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調研報告(14篇)

來源:果殼範文吧 7.43K

在生活中,報告的使用頻率呈上升趨勢,寫報告的時候要注意內容的完整。我敢肯定,大部分人都對寫報告很是頭疼的,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金融調研報告,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金融調研報告(14篇)

金融調研報告 篇1

近來年,農村金融體制不斷完善,農村金融在促進農業和農村經濟發展、提高農民收入等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但目前農村金融服務不足、資金嚴重短缺、農民和中小企業貸款難問題依然較突出,制約著新農村建設。

農村金融服務存在的不足

現有農村金融服務不到位,不適應新農村建設的要求。表現在:農村金融服務供給不適應農村金融需求,貸款條件苛刻,貸款品種不適應農村經濟發展的特點,貸款額度、期限與農民生產消費實際脫節;農村資金流失嚴重,信貸投入較少;國有商業銀行和郵政儲蓄機構通過系統上存、資金拆借等方式將大量資金從農村轉移到城市或非農領域,農村金融抑制問題較突出;農村金融業務品種單一,服務手段嚴重滯後,農村支付結算環境落後;農業保險產品發展滯後,農業保險規模小、參保少、理賠難問題較突出。

農村金融市場制度約束不到位。農村金融市場是弱質市場,其規模效益低於城市金融,因而盈利能力偏低。在缺乏制度約束的情況下,單純依[文祕站:]靠市場調節勢必形成農村資金外流,導致商業性金融機構退出農村金融市場。

農村金融機構經營機制轉變不到位。部分農村金融機構思想觀念落後,仍然沿襲“等客上門”的傳統做法,缺乏市場經濟條件下的危機感和客戶至上的理念,缺乏產品創新和服務創新的意識,不能積極轉換內部經營機制,大力加強市場營銷、開拓農村金融市場。

農村金融市場政策扶持不到位。農業是弱質產業,投入多、產出少,週期長,農村經濟貨幣化程度低,決定了農村金融服務成本高、風險高、收益低,農村金融服務的`供給和需求難以實現高水平的均衡。因此,在擴大農村金融市場規模必須依賴外部力量的扶持,充分發揮政府的作用,對農村金融採取特殊的扶持政策,對金融機構支援“三農”的風險予以合理補償。

農村金融市場信用體系建設不到位。農村金融服務物件是眾多小規模經營的農戶和大量的農村中小企業,貸款物件數量多,地域分散,這決定了農村金融市場資訊不對稱現象嚴重。目前,農村信用體系建設相對滯後,農戶和農村企業信用資訊還沒有納入徵信系統,農村金融機構發放貸款必須花費大量的資訊費用搜集農戶資訊,農村金融市場交易成本的增加必然阻礙農村金融市場規模的擴大。

改善農村金融服務的建議

強化農村金融機構支援“三農”的制度約束和政策引導。依靠法律強制和政策引導推動建立農村信貸穩定增長機制,依託政府和市場的雙重作用,緊密結合農村經濟的特點和新農村建設的要求,建立金融促進新農村建設的相關制度、規則。同時,充分重視財政在激勵需求和結構調整中的作用,出臺財政補貼、擔保或稅收優惠等措施,引導金融資源流向農村。

完善功能,整合力量,充分發揮金融在新農村建設中的槓桿作用。基層人民銀行要通過發揮“視窗”指導作用,完善對農村金融的再貸款支援,充分利用貨幣政策工具,引導金融機構把更多的資金投入到農村經濟領域。積極推動農村金融體制改革,改變農村金融現狀,增加低息支農再貸款,加大支農投入量,加強對再貸款投向和使用效果的考核,確保農戶貸款穩步增加,支農功能穩步增強。

農村金融機構要轉換經營機制,加快金融產品創新。農村金融機構要積極轉變經營觀念,增強“三農”服務意識,在加強貸款營銷、簡化貸款手續、提高貸款額度和降低貸款利率等方面,加大工作力度。逐步完善小額擔保貸款、農戶聯保貸款等業務,創新授信和抵押擔保貸款管理制度,提高貸款效率。大力開展住房信貸、教育信貸等農村消費信貸業務,根據農村經濟特點,創新開發新業務、新產品,逐步推廣農民工銀行卡、商業匯票、理財、投資諮詢等業務,改進和創新支付結算渠道,加快電子化建設,更大範圍的滿足農村多層次金融需求。

加快農村徵信體系建設,引導農村金融機構發展信用貸款。針對農村金融市場資訊不對稱和農戶缺乏抵押品的現實,應加快農村徵信體系建設,引導農村金融機構重視蒐集農戶信譽、道德品質等資訊,建立農戶信用檔案和信用資料庫。

加快發展農業保險。加大對農業保險業務的宣傳和推廣工作,積極發展農村保險,提高農村保險密度和保險深度。在發展政策性保險的同時,積極推進農村商業保險、合作互助保險,充分發揮對農業經濟的補償作用。通過擴大農業政策性保險範圍,改善農業巨災風險轉移分攤機制,提高農村整體抗風險能力。

金融調研報告 篇2

按照市委、市政府的要求,4月份我委抽調專人成立調研組對中小微企業發展情況暨小微企業融資情況赴各市(區)、重點鄉鎮、園區以及重點企業進行調查走訪。現將有關情況報告如下:

一、全市小微企業融資總體情況

1、小微企業的信貸支援有所下降,與企業發展需求比差距甚遠。20xx年一季度末,全市銀行業金融機構小微企業貸款餘額1079.02億元,比年初下降4.63億元,同比少增52.03億元,降幅0.43%,低於各項貸款平均增幅4.91個百分點,總體未完成小微企業貸款增量“不低於上年同期水平、增幅不低於全部貸款平均增幅”的目標。

2、小微企業融資需求旺盛,民間融資異常活躍。據統計,在我市中小企業的融資結構中,企業自有和民間資金等內源性融資佔比約為60%。在求貸無門的情況下,許多中小企業紛紛轉向民間融資,想方設法從、理財公司、典當行等機構融通資金,甚至不惜借“高利、貸”。許多中小企業由於成本上漲、缺乏品牌、創新不足等原因,企業的利潤越來越薄,實業無利可圖,便脫離實業,加入到民間投資行業中。

二、當前小微企業融資存在的主要問題

1、小微企業貸款需求滿足度較低,融資渠道狹窄,模式單一。調查顯示,泰州只有2.8%左右的工業小企業和銀行發生信貸關係,意味著100戶小型企業中只有不到3戶成功從銀行貸款,97%的小企業生產經營所需資金均通過自籌和民間貸款的方式獲得。目前,小企業發展除自身內部積累外,外部融資主要依賴於金融機構的貸款。銀行提供給小企業的貸款基本集中在流動資金貸款,很少提供中長期信貸,小企業中長期發展多依靠親朋借款或者民間融資。除上述渠道外,被調查企業中幾乎沒有其他成熟的融資渠道獲得急需的發展資金。

2、融資成本居高不下。根據調查,“融資貴”問題具有普遍性。從民間融資來看,小額貸款公司一般放貸利率基本為銀行貸款利率2-3倍,有的更高,企業實際要按年息15-18%支付。通常,網際網路金融產品年息多在20%以上,非法民間融資機構的“高利、貸”年息都在30%甚至50%以上。從信貸融資來看,雖然我市各類銀行業金融機構不斷創新小企業金融產品,但是小企業從銀行業金融機構獲取的資金的成本依然很高,綜合資金成本率一般都在8-13%之間。另外調查發現,一些銀行還強行附加了承兌匯票、基金、保險等額外業務,增加了企業的負擔。部分企業的貸款綜合成本測算下來達到15-20%。我們選取了四家代表銀行對企業融資成本進行了測算。測算按企業貸款100萬元一年期間抵押(房產和土地)貸款。(基準年利率6%)

銀行名稱利率上浮房產和土地評估費用綜合資金成本率(按上限計算)備註
建設銀行10-25%1-2%(主要包括評估費千百分之1.5,保險費按評估物萬分之6,登記費為千分之3左右,公證費250元)7.62如有擔保公司擔保,再加年息1.2-1.8%。如有貸款貼現,貼現部分再加5%費用。
江蘇銀行15-25%同上8同上
興業銀行20-25%(20-50%的留存)同上10.5同上
泰州農商行60%同上10.96同上

3、融資缺口大,三類小企業融資較困難,部分產業受信貸政策影響較大。目前,我市大型企業融資供過於求,中型企業融資規模也超過一般企業,真正貸款難、缺口大的是小企業。根據銷售比例法估算(外部融資需求=資產增加-負債自然增加-留存收益增加),我市小微企業外部融資需求量為1200億元,缺口還有很大。根據調查,不能從銀行貸款的企業主要集中在三類企業:第一類,初創企業,缺少抵押物。第二類,企業執行質態不好。沒有核心技術、沒有訂單、企業下行趨勢明顯。第三類,國家產業政策限制發展的,如高耗能高汙染。我市傳統的化工、紡織、不鏽鋼產業,由於能耗高和排放高,成為國家控制信貸的產業。在興化戴南鎮抽樣調查中的63家企業中有51家企業急需貸款,佔企業總數的81%,平均每個企業融資需求3200萬元。

4、擔保機構與銀行合作不暢,銀行抽貸壓貸現象突出。去年以來,部分國有及股份制商業銀行,提高了合作擔保公司的准入門檻。有的只與市級以上國有擔保公司合作,有的甚至全部中止了與擔保公司的合作。有的銀行在擔保公司沒有違約的情況下,隨意停止擔保業務,有的銀行在銀擔合作中不認可人民銀行和經信部門推薦的評級等級。有的不與擔保公司協商,單方調減協議放大倍數,造成了擔保機構特別是民營擔保機構與銀行合作的不暢。有的`商業銀行信貸人員為了讓企業及時還款承諾續貸,待企業還款後就不再貸款,導致許多企業資金緊張,隨時有斷鏈的可能。

綜上,近年來,我市的小企業融資環境總體上不斷改善,各類金融業機構的小企業產品也不斷加強,中小企業信用擔保機構從數量、質量也有了提升,但是小企業融資難問題沒有根本解決。破解小企業融資難題是經濟金融理論界探索的永恆課題,是社會各界關注的熱點問題,是一項艱鉅而長期的任務,我市小企業融資工作還有許多工作要做。

三、下一步工作打算和建議

按照市區聯動、暢通主道、完善平臺、多管齊下的思路,我們建議在以下十個方面開展工作,緩解市區中小企業融資困難。

一是開展專項檢查活動。市銀監局牽頭組織開展銀行業金融機構“七不準”的專項督查,禁止存貸掛鉤,禁止不合理收費,禁止搭售金融產品,嚴防貸款資金挪用或外流。市金融辦、經信委、商務局分別對小貸公司、擔保公司、典當等行業的業務規範經營情況開展專項檢查,降低融資成本,切實防範民間資本可能引發的風險,積極發揮其在解決中小企業,特別是小微企業融資難方面的積極作用。

二是提高小微企業信貸總量。市人行、銀監部門要認真貫徹落實中國人民銀行《關於開辦支小再貸款 支援擴大小微企業信貸投放的通知》(銀髮〔20xx〕90號)和銀監會《關於20xx年小微企業金融服務工作的指導意見》,加大考核、引導力度,督促商業銀行加大對小微企業信貸投放,實現小微企業貸款“兩個不低於”,扭轉小微企業貸款餘額下降趨勢,暢通小微企業融資主渠道。

三是設立市區中小企業融資週轉資金。各區財政出資,市財政給予適當資助,在各區設立市區中小企業融資週轉資金。中小企業融資週轉金按照政府監管、封閉運作、獨立核算的原則,為市區中小企業提供貸款應急過橋服務。

四是組織開展銀企對接活動。開展系列“融資服務進園區、進鄉鎮、進企業”活動,以新進入泰州的商業銀行為主體,充分利用新建商業銀行拓展市場的積極性和貸款指標,深入企業開展服務,實現融資服務由注重面向重視點、由共性授信向個性服務的轉變。

五是籌辦泰州“金融超市”。市金融辦、市人行、市經信委、市銀監局等部門,共同設立市區中小企業融資超市,邀請工、農、中、建、交等銀行業金融機構、融資性擔保公司、小貸公司、中介機構入駐超市,每雙月開市一次,為中小微企業開展融資對接服務。

六是加強擔保體系建設。推動銀擔加強合作,組織銀行和擔保公司開展專題合作交流活動,引導銀行將優惠政策向信用等級高、風險控制能力強的擔保公司傾斜,降低民營擔保公司的准入門檻。積極做大國有擔保公司單體註冊資本、提高擔保資金使用效率、增加擔保放大倍數。積極引導財政和知名企業資金投入擔保行業,增加國有骨幹擔保公司的實力。出臺稅收減免政策,對全市重點骨幹擔保公司所得稅地方留成部分全額返還。

七是加大企業上市、境外融資工作力度。加強企業上市、境外融資工作的宣傳力度,引導企業轉變思想觀念。做好擬上市資源的挖掘和培育工作,不斷充實調整擬上市企業資源庫,對基礎好、效益高、發展前景好的企業按照上市的要求進行篩選,為企業上市做好準備。加大企業上市培訓力度。組織擬上市企業的董事長、總經理到外地上市公司實地考察學習,學習先進地區的經驗做法和解決問題的具體辦法。積極邀請券商等中介機構介入,幫助擬上市企業解決上市過程中遇到的技術難題。

八是搭建統貸融資平臺。市經信委牽頭向中國進出口銀行提出申請,在海陵、高港、姜堰區設立統貸平臺,市區財政共同出資按照1:10的比例獲得省進出口銀行中小企業授信。各區分別選擇1家國有公司和代理銀行作為統貸業務操作平臺,將統貸資金以較低的貸款成本發放給市區中小微企業。

九是進一步拓寬融資渠道。探索開展企業技術專利權、工業產權等非實物資產抵押貸款。幫助企業通過典當、裝置租賃等渠道進行融資。引導企業通過資產重組、資本運作等多種途徑,開展跨地區、跨行業、跨所有制兼併聯合,促進資本流動和資本集聚。

十是開展金融服務宣傳活動。市經信委聯合銀監、稅務等部門,組織市各商業銀行、擔保公司,深入特色園區、工業集中區開展“送政策進園區”活動,宣傳、推介中小微企業特色金融產品、產業政策和扶持政策,幫助企業提高政策水平、拓寬融資知識。

金融調研報告 篇3

中國消費金融發展環境分析

從國內生產總值等情況來看,20xx年上半年,國內生產總值340637億元,按可比價格計算,同比增長6.7%。分產業看,第一產業增加值22097億元;第二產業增加值134250億元;第三產業增加值184290億元。另一個數據是,20xx全年貨物進出口總額245741億元,比上年下降7.0%。其中,出口141255億元,下降1.8%;進口104485億元,下降13.2%。

從網路環境來看,截至20xx年底,我國網民規模達6.88億,全年共計新增網民3951萬人。網際網路普及率為50.3%。20xx年上半年,網際網路寬頻接入埠數量突破6億個,比上年淨增7757萬個。

從網際網路金融發展情況來看,20xx年中國網際網路基金的交易規模為61947.4億元,同比增長175.4%,預計之後幾年將持續保持25%左右的速度增長。預計到20xx年達到154787.8億元。20xx年基金網際網路化的水平達49.1%,隨著網際網路金融的發展,之後幾年將會超過50%,到20xx年達到66.8%。

從細分市場來看,中國消費金融主要包含以下幾個方面:

住房消費金融

從消費者購房方式上看,超8成消費者選擇貸款買房;33.94%的消費者選擇純商貸;28.48%的消費者選擇公積金貸款;另有14.85%的消費者選擇一次性付清。

電子對抗、航天制導、航天電子元器件專業的高科技上市公司。公司的航天高科技產品主要包括:高效能感測器、無線電測量控制系統、特種電子通訊、自動跟蹤系統和資料收集、傳輸處理系統、衛星電視廣播系統、數字化有線電視網路裝置、衛星通訊地球站、星上精密機構及結構部件、大型地面工程業務測控站和電子支援裝置,以及火箭、衛星、艦船、飛機、核能等產品配套使用的.各種電聯結器、繼電器、電子儀器裝置、電纜網及開關裝置,GPS/GLONASS/北斗衛星導航應用系統及終端裝置等,被廣泛地應用於各型別號衛星、火箭運載工具、相應的地面通訊測量與控制裝置及工業自動化控制裝置中。面對新機遇、新挑戰,公司以強國強軍為己任,以市場為導向,以經濟效益為中心,以創新為動力,嚴謹慎密,不斷超越,實現觀念和機制創新的管理理念與雄厚的高科技實力相結合,使高新技術研發能力、產品批量生產能力、技術基礎保障能力和規模式發展能力躍上新臺階。

旅遊消費金融

20xx年,國內旅遊人數達到40億人次,成為全球最大的國內旅遊市場。入境旅遊約1.33億人次,出境旅遊約1.2億人次。旅遊直接就業2798萬人,旅遊直接和間接就業7911萬人,佔全國就業總人口的10.2%。

根據20xx-2015年國內旅遊收入增速預測,20xx-2021年中國旅遊收入規模增速在7.3%-13.72%之間,預測20xx年國內旅遊規模超過59000億元以上。

目前,旅遊消費金融產品主要有三種基本模式:旅遊信用卡模式、旅遊消費信貸模式和旅遊保險代理模式。旅遊信用卡,是由金融機構發行的以旅遊為主題的信用卡。旅遊信貸,是商業銀行對消費者發放的,用於購買耐用消費品或支付其他費用的貸款。旅遊保險則是根據消費者旅遊需求開發的相關保險產品服務。

汽車消費金融

汽車消費金融,是目前消費金融領域的重要組成部分。消費者通過經銷商或直接向汽車消費信貸服務機構申請信用貸款。對於符合汽車信用要求的申請人,汽車消費信貸機構對於符合條件的申請人啟動貸款審批程式。

中國消費金融行業發展趨勢及投資機會

網際網路化、垂直化、資產數字化趨勢

消費金融的網際網路化包括產品的網際網路化、風險管理模式的網際網路化以及服務模式的網際網路化。消費金融網際網路化,一方面是網際網路企業進入消費金融領域,另一方面是金融機構積極搭建網際網路平臺。其中,網際網路企業將對現有的消費金融體系產生正向的刺激作用。包括對於使用者的教育和使用行為習慣的培養、在產品和服務模式上的創新等等。

結合目前中國的消費金融發展現狀,垂直化發展將是未來的又一重要趨勢。垂直化包括兩個維度的垂直化,即行業垂直化和使用者層級垂直化。

網際網路在消費金融領域中的快速滲透也帶來了新的技術形式和風險管理模式。基於資料而形成的大資料風險控制模式是核心的發展方向,而資料資產則成為在金融商業模式下可變現的重要資產,資料+模型將是網際網路金融企業未來發展的核心工具。

消費金融行業的發展機會

伴隨著中國經濟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逐步推進,一方面是穩步推進機構改革,有效擴大有效供給,另一方面推動刺激消費拉動經濟發展。在這個過程中,居民收入和消費能力的提升,使得我國的消費金融市場前景得到了各方的認可。前瞻產業研究院預計20xx-2021年中國消費信貸規模依然將維持15%以上的增長率,預計20xx年將達到44.38萬億。

20xx年,首批4家試點消費金融公司均實現盈利,行業盈利能力大大提升。隨著消費金融公司試點的逐步開放,市場競爭加劇,行業總體利潤率將有所下降,預計到20xx年,行業整體利潤規模將超過1.2萬億元。

金融調研報告 篇4

多年來,農村信用社始終堅持服務“三農”的經營宗旨,為我區農業增產,農民增收、農村經濟發展做出了突出貢獻。尤其在“三農”問題倍受關注的背景下,農村信用社認真理清發展思路,緊密結合各地實際,積極創新發展模式,牢固樹立了“以農為本,服務城鄉”的經營理念,持續擴大服務範圍、加大信貸支農力度,成為當地“三農”發展提供強有力的支援。

一、支援“三農”工作總結

(一)機構網點設定基本實現全覆蓋

農村信用社是為農業、農民和農村經濟發展提供金融服務的社群性地方金融機構,是農村金融體系的主力軍。隨著四大國有商業銀行撤併縣鄉機構,農村信用社已經成為農村市場營業網點最多,客戶資源最廣,業務品種最齊全的農村金融服務機構。

(二)存貸款規模不斷擴大

經過多年努力,我社發展規模不斷擴大,存、貸款餘額逐年增加,顯示了其資金充裕、信貸規模擴張,支援我區企業、個人的生產及消費,有效保證了當地農村經濟持續、健康、平穩的發展。

(三)不斷加大支農資金,充分體現支農主力軍地位

農村信用社作為當地支農資金的主要投入者,近年來支農力度不斷加大,農村信用社的農業貸款在全區金融機構總體農業貸款中的佔比已由年的.%提高到年的.%,真正成為當地支農工作的“主力軍”。

二、農村金融服務面臨的問題

我社在支援“三農”發展方面做出巨大貢獻,但隨著“三農”快速發展及自身經營存在的缺陷。主要有:

(一)可用資金短缺

由於農村地區資金外流現象嚴重,造成我社支農資金供給不足。農村經濟主體一方面需要資金支援,另一方面又將大部分資金存入其他商業銀行,造成我社後續資金補給不足,且難以滿足當地“三農”發展的信貸需求。

(二)信貸服務機制不完善

近年來,我社支援“三農”信貸投入不斷加大,基本滿足了廣大農民的簡單生產信貸需求,但隨著當地農業規模化、產業化發展,信貸服務機制跟不上,導致新時期下當地“三農”發展的新需求未能得到滿足。

三、完善服務機制的建議

(一)立足服務“三農”,積極探索服務新模式

我社市場定位為服務“三農”、服務縣域、服務中小企業,並把支援“三農”工作作為強社之基、固社之本,常抓不懈;積極創新服務“三農”的業務品種,探索服務“三農”新模式,服務功能進一步增強。

1、通過創新服務手段、豐富業務品種等措施,有效滿足農民多樣化的金融服務需求,目前我社業務種類已達多個,如小額扶貧貸款、生源地助學貸款、抗震安居工程貸款、農村婦女自主創業和林果業、畜牧業貸款等等。並按照自治區產業結構規劃和市場需求研製開發了設施農業、個人生產經營、工資質押等貸款品種。

2、在推廣農戶小額信用、農戶聯保貸款等傳統精品業務時,在參考農戶資信狀況、種植面積及物化投入的基礎上適當提高最高貸款金額。

3、加強網路電子化建設,網點電子化覆蓋率達%,銀行卡受理網點覆蓋面達100%,為客戶提供24小時的服務。

4、通過為進城務工經商農民提供結算、信貸等綜合金融服務,做好涉農企業的信貸服務等工作,針對涉農企業有效擔保資產不足的.情況,量體開發了農副產品收購封閉執行貸款管理辦法、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抵押貸款管理辦法等。

(二)加大支援農業產業化、設施農業及新型農業合作組織的發展力度

1、全力支援農業產業化發展。主動採取“有保有壓、有進有退”的信貸政策,有效支援農業產業結構調整,主動加大對優質、高效農業的支援力度。培植扶持農業生產基地,增強推進農業產業化的牽引機制,通過支援“公司+基地+農戶”、“農村經濟組織+農戶”、“專業協會+農戶”的模式,積極引導農戶由分散經營向規模經營、由兼業經營向專業經營轉軌,信貸優先支援優勢特色農業、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的發展格局已經形成,實現了銀企農共贏。

2、支援設施農業力度進一步加大。設施農業不僅是提高農產品附加值、推進農業結構戰略性調整的重點,也是促進全區農民增產增收的突破口,已經成為農民致富奔小康的重要途徑。我社以“積極穩妥、打造基地、規模經營、注重實效”的信貸支援思路,全方位、多層次滿足當地設施農業對信貸資金的需求,支援建設了一批設施農業示範基地。

3、支援新型農業合作組織初見成效。農民專業合作社的健康發展,不僅對挖掘農業內部潛力,提高農產品附加值、推進農業結構調整起到積極作用,同時對促進全區農民增產增收提供了有利的發展環境,已經成為農民致富奔小康的重要途徑。

(三)利用優勢,多渠道融資金

根據縣域存款業務的新特點,樹立創新觀念,把存款市場做強,把組織存款作為增強經營實力和提高效益的第一要務,擴大存款總量,積極尋找客戶,對存款大戶實行立體攻關,發揮人熟、地熟、點多面廣的優勢,多渠道融資金,最大限度的開闢市場。

(四)信用工程建設推動農村金融服務業務上新臺階

農村信用工程建設是加快農村經濟發展、支援新農村建設的一項戰略性工程。近年來,我社積極開展信用工程建設,大力推行農戶小額信用貸款和農戶聯保貸款業務,積極培育農村信用環境,推動農村金融服務業務上新臺階。

金融調研報告 篇5

根據市委市政府的決策部署和市綜治委的工作要求,為紮實推進平安金融建立工作,取得實際成效,促進金融事業科學發展,服務全市經濟社會發展,我們近期對該項工作進行了調研,根據調研情況,淺談如何建立長效機制,推進地區平安建立活動紮實開展。

一、3年來平安金融建立工作所取得的成效

20xx年以來,我市各級金融機構根據市委市政府的決策部署,在市綜治委具體指導下,積極開展全市平安金融建立工作,經過大家的共同努力,平安金融建立工作取得了較好的成績。

1.平安金融建立工作責任全面落實

一是各級金融機構提高責任意識,把平安金融建立工作提上日常議事日程,做到與經營等有關業務工作同研究、同佈置、同落實、同考核,把平安金融建立工作落到實處。二是成立平安金融建立工作領導小組,明確領導責任、工作職責,建立工作網路,層層簽訂建立責任書,確保責任落實;同時建立平安金融建立工作機制,做到工作留痕、管理留痕、決策留痕,使平安金融建立工作看得見、摸得著。三是加強平安金融建立工作的宣傳、發動工作,營造了平安金融建立工作的濃厚氛圍,增強廣大幹部職工的安全意識,自覺投入到平安金融建立工作中。

2.平安金融建立工作全面推進

一是各級金融機構建立了平安金融建立工作管理制度、平安金融建立工作目標責任制、平安金融建立工作考核制度等一系列制度,切實做到以制度管人,以制度管事,確保平安金融建立工作有章可循、有序發展。二是經常召開平安金融建立工作會議,作出工作部署,推進平安金融建立工作健康發展。三是加強技防設施建設,用現代高科技技術確保金融平安,制定技防設施建設計劃,不惜資金投入,購入先進的技防設施,有效提高風險防範能力。四是加強人防隊伍建設,既建設好專業保安隊伍,又加強群防群治隊伍建設,廣泛開展安全培訓和應急演練,不斷增強全體員工風險意識和安全能力。

3、促進各項工作全面發展

我市以抓好平安金融建立工作為契機,促進各項工作全面發展。一是準確把握形勢和理解貨幣政策由適度寬鬆轉向穩健的背景與內涵,積極搭建銀企合作平臺,促進地方經濟發展。二是建立金融風險監測預警等工作機制,打擊金融犯罪,維護金融穩定,促進社會和諧穩定。三是加強安全文化建設,提高內控意識,做到合規合法,促進金融經營業務發展。

3年來,我市各級金融機構平安金融建立工作取得了良好成績,共有家金融機構通過了達標驗收,家金融機構被命名為“江蘇省平安金融建立達標單位”。

二、現階段社會治安形勢和平安金融建立存在的問題

1.現階段社會治安形勢

當前,我市社會政治穩定,治安形勢總體平穩,社會治安綜合治理績效良好,全市公眾安全感較高,是平安。但是在總體平穩的社會治安形勢下,仍要清醒地認識到,受多種因素影響,我市各類矛盾糾紛多發頻發,金融系統在以前改革改制過程中積累了一些矛盾和問題,交織在一起,短期內難以根本解決,對社會穩定和金融安全構成了較大威脅。刑事案件特別是侵財性案件仍在高位執行,犯罪的暴力化、組織化、智慧化特徵趨於明顯。特別是今年以來襲擊銀行運鈔接送款人員、在自助銀行或尾隨儲戶實施搶劫搶奪、盜竊破壞銀行自助裝置等涉銀案件也時有發生。這說明現階段社會治安形勢雖然總體平穩,仍有不確定因素,亟需加強平安金融建立。

2.平安金融建立存在的不足問題

我市平安金融建立工作雖然取得較好成績,沒有發生大的金融安全事件,但還是存在一定的不足問題。一是部分金融機構對平安金融建立的重要性、長期性和艱鉅性的認識還不到位,缺乏責任心與緊迫感,積極性、主動性還不夠,平安金融建立工作比較被動。二是部分金融機構建立基礎相對薄弱,工作流於形式,對風險的管控還不到位,存在一定的金融風險隱患。三是部分金融機構技防建設水平不高,硬體設施不到位,技術防範還不夠嚴密。四是部分幹部職工自身素質不夠高,與平安金融建立工作存在較大差距。這些存在的'不足問題,需要引起我們高度重視,在今後的工作中採取切實有效的措施加以改進和提高。

三、解決存在問題的對策與措施

要推進我市平安金融建立工作紮實開展,必須針對當前的社會治安形勢與平安金融建立存在的不足問題,建立長效機制,以機制解決存在問題,創新工作方法,推進平安金融建立工作健康、持續發展,並取得紮實成效。在建立長效機制、推進地區平安建立活動紮實開展中,要著重做好以下四項工作:

1.加強學習,增強責任感和緊迫感

各級金融機構要進一步加強學習,認真學習市委市政府的決策部署和市綜治委的工作要求,認真學習上級部門有關開展平安金融建立工作的系列檔案精神,提高思想認識,充分認識開展平安金融建立工作的重要意義,增強做好平安金融建立工作的責任感和緊迫感,振作工作精神,充滿工作幹勁,制定工作計劃,落實工作措施,創新工作方法,紮實推進平安金融建立工作深入發展,力爭取得優異的成績。

2.建立機制,夯實平安金融建立工作的基礎

各級金融機構要建立長效工作機制,建立健全平安金融建立工作制度,落實平安金融建立工作責任制,加強安全基礎設施建設,建立督查、考核和責任追究機制,使建立工作走上制度化、規範化的軌道。要明確推進平安金融建立的工作目標,認真落實“誰主管、誰負責”的原則,嚴格落實平安金融建立工作領導責任制,努力形成縱向到底、橫向到邊的責任體系,層層簽訂目標管理責任書,推動平安金融建立工作向縱深發展。要做到平安金融建立工作的全覆蓋,著重抓好基層營業網點的安全防範工作,確保不出任何安全問題。要加強平安金融建立的檢查監督工作,做到發現問題,及時整改,決不允許存在安全防範的隱患與漏洞。

3.增強意識,提高平安金融建立工作水平

各級金融機構要增強金融風險意識,做好平安金融建立各項工作,提高金融風險防範能力。一是加強技防設施建設,要認真檢查基層營業網點的技防設施,是落後的要淘汰,該升級的要升級,制定技防設施建設計劃,不惜資金投入,購入先進的技防設施,有效提高風險防範能力,用現代高科技技術確保金融平安。二是加強人防隊伍建設,著重建設好專業保安隊伍,增強專業保安隊伍的裝備,提高專業保安隊伍的防範能力;要加強群防群治隊伍建設,廣泛開展安全培訓和應急演練,不斷增強全體職工風險意識和安全能力。三是進一步健全完善風險防範機制和應急處置預案,有效預防影響社會穩定的擠提、重大災害等突發事件,對發生的突發事件要依法果斷處置、及時報告,避免造成惡劣的社會影響和嚴重事態後果。要繼續加強案件防範和打擊力度,認真分析當前社會治安形勢和金融案件的新情況、新特點,仔細審查自身內部存在的問題和薄弱環節,採取有效措施,切實整改到位,提高防範金融犯罪的能力。

4.加強教育,提高幹部職工風險案防基礎

各級金融機構要加強宣傳教育工作,營造平安建立氛圍,增強廣大幹部職工的認同感,積極投入平安金融建立工作。要開展安全培訓工作,提高廣大幹部職工的安全素質,增強安全防範能力。要加強金融風險防範,把合規管理、合規經營、合規操作落到工作實處,使內控意識和內控文化滲透到每一位職工思想深處,使內控成為每位職工的自覺行為,深化對合規操作的認識,學習和理解規章制度,增強執行制度的能力和自覺性,形成事事都符合守法合規的工作標準,理解和掌握內控要點,及時發現並消除存在的金融風險。要加強職工行為管理,定期召開案情通報會和案防分析會,讓職工瞭解作案的危害性,增強防案的自覺性。強化突發事件應急預案培訓,提升職工應對突發事件的處理能力。

金融調研報告 篇6

增資擴股是農村信用社改善資本結構,提高資本充足率和抗金融風險能力的一個重要手段;同時也是今年農村信用社深化體制改革中的一項重點工作。

因此,各級銀監部門和縣聯社緊緊把握改革機遇,積極認真貫徹落實全省農村信用社工作會議精神,把增資擴股工作列入今年工作的一項重要任務,使農村信用社通過增資擴股實現資本結構的多元化和資本充足率儘快達到置換中央銀行專項票據條件。為了解宿松縣農村信用社今年以來的增資擴股情況,我們根據上級的統一部署,組織開展了全轄範圍內的增資擴股調研工作,現就調研情況報告如下:

一、全縣增資擴股計劃完成情況及主要措施

為確保全縣資本充足率達到規定要求,宿松縣聯社根據全縣資本充足率狀況,年初,推算出股本缺口459萬元,並以此作為全縣全年增資擴股計劃任務,然後結合各基層信用社服務區域內的農戶量進行分解落實,其中任務最多的社為孚玉社100萬元,最少的社為趾鳳社8萬元。至今年8月底,全縣已完成擴股淨增57萬元,佔計劃任務的12。4%。在組織實施增資擴股中聯社採取以下幾項措施:

1把增資擴股工作列入各社經營責任目標綜合考核內容,加大增資擴股的考核力度;

2要求各基層社在做好組織存款的同時,宣傳農村信用社增資擴股政策,動員當地農民個體工商戶和企業積極參與入股;

3要求各信用社認真按照入股社員應享受優惠政策和原則,優先向入股社員提供貸款或貸款利率優惠,以此推動當地老百姓和企業向信用社入股;

4實行職工強制性入股,聯社要求各信用社正式職工必須每人入股20xx元,代辦員每人500—1000元,社主任3000元,對未達到規定入股要求的職工,聯社採取在考核返還工資中直接扣劃方法確保職工入股數量的到位。至八月份,全縣信用社職工入股股金已達331500元,有19個信用社已基本完成了職工股任務。

二、基層社有關退股和分紅、計息前後政策矛盾問題

通過調研,發現全縣所有信用社在執行退股、分紅和計息過程中與現行的政策存在很大矛盾,基本上延續一九八四年規範農村信用社時所定入股自願、退股自由政策,而對新的政策,一些信用社均不大瞭解。如陳漢社歷年虧損達100多萬元,在少數社員提出退股要求時,未按照現行規定程式和條件直接辦理了退股,同時按照原財務管理辦法規定計提股息給付了股金利息。該社依據的是原入股時政策規定“退股自由”,因此,必須履行承諾,否則會失信於民,給農村信用社經營和以後的增資擴股造成很大的不利影響,而現行的政策則規定必須滿足六個條件才能退股,這樣導致了前後政策矛盾,使得農村信用社在對待以前入股的社員要求退股問題,陷入了是執行入股時的政策還是執行現行政策的難題。

三、增資擴股的難點與對策建議根據調查瞭解,目前影響農村信用社增資擴股的難點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一)大人民群眾入股思想意識淡薄,對入股政策不瞭解或不關心。從調查的情況來看,大多數農民對信用社入股政策和章程不關心,也不瞭解,認為入股沒有多大的意義和作用,入股後參與信用社的經營管理也不夠現實,與存款沒有區別。即使要求入股,也是抱著一種貸款方便的目的,根本不考慮分紅和參與信用社經營管理,因此,廣大群眾參與信用社入股的積極性不高,缺乏一定的認識。今年自增資擴股以來,基本沒有群眾自願上門入股的情況。

(二)農村信用社的經營業績差,而群眾的風險意識增強,導致增資擴股缺乏吸引力。近年來,群眾的風險意識隨著市場經濟的發展而逐漸增強,人們對農村信用社入股也潛意識產生一

種防範心理,當前農村信用社經營效益普遍較低,不良資產和虧損包袱較重,難以消化;而且農村信用社性質、地位和實力與國有商業銀行相比,競爭處於劣勢,認為承擔的風險可能性很大,分紅得實惠的可能性較小。這些因素導致群眾對農村信用社競爭實力和經營的不信任,擔心不僅分不了紅,反而會虧掉自己的股金,從而增加了增資擴股的難度。

(三)入股社員享受的優惠政策得不到很好落實,權益得不到充分體現。全縣所有信用社雖然在形式上成立了“三會”,但在實際中沒有發揮應有的職能。同時,群眾的文化素質普遍低,對信用社的業務不瞭解,根本不懂經營管理,社員參與信用社經營管理現實作用並不大。因此,這些年來,信用社基本上沒有按照章程規定讓入股社員獲得參與信用社的經營管理權。其次,由於信用社加強風險管理,進一步提高經營效益,特別是防範信貸風險上和貸款操作更加規範,使一部分入股社員沒有如願享受到“貸款優先、利率優惠”等政策,影響了入股社員的積極性,並在群眾中造成了誤解,使得群眾入股心理不穩定。再次,大多數信用社除規範清理時期分過紅,歷年來,未曾向入股社員分過一次紅,主要原因是信用社經營效益差,有的社歷年虧損嚴重,如陳漢社。這也不同程度降低了群眾入股的積極性。

(四)由於過去規範清理股金過程中,存在很多歷史遺留問題得不到妥善處理,也影響群眾入股的積極性。農村信用社自成立以來,歷經了多次改革規範:每次規範均對農民的入股股金進行了清理,但在清理股金中沒有徹底解決新股金與老股金之間的問題,一些信用社對股金的管理也極不規範,出現信用社有帳而老百姓無股金證,老百姓有股金證而信用社無帳的現象,在老股金轉為新股金過程中,操作不當致使一些信用社存在既給老百姓頒發了新股金證又沒有收回老股金證,同一股金新證與新證在社會同時存在。如果將這樣的股金證一併認可,會給信用社帶來損失,如果不認可,則給信用社增資擴股工作造成很大影響。另外,部分老百姓要求按照原來入股時的政策自由退股,並要求給予股息,信用社也根據財務管理制度規定計提了股息。按照現行的退股和股利政策,必須滿足規定的條件,並風險共擔,不存在計算股息,如不按原入股時的政策執行,必定在社員中喪失信用,不利於推動增資擴股工作。

(五)農村信用社增資擴股受經濟環境和農村老百姓收入的限制。根據調研情況,凡經濟環境較好的和農民收入高的鄉鎮信用社增資擴股工作比較容易一些,相反,經濟環境較差,農民收入低的鄉鎮信用社增資擴股難度很大。如我縣山區陳漢信用社,一些農戶生活就很困難,要他們入股就更難,因此,基本上沒有吸收多少農民入股,而在洲區和城區的信用社,農民的收入相對較高,能夠承受入股規定的股金,所以較山區信用社相比,擴股具有一定優勢。這種地域差異不同程度地影響了增資擴股的進度。

(六)聯社下達增資擴股的`任務不科學、不合理影響了基層信用社擴股力度。由於聯社在年初下達的增資擴股任務是根據各鄉鎮農民的數量下達的,沒有考慮各信用社的資本率狀況和服務區域內農民的收入、經濟條件、地區差別;因此,給基層社增資擴股工作心理上的不平衡。一些信用社認為不現實不符合實際的增資擴股任務沒法去完成,失去了增資擴股的熱情和信心,如陳漢社服務區域內大約有1。7萬人口,人均收入是全縣最低的,聯社分配該社淨增資擴股的任務達12萬元。顯然不符合當地老百姓的承受能力。因此到目前為止,不僅基本沒有老百姓入股,反而出現了退股現象。其次,職工入股比例受到限制,由於各社入股工作處於被動狀態,一些經營效益好的信用社採取通過職工入股來完成增資擴股任務,但是又受到比例控制。

如孚玉社,聯社分配淨增資擴股任務為100萬元,目前完成入股16萬元,並且全部為職工股,面臨社會入股積極性不高,職工再增加股金受到政策限制。

而且該社資本充足率也已經達到規定要求,再吸收新的股金會增加信用社的經營負擔。針對以上增資擴股出現的問題和難點,一些信用社認為應採取的對策主要體現在以下幾點:

(一)開展多種形式的宣傳,加大宣傳力度,使增資擴股工作全面深入百姓家,讓廣大農民群眾真正瞭解入股的意義和作用。目前,聯社和基層社只做到了口頭宣傳,宣傳力度較小,沒有統一的行動,宣傳方式和形式較為單一,聲勢很小,使群眾對入股的政策缺乏必要的瞭解,因此,必須以多種方式和形勢展開聲勢較大的宣傳活動,促進群眾入股意識和提高。

(二)解決好歷史遺留問題,讓信用社取信於民,切實落實入股社員享受應有的優惠待遇。對原來的股金進行一次重新規範清理,出臺解決新政策與老政策相互矛盾的措施,妥善處理同一股金原已發新證,舊證未收回的問題。對原入的股金按老政策完成退股,重新辦理自願入股手續,與新吸收的股金一起執行新的政策,這樣才能取信於民,化解信用社與農民群眾之間的矛盾,有利於增資擴股的開展。另外對已成為信用社的入股社員必須落實好應享有的優惠待遇,同時,為避免風險,設立社員誠信方面的入股門檻,使信用社也能選擇入股社員。

(三)合理調整增資擴股任務,加大職工入股力度。聯社下達增資擴股任務應綜合考慮基層信用社的各種情況,如農民的收入和條件、經濟環境、信用社本身的資本充足率狀況和規模等,這樣才能科學地吸收股金,增強信用社增資擴股的信心。由於職工是信用社的直接經營管理者,信用社的經營好壞直接關係到職工利益,因此,加大職工入股的力度,有利於提高職工的工作積極性,增加主人翁責任感,職工也便於對經營管理進行監督。

(四)提高農村信用社的經營效益,側重增強個體工商戶和企業對信用社入投資股的吸引力。當前,廣大農民對信用社參股的意識十分淡薄,其入股的出發點也不過是想在信用社獲得優先貸款和優惠貸款利率,同時吸收的農民股較散,不便於信用社對股金的管理,而且此類社員參加經營管理的也不現實,因此,農村信用社必須提高效益,側重增強對個體工商戶和企業入股投資的吸引力,這樣不僅便於信用社對社員的管理,也便於社員享受參與農村信用社的經營管理權益。只有通過利益驅動,才能提高群眾入股的積極性和主動性。

(五)藉助行政力量,推動廣大群眾參與信用社入股。從目前的情況來看,農村信用社單方面進行宣傳發動群眾入股的效果是不理想的,況且農村信用社成立時也是通過行政手段強制要求廣大群眾入股的,廣大群眾也在觀望村裡的幹部對入股的態度和行動,因此,農村信用社的增資擴股離不開行政力量和行政手段。總之,對經濟欠發達地區的農村信用社來說,增資擴股工作處於進退兩難的局面,只有解決好增資擴股的一系列難題,才能促進信用社的改革發展。

金融調研報告 篇7

較為寬裕的資金狀況與部分子市場風險的不斷累積,是進入20xx年以來上海金融市場執行呈現出的主要特徵。“寬貨幣、緊信貸”的實質在於儲蓄資金無法有效轉化為投資,導致資金在商業銀行大量沉澱,這同時也反映了金融市場的不成熟和發展滯後,需要加快金融 市場改革和創新步伐,推動金融市場全面、快速和穩健發展。

一、金融市場執行態勢分析

貨幣市場:

銀行同業拆借與債券市場

上半年,銀行間同業拆借與債券市場累計成交萬億元,日均成交億元,同比分別增長和。

由於市場資金保持持續寬鬆,市場利率價格區間不斷下行。同業拆借、質押式回購和買斷式回購的月加權平均利率分別由月的、和,下降到月的、和,分別大幅下降、和。月日超額準備金利率下調以後,商業銀行的超額存款準備金率不斷下降。一季度末,商業銀行超額存款準備金率為,比上年同期低個百分點,月末則降到。公開市場操作力度顯著增強,但是貨幣回籠量僅相當於外匯佔款量。雖然上半年央行票據的發行節奏不斷趨於緩和,進入月份後更是取消了年期央票的發行,但是票據發行總量明顯增多,上半年,央行共發行票據期,共計回籠資金億元;進行了次正回購,共計回籠資金億元;春節前進行了次逆回購,共計投放資金億元;三項合計,上半年公開市場操作累計淨回收億元基礎貨幣,而去年上半年淨回籠僅為億元。相對於上半年多億美元的外匯儲備增加額而言,公開市場操作較好地對衝了外匯佔款的資金投放量。

票據市場:

上半年,一方面由於市場資金寬鬆,票據市場利率始終處於下降通道;另一方面由於商業銀行風險控制審慎,貸款增長放緩,商業銀行買票並持票到期以彌補信貸規模下降的意願不斷增強。上半年,上海票據市場承兌、貼現及買斷式轉貼現業務餘額分別為億元、億元,同比分別下降和上升;承兌、貼現及買斷式轉貼現累計發生金額分別為億元、億元,同比分別下降和上升。

資本市場

股票市場:

上半年,滬市共有家首發、家增發,合計募集資金億元,同比僅增長。月份股權分置改革啟動後,新股發行和再融資均暫停。

滬市、股合計成交億元,日均成交億元,同比大幅下降。滬市上證指數振盪走低,股價整體下調。上證指數年初以開盤,月末以收盤,比年初下降,振幅達。債券市場:

在加息預期減弱和市場充沛的資金推動下,滬市國債指數始終處在連續上升通道中,並屢創近年新高。滬市債券市場累計成交億元,日均成交億元,同比下降。銀行間債券市場保持了半年的上漲行情,債券綜合指數處於持續上升趨勢,至六月末已升至點,創歷史新高,與年初點相比,上升點,增幅達。

外匯幣場:

上半年,我國貿易順差達到。億美元,超過去年全年的順差總額,加上人民幣升值預期造成的外資流入銀行間外匯市場交易活躍,成交量大幅增加,市場供大於求差額擴大。上半年,銀行間外匯市場累計成交摺合億美元,日均成交量億美元,同比分別大幅增長和。四黃金市場:

上半年,上海黃金市場成交保持活躍,價格表現為箱體振盪走勢。上海黃金市場累計成交億元,日均成交億元,同比大幅增長。黃金累計成交噸,日均成交噸,同比大幅增長。商業銀行上半年以大量淨賣出交易為主。交割比由月份的,大幅下降到月份的,市場投資交易需求在一定程度上超過了實物交易需求。

期貨市場:

上半年,因主要期貨價格處於歷史高位,成交大幅萎縮,上海期貨交易所累汁成交合約萬手,成交金額萬億元,同比分別大幅下降和,分別佔全國期貨市場的和。

二、金融市場執行中存在的問題

一巨集觀調控較為明顯地影響著金融市場執行

金融市場資金尤其是銀行間市場資金充裕,交易量持續放大。進入××年以來,巨集觀調控效果開始逐步顯現,固定資產投資和貸款增速明顯回落,商業銀行出於對貸款風險的考慮和資本充足率考核的約束,出現廠一定的信貸緊縮傾向,大量資金沉澱於商業銀行,銀行間市場成為商業銀行資金運作的主要渠道。同時,超額準備金利率的下調,使得銀行間市場資金供求失衡的問題更為顯性化。

關於人民幣匯率制度改革的討論和此起彼伏的人民幣升值預期,直接帶動了上半年出口的快速增長和順差規模的持續擴大。一方面,銀行間外匯市場成交量大幅增加,另一方面,外匯佔款所帶來的貨幣投放規模持續擴大,導致銀行間同業拆借和債券市場、銀行間外匯市場的成交量同時顯著放大,成交十分活躍。

上半年房地產:調控力度加大,房地產價格漲幅逐步回落,房地產開發貸款和個人消費貸款增速明顯放緩。原先投資於房地產市場的資金開始流人其他領域,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銀行間市場和其他金融市場的交易活躍程度。

由於巨集觀調

控帶來的不確定性,上牛年作為重要保值渠道的.黃金市場成交量也顯著放大,商業銀行在黃金市場中交投活躍,交割比明顯下降。

金融市場價格走勢反映了巨集觀調控下經濟走勢的不確定性

首先,巨集觀調控所帶來的不確定性,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黃金市場的慣性走勢,黃金價格已經不僅僅簡單地與美元走勢逆向而動,它已經成為一種重要的資產保值工具,因而上半年黃金市場表現出較為平穩的執行態勢;二是期貨市場既表現出了與國際市場聯動的走勢特徵,作為重要工業原料的期銅和燃料油價格持續走強,也反映了投資主體為應對巨集觀調控而積極儲備的強烈需求,此外人民幣沒有升值,也是期貨市場不斷維持強勢的重要原因之一;三是巨集觀調控可能對上市公司的業績帶來不確定性影響,這也是在股權分置改革推進中,制約股票市場走強的一個重要制約因素。與此相反,除了較為充裕的資金面之外,的走低以及市場對短期內不會加息的預期,在一定程度上支援了上半年債券市場的持續走強。二高度重視和警惕“寬貨幣、緊信貸”現象

受制於目前的投融資體制現狀和巨集觀調控政策,亡半年金融市場表現出明顯的“寬貨幣、緊信貸”特徵,對商業銀行的資產負債管理帶來了壓力,助漲了市場投機行為,也對經濟金融執行產生了一定程度的影響。

對金融市場的影響

一是導致銀行間市場風險累積。面對金融市場上充裕的資金狀況和不斷走低的收益率,金融機構採取了一定的變通模式進行應對。一種是金融機構通過質押式回購以較低的利率融到資金後,再以甚至是高於的利率水平轉存入銀行,進行銀行利潤回吐式的簡單套利操作;另一種是金融機構通過質押式回購以較低的利率融到資金後,再買入債券,不斷進行放大套做,套取債券價格與資金成本之間的利差收益。兩種模式均推動了銀行間債券市場價格的不斷走高,市場系統性風險加大。

不斷放大的槓桿效應、不斷縮短的資金使用期限和不斷延長的套做券種期限,使銀行間債券市場的風險正在一步步積聚。無風險套利本身是對價格的一種修正,但由於我國銀行間債券市場在市場結構、產品結構等方面還處於初級發展階段,市場本身並不具有平衡修復機制,套利的結果不是套利空間的消失,而是風險的積累和暴發。由於市場資金供給比較集中在國有商業銀行,一旦資金成本上升,或者資金供應結構發生變化,市場將立即面臨流動性風險。

二是不利於創新產品推出和市場發展。日前,銀行間市場基本上形同於一個單邊市場,買方力量空前強大,賣方惜售心態嚴重,這種情況非常不利於各種創新產品的推出。由於單邊市場的存在,銀行間債券市場在資金供給和債券供給上存在極大的不平衡,這對於新近推出的債券遠期交易而言,賣券方承受著相當大的實物交割壓力;交投十分不活躍;同時,單邊市場的存在還導致新發行券種一上市就哄搶一空,持券機構普遍惜售,二級市場交易清淡;此外,市場收益率的下降也導致銀行間市場對投資者的吸引力減弱,不利於市場主體的培育。對實體經濟的影響

一是信貸資源的“擠出效應”,在信貸緊縮的傾向下,談判能力較弱但成長性較好的企業的信貸規模首先被擠出,影響這類企業的發展;二是“成本遞增”效應,由於正常的銀行信貸渠道受到阻滯,部分企業或專案轉而尋求民間金融和地下金融渠道,融資成本將會增加,進而影響到企業效益和經濟發展;三是“順週期”效應將縮短經濟景氣週期,我國商業銀行的信貸行為具有順經濟週期的偏好,缺乏對長期風險收益的理性權衡,—旦經濟增長回落,即以減少信貸投入規避風險,而正常專案的投資規模縮減甚至取消,將會使巨集觀經濟執行的景氣週期縮短。

對金融機構的影響

“寬貨幣、緊信貸”對於商業銀行的影響最為嚴重。一方面,銀行間市場利率的逐步走低,給商業銀行的資產負債管理帶來了巨大壓力。作為債券市場重要參考指標的年期央行票據的發行利率,已經降到了左右,遠遠低於一年期定期存款利率的水平。另一方面,商業銀行信貸的緊縮,將使部分流動性不足的企業出現資金緊張甚至瀕臨破產,又可能引致商業銀行不良資產的增加。

對於保險公司而言,債券市場是目前保險公司最重要的資金運作渠道,而目前“寬貨幣”所導致的債券市場低收益率已經接近保險公司底線,保險公司在市場上很難找到適合資產負債匹配的中長期債券,這已經成為保險公司正常經營亟待破解的難題。

債券價格的上漲意味著風險的積聚,這對於其他金融機構而言,參與貨幣市場和債券市場交易,就等於繼續助長“寬貨幣”條件下的市場投機行為,需要面對更高的風險。對貨幣政策傳導的影響

利率渠道、信貸渠道和資產價格渠道是我國貨幣政策傳導的三條主要渠道,在“寬貨幣、緊信貸”的條件下,貨幣政策的三條傳導渠道均受到了一定程度的影響。一是如此低的貨幣市場利率,與巨集觀經濟的基本面嚴重脫節,作為貨幣政策重要中介目標之一的短期利率,已經失去了貨幣政策傳導意義。二是信貸渠道是貨幣政策傳導最直接的渠道,直接與最終產出發生聯絡,由於銀行信貸趨緊,部分真正有需求的企業得不到資金,將會最終影響企業效益和經濟發展。三是“寬貨幣、緊信貸”只能提高債券資產的價格,不能帶來公司價值的提高,更無法給公司帶來財富效應,資產價格傳導渠道也無法形成。

三、進一步推進金融市場發展的建設

加大金融市場改革和創新力度

一是要引入有市場需求的金融工具。金融市場創新最重要的是工具創新,目前銀行間市場資金的過度充裕,正是交易工具不足的具體反映。要豐富債券市場品種,形成有效的債券市場收益率曲線。要加快已經列入日程的、、金融債券、境內美元債券等金融產品的推出;

在繼續發展短期融資券的同時,推出短期國債和其他短期債券品種;加快推出債券互換、國債期貨等業務,綜合輔助市場的發展會提高風險管理的能力。

二是要完善金融市場機制。要促進以政府信用為主導的債券市場向商業信用、非政府信用為主導的市場過渡,並完善信用評級機制,給市場傳達正確資訊;推動債券市場發行從主體集中、量大、頻率低向主體分散、量小、頻率高轉變,完善市場利率期限結構,儘快形成合理的收益率曲線;逐步形成以做市商為核心,經紀商和金融機構為主體,眾多非金融機構投資者積極參與的銀行間市場執行架構;引入債券預發行機制、國債發行餘額管理機制,改債券發行審批管理為備案管理。

二完善市場風險監測和管理機制

一是要在適時推出衍生交易品種,為市場提供更多避險工具的同時,加強研究和分析提高此類衍生產品交易活躍性的措施和方法,充分發揮其價格發現和風險避險功能,平抑單邊非理性投機,防範債券市場的系統性風險。

二是要加強市場風險的監測與管理機制建設。針對當前銀行間市場普遍存在的非理性投機行為,要通過儘快建立債券市場風險預警指標體系,採取必要的視窗指導措施,引導金融機構的市場風險預期,抑制過度炒作現象。對於債券回購業務量過大,持續進行滾動操作,風險程度明顯超過其承受能力的金融機構,要進行重點監控並有針對性地採取提高結算備付金比例、強制減倉等風險控制措施。要督促和引導金融機構在債券投資中提高風險測量與控制能力,促使其完善債券業務組織架構;鼓勵金融機構提前按照市場風險監管要求,將債券賬戶細分為投資類、中間類和交易類賬戶,並充分利用靈敏度、、壓力試驗等方法,不斷建立和完善自身的債券業務風險管理體系。

統一協調金融市場發展規劃

“寬貨幣、緊信貸”雖然僅僅表現在銀行間市場,其實也是與其他金融市場之間聯絡溝通不順暢的一種反映,因此必須統一協調金融市場發展的整體規劃,形成較為明確的金融市場整體發展戰略。目前,金融市場尤其是債券市場的管理政出多門,人民銀行負責銀行間市場債券包括央行票據、政策性金融債券、商業銀行次級債、短期融資券的發行和流通,財政部負責國債的發行,發改委負責企業債券的審批與發行,證監會負責交易所市場債券如可轉債等的發行和流通。不僅現有的監管體制複雜,而且市場呼聲甚高的一些衍生金融工具的監管歸屬也尚未完全明確,市場的發展受到嚴重掣肘。

今後,不僅僅是銀行間債券市場和交易所債券市場,發行市場和流通市場、現貨市場和期貨市場、債券市場和其他金融市場的聯絡也將更加緊密,市場間的聯動也將不斷增強。因此,統一協調金融市場發展的整體規劃,將有利於避免金融市場發展中“頭痛醫頭、腳痛醫腳”的短期價值取向,更有利於各個監管部門形成合力,加快金融市場的發展步伐。建議成立由人民銀行牽頭的金融市場協調發展委員會,統一進行金融市場發展的中長期規劃,推進金融市場向全面和縱深方向發展。

金融調研報告 篇8

大力發展現代農業、加強農村基礎設施建設、全面推進農村綜合改革,實現農村發展、農業增效、農民增收已成為當前及將來一段時間農村工作的主旋律。新農村建設是一項巨集大的系統工程,需要各方面力量和資源的聚合。金融是現代經濟的核心,資金是經濟發展的“血液”,加快新農村建設,離不開金融的支援。

一、當前農村金融產品創新存在的難點

目前,我國農村領域普遍存在著需求型金融抑制、供給型金融抑制和生態型金融抑制現象,金融服務難以滿足新農村建設發展的需要。長期以來,國家對農村缺乏周密和強制的金融制度安排,造成農村金融服務戰線大幅收縮,支農金融機構主體出現缺位,使得農村出現資金外流、服務退化和經濟“貧血”的狀態,進而導致農業資金投入上呈現財政無力投入,政策性金融無權投入、商業性金融不願投入、合作性金融力不從心、民間借貸一片混亂的尷尬局面,農業發展的資金“瓶頸”制約嚴重,廣泛存在的農村金融抑制影響了新農村建設的程序。

所謂金融抑制,是指一國的金融體系不完善,金融市場機制不健全,金融執行中存在過多的金融管制措施,金融與經濟發展之間處於互相制肘、雙相落後的惡性迴圈狀態。

(一)需求型金融抑制。需求型金融抑制是指農村有效需求不足而導致的金融抑制現象。這一現象廣泛存在於農村中。

1、一方面是自給自足的生產方式與農業固有的雙重風險導致農村領域自然需求與投資需求的不足,另一方面是農業受到自然條件與經營風險固有的雙重風險的制約,減少了農戶的投資性需求。

2、長期存在的農村土地制度缺陷與不合理的.農村金融制度安排導致農村金融市場的有效需求不足。一是政策性銀行——農業發展銀行不為農戶發放貸款。二是商業性銀行——農業銀行名不副實。三是支農主力軍——農村信用社的支農貸款比例缺乏剛性約束。四是“劣幣驅逐良幣”現象——非正規金融組織對正規金融機構具有擠出效應。

3、弱勢的農戶群體與有限的歸還能力難以有效獲得金融的支援。我國是一個農業大國,13億人口中有80%左右的人口分佈在農村,“農業落後、農村貧窮、農民困苦”是當前我們無法迴避的現實,特別是隨著我國改革開放的進一步深入,形成了收入差距巨大、層次十分明顯的社會結構,其中處於最底層的則是我國農村居民中為溫飽所困擾的弱勢群體。

(二)供給型金融抑制。供給型金融抑制是農村金融貧困所產生的一種效應,當前農村金融貧困的現象十分普遍和突出,供給體系殘缺不全、供給總量嚴重不足、供給產品傳統單一。

1、金融網點的大舉撤軍導致支農供給體系殘缺不全,部分鄉村出現金融服務盲區。

2、嚴重失衡的農村信貸資金供需矛盾造成供給總量不足,導致農村經濟嚴重“貧血”。

3、單一的服務品種與農村金融產品創新的滯後,導致農村經濟發展步伐的緩慢。

(三)生態型金融抑制。生態型金融抑制是指農村各種外部環境的貧困性不適合於金融的生存和發展,從而造成金融與經濟發展之間處於互相掣肘、雙相落後的惡性迴圈狀態。

1、不公平的教育體制與低層次的文化素養導致農村大面積的知識貧困。

2、個人能力的有限性與特殊亞文化的侵染性導致農村弱勢群體的精神貧困。

3、信用控制體系的缺失與社會地位分配規則的改變導致農村領域的信用貧困。

二、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金融深化對策

1、健全完善農村金融服務體系,形成金融支農合力,減少供給型金融抑制。一是重新界定農發行的職能,切實承擔起政策性金融職能,使農發行逐步建成支援農業開發、農村基礎設施建設、農業結構調整和產業化經營的綜合性政策銀行,成為新農村建設中的重要基礎力量。二是調整商業銀行經營策略,滿足農村金融市場多方面需要。要注意發揮基層行靠近農村、貼近農民的優勢,適當下放貸款審批許可權,做到責、權、利相結合,充分調動基層行市場開拓的積極性。三是深化農村信用社改革,發揮其在新農村建設中的重要作用。促進農村信用社法人治理結構的完善和經營機制的轉換,支援農村信用社做大做強,增強支農服務功能。農村信用社要發揮地處農村、與農民聯絡緊密的優勢,在防範風險條件下,簡化貸款手續,加強對“三農”的信貸支援,實現農村經濟發展和農村信用社發展的良性互動。四是完善郵政儲蓄制度,建立資金迴流機制。以成立郵政儲蓄銀行為契機,發揮郵政儲蓄機構網點多、深入農村的優勢,按照商業原則引導郵政儲蓄資金以適當形式迴流農村,增強其在農村地區的儲蓄、匯兌和支付服務等功能,增強其對新農村建設的資金投入。五是規範民間融資行為。在防範風險的前提下,積極培育和發展小額貸款組織,引導和鼓勵社會資本進入農村金融市場,實行激勵政策,鼓勵開辦小額農貸業務,增加對農村金融市場的服務供給,滿足新農村建設多層次金融服務需求。六是推進農業保險程序。農業保險制度由於與世貿組織農業“綠箱政策”的理念相符而成為市場經濟國家扶持本國農業發展的通行做法,我國也應通過立法明確農業保險的地位以及政府在開展農業保險方面所應發揮的職能和作用。政府對農業保險實行低費率和高補貼政策。建立農業再保險機制以避免農業巨災風險對農民和農業的影響。

2、增加制度供給渠道,建立政府支農正向激勵機制,減少需求型金融抑制。一是優化土地資源配置,增加土地制度供給渠道。土地承包的長期穩定,有利於農戶的生產性投資增長,應該賦予農戶長期的、完整的、獨立的土地承包權,這種承包權包括流轉、繼承、抵押、入股等合理的處置權,這樣也有利於土地的適度規模經營。二是推進農村市場化建設,增加收入制度供給渠道。加大農村產業結構調整,促進農業生產的市場化,發展農村二、三產業,有利於擴大就業,增加收入。農民收入增加了,消費增加了,投資也必然增加,自有資產也隨之增加。自有資產的多元化必然促進農村金融市場的發展,也會解決農戶貸款缺少抵押的問題。三是建立健全農村社保體制,增加保障制度供給渠道。社會保障機制的缺乏已經成為制約農村經濟發展的瓶頸,有了社會保障機制,一方面通過構建農產品期貨交易、農產品收購制度等方式消減農業生產中的自然風險,可以減少農戶非生產性借貸,從而提高生產性借貸資金的使用效益;另一方面,通過完善農村的醫療、養老、就業培訓、子女教育等方面的制度安排,提高農戶抵禦風險的能力,激勵農戶進入市場並進行投資。四是加大對金融業服務新農村建設風險補償力度,增加補償制度供給渠道。對用於支援農戶生產經營性的小額貸款,按照其成本和利率上浮的適當比例給予相應的財政補貼,而不是由農村信用社上浮利率,向農民轉嫁成本。國家嘗試建立一種以中央財政和地方財政共同負擔的專項支出為主體,按農村信用社存款量一定比例提取的資金為輔助的特別基金,對“三農”貸款實行政策性補貼。政府每年直接用於投資農業的專項資金,轉變成對農業投入的補償基金,並按財政增收率逐年增加補償基金額,用於部分農業貸款貼息和補償金融機構支農貸款的風險損失,調動農戶和金融機構雙向貸款的積極性。

3、創新農村教育模式,提高農村弱勢群體綜合素質,減少生態型金融抑制,脫貧必須先脫盲。教育對於改變農村弱勢群體及其後代的貧困處境,其作用是帶有根本性的。要提高農村弱勢群體及其後代的綜合素質,必須建立和實施普教與職教並存的“雙軌”教育模式,即全面實施基礎教育,將掃盲教育作為基礎教育的重點,通過教育與激勵的方式,引導農村弱勢群體成員學習、掌握基礎文化知識,以減少知識貧困、精神貧困,並進一步達到減少信用貧困的目的;通過實施職業技術技能教育與培訓,使廣大有勞動能力的農村弱勢群體成員學到一技之長,在社會上能自謀職業,自我生存與發展。

金融調研報告 篇9

近年來,特別是今年以來,面對依然複雜多變的國內外經濟金融形勢,我區的金融工作在區委、區政府的正確領導下,認真貫徹執行國家巨集觀調控政策,在保持金融平穩執行的同時,加大金融對我區實體經濟和轉方式調結構的支援力度,為加快科學發展跨越崛起、建設民富區強市中區提供了有力保障。但我區的金融工作也面臨著一些困難和問題,為全面瞭解我區金融業的情況,提出科學有效的參考建議,推進全區金融業繼續平穩較快發展,近日,區委辦公室研究室組織人員到區金融辦、部分金融機構,以及有關經濟部門,進行了深入調研,形成了如下報告。

一、我區金融業發展的現狀和當前執行情況

近年來,我區把發展金融服務業作為都市性產業強區的重大戰略來抓,金融對全區經濟社會發展做出了不可替代的重要貢獻,特別是區第十三次把打造區域性“現代金融中心”作為全區發展的戰略定位,進一步強化措施,全力推進,促進了一批金融保險,證券擔保,小貸公司等金融機

構相繼在我區落地生根。目前市中區金融機構已發展到54家,其中:銀行5家、保險29家、證券期貨3家、小貸公司2家、融資性擔保公司15家,金融機構對地方財力的貢獻達到5.2%。市中區連續兩年被評為濟寧市A級金融生態區,並榮獲山東省金融生態環境建設模範獎,金融業對地方經濟社會發展的支援力度不斷增強。特別是今年以來,我區金融業的發展呈現出穩定發展態勢。

(一)金融業繼續平穩執行,稅收穩定增長。1-7月份,金融業繼續保持良好發展勢頭,全區金融系統實現地方財政收入5892萬元,比上年同期增收2228萬元,增長60.8%,佔全區地方財力的7.1%,比去年同期上升1.9個百分點。

(二)各項存貸款平穩增長,存貸款穩定性進一步增強。截至7月底,全區6家銀行存款餘額178.65億元,比年初增加22.67億元。貸款餘額122.29億元,比年初增加11.34億元。存貸比68.50%,高於全市8.1個百分。

(三)保險業執行平穩,社會穩定器作用進一步增強。我區現有保險公司29家,其中產險10家、壽險13家、保險代理6家。到7月末全區實現保費收入23.48億元,同比增長5.13%,其中財險公司實現保費收入4.53億元,壽險公司實現收入18.95億元。保險業累計支付(給付)賠款5.83億元,其中財產險賠款支付1.31億元,人身險給付4.52億元。

(四)地方性金融機構發展迅速,機構總量穩居全市第一位。我區第三家小貸公司魯商小貸已於7月中旬獲省批准,目前我區小額貸款公司達到3家。截至7月底,2家小額貸款公司累計發放貸款9962萬元,其中“三農”貸款4782萬元,中小企業貸款4570萬元,緩解了小微企業、“三農”客戶資金短缺的問題。截至7月底,全區融資擔保機構15家,佔全市融資性擔保機構數量的32%。融資擔保業務新增額5.5億元,新增擔保戶數1477戶,在保責任餘額11.3億元,同比增長32.9%,在保戶數3837戶,實現業務收入1342萬元。

(五)金融機構引進步伐加快,金融組織體系進一步完善。目前光大銀行在濟寧設立分支機構的報告已報銀監會待批;萊商銀行在濟寧設立分行已成定局;浙商銀行已來濟寧考察選址;青島農商行已同意在我區設立村鎮銀行;濟寧工行城區支行正在變更稅務登記手續;交通銀行濟寧分行擬在我區設立第一家支行;濟寧銀行第二家支行已選址銀監局原辦公大樓;新引進英大財險、天平汽車保險、信誠人壽保險已開業運營;永安財險已有任城遷入紅星路供水大廈,正在辦理稅務登記遷移手續;百年人壽已入駐運河城,正在進行裝修。

二、金融執行中存在的主要問題

近年來我區金融業對實體經濟的支援力度進一步加大,

但金融執行中也暴露出一些問題,我們分析主要有以下五個方面:

(一)企業生產經營不景氣,銀行潛在風險加大。受經濟增速逐步放緩、勞動力成本上升以及社會資金面總體趨緊等因素影響,我區企業經營困難增加,機械加工企業生產經營持續不景氣,陷入發展的低谷;部分企業開工不足,與此相對應,銀行潛在風險加大。去年4季度以來,銀行業金融機構發生資產風險類重大事項明顯增多;小微型企業不良貸款餘額增加。

(二)政府融資平臺還款壓力增加,後續貸款更加困難。一方面,20xx年、20xx年發放的銀行貸款集中到期,融資平臺還款壓力加大;另一方面由於控制房價之後,土地出讓金減少,地方政府融資平臺還款來源減少;加之銀監會加強地方政府融資平臺貸款風險監管,以降舊控新為重點,要求借款主體拿出有效資產對存量債務提供擔保抵押等緩釋風險措施,否則不具備新增貸款資格。所有銀行將地方融資平臺貸款審批許可權收歸總行管理,提高了對政府城建專案的貸款要求。

(三)樓市調控政策持續不放鬆,房企資金鍊形勢堪憂。今年房地產進入償債高峰期,房地產企業資金鍊日趨緊張,貸款到期難以歸還的現象陸續出現。中央近期以來多次明確

表示,樓市調控政策將持續不放鬆。從嚴從緊的`房地產調控政策將對房地產市場繼續產生影響,對房地產企業還貸和資金鍊安全產生較大壓力。

(四)民間融資風險逐漸累積,金融風險防範任務艱鉅。去年以來,民間借貸異常活躍,體系外資金迅速膨脹,借貸利率高位執行,導致資金鍊斷裂的事件增多、風險快速聚集;而且由於沒有保險機制,一旦資金鍊斷裂必然會引起連鎖反應,波及類似地區,以至於波及正規金融機構。據區法院反映進入今年以來,民間借貸案件明顯上升,我區規範民間借貸、打擊非法集資、防範金融風險的任務艱鉅而繁重。

(五)金融招商載體嚴重匱乏,金融招商的政策不優。銀行、保險來市中區選址,很難找到理想的經營場所。場所少、租賃價格高,成為市中區金融招商的瓶頸。目前我區執行的招商引資優惠政策是09年制定的,現在各縣市區紛紛出臺新的金融招商的優惠政策,我們的政策已跟不上形式發展,落後於其他縣市區。由於這些原因,恆豐銀行支行落戶於任城,我們跟蹤兩年的信達財險、建信人壽也離我們而去。

金融調研報告 篇10

一、xx縣總體金融發展狀況

從20xx年以來的發展情況看,xx縣金融發展總體形勢較好。

(一)金融機構存貸款餘額大幅增長。截止20xx年末,無為縣金融機構各項存款餘額為927889萬元,較20xx年末增加542954萬元,增長141.05%,年平均增速為13.03%;

各項貸款餘額為518580萬元,較20xx年末增加162446萬元,增長45.61%,年平均增速為10.02%;

若考慮金融機構不良貸款處置因素,自20xx年以來,無為縣金融機構各項貸款餘額實際較20xx年末增加273624萬元,增長71.44%,年平均增速為11.23%,與幾年來的gdp平均增速基本相當。

(二)各金融機構信貸資金充裕。從全縣金融機構存貸款比例情況分析,20xx年末無為縣金融機構綜合存貸款比例只有56.62%,可用信貸資金比例至少為18.38%。其中工、農、中、建4家國有商業銀行在無為縣機構的存貸款比例分別為83.12%、21.25%、31.14%和25.38%,除工商銀行機構外,其他3家商業銀行機構的信貸資金都非常充裕;

郵政機構的存貸款比例僅為0.21%,農村信用社的存貸款比例為66.00%。

(三)全縣金融機構的盈利能力大幅提升。20xx年,無為縣金融機構共計盈利16510萬元,較20xx年增盈16787萬元;

其中農業發展銀行無為縣支行、農業銀行無為縣支行和無為縣農村信用合作聯社三家機構20xx年共計盈利6536萬元,較20xx年增盈7146萬元。

(四)國有商業銀行機構這幾年在無為縣的信貸投放力度明顯不足。從統計分析情況看,在20xx-2019年的5年時間裡,4家國有商業銀行在()無為縣機構的年平均新增存貸款比例只有31.60%,其中工商銀行機構的年平均新增存貸款比例為110.43%,農業銀行機構的年平均新增存貸款比例為-19.64%,中國銀行機構為34.59%,建設銀行機構為-20.91%;

而農村信用社5年中的年平均新增存貸款比例卻為66.68%,比4家商業銀行機構的年平均新增存貸款比例高35.08個百分點。

二、當前無為縣農村金融發展中存在的突出問題及原因

(一)農業發展銀行、農業銀行和農村信用社都將面臨著體制和機制改革問題,但這些機構目前在無為縣都有大量的不良資產包袱需要處置,這些包袱涉及的`物件不僅有基層糧食、棉花和供銷機構以及鄉鎮企業,而且有基層鄉鎮、村等政府機構,處置困難很大,需要省、市、縣各級政府的大力幫助和支援。

(二)一些農業基礎性產業依然給金融發展形成巨大的拖累。如無為縣32家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按照國家產業政策和信貸政策都是扶持的物件,但是目前這32家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確實成了無為縣金融發展的包袱。一是目前這32家企業的經營狀況都不好,有的盈利能力比較弱,許多都處於實際虧損狀態,還本付息能力較差;

二是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受到國家政策的扶持,因而助長了這些企業的法人代表滋長了信用缺失意識,如無為縣的某油脂廠、某食品公司和某調味品公司等,欠了大量銀行貸款,現在卻很難找他們還本付息。

(三)農村資金需求不平衡、不規範,造成金融信貸資金難以滿足其需求。一是由於近年無為縣工業經濟發展勢頭良好,故中小企業的資金需求十分強勁。從此次召開銀企對接會的調查摸底情況看,實現對接的企業有65家,資金需求為356086萬元;

不夠條件,未能實現對接的企業有46家,資金需求39260萬元。因此,今年無為縣中小企業的總資金需求是395346萬元。二是農戶資金需求不足。主要原因是目前無為縣的農戶生產基本上還是包產到戶式的小規模生產,而且農業生產的收益低,因此很少有農民拿貸款從事農業生產的;

特別是在今年農業生產資料價格漲幅已經遠遠超過農產品價格漲幅的前提下,就更沒有什麼農民拿貸款進行農業生產的。三是農村經濟擔保體系不健全,造成農村經濟組織等農業資金需求難以滿足。如農村以農業生產資料經營為主的個體經濟合夥性組織,由於缺乏有效的擔保手續,銀行和農村信用社就難以向其發放貸款支援。

三、無為縣推進金融發展的幾點做法

(一)正確貫徹國家貨幣信貸政策,以推進經濟的持續發展為目標,促進金融的持續發展。無為縣在貫徹國家貨幣信貸政策時,始終堅持“正確貫徹和靈活運用”的原則,不教條機械地執行國家貨幣信貸政策,堅持在促進地方經濟的快速發展中尋求金融的可持續發展。每年年初的金融工作會議,人民銀行無為縣支行都要組織全縣各金融機構負責人認真學習國家貨幣信貸政策,深刻領會其精神實質;

同時人民銀行要求各金融機構要正確處理好防範金融風險和支援經濟發展的關係,提醒各金融機構貫徹國家貨幣信貸政策一定要密切聯絡無為縣和農村經濟發展的實際情況執行,努力支援和促進無為轄區經濟的快速發展。即使在近年國家實施從緊的貨幣政策情況下(),雖然無為縣各金融機構的授權授信規模受到了一定製約和影響,但無為縣各金融機構依然想方設法幫助企業多方面融通資金,促進地方經濟發展。20xx年,受實施從緊的貨幣政策影響,無為縣金融機構的賬面貸款餘額雖然僅增加38671萬元,但為促進無為縣經濟發展,無為縣各金融機構通過各種渠道幫助企業融通資金48940萬元;

其中農業發展銀行無為縣支行爭取其上級行對無為縣企業直接貸款4560萬元,無為縣農村信用合作聯社通過社團貸款引進縣外農村信用社對我縣企業貸款4450萬元,工商銀行無為縣支行在信貸規模受限的情況下幫助企業向縣外銀行辦理轉貼現13588萬元,同時各金融機構還通過各種渠道幫助企業爭取縣外銀行(徽商銀行等)貸款12500萬元,從而有效地緩解了巨集觀調控對無為縣經濟發展的影響,不僅提高了全縣金融機構的盈利水平,而且避免了由於巨集觀緊縮造成的銀行信貸資產質量下降現象的出現。

(二)加強銀政溝通與合作,促進經濟與金融協調發展。無為縣政府對無為縣金融發展很重視、都很支援,把金融發展作為無為縣的一個產業加以推動,不僅成立了金融辦,加強了與金融機構的聯絡,而且出臺了許多支援和激勵金融發展的政策;

各金融機構也都能按照政府的工作意圖安排自己的金融工作計劃,積極支援政府工作計劃的落實和目標的實現,目前各項金融工作幾乎都走在全市,甚至是全省的前列,為政府經濟目標的實現創造了良好的金融環境。

(三)大力推進社會信用建設,積極開展金融債權保全工作。20xx年在人民銀行合肥市中心支行的倡導下,無為縣積極開展了建立金融安全區活動,積極推進建立信用鄉鎮、村活動,同時開展了以保全金融債權為主要內容的打擊逃廢債工作,實行了資產保全證明制度,並推進和完善了無為縣金融徵信系統建設。經過幾年堅持不懈的努力,有效地淨化了無為縣的信用環境,為無為縣金融發展創造了良好的信用條件。至目前為止,全縣建立農戶信用檔案28.1萬戶,推動建立信使用者19.7萬家,信用村26個;

建立了有1515家企業和22.6萬名城鄉個人的金融徵信系統;

保全金融債權186筆,金額15.7億元。

金融調研報告 篇11

近日,我們對具有發展畜牧業資源豐富和潛力巨大的吉林省xx市進行了專題調研。

結果顯示:區域畜牧業在市場經濟的拉動下得到了長足發展,但由於資金投入嚴重不足,金融部門信貸支援力度減弱,較大程度上制約了畜牧業發展步伐。

截至XX年末,全市金融機構畜牧業貸款餘額3億元,佔“三農”貸款比重僅為9.2%。其中XX年前畜牧業貸款2.4億元,近4年來新增畜牧業貸款只有0.6億元,遠遠低於其他行業貸款增量。

究竟難在哪裡

畜牧貸款風險高,懼貸心理加重。

過去,xx市轄區內農業銀行和農信社曾多次承辦畜牧業貸款,對當地畜牧業發展起到了一定的促進作用。但是,由於受市場、經營、政策等因素的影響,使得大部分畜牧業貸款出現不良,甚至形成風險。截至XX年末,全市畜牧業不良貸款餘額2.2億元,佔畜牧業貸款投放總量的73%,這一鉅額不良貸款的形成,致使承辦貸款的金融機構產生了懼貸心理,貸款積極性受到嚴重挫傷。

據對某縣農業銀行調查瞭解,XX年辦理一批奶牛貸款,貸款規模為XX萬元,共計63戶,購買奶牛216頭,期限為3年,於XX年到期。目前,該批貸款共計收回本金137萬元,其餘1863萬元全部形成不良,不良率高達93.15%。

戶多面廣、分散經營不利於管理。

幾年來,xx市70%以上的養殖戶還處於分散經營,庭院養殖,遍佈各村屯,給承辦貸款的金融機構增加了經營成本和管理難度。例如某縣農行XX年發放的養羊貸款,共計2380萬元,養殖戶1017戶,分佈10個鄉、97個村、225個自然屯,每名信貸員平均負責170 個養殖戶。距離該行最遠的養殖戶村屯達120公里。這樣就導致信貸員到戶率低,跟蹤管理不到位,對養殖戶和養殖情況發生變化不能得到及時瞭解和掌握。

例如,該縣包拉溫都鄉五道營子村養殖戶王志剛貸款2.5萬元,購買羊76只,僅半年時間,由於飼養能力和越冬缺少飼養,便把羊一次性全部賣掉,賣羊款用於子女辦婚事。目前,該筆貸款已全部形成風險。

缺少產業化龍頭企業,使市場與養殖戶難以形成產業鏈條。

目前,畜牧業產品市場發育並不完全成熟,全市畜牧產業化龍頭企業僅有22戶,覆蓋率低,對養殖戶經濟利益聯結不夠緊密,拉動作用小,養殖戶直接面對市場,只要市場價格或需求出現較大波動或變化,不但畜牧產品難以轉化為商品,而且養殖業主的經營理念和信心也會產生變化,市場的不確定性和收入的不穩定性,導致對農戶經營規模,經營專案受到嚴重製約,致使畜牧業貸款存在風險隱患。

相關部門之間缺乏協調聯動機制。

無論是當地政府、牧業管理部門或金融機構,在過去專案建設中,往往表現為重扶持、輕管理;重投入、輕回收。這種專案後期管理不足或管理不到位現象,是嚴重缺少部門之間協調聯動機制的典型表現,後果是把養殖戶風險直接轉嫁給了承貸的金融機構。

以某市農信聯社為例,XX年奶牛貸款專案啟動後,從開始申報貸款、籌建奶牛園區,到養殖戶辦理貸款,購回奶牛。專案竣工之後,畜牧部門及推介該專案的鄉鎮政府便完成使命,後續的經營管理、經濟效益、資金償還、安全隱患等全部由該聯社承擔。這種嚴重缺乏部門之間協管理的現狀,致使畜牧業專案難以達到預期效果,不僅給金融業帶來新的風險,而且嚴重影響了牧業生產的積極性和農村經濟的健康可持續發展。

相關政策措施不配套。

畜牧業貸款具有額度大、期限長、風險難以把控等特點,如果沒有相關政策的配套實施,金融業投放信貸的顧慮短期內難以消除。據對轄內農業銀行和農村信用社座談反映,過去支援畜牧業發展的信貸資金由於缺少相關配套政策,以至於出現大面積不良貸款和經營風險時難以挽回,因而顧慮重重。

主要表現在:一是信貸資金出現風險時,金融內部缺少保全措施;二是地方政府推介或主導的專案,金融業貸款出現損失後缺少必要的補償政策;三是畜牧業貸款缺少保險政策的及時跟進。

對策與建議

完善配套機制,實行封閉式執行。

針對區域大多數養殖戶與市場脫節,尚未形成產業鏈條的實際問題,各級政府部門要注重培育和引進產業化龍頭企業,使當地養殖戶通過產業化龍頭企業與市場的有機對接,形成產、加、銷一條龍的產業化鏈條。即:市場—公司+農戶的執行模式。由產業化龍頭企業首先建設養殖和加工基地,要引進養殖農戶進入基地集中飼養,並由公司統一提供防疫、疾病治療等服務,提供飼料,統一收購加工,統一銷貨,統一結算,整體運作程式完全達到封閉式執行,將市場、管理、資金流程等置於可控之內,最大限度地降低市場風險、經營風險和資金風險。

建立多方聯動的協調管理機制。

針對目前養殖戶點多面廣、分散經營、不便管理的實際,建議由政府部門牽頭協調畜牧職能部門,鄉村政府,承貸金融機構建立多方聯動協調管理機制。

鄉村政府要協助承貸銀行管住戶、看住物,防止個別養殖戶中途轉產不養、變賣等造成貸款形成風險;畜牧職能部門要對養殖戶實行檔案化管理,不但要為養殖戶提供飼養技術、防疫等服務,還要協助承辦貸款行社管理資金使用,防止挪用;對貸款購買的大牲畜實行檔案化管理,變賣時需經畜牧業部門批准;承辦行要督促分管信貸人員做到經常到戶,及時瞭解掌握養殖戶的經營情況和思想變化情況,以便及時採取有效措施,防控信貸風險。

政府牽頭、搭建平臺、實施集約化經營。

政府部門在扶持區域畜牧業發展過程中,應改變過去按戶補貼、分別使用的做法,將政府扶持養殖戶的財政資金集中起來,按統一標準建造畜禽集中養殖園區,走牧業養殖專業合作化道路,建議由養殖大戶或養殖能手出任農民養殖專業合作社法人代表,實行種畜統一購進,統一飼養,統一配購飼料,統一防病治病,統一管理,逐步提高專業化、產業化、集約化經營水平。

儘快建立並完善風險補償機制,充分調動金融機構信貸支援畜牧業發展的積極性。

首先,要對大牲畜、規模養殖的'家禽等實施保險政策,由地方財政統一承擔畜牧業保險費用。其次,制定實施畜牧業貸款風險和損失的補償政策,在該項貸款完成一個週期後,由當地政府部門牽頭、畜牧、承辦行、保險公司擔保機構參加的評估小組,對被認定風險和損失的貸款及時予以補償。最後,對金融機構新增加畜牧業貸款要給予收貸稅收優惠或減免政策,充分調動金融機構信貸支援畜牧業發展的積極性。

金融部門要進一步解放思想,開拓創新,不斷增強大局意識、責任意識。

一是牢固樹立“發展才是硬道理”的營銷理念,要正視區域經濟與社會環境實際,努力尋找金融助推畜牧業發展的著力點,切忌畏首畏尾,故步自封,無所作為。

二是進一步完善內部控制與管理,力求在信貸人員配備、業務流程設計、風險管控等方面實現新的突破。

三是在金融危機的大背景下,為有效落實“適度寬鬆的貨幣政策”,各涉農金融機構要積極向上級行爭取貸款許可權,努力保持對牧業經濟發展必要的支援力度,儘量放大國家支農惠農政策效果,有效破解區域牧業發展難題,進而實現政、銀、企、農多贏局面。

四是基層央行要發揮協調和視窗指導的作用。主動牽頭協調政府、財政、金融機構、產業化龍頭企業等建立完善投資體系,對農信社資金投放能力不足的要給予再貸款支援,努力滿足畜牧業發展資金需求。

金融調研報告 篇12

根據縣人大常委會調研金融系統支援地方經濟發展情況方案的安排,調研組於6月18日組織召開動員會,利用兩個多月時間,深入到7家銀行、3家小額貸款公司、中小企業服務中心、兩個鄉鎮的30餘家企業及農戶,通過聽取彙報、查閱資料、實地察看、座談走訪等形式,對我縣金融系統支援地方經濟發展情況進行了較為全面深入的瞭解,現將調研報告如下:

一、我縣金融系統支援地方經濟發展的主要成效

(一)銀行業存貸總量持續提升

近五年來存貸款總量持續攀升,存款餘額由XX年的747609萬元上升為XX年的997639萬元,貸款餘額由XX年的199232萬元上升到XX年的5XX4萬元。尤其貸款規模增長迅速,貸款餘額佔存款餘額的比例由XX年的26%攀升至XX年的52%。截至XX年5月底,我縣銀行業機構存款餘額949694萬元,各項貸款餘額517484萬元,存貸比為54.49%。

圖表1:XX年——XX年間xx縣銀行業機構存款和貸款變化情況(單位:萬元)

(二)全力支援支柱產業

截止目前為止,各大銀行已經為縣域煤炭資源整合及兼併重組工作累計發放210000萬元。其中,工商銀行為華寧焦煤提供50000萬元技改貸款,向鄉寧焦煤集團提供首期6億元中期票據融資專案。建設銀行為鄉寧焦煤提供42200萬元貸款,為山西中煤華晉能源提供1500萬元貸款。中國銀行向鄉寧焦煤集團提供併購貸款80113萬元並簽發銀行承兌匯票5000萬元,向山西天潤德通煤化發放技改貸款83500萬元,向山西保利裕豐煤業發放30000萬元煤礦技改專案貸款。農業銀行向鄉寧焦煤發放煤炭併購貸款41400萬元、流資貸款17000萬元,向山西保利裕豐煤業發放17400萬元。農商行向鄉寧焦煤提供6XX萬元貸款。

(三)積極扶持轉型企業

農行通過農戶承貸、公司擔保的貸款模式,對雙鳳祥百萬株核桃基地建設專案進行了信貸支援,累計投放貸款290萬元;建行對山西琪爾康翅果生物製品有限公司給予1000萬元的信貸支援,對通洋紫陶工藝有限公司提供500萬元的信貸支援,對晉晟洋運輸有限公司提供500萬元信貸支援,對新鑫隆實業95萬元信貸支援;農商行先後對戎子酒莊、琪爾康、雲邱山旅遊開發公司分別給予5000萬元、5000萬元和4900萬元的信貸支援。

(四)探索服務中小微企業

我縣大多數中小微企業自身管理不完善、經營規模小、抗風險能力弱、缺乏有效抵押物,融資渠道狹窄,陷入融資難、融資貴的困境。為解決中小微企業的擔保難問題,農商行積極探索,與縣財政、中小企業服務中心攜手出臺了《xx縣重點中小微企業“惠商貸”貸款業務管理辦法》,全新推出“惠商貸”專項信貸業務。今年發放“惠商貸”貸款總額將不低於5000萬元,截止今年7月底,已將14筆1990餘萬元“惠商貸”貸款發放至貸戶手中,為有效益、有市場、有信譽的小微企業發展注入動力。

(五)盡力支援特色農業

農村貸款原因複雜,且貸款量小,呈現出“短、小、頻、急”的特點,並且基本沒有有效抵押物,但農民有金融需求。郵政銀行秉持“普之城鄉,惠之於民”的理念,推出了以棗嶺、譚坪為中心的果園小額貸款,以尉莊為中心的農戶畜牧貸款,截止目前已發放涉農貸款達20xx萬元,惠及農戶3500餘戶。農商行以扶持農業專業合作社為主要推手,對全縣登記註冊的農民專業合作社中符合規定、制度健全、優勢明顯、輻射帶動能力強的6個專業合作社發放了810多萬元。農行累計支援農戶750餘戶,累計向農戶投放貸款4500多萬元。

(六)大力開展個貸業務

圖表2:XX年——XX年間xx縣銀行業機構短期個人消費貸款和中長期個人消費貸款變化情況(單位:萬元)

五年來,短期個人消費貸款和中長期個人消費貸款強勁增長,尤其是XX年至XX年間增加了10倍,短期個人消費貸款主要用於個人消費品、生活用品等方面的消費,中長期個人消費貸款主要用於個人一手房按揭貸款和二手房貸款。截止XX年6月30日,我縣短期個人消費貸款餘額為1303萬元,中長期個人消費貸款餘額為3251萬元。

二、金融系統支援地方經濟發展中存在的問題與不足:

(一)國有商業銀行資金投放過少。

國有商業銀行股改後,收回基層行的貸款許可權,集中資金向大企業、大專案傾斜,基層行對貸款只有調查權沒有審批權,嚴重影響了基層行業務空間的拓展,也造成地方經濟發展缺少有效的信貸投入。XX—XX年間,我縣商業銀行存貸差(存款餘額與貸款餘額之差)為:XX年428722萬元,XX年393002萬元,XX年349970萬元,XX年365335萬元,XX年355201萬元。雖然存貸差逐年有縮小的趨勢,但進度緩慢,反映出國有商業銀行業在大量吸收存款的同時,沒有給本地積極有效的發放貸款。如郵政銀行XX年末吸收存款達到了106514萬元,但僅發放貸款2927萬元,信貸資金沒有充分地發揮支援地方經濟發展的作用。

(二)金融服務存在貸款集中化。

調研發現,我縣銀行信貸資金大部分投向涉煤企業,存在向中小微企業和“三農”投放較少,短期貸款多、長期貸款少的現象。從貸款餘額來看,截至XX年二季度,我縣銀行業機構貸款在1000萬元以上的大客戶52戶,貸款餘額362700萬元,大客戶貸款集中度為67.43%,貸款集中投入較為明顯。從客戶分類來看,我縣銀行業信貸投入以效益好、信用佳、償還能力強的工業企業為主,而服務業與中小微企業由於難以提供貸款所需要的抵押物且抗風險能力較弱,使銀行在資金投入時客觀上承受更大的經營風險,這在很大程度上阻礙了銀行業與中小微企業的發展。

(三)農村金融市場發展不健全。

從我縣總體來看,涉農大型銀行逐漸退出農村市場,農發行尚未涉足,農村金融服務的主要提供者僅為農商行和郵儲銀行,這兩家銀行機構雖然在農村地區機構網點設定較多,但向農村提供有效的信貸資金卻極為有限,多數網點僅吸收存款無涉農貸款許可權,存貸業務量極不匹配。農業貸款點多面廣額度小,還貸能力受生產週期長、見效慢影響,金融機構放貸風險大成本高,不願向農村地區發放貸款,使農戶和農村中小企業貸款難十分嚴重,出現了所謂的“農村金融空洞化”的現象。導致農村經濟主體的信貸需求得不到滿足,影響了農村產業結構的調整和升級,給農村經濟發展和城鄉協調發展帶來了巨大困難,也影響了整體地方經濟發展的速度和質量。

(四)金融發展環境不佳。

良好的金融環境是經濟協調發展的基礎和保證,但我縣金融環境存在著一些問題。主要表現在:一是申貸條件達不到金融機構要求。大部分中小微企業由於規模小、產權不明晰、資產負債率高、有效抵押資產不足,缺乏社會信用評級等,與金融部門的信用評級標準不對稱,企業的申貸條件達不到金融機構的要求,獲得信貸資金較為困難;金融機構對個人貸款發放以擁有產權的房產為主,但我縣95%的房產沒有房產證,個人的申貸條件達不到金融機構要求,無法從正規金融渠道滿足融資需求,影響金融機構的業務發展。二是相關部門對金融工作重視不夠,專案審批週期長、環節多、手續繁瑣,間接推高了貸款成本。三是金融法制環境滯後,導致民間借貸盛行。調查發現,我縣只有三家小額貸款公司,其餘60多家皆為投資諮詢公司,但都存在高吸高貸行為,給金融執行造成潛在風險,對金融系統的正常業務開展造成極大衝擊。如陝西省xx縣違法吸存,資金鍊斷裂,存款戶圍堵政府,嚴重影響金融穩定和社會穩定。

三、對金融系統支援地方經濟發展的建議:

針對以上困難和問題,調研組提出以下建議:

(一)積極搭建政、銀、企合作交流平臺。

探索建立以政府擔保、金融機構主動服務、企業誠信發展的“三位一體”聯動機制。逐步實現銀企對接的經常化、制度化和規範化。政府要定期組織企業和各家金融機構開展形式多樣的見面會和洽談會,促進銀企之間溝通交流,實現互利共贏。企業要切實提高誠信意識,規範內部管理,增強經營透明度,爭取金融部門的更多支援。

(二)加大對“三農”的扶持力度。

我縣的畜牧、蘋果、花椒、葡萄、核桃生產已經具有了一定規模,是我縣農業發展的主要方向。商業銀行,尤其是農行和農商行要發揮好農村金融主力軍作用,進一步加大對“三農”的支援力度。提供手續簡便、效率高的.金融服務,科學確定小額農戶貸款的額度和期限,加大三年以上的貸款額度,做到按照農業生產週期和規律發放和收回貸款。對符合條件發放一年期貸款的農戶,銀行系統要在農戶還款前提前介入審查,以便農戶在到期還款後以最簡便的手續、最短時間內再貸到款,做到不耽誤農民的生產週期。基層農商行信用社要改善農戶小額信用貸款的管理工作,切實提高管理水平。農業貸款要面向“三無”(無資金、無信用、無實體)農民,充分發揮農村專業合作社優勢平臺,吸納創業農民,解決“三無”農民貸款創業難的問題。政府相關部門要進一步落實農業貸款貼息和機構獎補政策,將已有的農業貸款貼息和機構獎補政策常態化,並積極探索建立由政府擔保並貼補利息政策,扶持“三農”健康發展。金融機構要認真組織送金融知識下鄉活動,加強與農民的聯絡,接近與農民的距離,將更多的金融知識和黨的農村政策送到廣大農民手中,送到農民心中。

(三)著力解決中小微企業融資難問題。

金融機構要切合實際進行金融創新,開發適應我縣中小微企業對資金需求“短、小、頻、急”特點的產品,採取變通方式,減輕企業負擔。政府有關部門要進一步清理有關收費專案,降低相關費率,同時掌控土地、房產等抵押審批手續的部門要簡化工作流程,實施限時服務,最大程度減少企業融資的時間耗費。切實從根本上解決中小企業“融資難、融資貴”的問題。

(四)加快辦理各種有效抵押  保障財產權利,規範抵押登記制度。政府相關部門要加快推進房產證辦理、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確認登記頒證、林地使用權確認登記頒證進度,下決心解決遺留問題,儘快將財產權證發放到所有者手中。加快這類業務的辦理,一方面,可以有效解決個人的融資難題,推動個人投資消費需求;另一方面,也可以有效解決涉農企業、農業合作社和專業戶的融資難題,推動三農經濟快速發展,促進農民增收致富。

(五)優化金融發展環境。

有關部門要按照“政府主導、人行和銀監部門助推、多方聯動”的原則,建立個人徵信系統,促進誠信水平提高,將徵信系統的信用記錄作為銀行借錢給公民的重要依據,有“信用汙點”的人將難以從銀行取得貸款。積極開展中小企業信用等級評審、“信用工商戶”評選活動,嚴厲打擊逃廢債行為,建立健全信用擔保體系,增強公民信用觀念。出臺信用等級、評級企業、個人優惠貸款政策。進一步健全法制,合理規範和引導民間資本為政府可控資本,有序參與我縣經濟社會建設。進一步降低中小微企業貸款門檻,減少審批流程,提高行政審批效率,滿足符合條件的中小微企業的貸款需求,助力中小微企業發展。

金融調研報告 篇13

營業稅是對我國提供應稅勞務、轉讓無形資產或者銷售不動產的單位和個人,所取得的營業額徵收的一種稅。營業稅共有9個稅目,其中金融保險業營業稅,從1997年1月1日起,由國稅機關和地稅機關共同徵收。

金融業營業稅徵稅範圍包括貸款、融資租賃、金融商品轉讓、金融經紀業、其他金融業務。在我國境內提供金融勞務的單位為營業稅的納稅義務人,包括國有商業銀行、股份制銀行、保險公司、在華外資金融機構等。

目前,我國金融業務要繳納營業稅、所得稅、城市維護建設稅、印花稅、教育費附加稅等。金融業營業稅稅負大大高於其他行業3%的平均稅負水平。

我國金融業流轉稅負較重的原因有:

一、營業稅是按照營業額全額徵稅;

二、金融企業的進項稅額不能扣除,金融企業是增值稅和營業稅雙重承擔者;

三、由於營業稅是按權責發生制的要求徵稅的,在滯收利息較高時,銀行所承擔的實際稅負就要比法定稅率高;

四、目前對一般性貸款按照利息收入全額徵收營業稅,對外匯轉貸按照利差徵收營業稅,而內資銀行的業務主要以人民幣貸款為主,外資銀行以外匯轉貸為主,所以外資銀行稅負遠低於內資銀行;

五、金融機構間的往來沒有納入營業稅徵稅範圍。金融機構往來收入是指商業銀行之間,商行與央行之間,以及與非銀行金融機構之間的資金賬務往來,並按約定的利率互相計息取得的收入,目前國內銀行的金融機構往來收入所佔比重較大且日益增加,有些銀行甚至超過50%,對往來收入不徵營業稅有違市場經濟原則,也是銀行資金運用效率低下的.重要原因。

直接稅是指直接向個人或企業開徵的稅,包括對所得、勞動報酬和利潤的徵稅。間接稅,是指納稅義務人不是稅收的實際負擔人,納稅義務人能夠用提高價格或提高收費標準等方法把稅收負擔轉嫁給別人的稅種。屬於間接稅稅收的納稅人,雖然表面上負有納稅義務,但是實際上已將自己的稅款加於所銷售商品的價格上,由消費者負擔或用其他方式轉嫁給別人,即納稅人與負稅人不一致。目前,世界各國多以關稅、消費稅、銷售稅、貨物稅、營業稅、增值稅等稅種為間接稅。直接稅與間接稅配置的差別在於:在福利損失最小的這一點上,直接稅優於間接稅,所得稅用於籌措稅收收入,間接稅實現公平。目前的金融業營業稅屬於間接稅,這樣的稅制已經對金融業,特別是銀行業的發展不利,也與營造合理的金融生態相違背。稅率越高,轉嫁比例越大,銀行稅負率也越大;反之亦然。但我國為混合流轉稅制,因此銀行承擔的增值稅是轉嫁不出去的,這就造成了銀行運營的成本加大,但是資金效率並不高。

營業稅對我國金融業的影響較大。主要的原因在於我國銀行金融機構基本在城鎮,所以要承擔城市維護建設稅;同時金融業存在大量交易合同,印花稅一般按照交易額向交易雙方徵收,印花稅負偏高。綜合考慮各種稅計算得出:銀行一般金融業務的綜合流轉稅負擔率=營業稅+城市維護建設稅+印花稅+教育費附加稅=5%+5%×7%+0.005%÷rl×100%+5%×3%(rl為一年期貸款基準利率),大大高於郵電等行業3.3%的綜合稅率,雖然同為高利潤服務業,郵電業稅負卻僅為金融業的60%。

改革開放以來,隨著我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逐步建立,特別是1994年中國金融體制改革後,金融體系及其執行機制發生了很大的變化,形成了以銀行、證券、保險為主體,其他各種金融機構並存的現代金融體系。金融業已成為我國gdp中第三產業增加值的主要增長點。同時由於金融機構具有網點多,結構合理,功能完備,服務方式靈活,對外開放程度高等特點,金融業的快速發展也為中央財政收入的增長提供了廣闊的空間,金融業已成為保證中央政府收入的稅源大戶。

從20__年開始,國家逐步對國內金融保險業的營業稅稅率進行了下調。營業稅是對營業總額徵收的,只要能降低一個百分點,對整個金融業貢獻都是非常可觀的。國家繼續研究完善有關資本市場的營業稅政策,極有利於扶持國有金融企業改制和做大作強。

調低金融營業稅稅率和對銀行未予收回的應收利息不徵營業稅,不僅大大降低金融企業的營業成本,增強了金融企業的活力和競爭實力,而且也使金融企業降低貸款利率成為可能,從而刺激生產性信貸和消費性信貸。貸款利率的降低使生產企業的經營成本降低了,融資渠道拓寬了,從而增加了社會投入,推動整個經濟的發展;從個人消費來講,貸款利率降低後,有利於鼓勵人民群眾提高消費信貸的積極性,為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創造了良好的條件。

結合我國的實際情況,國有商業銀行由於資產質量不高,不良貸款較多,滯收利息比率較高,需用營運資金為大量應收未收利息墊付稅款,其實際實現的利息收入承擔的稅負遠遠高於法定稅率。而從國外情況看,金融業務一般納入增值稅徵收範圍,且多數國家對銀行信貸等主要金融業務免徵增值稅(因此其進項稅額不能扣除),對於一些輔助性業務如提供保險箱服務等,則按照一般情況徵收增值稅。隨著經濟全球化發展,我國的金融業也將置身於以生產國際化、貿易自由化、金融全球化為主要特徵的世界經濟大環境之中,這要求企業、行業間的競爭公平、公開、公正,而這種公平、公開、公正需要用法律、制度來約束和維持。

金融調研報告 篇14

當前,在新的形勢下,農村金融市場面臨外資銀行、民營投資機構和郵政儲蓄銀行的競爭,隨著新的金融格局的形成,競爭將越來越激烈。農村中小金融機構只有不斷深化經營體制改革,增強為三農服務的功能,提高服務水平,才能促進城鄉經濟協調發展。最近,筆者就發揮農村中小金融機構的主力軍作用,更好地為三農發展提供金融服務方面,進行了實地調研,現將調研情況報告如下:

 一、農村金融服務基本情況

截至20xx年6末,全縣農村信用社提供農業貸款_____萬元,其中農戶貸款_____萬元,涉及農戶_____家,佔貸款總額的_____%。以上資料說明,農戶貸款佔比低,對三農經濟的支援力度亟待加強。全縣銀行業金融各項貸款_____萬元,其中農業貸款萬元,農業貸款佔比_____%。真正支援農村農戶的貸款佔比為_____%。農村信用社服務品種單一,信貸服務缺乏創新,資產抵押登記收費過高,貸款方式有待簡化,同時,農村信用社對農村中小企業貸款支援乏力。

二、農村中小金融機構存在的主要問題與不足

(一)發展失調,整個金融服務體系沒有真正建立

從現有農村現有中小金融機構發展情況來看,表現極不平衡。銀行機構發展較為迅速,保險機構發展相對滯後,證券機構整體發展緩慢,典當機構、信託機構發展嚴重不足,融資擔保體系建設不充分。為中低端客戶服務的地方法人金融機構力量薄弱,縣域經濟發展缺乏強有力的金融支援。這些機構失調的現狀,成為三農經濟大發展的束縛與阻礙。

(二)渠道狹窄,投融資體系沒有培育起來

得到投融資體系的支援,是農村中小企業在市場上競爭壯大的基本金融需求。在開創多渠道投融資方式、引進與設立風險投資公司、設立小額貸款機構與村鎮銀行、完善中小企業融資擔保體系、規範與探索民間金融和互助融資、完善企業投融資體系等方面有所不足,融資難問題依然成為制約中小企業發展的瓶頸。而目前,農村現有中小金融機構沒有很好體現投融資的調節作用。

(三)不講信用,金融生態環境不理想

一些貸戶欠貸不還,甚至有意思賴著不還。有的地方政府行政干預信用社放貸,造成不良貸款的潛在風險。社會失信懲戒機制不健全,金融債權訴訟存在執行難現象,金融司法環境建設有待進一步加強;擔保體系不完善,產權制度亟待完善,產權需進一步明晰;信用評級、信用獎懲、信用文化不夠健全。

(四)自身限制,農村金融機構形不成良性發展

現階段,農民收入水平不高,鄉鎮企業閒置資金有限,導致一部分農信社資本規模較小。同時,具有大額資金的存款客戶或出於更好的合作關係,或出於更便利和全面的服務,偏向選擇農業銀行這樣的大型銀行,甚至是村鎮銀行等金融機構,客觀上制約了農信社存款的增長。此外,農信社雖然已經大部分實現了省內異地存取和跨行服務,但暫時還無法做到全國範圍的異地存取和跨行服務,這也成為很多客戶放棄選擇農信社服務的重要因素。

 三、對策與建議

(一)抓住歷史機遇,創新經營理念

目前,國家對農村中小金融機構的改革給予了極大的關注,新的改革試點方案陸續出臺,可以說農村中小金融機構進行創新的寬鬆空間正在形成,農村中小金融機構應抓住有利時機,儘快在經營環境和市場前景上創新整體經營理念,搶抓機遇,講求成本,以效益最大化為目標,把金融創新提升到增強農村中小金融機構競爭力和生命力的重要地位。因此,農村中小金融機構一定要創新經營理念,改進服務方式,完善服務功能,真正把農村中小金融機構辦成農民的銀行,切實提高為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服務水平;一切從實際出發,按照市場經濟規律辦事;在幫助縣域經濟實現騰飛、增加社會效益的同時,管控好信貸風險,實現農村商業銀行自身效益,達到社農雙贏。在信貸支農上,要從支援傳統農業向支援大農業轉變,努力去發現、培育、開創新的支農平臺;從支援傳統農民向支援現代農民轉變,合理引導農民現代化思想觀念,擺脫傳統劣習;從支援傳統農村向支援新農村轉變,不斷更新觀念,堅持與時俱進。重點支援農業產業化、農村城鎮化和農民現代化,大力推進農村中小金融機構支農工作。

(二)拓寬融資渠道,完善投融資體系

首先,拓展銀行融資產品。通過買賣貸款、信貸資產證券化等方式,加強信貸資產運作,調整信貸資產結構。其次,發展多層次的資本市場,探索建立股權交易市場,為企業搭建股權交易平臺,促進股權流動、優化資源配置。扶持股權投資機構的設立和發展,引導產業資本及風險投資基金進入投融資領域。第三、發揮保險資金融通功能。積極引導保險企業在強化管理和內部控制的基礎上,加強宣傳,培育市民保險意識,努力挖掘保險市場潛力,繼續完善原有險種,增強服務意識,提高服務水平。特別是以參與設立產業發展基金、投資入股等多種形式支援重點專案、高新技術產業和基礎設施建設。

(三)深化體制改革,建立產權制度

農村中小金融機構的管理交由省級政府負責後,其產權關係應嚴格按照政企分開和誰出資、誰擁有的原則,實行一級法人管理,進一步完善法人治理結構。同時,根據股權結構多樣化、投資主體多元化的實際,因地制宜,分類指導,可按照合作制的原則,組建農村合作銀行,有條件的地區可以進行股份制改造,成立農村商業銀行,對暫不具備條件的地區,可以比照股份制的原則和做法,實行股份合作制;對股份制改造有困難而又適合搞合作制的,也可以進一步完善合作制。通過深化改革,使農村中小金融機構真正成為自我約束、自我發展、自負盈虧、自擔風險的.獨立的市場主體,發揮其在新農村建設中的生力軍的作用和重要的參與者的發展定位。

(四)加強風險防範,優化金融環境

繼續推進農村信用社改革,切實加強央行專項票據兌付後續監測考核,加強監管,確保低風險運營。轉變工作作風,深入一線明查暗訪貸款戶對信貸員的意見,定期召開行風監督員會議,發放民意測評表,徵求意見,加大客戶的監督力度,防範貸款風險。其次,開展以風險管理為主題的掃雷工程,將資產管理、制度執行、隊伍建設等方面存在的問題實行監控,把業務操作和經營中可能引發的風險和經濟案件的網點,作為可能爆炸的雷區,並對雷區進行限期掃雷,將風險防範關口前移。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