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數的性質課後反思

來源:果殼範文吧 7.31K

篇一:《小數的性質》課後反思

小數的性質課後反思

1、憑藉學生的數學現實,幫助學生解決現實數學中的問題。

小數的基本性質是在學生學習了小數的組成、小數的大小比較、小數與十分之幾、百分之幾的互化等知識的基礎上進行學習的。在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中,學生一般都有去商店購物的體驗,都瞭解0。8元與0。80元,1。70=1。7相等。但學生的這種認識相當粗淺,表現在學生不能運用已學的知識去理解為什麼0。8=0。80,1。70=1。7。通過本課的教學,要使學生真正理解小數的性質,真正懂得為什麼小數的末尾無論添幾個0或去幾個0,小數的大小不變。本課設計時,並沒有採用常用的一步步歸納總結的思路,先歸納小數末尾添一個零,小數的大小不變,再歸納添兩個、三個、乃至無數個零的情況。而是一步到位。但在一步到位的時候。捨得化時間,整整用了兩大塊時間,分別在驗證猜測與歸納總結時,讓學生充分地發表自己的觀點,在生生、師生互動中實現對小數性質的掌握。同時,學生已有的數學現實隨著課堂教學的不斷深入而呈現不斷變化,在這樣一個動態過程中,教者通過不斷創設一個個新的問題情景,不斷激起學生一個個新的認知衝突,使學生原有的數學現實不斷地被啟用,學生不斷地體驗著發現、創造。生活中處處有數學、處處有學問油然而生。

2、學生真正成為規律的探索者、發現者。小數基本性質的歸納,小數基本性質的運用,教師充分地讓學生自己去探索、去發現。教師既沒有被學生已知0。8=0。80的現象所迷惑;而輕易放過讓學生作進一步探究的機會;同時又充分地相信學生、放手讓學生去探索、去發現,每一次都是學生自己討論,自己發現、自己總結、自己歸納,一層一層不斷地深入,不斷地完善。正如教師所說:雖然字寫得稚嫩了些,但畢竟是學生自己的發現。教師敢大膽打破書上的框框,讓學生自己寫自己的發現、自豪地讀自己的發現、自豪地用自己的發現去解決問題,這些無疑都將對學生的終生有用。

3、不但使學生學到知識,同時使學生學到做學問的方法。

本課教師在設計時,緊緊圍繞這樣一條思路:一個規律的得出,先要猜測,在猜測的基礎上進行驗證,在驗證的基礎上觀察,歸納。規律的得出,不求一下子十分準確,在不斷髮現中逐步加以完善,逐步加以提升。由於受學生思維的限制,國小裡學習的性質、定理一般運用不完全歸納的思想進行推理總結。怎樣在性質、定理歸納推理的'過程中,正確地運用這種思想,可能比具體的推理過程更有價值,因為這裡有做學問的態度、做學問的方法。本課在教學時比較好地把握了這一點,先讓學生根據已有的0。8=0。80、1。7=1。70進行大膽的猜測,在猜測後強調猜測的結果是否一定成立,必須用所學的知識加以驗證,驗證時樣本的抽取要儘量隨機。在驗證的基礎上觀察,歸納,提升,在歸納過程中允許學生理解層次上的有所差異,在不斷髮現中逐步完善。

篇二:《小數的性質》課後反思

今天,我教學了“小數的性質”一課,課前我做了充分準備,對課做了精心設計,有了明確而清晰的教學思路,試教下來頗為順利。

本節課的教學重難點是小數的性質(0。3與0。30為什麼相等)的多種角度驗證、以及多種方法反饋的過程。我設計的側重點放在驗證和反饋,在列舉多組類似相等的小數、以及反例的基礎上歸納出小數的性質,讓學生的體驗能夠儘量豐富起來。我驗證環節的目標是想讓更多學生理解用計數單位的方法來說明0。3=0。30(也就是0。30有30個百分之一,0。3有3個十分之一,因為10個百分之一等於1個十分之一,所以30個百分之一等於3個十分之一,也就是0。3=0。30)。而不是僅僅停留(如元角分或長度單位)的表象階段。但學生能否出現計數單位的方法來說明?要不要下發方格紙讓學生畫一畫,還是要課件來演示?數位表要不要提供?(數位表是很好的說明方法:這兩個3都在十分位上,所以相等。)這些都成為我設計教案時猶豫的焦點。上完這節課存在了以下問題:

1、由表及裡:小數的性質主要是研究小數末尾添上0或去掉0,大小不變,大小不變是表面現象,而意義的不同可稍作研究。對於意義上的區分還不夠深入。

2、方格圖的應用:在反例研究上,如0。3不等於0。03,說明浮於表面口頭,可讓學生在方格圖上畫一畫,更直觀,便於理解。在研究0。3與0。30意義的不同也該利用到方格圖。

3、學生概括能力的培養:概念的揭示應該在多組材料、充分體驗的基礎上讓學生去發現,組織語言,但在用詞的選擇上我就沒想到學生會用到那麼多其他詞彙。學生對於一些用詞不準確,教師的解釋不夠到位,如:“後面”與“末尾”;“增加”與“添上”;“減少”與“去掉”等,為什麼概念描述時要用添上或去掉,能否換其他詞我自己也不夠明確。

篇三:《小數的性質》課後反思

今天教學了《小數的性質》這節課,我的設計是這樣的:

一、複習了分米、釐米和毫米之間的進率以及讀寫小數。

二、教學新課,先用小故事匯入:

藍貓、淘氣和菲菲口渴了,藍貓主動去買了三根甘蔗,用三個袋子裝著,上面標註著長度0。1米、0。10米、0。100米,淘氣趕緊說:“我要吃長的”,說著拿了標註著“0。100米”的袋子。菲菲氣憤地說:“甘蔗是貓大哥買回來的,長的應該給貓大哥吃。”藍貓聽了,哈哈大笑起來,說:“無論哪個袋子都一樣啊,想知道我說得對不對呢?

此時孩子們都哈哈大笑,我問:“你們笑什麼呢?”有的孩子說:“三根甘蔗一樣長,淘氣真笨!”我說:“是嗎?那就讓我們在這節課裡來解決這個問題吧!”

讓學生拿出自己的直尺,在直尺上分別找到0。1米,0。10米,0。100米,然後問他發現了什麼,由此討論發現了小數的性質:小數的末尾添上"0"或去掉“0”,小數的大小不變。

練習性質後,給學生出示自學提示,讓學生自學小數的化簡和改寫,自學提示是這樣的:

自學課本59頁例2例3,解決以下問題:

1。應用小數的性質可以幫助我們解決哪 些問題?

2。怎樣化簡小數?舉例說明。

3。怎樣改寫小數?舉例說明。

整數怎樣改寫成小數?

4。應用小數的性質應注意什麼?

給學生的自學時間是10分鐘,這時,發現大部分的學生已經開始了自學,而一小部分學生卻在盲目的做例題,不知道到底怎麼自學。結束時發現會自學的那部分學生本節課掌握的很好。而那一小部分學生雖然後來學會了,但是是一種被動的接受知識。

課後反思:這節課的主要目的是讓學生理解和掌握小數的性質並且會用小數的性質對小數進行化簡和改寫。在教學的過程中,讓學生運用小數的性質自學小數的化簡和改寫。整節課上下來,發現整體效果還不錯,孩子們的積極性被調動了起來,課堂氣氛很活躍。但是同時也認識到了雖然自學可以開發孩子的思維,讓孩子去探索知識,但是對於一部分學生來說自學還有一定困難。在今後的教學中,我們應該多去進行一些讓孩子自學的課堂,以開發孩子的思維。

篇四:《小數的性質》課後反思

小數的性質是一節概念課,是在學生學習了小數的意義後進行學習的,是學生以後學生小數四則運算的基礎。教學時我通過直觀的教學來說明,使學生真正理解小數的性質。首先我從學生比較熟悉的購物題材入手,學生憑藉一定的生活經驗,能判斷0。3元=0。30元,同時,學生藉助已有的知識經驗又能運用多種方法自主驗證0。3元=0。30元,在此基礎使學生初步感悟小數末尾添0或去掉0與小數的大小的關係。例1

“為什麼去掉0。100米末尾的一個0、兩個0,小數依然相等?”這是學生思維受阻、理解較為困難的地方。藉助直觀的直尺和小數計數單位等相關已有經驗,學生能發現0。100米、0。10米和0。1米之間的關係,這就為小數合理性的體驗提供了另一素材。使學生進一步體驗了小數末尾添上0或去掉0和小數大小的關係,為總結概括小數的性質作了必要的認知準備。

也為應用性質進行化簡和改寫打下了堅實的基礎.本課在練習中,通過幾組判斷題,加深對概念的理解。這節課實質上是研究在什麼情況下兩個小數是相等的。教學時,我始終抓住小數的末尾添上“0”或去掉“0”,小數的大小不變這一概念展開教學的。通過例題講解和課後的練習,讓學生體會在應用小數的性質時要注意只有在小數末尾添上“0”或去掉“0”,小數的大小才不會改變,小數中間的0不能去掉。

判斷:1、 13。2=13。20 ( )

2、 13。02=13。20 ( )

3、 13。02=13。2 ( )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