園林方案彙報ppt三篇

來源:果殼範文吧 5.89K

篇一:園林專案PPT彙報內容框架

園林方案彙報ppt三篇

1.0 基地分析

1.1區位分析

1.2 歷史民俗

1.3上層規劃解讀

1.4現狀土地利用情況

1.5交通路網分析

1.6 SWOT分析

2.0 案例分析

2.1 案例分析一

2.2 案例分析二

2.3 案例分析總結 3.0 規劃總則

3.1 規劃範圍

3.2 規劃依據與方法

3.3 規劃原則

3.4 規劃理念、定位與目標 4.0 前期方案甄選

4.1 前期方案一

4.2 前期方案二

4.4 初步方案比選一

4.5 初步方案比選二

4.6 最終推薦方案

5.0 總體概念規劃

5.1 規劃總平面

5.2 總體鳥瞰

5.3 總體佈局結構圖

5.4 交通遊覽分析圖

5.5 豎向規劃控制圖

5.6 設施佈置規劃圖

5.7 燈具選型示意

5.8 鋪地材料選擇

5.9 綠化種植規劃 6.0 分割槽詳細規劃

6.1 西林園平面圖 ……

7.0 規劃技術經濟指標 用地型別 面積(公頃) 百分比

(%) 備註

用地總面積

綠化用地

建築用地

道路廣場用地

停車場用地 40.2 32.4 0.3 6.9 0.6 100 80.6 0.7 17.2 含棧道 1.5

篇二:河南理工大學園林藝術PPT彙報

PPT

一、教學目標 彙報

1、知識與技能:欣賞中外傑出的園林藝術,瞭解東西方傳統園林藝術的不同特色和現代景觀園林藝術的多樣性變化。引導學生探討並體驗不同園林風格背後的審美文化上的差異,注重學生體會中國園林的特殊意義,能注意和生活結合。

2、方法與過程:教學中以身邊的中國園林建築為引導,引起關注—深入討論—領會魅力—感悟成就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學生們應該深切領會中國園林藝術的精髓,體會中華文化的博大精深,增強民族自豪感,同時拓寬眼界,相容幷蓄,領略外國造園藝術的成就,不能固步自封,這樣才能對古今中外的園林藝術概貌有一個總體的認識,從而客觀地評價中國園林在世界上的地位、意義和價值,更好地理解民族傳統,將其發揚光大。

二、重點與難點

重點:幫助學生了解中外園林的主要流派及其特徵,建立對園林藝術概貌的認識,培養初步的鑑賞能力。在園林藝術發展過程中,形成了風格迥異的分支,各自有著獨特的文化傳統、審美追求、造園手法和藝術風格。

難點:探索不同園林藝術流派的產生原因及發展脈絡,從而學會分析藝術現象背後的本質原因和決定因素。

篇三:園林植物PPT總結

園林植物PPT總結

在垂直面上,植物能通過幾種方式影響著空間感。樹幹:樹幹如同直立於外部空間中的支柱,它們多是以暗示的方式,而不僅僅是以實體限制著空間。其空間封閉程度隨樹幹的大小、疏密以及種植形式而不同。樹幹越多,如像自然界的森林,那麼空間圍合感越強。樹幹暗示空間的其他例子:種滿行道樹的道路、鄉村中的植籬或小塊林地。即使在冬天,無葉的枝椏也能暗示著空間的界限。 葉叢:植物的葉叢是影響空間圍合的第二個因素。葉叢的疏密度和分枝的高度影響著空間的閉合感。闊葉或針葉越濃密、體積越大,其圍合感越強烈。而落葉植物的封閉程度,隨季節的變化而不同。在夏季,濃密樹葉的樹叢,能形成一個個閉合的空間,從而給人一內向的隔離感。在冬季,同是一個空間,則比夏季顯得更大、更空曠,因植物落葉後,人們的視線能延伸到所限制的空間範圍以外的地方。在冬天,落葉植物是靠枝條暗示著空間範圍,而常綠植物在垂直面上能形成周年穩定的空間封閉效果。

植物的枝葉猶如室外空間的天花板,限制了伸向天空的視線,並影響著垂直面上的尺度(圖。當然,此間也存在著許多可變因素,例如季節、枝葉密度、以及樹木本身的種植形式。當樹木樹冠相互覆蓋、遮蔽了陽光時,其頂面的封閉感最強烈。亨利·P.阿諾德在他的著作《城市規劃中的樹木》中介紹到,在城市佈局中,樹木的間距應為3—5m,如果樹木的間距超過了9m,便會失去視覺效應。 空間的三個構成面(地平面、垂直面、頂平面)在室外環境中,以各種變化方式互相組合,形成各種不同的空間形式。但不論在何種情況中,空間的封閉度是隨圍合植物的高矮大小、株距、密度以及觀賞者與周圍植物的相對位置而變化的。例如,當圍合植物高大、枝葉密集、株距緊湊、並與賞景者距離近時,會顯得空間非常封閉。

在運用植物構成室外空間時,如利用其它設計因素一樣,設計師應首先明確設計目的和空間性質(開曠、封閉、隱密、雄偉等),然後風景園林師才能相應地選取和組織設計所要求的植物。利用植物而構成的一些基本空間型別:開敞空間、半開敞空間、覆蓋空間、完全封閉空間、垂直空間等。

風景園林師僅藉助於植物材料作為空間限制的因素,就能建造出許多型別不同的空間。

植物材料作為空間限制的因素,能建造出相互聯絡的空間序列。植物就像一扇扇門,一堵堵牆,引導遊人進出和穿越一個個空間。在發揮這一作用的同時,植物一方面改變空間的頂平面的遮蓋,一方面有選擇性地引導和阻止空間序列的視線。植物能有效地“縮小”空間和“擴大”空間,形成欲揚先抑的空間序列。設計師在不變動地形的情況下,利用植物來調節空間範圍內的所有方面,從而能創造出豐富多彩的空間序列。

植物通常是與其它要素相互配合共同構成空間輪廓。例如,植物可以與地形相結合,強調或消除由於地平面上地形的變化所形成的空間 。如果將植物植於凸地形或山脊上,便能明顯地增加地形凸起部分的高度,隨之增強了相鄰的凹地或谷地的空間封閉感。與之相反,植物若被植於凹地或谷地內的底部或周圍斜坡上,它們將減弱和消除最初由地形所形成的空間。因此,為了增強由地形構成的空間效果,最有效的辦法就是將植物種植於地形頂端、山脊和高地,與此同時,讓低窪地區更加透空,最好不要種植物。

植物還能改變由建築物所構成的空間。植物主要作用,是將各建築物所圍合的大空間再分割成許多小空間。例如在城市環境和校園佈局上,在樓房建築構成的

硬質的主空間中,用植物材料再分割出一系列親切的、富有生命的次空間。如果沒有植被,城市環境無疑會顯得冷酷、空曠、無人情味。

從建築角度而言,植物也可以被用來完善由樓房建築或其它設計因素所構成的空間範圍和佈局。主要包括圍合、連線 兩種方式

(1)圍合:這術語的意思就是完善大致由建築物或圍牆所構成的空間範圍。當一個空間的兩面或三面是建築和牆,剩下的.開敞面則用植物來完成整個空間的“圍合”或完善

連線:連線是指植物在景觀中,通過將其它孤立的因素以視覺將其連線成一完整的室外空間。像圍合那樣,運用植物材料將其它孤立因素所構成的空間給予更多的圍合面。連線形式是運用線型地種植植物的方式,將孤立的因素有機地連線在一起,完成空間的圍合。

植物材料如直立的屏障,能控制人們的視線,將所需的美景收於眼裡,而將俗物障之於視線以外。障景的效果依景觀的要求而定,若使用不通透植物,能完全屏障視線通過,而使用不同程度的通透植物,則能達到漏景的效果。為了取得一有效的植物障景,風景園林師必須首先分析觀賞者所在位置,被障物的高度,觀賞者與被障物的距離以及地形等因素。所有這些因素都會影響所需植物屏障的高度、分佈以及配置。就障景來說,較高的植物雖在某些景觀中有效,但並非絕對。 研究植物屏障各種變化的最佳方案,就是沿預

定視線畫出視線分析圖。然後將水平視線長度和被障物高度準確地標在區域內。最後,風景園林師通過切割視線,就能定出屏障植物的高度和恰當的位置了。在上圖中,A點為最佳位置。當然,假如視線內需要更多的前景,B和C點也是可以考慮的。除此之外,另一需要考慮的因素是季節。在各個變化的季節中,植物都能成為障景的話,則常綠植物能達到這種永久性屏障作用。

控制私密性與障景功能大致相似的作用。私密性控制就是利用阻擋人們視線高度的植物,進行對明確的所限區域的圍合。私密控制的目的,就是將空間與其環境完全隔離開。私密控制與障景二者間的區別,在於前者圍合併分割一個獨立的空間,從而封閉了所有出入空間的視線。而障景則是慎重種植植物屏障,有選擇地屏障視線。私密空間杜絕任何在封閉空間內的自由穿行,而障景則允許在植物屏障內自由穿行。在進行私密場所或居民住宅的設計時,往往要考慮到私密控制。由於植物具有遮蔽視線的作用,因而私密控制的程度,將直接受植物的影響。如果植物的高度高於2 m,則空間的私密感最強。齊胸高的植物能提供部分私密性(當人坐於地上時,則具有完全的私密感)。而齊腰的植物是不能提供私密性的,即使有也是微乎其微的。

植物材料不僅從建築學的角度上被運用於限制空間、建立空間序列、屏障視線以及提供空間的私密性,而且還有許多美學功能。植物的建造功能主要涉及到設計的結構外貌,而美學功能則主要涉及其觀賞特性,包括植物的大小、色彩、形態、質地以及與總體佈局和周圍環境的關係等,都能影響設計的美學特性。植物種植設計的觀賞特徵是非常重要的。這是因為任何一個賞景者的第一印象便是對其外貌的反應。種植設計形式也能成功地完成其它有價值的功能,比如建立空間、改變氣溫以及保持土壤。

植物最重要的觀賞特性之一,就是它的大小。因此,在為設計選擇植物素材時,應首先對其大小進行推敲。因植物的大小直接影響著空間範圍、結構關係以及設計的構思與佈局。

大中型喬木:從大小以及景觀中的結構和空間來看,最重要的植物便是大中型

喬木。大喬木的高度在成熟期可以超過12m高,而中喬木最大高度可達9-12m。這類植物因其高度和麵積,而成為顯著的觀賞因素。它們的功能像一幢樓房的鋼木框架,能構成室外環境的基本結構和骨架,從而使佈局具有立體的輪廓 為了達到最大的遮蔭效益,大中喬木應種植在空間或樓房建築的西南、西面或西北面。

由於炎熱的午後,太陽的高度角在發生變化,在西南面種最高的喬木,與西北面次高的喬木形成的遮蔭效果是相同的。夏季對空調機的遮蔭,還能提高空調機的效率。美國冷卻研究所的研究表明,被遮蔭的分離式空調機冷卻房間,能節能3%。 小喬木最大高度為4.5—6m的植物為小喬木。如同大中喬木一樣,小喬木在景觀中也具有許多潛在的功能。小喬木能從垂直面和頂平面兩方面限制空間。視其樹冠高度而定,小喬木的樹幹能在垂直面上暗示著空間邊界。當其樹冠低於視平線時,它將會在垂直面上完全封閉空間。當視線能透過樹幹和枝葉時,這些小喬木像前景的漏窗,使人們所見的空間有較大的深遠感 。

頂平面上,小喬木樹冠能形成室外空間的天花板,這樣的空間常使人感到親切。在有些情況中樹冠極低,從而能防止人們的穿行。小喬木適合於受面積限制的小空間,或要求較精細的地方。

小喬木和觀賞植物也可作為焦點和構圖中心。這一特點是靠其大小,或是觀賞植物的明顯形態、花或果實來完成。

按其特徵,觀賞植物通常作為視線焦點而被佈置在那些醒目的地方,如人口附近,通往空間的標誌、突出的景點上。在狹窄的空間末端,也可以用觀賞植物,使其像一件雕塑或是抽象形象,以引導和吸引遊人進入此空間。若序列地佈置觀賞植物,人們就能在它們的引導下從一個空間進入另一空間。觀賞植物甚至能僅因其觀賞特性,就被用於設計中去。從觀賞植物的生長習性來看具有四種不同魅力的季節:春花、夏葉、秋色、冬枝。

高灌木:其最大高度為3—4.5m。與小喬木相比較,灌木不僅較矮小,而且最明顯的是缺少樹冠。一般說來,灌木葉叢幾乎貼地而長,而小喬木則有一定距離,從而形成樹冠或林蔭。在景觀中,高灌木猶如一堵堵圍牆,能在垂直面上構成空間閉合。僅高灌木所圍合的空間,其四面封閉,頂部開敞。由於這種空間具有極強向上的趨向性,因而給人明亮、歡快感。

高灌木還能構成極強烈的長廊型空間,將人的視線和行動直接引向終端。如果高灌木屬於落葉樹種,那麼空間的性質就會隨季節而變化,而常綠灌木能使空間保持始終如一。

高灌木還能構成極強烈的長廊型空間,將人的視線和行動直接引向終端。如果高灌木屬於落葉樹種,那麼空間的性質就會隨季節而變化,而常綠灌木能使空間保持始終如一。

中灌木:包括高度為1-2M的植物,植物的葉叢通常貼地或僅微微高於地面。中灌木的設計功能與矮小灌木基本相同,只是合圍空間範圍較之稍大點。此外,中灌木還能在構圖中起到高灌木或小喬木與矮小灌木之間的視線過渡作用。 矮小灌木:矮灌木是植物尺度上較小的植物。成熟的矮灌木最高僅1m。但是,矮灌木的最低高度必須在30cm以上,因為凡低於這一高度的植物,一般都作為地被植物對待。

矮灌木能在不遮擋視線情況下限制或分隔空間。由於矮灌木沒有明顯的高度,因此它們不是以實體來封閉空間,而是以暗示的方式來控制空間。因此,為構成一個四面開敞的空間,可在垂直面上使用矮灌木。與此功能有關的例子是,

種植在人行道或小路兩旁的矮灌木,具有不影響行人的視線,又能將行人限制在人行道上的作用。在構圖上,矮灌木也具有從視覺上連線其它不相關因素的作用。不過,它們這一作用在某種程度上不同於地被植物,地被植物是使其它不相關因素,放置於相同的地面上,而產生視覺上的聯絡,而矮灌木則有垂直連線的功能,這點與矮牆相似。因此,當我們從立面圖上來看,矮灌木對於構圖中各因素具有較強烈的視覺聯絡

矮灌木的另一功能,是在設計中充當附屬因素。它們能與較高的物體形成對比,或降低一級設計的尺度,使其更小巧、更親密。鑑於其尺度矮小,故應大面積地使用,才能獲得較佳的觀賞效果。如果使用面積小(相對總體佈局而言),其景觀效果極易喪失。但如果過分使用許多瑣碎的矮灌木,就會使整個佈局顯得無整體感。

地被植物:所謂“地被植物”指的是所有低矮、爬蔓的植物,其高度不超過15-30cm。地被植物也各有不同特徵,有的開花,有的不開花,有木本也有草本。 地被植物可以作為室外空間的植物性“地毯”或鋪地,此外它本身在設計中還具有許多功能。與矮灌木一樣,地被植物在設計中也可以暗示著空間邊緣。就這種情況而言,地被植物常在外部空間中劃分不同形態的地表面。地被植物能在地面上形成所需圖案,而不需硬性的建築材料。當地被植物與草坪或鋪道材料相連時,其邊緣構成的線條在視覺上極為有趣,而且能引導視線,範圍空間。

地被植物因具有獨特的色彩或質地,而能提供觀賞情趣。當地被植物與具有對比色或對比質地的材料配置在一起時,會引人人勝。具有迷人的花朵、豐富色彩的地被植物,這種作用特別重要。

地被植物還有一功能,是作為襯托主要因素或主要景物的無變化的、中性的背景。例如一件雕塑,或是引人注目的觀賞植物下面的地被植物。作為一自然背景,地被植物的面積需大得足以消除鄰近因素的視線干擾。

地被植物另一設計功能,是從視覺上將其它孤立因素或多組因素聯絡成一個統一的整體。此外,地被植物的作用,就成了一個佈局中各個與不同成分相關聯的共有因素。各組互不相關的灌木或喬木,在地被植物層的作用下,都能成為同一佈局中的一部分。因地被植物能將地面上所有的植物組合在一個共同的區域內,這個普遍的方法適合於環繞一開放草坪的邊緣作為邊緣種植。

地被植物的實用功能,還在於為那些不宜種植草皮或其它植物的地方提供下層植被。地被植物的合理種植場所,是那些樓房附近,除草機難以進入或草叢難以生存的陰暗角隅。此外,一旦地被植物成熟後,對它的養護少於同等面積的草坪。與人工草坪相比較,在較長時間內,大面積地被植物層能節約養護所需的資金時間和精力。地被植物還能穩定土壤,防止陡坡的土壤被沖刷。因為在一個具有4:1坡度的斜坡上種植草皮,剪草養護是極其困難而危險的,因此,在這些地方,就應該用地被植物來代之。

總而言之,植物的大小是所有植物材料的特性中最重要、最引人注意的特徵之一,若從遠距離觀賞,這一特性就更為突出。植物的大小成為種植設計佈局的骨架,而植物的其它特性則為其提供細節和小情趣。一個佈局中的植物大小和高度,能使整個佈局顯示出統一性和多樣性。例如,如果在一小型花園佈局中,其用的所有植物都同樣大小,那麼該佈局雖然出現統一性,但同時也產生單調感。另一方面,若將植物的高度有些變化,能使整個佈局豐富多彩,遠處看去,其植物高低錯落有致,要比植物在其它視覺上的變化特徵更明顯(除了色彩的差異外)。因此,植物的大小應該成為種植設計創作中首先考慮的觀賞特性,植物的

其它特性,都是依照已定的植物大小來加以選用。

單株或群體植物的外形,是指植物從整體形態與生長習性來考慮大致的外部輪廓。雖然它的觀賞特徵不如其大小特徵明顯,但是它在植物的構圖和佈局上,影響著統一性和多樣性。在作為背景物,以及在設計中植物與其它不變設計因素相配合中,也是一關鍵性因素。植物外形基本型別為:紡錘形、圓柱形、水平展開形、圓球形、尖塔形、垂枝形和特殊形。每一種形狀的植物都具有自己獨特的性質,以及獨特的設計應用。

在設計中,紡錘形植物通過引導視線向上的方式,突出了空間的垂直面。它們能為一個植物群和空間提供一種垂直感和高度感。如果大量使用該類植物,其所在的植物群體和空間,會給人一種超過實際高度的幻覺。當與較低矮的圓球形或展開形植物種植一起時,其對比十分強烈,其紡錘形植物猶如一“驚歎號”惹人注目。由於這種特徵,故在設計時應該謹慎使用紡錘形植物。如果在設計中用得數量過多,會造成過多的視線焦點,使構圖“跳躍”破碎。

(2)圓柱形:這種植物除了頂是圓的外,其它形狀都與紡錘形相同。其代表植物有槭樹和紫杉。這種植物型別具有與紡錘形相同的設計用途。

(3)水平展開形:該類植物具有水平方向生長的習性,故寬和高几乎相等。如二喬玉蘭、山楂。展開形植物的形狀能使設計構圖產生一種寬闊感和外延感。展開型植物會引導視線沿水平方向移動,因此,這類植物通常用於佈局中從視線的水平方向聯絡其它植物形態。

如果水平展開型植物重複地靈活運用,其效果更佳。在構圖中展開植物與垂直的紡錘形和圓柱形植物形成對比效果。展開形植物能和平坦的地形、平展的地平線和低矮水平延伸的建築物相協調。若將該植物佈置於平矮的建築旁,它們能延伸建築物的輪廓,使其融匯於周圍環境之中。

(4)圓球形:圓球形植物具有明顯的圓環或球形形狀。這類植物主要有榕樹、國槐。

圓球形植物是植物型別中為數最多的種類之一,因而在設計佈局中,該類植物在數量上也獨佔鰲頭 。不同於紡錘形或展開形植物,該植物型別在引導視線方面既無方向性,也無傾向性。因此,在整個構圖中,隨便使用圓球形植物都不會破壞設計的統一性。圓球形植物外形圓柔溫和,可以調和其它外形較強烈形體,也可以和其它曲線形的因素相互配合、呼應如波浪起伏的地形。

(5)圓錐形:

這種植物的外觀呈圓錐狀,整個形體從底部逐漸向上收縮,最後在頂部形成尖頭。圓錐形植物除具有易被人注意的尖頭外,總體輪廓也非常分明和特殊。因此,該類植物可以用來作為視覺景觀的重點,特別是與較矮的圓球形植物配植在一起時,其對比之下猶為醒目。尤其也可以與尖塔形的建築物或是尖聳的山巔相呼應。鑑於這種性質,有設計理論家認為,這類植物在無山峰的平地並不太適合,應謹慎使用。其次,圓錐形植物也可以協調地用在硬性的、幾何形狀的傳統建築設計中。

(6)垂枝形:垂枝形植物具有明顯的懸垂或下彎的枝條。常見的植物有:垂柳。 在自然界中,地面較低窪處常伴生著垂枝植物,如河床兩旁常長有眾多的垂柳。在設計中,它們能起到將視線引向地面的作用,因此可以在引導視線向上的樹形之後,用垂枝植物。垂枝植物還可種於水岸邊,以配合其波動起伏的漣漪,以象徵著水的流動。為能表現出植物的姿態,最理想的做法是將該類植物種在種植池的邊沿或地面的高處,這樣,植物就能越過池的邊緣掛下或垂下 。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