喜歡《春》,因為《春》美在 )

預設以下賞析的點:

(1)把“小草偷偷地從土裡鑽出來”換為“小草一下子從土裡生出來”,或把“鑽“換成“長”、“拱”,體會其表達效果有何不同。

(2)王國維在《人間詞話》中說:“著一‘鬧’字而境界全出。“鬧”字渲染了怎樣的境界?

(3)寫野花用了什麼手法?為何那麼傳神?

(4)“像牛毛,像花針,像細絲”三個比喻的表達效果。

“密密地斜織著”中的 “斜”字,“人家屋頂上全籠著一層薄煙”中“薄煙”一詞,“綠得發亮”及“青得逼你的眼”的“逼”的表達效果。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