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潮教學設計第一課時優秀

來源:果殼範文吧 1.17W

作為一位傑出的教職工,常常需要準備教學設計,教學設計要遵循教學過程的基本規律,選擇教學目標,以解決教什麼的問題。優秀的教學設計都具備一些什麼特點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觀潮教學設計第一課時優秀,歡迎大家分享。

觀潮教學設計第一課時優秀

觀潮教學設計第一課時優秀1

【教材分析】

這是一篇十分優美的寫景的文章,描寫了被成為“天下奇觀”的錢塘江大潮。文章分為四個自然段,先總寫,然後從“潮來前、潮來時、潮來後”三個方面具體刻畫了錢塘潮的雄偉壯觀,有聲有色,有景色的正面描寫,也有觀潮人的側面烘托,是很好的進行朗讀訓練的文章,同時,也是進行寫景類文章寫作訓練的典範。

【學情分析】

本班學生共21人,無論在學習習慣、語言理解能力、思維能力及語言表達能力上,都存在較大的差異。a類為優生,有一定的語文學習能力,有較強的閱讀理解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主動探究的意識較強,通過閱讀有自己一定的見解,並能提出較有質量的問題,而且有較強的發言積極性。b類為中等生,具備一定的閱讀理解能力,但需要通過反覆閱讀或者一定的提示,語言組織、表達的能力不很強,但其中有一部分也能積極思考並參與發言。c類為基礎生,學習能力較弱,主動探究學習意識薄弱,課堂參與興致不高,需要在老師和同學的幫助和指導下習得知識,並有所感悟。因此,在教學時我重視對兩頭的兼顧,充分進行個別化教學,使不同的學生在原有的基礎上均有提高。

【教學目標】

1、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第三、四自然段。

2、感受錢塘江大潮的壯麗奇景,激發學生熱愛祖國大好河山的思想感情。

【教學重難點】

課文中“潮來時”這部分的學習。

【教學時間】

1課時。

【教學準備】

《觀潮》課件。

【教學過程】

一、“潮來前”,學習課文1、2自然段。

1、生齊讀課文第一自然段:點撥學生理解“觀潮”與“天下奇觀”中的“觀”字。

⑴師引生答:當教師說出因為“錢塘江大潮,自古以來被稱為天下奇觀”之後引導學生說出:“所有吸引了許多人到這裡來觀潮”。

⑵教師再三誘導提問,讓學生理解“觀”在不同的詞語中,表達的意思不同:

“觀潮”中的“觀”與“天下奇觀”中的“觀”意思一樣嗎?在教師的再三提問中讓學生講出“觀潮”中的“觀”是看的意思,“天下奇觀”中的“觀”是景象的意思,在這裡是指潮來時的景象。進而講解課題《觀潮》即觀天下奇觀。

2、讓學生了解“潮來前”錢塘江面的景象及觀潮人的心情:

⑴讀中找:讓學生按照教師的問題,找出寫潮來前江面景象及人們心情的句子。

⑵讀中聽:在一名學生朗讀出“平靜的江面,越往東越寬,在雨後的陽光下,籠罩著一層濛濛的薄霧”句子之後,讓基他學生在聽讀中說出潮來前江面上很平靜。在一名學生朗讀出“大家昂首東望,等著,盼著”句子之後,讓其他學生說出觀潮人的心情急切。

二、精學“潮來時”,學習課文第3、4自然段

1、看課件激發興趣,調動學生的視覺和聽覺:教師提出:“如果你們就在觀潮的人中,你們的'心情急不急呢?老師找來了大潮到來時的課件你們想不想看呢?”

在師生的問答中,教師讓學生帶著“潮來時有哪兩點給你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這個問題看課件。

2、學生看完課件,回答出“潮的聲大,浪高這兩點給他們留下了深刻印象”之後,教師指導學生自讀課文第3、4自然段,讓學生在課文中找出三處“寫潮來時的聲音”和四處“寫潮的樣子”。

⑴知潮聲:

讓學生讀出三處寫潮聲的句子後,指導學生用課文中的詞語概括其聲的方法:“聲像什麼?響聲怎麼樣?”在學生回答後,將學生回答得最確切的“悶雷”、“越來越大”、“山崩地裂”板書在黑板上。

⑵知潮形:

用以上的方法,將學生概括最全面又準確的“一條白線”、“拉長變粗”、“白色城牆”、“白色戰馬”板書在黑板上。

⑶知其序:

①先讓學生觀察黑板上板書的潮之聲和形的詞語,並讓學生回答出:

從潮聲與形的變化中可知作者是由遠及近地觀潮。

②再讓學生從第3、4自然段中找出由遠及近這一觀察順序的詞語:

“遠處”、“過了一會兒”、“水天相接”、“向前移動”、“再近些”、“越來越近”。

⑷訓其說:

訓練學生把潮來時聲、形有條理地說。先讓全體按板書內容練習說,再讓學生加上表示觀察順序的詞練習說,然後請一個學生有條理地說出以下內容:

午後一點左右,從遠處傳來悶雷滾動的聲音。過了一會兒,響聲越來越大,在東邊水天相接的地方,出現了一條白線,白線向前移動變粗拉長,再近些,形成了白色城牆。那浪越來越近,猶如白色戰馬齊頭並進,發出山崩地裂的響聲。

⑸解其聲:

讓學生從遠聽如“悶雷”,近聞如“山崩地裂”使人聽到“千萬匹戰馬齊頭並進”,感覺“大地好像顫動”這些詞語中,理解錢塘大潮其震耳欲聾,聲勢之大動人心魄。

⑹解其形:

讓學生逐句分析:

先認清比喻句:

“一條白線”、“白色城牆”、“白色戰馬”。

再理解其義:

“一條白線遠看潮細、長的樣子”;“白色城牆”說明浪高(六米),潮頭直立向前移動,可見潮水是洶湧而來;“白色戰馬”齊頭並進,說明後浪湧前浪,一排浪剛過另一排浪緊跟,可見水勢既大,速度之快,給人以勢不可擋之感。這不是一般的浪,罕見的浪,這不是一般的潮,是罕見的潮。

⑺解其情:

教師先發問:“如果你們就在觀潮的人之中,此時你們的心情是什麼樣的呢?”讓學生帶著這個問題再看課件。

鏡頭之一:

聞其聲不見其形。讓學生理解此時觀潮者是“人聲鼎沸”,到處都在喊“潮來了”的聲音。

鏡頭之二:

聞其聲見其形。讓學生理解此時潮聲是“人群沸騰”,比剛才的喊聲更高,情緒高漲。

鏡頭之三:

聲如“山崩地裂”,形如“白色城牆”、“白色戰馬”。此時教師問為什麼書中不寫人的聲音了呢?讓學生理解水勢浩大勝過人聲而人聞此聲見此形張口咋舌,驚而無語。

三個鏡頭,在形象與語言的結合中,讓學生理解觀潮人的“喜”、“驚”之情。

⑻表其情:

教師先小結:

錢塘大潮聲巨大、浪罕見令人又驚又喜使人驚心動魄。然後讓學生用這樣的感情朗讀“潮來時”這部分。

三、自析“潮過後”,學習課文第5自然段

知其餘威,進一步理解潮勢:

教師讓學生帶著“潮過江面景象會是什麼樣”的問題自學、自析。

學生從潮頭“奔騰而去”、“餘波還在漫天卷地地湧來”分析中理解潮頭洶湧,餘威猶在。

學生從“霎時”一詞的分析中,理解潮頭一眨眼就過,進一步理解江潮速度之快。

學生從“江水漲了兩丈來高”的分析中進一步理解大潮這奇。

學生從“依舊”一詞的分析中,進一步理解“潮前這靜”──“潮來之動”──“潮過之靜”的變化。

學生從平時是江水流向大海,現在是海水往江裡倒灌,這一罕見的奇景中,分析出觀潮人對錢塘大潮壯麗、奇觀的自然現象的讚美之情。

四、再憶“潮來前”,讓學生進一步理解“天下奇觀”

1、在教師提出的“潮過後”江水突漲,高出兩丈來高;“潮來時”聲勢浩大、浪高罕見都說明大潮之奇,而“潮來前”是不是也能說明奇這一問題,讓學生再讀“潮來前”這一段。

學生從“八月十八”時間上找出大潮時間上與平時的潮不同,從時間比一般的潮推後三天說明“奇”。

2、教師從這些奇中讓學生進一步理解大潮“午後一點左右”才到,而清早觀潮者已“人山人海”的描述中,讓學生理解以人潮襯海潮──從另一個角度說明特殊的潮引人入勝。

五、師生歸納板書

1、從“思想線”的歸納中教給學生解詞的方法,“天下奇觀”中的“奇”是指特殊,聲形巨大,海水倒灌異於一般。

2、從潮的“形、聲、線”的歸納中讓學生理解“動──靜──動”的寫法以及以靜襯動的描寫手法。

3、請三個同學有感情朗讀“潮來前”、“潮來時”、“潮過後”,其他同學聽讀中再次看課件。站讓學生的心情與作者同“急”、同“喜”、同“驚”,同“贊”。變作者讚美錢塘大潮天下奇觀、熱愛祖國山河的筆下之情,為學生的心中之情。

【板書設計】

思想線、聲形線、感情線

天下奇觀

特殊、潮來前(靜)(急)

聲巨大、悶雷、鼎沸

越……越……白線(喜)

浪罕見、潮來時、長、粗(動)

城牆

戰馬(驚)

山崩地裂

水位高、潮過後(靜)(贊)

【教學反思】

這節課整個教學流程是“感受──理解──運用──延伸”。我是從以上幾個方面去努力達到自己設想。在教學實踐中感受到遺憾很多:如果課堂上把學生已經激發的情感通過不同方式的誦讀訓練表達出來,課文思想情感將更深化;如果老師提出問題更精確化,課堂效率會更高一些;如果讓學生學會在讀思中去自發的發現問題,不始終圍繞老師一問一答的形式套教材,老師將教得更輕鬆,學生學得更愉快;如果教學環節中細微處弘揚學生個性,教師大膽放開,學生綜合能力培養將會真正落到實處。今後教學中我會從這些不足之處進一步摸索求進,找到與孩子們共創造的愉快課堂。

觀潮教學設計第一課時優秀2

教學目標

1、認識“鹽、屹”等12個生字,會寫“潮、據”等15個字。理解“籠罩、人聲鼎沸、水天相接、橫貫”等詞語。

2、朗讀課文,背誦課文3、4自然段。

3、邊讀課文邊想象畫面,能聯絡上下文或結合生活實際體會詞句的含義。

4、感受錢塘江大潮的雄偉、壯觀,激發熱愛祖國大好河山的思想感情。

教學重點

感受錢塘潮來時的神奇壯觀,能夠根據語言描寫想象畫面。

教學難點

想象課文描繪的大潮景象,引導學生體會作者怎樣既生動又有層次地描述錢塘江大潮雄奇景象的。

第一課時

教學目標

1、正確拼讀12個會認字,書寫15個會寫字,理解“籠罩、人聲鼎沸、水天相接、橫貫”等詞語。

2、正確朗讀課文,理清文章結構。

教具準備

課件

教學設計意圖

一、談話引入

同學們,你們到過海邊,看過海水漲潮嗎?說說海潮什麼樣?(江海漲潮,氣勢巨集偉,令人震撼。)

我國的錢塘江大潮自古以來被稱為“天下奇觀”。這裡的潮比別處的潮更加巨集偉壯觀,潮來時,激起的白浪達數米高,像一座城牆,你們見過這種奇觀嗎?為什麼這裡的大潮如此的與眾不同?今天我們來學習《觀潮》(板書課題)

【設計意圖:通過與大海對比讓學生知道錢塘江大潮這一天下奇觀自古以來就被人們稱頌,同時,為學生營造出了一種濃郁的學習語文的氛圍。】

二、檢查預習情況

1、檢查生字卡片。

(1)出示“潮、浩、沸、漲”卡片,指名讀,說說共同點。(偏旁相同,都是形聲字。)組詞:觀潮、浩浩蕩蕩、沸騰、漲潮……

(2)出示“猶、據、踮、恢”指名讀。組詞:猶如、根據、踮腳、恢復……

(3)出示“罩、薄、崩、霎”,說說特點:上下結構的形聲字。組詞:籠罩、薄霧、山崩地裂、霎時……

(4)出示“悶”:裡外結構。組詞:悶雷。讀音:mèn

(5)說說你還有哪個字記不住?哪位同學願意幫助他?

如“罩”字,口訣:“桌”子缺兩腿,上邊變“四”蓋。

2、朗讀課文,要求讀準字音,讀通課文中的句子。

三、理清敘述順序

1、讀課文,想想作者是按什麼順序來寫錢塘江大潮的?

課文按時間順序來寫大潮,按潮來前、潮來時、潮過後的順序把錢塘潮的景象寫具體的。

2、再讀課文,提出不懂的問題。小組自己解決有關詞語方面的問題。

四、作業設計:

熟讀課文。

再讀課文,理清段落。

1、先按自然段閱讀,弄清每個自然段的意思。再按“潮來之前”“潮來之時”“潮來之後”劃分段落層次。

2、請按作者觀潮的過程給課文分段:

第一段(第1自然段):概括介紹錢塘江大潮是“天下奇觀”。

第二段(第2自然段):潮來之前,作者觀潮的時間、地點及觀潮人的心情。

第三段(第3、4自然段):潮來之時,作者聽到的聲音和看到的景象。

第四段(第5自然段):潮過之後江面上的情景。

全文也可分為兩段。

第一段(第1自然段):寫錢塘江大潮是天下奇觀。

第二段(第2—5自然段):寫觀潮的經過。

【設計意圖:在學生交流的基礎上去開展教師指導,能及時發現學生對字詞的掌握情況,有重點地進行指導,能更有效地鞏固學生對字詞的掌握。】

設計意圖:引導學生根據觀潮的`過程給課文分段,並概括大意,可以使學生了解作者的觀察順序,掌握課文的整體脈絡。同時,提供兩種分段方法,提倡學生對課文的多元化理解。】

五、合作交流,反饋檢查。

1、抄寫本課的生字新詞。

2、朗讀課文。

3、繼續蒐集有關錢塘江大潮的資料。

【設計意圖:通過蒐集資料,是學生對錢塘江大潮有了更深的瞭解。】

第二課時

教學目標

1、重點學習課文第3、4自然段,引導學生理解重點詞句意思,體會感受錢塘江大潮的雄偉與壯觀,指導背誦。

2、練習有感情地朗讀、品讀課文,激發學生熱愛祖國大好河山的思想感情。

觀潮教學設計第一課時優秀3

教學目標

1、使學生了解錢塘江大潮的壯麗與雄奇,激發學生熱愛祖國大好河山的思想感情。

2、學會本課生字、新詞。

3、使學生初步瞭解錢塘江大潮的形成原因及有關知識。

4、繼續練習給課文分段,深入理解課文內容。

5、學習作者按一定順序、抓住事物特點的觀察方法,培養留心周圍事物的習慣。

6、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第三、四自然段。

教學重點

1、理解課文中有關“潮來之時”的記敘。

2、學習作者有順序、抓特點的觀察方法,提高學生觀察事物的能力。

3、繼續練習給課文分段。

教學難點

通過重點語句體會“潮來之時”的壯觀景象。

教具準備

電腦、課文軟體、電視、投影儀。

教學時間三課時

教學設計

第一課時

一、教學目標

(一)初讀課文,運用查字典、聯絡上下文等方法自學生字、理解新詞。

(二)檢查學生的自學情況:認讀生字、朗讀課文。

(三)繼續練習給課文分段,概括段落大意。

(四)學生質疑,老師解難。

二、教學過程(略)

第二課時

一、教學目標

(一)學習課文,使學生了解錢塘江大潮的壯麗奇特點自然景觀,激發學生熱愛大自然、熱愛祖國大好河山的思想感情。

(二)按時間順序給第二段分層,並歸納層意。

(三)學習作者有順序、抓特點的觀察方法。

(四)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指導背誦3、4自然段。

三、教學過程

(一)抓中心句,匯入新課。

1、理解“觀潮”與“天下奇觀”中的“觀”字。

(1)師引生答。

師:因為“錢塘江大潮,自古以來被稱為天下奇觀”,引導學生說出:“所以吸引了許多中外遊人到這裡來觀潮。”

(2)“觀潮”的“觀”是什麼意思?看什麼呢?“天下奇觀”的“觀”又是指什麼?

2、質疑。圍繞第一自然段,你想知道什麼?

3、明任務。學習課文,解決同學們提出的問題,學習作者是怎樣留心周圍的事物的。

(二)講讀課文。

1、指導學生給第二段分層

提示:第二段是按什麼順序寫的?該怎樣分層,層意如何歸納。(板書:潮來前、潮來時、潮過後)

2、自讀“潮來前”的部分,讓學生了解“潮來前”錢塘江面的景象及觀潮人的心情。

(1)劃線。用“——”和“^^^^^”分別劃出寫“潮來前”江面景象及人們心情的句子。

(2)聽、悟。指名讀,當讀到“江面很平靜,越往東越寬,在雨後的陽光下,籠罩著一層濛濛德薄霧。”時,讓其他學生說出潮來前江面的最大特點是很平靜。當讀到“大家昂首東望,等著,盼著。”引導學生說出此時觀潮人的心情非常急切。

3、 小結:此時的江面如此平靜,人們翹首盼望,讓我們共同觀望潮來時的景象吧!

4、電腦重現“潮來時”的景象。提問:你們聽到了什麼?看到了什麼?心情又是怎樣的?

5、讀“潮來時”一段,畫出描寫“潮聲”、“潮形”的句子。

(1)知潮聲。

A.讀描寫“潮聲”的句子。

B.出示投影。

a.從遠處傳來隆隆的響聲,好像悶雷滾動。

b.過了一會兒,響聲越來越大。

c.那聲音如同山崩地裂,好像大地都被震得顫動起來。

讀句子,你們感覺潮聲越來越怎樣?大到什麼程度?

C.看電腦錄影,理解“山崩地裂”一詞。

D.此時觀潮人的心情怎樣?

E.再讀“潮聲”句讀出聲音巨大和人們驚喜的心情。

(2)知潮形。

A.讀描寫大潮樣子的`句子,出示投影。

a.只見東邊水天相接到地方出現了一條白線。

b.那條白線很快地向我們移來,逐漸拉長,變粗,橫貫江面。

c.只見白浪翻滾,形成員道兩丈多高的白色城牆。

d.猶如千萬匹白色戰馬齊頭並進,浩浩蕩蕩地飛奔而來。

B.分小小組,討論體會潮越來越大,猛、近、快、高的特點。

C.再次觀看錄影,感受潮的壯美景象。

D.讀出壯觀。

(3)知其序。作者按什麼順序來寫潮聲和潮形的?找出空間轉換的詞。

(4)訓其說。訓練學生把潮來時聲、形有條理地說出來。(可加上空間轉換詞練說)

(5)3、4自然段中,你喜歡哪句話?為什麼?

(6)想象如果你就在觀潮的人群中,此時此刻你的心情是怎樣的?

6、指導感情朗讀並背誦3、4自然段。

7、學習“潮來後”一段,知其餘威,進一步理解潮勢。

8、自己讀文,看“潮過後”的錄影,說明自己的感受,體會作者的感情。

(1)思考:潮過江面景象會是什麼樣?你體會到什麼?

(2)討論理解“潮來前”江面很平靜,與“潮過後”江面恢復平靜,兩個“平靜”意思一樣嗎?

9、師小結:本文有聲有色的描寫了錢塘江大潮由遠到近地寫出了它的變化。作者用比喻的手法,寫潮聲,寫得聲勢浩大;寫浪潮,寫得氣勢磅礴。總之,作者給我們形象生動地描給了一個壯觀的場面。這場面的確是“天下奇觀”。

第三課時

一、教學目標

(一)總結全文。

(二)總結寫作方法。

(三)完成練習。

二、教學過程(略)

觀潮教學設計第一課時優秀4

教學目的:

1、通過學習,使學生了解錢塘江大潮的壯麗和雄奇,激發熱愛祖國大好河山的感情。

2、學習作者有順序、抓特點的觀察方法,引導學生從中學習怎樣積累材料。

3、學會本課生字新詞,會用“逐漸”“恢復”造句。

4、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第三、四自然段。

教學重點:

理解課文中有關“潮來之時”的描寫,學習作者有順序、抓特點的觀察方法。

教學難點:

理解描寫潮來時的幾個句子。

教學時間:

二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匯入新課。

同學們在現實生活中或從電影、電影中可能看到過海潮,但是,你們看到過江潮嗎?今天,我們就一起來學習一篇觀看江潮的課文《觀潮》。

二、引導初讀課文。

提出要求:輕聲讀課文,自學生字新詞,邊讀邊想象“潮來前”“潮來時”“潮來後”的景象,嘗試給課文分段。

學生自學,教師巡視指導。

三、檢查交流。

1、這篇課文共有幾個自然段?

2、哪部分是寫潮來前的景象?哪部分寫潮過後的景象?

3、因此,我們可以把課文分成幾段?為什麼這樣分?

四、講讀課文。

(一)讀第一段。

1、齊讀第一段,問:這篇課文主要講的是觀哪兒的潮?

2、這一段是從哪些方面來寫錢塘江大潮的?

(二)講讀第二段。

1、指名讀第二段,思考:人們是在什麼地方觀看錢塘江大潮的?江潮還沒來,作者看到了什麼?

2、默讀第二段,思考:潮來前江面是什麼樣子的?人們的心情怎麼樣?並動手畫句子。

3、指名讀句子。

4、“人山人海”說明什麼?“等著、盼著”說明人們心情怎樣?

(三)講讀第三段。

1、學生自學。

2、交流討論。

(1)課文是怎樣描寫江潮聲音的?想象一下悶雷什麼時候響起來?江潮到近前時,聲音是怎樣的?

(2)指導朗讀。

(3)師生評議,加深理解。

(4)指名讀描寫江潮形狀的句子。為什麼把江潮比作“一條白線”?理解詞語“橫貫”。“只見白浪翻滾,形成一道兩丈多高的白色城牆”這句話把江潮比作什麼?兩丈多高有多高?“那浪潮猶如千萬匹白色戰馬齊頭並進,浩浩蕩蕩地飛奔而來”這句話把江潮比作什麼?“浩浩蕩蕩”說明什麼?

(5)指導朗讀。

(四)講讀第四段。

1、大潮來的時候是這樣的,潮過後是什麼樣子的?齊讀最後一段,思考:這一段共有幾句話?每一句講了什麼?

2、交流討論。

五、課堂小結:錢塘江大潮給你留下了怎樣的.印象?

第二課時

一、複習舊知。

二、補充介紹錢塘江大潮。

三、學習課文有順序、抓特點的觀察方法。

1、《觀潮》的作者是按什麼順序觀察的?這種觀察方法體現了大潮本身發展變化的特點。

2、大潮到來的時候有哪兩個方面給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課文主要抓住潮水發展變化的特點,是從聲音和形狀兩個方面體現的。

四、鞏固生字新詞。

五、課堂練習

1、練習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把描寫潮來時聲音和形狀的句子抄寫下來。

3、練習背誦第三段。

六、佈置作業:熟練地背誦第三、四自然段。

觀潮教學設計第一課時優秀5

【教學目的】

1、瞭解錢塘江潮雄偉壯觀的景象,激起積極向上、勇於拼搏的思想情感。

2、品讀賞析,感受文章自然美與人文美相結合的特點。

3、研讀體會本文精練生動的語言。

【教學重點】

感受文章自然美與人文美相結合的特點。

【教學難點】

體會本文精練生動的語言。

【教學設想】

1、安排一課時。

2、方法:朗讀、討論。

【教學過程】

一、匯入

詩仙李白在《將進酒》中說:君不見黃河之水天上來,奔流到海不復回。中國有句俗語叫水到東海不回頭。可錢塘江的水則不然,每年八月要趁良辰美景從東海回趟孃家,她回來時,氣勢非凡,真是天下最雄偉壯觀的景象,從皇帝到庶民,都要先睹為快。

錢塘江觀潮,歷史悠久,有文獻記載的就有兩千多年,為宋朝時最盛。現在觀潮在浙江海寧,但在宋代,觀潮勝地卻在臨安,就是今天的杭州市。南宋定都臨安,每年農曆八月十八日都要舉行觀潮盛典。迎潮前有水軍演習,潮到時又有吳地少年弄潮爭標表演,當日從宮廷到民間爭相觀看,萬人空巷,十分熱鬧。今天就讓我們去感受一下這番盛況吧。

二、朗讀課文、感知大意

1、朗讀課文。

2、理解字詞,領會課文大意。

望是古人對陰曆十五這一天的稱謂,既是已經過去的意思,既望是指過了陰曆十五,因此是十六這一天。類似的稱謂還有晦(指陰曆每月的末一天)、朔(陰曆每月的七年級)

略:略不相睹

略不沾溼

雖:雖席地不容閒也

雖我之死,有子存焉

皆:皆披髮文身

皆出酒食

而:既而漸近

倏而黃煙四起

三、研讀理解課文

1、《觀潮》第一句說:浙江之潮,天下之偉觀也。這句話在文中有什麼作用?

這一句大有橫空出世之勢,先聲奪人揭示了描寫物件,點明瞭題旨,揭示了中心,可以說集全文要義於首句。

2、古人說:富於萬篇,貧於一字。這說明寫文章選詞煉字是多麼重要。試從課文中找一些精彩恰當的詞語,說說它們的妙處。

吞天沃日,動詞吞沃極有氣勢。倏爾一詞表現了水軍動作神速。披文持爭鼓迎上出沒騰變沾動詞蟬聯而下,寫出了弄潮兒生龍活虎般的形象特點,表現了動態美。雖席地不容閒也的也,是用來加強肯定語氣的助詞,強調觀潮人特別多。

3、作者在《觀潮》這篇散文中,繪聲、繪色、繪形、繪勢地描寫了這一壯美雄奇的景象。全文的著眼點在潮上,立足點在觀上,作者是從哪些方面寫觀潮的?

作者從四個方面寫觀潮:漲潮之狀,水戰之威,弄潮之技,觀潮之盛。

作者由遠而近寫漲潮之狀。水戰之威是散文精彩的一筆,作者生動地描寫了南宋水軍演習的情景。弄潮之技更讓觀眾大開眼界。披髮文身寫弄潮兒的外形,溯迎而上寫弄潮兒的猛勇,出沒於鯨波萬仞寫弄潮兒的'矯健;騰身百變,而旗尾略不沾溼寫弄潮兒的絕技超凡。最能表現觀潮之盛的語句是江干上下十餘里間,珠翠羅綺溢目,車馬塞途。作者以十餘里的路途之長表現觀潮場面之大,盛況空前;以車馬塞途寫看客之多;以雖席地不容閒也寫觀潮人擁擠之極。

4、為什麼要寫教閱水軍與吳中健兒在潮頭弄潮?

作者在描寫了浙江潮的雄偉壯觀的景象之後,又花大量的筆墨來寫水軍演習的動人情景和吳中健兒高超的弄潮技術,使得兩者相得益彰。人借水勢,水借人勢;人助水勢,水助人勢。

這樣的描寫,使雄偉之上更添雄偉,壯觀之上更添壯觀;使自然美與人文美相互融合,相互映襯,給讀者極其美妙的感受,在身臨其境中受到美的薰陶。

弄潮兒向濤頭立,手把紅旗旗不溼作者如此著意刻畫出人是自然的精靈,人是自然的主宰,自然風景因有了人的活動而更加精彩美麗,表現了人敢於和自然搏鬥的大無畏精神。

5、據說近幾年,有不少人因看錢江湧潮而喪命,是否說明只有古代的人才有如此膽識敢於弄潮爭標和大自然搏鬥,今人就缺乏這種鬥志了?

今人用摩托車與大潮賽跑,在大潮中架船張帆,還有更多的挑戰極限,征服自然的冒險活動,你能從中舉例嗎?(像長江漂流、飛躍壺口瀑布以及神舟6號飛天都能表明現在的我們更是具有挑戰性)從中激起我們的民族自豪感,更使我們要為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而努力學習。

四、作業

1、背誦課文。

2、有能力的同學課後蒐集有關錢塘江大潮的資料。

觀潮教學設計第一課時優秀6

【教學目標】

1、瞭解錢塘江大潮的壯麗與雄奇,激發學生熱愛大自然、熱愛祖國大好山河的思想感情。

2、學習作者有順序、抓特點的觀察方法。

3、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教學重點】

1、理解潮來時,學習作者有順序、抓特點的觀察方法。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瞭解錢塘江大潮的壯麗與雄奇。

 【教學方法】

在讀中感悟。

【教學過程】

一、匯入

同學們,我們都是在海邊長大的孩子,對大海非常熟悉。你有沒有見過海水漲潮?誰來說說你見到過的海潮是什麼情形?剛才同學所說的海潮氣勢雄偉,令人讚歎。知道嗎?我國的錢塘江大潮可是要比其他地方的海潮更巨集偉,更壯觀。想不想去欣賞?這節課就讓我們一起去──觀潮。伸出手,跟老師一起寫課題。

(與學生的生活經驗相聯絡。)

對於錢塘江大潮,你都有哪些瞭解?要想成為知識豐富的小博士,頭腦裡不僅要裝進課本知識,還要讓課外知識走進來。

 二、新授

1、我們已經預習了課文,誰願意起來讀?主動權交給你了。找幾個人和你合作,給他們分分工。對讀的同學有沒有要求?對聽的同學?老師給大家提個共同的要求:想想,作者先寫什麼,再寫什麼,最後寫什麼。

(讓學生做課堂的主人。)

這三部分,你最喜歡哪一部分?為什麼喜歡?大部分同學喜歡潮來時,這也是本文的寫作重點。那我們就先來學這一部分。自讀3、4段,你覺得哪些描寫潮水的語句你特別喜歡,就努力把它讀得精彩些,待會兒讀給大家聽。現在把你最喜歡的一句有感情的讀給大家聽。先說:我最喜歡的句子是……然後讀!

⑴ 午後一點……悶雷滾動。

(悶雷滾動的聲音是什麼樣的?模擬。與響雷的區別。)

⑵ 過了一會兒,……人群又沸騰起來。

(觀潮的人們從一大早就開始等啊,盼啊,終於聽到了隆隆的響聲,看到了潮水的影子。如果你就是觀潮的人,此時的心情如何?你會怎樣做呢?那麼多的人,大家都這樣情不自禁的站起來喊呀,叫呀甚至跳起來,這種場面用一個詞就是-沸騰,還可以用一個成語來形容,就在這一段裡。-人聲鼎沸。我們就讀出這種感覺。)

⑶ 那條白線,……橫貫江面。

(白線拉長,變粗,橫貫江面,表示潮水越來越-大,讀的聲音就應越來越-高!)

⑷ 再近些,只見……城牆。

(白浪翻滾,用手做做翻滾的動作。浪怎麼樣?大而猛。兩丈多高,能有多高?多壯觀啊!讀!)

⑸ 浪潮越來越近……顫動起來。

(喜歡這句的舉手。再加上我一個。我也特別喜歡這句。多精彩的語句啊!不過,要把它讀好還真不容易。你們在下面準備一遍,看誰能把這種雄偉的氣勢給讀出來了。)

你們讀的真不錯,能讓我也試試嗎?

謝謝大家的鼓勵,該你們了,讓我為你們喝彩。

(模擬動作,創設情境,學生學習興趣高漲,課堂氣氛熱烈。)

2、理清寫作順序:

剛才,大家很有感情地朗讀了描寫潮水的句子,不過,把觀潮的順序打亂了。其實,作者寫得可有順序了。現在,把書反扣上,看看你能不能把螢幕上這五句打亂順序的話按正確的順序排好。

作者正是按照時間的推移,抓住了浪潮由遠及近樣子及聲音的變化寫的。先看看樣子的變化,將它變成畫面。剛開始是一條白線,逐漸拉長、變粗;再近些,白浪翻滾,形成兩丈多高的白色城牆;越來越近了,猶如千萬匹白色戰馬(千軍萬馬)。

聲音的變化:悶雷滾動──越來越大──山崩地裂

現在,你就在江邊,目睹著浪潮越來越──近,浪頭越來越──高,聲音越來越──響,你的心情越來越──激動,那咱就把這種變化讀出來。

(合作,第一排讀第一句,讀到第二句時,第二排加進去……)

(這種朗讀方法設計新穎,符合課文所寫的浪潮聲音由小到大的特點。)

讀得棒極了!我都被大家的朗讀震撼了。氣勢如此雄偉的大潮,你們想不想親眼看看?你們的願望可以實現,一起來觀潮。請看大螢幕。

(故意等一會兒)

(吊起學生的胃口,同時讓他們體會文中描寫的潮來前人們的'心情。)

你在等著觀潮,此時心情怎樣?

(激動、著急、興奮……)

(放錄象)

(多媒體效果好,符合情境化教學的要求)

快看,潮來了!用一句話或一個詞說說觀潮後的感受。是啊,多麼壯觀的海潮!簡直就是一首激昂的詩,一支澎湃的曲,一段熱烈的舞!也正因如此,錢塘江大潮自古以來就被稱為──“天下奇觀”(板書)這個“觀”與“觀潮”的“觀”意思一樣嗎?“天下奇觀”什麼意思?這樣神奇壯觀的景象在我們中國,你心裡怎樣?為之驕傲、自豪。帶著這種感覺齊讀第一段。

3、簡略分析潮來前、潮退後。

(內容太多,不能進行這一步。)

 三、小結

這節課,我們如臨其境,觀賞了被稱為“天下奇觀”的錢塘江大潮。文中介紹的還只是一線潮,其實還有交*潮、回頭潮。

自古以來,很多文人墨客都寫下詩文讚頌這神奇壯麗的景象。唐朝詩人劉禹錫就曾留詩:

(投影)

(找一人讀,自己練讀,齊讀。)

投影:

浪淘沙

八月濤聲吼地來,頭高數丈觸山回。

須臾卻入海門去,捲起沙堆似雪堆。

課上到這兒,關於錢塘江大潮,你覺得你還想學什麼,瞭解什麼?同學們的提的問題真不錯,學習的過程就是不斷髮現問題的過程。課後同學可以查閱資料,還有潮來前、潮退後的景象,還可以讀讀課文。下節課,交流展示你的收穫。

【板書設計】

觀潮

潮來前 潮來時 潮退後

天下奇觀

 【教學反思】

本節課主要理解潮來時的壯觀的景象,為了讓學生感受到錢塘江大潮的雄偉氣勢,課堂上,通過模擬聲音以及觀看錄影、各種形式的朗誦,讓學生彷彿身臨其境,課堂學習氣氛高漲。

【評課】

課堂上教師注重朗讀的訓練,採用多種形式的朗讀,如:個人讀,齊讀等。比如:現在,你就在江邊,目睹著浪潮越來越──近,浪頭越來越──高,聲音越來越──響,你的心情越來越──激動,那咱就把這種變化讀出來。(合作,第一排讀第一句,讀到第二句時,第二排加進去……)這種朗讀方法設計新穎,符合課文所寫的浪潮聲音由小到大的特點,激發學生的朗讀興趣。

觀潮教學設計第一課時優秀7

一、解讀文字,感知“天下奇觀”。

錢塘江大潮這一天下奇觀自古以來就被人們稱頌。明代詩人王在晉曾經在《望江臺》中寫道:海闊天空浪若雷,錢塘潮水自天來。《觀潮》這篇課文介紹了農曆八月十八錢塘江大潮湧來時的雄偉壯觀、驚心動魄的景象。“奇”,作為主線始終統領全文。潮來之前,作者通過觀潮人群急切心情的描寫,從側面突出了一個“奇”。潮來之時,作者把潮水由遠及近的聲音和看到的景象交織在一起描寫,再現了大潮的勢不可擋,進一步突出了一個“奇” 。潮頭過後,餘波“漫天卷地地湧來”,可見潮頭雖去,氣勢猶在。留給我們的仍是一個“奇”。

根據對教材的分析,我把本課的教學目標定為:

1、理解“浩浩蕩蕩”、“山崩地裂”等精彩詞句,提高學生品讀詞句的能力。

2、通過語感訓練,能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3、讓學生感悟錢塘江大潮的壯麗與雄奇,激發學生對自然奇觀,壯美山河的熱愛之情。

本文的教學重點是講述描寫“潮來之時”的所見、所聞、所感。教學難點是引導學生體會作者是怎樣生動而有層次地描述錢塘江大潮的雄奇。

二、以學定教,探究“天下奇觀”。

《語文課程標準》指出:閱讀教學應讓學生在積極主動的思維和情感活動中,加深理解和體驗,受到情感薰陶,享受審美樂趣。四年級學生已具備一定的自讀自悟能力,所以在教學中可以放手讓學生去讀去悟,去感受文中的思想感情。

根據對文字的解讀和對學生的分析,我採取了以下教學策略。

1、創設情景,感受大潮的雄奇。在教學《觀潮》這一課時,通過創設情景讓學生身臨其境,情寓其中,更好地理解課文。

2、重點切入,體驗大潮的雄奇。重點講述課文最扣人心絃的潮來時雄偉壯觀的景象,讓學生充分地品味課文中的精彩語言,受到感染和薰陶,這樣教學抓住了本節教學的重點,突破了難點。

3、品讀賞析,感悟大潮的雄奇。以讀為本,熟讀成誦,是語文教學的寶貴經驗。教學中,我用多種形式引導學生讀,讓學生讀得有情有趣,讀得津津有味。通過讀,培養學生的語感,感受語言的美

三、建構過程,感悟“天下奇觀”。

(一)創設情景,感受大潮的雄奇。

《語文課程標準》指出:學生是語文學習的主人,語文教學應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為了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上課伊始,我用潮水聲作襯托,同時我問學生:“同學們,你們聽到什麼聲音了?說說你們有什麼感受”。學生聽到波濤洶湧的潮水聲後不斷地讚歎,我順勢引導學生:“這節課,老師就和大家一起去錢塘江觀潮。”通過創設情景,勾起學生想去觀潮的強烈慾望,自然而然地把學生帶入了文本當中,身臨其境地感受大潮的.雄奇。

(二)重點切入,體驗大潮的雄奇

《語文課程標準》指出:語文教學要充分激發學生的主動意識和進取精神,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

潮來時是課文的重點,我讓學生組建學習小組,採用自主探究、合作學習的方式來學習。遇到困難的地方,我適當地點撥,引導學生抓住潮水聲音變化的詞語和潮水形態變化的詞語,來理解大潮的雄偉氣勢。

1、聽“潮聲”體會聲音之奇

“潮來時的聲音很大,最能表現潮水聲音的詞是……”我引導學生思考。 “悶雷滾動、山崩地裂”。學生通過自主探究很快地抓住了潮水聲音變化的詞語。我再借助課件,讓學生感受“悶雷滾動”、“山崩地裂”的聲音,使學生逐步感受到大潮越來越強的聲勢。這時,學生讀著文字上的文字,耳邊迴響著悶雷滾動、山崩地裂的聲音,情寓其中,體會到潮來時聲音之奇。

2、觀“潮形”感受形態之奇

課堂教學中,我讓學生重點體會“一條白線、白色城牆、白色戰馬”等關鍵詞句,讓學生感受大潮的雄偉氣勢。特別是在感悟“浪潮越來越近,猶如千萬匹白色戰馬齊頭並進,浩浩蕩蕩地飛奔而來。”這句話時,有學生提問:“老師,作者為什麼把潮水比作戰馬呢?” “這個問題提得很好。”我先表揚了學生。接著,我通過句子的對比,讓學生體會逐步添上的詞語有什麼作用?同時進行一些小鏡頭“精彩回放”。

A浪潮越來越近,猶如白色戰馬飛奔而來。

B浪潮越來越近,猶如千萬匹白色戰馬飛奔而來。

C浪潮越來越近,猶如千萬匹白色戰馬齊頭並進,浩浩蕩蕩地飛奔而來。

觀看了視訊後,我反問學生: “作者為什麼把潮水比作戰馬呢?千萬匹、齊頭並進、浩浩蕩蕩有什麼作用?”此時學生已經身臨其境地感受到潮來時的形態和戰馬向前奔很像。戰馬馬不停蹄地向前,潮水也是後浪推著前浪,前浪引著後浪,鋪天蓋地地湧來。通過形象直觀的課件幫助學生理解了關鍵詞句,讓學生感受到課文中語言文字的魅力,與作者的情感產生共鳴。這樣教學抓住了本節教學的重點,突破了難點。

(三)品讀賞析,感悟大潮的雄奇

以讀為本,熟讀成誦,是中國傳統語文教學的寶貴經驗。《語文課程標準》也指出,工具性與人文性的統一是語文課程的基本特點。充分重視朗讀和背誦的指導和訓練,體現了語文學科的特點。比如朗讀課文“潮來時”這一段,我設計讓學生選擇自己喜歡的句子讀給大家聽,進行精彩部分的鞏固。通過學生試讀、教師導讀,師生評價讀、多樣的朗讀形式對學生進行了讀的能力的培養。熟讀自然成誦,有意識地讓學生背一背,有效地促進語言的積累。學生在學中讀,讀中品,品中悟,最後實現了“讀書百遍,其義自現。”

四、板書設計、直觀形象,再現“天下奇觀” 。

觀潮

(天下奇觀)

潮來前江面很平靜

聲音:悶雷滾動—越來越來—山崩地裂

潮來時

形狀:一條白線—白色城牆—白色戰馬

潮來後依舊風號浪吼

好的板書是一篇文章的袖珍版,是一種直觀的教學方法。本篇板書我是依照作者的思路,將文中作者的思路線、重點詞語線,按照觀察的順序,設計了詞語式的板書,從而輔助了教法的實施。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