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施農業發展情況調研報告【優選3篇】

來源:果殼範文吧 2.83W

我們眼下的社會,報告使用的頻率越來越高,報告具有雙向溝通性的特點。一聽到寫報告馬上頭昏腦漲?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設施農業發展情況調研報告,歡迎大家借鑑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設施農業發展情況調研報告【優選3篇】

設施農業發展情況調研報告1

6月16日至20日,XX縣農機局組織技術人員對全縣13個鄉鎮(街道)設施農業發展情況進行了實地調研。與農辦、農業局、畜牧局聯絡,並深入到各鄉鎮(街道)、村,召開了由種植大戶、養殖大戶及有關部門負責人蔘加的座談會,聽取了基層種植、養殖人員的意見和建議,近幾年,設施農業在XX縣種植業結構調整過程中異軍突起,迅速發展,成為該縣農業最具潛力的經濟增長點,顯示了強大的生命力和廣闊的發展前景,種植品種、養殖品種逐漸增多,品種質量有所提高,已經具備了一定規模,並取得了顯著的經濟效益。

一、XX縣設施農業發展的基本情況

近幾年,XX縣設施農業發展迅速,地位日益上升,在全縣農業總收入中佔有較大的比重。據調查統計:全縣種植瓜果、蔬菜的塑料大棚有1.5萬個,規模1667萬平方米,總投資12800萬元,年產值12500萬元,從業人數33000人;

種植西瓜、蔬菜的小拱棚6500個,規模233萬平方米,總投資1500萬元,年產值1050萬元,從業人數1400人;

日光溫室有0.15萬個,規模100萬平方米,總投資3750萬元,年產值1500萬元,從業人數6000人;

設施園藝溫室總數量400個,總規模20萬平方米,總投資800萬元,年產值4000萬元,從業人數2400人。養殖豬、牛、羊等的開敞式設施有15000個,規模13.5萬平方米,總投資3000萬元,年產值3000萬元,從業人數15000人;

養殖雞、鴨、鵝、兔等的有窗式設施2100個,規模133萬平方米,總投資1600萬元,年產值4000萬元,從業人數4000人;

養殖鹿、山雞、孔雀、狐狸、桑蠶、魚等的設施有1400個,規模16400平方米,總投資1800萬元,年產值896萬元,從業人數2800人;

目前該縣共發展設施農業3萬餘畝,推廣設施農業機械20餘臺套,設施農業總投入2.4億元,年總收入2.6億元,且呈逐年增加的趨勢。

二、全縣設施農業型別、投入構成和經營狀況

1、以分散經營為主,極少數集中規模經營。全縣設施農業栽培以分戶經營為主,其中80%以上均在自己承包土地上建設農業設施,自主經營。招商引資建設的設施農業,科技含量較高,採用先進的經營管理方式,由於它們的存在,提升了全縣設施農業的整體水平,達到了國內先進水平,加快了XX縣現代農業的發展步伐。

2、設施栽培經濟效益可觀。根據調查情況看,設施栽培平均效益是露地栽培的5倍以上,有的品種可高達10倍。散戶經營的簡易大棚平均年收入為0.6-1萬元/畝,泗河街道喬家村向日本出口的菊花溫室大棚每畝純收入可達6萬元,效益是很可觀的。

3、設施農業產品主要是外銷為主。如西瓜、蔬菜以前主要銷往北京、濟南等北方城市,現已銷往全國各地。每到成熟季節,外地商販往來於XX,車水馬龍,十分繁榮。他們的到來,保證了全縣設施農業產品的暢通,市場的繁榮也促進了全縣設施農業的'穩定發展。為了雲集各地商販,暢通銷售渠道,XX縣建立了十餘處批發市場。如泗河街道辦事處西關街瓜果、蔬菜批發市場、泗張鎮瓜果批發市場、聖水峪鄉小河村瓜果批發市場等。通過這些批發市場,90%以上的設施農業產品暢銷外地。

4、資金投入。個體農戶投入資金佔74%的比例,計18703萬元,招商引資共計投入設施農業到位資金300多萬元,政府投入資金6547萬元。

經技術人員認真調查發現,XX縣在二十多年的設施栽培實踐中,積累了一套適合全縣特點的設施栽培技術,但與省內外先進設施農業發展技術相比,仍有較大差距。

三、設施農業發展中存在的主要問題

1、經營分散,規模較小。XX縣80%以上的農業設施為分散經營,無論是自建大棚經營還是租賃大棚經營,經營業主各自為戰,相互封閉。由於經營戶主缺乏更新資金,管理技術落後,資訊不暢,較少得到產前、產中、產後等服務,種植產品質量難以有較大提高。大棚設計和施工安裝缺乏技術標準,抵禦自然災害的能力較差,利用率很低。這種經營業主還要受到市場因素的制約,一旦市場銷售不暢,將遭受很大的經濟損失。

2、科技總體水平低。從設施裝置到栽培技術,管理不配套、不規範、難以形成大規模商品生產。XX縣農業設施60%為竹木結構,設施簡陋,圍護材料單一。多年來如遇大風、大雪、寒流災害氣象時,均有倒塌、壓垮、變形等情況發生,造成損失。近幾年全縣迅速發展的日光溫室,具有保溫、節能等特點。建造一個磚牆結構日光溫室大棚每畝需投入2-3萬元,建造時費工費時且投入較高。由於資金和技術方面的原因,推廣得到限制。從配套設施看,裝置不配套,調控能力較差,作業主要靠人力。尤其是溫、光、氣測試裝置,調控裝置基本上是空白,仍然停留在試驗階段。設施栽培小型作業機具也缺乏,除採用小型手扶拖拉機進行耕地作業外,基本上依靠人工作業,而且環境條件十分惡劣。

3、缺乏專業育苗設施。設施栽培是不同於大田栽培的技術體系,從品種選育,栽培技術到管理等應形成一套完整的規範化技術體系。國內外先進的設施農業栽培基地都具有品種繁育基地,專為設施農業提供優良栽培品種。XX縣由於基礎較差,又受資金缺乏影響,這方面的研究開發緩慢。

4、資金短缺,需各方面籌措資金。從全縣目前情況看,土法上馬的大棚(水泥立柱、竹竿棚架、覆蓋草簾)一般為每畝投入6000-8000元。日光溫室大棚(磚牆鋼架結構)一般每畝投入4-5萬元。佔總數90%以上的傳統簡易設施如不及時更新改造,必將被市場淘汰,而更新改造農業設施需大量改造資金,設施農業擴大發展規模也急需資金。由於資金缺乏,各層次設施農業栽培處於徘徊不前的發展狀況。因此,提高農業產品的競爭力,加快發展設施農業已是刻不容緩。

 四、加快設施農業發展的幾點建議

1、科學規劃,分層次發展。制定設施農業發展規劃要從XX縣實際出發,考慮農民的經濟水平和當地自然條件,要突出當地特色,切忌脫離實際、貪大求洋、盲目發展。一是要以市場需求為導向,遵循市場經濟規律,逐步建立由低階到高階,由小型分散到大型規模化的農業設施體系。二是要發揮區域比較優勢,進行規模建設。充分發揮各鄉鎮(街道)資源、經濟、市場和技術優勢。要與土地經營規模相適應。既要發展大規模、高水平的龍頭示範帶動基地,又要發展投資少、見效快、具有當地特色的中小規模的設施農業工程。

2、建設多元化經營機制。XX縣目前已逐步建立起政府投入為引導,農民和社會投資為主體的多元化投入機制。特別通過招商引資建設了水平較先進的設施農業基地。農民建設設施農業的積極性有了很大提高。這說明政府支援與引導設施農業的發展起到了很大作用。一是鼓勵農民投入,農民作業散兵作戰的中小投入者,資金缺乏,技術落後,資訊閉塞,他們所經營的農業設施結構簡單,抗禦自然災害的能力弱,設施產品質量較差,在競爭中處於弱勢地位。要從政策上鼓勵他們,技術上幫助他們,為農民提供產前、產中、產後各環節的服務,特別是產後銷售服務,要保護和培育好各類市場。二是加大政府投入和鼓勵社會團體投資興辦設施農業。特別是提倡股份制經營體制。三是通過招商引資加快發展全縣設施農業。該縣設施農業工程水平較高的是新農村建設幫扶點聖水峪鄉小河村興辦的蔬菜大棚專案。通過吸引外資,彌補縣內發展資金的不足,從而促進全縣設施農業快速發展。

3、選優種植品種,打造品牌優勢。這是設施農業能否迅速發展壯大的決定因素之一。目前,XX縣設施農業栽培初步形成了自己的品牌優勢。西瓜設施栽培經歷近二十年的發展,品種不斷優勝劣態,形成了京欣系列為主要品種,在國內具有一定的影響。品牌優勢是一種無形的資源,要充分利用這些資源,並且在發展過程中,繼續打造新的優質品牌。

4、搞好設施農業工程專案示範,帶動全縣設施農業發展。目前,全縣已有蔬菜、西瓜、花卉、奶牛等設施農業發展示範區,分步在泗河街道、楊柳鎮、星村鎮、中冊鎮、泉林鎮、金莊鎮等鄉鎮(街道)。申報了市級設施農業工程示範專案,有的已批准,形成了各自的設施栽培技術管理體系,取得了寶貴的經驗,但只有西瓜設施栽培形成了產前、產中、產後各過程的體系標準。

5、搞好工程技術與生物技術的結合,實行設施與栽培技術配套。在穩定提高單產的基礎上,著重於品種的增加和產品質量的提高,加強無公害蔬菜、秸杆生物反應堆技術的開發應用。目前縣級設施農業示範區已經著手研究秸杆生物反應堆技術的應用,並已取得效果。

6、引進推廣先進設施裝置。一是耕整地機械推廣應用。目前國內已研製成功了微耕機,可進行犁耕和旋耕作業。二是推廣電動雙向捲簾機。聖水峪鄉小河村安裝的捲簾機構效能好,效益高,很有推廣價值。三是微、滴灌設施技術的推廣應用。該縣泗河街道、星村鎮、高峪鄉等在蔬菜、西瓜栽培中使用效果較好。既可減少室內水分蒸發,減少病蟲害,避免因大水漫灌引起的室溫急劇變化,還可隨灌溉施入可容性肥料,促進增產,增加效益。

五、關於促進設施農業發展的政策措施

1、繼續實行信貸支援。經驗證明,XX縣農行、農村信用社實行的“小額貸款”扶持政策,對發展設施農業起到了積極作用,泗河街道辦事處西曲泗村西瓜栽培大棚建設,總計投入資金達300多萬元,其中貸款即達100多萬元。由於設施農業工程造價較高,投入大,靠農民積累自身發展困難較大。一方面農業設施優化改造工程缺乏資金無法進行,設施農業發展出現徘徊不前的狀況。另一方面新發展專案由於資金問題無法按期投入。

2、加強技術培訓工作。設施農業科技含量高,管理者需要一定的技術水平。全縣目前採取多種辦法進行技術培訓,包括組織技術人員現場指導,鄉鎮(街道)、村級實用技術培訓學校短期集中培訓,以及參觀學習等,取得一定的效果。但由於系統性差,只能解決眼前的一些具體問題,不能按科學的生產標準進行系統管理,建議培訓一批專業技術人員。

3、加強農業招商力度,發展高科技設施農業,提升全縣設施農業質量檔次。外商經營的設施農業在科技方面是該縣的龍頭,其經營管理方式、設施配套等反映了設施農業的發展方向。他們的存在還擴寬了該縣設施農業生產經營範圍,打破了傳統的市場空間,這是該縣發展設施農業所迫切需要的。

4、加強組織領導。①縣、鄉鎮(街道)、村均應把發展設施農業工程列為重要工作來抓,當成農民增收的主要手段之一,設施農業的快速發展也將加快農民實現小康的步伐。要提高認識,加大措施,加快設施農業向縱深發展。②加大政府投入。特別是在起步鄉鎮(街道)、村,政府投資要向設施農業傾斜,要拿出足夠的精力協調,並投入必要的人力、物力和財力。③要搞好縣、鄉鎮(街道)二級示範基地建設。

目前,XX縣縣級示範區起點較高。具有一定的規模和水平。鄉鎮(街道)根據各自特點,要加強設施農業示範的建設管理。形成適合全縣設施農業發展特點的分層次示範體系,帶動全縣各層次設施農業工程迅速發展。

(附:設施園藝、設施養殖發展情況彙總表)

設施農業發展情況調研報告2

設施農業作為現代農業發展的一種重要形式,是專案農業建設的有效載體,是促進高效農業規模化的有效途徑,對於提高農業競爭能力、促進農民增收致富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我市設施農業經過近幾年的強力推進,目前在數量、產量、效益上都取得了明顯突破。

一、基本情況

近年來,我市緊緊圍繞“農業工業化、農村城鎮化、農民市民化、城鄉一體化”總體目標,按照“繼續做大做強農畜產品加工業”的產業定位和建立“綠色特色農畜產品生產基地”的功能定位,重點開展以設施農業、規模化養殖、土地流轉與規模化經營為重點的現代農牧業建設,努力把我市建設成為“呼包鄂經濟圈”食品加工業的優質原料基地、城市居民的“米袋子”、“菜籃子”和休閒度假的綠色生態旅遊區,建設成為中國西部地區規模大、產品層次高、知名品牌多的農畜產品生產、加工、出口基地,推進“塞外糧倉”到“西部廚房”的現代農牧業轉型。

截至____年底,全市設施農業面積達到8.1萬畝,其中日光溫室4.7萬畝,塑料大棚3.4萬畝。全市100畝左右的設施農業園區已發展到63個,200~400畝的有33個,500畝左右的有9個,1000畝左右的有15個。全市參與設施農業建設的企業共32家,企業建設設施農業面積共1.56萬畝,其中溫室1.46萬畝。

全市農業標準化生產基地建設面積627.8萬畝,佔到農作物播種面積的65%,其中農業部認定的全國綠色食品原料標準化生產基地面積216萬畝。綠色食品生產企業45家,獲得綠色食品標誌認證的產品116個;有機食品生產企業8家,獲得有機食品標誌認證的產品47個。“河套番茄”、“河套向日葵”等特色產品獲得了農業部“地理標誌產品”登記保護。河套牌雪花粉、河套白酒、維信羊絨製品、金川牌保健啤酒榮獲中國馳名商標稱號。

二、存在問題

(一)資金短缺制約設施農業發展。一是設施農業的投入非常大,目前我市建一畝磚鋼結構溫室投入14萬元左右,建一畝土鋼結構溫室投入9萬元左右,對收入相對較少的農民來講,還沒有能力完全承擔建設資金;二是設施農業貸款門檻較高,貸款期限短,額度小,加上不能抵押,農民聯戶擔保能力弱,信貸風險大,因而銀信部門放貸積極性不高;三是設施農業科技推廣經費投入不足,工作經費短缺,許多成熟生產技術不能推廣應用,影響了設施農業效益的提高。

(二)農民對設施農業的重要性認識不到位,影響了設施農業的發展。設施農業生產需要一年四季勞作,農民發展設施農業有嫌麻煩的思想。部分農民對設施農業缺乏正確認識,參與意識不強,顧慮較多,政府推動與農民自願差距較大,制約了設施農業的`快速發展。

(三)技術力量薄弱。我市設施發展迅速,生產基地點多面廣,技術指導服務任務繁重,缺乏設施農牧業專業技術人員和農民科技帶頭人,現有技術力量相對薄弱,難以滿足設施農牧業發展需求。

(四)市場體系不健全。各旗縣尚未形成大型農產品物流園,無市場帶動能力,組織化程度較低,蔬菜銷售相對困難,設施蔬菜生產基地規模化種植程度不高,產業鏈條不完整,因而未能形成完善的市場流通服務體系。

按照全市“十二五”規劃目標,到“十二五”末,全市設施農業面積發展到30萬畝以上,設施農產品總量達到60億斤,總產值達到50億元,農民人均來自設施農業的收入達到5000元以上,吸納農村勞動力20萬人。積極穩妥推進土地草牧場承包經營權流轉,推動土地向龍頭企業、專業合作社、種養大戶集中,加快合作經濟組織建設,完善利益聯結機制,發展多種形式的規模化經營。到“十二五”末,全市土地流轉累計達到500萬畝。就目前的發展狀況實現上述目標還有一定難度,為此提出如下建議。

三、建議

一是政策扶持——抓投入。針對發展設施農牧業資金匱乏的實際,通過財政資金的引導,吸引更多的信貸資金、企業投資、社會融資和農民籌資,建立多元化、多渠道、多層次的投入機制,切實加大對設施農牧業的投入力度,確保建設資金及時到位。積極協調銀信部門想方設法解決貸款資金,特別是對於建設規模大的農戶,酌情放低貸款門檻,增加貸款額度。積極爭取國家和自治區有關發展設施農業專案。強化招商引資工作,積極宣傳補貼優惠政策,營造良好的宣傳及輿論環境。依託區位、交通、資源優勢,精心組織、引進一批投資規模大、帶動能力強的大企業,到我市投資設施農業建設,從而輻射帶動周邊發展。

二是拓寬渠道——抓市場。抓生產,必須抓流通,沒有市場流通,設施農牧業難以做大做強。應堅持兩手抓,生產與流通要同步進行,各鄉鎮要轉變政府職能,主動出擊抓銷售。一是率先培育銷售經紀人隊伍,培養營銷大戶,拓展外銷市場。二是依法組建農民專業合作社,組織農民統一管理、經營,提高設施農業組織化程度。三是抓好批發市場建設,創造良好的農產品交易流通平臺,保證農產品貨暢其流。積極發展龍頭企業,建立“公司+合作社+基地+農戶”的新型產業化組織體系,使設施農業建設、生產、流通融為一體,以拉動全市設施農業的健康、快速發展。

三是品牌經營——抓質量。實行標準化生產,提高生產者的質量意識,堅持品牌戰略,打造無公害蔬菜品牌。加快新品種的引進,重點培植一批農產品品牌和商標,抓好無公害蔬菜基地建設,積極做好無公害蔬菜產地認定和產品認證工作,擴大蔬菜生產的知名度和影響力,打造知名品牌。引導有實力的合作社和企業建溫室、建保鮮庫,培養和發動一批經紀人積極參與生產、收儲、保鮮、調運和銷售,提高設施農業組織化水平。

四是依靠科技——抓服務。一是要進一步加強科技人員配備,充實設施農業技術力量,儘快培養一批能進棚實踐指導的專業技術人員,並要整合全市科技人員開展技術承包,實行跟蹤負責,做好技術指導服務工作。二是採取“走出去,引進來”的辦法,籌措專項經費,聘請外地有經驗、懂技術的專業技術人員到實地指導,增強技術支援。三是加強對現有科技人員的技術培訓和知識更新,提高實際操作技能和服務水平。四是要加強對農民的科技培訓。設施農牧業是一項資金、技術、勞力密集型產業,而農民又是設施農牧業的主體,必須抓好對農民的科技培訓,儘快提高廣大農民的科技素質,充分發揮其主體作用。五是集中力量建設先進的試驗示範基地,發揮示範引領作用。

五是科學經營——抓管理。高度重視中介組織和經紀人隊伍建設,真正實現生產環節和市場的對接及連通。加強資訊網路建設,搞好市場資訊服務,組織專門人員長年在周邊城市和地區進行資訊採集、分析和研究,與國內各大蔬菜批發市場實現資訊聯網,建立以資訊和市場指導蔬菜生產的服務機制,提高對市場資訊的快速反應能力。通過供需見面、產品洽談等方式,促進設施農業生產基地與銷售商簽訂購銷意向協議,使蔬菜生產、銷售更具有穩定性,減少產品產銷的盲目性。積極研究供求關係和消費路徑,為農超對接提供相關服務。重視行業協會建設,提升行業自我管理、自我保護、自我完善、自我發展的能力和水平。同時要做好防疫監督工作,保障食品安全。建立完善市、旗兩級農產品質量安全檢測中心和檢測站,重點開展農藥、化肥、新增劑、有毒有害物質和藥物殘留監測,確保農產品質量安全。

設施農業發展情況調研報告3

我市是《xx優勢特色農產品區域佈局與發展規劃》確定的蔬菜主產區之一,設施農業又是市委、市政府所確定的發展十大特色產業之一。近期,我帶領調研組深入部分鄉鎮,就設施農業發展情況進行了專題調研。

一、發展現狀和成效

設施農業具有節水、聚能、高產、高效、穩定、便利的特點,是避災農業、節水農業、高效農業,易被廣大農民接受,適應現

階段我市農村發展實際,是農業現代化的重要標誌。設施農業的發展對豐富我市淡季農產品供應、發展高效農業、增加農民收入等都起到了重要作用。我市光熱水土資源豐富,具有光能充足、日照時間長的優勢,氣候資源是國家農業區劃中的優勢地區,屬典型的大陸性氣候,基本特點是日照長,年均日照達2936個小時,無霜期171天,氣溫日較差大,≥10℃積溫為3100—3500℃,因此氣溫和熱量狀況適合農作物生長,利於作物幹物質積累和土壤有機質分解。耕地以河套灌淤土為主,排灌體系健全,溝渠路配套,耕作土層有機質含量高,土地肥沃,障礙因子少,土壤條件好,地下水資源豐富,有利於蔬菜生長。

近年來,自治區把發展設施農業作為農業結構調整的主攻方向,做出了在全區發展百萬畝設施農業的重大戰略決策。我市作為xx設施農業建設的主要區域,堅持“以政府扶持為導向、企業和農民投入為主體、社會投入為補充”的發展原則,調動農民和社會各界發展設施農業的積極性,在速度、規模和效益上都取得了明顯成效,已成為農村經濟快速發展、農民增收的重要產業之一。截止底,全市設施農業面積累計達到20.37萬畝,其中日光溫室9.63萬畝、大小拱棚10.74萬畝。建成了利通區金積鎮,青銅峽市葉升鎮、大壩鎮、小壩鎮、瞿靖鎮,鹽池縣城西灘,紅寺堡開發區烏沙塘等7個萬畝設施農業園區和20個千畝設施農業園區。在設施農業栽培中廣泛推廣應用了優良品種、工廠化育苗、嫁接、測土配方施肥、滴灌等10多項無公害栽培技術,設施農業內部結構調整加快,發展型別由以設施蔬菜為主,向設施瓜果、設施花卉、設施食用菌等多領域擴充套件延伸。基本實現了全年生產,均衡供應。目前,全市以辣椒、番茄、黃瓜、茄子、西瓜為主導的設施瓜菜年產量達到65萬噸,90%以上的產品質量達到無公害農產品標準。有58個蔬菜品種獲得無公害農產品認證證書。

(一)設施農業的發展,拓寬了農業結構調整的路子。設施農業的發展加快了露天農業向設施農業、糧油作物向經濟作物調整的步伐,改善了我市農業生產條件,提高了農業經濟效益,有力地推動了我市農村經濟的健康發展和農民收入的穩定增長。設施農業的發展帶動了蔬菜、花卉和菌類產業的興起,進而促進了農業由單一的糧、油種植向糧、油、菜、花卉、園藝等多樣化、高效益方向的轉變,種植業結構不斷優化,品種增加,質量提高。

(二)設施農業的發展,推動了傳統農業向現代高效農業的轉變。以蔬菜、花卉、園藝種植為主的設施農業發展,必將大大改善農業區域性生產條件和生產環境,優化種植結構,豐富種植種類,提高經濟效益,有力地推動傳統農業向現代高效農業的轉變,促進農業生產的規模化、集約化。

(三)設施農業的發展,帶動了生產方式的轉變和人們思想觀念的更新。設施農業的發展使廣大農民打破了傳統的生產模式,衝破了自然條件的限制,實現了一季生產向多季生產,一季增收向四季創收的跨越,帶動了農業生產方式由傳統、粗放型向精細、集約型轉變,從而吸收了一部分農村剩餘勞動力參與到蔬菜和花卉種植,使農民嚐到了甜頭,得到了實惠,市場意識、競爭意識、效益意識明顯增強,思想觀念發生了重大變化。

(四)設施農業的發展,增加了農民的收入。設施農業是一項高投入、高產出的產業。近期調查表明,我市單茬西紅柿畝銷售收入10756元,純收益4931元。單茬辣椒畝銷售收入6876元,收益1631元。兩茬蔬菜平均畝銷售收入11714.5元,畝純收益3773.6元,增收效果十分明顯。

(五)設施農業的發展,加快了農業科技的推廣。設施農業對品種、栽植、管理的技術要求高,農民在搞大棚種植時主動要求學技術、用技術、請能人,一些農民還把相關技術組裝配套起來,有效促進了自身勞動素質的不斷提高,對左鄰右舍和周邊村隊的示範輻射作用也不斷增強,加快了農業科技的普及和推廣,提升了農業生產的科技水平。

(六)設施農業發展的領域和規模持續擴大。今年以來,我市進一步加快農業結構調整,發揮川山區資源、經濟、市場和技術等區域比較優勢,面向市場,優化結構,在“名、優、特、新、精”上做文章,把設施農業作為農村新的經濟增長點,按照“擴規模、抓市場、促產業”的思路,加快建設速度。各級政府、農業部門和科技人員努力實踐科學發展觀,及時解決工作中存在的實際問題,千辛萬苦抓專案,千家萬戶搞培訓,千方百計解民憂,科學規劃,集中連片,加大投入,用好資金,強化服務,新增設施農業10萬畝,成為我市設施農業建設規模和發展速度最快的一年。

二、主要做法和經驗

(一)政府推動是關鍵。市委、政府和各縣(市、區)高度重視設施農業工作,把設施農業作為“一把手”工程來抓,早謀劃、早安排、早動手,年初就將設施農業的任務下達到各縣(市、區)、各部門,落實到農戶、落實到田塊,加強督查考核,主要領導親自抓,各部門分工協作,齊抓共

建,各鄉鎮具體抓落實。農牧部門在年初就提出了日光溫室建設方案和水、電、路等基礎設施建設任務,並及時與供電、水務、交通等部門溝通、合作,將基礎設施建設任務列入自治區年度計劃,並派駐技術人員蹲點把關。財政部門及時籌措建設補助資金,先期拔付540萬元,用於啟動建設。商務部門及時協調,保證建棚高峰期的柴油供應。

(二)加強政策引導與扶持,以公司引領、大戶參與帶動群眾發展設施農業。市委、政府因勢利導,適時出臺了《關於加快發展“農業十大產業基地”若干政策規定》、《關於強化農業基礎,建設“十大基地”促進農民增收的實施意見》,對投資發展設施農業在政策扶持上進一步做了明確規定,繼續強化服務,充分調動各方力量發展設施農業。一是廣泛發動公司、企業、個體老闆,積極參與設施農業建設。除享受xx市補助政策外,從建棚選址、道路、打井、架電、協調貸款等方面予以大力支援。今年,有40多家公司、大戶投資參與日光溫室建設,起到了很好的引領、示範作用;二是鄉村幹部、黨員、科技人員帶頭建設日光溫室,率先垂範,帶著群眾幹,做給群眾看;三是調動本地群眾發展設施農業。今年,通過政策驅動,能人帶動,全市70%以上的溫棚由本地農民自己建設、經營,比去年提高40個百分點。

(三)統一品種規劃佈局,大力發展集約化生產。按照專業化生產、社會化服務、集約化經營的設施農業發展要求,我市大力發展設施農業“一村一品”,對日光溫室茬口布局、主栽品種作出統一安排,積極引進品質優、產量高、抗病力強的新品種,大力推廣工廠化育苗、嫁接、反光幕、電動捲簾機、暖風爐等新技術,按照設施農產品無公害生產標準和種植技術規程指導農民生產,統一種苗供應、統一定植、統一技術管理、統一組織銷售,改變了過去品種多、亂、雜、統一銷售困難的局面。今年,我市日光溫室品種以西紅柿、辣椒為主,面積佔80%以上。

(四)堅持和完善多元投入機制,積極尋求金融部門信貸支援。發展設施農業,投入是關鍵。為此,市政府和各縣(市、區)千方百計籌措資金,因勢利導,加大對產業發展的扶持力度,充分調動農民、社會力量發展產業的積極性,推進設施農業快速發展。一是加大市、縣(市、區)財政扶持力度。對集中連片發展日光溫室500畝以上的園區,統一規劃設計,統一建造基礎設施,並視規模和財力給予每棚2500—8000元不等的補助;二是整合捆綁專案,形成共建合力。各縣(市、區)普遍將農業綜合開發專案、農業科技支撐專案、農業產業化專案捆綁,整合資金,統一用於基地建設;三是加大招商引資力度,廣泛吸納社會資金,為設施農業發展注入活力;四是積極協調金融部門貸款,尋求信貸支援。最終市區由市財政擔保,國有土地抵押,爭取到自治區農發行設施農業貸款5000萬元。其它縣(市、區)也爭取到了金融部門對設施農業建設的信貸資金,為設施農業穩步推進創造了條件。

(五)加大技術培訓力度,提高技術人員、農戶的素質和生產管理水平。今年以來,組織實施了科技指導山川結對幫扶活動,充分發揮川區的技術優勢,派駐技術人員到山區蹲點開展技術示範、指導,加強技術培訓,大力培養山區技術人員和骨幹農民。多次舉辦培訓班、現場演示觀摩會,讓農民掌握設施農業生產技術,提高技術到位率,提升生產管理水平。

三、存在的主要問題

一是設施農業專案建設資金投入不足。日光溫室建設是一項高投入,高產出的專案,修建一棟使用面積0.8畝的日光溫室需要資金2萬元左右,加之水、電、路基礎設施建設,資金投入更大,資金不足的矛盾十分突出。

二是設施農業發展注重產前、產中服務,輕視產後服務。各級部門關心建設和種植,而忽視銷售。

三是無公害、綠色蔬菜生產量小,品牌產品缺乏。農戶在溫棚中使用化肥、農藥的情況十分突出,設施農業產品中藥物殘留令人擔憂,直接影響了農產品的品質和質量。

四是科學技術推廣不夠深入。農民習慣於舊的生產方式,對發展“綠色農業”、“特色農業”和“生態農業”的概念模糊,蔬菜栽培水平不高,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設施農業的發展。

四、對策建議

(一)優化佈局,按照市場要求加大種植結構調整。一是發揮優勢,調整優化設施農業生產佈局。川區以發展高效設施農業為主,以外銷為主。山區鼓勵經濟、技術、勞動力等條件較好的農戶先期發展設施農業,再輻射帶動周邊農戶,逐步推進。二是突出特色,調整優化品種結構。依託市場,進一步優化品種佈局,形成具有市場競爭力的優勢品牌和拳頭產品。日光溫室蔬菜生產以番茄為主打產品,大中棚、小拱棚蔬菜生產以番茄、辣椒、黃瓜、西瓜為主打產品。三是因地制宜,發展多種形式的設施栽培。在利通區、青銅峽等生產基礎好、技術水平高、產品銷路穩定的地區,以日光溫室蔬菜、園藝為主,提高建設標準,提高設施裝備水平;在鹽同紅等生產條件和經濟基礎較差的地區,選擇發展成本低、投入少的大中棚、小拱棚設施栽培形式,實行梯次發展,逐步提高設施標準。

(二)依靠科技,促進設施農業增長方式轉變。一是改善生產條件,提高設施裝備水平。加強設施的標準化建設,配套水、電、路等基礎設施,提高溫室外覆蓋、內覆蓋與遮陽網揭放的機械化操作水平。二是強化設施農業技術推廣體系建設。建立健全新型設施農業技術推廣體系,優化人員結構,保證推廣經費,增強服務能力。根據各縣(市、區)的產業特點,研究成立設施農業技術推廣中心,積極探索設施農業技術推廣的多元化組織形式。三是加強科技自主創新和新品種新技術推廣力度。大力推廣節水灌溉、工廠化育苗、陰陽棚日光溫室、熱風爐、嫁接、生物防治、組織培養等高新技術。改變傳統單一的蔬菜種植模式,實現多茬次、多品種、立體式、反季節、延時令栽培。四是加強品牌培育。依據自然地理和品種優勢,打造地方特色品種,提高產品的深加工能力,加大宣傳和推介力度,打造地方品牌。五是強化農民技術培訓工作。與實施“科技入戶工程”和“百萬農民培訓工程”緊密結合,採取多種形式,切實提高農民對設施蔬菜、果樹栽培技術的認識和應用能力,充分發揮農民技術員和科技示範戶的作用,帶動農民應用各項新技術,提高栽培管理水平,做到棚棚都有“明白人”。六是發揮設施農業科技示範園區的示範帶動作用。各縣市在制定和實施設施農業發展規劃中,加快設施農業科技示範園區建設,組織園區內農戶組成生產、銷售合作組織,實行統一品種,統一技術,統一管理,統一品牌,統一銷售,提高生產組織化程度,實現規模化、標準化、組織化生產和銷售。

(三)建立健全設施農產品質量安全體系。一是建立健全生產技術和質量標準體系。貫徹落實《中華人民共和國農產品質量安全法》,針對我市發展設施農業的主導品種和產品,加快制定無公害和綠色設施農產品生產技術標準和質量、加工、包裝、運銷標準,依據國家和自治區相關標準加大認證和監督管理,實現設施農產品生產、檢測、運銷的標準化、規範化。二是加強設施農產品質量安全監控。實行定點定期檢測、監控,加強對番茄、辣椒、茄子、黃瓜、韭菜等產品農藥殘留的檢測、監管,突出抓好集中產地的瓜果、蔬菜農藥殘留量監控。引導支援無公害瓜果、蔬菜生產基地在農產品批發市場和城市社群設立無公害瓜果、蔬菜專營區和連鎖店,全面推行市場準入制度。三是加強農藥等投入品的'監督管理。加大農藥市場的監督檢查力度,嚴厲打擊生產、銷售假冒偽劣和違禁農業投入品的行為,堅決取締非法生產、銷售違禁投入品的經營單位和攤點,從源頭上杜絕違禁農業投入品的濫用;對高毒、高殘留農藥實行定點經營,並建立銷售臺賬制度,加大監督檢查力度。

(四)加強市場體系和中介服務組織建設。一是加強產地批發市場建設。在設施蔬菜集中產區,按照“優化佈局,完善設施,提高功能”的原則,搞好規劃佈局,建設產地批發市場。鼓勵、支援企業和社會資本投資市場建設,建立市場化執行管理機制,增強輻射帶動能力。二是扶持壯大果菜龍頭企業。支援企業建立基地、進行技術改造、建立品牌、新產品研發等,促其做大做強。重視對流通企業的扶持,配套基礎設施建設。加大招商引資力度,發展壯大一批瓜果、蔬菜龍頭企業,增強企業的輻射帶動能力。三是培育發展中介服務組織。以生產、銷售為紐帶,以產銷大戶、農民經紀人為龍頭,扶持發展農村專業合作經濟組織、專業協會,發揮其資訊交流、技術指導、市場銷售的優勢和作用。鼓勵支援各種中介服務組織與農民簽訂訂單,幫助農民搞活流通。四是努力擴大蔬菜、瓜果出口。依託出口骨幹企業,引進國外優良品種、生產技術和質量標準,建設蔬菜、瓜果出口生產基地,開拓蔬菜、瓜果國際市場,擴大出口。

(五)加大設施農業發展政策扶持力度。一是提供貸款貼息補助。主要對龍頭企業、中介流通組織、運銷大戶從事農產品運銷提供貸款貼息補助,對與農民簽訂保價訂單,集中種植同一個品種達500畝以上的,給予以獎代補。二是鼓勵建立農產品銷售與資訊採集中心。設施農業面積大的市縣可以考慮在目標市場大中城市建立農產品銷售與資訊採集中心,負責提供當地農產品價格、市場供求資訊,採集後向在全市釋出。三是扶持運銷環節的基礎設施建設。包括冷藏庫建設、冷藏運輸車、產地市場及配套設施建設。鼓勵企業、中介組織、農民經紀人投資建設預冷庫、購買冷藏車,政府給予貸款貼息。四是建立風險防範機制。針對設施農業高投入、高回報、高風險的特點,積極倡導建立設施農業保險制度,鼓勵保險公司開展設施農業保險業務,安排專項資金用於設施農業保險補貼,降低生產者的種植風險及市場風險,保護生產者的積極性。五是對成效突出的縣(市、區)進行獎勵。採取以獎代補的方式表彰獎勵先進縣,對發展設施農業速度快、市場營銷好、農民增收顯著市縣,給予以獎代補。六是建立高效、通暢的“綠色通道”。嚴格執行交通部等7部門《關於印發全國高效率鮮活農產品流通“綠色通道”建設實施方案的通知》(交公路發〔20xx〕20號)和自治區關於建立“綠色通道”的有關通知要求,對整車運輸包括瓜果、蔬菜在內的鮮活農產品的車輛不滯留、不解除安裝、不罰款,對車輛的違規行為事後妥善處理。對合法裝載運輸瓜果、蔬菜等鮮活農產品的車輛路橋費實行不同程度的減免。七是鼓勵土地合理流轉。在維護農民基本利益的前提下,本著“依法、有償、自願”的原則,積極探索股份合作、統建分管等多種經營模式,促進土地合理流轉,加快設施農業生產基地建設。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