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話中國藝術史讀後感

來源:果殼範文吧 2.33W

當細細品完一本名著後,大家一定都收穫不少,此時需要認真思考讀後感如何寫了哦。那麼如何寫讀後感才能更有感染力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大話中國藝術史讀後感,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大話中國藝術史讀後感

大話中國藝術史讀後感1

初遇《大話中國藝術史》這本書,我與許多讀者一樣,被其頗具特色的封面所吸引。每當我們談到藝術,總感覺對於普通市民來說,那是抽象的,遙遠的追求,與自己眼下的生活並無交集。但作者意公子卻以通俗易懂,幽默詼諧的文字,將看似遙不可及的藝術作品和背後承載的故事娓娓道來。

書中介紹了3種器具、4帖書法、9幅名畫、45位藝術名家的生平、150件中華藝術品,其背後是數代文人墨客和能工巧匠的智慧結晶。作者將中國藝術史化身為人,以便讀者更直觀感知到藝術史的'發展過程。從好奇與恐懼並存的嬰兒期,到充滿著探索欲的青銅時代,由初熟到叛逆的青春期,繼而步入三十而立的壯年期和充滿危機、奇葩色彩的中年期,再到古典藝術的垂暮之年,如人生一樣充滿著跌宕起伏。此角度甚是獨特,也正是這種獨特的角度,將一個又一個時期的藝術家,一個又一個時期的藝術作品串聯在一起,向千年後的我們展現了古人引以為傲的祖國山河和動人故事。

通過書中文字,我跟隨著作者的腳步,從一件件佈滿歲月痕跡的陶器感受古人玩泥巴的歡樂,從曾侯乙編鐘的十二平均律感受西周時期“吃貨”們對於美食和音律的極致追求,從《洛神賦圖》的慢鏡頭中感受顧愷之導演的愛情長卷,從鄭板橋的竹子圖感受來自老“憤青”的堅毅品格……藝術,源於生活,亦是對生活的感悟。作家蔣勳曾經說道:“其實你聽到最好的音樂,讀到最好的詩,看到最美的月光,都會熱淚盈眶,裡面有一個真正的自己被開啟。”在我們的人生裡,藝術或是一首歌,或是一段歌詞,或是一幅畫,或是一段視訊,而這些作品能夠長久活躍於藝術史的長河中,不僅依靠精湛的技法,還在於其被賦予了深層意義,這些意義就像是流動在作品內部源源不息的血液,代代相傳,推動其成為藝術史冊中絢麗的篇章。

正如作者所言,“藝術最大的作用,是撫慰人心”,感受著深藏在藝術品中的精神力,我為這動人心魄的中國藝術感到驕傲和自豪。

大話中國藝術史讀後感2

藝術是人們精神生活的體現,也是祖祖輩輩在發展中留下的文明痕跡,更是留給後人的寶庫。原先我總以為藝術是高高在上的,不是我這類藝術小白可以品味的。而《大話中國藝術史》讓我對藝術的認識有了改觀,慶幸遇見作者“意公子”,她以詼諧幽默的方式書寫有趣有料的藝術科普,開啟了我的藝術啟蒙。

中國一萬年的藝術,好似一個大寫的“人”。從原始時期藝術始於青銅時代的探索——就如人經歷的滿地亂爬的嬰兒期,青銅時代高超的青銅藝術——好奇且生動的兒童期,秦漢藝術的巔峰——青春期經歷第一次成熟,到魏晉南北朝時期的兵家不幸詩家幸——青春期第一次失落,隋唐藝術扶搖直上九萬里的頂峰——三十而立的壯年,五代宋朝藝術的黃金時代——四十而不惑,直到近代藝術的傳承與新生,將一萬年的藝術史用時間串聯,藝術史瞬間變得脈絡清晰。

中國一萬年的藝術,是有血有肉的“人”。意公子以風趣幽默的文筆,用生動形象的故事展示了中國藝術故事,藝術史這位巨人瞬間變得“有血有肉”。青銅器的黑科技產物曾侯乙編鐘技藝之高超讓我讚歎不已,顧愷之以《洛神賦》講述的人神愛戀讓我欽佩之極,秦始皇陵兵馬俑更讓我歎為觀止……將一萬年的藝術史用豐滿的故事來說明,藝術史瞬間變得通俗易懂。

圖文並茂的'《大話中國藝術史》讓我與藝術來了一場完美的邂逅,對中國藝術史有了全新的認知和了解。藝術這位巨人的力量,就像是一棵樹晃動了另一棵樹,一朵雲推動了另一朵雲,一個靈魂撫慰了另一個靈魂。我作為兩個孩子的母親、作為一名人民教師,身上也承擔著把中華文化和民族精神傳承下去的責任。我將以身作則,把我們博大精深的文化藝術和民族精神融入家庭教育,讓孩子德智體美勞綜合發展;同時緊跟時代的步伐,保持教書育人的初心,不忘創新教學方法,讓教育更加接地氣有效果,為學生所喜愛。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