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小語文評課稿精選15篇

來源:果殼範文吧 4.11K

作為一名教師,就有可能用到評課稿,評課有利於資訊的及時反饋、評價與調控,調動教師教育教學的積極性和主動性。那麼你有了解過評課稿嗎?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國小語文評課稿,歡迎大家借鑑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國小語文評課稿精選15篇

國小語文評課稿1

《觸控春天》是人教版“認識生命”這一組教學內容的開篇文章。整節課,教者的語言充滿詩意,聲音動聽,教態優美,再加上各種教學情境的創設,讓聽者如沐春風,在這樣一個美妙的氛圍中,孩子們學有所得、學有所用,怎能不感到學習的快樂?又怎能不受到潛移默化的薰陶呢?聽完這一節課,我的收穫也滿滿,王老師為我們呈現了一節很有價值的課堂,值得我學習的地方很多。

一、教學亮點:

文中有許多閃光之處,我重點談談以下幾點。

1、抓重點句段,培養閱讀能力

《課程標準》中指出“應該加強對閱讀方法的指導,讓學生逐步學會精讀、略讀和瀏覽。”在王老師的課堂上,有方法的回顧,有方法的指導。首先引導學生讀課文,思考:在你的頭腦中形成了怎樣的畫?然後指導把這幾個畫面連起來,即組合畫面就是文章的主要內容。然後再運用掌握的閱讀方法畫重點句子,思考感悟安靜觸控春天,感受春天的美好,並組織學生小組交流、全班交流,暢所欲言,抓關鍵詞、聯絡上下文、聯絡生活實際等方法發表對句子的體會。王老師正是在閱讀過程中滲透、學習、掌握,培養了學生的閱讀能力。

2、關注細節生成,培養良好習慣

眾所周知,一個良好的學習習慣,對學生來說是至關重要的。課堂的每個細節都是一節課的有機組成部分。本課中,王老師很關注細節,沒有放棄任何一個教育的機會,從課題入手抓住“觸控”這一個詞,引導學生理解、感知。當學生回答不夠自信的時候,她會用鼓勵,用溫馨的話語引導學生。課堂中,她還特別重視學生良好習慣的培養,比如學生書寫的'習慣、傾聽的習慣,說完整句子的習慣等。

二、教學建議:

對教學重點中體會安靜對生命的熱愛和尊重的句子,要指導學生反覆誦讀,而王老師的課堂朗讀指導較少。培養學生良好的語感,需要在學生讀得不到位的情況下,通過範讀、指導讀、評價讀等多種方式提高學生的朗讀水平。教師激勵性的評價對學習也是一種指導。

《觸控春天》是人教版四年級下冊“認識生命”這一組教學內容的開篇文章。篇幅不長,卻通過文字描述讓我們走進了一位熱愛生活、珍惜生命的盲童安靜,並通過作者細膩的描述和得出的人生感悟“誰都有生活的權利,誰都可以創造一個屬於自己的繽紛世界”,讓我們對生命的價值和意義產生積極的思考。這篇文章文質兼美、語言典範,既能使學生學習語言,又能使學生在思想上得到啟迪,在情感上受到感染和薰陶。編者選編這篇課文的意圖,一是引導學生體會盲童對生活的熱愛,感受作者對生命的熱愛;二是引導學生聯絡上下文和生活實際,理解含義深刻的句子,並體會其表達效果,增加語言積累。教學的重點是深入體會一些關鍵語句的含義,教學難點是感悟作者揭示的深刻道理。

胡老師的這一堂課是《觸控春天》的第一課時,給我最深的感受是教學環節流暢,如行雲流水,環環相扣。首先是匯入,先板書“春天”,詢問學生“看到春天二字,你眼前彷彿出現了什麼畫面?”而後用簡單的話語匯入到課文中,“今天,我們要跟隨一個特殊的小女孩兒,用她的方式一起去感受春天。”補充課題,齊讀課題。引導學生明白何為“觸控”,即“輕輕的摸”,提示學生也要輕輕的讀課題。接著是初讀感知。在學生自由朗讀之後,檢查詞語的認讀以及句子的朗讀情況,檢查過程中,注重了對學生語文素養的培養,例如在認讀“花繁葉茂”的時候,讓學生想象畫面。檢查完詞句,詢問學生“讀完了這篇課文,你知道了老師剛才說的那個特殊的小女孩是誰了嗎?”出示課文第一句話“鄰居家的小女孩安靜,是個盲童。”讓學生談談讀了這個句子後的感受,將該句中的逗號去掉,比較兩個句子情感上的變化,再帶著感情朗讀該句。然後是再讀感悟。首先讓學生默讀課文並思考,“這篇文章講了安靜一件什麼事?”根據學生的回答,緊接著追問“課文哪個自然段在講抓蝴蝶?”指名讀該段落,並課件出示。“課文用的是‘抓’字嗎?”比較“抓”和“攏”二字,談感受。你想繼續瞭解這個女孩嗎?讀課文的2、3自然段,交流這個盲女孩和我們平常見到的盲女孩有什麼不一樣?為什麼會有這不同?抓住“流連”一詞進行體會,引讀“早上,她在……中午,快吃午飯了,她在……晚上,她在……”你看到了那個整天在花香中流連的小女孩了嗎?想象她在花園裡幹什麼,引導學生感受安靜對生活的熱愛。進而明確“神奇的靈性”的意思,有感情朗讀該自然段,自由讀,進一步體會小女孩神奇的靈性。最後是昇華主題、拓展延伸。師配樂深情朗讀,接著讓學生談談假如自己就是安靜,對於這隻攏在手間的小生命,有什麼感受?學生交流一番之後,拓展閱讀海倫·凱勒的話,再談感受,攏上雙手,想象小蝴蝶就在你的手中不停撲騰,你感受到了什麼?

整個教學過程清晰流暢,環環相扣。有很多閃光之處,我重點談談以下幾點:

一、抓住重點詞句的質疑問難,感知讀懂文字,突破重難點。

例如抓住“攏”一字型會安靜動作的輕柔準確,抓住“流連”一詞感受安靜對花園的喜愛和對生命的熱愛。通過對這些關鍵字詞的把握,把學生帶進了安靜的心靈,感安靜之所感,思安靜之所思,悟安靜之所悟。從而使得教學的重點迎刃而解。

二、注重學生想象力的培養。

一個充滿想象力的課堂,才能煥發出更絢麗的色彩,才更富有活力。教學過程中,引導學生想象安靜在花園中會做些什麼,從而明白其“神奇的靈性”,引導學生想象小蝴蝶在手中不停的撲騰,感受蝴蝶強大的生命力,幫助學生理解“誰都有生活的權利,誰都可以創造一個屬於自己的繽紛世界”。

三、以悟促讀,以讀助悟。

通過想象,領悟文字蘊含的感情,進而有感情朗讀;通過讀,又進一步領悟感情。整個課堂教學中,採用了多種形式進行反覆朗讀。從開課時的自由朗讀,到指名讀課文、朗讀重點句子邊讀邊談體會,再到教師範讀,體會讀等,這一系列的讀,讀出了層次。

四、資料延展,課內外結合。

拓展閱讀海倫·凱勒的一段話,將課文的學習逐步延展,為學生創設了更加廣闊的學習空間,幫助學生更好更準確的理解課文所蘊含的思想感情。

五、字詞教學精妙。

在檢查字詞這一環節中,讀到“花繁葉茂”這一詞時,引導學生想象畫面,通過學生的描述,就能很好的把握學生是否真的懂得這詞的意思;讀到“極其準確”時,提示重音,讀出極其準確的感覺,既是一個小小的朗讀技巧的指導,也幫助學生感受到作者用詞的準確。而在認讀“磕磕絆絆”時,找出前面哪個詞語與之意思相反,將單個的詞聯絡在了一起,既積累了詞語,也加深了理解。

一點兒不成熟的想法:

一、教師的表述要更加準確,例如有關小女孩攏住蝴蝶,教師說是蝴蝶感受到了安靜的善意而飛到小女孩兒手中,這種表述很有詩意,每個人對文字的解讀都不同,這樣說並沒什麼不妥,但老師在課堂上要一直堅持一種解讀,如果兩種觀點變來變去,就容易導致學生犯迷糊。

二、有些句子不必做細緻的分析,一篇課文裡有很多值得講解的地方,但要有選擇,挑重點來講,例如“鄰居家的小女孩安靜,是個盲童。”對於這句中的“,”所傳遞的感情,我認為不必細細分析,因為這句既不是文章最重要的句子之一,而且過細的分析既超過了學生理解的水平,也削弱了學生的朗讀感悟。

總的來說,胡老師的這節《觸控春天》,整個教學過程有如行雲流水,教學結構緊扣主題。而在教師巧妙的引導下,學生也深深沉醉在教學情境中,既紮紮實實理解了課文的含義,解讀了文中蘊含的情感,又受到一次熱愛生活,珍惜生命的教育。

國小語文評課稿2

本週下雪了,下了一場今冬以來的第一場大雪,我的心也隨著雪開雪落而起伏不定。週一陰天,我心事重重:例會會佈置什麼任務呢?週二下雪,我興奮不已:這雪真大啊!週三賽課,我忐忑不安:雪還在淅淅瀝瀝地下啊;週四天晴,我舒暢不已:殘餘的雪景在柔和的陽光下讓人感覺暖和了許多;週五天晴,我歡喜得很:終於可以短暫休息啦!這一週,唯一的風景是雪景,唯一的收穫是賽課。我們學校的語文賽課在雪花的飄飄灑灑下拉開序幕,同時也在雪兒的戛然而止下落下帷幕。那天的雪景純白無暇,而與此同時的語文賽課本著“博採眾長,熔於一爐”、“結合實際,為我所用”的原則異常活波生動,精彩紛呈。每個賽課教師的課各有千秋,展示了許多亮點,讓我大開眼界,同時也受益匪淺。在此,我簡單談談自己感觸最深的地方,有以下幾個方面:

1、課堂上的語文味濃厚,具體表現在聽、說、讀等訓練在時間和力度上得到了加強,泛語文現象減少了。

如,過多資料補充、過多媒體演示而冷落了教科書的現象少了。在這方面,孫老師的展示分享課讓我如醍醐灌頂,美美地跟著她暢遊了世界名著,感受頗深。

2、目標定位更加準確。

教師們對展示分享課、好書推薦課、作文指導課等課型有了明確的認識,在具體到某一課型時,許多教師不僅注重對學生進行語言文字的訓練,還注重激發學生對語文學習的興趣,培養學生的學習習慣,傳授某種學習方法等。特別是樑老師的好書推薦課不僅激起了學生的閱讀興趣,也給我在今後的教學中指導學生閱讀有了更深層次的思考。

3、教學設計合理精當。

在教學設計方面,繁瑣的、走馬觀花式的教學套路少了,依據學生的認知規律和教學基本規律,通過語言的理解、積累與運用來構建簡約、實用的教學環節的現象多了。讓我印象深刻的是宋老師的作文指導課匯入合理恰當,如何讓學生儘快進入課堂情境,她在自己執教的作文課中,下了工夫,動了腦筋,出了效果。

4、教學方法靈活多樣。

教師們採用情景設定、問題激思、讀寫結合、讀悟結合、讀唱結合等形式多樣的教學方法,合理地使用多媒體,很好地詮釋了“教無定法,貴在得法”的觀點。張老師執教的.一年級展示分享課讓我很是感動,也深受啟發,原來小孩子也會如此可愛活潑!

在這次賽課活動中,大家每個人忙碌著聽課、試課、教研,應該說每個人的公開課都是精品,所以儘管疲憊萬分,我們每個老師也捨不得錯過觀摩任何一節課的機會,一上午連口水也顧不上喝,直至賽課結束,老師們才借上廁所的時間欣賞一下美麗的雪景。接著,老師們陸陸續續地圍坐在一起教研,除了簡單地幾句讚揚雪景的美麗之外,大家開始討論在聽課中發現的問題,思考並反思自己該汲取他人哪些長處,可謂為教育工作而忙碌、為教育工作而思考、為教育工作而生活。

總之,比賽的結果是次要的,揚長避短、提高水平才是最重要的,我相信,只要我們以本次比賽結果為今後努力的新起點,我們大家每個人都會滿載著冬的收穫,在今後的教育教學中定會揚帆遠航!

國小語文評課稿3

聽了坐看雲起講的《巨人的花園》一課,覺得值得講借鑑的地方很多。《巨人的花園》一課可以分三大塊:一,花園沒有主人時,花園美;二、巨人回來,趕走孩子,花園不再有春天;三、花園變美了,變漂亮了,首尾照應。

老師抓住第二部分重點段,引導學生明白由於巨人的`冷漠讓花園不再美麗了,不再漂亮了。這一部分中,出示:禁止入內的告示牌讓學生談談體會到什麼?從這兒入手。還應該抓住“砌”到後面的“拆”做做文章,不一定要按順序。

教師教學時還注重了朗讀指導巨人的三次話,先是一次一次出示,教師充分帶領學生走進巨人,讓孩子說說巨人心理想什麼,分別敘述三次巨人的話,讓學生體會,直到小男孩的出現才讓學生理解分享帶來了幸福。最後一句出示完成,抓住凝視,為什麼凝視?凝視是小男孩給巨人一個思考的機會,凝視裡有提醒和暗示。“手一捏,花開了”,告訴巨人,有孩子花園裡就有孩子。很有哲理,如果每個人都可以敞開心扉和別人分享,就是幸福。最後的幸福論壇很好,聯絡這一單元談對幸福的認識。

國小語文評課稿4

瑤海區教學能手比賽(小語組)第一炮從我師傅的《桂花雨》開始打響。比賽前,師傅嚴重感冒導致的嗓子幾乎失聲曾讓我擔心對於如此重要的比賽,她將如何應付。擔心是多餘的',站在課堂上的師傅依然神采奕奕,聲音洪亮。

時正值桂子飄香的季節,唐老師特意佈置了一個縈繞著淡淡桂花香味的多媒體教室,在每一個學生面前擺上一小撮桂花,並精心搜尋了許多精美的桂花圖片,讓學生認識瞭解桂花,激發學生喜愛桂花的情感。有了這一系列的鋪墊,學生通過找重點詞句比較容易感受作者“喜愛香味”這一情感。

課文的最後兩個自然段是作者真情的流露。唐老師充分發揮了教師的引導作用,讓學生去想象作者與母親的對話:假如作者說外地的人好,母親會怎麼說?說外地的水甜,母親會怎麼說?……這樣自然的引導,學生此時的體會已深刻,體會到了作者和母親的那份情。

國小語文評課稿5

《尊嚴》是四年級下冊的一篇講讀課文,講的是石油大王哈默年輕時,在一次逃難中,雖然極度疲憊和飢餓但他仍然堅持以勞動換取報酬,用自我的言行維護了個人的尊嚴,贏得了別人的尊重和賞識,從而改變自我命運的故事。故事以“尊嚴”為題,含義深刻,給人以啟迪,那就是自尊才能自強,自尊才能贏得別人的尊重。文中哈默的形象是經過對哈默的外貌、動作和語言的細緻描述來體現的。

1、線索清晰,重點突出。

在這節課中我們看到課堂教學活動緊緊圍繞“尊嚴”展開,經過一系列的教學活動讓學生明白年輕人是在什麼情景下講尊嚴的,人物的言行是怎樣體現尊嚴的,傑克遜大叔又是怎樣尊重他人尊嚴的。傑克遜大叔的話“別看他此刻什麼都沒有,可他百分之百是個富翁,因為他有尊嚴。”是課文的中心所在,也是本文的教學重點和難點。教師教學時緊緊抓住這一線索,圍繞傑克遜大叔為什麼說哈默有尊嚴這個問題,讓學生在書中劃一劃相關的語句,寫一寫自我的讀書感悟。這個問題的`設計,既指向文章資料,又指向對文章中心的感悟,覆蓋的閱讀面比較大,給學生的思維空間也比較大。教師做到了教學目標明確重點,教學時間保證重點,教學環節圍繞重點,教學效果落實重點。

2、情境的創設,拉近了師生與文字的距離。

語文學習要關注過程與方法,這個過程,主要是主體積極參與,加強體驗的過程。教學中,王教師更多的是讓學生主動感受,注意把靜態的文字經過朗讀、交流、探討變成孩子們頭腦中,心目中可感的生活場景,生動畫面,以此去感染學生。教師在課堂上創設了多個對話情境,有效的提升了學生的讀書體驗。例:如果此時,你就是一個逃難的人,你會怎樣做?如果這個年輕人就站在你的面前,你想對他說什麼?學生在感受的同時,思維的火花被點燃,紛紛進入了主角,並毫無保留地坦露心聲,師生、文字與作者的情感便融為一體了。

聽了我校姚教師的一節語文課,平時由於自我所教的學科非語文,也不太瞭解語文課到底是怎樣上的,可是這節課卻讓我受益匪淺。

1、這節課的層次清晰,層層遞進,經過聽、說、讀來提高學生語文的素養。

2、教師教材分析透徹。

3、開放式說話設計較多。在學生理解尊嚴的含義後,讓學生進行有關尊嚴的格言創作,這既是對學生語言文字的訓練又是對學生是否真正理解尊嚴含義的一次檢驗。

4、作業佈置有新意,讓學生自主選擇感興趣的作業來做,能夠提高學生的作業興趣,提高作業質量。

國小語文評課稿6

卡羅納

我聽了周老師的課,受益匪淺。周老師為了突破重點,較好地達成情感目標(激發關愛他人、幫助他人的情感),把課文重組成兩個版塊。

一:找出描寫卡羅納的悲痛欲絕的語句,體會感悟,指導朗讀,表現出卡羅納的心情。

二:再讀課文,找找卡羅納身邊有哪些人在關心他,並劃出有關語句,細細品味,說說他們是怎樣關心卡羅納的。

課堂實錄一:

師:失去母親的.卡羅納悲痛萬分,默讀課文,用波浪線劃出描寫卡羅納

心情的語句,再認真讀讀,用你的朗讀聲表現出卡羅納的心情。

生默讀找劃語句,一會兒幾個同學就認真地練讀起來。

師:相信大家已經體會到了卡羅納悲痛的心情。誰先來讀一讀。

生1:他面容灰白,眼睛哭紅了,兩腿站不穩,好像他自己也大病了一場似的。我從卡羅納的臉色中體會到他失去母親是多麼的傷心、難過。

師:卡羅納承受著多麼巨大的悲痛呀!誰再讀。(指名讀)

師:你體會到了卡羅納的悲痛。讓我們一起讀。(學生齊讀)你還從哪句話體會到了卡羅納的心情。

生2:過了一會兒,我發現卡羅納獨自站在一邊端詳著我,他的目光裡充滿著無法形容的悲哀,那神情彷彿在說:“你可以擁抱媽媽,我卻再也不能了。”卡羅納失去了母親,他的內心充滿了悲哀,他羨慕我還能擁抱媽媽。

師:你說得真好,讓我們一起走進卡羅納的內心,讀。(學生齊讀)

師:卡羅納失去了母親是那樣的痛苦、傷心。假如卡羅納就在我們身邊,你會怎麼做?

生1:安慰他,叫他不要再傷心。

生2:幫助他走出傷痛。

生3:鼓勵他,讓他重新快樂起來。

這堂課,周老師重視朗讀,讓學生充分地讀,在讀中整體感知,在讀中有所感悟,在讀中培養語感,在讀中受到情感的薰陶。通過自讀自悟,集體交流,有感情地朗讀語句,學生體會到了卡羅納失去母愛的悲痛,從而激發起了要關愛他、幫助他的情感。讓聽者也深深地被感染,引起共鳴。我覺得是一堂很成功的語文課。

國小語文評課稿7

下湖國小牟靜5月24日,南湖鎮中心國中多位領導和教研員來到下湖國小檢查指導全體教師尤其是青年教師的教育教學工作。我有幸講了一堂語文課。教課結束後,中心國中領導、本校領導和年輕教師一齊舉行了評課活動。領導們提出的寶貴意見、提議讓正在語文教學路途上摸索的我受益匪淺。

下頭就談談我對此次活動的心得體會:

幾位領導對我的課給出了寶貴的評價,其中既有優點又有不足,我覺得今後我應當:

一、發揮長處,樹立信心。

安主任在評價我的課時,表揚我課堂評價語言運用的很到位。時主任也說我的粉筆字很漂亮,說我的課十分的有活力。領導的肯定與表揚就是我教育教學過程中的動力。在以後的教學過程中,我會在這些方面更加用心,爭取讓它們變成我課堂的閃光點。

二、改正缺點,彌補不足。

闞校長指出這次聽課活動的目的就在於發現青年教師上課存在的不足,讓青年教師明確今後的努力方向。幾位領導也為我的這堂課提出了寶貴的意見和提議。首先,本堂課是所學課文的`第二課時,應當引導學生回顧一下課文,引起學生回憶;其次,雖然教師很有活力,可是學生的活力沒有被調動出來,教師學生之間構成了巨大的反差,以後在上課的過程中應當時時注意調動

學生的積極性;最終,由於對本節課資料的熟悉度不夠,上課過程中一隻手拿教案,今後上課應當提早備課。

除此之外還有幾點體會異常深刻:

一、認真備課。

要上好一堂語文課,任課教師必須有紮實的語文功底和極高的語文素養,還有就是必須認真備課。我校房校長在評課時提到備課不光要備教材還要備學生。的確,學生是語文學習的主體,教師應致力於促進學生的學習和體驗,讓學生掌握理解、探究、質疑、模仿、討論、體驗等各種學習方式,使語文學習成為在教師指導下主動的、富有個性的過程。對此,還有這樣一種說法,“手中有教材,心中有學生乃備課的第一境界;手中無教材,心中有學生乃第二境界;手中無教材,心中無學生乃第三境界。”要想到達教學的最高境界,必須在上課之前做足功課,廣泛查閱資料,研讀學生心理,為自我的學生量身打造一堂優質課。

二、注重引導學生朗讀。

葉聖陶先生以往說過:吟誦就是口、耳、心、眼並用的一種學習方法親切的體會在不知不覺之間,資料與理解化為自我的東西,這是一種可貴的境界。學習語文,必須到達這種境界才會終身受益。也就是說,在語文教學中合理而恰當地運用朗讀能夠大大提高教學效率,深化語文的課堂功效。所以在今後的語文教學過程中,我要更加註重朗讀的重要性,經過各種形式的朗讀,讓學生在讀中學習語文知識,感悟人生百態。

三、親切的評價語言。

正確、貼切的評價語言有利於師生之間的溝通,有利於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引導課堂討論走向深入。課堂評價語言不僅僅要有,並且要貼切、自然、有針對性。在以後的課堂上,我要試著讓自我的評價語言更加貼切、自然,讓學生更有學習熱情,讓課堂氣氛更加更活躍。

這次中心國中組織聽我們青年教師講課,足見領導們對青年教師的重視。在今後的教學活動中,我要充分利用每一個學習機會,不斷提高自身的語文素養,吃透教材,吃透學生,爭取讓自我成長為一名更加優秀的語文教師。為南湖鎮的教育工作事業貢獻自我的一份力量。

國小語文評課稿8

3月31日週二共上了六節一年級的課,低年級閱讀課的主要任務:一是認字、學詞、積累語言;二是指導學生把課文讀正確、讀通順、讀流利、最好還能讀出感情;此外還要培養學生良好的讀書習慣,習得初步的讀書方法。

優點:

1、課前談話顯示教師親和的魅力 。因為是借班上課,所以在課前每位上課的老師都與學生進行了5分鐘左右的課前談話,縮短了因為師生不熟悉而產生的心理距離和隔閡,以較少的時間讓學生接納教師,讓教師走進學生心裡。

2、教學設計思路較清晰,課堂教學能根據教學設計,授課內容準備充分,以謎語、看圖等形式揭示課題,講課耐心細緻,循循善誘,教學中強調讀書、寫字姿勢等學習習慣,基本達到教學目的。

3、注重識字教學。識字教學是國小低年級語文教學的重點,一年級正是識字的高峰階段,學生認的快,忘的也快,它要求我們在識字教學過程中,應努力激發學生識字的興趣、探索識字方法、拓寬識字途徑、提高識字效率。老師們均能採用生動、有趣的形式來學習鞏固生字詞,符合一年級學生的學情。例如《美麗的小路》一課,教師在學生認識了生字以後,用馬里奧叔叔的大轉盤的小遊戲幫助學生鞏固識字,《兩隻小獅子》一課教師採用摘蘋果、青蛙跳傘、走迷宮等多種遊戲形式幫助學生鞏固識字,讓學生在學中玩,在玩中學,學習效果很好。

4、注重語言的積累與運用。課文中有許多優美的詞句,這就要求老師們在學生理解的基礎上,引導學生學會變通,體會詞語的精妙。例如《四個太陽》一課,執教教師讓孩子轉換角色,扮演秋天金黃的落葉去邀請小夥伴品嚐水果,“小朋友們,快來嚐嚐水果吧!”“小猴子,快來呀,葡萄又香又甜,快來品嚐吧!”……學生在親身體驗、在邀請中,體會到了秋天給人們帶來的豐收的喜悅和快樂的心情,感受到落葉的熱情,也很自然地理解了邀請的含義。

5、關注學生。教師語言親切,對全體學生給予關注與尊重,鼓勵與讚賞,激發了學生思考,使學生始終處於學習的主體地位,而且教師語言富有童趣,符合一年級學生的特點。如《四個太陽》一課,雖然是上午最後一節課,但學生聽講狀態就比較好,因為王雪老師時刻提醒學生坐姿端正認真聽講,抓住國小生容易滿足的特點,誇獎、鼓掌給予學生極大的鼓舞,學生學習積極性非常高。

不足:

1、缺少情境的創設。本次賽課的主題就是“情境教育”主題課堂教學比賽,但這幾堂課情景教學滲透不夠。

2、匯入新課時間太長。有三位老師匯入環節就用了5-7分鐘,有些與課文不相關的內容可以放在拓展環節進行。

3、對學生的關注不夠。在學生讀錯字音時,教師要能及時引導學生改正。在學生沒有準確讀出或讀不出字音時,可以請個學生來幫幫他,在幫忙的學生讀後再請他讀一讀,不要放過任何一個能讓學生學會的機會。還有個別學生或注意力始終不在課堂上或沒有跟上教師節奏,老師都要善於觀察,把他們吸引到你的教學中。

4、有的課堂容量太少,課時劃分不合理。如《兩隻小獅子》一課,一節課只進行了識字、寫字的教學,雖然字詞學得很紮實,但沒有進入課文,這篇課文對於一年級的孩子來說並不算短,如果在第一課時不進入課文,那學生在第二課時的學習中學習任務就比較重了。30分鐘的教學,我們應該有個合理的取捨,識字環節中三個遊戲我們捨去兩個是不是就有時間帶領學生走入課文呢?《識字四》這一課的教學任務就是識字,但識字方式過於單一,如能借鑑《荷葉圓圓》一課中的`識字方式,會更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5、訓練目的性不強。教學中我們除了教會學生書本上的知識,同時還要訓練學生說話的能力,在訓練時要指導學生說一句完整的話。

6、

板書設計欠合理。《稱象》一課除了課題沒有板書的內容;《美麗的小路》一課是否有必要把識字方法全板書在黑板上呢?我們可以讓孩子用已有的識字方法去講他們是如何記住這些字的,在講到某個知識點時,再由老師順勢指出。如學生在識記“堆”這個字時,學生可能會用“加一加”的方法識記,也可能會用“換一換”的方法識記,這時老師再讓學生比較換偏旁的這兩個字,告訴他們像這樣相像的兩個字就叫形近字,我們就可以用“形近字換偏旁”的方法識記。

國小語文評課稿9

我聽了劉老師的《音樂之都維也納》,覺得有許多地方上得很好,值得我學習、借鑑。

1、在匯入課文後,談老師讓學生齊讀第一節,並說說自己讀懂了什麼。然後讓學生快速瀏覽全文,說一說文章從哪幾個方面來說的,這樣提綱挈領地抓住了本課的目標,讓學生對全文的內容有一個總的印象,然後分別從:古典音樂的搖籃、用音樂裝飾起來的城市、一天也離不開音樂、被稱為世界歌劇中心四個方面進行教學。

2、教學評價用語的適時運用,激起了學生的學習慾望。在匯入課文時,老師在學生說了維也納是個優美的地方,且用了許多成語,老師及時評價“你詞語寶庫裡的詞語可真多呀!”、當老師讓學生跟著音樂讀課文,但音樂放不出來時,學生讀完了課文,老師巧妙地說:“沒有音樂的伴奏,你也讀得很好!”“你的朗讀,使音樂飄得更遠了”,這樣學生學習的興趣更濃了。

3、我認為老師設計的學生質疑問難這一個環節世界的比較好。學生不僅能夠提出問題還能夠讓學生去解決問題,很不錯。

4、在教學中教師在品詞析句這一塊做的不錯,教師在處理難理解的句子中能夠通過詞的`理解,從而去理解句子。

不過我認為也有幾點做的不到位的地方。

1、本節課設計的容量太大,無法很好的完成,在教學中只能去重就輕。

2、我認為在質疑問難這一快教師還是沒有放開,學生只是侷限於教師設計的範圍內。

3、學生的朗讀做的不到位,整堂課對學生的朗讀指導很少,這是一篇很美的文章,教師應該多進行一些朗讀訓練。

4、學生的說話能力的培養做的不夠,個別學生不能夠說完整的話。

國小語文評課稿10

新學期第一次聽王老師的課,受益匪淺,感受頗多。

一、我驚訝於學生的課堂常規。據瞭解,六三班還是有好幾個調皮搗蛋、無心向學的孩子,但是,在課堂中,我認不出來他們。因為,整節課,學生都是跟著老師的思路走的。作為新教師,課堂常規是我最頭痛的。如何讓學生投入到課堂中去,這需要花費很多時間。

二、王老師在巡堂和課堂講解中,很注意學法的指導。讓學生在學習課文的同時,掌握閱讀、寫作的一些方法。實施自主、合作、交流的學習方式。在小組交流時,每一個小組都有序地進行討論、交流,每一個成員都積極參與。這一點很值得我學習。我的課堂中,也會設計一些問題讓學生小組交流,但往往達不到效果,學生一討論,教室就像鬧市一樣亂哄哄的,並且沒有價值高的答案出來。

三、朗讀方面。朗讀是最經常、最重要的閱讀訓練,也是理解課文內容、體會思想感情、培養語感的基本途徑。朱老師在課堂上,不斷地更換形式讓學生朗讀,富有層次感,並且及時地學生進行評價和表揚,學生的熱情很高。

四、知識遷移方面。教學讓我們既要教學、研讀文字,但又還要切實生活實際,讓學生學到更多書本外的`知識。所謂,“得法與課內,得益於課外,”就是這個道理!王老師在這節課的最後進行課外拓展。讓學生在積累名言的同時,加深了對“奇葩”的理解。

縱觀王老師整堂課的教學,我深刻地感受到,備課要注重實效,深鑽進去,不能只把側重點放到形式的研究上。

國小語文評課稿11

農村兒童這是一首美麗的兒童詩,其中蘊含著清新活潑的鄉村意境。讀起來很愉快,比如沐浴在陽光下,聞著綠草和野花的芬芳,聞著孩子們的笑聲。聽了吳老師的課後,我想談談我聽後的收穫。

一、充滿中國風味。

吳老師的漢語課有中國特色。在課堂上,她注重培養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關注每一個學生。在學生回答問題方面,吳老師更注重孩子的完整表達。這種訓練應該從低年級開始,這不僅可以訓練他們的思維,還可以培養他們的組織能力,語言表達能力可以隨著時間的推移得到有效的提高。當然,學生語言技能的培養必須是循序漸進的。語言表達是一種創造性勞動。要培養學生的語言技能,就要遵循兒童語言從易到難、從幫助到釋放、從說到寫的發展規律。我們所要做的就是耐心細緻地引導,採取切實行動。吳老師還注意兒童語言表達的準確性,如量詞的使用。學生引導他在表達時使用修飾語,使學生的表達更具體、生動。

二、純文字培訓。

我們經常會遇到這樣的.困惑:為什麼學生在課堂上說話積極,學習積極,感覺課堂效果很好,但是當涉及到家庭作業或考試時,往往會出現很多問題,比如拼寫錯誤、句子不清楚、答案不完整,而一些學生根本不這樣做。這讓我重新認識到課堂教學中的文字訓練。瞭解這一點培訓在課堂上是不可或缺的,並且培訓必須到位,否則即使你練習,效果也不會好。今天,在吳老師的課堂上,她更加註重性格的培養。從單詞

複習開始,她就分層展示了一些短語,讓學生理解短語中“only、piece、basket、string”和“catch、contain、dig和catch”等詞的正確用法,從而感受語言的準確性。吳先生還訓練學生的想象力和口頭表達能力。如果你猜猜,她嘴裡叼著一片草會唱什麼歌?農村孩子還能用什麼給自己帶來幸福?除了挖野菜養豬和抓小魚喂貓之外,農村的孩子們也會做一些工作。文章注重言語訓練,培養了學生的想象力和言語技能。

三、學習方法多種多樣

吳曉靜老師善於運用“教師是學習活動的組織者和引導者”的新課程理念。因此,在課堂上,以學生為主體,讓學生敢於思考和說話,讓孩子們充分展開想象的翅膀,用想象帶動學生的感知和體驗。本課中的插圖很好地描述了文字材料。在教學的第二部分,我用課文中的插圖來引導我的想象:農村孩子是如何捕捉蝴蝶的?你會編什麼樣的故事?你會演奏什麼樣的音樂?吳老師播放歌曲,讓孩子們欣賞農村孩子的心情。為了讓孩子們瞭解如何捕捉蝴蝶,吳老師準備了蝴蝶來激發孩子們的熱情,並說你是如何捕捉蝴蝶的?讓學生在想象中體驗農村兒童生活的豐富多彩和快樂心情。然後讓學生帶著感情大聲朗讀。

國小語文評課稿12

這是一篇科普性的文章,介紹了“大熊貓、銀杏樹、中華鱘”三種活化石。內容淺顯易懂,但是相對來說也是比較枯燥、乏味的。但是沈老師的這堂課卻擺脫了這類文章講解的枯燥,顯得生動、有趣。這節課的教學主要有這幾個方面的特色:

1、教材的處理大膽靈活。學生對化石的知識瞭解不多,但是對銀杏樹和大熊貓特別熟悉。因此本課教學,沈老師從學生已有的知識經驗出發,重組教材,運用跳躍式教學方法先教學第三自然段,這樣從學生的識知出發,將學生的生活感受與閱讀感悟融為一體,使得原本顯得遙遠、陌生的'“化石”、“活化石”與學生親近了許多。

2、注重生活經驗和課堂的語言實踐,把識字和閱讀緊密結合,在本課時中採用隨文識字的方法,運用多種教學手段:猜謎語、說說識及字形的辦法、組詞、造句、找近義詞等,使學生學得很紮實。

3、善用表演的形式融合課內外的知識。學生十分喜歡錶演,在學習了銀杏樹的段落後,沈老師創設了一個情境:如果你是銀杏樹,你怎麼向大家介紹你自己呢?同時要求學生可以用課文中知識也可以是自己收集到的知識來介紹自己,學生在創設的情境中邊說邊表演,把其他的同學也帶入了一種情景,自然而然對古生物有了親切感。這樣,對古生物認識就更容易一些,更具體一些。而老師入情入境地啟發,引導學生轉換角色,培養學生靈活運用語言的能力,發展學生的個性,讓學生在輕鬆愉快的氣氛中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在潛移默化中激發學生關注科學、保護珍稀生物的意識

4、注重句子的品讀和情感的激發。在重點學習第2段時,沈老師抓住描寫銀杏樹特徵的句子進行朗讀教學,引導學生,在語言實踐中探究了語言文字,既瞭解了銀杏樹的特徵,又使學生自然而然的產生對它的熱愛和珍惜之情

5、重視學生能力的培養。課前,沈老師讓學生查閱有關古生物的資料,擴充套件了學生的視野,培養了他們蒐集處理資訊的能力。並在課堂上讓學生充分地展示自己。

當然,任何一堂課總會有缺憾的地方,沈老師的這節課也一樣。在學習第二自然段的時候,沈老師要求學生帶著問題:銀杏樹有哪些地方奇異?來朗讀課文,再進行問題的解答,隨機學習課文,但是可能對於什麼是“奇異”學生不太能理解因此在回答這個問題的時候,學生答得不好,使得這裡的教學有了個“疙瘩”,我想如果把這個問題改為:我們為什麼要保護銀杏樹?學生一定能比較輕鬆地找出相應的句子來,老師引導的也就不會那麼費力了。另外在學習大熊貓這段時也應該滲透保護珍稀生物的意識,而這點沈老師忽視了。而學習本課的目的不僅是讓學生了解一些古生物的知識,還要增強他們關注科學,保護珍稀生物的意識。

國小語文評課稿13

聽了杜麗娟老師《桂林山水》的教學,我的感受比較深,下面談談自己的幾點感想。

杜老師對文字知識、能力培養、情感體驗三維教學目標的定位比較適中。對文字知識的定位是“學習課文第二、三、四自段,瞭解桂林山水的特點”;對能力方面達成的目標是“理解文章的表達方式,能夠抓住事物的特點進行描寫的練習”和“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在情感方面“增強學生的民族自豪感,激發探索大自然奧祕的興趣”。從教學設計到實施過程來看,達到了教學目標,使學生如同身臨其境般地感受到了桂林山水的美,  教學設計安排緊密、合理。整堂課的設計以“桂林山水甲天下”統領全文,談話匯入就直奔主題讓學生以去探究、尋找“桂林山水甲天下”原因,讓學生以激情的讚歎尋找引出了灕江水的特點:靜、清、綠。又讓學生具體感受灕江的水怎樣靜、清、綠。再讓學生找出描寫了桂林山的特點:奇、險、秀,又用學習第二段的方法讓學生具體感受桂林的山怎樣奇、秀、險,最後用第四段文字進行總結,進一步突出“桂林山水甲天下”。學生感悟了作者採用排比、比喻、對比的手法給讀者描繪了灕江的水美,桂林的山美,課文的`語言更美!

我們每個人的感受是不一樣的,在理解文字內容時,杜老師讓學生通過不同形式的朗讀,通過對個句和句群的分散和集中朗讀,請學生用最最生動的語言讀出山水的優美等多種方法閱讀。

李老師能抓住“桂林山水甲天下”統領全文,讓學生感受了“山”與“水”、樹與花、景與畫完整結合起來,把灕江的水和桂林的山的獨特形成一個完整的美。這裡如果再強調的山和水的融合,處理教材時把它們作為一個整體交給學生理解就更好了,那才真正理解了桂林山水的獨特美。還有就是一個我們教師普遍要注意的地方,那就是評價語言較為單一,如果能豐富一點就更好了。

這是一節成功的好課,有很多值得我們學習的地方,我會吸取經驗,改正我在教學過程中的不足之處。

國小語文評課稿14

最近,有幸聽到陳建先老師執教的《鄭成功》一課,大有耳目一新之感。主要的收穫有以下三點:

一、在課堂教學中注重創設和諧平等的師生關係,注重人文薰陶

新《課標》指出:“語文教學應該在師生平等的對話過程中進行。”從人文的角度考察閱讀教學,可以把閱讀看作是讀者與作者的對話,具有一種高尚的精神品格。而閱讀教學則是“學生、教師、文字之間的對話過程”。閱讀教學是成功的“對話”,能不斷生成蘇霍姆林斯基所說的“活生生的人的相互關係”、“使課堂成為充滿活力的精神家園”。因此課堂上師生之間的關係應該是平等和諧的,什麼是以人為本的新課堂,就是要求教師和學生有一種心靈上的溝通,通過平等的交往使學生能夠在民主、自由的氣氛中,體驗到學習的樂趣,從而受到鼓勵、讚賞,使思維更加活躍,增強語文的學習積極性,學習的自信心有了,那麼學習也就不那麼困難了。

陳教師在組織學生閱讀課文時,提問:“讀了一遍課文,誰有話要說?”語氣平和、簡潔,迅速拉近了師生之間的距離,當學生回答問題之後,老師說:“首先,我要感謝你,因為你是第一位回答問題的同學,你為大家開了個好頭,我還要表揚你,只讀了一遍書,你對鄭成功的戰前準備已有了較深的印象,看來你讀書很用心。”老師不再是一位嚴肅不可侵犯的老師,而是一位容易接近的,可以平等對話的朋友,一句“我感謝你”營造了師生平等和諧的氛圍。“我還要表揚你”、“看來你讀書很用心”,而對學生的正確回答及時鼓勵,學生切身感受到教師發自內心的鼓舞。教師已放下師道尊嚴的`架子,開始融入到學生中間,以一個朋友的身份激勵學生,喚起學生對學習的自信心,這樣充滿師生平等的課堂上,學生不僅學會了知識,更學會了寬容、信任和民主,這樣的課,孩子怎麼能不喜歡?

二、注重引導學生表達自己獨特的見解和體驗,倡導自主學習

新《課標》指出:“要重視學生獨特的感受、體驗和理解”,面對學生的獨特的感受,有時我們的老師會理解成不著邊際,其實從某種角度來說,是學生創新精神的表現。

陳老師在指導學生快速瀏覽課文後,讓學生說說課文主要講了哪幾件事,當學生歸納了“收復臺灣、建設臺灣”,並上臺板書時,引導學生說出把“收復”和“建設”四字寫得特別大。收復寫得大是讓同學們引起注意,只有收復臺灣,才能建設臺灣。建設寫得大是要說明建設也很重要。老師注重學生無拘無束地表述自己見解,不強求學生按自己的意思表達,尊重學生的個性,尊重學生的獨特感受和見解。

在指導學生閱讀課文時,引導學生體驗課文中所體現的作者的感情,通過學生的情緒體驗來展現不同的心理感受。如引導學生說出讀完課文後的不同感受:氣憤、痛快、開心、激動……教師沒有強迫學生接受自己的觀點和情感體驗,而讓學生從課文的詞句中尋找支撐這些感受的材料,去粗取精,去偽存真,通過學生反覆閱讀,揣摩文章的段落內容中蘊含的情感。學生情感隨著課文學習的深入,時而憤怒,進而仇恨,時而激昂,時而痛快,時而開心,時而激動,使得學生學習課文的過程變成學生情感體驗的生成過程。

三、注重對學生實踐能力培養,建設開放的課堂

語文課程標準提出:“語文是實踐性很強的課程,應注重培養學生的語文實踐能力,而培養這種能力的主要途徑也應是語文實踐。不宜刻意追求語文知識的系統和完整,語文不是口語教育過程,學習資源和實踐機會無處不在,無時不有。因而,應該讓學生更多地直接接觸語文材料,在大量的語文實踐中掌握運用語文的規律。”這段話強調的是應該對學生在語文實踐中學習語文,而不是單純靠講解和接受語文知識。在閱讀教學中,這種語文實踐主要是多評,以及在多讀的基礎上感悟、積累、運用。

閱讀技能只有在閱讀實踐中才能形成,個性化的理解、體驗、感情也只有在讀中才能實現。閱讀教學要求真務實,必須堅持以讀為本,激發學生閱讀興趣,保證學生的課堂閱讀時間和質量。

如陳老師在教學課文描寫收復臺灣的戰鬥過程段落時,先是激趣,然後再引導學生把這部分內容寫成劇本,讓學生做一名編劇,並且給予提示,發揮學生自己的想象力,把敵人亂作一團的慘象寫下來。提供映示:1、以“敵人驚恐萬狀,敵艦隊亂作一團”作開頭,用“有的……有的……”句式來描寫。2、以“敵人狼狽極了”作開頭,接著往下寫。3、參考詞語:“喪家之犬、漏網之魚、心驚膽戰、哭爹喊娘、聞風喪膽、負隅頑抗、屁滾尿流、像……像……像……、魂飛魄散、醜態百出。”讓學生根據提示自由結筆,學生寫完之後,分別讓學生把所寫的“劇本”在全班誦讀。這樣,既深刻體驗了課文的內含,又讓學生在課文原有材料基礎上進行拓展,使得生成與發掘成為學生的自主行為,使得教材內容和體現的內含在課堂上得以延伸,使得課堂教學的功能出現了倍增效應。

其根本在於注重了學生的實踐性,讓學生的學習轉變為個性主動參與探究、參與創造、參與發現的過程。

國小語文評課稿15

司亞老師在課堂上的表現可以用豪爽來形容,具有大家風範,因而整個課堂顯得大氣而不張揚,充滿激情,課堂教學藝術更是值得品味。

課堂整體設計獨具匠心。課文從彩塑、壁畫、藏經洞三個方面向我們介紹了莫高窟,三個自然段並列存在,結構非常清晰,司老師抓住彩塑、壁畫作重點解讀,避免了平均用力的弊端。首句“敦煌莫高窟是祖國西北的一顆明珠。”從匯入到總結貫穿其中,每講完一個自然段後教師引導學生朗讀此句多遍,大大激發了學生對莫高窟的喜愛、嚮往之情,大大震撼了學生的心靈:對莫高窟由不瞭解到熟悉、由衷地喜歡,原來,莫高窟如此美麗。

課堂細節精彩紛呈。教師的語言對學生富有激勵作用,如學習彩塑一段時,“你們的讀給了我聽覺上的享受,讓我們從視覺上享受一下”,大大激發了學生的學習慾望,對彩塑形象充滿視覺期待。“把你筆下的飛天與同學們交流一下”、“此時飛天已佈滿我們的教室”激發了學生交流的慾望,也讓學生感覺自己筆下的飛天真的很美,這比老師直接說“寫得真好”更有激勵作用。在學習2、3自然段時,先文字後媒體,讓學生與文字進行充分對話,再去欣賞彩塑與壁畫,讓學生由文字到圖片進行了雙重感悟,更加深了學生對莫高窟藝術寶庫的印象。為了讓學生感受臥佛的大、長,突出了“16米”這個數字;為了讓學生感受到壁畫的巨集偉瑰麗,突出了“四萬五千多平方米”這一個震撼人心的數字。抓住描寫彩塑神態的詞讓學生想象其他彩塑會是什麼樣的神態,既發揮了學生的想象能力,充實了彩塑形象,又讓學生在此過程中積累了描寫人物神態的詞,寓積累與想象於一體,一舉兩得。朗讀的形式多樣,有個別讀、齊讀、默讀、自由讀。“曾”字的解讀激起了學生的愛國熱情,讓學生從內心深處認識到了莫高窟藝術寶庫的'珍貴。過渡句的講解、排比句的學習練寫,讓學生在學習享受中掌握知識技能。當學生讀有所感、讀有所悟後,讓學生用“有的……有的……有的……”句式來寫一寫其他飛天的形象進行小練筆;在認識了古代勞動人民用智慧凝結成了莫高窟這一偉大結晶時,讓學生把自己想對莫高窟、想對古代勞動人民說的話寫下來,在這樣的環節中,很好地體現了讀寫結合的原則,讓學生有感而發,真情流露。

板書設計簡潔明瞭。課堂伊始,老師以“課文為我們介紹了哪幾處景點”這一問題直接帶領學生回憶文字,進入文字,並板書“彩塑、壁畫、藏經洞”三個詞,讓學生很清晰地認識到本篇課文的重點內容所在,學習目標也明朗起來。

學文中滲透思想教育。在感受了古代勞動人民的了不起後齊讀“我驕傲,我是中國人”這首小詩,激發了學生的愛國熱情,以我是一箇中國人而感到驕傲,讓學生在學習語文中經歷了一次思想教育的機會。

熱門標籤