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師教學設計【薦】

來源:果殼範文吧 1.3W

在教學工作者實際的教學活動中,就有可能用到教學設計,教學設計是一個系統設計並實現學習目標的過程,它遵循學習效果最優的原則嗎,是課件開發質量高低的關鍵所在。我們應該怎麼寫教學設計呢?下面是小編整理的教師教學設計,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教師教學設計【薦】

教師教學設計1

邱龍濤

一、教學目標

(一)學習設喻論證的方法和“對舉”的行文方式。

(二)瞭解荀況關於學習意義和學習態度的論述。

二、難點、重點分析

(二)作者從哪幾個角度論述中心論點的?每組比喻包含什麼意思?各組比喻之間在意義上有什麼內在聯絡?

分析:本文第一句提出全文的中心論點:學不可以已。接著圍繞這個中心論點分三段從三個不同角度進行論述:

第l段作者用了五個比喻。第一個比喻“青出於藍”,不能認為它的意思是比喻學生超過老師。這是它作為成語後新產生的意思。本文中這個比喻和“冰寒於水”,說明事物經過一定的變化,可以提高。“直木為輪”說明事物經過一定的變化,還可以改變原來的狀態。這樣,三個比喻分了兩層意思。作者在這基礎上,用“故”歸納上文,又用了“木受繩則 直”、“金就礪則利”兩個比喻作為事例,進而推論出人必須通過學習和參省才能達到“知明而行無過”的境地。後面兩個比喻並列說明:肯下功夫,必見成效。它們是對後面推論的有力襯托。綜上所述,本段是從總論學習的重要性這個角度來論述中心論點的。

第2段作者用了五個比喻。開頭作者用“終日而思…‘不如須臾之所學”先來闡說,接著就用“****而望”“不如登高之博見”這個比喻,形象說明只有擺正“學”和“思”的關係才能使學習產生顯著效果。為了把道理說得更透闢,作者順勢而下,連用“登高而招”、“順風而呼”、“假輿馬”、“假舟揖”四個比喻,從見、聞、陸、水等方面闡明瞭在實際生活中由於利用和藉助外界條件所起的重要作用,從而說明人藉助學習,就能彌補自己的不足,取得更顯著的成效。最後由此得出結論,君子所以能超越常人,並非先天素質與一般人有差異,而完全靠後天善於學習。綜上所述,本段是從學習的重要作用這個角度來論述中心論點。

第3段作者用了十個比喻。作者先用兩個比喻,從“積土”、“積水’’推論到“人的積德”,正面論述積累的作用,說明學習上的成就是不斷積累起來的。接著又用“不積跬步”、“不積小流”兩個比喻從反面說明如果不積累就不能達到遠大目標。這是本段第一個層次,說明學習要積累。下面就分兩層說明如何做到積累。作者用四個比喻正反對照:先用“騏驥”、“駑馬”對比,說明主觀條件的好壞,不是學習的決定因素,堅持不懈才是學好的關鍵;又用“楔而不捨”,“鍥而舍之”對照,說明只有堅持不懈、持之以恆,才會有所成就。這是本段第二個層次,說明做到積累就要堅持不懈。最後一個層次,作者用蚓和蟹兩個比喻正反對照,說明做到積累還要專一。後面兩個層次說明:做到積累的兩點保證,兩者缺一不可。綜上所述,作者在本段中又分三個層次,是從學習的方法和態度這個角度來論述中心論點的。

(二)本文設喻有什麼特點?

分析:本文是闡述學習道理的議/lw/>論文,通篇設喻,使所講道理形象生動,深入淺出,既有說服力又有感染力。本文的設喻特點:

(1)以日常生活中常見的事情或現象作為喻體。如說明“學不可以已”之理,作者用了人們生活中常見的靛青色的.提取,車輪的製造以及水寒冷而成冰等事例為喻加以說明,充分表達了“學不可以已”而必須有所造就的道理。這樣化深奧為淺近,.由感性到理性,令人心悅誠服。

(2)設喻方式多樣:①正面設喻,如“青出於藍”、“冰寒於水”、“***木為輪”、“金就礪則利”等從正面闡明學習的重要性。②正反設喻,如“蚓”和“蟹”、“騏驥”和“駑馬”、“鍥而舍之”和“鍥而不捨”,通過正反對照把所要說明的道理說得更具體明白。③反覆設喻,如“****而望”、“登高而招”、“順風而呼”、“假輿馬”、“假舟揖”,連用幾個不同的比喻,使讀者加深對道理的理解。

(3)設喻與說理結合緊密,形式十分靈活:①有的是將道理隱含於比喻之中,如“青出於藍”、“冰寒於水”;“鍥而舍之”、“鍥而不捨”。②有的先設喻,後引出道理,如第2段,作者先連用五個比喻,後引出“善假於物也”的道理。③有的先設喻,引出道理後,再用另外的比喻進一步論證,如第3段第一層,作者先用“積土成山”、“積水成淵”設喻,引出 “積善成德”的道理,再用“不積跬步”、“不積水流”兩個比喻從反面進一步論證。

三、教學過程設計

(一)提示本單元教學目標和本文教學目的。

(二)預習檢查。

(三)匯入新課。

從七年級學過的課文《為學》匯入,指出它與本文都用設喻方法,講有關學習的道理。

(四)作者介紹(結合註釋①)。

荀子(約公元前313一前238)名況字卿,戰國末期趙國人,曾遊學於齊,當過楚國蘭陵令。後來失官居家著書,死後葬於蘭陵。

荀子是我國古代的思想家、教育家,是先秦儒家最後的代表,樸素唯物主義思想集大成者。韓非和李斯都是他的學生。他反對迷信天命鬼神,肯定自然規律是不以人們意志為轉移的,並提出“制天命而用之”的人定勝天的思想。他強調教育和禮法的作用,主張治理天下既要靠“法制”,又要重視教化兼用“禮”治,強調“行”對於“知”的必要性和後天學習的重要性,認為後天環境和教育可以改變人的本性。

荀子的著作有《荀子》二十卷。該書由《論語》、《孟子》的語錄體,發展為有標題的/lw/>論文,標誌著古代說理文的進一步成熟。他的散文說理透徹、語言質樸、多排比句,又善用比喻。《勸學》是《荀子》的第一篇。本文是原文前幾段的節錄。

(五)解題。

《勸學》的“勸”起著統領全篇的作用。教師先在黑板上寫一個“勸”字,問道:這個字是什麼意思?學生往往會不假思索地回答:“勸告”。教師趁此在“勸”字後加上一個“學”,再問:“勸”是什麼意思?學生才會領悟:原來它還有“勸勉”的意思。這在心理學上叫做給學生建立“注意中心”。接著就講:“勸”的繁體字“****”是形聲字,凡是用“力”作聲旁的字,多數有給人們勉勵的意思,如“勵”、“努”等。這是“勸”的本義,而在現代漢語中,“勸”,解釋為“勸阻”,詞義已經轉移了。作者在這篇以《勸學》為題目的文章中,勉勵人們要不停止地堅持學習,只有這樣才能增長知識,發展才能,培養高尚的品德。

(六)指導學生處理課文字詞句中的疑難問題。

l.對照註釋,藉助字典,正字正音。

第一組:通假字

第二組:其他易寫錯讀錯字

2.給本課12個重點文言常用實詞圈畫加註,理解它們的意義和用法。

3. 複習國中知識,綜合“思考和練習”二,學生自己理解文言常用虛詞“於”、“者”、“而”的用法。

4.學生試譯難句,教師點撥指正。

(1)君子曰:學不可以已。“君子”是一個合成雙音詞。“可以”在古漢語中是兩個單音詞,相當於現代漢語“可以、用它”的意思。在本文具體語境中“以”已失去介詞的作用,只協調音節。因此,這兩個詞中只有“可”有意義,與現代漢語的“可以”差不多;它還表示情理上應當如此,可譯為“應該”。全句譯為:有學問有修養的人說,學習是不應該(可以、能夠)停止的。

(2)木直中繩,****以為輪,其曲中規。句中兩個“中”作動詞,“符合”的意思。“繩”指木工取直用的墨線,這個詞的意義現在已擴大,泛指各種繩索。“***”和“為”是兩個動詞,“***”通“糅”,指古代用火熨木使之彎曲的一種方法,現作“揉”,解釋“使……彎曲”。“為”,做成。“以”在兩個動詞之間表明它後邊的行為是它前邊行為的目的或結果,作連詞用,譯作“而”。全句譯為:(一塊)木材直得合乎(木匠拉直的)墨線,假如使它彎曲而成為車輪,它的弧度(就可以)符合圓規(畫的圓圈)。

(3)積善成德,而神明自得,聖心備焉。句中“神明”即“神靈”;“聖心”指完美的品德和最高的智慧;“自得”不是現代漢語中的合成雙音詞,“自”是自然,“得”是通;“而”是表示因果關係的連詞。這句譯為:積累善行養成美德,因而能自通於神明,完美的品德和最高的智慧也就具備了。

(4)假舟揖者,非能水也,而絕江河。句中“舟揖”是合成雙音詞,偏義複詞,聯絡上下文,偏指舟。“水”,名詞用如動詞,“游泳”。“絕”是會意字,從“***”,從“刀”,從“卩”(象人形),意思是人用刀橫斷絲織品,“絕江河”很像橫斷水流,所以“絕”引申為“橫渡”。“江河”古人專指長江、黃河,現在的詞義擴大了,泛指一切江、河。全句譯為:藉助船隻的人,並不是能游泳,但是能橫渡江河。

(5)蚓無爪牙之利,筋骨之強,上食埃土,下飲黃泉,用心一也。句中兩個“之”是定語後置的標誌。“爪牙”在本文中是兩個單音詞,它們的本義是爪子、牙齒。後來形成褒義的比喻義:幫手、武士;現代又轉為貶義的比喻義:幫凶、走狗,詞義的感情色彩有了變化。“強”讀***,堅硬的意思。“上”、“下”方位詞作狀語,“向上”、“向下”。“黃泉”是特殊的單純雙音詞。“用心”不是合成雙音詞,“用”是引介原因的介詞,譯作“由於、因為”、“心”是“心思”的意思。“一”,作動詞,專一的意思。全句譯為:蚯蚓沒有鋒利的爪牙,堅硬的筋骨,(卻能)上吃泥土,下飲地下水,(這是)由於心思專一(的緣故)。

(七)誦讀第l段。

1.誦讀的準備。

先給下列句子劃分節奏(學生試劃,教師糾正):

學不可以已 ***使之然也

木受繩則直,金就礪則利

君子博學而日參省乎已

則知明而行無過矣

讓學生解釋下列詞語:

“已”——在現代語中有沒有相同用法?請舉例。(奔騰不已,不能自已)

“以為”——跟“自以為得之矣”(《石鐘山記》)中的“以為”用法是否相同?(不同。

“自以為”是自己認為之意;此句中的“以為”是“以之為”(用它做成)的省文。)

“雖”——這個“雖”跟下面兩句話中哪一個“雖”字的用法相同:①相如雖駑,獨畏廉將軍哉?(不同)②雖大風浪不能鳴也。(相同)

“木受繩

教師教學設計2

關於國小教師《備好課—教學設計》研修總結

俗話說“臺上一分鐘,臺下十年功” ,可見備課是一項細緻,艱苦而又富有創造性的勞動。《備好課——教學設計》這門課程主要給我們講述了四種課堂教學模式:自主課堂、合作課堂、探究課堂和開放式課堂,並對每一種課堂模式的教學設計進行有針對性地的闡述。通過學習讓我明白了所謂備課,實際上是指教師在課堂教學之前進行的設計準備工作,即教師根據課程標準的要求和本門課程的特點,結合學生的具體情況,對教材內容作教法學法上的加工和處理,選擇合適的教學方式方法,規劃教學活動。那麼如何很好進行教學設計呢?我個人認為如下:

1.教學目標制定要準確。教師進行教學實際前必須以課程標準為依據,認真鑽研教學大綱,充分把握教材,明確教學目的和要求,整個教學活動應該根據教學目標進行,做到心中有數,有的放矢。

2.教學重點難點把握的準確性。確定知識的重點、難點,還要從學生的實際情況看,準確把握相關內容的.重點、難點,哪些知識是關鍵,可以作為教學的突破口。

3.學情分析的準確性。在每一課的備課時,都要考慮我們的教學物件,要考慮教學目標、學生年齡特徵、班級特點等因素,利用學生已有的知識啟發學生自己推導新結論、獲取新知識等。

4.教學內容選擇的合理性。教師應結合本地區、本校以及聯絡學生生活實際和學習實際對教材內容進行靈活處理,及時調整教學活動。

5.問題設計的恰當性。如何提出問題,創造情境、激發疑問、引起動機,啟發思考,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6.施教方法制定的恰當性。認真研究教學方法,慎重地選擇適當的教學方法,是提高教學質量的重要環節。

7.資源與教具準備的充分性。大力推進資訊科技在教學過程中的普遍應用,促進資訊科技與學科課程的整合,逐步實現教學內容的呈現方式、學生的學習方式、教師的教學方式和師生互動方式的變革,充分發揮資訊科技的優勢,為學生的學習和發展提供豐富多彩的教育環境和有力的學習工具。如對教材配套練習、教具的自主開發,合理、有效地利用一切可利用的資源等。

除了做到以上要求以外還要制定的適切學習方法以及恰當地設計課堂練習等。

教師教學設計3

【教學目標】

1、會認讀“螞蚱,櫻桃,蚌殼,瞎鬧,倭瓜,水瓢,圓滾滾”等詞語,通過,並結合課文理解不懂的詞語。

2、仔細閱讀課文,瞭解內容,體會出“我”在園子裡自由自在,快樂無憂的心情。感受作者童年生活的情趣。

3、學習作者留心觀察生活,用心感受生活, 真實地表達自己的感受。

4、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讀出作者當時的感受。

【教學重點】

體會“我”在園子裡自由自在,快樂無憂的心情。學習作者留心觀察生活用心感受生活,真實地表達自己的感情。

【教學過程】

一、談話匯入新課

童年冬日下的一隊隊駱駝,給作者留下了難忘的記憶,下面這篇課文中的哪些童年生活的情景讓“我”對童年生活久久不能忘懷呢?

板書課題:

祖父的園子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課文主要內容

1、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讀課文,整體感知課文內容。

2、找出生字新詞,注意讀準字音。

3、聯絡上下文,與同桌探討,理解課文中的詞語。

4、分小組討論,交流,作者回憶了童年時代在祖父的園子裡快樂玩耍的哪些情景?

5、全班彙報交流,師根據學生交流。

板書:

觀賞小昆蟲,大榆樹

跟隨外祖父栽花,拔草,種菜,鏟地

誤把狗尾草當穀穗留下不剷除

在祖父的園子裡玩耍的情景:摘吃黃瓜,追逐蜻蜓,捉玩螞蚱

用瓢舀水往天空揚

沐浴陽光,感受花、鳥、果、蟲的自由

用草帽遮臉睡覺

三、體會作者在園子裡的心情

1、默讀課文,體會“我”在園子裡的心情是怎樣的?你是從哪裡體會到的?用筆勾出相關句子,並在旁邊批註自己的體會。

2、全班交流:

讓學生通過找句子,談體會,有感情朗讀,體會到“我”在園子裡的心情,達成共識:“我”在祖父的園子裡是自由自在、快樂無憂的,“我”的童年生活是多彩有趣的,令人嚮往的。

四、領悟表達特點

討論:

作者為什麼能將她的童年生活寫得那樣有趣,真實,吸引讀者?

(通過交流,老師點撥,使學生明白,作者留心觀察生活,並用心感受生活,真實地表達自己的'感受是寫好童年生活的根本原因,要求學生做生活的有心人,留心感受生活中的人、事、物。)

五、課外延伸

課外閱讀有關寫童年生活的文章,如高耳基的《童年》,為口語交際學習作準備。

【板書設計】

祖父的園子──“我”的樂園

留心觀察生活,用心感受生活,真實表達感受

教師教學設計4

實施素質教育的主陣地在課堂,課堂教學質量的高低取決於課堂教學設計。

為了提高廣大國小數學教師的課堂教學設計能力,同時也給廣大國小數學教師提供一個展示能力的機會,由教育部西南大學基礎教育課程研究中心和北碚區教師進修學院聯合組織了新課程國小數學課堂教學設計大賽。北碚區的`每個直屬學校和鎮教育中心均參加了此次大賽,並得到了廣大數學教師的踴躍參與,共收到181份教學設計。經過評委的認真評選,評出了一等獎35名,二等

將42名,三等獎59名。

教師教學設計5

隨著教育體制的不斷改革,國小語文課堂教學發生了較大的變化,有效地提高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活躍了課堂氛圍。可在實際教學當中,部分教師依然採用傳統的教學方式進行教學,不重視學生的資訊反饋,不重視學生的實際學習狀況。而造成這些問題的主要原因就是沒有做好備課工作,有的教師在實際授課中的教學方式同教案設計不符合;有的教師雖有詳細的教案,卻不能根據具體狀況做靈活處理,更有一些教師完全照抄別人的教學設計,因而無法保證教學質量。國小語文教師必須採取科學的方法進行備課,具體來講,要做到以下幾個方面。

一、創新設計,不死板硬套

教師的創新在哪裡?備課設計,只有創新才能有活力。普拉斯說:“所謂創新,往往只是將早已存在的東西加以變化。”因此,國小語文教師備課前應當有“三見”:新見、遠見和創見。人云亦云、不知變化、原封不動地照搬別人的,永遠沒有出息。某些教師十分崇拜名師教案,不是自己在獨立鑽研備課,而是在“複製”名師的課。但令他們苦惱的是往往事與願違,“複製”的名師教案,用在課堂上效果卻很差。這是什麼原因呢?道理很簡單,教師是一個特殊的職業,其學習與培訓需在反覆活動中作行為自省與調整的'跟進才能見效。事實證明,教案不能複製出效果。教師備課不僅要考慮課前的預設,還要預見課堂的生成變化。

二、細心品讀語文教材,通過感悟文字進行備課

語文教學集人文性和工具性於一身,對學生的態度、情感、價值觀等都具有較高的要求,要想達到相應的大綱要求,教師就必須引導學生深入理解並感悟相應的文字,因而教師備課的時候必須先細讀語文教材,用心感悟相應文字。閱讀教學是一種“學生、教師、文字間的對話過程。”教師進行備課和教學的時候,可以從以下幾方面入手。第一,走近文字。語文教師必須要對相應的文字進行充分的體驗和感悟。要想感動學生,就必須先感動自己,教師應同文本進行對話,認真聆聽文字聲音,充分調動起自己對於生活的感受和積累,讓相應的文字感動自己。第二,走進文字。教師在對相應文字感悟的基礎上進行理性的思考,理清楚自己對文字的感悟過程及方法,獲得的體驗要儘量達到大徹大悟的境界。第三,走出文字。在教師對文字進行充分的感悟及體驗的同時,應結合學生的學習基礎、現有狀況等設計出可以讓學生輕鬆感悟文字的思路和方法。所以,教師只有通過品讀語文教材,感悟相應文字,經歷相應的走近文字、走進文字、走出文字這種備課的歷程,才能有效引領學生對文字進行準確的解讀。

三、突出備教學資源的開發和利用

教材資源。抓住教材之間的聯絡與區別,設計學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學習活動。學生是學習的主人,只有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地位,調動他們的感官,才能讓他們想學、樂學,才能學有所長。其次是生活資源。緊扣教材與生活的聯絡,把學生帶進生活之中。如,低年級的識字教學,可以讓學生在生活中識字:蔬菜市場、水果市場、路牌廣告等皆可利用,比比誰識得多,誰識得快;教學寫景作文時可先帶學生到景點去參觀,讓他們用眼觀察,用心體會,把自己印象深的寫下來,這樣學生寫作就會言之有物,真情流露,克服了學生作文普遍存在的內容空洞、瞎編亂造的毛病。

四、嚴格執行備課流程,不斷反思教學效果

首先是寫書案,“不動筆墨不讀書”,大多數語文老師都要求國小生養成這種習慣。那教師在備課的過程中更應該這樣。在讀教材的過程中,要筆隨嘴走,對於一些關鍵詞語,精彩之處,以及文章的一些重點、難點,要及時地做上記號。並把自己對教材重難點內容的理解以及獨特的教法等直接寫在教材的空白處、株距行寬、頁首頁尾,三言兩語、點到為止。這樣教師的課本可真成為“教本”了,重點內容清晰可見,上課時就可信手拈來,操作方便,不易遺忘或缺漏。這些精筆妙言是教師備課中對課文的個性化解讀,反映的是隱性思考中最寶貴的靈感,噴湧的是教師的智慧的源泉。將其定義為“點畫批註”也好,定義為“備課於書”也好,其實就是要做到眼到、心到、手到。其次是寫教案,隱性思考的過程最後會生成文字性的教案。為了真正把老師從繁重的“抄備課”中解放出來,學校推行精案與簡案相結合的備課方式,要求教師對每一節課都進行有效備課的前提下,有選擇地開展深入備課,寫出一定數量的精案;其餘可寫簡案。精案包括教材分析、教學目標、教學重難點,方法引領、課前準備、教學過程(從導課到板書詳實有效,各環節清晰,方法得當),課中修正、教學反思等各環節,老師可根據實際情況增刪修正,突出創新性與個性化。要求教師廣泛閱讀有關文獻和教學參考書,根據課程標準對教材內容作必要的增刪和更新,努力做到教學內容的先進性、科學性和系統性;認真研究學生的特點,根據學生已有的知識結構和理解能力,選用恰當的教學方法,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注重培養學生基本技能。作業佈置數量要適當、難易適度,有層次性、創新性;板書設計應簡潔明確,合理有序。要特別注重教學過程中的教案二次修正。最後是寫反思,如果一個教師僅僅滿足於獲得經驗而不對經驗進行深入的思考,那麼、即使是有“20xx年的教學經驗,也許只是一年工作的20次重複;除非善於從經驗反思中吸取教益,否則就不可能有什麼改進。”我國著名心理學家林崇德也提出“優秀教師=教學過程+反思”的成長模式。葉瀾教授說,一個教師寫一輩子教案難以成為名師,但如果寫三年反思則有可能成為名師。

總之,備好課是上好課的基礎,所謂“臺上一分鐘,臺下十年功”,要上好任何一節課,就必須在上課前做好備課工作。相信只要教師用心做,多從學生的角度思考問題,就會達到良好的教學效果。

教師教學設計6

教學目標:

1.在自主探索中探究出兩步乘法應用題的數量關係,並能應用兩步乘法解決相關的生活問題。

2.能從多個角度解決同一個問題,提高解決問題的能力,發展思維。

3.感受數學知識在生活中的應用價值,體驗成功的快樂。

教學重點:

正確分析數量關係,能用乘法兩步計算解決相關的問題。

教學難點:

理解數量關係,找出解決問題的間接資訊靈活解決問題。

教具準備:

課件。

教學預案:

一、情景引入啟用思維

1、引言

教師介紹學校體操比賽活動情況。相機解釋“橫隊”、“縱隊”“方陣”等詞。

2、收集數學資訊

引導學生看主題圖,找出數學資訊。教師把收集到的資訊寫在黑板上。

每行有10人,有8行。有3個方陣。

3、提出問題

根據收集的數學資訊提出問題。

教師把提出的問題寫在黑板上。(1個方陣有多少人?)

[教學預設]:學生可能提出:每個方陣有多少人?2個方陣有多少人?3個方陣有多少人?3個方陣比一個方陣多多少人?等等。

4、解決問題。

首先引導學生獨立解決每個方陣有多少人?

5、彙報交流互相評價

學生彙報時候要說清楚思考的過程,即怎樣想的,怎樣列式的。

[教學預設]學生已經學過用一步乘法算式解決問題,看到主題圖後會很快收集到數學資訊,學生也能清楚表達出思考的過程,如下:

(1)、10×8=80(人)表示求8個10是多少用乘法計算

(2)、8×10=80(人)表示求10個8是多少用乘法計算

7、總結學習方法

師生加以提煉學習方法:讀----想----做----說,總結解決問題的思路。

8、揭示課題。

(本環節設計意圖運用學過的一步乘法算式引入新課,瞭解學生思維的基礎,啟用學生思維。然後經過總結學習方法,表述解決問題的策略和思考過程來規範學生的解題思路,為下一步的探究做好充分準備。)

二、探究新知訓練思維

1、出示剛才提出的問題:每個方陣有8行,每行有10人。3個方陣有多少人?

2、思考解決方法

(1)獨立列式,

(2)在組內交流自己的想法(組長統計:本組有幾種計算方法)

(3)全班交流評價

[教學預設]學生的解決策略可能有以下幾種:

第一種:10×8=60(人)80×3=240(人)

第二種:8×10=60(人)80×3=240(人)

第三種:8×3=24人24×10=240人

第四種:10×3=30人30×8=240人

第五種:80×3=240人

第六種:10×8×3=240人或者8×10×3=240人

[預設處理:根據學生的回答與解釋,教師相機用課件演示學生思考過程,利用課件的直觀效應幫助中下水平學生渡過思維困區。黑板上去掉相同的做法,展示不同的算式。比較每種方法有什麼不同,引導學生髮現最簡單的方法。基本方法鼓勵全體學生都嘗試做一做。)

3、課堂小結

(本環節設計意圖:引導學生在讀、想、做、說等解決問題的思路中,做到先思後說,能用完整的句子表達,能正確使用數學語言,注意嚴密規範把解題的內在思維過程,變為外在的.表現形式,這樣有利於培養學生解題過程中思維的有序性和合理性,體驗到解決問題策略的多樣化。)

三、鞏固應用發展思維

1、課本中的做一做學生獨立試做

(設計意圖:做一做的練習非常貼近學生的生活,並且體現瞭解決問題策略的多樣化,通過這道題引導學生利用學會的思維方式,掌握了的解決問題的策略來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從而能判斷出學生掌握新知的情況。)

2、補充問題並解答:

小青有兩本相簿,每本有24頁,每頁可以放4張照片

(設計意圖:幫助學生初步應用分析、綜合的邏輯思維的方法,掌握初步的邏輯推理能力,發展學生的發散思維,培養學生思維的靈活性。)

教師教學設計7

一、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

(1)瞭解DV製作的基本要素。

(2)認識劇本的基本架構及編劇四部曲。

(3)理解劇本寫作要求。

2、過程與方法

(1)通過教師講解了解DV編劇的基本架構及寫作要求。

(2)小組確定DV拍攝主題,編寫劇本。

3、情感態度及價值觀

(1)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及創造能力。

(2)培養學生的團隊合作能力。

二、教學重難點

1、重點

(1)認識DV編劇的基本架構及四部曲。

(2)明確劇本寫作要求。

2、難點

(1)認識DV編劇的基本架構及四部曲。

(2)明確劇本寫作要求。

三、教學方法:

講授法、討論法

四、教學手段:

多媒體投影教室、PPT、視訊素材、黑板

五、教學過程

第一環節:新課匯入

師:同學們,我們上節課主要了解了一下DV製作的選題型別,那這節課我們一起來學習一下如何編寫劇本。第二環節:瞭解DV製作的基本要素

師:要製作一部成功的DV短片就必須有好的劇本支撐,而寫劇本前必須瞭解DV製作的基本要素。

一、拍攝環境

二、拍攝要為剪輯做準備

三、從多個角度拍攝

四、故事情節波動起伏,捕捉事件高潮

五、圍繞中心人物

六、注重環境和細節

第三環節:編劇的基本架構及四部曲

師:劇本是一劇之本,是一部影片拍攝的藍圖,劇本定稿之後影片的基本構架也就定了下來。劇本質量的優劣對影片的質量有決定性的作用,劇本的創作的重要地位是顯而易見的。

例子:

故事背景:傳言某某學校經常發生靈異事件

觸發事件:某一次,小徐夜晚經過某間課室,看到了傳說中的鬼影事件發展:小徐第二次,第三次去那間課室尋找真相事件高潮:小徐抓到所謂的鬼影事件結束:虛驚一場

故事結束:學校的.靈異事件傳言不攻自破編劇四部曲:第一步:選主題第二步:定基調第三步:題材選擇第四步:結構佈局:

1、戲劇式佈局

2、散文式佈局

3、任務式結構

4、劇情安排模式

5、敘事模式第四環節:寫作要求

師:劇本只是作為影片的藍本,最終展現給觀眾的,是影像而非文字。寫劇本時,要避免以抽象的文字的思維去思考,而是以形象化的畫面的思維去思考,寫劇本過程中要能夠在腦海中顯現出一個個的電影畫面,而受我們現有條件的限制,這些畫面必須是我們能夠將其拍攝出來的。 寫作要求:

1、劇本用語應力求明瞭。

2、劇本寫作應該是寫動作而不是寫狀態。

3、對白用語,應付合人物個性與劇情語境。

第五環節:佈置作業(舉例:麻辣隔壁第1集:因福得禍)

師:每個小組自定主題,編寫一個DV短片劇本,為拍攝做準備,在第九周星期五前完成。

六、板書設計

劇本的編寫

1、DV製作基本要素

2、劇本架構、四部曲

3、寫作要求

七、佈置作業

師:每個小組自定主題,編寫一個DV短片劇本,為拍攝做準備,在第九周星期五前完成。

教師教學設計8

教學目標:

一、情感態度價值觀:通過多種藝術形式,激發學生對少數民族音樂的興趣以及對祖國民族音樂文化的熱愛。

二、過程與方法:對音樂與地理環境之間的關係有初步體驗;

瞭解蒙古族民歌的基本常識,認識馬頭琴音色;

三、知識與技能: 學會演唱歌曲《牧歌》,感受蒙古音樂獨特的長調風格。

教學重點:體驗蒙古族民歌的風格,把握《牧歌》歌曲的特點。

教學難點:結合音樂啟發學生參與表演及創作,培養學生感受、表現音樂的能力。

教學過程:

一、匯入:

1.通過草原圖片的播放,將學生的思緒引入到大草原。

2.學生自主分組,討論交流我國的草原分佈狀況及對蒙古族各種文化生活。

二、新課教學:

1.初步感知:①欣賞歌曲《牧歌》,學生初步聆聽後感受歌曲的意境美。

②復聽歌曲《牧歌》,引導學生髮現旋律的特點(曲調悠長、速度慢、抒情、寬廣)。

2.探究學習:①老師範唱歌曲,學生跟隨老師,看著樂譜和歌詞哼唱,找出歌譜中的音樂符號,並探究這些符號的特點。

②學生根據哼唱討論探究本首歌曲的節奏特點。

③再次跟鋼琴哼唱旋律,之後請學生一起有感情的朗誦歌詞,通過旋律的哼唱和歌詞的朗誦引導學生髮現歌詞與旋律高低之間的關係。

④有感情的完整演唱全曲。

三、鞏固拓展

1.欣賞著名歌唱家德德瑪演唱的《牧歌》與無伴奏合唱《牧歌》,比較兩種演唱形式的區別。

2.欣賞舞蹈片段《牧歌》,讓學生在欣賞舞蹈的'基礎上再次體會歌曲的意境美。

3.學生以五人為一組,任意選擇一項任務(a.編一段歌詞或編一段舞蹈律動 b.寫幾句讚美的語言表達此時此刻的感情 c.畫一幅美圖),在創作過程中,老師不停地播放《牧歌》音樂,激發學生的創作靈感。

四、課堂小結

請同學們談一談學習完這首歌曲之後的感想。

教師教學設計9

設計理念:

新課程積極倡導“自由表達,真誠寫作”的作文教學理念。教師應成為學生情感的激發者和響應者。本次習作是編寫童話故事,重在培養學生的表達能力和想象力。因此在課堂中我創設情境,引導學生開啟思路,放飛想象的翅膀,啟用學生的表達慾望,尊重學生的獨特感受。在教學活動中,通過教師的組織、引導、幫助,使學生在自主學習的基礎上學會合作、交流,完成本次的習作教學。

教學目標:

1、能展開豐富的想象編童話故事。

2、把故事情節寫得生動有趣。

3、學習修改自己的習作和欣賞評價他人的習作,感受編童話帶來的快樂。

教學過程:

課前談話:我聽說咱們班的孩子們特別喜歡看書,咱們來聊一聊,你們平時都愛看什麼書?師:童話是世界文學寶庫中的一顆璀璨明珠,我們每一個人,都是在快樂的童話世界裡長大的。你都看過哪些童話,(你們知道的真多啊,都是愛讀書的孩子。)你最喜歡哪個童話故事,為什麼?同學們知道的童話真多呀,你們能說說為什麼喜歡它嗎?

(評價:你們說得好多童話老師都沒看過,老師要向你們學習多看課外書。)(為他的精彩發言喝彩。咱們要不吝嗇自己的讚美啊。這個同學真聰明,不僅讀明白了童話內容,還明白了做人的道理。)(你有一雙會發現的眼睛。)

師:同學們,你們真了不起,連童話的奧祕都能發現。童話就是作者通過大膽地幻想,採用擬人、誇張等手法編織出的一個個奇異有趣,並能給人以思想啟迪的故事。(出示)它最顯著的特點就是把動物、植物或者其他的事物當人來寫,讓他們有魔力。想象豐富,故事有趣,並且能讓我們從中受到啟發,知道什麼是真、善、美。

一、激趣匯入,明確目標(2分鐘)

在童話世界裡,我們發現小木偶會哭會笑,陶罐鐵罐會爭論,小溪還會流淚,這是一種多麼有趣的故事啊!這些是現實生活中真實存在的嗎?靠的是什麼?(想象)你會想象嗎?你敢想象嗎?(很好,自信是成功的基石)

一位童話作家梅子涵伯伯,說了這樣一番很有意思的話(打出投影——)童話,就像一個太陽,讓整個人類有了長大和生活的光亮。童話牽著日子的手,生命就很像童話了。 ——梅子涵(學生齊讀)

師:孩子們,原來童話就在我們的生活中呀。這節課就讓我們一起走進童話世界,展開想象的翅膀,當一回童話大王,編寫童話。(師生板書)。指導寫“編”

二、創設情境,共編童話(10分鐘)

師:孩子們的字寫得好,相信你們的童話變得會更好。

1、老師也想編一個童話,你們願意與我共編童話嗎?

2、師生共編童話。(師:看!我的童話人物出場了。)

預設:我是一隻美麗迷人的蝴蝶,穿著一件五彩繽紛的花裙子,快樂地飛來飛去,好不自在。

孩子們,我美嗎?羨慕我嗎?我就知道我美麗的外表可以迷死人,誰都沒有我漂亮!不過,現在我要到外面去呼吸新鮮空氣了,不和你們聊了,拜拜!來點掌聲歡送我好嗎?(看著你們還依依不捨呢,沒關係咱們可以張開想象的翅膀跟著它一起飛呀。)

師:你好像看到蝴蝶飛到哪裡,遇到或者看到什麼有趣的事呢?(或者師:孩子們,蝴蝶現在肯定在快樂地飛著呢,張開你想象的翅膀,蝴蝶可能飛到哪裡?遇到什麼有趣的事呢?

3、指名說(5名)(咱們可以想得更遠些嗎?比如它飛到大海邊看到海豚在比跳高呢!)(師評價:你的想象真神奇啊!孩子,你的想象太美妙了!你的想法真是與眾不同啊!你把我們帶到那奇妙的地方了!)

師:孩子們你們的想象多豐富呀!(板書:想象豐富)(引導一名學生展開來說,師:你的想法多不尋常啊,可以展開來說嘛?)(我想蝴蝶肯定飛過很多地方,碰見了許多新鮮事。)也許它飛呀飛呀,飛到了花叢裡,在花叢裡翩翩起舞。它優美的舞姿吸引了誰呀?(生補充)她興高采烈地(飛過來)說:“蝴蝶姐姐,你真漂亮!我們一起跳個舞吧!”蝴蝶扇動著漂亮的翅膀,傲慢地說:——(生補充)她只好垂頭喪氣地飛走了。蝴蝶那五彩的翅膀又吸引了誰呢?(它嗡嗡地飛來了,羨慕地說:“蝴蝶姐姐,你簡直就是美的化身,我能和你做朋友嘛?”蝴蝶撇了它一眼,冷冷地說:“你也不瞧瞧你那土樣,怎麼敢跟我做朋友,真是自不量力!”它也難過地飛走了。(及時評價學生的表現)

師:蝴蝶看著他們一個個灰溜溜的樣子,直感到渾身輕飄飄的,心裡美滋滋的。於是便不分東西南北地狂舞起來。

突然,她的翅膀扇不動了。孩子們猜猜怎麼了?(她睜大眼睛一看,自己竟然被粘在一張蜘蛛網上,一隻面目猙獰的.蜘蛛正向她爬來。)這時,她好後悔呀——(這就是故事告訴我們的道理。童話故事就是要人們明白什麼是真、善、美,從中受到啟發的。)

4、談談感受

師:你們的想象真讓人驚喜啊!(謝謝你們幫老師圓了童話夢。)剛才咱們編的故事有趣嗎?咱們怎麼讓它有意思的?

生交流(你真會思考!)(你真會發現!)

師:看來,咱們讓童話中的人物說起來了,動起來了,故事就會變得有趣了。(板書:故事有趣)而且一個個童話人物就彷彿從紙上跳到了我們的面前一樣。

三、確定主題,構思童話。(3分鐘)

1、談話:原來編童話可以這麼有趣。你們想試試嗎?那麼,大千世界,萬事萬物,哪些事物能成為我們童話故事中的角色(主人公)呢?(圖片)(可能是天天陪伴著我們勤奮耕耘的學習用具,文具盒、鋼筆、鉛筆之間的故事;可能是鬱郁蒼蒼的森林王國裡,兔子與老虎之間的故事;可能是五彩斑斕的海洋世界裡,金魚、蝦、螃蟹之間的故事;還可能是湛藍深遠的天空中,小鳥、雲兒之間的故事)

師:是呀!萬事萬物都可成為我們童話中的主角。

2、你會讓誰成為你童話故事中的主角呢?先想一想,(給學生思考的時間)想想他們之間會發生什麼奇特的事呢?跟同位同學說一說。學生交流

3、指名說。(用簡潔的幾句話,把故事情節介紹出來。)(看時間,可機動)

四、輕快音樂,編寫童話(17分鐘)

孩子們,你們向大家展示了一個新奇有趣的童話王國,(孩子們,我被你們帶到了神祕新奇的童話王國,我聽到了充滿愛心的月亮姐姐幫助星星妹妹尋找快樂的故事,有機智的大雁勇救天鵝的故事,有善良的安妮用魔法幫助小動物的故事,還有松樹和小柳樹和睦相處的故事。讓老師迫不及待地想看看那精彩的情節了。)下面讓我們拿起手中的筆,展開想象的翅膀寫下你心中的童話吧!在編之前老師還想送你們個創編小錦囊,幫助你們把童話編得更具吸引力。

出示創編小錦囊:展開你想象的翅膀,賦予你童話中的人物超常的魔力,讓他們會說、會動、會想、有表情,讓情節生動起來。

指名讀:誰來讀給大家聽。

趕緊動筆吧,我相信美麗的童話就在你們每個人的筆下。配樂,學生編寫,師巡視指導。(師讀出寫得好的名字和開頭,幫助學生開啟思路。)(以主人公為題,以事件為題,以環境為題,以內容為題,以語言為題)

五、盡情體驗,享受童話(8分鐘)(2名學生)

1、談話:童話的世界真精彩。你們的筆下,有在哭泣的小樹、小河,有淘氣的小兔,有英勇的豌豆小王子,有充滿正義的太陽公公??一個個故事就像吸鐵石一樣,深深地吸引了老師。那麼現在誰願意將自己寫的故事與大家一起分享?其他同學邊聽邊看看故事中的童話人物說起來沒有,動起來沒有。(優美的朗讀會讓你的故事更有吸引力。)

2、請學生朗讀展示習作,師圈畫好詞好句。評價:這篇童話“奇”在哪裡?有趣在哪裡?(你們的故事編完了嗎?沒寫好也彆著急,聽聽別人編的故事,也許對你有啟發。)

3、學生評價(讓你印象最深刻的在哪裡?你最欣賞哪裡?)

4、師:俗話說:“好文章是改出來的”,希望課後大家把自己的故事多修改,相信你的故事會更精彩的。改好後,收錄在咱們的《班級童話集》中。

六、暢談感受、鼓勵想象(1分鐘)

師:同學們今天這節課我們一起放飛了想象,進行了一次愉快的想象之旅。老師相信,我們在讀童話,寫童話的過程中,也許會真的發現——(螢幕再次打出梅子涵說的話,孩子們齊讀)童話,就像一個太陽,

讓整個人類有了長大和生活的光亮。童話牽著日子的手,

生命就很像童話了。

——梅子涵

板書:想象豐富故事有趣

教師教學設計10

教材分析:

《自己的花是讓別人看的》一文是我國著名語言學家、教育家和社會活動家、北大教授季羨林先生寫的一篇精美的短文,作者先點明德國是一個愛花的國度,然後回憶了自己早年在德國留學時親身感受到的德國人非常愛花;接著有優美生動的語言,描述了德國家家戶戶視窗都開滿鮮花的情景,並抒發自己的感慨:人人為我,我為人人這種境界頗耐人尋味,最後講述作者再次來到德國,又看到這番情景,表達了自己舊地重遊的感受,即對德國奇麗風景和與眾不同風俗習慣的讚美之情。

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積累課文中優美詞句,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第3自然段。瞭解作者所介紹的德國風景與風俗特點。

2、過程與方法:通過課前蒐集資料預習,課堂朗讀等,結合上下文與生活實際體會含義深刻的語句,從中受到啟示與教育。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感受異域風情,理解人為我,我為人人的人生境界。

教學重點與難點:

1、理解課文內容,結合上下文與生活實際體會含義深刻的語句、有感情地朗讀。

2、理解人人為我,我為人人的境界,並從中受到教育。

教學準備:

教學課件(含德國風光圖、課文重點詞句段、小練筆)

一盆花

教學課時:第二課時

教學過程:

一、欣賞畫面,激趣匯入

1、同學們,在五彩斑斕的世界裡,有許多美的東西,在中國,有讓我們引以為豪的錦繡山河、優秀的中華文化。而德國,也是一個美得像童話一樣的地方。今天,我們一起去德國看看。好嗎?

2、欣賞德國風光片,匯入新課

3、德國給你留下怎樣的`印象?

二、直奔中心,引導質疑

1、季老先生又是怎麼讚美德國的呢,他發出了怎樣的感嘆?(出示中心句)

2、讀了這個句子,你有疑問嗎?

3、課文是怎樣具體描寫的呢?

現在請同學們默讀課文,拿出筆來,分別用不同的符號畫出文中描寫景色奇麗,民族奇特的句子。

三、讀中感悟,領略美景

1、誰來說說,你從哪些語句感受到景色奇麗

走過任何一條街,抬頭向上看,家家戶戶的窗子前都是花團錦簇、奼紫嫣紅。許多窗子連線在一起,匯成了一個花的海洋,讓看的人如入山陰道上,應接不暇。

2、品讀這兩個句子

3、理解花團錦簇、奼紫嫣紅、山陰道的意思。

4、在朗讀中感受花多而美。

5、指導朗讀,想象意境

四、品讀課文,感悟理解

1、你從哪些語句感受到民族的奇特

家家戶戶都在養花。他們的花不像在中國那樣,養在屋子裡,他們是把花都栽種在臨接窗戶的外面。花朵都朝外開,在屋子裡只能看到花的脊樑。

2、文中三個都讓你感受到德國人養花有什麼特別之處呢?

3、什麼是花的脊樑?

4、正是這樣你讀懂了什麼?

5、這是一種怎樣的境界呢?

6、理解人人為我,我為人人的意思。

7、生活中有這種人人為我,我為人人。的例子嗎?

8、指導朗讀。

五、創設情景,課外延伸

1、當季老先生再次踏上這片土地時,他又看到了怎樣的景象?

2、從文中的又是你能體會到什麼?

3、四五十年了,這種奇麗的景色依然如故,這讓季老先生產生怎樣的感受呢?

這裡的美麗指什麼?

4、在夢中有怎樣的花?又有怎樣思鄉愁緒呢?

5、再讀課題。

6、總結延伸。

板書設計:

25、自己的花是讓別人看的

設計說明:

新課改下的語文課堂意味著學生要自覺做學習的主人,讓學生在課堂上切實變被動為主動,變強制為自覺,教師要充分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所以本課的設計重在運用多媒體課件調動學生的各個感覺器官,刺激視覺、聽覺,從音、畫等多方面激發學生的美好情感,把語言文字變成生動形象的畫面,達到入情入境的境界。在學生的學習過程中教師適時引導或同學合作學習,共同解決疑難,從而提高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和語文綜合素養。

教師教學設計11

《閱讀課堂教學行為設計淺議》由胡明道老師為我們講授,整堂講座貼合實際、案例典型,論述精闢、點評到位,令人咀嚼回味。

胡明道老師是湖北省中學語文特級教師。課前,我特意查閱了她的相關資料。作為“學長式教學”的創始人,她出版了《語文學習100竅》、《中學作文操練詞典》、《聽名師胡明道講語文》等著作,比較經典的論述在本次講座中也有所提及,她不僅指導我們設計閱讀課堂的教學方案,還引導我們掌握科學的教育理念,不斷突破自我。

一、案例典型,貼近實際

為深刻說明青年教師在課堂中易出現的誤區,胡老師還原了幾個典型片段。教師為讓學生體會《米諾斯的維納斯》中的殘缺美,花大量時間讓其回憶殘缺美的表現,造成空泛偏移的結果。講到教學方式上存在的誤區,胡老師提出了兩個層面:上《鄒忌諷齊王納諫》一課時,教師一味提問不同人對鄒忌外表的評價,學生不需動腦即可找到答案,這是顯而易見的填鴨;有的教師結論先行,一開頭就給人物下定論後來再讓學生自由探討,終究也跳不出變式灌輸的牢籠,這就變成了另一形式的填鴨。談到教學情感把控時,胡老師指出,有的教師讓學生花費大量時間分析修辭手法,硬生生地將文字肢解,造成情智分離的後果,還有的教師固守講話,堅持用標準答案框住學生,甚至連詩歌解讀這樣多元化的個性發揮都用標準答案加以限制。

這些行為看似簡單粗暴,卻或多或少存在於我們的日常教學中。有位國中老師講授《湖心亭看雪》中“莫說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一句時,讓學生把此處的“痴”與《紅樓夢》中“都雲作者痴,誰解其中味”中的“痴”對比,全不顧《紅樓夢》在國中生中的普及程度,這種違背規律的行為很多時候被我們當作創新舉措加以推行。究其原因,我們的教學經驗還不夠豐富,對學情認識不深,很多時候開展教學活動只是照搬教材,難以把課上得生動有趣又貼合目標。在平時的聽課交流活動中,我往往難以系統地理清前輩們上課的程式設計,學習效果不佳。這些缺欠要想得以解決絕非一朝一夕,還需在日後加強操練,提升素養。胡老師提出的這幾個案例在不同層面上揭示了青年教師易碰的雷區,由此觸發了我對同類錯誤的思考。尋找課堂中的遺憾是為了更好地解決遺憾,這樣才能讓課堂變得更高效。

二、指導明確,易於操作

瞭解教學課堂中易出現的誤區後,胡老師開始歸納閱讀教學的高效方式,她提出閱讀教學不僅是活動更是一種過程的理念。以前我對閱讀教學的理解還停留在課堂活動上,老師指導學生以文字為基礎來分析歸納,共同探討以開展學習即可。胡老師提出,閱讀更應強調學習者在理解文字的基礎上獲得新知,習得能力,掌握方法。達成具有個性化的意義建構,促進情感態度價值觀的轉化。閱讀不僅是一種教學活動,更是一種學習過程,這個角度看閱讀便有了質的提升。

為了向我們理清閱讀的生成過程,胡老師循序漸進地從三個層面展開講述。一是當下閱讀教學的缺陷,二是閱讀教學的特點,三是閱讀教學的方式。為何我們總是教不好閱讀?首先,是我們對閱讀的認識不明確。閱讀教學的本真價值不能彰顯出來;其次在於我們的'教學模式沒有改觀,應倡導採用現代教學方式探索教學。我們對於自身角色的把控仍不到位,需力爭徹底更新教師的角色職能。提倡科學閱讀,就是提倡學生能提高閱讀能力,提升人生價值,在自主學習的基礎上展開合作,共同探究以獲得更好的教學效果。

我們在進行閱讀指導時,往往採用灌輸、串講或誘答的方式進行,這些方式多是教材與教師、學生之間一對一的互動,即使是誘答,也只能實現學生與學生之間的雙向互動,因為所有問題都是老師提出的,答案也由老師預先設定,不敢由學生自主設計,這樣就難以達到預期效果。只有採取互動式教學,讓學生與教材、學生與教師、同伴間實現多重互動交流,才能帶活課堂。所以,不同的教學設計會呈現不同的教學現場,確保實現準確、由創意的設計是確保開展有效教學的前提。

教師教學設計12

優秀的課堂教學設計是課堂教學成功的第一步,也是課堂教學不可或缺的環節。今年暑假,海口市骨幹教師培訓請了海南華僑中學勞海丹老師做了《教師如何做好課堂教學設計》講座。旨在教會教師如何做好課堂教學設計,逐一詳實地講述了:走進課堂教學設計;做好設計前的準備工作;制定教學目標要有的放矢;精心做好教學內容設計;選擇適當的教學策略;設計合理的教學結構與模式;採用有效的教學方法;教學媒體的組合運用;創設有價值的教學情景九大版塊的內容。

好的教學設計是教學成功的一半,教師在教學中合理設計,加上老師潛移默化的指導對教學成果有著重要的作用。教師如何設計教學,是對教師教學評價的依據之一。因此,如何內化學生成為自己的認識,是要教師在課堂中如何使用教法進行加工,為學生提供一定的思想素材,使學生通過觀察、分析最後概括為自己的知識,更重要的是使學生的思維能力得到訓練。尤其是歷史教學,更需要教師在教學中設計合理的'教學模式,結合有關的教學內容培養學生如何進行初步的分析、綜合、比較、抽象、概括,對簡單的問題進行判斷、推理、逐步學會有條理、有根據地思考問題。同時注意思維的敏捷和靈活,撇開事物的具體形象,抽取事物的本質屬性,從而獲取新的知識。這就是“學教並重”的教學設計,它既強調充分體現學生的主體地位,又強調充分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不僅對學生的知識技能與創新能力的訓練有利,對於學生健康情感與價值觀的培養也是大有好處的。因此在今後的教學中,我也應努力向“學教並重”的教學設計方面發展。

教師教學設計13

教學內容:

課本第45、46頁內容及相關練習。

教學目標:

1、通過觀察、類比,使學生理解和掌握比的基本性質,並會運用這個性質把比化成最簡單的整數比。

2、通過學習,培養學生觀察、類比的能力,滲透轉化的數學思想方法,培養學生思維的靈活性。

3、通過教學,使學生學會與人合作的意識,並能與他人互相交流思維的過程和結果。

教學重點:

理解比的基本性質,掌握化簡比的方法

教學難點:

化簡比與求比值的不同。

教學準備:

投影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生成問題

交流前參知識:

師:我們剛剛學習了有關比的知識,誰能說說什麼是比?比與除法和分數有什麼關係?(生自由發言)我們以前還學過了分數的基本性質和除法中的商不變性質,還記得嗎?誰來說一說?

二、探索交流,解決問題

1、猜測比的性質

除法有“商不變性質”,分數也有“分數的基本性質”,根據比與除法和分數的關係,同學們猜想看看,比有什麼性質?如果有,這條性質的內容是什麼?(學生猜測,並相互補充)

2、驗證猜測:學生以四人小組為單位,討論研究。

彙報(預設):

① 6÷8=(6×2)÷(8×2)=12÷16

6:8=(6×2)∶(8×2)=12:16

6:8=(6÷2)∶(8÷2)=3:4

6÷8=(6÷2)÷(8÷2)=3÷4

② 0.4:0.5=0.4÷0.5=0.8

0.4×5=2 0.5×5=2.5

2:2.5=2÷2.5=0.8

③ (3/4)÷(5/4)= (3/4)×(4/5)=3/5=0.6

3/4×(2/3)=1/2 4/5×(2/3)=5/6

1/2 :(5/6)=1/2×(5/6)=0.6

……

小組派代表說明驗證過程,其他同學補充說明。

結論:比的前項和後項同時乘或除以相同的數(0除外),比值不變,這叫做比的基本性質。(板書課題)

問:為什麼0除外?(生自由回答)

說一說:比的基本性質與商不變性質和分數的基本性質有什麼聯絡和區別?

3、比的性質的應用

① 最簡整數比

師:我們在學習分數的基本性質時,利用它化簡分數,約分,通分,其實我們學習比的基本性質也可以用來化簡比,把比化成最簡整數比,知道什麼是最簡整數比嗎?(生自由發言)

結論:最簡整數比就是比的前項和後項都是整數,而且比的前項和後項的公因數是1,這就是最簡整數比。

② 教學例1:化成最簡整數比

出示例題,生獨立解決,小組交流彙報方法。

15∶10 (1/6)∶(2/9) 0.75∶2

三、鞏固應用,內化提高

1、P46“做一做”

2、判斷:

①比的前項和後項同時乘或除以相同的'數,比值不變。( )

②把2:(1/4)化簡後的結果是8:1。( )

③把1小時:45分鐘化簡後是1:45。 ( )

3、練習十一第2題(提醒學生第二個長方形,長的那條為“長”,短的那條為“寬”)

四、回顧整理,反思提升

通過這節課的學習,你有什麼收穫?

課後延伸:

有一個兩位數,十位上的數和個位上的數的比是2:3。十位上的數加上2,就和個位上的數相等。這個兩位數是多少?

教師教學設計14

一、聊天

1、又一個暑假過去了,假期裡你都幹些什麼了?有什麼收穫和感觸?

2、新學期開始了,回顧過去,你在語文學習方面積累了什麼經驗?還有什麼困惑?需要老師的什麼幫助?

(目的:相互瞭解)

二、材料分析

1、出標材料。

材料一:

班別 姓名 語文原始分 語文標準分 原始總分 標準分 排名

A高三(6) 郭__ 113 653 458 591 1131

B高三(3) 石__ 95 548 458 548 1963

材料二:

班別 姓名 語文 數學 英語 化學 生物 原始總分 標準分 排名

C高三(3) 蒙__ 666 583 663 611 633 483 666 16

D忻高 樊__ 445 717 709 669 601 512 657 19

2、比較這些數字,你看出了什麼。

(說明:材料一中,AB兩位同學的原始總分(語數外理化)均為458分,但標準分相差43分,市裡排名相差833名。主要原因,是A的語文原始成績高於B18分,標準分就高出105分。

材料二中,C的語文明顯高於D,生物稍高,其他科和原始總分都明顯低於D,但換成標準分,卻比D高出9分。

由此可見,語文原始分的十來分之差,在標準分和整體排名上就會產生巨大的差距。因此各校考生都非常重視語文科。希望大家努力把自己語文成績提高一個檔次。)

(目的:使學生高度重視語文)

三、講故事 教師講故事,學生討論,教師總結。

1

一個灰心喪氣的青年人,因科舉沒考上,便頹廢不堪,一蹶不振,整天關在屋子裡,抱頭痛哭。

有一天,一位老者跨進門,語重心長地說:“假如山上滑坡,你該怎麼辦?”

年青人喃喃:“往下跑。”

老者仰頭大笑:“那你就葬身山中了。你應該往山上跑,你只有勇敢地面對它,才有生還的希望,天下事皆然。”說完便飄然而去。

(——只有勇敢面對挑戰和困難,才能戰勝它。往上走,不要往下走,學習亦如此。)

2

一個人在高山之巔的鷹巢裡,抓到了一隻幼鷹,他把幼鷹帶回家,養在雞籠裡。這隻幼鷹和雞一起啄食、嬉鬧和休息,它以為自己是一隻雞。這隻鷹漸漸長大,羽翼豐滿了,主人想把它訓練成獵鷹,可是由於終日和雞混在一起,它已經變得和雞完全一樣,根本沒有飛的願望了。主人試了各種辦法,都毫無效果,最後把它帶到山頂上,一把將它扔了出去。這隻鷹像塊石頭似的,直掉下去,慌亂之中它拼命地撲打翅膀,就這樣,它終於飛了起來!

( ——相信自己是一隻雄鷹,勇敢面對一切挑戰和失敗。)

3

開學第一天,大哲學家蘇格拉底對學生們說:“今天,我們只做一件最簡單也是最容易做的事兒:每個人把胳膊儘量都往前甩,然後再儘量往後甩。”說著,蘇格拉底示範了一遍,“從今天開始,每天做300下,大家能做到嗎?” 學生們都笑了,這麼簡單的事情,有什麼做不到的?

過了一個月,蘇格拉底問學生們:“每天甩手300下,哪些同學堅持了?”有90%的同學驕傲地舉起了手。又過了一個月,蘇格拉底再問,這回,堅持下來的.同學只剩下了八成。

一年過後,蘇格拉底再一次問大家:“請大家告訴我,最簡單的甩手運動,還有哪幾位同學堅持了?”這時候,整個教室裡,只有一個人舉起了手。這個學生就是後來成為古希臘另一位大哲學家的柏拉圖。

(——成功在於堅持,這是一個並不神祕的祕訣。)

4

父子兩住山上,每天都要趕牛車下山賣柴。老父較有經驗,坐鎮駕車,山路崎嶇,彎道特多,兒子眼神較好,總是在要轉彎時提醒道:“爹,轉彎啦!” 有一次父親因病沒有下山,兒子一人駕車。到了彎道,牛怎麼也不肯轉彎,兒子用盡各種方法,下車又推又拉,用青草誘之,牛一動不動。到底是怎麼回事?兒子百思不得其解。最後只有一個辦法了,他左右看看無人,貼近牛的耳朵大聲叫道:“爹,轉彎啦!”牛應聲而動。

(要培養好的習慣來代替壞的習慣,當好的習慣積累多了,自然會有一個好的人生。)

5

有個老人在河邊釣魚,一個小孩走過去看他釣魚,老人技巧純熟,所以沒多久就釣上了滿簍的魚,老人見小孩很可愛,要把整簍的魚送給他,小孩搖搖頭,老人驚異的問道你為何不要?

小孩回答:“我想要你手中的釣竿。”

老人問:“你要釣竿做什麼?”

小孩說:“這簍魚沒多久就吃完了,要是我有釣竿,我就可以自己釣,一輩子也吃不完。”

你們說,這個小孩是不是很聰明?

(——重要的還在釣技。學習,不能只記住知識,更重要的是掌握方法,形成能力。)

小結:第一,相信自己,勇敢面對

第二、養成習慣,重在堅持

第三、注重方法,培養能力

(目的:鼓勵士氣,明白學習的道理)

四、其他說明 1、我的課堂風格:民主、開放、個性

要求大家:主動投入,參與討論,大膽提問,適時筆記。

2、我的訓練方法

《成才之路》第一卷課前完成,第二卷課後完成。

基礎知識每週一練。

作文訓練,單週一篇隨筆,寫在隨筆本上;雙週一篇作文,在作文課當堂完成。

3、其他規範

課堂筆記做在課本上。

作業本2本,一本寫作文,一本抄寫和默寫。

隨筆本一本。

讀書筆記本一本。

黑色水筆、紅色筆、鉛筆各1支。考試、作文、作業一律用黑色水筆工整書寫。

(目的:規範要求,養成習慣)

五、課後作業 你在新學期有什麼新設想?語文的弱項在哪裡?什麼原因?想怎麼解決?有什麼困難需要老師幫助?對老師有什麼要求?(結合你的情況,選擇其中的一個或幾個問題談談。寫在隨筆本上,我閱讀後回覆)

(目的:進一步摸底,以便因材施教)

教師教學設計15

一、教學目標

1.會認“榨、溜、矮”等生字,會寫“畝、播、吩咐”等生字,能夠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通過朗讀、圈點勾畫、小組討論等,概括文章脈絡,學習借物喻人、反襯的寫作手法。

3.感受花生默默無聞、無私奉獻的精神,懂得“做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講體面,而對別人沒有好處的人”的道理。

二、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概括文章脈絡,學習借物喻人、反襯的寫作手法。

教學難點:感受花生默默無聞、無私奉獻的精神,懂得“做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講體面,而對別人沒有好處的人”的道理。

三、教學方法

朗讀法,圈點勾畫法,小組討論法。

四、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匯入新課

教師展示授課道具(花生),對話學生:大家對花生有什麼印象呢?有人說好吃,有人說便宜,還有人說可以用來榨油,看來大家都挺了解和喜歡花生。其實不僅我們大家喜歡花生,在現代文學史上有一位優秀的作家,他也很喜歡花生,並以“落華生”為自己的筆名,還寫了文章《落花生》,說到這,我看見很多同學都流露出好奇的表情,是不是非常想了解這個人為什麼如此喜歡花生呢?事不宜遲,我們今天就跟隨作家許地山的腳步,走進《落花生》這篇文章來一探究竟吧!【板書:落花生】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學生用五分鐘的時間自由朗讀課文,圈點勾畫出不認識的生字詞,並藉助工具書自主解決,解決不了的舉手提出來,師生共同解決。

明確:學生可能對“榨、溜、矮”等生字有問題,可以從音形義等方面進行講解。

2.學生再次朗讀課文,梳理文章脈絡。

明確:人物:一家人(關鍵人物:父親);事件:種花生、收花生、吃花生、議花生。

(三)品析語句,合作交流

1.學生快速瀏覽課文,並用概括性的詞語回答:“我”、哥哥和姐姐的眼裡,花生有什麼好處?

明確:味美、可榨油、價廉。

2.再讀課文,小組討論並回答:在父親的眼裡,花生有什麼好處?作者是如何描述的?

明確:“花生的好處很多,有一樣最可貴:它的果實埋在地裡,不像桃子、石榴、蘋果那樣,把鮮紅嫩綠的果實高高地掛在枝頭上,使人一見就生愛慕之心。你們看它矮矮地長在地上,等到成熟了,也不能立刻分辨出來它有沒有果實,必須挖起來才知道。”

花生好處:默默無聞、樸實無華。

描寫方法:反襯,用“桃子、石榴、蘋果”的愛出風頭來反襯出花生的默默無聞、樸實無華。

反襯的好處:更加鮮明地表現出花生的品質,有力地表現文章的主題——做一個有用的、默默無聞的人。【板書:默默無聞、樸實無華、反襯】

3.學生自主思考:怎麼理解“我”和父親的談話?

明確:

(1)從父親的角度:花生最可取之處——樸實無華、有用;教育和希望孩子要做像花生一樣有用的人。

(2)從“我”的角度:理解父親說明的“落花生”精神;希望自己做一個像花生一樣有用的人。【板書:有用的人】

4.學生帶著文章主旨再次朗讀課文,思考:文章最主要的`寫作手法是什麼?有什麼好處?

明確:借物喻人,即借某一事物的特點,來描寫人的一種品格。好處:借物喻人可以使文章含蓄有深度,增加文字的閱讀性;突出文章中心思想。【板書:借物喻人】

(四)拓展延伸

學生分角色朗讀課文,再一次感受花生默默無聞、樸實無華、有用的精神。

(五)小結作業

1.小結:師生共同回顧本節課的重難點。

2.作業:教師佈置課下作業:利用借物喻人或者反襯的手法,描寫人的一種品質,字數100字左右。

五、板書設計

六、教學反思

本文是一篇記敘性散文,因而重心在寫作手法和做人道理上。本堂課的教學,抓住許地山寫作的特點,從作者的寫作方法入手,讓學生在反覆朗讀、圈地勾畫和討論中,切身感受花生的品質,學習作者反襯和借物喻人的寫作手法。課堂充分地利用各種教學資源,最大程度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充分尊重其學習主體性的地位。本節課突出了教學重點,突破了教學難點,達到了師生共建課堂的效果。但是由於學生生活經驗的不足,對於深入理解“落花生”精神有些困難。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