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求甚解課堂實錄

來源:果殼範文吧 3.11W

導語:不求甚解的意思是指只領會全文大意不在字句上過分追究。現多含貶義,形容用心不專。以下是不求甚解課堂實錄的內容,歡迎閱讀!

不求甚解課堂實錄

  不求甚解課堂實錄

師:上節課,我們聽培根給我們講了讀書的作用,相信大家一定受益匪淺。讀書,既有千般樂趣,又有萬種讀法。這裡,我給大家推薦一種全新的讀書方法??不求甚解。

(板書:不求甚解)

師:對這咱讀書方法,你有沒有什麼疑問?如果有,儘管說出來。

生:我不知道“不求甚解”是什麼意思。

師:對別的同學提出的疑問,如果你就能解答,你隨時可以站起來回答。

生1:我覺得它意思是說讀書不要求深入理解,我不懂的是不深入理解,又談何讀書呢!

生2:我想知道這種說法是怎麼來的?

師:這到底是怎麼回事呢?請讀??《不求甚解》。

師:現在,請帶上疑問速讀《不求甚解》。

(學生速讀)〕

師:讀完本文,對“不求甚解”這種說法你不沒有還沒弄明白的地方?有的話就請提出來,大家一定會幫你解答的。

生:我還是不懂,既然“不求甚解”,讀書有什麼益處?

師:現在請大家結合課文思考一個問題:作者是如何理解“不求甚解”的?

生:作者認為“不求甚解”有兩層意思:一是表示虛心;二是說明讀書的方法,要前後貫通,瞭解大意。

師:有補充意見或不同意見嗎?

生:我補充一點,這也不是說讀書可以馬馬虎虎,不認真,而是說讀書不死摳一字一句,不因小失大。

師:如果沒有這兩段的論述行不行?為什麼?

生:不行。如果沒有這幾段論述會讓人誤以為“不求甚解”就是讀書可以不認真,不需要讀懂。

師:現在,我們再來一起闡述一下作者對“不求甚解”的理解。

(師生一起口頭闡述)一是表示虛心;二是說明讀書的方法,讀書要前後貫通,瞭解大意。當然,同樣需要認真讀書,只是不可死摳一字一句,不因小失大,其結果仍然要讀懂才行。

師:《談讀書》和《不求甚解》同是針對讀書這一問題展開論述。它們之間有許多相同點,也有許多不同點。下面請大家採用小組全作學習的形式對這兩篇文章進行比較閱讀,請結合具體例子加以說明。

(小組合作進行比較閱讀)

師:大家願意把自己的思想拿出來與別人交換嗎?

生:(齊)願意!

師:那就開始吧。後面發言的同學不再重複前面已經陳述的觀點,只要對其進行補充或提出不同意見。

特別提醒:學會傾聽,學會做筆記!

生:這兩篇文章有這樣幾點相同:(1)都是談論跟讀書相關的問題;(2)都運用了舉例論證。例如:《談讀書》中“讀史使人明智”以讀史給人的好處為例論證了讀書的好處。《不求甚解》以列寧批評普列漢諾夫為例論證了讀書要前後貫通,要理解經典著作的精神實質。它們的不同點有……

師:對不起,我打斷一下,聽得出來,你們這小組的理解比較透徹。可以給其也同學留點兒機會嗎?(學生點頭表示同意),好,謝謝!你請坐!

生:我們認為這兩篇文章有這樣幾點不同:(1)《談讀書》主要圍繞讀書的益處展開論述;《不求甚解》主要談論學習方法。(2)《談讀書》運用了比喻論證。如:“天生才幹猶如自然花草,讀書然後知如何修剪移接。”運用比喻論述了讀書的重要性;《不求甚解》中沒有。另外……

師:嗨!打住!你也給其他同學留點機會好嗎?(學生點頭同意)咱們來個約定,每個同學發言只說一點,以便 給更多同學交流的機會,好嗎?

生1:《談讀書》運用了大量排比句式,句式整齊,而《不求甚解》沒有。

生2:《談讀書》的語言具有古典風格。《不求甚解》則明白如話。

生3:《談讀書》舉例時語言簡潔,《不求甚解》事例詳細一些。

師:你讀得他細!你也領略到了運用舉例論證的技巧,既可簡潔陳述,也可圍繞觀點稍詳一點。

生:《不求甚解》引用了名言,而《談讀書》中沒有。

師:能說說細點兒嗎?

生:《不求甚解》中引用陸象山的話“讀書且平讀,未曉處且放過,不必太滯”論證了觀其大略同樣需要認真讀書,只是不能摳一字一句的觀點。

師:一個全新的發現?像這樣運用名言警句或經典著作中的精闢見解論證論點的方法叫道理論證。

這是兩篇圍繞讀書這一話題展開議論的`文章,這又是兩篇風格迥異的文章。請大家再用各自喜歡的閱讀方式把兩篇文章讀一遍,品味兩篇文章的語言,學習兩篇文章所運用的論證方法。

(學生品讀兩篇文章)

師:有人說“不求甚解”就是囫圇吞棗,又有人說“不求甚解”是不拘泥於區域性,而是著眼於整體。你是怎麼看待“不求甚解”的?你同樣可以發表你的觀點。請以“我說‘不求甚解’為題說一段話。要求:(1)觀點鮮明;(2)學習運用恰當的論證方法展開論述。

(學生思考)

生:讀書而不求甚解對於正處在求學關鍵時期的我們是有害的。既然“不求甚解“,讀書的目的是什麼呢?就如我們吃飯,不就是為了吸收其中營養嗎?而吸收的前提應該是消化。

師:精彩極了!還記得《談讀書》中一段話嗎?“人之才智但有滯礙,無不可讀適當之書使之順暢。一如身體百病,皆可借相宜運動除之。”你一定是從這裡學到民不少東西,你自己學會了類比論證。祝賀你!

生1:我曾讀過一本印度名著,書中涉及許多印度風土人情,當時,我根本就不懂這些,但我並沒有在這一點上糾纏,而是跳過去繼續讀。隨著知識的增長,今天,我早已明白了這些知識。所以說,讀書不求甚解是可取的,有助於我們廣泛閱讀,廣泛吸取。

生2:不求甚解不僅是一種不好的學習習慣,而且容易養成一種做任何事情都不深入的毛病。讀書不求甚解帶來的後果是讀了也白讀,吃飯“不求甚解”帶來的後果是消化不良,工作中“不求甚解”,做事浮於表面,走馬觀花,那後果就不堪設想了。

師:措辭嚴厲,步步進逼,怎一個“妙”字了得!

生:我覺得前面兩位同學正是犯了他們所謂的“不求甚解”的毛病。(師生笑)“不求甚解”出於陶淵明之手,他全句是“好讀書,不求甚解;每有會意,便欣然忘食。”肚子餓極了,你怎麼吃飯的?狼吞虎嚥!吃下去再說,到了肚子裡再慢慢消化。如果真是說吃不下了不管不顧,哪會“會意”呢?所以說“不求甚解”只是一種讀書的方法,目的仍然是讀明白。

師:簡潔明瞭!同樣以吃飯為例來說,你還能不服!唉!我真想繼續聽大家精彩的論述!但是,“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乎!”我不得不忍痛割愛!沒關係!把你想說的寫在週記本上,咱們週記本上見!我期待著下一個精彩!

十年寒窗,我們在馥郁的書香中一天天長大。在閱讀中,我們有自己獨特的經驗,也有著自己獨特的感情。如果把它們用簡練的文字記錄下來,這也就成了讀書名言。

試一試,自擬一條讀書名言。

(學生思考,自擬名言)

師:把你的名言向同學們大聲讀出來。這是為自己喝彩,也是為別人加油!

生:讀書,是心與心的交流。

師:如果你覺得精彩,就不要吝異你的掌聲!

生:讀書,猶如與人相處,你得用“心”對待。(掌聲)

生:讀書如飲酒:啤酒需豪放地喝;白酒要細細地品;而葡萄酒則需要一份好心情。(師生笑)

生:讀書猶如登樓,讀得越多,你會站得越高。(掌聲)

生:書中有命運之神為我們立下的前行的標誌。(掌聲)

生:知識能塑造性格,性格能決定命運。(掌聲)

師:請大家下課後把這些名言也寫進自己的《讀書名言精評》,再為這本集子寫上前言和後記,設計一個封面,在班上展出。

我相信,我們能創造出如此精彩的語言,也一定能創造一個更為精彩的人生!

最後,我想把王國維的一段話送給每一位讀書人,讓我們一起共勉:讀書成大事者必經三境界:獨上高樓,望盡天涯路;衣帶漸寬終不悔,為伊消得人憔悴;眾裡尋她千百度,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為闌珊處。

同學們,好好讀書吧!知識就是力量!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