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局年度總結錦集6篇

來源:果殼範文吧 1.57W

總結是在一段時間內對學習和工作生活等表現加以總結和概括的一種書面材料,寫總結有利於我們學習和工作能力的提高,因此好好準備一份總結吧。總結怎麼寫才不會流於形式呢?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科技局年度總結6篇,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科技局年度總結錦集6篇

科技局年度總結 篇1

20xx年,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確領導和市委組織部的關心指導下,我局幹部教育培訓工作緊緊圍繞服務全域性中心工作,牢固樹立大教育、大培訓觀念,把幹部教育培訓工作作為提高幹部綜合素質的必要手段,著眼於建設一支適應新形勢要求的高素質科技管理幹部隊伍,開拓創新,多措並舉,不斷開創幹部教育培訓工作的新局面。

一、強化組織領導,措施落實到位。

局黨組高度重視幹部教育培訓工作,始終把它作為加強幹部隊伍建設、提高幹部隊伍素質的一個重要環節來抓,做到措施得力,工作到位。一是制定詳細的教育培訓計劃。結合科技工作實際,制定下發了建設“學習型黨組織”和“學習型機關”工作方案,制定了詳細計劃。二是領導帶頭學、幹部自覺學。我局始終堅持每週黨政辦公會議制度和 “全體人員學習日”學習制度,認真學習政治理論、黨紀政紀國法、科技業務知識。局領導分別圍繞“加強黨風廉政建設 打造陽科技”、“前沿科技政策解讀分析”等專題開展了8個專門講座,取得了良好效果。三是建立健全管理機制。促使幹部的教育培訓工作制度化、規範化,建立了考勤制度、學習筆記制度等,保證了學習教育活動的有效開展,理論中心組集中學習時間累計達到12次以上,平均參學率達到98%;全域性幹部理論學習覆蓋率達99%。

二、強化學習重點,開展針對培訓。

針對不同幹部特點,安排不同學習內容,提出不同要求,做到層次分明,重點突出。一是分層次抓好乾部教育培訓。科級幹部抓好理論學習制度的落實,同時做好上級機關舉辦培訓班的選送工作。中層幹部通過專題培訓班、外出學習形式,提升業務素養,一般幹部採取集中培訓與自學相結合方式進行。二是突出重點保證培訓質量。重點抓好領導幹部、特別是中青年幹部的培訓教育,在強化理論學習和業務培訓的同時,組織到濟南、青島等先進地區學習先進經驗和做法,提高學習效果。三是積極組織參加上級單位組織幹部培訓。積極組織全域性幹部職工參加省科技廳、XX市科技局、XX市智慧財產權局、XX市委組織部幹部培訓班、業務培訓班6場次等,較好地完成了各類培訓任務。

三、強化創新方法,務求取得實效。

積極探索培訓途徑,不斷改進培訓方法,結合實際有針對性地安排培訓內容,在注重實效上下功夫。一是堅持集中培訓與在職自學相結合。在抓好乾部集中培訓的同時,注意引導廣大幹部堅持在職自學各種理論業務知識,在全域性形成良好的學習氛圍,為建立“五型”科技系統打下堅實的基礎。二是結合工作實際,有針對性安排培訓內容。組織專題學習省政府最新出臺的《關於加快科技成果轉化提高企業自主創新能力的意見(試行)》和《關於加強智慧財產權工作提高企業核心競爭力的意見》。對照部門工作,找到突破點和結合點;認真研究貫徹落實大會精神的舉措,進一步明確創新方向,突出創新重點;認真研究推進產學研結合、創新聯盟及協同創新的新方式,探索建立形式多樣的協同創新模式,把高校院所科研成果轉化為推動我市經濟社會發展的智力支撐。三是堅持理論聯絡實際,提高解決現實問題的能力。堅持學以致用的原則,先後組織開展了高新技術產業發展、科技創新體系建設、科技人才隊伍建設等專題調研活動,形成《推進科技創新打造區域科技高地》、《企業為主體 創新為靈魂 依靠科技創新助推經濟轉型升級》等理論文章、調研報告6篇,為領導決策提供了科學依據,深化了學習教育效果。

科技局年度總結 篇2

一年來,迴圈經濟示範園(鐵營鎮)緊緊圍繞“創新年”的總體要求,以建立省級生態工業園為總目標,以完善園區基礎設施配套為著力點,以切實改善民生為落腳點,解放思想,紮實苦幹,經濟和社會各項事業取得了長足發展。預計全年實現兩稅收入3251萬元,地方財政收入2806萬元,同比分別增長27.5%、33.6%。現將20xx年工作總結如下:

  (一)夯實基礎抓黨建,規範管理促提升

始終堅持把黨建作為最大的政績,認真貫徹落實市委關於基層黨建的“一意見兩方案”,積極推動基層黨組織建設工作。

第一、村黨支部書記化規範管理日益完善。

一是通過到威海、榮成等地參觀學習解放思想,通過週末大課堂、以會代訓等多種形式加強培訓,強化認識,提升境界;二是完善財務、監督、考核等制度建設,強化了制度約束;三是獎罰分明,制定工作考核制度,用定性和定量相結合的方式,對支部書記各項工作進行衡量,引導形成一種既嚴又實的幹事創業氛圍。

第二、雙百提升工程重點突破。

重點培植大白張、南營、國坊等5個先進典型村。國坊村總投入34萬元,創新標準進行了五化建設,打造了生態國坊典型村;南營村在建的紀念堂開創了移風易俗方面典範;後進村張盤石村新當選主任張俊榮,已理順工作思路,工作步入正軌;段家村也實現了環衛託管,實現了轉化。

第三、黨員星級化管理成效顯現。

自去年8月探索農村黨員積分制管理新模式,現42個村已全面推開,成效明顯。一是村級黨員幹事創業積極性明顯提高,有效地帶動了黨員群眾幹事創業熱情;二是帶動了一批優秀青年積極向黨組織靠攏,申請入黨人數明顯增多,綜合素質也明顯提高;三是群眾滿意度有所提升,黨員形象進一步樹立。

第四、村集體經濟穩步發展。

積極探索農村新型經濟組織模式,充分利用土地確權登記和流轉機遇,幫助張頂、楊橋、封橋等十幾個村向外發包集體土地247畝,推進小張等五個村實行了土地託管模式,切實增加了村集體收入。

  (二)基礎設施抓配套,築巢引鳳促招商

一是基礎設施建設日趨完善。

園區實現“七通一平”,25.2公里的主幹路網已經形成,s247省道擴寬工程已經完成;高文亭閘、趙灘子閘全部建設完成,園區防洪能力顯著增強;工業用蓄水水庫正在積極建設;引進億利能源、碧水源2家上市公司參與建設,汙水處理廠和供熱(供汽)中心已開工建設;30公里的汙水管網分兩期加緊建設,一期即將鋪設完成;消防二級站即將完工;供熱中心正也已開工建設,預計明年5月建成投產;固體廢物、醫廢、危廢綜合處理專案預計明年底投入使用;園區承載力和對外吸引力不斷增強。

二是專案建設和招商引資積極推進。

一方面,積極推進園區企業建設進度,今年以來,科榮化工、豐碩化工等9個專案開工建設。歐瑞爾新能源、創立科技等專案投產運營;另一方面,積極搶抓德州被列入京津冀協同發展規劃機遇,積極走出去請進來,成立招商分隊主動對接招商,推介洽談專案30多個,新引進世紀洪雨、綠素環保等專案8個,總投資6億元,新開工專案9個,投產運營3個。目前,園區先後引進專案39個,其中投產專案17個,在建專案22個,在談5個。

三是園區服務制度和質量不斷優化。

自專案簽約落地,就分配一名副書記對專案進行包保幫扶,全程協助專案各項手續辦理等工作。只要企業有需求,就竭盡全力給予幫助,形成了企業內的事情企業自己管,企業外的事情園區負責的“保姆式”服務模式,不斷優化的服務質量推動了專案建設進度。

  (三)集中投入為群眾,發展成果惠民生

一是生態文明鄉村建設提檔升級。將生態文明鄉村建設提到民生的高度來抓好落實,對全鎮生態文明鄉村建設標準提檔升級,鎮村兩級投資400萬元,新修、改造道路15公里,新種植綠化苗木15萬株。高標準配備了公開欄和四德榜;全部安裝了路燈亮化;文化廣場在原有全覆蓋的基礎上,升級改建37個;新添垃圾桶299個,配備84輛垃圾清運車;體育器材配備比例達到100%,群眾滿意度不斷提高。並積極推動移風易俗工作,新建祠堂1處,全鎮實現文明、節儉辦紅白事。

二是教育衛生建設加大投入。整合資源,開創衛生計生一體化查體服務新模式,將計生健康查體與鎮衛生院查體相結合,對育齡婦女進行全面健康檢查,進一步提升衛計服務水平;對鎮衛生院進行了重新選址遷建,佔地10畝,可以擴大醫療輻射範圍,更好地為群眾和園區企業提供醫療服務,目前已由政府出資70萬元,完成土地遷佔工作;加大教育發展支援力度,投資614萬元的中心國小、閆集國小建設順利,中心國小教學樓已經完成主體工程建設,閆集國小也在加緊建設。

三是農田水利體系建設日趨完善。累計挖溝清淤42條,總長度累計38公里,土方量40萬方,修建完成鄭廟閘、辛莊閘等涵閘11座,修建完成高文亭、趙灘子提水機組2座,增加排洪流量30立方米每秒,構建起了“旱能澆、澇能排”的園區防汛及農田水利建設體系,確保了園區防汛安全。

四是鎮村路網交通持續優化。全長10公里的馬頰河快車道建成通車,與全長6.85公里的青年路,和剛剛改造完成的s247省道一起構成了轄區環路。前期網格化建設完成的鄭家、東堡等21個村全長27.6公里的村村通道路和園區25.2公里的主幹道路也已實現互通互聯,全面構建起了惠及全鎮42個村的環鄉路網,極大地方便了群眾的生產生活出行。

  (四)引導帶動抓特色,產業轉型促升級

特色種養殖初具規模,特色種植皁角400畝,種植決明子300畝,發展花卉苗木3900畝,為鐵營發展特色種植起到示範作用;引導培育逐步發展形成了梅花鹿、火雞、狐狸、貂等特色養殖,目前存欄量達4200餘頭(只);合作社建設穩步推進,新發展合作社12家,總數達94家,新增農場8家,總數達17家,申請縣級示範社3家,引導土地流轉1833.5畝,累計流轉8184.96畝,土地確權登記已完成任務90%以上,累計土地18365.44畝。

  (五)存在的問題和不足

  園區方面:

一是新引進、洽談專案較少。原因:一是經濟執行大形勢影響;二是園區基礎設施配套尚不完善;三是“走出去、引進來”工作力度還不夠大。

二是園區部分專案建設進度有所放緩。原因:一是部分企業受環保、土地等政策影響較大;二是部分企業自有資金較少,銀行收緊信貸資金,出現資金緊張情況。

  民生方面:

一是農村自來水供水不足問題。節假日等用水高峰期間部分村莊供水不足。由於自來水鋪設管道狹窄,水壓不足,在用水量大的情況下,出現供水困難。建議下一步根據人口密度的不同更換大直徑的輸水管道。

二是部分道路由於年久失修出現老化破碎現象,還有部分村部分路段尚未硬化。建議明年將道路修建補助政策再次開放,對破碎老化路段、未覆蓋路段進一步完善。

三是部分橋樑老化嚴重,存在安全隱患,影響群眾通行。建議加大對農村危橋改造支援力度,確保群眾出行安全。

科技局年度總結 篇3

200X年,綜合管理股在局黨組的正確領導下,在市科技局農村科的業務指導下,在局機關各股室的大力配合、協助下,圓滿完成了領導下達的各項工作任務,取得了可喜的成績,現總結匯報如下。

一、科普宣傳,效果良好

三月的科普宣傳月,綜合管理股高度重視,積極準備,認真落實。在xx縣科普宣傳月啟動地??堡子,在局領導的帶領下,我股準備了內容豐富的宣傳資料,宣傳橫幅,參加了科普宣傳月的啟動儀式,並開展了形式多樣的宣傳活動。在亭子鎮的科技四下鄉活動中,認真開展了科技宣傳活動,組織了科技圖片展,農村科技實用技術講座,受到了農民群眾的熱烈歡迎,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今年我局的科普宣傳工作獲得了xx省委宣傳部、省科技廳、省科協的聯合發文表彰,xx縣科技局集體和潘傳柏同志並被縣委、縣政府評為先進集體和先進個人。

二、科技活動周,成效顯著

今年市科技局將xx市第七屆科技活動周啟動儀式的組織、開展工作交給了我縣。引領任務後,局領導高度重視,對整個活動周作了周密的部署。我股室及早準備,積極落實,認真貫徹執行上級的檔案精神,籌劃了實施方案,落實了活動場地,佈置了活動現場,確保了儀式的成功啟動。在為期一週的科技宣傳趕場活動中,我股室人員趕赴福善鎮、南外鎮等地落實了開展活動的必備條件,擺攤設點,開展了一系列內容豐富、形式多樣,深受群眾歡迎的農用科技知識宣傳活動,得到了當地群眾的一致好評。我局並因成績突出,獲得了市科技局的通報表彰。

三、成功完成“科技進步先進縣”申報工作

申報省級科技進步先進縣,是我局今年的一項重要任務。在全域性各股室的大力協助和共同參與下,積極查詢檔案,認真撰寫資料,加班加點,不斷完善申報材料,成功通過了市級考核,圓滿完成了申報工作,為成功爭創科技進步縣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四、科技示範鄉鎮建設,如火如荼

年初,局黨組決定,在全縣範圍內確定了堡子鎮、百節鎮等13個鄉鎮作為科技示範鄉鎮,彌補多年來科技工作在鄉鎮斷檔所產生的不利影響,促進鄉鎮科技工作的正常開展。通過對鄉鎮的科技工作辦公室建設及相關設施、軟體的建立和完善,有效地推進了鄉鎮對加強科技工作的重視力度和責任心。今年,共有9個鄉鎮通過了科技示範鄉鎮的驗收,並給予了一定的補助獎勵,從而帶動了更多的鄉鎮重視科技工作、熱愛科技工作。

五、科技進步先進鄉鎮申報評選工作圓滿成功

為了配合我縣爭創省級科技進步先進縣,推進我縣科技工作進一步良好開展。今年,在縣委、縣政府對科技工作的高度重視和大力支援下,制定了《關於加強科技工作的決定》(達委發[33]號檔案),明確了科技進步先進鄉鎮的評選標準及獎勵、管理辦法,激發了全縣64個鄉鎮抓科技工作的熱情和決心,踴躍申報科技進步先進鄉鎮。今年共有16個鄉鎮遞交了申報材料,通過由縣科技局、縣委農辦等5個縣級部門組成的考評組進行公平、公開、公正的現場考核驗收,萬家鎮、百節鎮等7個鄉鎮勝利通過考評,第一批次獲得了xx縣科技進步先進鄉鎮的殊榮。

六、其他業務工作

科技富民推進行動工作在局領導的認真研究,親自安排下,我股室積極準備、大力實施,今年的科技富民推進行動進展順利,效果良好,獲得了省科技廳的通報表彰。

科技進社群工作初見成效,目前在南外鎮四合社群已建立起了科技工作辦公室、科技閱覽室,完善了科技工作檔案,相關工作職責制度也已制定上牆。

鄉鎮科技工作管理得到了進一步完善。鄉鎮科技工作資訊,分管科技副鄉鎮長、科技聯絡員的工作履職情況,均歸檔在案。在領導的帶領、安排下,勤於前往各個鄉鎮實地指導、學習,並加以記錄彙總,形成了完整的年度科技工作檔案。

科技局年度總結 篇4

  一、20xx年工作總結

20xx年,全市科技工作圍繞創新驅動發展戰略,著力調結構轉方式促發展,不斷優化科技創新環境,整合科技創新資源,加快科技創新基礎條件建設,積極建設科技創新服務平臺,推進政產學研用協同創新,為建設美麗中國先行區提供有力科技支撐。

(一)優化科技創新環境。一是制定出臺科技政策。印發了《科技創新扶持專項資金管理辦法》,在高層次科技人才團隊、科技計劃專案、專利質押的貸款、研發儀器裝置補助等方面加大獎補力度。出臺了《天使投資基金管理辦法》,設立天使投資基金,培育市場主體,推動大眾創業、萬眾創新。二是宣傳解讀培訓政策。通過舉辦全市科技創新實務培訓班、政策宣傳解讀會等形式深入全市科技系統、科技型企業、市經開區和永佳集團解讀省“1+10”創新驅動政策、《創新型城市建設的實施意見》和《XX市專利發展專項資金管理辦法(試行)》等創新政策。三是獎勵自主創新成果。召開了全市科技創新獎勵大會,總結近兩年科技創新成績,表彰獎勵33項科技獎專案和個人。組織12個專案申報20xx年度省科技獎,獲二等獎3項、三等獎2項。四是創新科技活動周。開展科普大篷車展覽暨科學健身、醫療衛生健康諮詢和計生科普服務、科技“四進”、科普設施向社會開放等系列活動,普及科技知識。五是謀劃“十三五”科技發展規劃。徵集“十三五”重點專案,編制“十三五”科技發展規劃初稿。

(二)加快產業結構優化升級。一是積極對上爭取專案。對上爭取77個研發專案獲2100萬元省專項資金支援。黃山金暉能源科技有限公司與陳小源教授合作的團隊通過安徽省高層次科技人才團隊評審、考察和公示。二是大力開展獎勵補助。開展了XX市自主創新專項資金申報工作,對獲得國家、省重大科技計劃專案、產學研合作、國家級和省級研發機構、產業技術研究院、創新型企業和高新技術企業、科技成果轉化等予以獎勵補助,共資助80個專案516萬元。三是高新技術企業快速發展。全市累計共有74家國家高新技術企業,其中今年新認定22家,佔總數的29.73%;1-10月全市高新技術產業實現產值130.9億元,同比增長0.1%,實現增加值33.0億元,同比增長3.7%。四是加強高新技術產業基地建設。組織“國家火炬黃山軟包裝新材料特色產業基地”的複核工作。加強國家火炬黃山軟包裝新材料特色產業基地、省車用儀表及電器、機床工具、新型電子元器件、光電顯示等五大高新技術產業基地建設。五是開展科技成果和技術合同登記。共受理登記77家企業、高校和科研院所申報的115項科技成果,同比增長55%。1-11月,全市累計登記技術合同41項,合同金額1135.6萬元,技術交易額1135.6萬元。

(三)加強科技創新平臺建設。一是創新平臺作用顯現。依託4家省院士工作站和73家省市工程技術研究中心等平臺,匯聚各領域專業技術人才1300餘名,推動了新材料、茶產業、徽文化等特色產業的技術協同創新。黃山風景區管理委員會安徽省院士工作站獲省科技廳績效評價優秀等次。新組建了“安徽省鋁包鋼複合材料工程技術研究中心”等9家省、市工程技術研究中心。二是創新載體建設不斷強化。針對黃山產業特色和技術需求,黃山茶產業技術研究院與企業開展聯合攻關和協同創新,以技術鏈的創新推動產業鏈的融合,推動茶產業結構調整升級,年度績效考核優秀,獲市科學技術合作獎。黃山學院和我市新材料產業優勢企業共同成立黃山精特塗層新材料產業技術研究院有限公司,為地方優勢產業塗層新材料的科技研發、成果轉化、技術與資訊和人才培訓開展綜合服務。三是加強科技孵化器建設。“向上·徽商創業園”、XX區電子商務產業園、休寧高新電子產業孵化器等一批科技孵化專案落戶。1-10月科技企業孵化器入孵企業達91家、新增10家,前三季度在孵企業技工貿總收入達6696 萬元。黃山科創高新技術創業服務有限公司通過20xx年度國家級科技企業孵化器市級績效考核,獲得100萬元執行經費補助。四是搭建科技金融平臺。設立專利權質押的貸款工作專項補償資金,4家企業通過專利權質押的貸款獲得融資共550萬元。睿基新能源科技獲得廣發信德投資等3家投資機構股權投資7000萬元,目前到位資金6000萬元。與郵儲銀行聯合開展“雙創貸”金融業務,為科技型小微企業提供金融支援。黃山科創聯合XX區農村商業銀行推出在孵小微企業個性信貸需要的融資產品。

(四)推進政產學研用合作。一是推進“雙百雙行”系列活動。以“百家企業高校行”和“百名專家企業行”為主題,組織60餘家企業赴中科院合肥應用技術研究所、中科院海洋所、華東理工大學、南京林業大學、省農科院、浙江衢州氟矽研究院、黃山學院等高校院所開展產學研合作對接,解決技術難題40餘項,轉化科技成果20餘項。二是籌辦我市第七屆科技成果轉化對接會。為舉辦我市第七屆科技成果轉化對接會,開展政產學研合作、科技金融合作簽約,舉行“網際網路+”專家報告會、市科技成果轉化促進會年會和黃山茶產業質量提升科技論壇,集中展示我市產學研合作成果。三是深化與浙江大學科技合作。共建浙大黃山技術轉移中心,探索符合黃山主導產業發展的先進技術轉移、轉化新模式,形成產學研全方位合作。採取校企合作、成果產業化、技術團隊和人才培訓基地等多種形式實施科技合作專案,加強浙江大學優勢學科與XX市主導產業的科技交流與協作,促進科技成果產業化。

(五)深化科技惠及民生。一是提升現代農業科技水平。以專案為引領,推進農產品品質提升,開展太平猴魁、祁門紅茶、黃山毛峰的精深加工關鍵技術研究與產業化專案,制定省級標準1項,研製生產線2條,改造低產茶園11萬畝,建立生態型高效茶園3萬畝,專案示範區茶農人均增收超過1500元。圍繞香榧、菊花、泉水養殖等特色農產品開展良種繁育和質量安全技術整合運用與示範,為農業綠色增效提供科技支撐。深入XX縣流口村、XX縣定潭村、XX縣三村村、XX縣塔坊鄉走訪種養大戶、開展現場技術指導。舉辦茶園高效栽培與管理技術講座,發放資料6000餘份。二是加強可持續發展試驗區建設。推進XX縣國家級、XX縣省級2個可持續發展實驗區建設,積極探索以文化、旅遊、生態、科技四位一體發展模式,圍繞文旅產業、生態工業、特色農業加塊推進區域經濟轉型升級,目前兩個實驗區擁有高新技術企業15家,創新型(試點)企業3家,重點新產品13個,高新技術產品40個。三是助推科技文旅深度融合。以專案為支撐,組織開展了徽州傳統建築聚落的適應性改造提升和新徽式建築營造技術研究示範,以“智慧的旅遊”為目標,開展了面向移動網際網路的旅遊服務應用研究。開發徽文化元素旅遊工藝品,拓展科技在徽州四雕、徽州漆器、徽墨、歙硯等產業化技術整合示範,獲專利18項,加強傳統技藝傳承與創新。四是加快民生科技創新步伐。圍繞人口與健康、資源與環境、公共安全、防災減災等民生科技問題,加強新安道地藥材規範化種植、景區生活廢水綜合利用、餐廚垃圾無害化處理、生物多樣性資源保護等公益性關鍵技術研究和推廣應用,讓更多科技成果惠及民生。

(六)全力推進創新創業。一是提供政策保障。出臺《關於發展眾創空間推進大眾創新創業的實施意見》,從推進眾創空間和孵化器建設、優化創新創業環境、落實創新創業扶持政策、拓寬創業投融資渠道四方面推動我市眾創空間建設。二是學習借鑑創客先進經驗。組織全市科技管理部門赴南京參加華東地區眾創空間培訓,學習眾創空間建設業務知識,組織相關單位赴杭州夢想小鎮、“馬鞍山青年眾創空間·小馬夢工場”、深圳柴火眾創空間、南京珠江路眾創市集等專案,學習先進經驗,拓寬眾創空間建設思路。三是啟動我市眾創空間建設。在黃山徽文化產業園5000平方米“XX市夢工廠”(一期)正在啟動。依託國家級科技企業孵化器建設500平方米的“黃山創客驛站”、向上徽商創業園的創業小鎮、黃山學院創新創業實踐基地的大學生創業園等一批低成本、便利化、全要素眾創空間專案正在籌劃中。四是組織參加全國創新創業大賽。組織我市22家科技型企業、3個創新團隊參加第四屆中國創新創業大賽安徽賽區總決賽,黃山富田精工獎優秀獎;祁門黃山電器獲得安徽賽區三等獎,進軍國家總決賽。

(七)加強智慧財產權保護與利用。一是加強專利申報。1-10月我市專利申請量為921件,其中發明238件,增幅16.1%;全市專利授權量790件,其中發明125件,增幅98.4%;全市發明專利有效量為370件,萬人有效發明專利量為2.73件,位居全省第7位。全市專利電子申請率達93.6%。二是推進科技與金融結合。與屯溪農商行、徽商銀行、郵儲銀行、市擔保公司對接推進專利權質押的貸款工作,祁門新飛電子通過專利權質押獲祁門農商行貸款300萬元,琦源管業已到期的專利權質押的貸款獲批續貸。多維生物科技、瑞興電子、光明茶業、謝裕大茶業公司、昌輝模具、日基焊接等已與市擔保公司簽訂專利權質押反擔保合同。三是爭創智慧財產權品牌。XX縣作為全國六個區縣之一入選國家傳統知識智慧財產權保護示XX縣,黃山永新股份有限公司躋身全國智慧財產權示範企業行列。四是強化專利行政執法。聯合市工商局、市版權局等部門開展聯合執法,共出動執法人員36人次,檢查流通領域場所30多家,商品5000餘件,查處假冒專利16件,調處專利侵權糾紛7件。

  二、20xx年工作謀劃

(一)工作思路

圍繞創新驅動戰略,按照“調轉促”的總體部署,以深化科技體制改革為動力,以推動產業轉型升級為主線,以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為抓手,不斷改善科技創新環境,整合科技資源,發展創新載體,為各類創新主體提供科學有效精準服務,提升科技支撐經濟轉型發展水平。

(二)工作目標

全年新申報高新技術企業10家,工程技術研究中心 4家,創新型(試點)企業 5家,省級民營科技企業10 家,省級院士工作站1家。強化茶產業和新材料產業技術研究院建設,推進科技成果產業化,高新技術產業增加值佔規上工業增加值比重明顯提升。以專利權質押貸融資為突破助推科技金融深度融合,每萬人發明專利擁有量達3.2件。力爭申報成功國家可持續發展試驗區1個。

(三)工作舉措

一、在創新政策落實上謀突破。以各類園區、特色產業基地、科技企業孵化器為重點,以高新技術企業、創新型企業、民營科技企業、科技型中小企業為主要服務物件,精準對接國家、省、市有關創新驅動發展、經濟轉型發展各類科技政策,幫助引導企業用好省“1+10”、市“1+12”的扶持政策,落實高新技術企業稅收優惠、研發費加計抵扣等各項科技政策。圍繞深化科技體制改革,注重創新政策的引導,通過採取基金投資、借轉補、事後獎補等方式支援企業開展研發設計、上市融資、招才引智、技術進步等,引導社會資本投向創投領域。對應全省科研專案和資金管理改革,建立科技經費後補助制度。圍繞“調轉促”目標認真謀劃十三五科技發展規劃。與統計部門合作,紮實做好r&d投入統計工作,掌握全市科研活動總量,為決策提供科學支撐。創新開展全市科技活動周,提高科技工作的顯示度和社會影響力。

二、在調結產業結構升級上謀突破。全力推進國家火炬黃山軟包裝新材料特色產業基地,省車用儀表及電器、機床工具、新型電子元器件、光電顯示五大省級高新技術產業基地“二次創業”。大力培育高新技術企業,按照成熟期、成長期、初創期三種類型,分別選擇10家科技型企業進行點對點培育,力爭在培育期內成為高新技術企業。加強工程技術研究中心、院士工作站等創新載體建設,對已組建的工程技術研究中心的進行績效考核和驗收。圍繞轉型升級、綠色增效、質量安全、精準扶貧深入實施農業科技創新四大工程,繼續把茶產業作為發展現代農業的重點,支援龍頭企業開展物聯網技術示範應用。開展品種選育和高效繁育技術創新,以龍頭企業為核心、專業合作社為紐帶、家庭農場為基礎推動農業科技成果轉化,強化科技支撐。指導XX縣在完成省級可持續發展實驗區的驗收基礎上,積極申報國家可持續發展試驗區。

三、在深化政產學研用合作上謀突破。依託市科技成果轉化促進會和產業技術研究院搭建政產學研用合作平臺,圍繞我市優勢產業,分批組織相關領域與高校院所開展產學研合作專場對接,解決企業技術難題和需求。依託生產力促進中心、科技企業孵化器、技術轉移中心等科技服務機構,搭建科技中介服務平臺,強化創新服務功能,提升創業孵化服務水平。做實浙江大學技術轉移中心工作,圍繞與浙大合作協議內容,組織產學研對接活動;聯合市人才辦舉辦企業科技創新人才專題培訓班,引導高層次科技人才團隊在黃山創新創業,開展技術轉移活動。深化與中科院合肥技術創新工程院的合作,在成果轉化平臺、創新載體、特色產業基地、創客孵化器等方面深化合作,推進協同創新。

四、在服務創新創業上謀突破。突出眾創空間建設謀劃工作,以黃山徽文化產業園為依託,力促“XX市夢工廠”首個眾創空間專案儘快落地黃山經濟開發區。圍繞我市優勢產業,開展“雙創”三年行動計劃,支援建設創業實訓孵化基地,孵化一批省級自主創業實體。圍繞孵化機構、眾創空間內種子期、初創期科技型企業,“創客”企業;大學生創辦種子期科技型企業;創新創業大賽優秀專案,開展天使投資基金專案的篩選推薦工作,協助融資擔保公司建立基金專案庫。營造有利於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良好環境,舉辦XX市首屆創新創業大賽。

五、在科技專案管理上謀突破。以科技管理改革為引導,突出科技專案的前期調研、篩選培育、跟蹤管理、嚴格驗收的管理模式,認真執行權力清單和科技報告制度,嚴格執行《XX市科技計劃專案實施及其經費使用管理情況監督檢查實施方案》,發揮專案經費“四兩撥千斤”的作用,促進黃山創新發展。密切跟蹤國家、省、市最新科技政策動態,結合我市優勢產業,積極對上爭取政策扶持資金,為企業創新發展做好服務。

六、在科技金融融合上謀突破。探索與銀行、擔保公司合作共建中小企業統借統貸平臺和風險補償機制,開展借轉補、聯保聯貸等融資服務,聯合郵儲銀行黃山支行開展“雙創貸”“助保貸”服務,助力小微企業發展。支援“股權+銀行貸款”投貸聯動的融資服務模式,推行智慧財產權質押融資模式,擴大智慧財產權質押的貸款在全市的覆蓋面。深化科技保險試點,建立服務科技保險的綜合機制,加大對科技保險財政支援力度。

七、在智慧財產權保護上謀突破。認真落實《XX市專利發展專項資金管理辦法(試行)》,組織實施市級發明專利產業化計劃專案。執行好《XX市專利權質押的貸款資助辦法》,搭建專題銀企對接平臺,做好專利權質押的貸款政策解讀和組織協調,力爭實現貸款額3000萬元。提升發明專利申請量,重點做好戰略性新興產業智慧財產權工作,加大引導企業申報發明專利力度。實施中小微企業智慧財產權促進工程,構建中小微企業智慧財產權委託管理平臺、智慧財產權交易平臺。研究制定專利權拍賣交易規則,與拍賣機構合作,以拍賣的形式促進專利權流轉,切實增強專利權變現能力。健全和完善智慧財產權維權工作,繼續推進貫標試點,培育智慧財產權優勢企業。加大專利人才建設,提高專利聯絡員的業務水平。

三、“十二五”科技創新工作概況

“十二五”期間,科技創新能力顯著提升。全市300餘個科技專案共獲得國家、省1.7億元資金支援,其中國家技術創新工程試點省專項資金專案14項獲3300萬元資金支援。全市共申請專利5251件,其中發明專利1281件;共獲授權專利3531件,其中發明專利346件;專利申請量、授權量年均增長率均達20%以上。取得科技成果268項,獲省科學技術獎20項,其中一等獎1項、二等獎6項、三等獎13項。建設國家級創新平臺3個,省級院士工作站4家,省、市工程技術研究中心73個。XX市躋身全國科技進步先進市。

(一)科技創新環境不斷優化

1、制定出臺創新激勵政策。制定《關於進一步加快創新型城市建設的實施意見》、《關於提升自主創新能力加快區域創新體系建設的實施意見》、《XX市科技創新扶持專項資金管理辦法》、《XX市天使投資基金管理辦法》、《XX市自主創新專項資金管理暫行辦法》、《XX市專利發展專項資金管理辦法》、《XX市專利權質押的貸款管理辦法》和《XX市科技創新扶持專項資金管理辦法》等激勵政策,設立自主創新專項資金、創新型城市建設專項資金、科技創新扶持專項資金和天使投資基金等專項科技經費,加快推進科技創新。修訂出臺《XX市科學技術獎勵辦法》和《實施細則》,大幅提高獎勵標準和獎金額度。

2、加大科技創新激勵力度。召開兩屆全市科技創新獎勵大會,總結科技創新成績,表彰市科技獎獲獎專案和個人,營造科技創新氛圍,推進科技創新步伐。共表彰市科學技術獎62項,其中突出貢獻獎2人,產學研合作獎2項、科學技術進步獎58項。會同財稅部門落實稅收優惠政策,高新技術企業累計享受所得稅減免優惠達1.91億元,開展研發費用稅前加計扣除稽核,核定研發費用超3億元。“十二五”期間,市科技計劃專案立項106個,共資助資金1200餘萬元。20xx年,全市科技支出佔財政預算支出的比重達2.38%,其中市本級達2.42%。

3、加強宣傳培訓管理。建立企業聯絡點制度,深入基層宣傳解讀創新激勵政策,做到“全覆蓋”、“四瞭解”,即高新技術企業走訪全覆蓋,瞭解企業發展狀況、瞭解政策落實情況、瞭解技術需求、瞭解改進工作的意見建議,著力解決企業與政策的“最後一公里”問題。每年舉辦全市科技創新實務培訓班2-3期,引導企業加強政策學習,規範研發資金使用,完善研發體系建設。

(二)高新技術引領轉型升級

1、高新技術產業持續發展。“十二五”期間,全市高新技術產業實現總產值557.3億元,較“十一五”343.11億元增長62.4%。認定國家高新技術企業74家、國家火炬計劃重點高新技術企業6家、國家創新型企業1家,省創新型(試點)企業18家、省民營科技企業238家、省高新技術產品227項,培育壯大了黃山永新股份有限公司等一批省內外有影響的知名高新技術企業。綠色包裝材料高新技術產業化基地成功躋身“國家隊”,新建新型電子元器件和光電顯示2個省級高新技術產業基地,共有省級以上高新技術產業基地5家,20xx年基地實現總收入66.44億元,利稅7.62億元。

2、高新技術專案成效顯現。“十二五”期間,承擔國家火炬計劃高新技術產業化示範專案13個,帶動電子資訊、綠色軟包裝、裝備製造等產業優化升級;44個企業獲得國家科技型中小企業創新基金專案47個,共獲得國家資金支援3806萬元;實施安徽省科技攻關計劃21個,獲省級財政支援700萬元;組織實施市級科技計劃專案51個,資助研發經費629萬元。高新技術專案的實施,為我市高新技術產業發展增添新的活力和後勁。

(三)現代農業實現快速提升

1、加快農業創新載體建設。組建全省首家茶產業技術研究院,創新執行模式,組建“黃山茶產業技術研究院”,已有31家茶企業入駐,並獲20xx-2014年度XX市科技合作獎。研建“黃山茶產業技術創新網”,將XX市茶葉科技資源和企業資訊進行有序管理,通過穩定的網路環境安全高效地為使用者提供服務的一體化平臺系統,提供科技線上服務、品牌推廣、企業連結,選派6名副高職稱技術人員深入茶企提供服務。以院士工作站、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專家大院為依託,幫助農業企業實現多種形式的科技合作與交流,促進科研成果更快、更多、更好地應用於農業生產。截止目前,全市已有農業類省、市工程技術研究中心13家、農業科技專家大院38家,涉及茶葉、菊花、蔬菜、特色養殖、農產品加工。XX區、XX區等5個區縣榮獲安徽省國家農村資訊化示範省建設示XX縣(區)。

2、開展農特產品優質高效安全生產示範。以專案為引領,實施國家農轉資金專案和科技富民強縣專項行動13項,獲國家資金1540萬元,開展太平猴魁、祁門紅茶、黃山毛峰、菊花等特色農產品精深及清潔化加工關鍵技術研究與產業化開發,建立適宜不同生產條件的農業優質、高產、高效安全生產技術體系,重點支援茶葉、菊花、等高效栽培與產業提升關鍵技術研究與示範,農藥殘留控制、高效安全生產技術研究與應用,規模化與標準化生產技術研究與整合。開展皖南花豬、泉水魚等特色畜禽水產健康養殖關鍵技術研究與示範。

(四)創新支撐現代服務業發展

1、科技與文旅深度融合。以旅遊資訊化建設為引領,開展“智慧黃山”統一整合系統研究開發,為未來的景區物聯網資訊整合打下良好的基礎和提供基礎平臺支撐。加強傳統技藝傳承與科技創新,開發徽文化元素旅遊工藝品,提升徽雕工藝品的技術含量,加速徽州四雕、徽州漆器、徽墨、歙硯等產業化技術整合示範,提高了20%的生產效率。圍繞“吃、住、行、遊、購、娛”等旅遊要素,產學研協同創新,開展面向移動網際網路和移動終端的旅遊服務應用研究,延伸旅遊產業鏈,產生良好的經濟社會效益。

2、徽州古民居保護科技水平有效提升。組建了以中國工程院院士劉加平為核心的院士工作站和省徽派建築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先後舉辦了“百村千幢”古民居保護利用工程科技論壇和“徽派傳統民居保護利用國際論壇”,加強與清華大學、同濟大學、安徽建築大學、英國、奧地利等國內外院校的合作交流。組織開展“百村千幢”古民居保護利用工程關鍵技術攻關,申請專利、軟體著作權4項,編制技術導則和技術規程9項,出版專著2部,發表論文35篇。

(五)創新保障可持續發展

1、強化科技融入可持續發展。探索文化傳承、生態保護、旅遊開發和民生髮展四位一體的可持續發展模式,加快推進區域經濟轉型升級,持續改善民生民計,努力實現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推進文旅產業發展,促進以旅遊為主導的現代服務業轉型發展,加強資源管理和利用,建設最適宜人居和最適宜旅遊勝地,實現協調可持續發展。發展生態工業,堅持綠色、低碳、可持續發展,圍繞旅遊商品開發、山區資源綜合利用、高新技術產業著力發展生態工業,大力推動傳統產業高階化、低碳化、智慧化改造,兩個實驗區擁有高新技術企業15家,創新型(試點)企業3家,重點新產品13個,高新技術產品40個。發展現代農業,圍繞茶葉、菊花、油茶、香榧、毛竹特色優勢農產品、清潔化養殖、有機食品生產加工等重點,引導科技創新要素向產業集聚。

2、推進黃山生態環境保護。圍繞生態功能區建設,發揮科技在生態旅遊資源的保護、開發和可持續發展中的支撐作用。不斷提升新安江流域汙染控制水平,組織開展流域水資源保護、面源汙染治理關鍵技術以及溼地資源保護技術研究和示範推廣,實施綜合整治技術專案,新安江出境斷面水質大部分指標常年保持二類水及以上標準。開展松材線蟲防控、景區高山溼地保護、太平湖岸線修復等科技攻關。開展黃山風景區生活廢水綜合利用、餐廚垃圾無害化處理工藝等技術的研究,並已進行推廣應用。針對主要農業汙染物畜禽糞便、生活垃圾、汙泥汙水和作物秸稈等,開展資源化利用及汙染物零排放技術研究,開發有機固體廢棄物處理處置系統和環保型農村生活垃圾處理裝置,在美好鄉村建設中進行示範應用,改善農民生產生活條件,鄉村生活垃圾處理率達90%。

3、促進公共安全及防災減災技術研究與應用。圍繞黃山風景區雷電、地質災害預警和應急處置開展技術攻關,徵集技術需求,通過省市科技攻關專案實施,促進相關行業部門科技創新能力提高和技術進步,提高政府處置突發公共安全事件能力,為全面建設和諧社會提供可靠的科技保障。

(六)協同創新平臺建設提速

1、積極推動“雙百雙行”產學研合作。組織開展以百家企業高校行和百名專家企業行為主題的“雙百雙行”產學研系列活動,連續成功舉辦5屆XX市科技成果轉化對接會,科技成果轉化對接會已成為我市科技成果轉化對接的'重要平臺,有力助推科技成果對接與轉化,我市先後與12家國內知名院校簽訂戰略合作框架協議,共徵集技術需求685項、科技成果1994項,簽訂產學研合作專案225個,專案達產後產值30億元以上。

2、加強科技創新平臺建設。全市先後組建黃山風景區管理委員會安徽省院士工作站等4家省院士工作站,與中科院童慶禧院士等4名院士為首的人才團隊合作,開展旅遊資訊化、古民居保護利用、新材料、茶葉檢測等技術領域技術研發,推進優勢產業快速發展。創新合作模式,依託新材料、茶葉優勢企業和高校院所優勢資源,成立黃山茶產業技術研究院有限公司和黃山精特塗層新材料產業技術研究院有限公司,以企業為主體,創新平臺為支撐,政府為引導,開展茶產業和新材料產業關鍵技術的研發與推廣。組建省、市工程技術研究中心73家,建立健全市工程技術研究中心績效考核制度,對考核優秀的中心予以表彰獎勵。成立安徽省軟包裝材料產業技術戰略聯盟,開展軟包裝行業共性關鍵技術合作攻關。

3、加快創新創業平臺建設。積極扶持創新創業主體,推進“大眾創業、萬眾創新”,市財政出資20xx萬設立天使投資基金,重點支援市本級科技含量高、創新能力強、商業模式新的種子期、初創期企業。20xx年,XX市科創高新技術創業服務有限公司被科技部認定為國家級科技企業孵化器,現擁有孵化場地2.2萬平方米,在孵企業91家,畢業企業33家。20xx年,引進浙江向上創業投資管理有限公司成立向上·徽商創業園,孵化面積1.8萬平方米,入孵企業14家。積極開展科技與金融對接,安徽泰達新材料股份公司獲安徽興皖創業投資有限公司4000萬元風險資本注入,黃山科巨集科技發展有限公司獲中國孵化器創業投資有限公司3600萬元科技風險投資。建成安徽省“科技路路通”XX市、XX縣2個創新服務站,為創新主體提供各項服務。

(七)專利創造保護水平不斷提高

1、專利創造能力大幅提升。“十二五”期間(載止20xx年9月),全市共申請專利5251件,其中發明專利1281件;共獲授權專利3531件,其中發明專利346件。專利申請量、授權量年均增長率均達20%以上。每萬人口有效發明專利擁有量達到2.64件,超額完成每萬人發明專利擁有量翻一番的目標任務。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專利申請比率達60%以上,90%以上高新技術企業、創新型企業和規模以上企業都擁有核心技術和自主智慧財產權,其中黃山永新股份公司榮獲取20xx年度全省發明專利百強企業。70%以上的專利申請和授權在企業實現轉化實施,專利本地轉化率達70%以上。積極開展專利權質押的貸款,4家企業獲得350萬元貸款支援。獲省核心專利產業化計劃專案6個、省發明專利優秀獎2個。20xx-2014年,黃山學院連續三年躋身全省大專院校職務發明專利授權前十強。

2、專利管理水平進一步提升。與市工商局、市版權局聯合開展智慧財產權行政執法協作,建立聯合宣傳培訓機制、資訊溝通機制、聯合執法機制,增強智慧財產權執法工作實效。設立中國(安徽)智慧財產權維權援助中心黃山分中心,為公眾免費提供智慧財產權諮詢服務和法律援助。各區縣均成立智慧財產權局,出臺相關政策檔案,智慧財產權工作體系逐步完善,專利管理水平進一步提升。休寧、XX縣入選國家智慧財產權強縣工程試點縣(區),XX區、休寧、XX縣為省智慧財產權工作示XX縣(市、區),XX區為省智慧財產權強縣工程試點縣(市、區)。推行實施《企業智慧財產權管理規範》國家標準,2家企業獲省第一批企業智慧財產權管理規範推行試點工作優秀單位,5家企業列入省第二批貫標試點單位。企業品牌建立積極,全市共有1家全國智慧財產權示範企業,2家全國智慧財產權優勢企業,4家省智慧財產權優勢企業,5家省智慧財產權優勢企業培育單位。

四、“十三五”工作打算

(一)發展思路

按照“調轉促”的總體部署,以科技體制改革為源動力,以增強產業核心競爭力為主線,以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為新使命,以戰略性新興產業集聚發展為突破口,不斷改善科技創新環境,整合科技資源,加快科技創新基礎條件建設,發展創新載體,促進企業成為創新主體,為支撐我市轉型升級注入新的活力,加快形成具有黃山特色的區域創新體系。

(二)發展目標

到20xx年,力爭高新技術產業增加值佔規上工業比重達到40%,規上工業企業研發機構覆蓋率達到40%,每萬人有效發明專利達到5件,國家級高新技術企業超過100家,創新環境更加優化,創新體系不斷完善,創新能力大幅提升。

(三)主要舉措

1、科技體制改革深化行動。一是落實完善科技扶持政策。結合實際認真研究省委、省政府支援創新驅動“1+10”政策和市委、市政府“1+12”政策體系,注重創新政策的引導,通過採取基金投資、借轉補、事後獎補等等方式支援企業開展研發設計、上市融資、招才引智、技術進步等,引導社會資本投向創投領域,重點支援科技型企業發展。落實好科技成果的使用權、處置權和收益權“三權”管理改革,將不涉及國防、國家安全、國家利益、重大社會公共利益的科技成果全部下放給專案承擔單位。二是推進科技管理改革。跟蹤國家深化科技體制改革進展,創新科技管理理念,建設統一的市級科技管理執行平臺、科技計劃管理資訊平臺,建立專業機構管理專案機制,聯合監察、財政等部門實施“專案、經費、績效”三方評估的管理辦法,克服重立項、輕監管等弊端。對接全省科研專案和資金管理改革,建立科技經費後補助制度。三是組織實施科技重大專項。把產業發展做為“調轉促”的重要載體,著力實施綠色包裝、車用儀表、機床工具、平板顯示、電子元器件等省級產業基地的科技重大專項。建立完善重點工作、重大專案跟蹤排程、情況通報、資訊釋出等機制。通過5年努力,力爭打造一批平臺,集聚一批人才,轉化一批成果,提升一批產業。

2、科技創新能力提升行動。一是深化政產學研用合作。深化“百名專家黃山行,百家企業高校行”的產學研合作,鋪設好專家與企業家的最後一公里。通過院士工作站、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和產業技術研究院等研究機構,引進柔性人才和科技成果,培養企業本土人才。加強高層次創新人才引進和培養,通過短期聘任、技術合作、科技融資、技術入股等方式,吸引一批“候鳥專家”、“飛行博士”。通過創新要素的集聚引進一批符合我市產業發展方向、科技含量高、成長性好的科技型企業和科技領軍人才、高層次創新團隊。深化與浙江大學產學研合作,建立浙江大學黃山技術轉移中心,引導浙大先進技術、成果轉化落戶黃山。二是加速科技成果轉化應用。支援企業與科研院所、高等學校建立聯合開發、優勢互補、成果共享、風險共擔的產學研用合作機制,組建產業技術創新戰略聯盟。推動一批高新技術和實用技術成果轉化,鼓勵企業引進、消化吸收和再創新,推動企業加快技術創新步伐,掌握一批核心關鍵技術,提升企業技術水平。三是強化智慧財產權運用和保護。貫徹落實《安徽省專利條例》,加大智慧財產權保護力度,降低侵權行為追責門檻。出臺XX市專利獎獎勵辦法,強化對成果轉化、應用型發明專利的獎勵。深入推進專利權質押的貸款,認真執行《XX市專利權質押的貸款資助辦法》。

3、科技創新創業服務行動。一是加快發展眾創空間。以培育小微企業為目標,大力發展眾創、眾包、眾扶、眾籌等新型創新創業模式,創業苗圃、創業咖啡、創新工場等新型孵化形式,拓展孵化器空間範圍,構建一批低成本、便利化、全要素、開放式的眾創空間,建設若干國家級、省級創客空間等新型孵化器,20xx年覆蓋全市。二是大力培育高新技術企業。按照成熟期、成長期、初創期三種類型,每年分別選擇10家科技型企業進行點對點培育,力爭成熟期企業1年內、成長期企業2—3年內成為高新技術企業。

4、科技金融深度融合行動。一是探索與銀行、擔保公司合作共建中小企業統借統貸平臺和風險補償機制,開展借轉補、聯保聯貸等融資服務,與郵儲銀行黃山支行聯合開展“雙創貸”合作,助力小微企業發展。二是支援“股權+銀行貸款”投貸聯動的融資服務模式,推行智慧財產權質押融資模式,擴大智慧財產權質押的貸款在全市的覆蓋面。三是深化科技保險試點,建立服務科技保險的綜合機制,加大對科技保險財政支援力度。四是完善科技金融服務體系,建立集科技政務、股權融資、債權融資、第三方評估等一體的科技金融服務平臺。

科技局年度總結 篇5

一、認真學法,推進依法行政工作制度化

1、加強組織領導。調整充實了依法行政工作領導小組,多次召開會議,專題研究依法行政工作。制定了《市科技局20xx*年依法行政重點工作安排》,部署了依法行政工作,並認真組織實施。在每月工作例會上,依法行政工作與科技業務工作,同佈置同檢查同考核,並把依法行政作為對各科室及工作人員年度考核的重要內容之一,確保依法行政工作真正落到實處。

2、健全工作機構。科學劃分科室職能,設定法制管理機構,將對應省廳政策法規處的民營科技企業認定,民營科技企業專業技術人員中、初級職稱評審,創新型企業培育和研發費用加計扣除等業務調整到局辦公室,確定2名專(兼)職工作人員,具體負責依法行政工作。此外,局專利科專門負責智慧財產權(專利)的創造、運用、保護和管理工作。

3、落實學法制度。完善並認真執行領導班子學法制度,結合創先爭優活動、“以人為本、執政為民”主題教育活動和機關效能建設“三項評議”活動等,組織領導班子成員認真學習國務院《全面推進依法行政實施綱要》、《關於加強市縣政府依法行政的決定》、《關於加強法治政府建設的意見》和《科技進步法》、《行政許可法》、《專利法》、《廉政準則》等法律法規,並利用每週五政治業務學習日,積極開展法制講座,對全域性幹部學習情況進行知識測試,提高依法行政工作的水平。

二、公正執法,推進依法行政工作規範化

1、加強隊伍建設。嚴格執法人員持證上崗和資格管理制度,重視專利執法隊伍建設,組織市及縣區專利執法人員參加省智慧財產權局和省法制辦舉辦的專利執法培訓班。與市經委等四部門聯合出臺《XX市專利聯絡員制度工作意見》,組建一支專利聯絡員隊伍,在規模以上工業企業、認定或培育的高新技術企業以及民營科技企業,調整發展專利聯絡員229人(去年是156人)。專利聯絡員這支隊伍組建以來,企業智慧財產權工作水平明顯提升,全市專利申請和授權數量顯著增加。1-10月份,全市專利申請和授權量較上年有了較大幅度的提高,共申請專利1438件,其中發明專利180件。共授權專利854件,其中發明專利20件。預計全年專利申請量達到1500件,授權量達到900件,可超額完成年初目標任務。

2、加強專案檢查。7月份,會同市財政局對20xx年科技專案安排的科技特派員創業行動和科技企業孵化器建設兩項專項資金進行了績效考評。考評組深入到兩個專案承擔單位,聽取了專案實施情況的彙報,實地查看了專項資金使用情況,召開了有關企業和部分科技特派員座談會。考評組認為,兩項科技專項資金到位及時,使用規範,社會、經濟效益明顯。9月份,根據六轉經監組[20xx]2號文通知精神,又會同財政局對各縣區承擔的重大科技專項進行抽查,專案承擔單位都能按照合同的要求認真實施,且實施情況較好,企業加大了研發費用投入,加快了新技術、新工藝、新產品研究開發,帶動了相關產業發展,為加快經濟結構調整、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發揮了積極作用。

3、開展專項行動。去年11月至今年6月,市智慧財產權局系統在全市範圍內紮實有效地開展了保護智慧財產權專項行動。會同XX區、XX區智慧財產權局分四批對城區內六安百大金商都、沃爾瑪超市以及九州大藥房等11家大型商場、超市和藥店開展了專項行動聯合執法檢查,共檢查涉及專利商品406種。專項行動以宣傳和教育為目的,不以處罰為目的,6月底商場、超市已對有問題的商品進行了整改,停止了銷售或消除了專利標識。

此次專項行動對於提高我市商業企業專利保護意識,維護消費者和專利權人的合法權益,優化我市市場環境起到了積極的推動作用。今年11月市智慧財產權局榮獲“全省智慧財產權系統打擊侵犯智慧財產權和製售假冒偽劣商品專項行動先進集體”稱號,並被推薦為“全國智慧財產權系統‘雙打專項行動’先進集體。”

三、深入普法,推進依法行政工作科學化

1、完善創新政策。建立行政決策制度,在制定科技規劃,開展科技成果鑑定和科技獎勵之前,深入調查研究,並邀請專家學者和有關部門召開座談會、論證會、評審會等,聽取意見和建議,並將結果進行公示,切實提高行政決策質量,促進依法、科學、民主決策。認真做好《XX市科技發展“十二五”規劃綱要》(六政〔20xx〕39號)、《XX市人民政府關於深入開展科技特派員農村科技創業行動的實施意見》(六政〔20xx〕40號)的起草工作,多次深入各縣區和規模以上企業調研,多方徵集了有關專家建議,並徵求了縣區科技部門的意見。6月2日,市法制辦召開論證會,徵求市直有關部門意見。7月28日,經市政府第29次常務會議審議通過。同時,按要求定期清理規範性檔案,並向社會公佈繼續有效的規範性檔案目錄。

2、推進政務公開。深入開展政務公開“深化年”活動,嚴格執行市科技局《公文類資訊公開稽核辦法》、《資訊釋出保密審查暫行辦法》、《資訊公開工作考核暫行辦法》、《資訊公開責任追究辦法》四個辦法,依法及時更新和釋出資訊。制定完善“XX市科技局行政職權目錄及流程圖”、“XX市智慧財產權局行政職權目錄及流程圖”。深化行政審批改革,結合我局實際,健全完善“兩集中、三到位”和“首席代表制”,優化辦事流程,對審批服務專案進行挖掘梳理,將所有審批內容集中到辦公室,並指定一名同志擔任首席代表常駐視窗,充分授權其辦理我局行政審批工作。全年受理、辦結專案216件。

3、加強宣傳培訓。積極開展“20xx年科技活動周”、“4.26”世界智慧財產權日、“江淮普法行”等大型法制宣傳活動。7月7日,市政府召開第28次常務會議,重點學習《科技進步法》,局黨組書記、局長楊書林在會上作彙報講解。會議要求,通過政府推動、企業主動、社會聯動,加快發展高新技術產業,積極推進科技成果轉化,著力提升我市自主創新能力。切實加大科技投入,完善配套制度,落實優惠政策,培養創新人才,整合創新資源,營造良好的科技創新氛圍。4月27日,我市邀請國家智慧財產權局專利局初審及流程管理部副部長、法學博士何越峰同志來六安作《智慧財產權助推地方經濟發展轉型》專題報告,全市專利聯絡員和相關企業負責人等共300餘人參加報告會,收到良好效果。

科技局年度總結 篇6

**年度,我局按照市、區相關要求,切實做好了安全生產、質量監督工作。現將相關情況總結如下:

一、安全生產工作方面:

(一)加強領導、健全組織

我局按照省水利廳和市水務局的統一安排部署,於**年年初就確定安全生產工作以局黨委書記、局長鬍宗文為總負責,分管安全生產的陳紹亮副局長具體負責,同時組織了9個安全生產檢查組(以分管局領導為組長、相關科室領導為成員)對全區水利安全進行大檢查。

要求局屬各部門按照“全覆蓋、零容忍、嚴執法、重實效”的總體要求,全面安排部署水利安全大檢查工作。特別是結合汛期防汛安全工作、暴雨水毀情況,有針對性地重點對水利工程建設、水利工程執行、農村水電、農村集中供水站、漁業船舶、防汛設施、河道採砂等進行安全大檢查。

(二)制定措施、落實責任

1.認清形勢,責任到人

樹立安全生產“紅線”意識和底線思維,建立健全“黨政同責、一崗雙責、齊抓共管”的安全生產監管責任體系,強化落實安全生產管理和監督責任。

XX區水務(武引)局年初就與XX市XX區人民政府和XX市水務局簽訂了安全生產責任書。並及時與下屬各單位逐級簽訂了安全生產責任書。明確各責任主體的安全管理職責,做到一把手親自抓、分管領導具體抓、基層領導直接抓,強化組織領導、明確分工、責任到人。

2.完善預案、有備無患

XX區水務(武引)局高度重視水利安全、防汛工作,按照“安全第一、預防為主、綜合治理”的方針,**年4月14日XX市XX區防汛辦就下達了XX市XX區防汛總體預案,落實和完善了以行政首長負責製為核心的各項安全生產、防汛責任制。

尤其是密切監測有嚴重安全隱患的水利工程執行情況。XX區水務局督促工程所在鄉鎮針對各類水利工程可能出現的險情,進一步完善、落實防洪搶險措施、搶險隊伍和物資,採取相應的措施確保水庫安全度汛。

3.組織隊伍、儲備物資

全區水務系統堅持“以人為本、安全第一、預防為主”的方針,在健全和完善水利工程安全生產、防汛指揮機構、防汛搶險隊伍的同時,立足於“防大汛、搶大險、救大災”的思想,積極組織了搶險隊伍,落實了搶險物資的儲備,保障了通訊裝置的暢通。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