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剩下的作文

來源:果殼範文吧 2.66W

在日復一日的學習、工作或生活中,大家對作文都再熟悉不過了吧,作文可分為國小作文、中學作文、大學作文(論文)。為了讓您在寫作文時更加簡單方便,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那些剩下的作文,歡迎閱讀與收藏。

那些剩下的作文

那些剩下的作文1

注瓊漿,置佳釀,盛得朱櫻千萬顆,終究只是過去。

那些剩下的,讓人感念和思痛的事物,越發得多了,撫摸著你一如千年以前的清麗容顏,感慨著。

世人只戀青花瓷,少有人注目於你,青瓷,一字之差,截然不同的態度與待遇,步於景德名都,只見青花滿目琳琅,不忍見你,作為那剩下瓷土孕育的產物,獨自冷落。

在鎮角一隅,意外邂逅一家全是青瓷的小閣,不同於其他店家的粗劣,它們細膩玲瓏,婉約精緻,聚恆星之剛與星月的柔芒,宛若月華熔造。我悄悄步入這青瓷環繞的小閣,怕驚擾了一些細碎的輕語。

製造它們的是一位老人,正凝神靜氣地將清水注進瓷土包裹的胚盤。他的手上似乎有一層長年累月制瓷而留下的淺灰藍。小閣靜謐,青瓷俱寂,來此的人不多,可以說是稀少。指尖輕觸那泛著清淺流光的瓶兒,一陣淡淡的涼意漫溯開來,從指端,緩緩自經脈,流入血脈匯聚的心間,恍惚間,我聽到脈搏流動的聲音,像是在塵世壓抑許久,今日終於發出巨響,是沉寂太久了麼?是忽視太久了麼?

千百年來,世事更迭,往事如過眼雲煙,這片土地上,戰火紛飛,敵人的鐵騎曾給山河過分的虛驚,你從土地而來,經過匠人之手的塑造,經過瓷窯的煅燒,以一種異乎尋常的姿態,佇立於天地之間。人們一代一代地走,又一代一代地來。你從舊時王榭的堂前落入尋常百姓家,再到後來,在這個浮華的掘金時代裡,銷聲匿跡。

老人不知何時已從工作臺前離開,慈愛地凝視那些巧奪天工的尤物,我知道,他們是他的孩子,同他一樣,沉寂著。歲月在他的眉宇間留下無情的痕跡,也一絲絲地,將無奈的情緒,盤繞在那些絕美的器物上。“都是剩下的了啊。”老人輕聲感嘆。

剩下的,真的只是剩下的了麼?葡萄在這片土地上熟過多少次?曾換過多少徵人鮮活的`面容?前塵往事,我們從何細數?今我來思,又怎得見後世之世?剩下的,真的只是剩下的麼?人們總渴望屹立於這個世界,成為永恆的姿態,可我們終有一天軀殼腐朽,魂飛湮滅,成為歷史剩下的舊物。而他們,卻以一種不生不滅的姿態,平靜地立於天地之間,以一種歷經變遷的淡然與從容,見證軒轅大地上,人們的喜怒哀樂,聚散離合。真的,是剩下的麼?他們是剩下的,卻也更是永恆的啊。

輕撫著你獨立於世的溫柔容顏,歲月漫漫,洗去偏激,洗去膽怯,不同青花瓷那般華麗繁複,取悅於人,察言觀色從不是你的性格,寧為玉碎不為瓦全。寧可獨自冷落不入凡夫俗子之門,粉飾榮華。青瓷,這便是你,人所言無用而剩下的你。

剩下的,真的就是剩下的嗎?

那些剩下的作文2

漆黑的夜幕如一塊巨大的黑曜石,臨近深夜,只遺餘點點殘光。我知道,那是些剩下的星星,正如我是“那些剩下的人”之一。

我是一個經歷過失敗的人,所以我深知,當被貼上“那些剩下的”標籤是一種怎樣的滋味。提招的折戟沉沙,我空蕩的腦子裡似乎只回想著一句話:“那些剩下的,‘回爐重造’!”

用力築起的驕傲與自信一下不堪一擊,瞥過同情與嘲笑,看透失望與惋惜,當時的我只想仰天長嘯:“為什麼我是那些剩下的?難道剩下的都是歪瓜裂棗嗎?”

我不甘,卻又無力反駁現實。

直到有一天,父母的沒空接送使我再一次相遇了那個小小的燒餅攤。

攤主似是一對外地的中年夫婦,但我卻無暇也無心與他們有過深的瞭解。

“小姑娘,買燒餅不?”中年婦女醇厚而又溫柔的嗓音拂過我的耳廓滋潤於她的熱情,我欣然地將視線落在那烏黑簡陋的餅灶上。大概是來得晚的緣故,圍成一圈的燒餅已被賣出了一大半,只剩下了稀稀落落的幾個賣相不怎麼好看的燒餅。

難道老天都覺得我跟這些剩下的燒餅同病相憐嗎?“怎麼都是些剩下的?”我蹙起眉頭,不滿地嘟囔了一句。

似是看穿了我的心事,中年婦女衝我眨了眨眼睛,微笑著說:“別看它們長得醜,其貌不揚,它們可要比那些已經賣出去的更好吃哦!”

我疑惑不解,中年婦女補充道:“它們確實沒賣相好的更受歡迎,但它們在餅灶上留的時間更長,烘焙的時間越長,內在的香、美、甜被激發得越多啊!你聞聞,是不是更香?”

聽了女攤主的話,我細細地品嚐,果真如此。原來,那些剩下的,未必就是最差的,它們可以在時間的積澱下變得更好,更具實香。

“看您跟您先生也不像是完全沒有文化的人,怎麼會在這賣燒餅呢?”我邊等著公交車,邊吃著燒餅問道。“我跟我先生也算是村子裡讀書讀得多的`人,本想來城裡找工作,可誰想城裡學歷高的人多了去了,哪裡輪得上我們?所以,”女攤主無奈地一攤手,“我們只好用手賺錢咯。不過這樣也挺好的,我們還準備多攢點錢,開個店呢!”

看著女攤主喜滋滋地忙著招呼起其他顧客,我心裡不由感慨萬千,他們可能也是被城市所“剩下”的人,但他們卻很樂觀地繼續努力著,改變著自己被“剩下”的命運,不怨天尤人,真好。

其實,那些剩下的,並不是被時間遺忘,而是需要歲月更深的沉澱與磨練。那些剩下的,也能洗淨鉛華,客觀地做最好的自己。

白露未晞中,那些剩下的露珠格外明亮,我願同這些露珠一樣,即使是“剩下的”,也能追逐有靈魂的夢想,一路自信純真。

那些剩下的作文3

仲夏將期,端午涼夕。

對於百姓來說,屈原的碧血丹心,是不如粽艾的青翠欲滴的;屈原的江離群芷是比不上糯米葦葉的香氣氤氳的。人民,孕育著文化。

“一絡赤,一絡蘭,股股相織,采采相合。”每年此時,祖母總是哼著那些輾轉在人民指尖的歌謠,帶著我用九曲十八彎的心意來編織端午的符號。

“葉過三水,載人歸家。”祖母梳洗著油亮的粽葉,娓娓道來她曾經的生活。“這支歌本來蠻長的喲。”祖母尾調上揚,眼眸清涼如水,彷彿盛著一泊水鄉花塘一般,回想與幸福在不經意間璨然開放,“每家房有條河,水呀,清澈見底,摸一摸都是安靜地涼爽啊。洗一次粽葉唱一遍歌,水邊的歌聲和著這水呀……”在心上流淌,是嗎?只是,看著祖母把短短几句不成調的語句反覆咀嚼,我便明白,那開放在淡紅花尖的悠揚曲調,已經把遙遠古老的時光傳唱,被祖母留在歲月長河中了。那些被剩下的`,將隨著滾滾紅塵,湮沒在歷史中了。至於原因嘛,大概“時光只解催人老”是一個解釋。

其實不是。

仲夏既至,端午涼來。

悶熱的暑氣被擋在屋外。在古樸、已被磨得發亮的原木桌旁,我和祖母相對而坐,把弄著夏日的時物。鴨蛋外殼清白,摸上去好像螢石,彷彿能在夜裡煥發出明亮柔和。糯米泡過後,潔白飽滿,像娃娃一樣白白胖胖,呼吸間盡是沁人的米香,梅子肥厚多汁,偷偷嘗一個,闔齒間綻放了整個夏天的芬芳……還有很多很多。祖母臉上有著溫和恬靜近乎虔誠的表情,笑意像炎炎夏日寂靜茂林中忽然撫過葉梢的清脆鳥鳴,悠揚不已……這是我們的成果呵,家中整潔一新,新的剪紙窗花,細心挑選搭配色彩的繩綹掛在簷下。我還笑話祖母,“燒香點茶掛畫插花”的文人四藝可是一項也沒落下。

然後就等家人來了。

來了,去了,拿了粽子鴨蛋,匆匆無影。

剩了一室已經黯然的悉心佈置。

空氣中瀰漫著雄黃酒濃烈而悲傷的香味,像一層有著昏暗殘陽春色的紗,輕輕攏在祖母臉上。

所以說,那些祖母津津樂道視若珍寶的習俗、感情,都是被他人剩下的東西罷了,甚至連祖母本身也是。時代快速向前,人的腳步更加匆忙,誰會留意那些漸已失落殆盡的習俗,誰會關心那些被遊子“剩”在身後的老人呢?

時光如水,沁人心脾,淨潔涼意,卻也如水無情,裹挾走了種種回憶。

仲夏已去,端午涼意。

那些剩下的作文4

微風拂過,帶來絲絲清涼;細雨飄過,留下縷縷清爽。時光流逝,如白駒過隙,剩下的往往是經過層層積澱、番番淘洗之後最寶貴的,也是最值得珍惜的東西於我們而言,便是一顆寂靜的本心。

在莊子眼裡,本心是一種超脫,是一種永遠不受羈絆的自由精神。他保留心靈的淨土,渴望隨性而行;他不受世俗的羈絆,即便旁人認為他詭譎難測,他也不曾改變那經過一番番掙扎之後剩下的寂靜本心。那些“摶扶搖而上者”,即便飛上了九萬里的高空,但仍然有所憑依,並非莊子所追求的“道”。而莊子那顆洗去了凡俗塵埃的純潔的心靈,始終引領他超然於萬物之上,追尋著俗人難入的精神的棲居之地。

宦海浮沉、歲月流轉,時光漸漸洗淨了王維的那顆追名逐利的`心,剩下的便是對閒適生活和恬淡心境的追求。他隱居山林,輞川別墅便是他心靈的棲居之所。他,“行到水窮處,坐看雲起時”;他,“倚杖柴門外,臨風聽暮蟬”;他,“獨坐幽篁裡,彈琴復長嘯”……山間之景,四時不同,他用詩意的目光審視“明月鬆間照,清泉石上流”的景緻,以恬淡的心境感受“雨中山果落,燈下草蟲鳴”的禪意。王維最終摒棄了世俗的貪慾,珍惜心靈深處那些褪盡官場氣息之後所剩下的東西。

古人擁有超凡脫俗的大智慧,究其本源,正是因為他們存有一顆寂靜本心,看破塵世浮華,領悟到人生的真諦。其實,當今社會中也不乏這樣的人。諾貝爾獎獲得者莫言,長期以來一直默默地用筆向人們講述一個又一個故事,即便是獲獎後,他仍平靜地說:“我只是一個講故事的人。”是的,他安於平靜,始終本心寂靜,令人讚賞。當今社會物慾橫流,金錢和名利不斷侵蝕人們的身心,我們倘若能夠如莫言一般保持心靈的安靜,珍視飽經風霜後剩下的那些美好的東西,那麼,當面對未知世界的各種挑戰時,我們就不會再彷徨和無奈,取而代之的是淡定與執著,然後便可安享原本屬於我們的那份恬靜與安詳。

林徽因曾說:“真正的寧靜,不是遠離喧囂,而是在心底裡修籬種菊。”誠然,只要堅守寂靜本心,縱使身處繁華鬧市,也能守護心靈的一方淨土。人活於世,不應隨波逐流,即如一朵墨梅,不求鮮豔炫目,安然綻放於生命的絹帛,為這個世界留下一縷暗香。

在漫長的人生道路上,那些用心浮躁者往往會顧此失彼。但這並不可怕,因為那些失去的大都是些身外之物,而那些剩下的往往是你最不願失去的,最想守護的,比如你那顆迴歸本原的心。一顆寂靜本心足以抵禦世事的紛擾和掛礙,求得精神的富足。如此,我們便可以慨嘆一聲:縱使年華逝去,滄桑歷盡,我仍剩有一顆充實的心,此生足矣!

那些剩下的作文5

當你問一箇中國學生什麼是“對數”時,他可以從定義到性質到應用準確、詳盡地為你解答,然而當你問他煮一千克米飯需要加多少水時,他可能會苦思冥想半天然後無奈地告訴你:“不知道。”如果你問一箇中學生髮生地震時該如何保護自己,他大多是不知道;問他在野外被毒蛇咬傷了怎麼辦,他還是不知道——至於為什麼會不知道?就更沒人知道了。

難道學校除了傳授給學生應試的知識和技巧之外,再就無所作為了?學校教育到底應該給學生什麼?有人說:“當你把從學校裡學到的知識全部忘記,那剩下的就是教育給你的東西。”可是今天的學校教給學生的,除了應試的知識和技巧,到底還剩下些什麼?

教育界有一句名言: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教育在教給學生豐富的知識的同時,更重要的是要傳授給學生學習的能力、生活的常識和做人的道理。

美國高三所學的課程甚至還趕不上中國國中課程的.難度,到國外留學的中國高中生常常被視為天才,因為他們上知天文,下知地理,數理化無所不精,由此可見,中國人的智力水平堪稱一流。可是,為什麼染指諾貝爾科技獎的基本都是外國人?為什麼高精尖的科技發明總是被歐美日科學家所壟斷?這就是教育的差異所致。國外學校在長達12年的基礎教育階段,教給學生的更多的是自主學習和探究的能力、獨立思考的能力、創新能力、團隊合作的能力。

在一次世界中學生智力大賽中,一位中國選手一路過關斬將,可以說不費吹灰之力便脫穎而出。然而到了總決賽,中國選手雖說領先了美國選手很多分,冠軍已經近在咫尺,但由於有一道題沒有答好,內心被失敗的恐懼擊垮,竟當眾嚎啕大哭,最終是在美國學生的安慰下才穩定住了情緒。比賽結果是中國選手大獲全勝,但卻讓中國教育很沒面子。

教育的功能除了“育才”,更重要的是“育人”。所以,基礎教育首先應該加強學生做人的基本素質的教育,然後再向他匯入知識的清泉。否則,縱然知識的泉水再澄澈甘冽,也只會在不良的環境中慢慢變質,最終淪為一潭死水。

近幾年的大學聯考的改革讓我們看到了希望,中國的教育正在向著健康的軌道邁進,相信越來越多的中國人會蒙受到它的恩澤。但改革的旅途上荊棘叢生,需要我們努力剷除那些有礙教育發展的路障。教育立,則人立;人立,則國立。所以,我們在關注教給學生什麼知識的同時,更要關注學生身心的成長,讓學生在忘了學校教給他們的知識之後,他們身上那些“剩下的東西”依然會支撐著他們走向美好的未來。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