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my Winehouse專輯Back to Black樂評

來源:果殼範文吧 1.1W

《Back to Black》是已故英國歌手Amy Winehouse的第二張個人專輯,是她首張打入美國Billboard 200排行榜的專輯。她憑藉這張專輯在2008年第50屆格萊美大獎上,獨自一人將包括最佳流行女歌手、最佳新人收入囊中,同時她的"Rehab”也獲得了年度最佳歌曲

Amy Winehouse專輯Back to Black樂評

Amy Winehouse專輯Back to Black樂評

以前和別人聊到一個觀點其實藝人本身,在精神層面本就不必操持必需的準則規範。當然這只是觀點,人心自有定數。或許一個在生活中懷有各種衝突與矛盾、非議與個人罪惡的藝人,其負載更多痛苦與掙扎的靈魂,能創作出更融通人心的偉大作品。我們並不想通過這些去解釋音樂人之所以吸毒的原因,誰叫社會道德畢竟難以逾界。但是,我們自始至終都理解與寬容這一切,不僅因他們為我們帶來的精神果實。那些屬於他們個人層面的折磨與摧殘,都被不斷烙上黑色藝術的鬼魅燎煙。我們嗜愛他們的一切,恨不能在精神上與其共同痛苦。我們沒有逾越個人道德的膽識,唯有期盼對號入座般自私的窺欲。

昨天剛剛看到了一條糟糕的新聞,關於某重大事故。心裡有某件關乎信任的條目被動搖,食不知味坐立難安。緊接著就得知了Amy Winhouse的噩耗,簡直就像新聞在對自己開不分輕重的玩笑。不敢說自己有多喜歡她,只因她是不能輕易愛的。雖然曾經一直迴圈《You Know I'm No Good》到崩潰的地步,可之於我,倒不如說只敢窺視其痛苦的百分之幾。我只敢相信那情緒是試探性的,小心翼翼地抄襲她一點點酒精色彩的麻木。就像頭痛時想要求助、又不敢太過依賴的藥片,明知她自己還在解她自己的毒,而我又想希求她得到平行的解脫,這樣想來,自己太過自私。她是毒藥,又是解藥。我們需要她,而她則只需要自己;我們崇拜她的自我,而她似已超越所謂自我的淺顯。

反反覆覆聽著《Back To Black》裡那句歌詞:

We only said good-bye with words

I died a hundred times/You go back to her

And I go back to...

想想這個世界已經不再有Amy Winehouse了,無論如何都再也沒有。這不是難過能解釋的心緒,不是痛苦能處理的矛盾。想起最近很多關於平行世界的電影,是不是那種世界已經成為人們最時髦、最迫切的幻想?在那個復刻的世界裡,節點之前的一切還在保持,節點之後的一切也在繼續,那裡依然有黑色沾滿血漬的解藥,依然有我們憤世卻還為自己渺小、無能為力一次次吞噬自信心的諸多理由,找不到自我寬恕的藉口,只好默默用音符假裝麻痺自己缺乏行動力的軟弱靈魂。或許,那還好。因為在平行世界的這一邊,我們甚至連這些都不再有了就連最後一點痛苦都隨著伊人的離去而粉碎瓦解,隨著水流向不知出口何在的城市邊緣。

我們為她的離去而沉默,一如曾在那音符中所獲得。臣服在毒藥的威嚴下自甘失卻,又貪嗜在解藥的抗性裡輾轉不眠。做安全感的囚徒,或強迫症的奴隸。我們到底要哪裡去?看著電視裡充滿第三方情感、缺乏實體粗糙度的語言,只能懂得:我們哪裡也不能去,哪裡也不能去。

Amy Winehouse專輯Back to Black樂評

接觸到Amy是從HIT開始的,上面寫了篇文章名為《守望麥田的女孩》,介紹了她的音樂背景。看照片,怎麼也無法相信她是83年出生的人,儘管外國人看上去一貫老成,可是她的形象還是比較過於成熟的。更誇張的是,她所擁有的黑人嗓更無法與之年齡相匹配,那種老練和滄桑感讓人不適應。當然這對於Amy來說,這算是上帝賜予的禮物;而對於我這樣歌迷來說,Amy的聲音擁有著同樣的地位。

有時候,我是一個愛從唱片封面來做為判斷的人,設計的過於簡單總是讓人無人提起興趣,太多的唱片封面不是歌手的大頭照就是全身像,完全就是個寫真集的感覺,所以開始聽Amy的時候是聽說Rehab這歌很火才去接觸的。但說實話,那感覺不好。第一,老式Jazz很注重節奏,鼓點由為突出,所以旋律怎麼來說都不是讓人一下子就能夠接受的;第二,Too black,我的意思不是說其內容,是它的音樂形式太黑人了,對於我們這樣的非Jazz專業人事的聽眾,喜歡黑人音樂不是因為藍調就是因為嘻哈,所以還是很難接受爵士的,這一點從去年那個超女比賽上就可以看出來,那個叫羅丹的選手一直都在唱Jazz,最精彩的一場她唱了Feel Good,明明滿場喝彩,還是被涮了下來。所以聽了一遍之後就把它從MP3裡面刪了。

再之後,下了又刪,刪了又下,反反覆覆之間,突然發覺自己沒事的時候哼的一直都是這首歌,我知道自己已經著了Amy的魔。所以整張下載Back to black。雖說張唱片打著黑暗的旗號,可是卻沒讓人那麼絕望。就拿Rehab來說吧,雖然內容講的是戒療的17天感受,可是整體樂感卻讓人身體不由搖擺,節奏抑揚頓挫,明明就是讓人快樂嘛!U know I’m not good雖然是在道出對戀人的不忠,可是顯然沒有懺悔之意,做了就不後悔是顯然是這一代人在感情方向上的特點,所以還是很酷。同名單曲Back to black算是相對黑暗的了吧,可以算是一首情歌,當然只是歌詞內容的反映,編曲路線反倒是沒有那種情歌範兒,可是曲調卻傷到死,特別是最後一遍副歌的那句“U go back 2 her, and I go back 2…black”真是感傷極了。此歌MV一色全黑,亡夫內容恰倒好處,很有創意。Love is a losing game可以說是真正意義上的情歌了,節奏舒緩,愛與迷失之間有雙方在搭橋。Tears dry dry their own取材自Marvin Gaye的Ain’t No Mountain High Enough,一種全新的感覺,它告訴我們甩甩眼淚沒什麼大不了的,還是要繼續邁著大步往前走。除了這些主打外,我比較喜歡Me & Mr Jones,這首歌走的是復古路線,旋律懷舊溫暖,有那麼點嘲弄的意味,反正我是當作Amy在炮轟老情人,裡面的轉音和拖音很多,可以算專輯中技巧難度比較高的一首歌了。

總的下來,整張唱片都很耐聽。買這張唱片也應該算物有所值的。作為一個白人歌手來說,能唱出這麼濃濃黑人味道是相當不容易的,這與Amy從小在父親的唱機前的薰陶是分不開的。至少我們要感謝他父親為我們培養出了這麼一位偉大的`歌手!

另外我推薦一首Amy與sugerbabes的成員Mutya Buena合作的一首新歌B Boy Baby,不僅好聽,而且符合新年的氣氛。

真的太愛Amy Winehouse了,不管她在私生活上面多麼讓人崩潰,但至少她的音樂是讓人驚喜的。英國只有兩個歌手最讓我期待看Live Show,一位是Thom Yorke(Radiohead),另一位就是Amy Winehouse。

俗一點,像某些雜誌那樣,Back to black是我眼中07年的年度唱片。

Amy Winehouse專輯Back to Black樂評

聽說了amy的故事,對這個頂著蜂窩髮髻,畫著貓眼妝,點著三八痣,全身遍佈紋身和傷痕的女人頓生興趣。

深夜,下完她的 , 開啟一首一首傾聽,直到聽得不寒而慄。天啊,她才23歲,和我差不多的年齡。煙燻的嗓子,酒精泡過的氣門,都讓她變得無比蒼老。每首歌都是黑色的,那種黑色就像現在窗外的夜幕,徹底而激烈,吞天噬地。

毒品,音樂,愛情是她生活大部分,聽她的音樂的同時就可以進入她的生活。〈you know I’m not good>她用歌名來告訴我們,她的玩世不恭和紙醉金迷,在一次頒獎典禮上,當bono激情澎湃的在臺上演講的的時候,她刻意理直氣壯的在臺下大罵f**k。在〈rehab〉中,她說“I told you I was trouble,旋律中瀰漫著絕望。她在毒品和愛情中醉生夢死,她的愛情一如毒品一樣讓她沉醉卻失去控制,她說〈Love Is A Losing Game〉,她和blake,他們彼此相愛,彼此傷害。她用碎玻璃把I love blake 刺在自己的腹部。那些切膚之痛,那些醉生夢死,正是她青春存在的方式。

但她的音樂就是難以置信,與她的生活態度無關。〈back to black〉格萊美的年度最佳唱片,衛星畫面上出現了她在戒毒所中喜極而泣的樣子,後來在衛星畫面中有了她小型現場的表演,精心的打扮還是沒法掩蓋本質的憔悴,惶恐,不安,遊離。還是由衷地喜歡她,她就像一隻孱弱的黑色小貓。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