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育工作誤區

來源:果殼範文吧 7.82K

在德育工作中有哪些誤區和問題?要怎樣去做好德育工作。以下是聘才網小編精心整理的相關文章,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歡迎閱讀!

德育工作誤區

德育工作誤區

備受熱議的“北大學生弒母”事件又一次將學校德育工作推到了風口浪尖,德育工作年年抓、月月抓、日日抓,實效性卻依舊很低,“空喊口號”的症狀屢受詬病。

究其原因,是因為很多學校在德育管理工作中存在著認識和行為上的偏差,教育部“國培計劃”專家庫專家、北京教育學院遲希新教授將其概括為四個誤區:德育教學對立論、學校德育工作論、日常管理替代論、團隊活動取代論。反映在現實中,要麼是德育工作“說起來重要、幹起來次要、忙起來不要”;要麼只注重規則制定,以“管住”為目標,而輕視學生的自我管理;要麼只重視團隊和大型活動,而忽視隱性德育和班級文化建設等。

這也提示我們,要想做好學校的德育管理工作,首先要對三對關係進行重新審視:即德育目標和教育目的,顯性德育和隱性德育,德育的規範意義和發展功能。

對於如何走出學校德育管理的誤區,遲希新博士建議要從管理理念、實施策略、創新路徑三方面的改變入手。

在理念上,要樹立全員德育的思想;

在實施策略上,要遵循主體性、體驗式、小步子、生活化的原則;

在創新路徑上,可以充分發揮主題班會的引導作用。

延伸閱讀:

現行德育存在哪些問題?

1

逐級演繹,德育喪失本土根基

大部分學校對德育缺少自身的思考和規劃,習慣於被動執行上級教育行政部門和團隊組織的工作安排,很少思考這些活動是否適合自己學校的學生,孩子們是否喜愛這樣的活動。

而且,為了充分展示先進學校的風采,每一項工作、每一項活動都不能落下,於是便出現了“為了活動而活動”的應景與功利。今天一項主題教育,明天一項專題活動,大一統的活動看似轟轟烈烈、忙忙碌碌,卻難以顧及不同主題、不同內容、不同形式的教育活動對於不同地域、不同學校、不同年齡和不同發展狀態學生的教育價值。

再看班主任,通常的做法是把學校下發的德育工作計劃,演繹為班級的工作計劃,很少主動思考,特別是缺乏在大量的實踐基礎上的思考。

開展學校德育工作,不花費時間和精力去研究自己學生的獨特性,不去尋求適合自己學生的德育內容和方式,長此以往,這些學校和班級的德育工作就會喪失根基,德育的針對性和有效性就是一句空話。

2

強調規範,德育缺失成長氣息

德育植根於豐富多彩的學生生活之中,其本身也應該是多姿多彩的。但一些學校以各種紀律與規範的執行作為德育的出發點和著力點,把學生良好行為習慣的養成情況作為評價德育水平的主要依據。於是,班主任藉助一定的規範去約束學生,實現對學生思想和行為的控制。

由於目標、形式過於單一,這些措施並不能真正促進學生將規範內化為自身的素養、外化為自身的自覺行為,很多時候學生只是在表面上和形式上維護規範。學校德育活動的主題更多是常規點評,學生反思“嚴禁”“不許”的執行情況,教師則通過說教幫助學生矯正形形色色的“違規”。

雖然幫助學生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是德育的內容之一,但是把德育窄化為養成教育,且僅僅藉助於規範去約束學生,這樣的德育壓抑、單調,易於遠離學生的生活,忽視學生的年齡特點,師生也就難以享受德育的樂趣和成長的快樂。

3

疲於應付,德育缺少過程開發

新課程改革對於老師的學習、教科研提出了新的要求,許多老師感覺需要花不少時間和精力才能夠迎接新挑戰。雖然一些學校堅信德育的重要性,但每次搞活動還是患得患失,生怕因此擠佔學科教學時間,一來影響學生的學習,二來影響教師的專業發展,以致把學科教學和德育看作相對封閉甚至是割裂的領域,所以,很多工作疲於應付,僅僅停留在“成事”層面,坦然於“這個工作我落實了”,很少考慮“這個工作對學生的發展起到促進作用了嗎”。

例如:“讓每一面牆壁說話”是很多學校校園文化建設的目標,或者說抓手。但是很少有人關注“誰讓每一面牆壁說話了”“每一面牆壁都說什麼話了”“每一面牆壁是怎樣說話的”……

學校德育匆匆“走過場”,缺少對其過程育人資源和價值的深度開發,忽視德育與學科教學的綜合、融通,其效益往往不能實現最大化。

雖然以上狀態並不能涵蓋學校德育工作的全部,但根據我的觀察,很多學校習慣在這樣一種兼而有之的狀態下開展德育工作。再看“學校教育,德育為首”這句話,有人把它理解為:學校德、智、體、美、勞等各育是有排序的,其中德育是排在第一位的,所以,理論上講,德育比智、體、美、勞等各育都顯得重要。

而我個人更喜歡把這句話理解為:學校每一項活動、每一項工作,在策劃、組織和落實時,首先要考慮這樣的工作或活動是否能促進學生的主動健康發展,以及怎樣才能更好地促進學生主動健康發展?

如何做好德育工作?

通過多年的實踐,我覺得做好德育工作,要緊緊抓住“我們的”“好玩的”“難忘的”這三個關鍵詞。

1

“我們的德育”:形成德育共同體

既然人人都是德育工作者,學校德育就不能只是德育主任、大隊輔導員、班主任等少數老師的德育,學校要結成真正意義上的德育共同體。德育也不能僅僅成為老師的德育,還要成為全體學生的德育,因為德育工作的影響力要通過學生自己去實現。如果德育工作遊離於學生之外,學生就不能成為真正的教育的主人。所以,學校德育還要讓每一個學生都能找到自己的位置:有事可做、有話可說;有舞臺可展示、有快樂能體驗。

2

“好玩的德育”:關注學生成長需求

在實踐中,我們發現:德育活動僅僅使學生有當主人的感覺還不夠,要使德育產生持久的吸引力,還要迎合學生好奇、好勝、好表現的心理需求,讓學生感受到德育活動的魅力。只有通過有趣、時尚、富有挑戰性的活動吸引孩子的眼球,才能激發他們主動參與其中的熱情。

經驗告訴我們:與時俱進地創新德育活動內容,賦予其時代內涵;創新德育活動方式和載體,讓學生樂在其中;拓展德育活動陣地,使學生時時處處感受到學校德育活動的存在等等,都是增強德育活動吸引力的'路徑。

3

“難忘的德育”:提升德育育人價值

曾經有老師問過我這樣一個問題:“我們的德育”和“好玩的德育”的有效性如何評價?對此,我的想法是:我們要把德育努力建設成為孩子心中“難忘的德育”。就當前來說,儘可能多地讓學生享受唯有在德育活動中才能感受的一種愉悅和成長體驗。就長遠來說,曾經的德育活動,還要對他們日後的成長和發展產生積極的促進和影響作用。

基於以上認識,重建學校德育工作,基本的路徑是加強校本德育的系統構建,在“成事”“成人”的兩維目標下對德育工作進行系統思考,形成一個相對穩定、可操作的運作機制,包括德育工作的組織建設、活動建設和文化建設。

以活動建設為例,可以從縱橫兩個方面建構:

縱向的年級系列活動,根據不同年齡階段學生的心理特點和發展目標,提出與之相對應的基礎性活動,把學生髮展的階段性和連續性要求有效地結合起來,避免出現簡單重複、甚至目標倒掛現象;

橫向的年度系列活動,可以在總結學校讀書節、科技節、體育節、藝術節等傳統主題教育的經驗,汲取少先隊傳統教育、基礎建設、雛鷹爭章等教育活動的有益經驗的基礎上,著眼於育人價值的進一步開發,進行整體佈局和設計

這樣,無論班主任還是學科老師,對一年中學校有幾個主題教育節、分別在什麼時候進行,都能做到心中有數,就可以早作規劃。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