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級生物知識點總結(15篇)

來源:果殼範文吧 1.12W

總結是事後對某一階段的學習或工作情況作加以回顧檢查並分析評價的書面材料,它能夠給人努力工作的動力,讓我們好好寫一份總結吧。那麼你知道總結如何寫嗎?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八年級生物知識點總結,歡迎大家分享。

八年級生物知識點總結(15篇)

八年級生物知識點總結1

一、動物的運動

1、哺乳動物的運動系統由骨骼和肌肉組成。

骨骼 骨

運動系統 不活動的連線(顱骨之間)

骨連線 半活動的連線(脊椎骨之間)

肌肉 活動的連線,又叫關節(四肢骨之間)

 2、骨骼肌包括中間較粗的肌腹和兩端較細的肌腱(乳白色結締組織),一組肌肉的兩端分別附著在兩塊相鄰的骨上.骨骼肌受神經刺激後有收縮的特性。

 3、骨骼肌只能收縮牽拉骨而不能推開骨,所以與骨相連的肌肉至少有兩組,相互配合完成各種活動。【特別是伸、曲肘動作:屈肘時,肱二頭肌收縮,肱三頭肌舒張,伸肘時則相反】肱二頭肌是兩塊肌肉組成一組,肱三頭肌是三塊肌肉組成一組。雙臂自然下垂,肱二頭肌舒張,肱三頭肌舒張;直臂豎直向上提起重物或雙手抓住單槓身體自然下垂,肱二頭肌收縮,肱三頭肌收縮。

4、運動系統的功能:運動、支援、保護。在運動中,神經系統起調節、控制作用,骨起槓桿的作用,關節起支點作用,骨骼肌起動力作用。骨骼肌收縮,牽動著它所附著的骨,繞著關節活動,於是軀體就產生了運動。

 5、運動系統在神經系統控制和調節下,以及消化系統、呼吸系統、迴圈系統的配合下(提供能量,能量來自有機物的分解)共同完成運動。運動能力發達,利於捕食和避敵,以適應複雜多變的環境。

 6、關節是由關節面、關節囊和關節腔三部分組成。關節面包括關節頭和關節窩。使關節牢固的結構特點是:關節囊及囊裡面、外面的韌帶。使關節運動靈活的結構特點是:關節面上覆蓋一層表面光滑的關節軟骨,和關節囊的內表面還能分泌滑液,可減少運動時兩骨間關節面的摩擦和緩衝運動時的震動。

 7、脫臼:關節頭從關節窩滑脫出來。(由於進行體育運動或從事體力勞動,因用力過猛或不慎摔倒所致。)

 二、動物的行為

1、按行為表現不同可將動物行為分為:攻擊行為、取食行為、防禦行為、繁殖行為、遷徙行為等;而按獲得途徑不同可分為:先天性行為和學習行為。

2、先天性行為指動物生來就有的、由體內遺傳物質決定的行為,對維持最基本的生存必不可少,如蜘蛛織網、蜜蜂採蜜、螞蟻做巢等。還有菜青蟲取食,舉例:

學習行為則是指在遺傳因素的基礎上,通過環境的作用,由生活經驗和學習而獲得的行為。動物越高等,學習能力越強,適應環境能力也就越強,對生存也就越有意義。舉例:

3、社會行為:營群體生活的動物,群體內部不同成員之間分工合作,共同維持群體的生活,從而具有的行為。(注意:並非所有營群體生活的動物都具社會行為,如蝗蟲群體沒有。)

4、社會行為的特徵:①群體內部往往形成一定的組織,②成員之間有明確的分工,③有的還形成等級。

5、通訊:一個群體中的動物個體向其他個體發出某種資訊,接受資訊的個體產生某種行為反應的現象。分工合作需隨時交流資訊,交流方式有動作、聲音、和氣味等。

6、蝶蛾類昆蟲的雌蟲可產生性外激素,通過性外激素吸引雄蟲來交尾。據此,可以製造昆蟲性外激素誘殺昆蟲或干擾使昆蟲不能識別同種昆蟲的性外激素。

7、探究《螞蟻的通訊》一個群體中的動物個體向其他個體發出某種資訊,接受資訊的個體產生某種行為反應,這種現象叫做通訊。

(1)提出問題:螞蟻是怎樣交流資訊的?

(2)作出假設:螞蟻是靠氣味傳遞資訊的。

(3)設計實驗,完成實驗 '

在設計實驗時,在離蟻穴較遠的地方放的一些食物中,應既有肉食又有植食。因為螞蟻的種類很多,食性也不盡相同,有的為肉食性,有的為植食性,有的則為雜食性。在飼養螞蟻時也需注意它的食性,螞蟻生長繁殖的適宜溫度是19~29℃,10℃ 以下冬眠,洞內要求空氣溼度為90%~95%,飼養沙土含水量為10%---15%。

(4)檢驗假設,得出結論: 支援假設。螞蟻的通訊方式之一是依靠氣味。

八年級生物知識點總結2

觀察植物細胞

實驗過程:擦、滴、撕、展、蓋、染、吸。

1、切片、塗片、裝片的區別P42

2、植物細胞的基本結構

細胞壁:支援、保護;細胞膜:控制物質的進出,保護;

細胞質:液態的,可以流動的。細胞質裡有液泡,液泡內的液泡內溶解著多種物質(如糖分);

細胞核:貯存和傳遞遺傳資訊;葉綠體:進行光合作用的場所;液泡:細胞液。

3、觀察口腔上皮細胞實驗過程:擦、滴、刮、塗、蓋、染、吸。

細胞膜:控制物質的進出;細胞核:貯存和傳遞遺傳資訊;細胞質:液態,可以流動。

4、植物細胞與動物細胞的相同點:都有細胞膜、細胞質、細胞核。

5、植物細胞與動物細胞的不同點:植物細胞有細胞壁和液泡,動物細胞沒有。

八年級上冊生物知識點:空中飛行的動物

1、空中飛行的動物有昆蟲、蝙蝠、鳥類等。

2、世界上的鳥有9000多種。除了鴕鳥和企鵝等少數鳥不能飛行外,絕大多數都善於飛行。飛行使鳥類擴大了活動範圍,有利於覓食和繁育後代。

3、鳥適於飛行的特點:

①體呈流線型(可以減少飛翔時空氣的阻力)

②體表被覆羽毛,前肢變成翼③胸部有高聳的龍骨突,長骨中空(內充空氣)

④胸肌發達

⑤食量大消化快。即消化系統發達,消化、吸收、排除糞便都很迅速。

⑥心臟四腔,心搏次數快,迴圈系統結構完善,運輸營養物質和氧氣的能力強。

⑦有發達的氣囊,既可減輕體重又與肺構成特有的雙重呼吸。⑧喙短,口內無齒,無膀胱,直腸短,糞便尿液及時排出,右側卵巢、輸卵管退化(這些都是為了減輕體重,適於飛行)。總之鳥類是體表被羽、前肢變成翼、具有迅速飛翔能力、內有氣囊、體溫高而恆定的一類動物。

4、翼(翅膀)是鳥的飛行器官。氣囊輔助肺的呼吸。

5、鳥的羽毛分正羽(主要用於飛行)和絨毛(主要用於保溫)。

6、家鴿喙(就是口)內沒有牙齒,食物不經咀嚼經咽、食管進入嗉囊。————進入肌胃(內有沙粒、小石子用於磨碎食物)。

7、昆蟲是種類最多的一類動物,超過100萬種,也是會飛的無脊椎動物,因而是分佈最廣泛的動物。

8、昆蟲身體分為頭、胸、腹三部分,一般有3對足,2對翅。蜘蛛、蜈蚣、蝦、蟹等都不是昆蟲,但它們都是節肢動物。。節肢動物的特點是:身體由很多體節構成,體表有外骨骼,足和觸角分節。

9、昆蟲的外骨骼是覆蓋在昆蟲身體表面的堅韌的外殼,有保護和支援內部柔軟器官、防止體內水分蒸發的作用。

10、兩棲動物:幼體生活在水中,用鰓呼吸,經變態發育成為成體,營水陸兩棲生活,用肺呼吸,同時用面板輔助呼吸。代表動物:青蛙、蟾蜍。

八年級上冊生物學習方法

1、生物是一個偏文的學科,因此有些知識點一定要記紮實,“當背則背”,沒有商量的餘地。它不像數學、物理,掌握一個公式、定理,就能在做題是有很大的發揮空間。生物往往會要求你一字

不差的答出某概念,比如,問:能釋放抗體的細胞是什麼?答案應為漿細胞(效應B細胞亦可),但不可以答“B細胞”,又如,問:少量生長素可促進生長,過量生長素會抑制生長,這種現象說明?應答生長素具有兩重性,答“雙重性”就一分也沒有唉。因為嚴密是生物科的特點,一個概念,差之毫釐的結果———往往是謬以千里。這又恰恰體現了理科科目的嚴謹。

2、要準備一個錯題本。時間不夠,可以將改正後的答案抄在即時貼上——然後附在卷子上,可以是左上角(總之要醒目),然後定期裝訂一下卷子就OK了,這樣不用抄題,能節省寶貴時間。

再者,改錯時寫完標準答案,要是能加一兩句總結或反思就更好了。不要放過任何錯過的題,當時解決的越徹底越好。只有這樣考試才不會犯類似錯誤,才更有資本衝擊滿分。

八年級上冊生物學習技巧

練習題的選擇:主要做好老師發的卷子,自己再有一兩本就可以了(根據自己能力,難度可稍大)。

多做、精做大學聯考題、實驗設計題、經典實驗題。簡答題要認真對答案,能背下更好,主要是練表述和實驗設計注意事項。歸納做過的題目要有印象,不要做了跟沒做一樣。

課上課下多和同學老師討論,聽課時要記一些特殊的例子,是自己預習時沒有留意到的和不明白的。講卷子時不管做沒做對都要留心,主要記下一些技巧性東西和每道題的考點。

八年級生物知識點總結3

八年級下冊生物知識點總結

第一節基因控制生物的性狀

1.遺傳是指親子間的相似性,變異是指親子間和子代個體間的差異。生物的遺傳和變異是通過生殖和發育而實現的。

2.人們對遺傳和變異的認識,最初是從性狀開始的,以後隨著科學的發展,才逐漸深入到基因水平。

3.性狀:生物體所表現的的形態結構特徵、生理特性和行為方式統稱為性狀。

4.相對性狀:同種生物同一性狀的不同表現形式。例如:家兔的黑毛與白毛。

5.基因控制生物的性狀。例:轉基因超級鼠和小鼠。

6.轉基因超級淑的啟示:基因決定生物的性狀,同時也說明在生物傳種接代中,生物傳下去的是基因而不是性狀。

7.把一種生物的某個基因,用生物技術的方法轉入到另一種生物的基因組中,培育出的轉基因生物,就有可能表現出轉入基因所控制的性狀。

第二節基因在親子代間的傳遞

1.在有性生殖過程中,基因經精子或卵細胞傳遞,精子和卵細胞就是基因在親子間傳遞的“橋樑”

2.基因位於染色體上是具有遺傳效應的DNA。DNA是主要的遺傳物質,呈雙螺旋結構。

3.染色體:細胞核內能被鹼性染料染成深色的物質,是遺傳物質的主要載體。每一種生物細胞內的染色體的形態和數目都是一定的。

4.在生物的體細胞中染色體是成對存在的,基因也是成對存在的,分別位於成對的染色體上。人的體細胞中染色體為23對(46條),也就包含了46條DNA。

5.在形成精子或卵細胞的細胞分裂中,染色體都要減少一半,而且不是任意的一半,是每對染色體中的一條進入精子或卵細胞中而當精子和卵細胞結合成受精卵時,染色體又恢復到親代細胞中染色體的水平,其中有一半染色體來自父方,一半來自母方。

八年級下冊生物重點知識

植物的生殖

1.有性生殖:由兩性生殖細胞結合成受精卵,再由受精卵發育成新個體的生殖方式。優

點是後代具有雙親的遺傳特性。

例如:種子繁殖(通過開花、傳粉並結出果實,由果實中的種子來繁殖後代,如雜交水稻)(胚珠中的卵細胞與花粉中的精子結合成受精卵→胚→種子)有性生殖的過程:開花→傳粉→受精→結實→新一代植株。

2.無性生殖:不經過兩性生殖細胞的結合,由母體直接產生新個體。優點是:後代只具有母體的遺傳特性。舉例:扦插,嫁接,壓條,分株、組織培養等。

(1)甘薯、葡萄、菊、月季、柳樹的栽培,常用扦插的方法。

植物的無性生殖需要的條件:以扦插為例,除去光照、水分、溫度、溼度等環境條件外,用作扦插的植物莖段還需要具備以下條件(例如紫背天葵):

a.莖剪成15-20釐米長的莖段,一般每段保留兩個節。

b.莖段上方的切口是水平(減少水分蒸發)的,而莖段下方的切口則是斜向(增加吸收水分面積)的。

c.上一個節上的葉要去掉部分葉片,下面一個節上的葉從葉柄處全部去掉。(目的是減弱蒸騰作用。去掉葉片時,葉柄在節上留下傷痕,傷口處較容易產生愈傷組織,也就容易生根。)

(2)蘋果、梨、桃等很多果樹都是利用嫁接來繁育優良品種的。嫁接就是把一個植物體的芽或枝(接穗),接在另一個植物體(砧木)上,使結合在一起的兩部分長成一個完整的植物體。嫁接有枝接和芽接兩種。

嫁接成活後,新植株與接穗的基因和性狀相同,例:將開紅花的接穗嫁接到開白花的砧木上,新植株(或枝條)只開紅花

嫁接的關鍵:接穗與砧木的形成層緊密結合,以確保成活。

(3)營養繁殖:將馬鈴薯的塊莖切成小塊來種植時,每一小塊都要帶一個芽眼,芽發育成新植株。或蘆薈、菊花一株會長出很多株,椒草的葉子長成新植株。石榴利用壓條繁殖。

(4)其他例子:細菌的分裂生殖,真菌的孢子生殖,動物的克隆,酵母菌和水螅的出芽生殖,病毒的複製。

(5)組織培養的原理是無性生殖,瞭解:優點是:繁殖快,受季節影響小,容易誘導變異,可用於植物的基因工程,採用莖尖培養可以有效脫去病毒。

八年級生物知識

一、生物的無性生殖

1.無性生殖是一類不經過的結合,由直接產生的生殖方式。如出芽和“無心插柳柳成蔭”。

2.酵母菌通過的方式繁殖後代,成為。它是一種生殖方式。

3.植物依靠進行的生殖叫營養生殖。綠色開花植物的是生殖器官,是營養器官。如馬鈴薯以、景天以進行營養生殖。

4.營養生殖能使植物保持,加快植物,所以在生產上常用(如、 )的方式繁殖優良品種。

5.嫁接是把一株植物體的或帶有的接到另一株植物體上,使它們癒合成一株的植物體的方法。用於嫁接的芽或枝條叫,被嫁接的植物體叫。芽接是用作接穗,枝接是用作接穗。它們都要求接穗,砧木。嫁接時要將和的形成層在一起。這樣能提高嫁接的。

6.生活中進行營養生殖的植物很多。如等果樹常用芽接的方法進行,柑橘等用方法。月季花用的'方式。

7.在的條件下,將植物的等在含有多種和的培養基上培養,使之逐漸發育成的植物體的技術,成為。

8.植物組織培養的作用是不僅可以,還可以。也能培育出許多新品種。

二、植物的有性生殖

1.傳粉是指花粉通過不同的途徑傳送到的過程。其方式主要有和兩種。

2.一朵花既有又有,成為兩性花。花粉傳給的方式稱為自花傳粉,如等植物。一朵花的花粉傳給稱為異花傳粉,如等植物。

3.幫助植物進行異花傳粉的有動物等,還有的藉助和的作用完成傳粉。

4.植物開花時的對傳粉有很大影響,空氣溼度和有時,或者控制植物在天氣時節開花。

5.有性生殖是指由結合形成,在發育為的生殖方式。

6.子房包括和,胚珠的外層是,胚珠裡靠近的地方有一個比較大的。

7.綠色開花植物的有性生殖過程是:當花粉落到上時,受到裡分泌的黏液的刺激,花粉就會萌發出。它穿過,直達的。從進入後,花粉管末端破裂,其中的釋放出來,與結合成。

8.植物的與結合成的過程,叫做。是植物體發育的起點。

9.下列部分分別由什麼發育成的,果皮,果實,種子,種皮,胚。

八年級生物知識點總結4

1、菌落:一個細菌或真菌繁殖後形成的肉眼可見的集合體,叫菌落。

細菌菌落特點:較小,表面光滑粘稠或粗糙乾燥,白色;

真菌菌落特點:較大,呈絨毛狀、絮狀蛛網狀,有紅、綠、黃、褐、黑等顏色

2、培養細菌真菌的方法:①配製培養基②高溫滅菌 ③接種④恆溫培養

3、培養基:含營養物質的有機物

4、細菌和真菌的生存也需一定的條件:水分、適宜的溫度、有機物(營養物質)、一定的生存空間等。另外,有些需氧,而有些則厭氧(即有氧時生命活動受抑制)。除少數細菌外,都不能自己合成有機物,只能利用現成的有機物作為營養(即營養方式為異養)

5、科學家在深海的火山口等極特殊的環境中,發現了古細菌。古細菌的存在說明:①古細菌適應環境的能力非常強②細菌的分佈很廣泛。

6、炎熱的夏季,食物容易腐敗,得胃腸炎的人很多,原因是:炎熱的夏季,空氣溼度大,溫度高,適於細菌、真菌的繁殖和生長,食物儲存不當或時間過長,就會因被細菌、真菌汙染而變質,人們吃了變質的食品就會的胃腸炎。

7、洗淨晾乾的衣服不會長黴,而髒衣服髒鞋就容易長黴,原因是:洗淨晾乾的衣服清潔乾燥、缺乏營養物質,不適合真菌的繁殖,所以洗淨晾乾的衣服不易長黴;反之,髒衣服給真菌提供了適宜的生長環境,因此髒衣服容易發黴。

8、製作泡菜時加蓋後用水封口,其目的是不讓空氣進入壇內,而保持壇內缺氧環境,因為乳酸菌只有在缺氧或無氧環境下才能把蔬菜中的有機物分解為乳酸。

9、17世紀後葉,荷蘭人列文·虎克發明顯微鏡並發現細菌;而19世紀,“微生物學之父”巴斯德利用鵝頸瓶實驗證明細菌不是自然發生的,而是原已存在的細菌產生的

10、細菌很小,10億個細菌堆積起來只有一顆小米粒大,單細胞。(病毒比它還小)

11、細菌特徵:微小,有桿狀、球狀、螺旋狀等形態,無成形細胞核。大多隻能利用現成的有機物來生活,屬分解者。分裂繁殖。有些細菌能形成對不良環境有較強抵抗力的休眠體,叫芽孢

12、細菌的結構特點:基本結構包括:細胞壁、細胞膜、細胞質、有DNA集中的區域,沒有成形的細胞核;沒有葉綠體;附屬結構:有些細菌細胞壁外有莢膜(保護作用),有些細菌有鞭毛(用於在水中游動);有些細菌在生長髮育後期形成芽孢(輕,對惡劣環境有抵抗能力的休眠體)。

13、細菌的生殖方式:分裂生殖,速度快,不到半小時就分裂一次。

14、細菌的營養方式:一般異養(包括腐生和寄生),即、沒有葉綠體,大多數細菌只能利用現成的有機物生活,並把有機物分解為簡單的無機物。

15、細菌的哪些特點和它們的分佈有關:細菌個體微小,極易為各種媒介攜帶;分裂生殖,繁殖速度快、數量多;有些細菌在生長髮育後期,個體縮小,細胞壁增厚形成芽孢,芽孢對不良環境有較強的抵抗能力;芽孢小而輕,可以隨風四處飄散,落在適當環境中,就能萌發為細菌。這些特點都有利於細菌的廣泛分佈。

16、酵母菌(瞭解)

⑴形態:(單細胞)卵圓形,無色

⑵結構:細胞膜、細胞質、細胞核、細胞壁、液泡、無葉綠體

⑶營養方式:異養(腐生)有氧:葡萄糖→二氧化碳+水+能量(多)

無氧:葡萄糖→二氧化碳+酒精+能量(少)

⑷生殖方式:出芽生殖,特殊情況進行孢子生殖

17、真菌特徵:菌體由許多細胞連線形成的菌絲構成;每個細胞都有細胞壁、細胞膜、細胞質、細胞核;另外還有單細胞的真菌,如酵母菌;沒有葉綠體,均利用現成的有機物生活即異養型;用孢子繁殖後代

18、青黴:青綠色,著生孢子的菌絲成掃帚狀;麴黴:黑褐色(有時也有黃、綠等色),孢子著生在放射狀菌絲頂端;蘑菇從腐爛的植物體獲得營養。這些真菌生活在溫度適宜、水分充足且富含有機物的地方。

19、各種各樣的真菌:蘑菇、木耳、銀耳、靈芝、酵母菌。蘑菇、木耳等可以食用的真菌統稱為食用菌。

八年級生物知識點總結5

一、微生物與食品

1、酵母菌:是一類單細胞真菌,廣泛用於食品和發酵工業。如烤制面包或蒸鏝頭、釀酒等。

2、醋酸菌:用於釀醋。

3、乳酸菌:用於制酸奶和泡菜。制泡菜時,乳酸菌在沒有氧氣的條件下,分解糖類產生乳酸。

4、大型真菌:如蘑菇、木耳、靈芝等可以直接食用或製藥。

二、微生物與疾病

1、寄生在人體表面或體內,使人患病。如艾滋病就是由一種病毒引起的,它寄生在人體內的淋巴細胞中,使人體免疫能力下降。

2、菌痢是一種常見的腸道傳染病,是由痢疾桿菌引起的,患病主要是由於食用了被痢疾桿菌汙染的食物。

3、本身致病物質或毒素使人患病:如黃麴黴產生的黃麴黴素具有致癌作用,毒蘑菇、毒蠅蕈、毒粉褶菌等,被誤食後會使人、畜中毒。

三、微生物與醫藥

1、提供維生素:多數酵母菌含有豐富的維生素,可提供醫藥用。

2、抗生素:青黴素和頭孢素是相應的真菌產生的抗生素;鏈黴素、金黴素、卡那黴素和慶大黴素等抗生素是某些放線菌產生的。

四、微生物的應用前景

1、氨基酸、有機酸、酶製劑、菌肥和農藥生產方面得到應用。

2、生產沼氣;利用秸杆、糞便和產甲烷細菌等產生沼氣。

3、用於基因工程:湧過基因工程用微生物產胰島素、乙肝疫苗、干擾素等。

4、生產動植物產品;今後可由微生物大量生產動植物產品。

5、在採油、冶金、治理環境汙染等方面也有廣闊的應用前景。

動物的類群:

1、動物的種類多樣,根據體內有沒有脊椎,可以分為兩大類:脊椎動物和無脊椎動物。

2、脊椎動物若從低階到高階的順序排列,應為魚類、兩棲類、爬行類、鳥類、哺乳類。

3、魚類的代表動物是鯽魚,魚類的特徵是終身生活在水中,用鰓呼吸,用鰭游泳。

4、魚是靠尾鰭的擺動和軀幹部扭動獲得前進的動力;調整方向用尾鰭,維持身體平衡用胸鰭、背鰭、腹鰭鰭等。

5、某同學想做魚鰭有游泳中的實驗,但一時找不到魚,便用一個模型來代替,這樣的實驗叫做模擬實驗。

6、(P25)兩棲動物的特點:幼體生活在水中,用鰓呼吸,稱為蝌蚪,經變態發育變為幼蛙,此後營水陸兩棲生活,用肺呼吸,同時用面板輔助呼吸。這類動物有青蛙、蟾蜍、大鯢等。

7、鳥類的特徵:體表被羽毛,前肢變為翼,體內有氣囊,體溫高而恆定。

8、鳥類適天飛行的特點如下:

(1)身體表面:呈流線型,被覆羽毛,前肢變為翼,翼呈扇面結構,表面積大,可以扇動空氣而飛行。

(2)運動系統:骨薄,長骨中空,胸骨突出,稱為龍骨突,有發達的胸肌。

(3)呼吸系統:特有的呼吸方式雙重呼吸,主要靠的結構是氣囊。這種呼吸方式的特點是鳥類每呼吸一次,氣體兩次進出肺。

(4)消化系統:食量大,直腸短。

(5)迴圈系統:心臟功能強勁。這些特點決定了鳥類可以快速而且長久的飛行。

9、哺乳動物的特點:除個別的種類外,都具有體表被毛、胎生、哺乳的特點。其代表動物是家兔,家兔體內有膈,將體腔分為胸腔的腹腔;兔的牙齒分為門齒和臼齒,其作用分別是切斷和磨碎食物。肉食動物有發達的犬齒。這些特點都是和它們的食性相適應的。

10、動物種類特別多,但只有兩種是恆溫動物,它們是鳥類和哺乳類。

11、我們學過的無脊椎動物從低階到高階的順序是原生動物、腔腸動物、環節動物(如蚯蚓)、(節肢動物)分三類:(1)昆蟲(2)甲殼動物,如蝦、蟹(3)其它:如蜘蛛和蜈蚣)

12、腔腸動物的特點是有口無肛門。舉例海蜇、海葵、珊瑚蟲等。

13、蚯蚓的運動是靠肌肉的交替收縮和舒張並在剛毛的輔助下完成的;呼吸是靠溼潤的體壁進行的。將兩條蚯蚓分別放於光滑的玻璃板和粗糙的硬紙板上,運動速度在硬紙板上的快。

14、節肢動物的特點:身體由很多體節構成;體表有外骨骼,足和觸角分節。

(外骨骼的作用有二,分別是防止水份的散失和保護身體內部柔軟的器官。)

15、昆蟲的特點是:身體分為頭、胸、腹三部分,胸部有三對足和兩對翅。

怎樣背生物才能很快的記住

突破難點

國中生物有些知識比較複雜,或是過於抽象,同學們學起來感到有困難,這時就應化難為易,設法突破難點。通常採用的方法有以下幾種:

複雜問題簡單化。生物知識中,有許多難點存在於生命運動的複雜過程中,難以全面準確地掌握,而抓主要矛盾、抓矛盾的主要方面,能使知識一目瞭然。

歸納總結

在國中生物新課學習過程中,一般都是將知識分塊學習。但當學完一部分內容之後,就應該把各分塊的知識聯絡起來,歸納整理成系統的知識。這樣不僅可以在腦子裡形成完整的知識結構,而且也便於理解和記憶。

諧音串記法

(1)細胞的結構中有關細胞膜的記憶:線葉雙無心糖。

即:線粒體、葉綠體有雙層膜,沒有膜結構的是中心體和核糖體。

(2)原核生物、真核生物中易混的單細胞生物區分記憶原核生物:一(衣原體)支(支原體)細(細菌)藍(藍藻)子真核生物:一(衣藻)團(藻)酵母(菌)發黴(菌)了。

口訣記憶

將生物學知識編成“順口溜”,生動有趣,印象深刻,不易遺忘。例如:判斷遺傳病的顯性或隱性關係:

無(病)中生有(病)為隱性(遺傳病)

有(病)中生無(病)為顯性(遺傳病)

生物和生物圈知識點

1.生物的特徵:

①生物的生活需要營養

②生物能進行呼吸

③生物能排出體內產生的廢物

④生物能對外界刺激做出反應

⑤生物能生長(由小到大)和繁殖

⑥生物都有遺傳(相同)和變異(不同)的特性

⑦除病毒以外,生物都是由細胞構成的。

2.生物圈:地球上所有的生物與其環境的總和就叫生物圈。生物圈是地球上最大的生態系統,也是最大的生命系統。

3.生物與生物之間的關係:捕食、競爭、合作、寄生。

八年級生物知識點總結6

生物的多樣性

1、在被子植物中常作為分類的主要依據是花、果實和種子。

2、生物分類的七個等級從高到低的順序是界、門、綱、目、科、屬、種。其中的單位是界。

3、分類單位越大,包含的種類越多,其中生物相似的特徵越少,親緣關係越遠。

4、馬在生物上的地位是(見書)。

5、桃在分類上的地位是(見書)。

6、生物的多樣性不僅是指生物種類的多樣性,還包括基因的多樣性和生態系統的的多樣性。

7、我國是_子植物最豐富的國家,故有“_子植物的故鄉”的美稱。

8、保護生物的多樣性,根本的措施是保護生物的棲息環境,保護生態系統的多樣性。

9、保護生物多樣性最為有效的措施是建立自然保護區。現我國已建立1500多個,其中有保護大熊貓的臥龍自然保護區自然保護區,為保護完整的溫帶森林系統的長白山自然保護區。

10、為保護生物的多樣性,我國相繼頒佈了《中華人民共和國森林法》《中華人民共和國野生動物保護法》《中國自然保護綱要》等法律和檔案。

59、造成生物多樣性面臨威脅的原因有濫砍亂伐、濫捕濫獵、環境汙染、生物入侵。

60、當前生物多樣性面臨的主要威脅是人為破壞。

動物的運動

1.脊椎動物的運動

脊椎動物的運動系統由骨、骨連線和骨骼肌三部分組成。其中,骨和骨連線構成骨骼,因而也可說成“脊椎動物的運動系統由骨骼和骨骼肌組成。”

屈肘時,肱二頭肌收縮,肱三頭肌舒張;伸肘時,肱二頭肌舒張,肱三頭肌收縮。

人和脊椎動物的肌肉收縮和舒張都是在神經系統的調節下完成的。

2.動物運動的能量來源

消化吸收呼吸作用釋放能量

食物───→細胞───→ATP───→肌肉

動物的行為主要受神經系統(神經)和內分泌系統(激素)的調控。

生物的變異

1.生物性狀的變異是普遍存在的,變異不一定都是有利的。

2.變異的原因及型別:

(1)由遺傳物質發生變化引起的變異,能夠遺傳給下一代,這樣的變異就是可遺傳的變異。如:用化學藥劑處理過的甜菜染色體加倍。

(2)單純由環境因素髮生變化引起的變異,不能夠遺傳給下一代,這樣的變異就是不可遺傳的變異。如:美容院裡做的雙眼皮;小時候因外傷臉上留下的疤痕等

3.人類應用遺傳變異原理培育新品種例子:

人工選育(生物變異)、雜交育種(基因重組)、誘變育種(基因突變)。

4.生物變異的意義:生物進化和發展的基礎,培育動植物的優良品種。

5.被譽為“世界雜交水稻之父”的是我國科學家袁隆平,用普通水稻與野生稻雜交。

植物的生殖

1.有性生殖:由兩性生殖細胞結合成受精卵發育成新個體的生殖方式。如:用種子繁殖

2.無性生殖:不經過兩性生殖細胞的結合,由母體直接產生新個體。如:馬鈴薯用塊莖(帶芽眼)繁殖;椒草和秋海棠用葉繁殖;竹子用莖繁殖;紅薯用根繁殖等

3、自然界中無性生殖方式:植物營養生殖(用營養器官根、莖、葉繁殖),分裂生殖、孢子生殖和出芽生殖等。人工控制無性生殖方式:組織培養(教材P8)、克隆

4、生產實踐中,人們常應用無性生殖來栽培農作物和園林植物,常見方式:扦插、嫁接。

A甘薯、葡萄、菊、月季的栽培,常用扦插的方法。

B蘋果、梨、桃等很多果樹都是利用嫁接來繁育優良品種。

5、嫁接有枝接和芽接兩種。嫁接存活的關鍵:接穗與砧木的形成層緊密結合,以確保成活。

嫁接後植株表現的是接穗的性狀。

6、扦插:a.莖段上方的切口是水平(減小傷口水分過多蒸發)的,而莖段下方的切口則是斜向(可以增加吸收水分的面積)的。b.上一個節上的葉要去掉部分葉片,下面一個節上的葉從葉柄處全部去掉,減少水分散失。

國中生物怎麼學習

想要學好國中生物,首先要保證認真預習,上課專心聽講,做好筆記。預習是為了讓同學們可以提前瞭解知識點,而上課專心聽講則是學生學好生物知識的關鍵。

聽講也是有技巧的,學生們每天上課的時間是一樣的,但學習成績就不一樣,這就證明大家的聽課效率不同。國中生在上生物課的時候,要全神貫注,並且思考教師提出的相關問題。

做筆記則是為了簡化生物重要的知識點,聽課的時候,記下老師講授的知識點,可以加深印象,減輕考試複習的負擔。

另外,學習生物切記死記硬背,想要取得好成績,就要活學活用。生物是一門生活科學,來源於自然,來源於生活。緊密的聯絡生活實際,知識就會為你所用。

單細胞生物知識點

1、單細胞生物:眼蟲、大腸桿菌、酵母菌、草履蟲、衣藻、變形蟲

2、觀察草履蟲時,棉花纖維使草履蟲得運動速度變慢,利於觀察。從培養液的表層吸一滴是因為草履蟲需要氧氣,都聚集在培養液的表層。

3、草履蟲的結構:

(1)胞肛:不能消化的食物殘渣從胞肛排出。

(2)食物泡:食物泡隨著細胞質的流動,期中的食物逐漸被消化。

(3)口溝:細菌和微小的浮游植物等食物由口溝進入體內。

(4)纖毛:草履蟲靠纖毛的擺動在水中旋轉前進。

(5)表膜:氧的攝入、二氧化碳的排出都通過表膜。

(6)收集管、伸縮泡:把體內多餘的水分和廢物收集起來,排到體外。

(7)細胞質

(8)細胞核:大核、小核。

4、單細胞生物與人類的關係:有利(魚類的天然餌料)也有害(瘧原蟲、痢疾變形蟲、赤潮)。

5、赤潮是水體受到汙染,大量含氮、磷的有機物排入海洋導致單細胞生物大量繁殖。

6、草履蟲是一個生物體,能對外界刺激作出反應,食鹽對於草履蟲來說是不利刺激,肉汁對草履蟲來說是有利刺激。

八年級生物知識點總結7

1、目前己知的動物大約有150萬種,這些動物可以分為兩大類:一類是脊椎動物,它們的體內有脊柱;另一類是無脊椎動物,它們的體內沒有脊柱。(植物種類大約30萬種)

2、生物的多樣性:1)種類的多樣性;2)生活環境的多樣性;3)運動方式的多樣性。

3、魚之所以能在水裡生活,兩個特點是至關重要的:1)能靠游泳老獲取食物和防禦敵害;2)能在水中呼吸。

4、魚可以在克服水中阻力的結構:流線形(梭子形、紡錘形)身體;身體表面分泌粘液。

5、魚在游泳時,靠軀幹部有尾部的左右擺動產生前進的動力,靠背鰭、胸鰭、腹鰭、臀鰭來保持平衡,靠尾鰭保持前進的方向、改變方向。

6、在難以直接拿研究物件做實驗時,有時用模型來做實驗,即模仿實驗物件製作模型,或者模仿實驗的某些條件進行實驗,這樣的實驗叫做模擬實驗。

7、各種鰭在運動中起到輔助協調的作用。

8、鰓是魚的呼吸器官。

9、鰓中含有豐富的毛細血管,因此鰓是鮮紅色的。

10、鰓絲又多又細,是為了擴大與水接觸的面積,有利於充分進行氣體交換。鰓不容易吸收空氣中的氧,魚離開水後,鰓絲相互覆蓋,減小了與空氣接觸面積,不能從空氣中得到足夠的氧氣,因此缺氧窒息而死。

11、魚鰓對水中呼吸至關重要的特點:鰓絲鮮紅,含豐富毛細血管;鰓絲又多又細。

12、水從魚口流入,從鰓蓋後緣流出。

13、流出魚鰓的水中,氧氣減少了,二氧化碳增多了。

14、氣體交換:水中Co2鰓絲的毛細血管中鰓絲中Co2水中

15、魚的主要特徵:體表常常有鱗,用鰓呼吸,通過尾部的擺動和鰭的協調作用游泳。

16、結構簡單,有口無肛門,食物從口進入消化腔,消化後的食物殘渣仍由口排出體外,這些動物稱為腔腸動物。

17、身體柔軟靠貝殼來保護身體的動物,稱為軟體動物。

18、體表長有質地較硬的甲的動物,叫做甲殼動物。甲殼動物用鰓呼吸。

19、腔腸動物、軟體動物、甲殼動物都是無脊椎動物。

20、水中各種生物都是水域生態系統的重要組成部分,它們之間通過食物鏈和食物網,形成緊密而複雜的聯絡,同時又都受水域環境的影響,其種類的變化和數量的消長都會影響到人類的生活。

21、與水域環境相比,陸地環境要複雜得多。1)比較乾燥;2)晝夜溫差大;(3)缺少水中的浮力;(4)有氣態的氧;(5)陸地環境複雜多變。

22、陸地生活的動物對環境的適應:1)一般都有防止水分散失的結構;2)不受水的浮力作用,一般都具有支援軀體和運動的器官,用於爬行、行走、跳躍、奔跑、攀援等多種運動方式,以便覓食和避敵;3)一般具有能在空氣中呼吸的、位於身體內部的各種呼吸器官,比如氣管和肺;4)普遍具有發達的感覺器官和神經系統,能夠對多變的

環境及時做出反應。

23、環節動物不是軟體動物,環節動物是無脊椎動物。

24、身體由許多彼此相似的環狀體節構成的動物稱為環節動物。

25、蚯蚓生活在富含腐殖質的溼潤的土壤中,因為蚯蚓是冷血動物,溫度變化不大,適合蚯蚓生活。

26、身體分節可以使蚯蚓的軀體運動靈活。

27、蚯蚓靠肌肉的收縮和舒張,剛毛的支撐和固定運動。

28、蚯蚓沒有專門的呼吸系統,蚯蚓的呼吸要靠能分泌黏液、始終保持溼潤的體壁來完成。蚯蚓的體壁密佈毛細血管,空氣中的氧氣先溶解在體表黏液裡,然後滲進體壁,再進入體壁的毛細血管中。體內的二氧化碳也經體壁的毛細血管由體表排出。

29、蚯蚓不能保持恆定的體溫,只能生活在溫度變化不太大的土壤深層。

30、恆溫動物比不恆溫動物較高等,更能適應環境,有利於進行正常的新陳代謝。

31、兔的體溫恆定,不僅靠體表的毛,還需發達的神經系統,迴圈系統,呼吸系統共同協調。

32、兔的後肢較長,前肢較短,後肢肌肉發達,適於跳躍。

33、門齒切斷食物犬齒撕裂食物臼齒磨碎食物

34、兔的心臟和肺的結構及部位與人體的相似,這說明了人與兔的分類很接近,同屬哺乳動物。

35、食性、植食性(如兔);肉食性(如狼);雜食性(如人)

36、盲腸主要用於消化纖維,草食性動物盲腸發達。

37、兔的牙齒分化為門齒和臼齒,門齒適於切斷植物纖維,臼齒適於磨碎食物。兔的消化道上有發達的盲腸,這些都是與它們吃植物的生活習性相適應的。

38、兔有發達的大腦及遍佈全身的神經,有發達的四肢,使它們能夠靈敏地感知外界環境的變化,迅速作出相應的反應。

39、哺乳動物是最高等的動物,是脊椎動物,種類很多,地球上大約有4000多種,除極個別種類外,都具有體表被毛、胎生、哺乳等特徵(其他特徵:心臟四腔,用肺呼吸,體溫恆定,屬恆溫動物,牙齒有門齒、犬齒、臼齒的分化)

40、世界上的鳥有9000多種。

41、鳥的外形呈流線形,減少飛行時空氣的阻力。

42、鳥的羽毛分正羽和絨羽(有保暖作用),正羽有羽軸,翼呈扇形,可增大與空氣接觸的面積,便於扇動空氣而飛行。

43、鳥的胸肌發達,附於龍骨突,利於扇動空氣而飛行。

44、鳥的骨骼中空,輕而堅固,胸骨突出,有龍骨突的結構,便於發達的胸肌附於胸骨(龍骨突),減輕重量,利於飛行。

45、鳥類消化特點:1)食量大,消化能力強,滿足飛行時能量的消化;2)糞便不貯存,減輕體重,利於飛行;3)直腸短,排便頻繁。

46、鳥的心臟發達,工作能力強,血液輸送氧氣的能力強,有利於飛行。

47、鳥的身體裡有發達的氣囊(不是呼吸器官),輔助肺進行呼吸,滿足飛行時氧氣的需要。

48、鳥的全身都是為飛行而設計。(鳥飛行時才進行雙重呼吸)49、恆溫動物哺乳動物、鳥類(其餘都是變溫動物)

50、鳥類的體表被覆羽毛,前肢變成翼,具有迅速飛翔的能力,身體內有氣囊輔助肺呼吸,體溫高而恆定。(鳥飛行時才進行雙重呼吸)

51、昆蟲是種類最多的一類動物,已知的種類超過100萬種(佔動物種類的4/5),昆蟲有三對足,能爬行;有的昆蟲的足特化成跳躍足,能跳躍;大多數昆蟲都有翅,能飛行。昆蟲是無脊椎動物中惟一會飛的動物。(三對足,兩對翅,一對觸角)

52、昆蟲的翅與鳥翼結構不同,但就適於飛行來看都有這些共同點:都有利於飛行的扇形結構,這些結構的執行都是由肌肉的收縮和舒張引起的,都可以在空氣中產生向上的升力和前進的動力,相對身體來說,都有輕、面積大的特點,利於扇動空氣而飛行。

53、翅對昆蟲生活和分佈的重要意義:有利於取食,逃避敵害,擴大活動和分佈範圍,有利於尋偶,尋找適宜的產卵場所。

54、昆蟲的外部特徵:昆蟲的身體分為頭、胸、腹三部分,運動器官翅和足都生在胸部。胸部有發達的肌肉,附在外骨骼上,外骨骼是覆蓋在昆蟲身體表面的堅韌的外殼(會發生蛻皮),有保護和支援內部柔軟器官、防止體內水分蒸發的作用(呼吸器官位於腹部中央)

55、昆蟲在分類上屬於節肢動物,節肢動物除昆蟲外,還有蜘蛛、蜈蚣、蝦、蟹等,它們的共同特點是:身體由很多體節構成;體表有外骨骼;足和觸角分節。

56、幼體生活在水中,用鰓呼吸,經過變態發育,此後營水陸兩棲生活,用肺呼吸,同時用面板輔助呼吸,這樣的動物叫做兩棲動物。

57、動物的行為依賴於一定的身體結構。

58、哺乳動物的運動系統是由骨骼和肌肉(骨、骨骼肌(運動肌肉)、骨與骨之間的連線(如關節))組成的。

59、運動系統由骨、骨骼肌和骨連線(如關節)組成。

60、人有206塊骨顱骨、胸骨、肋骨(不能活動);軀幹骨(半活動)四肢骨(能活動);能活動的骨連結(關節)

61、人有26塊脊椎骨(半活動骨連結)

62、關節結構:關節頭、關節囊、關節腔(有滑液,使關節活動靈活)、關節窩、關節軟骨(緩衝作用);關節囊;關節頭;關節腔;關節軟骨;關節窩

63、關節在運動中起支點作用,是骨繞著轉動的點。

64、人體主要的關節:上肢;肩關節;下肢;髖關節;肘關節;膝關節;腕關節;踝關節;指關節;趾關節.

65、所有脊椎動物都有關節。

66、運動時,肘關節、髖關節、膝關節、踝關節容易受傷。

67、如何在運動中保護關節:一、運動前做好充分的準備運動;二、運動強度應適當;三、佩戴護腕和護膝。

68、骨骼肌(是器官)中間較粗的部分叫肌腹,兩端較細的呈乳白色的部分叫肌腱。

69、骨骼肌有受刺激而收縮的特性。

70、為什麼骨骼肌能牽動骨:當骨骼肌受神經傳來的刺激收縮時,就會牽動骨繞關節活動,於是軀體就會產生運動。

71、與骨相連的肌肉總是由兩組肌肉相互配合活動的。

72、人全身有六百多塊骨骼肌,雙臂自然下垂時,肱二頭肌和肱三頭肌都舒張。

73、屈肘時,肱二頭肌收縮,肱三頭肌舒張;伸肘時,肱三頭肌收縮,肱二頭肌舒張。

74、當然,運動並不是僅靠運動系統來完成的,它需要神經系統的控制和調節,它需要能量的供應,因此還需要消化系統、呼吸系統、迴圈系統等系統的配合。

75、一句話概括骨、關節、肌肉在運動中的作用:骨骼肌收縮,牽動骨繞著關節活動,於是軀體就產生運動。

76、動物的行為多種多樣,從行為獲得的途徑來看,動物的行為大致可以分為兩大類,一類是動物生來就有的,由動物體內的遺傳物質所決定的行為,稱為先天性行為;另一類是在遺傳因素的基礎上,通環境因素的作用,由生活經驗和學習而獲得的行為,稱為學習行為。

77、有很多行為是先天性行為和學習行為二者結合的結果,如鳥的遷徙。

78、先天性行為是動物生存的最基本條件,學習行為使動物更能適應多變的環境,更好地生存。

79、動物越高等,學習能力越強,越能適應複雜環境。同樣,環境越複雜,要學習的行為越多。

80、先天性行為有很大侷限性,如果一種生物只有先天性行為而沒有學習行為,就會被自然淘汰。

81、對一個人來說,技能的訓練和知識的學習是與大腦的發育階段相適應的,一旦錯過學習的關鍵時期就很難彌補。

82、社會行為的特徵:1、群體內部往往形成一定的組織;2、成員之間有明確的分工;3、有的群體中還形成等級。

83、群體中根據個體大小、力量強弱、健康狀況和凶猛程度的不同,排成等級制度。

84、“首領”優先享有食物和配偶,優先選擇築巢場地,其他成員會對它做出表示順從的姿態,對它的攻擊不敢還擊,也負責指揮整個社群的行動。

85、動物的動作、聲音和氣味等都可以起傳遞資訊的作用。

86、社會行為對動物生存的意義:靠群體的力量往往更易獲得食物和戰勝天敵的侵襲,能有效保證物種的繁衍,使群體更好地適應環境,維持個體和種族的生活。

87、在自然界,生物之間的資訊交流是普遍存在的(人有人言,獸有獸語)。正是由於物質流、能量流和資訊流的存在,使生物之間的聯絡錯綜複雜,“牽一髮而動全身”,生物與環境才成為統一的整體。

88、食物鏈和食物網中的各種生物之間存在著相互依賴、相互制約的關係。在生態系統中各種生物的數量和所佔在比例總是維持在相對穩定的狀態,這種現象就叫生態平衡。

89、動物在自然界中的作用:1)動物在維持生態平衡中起著重要作用;2)動物可以促進生態系統的物質迴圈;3)幫助植物傳粉、傳播種子;4)生物防治。

90、生物防治就是利用生物來防治病蟲害。除以蟲治蟲外,還有以鳥治蟲、以菌治蟲等。

91、動物在人們生活中的作用:含有豐富的營養物質,供人們食用;在醫藥保健方面發揮作用;在觀賞、娛樂方面,文學藝術方面有一定的形象;人們在生活中用來比喻一些形象或某些特點;動物傳播給人類一些疾病(害處)。

92、在生態系統中,各種生物的數量和所佔的比例總是維持在相對穩定的狀態。

93、現在科學家正在研究利用生物(如動物)做“生產車間”,生產人類所需的某些物質,這就是生物反應器。

94、生物反應器的好處:可以節省建設廠房和購買儀器裝置的費用,可以減少複雜的生產程式和環境汙染。

95、科學家通過對生物的認真觀察和研究,模仿生物的某些結構和功能來發明創造各種儀器裝置,這就是仿生。

96、一個細菌或真菌繁殖後形成的肉眼可見的集合體稱為菌落。

97、細菌的菌落比較小,表面或光滑黏稠,或粗糙乾燥真菌的菌落一般比細菌菌落大幾倍到幾十倍。黴菌形成的菌落常呈絨毛狀,絮狀或蜘蛛網狀,有時還能呈現紅、褐、綠、黑等不同的顏色。

98、從菌落的形態、大小和顏色,可以大致區分細菌和真菌,以及它們的不同種類。

99、菌落常用來作為菌種鑑定的重要依據。

100、培養細菌或真菌的一般方法:1)配製含有營養物質的營養基。2)培養基進行高溫滅菌冷卻。3)將少量細菌或真菌放在培養基上(此過程叫接種)。4)培養皿放在保持恆定溫度的培養箱中(也可以放在室內溫暖的地方)進行培養。101、細菌和真菌是生物圈中廣泛分佈的生物。

102、細菌和真菌的生存也需要一定的條件。如需要水分、適宜的溫度、一定的生存空間,還有有機物。

103、經過嚴格高溫黴菌的環境不可能有細菌和真菌。

104、乳酸菌只有在無氧的條件下才能把有機物分解成乳酸。

105、所有的細菌都是單細胞生物。

106、有些細菌互相連線成團或長鏈,但每個細菌也是獨立的生活的。

107、細胞結構示意圖:

108、營養方式分為自養和異養,細菌和真菌的營養方式都為異養,異養又分為腐生和寄生。

109、有些細菌生長髮育後期,個體縮小、細胞壁增厚,形成芽孢。芽孢是細菌的休眠體,對不良環境有較強的抵抗能力。小而輕還可以隨風飄散各處,落在適當環境中,又能萌發成細菌。細菌快速繁殖和形成芽孢的特性使它們無處不在。(細菌分裂速度極快)

110、酵母菌為單細胞真菌。黴菌、食用菌、大型真菌為多細胞真菌。

112、真菌的細胞中都沒有葉綠體,進行孢子生殖。

113、酵母菌為出芽生殖。

114、青黴:孢子青綠色,排列呈掃帚狀。營養方式為異養。

115、麴黴:孢子有多種顏色,排列呈放射狀。營養方式為異養。

116、引起食物發黴的真菌為黴菌。細菌真菌

相同點:細胞中沒有葉綠體,利用現成的有機物(異養)。

不同點:單細胞,沒有成形的細胞核,分裂生殖。既有單細胞種類也有多細胞種類,細胞內有真正的細胞核,多數為孢子生殖。

117、比較真菌與細菌:

118、細菌和真菌在自然界中的作用:(1)參與物質迴圈;(2)引起動、植物患病(3)與動物共生。

119、大多數細菌和真菌是生態系統中的分解者。

120、在自然界的物質迴圈中,細菌和真菌把動植物的遺體分解成二氧化碳、水和無機鹽,這些物質有能被植物吸收和利用,進而製造有機物。可見細菌和真菌對於自然界中二氧化碳等物質的迴圈起著重要的作用。

121、細菌和真菌中有一些種類營寄生生活,它們從活的動植物體和人體吸收營養物質,導致動植物和人患不同疾病。

122、共同生活在一起,相互依賴,彼此有利,一旦分開,兩者都不能獨立生活,這種現象叫做共生。(一旦分開,可以獨立生活,叫做共棲)

123、寄生(往往有害);共生(互利)。

124、酵母菌發酵狀態:有機物酵母菌二氧化碳+水+能量(多)[多用於做麵包]有機物酵母菌二氧化碳+酒精+水+能量(少)[用於釀酒]

125、發酵:微生物的無氧呼吸(也稱作呼吸作用)

126、食物的腐敗主要是由細菌和真菌引起的,這些細菌和真菌可從食品中獲得有機物,並在食品中生長和繁殖,導致食品的腐爛,因此食品儲存中一個重要問題就是防腐。防止食物腐敗所依據的主要原理是把食品內的新軍和真菌殺死或抑制它們生長和繁殖。

127、有些真菌可以產生殺死某些致病細菌的物質,這些物質稱為抗生素(抗菌素)。

128、科學家還能用現代技術手段,把其他生物的某種基因轉入一些細菌內部,只這些細菌能夠生產藥品(用細菌做生物反應器)。

129、1928年,英國細菌學家弗萊明發明抗生素。

130、生物分類的意義:瞭解生物的多樣性,保護生物的多樣性,使每個物種在生物分類上的位一目瞭然,同時也進一步明確生物之間的親緣關係。

131、生物分類主要是根據生物的相似程度(形態結構、內部構造、生理功能)把生物劃分為種和屬等不同的等級。分類的基本單位是種。

132、在被子植物中,花、果實和種子往往作為分類的重要依據。

133、每個界分為六個更小的等級,它們從從大到小依次是:界、門、綱、目、科、屬、種。

134、兩種生物之間共有的分類單位越多,它們的親緣關係越近。

135、綱<亞門<門

136、分類登記越高,射干內務體間的差異越大,共同特徵越少,所含生物數量越多。

137、生物多樣性的內在形式是基因的多樣式,外在形式是種類的多樣性。

138、我國是裸子植物最豐富的國家,被稱為“裸子植物的故鄉”。

139、生物的各種特徵是由基因控制的

140、生態系統的多陽性受到破壞就會導致生物種類的多樣性和基因的多樣性喪失。

141、自然條件下,平均20xx年一種鳥類滅絕。平均8000年一種哺乳動物滅絕。

142、造成生物多樣性面臨威脅的原因有1)生存環境改變和破壞;2)掠奪式的開發利用;3)環境汙染;4)生物入侵。

143、為保護生物多樣性,相關的法律有《環境保護法》、《海洋環境保護法》、《森林法》、《草原法》、《漁業法》、《野生動物保護法》、《水土保護法》。(每個法律前要加“中華人民共和國”)

144、建立自然保護區分為:就地保護和圈地保護。

145、森林是全球50%~90%的陸生生物的家園。

146、珙桐是被子植物。銀杉是裸子植物。

八年級生物知識點總結8

1、孟德爾(遺傳學之父)的豌豆雜交試驗:

(1)實驗過程:把矮豌豆的花粉授給高豌豆(或相反),獲得了雜交後的種子,結果雜交後的種子發育的植株都是高莖的。孟德爾又把雜交高豌豆的種子種下去,結果發現長成的植株有高有矮(高矮之比為3:1)。

(2)在相對性狀的遺傳中,表現為隱性性狀(矮豌豆)的,其基因組成只有dd一種,表現為顯性性狀(高豌豆)的,其基因組成有DD或Dd兩種。

2、我國婚姻法規定:直系血親和三代以內的旁系血親之間禁止結婚。

3、近親攜帶相同的隱性致病基因比例較大,其後代患該遺傳病的機率就增大。

八年級生物知識點總結9

1、比較法是研究生物進化問題中最重要的方法之一。

2、化石:是生物的遺體、遺物或生活痕跡,由於種、種原因被埋藏在地層中,經過若干萬年的複雜變化系形成的,化石是研究生物進化過程中非常重要的證據。

3、生物進化的歷程:

(1)比較不同型別動物的化石在地層中出現的順序,從而判斷動物的脊椎動物進化的順序是:魚類→兩棲類→爬行類→哺乳類。

(2)通過對鄭氏始孔子鳥與現代鳥和爬行動物的形態和解剖特徵的比較,說明鳥類起源於古代爬行類。

(3)利用組成生物體的一些重要物質(蛋白質)的差異性來比較生物之間的親緣關係的方法,表明人和黑猩猩的親緣關係最近。

4、生物進化的總體趨勢:由簡單到複雜,由低等到高等,由水生到陸生。

八年級生物知識點總結10

1、染色體的四種類型:中著絲粒染色體,亞中著絲粒染色體,近端著絲粒染色體,端著絲粒染色體。染色體組型也叫核型,是指一種生物體細胞中全部染色體的數目、大小和形態特徵。觀察染色體組型最好的時期是有絲分裂的中期。

2、性別決定的型別:(1)X型:雄性個體的體細胞中含有兩個異型的性染色體(X),雌性個體含有兩個同型的性染色體(XX)的性別決定型別。(2)ZW型:與X型相反,同型性染色體的個體是雄性,而異型性染色體的個體是雌性。蛾類、蝶類、鳥類(雞、鴨、鵝)的性別決定屬於“ZW”型。

3、色盲病是一種先天性色覺障礙病,不能分辨各種顏色或兩種顏色。其中,常見的色盲是紅綠色盲,患者對紅色、綠色分不清,全色盲極個別。色盲基因(b)以及它的等位基因——正常人的B就位於X染色體上,而染色體的相應位置上沒有什麼色覺的基因。

4、人的正常色覺和紅綠色盲的基因型(在寫色覺基因型時,為了與常染色體的基因相區別,一定要先寫出性染色體,再在右上角標明基因型。):色盲女性(XbXb),正常(攜帶者)女性(XBXb),正常女性(XBXB),色盲男性(Xb),正常男性(XB)。由此可見,色盲是伴X隱性遺傳病,男性只要他的X上有b基因就會色盲,而女性必須同時具有雙重的b才會患病,所以,患男>患女。

5、色盲的遺傳特點:男性多於女性 一般地說,色盲這種病是由男性通過他的女兒(不病)遺傳給他的外孫子(隔代遺傳、交叉遺傳)。色盲基因不能由男性傳給男性)。

6、血友病簡介:症狀——血液中缺少一種凝血因子,故凝血時間延長,或出血不止;血友病也是一種伴X隱性遺傳病,其遺傳特點與色盲完全一樣。

八年級生物知識點總結11

1、原始生命起源於非生命物質,過程:無機物→小分子有機物→大分子有機物→原始生命。

2、原始大氣中與現在大氣明顯的區別是沒有氧氣。

3、米勒(實驗室模擬原始地球的條件和大氣成分來合成氨基酸的第一人)的模擬實驗結論:原始地球上儘管不能形成生命,但能形成構成生命的有機物。

4、原始大氣在高溫、紫外線以及雷電等自然條件的作用條件下,形成簡單有機物。隨著雨水進入湖泊和河流,最終彙集到原始的海洋中。

5、原始生命誕生於原始海洋。大約在地球形成以後10億年左右。

八年級生物知識點總結12

一、無脊椎動物主要類群的特徵比較

形態結構

呼吸

取食

運動

代表生物

腔腸

動物

輻射對稱,體表有刺細胞,有口無肛門

無專門呼吸器官

通過刺細胞捕食獵物

通過固著在水草等物體上,很少運動

水母、水螅、海葵、海蜇、珊瑚蟲

扁形

動物

兩側對稱,背腹扁平,有口無肛門

無專門呼吸器官,體內寄生種類無氧呼吸

渦蟲咽可伸出體外進行取食,寄生種類吸食寄主的營養

渦蟲常藏身於石塊下面,不大運動

蝸蟲、血吸蟲、絛蟲、華支睪吸蟲

線形

動物

身體細長,圓柱形;體表有角質層,有口有肛門

無專門呼吸器官,體內寄生種類進行無氧呼吸

寄生種類吸食寄主的營養

只能靠身體彎曲和伸展緩慢地蠕動

蛔蟲、線蟲、蟯蟲、鉤蟲、絲蟲

環節

動物

身體圓筒形,由許多彼此相似體節組成無專門呼吸器官,通過體表進行呼吸

蚯蚓以土壤中的有機物為食

靠剛毛或疣足輔助運動

蚯蚓、沙蠶、蛭(螞蝗)

軟體

動物

身體柔軟,體表有外套膜,大多有貝殼

水生種類用鰓呼吸,陸生種類用肺呼吸

雙殼類通過入水管和出水管獲取水中的食物顆粒

大多通過足運動

蝸牛、烏賊、河蚌、釘螺、扇貝、文蛤、鮑魚、章魚、魷魚、墨魚

節肢

動物

體表有堅韌外骨骼;身體和附肢都分節

水生用鰓呼吸,昆蟲用氣管呼吸

通過口器取食

昆蟲大多能跳躍,也能飛行

蝦、蟹、蜈蚣、蜘蛛、蝗蟲、蚊、蝴蝶、蠶、蜜蜂、蟋蟀

二、脊椎動物主要類群的特徵比較

形態結構

呼吸

運動

生殖

體溫

代表生物

體表常有鱗片覆蓋

用鰓呼吸

游泳

卵生

變溫

鱔魚、草魚、帶魚、鯊魚

兩棲

動物

面板裸露,能分泌粘液

幼體用鰓呼吸;成體用肺、面板呼吸

游泳、跳躍、爬行

青蛙、蟾蜍、大鯢、蠑螈

爬行

動物

體表覆蓋角質鱗片或甲

用肺呼吸

用四肢爬行

龜、鱉、蛇、蜥蜴、恐龍、避役

體表覆羽;前肢變成翼;有喙無齒

用肺呼吸,氣囊輔助呼吸

飛行、行走

恆溫

家鴿、雞、鴨、鵝、麻雀、啄木鳥、貓頭鷹等

哺乳

動物

體表被毛和胎生、哺乳;牙齒有門齒、犬齒和臼齒之分

用肺呼吸

跳躍、行走等

胎生

兔、馬、獼猴、猩猩、大象、鯨、海豚、海豹、海象、蝙蝠

三、生物特徵的進化趨勢

1.對稱:無對稱→輻射對稱→兩側對稱

2.胚層:單細胞→單細胞層→二胚層→三胚層

3.體節:不分節→分節

4.骨骼:無脊柱→有脊柱

5.體溫:變溫→恆溫

6.生殖:無性生殖→有性生殖(卵生→胎生)

7.呼吸:沒有專門的呼吸器官(通過體表呼吸)→具有專門的呼吸器官(如鰓、肺、氣管等)

第二章

動物的行為和運動

1、先天性行為和學習行為

(1)先天性行為:凡是動物生來就有的,由遺傳物質所決定的行為,就是動物的先天性行為。如幼袋鼠爬向母袋鼠的育兒袋、小鳥餵魚,蜜蜂採蜜,蜘蛛結網、鳥類遷徙等

(2)學習行為:動物在成長過程中,通過生活經驗和學習逐漸建立起來的新的行為活動。如:蚯蚓走“T”字迷宮;大山雀偷飲牛奶;成年黑猩猩取香蕉等。

2、社群行為及例項

(1)群體的組織:群體內的成員有的不同職能。如:白蟻、蜜蜂的群體、狒狒等

(2)通訊:一個群體中的動物個體向其它個體發出某種資訊、接受資訊的個體產生某種行為反應,這種現象叫通訊。

動物的動作、聲音和氣味都能夠起到傳遞資訊的作用。如:蜜蜂的圓形舞和“8”字擺尾舞,表示距離和方向;螞蟻能夠利用它的分泌物來標誌路線;鳥類的鳴聲起著傳遞資訊。

3、動物的運動

(1)運動系統組成及功能

運動系統由骨骼和肌肉構成。骨骼肌由肌腱和肌腹構成。

骨一一槓杆作用

關節一一支點作用

骨骼肌一一連結和動力作用

(2)骨、關節和肌肉的協調配合完成各種動作

當骨骼肌受到神經傳來的興奮收縮時,就會牽動骨繞關節活動,於是軀體就會產生運動。

骨、關節和肌肉的正確連線屈肘和伸肘動作過程示意圖

屈肘時:肱二頭肌收縮,肱三頭肌舒張。

伸肘時:肱三頭肌收縮,肱二頭肌舒張。

(3)關節

右圖是哺乳動物關節模式圖,請據圖回答下列問題:

在進行體育運動時,如果過於劇烈就很容易脫臼。脫臼是指結構①

關節頭

結構④

關節窩

中脫出。①

共同組成關節面。

第三章

動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

1、動物在生態平衡中的作用:

(1)生態平衡:是指在生態系統中各種生物的數量和所佔的比例總是維持在相對穩定的狀態。

八年級生物知識點總結13

生物進化的原因

1.保護色的形成是自然選擇的結果。除了保護色,動物的警戒色和擬態也有助於生物的生存。

2.推動生物不斷進化的原因是自然選擇。

3.達爾文與自然選擇學說著作《物種起源》,被譽為19世紀自然科學的三大發現之一

(1)自然選擇的過程包括過度繁殖、生存鬥爭、遺傳變異、適者生存。

(2)自然界的生物通過激烈的生存鬥爭,適應者生存下來,不適應者被淘汰掉,這就是自然選擇。生物通過遺傳、變異和自然選擇而不斷進化。

動物的運動

1.脊椎動物的運動

脊椎動物的運動系統由骨、骨連線和骨骼肌三部分組成。其中,骨和骨連線構成骨骼,因而也可說成“脊椎動物的運動系統由骨骼和骨骼肌組成。”

屈肘時,肱二頭肌收縮,肱三頭肌舒張;伸肘時,肱二頭肌舒張,肱三頭肌收縮。

人和脊椎動物的肌肉收縮和舒張都是在神經系統的調節下完成的。

2.動物運動的能量來源

消化吸收呼吸作用釋放能量

食物───→細胞───→ATP───→肌肉

動物的行為主要受神經系統(神經)和內分泌系統(激素)的調控。

生物的變異

1.生物性狀的變異是普遍存在的,變異不一定都是有利的。

2.變異的原因及型別:

(1)由遺傳物質發生變化引起的變異,能夠遺傳給下一代,這樣的變異就是可遺傳的變異。如:用化學藥劑處理過的甜菜染色體加倍。

(2)單純由環境因素髮生變化引起的變異,不能夠遺傳給下一代,這樣的變異就是不可遺傳的變異。如:美容院裡做的'雙眼皮;小時候因外傷臉上留下的疤痕等

3.人類應用遺傳變異原理培育新品種例子:

人工選育(生物變異)、雜交育種(基因重組)、誘變育種(基因突變)。

4.生物變異的意義:生物進化和發展的基礎,培育動植物的優良品種。

5.被譽為“世界雜交水稻之父”的是我國著名科學家袁隆平,用普通水稻與野生稻雜交。

植物的生殖

1.有性生殖:由兩性生殖細胞結合成受精卵發育成新個體的生殖方式。如:用種子繁殖

2.無性生殖:不經過兩性生殖細胞的結合,由母體直接產生新個體。如:馬鈴薯用塊莖(帶芽眼)繁殖;椒草和秋海棠用葉繁殖;竹子用莖繁殖;紅薯用根繁殖等

3、自然界中無性生殖方式:植物營養生殖(用營養器官根、莖、葉繁殖),分裂生殖、孢子生殖和出芽生殖等。人工控制無性生殖方式:組織培養(教材P8)、克隆

4、生產實踐中,人們常應用無性生殖來栽培農作物和園林植物,常見方式:扦插、嫁接。

A甘薯、葡萄、菊、月季的栽培,常用扦插的方法。

B蘋果、梨、桃等很多果樹都是利用嫁接來繁育優良品種。

5、嫁接有枝接和芽接兩種。嫁接存活的關鍵:接穗與砧木的形成層緊密結合,以確保成活。

嫁接後植株表現的是接穗的性狀。

6、扦插:a.莖段上方的切口是水平(減小傷口水分過多蒸發)的,而莖段下方的切口則是斜向(可以增加吸收水分的面積)的。b.上一個節上的葉要去掉部分葉片,下面一個節上的葉從葉柄處全部去掉,減少水分散失。

昆蟲的生殖和發育

1.變態發育:在由受精卵發育成新個體的過程中,幼蟲與成體的形態結構和生活習性差異很大。

完全變態:卵→幼蟲→蛹→成蟲舉例:家蠶、蜜蜂、蝶、蛾、蠅、蚊

不完全變態:卵→若蟲→成蟲。舉例:蝗蟲、蟬、蟋蟀、螻蛄、螳螂

由於蝗蟲的幼蟲,形態和生活習性與成蟲相似,只是身體較小,生殖器官沒有發育成熟,僅有翅芽,能夠跳躍,稱為跳蝻,這樣的幼蟲叫做若蟲。

2.蟬退是指蟬退去限制身體進一步生長的外骨骼。

3.昆蟲是卵生、有性生殖、體內受精。

八年級生物知識點總結14

第一章動物的主要類群

第一節腔腸動物和扁形動物

一、腔腸動物

(代表動物:水螅,還有水母、海葵、珊瑚蟲)

1、腔腸動物的身體結構比較簡單,其中大多數生活在海水中,如水母、海葵、珊瑚蟲等;少數種類生活在淡水中,如水螅。P5圖

2、水螅的體形輻射對稱,即只能分出上下,分不出前後、左右和背腹,經過身體縱軸可以有多個切面將身體分為對稱的兩部分。(輻射對稱)這種體形的優點:該身體結構便於水螅感知周圍環境中來自各個方向的刺激,從各個方向捕獲獵物、進行防禦。

3、水螅的身體有外胚層和內胚層兩層細胞。

兩層細胞中間填充著他們分泌的膠狀物質。由內胚層構成的空腔叫消化腔,它與口相通。外胚層有多種細胞,如刺細胞,他是腔腸動物所特有的攻擊和防禦的利器,在觸手處尤其多。

4、腔腸動物的主要特徵是:身體呈輻射對稱;體表有刺細胞;有口無肛門。

5、腔腸動物與人類生活的關係:海蜇經加工後可以食用,珊瑚蟲分泌的石灰質可堆積構成珊瑚礁,它不僅可以形成島嶼、加固海岸,還為海底的魚類等海洋生物提供重要的棲息場所和庇護地。

二、扁形動物(代表:渦蟲)

1、蝸蟲的身體背腹扁平,形狀像柳葉。三角形的前端背面有兩個可以感光的黑色眼點。腹面有口,口內有一個管狀的咽,可伸出口外捕食水中的小動物。吃進去的食物在腸內消化,消化後的食物殘渣仍從口排出,有口無肛門。可以分清前後、左右、背腹。P6圖

2、渦蟲的身體呈兩側對稱,也稱左右對稱,即經過身體縱軸只有一個切面將身體分為對稱的兩部分。這種體形的優點:能夠運動更加準確、迅速而有效,有利於動物運動、捕食和防禦。

3、扁形動物中像渦蟲這樣自由生活的很少,多數扁形動物是寄生在人和動物體內,對人體造成極大的危害。如華枝睪吸蟲、豬肉絛蟲和血吸蟲就是常見的人體寄生蟲。這些寄生蟲消化器官簡單,沒有專門的消化器官,生殖器官特別發達

4.扁形動物門的主要特徵:身體呈兩側對稱;背腹扁平;有口無肛門。

第二節線形動物和環節動物

一、線形動物

(代表動物:蛔蟲,還有蟯蟲、鉤蟲、絲蟲、線蟲。)

1、寄生在人的小腸裡,身體呈圓柱形,有口有肛門;體表有角質層,起保護作用

2、消化管結構簡單,以人小腸裡的半消化食物為食。P8-9圖

3、生殖器官發達,生殖能力強。無專門的運動器官,僅能緩慢蠕動。

4、線形動物的主要特徵:①身體細長,呈圓柱形;②體表有角質層。③消化管前端有口,後端有肛門。

二、環節動物

(代表動物:蚯蚓)還有沙蠶、水蛭等

1、體形:呈長圓筒形;前部有一段體節界限不明顯,顏色也不同,稱為環帶。(靠近環帶的一端為前端)

2、身體有許多相似環形體節構成,分節使運動靈活。

3、體壁有發達的肌肉,肌肉與剛毛配合可以完成運動。以土壤中的有機物為食;腹面:有許多小突起,觸控有粗糙感覺。

4、體壁可以分泌黏液,使體表保持溼潤(有助於呼吸),所以實驗中應經常用浸溼的棉球輕擦蚯蚓體表

5、蚯蚓的體壁密佈毛細血管,氧氣可溶於體表的黏液裡,然後進入體壁的血管中,體內的二氧化碳也經過體壁的毛細血管由體表排出。

6、環節動物的主要特徵:身體呈圓筒形;由許多彼此相似的體節構成,靠剛毛或疣足輔助運動。

7、蚯蚓對人類的益處:①疏鬆和改良土壤,提高土壤肥力;②富含蛋白質;③處理垃圾等有機廢物。

第三節軟體動物和節肢動物

一、軟體動物

(代表動物:河蚌、蝸牛、烏賊、扇貝、文蛤、縊蟶等)

1、軟體動物有10萬種以上,是動物界的第二大群。

2、外面有兩片大小相近的石灰質貝殼,因而稱為“雙殼類”,殼內的身體表面有外套膜,貝殼就是由外套膜分泌的物質形成的。P12圖

3、雙殼類動物用足緩緩地運動,利用鰓與水流進行氣體交換。

4、軟體動物的特徵:柔軟的身體表面有外套膜,大多具有貝殼;運動器官是足。

5、軟體動物對人類的價值與危害

二、節肢動物

代表動物:蝗蟲,還有蟬、蟋蟀、蝴蝶、蜘蛛、蜈蚣、蝦、蟹、蚊、蠅等。

1、節肢動物是最大的動物類群,目前種類有120萬種以上,佔所有動物種類的80%以上。昆蟲是節肢動物的一分類

2、蝗蟲身體分頭部(一對觸角、三個單眼、一對複眼、口器)、胸部(前足、中足、後足、兩對翅)、腹部(氣門)三部分。P15圖

3、身體表麵包著堅韌的外骨骼,不僅能保護自已,還能防止體內水分蒸發的作用,但外骨骼會限制昆蟲的發育和長大,所以昆蟲需要定期蛻皮。

4、昆蟲的基本特徵:有一對觸角、三對足、一般有兩對翅。5、節肢動物因附肢分節而得名,主要特徵是:體表有堅韌的外骨骼;身體和附肢都分節。

6、節肢動物與人類的關係密切。

第四節魚

1、前三節認識的動物體內沒有由脊椎骨組成的脊柱,統稱為無脊椎動物。本節魚以後的動物身體內部有由脊椎骨組成的脊柱,統稱為脊椎動物。

2、魚是脊椎動物中種類最多的一個類群,佔脊椎動物種類的一半以上。我國有淡水魚1000多種,著名的“四大家魚”是青魚、草魚、鰱魚、鱅魚。我國的海洋魚有20xx種。

3、魚分頭部、軀幹部和尾部三部分。①前進動力:軀幹部、尾鰭;②前進方向:尾鰭;③保持平衡:腹鰭;④感覺器官:側線。P20-22圖適合水中生活的特徵有:

(1)流線型,減少魚在水中運動時遇到的阻力。(2)體表有鱗片,表面有黏液,起保護身體作用。(3)魚的脊柱支撐身體,兩側有發達的肌肉,對運動起重要作用。(4)魚在水中通過尾部和軀幹部的擺動以及鰭的協調作用游泳。

(5)魚用鰓呼吸,鰓的主要部分是鰓絲(作用:吸收氧氣和排出二氧化碳),鰓絲中密佈鮮紅色的毛細血管(氣體交換)

4、魚的主要特徵:生活在水中;體表常有鱗片覆蓋;用鰓呼吸;通過尾部和軀幹部的擺動以及鰭的協調作用游泳。

5、我國於1986年起實行《中華人民共和國漁業法》規定以“養殖為主”

第五節

兩棲動物和爬行動物

一、兩棲動物

代表動物:青蛙,還有:蟾蜍、大鯢、蠑螈

1、蝌蚪形態和內部結構像魚,有尾,用鰓呼吸,只能在水裡生活。蝌蚪發育成青蛙後,尾和鰭消失了,生出四肢和肺,可以在陸地生活,屬於兩棲動物。

2、青蛙的外形特點:眼睛後面有鼓膜,可感知聲波;頭部前端有一對鼻孔,呼吸氣體的通道;前肢短小,可支撐身體;後肢發達,趾間有蹼,既能跳躍也能划水。所以青蛙既能在水中生活,又能在陸地生活。青蛙面板能分泌黏液,溼潤的面板裡密佈毛細血管,可進行氣體交換,輔助肺呼吸。P25圖

3、兩棲動物的特徵:幼體生活在水中,用鰓呼吸;成體大多生活在陸地上,也可在水中游泳,用肺呼吸,面板可輔助呼吸。

4、兩棲動物的益處:減少農作物蟲害,以減少施用農藥的汙染。

二、爬行動物

代表動物:蜥蜴,還有:龜、鱉、蛇、鱷、恐龍等

1、蜥蜴的外形特點:頭部有頸,可以靈活地轉動,便於尋找食物和發現敵害;四肢短小,不能跳躍,但能貼地面迅速爬行;面板乾燥,表面覆蓋角質的鱗片,既可以保護身體又能減少體內水分的蒸發。

2、蜥蜴的肺比青蛙發達,氣體交換能力更強,只靠肺呼吸。

3、青蛙在水中產卵並受精,而蜥蜴在陸地產卵,卵外有堅韌的卵殼保護,使卵能在陸地發育成幼蜥。因此蜥蜴的生殖和發育可以擺脫對水環境的依賴,這是蜥蜴能終生生活在陸地上的重要原因。

4、爬行動物的特徵:體表覆蓋角質的鱗片或甲;用肺呼吸;在陸地上產卵,卵表面有堅韌的卵殼。

第六節鳥

1、鳥的種類很多,是脊椎動物中數量僅次於魚的一個類群。

2、除了鴕鳥、企鵝等少數鳥不能飛以外,絕大多數鳥都是善於飛行的。

3、鳥適於飛行的形態結構特點有哪些呢?P33圖

(1)身體呈流線型,可減少飛行中空氣的阻力。

(2)體表覆蓋羽毛前肢變成翼,翼上生有幾排大型羽毛

(3)骨骼輕、薄、堅固,減少體重;胸骨上有龍骨突;胸肌發達。

(4)視覺發達,有的能在飛行中捕食,食量大,消化能力強,殘渣很快隨糞便排出體外,減輕重量。

(5)呼吸作用旺盛,具有與肺相通的氣囊,可輔助呼吸。心跳頻率快,體溫高而恆定。

4、鳥的體溫不會隨著環境溫度的變化而改變,是恆溫動物。魚、兩棲動物和爬行動物,體溫隨環境溫度的變化而改變,是變溫動物。恆定的體溫增強了動物對環境的適應能力,擴大了動物的分佈範圍。

5、鳥產卵繁殖後代,卵表面有堅硬的卵殼,起保護作用。

6、鳥的主要特徵:體表覆羽;前肢變成翼;有喙無齒;有氣囊輔助肺呼吸。

第七節哺乳動物

代表動物:鯨(不是魚)、猴、蝙蝠、馬、象、兔、狼等

1、主要特徵:(1)體表被毛:除了鯨等少數水生種類的體毛退化以外,哺乳動物的體表都有。體毛有很好的保溫作用。可以維持恆定的體溫,是恆溫動物。

(2)生殖方式:胎生和哺乳,提高了後代的成活率。

(3)牙齒撕咬、切斷和咀嚼食物。牙齒有門齒、犬齒和臼齒的分化,既提高了哺乳動物的攝取食物能力,又增強了對食物的消化能力。P38圖

(4)高度發達的神經系統和感覺器官,能夠靈敏地感知外界環境的變化。

2、哺乳動物與人類的關係:(1)家畜是由野生動物馴養而來的,是動物蛋白的重要來源;(2)野生動物維持生態系統的平衡起重要作用;(3)導盲犬、警犬、軍馬等是人類得力的助手。(4)哺乳動物對人類的困擾:鼠類對農、林、牧業造成危害,還會傳播疾病。

第二章動物的運動和行為

第一節動物的運動

1、運動系統的組成:骨、關節和肌肉;骨與骨之間通過關節等方式相連形成骨骼,附著在骨骼上的肌肉稱為骨骼肌。

2、關節的組成:關節頭、關節窩、關節腔(滑夜減少摩擦、關節軟骨減少摩擦)、關節囊(牢固)

3、肌肉中間較粗的部分叫肌腹,兩端較細的呈乳白色的部分叫肌腱,肌腱可繞過關節連在不同的骨上。P44圖

4、骨的運動靠骨骼肌的牽拉。骨骼肌受到神經傳來的刺激收縮時,就會牽動骨繞關節活動,於是軀體的相應部位就會產生運動。例項:屈肘動作(肱二頭肌收縮,肱三頭肌舒張),伸肘動作(肱三頭肌收縮,肱二頭肌舒張)

5、運動並不是僅靠運動系統來完成的,還需要其他系統如神經系統的調節。運動所需要的能量,有賴於消化系統、呼吸系統、迴圈系統等的配合。

6、哺乳動物主要靠四肢支撐身體,骨在骨骼肌的牽拉下圍繞著關節運動,從而完成各種動作,有很強的運動能力,這樣有利於尋覓食物、躲避敵害、爭奪棲息地和繁殖後代。

7、動物的運動方式千差萬別:水螅固著在水草上,很少移動身體;蝸牛靠肉質足緩慢爬行;蚯蚓只有肌肉沒有骨骼,只能緩慢蠕動;蝗蟲有肌肉和外骨骼,胸部有三對足和兩對翅,能跳躍和飛行;家鴿與飛行的肌肉發達,有輕而堅固的骨骼,飛行速度快,飛行距離遠。

第二節先天性行為和學習行為

1、動物行為的多種多樣:取食行為、防禦行為、攻擊行為、繁殖行為、遷徙行為、領域行為、社會行為等。

2、從行為獲得的途徑看,動物的行為分成:

(1)動物生來就有的,由動物體內的遺傳物質所決定的行為,稱為先天性行為。

(2)在遺傳因素的基礎上,通過環境因素的作用,由生活經驗和學習而獲得的行為,稱為學習行為。

先天性行為是學習行為的基礎。

先天性行為能使動物適應環境,得以生存和繁殖後代。學習行為可以讓它們更好地適應複雜環境的變化。動物越高等,學習能力越強。

3、探究:研究一種動物的行為

方法:觀察法和實驗法,以及兩種方法的結合。

第三節社會行為

1、營群體生活動物:螞蟻、蜜蜂、猴、狒狒、象、鹿等,它們群體內部不同成員之間分工合作,共同維持群體的生活。2、社會行為的特徵:具有社會行為的動物群體內部往往形成一定的組織,成員之間有明確的分工,有的群體中還形成等級。如“領頭羊”“首領雄狒狒”

3、群體中的資訊交流:動作、聲音、氣味;群體中的資訊交流,在群體覓食、禦敵和繁衍後代等有重要的意義。利用提取或人工合成的昆蟲性外激素可以誘捕相應的農業害蟲。

第三章動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

1、在維持生態平衡的重要作用。在自然生態系統中,各種生物之間、生物與環境之間存在著相互依賴、相互制約的關係。在生態系統中,生物的種類、各種生物的數量和所佔的比例總是維持在相對穩定的狀態,這種現象就叫作生態平衡。2、促進生態系統的物質迴圈。

3、幫助植物傳粉、傳播種子。有利於擴大植物的分佈範圍。但某種動物數量過多時,也會對植物造成危害,如蝗災、蚜蟲害。

第四章細菌和真菌

第一節細菌和真菌的分佈

1、菌落:由一個細菌或真菌繁殖後形成的肉眼可見的集合體稱為菌落。

2、培養細菌、真菌的方法:

(1)配製含有營養物質的培養基;(2)高溫滅菌;(3)冷卻;(4)接種,將少量細菌或真菌放在培養基上的過程。(5)培養,恆定溫度的培養箱中培養,或在室內溫暖的地方進行。

3、觀察菌落:細菌菌落比較小,多數光滑粘稠或乾燥粗糙,白或黃色;

真菌菌落比細菌大幾倍或幾十倍,絨毛狀、絮狀或蜘蛛網狀,紅、褐、綠、黑、黃色。從菌落的形態、大小和顏色可以大致區分細菌和真菌,以及它們的不同種類。

4、細菌和真菌的廣泛分佈:土壤中、水裡、空氣中及至人體及動物和某些極端環境,都可以找到細菌和真菌。細菌和真菌的生存需要一定的條件,如水分、適宜的溫度、有機物或有的要在無氧條件下生存(如泡菜製作)。

第二節細菌

1、細菌的發現:17世紀後葉,荷蘭人列文.虎克製作了顯微鏡,觀察發現了細菌;法國科學家巴斯德證實細菌不是自然發生的,而是由原來已經存在的細菌產生的。巴斯德還發現了乳酸菌、酵母菌(真菌的一種),提出了儲存酒和牛奶的巴氏消毒法以及防止手術感染的方法,後人稱他為“微生物學之父”。

2、細菌的大小:大約10億個細菌堆積起來,才有一顆小米那麼大。

3、細菌的形態:球菌、桿菌、螺旋菌;單細胞,獨立生活。

4、細菌的結構:細胞壁、細胞膜、細胞質,有的外面還有鞭毛和莢膜。

與植物不同之處:雖有DNA集中的區域,卻沒有成形的細胞核(因此像細菌這樣的生物被稱為原核生物);雖有細胞壁,卻沒有葉綠體(異養)。

5、細菌的營養方式:多數細菌利用現成的有機物,把有機物分解為簡單的無機物,是生態系統的分解者。

6、細菌的生殖:靠分裂生殖在環境適宜的時候,不到半小時分裂一次。

7、細菌分佈廣泛的原因:個體小,繁殖快和形成芽孢的特性。(細菌生長髮育後期,個體縮小,細胞壁增厚,形成芽孢,芽孢是細菌的休眠體,對不良環境有較強的抵抗能力,可隨風飄散,再萌發成細菌)

第三節真菌

1、常見的真菌:香菇、木耳、銀耳;青黴(多細胞個體)、酵母菌(單細胞個體)2、真菌的結構:細胞壁、細胞膜、細胞質、液泡等,真菌的細胞裡都有細胞核。

真菌和動植物都屬於真核生物。真菌細胞內也沒有葉綠體(異養),只能利用現成的有機物生活。青黴的菌體由菌絲(直立菌絲和營養菌絲)和孢子構成;蘑菇的菌體由菌絲(吸收水分和有機物)和子實體(菌柄和菌蓋)組成。

3、真菌的生殖:孢子生殖

第四節細菌和真菌在自然界中的作用

(1)作為分解者參與物質迴圈。即把動植物遺體分解成二氧化碳、水和無機鹽,被植物重新吸收利用,製造有機物。故對於自然界中二氧化碳等物質的迴圈起重要作用

(2)引起動植物和人患病。這類微生物多營寄生生活,從活的動植物體上吸收營養物質。如鏈球菌引起扁桃體炎,真菌引起癬、小麥葉鏽病(注意:腳氣和細、真菌沒關係(是缺維生素B導致的)

(3)與動植物共生。共生指一種生物與另一種生物共同生活在一起,相互依賴、彼此有利的現象,簡言之,互利共生。(1)如真菌與藻類共生形成地衣(2)根瘤菌與豆科植物,(3)與動物:兔、牛、羊內有些細菌幫助分解纖維素(4)與人:人的腸道中有一些細菌能製造維生素B12和維生素K對身體有益

第五節人類對細菌和真菌的利用

1、食品製作。即發酵原理的應用,發酵就是有機物在一定溫度下被酵母或其他菌類分解成某些產物的過程。如:釀酒、製作饅頭和麵包——酵母菌;酸奶、泡菜——乳酸菌;制醋——醋酸菌;制醬——黴菌

2、食品儲存。腐敗原因-------細菌和真菌分解食品中的有機物並在其中生長繁殖所導致;儲存原理-------將細菌和真菌殺死或抑制其生長繁殖;儲存方法-------低溫儲存、高溫滅菌儲存(如巴氏消毒)、缺氧儲存、罐藏法、脫水法、醃製法、真空包裝法、晒制煙燻法、滲透法、冷藏冷凍法、射線法、防腐劑等

3、疾病防治。主要指抗生素治病與轉基因技術生產藥品。抗生素是真菌(另外還有放線菌)產生的可殺死某些致病菌的物質。胰島素是對大腸桿菌轉基因形成治糖尿病的藥物。

4、環境保護。無氧時一些桿菌、甲烷菌可將引發汙染的有機物發酵分解,產生甲烷等,而有氧時另外一些細菌(如黃桿菌)可將這些廢物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這樣都使汙水得到淨化。

第六單元第一章根據生物的特徵進行分類

第一節嘗試對生物進行分類

1、生物分類主要是根據生物的相似程度(包括形態結構和生理功能等)把生物劃分為界、門、綱、目、科、屬、種從大到小的七個等級,並對每一類群地形態結構和生理功能等特徵進行科學的描述,以弄清不同類群之間的親緣關係和進化關係。

2、分類的依據是生物在形態結構和生理功能等方面的特徵。分類的基本單位是種。

3、植物的主要類群:藻類植物、苔蘚植物、蕨類植物、裸子植物、被子植物。(低等到高等、水生到陸生)

4、被子植物的主要分類依據是:花、果實、種子

5、動物的主要類群:原生動物、腔腸動物、扁形動物、線形動物、環節動物、軟體動物、節肢動物、魚類、兩棲類、爬行類、鳥類、哺乳類。(低等到高等、水生到陸生)

6、我國特有的珍稀動物有:金絲猴、白鰭豚、朱䴉、揚子鱷.我國植物界的“活化石”:銀杉、珙桐(鴿子樹)

第二節從種到界

1、科學家根據生物之間的相似程度,把生物分成不同等級的分類單位。

2、生物分成不同等級的目的是為了弄清生物之間的親緣關係,依據是生物之間的相似程度。

3、生物分類單位從大到小依次是界、門、綱、目、科、屬、種

4、種是分類的最基本單位。

5、分類單位越大,包含物種越多,但物種間的相似程度越小,親緣關係越遠;分類單位越小,包含物種越少,而相似特徵越多,同種生物的親緣關係是最密切的。

6、生物命名法:瑞典人林奈提出的雙名法,即屬名+種加詞

第二章認識生物的多樣性

1、生物多樣性內涵:它包括三個層次:生物種類多樣性(即物種多樣性),基因多樣性,生態系統的多樣性.2、我國是裸子植物最豐富國家,被稱為“裸子植物的故鄉”

3、生物種類多樣性,基因多樣性,生態系統的多樣性三者關係:(1)基因多樣性決定種類多樣性,種類多樣性的實質是基因多樣性。(2)生物種類多樣性影響生態系統多樣性。(3)生態系統發生劇烈變化時也會加速生物種類多樣性和基因多樣性的喪失.所以保護生物多樣性的根本措施是保護生物的棲息環境,保護生態系統的多樣性

第三章保護生物的多樣性

1、生物多樣性面臨威脅的原因:(1)生態環境改變和破壞;(2)掠奪式開發利用;(3)環境汙染;(4)外來物種入侵。(如來自國外的水葫蘆)

2、建立自然保護區:含義:是指含有保護物件在內的一定面積的陸地或水體劃分出來進行保護和管理,這個區域就是自然保護區。功能:具有“天然基因庫”、“天然實驗室”和“活的自然博物館”的特點。目的:(1)保護生態系統(如長白山溫帶森林生態系統自然保護區)(2)保護珍稀動植物(如保護斑頭鳥、棕頭鷗等鳥類及其生存環境的青海湖鳥島保護區

3、建立自然保護區是保護生物多樣性最為有效的措施。

4、生物多樣性的保護:(1)就地保護——建立自然保護區(2)遷地保護——遷出原地,移入植物園、動物園、水族館和瀕危動物繁育中心(3)建立瀕危物種種質庫(種子、精子庫)(4)健全法制管理,全球合作生物的種類多種多樣;不同種生物及同種生物的個體之間的差異,歸根結底是基因組成有差別。生物的生存離不開一定的環境,因此保護生物多樣性,首先要保護生物的棲息環境,保護生態系統的多樣性。

5、為保護生物多樣性,我國相繼頒佈的法律和檔案:《中華人民共和國森林法》、《中華人民共和國野生動物保護法》、《中國自然保護綱要》。我國還是最先加入國際《保護生物多樣性公約》的國家之一。

作為一名公民,在保護我國的生物多樣性方面,應當如何做?

(1)人人都來植樹造林;(2)開展愛鳥周活動;(3)人人都來消滅白色垃圾;

(4)不隨地吐痰,不隨意打鳥,不攀折花木等

6、植物的分類:

無莖葉(無根):藻類植物(如:水綿、海帶)

無種子無根的(假根):苔蘚植物(如:葫蘆蘚)

有莖葉有根的:蕨類植物(如:腎蕨)種子無果皮包被:裸子植物(如:松樹、杉樹)

有種子種子有果皮包被:被子植物

(1)單子葉植物:平行脈,一片子葉(如玉米)(2)雙子葉植物:網狀脈,兩片子葉(如大豆)

7、動物的分類:

無脊椎動物:原生動物、腔腸動物、環節動物、軟體動物、節肢動物等。

脊椎動物:魚類、兩棲類、爬行類、鳥類、哺乳類等。

8、生物學家據生物之間的相似程度,把它們分成不同等級的分類單位。

①分類單位由高到低依次為:界、門、綱、目、科、屬、種。

②分類等級越高,所包含生物共同特徵越少;分類等級越低,所包含生物共同特徵越多。

9、桃隸屬於:植物界、種子植物門、被子植物亞門、雙子葉植物綱、薔薇目、薔薇科、梅屬、桃(種)。

馬隸屬於:動物界、脊索動物門、脊椎動物亞門、哺乳綱、奇蹄目、馬科、馬屬、馬(種)。

10、瑞典植物學家林奈在《自然系統》這本書中正式提出科學的生物命名法雙名法。即:屬名+種加詞+命名者(可省略)

11、生物多樣性的內涵包括三個層次:生物種類的多樣性、基因的多樣性、生態系統的多樣性。①種類的多樣性:我國被稱為“裸子植物的故鄉”;苔蘚、蕨類、種子植物位居世界第三,僅次於巴西和哥倫比亞;動物種數也位居世界前列。種類的多樣性實質上是基因的多樣性。

②基因的多樣性:包括種間基因的多樣性和種內基因(如袁隆平的雜交水稻)的多樣性。③生態系統的多樣性:森林、草原、海洋、湖泊、溼地、農田、城市生態系統等。④保護生物多樣性的根本措施是:保護生物的棲息環境,保護生態系統的多樣性。⑤保護生物多樣性

八年級生物知識點總結15

食物鏈和食物網中的各種生物之間存在著相互依賴、相互制約的關係,動物是食物鏈和食物網中的重要組成成分,對於維持生態平衡有著重要的作用。(所以不能濫殺動物)

2、動物能促進生態系統的物質迴圈

3、動物能幫助植物傳粉、傳播種子

4、某些動物對植物有害:如蝗蟲會危害禾本科植物,蚜蟲會吮吸植物的汁液。

5、動物與仿生

生物防治就是利用生物來防治病蟲害。如用瓢蟲控制棉蚜數量。主要方法有:以蟲治蟲、以鳥治蟲、以菌治蟲。

仿生:科學家通過對動物的認真觀察和研究,模仿動物的某些結構和功能來發明創造各種儀器裝置,就是仿生。如:雷達與蝙蝠、長頸鹿與宇航服、螢火蟲與冷光燈、龜甲與薄殼建築

第四章

細菌和真菌

1、菌落:一個細菌或真菌繁殖後形成的肉眼可見的集合體稱為菌落。饅頭上長出的一個個菌斑就是黴菌的菌落。

2、細菌菌落與真菌菌落的區別是:

大小

形態

顏色

細菌

表面或粗糙乾燥或光滑粘稠

無色或黃白色

真菌

絨毛狀、絮狀、蜘蛛網狀

紅、褐、綠、黑等

3、培養細菌和真菌的方法:配製培養基

→高溫滅菌

→冷卻接種

→恆溫培養。

高溫滅菌的目的是:殺死培養皿和培養基內原有的菌。

接種前冷卻的目的是:以免高溫殺死要接種的菌。

4、細菌真菌生存的基本條件是:

適宜的溫度、一定的水分、充足的有機物。有的細菌並不需要氧,這樣的菌叫做厭氧菌(如乳酸菌、破傷風桿菌)。

5、發現細菌的是列文虎克。“微生物學之父”是巴斯德,他通過“鵝頸瓶實驗”證實了“細菌不是自然發生的,而是由原來已經存在的細菌產生的”。他還發現了乳酸菌、酵母菌,發明了巴氏消毒法和防止手術感染的方法。

6、細菌:

(1)觀察工具:個體十分小,必須用高倍顯微鏡或者電鏡觀察。

(2)根據形態分為:球菌、桿菌、螺旋菌。細菌都是單細胞的。

(3)基本結構:有細胞壁、細胞膜、細胞質、DNA。特殊結構:鞭毛和莢膜(保護)。

(4)細菌與動植物細胞的主要區別是:細菌雖有DNA集中的區域,卻沒有成形的細胞核。這樣的生物是原核生物。

(5)營養方式:其體內沒有葉綠體,只能利用現成的有機物,大多數是異養。

(6)生殖:細菌的生殖方式為分裂生殖。

(7)細菌分佈廣泛的原因:①分裂生殖②利用芽孢度過不良時期③個體微小易擴散。細菌會形成休眠體芽孢度過不良環境。所以我們平時的殺菌應該以殺死芽孢為原則。

7、常見真菌:多細胞真菌:大型真菌(蘑菇)、黴菌;

單細胞真菌:酵母菌。

8、真菌共同特點有:①細胞都有真正的細胞核,是真核生物。②與植物細胞相比依然沒有葉綠體,因而營養方式為異養。③生殖方式為孢子生殖。

9、青黴孢子是青綠色,著生在直立菌絲上,呈掃帚狀。

第四節

細菌和真菌在自然界中的作用

10、細菌和真菌在自然界中的作用有:

(1)作為分解者參與物質迴圈。這些菌的營養方式是腐生,他們在物質迴圈中的作用是能將動植物的遺體和遺物中的有機物分解成二氧化碳、水和無機鹽等,這些物質又能被

生產者吸收利用。

(2)引起動植物和人患病,這些菌的營養方式為寄生。如鏈球菌可使人患扁桃體炎;臂癬和足癬是由

真菌

引起的。棉花枯萎病、水稻稻瘟病、小麥葉鏽病和玉米瘤黑粉病等也是由真菌引起的。

(3)與動植物共生。有些真菌和細菌與動物或植物共同生活在一起,相互依賴、彼此有利,一旦分開,兩者都不能獨立生活,這種現象叫共生

。例如,地衣是真菌和藻類共生,根瘤是豆科植物和根瘤菌共生。

種類

發酵原理

應用

酵母菌

把葡萄糖轉化為酒精和二氧化碳

釀酒、制饅頭、麵包

乳酸菌

把葡萄糖轉化為乳酸

酸奶、泡菜

醋酸菌

把葡萄糖分解為醋酸

制醋

黴菌

把澱粉分解為葡萄糖

制醬、腐乳

11、對細菌和真菌的利用:

(1)食品的製作:

饅頭或麵包暄軟多孔的原因是酵母菌發酵產生二氧化碳膨脹形成。

釀造甜酒的過程是洗米、淘米→蒸米→冷卻接種→保溫發酵。其中將糯米蒸熟的目的是高溫滅菌,用涼開水衝淋得目的是為酵母菌提供適宜的溫度

很快就將容器密封因為:酵母菌在無氧的環境產生酒精,在有氧的環境中的產物是二氧化碳和水,沒有酒精。所以發酵時儘量不要開啟蓋。

(2)食品的儲存,防止食品腐敗的原理是把細菌和真菌殺死

或抑制它們的生長繁殖。

常見方法和原理為:

食品

儲存方法

原理

牛奶

巴氏消毒法

高溫滅菌

罐頭

罐藏法

袋裝肉腸

真空包裝法

破壞需氧菌的生存

幹蘑菇

脫水法

除去食物中水分,抑制菌的生長和繁殖

臘肉

晒制與煙燻法

鹹菜、鹹鴨蛋

醃製法

果脯

滲透儲存法

(3)疾病防治,有些真菌可以產生能殺死細菌的物質叫抗生素,如青黴菌能產生青黴,能治療細菌性疾病。胰島素的生產是將控制合成胰島素的基因轉移到大腸桿菌體內。

大腸桿菌是生物反應器,這種技術叫

轉基因

技術。利用大腸桿菌的原因是

繁殖速度快。

(4)環境保護:細菌可以淨化生活汙水,因為在沒有氧的環境中,一些桿菌和甲烷菌,通過發酵把有機物分解產生甲烷

;還有一些細菌在有氧的條件下,也能夠將有機物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使汙水得到淨化。

第五章

病毒

(1)形態

:個體十分微小,只能用奈米表示,只能用電子顯微鏡觀

(2)種類:根據病毒寄生的細胞不同:分為動物病毒、植物病毒、細菌病毒(又叫噬菌體)三類。

(3)結構:由蛋白質外殼和內部的遺傳物質組成,無細胞結構。

(4)繁殖:寄生在活細胞裡靠自己遺傳物質中的遺傳資訊,利用細胞內的物質,製造出新的病毒。(自我複製)

病毒離開了活細胞,通常會變成結晶體,當外界條件適宜時,病毒變侵入活細胞,生命活動就會重新開始。

第六單元

生物的多樣性及其保護

1、生物分類主要是根據生物的形態結構和生理功能等方面的相似程度。分類的基本單位是種。

2、在被子植物中花、果實和種子

往往作為分類的重要依據,如水稻和小麥的分類。

3、動物的分類除了要比較外部形態結構,往往還要比較動物的內部結構

和生理功能。

4、根據真菌形態結構特徵,可以將真菌分為酵母菌(單細胞)、黴菌和大型真菌等類群。

5、植物分兩類種子植物、孢子植物

。種子植物分兩類被子植物、裸子植物。

孢子植物分三類蕨類、苔蘚、藻類。被子植物分兩類單子葉植物、雙子葉植物。

蕨類植物有根莖葉,苔蘚植物有假根和莖葉,藻類植物無莖葉和根。

6、給生物進行分類的意義:為弄清不同類群之間的親緣關係

進化關係

更好的認識生物的多樣性和保護生物的多樣性。

7、生物可以分為

植物界、動物界

和其他的幾個界,每個界又被分為六個更小的等級,它們從大到小依次是

界、門、綱、目、科、屬、種。如果增加亞門,應處於門綱之間。

8、分類單位越大,生物種類越

多,生物的共同特徵越少,親緣關係越遠

分類單位越小,生物種類越

少,生物的共同特徵越多,親緣關係越近

9、種是最小、最基本的分類單位,一種生物就是一個物種,共同特徵最多的分類單位是種

10、生物的多樣性包括

生物種類的多樣性、基因的多樣性、生態系統的多樣性。

11、植物中居世界第三的苔蘚、蕨類、和種子植物。動物中居世界前列的魚類、鳥類、哺乳類。我國被稱為裸子植物的故鄉。相對較少的生物種類是爬行類。

12、生物種類的多樣性實質是基因的多樣性。基因的多樣性對生物的遺傳育種改良作物品種有重要意義。

13、保護生物多樣性的根本措施:保護生物的棲息地,保護生態系統的多樣性。

14、植物活化石:銀杉、珙桐。藏羚羊是我國特有物種。

15、生物多樣性面臨威脅的原因:亂砍濫伐、濫捕亂殺、環境汙染、外來物種入侵

16、森林下降是因為亂砍濫伐(合理利用森林資源不會破環生態平衡)。

藏羚羊數量減少是因為濫捕亂殺。生活汙水的排放,導致水中營養物質增多,藻類大量繁殖,導致水中缺氧,水中生物缺氧死亡。水葫蘆瘋長是因為水葫蘆使其他生物的生存空間和營養物質減少。

17、保護生物多樣性最有效的措施是:建立自然保護區(就地保護)。其他措施:把瀕危動物遷出原地,遷入動植物園、水族館、繁育中心(遷地保護)。建立瀕危物種的種質庫。頒佈和實施法律。

18、自然保護區的功能是天然基因庫,是天然實驗室,是活的自然博物館。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